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画图教学(13篇)
1.windows画图教学 篇一
《在inds中画图》教案
一、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画图工具的使用,学会简单的图形编辑操作。
一、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问:你们喜欢画画吗?
生答:喜欢
看,这就是用画图软画出来的,漂亮吗?(教师逐一展开画图作品)
这节老师就能教会你画出下面的图画。
.打开画图
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在开始菜单中找到“画图”所需的软并启动画图程序。
提问:你是怎样启动画图的?
归纳:单击“开始”按钮,将指针依次指向“程序”→“附”,单击“画图”程序,这样就打开了“画图”窗口。
2.新建画布
开始画画时,我们要先新建一个文也就是为自己展开一张画布。
方法是:单击“文”→“新建”。
3.保存画布
新建的画布还没有名字,我们可以在窗口顶部标题栏看到“未命名-画图”,为了便于以后查找,要给我们的画取个名字。
方法是:单击“文”→“保存”。
介绍“保存为”对话框。
练习1:新建一个名为“公共汽车”的文,并保存在“我的文档”中。
4.认识窗口
(1)认识画布
现在可以开始作画了,可窗口的哪一块区域是我们的画布呢?看窗口中间那块最大的空白区,就是画布,我们可以在这里作画。怎么样,这块画布够不够你画呢?如不够,可以拖动画布的边角,画布就可以变大了。
2窗口的组成
看一看“画图”软窗口,跟以前学过的什么软很像呢?(你知道哪几部分的名称?
.画图工具的基本应用
(1)认识工具箱
A.观察鼠标指针指向任一按钮,会看到什么呢?学生──把鼠标器移动至工具上。
B.让学生对照工具,说明各是什么名称?
.教师演示单击工具箱中的“直线”工具《在inds中画图》教学设计的操作:“直线”工具按钮凹下去,表示已经选定“直线”工具,使用它就可以在画图区画直线了。(教师在画布上任意画几条直线。)如果我们觉得这条线太细了怎么办呢?我们看工具栏底部会出现好几种粗细的线条,用鼠标单击它,就表示选择了这样粗细的线条了。
练习:A.请你试着分别选定工具箱中的、(矩形《在inds中画图》教学设计)、(圆形《在inds中画图》教学设计)工具。
二、练习
(1)请同学们利用画图工具画一个公共汽车。
(2)点评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要求同学们说明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三、总结
(总结本节的重点内容)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希望同学们在后多练习,试一试利用这些工具让图画更美丽。
2.windows画图教学 篇二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1 0课。本课将曲线分解为单弧曲线、双弧曲线、闭合曲线三种,用简洁、易懂的方式,讲解了曲线画法的基本要领。我将本课内容分为2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1课时,主要学习单弧曲线、双弧曲线的画法,这既是画图软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对直线、填充等工具的补充和进一步深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曲线的画法;掌握曲线画法的基本规律,领会画曲线时鼠标操作中的画、拉操作要领;学会用简单的曲线组合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图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上机讨论,结合教师的演示、讲解以及合作学习,掌握用曲线工具画曲线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熟悉了W i n d o w s中自带的画图软件的界面,能够对软件进行简单操作。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单弧曲线和双弧曲线的画法。
难点:画曲线时鼠标操作中的画、拉操作要领,尤其是单弧曲线的画法。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鱼的港湾》(如图1),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
师(配乐解说):温暖的阳光照在海面上,蔚蓝的天空中,几只海鸥自由地飞翔,山高高地耸立在海面上,一条小鱼在水中悠闲地吐着泡泡。大家说这幅画漂亮吗?
生:漂亮。
师:你猜猜老师主要运用了哪个工具绘制这幅画?
生:曲线。
师:太棒了,再猜哪些地方是用曲线画出来的?生:大山、太阳的笑脸、波浪、小鱼。
师:你想不想也画出这么漂亮的图形?好,我们现在就来用曲线工具画图。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优美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竞猜引出课题,激起学生探知的欲望。
2. 演练结合,探究学习
(1)互动游戏,曲线分类
师:说到曲线,老师这儿有三根铁丝,谁能把它弯成曲线的形状?
学生们高高地举起小手,都想试一试。有的学生弯成了拱桥形状,有的学生弯成了波浪形。教师根据学生弯的情况总结曲线的分类:单弧曲线和双弧曲线。
(2)初步体验,巧画鱼身
教师大屏幕广播“小鱼”(如图2)。
师:我们仔细观察这条小鱼,哪个地方用到了单弧曲线?
生1:小鱼的身体和尾巴。
师:哪个地方用到了双弧曲线?生2:小鱼身体上的花纹。
师:你们想画出这么漂亮的小鱼吗?任务1:完成初步体验。
学生初步体验曲线的用法,试着用曲线画出小鱼的身体。并不时发出“咦,怎么是直线”等困惑的话语。
师:有点困难吧,画曲线是有法宝的。
教师讲解演示小鱼身体轮廓的上半身画法。首先单击工具箱中的曲线工具,然后在画图区拖动鼠标画出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段(中间不能停),再将鼠标指针移到线段上要弯曲的部位,按住鼠标的左键,拖动鼠标,拉到适当的位置后放开鼠标。最后,在需要定形的地方再朝相同的方向拉动一次,固定曲线的形状。
师:我已经画好了小鱼的上半身,谁来画小鱼的下半身和尾巴?
教师请2名学生画出小鱼的下半身和尾巴。
师:老师的小鱼已经画好了,把你的小鱼也画出来吧。
学生自己画小鱼,完成初步体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画图情况,帮学生解决画图中遇到的问题。
师: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同学遇到了问题,谁来帮帮他?
生3:画完以后,也拉了,可是想画下一笔时,就变形了。
生4:没有拉第二次。生5:我为什么漏色了?
生6:有漏洞,需要补一下。
有的学生画不出来,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己体验的基础上,没有获得成功,心中自会产生疑问。教师讲解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再通过模仿,让学生去实践和体会,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小试牛刀,巧画鱼纹
任务2:请用曲线画出小鱼的花纹,并填充颜色
学生自己尝试画小鱼花纹并填充颜色,小组内交流。
请学生演示并总结双弧曲线的画法 (教师辅助) 。首先单击工具箱中的曲线工具,然后在画图区拖动鼠标画出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段,再将鼠标指针移到线段上要弯曲的部位,按住鼠标的左键,拖动鼠标,拉到适当的位置后放开鼠标。最后,将鼠标指针移到直线上要弯曲的另一个部位,按住鼠标的左键,拖动鼠标,朝相反的方向再拉动一次,松开鼠标左键。
师生共同总结双弧曲线的画法:画——拉——拉,朝相反的方向拉。学生画出小鱼,并为小鱼找个小伙伴。
(4)大显身手,描绘鱼家
师:小鱼画好了,小鱼的家在什么地方?
