武术散打理论讲稿

2024-07-30

武术散打理论讲稿(共8篇)

1.武术散打理论讲稿 篇一

理 论 课 讲 稿

武术概述

1、武术是以威力负人的方法。或者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武术的套路运动: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注重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协调配合,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的演练套路。、3、格斗运动:是在时间、场地、体重等较相同的条件下,真对进攻的有效部位,击打效应的得分多少等一系列规则要求,双方进行斗智较技的搏击对抗。

一、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武术具有古老的历史传统。追溯其源,是与人们的生产斗争、战争格斗以及生活的不断发展和演变紧密相联的。首先是人们生产斗争的劳动实践。劳动就包括徒手的和制造生产与生活工具。早在五、六十万年前的原始旧石器时代初期,已经制造和使用了砍砸器,如石锤、燧石尖嘴凿等粗制石器,以及用石器刮削过的棍棒。这些极原始的工具,即是打猎和捕鱼等生产用的工具,又是生存的武器。他们使用这些武器去与凶恶、庞大的猛兽作斗争并猎取他们以满足人们生存与生活的需要。在此过程中人们逐步的获得了徒手搏斗和捕杀的技能,以及使用武器进行捕猎和格斗的技能,这些在原始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技能虽然是非常低级的,然而,它却是武术搏击与格斗技术的萌芽。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石器普遍采用了磨制方法。如出现的石斧、石铲、石刀、石镰、鱼骨叉等。这些有刃、尖的工具或武器就更加锋利。在此时代的末期还出现了极少量的铜斧、铜刀、铜戈等工具,使生产效用进一步得到了发展。这些原始生产工具的进步,尤其是实际效用的提高,为后来武术的劈、刺、砍、扎等技术的逐步形成奠基了客观的物质基础。如有了尖状石器的发明及使用,人们才获得了“刺”的概念;有了鱼骨叉等的发明及使用;人们 1

才获得了“扎”的概念;有了石斧、石刀的发明及使用;人们才获得了“砍”、“劈”的概念。

这些原始的生产工具或武器,也就是后来武术的前身。如 “鞭”、“锏”是由短棒演变的。“绳镖”就近似于鱼叉,出土的鱼叉中,有的在尾端带有结节,便于系缚绳索,使用时将叉掷出,然后抓住绳索将叉收回,这和绳镖的使用方法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原始鱼叉是骨制的,而绳镖是随着铁器的发明变为铁制的了。还有如原始的“投掷石球绳套”与现在的流星锤;原始的石刀、石斧与现在的铁刀、铁斧等,都不难看出它的演变发展。

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原始战争的出现,促进了军事战斗技能发展。原始部落战争的社会实践,使武术在已有的狩猎格斗和捕杀技能的基础上,又有了军事战斗技能的发展。在氏族公社时代,部落与部落之间,有时为了反击侵犯者,或者为了扩大已经感到不够了的占地,常常引起战争。当战争发生时,由于平时没有什么军队的组织,从事狩猎生产的猎手们便志愿的组成一支战斗队伍去进行战斗。他们远则用弓箭、投掷器、近则使用棍棒、刀斧,凡是能用于战斗的任何生产工具都会成为战斗的武器。当手中的武器打坏或打掉了的时候,就得赤手空拳与手持武器的对方展开搏斗,或者双方都是徒手搏斗。当时的战争实践,要求人们要掌握一定的军事战斗技能。人们为了个人及氏族的生存,也总是把从战争中获得的一切技能、知识和经验不断地加以总结,并和狩猎的生产技能一样,传授给年轻一代。所以战争实践里的一些徒手搏斗的技能,以及个人操练的单个技术,便成了经验总结的对象。

原始社会的人们在与自然和疾病的长期斗争中;在社会生活逐渐发展和不断充实变化的过程中,从生产和军事活动的社会实践里逐渐的意识到了体质的增强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他们为了强筋骨、增体力、跳棋系、除疾病,使体质增强以利于生产和军事战斗以及活跃生活内容。于是有了体育的要求。而原始社会的体育,其内容和性质自然而然的要与生产劳动和军事战斗以及社会生相联系。整个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活动,决定着体育的运动形式及内容。所以某些生产劳动和战争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狩猎技能和军事战斗技能,以及被看作是勇猛、有力、灵活等象征的某些动物的动作就成了在古代唤作“舞”或“戏”的运动形式的主要内容。后来的“五擒戏”、象形拳“无疑是这种运动的延续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自周秦以来搏斗形式的运动有:角力、角抵、相扑、击剑、较棒、刺抢等等。这些运动项目都有着 广泛的群众基础,技术水平的发展也较高。例如汉“元风三年春”举行的一次“角抵戏”,“三百里内”的人“皆来观”。又如春秋战国时,仅仅在赵文王那里就聚“有三千余人”练习“击剑”,一次击剑比赛连续举行了“七天”。当时在妇女中也出现了如“越女”这样的“击剑家”。套路形式的运动则有:“剑舞、双剑舞、戈舞、矛舞、刀舞、使棒、使枪、使拳”等,单人舞练和集体舞练的项目,及“枪对牌、剑对牌”等双人对练的项目。舞练的技术水平也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明清时期,是武术集大成的发展时期。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术、器械,都有空前的发展。武术作为军事技术、健身活动及表演技艺的作用充分的被人们所认识。对抗性的比武:如手搏、摔跤等也有很大发展。

解放前的旧中国,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术、器械,都有空前的发展。武术作为军事技术、健身活动及表演技艺的作用充分的被人们所认识。

解放前的旧中国时期,在民间出现了许多拳术社、武士会、体育会等组织。并将中华武术传播到了海外。1928年在南京建立了“中央国术馆”,各省、市也相应成立了一些县以上的国术馆。有不少的武术家受聘在国术馆任教,培养了许多武术专门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和关怀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武术运动的开展做过重要指示。1949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一成立,就召开了武术座谈会,把武术提到新中国体育工作的议事日程。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规模较大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1954年国家体委专门成立了民族形式体育委员会来负责武术的挖掘整理及开展工作。1956年国家体育委负责同志在全国十二单位武术表演大会上就武术的继承发展工作与全国著名的武术家们进行了座谈。1957年开始,国家体委组织了部分武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先后整理出简化太极拳,甲、乙、初级长拳,刀、枪、剑、棍等二十多种武术项目。还编写了体育院、系武术通用教材,鼓励武术家门著书立说,出版各种武术专著。随着武术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从1957年开始,武术运动被列为国家的竞赛项目,每年都举行全国性比赛。还制定了以流行较广的长拳、太极拳、南拳等为竞赛主要内容的《武术竞赛规则》。1979年国家体委发出了《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组成了调研组到十三个省市 3

进行了考察。同年五月,围绕着挖掘整理中华武术,在南宁举行了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并将这种形式保持至今。1982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来自28个省、市、地区;13所体育学院;火车头武协的负责同志和新老武术工作者以及特邀的老武术家共367人出席了会议。国家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也派人参加了会议。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大会堂亲切接见了与会的全体代表。1986年成立了我国武术的专门机构“中国武术研究院”,使武术运动在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等方面得到了更加迅速地发展。1987年建立了中国武术学会,负责组织武术运动学术研究活动1988年组织制定并编写了武术训练大纲、武术训练教材、散手训练教材同年又编定了陈、吴、杨、孙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并作为全国的比赛项目。1989年受亚武联的委托又新编了长拳、太极拳、南拳、刀、枪、剑、棍的竞赛套路,使中华武术进入第十一届亚运会的比赛项目。

另外,随着武术运动的多中交往,已在推向世界方面迈出了可惜的步伐。在1984年的全国武术比赛期间,中国武术协会邀请了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墨西哥、菲律宾、新加坡、瑞典、美国、泰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武术组织的负责人到武汉参观了比赛,并共同签署了《备忘录》。1985年在西安进行了第一届武术国际邀请赛。在大会期间中、英、意、日、美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举行会议、决定成立“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备会”,并推选中、英、日、意新加坡等国担任筹备委员,与会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武术组织作为联络员。秘书处设在中国。1985年11月在意大利的波伦亚市成立了欧洲武术协会,会员有英法等八各个国家。并于1986年5在比利时举行了8个国家70名运动员参加的第一届欧洲武术锦标赛。1987年6月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举行了第二届欧洲武术锦标赛。1988年在意大利举行了第三届欧洲武术锦标赛。1987年9月在日本的横滨市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在此期间正式成立亚洲武术联合会。全体会员一致通过了《关于呼吁把武术列为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比赛项目的特别决议》。1988年10月在中国举办了国际武术节,开幕式在杭洲,并举行了第三届国际武术邀请赛;闭幕式在深圳,举行了国际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并颁发了七个武术大奖。1989年武术运动被亚奥理事会正式批准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总之,中华武术至今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4

健身防卫功能和艺术魅力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对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中国的武术运动正在沿着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方向阔步前进。

二武术的特点与作用

1武术的特点

(一)具有攻防技击性

攻防技击性,是武术运动的主要特点。即使是套路运动,也都具有攻防技击的意义。如组成武术套路运动主要内容的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都有着不同的技击特点和攻防意义。

(二)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是武术运动的一大特点。所谓内,指的是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外则指的是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各个拳种和流派都十分强调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如练习时强调“精、气、神”,要“气沉丹田”,太极拳强调“用意识引导动作”;形意拳强调“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南拳强调“内练心神意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等等。

(三)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运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的拳术及器械有着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及运动负荷。人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合条件选择适合的项目来进行练习。

二、武术的作用

武术兴起的原因

在古代,武术运动的繁盛是由于战争的频繁及当时武器的落后.武术运动对提高军队的素质起了积极的作用,并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武术在当时被直接或间接地用于战争,反之战争也促使它广泛地开展并迅速地发展.现代武术运动的再兴起则与上述原因截然不同.它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体现.在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以及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使

人们开始向往精神生活,追求精神娱乐。希望健康和长寿。而传统的体育项目—武术恰恰能满足人们这方面的需求。如武术中的太极拳在国内、外日益普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尽管至今还有不少人仍不愿放弃武术的特殊功能—技击意义,但武术,包括太极拳在内的技击术变为一种纯健身运动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一)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

武术的套路运动,其动作有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滚翻等,内容十分丰富多样,对各肌肉群以及相应的神经中枢之间的协调关系要求很高,因此,从事武术运动可以大大改善各运动器官、内脏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尤其是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练功方法,可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太极拳强调用意识引导动作,这是它能对一些慢性疾病有着良好的医疗作用的主要原因。从事武术锻炼可以使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有效的提高人体的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能力,发展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加肺活量。对提高人体的灵敏、力量和柔韧等素质均能起到良好的影响。

