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素质教育指导(共9篇)
1.儿童素质教育指导 篇一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作业 1 题目1
还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简答题】简要说明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2
还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2.【简答题】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是什么?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3
还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3.【简答题】简述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渠道和方法。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4
还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4.【简答题】家长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何影响?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5
还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5.【简答题】什么是家长的教育观?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什么影响?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6
还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6.【简答题】简述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和特点。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7
还未回答 满分14.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7.【论述题】请选择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阐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
要求:(1)阐明已选择的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含义;
(2)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叙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6分。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8
还未回答 满分14.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8.【论述题】试从家长的儿童观联系实际分析其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要求:(1)阐明家长的儿童观的含义和表现;
(2)联系实际分析该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6分。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9
还未回答 满分18.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需要答案联系加q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
9【案例分析题】.小琴的宝宝八九个月了还不会爬,小琴很着急,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咨询专业人士,并买了很多育儿专业书籍看。小琴妈妈说:“着什么急呀,慢慢地自然而然什么都会了,你小时候也挺笨的,长大了不一样上了大学?!”小琴说:“凭什么别人的孩子能做到的,我的孩子就不行,我一定要试试!”小琴每天抽空就对宝宝进行一些训练,她先让宝宝趴成俯卧位,把头仰起,用手把身体撑起来,宝宝的腿被小琴轻轻弄弯放在宝宝的肚子下,并在宝宝周围放了很多会动的有趣的玩具,引逗宝宝爬行,经过反复练习,宝宝的小腿肌肉越来越结实,很快现就学会爬行了。请从第一章中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的相关理论分析以上案例。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10
还未回答 满分18.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0.【案例分析题】 幼儿园的保健室,一大一小,一个坐着,一个躺着。“雷雷,你发烧了,老师给妈妈打电话,叫她接你回家,好吗?”虚弱但坚定的声音,“我不要回家!”“你发烧了,而且很高39度呢!让妈妈接你回去看病。”“呜„„我不要回家!”老师不停地安慰孩子。“雷雷,这样不行的,再烧下去,你的小脑袋就要烧坏了,要变小笨蛋了!”“我不要回家,回家又要做算术了。”“那我帮你向妈妈申请一下,今天休息。等病好了再做。”5岁的雷雷勉强答应。
幼儿园的保健室,两个大人,面对面站着。“徐老师,我觉得一天做四面100以内算术题一点都不算多,我同事的女儿每天要做八面呢!他们不仅要做算术题,还要学习英语和拼音呢!雷雷算是少的呢!我还在考虑要不要和他们一样。可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呀!”
请根据第二章中家长的亲子观念、人才观念(二选一)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1【简答题】.简述0-3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2
还未回答 满分5.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2【简答题】.0-3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3
还未回答 满分5.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3【简答题】.如何在智力启蒙和语言培养方面对0-3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4
还未回答 满分5.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4【简答题】.简述3-6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5
还未回答 满分5.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5【简答题】.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6
还未回答 满分5.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6【简答题】.如何在社会性发展和美的熏陶方面对3-6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7
还未回答 满分5.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7【简答题】.简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8
还未回答 满分5.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8【简答题】.如何判定超常儿童?对他们怎样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9
还未回答 满分5.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9【简答题】.智力落后儿童可以划分为几个等级?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家庭教育要关注哪些内容?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10
还未回答 满分8.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0【论述题】.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
要求(1)简述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的具体内容;
(2)就某一方面联系实际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4分。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11
还未回答 满分8.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1【论述题】.结合实际论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要求:(1)简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2)结合实际阐述你对3-6岁儿童进行阅读活动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4分。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12
还未回答 满分13.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2【案例分析题】.2岁多的苗苗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就是太挑食,不爱吃蔬菜。爸爸妈妈经常哄她吃、喂她吃,有时也强迫她吃,可是不管用。为了这件事情,家人没少为她着急。再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妈妈下决心一定要把女儿的这个“毛病”扳过来。妈妈看到苗苗特别喜欢小白兔,于是将计就计,把《龟兔赛跑》的故事搬到了餐桌上,和苗苗玩儿起了“争当小白兔”的游戏。妈妈对苗苗说:“知道为什么小白兔是赛跑健将吗?因为它爱吃胡萝卜。咱们比赛吃胡萝卜,谁吃得多谁就是小白兔,吃得少肯定就是小乌龟了。”苗苗当然想当小白兔了,竟和妈妈“抢吃”起胡萝卜来。到这一招挺灵,妈妈接着又想出更多的吃饭游戏。比如把一个不倒翁放到餐桌中央,不倒翁倒向哪个菜,大家就要赶紧吃那个菜。就这样,妈妈改掉了苗苗挑食的坏毛病。苗苗因为喜欢餐桌上的游戏,再也不对蔬菜深恶痛绝,而是深深地喜欢上了吃蔬菜。请运用第三章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13
还未回答 满分13.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3【案例分析题】.我儿子冬冬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家里养过小兔子、小鸭子,记得3岁多的时候,他握着小鸭子的脖子去串门儿,找小朋友玩。他玩得投入了,就忘了小鸭子,结果可怜的小鸭子跟在他后面跑来跑去,被冬冬不小心踩死了,冬冬哭了好半天。后来又央求我再给他买一只小鸭子,我告诫他,小鸭子太小,它把你当作它的妈妈,妈妈是不是要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呢?冬冬似懂非懂地看着我,使劲点头。不过,从那以后他对待小动物小心了很多,出去玩的时候,就把小鸭子放在小盒子里,并且说:“妈妈出去玩一会儿,你要在家里乖乖的哦!”我和他爸爸忍俊不禁。看到孩子那么喜欢小动物,我们就经常把孩子带到户外,让他观察自然中小动物的动态。如小鸟在飞,小蚂蚱在跳,小蜗牛在爬。现在孩子4岁多了,渐渐地了解了好多大自然和小动物之间的奇妙关系。有一次,我带他和别的小朋友到森林公园去玩,他们兴高采烈地在草地上寻找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并认真地观察它们。“阿姨,你快看,好多小蚂蚁!”一个小朋友突然指着草地大声说。冬冬和其他小朋友都跑了过去,只见冬冬趴在地上仔细看,然后对我说:“妈妈,是不是天要下雨了?”。“嗯,是啊!”我望望变暗的天空。冬冬对别的小朋友说:“妈妈对我说过,小蚂蚁搬家,小燕子飞得很低都是快要下雨了,我在书上也看到过,今天可看到了哦!”看到儿子认真的模样,我开心地笑了。请根据第四章的相关理论或观点分析此案例。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题目14
还未回答 满分13.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4【案例分析题】.小林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数基本在五个字以内,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问:“你爱我吗?”他回答:“你爱我的!”。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 不和别人目光对视,无论怎么开导他,激发他的表达情绪,他还是无动于衷。小林喜欢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顾自地玩,玩腻了就自己回到班级中来。日常生活中喜欢躺在地上,和地板亲密接触;喜欢玩锁和钥匙;对班级的积木、自主游戏等都不感兴趣,喜欢在教室里游荡,没有固定的场所,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他没有办法跟上老师的节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他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请运用第五章的相关理论分析小林的行为,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工具列切换 段落
