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2024-07-23

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共11篇)

1.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篇一

1 高职学生发展党员工作的现状调查

1.1 数据及样本

以近五年学生中的1500名中共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学生及有关党务工作者等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状况、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两推优、五公示”执行状况、青年学生对党员发展工作的期待等方面,通过ASP技术自主设计《新常态下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问题的调研》的局域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本次调查,1500名样本对象中有1358名作了认真客观的答卷,有效答卷并回卷率达90.53%。

1.2 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的状况

入党动机。调查来看,绝大多数青年学生对入党有正确的认识,有95.9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理想信念的追求或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

(1)党员质量。对“您身边的大学生党员能否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您认为近年来学生发展的学生党员整体质量如何”和“您认为当前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三项调查来看,目前大多数学生党员能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得到身边同学的认可,有发挥影响力和作用的市场。

(2)入党意愿。调查发现,在高校发展学生党员总量控制后的新常态下,多数学生认为发展质量有一定提升且入党积极性并未减弱,但也客观存在一些学生在认为入党名额少,入党希望渺茫的情况下,表现出了一些入党消极的情况,如报读党校人数比往年有所下降。

1.3 学生党员发展“两推优、五公示”的执行状况

(1)团支部“两推优”情况。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表示所在班级的团推优工作情况良好,不过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关于团推优工作学校要求必须召开团支部推优或团员大会,但还是存在个别班级团支部未能严格按规定操作的情况。

(2)校、院两级党校培养情况。调查可见,有71.28%的学生表示党校在入党学生中的教育培养作用的发挥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也不能忽视的是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一般。说明作为党性锻炼的熔炉,加强和改进新常态下的高校党校工作提升工作质量依然任重而道远。

(3)学生支部“五公示”情况。调查可知,有79.46%的学生表示所在支部“五公示”情况较好,且发展程序到位。但不容忽视的是,关于“五公示”的时间节点等问题,学校有明确要求,当然这也有可能跟公示的方式、方法和渠道有一定关系。

1.4 青年学生对党员发展工作的期待

(1)党员发展工作的不足。调查来看,如何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是当前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40.35%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少数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不纯”;有29.9%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党员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入党动机”;有40.06%的学生认为目前学生党员考核中最容易忽视的是“个人道德素质”;有24.51%的学生认为目前影响学生党员整体形象的主要因素是“服务意识差”。同时,在党员发展工作中,还需引起我们重视的有学生党员发展标准把握不严、培养教育、个人思想觉悟、服务意识等问题。

(2)党员培育最重要环节。由调查可知,有57.99%的学生认为培养正确的入党动机的最重要环节是“从递交入党申请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另外有29.92%的学生认为是“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教育”环节,可见多数青年学生在提交入党申请书后,即对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就有期盼,也要求学校把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深入和前置。

2 对高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突出问题的分析

实践和调查表明,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大学生党员过程中使用《建党对象教育培养手册》的做法,已成为贯彻落实《细则》的具体措施,教育管理党员、建党对象的重要环节和抓手,也成为了阳光党务的检阅平台,成效良好。但在调查中,发现客观存在少数入党积极分子动机不纯,学生党员考核过程中最容易忽视个人道德素质,以及党务工作量大等问题,成为了摆在基层党组织及党务工作者面前的现实和棘手问题,高职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2.1 关于少数入党积极分子动机不纯的问题

学生层面:一是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在毕业前加入党组织,增加就业公信力;二是为了炫耀自己。有些学生把党员身份变成一种炫耀自己的资本,变成与别人进行社会交往的名片;三是为了顺应潮流。一些入党申请人申请加入党组织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渴求,而是为了顺应潮流,被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所左右。

基层党组织层面:培养人缺乏主动培养入党申请人的热情,原因有两点:一是许多培养联系人是学校行政管理或教学科研等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日常业务工作繁忙,存在不愿意也不能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花费大量时间去培养入党申请人的情况;二是从事党的工作就意味着要无私奉献,这与金钱至上、时间就是金钱的现实社会存在激烈的冲突。