(二)自卫防身的作用

武术的套路和对抗形式,都是以技击作为它的核心内容。所以人们通过武术练习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能够学会攻防搏斗的技术用以自卫防身。

(三)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

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一向重礼仪、讲道德。“未曾学艺先习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把武德列为习武与教武的先决条件,这是中华武术的古老传统。练武者首先要目的明确,动机纯良,处事光明磊落,不以武欺人,不以强凌弱。学艺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通过武术的练习还可以培养勇敢无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高尚的道德情操,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三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一、套路形式

当前武术套路的形式分为三种,即:单练、对练、集体项目。

(一)单练:

1.单练拳术

拳术的种类及流派很多,本节仅就常见的主要拳种加以说明。

⑴长拳包括查、华、炮、洪等拳术。它们之间虽风格各异,但概括起来的共同特点是,舒展大方,节奏分明,刚劲快速,动作灵活,并有窜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以及跌扑滚翻等丰富多样的动作内容。

⑵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动作圆活,处处带有弧形,运动起来绵绵不断,刚柔相济的特点。

⑶南拳 南拳是我国南方广泛流行的一种拳术。它上肢动作较多,发力完整、步伐稳固,以四平马为基础。在发力时运动员因势而发声,以声助气、意气催力。动作刚劲有力、节奏明显。

⑷形意拳 形意拳是一种以三体式步型为基本姿势,以劈、崩、钻、炮、横为基本拳法,并吸取了龙、虎、猴、马、燕、鹞、鹰、蛇、鸡、熊等十二种动物的动作与形象而组成的拳术。其特点是动作简练、发力沉实、手攫足踏,朴实刚脆。

⑸八卦拳 八卦拳是以摆扣步为主,以推、托、带、领、穿、板、截、拦等掌法变换为内容的拳术。其特点是沿圈走转,势势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

⑹八极拳 八极拳是一种以挨、傍、挤、靠等贴身进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短打类型的拳术。其发力刚猛,用震脚和闯步以助发力。

⑺通臂拳 通臂拳是以摔、拍、穿、劈、攒等五种基本掌法为主要内容,通过圈、揽、勾、劫、削、摩、拨、肩等八法的运用所组成的拳术。其特点是出手为掌,点手成拳,收手仍为掌;甩膀抖腕,放长击远,发力要冷弹脆快。

⑻翻子拳 翻子拳是一种短小精悍、严密紧凑、方法脆快的拳术。其特点是往返连环、步疾手快、拳法紧密。

⑼劈挂拳 劈挂拳是一种放长击远的拳术。其特点是长击为主,大开大合,连劈带挂。它要求拧腰切胯,溜肩合腕、双臂交劈,力贯手臂。

⑽戳脚拳 戳脚拳是以腿法为主要内容的拳术。基本腿法有丁、踹、拐、点、蹶、错、蹬、碾等。它要求一步一腿、一步一脚、连环踢打、左右交替

⑾地躺拳 地躺拳是以跌扑滚翻等地躺摔法为主要内容,是一种技巧性较强,动作难度较大的拳术。

⑿象形拳 象形拳是以攻防动作结合模拟各种动物形态和生活形象所组成的拳术。其特点是象形取意,并体现武术的攻防特点。2.单练器械(1)单器械

①短器械 如刀、剑、匕首等。②长器械 如枪、棍、大刀等。③软器械 如九节鞭、三节棍等。(2)双器械

① 双短器械 如双刀、双剑、双勾等。② 双长器械 如双枪、双头双枪等。③ 双软器械 如双鞭等。

④ 双异器械 如单刀加鞭、单刀拐等。

(二)对练 1.徒手对练 如对打拳、对擒拿等 2.器械对练

如对刺剑、对劈马、单刀进枪、双刀进枪、三节棍进棍等。3.徒手与器械对练

如空手夺刀、空手夺枪、空手夺匕首等。

(三)集体项目

1.集体拳术(包括各种及综合性拳术)。2.集体器械(包括各种器械的单一或综合的)。

3.集体的拳术和器械(指队员中有的徒手有的持器械)。

二、格斗形式

散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击方法来制胜对方的格斗运动。

运动卫生与常识

1.参加体育锻炼前后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1.1 参加体育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我们大家都知道每堂体育课的开始都要进行跑步、做操等热身运动,这就是课前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体育课、运动训练、比赛和自我锻炼前所做各种适应性练习。其目的就是使运动负荷能够科学的按照人体活动变化的规律发展。人体从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需要克服本身的惰性,尤其要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使内脏器官和肌肉工作协调一致。准备活动能促进有机体新陈代谢,体温上升,使血液中氧气向组织细跑释放,保证氧气的供应,使整个组织器官尽快的发挥较高的工作效率。这不仅为后面更激烈的身体活动做好准备,而且还可以防止受伤事故的发生。准备活动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做基本体操、走、跑、跳、游戏等。准备活动要根据练习的目的,自己的身体情况及季节气候特点合理的安排。

1.2参加体育锻炼后要做好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是使运动时所造成的疲劳较快的消除。使高度兴奋的精神安静下来。使身体由紧张的状态逐步的过度到静止状态。人体在运动时,大部分血液都在四肢的肌肉里,如果突然停止运动,下肢的血液不能通过肌肉的收缩推进到心脏。这时大量的血液在四肢,尤其在下肢里积存脑部的血液相对减少,容易发生暂时的贫血,产生不良的感觉。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慌、甚至晕倒等。适当的做好整理活动,就可以避免产生上述不良现象。整理活动应根据运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首先应做些缓慢的有利于呼吸和使心率下降的全身性练习,如慢跑、舞蹈等。然后再做一些上下肢、腰部肌肉的放松活动,使一些不适感觉很快消失。

2.冬季和夏季进行体育锻炼要注意锻炼卫生

冬季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还能培养人们不怕严寒的坚强意志,提高人体的抵抗能力,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冬季锻炼由于天冷,肌肉韧带的弹性、伸展性都较差,关节不灵活,肌肉的粘滞性较大。所以,动作僵硬,易使肌肉、韧带拉伤,关节扭伤,故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而且运动量要大些。在室外锻炼时,做好准备活动身体发暖后,再脱去厚衣服。锻炼结束时,要做好整理活动,注意保暖,再次,冬季气候干燥寒冷,锻炼要用鼻子呼吸,以免引起咳嗽和呼吸道感染。

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风速小,运动时体内产热急剧增加,散热困难,体内调节发生障碍;特别是在天气闷热、身体疲劳、大量出汗、盐代谢失调等情况下,进行长时间、强度大的锻炼、和比赛时更容易产生中暑,为了预防中暑,剧烈的长时间锻炼,最好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要掌握好运动量,以防过度疲劳。其次,运动中不要大量饮水,运动后可喝些淡盐水,不要马上下水游泳或用冷水洗澡,可以使血管保持紧张,增快散热,以较快消除疲劳,使人感到舒适。

3.饭后不易剧烈运动、饮水要合乎卫生要求 饭后进行剧烈运动,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人体是在中枢神经的统一调节下工作的,刚吃晚饭后,兴奋的应该是副交感神经,而交感神经应该受到抑制,让心跳变慢,肠胃蠕动增多,使消化液分泌旺盛。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使副交感神经处于抑制状态,消化系统的活动受到抑制,食物则得不到很好的消化吸收。如果过长期这样做,就会引起消化不良等胃病,经常锻炼的人在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后即可做些轻微的运动,不经常锻炼的人,饭后一个半小时参加运动为宜。

在剧烈运动后,为了解渴,有人往往喜欢暴饮,这是很不科学的。首先,运动是肠胃道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供应暂时减少,如果这时大量饮水,由于肠胃部分血管收缩,吸收能力减弱,肠胃道里就积聚水分,使人感到胃部沉重闷胀,直接影响了膈肌的活动,影响呼吸。其次,运动结束后,心脏应当得到休息,如果大量饮水,就给心脏增加了负担。长期如此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疾病。长时间运动后,最好适当喝点糖水、桔子汁等,可以补充糖分和维生素,对人体是有益的。

4.运动中易发生的现象和预防

1.肌肉痉挛。有些人在运动锻炼和比赛中,常常发现肌肉痉挛现象,肌肉不自主的强制收缩。其征象是,疼痛难忍,痉挛处肌肉坚硬,而且一时难以缓解。在运动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后面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其次是足底拇指肌和屈趾肌。发生肌肉痉挛的原因很多,如运动中肌肉长时间连续快速收缩,放松时间短所引起的疲劳;在炎夏进行体育锻炼时,由于大量出汗,使体内的氯化钠(盐分)丧失;在寒冷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未做准备活动或准 10

备活动做的不够充分,肌肉受到寒冷的刺激;游泳时水温过低,使肌肉中血管急剧收缩;运动中过于疲劳;身体机能状态不好而参加训练或比赛等原因,都可能造成肌肉痉挛。当发生肌肉痉挛时,应立即停止运动,进行对证治疗。如发生小腿肌肉痉挛时应伸直膝关节,勾起足尖,按摩小腿肌肉,用拇指捏揉小腿肚子中央的承山穴,即可使肌肉痉挛部位缓解。当游泳发生痉挛时,要立即上岸,擦干身体,按摩痉挛部位并注意保暖。

2.“极点”和“第二次呼吸”在进行长距离和剧烈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后不久就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部发闷,肌肉酸疼,动作迟缓,四肢无力,想呕吐、肋下疼痛等,不想在跑下去,这种生理现象叫“极点”。

“极点”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体从安静状态,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因为内脏器官的惰性较大,不能马上发挥最高机能水平,使由运动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乳酸在体内堆积,刺激呼吸中枢和运动中枢,造成肌肉工作能力下降。“极点”出现的早晚,持续的时间短,反应也不强烈。不经常参加运动的人,“极点”出现的早,持续的时间长,而且反应很强烈。

“极点”出现以后没,不要停止运动,只要调整一下速度,加强呼吸,把二氧化碳及时排除体外,改善氧气的供应,使暂时遭到失调的机能恢复正常,“极点”现象就会逐渐消失,这时动作又变的轻松自然,协调有力,速度加快,呼吸舒畅了。这种现象又叫“第二次呼吸”。