禁止自动链接 插入Moodle媒体
路径: p
2.儿童素质教育指导 篇二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气氛
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谅解, 避免冲突。争论问题时要避开孩子, 要有为孩子着想的高度责任感, 决不让无休止的家庭纠纷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创伤。父母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 对孩子要循循善诱,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的学习。其次, 要保持家庭的稳定, 避免婚姻的动荡, 使家庭充满父爱和母爱。缺损家庭的家长更要细心地关心孩子的成长, 关注儿童学习的全过程。总之, 要千方百计地为孩子创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和理想的学习环境, 使孩子在心情愉快的氛围中集中精力学习。
二、讲究教育方式, 对孩子宽严适度, 期望适中
首先, 父母要认真对待儿童的各种需要, 对孩子生活、学习中的合理需要尽力满足, 对孩子的不合理需要加以必要的限制。父母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过分保护, 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赏识, 让孩子自己动手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并学会自己确定行为规则, 设立学习目标。其次, 父母对儿童的管教要宽严适度。既不能放任自流, 又不能实行高压手段, 粗暴地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再次, 父母对孩子学业成就的期望既不能过高, 又不能过低。期望过高, 会给孩子造成害怕学习失败的恐惧心理;期望过低, 孩子则会不求上进, 缺乏学习动力。
三、父母要加强自身修养, 培养良好个性
父母的个性特征使得家庭形成特定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经常地、持久地感化着儿童, 不断反映到儿童的人格结构中, 使儿童形成相应的行为方式和态度体验。父母亲健康、开朗、乐观、积极进取, 则孩子努力取得优异成就。反之, 父母亲个性偏离、情绪多变、抑郁、内向等, 会给家庭笼罩一层淡淡的阴云, 这会使儿童形成内向、孤僻、多动的个性特征, 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严重的可能导致儿童情绪和行为异常及精神卫生问题。因此, 父母自身的精神卫生状况也应不断得到改善, 这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及行为习惯, 争取学习成功, 具有深刻意义。
四、父母要培养儿童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又称抱负水平。古往今来, 凡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者, 都是些抱负水平高的人。所以, 及早培养儿童的成就动机是今后成才的关键。父母应注意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及学习活动中, 经常交给儿童一些任务, 当儿童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些任务时, 应及时给予鼓励、赞赏和奖励, 使其得到外部报偿。这样, 儿童就会逐渐产生对完成某些任务的兴趣, 从而向成就动机转化, 形成愿意做好工作、完成好学习任务的好胜心和自信心, 逐步提高成就动机的水平, 为他们今后克服学习困难, 争取优良学业, 奠定良好基础。
五、帮助学习困难儿童解除心理负担
儿童的学习困难, 常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有的儿童可能因此感到自卑, 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不如别人, 或者天生比别人笨;有的儿童可能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不愿意在学习上下工夫;也有些儿童对教师和家长流露出怨恨情绪。对儿童的学习困难造成的心理负担, 家长要给予关怀、体谅, 并善于引导儿童解除心理负担, 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首先, 家长要善于用心寻找学习困难儿童的“闪光点”, 珍惜他们的自尊心和求知欲, 这对于学习困难儿童的情绪转变和成长是很重要的。其次, 要多给学习困难儿童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情悦的体验, 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六、对儿童的学习困难“对症辅导”
帮助儿童克服学习固难, 首先找准儿童学习困难问题的“症结”。比如, 儿童的学习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是诵读困难, 还是计算困难。只有把问题的症结找准, 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家长要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取得联系, 及时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和教师共同督促学习困难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例如, 正确书写的习惯, 按时做作业的习惯, 恰当的记忆方法等, 这对于帮助儿童克服学习困难, 增强学习效果, 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七、家长要注意控制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刺激
社会大环境的不良风气会不同程度地给儿童带来消极影响。家长要重视这个问题, 并对不良社会信息进行必要的控制。有些社会现象是比较复杂的, 幼小的儿童不可能对其有正确的理解。因此, 当儿童产生疑问的时候, 家长要给予恰当的解释, 并把儿童的精力引导到学习活动中。当然, 对于年龄较大的初中学生, 让他们了解社会是应该的, 但要注意加强引导, 防止社会不良风气的污染。在家庭中, 父母不要当着儿童的面传播不良信息, 更不能向儿童表达错误的价值观念。
3.儿童素质教育指导 篇三
【关键词】亲子教育 绘画创作 有效指导
一、亲子活动的目标和特点
亲子教育,是根据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由孩子及其父母或其他看护者共同参与的一项具有指导性、互动性的活动。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带领孩子及其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亲子活动,对家长进行现场指导,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地发展。亲子教育具有现场示范性、指导性与实践性,能使家长在活动中接受科学育儿知识和技能基本培训,是当前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途径。活动形式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分散的。亲子教育核心目标是指导家长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以科学的方法实施早期教育,进而促进婴幼儿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为后续的教育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亲子教育的主要特点为:以教师、幼儿、家长的互动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内容,体现多主体参与、多向互动、家园一致、课程具有开放性。在亲子活动中,教师以其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影响家长,家长也以所获得的有针对性的育儿经验影响教师。
二、亲子教育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1.教育的适宜性和适度性
亲子教育的课程和活动必须遵循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亲子活动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和发展的可能性的深刻了解上。活动目标的确立必须以婴幼儿“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婴幼儿在教师和成人的指导、帮助下完成活动任务,表现出更高的智力发展水平,获得“原则上为新的东西”,真正建立起教学与幼儿发展之间的桥梁。同时兼顾孩子群体的水平和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
2.寓教于乐
亲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婴幼儿好奇、好动、好游戏、好户外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内容和形式,以充满“情趣”、能够吸引孩子的游戏活动为基础,附以小故事、小歌舞;注重动静交替,集体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同一个活动以变化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适当重复,满足孩子喜欢新鲜的心理特点,在游戏和活动中达到促进孩子发展的目的。
3.教育的指导性和示范性
家长和看护者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亲子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教会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教师在活动中要特别关注成人的学习和状态,通过指导他们与孩子共同游戏,传播科学育儿的观念和方法,体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他们的育儿水平和能力。活动中既要对家长进行现场指导,又要对家长提出育儿方向,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
4.教育的互动性
多元主体性决定了亲子活动的多向互动性,其中不仅有师幼间、亲子间、教师与家长间的积极交流、互动,同时还有幼儿间的同伴互动。亲子教育要充分挖掘集体活动的价值,通过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多向互动,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合作意识,同步提高幼儿的情商和智商,为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家长将自己丰富的育儿经验和成功经验相互分享,并将其中好的做法引入到亲子教育过程中。
5.循序渐进
亲子教育活动中,由于孩子能力处于尚待发展的状态,活动中不能独立完成的部分比较多,需要由教师引导学习。随着幼儿相应能力的发展和加强,教师就会与幼儿分担责任,最后,当幼儿已经获得相应的能力,能够独立解决活动任务时,教师就会撤走支持,让幼儿承担起全部责任。此时,也就标志着幼儿跨过了“最近发展区”,达到了新的发展起点,同时也就有了新的“最近发展区”,而新的“最近发展区”自然意味着新的师幼互动的开始。通过一次次这样的师幼互动,幼儿就会从中获得更为高级心智功能的发展。
6.教育的开放性
亲子教育活动提供了幼儿、教师、家长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环境和氛围,课程内容广阔,活动形式开放。亲子活动中,组织者不仅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家长进行必要的讲解示范,同时还将活动的指导性向家庭延伸,如每次活动后对家长提出回家应继续完成的任务,使亲子活动向家庭延伸,鼓励家长举一反三,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方法。亲子活动的内容之所以广阔,是它根据家长的需要、阶段教学的需要以及幼儿成长中典型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亲子活动的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根据季节安排在室内或户外,使活动的趣味性更强,形式更加多样,如生动有趣的亲子调查活动、亲子探究活动、亲子制作活动、亲子展示活动、亲子郊游活动等。
7.全面教育性
亲子活动的目的最终要落实到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上,因此,其目标应是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亲子活动从内容到方式等各方面都应为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