2.2 关于学生党员考核中最容易忽视个人道德素质的问题

学生层面:一是知与行脱节。一些入党申请人虽然能够熟练掌握并理解党的理论知识,但在生活中却不愿意为周围同学服务,有的连一般性的乐群情怀都没有;二是言行具有情境性。部分入党申请人在不同的情境中,具有不同的言行,表现为三个“不一样”:人前与人后不一样,校内与校外不一样,在党组织、培养联系人、任课教师、班主任及辅导员面前与在普通同学面前不一样。

基层党组织层面:一是重学习成绩优劣,轻奉献精神高低。目前,学习成绩在学生党员发展的审核中还是非常重要的量化指标之一,与《细则》中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的要求存在差异。这种现象导致部分入党申请人一味追求优秀的学习成绩,漠视应做的贡献;二是党校培训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指导。校、院两级党校的培训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听报告与讲座,很少运用各种实践活动来指导参加培训的学生。

3 建立和完善高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保障体系的对策

3.1 建立培养人的遴选体系

基层党组织应加强对所有正式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从合格的党员中遴选出优秀党员担任入党申请人的培养联系人,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培养联系人队伍。基层党组织要定期对培养联系人进行工作情况考核,对培养工作完成较好的培养联系人授予“优秀培养人”称号或者作为评先评优的得分项目,对凡获得优秀称号的培养联系人在业务进修、职务与职称晋升、年终考核、工资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

3.2 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与培训体系

基层党组织应改变目前只让入党申请人听党课、写心得、交思想汇报的培养与培训模式,建立起能够深入受训学生心灵深处并被其积极内化的、科学而有效的培养与培训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教育主体应该是入党申请人的培养联系人及校、院两级党校。教育内容除了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包括丰富多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形式除了课堂讲授外,应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专题讨论甚至辩论或者专项答辩。通过让受训学生进行敞开心扉的交流,既可以达到解惑释疑的效果,也可以促使其真正内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对党、对人民的思想情怀,坚定对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3.3 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将对入党申请人的常规考核与特殊考核相结合,建立起科学的考评体系。常规考核过程中,让入党申请人挂牌亮相,既有助于提高申请人的自豪感,形成争当入党积极分子的舆论导向和生活氛围,也有助于教师、学生对申请人进行监督,更有助于申请人时刻提醒自己有着不一般的身份,做好自律与自警,让其在阳光下成长。考核的范围包括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专业学习成绩、参加各类比赛的情况、社会公德及参加公益活动的情况、团结互助的情况、完成各类任务的情况等。

参考文献

[1]王志宏.习近平为何强调党员发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中国共产党新闻网[EB/OL].

[2]人民日报评论员:质量是发展党员的生命线.中国政府网[EB/OL].

[3]余明辉.发展党员质量是第一要务[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5-11-25.

[4]章清.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203.

[5]崔惠斌.“从严治党”背景下优化大学生党员发展机制的探索[J].岭南学刊,2016(2).

[6]章官生.发展党员工作要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J].当代江西,2015(7).

[7]陈旭.严把质量关构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J].北京支部生活,2013(16).

[8]季凌燕.新形势下构建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3(28).

2.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篇二

关键词:质量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 QMIS 竞争力

0 引言

世界著名的质量专家朱兰说: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世界经济的竞争逐渐从单纯的价格竞争,发展为以质量竞争为重要手段的全方位竞争。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产品寿命周期中,大量与质量有关的信息成为了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和资源,质量管理信息系统(Qual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应运而生,并在逐步发展成为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的信息系统。

1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一词由管理、信息、系统三个词组合而成,其含义必然包括这三者及其相互关系的内容。[1]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门横跨计算机、管理学和行为科学等的交叉学科,是“为支持组织的决策和控制,收集、处理、储存和分配信息的有关单元的组合,能帮助管理者和操作者分析问题、清晰复杂主题和创造新产品”。[2]

MIS作为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具有以下的功能:信息处理功能、事务处理功能、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辅助决策和决策优化功能。

2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目的是确保所有组织的活动都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3]