4.肌肉酸疼。运动间隔时间太长,或平时参加体育锻炼较少的人,偶然进行较长距离的跑步或参加比较剧烈的运动后,常常会感到腿部发胀,肌肉酸疼。这是因为我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人体肌肉也在进行工作,每个动作都要靠肌肉收缩产生的能量来完成。在肌肉收缩产生能量的同时,内部也在进行一系列的变化。肌肉中的肌糖元等物质大量分解,放出能量供给肌肉收缩时的需要,这时如果血液循环不好,氧供应不足,肌糖元就分解出大量乳酸积存于肌肉中,当肌肉中的氧气充足时,一部分乳酸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一部分乳酸仍变成肌糖原元存在于肌肉中,如此反复循环。不经常锻炼的人,由于心脏功能较差,血液流通慢,因此,剧烈运动时,肌肉容易缺氧以至乳酸不能及时处理掉,大量在肌肉中存放,刺激了肌肉中的疼觉神经末梢,引起神经冲动反射到大脑皮层,这就产生了肌肉酸痛感。经常参加运动的人,心脏强壮,血液流通快,肺活量大,供给肌肉的氧气充足,肌 11

肉中产生的乳酸能及时的处理掉,所以就没有肌肉酸痛的现象。因此,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经过适当休息,酸痛会自然消失。为了避免肌肉酸痛,开始锻炼时运动量小些,逐渐加大,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做好整理活动,长期坚持下去,肌肉酸痛的现象就会不再出现。

运动创伤的预防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讲究运动卫生,注意锻炼中的安全,就能收到显著的锻炼效果。否则,不但效果不佳,还可能造成伤害事故,影响身体健康。在体育课堂,课余训练和课外锻炼中,我们要加强安全措施预防运动创伤,并且最大限度的减少运动创伤对身体的影响。

1.运动创伤的原因

体育锻炼是通过一定的身体活动来完成,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造成运动创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发生运动创主要是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1思想麻痹,对安全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对运动创伤的危害认识不足,忽视安全教育,缺乏安全措施,或在体育锻炼中的盲目自信,往往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1.2体育锻炼时不重视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者准备活动没有结合主要锻炼项目进行,身体缺乏充分的适应机能,是造成身体某些部位受伤的主要原因。

1.3缺乏科学态度,不从个人技术水平出发冒然练习大难度动作,或初学动作时急于求成,勉强去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动作,因身体不协调,不能精确掌握空间方位和时间先后,都容易在动作失误中,造成运动创伤。

1.4参加体育锻炼时,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不好,或运动量过大身体疲劳过度,或练习时身体局部负担过重等,都容易出现受伤事故。

1.5竞赛工作组织不严密,动作粗野,体育道德不良,也是造成创伤的原因之一。

1.6体育器械失修,练习前缺乏安全检查,场地不平,以及运动服装不当等,都可能导致伤害事故发生

2.运动创伤的预防

根据运动创伤发生的原因,以及运动创伤对健康的危害,应该从多方面对运动创伤进行预防。

2.1加强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对预防运动重要性的认识,把安全性作为体育锻炼中一项重要原则来对待。

3.2科学地安排教学和训练。教学安排和制定训练计划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动作难度和运动负荷,对不同情况要区别对待采取不同措施。2.3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3.4切实做好准备活动,应根据年龄、性别、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等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安排好准备活动内和方式.2、5做好医务监督工作,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经常了解身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此外,在运动过程中要做好自我监督,应根据自我感觉或伤病情况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

2011年12月20日

2.武术散打理论讲稿 篇二

关键词:武术散打,健身功能,研究

1 前言

作为我国特有的体育项目, 武术在我国的漫长历史当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我国的武术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武术不仅具有博大精深的内容, 同时还包括了极其丰富的内涵, 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我国的武术散打运行一直是非常流行的体育运动形式,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受到了国人的喜爱以及广泛关注。本文对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进行研究, 希望能够对武术散打的进一步推广找到新的途径和领域, 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武术散打, 通过练习武术散打进行健身。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搜集了大量的报刊、杂志、理论书籍等文献资料, 对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检索和研究, 并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平台查阅了大量的武术散打论文和专著, 掌握了大量的客观、真实的一手资料。

2.2 比较法

本文将武术散打与其他相关的体育项目进行了健身功能方面的横向比较, 以研究武术散打特有的健身功能。

2.3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有关武术散打健身功能的著作和成果进行了筛选和整理, 通过类比、归纳和演绎等多种方法对关于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得出了相关结论, 以为武术散打的健身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2.4 访谈法

通过实地走访以及其他形式的访问, 与武术散打有关人员就武术散打健身功能的实际看法, 以及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访问的人员包括武术理论学者、武术散打研究专家、武术散打教练员、运动员、长期坚持武术散打运动的武术散打爱好者等等。通过了解他们练习武术散打后的身心状况以及对武术散打健身功能的看法, 来剖析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

3 武术散打的健身价值

3.1 武术散打基本介绍

武术散打作为一项体育运动, 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 其内涵优秀的文化底蕴不断被后人继承、改革和创新, 形成了武术散打独特的风格和运动模式。散打不仅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又具备了现代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 成为一项极具社会影响力, 且技术含量极高的体育竞技比赛, 受到广泛的关注。

武术散打是将中国武术融入现代竞技体育之中的一个产物, 是以中华传统武术作为基础, 运用现代竞技体育的竞赛形式来挖掘武术散打的实用价值。散打是武术运动的精髓所在, 是武术运动中的最高表现形式。武术散打主要使用各种武术技法进行斗智斗力, 体现自我的格斗能力。武术散打不仅具有对抗性, 也具有民族性。武术散打的基础是中华传统武术, 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竞技文化和道德文化等, 具有很高的竞技价值和文化价值。

3.2 武术散打发展了传统武术的健身功能

武术散打脱胎于我国的传统武术,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虽然传统武术产生的动机并非为了健身,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 受到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 武术的目的逐渐成为了保健身心和提高自身能力。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长寿的追求也逐渐渗透于武术之中, 因此, 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中华武术逐渐向健身功能发展[2]。武术散打继承了传统武术对健身功能的追求, 并将这种追求灌注于武术散打的练习过程中。武术散打训练在适当的强度下可以有效的对身体的各个系统进行锻炼, 通过长期的训练提高人体的抗击打能力、协调能力等各种身体机能, 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1]。

3.3 武术散打能够适应现代人的健身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生命的长度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与此同时, 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现代社会过快的生活节奏, 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很多人们都在饱受身体机能不断退化以及精神压力过大造成的种种困扰。因此, 寻求形式多样、能够锻炼身心的健身活动是现代人对于运动的一个普遍追求。由于这种需求, 越来越多的体育竞技项目也开始向健身功能方面靠拢, 武术散打不仅可以对现代人的身体机能进行锻炼, 其全面的训练可以对人体的上肢、下肢等部位进行均衡的锻炼。与此同时, 武术散打还可以为现代人提供“心灵健身”, 其较强的竞技性能够为现代人提供宣泄压力的平台, 有效的缓解生活压力带来的各种疾病和负面情绪, 调节身心, 维护健康。

4 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

体育运动是一种良好的锻炼身心的活动。而对于身体具有保健作用的体育运动一般必须是有氧呼吸运动[2]。如果将武术散打作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 则其对抗性比较强, 训练强度也很大, 不符合有氧呼吸运动的标准。因此, 挖掘武术散打的健身价值, 发挥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 就必须将其定位为一种全民健身运动, 适当降低训练的强度, 以打沙袋、打靶以及模拟实战作为主要的训练项目, 根据训练者的身体状况对强度进行调节, 以中小强度为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武术散打的健身价值, 使其成为一项具有健身功能的有氧呼吸运动。

4.1 武术散打运动对运动者身体产生的影响

4.1.1 武术散打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武术散打是一项全面的运动, 不仅包括了类似跆拳道的腿部练习, 对于练习者全身都有相应的锻炼。武术散打包括腿法、拳法和摔法, 而且每种技法中都包含了很多不同的招式, 对身体的锻炼非常全面。例如拳法就包括了摆拳、勾拳和直拳;腿法就包括了鞭腿、侧踹腿和正蹬腿;摔法则包括了过背摔、过肩摔、抱单腿拉腿摔、抱双腿过胸摔、抱双腿前顶摔等等[3]。这些技法灵活多样, 有曲线型也有直线型, 对人体的上肢、下肢以及关节和肌肉都进行了锻炼, 健身效果明显优于跆拳道。

(1) 不仅如此, 长期坚持强度适中的武术散打锻炼, 可以对人体的肌肉和骨骼进行有效的锻炼。武术散打能够使骨骼粗壮, 通过压力和拉力使骨小梁的排列更加规律和整齐, 促进骨密质的增厚, 防治骨质疏松, 肌肉也更加结实有力。武术散打中的沙袋练习、拳靶练习和脚靶练习都能够有效的促进骨骼的发育, 使骨骼粗壮有力, 骨骼的抗折、抗压、抗扭转、抗弯能力都得到了提高[4]。与此同时, 骨表肌肉能够更好的附着, 血液循环也得到很好的改善, 肌肉更加强壮, 身体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

(2) 武术散打对于关节和韧带也有着良好的锻炼和保健作用, 通过系统的练习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都得到了加强。通过练习使韧带和关节囊增厚, 关节周围的肌肉更有力量, 关节的稳固性也就随之提高。而武术散打中的柔韧性练习, 能够加大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伸展性, 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3) 武术散打对于肌肉有着良好的锻炼作用, 武术散打的运动量较大、强度相对较高, 通过坚持练习能够增大肌肉体积、增粗肌肉纤维。长期练习武术散打能改变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 肌肉的供血量增加, 肌肉更加匀称有力, 健壮美观。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发育时期的青少年, 由于其骨骼无机成分少, 柔软度高, 通过合适的、低强度的武术散打训练, 可以促进肌肉的发育[5]。

4.1.2 武术散打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武术散打融合了传统武术的精髓, 在竞技的过程中不仅有力量的搏击, 更有智慧和技巧上比拼。长期练习武术散打能够有效的锻炼神经系统和反应能力。青少年练习武术散打可以提高其神经的灵敏度, 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中老年人练习武术散打, 可以保持神经系统的灵活和兴奋, 延缓神经系统的衰老。在武术散打的训练中, 要求训练者要保持大脑与身体的高度一致, 对训练者的身体力量、灵敏度和柔韧性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因此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

