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初七习俗

2025-02-05

初一到初七习俗(6篇)

1.初一到初七习俗 篇一

正式开业: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

送穷鬼: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挹肥: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2.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吃什么 篇二

2、俗话说:初三合子往家转,合子是中华面食中的一种,是中国北方,尤其是在京、津地区流行的一种面食。比较常见的是韭菜、茴香、鸡蛋、猪肉,以韭菜+鸡蛋、茴香+猪肉、韭菜+猪肉的组合最常见和最受欢迎。

合子的面皮一般不用发酵的面,而是用烫面和冷水面这两种。合子皮薄、馅大、味道鲜美,因此深受欢迎。

3、北方有些地方流行在“初三”也吃饺子,由于一部分人此时需要提早出门,赶往工作地点,民俗、民风的名言是:“出门饺子、进门面”。

3.春节正月初七习俗 篇三

民族认为,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造世上生灵万物,第一日造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道教也认为:“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次牛,次马,始生人。”此说颇有“进化论”的科学观念。汉人东方朔的《占书》亦云:“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因此,民间相信,如果正月初一天晴,是年鸡则繁育,阴雨鸡则不旺;初二阴晴兆狗;初三日阳晴则兆猪,以此类推。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则谓吉祥,主一年出入顺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阴晦则兆灾患。

在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贴于屏风或窗户,也戴在头发上,因此,“人日”也称“人胜节”。过去在“人日”这天,中国一些地方有“麻秆点天灯”、“用豆熬粥治头疼”、“妇女遛弯祛百病”、“登高赋诗”等习俗。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大年初七习俗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大年初七习俗多,有戴人胜、摊煎饼、吃七宝羹、吃饺子、捞鱼生等习俗。

1、占卜吉祥

根据气象判断吉凶,以卜人类的繁衍。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则谓吉祥,主一年出入顺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阴晦则兆灾患。据《北齐书魏收传》记载,南北朝时期,正月初七要把人像贴在帐子上,据说可保家人平安。

2、家长不能教训孩子

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这一天,当年满16岁以上的青年均可自由上街玩耍,在北京街头出现“鸡不啼,狗不咬,十八岁的大姑娘满街跑”的亮丽景观。

3、吃饺子

人日这天,临清、济南等地忌讳妇女做针线。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这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脑。

4、顶八卦

在北方还流行一种活动:让小孩头顶八卦,测试能坚持多久,以训练其耐心,期盼吉祥。这也是一种祈求人丁兴旺的吉祥物。

5、戴人胜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人日节时,汉族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是日,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6、捞鱼生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7、摊煎饼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8、登高

人日这天另外一项比较普遍的习俗就是登高。人日登高与重阳登高的消极避祸的观念不同,人日登高更具有积极祝颂祈福的内容。

9、土地庙送灯

人日还叫“人齐日”,民间有上土地庙送灯的习俗,人们将一盏油灯放在土地神像前,家里有几口人就点上几个灯捻儿,此时无子的人家要去偷灯,认为这样可以求到儿子。

10、吃面条

此外,一些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11、称体重

有的地方,人日时,男女老少都要用镑称称量体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关心一下人的身体情况。

12、祀神保平安

旧时“人七日”还有许多祀神活动,这只是表明人们当时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平安的形式。如临沂,在这一天里以推磨推碾的形式送天神、地神;单县这天送火神的活动十分隆重,一般是全村人集于空场上,并搭上火神棚,棚中有手持火鹁鸽的红脸火神像。

4.春节初一到十五的习俗和禁忌 篇四

春节最美诗词大全

春节民间十大传统美食

2022年春节低保补助什么时候发

2022年最火有年味春节祝福语90句

2022虎年春节祝福语四字成语大全

春节初一到十五禁忌大全

初一:红包

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一黄历

初一:宜祭祀、祈福、求嗣;忌嫁娶、迁移、动土、求医

今天吉事:去庙宇祈福

今天忌事:很忌讳动刀杀生,也不能扫地及用刀剪利器。

初二:回娘家

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大年初二,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讨个好意头。大年初一为四时之始,人们以早为贵,早有所成,一切占先。人们早起后,早鸣鞭炮,早开福门,早迎财喜神,早出门叩节拜年。过了“四始”日,人们就不再讲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的说话。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初二黄历

初二:宜会友、解除、纳采、立约,交易;忌祭祀、出行、置产

今天吉事:宜会友、解除、纳采、立约,交易

今天忌事:忌祭祀、出行、置产今天忌事:作为雇员今天忌吃鸡,否则有流年想申请被“炒”之嫌

初三:不出门

年初三,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若有亲朋好友尚未互相……中国大陆的一些农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动刀或剪刀的习俗。既然不能拜访亲友,那就去拜神吧。或者在家里搞些祈福仪式什么的,或许来年,你会好运连连哦!

