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的几点窍门(精选13篇)
1.学习数学的几点窍门 篇一
“小学数学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白池沟中心小学
管海艳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偶尔采用,在实践中,感觉到小组合作学习对我所从教的班级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学生独立性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是自己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小学的孩子比较小,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比较弱,因此要分好小组,分好组后,要给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其次,按照学生各自的特点,有意识的引导他们进行分工,定好记录人,发言人等。在教学中,起先是座位7人坐成小组形式,后来为了学生身体健康,我经常采用的是同桌和前后桌交流与合作。例如:在教学中有许多需要孩子观图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和解答等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在引导观图时让孩子们“同桌小声的说一说,你知道那些数学信息”“如果你的同桌没说完整请你帮他补充出来”这样极大的激励孩子们完整的观图和完整清楚的语言表达同时也提醒同桌的孩子认真倾听的重要性。在解决问题时让孩子们“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解决的”“或者你打算怎么解决”“你有和他不一的解决方法吗”这样极大的激发孩子积极的探索与思考获得与同伴分享成果的喜悦。
二、明确合作要求,注重合作过程。
有些时候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问题一出现,教师就组织学生对问题结果的讨论,而不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深入思考。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多给点时间,反之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要顺利地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它还需要教师对小组合作各个方面给予认真的思考和关注。如教学“可能性”时,在摸白球和红球时,先向学生提出了合作要求,要求学生4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摸球,一人搅球,一人大声汇报每一次的摸球结果,一人记录,负责记录的人要监督摸球的人是否作假。在以上融洽的合作氛围中,学生的合作欲望尤其强烈,人人都做得很认真。学生在合作中既有满足又有愉悦,还有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在合作汇报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汇报者的发言人要认真倾听,允许组内成员和组外人员进行评价、补充、纠正和修改,但要让组内成员优先把小组汇报扩展为全班讨论、全班交流。这样,人人都有思考和评价的任务,既能做到知识资源的共享,使全体成员掌握课堂教学中思维的主导方向,又能防止少数学生开小差。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
2.学习数学的几点窍门 篇二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 自己制定学习进度, 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 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 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 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要能进行自我监控, 并作出相应的调整。通俗地说,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觉确定学习目标, 制订学习计划, 选择学习方法, 监控学习过程, 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我认为老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首先, 教师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 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允许学生充分讨论, 提出不同的见解, 特别是一些独特的看法、思维方式、解题方法等。例如, 在学习“轴对称变换”这一课时, 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剪刀、纸、镜子。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进行剪纸、照镜子等活动, 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讨论, 发现特征, 归纳规律, 树立他们的信心, 激发他们探究、发现、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创造条件,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 已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 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一)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关键。例如我在《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中的作业题第五题, 比较小聪、小明、小慧的过河方案哪种最好时, 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让同学们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然后辩论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辩论。在辩论中遇到疑难时, 我鼓励学生自行解决, 然后自己加以补充、归纳。教师必须精心营造一个民主、开放、合作的学习氛围:第一步, 要求学生把课堂上听不懂的、作业中不会做的、书中看不懂的内容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第二步, 要求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提问方法, 每节课提一两个问题;第三步,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用批判的眼光观察问题, 反对人云亦云, 要敢于向课本、权威质疑, 能提出不同的见解。
(二) 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空间
我在教学“生活、数学”时, 因为此内容与现实生活很贴近, 我就让学生先自学, 接着分组讨论课本中的练习、作业, 学生基本能解决。然后提问:搭一个木鱼需要几根火柴棒?两个木鱼需要几根火柴棒?……学生很快通过观察回答了问题。继续发问:10个呢?100个呢?这样, 学生自然会提出此类问题有何规律可循。从而达到让学生想问题、提问题的目的。在上课时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做法, 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并为他们创设观察的情境, 使学生有机会通过思考提出问题。
三、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每个数学知识都有它的应用价值, 而学以致用, 则是教和学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学生要掌握知识的应用功能, 否则应用能力的培养无法谈及。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图”、“美妙的镶嵌”、“可能性与概率”、“打折销售”等内容时, 让学生走出课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离A市正东方向28公里处有一个面积为200平方千米的圆形森林公园, 现在要修一条公路, 既要便于游客乘车去森林公园旅游, 又要考虑公路不能穿过这片森林, 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 应该如何设计?等等, 这些题目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了, 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 体会到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提高自己主动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概括、抽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自主学习的思考
(一) 教师的角色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思多惠所说:“好的教师让学生发现真理。”自主学习的真谛也就在于此, 在传统的教学之中, 教师希望能把所有的知识方法都教给学生,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直观性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是不可能通过“听”而得到的。
(二) 必须避免的误区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把时间还给学生, 把探究的机会还给学生, 把发现的机会还给学生。但是我们要避免一种倾向, 那就是不加引导地就让学生自学, 没有目标, 没有指导, 没有具体要求, 也没有交流反馈和检查,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学习, 表面上看学生得到了自主的权利, 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自主, 这种形式化的学习方式并非是我们所提倡的。
我们在开展学生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动脑与动手相结合, 切忌为了活动而活动。我们所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基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价值性, 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 我们应更注重活动的体验、思考、发现。
总之,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乐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 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会学”;同时还要促使学生成功, 使学生“还想学”,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素质, 促其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3.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看法 篇三