质量信息管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是质量管理的耳目、依据和资源,为使质量信息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建立组织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Quality Information System,QIS),形成一种收集、存贮、分析和报告质量信息的组织体系,帮助决策机构和决策者做出决策和迅速传递指令。QIS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系统

3.1 QMIS-有效促进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

QMIS是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即Quality质量、Manage管理、Information信息、System系统)。是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最新开发的一套质量管理信息系统。QMIS基于ISO9000:2000班标准的八大质量管理原则中“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基于事实的决策”原则而策划事实的。[4]

QMIS系统的基础是计算机网络和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企业文化”设计形成每个过程的计算机必须连网,系统由六个窗口组成,输入转化、综合查询、口令更改、数据输入、报表汇总和推出。每个窗口都能实现许多功能。根据不同窗口所实现的功能,设置了相应的权限,防止系统运行混乱。

3.2 质量控制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商品以获得竞争优势已成为全球化经济体制中公司管理的核心措施。20世纪80年代,购买日本公司制造商的车要比购买美国制造商的车出现的问题更少。质量上的差异让日本公司拥有了竞争优势。类似的摩托罗拉公司,其坚持的6Sigma管理鼓励零件供应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提高质量。

没有任何一种机器是完美的。作为管理者,需要做的是寻找到使得机器不完美的根源并加以改进。统计质量控制(SQC)中的统计计算和图表常用来决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波动是正常的随机情况还是表示这台机器需要检修。[5]

同样的专家系统也可用来控制误差以及找出问题的根源。例如,20世纪70年代Digital设备公司使用专家系统来改进质量并减少安装小型机的成本。

4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在我国尚处于初期阶段,目前国内的学术界对于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技术和经济两大领域,其实际应用并不普遍,大多成果集中在学术探讨和学术研究,以及其具体应用的可能性与潜在的巨大效益。

基于国内目前的商品质量现状,推动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对全国各行业的质量同意监控,更能以信息集合的形式得到国内目前的质量概况,具体行业的质量情况,达到国内质量的整体监控和提升。

5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对于商品或者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地发展。质量意味着产品或者服务能够满足或是超越客户期望的能力。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企业的质量管理策略,抓住客户的反馈、期望并对其进行分析,进而为客户设计、制造并发送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达到质量目标,更是为企业进行内在增值,最终达到提高生产力获得竞争优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智高,刘红丽,马玲.管理信息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09.

[2]Laudon,K.C.,Laudon,J.P.: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第8版,周宣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Philip B.Crosby:质量免费-确定质量的艺术,杨钢,林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约翰·迪尔佳手滑机械有限公司.崔艳平,徐辉.《QMIS-有效促进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质量管理,2001年第6期.

3.质量管理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篇三

1.质量管理的发展

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检验控制质量”(Quality by Test)、“生产控制质量”(Quality by Manufacture)和“设计控制质量”(Quality by Design)等几个阶段。

2.全面质量管理

在药品设计研发阶段进行全面的考虑,综合确定目标药品合适的盐、晶型、剂型等,然后通过充分的优化、筛选、验证,确定合理可行的生产工艺,最后,再根据“生产控制质量”和“检验控制质量”模式的要求进行生产与检验,从而比较全面地控制药品的质量。树立完整的药品质量概念。即药品质量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药品本身,二是容器和包装,三是标签、说明书。三部分反映药品的整体。反映在质量要素上有五个方面,即:有效性、均一性、稳定性、安全性和方便性。

3.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

组织机构设置

领导层设置。

董事会:最高权力机关。主要商讨、审定全年的生产计划、财务预决算、重要的人事变动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