4.1.3 武术散打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武术散打对于心肺系统、消化系统等人体其他系统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通过练习武术散打, 可以增强肺活量、增强改善心血管的功能和形态结构、改善人体消化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在练习武术散弹的过程中, 肺活量不断提高, 心肺功能逐渐提高, 对于消化系统功能不良的人群, 通过练习武术散打可以加强肠道蠕动, 促进消化。此外, 练习武术散打可以降低心率,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改善免疫系统, 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预防疾病, 延缓衰老。大量的实验以及研究表明, 如果一个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就会具有相对较高的肺活量值。如果经常性的进行散打锻炼, 就能够有效的改善人的呼吸系统, 减少人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

4.2 武术散打运动对于运动者心理产生的影响

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影响, 现代人面对很强的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 武术散打能够很好的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 达到全面的健身作用。

4.2.1 武术散打可以释放不良情绪

武术散打与其他健身项目相比, 具有更强的对抗性。因此通过体育散打可以对不良情绪、消极情绪进行释放, 达到缓解压力、释放愤怒和不满情绪的作用[6]。通过对竞技对手或者击打目标进行击打, 可以使训练者释放生活中的压力以及不良情绪, 而不会因为不良情绪的堆积而引起心理疾病, 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在武术散打的练习过程中对肾上腺激素分泌进行刺激, 会产生兴奋感和愉悦感, 定期进行武术散打练习可以使人宣泄压力, 调节情绪。

4.2.2 武术散打可以锻炼意志

武术散打具有较强的运动强度以及对抗性, 能够对人的意志力进行锻炼, 要求训练者能够坚持不懈、对抗疲劳, 在训练过程中要求训练者能够抵抗身体的疲惫、体力的消耗以及心理的紧张, 久而久之, 能够培养训练者果敢坚毅、勇于挑战的进取精神, 改善人的精神面貌。武术散打能够带给训练者胜利的喜悦, 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

4.2.3 武术散打可以增强人的心理应激能力

武术散打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 要求训练者能够严守规则, 在一定的规则的约束下, 武术散打训练者要能够应对外界带来的伤害性感应, 迅速调整心态, 继续投入训练[7]。特别是对于青少年, 长期坚持武术散打对其心理应激有着良好的锻炼作用, 能够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正确态度, 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能够及时调整心态, 摆正自我, 继续奋斗。

5 结语

武术散打具有良好的健身功能, 能够有效的增强体质, 对人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有效的锻炼, 使人变得更加强壮、灵活, 保持人体的健康和身姿的健美。武术散打还可以很好的调整人的心理状态, 释放压力, 磨练意志, 是一项适合现代人的健身项目, 应该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纪建国, 周维方.散打俱乐部式练习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12 (09) .

[2]汪百祥, 陈众观.甘肃省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现状调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02) .

[3]毛迪, 沈玉洁.从散打的健身性探索高校散打课程教学的新思路[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1 (08) .

[4]张永明, 彭二丁.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 (散打) 在技击特征上的差异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 (03) .

[5]时锋, 时彩颖.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谈现代人的生活状态[J].科技信息, 2010 (10) .

[6]杨广辉, 任志杰, 王玉坤.影响散打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06) .

3.传统武术PK散打 篇三

这里我所说的武术主要是指传统武术,她包括少林拳、武当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并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和喜爱的各种拳种,以及各种武术竞赛套路。

散打是指目前被国家体育局武术研究会所提倡和推广的武术技击项目。她是在我国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借鉴了拳击、跆拳道、空手道、泰国拳等外来拳的拳法、腿法和步法,再加上我国所特有的摔跤技法等内容而后形成的一种近代搏击术。她讲究的是远腿近手贴身摔。她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种“一招制敌”、“江湖绝招”或是以“性命相搏”的“生死无论、各由天命”的江湖式比武。而是在一定规则下,以自己的速度、耐力、力量、爆发力、灵敏度等为基本素质;以各种拳法、腿法、摔法为基本支撑的技术活动。其实质更是一种体育运动。

传统武术与散打运动也是各有特色。

传统武术经历了几百年的延习,历代不乏高人对其修正和补充,使之更具有实战性、科学性和观赏性,并将各种攻防、锁拿、掷跌、踢打等技法融入套路之中,进行全面训练。其特点是:重心低、步法大、站桩立马、腰马配合、力从腰发、踢腿不过膝。更注重绝对力量、硬度、强度的训练。比如,举石锁、打树干、蹲马步、绑沙袋。与人较技,先立门户,主要是以力量取胜。因此有“一力降十会”之说。

而散打的特点是:重心较高、步伐灵活、进退自如,攻守转换快、攻人意识强。拳法以直拳、勾拳、摆拳为主,简单凝练、紧促有效、直接快捷、攻杀凌厉。讲究:短、平、快、狠、稳、准。干净利索,便于连续攻击,常常是一击必中。其腿法以正蹬、侧踢、鞭腿、勾踢、转身后踢等踢法为主,打法凶悍、刚猛强劲,其中犹以侧踢、高鞭腿、转身后踢等杀伤力最大。讲究的是踢罢就收,以攻敌头部为佳,以攻敌胸肋为次,敌之大腿、小腿、膝、足都为我攻击之目标。腿较臂,长而有力,因此有“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之说。其摔法更是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比较常用的有:抱腿别摔、抱腿打腿摔、抱腰过背摔、夹颈过背摔、抱腿勾踢摔、抄腿钩踢摔等。讲究的是贴身近战,破坏对方重心。手法准、上步快,料敌先机、一击必中。可在心理上给对方以极大的威慑力,彻底摧垮对方的信心和意志力。因此有“宁挨十下,不挨一摔”之说。

但,他们也各有其缺点。

传统武术攻敌速度慢,攻防转换慢。绝对力量大,但爆发力较小,不能够连续攻敌,对头部防守不够。这也正是由于传统武术重心低、步法大、大弓大马所必然导致的恶果。另外,练传统武术的人很难有实战机会,不可避免的导致没有对敌经验,一旦与人实战,则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束手束脚、被动挨打。这也是平时只注重套路训练而不注重实战的必然结果。

而现代散打,由于其步法小、重心高、拳法紧凑,就必然导致攻防转换快、攻敌速度快,可以连续击打对方。但也正是由于这样,她才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那就是稳度不够,容易被对方破坏重心而摔倒。特别是在其使用腿法时,由于单腿支撑,下盘严重不稳,稍被对方攻击,就很容易摔倒。但由于散打重实战,经常捉对厮杀,因此其对敌经验相当丰富。真可谓见多识广。一旦与人较技,则不慌不忙,沉着应战,心不跳,手不慌。心态一放松,就全身皆松,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因此一个传统武术爱好者亦或是武术大师一旦与散打选手对阵,则一定是败多胜少。还有一点请不要忘了,练传统武术的爱好者,往往是饮食不科学、训练不系统、体力和耐力不足。而散打呢?往往是运动员出身,其饮食合理、训练全面、经常进行体能训练,一跑就是十几里,其体力和耐力要远远高于传统武术爱好者。

那么,这里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传统武术爱好者一旦与散打爱好者对垒,应该怎么办呢?我个人认为,这并不可怕,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对之处,请广大武术爱好者给予批评指正。

第一,传统武术练的是整体身法,而散打运动练的是步法、拳法和腿法。传统武术练的是贴身近战,而散打运动练的是放长远击。因此,传统武术爱好者应该以身法迎敌而上,贴着对方身体和对方近战肉搏,臵对方拳法、腿法于无用武之地,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第二,传统武术重心低、力量大,而散打运动则是重心高,力量小。因此,我方贴身近战后,猛攻其下三路。臵对方于时时刻刻有被击倒的危险境地,让对方战战兢兢、提心吊胆,使对方有力使不出,有劲使不上。

第三,传统武术练的是整体功力,一进俱进,一退具退,上下齐动,左右齐攻。而散打运动练的是稍节劲,以拳,脚攻人。毕竟是肢体运动,其打击力毕竟有限。一旦贴身后,我方将内功运至于掌、拳、肘、腿之上,运用整体功力,使内劲猝发,刚烈猛狠、惊炸冷脆,必然是一击必中,迅速结束战斗。

第四,闲暇之余,多看看散打、拳击、跆拳道、泰拳、截拳道等其他拳种的书籍。一是以便于做到胸中有数,对敌时不至于手忙脚乱。二是能学习新的东西,不断丰富自己的武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武学技能。

4.武术散打理论讲稿 篇四

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的发展趋势探讨

本文作者通过对当今搏击运动发展趋势的探讨和对西安部分高校散打教学训练的调查,针对普通高等院校公共体育散打选项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

作 者:王鹏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体育系,陕西,西安,710032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35)分类号:关键词:高校散打教学 教学模式 发展趋势

5.武术散打理论讲稿 篇五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武术来源于人类的生产斗争和军事斗争,其核心内容是技击;散打是武术的对抗形式,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和中华武术的精华。现代散打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作为一个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已趋于成熟,并在全世界迅猛发展。本文深入研究了武术散打在普通高校开展的现状,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推进素质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体育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研究武术散打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并提出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一、普通高校开展武术散打的现状

自2002年8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许多高校已将散打列为公共体育选项课程。查阅有关资料及从互联网上搜索,从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到一般地方院校,全国共百余所普通高校开设有散打课。2005年5月8日,重庆首届高校散打争霸赛开幕,共有21所高校参加。2005年1O月28日,浙江举行“下沙高校武术散打互动晚会”,下沙地区14所高校参加了比赛。2006年成都举行了“首届成都高校武术散打比赛”,有8所高校参加。2006年5月2813,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了“广东高校散打交流比赛”,有六所高校参加。2006年10月1日,四川“全省高校武术散打邀请赛”在绵阳举行,有20多所高校参加比赛。高校校内比赛更是层出不穷,燕山大学已举行了2届散打比赛,2004年安徽师范大学举行了首届“散打王”比赛,2005年开封大学举行了“首届散打比赛”等。阜阳师范学院等许多高校制定了“公共体育武术散打教学大纲”,使散打教学进入正常轨道。

1.高校开展武术散打的有利条件

(1)大学生喜爱散打。随着武术散打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越来越喜爱散打运动。据统计,已开设散打课的普通高校中喜爱散打的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已占公共选修课的前几位。下表是我院200级学员公共体育选修课人数调查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择散打的人数几乎占三分之一,居所有选修课的首位我院2008年选修散打的有150人,限报人数为50人,实际选修人数超出了限选人数的85%,而其它选修课的人数除网球外都没超出限报人数。这充分说明了武术散打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这是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散打的重要基础。