一、做学生的知心人。(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二)、尊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叛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主、互不相容,也可以相互运用。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如:在“日历中的方程”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认真观察自己带来的某月的日历,让学生说出任意一行相邻)个数的和或任一列相邻)个数的和,让老师猜这三天分别是哪一天。老师很快说出答案后,学生定会感到惊奇,此时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日历上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然后小组交流,得出结论。紧接着老师再分别提出以下的问题如果设其中的一个数为那么其他两个数怎样表示?怎样设未知数如果给出这)个数的和是&“,根据所设的未知数*,列出方程,求这)天分别是几号?叫几名学生板演不同的解法,并比较哪种方法的解较简单。(如果这)个数的和是,能求出这天分别是几号吗?为什么?如果给出和是能求出这)天分别是几号吗?为什么?(讨论解的合理性)这几个问题解决了,让同学们再认真观察一下某月日历上竖列的日期,看还有什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提?学生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然后让学生在日历上任意圈出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个数,把它们的和告诉同桌,由同桌来求这几个数,这几个数分别是几号?让学生动手自己做,然后小组交流,板演不同的解法(强调解的合理性)。最后让学生对横行上的数和用正方形任意框出的,个数中,左斜对角上的)个数,右斜对角上的)个数,分别有什么关系进行探索、交流,最后找出这,个数之和与中间的那个数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训练学生学会寻找规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既培养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合作能力。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活动空间,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兴趣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折纸、测量、拼图形、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活动等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二)、营造课堂氛围。诚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以便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和体现。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可行方法。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进而喜欢自己的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有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三、增添学习的兴奋点(一)充分利用电化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现代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让学生根据投影仪投出的问题看书,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对不能在书上直接找到的问题答案,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何异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把透明胶片分发到每组,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胶片上,然后教师把他们的讨论结果投影出来,让全班同学与教师一道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写出的结果最简单最准确,然后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分组讨论,组内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胶片上,再投影出来,引导他们讨论解决,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别人的问题中启迪他们的思维,又培养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的精神,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学习的主体作用。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并亲近现实的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推进课程改革、落实课改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数学教师要注重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4.学习数学的几点窍门 篇四
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做法
我们在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无论在哪所学校,也无论在哪个班级,总有一些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出对数学兴趣淡薄或不感兴趣,致使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积极性差,作业错误率高,遇到困难时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等。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如何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成功的机遇培养学困生兴趣
师生情感交流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些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有意地抽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让他们分享成功的快乐。因为成功的学习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又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就能不断克服对数学的畏惧与厌烦心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注定编造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数学学科的表象美、知识结构的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的简洁美,思想方法的奇异美等来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班级阵地,树立进取心。
针对学困生学数学兴趣淡薄这一点,我通过黑板报、中队角、阅览角等班级舆论阵地,大力宣传祖冲之、陈景润、高斯、泰勒斯等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求学精神,并通过“你的理想是什么?不学好数学能实现你的理想?”等主题队会,使学困生了解到数学与社会中各行各业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树立积极进去的信念。还从班级中找出一两个学困生转化为优生的实例,进行现身说法的面对面的教育。通过这些生动、直接的教育,来渲染勤学苦练出成绩的气氛,树立学困生转化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要尊重学生生命,关注和悦纳每位学困生,与他们建立民主、平等、真诚的对话关系,创设民主、人文、科学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安全感,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关怀,感受教师的激励,不断增强信心,敢于面对学习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施以真实的、本能的、平等的、全部的“爱”、要爱全体学生,让他们感到教师在关注他们每一个个体的成长。
三、抓住有利时机,迁移其他兴趣。
众所周知,学困生并不是对一切活动都不感兴趣。事实上常常是将兴趣用在其他方面而已。若能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我曾经教过一名叫张志超的学生,他每次测验成绩很难及格,也许是他受“小巧手”的熏陶,对手工制作感兴趣。我在教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时,先布置他一项“特殊任务”,叫他制作一个圆柱体,上课时问同学:“这个圆柱体做得好吗?”学生齐声说:“好!”当我讲清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有什么关系,他站起来说:“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我说十分正确,请大家为他鼓掌,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自己动手制作的东西能拿到课堂上当教具,而且发言得到了教师的表扬,此后,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很浓,成绩明显转好。
四、课堂中适时安排讲故事、设悬念、巧提问、教具实物演示,来诱导学困生对数学课的积极兴趣。教“圆的认识”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做下面实践活动:操场上放一个圆柱形篓子,要求学生往篓子里投放石子,看谁投得准,首先,我要求学生站在一条直线上投。()这时有的同学发现离篓子近的容易投中,离篓子远难投中,不公平,要求改变站法,我让大家站成长方形,站成正方形,学生还是感到离篓子的距离不一样远。我引导学生逐渐调整所站队伍的形状,慢慢地让他们站成圆的形状。学生发现只有圆形,才能保证每个人到篓子的距离都相等。回到教室,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做的活动,得出了圆的定义及其概念。这样做,比单纯在黑板上画圆讲概念多了探索活动过程,让学困生觉得数学知识有趣又有用。
5.初中数学学习窍门 篇五
数学的学习是需要平时的积累的,我们倘若在初一初二的时候没有打好数学的基础,在初三这一年内是不能将数学学好的,所以初二这一年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年掌握初二数学学习技巧,就一定能够在中考的时候取得好成绩。
在初一,我们学习了有理数,学习了代数式中的整式运算的性质法则,学习了一次方程(组)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又开始了几何的学习,了解了几何最基础的一些概念。这些都为初二学习打下了基础。初二数学分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初二代数要学习更为复杂的两种代数式:分式和二次根式,并为初三研究二次方程作好准备。其中第八章的因式分解研究的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重要方法,它是进一步学习分式、根式、二次方程的基础;第十章的《数的开方》里,我们不但要学习数的第六种运算(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开方的有关性质、法则,并把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这里,我们要认识新的.数:无理数,并把数的范围扩大到实数。在几何里,将比较深入、系统地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质。这些,就是整个初二学年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
要学好初二数学,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请同学们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 立必胜的信心。初二开始,不仅增加了课程,数学要学的内容也较难了。但这些知识都是今后继续学习和工作的最基础的知识,必须下决心学好它,掌握它!因此,树立信心很重要。我们是21世纪的建设者,将来要掌握高科技,建设现代化,现在就必须扎实打好基础,把远大的理想、未来目标与当前努力学习联系起来,就会有强大的动力,去完成一个又一学习任务!