8.共同参与性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发现,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其心理的影响是不同的,父亲对于孩子形成勇敢、自信、果断的个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母亲对于孩子形成稳定、温顺、合作的个性起到更为明显的推动作用。父亲以男性自身特有的优势弥补了母亲教育上的不足。在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社会和家庭都非常重视亲子教育,强调父亲应该在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付出更多的爱。但是,在我国亲子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的几乎全是母亲,很少有父亲参加,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状。父亲作为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示范者和教育者之一,应该以积极的、负责任的态度,为孩子创设一个最优的成长环境。所以,我们要积极倡导和鼓励父亲与母亲共同参与亲子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普及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推广科学的教育方法,让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亲子教育活动更是一种教会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教育活动,还需要家长以正确的心态参与其中,而不是把孩子全权委托给亲子园的教师。家长应热情参与活动,以亲情鼓励孩子勇敢、自信地与教师合作、与同伴交往。活动中家长应积极协助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孩子,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但要避免包办代替,应当把学习、锻炼、完成任务的机会留给孩子,要正视和尊重孩子间的个体差异,不要在孩子面前做横向比较。
三、亲子教育中要提高教师开展创作性绘画活动的素质
在繪画活动中,老师应具备艺术教育能力。
教师的自身素质及艺术修养与能否开展高质量的绘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创作性绘画活动相对对老师要求较高:教师要创设宽松的环境,准备充足的活动材料,要运用多种方法,以多种多样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在活动过程中还要根据绘画情况随机灵活地对儿童进行指导,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绘画活动组织方面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实践经验的积累。
综上所述,在亲子教育中有效培养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创造力,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帮助,教师只有认识到幼儿创作性绘画并非是一种技能的练习,而是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不会失去组织幼儿创作性绘画活动的意义。教育者在教学、教法及指导思想上必须转变观念,教学中应以启迪幼儿的发展思维为主,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勇于独创、勇于尝试创新的良好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国家教育部出版
4.儿童素质教育指导 篇四
期末复习指导手册中的练习题一定要认真做一做。期末复习以期末复习指导手册内内容为主,教材为辅。最后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综合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章 简答题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通过哪两方面体现出来?P7第二段
答: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可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使儿童的绘画失去儿童特有的天真、稚拙和淳朴。论述题
2.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定位?P16-22 每一点需要适当扩展
第二章 简答题
2.改革开放后,中国学前美术教育开始注意到哪些方面的问题?P31 答:1.这一阶段,一大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对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在美术教育中,既注意造型教学本身的体系和系统,也注意各科间的相互联系,及美术活动与各种其他活动联系、与整个教育的联系。
3.在美术教育中,不仅注意幼儿美术知识经验的积累,技能技巧的联系,而且注意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独立性、自主性,重视情感因素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教育对幼儿情感的培养。
4.在美术教育中,不仅注意全班幼儿集体的美术活动,而且注意个别化的美术活动,重视个别儿童的兴趣、需要与个性的发展。论述题
2.谈谈当下幼儿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参考答案)
尽管少儿美术教育取得了空间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少儿美术教育繁荣的后面,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误区?经济利益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美术教育的真正目是什么?当前美术教育的现状如何?中国的少儿美术教育该如何不断完善走向成熟? 什么是儿童美术教育 儿童美术教育包括三层含义。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教育。学前儿童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对儿童美术教育应为学前儿童提供情感沟通与满足的机会。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种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每个儿童都有美术创作的潜能。在儿童的美术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可爱的形象,如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这些都是儿童从自身经验出发,经过大胆想像而创造出来的。因此,儿童美术教育应当鼓励和指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艺术表象,并通过大胆想像艺术地表现自己的体验。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儿童需要手、眼、脑的协调活动,他们需要用脑去想像、理解相加工审美意念,用语言表达感受,用手操作材料等。传统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美术教学,注重临摹,忽视儿童的个性表现常用简化了的图形做为形象表现的模式,通过临摹灌输给儿童,把学简笔画称为让儿童掌握绘画“词语”。
2、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儿童成长的历程,教材内容脱离儿童实际。美术活动是儿童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对孩子来说既是玩画游戏,同时又是一种再创造。同时,儿童美术教育同专业的美术教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儿童美术教育主要靠发展直观知觉,通过观察、体验、记忆、联想、创造等一系列活动,调动人的一切感官,让儿童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儿童美术是综合性教育,需要利用多种媒体对儿童进行刺激,使他们产生创作的欲望和冲动,顺应儿童自然发展,把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完善创作所要表达的感受。
第三章
三、简答题
3.简述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理论 P49-50共6点
第四章 简答题
3.简述概念画期的含义
概念画期的幼儿视觉感受性又有提高,眼动的轨迹越来越符合物象的外部轮廓,手部的小肌肉进一步发育,作画时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不借助语言也能看出所画的内容。但是,该阶段的儿童常以程式化的图形表现物象,缺乏写实性,形象不完整,喜欢用固定样式和画法表现不同的对象,画得比较概念化。4.简述幼儿绘画中空间概念的发展顺序P73-75 论述题
3.谈谈幼儿涂鸦产生的原因 要点描述
从生理方面来看,幼儿到了两岁左右,手的骨髓和肌肉已有所发育,有了一些力量和准确灵活性,神经系统也有所发育脑、眼、手之间的协调关系基本建立,脑和视觉对手有所控制和调节,于是幼儿开始了新的动作练习,尝试控制一些简单的物体,比如重复地抓握摆弄东西,一遍遍抛出或拉动物品等,涂鸦即是这一时期的动作练习之一。
从心理方面来看,幼儿涂鸦与他们这一时期直觉行动思维的心理水平有关,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在行动中感知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不能脱离行动在头脑中构成形象。这样,幼儿在涂画的过程中,不会把自己的动作和外界事物相联系,而仅仅关注当前的动作和动作留下的痕迹, 因此,他们画出的东西既不成形也不代表任何事物.但是,在不断涂画过程中,幼儿在纷乱的线条中认识一些形状在表象功能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他们会发现画出的痕迹和记忆中的某些事物相像,于是去重复这些形状,用它们代表记忆中的那些事物。
第五章 简答题
3.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角活动的延伸包括哪几类? 答:第一,欣赏类,包括平面的图片、画册和立体的实物工艺品两类。第二,绘画类,包括纸和笔及其他用于绘画的工具和材料。第三,手工类,包括手工工具,如剪刀、胶水、尺子、小竹刀、泥工板、抹布、垃圾桶等。
第六章 简答题
3.3~4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
答:1引导儿童进一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如蜡笔水粉画、水墨画等),体验绘画的快乐。
2引导儿童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3引导儿童学习认识 12种颜色并学会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学习用较丰富的颜色作画,学习区分并尝试画出主体色和背景色,培养他们对使用颜色的兴趣。4引人写生画,使儿童将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起来。5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
4.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答:1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剌激重要得多。2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科学活动中感知的目的在于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真”。
3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艺术知觉主要是完形知觉和超完形知觉,对部分的感知是为艺术整体服务的。4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教学中技能与创造性的关系?P128第一段 2.你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P125 第七章
3.简述4~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答:4岁-5 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能较熟练地使用合适的工具,具有一定的立体造型的想象力和制作能力。
· 引导儿童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 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
· 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技法将纸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整体物象。·引导儿童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拼贴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体的物象。
· 引导儿童学习用拉伸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其主要特征和简单细节。
4.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注意哪些?