(2)高校有较好的专业教师。每个高校都有专业武术教师,目前尽管部分高校有些武术教师是从其它专项改教散打课的,但相比而言高校开展散打课还是有比较好的师资条件。有了专业武术教师指导,能使学生得到正规、科学的训练,少走弯路。

(3)大学生有充足的业余时间。大学生学习压力不大、业余时间较多,每周都可抽出足够时间进行散打训练,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锻炼了身体,同时能更好地促进专业课学习。

(4)高校可提供较好的训练和比赛场地。大部分高校虽然不一定有专用武术散打馆(室),但大多有体育场馆。同时学校能提供散打专用护具,有较好的训练和比赛条件。

2.存在问题

6.武术散打理论讲稿 篇六

2008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已经成功举办了一届,共有来自北京、陕西、辽宁、黑龙江、北京体育大学等四十多个代表队参赛。各路散打好手在70公斤、80公斤、90公斤和90公斤以上四个级别中一决高底,争夺四个级别的擂主,最终决出2008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并且获得巨额奖金。

中国散打个人联赛一直备受国内、国际商家的关注,源自美国的蓝带啤酒从2008年至2010年连续赞助了两届中国散打功夫王争霸赛。除了赛事勇于挑战的精神与企业品牌内涵契合,另一方面也从市场角度印证了中国散打对国际品牌的吸引力。随着中国散打在世界各地的推广,近年许多国家都有了常设散打锦标赛和散打杯赛,在亚洲、欧洲、美洲举办的洲级武术搏击比赛中,散打也成了正式比赛项目。世界散打水平的普遍提高,使“武术散打比赛世界杯”的梦想不再那么遥远。现代散打的对抗性训练和比赛是传统武术提高搏击水平的成功渠道,正是现代散打使传统武术中的功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扬光大。

2000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掀起了散打职业化改革第一波浪潮,使散打赛事终于得以像其它国际搏击类项目一样面向世界。众多国内外散打高手登台竞技,搏斗场面激动人心,并在当年诞生了新中国职业赛场第一位“武林至尊”——来自解放军体院的“柳腿劈挂”柳海龙。此后,武林大会、CKA中国武术散打超级联赛等赛事先后涌现,进一步推动了职业化散打赛事的发展。其中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对散打赛事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诸如摘去头盔、缩小手套、缩小场地、严格控制抱缠时间等,使选手们临场发挥余地更大,比赛也更具观赏性,体现了中国武术的风貌。

新王者呼之欲出

10年前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创造的第一代中国“散打王”柳海龙、宝力高等人的名声至今仍在,而每年散打赛事也都在造就着新的传奇,目前“功夫王”已成为最受瞩目的顶级武术散打个人联赛,它以KO制胜为默认竞赛规则,强调力量及技术的真正搏击,以开放式的比拼接受来自四方的挑战,该系列赛造就了黄磊、姜春鹏等代表中国武术水平的新一代散打名将。

2010年4月2日,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在山东菏泽鸣锣开战,10月12日,伴随着“傲世苍龙”黄磊再度卫冕“王中王”桂冠,2010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也在广东肇庆徐徐落下帷幕。在本届功夫王比赛中,2008年首届散打功夫王90公斤级的选手黄磊与100公斤级的王强在决赛中的对攻大战精彩绝伦,让观众大呼过瘾。而本届散打功夫王争霸赛的又一亮点莫过于女子功夫王的争夺战,来自吉林的龚金兰以其多变的腿法击败“粉红金刚”柏晶,夺得国内第一位“女功夫王”的头衔。在历时半年的赛事中,来自全国20多家电视台对比赛进行了直播或录播。为保证武术比赛转播的专业性,“功夫王”争霸赛成立了专业的电视转播顾问团队,力求赛事的现场包装以最佳的视觉效果呈现给观众。主持人、灯光、音响、表演、场地布置等等,全面烘托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为赞助商打造完美的宣传平台。

中国武协主席高小军对比赛给予了高度评价:“竞赛组织得完美无缺,这不仅仅是一场商业赛事,更是一场精品的比赛。功夫王争霸赛已是接近于职业化的赛事,在比赛中规定选手除了拳套之外不佩戴头盔等护具,这就要求运动员既要发挥技战术,又要具备抗击打的能力,因此,所有参赛运动员都进行了很好的展示,也从中得到了锻炼并积累了比赛经验。”高小军同时强调,武管中心今后将对比赛加强监督,尽可能地将赛事规范化,使其健康地发展,保证比赛结果真实、公平、公正。

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2010年“功夫王”争霸赛的整个精彩历程!

第一阶段海选赛

本届功夫王第一阶段的比赛共有18支代表队参加,来自全国各体工队30多名散打运动员为晋级擂主赛龙争虎斗。这其中不乏一些国内顶尖的散打运动员,如75公斤级的姜春鹏、魏守雷、张开印;80公斤级的白近斌、谭宝玉、付高峰;90公斤级的黄磊、刘玉春、靳帅武、许家恒和100公斤级的张启俊等。虽然是海选赛,但也爆出了不少冷门和亮点。

本次盛会中的KO场面之多让观众大饱眼福。海选赛第一天4月2日上午,江苏75公斤级选手“千佛手”魏守雷在晋级赛中KO内蒙古选手王鹤松;同日晚上河南队小将“魔修罗”上官鹏飞在与马岩的比赛中,在第一回合仅坚持3分钟就弃权认输;75公斤级八分之一决赛中,陕西队新秀,后成为擂主的冷鑫KO了刘强;4月3日,福建小将叶炳祥在一分钟内就KO安徽名将“黄山书生”吕猛;晚上的90公斤以上级四分之一决赛中,来自山东的孙俊峰45秒KO隋鹏军;4月4日晚上,75公斤八进四比赛中,广东选手姜春鹏在开场后不到40秒就将对手叶炳祥KO出局。频频上演的KO让观众眼花缭乱,大呼过瘾。

在功夫王第一阶段的比赛中,“威风少侠”张开印参加了80公斤级的角逐,首场遭遇陕西选手宫云涛,竟然被摔倒六次,最终弃权认输。刚结束在重庆举行的第五届搏击王争霸赛并获得搏击王称号的张开印由于连续的征战,身上的伤病十分严重,带伤出战的他自然没有了往日的威力。而同样出战搏击王争霸赛并有绝佳表现的70公斤级选手上官鹏飞也在晋级赛第一回合就弃权认输,赛后,他坦承是因为“太放松”而失败。

“笑面虎”刘玉春每次上台都能引来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欢呼,他的笑容和乐观给厂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那些搞笑的“小动作”不仅娱乐了观众,也给残酷的比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4月4日晚上进行的最后一场90公斤级的八强战结束后,刘玉春向台下的观众呼喊:“我的每场比赛都希望把散打与激情和大家分享,你们感觉到了吗?”喊声再次点燃了观众的热情,现场顿时掌声如雷。

第二阶段擂主赛

本次擂主赛参赛阵容几乎囊括了中国散打现役所有精英选手,豪华阵容之间的强强对决也给功夫迷们献上了精彩绝伦的功夫盛宴。由于厂东名将姜春鹏要备战亚运会,功夫王组委会同意姜春鹏退出比赛,此外加上江苏选手魏守雷退役,该级别缺席了两位选手,最终决定由姜春鹏在四分之一决赛的对手福建队的叶炳祥顶替,并由网络人气较高的张开印和山东猛将曹耀民争夺最后一个四强名额。而“草原雄鹰”巴特尔由于代表国家参加比赛意外受伤,错过了功夫王第一阶段的初赛,经武管中心和赛事组委会协商,同意巴特尔通过抢号,与80公斤级中的一名四强选手争夺最后的四强名额。巴特尔的出现也让该级别冠军归属更具悬念。

在9月27日晚的擂主赛揭幕战中,曹耀民与张开印对决以争夺四强名额,但在第一回合中就被张开印以一记左高鞭腿KO,遗憾告别功夫王的赛场。曹耀民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散打运动员来说,胜负乃兵家常事。但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日后提高。对这场比赛有些遗憾吧!自己也有些大意了,对自己的拳法太过自信,以至于防守有些疏忽。”本届功夫王擂主赛的赛场给了观众太多的意外,之前被人看好的实力名将纷纷落马,擂主赛成了新秀的舞台。在擂主赛决赛日,“威风少侠”张开印惜败陕西小将冷鑫让众人惊愕。张开印虽然打法聪明,经验丰富,但却因之前受伤导致状态不佳,面对冷鑫的殊死搏斗,张开印最终以点数惜败。

“草原雄鹰”巴特尔的失利也是擂主赛的又一遗憾。虽然组委会为全运会冠军巴特尔安排了一场感人的母子亲情秀,然而已经打了两场比赛的巴特尔体力不佳,擅长摔法的他反倒是频频被对手付高峰摔倒在地,最后只能惜败。巴特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失利主要出在心理问题上,太想赢了,在技术环节上有些放松。就是太想赢了,但是在技战术上没有多用心思想好该怎么赢,可能是母亲来有些太紧张了,压力有些大吧!”

