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战略探讨(科技管理研究)

2024-06-18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战略探讨(科技管理研究)(2篇)

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战略探讨(科技管理研究) 篇一

杭州市西湖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西湖区地处浙江杭州“天堂硅谷”核心,高校院所集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西湖区依托优势,发展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化成绩明显,科技经济快速增长.面对我国加入WTO和杭州市实施“两港三区”战略新形势,如何实现西湖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是摆在该区干部群众面前的.重大课题.文章通过对西湖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原因的分析,对“十五”该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对策思路.

作 者:许小富 作者单位: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浙江,310000刊 名:经济师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年,卷(期):“”(6)分类号:F124.3关键词:杭州市西湖区 高新技术产业 对策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战略探讨(科技管理研究) 篇二

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科技不够创新

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过程中,很多核心技术都没有掌握,得依靠国外的材料进行研发,而且,我国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比较短缺,没有强大的技术团队,依然只顾传统的研发方案,科技不够创新,已经被市场淘汰,导致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达不到让人满意的成果。虽然,我国动力技术已经被汽车研发企业接受,但是零部件的研发还需要加强其可靠性和耐久性,确保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化设计。

1.2 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该汽车的研发,无论是技术攻关还是示范工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当前研发出来的新能源汽车的功能、性能、产品样车都需要进行试验考核,以及后续技术调整、生产研发、技术标准制定以及市场推广都必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基本保障。而且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技术还不够成熟,要想真正的实现产业化,还得对技术进行攻关,需要的资金数不胜数。

1.3 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识不足

虽然新型能源汽车有节约能源、环保等优点,但是人们对该汽车的认识不足,很多人都不愿意尝试新能源汽车,依然选择传统的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主要被应用在公交、出租这些政府公共领域中,很少有人去买这类的私家车。必须加强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让他们知道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1.4 缺少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对于新能源汽车需要的是高技术人才,与传统汽车研发相比对人才的需求不同,我国在这一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很大不足,相关技术人才十分匮乏,特别是基础研究、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研发制造上。只有强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才能够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于管理人才在以后新能源推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可以建立高效的管理运营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走向产业化,但管理人才也十分匮乏。

2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相关对策

2.1 推进技术创新

长期以来我们都依赖于外来技术,无法做到自主创新,以至于在市场上没有形成主导地位。企业必须加大力度将所有精力放在自主研发、科技创新上,而不是依赖于国外的先进技术。以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加电池循环周期为主要研发目标,不断探索。

2.2 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做保障。政府应该给予研发企业一些优惠政策,首先,对于新能源汽车研发企业在贷款方面给予优惠贷款,以确保资金充足,才能不断研发、不断改进。其次,针对消费者给予一些财政补贴,吸引广大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政府也应该加大新能源汽车的采购,投入到公共领域中,向广大人民群众示范新能源汽车的优点所在,从而使消费者明白新能源汽车要比传统汽车更实用。

2.3 增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

很多消费者都以新能源汽车不适用为理由不去购买,但是却不知道该汽车对保护环境来说至关重要,应该让他们明白现如今环境问题的严重,了解节能减排汽车给环境以及自身带来的益处,可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做宣传,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减排的新能源汽车,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2.4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的科技人才有很大缺口,企业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可与高校结合,一起培养相关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校企合作,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企业也应该不断挖掘社会上的高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推动新能源汽车走向产业化合理化。

3 结束语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也可以有效控制环境污染问题,也能够解决能源危机问题。为长远的将来考虑,明确研发存在的不足,提高竞争力,不断探索,研发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建亮.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J].汽车工业研究,2010(3).

[2]陈柳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J].汽车工业研究,2011(6).

上一篇:结对帮扶个人下一篇:unit2第2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