第一,教师自己耍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第二,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
第三,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第四,妥善处理儿童的泥塑作品。
四、论述题 论述学前儿童手工教学需注意的问题P162-164扩展 第八章 简答题
3.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描述阶段? 所谓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如果作品是写实的,则要指出作品包含哪些形象,如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物、动物、景物、物品等。如果作品是抽象的,则要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及其运动的趋向。为此,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4.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准备
(1)深入了解儿童对欣赏的特殊态度、情感、信念和价值观 ,他们对美术表现形式的情感和理念。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以儿童能接受的程度作为课程教学的起点。
(2)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 , 有较为广泛的艺术知识和技能 , 并能不断学习, 富有挑战冒险的精神,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美感经验,用富有创意的课题吸引儿童的兴趣。
(3)选择经典性的艺术作品,向儿童作系列的介绍 , 可以开拓儿童的视野, 训练儿童艺术的敏感性。
(4)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 , 有足够的画册、幻灯片、录像、录音等设置 , 能经常有机会接触画家,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有进行创作练习活动的场所。
论述题
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创设有效的环境(物质与心理环境)? 答: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这时的儿童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时,要注意欣赏环境的作用: 第一,走进自然,激发、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教师可让儿童走进自然,接触身边的美的事物开始,如欣赏柳树的炳娜多姿,感受松树的沧桑挺拔观赏五影缤纷、形态各异的花朵,在各种随机的或专门的美术欣赏活动中,培养儿童对欣赏活动的兴趣。
第二,布置多样而优美的环境。在儿童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为儿童创设优美的环境,可以对儿童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使其经常感受环境中的美。
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室内环境的设计,除了让儿童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外,应在室内可利用的空间中作多种装饰,展示各种图片和儿童作品。在教学楼的过道、楼梯边的墙上可陈列幼儿的创作作品和名画复制品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专设一间幼儿美术活动室。环境布置在色彩和形式上要有儿童的特点,应做到整洁、温馨、活泼及儿童化,使之成为花园和乐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儿童的情绪。环境设备力求实用、美观、整洁、有序。儿童在多样而美观的环境中,能随时观察各种事物,或动手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其对美的欣赏力和审美能力。教师也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如对自然景物、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 性描绘,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
第九章
三、简答题
3.成就感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对自己美术成果的看法如何的标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有哪几种类型?
答:.成就感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对自己美术成果的看法如何的标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自己认为很成功,主动请别人看自己的作品,并讲解作品的含义;能慷慨地将作品赠人。
第二,对自己的作品感觉满意,但不主动展示,听到别人的称赞感到愉快,希望保留作品。
第三,认为不太成功,接受别人的看法,希望将作品交给老师。
第四,感到沮丧,对别人的反应无动于衷或抵触,对作品去向不关心或毁掉作品。
四、论述题
5.儿童素质教育指导 篇五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成为学前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有利于促进学前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简要分析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更好地促进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顺利地开展。
关键词:中职 幼师专业 学前儿童 语言教育 活动指导 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背景下,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课程之一,对于学生今后从事学前工作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由于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这门课程偏重于理论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有效的满足为社会实践工作的发展。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的理论讲解占据了大部分课时,导致学生缺少一定的岗位实践操作机会,对于学生的专业职业素养的形成造成了不利影响。
一、以任务为载体,积极地调整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是学前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幼儿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根据幼儿教育对培养幼儿教师的要求,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职业能力为培养导向,以任务为载体,积极的调整教学内容,使幼儿教师专业的学生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其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强化技能训练,凸显教学中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因此,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中,应重视以任务为载体,积极地调整教学内容这一有效的方式。
二、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
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中,结合实际的教学状况,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需要在案例导入、明确学习任务、探究思考、模拟训练、汇报展示以及互评小结等几个方面。在构建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问题,构建合理的项目模块、任务驱动最终达到能力训练的发展目的。其次,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方面,我们还应在模块教学中,注意构建模式的合理性,以便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提高专业技能。
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是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只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促进技能训练与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重视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交流,力争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帮助,使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因此,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重视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四、加强教育实习,提高专业技能
为了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中,加强教育实习,提高专业技能非常重要,这也是关系着学生在进入社会是否能胜任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中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在见习阶段、实习阶段以及定岗实训阶段的学习状况。在见习阶段,学校应在每学期安排一次为期一周的见习,并在见习活动之前,邀请优秀的教师进行示范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刻的体会见习活动的重要性。其次,在顶岗实训的阶段,组织学生到指定的或者自己联系的幼儿园进行实习,引导学生独立带班和组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地提高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结合实际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深入探究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成为中职幼师专业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因此,在中职幼师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视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并结合社会实践发展的变化,增加学生参与实践岗位的机会,有利于培养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6.特殊儿童学习指导 篇六