第三阶段总决赛

一般而言,无差别级比赛总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10月12日,当90公斤级黄磊与100公斤级王强两人一登台,现场观众狂热的情绪即被点燃。而黄磊与王强并没有让观众失望,在最终的总决赛中两人打出了本届功夫王最精彩的对攻大战。

首回合比赛,黄磊一开场就展现出王者的霸气,相持中,黄磊突然发力重拳击中王强面部,将后者击倒在地。面对实力超强并求战欲望急切的黄磊,王强很快就被对手的气势镇住,在拳台中心的相持中,黄磊一次次重拳击中王强头部,王强一度被打得摇摇欲坠,回合进行到一半时,黄磊数次组合拳击中王强头部,将王强击倒。比赛重新开始后,黄磊继续向王强发动猛攻,疲于招架的王强开始脚步踉跄,裁判也对王强进行数秒。重新开始比赛后,黄磊依旧保持着强大的攻势,一直摇摇欲坠的王强凭着顽强的意志终于咬牙坚持到回合钟声响起。

7.散打理论课 篇七

散打

一、专项题(50分)

1.列出你所学专项的4种基本技术,并简述之。

1基本步法与防守

散打步法:为保持与对手间的距离,实施进攻与防守动作或破坏对手与进攻与防守意图,而进行专门的脚步移动方法,比如滑步、垫步等等。基本防守:拍挡防守;挂挡防守;里抄防守;外抄防守;提膝防守;截击防守;后闪防守;侧闪防守;下潜防守;上跳防守

2基本拳法

拳法主要技法有:直拳、勾拳、摆拳,其中还演变出刺拳,鞭拳等技法。

3基本腿法

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法之一,在比赛中使用率最高,腿较手长,可发挥一寸长,一寸强的作用,腿较粗壮有力,攻之威力大,防之有效,腿的攻击面大容易得手,腿攻击对方下盘比较隐蔽。方法包括:侧弹腿;正蹬腿;侧踹腿;扶地后扫腿;鞭腿;转身横扫腿;截腿

4基本摔法

抱双腿过胸摔;抱单腿拉腿摔;抱单别腿摔;夹颈过背摔;抱腰过背摔;接腿转压摔;接腿别腿摔;接腿勾腿摔;接腿涮摔;接腿上托摔;切摔

2.简述你所学专项活动的锻炼价值。

1)通过学习和训练散,能够发展人的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同时散手又是一项以抗性体育运动,可以发展人的心智,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

2)坚持散手训练,可强筋骨,壮体魄。散手是以双方互相对抗为运动形式,这就要求练习者在实践中正确把握进攻的时机,防守要到位,反击要及时,从而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对手和双方临场的变化,提高应变能力,以及提高击打和抗击打的能力,这一切都完全起到了掌握防身自卫和克敌制胜的技能的作用。

3)初学散手,要忍受拉韧带的痛苦;攻防练习,要承受击打和抗击打的皮肉之苦;进行实战,要克服胆怯、犹豫、紧张、鲁莽等不良心理反应。4)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通过长期的散手训练,可以培养练习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灵活等精神,进而形成成熟、稳健、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3.列举出你所学专项运动中的六种以上裁判规则。

(一)优势胜利

1、在比赛中,双方实力悬殊,台上裁判员征得裁判长的同意,判技术强者为该场胜方。

2、被重击(侵人犯规除外)倒地不起达10秒,或虽能站立但知觉失常,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3、一场比赛中,被重击强制读秒(侵人犯规除外)达3次,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4、比赛中,运动员出现伤病,经医生鉴定不能继续比赛者,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二)得2分

1、一方倒地(两脚以外任何部位接触台面),站立者得2分。

2、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和腰部以上躯干部位。

3、被强制读秒一次,对方得2分。

4、受警告一次,对方得2分。

(三)得1分

1、用手法击中对方得分部位。

2、用腿法击中对方腰部以下、大腿和小腿。{现在很多对国外的比赛都将对小腿的进攻在规则中判为不得分}

3、运动员消极8秒,被指定进攻后,8秒钟内仍不进攻,对方得1分。

4、主动倒地超过3秒钟不起立,对方得1分。

5、受劝告一次,对方得1分。

(四)互不得分

1、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

2、双方倒地或下台。

3、双方互打互踢。

4、用方法主动倒地,对方不得分。

5、抱缠时击中对方。

(五)技术犯规 1.消极搂抱对方 2.比赛中场外进得指导

3.处于不利状况时举手要求暂停

4.比赛中对裁判员有不礼貌的行为或不服从裁判 5.比赛中大声叫喊。6.有意拖延时间.7.上场不戴或吐落护齿,有意松脱护具.8.运动员不遵守礼节

(六)侵人犯规

1.在口令“开始”前或“停”后进攻对方.2.击中对方禁击部位 3.用不允许的方法击中对方

对技术犯规和侵人犯规的处罚

每出现一次持术犯规,劝告一次

每出现一次侵人犯规,警告一次

受罚失分达6分者,判对方为胜方.(七)其它处罚

运动员故意伤人,取消该场比赛资格,判对方为该场胜方.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或局间休

4.请创编一个你所从事专项活动的比赛(或练习)的形式和方法(例如:三人篮球赛、五人制足球赛等)。

一、竞赛性质。

团体比赛、个人比赛。

二、竞赛办法。

1、循环赛、单败淘汰赛、双败淘汰赛。

2、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

三、体重分级。

(一)52公斤级[52公斤以下(含52公斤)]。

(二)56公斤级[52公斤以上--56公斤]。

(三)60公斤级[56公斤以上--60公斤]。

(四)65公斤级[60公斤以上--65公斤]。

(五)70公斤级[65公斤以上--70公斤]。

(六)75公斤级[70公斤以上--75公斤]。

(七)80公斤级[75公斤以上--80公斤]。

(八)85公斤级[80公斤以上--85公斤]。

(九)无差别级[比赛规定最高公斤以上]。

二、体育常识(30分)

1.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志是什么?

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与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健康的十条标准:(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

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应变能力强,能较快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4)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5)能抵抗一般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

(7)头发有光泽,头屑少。

(8)眼睛明亮,反映敏锐,眼睛不易发炎。

(9)牙齿清洁,无疼痛,牙龈无出血而颜色正常。

(10)肌肉丰富,皮肤富于弹性

2.简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几种方法。

1)合理补充营养

2)活动性手段:活动性休息,整理活动如,慢跑,肌群的伸展等。3)良好的睡眠与安静休息 4)运动后的按摩和沐浴。

5)消除肌肉迟发性酸痛的持续静力牵张练习。6)针灸疗法和音乐疗法 7)自我暗示及放松训练。8)理疗等。

3.简述足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处置:受伤后,应立即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24小时后对伤部热敷或按摩,重度损伤乃致韧带撕裂时,可用绷带固定伤肢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4.在体育运动中,出现昏厥的原因是什么?预防措施包括哪些?

造成运动性昏厥的原因有两个:

(1)重力性体克

2)强力刺激后引起昏厥。由于平常缺乏锻炼,或测验、比赛时心情激动而过分紧张,可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紧张性降低,周围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昏厥

预防:见持经常性锻炼,以增强体质;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停下来或坐下,而应继续慢跑,并做深呼吸;在饥饿情况下不要参加剧烈运动。

5.请列出5种以上你所喜欢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跑步 骑车 游泳

俯卧撑 仰卧起坐 蛙跳 跳远 体操 武术 无负重深蹲

三、论述题(20分)

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谈谈你对体育课的认识和体会,并且设计出你认为适宜于大学生的体育课形式。认识和体会:

1在内容上

应选择能增加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终生延用的体育项目,或根据各校 2在激发学生兴趣上

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3 在教学方法上

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并组织全班做好带队同学自编的徒手操,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4在教学形式上

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 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戏功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设计具体方法

第一,让学生有白由支配的时间,我在实践课中,每节课留出20分钟左右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人兴趣的活动.培养其自主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第二,要给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如在实践中学习广播操,学两遍后让出几分钟时间,充许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问题或提山问题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回答,很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第三,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弹性化,应根据个别差异是向不同层次的要求,如跳高中,我布置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点.进行升降,由于部有成功的机会,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

还有,对于体育课的考核不应进行一刀切,由于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太大,某个同学可以轻松拿100分的项目对于个别学生来说及格比登天还难,严重挫伤部分同学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考核中应多方面进行评价,如考勤、参加锻炼的积极性、练习效果、体育基础知识、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各方面的综台,主要观察学生的进步情况,使之热爱体育,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8.传统武术文化讲稿 篇八

一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略述(讲古代)1.武术文化发展史回顾

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1 远古萌芽阶段

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原始人必须一方面依靠群体力量抵御猛兽的袭击,一方面发挥出自己顽强的斗志和强悍的体魄去进行积极的自卫,这就造就了原始人勇敢的性格和格斗的技艺。这种原始社会形成的勇猛善习性和技艺,构成了与武术的萌芽极其紧密的文化关系。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自身的文化发展,奠定了武术文化的原始形态。

1.2 先秦到汉唐发展阶段

从时间上看,先秦到汉唐时期,武术形式初步形成,武术意识逐渐出现。经过秦汉较长时间的相对安定,两晋南北朝的战乱、动荡、武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与军事技术分离走向竞技,而得到交流。到了隋唐五代,随着社会的繁荣,武术得到蓬勃发展并出现了套路的情形。汉代出现了系统的武术理论著述,《汉书·艺文志》中就收有“剑道二十八篇”。“手博六篇”等论述。自两晋到隋唐,武术意识更加成 熟。这一时期出现了口诀要术,说明人们已能用较精练的语言把技击精华要点加以浓缩和概述,武术意识的出现促成了中国武术文化从原始形态到形成。

1.3 宋元明清成熟阶段

宋代,民间武术界流行着:“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南宋华岳《翠微北征录》卷七载:“臣闻军器二十有六,武艺一十有八”。另外,这一时期的武术发展还出现了武术套路,武术流派,并且武术除了技击外,表演性也日趋成熟。明清时期武术作为军事技术、健身手段及表演技艺的多种价值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2.传统武术文化内涵 2.1武德—武术文化核心

中国武术文化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形态是各门派必守的武德。武德是中国武术的重要内容。《左传·宣公十二年》提出武德有七:禁暴、践兵、保大、走坊、安民、和众和来财。《春秋谷粱传》中认为习武者必须“德、技”兼备。《武技书》、《太极拳谱跋》中都对武德做了规定。武术界与民俗中将不讲武德的视为可恶者,并极力赞扬德高望重的武林高手。如宋代爱国将领岳飞、文天祥,清代韩慕侠、程延华、张占魁、孙福全等人均被世人视为武德的楷模。在武术门派中均有“未习武者先修德”,“短武者不可与之学”,“丧理者不可与之教”的格言。《少林戒约说》提出:“习武者以强体魄为要旨”,“只要备以自卫,切戒呈血之和,好勇斗狠”。倡导济危扶贫,匡扶正义,不可逞强凌弱。

武德修养以礼为先。“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这是中国武师授徒的常用语。“礼”,在中国含义颇丰,其中之一是泛指古代社会道德规范。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有一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话。这里把德与礼连在一起,是指社会道德规范。当今讲武德修养要以礼为先,旨在倡导习武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格,以文明礼貌待人处事。

自古中国武林推崇“武以观德”,“尚德不尚力”的格言,几乎各个流派开宗明义都要讲明武德。这同中国是个重伦理的国家,以至有的学者称中国文化是“伦理型文化”。武术重德还有它自身的特殊需要。纵观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在相当长的历史年代,武术是以人与自然搏斗,同敌对双方作战的行为密不可分,动起手来就要打败对手,制服对手,甚至杀死对手。如一些武侠小说中所描绘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虽然系文学创作笔法,不无虚构夸张之词,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武术是具有杀伤力的。所以,习武者重视武德修养。进入现代体育领域的武术运动,仍然需要发扬传统武德中所具有的爱国、正义、守信、重义、有礼等思想,遵循奥林匹克精神和现代科学文明,使武术充分地体现现代体育文明和体育道德。