初三黄历

初三:宜祭祀、祈福、出行、嫁娶、安床;忌作灶、开光

今天吉事:适合约朋友唱卡拉OK,长者可以唱戏曲以应“赤口”之意。

今天忌事:不能拜年

初四:接财神

因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所以初四晚踏入子时(晚上十一点)就要开始接财神,按传统习俗可在阳台或神台供奉鱼和羊肉,供羊有“吉祥”之意,供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古人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初四黄历

初四:宜祈福、会友、裁衣、补垣(修葺围场),忌纳采(古婚嫁六礼中的第一件事。即下聘礼)、行丧、问名(亦是六礼之一,指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今天吉事:晚餐吃鱼及在晚上十一点后向当天祈福

今天忌事:不能在十一点前睡,要不财神看见你睡着了就去别家了

初五:大扫除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许多地方时兴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现今可用热闹的音乐代替)、打扫卫生,意为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

打扫卫生是一种彻底的大扫除。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注: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许搞卫生的,也扫扫地,但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

初五黄历

初五:宜平治、道涂(均指铺平道路等工事)、祭祀,忌出行

今天吉事:听带大锣大鼓声间的音乐或摇滚乐

今天忌事:睡懒觉

初六:送财神、营业

初六为“送财神”的日子,私人商铺最好能在今天开始营业了。店铺门前摆上一盆大橘子,橘子一定要多,否则空多橘少(广州话谐音“凶多吉少”)“意头”不好。另外,按照“三六九,朝外走”的传统习俗,农历年初六不少人都会到公园和旅游景点游玩,在逛公园时,如果有意识地把行走线路定为一个圆周,据闻可为实现在新一年“行大运”拿个好彩头。

初六黄历

初六:宜祭祀、祈福、会友、求嗣、拆卸;忌苫盖(古代守孝的一个仪式)、开渠

今天吉事:开市,去公园玩

今天忌事:呆在家里

初七:上班与同事聚餐

今天“人日”,今天可用七种蔬菜或是七种水果,做成羹汤,称之为“七宝羹”、“七宝斋”,多数人家这天不煮饭,吃斋菜,而更多的是煲粥炒粉或炒面,饭后纷纷出外参加各种社火活动,直至晚间才返。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从今年开始,国家新规定上班族年的初七为第一天上班而往年是年初八,根据黄道吉日的今天宜忌,上班应该时最好先与各部门的同事打个招呼,最好与同部门同事一起用午餐。

初七黄历

初七:宜会友、捕捉,忌修仓、开市、订婚;忌词讼、作灶

今天吉事:吃鱼生、吃七种水果

今天忌事:如果公司内部有争讼、签约、投诉类事务最好不要选择今天进行

初八:讨利是、谷日

一、年初八开年的时候,按习俗未婚的同事都“成群结伙”向已婚的同事讨利是,但时候难免总要被人问起“什么时候出嫁”类问题,虽然知道是出自关心,但听起来总有听压力吧!

二、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初八黄历

初八:宜祭祀、解除、沐浴、扫舍,忌修造、动土、开仓、出财(借钱给他人)

今天吉事:向同事讨红包

今天忌事:借钱给他人

初九:长长久久、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

一、年初九,取其“长长久久”的意思,古时候的人认为是嫁娶、定婚、会友的好日子。

二、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初九黄历

初九:宜祭祀、嫁娶、沐浴、剃头、扫舍,修造、动土、安葬;忌祈福、安床、治病

今天吉事:修理房屋、做发型

今天忌事:看病求医

初十:送灯日、石头的生日

传统上称这天为“送灯日”,据老一辈的说“送灯”有财丁兴旺的意思,白天在家里开灶摆简单的酒席宴请亲戚朋友有来年红红火火的喻意

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初十黄历

初十:宜祭祀、祈福、会友、求嗣,开市;忌修厨、作灶(安置灶台、灶君)

今天吉事:在家吃饭

今天忌事:吃日本餐及其它不用开“火”的吃物。

初十一:宴请子婿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初十一黄历

初十一:宜祭祀、祈福、会友、求嗣,忌嫁娶、剃头、作灶

今天吉事:与朋友相聚

今天忌事:做头发

初十二:女儿归宁、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一、十二日称为“女儿归宁日”,外嫁女今天可以再回外家一趟。

二、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初十二黄历

初十二:宜祭祀、入学、沐浴,入学、开市、交易忌纳采、问名、置业

今天吉事:补习

今天忌事:求婚

初十三:吃清淡饭、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一、年十三有“稀饭配芥菜”之说,即过了吃了多日的大鱼大肉,依传统习俗,这天会吃较清淡的稀饭配芥菜。