2.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主动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努力探索的习惯等等。譬如预习,预习就是在教师上课之前自己先看一下课本,这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对于多数同学来说,上课之前,主动阅读将要学习的数学内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坚持课前预习,好处很多:首先可以大体了解老师要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会使听课效果更好;预习中,有读不懂的地方,往往是教材中的难点,听课时可以特别注意,会使听课效果更好;预习时,除了看懂内容之外,还可试做一些练习,这样效果更好。如果以往你没有预习的习惯,不妨你从初二开始一试,变被动听课为主动进取,长期坚持,必有效果。这就遇到过不少这样的例子:一些初一时成绩平平的学生,由于改进了学习方法,逐渐养成的好的学习习惯,从初二开始成为成绩上升的优秀者!
初二这个阶段对同学们来说是查缺补漏的最好时机,掌握初二数学学习技巧,把握住初二这个时间段,平时多练习,就一定能够将数学学好。
阅读此文章还关注:
中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浅析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汇总
6.学习书法的几点体会 篇六
原创作者:叶绪寅将军
我自幼受父亲影响,爱上了书法。他曾面授过我“永字八法”以及如何临帖摹写等一般常识规范。另外,乡亲们常请他写春联、挽联、贺幛条幅之类,此际,他常叫我在旁观摩体会。现在想来这为我后来学习书法打下了基础。
从军后,很少用毛笔写字,所以重新学习书法,实际是在“文革”时期之后。写过一些“作品”,参加过全国、全军、海军的展出,得过几个奖。离休后,参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对自己是个难得的机会。几十年的书法实践有以下几点肤浅认识、体会,写出来请大家指正。
第一,对书法这门艺术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旧社会,在学堂里名义上也设书法课,实际上只叫你练方块字,什么继承遗产,加以保存整理、系统研究、归类总结等等,根本谈不上。更多的只是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少数人落得个卖字潦倒的下场,至于书法艺术只存在于少数人的“书斋”里,“象牙塔”里。广大劳动人民同它是没缘的。解放后,书法这门艺术才获得了新生。上有党和国家,书协的倡导,许多大专院校开设专门课程系统讲授,下有各类民间组织积极推动,书法艺术终于在祖国的艺术殿堂里重新占有了一个重要的席位。
中国书法是一种层次极高的艺术,绝不仅仅是汉字书写的问题,而是中华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本质来说,书法美学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同时融化了儒、墨、法、名诸子百家思想精髓的兼容的美学思想。通过书法可以反映出书者的文化素养、气质和审美观。所以学习书法必须要有字外功,诗和文是书法的灵魂,书法艺术则是诗文的外在表现。因此,书写的内容十分重要,如果说一幅作品,七律有娴熟,但缺少健康向上的内容。没有诗文的高雅意境,它就等于没有了灵魂。成为没有艺术价值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艺术又是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生、增强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的重要途径。
中国书法艺术又成了国际交往,国内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文革”以后,国内外文化交流多起来了,港、澳、台地区不说,日本、韩国、东南亚等许多国家也涌现出了数量众多的书法家或中国书法艺术的爱好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往日益增多,书法必将以它中国独具的光彩夺目的艺术赢得各国人民的喜爱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欧阳中石先生所说:“书法艺术是由我们兴起而又纳入了世界艺术宝库的一株瑰丽的奇葩。这是我们神州中华的骄傲,我们这些后辈为我们祖先创造出了这样精萃的艺术而自豪。”而这也就是个人爱好书法艺术的动机和目的。
第二,临帖拜师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
碑帖是我们的先贤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我们无声的老师,这个“老师”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随地都可以向它请教。要非常虚心认真的读帖、背帖、要拿七分时间去“读”和“背”,拿三分时间去临和摹,读懂了再下笔,要在“形似”、“神似”上狠下功夫。小时候,我也临摹过十几部碑帖,诸如“九成宫”、“醴泉铭”、“圣教序”、“兰亭集序”等,但很不自觉,很不得力,早就还给“老师”了。这两年自觉性有所增强,但惰性还时而作怪,所以基本功很不扎实。有时还欣赏“自由体”,自己头都白了,又不想成名成家,大概过得去也就行了,所以许多作品“一挥而就”。粗制滥造,这种想法和做法当然很不对的。孙过庭说得好,那种“引班超以为辞,援项藉而自满,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研妙,不亦谬哉。”通过老师指导读帖临帖,深感“自由体”此路不通,但有时仍缺乏自觉,说明改正缺点之难。
仅仅临摹碑帖是否就够了呢?否。拜师是必不可少的,师徒相授,是文化,技艺得以延续传播的主要途径,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本所以传道解惑也。”由于书法具有一套本体的操作规范,特别是技法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相不拜师,就企图无师自通,搞出点名堂来,是不切实的。联系往常前后对比,深深体会到有师指导与无师指导,进步快慢大不一样,在学艺过程中,有些毛病经老师一指点就改正了,仅靠自己摸索,必然要走许多冤枉路。这些年因经常生病,面授我一次也没参加,损失很大,多亏在批改作业中几位老师,特别是吴未淳老师那种认真负责、谆谆教诲、不厌其烦、一笔一画
也不放过的精神,可敬可亲,使我深受教益,终身难忘。
总之,学习书法无捷径可走,首先是继承,老师的传授是极其重要的,至于临帖则是一辈子的事,这叫做“基本功”。“基本功”过关了,才能谈得到发展、创新,这也是继承的目的。说到我自己,终其一生,只能说在基本功上再下些功夫,至于发展、创新,现在还不敢有此奢望。
第三,学习书法要依据自己的特点,找出一条适合自我发展的路子。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爱好和气质特点。选什么帖,选哪一家,要因人而异。一个人不可能篆、隶、楷、行、草样样精通,何况现代社会与古代大不一样,象智永和尚那样闭门学书,几十年不下楼,这是绝难办到的。人的生命有限,只能在打好基本功的基础上一个时期专攻一门,过一个时期再攻另一门,务求专一精到写出自己的面貌和风格来,能做到这样,就很难能可贵了。
其次,眼界要高,取法乎上。这是选帖入手最关紧要的事。就我个人讲,父亲是学“二王”的,周围戚友们也学二王的居多,因此,自然的我也“心仪二王”。孙过庭有云:“夫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二王的书法不仅代表着古代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并且流传千余年,历久不衰,公认为学书的楷模,确有它深刻的原因。米芾说:“草书不入晋人格,徒成下品”,这话不是无稽之谈。行草的风格流派众多,学过一阵二王之后,就想学苏轼、米芾、郑板桥等艺术风格最强烈的流派的书体,初学似乎不难,但上手后极难摆脱,最后回过头来还是觉得走二王这条路子最稳妥,有了这个底子,再变也不晚。学书法重在溯源,不要逐流,不要赶时髦,不要学今人,一定要学古人。我曾随郭竟仁同志一道专门求教过启功大师,他就反对别人模仿他的字,这当然是他老人家的谦逊,但确是至理名言。
学草必须先学楷,这是基础的基础。我认为现阶段自己还须在这方面很好补课,否则学草写草是决计写不出来的。
另外,学习二王书法,个人体会不能仅仅单纯从书法技巧上去学,而要更深层次地研究和理解晋时期士人的心态,情趣和意向。如魏晋人尚韵,主要追求一种平和自然、含蓄蕴藉、刚柔相济、骨丰肉润的中和美的境界。它是一种情和理、感情和理性、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明乎此,人们把这种美当作古代美的最高典范就不足为怪了。
第四,汉字造型的三个要素是线条、结构和黑白,这三者中线条是汉字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书法形象构成的最基本元素,是维系艺术家创作实体与艺术家心灵的纽带,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还是线条,即线条的立体感、力量感和节奏感。书法线条是由点和线、结构造型、墨韵神采三个要素构成的。所以线条塑造与用笔有着密切的关系。赵孟頫说:“书法以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而用笔千古不易。”讲
用笔无非是三种形态,即圆笔、方笔、方圆兼济。篆书是圆笔,隶书是以圆为主,也有方笔,至于楷行草体,则方圆兼济,什么笔法均可参用。自古以来,讲用笔的论著多而又玄,但我觉得最莫过于把线条当作表现精神生活的手段,赋予线条以生命感。一如韩愈所说:“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悄过庭对王羲之书法的毛病最能说明问题:“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泽虚无;《太师箴》又纵横易折;暨乎《兰亭》是说在王羲之笔下,不同内容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喜怒哀乐尽在其中,反映了不同的志趣和情调。书者通过线条不仅仅表现的是一个”自我“,同时通过这个”自我“表现了一个更加宽阔的世界,这正是中国书法线条的魅力和生命所在。
结体就是书法造型结构,它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一言难尽。智果的《心成颂》十八法,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都是讲书法造型的原则。而书法的结体又与布局有关,它是书法空间意识的觉醒。书法是黑白艺术,墨遇线而成型,黑与白同等重要,且两者相辅相成,但我们过去往往只注意黑、忽视白。实际上没有白,不能显示黑,这是书法结体的一条原则,也是辩证法在书法艺术中的运用。黑的线条当然重要,但无白的衬托,也显示 不出它的美。留白能给人更多的遐想、回味与思考的余地。有的学者说得好。书法不只是写黑,更是写白,它是处理笔墨的高明手法,也是安置字的平衡的最佳方式。这些都是值得我今后铭记在心的。