生7:在大海里。
生8:在小河里。
生9:在鱼缸里。
师:你能给小鱼建个漂亮的家吗?请完成任务3。
任务3:给小鱼建个漂亮的家
学生完成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选择小鱼不同的生活场景,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5)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画得太漂亮了,哪位同学想把你的作品给大家欣赏一下?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评价作品。
3. 引发思考,拓展延伸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曲线?我们用曲线工具可以画些什么?
生1 0:彩虹,白云。
生1 1:香蕉、苹果、西瓜。
生1 2:大山、草地、柳树。
师:大家的联想太丰富了,你还记得单弧曲线和双弧曲线的画法吗?
生(齐说):画——拉——拉。
师:我们再共同欣赏一幅画《春光无限》(如图3)。
师:小花和蜻蜓的翅膀也是用曲线工具画出来的,这属于第三种曲线:闭合曲线,下节课我们将研究闭合曲线的画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利用曲线创造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并引出下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设计合理、新颖。本节课先让学生欣赏漂亮的图画,分析图画,竞猜工具,引出课题,激起了他们想画画的兴趣。接着弯铁丝的活动,加深了对曲线分类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看到漂亮的小鱼,学生非常喜欢,自己很想试着去画,于是自己探索单弧曲线的画法,虽没有获得成功,但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求知欲,因此听教师讲解时特别认真。依据知识的贯通性,让学生自己试验双弧曲线的画法,再通过相互交流获取经验,通过展示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场景:让学生为小鱼建个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独创性。最后,学生说出用曲线画出生活中的物体后,把知识点延伸到下一节课,给学生们留有一个悬念,期待下节课奇迹的出现。
2.气氛和谐、活跃。画图是学生感兴趣、乐于学的内容。本课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勤于动手探究。
3.画图教学反思 篇三
根据学校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学期初我向学校申报了开设计算机社团活动,并有幸担任了我校低年级段计算机社团活动的负责老师,本学期的社团活动,我为学生们准备的是利用“画图”软件进行电脑绘画制作。
“画图”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必修的软件之一,由于它功能多、简单易学,因此,不管是在普校还是在聋校都非常受学生的喜爱。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即玩到也学到是我学期初思考最多的问题。通过“画图”软件的教学,我希望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计算机社团活动中上,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创造性思维还不发达,加上我校学生自身听障因素,我发现学生对于“画图”各种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较易掌握,但不能灵活运用,比如我想让学生画画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学生面露难色,觉得有些东西“画图”软件中没有,软件中提供的工具太少了,不够用,难以画出真实的物品,其实并非如此,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创造性的思维。有一次活动中,我让学生画一幅月亮的图画,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一幅月亮的范图,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谁能用几秒钟时间完成。大部分学生从常规思维出发,采用了曲线工具来画,用两条曲线圈起来,结果花了不少时间,画出的“月亮”还不够理想。
我引导同学试一试用两个圆错位重叠,擦去一部分,看看结果如何。有些同学就可以想到,先画好两个大小基本相似的圆,然后移动其中的一个圆,把它覆盖在另一个圆上面,组成一个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部分就完成了。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于这类同学,我给予了鼓励,并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们一样创造性地看等问题,能发表你独特的观点。通过画月亮的讲授,学生兴趣倍增,纷纷跃跃欲试。看到这里我便趁热打铁,出示了第二个小练习“画一颗红心”,并说:“同学们,你能在5秒内完成吗?这个画法和我们画月亮很相似,大家试一试。”在这近乎不可能的目标驱使下,学生兴趣大增,课堂气氛活跃,思维蹦出了火花。有的同学想到了这样的方法:用红色画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圆,并相互交叉,然后在下边画两条相交的切线,最后用填色工具填上红色就可以了。也有同学采用了复制翻转等方法,真是各有千秋。
又比如在讲解如何使用“颜色填充”工具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张没有颜色的背景图片,让学生用调色板设置出不同的前景色和背景色,并用油漆桶将不同的颜色填充到图片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比赛的形式,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又漂亮,完成之后,展示学生作品,选出前三名进行奖励。通过小小的比赛游戏,不仅能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调色板设置出不同的颜色,并区分前景色和背景色的不同性质。
4.画图教学反思 篇四
我在教二年级《巧用画图工具》这一课时,请学生分别在画图上画:水果、动物、人物,进行简单的评价后,我用涂涂绕绕的方法把学生画的这三样东西重新诠释,请学生观察我的画法,学生觉得很新奇,他们形容:“像龙卷风一样的!”但我发现,学生只是掌握了这种绘画的方法,却没有得到实际、广泛的运用,画出的东西都比较单调。
【措施】
当时,我以最后的这个人物为画面的核心,请学生说说想给这个小朋友加什么,进行添画,成为一副完整的绘画作品。
有的学生说:“我想给她加顶帽子。”有的说:“我想给她加个小挎包。”还有学生说:“给她加块草地再加个太阳吧!”……学生说出来的我都用涂涂绕绕的方法画了出来,当学生看到原来可以这样画画时顿时情绪高涨,更来劲儿了,什么蝴蝶、蜻蜓、小花、冰淇淋、蝴蝶结……等等,都要我加到画面上。整个课堂顿时沸腾了起来。我趁机问:“谁想上来试试?”学生们个个都把手举得老高嚷着:“我来我来。”……整堂课出现了我没有预料到的高潮。
之后,学生就将他们刚才画的东西丰富了起来,整个画面丰满了、更美了。
【分析与思考】
课后,我在想:二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但缺乏创造力,我应该通过更多的实例来辅助他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作为老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与状态,应尽自己所能,调动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发挥到及至。
每一堂课或许也都能让我受益匪浅,在师生间的交流中,教学相长。
5.教学案例:初识画图 篇五
《初识画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7课的内容,属于“画图”模块的教学内容。“画图”模块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解了简单的计算机知识,初步掌握了键盘和鼠标的操作技能后,学习应用“画图”窗口各项工具。而本课是“画图”模块的起始课,是学生掌握电脑绘画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应用软件,教材设计了启动“画图”、认识“画图”、退出“画图”三个内容的学习。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利用计算机画图的一些基本常识和基本操作;通过学习,能用《画图》帮助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应注意教育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让学生认识了解画图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工具箱中的工具。
能力目标: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的方法,能根据画图的需要设定画图区的大小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画图工具。
【教学难点】根据画图的需要设定画图区的大小。【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四年级学生,他们鼠标操作还不够熟练,但对画画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教材把“画图”程序作为学生首次接触的应用软件及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入门学习材料,既充分考虑了三、四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电脑学习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边画画边熟练鼠标操作,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大纲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利用计算机画图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工具箱中的工具。通过学习,能用《画图》帮助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实践、自我研究,渗透学法指导,本课教学采用“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实践操练”,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自学、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践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一个。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形成探究欲望。
1、师:这几年,我们无锡的变化很大,建成了很多现代化的小区。小明家今年也买了一套新房子,瞧!(出示空平面图)
2、师:小明想自己设计自己的房间,可这设计图要用电脑完成,小明可不会啊,他想到同学们已经在学电脑了,所以想请你们帮忙。要在电脑上画出房间设计图,我们必须要学会一项新本领,那就是会用画图软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神奇的画图世界。板书(揭题:初识画图)
3、师:看,这就是画图软件的图标(出示“画图”图标),它的样子是一个笔筒里放了几枝彩色铅笔。
5、看清楚了吗?它在哪里,谁能找到它啊?动手找找看(板书:启动)
6、指名示范,集体打开。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导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向学生渗透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意识。】
二、认识画图窗口
1、师:(课件演示)画图窗口和其它应用程序一样,也有: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老朋友了。这里老师给大家再介绍几位新朋友,他们分别是工具箱、颜料盒、画图区(板书:窗口)
2、师:下面请同学看看自己的窗口,认识一下这几位新朋友。(学生电脑工具箱、颜料盒没有显示)
3、没找到,我们只要单击“查看”菜单,分别单击“工具箱”和“颜料盒”命令就可以了。试着操作一下。
4、师:找到了吗?下次知道怎么操作了吗?