二、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即正月十三上灯之日吃圆子,正月十八落灯之日吃面条。

初十三黄历

初十三:宜作灶、安床、补垣、;忌动土、针灸

今天吉事:换灶具

今天忌事:装修房子

初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这一天称为“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汉族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其实,是妇女们在没有地位、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护神,也是她们畏惧难产而鼓舞自己的一种方式。

初十四黄历

初十四:宜会友、裁衣、立券、交易,忌竖柱、上梁、祭祀

今天吉事:签合同、买基金

今天忌事:做房子

初十五:元宵节

元宵这天,人们在饮食上多以全家一起吃年糕、汤圆之类食物,这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寄寓家人团聚圆好,生活幸福美满,而恋人们则手拖手去拍拖“晒月光”,因而又有人称元宵节为“中国情人节”。古时正月十五夜晚,各家门前张灯结彩,以吸引左邻右里;文人雅仕则在彩灯上写上谜语、诗词,让游人猜谜或对联,称为“射虎”,今天仍有不少生活社区会举办猜灯迷活动。

初十五黄历

初十五:宜祭祀、出行、嫁娶、会友,忌酝酿(做酒的工序)、穿井

今天吉事:旅游、结婚、拍拖

5.大年初一的春节习俗 篇五

一、接年炮仗

在大年初一的庆祝活动从凌晨12点就已经开始人们会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一家人看着春晚,玩着牌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并在零点时分,点燃炮仗、烟花,迎接新年的到来。

二、开门炮仗

初一早晨,在吃早晨前,会先放炮仗,去“开门大吉”之意,所以也叫做“开门炮仗”。阵阵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乡里乡亲,街坊四邻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三、吃斋

经过了年三十团夜饭的大鱼大肉后,初一首餐饭,全家人却要吃素食。源自“斋”与“灾”同音,而吃斋也意味着“吃灾”,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种灾难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常见的早晨如汤圆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面条寓意“年年长久”等老百姓常吃的美食。

四、不杀生,不扫除

每逢春节,都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习惯要遵守,俗称年禁。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一年运程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比如大年初一这天忌杀生,因为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否则财也会被扫出去。在农村如果这一天需要去水井里打水,需要上香才能向水龙王借水。

五、拜神

相信大家都知道每年都有人在寺庙排十几二十个小时的队,为的就是在新年的第一天,上得头柱香,取得新年的头彩!也为自己和家人祈福保一年的顺利平安。

在广州正月初一这天,街坊会凌晨祭祖拜神,起床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而在海口人初一拜神祭祖也是很有讲究的,先摆好酒和茶,事先要准备好鸡、鸡血、鱿鱼、猪肉等食物,鸡血要摆放在鸡身上。给祖先像上三炷香后就可以开始祭祖了。祭祖完后,红红火火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六、拜年讨压岁钱

新年的第一天小孩子们都会跑到长辈的跟前,乖巧的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拜年,这时长辈们会露出慈祥的笑容,并把早以准备好的红包,发给晚辈,而这个红包也有个特别的称呼“压岁钱”。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在中国,关于压岁钱的来由,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压岁钱最初的用意也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七、喝“元宝茶”

在浙江绍兴有大年初一上茶楼喝“元宝茶”的习俗。所谓“元宝茶”,一方面是这里用的茶叶比往常提高一个档次,并且在家里的茶缸中添加一颗“金橘”或“青橄榄”来指代“元宝”,象征新年“元宝进门,发财致富。”二是因为茶缸上贴有一只红纸剪出的“元宝”,大致意思也不外乎“招财进宝”。

传统拜年礼仪

一是叩拜,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要行叩首大礼。

二是躬身作揖,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所用,俗称“吉拜”。行礼时,双手抱拳前举,左手握右手,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

三是抱拳拱手,多是平辈间的拜年。标准的男子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是攻击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则相反,但不抱拳,只压手。这和自古“男左女右”传统一脉相承。

大年初一有什么禁忌

1、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是不能在初一回娘家的,民俗认为初一回去会把娘家吃穷,而且初一比较忙碌,婆家的事情很多需要处理,所以初二初三比较适合回娘家。

2、不许说不吉利的字眼,尤其是孩子,比如坏,死,破等等,说了肯定会被家长骂的。

3、早餐要吃干饭,在很多地方早上必须吃饺子,而且是现煮的,剩饭在新年是不能吃的。吃干饭的含义是一年都很富有。

4、住农村大院的要遵守这个习俗了,无论是屋内还是屋外的垃圾,必须往屋里扫。垃圾代表财运,留到年后再统一清理。

6.正月初一拜年习俗 篇六

拜年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时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如今的人们除了沿袭以往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 ,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

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 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上一篇: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下一篇:金工实训的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