第五,学习书法必须重视感情的持久投入。
搞任何事业都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献身精神。学习书法理所当然也应有这种精神,而感情的持久投入就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
艺术是无止境的,要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也是谈何容易!今天看自己的作品,似乎还说得过去,明天再看就感到不行了,甚至觉得丑不堪言。学艺就是一种不断否定自己,不断前进的过程。个人认为必须敢于否定自己,任何满足现状、自吹自擂的表现,都是一种有害的短视行为。否定自己有时难免觉得痛苦,自己老大不小七十多岁的人了,还不及一、二十岁的小伙子,感情上有些难堪,在这种时候,就得有超越自我迎着困难上的劲头,实际上也就是检验自己对书法艺术的感情是深还是浅的问题。
所谓感情投入,还指书法艺术同别的艺术一样,必须以情动人,书法是高层次的艺术,所谓“情动形言”就是书者的情趣受到外界客观事物激发、触动,必然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为书法来说就是要抒情写意。当然,要把书者的感情注入到书法艺术创作中去,并且体现在作品里面,还有赖于找到一定表达形式和熟练的技巧,要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更得有长期的持久的感情投入,否则一切将都是空话。
7.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篇七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 我认为应该有三层意思:
1. 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怎样完成任务, 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 。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 促进学习的迁移。
2. 小组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 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 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 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 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 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 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 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 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 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 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 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 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
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 可以采取轮换制, 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 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 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 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 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 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 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 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 等等。
3.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 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 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 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 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 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 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 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 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 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 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 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1. 矛盾型问题。
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 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 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 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 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 当学生发现分母中只含有2和5的质因数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后, 让学生判断7/8、9/15、13/40、7/12、6/24中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 并把所有分数化成小数。学生惊讶的发现9/15和6/24能化成有限小数, 与判断不符。这时, 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因为这类问题情境是以矛盾冲突为基础而产生的, 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 所以,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特别投入。
2. 假设型问题。
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测分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性质, 在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 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 因此问题一经提出, 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3. 发散型问题。
即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 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 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如在总复习时出示:“用50克盐配成浓度为1∶25的盐水, 需水多少克?”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 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 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处理好几个关系