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是指在一个或更多方面不寻常的儿童,这些不寻常的特征对确认、教育或评估产生了特殊的需要。换言之,特殊儿童就是指——不管是天才的还是有缺陷的,因在教育上或者有时候是法律上的缘由,需要被确认和给予特殊教育的儿童①。
特殊教育指的是为满足特殊学生的独特需求而设计的教学指导。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美国国会在1975年通过公共法案94-142,保障了全美所有有障碍的学生可以享受免费的公共教育。这项法案被重新命名为障碍个体教育法案(IDEA),要求特殊教育工作者按原则进行教育工作:提供免费和恰当的公共教育(FAPE);在最小受限制环境中教育儿童(LRE);发对测验中的歧视;让家长参与进来,发展出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程序;为每个学生开发制定一个个性化的教育程序(IEP)②。
在特殊儿童教育中,根据各类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将特殊儿童主要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缺陷儿童;第二类是问题儿童,以及非典型的特殊儿童——天才学生。根据缺陷的部位不同,残疾儿童又可以划分为感官残疾、肢体残疾、语言残疾、病残和智力残疾儿童五大类。而其中感觉缺陷和智力残疾(弱智)是我国当前特殊儿童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在残疾儿童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问题。问题儿童是指一些有严重的行为障碍、情绪极不稳定的儿童,问题儿童的教育是特殊教育中最新的一个领域,它包括学习障碍儿童、注意力缺损儿童以及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三类③。
感觉缺陷,指在利用感觉系统接受信息时有困难。主要是听觉和视觉的损伤。视觉缺陷(visual disability)是指严重的阻碍学习的不可矫正或不可修复的视觉损伤。教师在对视觉缺陷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时可采取以下建议:将学生的座位安排得靠近黑板和幻灯、在板书的同时用语言描述信息以及确保复印材料的清晰度(Heward,2003);提供给他们大纸张的书籍和增加帮助以促进教学;鼓励同伴辅导也能在解释和完成任务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对于视障学生经过训练能独立完成的任务不给予过度帮助,以免他们对其他人有不健康的依赖感并造成低自尊和习得性无助感的负面影响(Hallahan&Kauffman,2003);④在对视障儿童进行生活技能培训时,内容要尽量多元化,形式要多样化,活动范围要尽量扩大化;由于视障儿童在认识及驾驭空间上存在困难,教师教学活动中要给予其触觉、听觉和嗅觉等多感官的线索刺激;根据视障儿童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有重点的进行学业知识教授和生活技能培训的交叉结合⑤。
听力缺陷可分为两种.部分听力损伤(Partial hearing impairment)是指通过使用助听器以及听觉通道的教学就能得已修复的损伤。耳聋学生的听力是不可修复的,只能通过其他感觉通道(通常是视觉)来进行交流。谈话和语言熟练程度不够是听力缺陷可能导致的学习问题,这些问题的影响依赖于读、写和听的学习,但这些言语不足问题与智力是没有关系的,只要给其提供恰当的帮助,他们也能取得成功。教师在对听障学习进行学业指导时,对他们的教学程序常常是将普通课堂教学与额外支持如唇读法、手语结合在一起。但同时教师应调整对听障学生的教学,可包括:在视觉信息和手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补充听觉获得的信息;讲话清晰并且面朝学生,使他们能看到你的脸;周围无关噪音最小化;经常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还可以让听力正常的同伴充当听障学生的辅导员,在合作小组中一起学习⑥;使用有意义的面部表情和姿势传达口语信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听障儿童兴趣、爱好的知识教授给他们;课堂教学中开展控制性和运动性的活动使教育更积极⑦。
智力残疾又称智力落后、智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指的是一般智力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美国智力落后协会(AAMR)将智力落后定义为在智力当前的功能上的明显障碍。这个定义包括三个主要的部分:显著低于平均智力水平;适应能力较差;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⑥。
由于智力程度的高低不同,智障儿童本身有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之分,对不同程度的弱智儿童应有不同的教育和训练的要求。教师在对智障儿童的课堂教学宜采用以个别教育为主,以集体教育为辅的方法,针对弱智儿童的心理缺陷进行补偿教育。在学习指导中可采纳以下几点:一是要尽量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注意兴趣的个别差异;二是要采用教与玩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直观教学的原理,发展弱智儿童的观察能力;二是要通过小步子和多重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弱智儿童的记忆能力;三是要创造条件,提供情景,发展弱智儿童的语言能力;四是通过具体运演来发展弱智儿童初级的逻辑思维能力;五是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弱智儿童的活动技能,使他们能从事简单的劳动⑧;六是向智障儿童教授有关学习和问题解决的策略,协助他们制定简单策略表并提醒他们使用;七是帮助智障学生学会自我调整、监督学习过程,鼓励其尽可能地去制定计划;八是帮助智障学生提高自尊使他们能够胜任和控制他们的学习及表现⑨。
交流障碍(communication disorders)是指阻碍学生接受并理解从别人那里传递来的信息,以及阻碍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问题的特殊情况。交流障碍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言语障碍(speech disorders)也叫表达障碍,它包括构成和排列语音的困难。语言障碍(language disorders)也被称作感受障碍,它包括理解语言以及运用语言来表达观点的困难。教师在对交流障碍的学生进行教学时,首要的任务是鉴别、接受他们。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清晰发音的范例,鼓励学生正确发音,在与学生互动中教师要有耐心并避免纠正他们的谈话,因为这会导致学生过分关注自身问题。同样地,提倡合作和小组活动可以给交流障碍学生提供一个非正式的、没有威胁的环境来练习语言技巧⑩。而针对中、重度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或语言符号未掌握的儿童及表达困难的儿童可将手势语作为表达训练的导入方式,逐步过渡到用幼儿语、口语进行表达。
病残即健康障碍,其包括生理疾病,如药物滥用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缺损症状(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还有一些相关的其他主要健康障碍:癫痫症(epilepsy)、脑瘫(cerebral palsy)、糖尿病、脊柱裂、肌肉萎缩、囊肿性纤维化以及由于父母对化学物质的成瘾行为而带来的损伤(如胎儿酒精综合征)等。对于有健康障碍问题的学生,教师在对他们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从家长和学校医务人员处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应知道如何应付一些紧急情况;其次教师可参加一些医护或健康护理的详细培训活动;最后,专家型的教师可根据病残学生情况将注意力放在这些学生的能力上,以给他们一些挑战,让他们发挥出最高的能力水平。对于一些容易被误解的生理症状如癫痫和脑瘫等。癫痫没有发作时,这类儿童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也可通过药物适当控制。但癫痫抽风发作时通常有些可怕,尤其对于年幼的儿童,他们会排斥癫痫症儿童。所以当班级有这类患儿存在时,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对其他学生进行关于癫痫症的介绍,也可以与他们讨论为什么癫痫抽风会让他们害怕,让学生设计一些办法来勇敢并有爱心地来面对癫痫症的儿童。癫痫症的儿童通常智力水平是正常的,教师在学业指导时勿需采取特殊的教学活动或教学方法,只是要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状况。脑瘫是由于大脑受到损伤所导致的运动障碍。脑瘫儿童通常在身体部位使用和协调方面会有困难,并可能伴随有言语和听力问题。而这种大脑的损伤还有可能会导致智力落后,但有些脑瘫儿童其智力水平是正常甚至以上的,教师如果能进行合理的引导,他们的智慧是可以显现出来的。不同脑瘫程度的儿童其所需的支持辅助程度也不一样。大量的辅助工具和计算机技术能帮助到有严重运动和交流问题的脑瘫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使用的辅助工具的使用有所了解。脑瘫学生一般难以控制自我肢体的动作,教师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安排等需运用肢体来完成的任务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予以减少。如果学生还伴有言语、听力问题等,教师可根据前文提供的建议进行教学。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指的是在获得和运用读、写、推理、听或数学的能力上存在困难(National Jiont Committee Learning Disabilities,1994)。学习障碍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有时会伴有轻度的脑功能障碍或其他轻度的伤残,但其主要特点是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大多数学习困难儿童是由于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紊乱所致。要对学障儿童进行学业指导,必须针对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与训练方法。这种特殊教育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改变教育形式,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做到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二是改变教学方法,针对学障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心理过程的训练;三是教授学习策略,鼓励学障学生进行自我计划和监督;四是对学障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排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五是提高学障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增强自尊,帮助他们发现学习上的优势,利用优势弥补弱项;六是提高学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指儿童表现出与其实际年龄不相称的,以注意涣散、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为主要特点的行为障碍。患有多动症的儿童行为特点多表现为多动;大意、不能专心、不能及时完成任务;冲动;健忘和过度需要监督。尽管一般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水平都是正常或接近正常,但由于不良行为症状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多动症儿童的学业成就并导致一部分多动儿童的学习困难。一些多动症儿童甚至还伴有言语障碍、肢体不自主抽动、违抗攻击性的品行问题等。教师在对多动症儿童进行教学时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以下的建议可提供一些帮助:
1.仔细安排教室布局。让多动症儿童坐在远离门、窗等能带来干扰的地方;为其安排个成绩好的同桌提供榜样作用;对教室的物品或地方进行布局,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组织系统。2.采取结构化的活动。如形成某种惯例,让多动症学生知道下面要做什么,教师明确规则并适当贴出提醒的记号;对于一些容易对惯例感到疲乏的学生,教师可提供一些违反常规的活动(如果站着能帮助学生更好集中注意力,那么教师可允许学生找到教室后面去)。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保证不会干扰到其他学生。
3.选用合适的策略。教师可以采取行为干预策略、运用强化和惩罚的原则来增加多动症学生的期望行为以及减少如任务中断等行为。但教师应尽可能表扬并肯定学生的良好行为,尽量避免使用惩罚。
4.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可设计一些个人暗号来帮助多动症学生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课堂。比如,经过学生座位时轻拍他的肩膀,开始说话之前拍手或竖起食指等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但拍手不要经常性使用,否则会失去效果。
5.建立学生清晰的自我行为意识。步骤列表、目标行为图谱、清晰的反馈都能帮助到学生更加明晰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情境的要求。
6.提供剩余能量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一些针对多动症学生特长的活动环节让其不再整天坐着不动地接受知识。例如,在自然课上设置“探索中心”,在语文课上进行一些分角色朗读表演等。《有障碍者教育条例》(IDEA)或者《公法》第101-476号对情绪和行为障碍(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的定义是即行为表现与情境不适合或者是持久的消极情绪,以至于影响到了儿童的学习,并且这些现象不能够用智力、感觉或健康因素来解释。情绪和行为障碍又称情绪紊乱(emotional disturbance)或社会性失调(social maladjustment)。目前一般更常用行为障碍(behavior disorders)这一说法,因为它关注的是可以作为目标并能有所改变的行为问题。行为障碍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类型:内向型(internalizing)和外向型(externalizing)。
内向型行为障碍表现为社交退缩、焦虑,或者抑郁。有内向型行为障碍的学生通常很害羞、胆小、兴趣淡漠、感到沮丧,或者过度自我关注和过度自我批评。除非他们的行为影响了学习成绩,否则他们中的一大部分人很难被教师注意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敏感和觉察对于鉴别出这些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师已经了解到班级里有内向型行为障碍的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避免孤独感;二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三要组织集体活动,利用同伴文化来发展他们的情感和社会认知在课堂上,如让他们参与到自然的、没有威胁的小组活动中;四要为他们开展一些关于社会技巧的课程,因为他们的胆怯和焦虑可能会阻碍他们主动加入到一个团体中。
外向型行为障碍学生的特征是多动、挑衅、敌意甚至残忍。这类学生很容易引起教师的关注。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带来干扰,不遵守纪律,甚至公开与教师对抗。外向型行为障碍中有一种类型是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指的是“明显地影响到他人利益的反社会行为模式”。有品行障碍的学生经常有攻击性,甚至出现自残和非法行为。大多数的教师都会碰到有行为障碍的学生。教师如果怀疑自己的学生有行为障碍,应该寻求学校心理学家或专业人员的帮助以做出诊断。在对外向型行为障碍学生提供提供学习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花时间来管理班级以避免此类学生的干扰行为。但同时教师要这类学生提供帮助让他们能通过宣泄来减轻感情的强度和侵犯的倾向,并深入了解学生的动机、需要与欲望,启发学生用一种前进的力量去抵抗倒退的倾向,保持积极的能动的心理能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造比较宽松、和谐的学习教育环境,采用一些人本主义的教育方法,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其次要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增加教育的感染力。再者教师要采取行为管理策略来加强学生的积极行为和消退其消极行为,但最好以奖励为主的正强化方式来改变学生的行为方式。最后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行为控制力,并为他们树立正确的集体导向,支持正确的,抵制错误的。
自闭症是行为障碍的一种特殊形式。自闭症(autistic disorder)又叫做卡纳综合征(Kanner’s Syndrome),是一种终生的发育障碍,是言语发展障碍、人际关系障碍、行为刻板异常、感知觉反应异常的行为综合症。与同龄的正常孩子相比较,自闭症儿童在生理发育方面基本上正常,而心理发展却明显落后。其主要身心特点有:感知觉异常;认知发展异常;语言发展迟缓;动作行为异常;兴趣范围狭窄;人际交往障碍。此外,自闭症儿童对事物缺乏想象力,情绪起伏不定,无故大哭大笑,自言自语,惊怕等等。在教育训练的策略与方法方面,国外对自闭症儿童大多在普通学校中进行个别化教育,以集体教学、个别化辅导、资源教室相结合为主,在特殊班学习训练。针对自闭症儿童视觉性学习往往优于听觉性学习的特点,由Schopler和Reichler等人提出并推广使用的结构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结构化教学的具体操作包括:为儿童创设有明确界限的学习空间,在评量后编制教学进度表,熟悉环境、建立常规,为儿童制定个人工作系统(具体任务的名称、数量、起始和完成时间、每一任务结束后下一步可操作的任务序列等),训练儿童理解进度表及个人工作系统,安排教师和布置环境……总之,尽可能提供视觉提示清晰、有序的环境及相应的教学任务,充分协调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时注意儿童日常交往技能的培养。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计算机多媒体的介入教学”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及交往能力的发展、问题行为的干预十分有益。Bernardopitz等人的研究发现,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接受计算机指令反馈后,其发音比接受教师的教学明显增多。
由pepperberg和Sherman提出的“双训练者教学模式”,是用两个训练者(一个成人、一个儿童)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儿童式的沟通技能、游戏技能的训练。设计轻松的游戏,使自闭症儿童在愉悦、轻松的状态下,接受教师有目的的教育和训练。采用这种方法对儿童的言语及交往技能的培养特别有效。但注意挑选儿童的训练者。
人的大脑接受信息,都是通过运动的感觉器官去接触探索周围事物而获得的。手指与大脑的语言中枢有直接的联系。实验表明:通过加强训练自闭症儿童的大运动能力,其理解和接受能力有相应的改善,认知、语言能力也迅速提高。因此,教师可从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运动能力入手,开发他们的智力。要由简单到复杂,环环相扣,不能跳跃。同时教师应注意对儿童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肯定,给予强化。
天才学生并不是公认的典型的特殊学生,但他们通常在普通班级里不能发挥其全部潜能。天才学生(students who are gifted talented)是指那些处在能力连续体的顶端,因而需要超过普通班级的教学支持来实现他们全部潜能的学生。天才学生的一般特征包括:能比同龄人更快更独立地学习;比同龄人更成熟的语言、阅读和词汇技巧;有更高级的学习和元认知策略;对于挑战性任务有更高的动机,对于简单的任务则动机较弱;个人成就标准高。为了满足天才学生的教育需求,教师应尽早发觉鉴别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通常对天才学生的教学策略有:加速制(acceleration),即学习同样的课程,但是允许学生用更短的时间去念完:充实制(enrichment),即提供更深和更广的课程内容。目前使用算最广泛以及最著名的是“拉出去程序”(pull-out program),按照这个程序,天才学生被放在常规班级里,在固定的时间被抽出去接受特殊教育,提供特殊教育的教师通常也接受过特殊培训,但这种程序为天才学生提供的特殊教育非常有限,而且还会使他们错过在常规班级接受教育的时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天才学生的需求,以下原则可提供指导:经常性地评估以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内容的领域;提供可以替换的活动来提高和激发学生的能力与兴趣;利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挑战性的任务。
随着国家教育发展以及全纳教育的推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普通学校、普通班一起接受教育,因此教师的教学也需要尽可能有效地进行调整。那到底该如何调整教学呢,以下的几点原则可以指导教师的工作:
1.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来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习。2.提供额外的教学支持。
3.设计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来匹配特殊学生的需求。4.调整和补充阅读材料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5.积极主动地教学生学习策略。
6.执行能促进特殊学生的社会整合和成长的计划。
7.儿童阅读指导浅析 篇七
一、了解儿童的阅读能力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儿童自身出发,事先要了解儿童的阅读能力。
儿童所阅读的图书是编写者将自己的思想意图用文字表达出来后所形成的读物。儿童的阅读行为,就是通过阅读文字来获取书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传输的信息。阅读过程就是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的对话和交流过程。儿童的阅读能力达到什么程度,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够从书中收获和感知到什么。如果阅读者本身具有与阅读物同等或差不多的程度,阅读者的收获就会比较多,对阅读的兴趣也会比较浓厚。所以,作为阅读者的儿童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能力基本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眼睛的调整能力。