总经理:除贯彻董事会决议外,对企业的日常活动全权负责。

总工程师:总揽试制、生产、物控、工程和质控。

总会计师:通过预算和资金调控对企业整个经营活动起着主导作用。

管理部门的设置。

(1)行政部(或名人事行政部):综合性的服务部门,工作范围有人事、劳资

办公室事务、行政、环境卫生、食堂、车队、安全保卫、保健等工作。

(2)生产部(或名制造部):即生产科,亦即生产车间。生产部的设置形式和

工作内容都有两种不同的模式。在设置形式上一种是作为总经理直接领导的一级部,另一种是在总工办或制剂厂下面的二级部。在工作的内容上,一种是生产部连同下达生产指令和领料单的统管模式;另一种则是生产部接受物控部的生产指令,按生产指令单纯地组织生产(上海施贵宝和天津史克)。这种设置方式是把生产部、供应部(即物资)、动力部等与生产直接发生关系的部门组织在一起,统由制剂厂(史克的名称)指挥。施贵宝甚至把中试室、质控部(QC)、制造部、工程部(动力)、物控部等五个部统一在总工办的指挥下。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更有效地组织生产活动。在施贵宝公司质控部门放在质管部之内更有效,为了避免在质控上出

现不应有的干扰,质控部在总经理在机构示意图上加了一条虚线,表示质

控部在总经理和总工办的双重领导下。

(3)销售部:销售部的机构设置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上海施贵宝、西安杨森

均是在销售部(或名市场营销部)之内分设市场、销售、药政三个小部

(组)。另一种模式是中美史克、辉瑞制药品在总经理之下分设市场、销

售、医药三个部。

(4)产品开发部:为了开发产品,大部分合资制药企业均设有产品开发部(或

名中试室),合资制药企业的产品开发,主要是从国外母公司引进品种和

国内移植品种的重复试验、验证,并确定工艺、质量标准,以及向国内有

关部门办理报批手续。

(5)质管部:或叫质控部、质检部。内部分设为质管(QA)和质控(QC)两个

大组,分别负责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检测。

(6)物控部:其特点从工作内容来讲是生产指令和领料单由物控部发出,生产

部只负责组织生产,从企业管理来讲是通过物料控制达到协调生产和各项

经济活动的目的。

质量管理。

指导思想:动员全企业各部门和全体人员以质量为中心,认真贯彻实施GMP,并进行全过程的严格监控,保证优质产品的生产和优良的服务。

(1)质量保证体系。通过从原材料进厂前供应商的确认,一直到产品出厂后用户意见反馈处理的全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和QA、QC的监控评价,形成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QA的职能是对所有生产要素的控制。概括为:供应商的确认——原辅料包装材料验收、取样——生产环境的控制——生产程序标准控制(所有测试标准、生产工艺规程、原始记录表式)——生产条件、定置管理——确定并执行规定的查整点,每个中间体的取样——成品放行(原始记录、QC分析审核)——成品发放检查——顾客意见处理。

QC的检测工作执行两套标准。一套是法定标准、也叫货单标准,即卫生部审批的标准,一套是企业标准,即内控标准,实际就是公司的标准。在QC执行中,实际上是以最高的企业内控标准为主要依据。QC还负责原辅料、成品的留样观察,无

论原辅料和成品,一般均逐批留样,做室温考察、保存时间,有的要延长到有效期的后一年。

(2)物料管理。物料管理是生产、品质管理的主线,管理随着物料流动监控,遵循以下5点:

a.科学性:将所有生产活动中的原始记录、批生产记录、库卡及记录图等集中管 理,分头实施。

b.实用性:简明易懂、手续简便、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是执行GMP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c.反馈性:按照各有关部门需要,迅速有效地将有关文件反馈,便于及时掌握生产活动情况。

d.经营性:用系统保证、调整市场需求,正确运用资金周转,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e.群众性:用文件形成一个群众性质量监督网,使参与人员必须按照文件规定要求给予完成。

(3)工艺管理。新产品处方、工艺、质量标准由试制部成功投放市场之前,还必须将商业性产品的前三个批号的五种不同条件的稳定性试验结果上报,经审查批准,才能投放市场销售。工艺规程由试制部门制订,质管部、生产部认可,总经理和总部批准后,任何人不能随意,要求一切按规程做。