1. 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如果只有小组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 长此以往,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 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将难以独当一面。教学中, 当提出一个问题后, 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形成“统一”意见后, 再到全班进行交流, 再次形成“统一”意见, 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如, 教学“统计”一课时, 教师提出问题后, 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后, 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调查与统计, 然后让学生汇报调查与统计结果。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统计方法, 而且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 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 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 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 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 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3.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 学生当好“演员”, 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 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 教师既“导”且“演”, 结果是“导”不明, “演”不精, 事倍功半, 苦不堪言。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 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 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 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 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 共同提高。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 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 会把学习当作乐事, 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师生负担也可以由此大减, 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
8.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几点做法 篇八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为学好新知识创造良好的氛围。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才会对学习感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魅力。例如,在“角的概念”中可结合生活实例:“视角”“足球射门角度”等直观教学形式引入,来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本质特征;在“有序实数对”中可以以“请同学找出教室3排4列所在的位置是哪位同学?”提问导入,学生会饶有兴趣的准确找到答案,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有序实数对”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就在身边。
二、重视课堂提问技巧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手段”。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提问。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直接指向预设的具体目标,使教学程序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例如:在讲“图形的旋转”时,可展示这样一个题目:如图一个三角形绕它的顶点A旋转45度,谁能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学生纷纷在练习本上画出,请一位同学画在黑板上。完成后,再设问道:“同学们都这样画的吗?”,“是”。在不立即公布答案后接着提问到:“如果老师让你在原地转45度角,同学们告诉我,你该如何转呢?”同学们众说纷纭,亲自尝试后悟出有逆时针和顺时针两种。这样巧妙地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考,并培养了学生养成勤动脑和多实践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仅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探究获得知识的积极能动作用。切实转变教师传统的“据本传授”,为根据知识背景努力创设问题情境的“帮助指导”;转变学生坐壁上观的“领悟”为在老师指导下的主动“探究与发现”。同时通过平等语言的交流和鼓励方法的实施,营造一个民主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
如在讲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让学生拿出每个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圆,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究,两圆在运动过程中会有哪些位置关系?同学们通过同桌相互合作讨论发现其运动规律。有同学甚至突发奇想地说:“老师,如果没有圆,我这有两枚硬币也可以做到!”“对!没错,这位同学说的好!看到了吧,数学就在你身边,只要你动脑,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被你利用,来探索发现数学奥妙!”再如:讲解“圆锥的侧面和表面积”时,对学生设疑:有一只蚂蚁想从圆柱的顶端绕表面走一周爬到底端,它怎样走,路径才最短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有些同学已经想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又有同学马上说到“圆柱表面怎么走直线?”,这时有同学意识到“老师,把它剪开!形成平面图形!”听到这个建议大家纷纷点头赞同和赞赏。此时,一个学生主动要求上台展示,学生看了一目了然。此时抓住机会再设一疑:同学们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吗?学生探索的火花迅速点燃,下面组织讨论,合作交流。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发表见解,大胆想象,促进思想交流。通过互动学习掌握知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讨论之中,分享合作成功的快乐,找到成为课堂主人的感觉。
四、注重情感因素影响
印度有句谚语:“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数学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交流感情,增强意志的复合联动过程。数学教学应该涌动生命的生机与活力,教师应以饱满的情绪,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掘有感染力的内容,营造浓郁、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通过“严之以爱”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刻苦钻研精神和高尚品行;通过“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晓之以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助之以成”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决心、信心、恒心,战胜困难和挫折,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常因为喜欢教师而乐意去学,愿与老师合作而增进学习的自觉性,因为想获得老师赞赏而不懈努力。有些学生平时数学成绩不好,并非脑子慢,而是因为对数学没兴趣,作为教师要用爱心去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在教学中,笔者从不轻易批评学生,更不会训斥、挖苦、谩骂学生。不歧视所谓的差生,因为他们更需要更多关心和引导。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得以培养。
9.小考作文的几个窍门 篇九
一、标题书写要规范
1、正标题
(1)字数少时。写在第一行的中间。如果只有两个字。两个字的中间空两个字格。
(2)字数较多时,前面空4个字格。
2、副标题
比正标题缩进两个字格,写在破折号后。
3、小标题
如果有小标题,要独占一行写在中间。
同步练习
翻看一下自己以前的作文本,看是否存在标题书写不规范的情况。
二、关键“部位”要特别用心
一篇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过渡句。是阅卷老师特别上眼的“部位”,也是为你争取印象分、感情分的关键“部位”,要注意:
用心把这几个地方写精彩,坚决避免错别字、病句;
用心为这几个地方“美美容”,尽缝不出现涂抹、修改现象。
特别提示
有的同学在写自命题作文时,喜欢先写文章。打算最后把题目加上去。结果最后匆忙交卷,忘记或来不及写题目,使文章成了“无头鬼”,多冤呐。
三、标点要规范
1、常见标点问题:
(1)标点符号“点到为止”,全是小点点。
(2)过多地使用逗号。有的同学在一个自然段里从头至尾一逗到底。
(3)为了加强文章的语气,乱用感叹号。
(4)结尾处乱用省略号。2。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1)逗号、句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和感叹号。
占一个字格,写在字格的左下角,尾随句子后边;不能出现在一行的开头。
(2)引号、括号和书名号。
前后两半各占一个字格;
不能高于文字;
前半不能出现在行末,后半不能出现在行首。
特别提示
当一行的最后一格正好遇到引号、括号或书名号的前半部分时,将最后一格用斜短线划去即可。
(3)破折号、省略号。
占两字格,破折号中间不能断开。
(4)连接号、间隔号。
各占一个字格,上下居中,左右不顶格。
(5)着重号。
标在字的下面,可以随行移动。
(6)标题中的标点。
一般不用;强调、引语、感情需要时才用。
标题中间停顿。多用空格或间隔号。
四、避免同一词语的重复使用
汉语言文字十分丰富。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就有许多说法。
如果一写到清晨便是“天刚亮”,一提到时间快便是“过了一会儿”,老师会认为你词汇缺乏。
举例
《草地夜行》中,一位老红军说了三句话:
(1)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鱿不能再革命了。
(2)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呜?