【设计意图:认识画图窗口的组成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教学过程,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生经常会不小心把工具箱、颜料盒隐藏掉,但又不知道如何再显示出来。因此在课前教师故意先把学生电脑上的工具箱、颜料盒隐藏掉,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它们找出来,利用“捉迷藏”式的游戏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设置画图区的大小
1、师:我们再来观察一下你们窗口和我的有什么不同啊,生:老师的大,我们的小。
2、师:对啊,我的画图区大,那有什么方法可以来调整。
3、学生尝试操作。
4、反馈。
①通过拖动的方法来拉大画图区。
② 通过属性来设置大小
【设计意图:如何根据需要设置画图区的大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个别同学通过尝试操作实践,联系窗口操作的知识有可能会用拖动的方法调整窗口的大小。而通过属性设置窗口大小的方法,学生一般不容易想不到,因此这里可以采用教师边演示边讲解的形式,但这里关键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比较等方法,领悟这两种方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小组合作,认识画图工具
1、师:(课件出示工具箱)看“工具箱”里有好多的工具,想记住它们吗? 教师演示如何认识出示直线工具。
出示直线工具的图片,把鼠标移动到直线工具上,看,它叫直线工具,我们单击选定它,发现有什么变化吗?(被选定的工具按钮是凹下去的),还有什么变化?
2、师:这叫工具状态选择器(板演),是用来确定所选工具的类型、大小和范围的,使用它可以使我们的工具更富于变化,在这里表示的直线的粗细。同样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工具(选择矩形工具)他也有工具状态选择器,我们单击拖动发现出现了一个长方形,这是矩形工具。
3、师:请同学们选择一到两个工具,来认识一下,用一用。并且把你的认识工具在小组里介绍一下,好,开始。
4、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5、反馈。
【设计意图:认识画图工具箱的各种工具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这么多的工具如果一一讲解显得单调、乏味,会影响学生的兴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采用先教师演示如何认识直线工具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利用这种学习方法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这些工具的名称以及用法。既避免了教师的繁琐讲授,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评练结合,创作图画。
过渡:房间打扫好了,接下来设计房间,卧室里最主要的家具是什么?(床)
1、画床需要什么工具?(矩形)师示范选中,这床放在哪里好呢?(生交流)
2、学生第一次设计作品。
3、交流作品。重点:你在房间里设计了什么家具,用上了什么工具?
4、师:你还想在房间里放置什么家具?(学生说)画好了小组里互相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吧,好吗?
5、学生二度创作自己的作品。(学生再次创作,补充设计图)
4、第二次展示交流,学生作品。
5教师小结画图工具的功能,其实画图工具不仅可以设计房间还可以画出许多漂亮的图画,不信,你看,展示其他各类作品,拓展学生思路。
课后,你最想用画图工具作什么?(交流)下节课老师希望能看到同学们精彩的作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是全课的“高潮”,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创作、交流启发、二度创作以及一些电脑小组成员优秀作品的展示”等环节的教学,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又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退出画图程序
过渡:图画画好了,现在我们要退出“画图”程序(板书退出),当我们单击“关闭”按钮时,屏幕上出现一个问我们“要不要保存图画”的对话框,①要保存,单击“是”,这时又会弹出一个文件另存为的对话框,具体如何保存,我们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学习。
②不保存,单击“否”就不保存我们的图画,直接退出了“画图”程序。③单击“取消”就是既不保存图画,也不退出“画图”程序。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退出画图程序的教学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教学过程,通过讲授和实践,学生一般能很快领悟到其中的操作和区别。】
六、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认识了“画图”程序及窗口的组成,学会了“画图”工具的简单操作,知道了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画图”,让我们用一双双灵巧的小手画出更漂亮的画。【教学反思】
1、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完成为小明设计房间的任务展开,将认识画图的窗口以及工具等小任务置于这个大情景中。通过问题解决,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课程中相应的概念、原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且还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诸如信息获取、检索、筛选、加工、表达、交流等信息素养。
6.windows画图教学 篇六
●教学设计是对目标的正确解读
解读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正确解读教材, 理解编者和专家的意图, 深入了解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 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完成教学目标的提炼。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是照抄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目标, 很少进行自己的思考, 这样易导致教学目标的导向性缺失, 与教师的教学行为脱节, 甚至摒弃目标, 只凭经验跟着感觉走。对于《初识画图程序》这一课教学目标的确定,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 从教材的编排上来看, 该课是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第二单元 (“有趣的画图”) 第二课的内容, 是在第一单元“初步感知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鼠标操作的基础上, 开始系统教学应用软件的第一课时, 是画图系列软件的初始, 也是今后学习其他软件的重要铺垫。第二, 从编者的意图来看, 系统自带的“画图”程序是一个标准的Windows7软件, 在操作技能上也只需要鼠标的支持, 是适合小学生首次接触应用软件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入门材料。第三,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 他们喜欢画画, 更喜欢电脑, 用电脑绘画的“画图”软件对他们来说无疑非常有吸引力, 但是对电脑绘画技术与传统的绘画技法的融合还需要有机融合。因此, 过程与方法上的教学目标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 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案例:三维教学目标片段。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识别画图程序的基本界面, 正确认识橡皮、铅笔、刷子等基本工具的作用和特点, 并能熟练使用橡皮、铅笔、刷子绘图工具进行绘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学习, 经历应用画图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形成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的手段, 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操作乐趣和技术优势。