(4)设备。新设备进厂都要经过严格验证。以确保生产的稳定性、可靠性。验证的内容:

a.设备运行特性;

b.工艺条件的考察,包括操作参数的确定,在做三批完整报告的参数。c.清洗等程序的确定。

(5)验证(Validation)。验证是随着GMP的实施,逐渐系统起来的一项工作,其

目的是为了保证所采用的药品生产过程和各种生产条件的可靠性和重演性。验证分

为预验证和再验证。预验证是指药品生产之前,对前面谈到的所有生产条件的验证。生产过程中的再验证有以下三种:

a.政府机构或法律要求的——强制性再验证。如实施GMP有新的要求的再验证。

b.发生明显变化时——改变性再验证。如原料、工艺包装材料、设施、标准操作规程、产品处方或批量改变,设备更换或大修之后,以及常规数据显示出改变迹象时,均需再验证。

c.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的——定期再验证。目前只规定了测试仪器,压力容器和灭火器材的校验。如计量仪器由于来源广,各国产的都有,计量单位不统一,为确保仪器本身精度,验证周期就定为每季度一次。

4.如何有效维护质量体系

(1)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员工培训

1.1 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基础

1.2 有效而健全的组织机构是进行质量管理的保证

(2)建立有效的文件管理体系,确保GMP实施的宗旨

2.1操作规程內容描述要求细致、严谨、具有可操作性。并不断更新

2.2 执行标准操作指导书,杜绝操作人员隐瞒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3)规范质量管理程序及制度,确保质量管理部门对药品制造全过程的控制

3.1

3.2

3.3 健全异常情况管理制度及调查程序 健全原材料请验及放行程序,保证所有物料的有效管理 建立健全趋势评估制度,将影响药品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消灭

在萌芽状态

3.4

3.5 建立动态的质量统计分析制度,为有效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建立变更管理体系,所有的变更只有在被批准后才能执行

4.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 篇四

习近平同志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我国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最鲜亮的政治底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高校党委必须紧紧抓住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要求,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切实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始终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

(一)强化政治引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强化政治引领是高校党委的首要政治责任。要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高校党委要在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上把好大局,教育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形成高度自觉,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带领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警觉,坚决与各种政治信仰不牢靠、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方向有偏误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作斗争。

(二)强化思想引领,坚持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强化思想引领是保持高校团结统一的基础性工程。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党委中心组学习创新为引领,建立健全党员师生理论学习机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夯实铸魂育人主渠道。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阻击各种错误思潮渗透。通过教育武装,使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的政治信仰和实际行动。

(三)强化方向引领,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关乎高校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根本问题,关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重大使命,必须牢牢把握、坚定不移,必须一以贯之、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这就决定了高校办学的政治方向,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高校党委履行把方向、管大局的职责,就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四个服务”为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保持和践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心和使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

(四)强化组织引领,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

加强组织引领,首先要抓好党委建设这个龙头,要强化政治担当,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切切实实把高校这列“火车”带起来;要把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重心,持续加强基础工作、基本制度和基本能力建设,不断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质量、加强后进支部转化变量,真正使基层党组织的动员力和组织力强起来;要扭住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创新载体,搭建平台,让党务工作者增底气、强本事、有舞台,让广大师生党员作表率、立标杆、当头雁,以积极作为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二、坚决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好、执行好、落实好。

(一)明确管什么:坚持党委全面领导。

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是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领导,关键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落实:

一是坚定落实党管办学方向。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把好课堂教学、教材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工作中的政治方向;坚持“四个服务”面向,推进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坚定落实党管意识形态。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层层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第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第一课程,推动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主渠道”的育人优势;加强阵地管理,建强高校融媒体平台,坚决阻断各种错误思潮和有害言论发声的渠道,筑牢建固意识形态的安全防线。

三是坚定落实党管干部人才。

坚持科学培育和选人用人,构建符合高校特点的干部人才工作体系。做好干部人才发展规划,拓宽干部人才职业发展路径,打造合理的高素质干部人才梯队;坚持思想素质建设和业务能力培养双管齐下,促进年轻干部成长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坚持厚爱与严管结合、激励与约束并举,推动干部勇于担当、干事创业;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党委班子凝心聚力抓人才工作,要特别注重与高端人才诚交、深交朋友,并为其施展才华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四是坚定落实领导改革发展。