(3》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栖牲啊!
分析
“不能再革命了”、“丧命”、“栖牲”都是“死“的意思,但都没有用“死”,而恰如坟分地换了一种说法。表达了在特定语境下红军战士的思想感情。
五、使用诗词名言增文采
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占诗文名句,则不但能增强文章的文采气势,更能体见语言的形象性。
而在应考作文中,如能恰当引用几句古诗文,则会大大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啊—书卷气!难得。难得!”
六、掌握时间。限制字数
1、掌握时间
一般情况下,在整个作文过程中要注意三次时间:
第一次在开始作文前,看一看可利用的作文时间共有多少,根据总时间决定行文的速度;第二次在初步构思完成时,看用于正式行文的时间有多少;
第三次在正文写下一半时。看还有多少时间。从而决定是否按计划展开全文。是否需要压缩调整、简化内容。2。限制字数
(1)规定了上限的(如“不超过500字,’),不得超过字数。
即使因整体把握不够而“意犹未尽”,也要设法不露痕迹地“悬崖勒马”。
(2)规定了下限的(如“不少于400字”),不得缺少字数。
如果内容已写完。而字数还不够要求。那就换个结尾形式。如:用一首诗概括总结全文(一首诗最少也得四句吧?四句就是四行);
让主人公哼着歌远去(当然要写出歌词了,背不准确可以自己发挥一下嘛);加一个“后记“或“尾记”。
(3)上下限都没有明确规定。如“左右”、“之间”等。其左右的幅度要看中间数字本身:
一般情况下100至200字的,各不宜大于10字;
300至500字的,各不宜大于20字(标点符号应计算在内)。
(4)作文的字数,在总体布局时应心中有数。
10.党校函授学习的几点体会 篇十
荣纪钢
三年的党校函授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在这段难忘时间里,我们既学会了很多知识,又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了党校教育与众不同的教学特色。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学习体会,写下来希望能与广大同学们交流、分享:
一是鲜明的政治性。一进入党校,我们就首先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教程》、《中共党史》等理论知识,让我们能够系统的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明白了诸如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为什么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对立统一规律、以及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等等基本问题,这些都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而当我们拿起马克思主义这一“武器”看问题的时候,在这些理论面前,任何的歪理邪说——如“法轮功”等邪教,都将被剥去那华丽的外衣,只剩下愚昧、无知和欺骗,显得那么的可笑;在这些理论面前,任何的伪科学都将被戳穿,变得那么虚伪和苍白,因为它们都经不起真理与时间的检验与实践!
二是强烈的对比性。党校不仅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等专业科目,而且开设了《当代西方经济学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兼修课程,目的是使我们既掌握了国内解了的经济体制与管理体制,又了解当代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经
济与管理体制,能够加深我们对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这一历史潮流的理解与把握,也有助于我们对我国加入的WTO有一个更深层次上的认识。
三是极强的实用性。党校因地制宜地开设了《河北省情概论》、《农村经济概论》等科目,使我们在系统地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准确的了解我们地区的风土人情、地域概况、矿产资源等基本情况。使我们既了解了河北所具有那些优势、又了解了河北的不足;同时也为学员们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我们更好的开发河北、建设河北提供了极好的参考。
四是注重实践性。近年党校提出了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组织教员和学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任课的教师有很多通过深入基层、外出调研取得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们通过授课,结合实际地引用这些材料,使教师讲授的知识能够有理有据,融会贯通,从而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而我们也要积极的深入各自的行业,勤于思考,把我们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让我们的视野开阔,思想解放,学有所用、用有所长。
五是注重自学性。函授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自学与面授相结合。而面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并不是人人都能够无师自通。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在职学习的学员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克服困难,保证出勤,提高到课率。还有,我们要充分利用好面授的大好机会,学习新知,答疑解惑;自学能力的高低更是学习成败的关键,我们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善于抓住重点,找出难点,牢记知识点,努力提高我们的自学水平。
六是学员的广泛性。这正是党校的办学特色。党校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其中有很多学员是本行业的业务骨干和优秀人才,大家在一起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增长能力和经验的大好的机会,也使我们能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最后,我衷心希望大家在党校这“三个阵地”和“一个熔炉”里,能够把我们自己锻造成一个社会的有用之才,也相信在新的世纪里,党校的教学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更祝愿党校桃李满天下,芬芳遍天涯,党校的学习经历必将成为我们新的起点和终生难忘的历程!