重点:能正确运用橡皮、铅笔、刷子等绘图工具进行绘画。
难点:对刷子不同笔头、粗细、颜色的选择。
●教学设计是对情境的合理创设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的本质是工具。工具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要在运用中去理解它、掌握它。基于这种观点, 在教学时我们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知识, 掌握技能形成素质。在日常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情境创设往往动辄以“抗震救灾、保钓行动、奥运会”等为载体。这种主题的情境创设大而广, 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范围, 往往会造成教学效果浮于表面, 看似热闹的教学场景, 其实对教学目标的落实并没有多大的帮助。那么, 对于《初识画图程序》一课而言, 教师要创设怎么样的教学情境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第一, 从学生认知发展和对前一个教学单元以及第六课的内容上来分析看, 学生主要学习了计算机外观和桌面的认识、键盘和鼠标的简单操作、浏览器窗口的操作, 特别是通过用鼠标指挥计算器的练习, 使学生在认知发展上不可避免产生一种迫切希望运用鼠标操作其他软件的需求和冲动。第二, 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 三年级的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善于模仿、爱幻想及天真稚气的心理特点, 教师在教学时以动画故事情节为切入点, 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为学生所接受,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为此, 关于动画故事的情境创设就符合了学生在认知与心理这两方面动态的需求。
案例:情境创设片段。
教师播放一则讲述一只因人类破坏森林而无家可归的小鸟的动画故事, 激发学生“关爱自然, 呵护生命”的意识, 从而引出为小鸟重建家园的主题情境开展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都看过哪些动画片?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动画故事, 你们想看吗?但老师有一个要求, 看时要细细品味, 结束后是要谈谈自己的感想的。
师:想一想小鸟为什么会流泪呢。
生:环境被破坏, 小鸟失去了家园。
师: (出示小鸟流泪离开的画面) 你们想让小鸟留下来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生:为小鸟重建美好家园。
师:同学们都是很有爱心的好孩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机中的画图程序为小鸟重建家园, 让小鸟留下来。 (板书:初识画图程序)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任务的阶梯分解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必须抓住教材的整体要求, 结合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 使设计的任务按知识的难易级差递升,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为使任务设计呈现一定的层次, 需要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诊断, 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 以使任务设计能和学生独特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而把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的时候, 尤其要注意各个小任务之间要相互联系, 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 组成一个任务链, 以帮助学生顺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在《初识画图程序》一课中,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第一, 从教学目标出发, 学生要认识画图程序的基本界面, 学习使用铅笔、刷子、橡皮这三种基本的绘画工具, 但不能单一肤浅地在这些知识与技能目标上停留, 学习还应该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上有所提升, 如综合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形成思想方法。第二,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出发, 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并非全都是“零起点”, 课堂上学生的不同认知起点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完成相同难度的任务, 不但会挫伤认识起点高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那部分认知起点低的学生也会被畏难情绪所笼罩。为此, 设计从知识和技能到过程与方法再到情感态度体验的阶梯性任务是十分必要的。
案例:阶梯性任务片段。
任务一:为小鸟擦除眼泪、清理家园。
师:请同学们打开桌面名为“小鸟的家园”的图片文件。
小鸟流着眼泪多可怜呀!你能帮它擦去泪水吗?
学生尝试操作并请学生示范。
教师进一步提出清理家园的任务:擦除沙漠中的垃圾。
学生尝试清除。
教师小结橡皮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方法与铅笔相同, 可以擦去画错的和不需要的内容。
任务二:给沙漠披上草坪。
师:家园清理干净了, 如果我们能把沙漠变回原来的草地, 小鸟一定会很高兴。你能做到吗?可以用什么工具来完成?
教师请一位学生用铅笔工具尝试画草坪。发现铅笔适合画线条, 不适合大面积涂色。
师:刷子工具有多种不同的笔头, 该选哪个呢?
学生自主尝试找出适合画草坪的笔头。
教师小结刷子工具不同笔头的使用方法, 喷枪、蜡笔、颜料刷、水彩笔刷和记号笔适合涂色, 其他的笔头能画出笔触不同的线条。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笔头把草坪画完整。
学生自由完成草坪涂色。
任务三:为小鸟的家园重新种上树木。
师:光有草坪小鸟会留下来吗?我们还能画些什么?
生:树木。
师:说得真好。那么可以选择什么工具来画树?