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切实扛起领导学校改革发展的责任。坚持抓改革促创新,围绕学校近期和中长期奋斗目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规划、全力落实,不断增强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大力强内涵提质量,着力提升引领内涵建设的本领,推动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优势;落实促和谐保稳定,牢固树立依法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确保学校政治稳定、和谐发展。

(二)明确怎样管:坚持党委集体领导。

必须明确,党委领导是集体领导,不是党委书记一个人说了算。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坚持党委集体领导,必须坚持和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一是健全党内民主和实行正确集中的工作机制。完善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明确党委(常委、全委)会以及校长办公会、校务会议的决策范围和议事规则,提高议大事、谋大事的素质能力。二是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坚决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和议而不决。讨论决定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师生切身利益等“三重一大”事项,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沟通酝酿,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三是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原则。党委集体决定的事项,必须坚决执行,任何个人无权改变。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分工分头落实,积极主动、勇于担责,杜绝决而不行、推诿扯皮。四是健全完善相关具体的工作制度体系,保障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无缝隙、无缺位、无死角。院系党组织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与行政共同决策院系重要事项,共同负责落实院系各项工作任务,把好政治关、方向关。

(三)明确谁来管:坚持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相统一。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二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其中党委领导是核心、校长负责是关键。一方面,党委领导是校长负责的基本前提和政治保障,校长负责的核心是对党委的决策负责,校长负责的真正落实要靠党委的坚强领导去推动。另一方面,实行校长负责是落实党委领导的重要基础,校长在党委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本身就是党委全面领导的重要内容。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既要通过校党委的领导职责得到具体体现,也要通过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得以落实,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全面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校长在党委的支持下,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通过校长办公会议等具体途径,研究提交党委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落实党委的决议和部署,保障党委的各项决定全面贯彻落实。

三、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政治属性是党组织的根本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就要建强政治组织,加强政治教育,做好政治动员,切实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不断提升其内在的组织整合和外在的凝聚能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高校贯彻落实。

(一)持续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

一是持之以恒地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坚持利用好组织生活会制度、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主题党日制度、谈心谈话制度等,推动制度落实常态化,促进每一名党员自觉形成“政治生物钟”。二是一以贯之地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常抓不懈地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政治警觉,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斗争精神,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二)创新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

一是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

要持续抓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担当,不断强化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建立和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好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二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主动适应高校管理模式、办学形式、教学科研实际的新发展、新变化,加强探索在新型教学机构、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创新创业团队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等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全面覆盖。要特别注重深化拓展学生支部建设,推进党建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实践、科学研究和社团建设、公寓生活的全过程,通过与教师支部联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提升学生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让学生支部在学生工作中扛大旗、唱主角。三是强化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导向。深入推进教师、学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标准+责任”的党建工作体系,大力推动支部工作的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

(三)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一是严格选任标准。

要细化“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标准和条件,确保把党性观念强、业务素质高、道德修养好的党员骨干教师和信念坚定、志向远大、品学兼优的党员学生选拔为党支部书记。二是压实政治责任。要求党支部书记在带头履行好基本职责的同时,自觉把工作重点聚焦到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推进中心工作提质创优上来,努力把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转化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三是加强培养培训。建立健全师生党支部后备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及时把政治素质好的教师骨干和品学兼优的学生骨干培养发展为党员,把专业素质好的党员教师和学生培养发展为教学、科研、学习骨干,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备人才支撑。

(四)培养发挥时代先锋作用的党员队伍。

一是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

科学设计师生入党教育培养体系结构,严把党员入口关,坚持吸收思想先进、行动积极并得到师生公认的优秀积极分子,在源头上保障党的组织肌体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二是健全完善“双培养”机制。围绕“双培养”机制落实,创新抓手、载体和举措,使之成为学校建设和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三是加强新生力量培育发展。引导帮助青年学术骨干、学科(专业)带头人、拔尖领军人物和优秀学生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及时把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吸收入党,不断巩固和扩大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四是坚持从严党员日常管理。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党建质量评价体系,激发基层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到实处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维护党的肌体健康、确保党对高校领导的重要保障,高校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在“严”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落细。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担当。