11.开展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几点经验 篇十一
地方。
关键词: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创设情景;思维能力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合一》中认为“教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认为“教师的工作并不是将所有的知识都交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爱好、尊重知识,能够通过正确的方法求知、改进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这就为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加强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就不能够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所能够带来的影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引导,并要对学生的疑难进行解决,缺乏这些内容学生的自主学习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教师要能够发挥出引导与释疑的作用,都需要通过和学生的互动来实现。通过互动可以让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思路,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与讨论的机会。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大多数学生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边长决定角度大小。”面对这种情况,先让学生就这样的认识进行讨论,接着通过角度演示器进行演示:(1)边短时角小,边长时角大;(2)边长不等式角相等;(3)边长时角小,边短时角大。演示之后,继续开展讨论,通过这样的互动让学生自然的发现认识上的误区,并进行积极的纠正。通过这样的互动不仅仅是可以突出重、难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自主的探索。
二、利用情景,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学习某项知识的时候只有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时才会变得主动,才能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因此,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就需要根据数学自身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特殊个性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通过情景创设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性。例如,在对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设出这样的一个情景:兔子、猴子、小猪分别骑着圆轮的自行车、方轮的自行车以及三角形车轮的自行车进行比赛,并配上比赛的背景音乐。通过这样的情景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很方便引出为什么车轮是圆的重要的问题。情景创设使得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容从抽象化变得更加的直观、形象,
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有自主学习下去的动力。
三、小组讨论中改善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让小学的自主学习高效,就需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从他人哪里获得助力。为此,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改善,并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得以改善。为此,我们就需要通过适合的题目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改善他们的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有这样的一个练习题:“小明与小红两人同时从学校与体育馆两地相向而走,小明每分钟可以走60米,小红每分钟可以走50米,经过30分钟后小明与小红相遇,问学校与体育馆之间相距多远?”
对于这样的题目的解法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来扩展学生的思维。学生主要讨论出来以下几种解法:(1)分别算出小明与小红所走的距离,然后相加;(2)先求出小明与小红两者每分钟所总共行走的距离,再乘以所花的时间;(3)根据学校与体育馆之间的距离除以两人所花的时间得到小红与小明的速度和来列出方程;(4)根据学校与体育馆之间的距离和减去其中一方行走
的距离得到另一方的行走距离来列出方程。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讨论,将能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觉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自主学习想要取得良好的效率,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與学到知识,那么就需要对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行改善、创建合适的情景激发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掌握学习的方法、积极开展讨论。
只有如此才可以有效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娜.关于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J].学周刊,2012(5).
[2]魏翠萍.培养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2(7).
12.学习数学的几点窍门 篇十二
国外有些教科书是在采访和调查了解许多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后再确定教学内容的呈现途径和形式的, 希望学生对它产生好感, 想读、想了解。我国最近出版的教材也在向这样的方向努力, 力求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但是, 教材毕竟是面向所有学生的, 由于各地各校的发展水平不同, 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的热点也不一样, 教材很难做到吸引所有的学生, 所以, 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设计教学, 以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从我参加工作到现在, 虽然时间不长, 但是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和与同学科的前辈老师交流过程中, 关于怎样激发学生学数学有我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下面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以来的一些想法及体会:
一、真情教学
投入真情,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一名教师, 要想让学生对自己的课产生浓厚兴趣就应该多投入真感情, 做到处处关心每一个同学, 特别是基础不太好的学生, 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鼓励。用教师自己对学生真切的爱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慢慢让学生喜欢上你, 进而喜欢上你所上的这门学科, 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 要充满激情地上好每一堂课, 让学生从老师真切的爱中受到激励, 感到被关心, 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他们, 让他们自己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同时, 更要把爱洒在有学习困难和生活困难的学生身上, 决不能戴有色眼镜来看他们, 要用公平与信任的目光期待着他们, 启发学生们多去思考, 引导他们思考每一个问题, 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培养热爱老师, 热爱数学的情感。
我每天都要改作业, 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小纸条, 他们有的会向我咨询学数学的窍门, 有的会写班上发生的新鲜事, 有的会问候我的课余生活, 还有的会写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不管什么内容的纸条我每张都会用心回, 我会写一些简单的道理加一点他们喜欢听的话, 然后还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慢慢的他们都有了进步, 有的进步很大, 但也有个别的没有起色, 但是看到那些进步的同学, 我都会感到很欣慰。
二、幽默教学
一个幽默的人很容易被周围的人接受, 幽默的事也是一样。像数学这么抽象复杂学起来又枯燥无味的学科, 就更需要添加幽默的元素来吸引学生。每个老师都有体会, 只要你一讲课外话题, 课堂里就安安静静的了, 学生都竖耳倾听, 足以说明学生对课堂外的事物更感兴趣。因此这就启发我们数学老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地方幽默一回,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在学习异分母分式的混合运算地时候, 这节知识简单, 但是计算量大而且很繁琐, 需要学生非常细心的运算。这是学生的致命弱点, 往往在计算过程中丢了括号、字母的指数还有负号, 我就经常请学生上黑板做, 当他们犯这样的错误的时候, 我就说:某某同学走在路上把自己的胳膊或者耳朵什么的弄丢了, 请大家帮他找回来。全班同学在笑声中找到了错误并给予了更正, 这样既可以让他本人记住自己的错误, 而且提醒了全班同学在计算过程中不要随便落下该有的东西。后来在他们同学之间也开始流行用这样的话语指出别人的错误, 这种方式既有幽默之处, 又能让犯错误的同学很乐意接受别人提出的意见。
三、生活教学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 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 寻找生活中的素材, 将学生熟悉的蕴涵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 就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 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之后, 让学生回家去观察自己家里的家具, 看看哪些属于轴对称图形, 哪些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然后量量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让学生为自家的家具制造防尘罩, 算算需要多少材料。又如, 学习众数和中位数后, 可以让学生算算全班同学身高的众数和中位数。还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讲频数与频率的时候, 有个抛硬币的试验, 要计算在一定次数的试验中硬币正面朝上的频数, 我就特意课前准备了硬币, 让学生在课堂中抛硬币, 结果学生非常乐意参与这样的试验, 而且很容易很快乐地就学会了当堂课的知识。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之后, 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身边到处都有数学。而且体会到计算在生活中的运用, 长此以往, 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还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动手教学
现在新课改特别强调学习的主人是学生, 学生要主动参与学习, 而不是老师强迫学生学习, 所以如果有合适的课堂题材, 我们老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学习主动参与进来, 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感受获得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全方位发展。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 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空间, 真正地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
例如讲七巧板和勾股定理的证明时都可以运用动手教学, 课前准备好七巧板, 让学生事先分好组, 让每组的同学一起拼老师指定的图案, 或者让他们发挥集体智慧, 拼出比指定图案更好的图形来。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同样也可以这样, 这个材料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买不到, 但是老师可以自己动手做, 找些硬纸画好大小规格后用剪刀剪下来, 既经济又适用, 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废物利用, 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五、比赛教学