教师及时出示两张范画 (枝叶较少的小树和枝繁叶茂的树) , 引导学生辨别各自适合的描绘工具。
师:这两棵树有什么特点?猜猜各自可用什么工具来画。
生:前者用铅笔, 后者用刷子。
师:说说你的理由。
经师生讨论得出结论:铅笔适合表现细节勾勒轮廓, 刷子则具有多种不同的笔头和丰富的文理效果更适合绘图着色。我们必须根据绘画内容的特点合理使用工具才能画出漂亮的图画。
师:请你根据自己画的内容合理选择工具, 把树画完整。比一比谁画的家园小鸟最喜欢。
学生尝试操作。
●教学设计是对评价量规的科学开发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 也是出色的, 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应积极热情、多角度地观察和评价, 发现他们的潜能, 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的潜能。据此, 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总会在课的末尾组织学生对个别作品进行评价, 一般为基于口头表达的评价, 或基于相关学习平台的评价。基于口头表达的评价, 看似有部分学生参与, 但最终还是以教师的观点为主, 评价重在对作品好坏的甄别, 而且其时效性低, 评价结果难以长久保存, 评价的最终效果不明显。相对而言, 基于学习平台的评价则改进了基于口头评价的部分缺点, 但目前各类学习平台尚未完善, 一般以星级评分辅以文字评价为主, 往往是为评价而评价, 浮于表面, 流于形式, 随意性较大, 究其原因, 还是缺少了具体的标准和科学的量规。在《初识画图程序》这一课中,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 作品评价量规的开发, 可以围绕“为小鸟重建家园”这一情境内容, 在观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提出“一个好的家园要具备怎样的要求”这一问题, 并用简洁明了、易懂的文字表述出来, 让学生在具体的作品制作过程中加以参考。第二, 评价量规的使用方式分析, 从学情出发来看, 让三年级的小学生运用学习平台来进行评价是不现实的, 会受制于文字输入和网络应用的限制, 但光进行口头评价其结果又难以长久保存, 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水平提升。而从为小鸟清理家园, 重新铺上草坪, 画上小树到家园的美化, 每位学生都经历了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 只是经历过程中的体验和想法不同而已, 每位学生都有想法可讲, 有经历可诉。为此, 先组织学生参照量规进行自评、小组互评、作品推荐展示, 再进行师生点评, 学生二次创作修改, 按这样的形式来开展学生作品评价, 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高效的方法。
案例:学生作品评价片段。
1.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人人参与互相学习。
师:请同学们参照评价量表先进行自我评价, 再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互评。如下表。
2.作品推荐展示, 介绍作品中的优点。学生按以上的评价量表进行讨论, 推荐出组内的优秀作品, 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师生点评, 分析作品可进一步改进之处。对展示出来的学生作品, 教师应先肯定优点和长处, 再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可以如何改进提升。
4.学生进行二次创作修改, 继续完善提升自己的作品。
7.画图程序的教学反思 篇七
在的讲授画图程序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对于“画图”各种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较易掌握,但不能灵活运用,如我想让学生画画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学生面露难色,觉得用这些工具不够用,难以画出真实的物品,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这样一幅范图,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谁能用几秒钟时间完成。大部分学生从常规思维出发,采用了曲线工具来画,用两条曲线圈起来,结果花了不少时间,画出的“月亮”还不够理想。可是有些同学却突发奇想,先画好两个大小基本相似的圆,然后移动其中的一个圆,把它覆盖在另一个圆上面,组成一个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部分就完成了。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于这类同学,我表示了欣赏的`态度,并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们一样创造性地看等问题,能发表你独特的观点。
通过以上的小练习,学生兴趣倍增,纷纷跃跃欲试。看到这里我便趁热打铁,出示了第二个小练习,并说:“同学们,你能在5秒内完成吗?”。在这近乎不可能的目标驱使下,学生兴趣大增,课堂气氛活跃,思维蹦出了火花。有的同学想到了这样的方法:用红色画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圆,并相互交*,然后在下边画两条相交的切线,最后用填色工具填上红色就可以了。也有同学采用了复制翻转等方法,真是各有千秋。在这个练习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了电脑的主人。
8.初始画图软件教学设计 篇八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会了少数软件的启动及鼠标的使用,为这节课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富有表现力。考虑到学生初步学习电脑画图,应让学生充分体验和自主探究“画图”软件的使用,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在分享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学生之前也都有经历过美术课程学习,具备一定的美术绘画基础,对电脑绘画也会有相当的兴趣。
二、教学环境:Windows xp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初步认识画图软件,了解画图软件的功能;
② 使用铅笔、刷子、橡皮擦、颜料桶等工具完成“云和雨”、“雨过天晴”图。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学会使用铅笔、刷子、橡皮擦、颜料桶工具画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良好的电脑操作的习惯、探究创新的学习习惯、同学互帮互学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 启动画图软件,认识画图窗口; ② 学会调整画板大小与撤销命令的使用;
③ 学会使用铅笔、刷子、橡皮擦、颜料桶等工具画图。难点:① 擦除“交叉线”的作用,颜料桶使用时出现的漏色问题; ② 绘制有创意的“雨过天晴”图。
五、教法、学法
① 任务驱动:整节课以任务驱动贯穿始终,从简单的启动画图软件到创作雨过天晴图,任务由浅至深,环环相扣,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有的放矢,一步一个脚印地掌握知识。
② 自主探究:在学习每个知识点的开始,都应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③ 合作学习:在完成老师给定的任务后,可以帮助旁边的同学。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爱画画吗?那么你经常是用什么笔、什么纸、什么颜料来画画呢?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最熟悉的画画入手,让学生有一个好的起点,从而产生对画图软件的兴趣。] 师:那么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一张不用铅笔、不用纸、不用颜料画的画,你们想看看吗?
(多媒体演示事先画好的儿童简笔画美丽的家乡,并配有微山湖的音乐)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上面画的是什么鸟类吗?它是哪个城市的象征呢?(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这幅画吗?那么你们想知道它是用什么画的吗?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神奇的朋友吧!
教师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展示利用画图软件制作的作品,让学生在感受电脑画图的魅力,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画图的兴趣,是新知识的学习变成内心的需要,从而使这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板书课题:认识画图软件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启动“画图”软件
师:看你们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我们抓紧来打开它吧。
师:我们先从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学起,因为它的功能简单,比较适合大家学习。师:请同学们用打开“记事本”的方法一起来打开它吧。如果忘记的同学请参考课本P57第1小节的图例。(完成的同学记得帮助旁边的同学。)
【设计意图: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与互助精神。】 2.认识“画图”窗口 出示课件。
师:这就是刚才大家打开的画图软件,我们先来认识下这个窗口的结构。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57第2小节的图例,说出课件随机指出的位置的名称(菜单栏、工具箱、颜料盒、绘图区)。
师问:工具箱好比我们画画中用到的哪些东西?颜料盒?绘图区? 师:我们再来回顾下刚才认识的四部分是什么。板书:菜单栏、工具箱、颜料盒、绘图区
【设计意图:联系画画实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画图软件。】 3.了解“画图”工具
师:请同学们大胆地探索这个软件的使用,待会再请几个同学上来分享他们的发现。生边演示边说。如果学生没有发现的,教师再演示讲授。
(如,调整画布的大小;鼠标箭头移到工具上,会显示名称或功能;如何隐藏和显示工具箱、颜料盒;画错了还可以撤销返回;等等。)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初步学习“画图”软件,可以大胆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并抓住学生富有表现力,又乐于分享的特点,让学生“手拉手”互帮互助快乐的学习。】 师:了解完“画图”软件的使用,我们一起来画画吧!
(三)任务驱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出示情景图。
师:这样的情景我们经常看到,我们一起把它画下来吧。板书副标题:我们来画云、雨 师:不急,先由老师带你们入门。
生说步骤,师演示用“刷子”工具画出云的轮廓。师问:为什么选择“刷子”工具后,会出现样式栏?