通常意义上的阅读都会用到眼睛,所以,阅读首先是从通过眼睛来不断捕捉文字信息开始的。眼睛将获取的语言符号传送至我们的大脑,大脑进行记忆、分析、理解等。
2. 对字、词、句子及语法的理解掌握能力。
因为读的对象是被记录下来的、用以表达意思的文字符号。因此,要求儿童能记住文字并理解语法,且能对不懂的、不会读的词语进行推测、判断。
3. 批判能力和鉴赏能力。
阅读本身不仅是对图书的阅读,同时也是对阅读者自身的一种阅读和审视。持有不同批判能力和鉴赏水平的阅读者对不同的读物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儿童也是一样。不同的小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阅读鉴赏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二、了解阅读的不同发展阶段
兴趣是对自我内在思想意识喜好或精神需要等反映在外部表现上的一种追求。每个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对不同的读物产生不同的阅读兴趣。
日本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阪本一朗把它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 摇篮童话阶段(2~4岁),即所谓的“教养时期”,通俗来讲,
就是教育该年龄段的幼儿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向他们讲解含有这些内容的故事以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摇篮童话应短小精悍,最好以动植物为故事的主角,故事形式不拘,寓教于乐。
2. 民间故事阶段(4~6岁),即“撒娇时期”,此阶段的阅读应使儿童分清善恶,懂得事物的道理。
3. 寓言阶段(6~8岁),儿童的生活环境由家庭扩大到学校,教
育儿童尽快同社会相适应是主要的课题,儿童应学会判断简单的是非,不再需要无条件地接受成人的“左右”。
4. 童话阶段(8~10岁),儿童通过学校、社会,开拓了视野,容
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并会出现有意识地说谎等毛病,应特别加强对该阶段儿童的生活、阅读辅导,增强儿童的生活信念,树立崇高的理想。
儿童阅读兴趣的发展还包括故事阶段(10~12岁),传记阶段(12~14岁),文学阶段(14~17岁),思索阶段(17岁之后)。
三、分析儿童的阅读心理
儿童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我们把各种优秀的作品推荐给不同阅读能力的儿童,就会产生较好的阅读效果。事实证明:善于大量阅读书报杂志的儿童,写作能力普遍较高,作文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反之则需“冥思苦想,下笔若千钧”。但是,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发展阶段并不是仅仅由年龄来决定并截然分开,它与其他方面的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还需要从分析儿童的阅读心理入手,从中找出影响儿童阅读的主客观因素,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引导儿童形成对阅读的正确认识
我们在对儿童阅读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之后,同时也应引导儿童对阅读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就是阅读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究竟充当怎样的一个角色?起到了什么作用?它对儿童成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阅读,儿童从中获取了大量精神上的快乐和满足。广泛的阅读也提高了儿童在造句和写作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使儿童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有了更加丰富的对话内容。我们要引导儿童认识到阅读对他们生活、学习上的影响和帮助,使儿童认识到良好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会对他们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且要让儿童认识到,阅读并不是投机性的行为,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的。我们应该让阅读成为儿童的一个终身习惯,让他们成为阅读的终身受益者。
8.加强药学服务,指导儿童合理用药 篇八
【关键词】药学服务;儿童;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471-01
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以确保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1]。儿童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脏器功能以及酶系统、免疫、中枢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药物的分布、吸收、代谢及排泄速度,都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较成人易产生不良反应[2]。儿童用药需要由家属给予监护,因此家属必须基本了解儿科药物治疗的特殊性,掌握药物性能、作用机制、毒副作用、适应证和禁忌证。门诊药房作为医院窗口,正确指导用药,是做好药学服务的关键,本文就药师应如何指导用药做如下阐述。
1 药物的使用方法
1.1 正确掌握用药次数和用药时间:因药物的半衰期不同,使得不同的药物服用次数各不相同。用药次数有每日3次,也就是每8小时服药1次;每日2次的服药,是每12小时服药1次。药师应给予患儿家属明确指导,告知给药次数。对于一些药物产生?受机体吸收和副作用的影响,要选择一定的时间服用,如抗生素、止泻药、胃肠解痉药等:要餐前30~60分钟服用,这样可以防止食物对药物作用的干扰,使药物更好吸收,更快发挥疗效。对于驱虫药要清晨空腹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要饭后服[3],对于助消化药要餐时服用,以确保疗效。
1.2 退热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发热是婴幼儿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解)退热药是儿科常用药物。在(解)退热药的使用上,要遵循的原则是:3个月以下的小儿发热时应慎用,在物理降温无效的情况下可选择外用栓剂以减少副作用。因为3个月以下的小儿,与药物代谢及解毒密切相关的脏器如肝肾功能及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健全,服用退热药(更)易造成肝、肾、等器官及血液系统的损害。由于发热是机体防御功能的一种表现,在使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时,药师应向家属解释清楚“38.5℃以上才需服用”,并且告诉患儿家属2次服药间隔时间要在6小时以上,以及1天最多的服药次数,避免因重复用药,导致药物蓄积,从而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1.3 混悬液型药物的使用方法
必须交待患儿家属“用前摇匀”使有效成分发挥最大疗效。
1.4 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方法 如妈咪爱等,不宜与抗生素合用,同时口服时用温开水送服,温度应用低于40℃,否则会降低或灭活这类药物的活性,从而降低疗效。
1.5 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和容易过敏的药物 在耐心向病人讲解药物的用法用量,服药时间的同时,要详细告诉患者及家属,服药后药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红霉素的胃肠道反应,抗组胺药的嗜睡、头晕、乏力等副作用;另外对于β-内酰胺类等易导致过敏的药物,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要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在确定“皮试阴性”或连续使用时方可调配此类药物。
1.6 普通片剂与缓控释制剂的区别及用法 缓控释制剂均通过本身的骨架材料控制药效,与普通的相应片剂相比,这(两)种制劑可以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用药总剂量等特点,缓控释制剂均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以免破坏骨架材料,而影响疗效。
2 药物的使用剂量
小儿年龄、体重、体质强弱都是决定小儿用药剂量的因素,患儿家属是对医学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药师配方发药时,对于剂量的交待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应直接交待清楚服几片、几包或量杯上的几小格,便于患儿家属理解。同一药物不同制剂或多个复方制剂的重复给药也应引起重视,避免给小儿带来不必要的机体危害。
3 杜绝抗生素的滥用
儿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因因素繁多,有来自患者家属的,有来自医生的;有的家长治病的迫切心情点名药物,?还有多种上呼吸道感染者和小儿腹泻等疾病,这种滥用首先体现在病原体不明确的滥用,医生常规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的药物,而这类疾病多由病毒引起,仅少数是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4],孟黎辉和董宝坤[5]报道的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概率为71.32%,但于卫生部规定的使用抗生素控制在50%以下相比,仍然居高不下。这种抗生素的滥用,极易导致二重感染和增加耐药性,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发育。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病原学诊断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选用窄谱、低毒的药物治疗。对细菌感染者要遵循“可用一种药物治疗就不用两种药物的原则”,同时要严格掌握所用抗生素的适应症、给药途径、剂量、及不良反应。
4 药物特殊的贮存条件
有的药物如:干扰素、丙球等和微生态制剂等一般适宜的贮存温度为2℃~8℃,若不注意贮存条件可能使药物效价降低,甚至提早失效。所以调配此类药物时应特别交待患儿家属需要将其放置2℃~8℃冰箱内冷藏,以免受温度的影响而降低药物效价或失效或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
5 小结
由于儿童药物繁多,药物的用量、用法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均能造成不良反应,而且小儿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各脏器功能尚未发育发育健全,因此小儿用药必须从结合小儿的病理、生理等特点出发,选择正确的给药方法,严格控制用量,杜绝抗生素的滥用,严格掌握适应症,正确掌握药物的保持方法,确保药物的疗效,以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胡晋红, 蔡 溱. 药学服务的量化管理[J]. 中国药师, 2002, 5(7): 427.