初中生正是爱玩的时候, 也是争强好胜的年代, 尤其是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生怕自己在玩的方面比别人差, 而基础好的学生就跟别人比学习成绩, 也怕自己落到别人后面, 老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普遍的心理, 在课堂中做练习的时候, 把班级的学生适当分成两组或者多组, 让组与组之间集中集体智慧来相互竞争, 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 对于赢得胜利的冠军组设置特别的权利, 比如可以随意叫输了的组做简单表演或者其他在课堂允许的范围内的活动, 老师要灵活多变地调整各组成员以及更新冠军组的奖励, 让他们有新鲜感。这样虽然会耽误一点上课时间, 但是可以获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首先可以很好地带动全班同学共同学习, 而且是很愉快的学习, 其次会让学生有种期待下一节数学课的感觉, 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很好地激发每个学生从内心自主学习数学。
13.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几点体会 篇十三
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郑重
实践新课改教学两三年来,几多感慨、迷惑、困难!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在思想和行为上尽快转变,从研究教数学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角度研究学数学的方式。
一、转变教育思想
不同的教育思想产生不同的教育。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这种传授活动的金科玉律。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崇尚钻研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这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往往超越教学过程本身,脱离学生的现实。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 “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这样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转变师生角色
传统的数学教学因为过分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倦怠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师生都无法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1)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2)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协商,建构学生多样化的主体活动,完成认知和发展的任务,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三、转变情感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只是数学的科学性,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人文性、艺术性,缺乏对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的关注,加剧了教学的情感严重缺失,抑制了数学教学功能的整体体现,也是学生素质的一种缺憾,影响了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
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
四、转变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把数学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数学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错误的估计了学生学习数学潜力,更多的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
新课程要求建立以 “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应改变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作为考核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通过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多方面观察和评价。从静态的、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从注重智力的评价转为注重多元能力的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例如: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学生,既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又能促进学生注重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及学生间相互评价,结合书面考试、口头表达、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评价形式,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程度。完善的评价方式的运用就能促进学生自觉开展自主学习,与其他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学习上进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生活充满乐趣,对学习的充满兴趣。
五、转变教学手段
知识经济来临本身就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正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从而改变教学的传统模式。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就是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编制概念教学程序、练习程序、指导程序,这些程序的应用将改变数学教学的现状。
(1)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具有发音、作图等功能,借助计算机进行比较抽象的概念、法则的教学,会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函数的教学,计算机可以很快的描绘函数图像,反应函数的变化规律,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2)增加了课堂信息的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时间,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
(3)现代信息技术将改变教师的传统地位,更多的扮演监督者与辅导者的角色,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极为有力。
(4)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促进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当然我转变这些还不够,更准确的应该是我们在对新课改的理解基础之上所做的所有转变.显然这对我们教师自身提高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师的压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压力来源于我们传统的教育与新课改后教育之间的跨越!还来源于各个地方文化背景、经济、家长观念等.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搞好新课改。
当前,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变革,新课改已走进了课堂,正在推进着素质教育的进程。强烈影响着我们过去熟悉的教育环境,改变着过去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改革的今天,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们究竟如何实施新课程?这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高中 数学课程实践中的个人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共勉!
一、新课改强烈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师生应是教学活动中的平等对话者
2、师生都是新课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老师的赞扬和激励
(一)师生应是教学活动中的平等对话者
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增强两种意识:
1、民主意识:
过去,传道式讲授法,对学生的贬斥性评价,制定的所谓“标准答案”等,都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堵塞了其活跃的思辨力,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从根本上改变那种 “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来形成师生双边的心智交流,让学生在民主的“师生场”中愉悦地探求知识。例如:“字母能表示什么?”一课,一位教师是采取下面耐人寻味的做法:
2、人本意识:新课改要求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盛纳知识的容器,而是把学生作为 “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们要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为课程目标,努力做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上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
(二)师生都是新课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过去的数学课程过分强调系统性和完备性,教师只是消极、被动地执行课程计划,对教科书内容的自主选择,内容的拓展等都很有限。但是,在今天的新课改思想指导下,、师生的创新精神将能在新课程的成长中得到充分展示,且升华为师生共同学习课程,共建课程。教学过程不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老师的赞扬和激励
过去的数学教学评价,顺应追求升学率的需要,一味注重其甄别和选拔功能,教师主要关注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紧张的单调的成绩竞赛中,以成绩论英雄;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功能,从而促进教师由成绩结果的单一评价转向课程学习过程的管理与激励。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下列三个实践原则:
二、教学设计是落实新课改的关键——谈谈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三)营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
(四)提倡合作学习
(五)把社会作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七)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学习数学的几点窍门】推荐阅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项举09-16
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11-22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感触09-17
高中历史学习的几点总结07-21
做好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08-22
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几点实践和思考09-07
上好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几点感想10-1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讲座稿12-13
对学习《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08-27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册的几点建议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