一要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积极担当好、坚决落实好。二要树牢正确政绩观,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办学治校最大的政绩,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将每个方面、每一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到位。三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反对“四风”,大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二)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抓实党委这个关键主体。

一是构建“大党建”格局。

坚持党委、书记、有关部门和各基层党组织齐抓共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推动党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健全责任体系。明确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既落实好党委主体责任,又落实好纪委监督责任;既落实好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又落实好班子成员党建、业务“两手抓”。三是加强督导考核。严格基层党建责任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坚持述职评议与实地考核相结合,考准履职情况,列出问题清单。通过考核传导工作压力,推动问题解决。

(三)以钉钉子精神,把管党治党要求落实落细。

5.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篇五

XXX医院在职职工XXX余名,党员(含离退休)XXX名,是我市唯一一家三甲医院。20XX年,在新医改的背景下,该院开创“医心向党健康同行”党建品牌,将“党建引领”体现在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和政治历练,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一、定方向,弹好“三步曲”。

该院紧紧围绕“医心向党健康同行”这一主题,大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着重弹好“组织保障、落实推进、监督考核”的“三步曲”。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修订党委会议事规则,将80%党支部书记由相应科室负责人担任,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确保了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的各个环节。明晰支部书记“责权利”,实行目标管理,将党支部(副)书记纳入中层干部队伍管理,划拨支部活动经费。出台《XXX人民医院党支部工作考核细则》,对各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每月进行督导通报,并将考核结果与支部书记的绩效挂钩,遇到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时实行支部书记和科室负责人同岗同责制。

二、打基础,深化“三色教育”。

该院深化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红)、宗旨意识(绿)、医德医风(金)“三色教育”,为党员干部“铸魂补钙”,使党员干部“接地气”,给党员干部常念“紧箍咒”。充分发挥领学促学作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并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以及“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作为选人用人和评先评优的第一标准。

通过广泛开展义诊宣教、送医送药下乡、免费体检等活动,引导全院党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树牢“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服务理念;邀请院外、援藏、援疆以及抗疫先进代表举办道德讲堂和先进事迹报告会,不断厚植广大党员为民服务的情怀。扎实开展警示教育等活动,在全院开展“五大整治专项行动”,出台“二十一条不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

三、抓落实,实施七大“党建+”工程。

该院不断深化“党建+”工作内涵,通过实施七大“党建+”工程,把党建工作内涵延伸到基层一线。党务系统开展“党建+文化建设”、“党建+行风建设”。建设院史馆,设计院徽、院训和院歌等,并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机关和业务科室,分别出台《机关党员干部“六个有没有”自我检视制度》和《业务科室党员干部工休座谈会制度》。行政后勤系统开展“党建+创新管理”、“党建+信息化服务”工程。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与长三角地区6个知名专家团队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引进和培养博士XXX名、硕士XXX余名。门诊启用影像云胶片,既节约了取报告时间,也为患者节约了胶片费用。医疗系统开展“党建+学科建设”工程、“党建+优质护理”工程。开展“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工作,极大得提升了医院的救治能力和水平;开展“心系夕阳红天使护空巢”项目,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护理服务,获得全国医院擂台赛荣获“最具价值案例”奖;开展“党建+人文关怀”工程,暑期开办托管班托管职工子女100余名;成立“公益抗癌青年医师工作室”,累计健康XXX余万人次;开展“星急救·心连心”免费公众急救培训项目,累计培训XX余人次。

四、显成效,实现多维融合发展。

经过两年多的创建,人民医院建塑了“医心向党健康同行”党建品牌,并以此为抓手,实现了党建和医院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实现了“党员干部服务水平、党组织服务功能、群众满意度”三大提升。20XX年,XXX医院在全国XXX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中上游,新开展的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及血管内超声术等多项新技术在省内市级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全面完成医改任务,建立了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医联体成员覆盖全市县(区)人民医院和中医院。

同年,在全国公立医院移动互联网满意度调查中,该院门诊患者满意度位列全省第XX名,住院患者满意度位列全省第XX名;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季度患者满意度调查中,该院患者满意度综合排名第一,上门护理服务患者综合满意度达到100%。