2.2 中国武术文化与古代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有着丰富的内容,包含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道家学说、儒家学说等许许多多的分支。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无论是政治、军事、农业、天文、地理,还是宗教、伦理、艺术、中医学等等,我们都可以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找到它们各自的理论根据。

2.2.1中国武术与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阴阳原是指日光的背向。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又被引申为一对辨证对立的范畴,被视为自然界最根本的规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见,万物都可用阴阳来进行划分,世上万物的发展变化都产生于阴阳,阴阳学说是推动万物发展变化的原动力。

《黄帝内经》对阴阳联系方式用“阴阳离合”来概括。“离”就是分离、排斥的意思;“合”就是结合吸引的意思,“阴阳离合”就是说阴阳之间是能分能合,既相互排斥而又相互吸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阴阳学说中的这种分和合,分之为二。合则为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原理,构成中华武术极为丰富神奇的技击理论和方法。王宗岳《太极拳论》说:“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太极拳者无极而生,阴阳之舟也。”这些阴阳离合的原理在中华武术中表现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虚实并举、刚柔相济等阴阳对立面的统一和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五行,是将宇宙间的事物属性归纳为五类和五类间关系状态的概括。五行学说概括了世界上一切事物行为的属性,把事物间的各种联系方式概括为“互利”(相生)和“互害”(相克)两种关系。相生是表示事物间相互资助、相互滋养、相互促进;相克是表示事物间相互斗争和相互控制的关系。五行学说对中华武术的影响较大,它为中华武术提供了理论依据,构成了武术理论。形意拳的代表套路“五行拳”,包括劈、崩、钻、炮、横拳,外应水、火、木、金、土五行,内应肾、心、肝、肺、脾五脏。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阴阳五行学说向武术的渗透,使武术多数拳种都强调刚柔相济,内外合一,动迅静定、虚实分明等。刚柔、动静、虚实相辅相成,寓于矛盾的统一体中,它们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这不仅丰富了武术的技法,而且也促使武术理论体系不断完善,这正是中华武术阴阳五行思想精华之所在。

2.2.2 中国武术与道家学说

老子学说的主体思想是:“反者道之动”,老子从这个主体思想出发有一系列的发挥,如:“致虚极”、“守静笃”、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等等。对虚实、动静、刚柔、曲直、强弱作了精辟地论述。太极拳的“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慢制快”无疑是老子哲学思想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最好体现。2.2.3 中国武术与儒家学说

儒家“武备”之说推动了技击武术的发展。孔子一再强调“礼”维持封建阶级的统治秩序。但远非言礼即定,仍需拳脚、刀枪做后盾,武术的本源正寓于争权夺利之中。所以孔子说:“有文事者,必须武备。”以后各朝代便把它列入“讲武之礼”、“军礼”的范畴。

讲求“仁、义、礼”的儒家哲学,大大影响了中国武术的伦理思想,并成为其基础与核心。第一,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把德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致中国武术具有重礼节、尽忠、尽孝的特点。孔子所说的“德”,包括“义”和“信”两个内容。“义”主要包括君臣之义和父子之义,君臣之义就是君主使用臣于要按礼节,臣子事奉君主应忠心,实一不二,父子之义就是要讲求“孝”。因此“孝”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忠”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第二,儒家主张要构已正身、重义轻利、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其理想人格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胸怀坦荡的“谦谦君子”。第三,儒家哲学具有十分深厚的功利色彩,讲求积极入世的社会作用。另外,孔子认为人要立下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后来孟子又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屈”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儒家的这种思想对中国武术伦理有极大的影响。翻开中国武术史,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的武林豪杰,如岳飞、文天祥等人,在儒家思想的指引下体现出刚健有为,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宁死不屈的精神。

2.2.4 中国武术与中医学 武术与中医学同属于人体文化的范畴。传统医学提出“精、气、神”为人体“三宝”的观点,认为三者一体,相互依存;武术则将中医学的这些理论完整地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逐渐形成了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的养生思想和健身之道。不少武术家同时又是中医学家、气功学家。如明末清初的一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傅山,不光是博学多才,还是一位杰出的武术家,并擅长中医。在他的诗文和医学著作中关于打禅练功,以气功治病的记载屡见不鲜。可以说,中国民间的武术家几乎都懂得一些伤科医道,诸如推拿、按摩等。武术与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上,相互渗透、相辅为用,武术不少拳种就是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进行练拳健身的,一些拳种还具有防病治病的功能。

二 传统武术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讲现代)1 冲突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两个根本不同的体系。它们是随着历史发展先后出现且并列平等发展的两个文化系统。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两者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并没有明显的冲突和融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际间交流的频繁,特别是由于西方列强在近代对外侵略扩张,使两种文化开始正面交锋,日益冲突和斗争。1.1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植根于“天人合一”、阴阳、八卦、五行等理论之中 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在西方哲学重外在、分析,重与自然的斗争等观念的指导下

形成和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整体观重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带有某种经验、直觉、模糊的性质,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科学实验、解剖学、生理学、现代医学等的综合运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重节奏、韵律、神韵、内涵、和谐美,重朦胧、抽象、含蓄美,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重阳刚的力量、速度之美,重外在、形体美。

1.2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一贯向着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方向发展 注重个人修养,形成以追求“健”和“寿”为目的的民族内向性格,融进了以身心合一、动静结合的导引养生、武技的发展,然而削弱了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性;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始终向着竞争性、惊险性、公开性、健美性、超味性方向发展,并使体育形成体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忽视了人竞争中的道德教育,容易产生残忍与暴力。西方竞技体育文化追求“强与险”,而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追求“健与寿”。

1.3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通过身体锻炼来以外达内、由表及里、由身体有形的活动来促成无形精神的升华,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透射出十分明显的重人格倾向;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则重人体胜于重人格,注重人体本身的价值,更讲究从人体的培养上来考虑体育的价值,通 过让人在肌肉的运动中,在各种力的交汇中去实现完美人体的塑造,进而实现理想的人生。互补

2.1 对伦理道德观念的追求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政治经济条件,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出现了勃兴。在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传统武术文化势必要注入新的血液,因此,西方的竞争观念,自我价值的彰显也成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追求。西方一些知识分子也开始致力于东方体育文化精神的研究,试图从东方的处世之道和养生方法中寻求解脱。

2.2 相互移植对方的优秀运动项目 如气功、武术、龙舟竞渡、踏青、放风筝、秋千等,开始向西方移植,冲破了西方竞技一统天下的局面。而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等项目已深入中国各民族人们的心中,获得大家的喜爱。

2.3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为西方所接受,西方竞争观念为东方所认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统生命观、健康观和与此相适应的保健体育,蕴含着有关人体科学的丰富内容,如注重身心统一、内外协调、动静结合等许多辩证思想,对指导当今的人类保健活动,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竞技体育所表现的竞争观念和现代社会是相吻合的,正被中国传统武术所认可和接受。冲突与互补的意义 3.1 体育事业进步的动力

文化的产生从一开始就是交流的产物,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难以游离于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之外。体育文化是一种需要人们广泛参与的休闲文化,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任何一种形态或地域的体育文化都在寻求与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中得到对方的文化精粹,可以推动世界体育改革的步伐,促进世界体育的发展。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深入中国内地,很多项目获得各民族人民的喜爱,在全国兴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

3.2 维系体育文化发展的连续性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其中频繁的内部与外部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虽然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交流还不到几百年的时间,由于其文化的相互矛盾存在,不断碰撞磨合,它们不仅各自获得新的文化血液,而且获得新的文化生存空间。由于文化新血液的注入和文化生存空间的扩大,其文化的发展时间也必然相对延长。

三 荆楚武术之地域特色(主讲)1.1灿烂的历史源流

据专家考证,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江汉地区广大河谷原野上,遍布着类似屈家岭文化的氏族部落。这些远古人类生活过的文化遗址,蕴涵着荆楚武术的源头。商朝末年,楚部族的首领鬻熊投靠周文王,被其册封为子爵,“居丹阳”(今河南淅川丹淅之汇下王冈附近),在商县一带建立了楚国,此时的楚国人口稀少,土地狭小。这时楚国的疆域,虽比起在商县时要略大一些,但范围还小,方圆也不过三百来里。西周后期,楚国的疆域不断扩大,势力也逐渐增强,并多次遭到周朝的征讨,被逼之下南渡汉水入雎山,后将雎山改名为荆山,以荆山、武当山和汉水为天险与周相抗衡。周夷王的时候,“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接着,熊渠继续南下,灭了聃国。这时楚国已在江汉之间占据了广大的地盘,以荆山为中心,西到今南河上游的尼叉河和神农架林区;西南边境到巫峡东段和香溪流域了;东面则达漳河以东和蛮河流域的分水线上;南面则濒临长江,另外,楚又沿江东下在今武昌至湖口一带建立了鄂、越章等移民基地。春秋时期,周王室渐衰微,无力控制各诸侯,楚国乘势兴起。楚武王熊通在春秋初年“始开濮地而有之”,又灭掉了在沮水下游的权国,北灭飂国,又伐鄾、邓、勋等国,并汉水诸国,楚人威达黄河南岸,并淮水流域诸国。楚庄王问鼎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随后,再度向北扩张。楚国中衰,为吴王阖闾所败。后来,楚国为了复仇,拔除近邻的敌国隐患。春秋中期以后,楚国曾不断向古云贵高原拓展。古云贵地区在荆楚政治经济影响下,经济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古云贵地区也促进了荆楚的繁荣。此时的楚国,比起西周末年的楚国,疆域增大了十倍左右,其疆域之大,成为春秋列 国之首。人类文明的进展以及不断积累狩猎和实战中的格斗经验,从而逐步促进了荆楚武术的形成。

1.2 独特的文化特色

楚文化是周代发祥并兴盛于今日湖北,进而覆盖于东周南土半天下和传播于先秦海内外的区域文化,它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张正明在《楚文化史》中说:“从楚文化形成之时起,华夏文化就分成了北南两支:北支为中原文化,雄浑如触砥柱而下的黄河;南支即楚文化,清奇如穿三峡而出的长江。楚文化的主源是祝融部落文化,干流是华夏文化,支流是南方蛮夷文化(荆蛮、巴、越、淮夷等等)。