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画画用的刷子也有不同的样式,有大小之分。师:请大家参照课本P58-59的演示图例,画出云和雨。师巡视,寻找出现问题的学生,用教学广播软件暴露学生的问题。问题1:“交叉线”没有删除。问题2:填充颜料时漏色。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广播软件直接暴露学生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经过交流分析,进而突破难点。】
师:请同学们参照课本继续完成情景图。师巡视指导,展示几幅学生作品。
(四)拓展延伸,激发求知欲。1.师示范一幅“雨过天晴”图。
教师边说边画,学生边听边看边体会老师使用刷子、铅笔、橡皮擦和颜料桶在画布上的运用自如。
【设计意图:这样不仅能巩固新知,而且能很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如果仅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恐怕会比较茫然,效果可想而知。】
师:你们想画一幅什么样的雨过天晴?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发挥想象力,集思广益。有的同学想法会比较单一,借助集体的力量,可以丰富想象。】
补充副标题:雨过天晴,我来画云、雨和太阳 2.生创作“雨过天晴”。
师:请同学大胆创作你们的“雨过天晴”图。生动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分享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师:谁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作品。展示作品,学生评价。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9.windows画图教学 篇九
【片段一】“我知道了增加的面积在哪儿——有图真好”
师: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 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 花圃的长增加3米, 这样面积就增加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花圃的面积为什么会增加?
生:因为花圃的长增加了。
师:长增加了, 面积就增加了。我怎么没看出来?你有什么办法?
生:画图。
师:长增加3米怎么画? (学生尝试画图)
师 (指图1) :他画对了吗?
生:不对!不对!长方形有两条长。
师 (指图2) :现在面积增加了吗?
生:没有, 它没有围成一个长方形。
师:你的眼睛真亮!怎么办?
生:把增加的两条长连起来。
师:现在你能找到增加的面积吗?
生:能!增加了一个小长方形, 宽3米, 面积18平方米 (如图3) 。
师:画图后, 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长增加, 面积也相应增加, 但宽没有变。
生:增加部分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花圃的宽。
师:你会解答吗?
生:18÷3×8=6×8=48 (平方米) 。
师:如果长减少3米, 怎样画?用手比划一下。 (往里画) 如果宽增加3米, 怎样画?用手比划一下。 (往外画)
师:刚才我们怎么想到画图的呢?
生:不画图, 找不到增加的面积在哪儿。
生:画图之后, 可以看出长增加, 但宽没有变。
生:有图真好!题目一下子变得简单了。
【赏析】
“花圃的长增加3米, 这样面积就增加18平方米。”为什么长增加面积就增加?增加的面积又在哪里?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 画图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初次画图, 重点指导“长增加3米”, 三次画图, 展示的是学生“原生态”的思维过程, 从学习体验者的角度把探究新知的过程充分暴露出来, 在思维的碰撞中完善画图。如果长减少怎样画?宽增加又怎样画?学生在比比画画的过程中再次感受画图的方法。
【片段二】“长和宽都不知道照样求面积——有图真好”
师:下图是李镇小学的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 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宽增加4米, 面积也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师:这道题没告诉我们长, 也没告诉我们宽, 你能算吗?
生:可以先画图。
师:你能把它画出来吗?先用手比划一下, 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根据“长增加6米, 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可以求出原长方形的宽 (如图1) , 列式:48÷6=8 (米) 。
生:根据“宽增加4米, 面积也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可以求出原长方形的长 (如图2) 。列式:48÷4=12 (米) 。
生:再用长乘宽求出原长方形的面积:8×12=96 (平方米) 。
师:表面看, 这道题似乎无法求解, 但通过画图, 可以清晰地看出长或宽增加与面积增加之间的关系, 从而分别求出原来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这道题与例题在画图时有什么不同?
生:例题告诉了我们长, 而这一题长和宽都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师:通过画图, 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画图让我们看到增加的面积与原长方形的关系。
生:画图让我们看到文字里看不到的关系。
生:画图让我们找到原长方形的长和宽, 有图真好!
【赏析】
“长和宽都不知道, 怎么求面积?”不画图, 不要说孩子, 就是成人也不一定个个都能算得出。画图, 其实质是将相对抽象的思考对象“图形化”, 尽量把问题、计算、证明等数学过程变得直观。课堂上, 教师没有把图画好展示给学生, 也没有直接告诉他们怎样画, 而是启发学生:“先用手比划一下, 再说给同桌听一听。”这一画, 不但长有了, 宽也有了。画图让学生看到了复杂变量之间的联系, 厘清了复杂变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看到了文字里看不到的数量关系, 有图真好!
【片段三】“长和宽都增加, 你算对了吗——有图真好”
师: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 长50米, 宽40米。扩建校园时, 操场的长和宽各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师:操场的长和宽都增加了, 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们可以在头脑里先画图, 再分步计算。
师:你会算吗?试一试。
生:长增加8米, 面积增加:40×8=320 (平方米) 。
生:宽增加8米, 面积增加:50×8=400 (平方米) 。
师:那么, 长和宽各增加8米, 面积增加多少呢?
生:面积增加720平方米, 320+400=720 (平方米) 。
师:你的答案跟老师当初的想法一样, 对吗?
师:请把头脑里的图在纸上画出来, 再想一想, 增加的面积是720平方米吗 (如图1) ?
生:不对!还有右下面的“角”没有算进去。
师:他说的那个“角”是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
生:是正方形, 面积是8×8=64 (平方米) (如图2) 。
师:那么增加的面积应该是多少?
生:应该是720+64=784 (平方米) 。
师:仔细观察, 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生: (50+8) × (40+8) -50×40。
生: (50+8) ×8+40×8。
生: (40+8) ×8+50×8。
【赏析】
“长和宽各增加8米, 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不画图, 在想象中, 这道题也许很简单,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学生在纸上画图之后, 很快发现“长方形少了一块”。为什么会少一块?因为想象在头脑中建立的瞬时联系是临时的、不牢固的, 尤其对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画图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它把学生头脑中建立的瞬时联系及时“物化”, 让学生看得见, 并通过对比充分感受画图的价值。华罗庚先生说:“数无形时不直观, 形无数时难入微。”在图的引领下, 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又想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 真正是画图“有痕”, 思想“无痕”!
【片段四】“长增加宽减少, 你猜对了吗——有图真好”
师: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 长50米, 宽40米。扩建校园时, 操场的长增加了8米, 宽减少了8米。不计算先猜一猜, 操场的面积变了没有?为什么?
生:没有变。因为长增加8米, 宽减少8米, 相互抵消了。
师:同意吗? (大约有70%左右的学生举手)
生:我认为变了。因为原来长方形的长和宽不相等。
生:我认为变大了, 因为长比宽长。
生:我觉得应该是变小了, 长比宽长说明减少的面积比增加的面积大。
生:我怎么越听越糊涂, 一会儿增加一会儿又减少, 弄不清楚!