[2] 郝建华.基层医院儿科用药亟待加强监护管理[J].儿科药学杂志,2005,11(1):62.
[3] 卢鸿飞,郭新华,冯叶彬.浅谈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福建医药杂志,2005,27(2):126.
[4] 夏国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4:48~49.
9.《儿童糖尿病的饮食指导》 篇九
一、儿童糖尿病的饮食指导
1、饮食应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
糖尿病饮食原则上也是平衡膳食,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特点不同,家长要注意保证孩子饮食的多样化。每餐饮食都应包括主食、荤菜、蔬菜等。为了更好地平稳餐后血糖,可采用蒸玉米、煮芋艿、烤土豆等薯蓣类替代部分主食。薯蓣类食物除淀粉含量丰富之外,还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每吃100~120克薯蓣类食物,应相应地减去25克米面等主食。荤菜的选择也应该多样化,一日饮食中应包括牛奶、鸡蛋、鱼虾、瘦肉以及豆制品等。蛋白质类的食物有助于患者的生长发育,同时相对于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而言,蛋白质类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较小,并且有较好的饱腹感和满足感。
2、充分保证蔬菜水果的摄入
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同时果蔬中还含有丰富的具有保健作用的植物化学物,例如多酚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植物固醇、皂甙等。按照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儿童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应达到每日200~250克蔬菜,100~150克水果。在种类的选择上要注意每天尽可能选择不同颜色、不同类别的蔬菜、水果。可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每日五蔬果”的原则。如果不存在咀嚼困难,应鼓励患儿直接吃水果,避免喝一些含糖果汁饮料。
3、细嚼慢咽,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将荤菜和蔬菜切小块烹饪,吃饭细嚼慢咽,每一口食物咀嚼20~25下再咽下。让一餐摄入的各种食物充分混合,这样可以降低混合膳食的血糖指数。同时,细嚼慢咽也有助于减轻儿童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得人体能够更加充分地消化和吸收来自于食物中的营养素。
定时定量进餐也是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儿童糖尿病患儿多为1型糖尿病,需要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定时定量,及时进餐,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也有助于医生摸索合适的胰岛素注射剂量。
4、选择健康零食,适当加餐
糖尿病患儿与健康儿童一样享有吃零食的权利,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健康的零食,什么时间吃零食较为合适。不宜选择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薯片以及各种膨化食品作为零食。建议采用水果、小包装的坚果、原味酸奶、小包装的杂粮饼干等。吃零食的时间应设在两餐之间,注意不要在三餐之前吃大量零食,以免影响正餐的进食量。
5、儿童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
糖尿病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不应严格限制热量摄入,应满足其需要。年幼儿热量宜稍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适当增加饮食量;要求进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适当控制热量以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并避免出现酮症酸中毒;结合患儿的年龄、身高、体重、血糖、注射胰岛素的量、营养状况、发育情况、活动量、有无并发症及平时饮食习惯等情况,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
二、儿童糖尿病每天饮食的摄入原则
1、热能
应结合患儿的个体情况计算每天供给量。每天的总热量(kcal)=1000+100×(年龄-1)[3];或按0~4岁0.21MJ(50kcal)/kg.d,4~10岁0.19MJ(45~50kcal)/kg.d,10~15岁0.18MJ(40~35kcal)/kg.d[4];凡因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者,总热量可酌情增加;肥胖患儿应适当控制热能,逐渐减轻体重。
2、碳水化合物
饮食中摄入适当碳水化合物可改善糖耐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过高可升高血糖而增加胰岛负担;太低容易引起脂肪过度分解,导致酮症酸中毒,通常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55%~65%。应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质量,选用复杂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即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如:荞麦面、莜麦面、二合面(玉米面和黄豆面)、三合面(玉米面、黄豆面和白面)等。
3、脂肪
为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膳食应适当降低脂肪供给量。脂肪占总热能控制在20%~30%,或按每天0.7~1.0g/kg体重。应限制动物脂肪和饱和脂肪酸摄入,植物油至少占总脂肪的1/3以上;胆固醇摄入量应低于每日300mg,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时应每日200mg。
4、蛋白质
根据患儿生长发育特点,要充分保证对蛋白质的需求。一般要求每天2.0~3.0g/kg体重,占总热能的20%,动物蛋白不低于蛋白质总量的33%~50%,并补充一定量豆类蛋白。合并肾功能不全者,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每天按0.5~0.8g/kg体重供给。
5、维生素、矿物质元素
维生素与糖尿病关系密切,尤其是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12和维生素A等,应注意补充。适当限制钠盐,以防止和减轻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及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适当增加钾、镁、钙、铬、锌等元素补充。
6、膳食纤维
膳纤维有降低血糖和改善糖耐量的功效,并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作用,能减轻病人的饥饿感、防止便秘、促进有毒物质排泄等。
但太多可影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一般每1000kcal热能补充12~28g膳食纤维即可。
三、儿童糖尿病食谱
1、玉米须煲瘦肉
玉米须30g,瘦猪肉100g。将玉米须、瘦猪肉加水共煮汤。待熟后去玉米须,饮汤食肉。也可用玉米须单味煎汤,当茶常饮。
2、蚌肉苦瓜汤
苦瓜150~250g,蚌肉50~100g。将活蚌放清水中养2天,然后取蚌肉,与苦瓜共煮汤,熟后酌加油盐调味,即可服食。适用于儿童糖尿病之偏于胃热阴虚者。
3、枸杞子炖兔肉
枸杞子15g,兔肉250g。将枸杞子、兔肉加水适量,文火炖熟后加盐调味,饮汤食兔肉。适用于糖尿病之偏于肝肾不足者,肠燥胃热者不宜。
4、山药薏米粥
淮山药60g,薏苡仁30g。将怀山药、薏苡仁按常法共熬成粥食用,每日1剂。此粥食后有饱腹感,可减少饭量,对各型糖尿病患者均较为适宜,尤宜于脾胃虚弱、口渴善饥的儿童糖尿病患者更佳。
5、绿豆南瓜羹
绿豆250g,南瓜500g。南瓜切块,同绿豆一起,加水适量,煮熟后,分餐食用。此方适用于有中消症状(如消谷善饥)的儿童糖尿病患者,常食有稳定血糖作用。
6、猪胰食疗法
猪胰2条,蒸熟焙干研末,贮于瓶中,每服6~9g,1日3次;猪胰1条,苡米30g,共煮汤,熟后加食盐调味,饮汤食猪胰;猪胰1条,黄芪30g,共煮汤,熟后加食盐调味,饮汤食猪胰;猪胰1条,怀山药30~60g,共煮汤,熟后加调味品食之。
—
END
【儿童素质教育指导】推荐阅读: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08-14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题库10-13
儿童用药指导原则09-02
儿童诗阅读指导12-03
读书交流——儿童读物及指导阅读的方法11-29
儿童的教育心得07-05
儿童口腔护理教育10-24
残疾儿童教育保障07-09
儿童思想教育论文07-21
儿童教育寓言故事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