楚人有重军崇武的习俗。这是由楚人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和生存发展的切身经历所决定的。尚武的精神是楚君、大臣乃至士庶百姓的共同信仰。楚人这种尚武的民族精神是荆楚武术发展的基础。荆楚地区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战争、**的历史条件是楚人尚武的根本原因。

楚舞是楚国风俗重要内容之一,是伴随着楚族形成而产生的。舞就是手持武器,在乐曲伴奏下操作演练,也是一种军体训练,秦汉以来,自成体系的楚文化转型而融入汉文化中。

1.3坚毅的生命力量

武术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几千年来我国;从远古至西周是荆楚武术的形成时期;元代在湖北推行禁武,但是民间秘密习武尚存,它的功能开始由征战转向民间;辛亥革命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的器,在乐曲伴奏下操作演练,也是一种军体训练,也是练武的方式。楚舞“外求诸人以博采众长,内求诸己而独创一格”,兼容生长后来居上的多元艺术形式。据《汉武故事》记载,楚人创造了一种名为“角抵”的武嬉项目,这是现代中国摔跤和日本相扑的前身。

秦汉以来,自成体系的楚文化虽然转型而融入汉文化中不复存在,但楚文化的流风余韵却从未消歇。楚文化还广泛地传播于世界各国,对古代中国周边诸国和近代西方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近代以来,西方现代文明不断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然而,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文化是没有优劣、高低之分,如果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抛弃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无疑是抛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丧失了独立性。

1.3 坚毅的生命力量

武术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对抗运动、功法运动等。荆楚武术指起源于或主要流传于荆楚大地的武术,有武当派拳术、湖北地方拳种以及一些稀有拳种。

从远古至西周是荆楚武术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生产劳动和狩猎工具的发展,以及部落战争促成了武术的形成。春秋战国是荆楚武术 发展的勃兴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列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频繁、激烈,楚人继承并应用了源于远古的荆楚武术,使其得到更加严酷的实战考验和突飞猛进的发展。这阶段荆楚武术发展有四个重要标志。其一,突出地体现在先进的楚国青铜兵器上。其二,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武术英才,如发明弩机的琴氏,弯弓射石,没入金饮羽的熊渠,有百步穿杨之功的养由基、一箭伏犀牛的楚宣王、相剑专家风胡子、辅助变法强兵的吴起等。其三,楚国武术理论的形成,如弓弩射术理论和剑技理论。其四,导引养生术已在上层知识分子中流传。在先秦诸子和屈原等的著作中均有论述。秦代,荆楚民众盛行的角抵牛博活动。据《荆楚岁时记》载:荆楚之人,五月间相结伴为相搏之喜,即扑也。两汉时期,荆楚武术在军队中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西汉王朝由于匈奴连年用兵,需要大量武士,将军李广将兵五千,多为荆楚剑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是个分裂割据的动荡时代,但由于各民族的大迁徙,大融合,使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的交流和飞跃,荆楚武术就是其中发展较快的事物之一。这一阶段由于军事征战激烈,出现许多身怀武技的猛将,如魏将李通是湖北武昌人,习珍、廖化、杨仪是襄阳人,马 谡、向宠是宜城人。唐宋时期是荆楚武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重视用武之道,并建立了一套训练制度。唐代自879年起,开始在湖北设立团练。唐代武后时期,武举制开始在湖北推行,著名将领冯行袭就是由武举出身的湖北人。宋代继续兴武举,置义勇,也推动了竟出武术的发展。金兵入侵后,岳家拳在抗金斗争中诞生,并植根于黄梅、广济、蕲春一带。武当内家拳也在宋代形成。元代在湖北推行禁武,但是民间秘密习武尚存,且民多剽悍,武技不凡,元末起义军著名领袖中有不少是湖北人。如徐寿辉是罗田人,陈友谅是沔阳人,明玉珍是随州人。明朝由于边患频繁,“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对士卒加以训练,为了操练兵马,教习武艺,朝廷还在各地设有一定规模的演武场所。据《湖北通志》的统计,明代湖北中武举人者454名,中武进士者92名。名人武将辈出对荆楚武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清朝荆楚武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朝廷重武,荆楚武杰受到重用。1861年汉口开埠后,西方近代体育传到湖北,武术在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小,它的功能开始由征战向民间传统体育转移。此后,在湖北的军队和学校体育活动中,武术项目与近代体育项目并存,在民间的体育活动主要是武术锻炼。

辛亥革命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荆楚武术的发展因为社会条件的变化有了不同的特色。武术活动进入国民体育运动行列,开始进行有组织的表演比赛,并建立了各层次武术组织,逐步形成武术教育体系。中华儿女寄希望于武术救国,称武术为“国术”。辛亥革命领袖人物崇尚武风,许多革命先驱都擅长武术,他们习武倡武,推动民间武术的发展,城乡拳场十分活跃。许多农村拳师到比较发达的城市授拳谋生,诸多拳种流派,如孔门、鱼门、严门、熊门等,因之向武汉汇集,加之北方拳师的南来,以武汉为中心的大中城市成为各派武术 聚集地。抗日战争爆发后,武汉等大中城市及大片乡村的相继沦陷,更多的荆楚民众参与练武行列,同军警一起接受武术训练,直接参与抗日战争。民间武术同革命斗争相结合,又有了新的特点。民国 时期,湖北农村普遍有习武活动,农民爱好武术已成传统。农村武术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湖北农村的群众武术活动有明显特点,集中表现为一年两次的武术大聚会:一是农历正月半元宵节前的“打狮子”,即狮子舞。一是农历五月间的庙会、“单刀会”,也就是民间武术界通称的五月十三举行庙会、“单刀会”,进行武术演示活动。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的武术事业也获得了新生,荆楚武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1965年,古老的荆楚武术摆脱了千百年的封建束缚,朝向社会主义新时代迈进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为1966年—1976年这段时期,荆楚武术的发展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直到1972年,国家体委在济南举行了全国24个单位武术表演,湖北省只派去3人作为参观代表与会,尚无运动队可派。第三阶段为1977年至今。1977年开始,全国武术比赛走向正轨,湖北省体委于1978年组建省武术运动队。1981年6月湖北省武术协会成立。1982年12月5日—11日,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0多年来武术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制订了进一步加强武术工作的方针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任务。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湖北省体委召开了全省武术工作会议,传达了国家体委文件和会议精神,根据湖北实际作出了全面的工作部署。1983年7月,湖北省体委武术挖掘、整理领导小组成立,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了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经过普查整理,各地民间武术活动活跃起来。民间武术团体和武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武术活动内容多种多样,竞 赛项目有套路表演,也有散手、推手等。武术骨干阵容增强,武术专业著作增多,武术书刊出版喜人,武术的交流呈现好的势头,竞技武术水平明显提高,民间武术活动遍及城乡。总之,走过了数千年辉煌历程的荆楚武术,自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时期,它必将在改革创新、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以新的姿态走向世界,服务全人类。

1.4 厚实的武术蕴涵 1.4.1 拳种丰富

荆楚武术是由许多个不同拳种流派共同组成的一个武术大体系。体系内的不同拳种流派又自成体系,各具特点,均有数百年多年历史。如岳家拳、洪门拳、孔门拳、鱼门拳、熊门拳、严门拳、水浒门拳、窄门拳、佛门拳、土家族武术、隐仙门、大字门、小字门、单弓门、向门、鄂西苗族拳等和武当武术及其各派拳种。

1.4.2 雄兵利器

楚国长期使用青铜兵器,后期逐渐使用铁兵器,它的武库是最庞大而且最先进的。论质材分为铁、铜、木、竹、皮等制品。铁兵器主要有剑、戈、矛、匕首、镞 ;铜兵器主要有剑、戈、戟、矛、匕首、镞、弩机等。木兵器有盾、甲、弓等。竹兵器有弓、箭杆等。皮兵器有甲、胄等。论功能,可分为进攻性武器和防御性武器两大类。进攻性武器有弓、矢、戈、矛等。防御性武器主要是甲、胄、匕首等。1975 年冬,在楚国故都纪南城东门外先后发现中小型墓葬 600 余座,获得了大量的随葬物,其中兵器的数量最引人注目,有各种兵器达 571 件,计各式青铜剑 172 把、各式铜戈 150 件、各式铜戟 7 件、各种青铜矛 15 件、竹弓25 张、木盾 17 件,另有箭簇、匕首若干。数量巨大、门类齐全,为楚国的兵器宝库,为研究古代兵器发展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标本。从楚墓出土的大量青铜兵器,如剑、戈、矛、戟、匕首、箭镞、弩等来看,这些兵器无论从制作的工艺,还是从锋利程度、质地之精良以及制作形制来看,都是相当先进的。

1.4.3 射术理论与养生术

传说中的后羿射日源于楚人善射,据史书记载:“楚有孤父者,生于荆山,生不见父母,为儿时,习用弓矢,所射无脱,以其道传于羿,羿传逢蒙,逢蒙传于楚琴氏”。这说明,作为武术最古老的兵器形态——弓箭,是起源于上古时期荆楚先民。其后善射者有养由基、陈音等。楚人在善射的同时,又形成了较成熟的射术理论,有谈论如“夫射之道,身若戴板,头若激卵,左蹉、右横足,左手若附支,右手若抱几,举弩望敌,合心咽咽,与气俱发,得其和平,神定思去,去止分离,右手发机,左手不知,一身异散,岂况雄雌,此正身持弩之道也”。楚地还有铸剑名家及剑术高手,如风胡子、越女、盖聂、欧冶子等,并且形成了一套剑技理论,有论述如“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妇,夺之似惧虎,与神俱往,杳之 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佛仿,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

战国初期,楚国的导引养生术已经在上层贵族中流传。《庄子刻意篇》有:“吹呵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爱国诗人屈原的著作《远游》中,有不少的佳句道出了养生学的精髓。如“神”突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气功所谓“坐忘”之象);“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由鼻端内视,以求内气腾然);“漠虚静以恬愉兮,淡无为而自得”(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除”(神清心静,吐故纳新);“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求道须悟性,道无所不在);“无滑而魂兮,彼将自然”(神魂不乱,道本自然);“一气孔子神兮,子中夜存”(子夜静虚,气清神来);“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虚静无为)等。

1.4.4 名家辈出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_附答案下一篇:学校督导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