师:是啊, 我也是越听越糊涂, 请同学们在纸上先画一画, 再算一算。
生:如图1, 原来面积:50×40=2000 (平方米) , 现在面积:长50+8=58 (米) , 宽40-8=32 (米) , 58×32=1856 (平方米) , 答:现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
师:如果长减少8米, 宽增加8米, 面积与原来比有什么变化?先猜一猜, 再画一画、算一算。
生:如图2, 原来面积:50×40=2000 (平方米) , 现在面积:长50-8=42 (米) , 宽40+8=48 (米) , 42×48=2016 (平方米) , 答:现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
师:做完这两题, 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都是“惯性思维”惹的祸。
生:一定要先画图再计算, 千万不能想当然。
师:是啊!有了一个好的猜想还要去实际验证, 这样才能百战百胜、战无不胜!想一想:假如是一个正方形, 如果一组对边增加、另一组对边减少相同的米数, 面积会变化吗? (课后思考题)
【赏析】
10.《用重复命令画图》教学设计 篇十
用重复命令画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主要介绍LOGO语言的重复命令和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锻炼学生在logo提供的新命令环境下,用一种新的思维视角,考虑自己的编程思路。并能够建立逻辑的思维路线、类比的思维方法、总结的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倾听、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互助意识。培养学生对LOGO语言的浓厚兴趣,发现LOGO语言的优点,通过小组合作自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索研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复命令的使用。教学难点: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任务驱动,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命令,以前,我们画图时很多命令是重复的,为了方便操作,LOGO语言设置了重复命令。只要下一道重复命令,就可以完成许多相同命令的操作。
2、探索自学、获取新知 重复命令
格式:REPEAT 重复次数[需要重复的命令] 功能:将方括号内的命令重复执行指定的次数
使用重复命令的关键是要找准“需要重复的命令”。画11条刻度线就应重复11次,画一条刻度线的命令就是“需要重复的命令”。
3、深化、拓展新知 用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
(1)什么是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就是每条边和每个角都相等的封闭图形,也就是说每个图形都不能开口。(2)画正多边形的技巧:画正多边形的关键是要确定让小海龟每次二轻局多少度。有一个简单的公式,用360除以正多边形的边数就是小海龟每次要转的角度。
旋转角度=360÷边数 前进步数=边长 重复次数=边数
命令:REPEAT 边数[FD 边长 RT 360/边数]
4、基本应用、巩固练习
学生小组合作一起作课后练习题。
11.windows画图教学 篇十一
天长市城南 王玉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48、49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经历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感受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3.帮助学生积累操作交流的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难点:学会画线段图整理相关信息。【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等。【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初步感受策略的价值
有一天,有一个哑巴走进商店,想买一把锤子,可是他比划了半天,店主还是不明白他要买什么,怎么办呢?情急之下,他夺过店主的笔......店主这才明白了他的意思。一会,店里又来了一个盲人,他也想买一把锤子,你们猜他会怎么做?为什么?对,会说话当然用嘴巴说了。可见,同样买一把锤子,哑巴和盲人选择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哑巴画图盲人直接说。方法,我们也可以称作策略,策略的选择会因人因事而各不相同。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数学中的策略。有信心把它学好吗?
一、以旧引新,启发思维
出示二年级“同样多”的问题。(小棒图过渡到线段图)
1.解释线段图的图意,口头解答。(把三个问题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认识线段图的组成。
二、自主操作,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
强调:根据题目意思,你能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吗?
2.依据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预设:
(1)总数-12=小宁邮票数的2倍(2)总数+12=小春邮票数的2倍(3)小春邮票数-12的一半=总数的一半 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适时请学生板书。)预设:
(1)(72-12)÷ 2=30(枚)30+12=42(枚)(2)(72+12)÷2=42(枚)42-12=30(枚)(3)72÷2-12÷2=30(枚)30+12=42(枚)4.检验。
既要检验总数是不是72枚,还要检验小春的邮票数是不是比小宁的多12枚。
师板书:30+42=72(枚)42-30=12(枚)答:小宁有30枚邮票,小春有42枚邮票。
三、回顾交流,体验策略 课件出示:
1.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2.在过去的学习,哪些地方运用了画图的策略?(1)一年级学习的分与合(2)20以内的退位减法(3)二年级学习的同样多(4)认识方向
(5)三年级学习的平移与旋转(6)年、月、日
(7)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四、拓展运用,巩固策略
1.分析题意解决问题。(练习八第二题)
预设:(1)(90-10)÷4=20(cm)20+10=30(cm)(2)(90+10×3)÷4=30(cm)30-10=20(cm)答:每条短花边长20厘米,每条长花边长30厘米。
2、补充线段图,分析、解决问题。(练习八第一题)
预设:(1)(34-4)÷2=15(棵)15+4=19(棵)
(2)(34+4)÷2=19(棵)19-4=15(棵)
(3)34÷2-4÷2=15(棵)15+4=19(棵)
答:第一小队植树15棵,第二小队植树19棵。
3、独立画图分析解答。(练习八第四题)
五、反思提升,完善策略 同学们,这节课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通过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六、拓展延伸,铺垫新知
出示例2。(很难用线段图表示图意)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画图
12.windows画图教学 篇十二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80-90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画图的需求,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与问题,进而发现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画图的优势,形成依托图形灵活、有效地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增强策略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策略意识和选择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一课堂复习引入策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回设计师,看看哪位同学能又快又好的做出来下面两道题目。
(1、梅山小学环保小组想开辟一个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花圃,你能计算花圃的面积吗?(2一个宽40米的长方形操场,面积是2000平方米,你能计算出操场的长为多少米? 找学生读题目,并找同学起来回答问题。(18×6=48(平方米 答:花圃的面积是48平方米。(22000÷40=50(米答:操场的长为50米。
同学们,我们平时做有关面积计算的题目是总是非常的困难,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通过画图解决问题。好的,那现在就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板书课题
(二激发需求感受策略
1.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把花圃的长增加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课件出示
2.师:那么多文字,我们在读题的时候会存在一些麻烦,下面呢,我们就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本道题。(课件展示图形
师:根据图形,有谁能说一说这道题你是怎样做的? 找同学回答,并板书展示。
(课件出示:18÷3=6米6×8=48平方米答:原来花圃的面积是48平方米追问:18÷3求的是什么?
3.小结:真不错,借助画图解决问题真方便呀!(三灵活运用体验策略 1.完成试一试 师:下面一题你会吗? 出示试一试: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后来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谁来说说该怎样画呢?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画图的过程。(课件出示
师:画得一样吗?请同学们看图列式,并同桌相互说一说,你先求什么? 师:你是怎样做的,谁愿意说一说? 生1(展示做法:先求原来的长,150÷5=30(米;再求现在的宽,20-5=15(米最后求出面积。30×15=450(平方米课件出示 师:谁还有不同做法? 生2(展示做法:我也是先求原来的长150÷5=30(米;再求原来的面积,30×20=600(平方米;最后求出面积,600-150=450(平方米课件出示
2.小结: 师:通过画图,我们又顺利地解决了一道问题。下面的问题可有些难度,想挑战吗?(四拓展训练提升策略 1.智力闯关1.出示:下图是李镇小学的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学生独立画图,解答。
师:你觉得这道题画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师:“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也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是什么意思? 师:长增加或者宽增加该怎样理解呢? 师:你们画对了吗?现在要求试验田的面积怎么办? 学生回答,教师追问:48÷6求的是什么?48÷4呢? 师:真不错,让我们再来看第二题。2.智力闯关2.出示: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师:经过了上面几题的学习,我们对画图解题的方法都已经掌握,下面这一题,就要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看看那大家可以得出几种方法。课件展示答案。
课件展示我们班同学真棒!(五课堂总结提升策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因此,本节课我将通过不同教学手段,尤其是采用多媒体的动画,形象生动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容易掌握。这样做,能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课一开始时运用两个题目复习面积公式,并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策略,在通过一道例题让学生产生画图整理信息的需要,初步体验画图整理信息的简单、明了,在解决题中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再次让给学生体验画图不仅具有上述特点,而且还易于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再次感受画图策略的价值。学生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进行反思、提炼,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这节课学习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
由于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已忘记,所以课一开始多媒体呈现两个长方形,求面积的复习题,为学生解决面积计算的问题想到了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埋下了伏笔。第一个例题出示后,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画图,再结合学生无从下手的现状,启发学生想到画图,再带领学生一步步画出示意图。通过对照比较,逐步完善完整此图。继而引领学生一步步分析题意,明确解答方法。
画图的好处是什么?这种策略对学生来说,体会还不深,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并体会了画图的策略的确简单方便。通过画图,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找到中间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新使用教材,既体现“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例题。在强调合作、交流的同时,始终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既重视知识技能训练,又注重发展数学思考。
画图作为策略,首次提出,可学生并非对它一无所知,在数学学习中早已用到,只不过没有提升。通过再次展现大家所熟悉的“应用”,学生对“画图”这一策略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13.初识画图教学设计 篇十三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启动与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2)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并初步认识工具箱中各种工具。(3)学制“铅笔”、“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4)掌握保存文件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画图作品和学习“铅笔”、“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画图作品的欣赏和对“画图程序的操作,进一步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4.行为与创新
学习保存作品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件保存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画图”窗口特有的组成。[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迁移导入。
1.(教师机以学生绘画作品设置为背景)同学们,觉得老师的桌面背景怎么样?为什么?老师告诉大家,这幅图躲藏在“E:学生”这个文件夹中。我们刚学过设置桌面背景,你能设置这个图片为桌面背景吗?
2.刚才同学们在设置图片的时候看到在“E:学生”这个文件夹中看到很多好看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觉得这些图怎么样?
这些图不是用画笔画出来的,不是画在纸上的,而是直接在计算机上用“画图”这个程序画出来的,神奇吧,没有纸笔照样能画出美丽的图画。想不想认识“画图”这个朋友?如果你和他成为好朋友,画出的画可能比这些还要漂亮。
二、新授 1.启动程序
听到过这个朋友的名字过吗?画图,在什么地方见过?他躲起来了,找一找,能把他找出来吗?学生演示。
如学生找不出来,教师演示打开“画图”程序。让这个朋友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学生操作打开程序。我们每一次都要经过这么多步骤才能找到画图朋友,有没有简单一点的方法。——学习建立快捷方式。
2.认识画图窗口
这个朋友已经来到我们中间了,想不想和他交朋友?先跟他打个招呼:画图,你好!见到他,有没有觉得眼熟?长得和谁有点像?哪儿长得像?哪儿不像?
像: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
不像:工具箱——相当于文具盒,装着画画的各种笔、工具等。
画图区——画画的纸 颜料盒——画画的颜料
画图告诉我们,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是它最重要,最宝贝的东西,那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好不好。逐一让学生读一读。至于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我们以后会慢慢了解。
现在好朋友画图想考考大家有没有认识他的宝贝工具。你看,点击菜单栏文件——单击打开——找到连线这个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画图给我们出了一个什么题目,我们要把左边的工具和右边的名称用线连接起来。想想,用工具栏中的什么工具能做到?大家试一试。
3.画数字
有的同学好像有点迫不急待了,那我们赶紧画起来好不好。不过这张画上已经有很多东西了,要画字可没有地方了,怎么办呢? 新建、橡皮擦、清除、改变画纸的大小
(出示已画好的数字)今天,我们先来尝试一下画字,我们看工具栏中有很多的工具,用什么工具能把这些字画出来呢?铅笔或刷子,注意颜料盒。学生尝试,指名演示。学生再操作完成十个汉字。
展示一个学生所画的字,他画错了,如果画在纸上可以用橡皮擦掉,现在怎么办呢?
可以用橡皮擦工具擦。
计算机可聪明了,他记录了你的每一步操作,做错了,可以退回一步。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尝试用另一种工具画出阿拉伯数字。关注刷子的状态。纸张太小了,怎么办?自己试一下 拖动画布边缘的小方块 菜单栏“属性”命令 “放大镜”?
(工具箱的显示和隐藏。)4.创作
如何你想让你的第一幅画变得漂亮一点,你想再添加点什么? 5.保存作品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用铅笔工具进行画画了,这是我们创作的第一幅图,一定要把它保存下来,到这一学期结束的时候,回过头来回味一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如何保存呢?
有学生会的学生演示,否则教师演示 学生操作保存。6.退出程序
作品完成了,我们也要和画图这个朋友再见了,如何关闭“画图”程序? 学生退出。
三、课堂总结
【windows画图教学】推荐阅读:
画图软件教学案例06-15
教学设计 初识画图11-10
认识画图软件教学反思11-21
初识“画图”程序教学设计12-14
第7课初识画图教学设计10-20
科学赛课灵巧的画图工具教学反思08-12
三年级画图教案06-11
让画图活起来07-06
三年级信息技术画图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