6.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篇六

关键词: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

1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生物医学工程带来了巨大革命,彻底改变了传统医学的面貌和诊治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技术发展和进步。人们在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同时,由于对其潜在的风险和临床应用质量问题认识不足,在应用中出现安全隐患、引发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或操作人员伤害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如何开展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降低临床使用风险,确保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成为当前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是运用科学管理、临床医学和医学工程技术,确保卫生装备应用质量安全的一项系统工程。其基础是通过检定、检测保证卫生装备量值准确统一,始终处于良好技术状态;核心是通过制定质量方针、目标、职责、程序、制度等,实现卫生装备在论证、采购、使用、维护、修理、退役等全过程全寿命的质量管理;目的是确保医疗工作质量,确保官兵健康,提高医院综合效益。其主要特征有:一是与医疗管理相结合,完善卫生装备质量管理体系;二是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根据临床医学、医学工程专业技术特点,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服务临床;三是与医学工程相结合,实现卫生装备全方位质量保障。

军队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工作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安全,关系到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利益。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抓好药材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总后卫生部多次组织专家就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卫生装备计量工作为引导,通过贯彻实施《计量法》,初步建立了军事医学计量监管体系;通过开展大型卫生装备质量检测工作,提高了对全军大型卫生装备的监管能力;通过推行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突出了医疗设备的全程质量管理。

2 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职能分工

军队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工作在管理结构上分为“总后卫生部、各大单位联勤(后勤)部卫生部、各级医疗主管部门”3个层面;在检测体系上借鉴国家计量模式,形成了“医学计量总站、军区二级计量站和医院计量室”三级医学计量检测网络;在学科建设上,依托全军医学计量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各个专业委员会,出台了质量管理法规、编制检测技术规范、培训质量管理和技术人员,构筑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技术基础。

2.1 计划部署与监督指导

军队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工作是一项新的开创性工作,在国内还没有现成的经验或做法可以参考、借鉴。因此,在工作初期,总后卫生部就要求各大单位机关、卫生处及有关医疗机构以《军队医学计量规定》和《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实施通用要求(试行)》为依据,不断摸索发展,积极主动地引导医疗机构像重视药品质量和安全一样重视卫生装备质量和安全,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和教育活动,做到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督促全军各医疗机构切实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纳入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体系,确保多层次、多环节实施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中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2 技术指导与保障支持

做好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也离不开全军卫生装备质量安全控制专业委员会、医学计量技能认证培训专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技术指导。解放军总医院作为全军卫生装备质量安全控制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是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技术牵头单位,在抓好质量控制工作技术文件拟制的同时,还承担着指导医院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工作的任务;第三军医大学作为全军医学计量技能认证培训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完成了多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的任务,为全军培养了一大批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骨干力量。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所辖的全军医用电磁总站建立了国内首家医学计量溯源实验室,解决了呼吸机检测仪、高频电刀检测仪等7种质量检测设备的溯源问题,实现了质控设备的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

2.3 方案落实与工作展开

医院是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主战场,在卫生装备的采购、使用和技术保障方面均负有质量责任,要确保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抓好从采购、使用到技术保障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根据《2008年全军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医疗机构都要指定相关领导和机关部门主抓工作落实,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细化各自单位的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和分工,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落实质量控制措施,购置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设备,确保质控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和落实。目前,各医院均已实现了采购、使用、检测、监督的闭环质量管理,并已成功运行了1~2个周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已初步实现常态化。

2.4 动态监管与鉴定考核

为确保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量传体系的畅通,正确评估各医疗机构质控工作的成绩与效果,必须在卫生装备保障体系中引入技术保障监督机构。我军卫生系统建立的各级药品仪器检验所就是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技术监督力量,承担着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量值传递、监督检查、技术评估、仲裁检定以及鉴定考核等任务,是确保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规范、有序发展的有力保证。

3 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的现状

2006年,我军在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等4家医院开展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试点工作,又于2007年扩大到12家不同类型的医院和若干部队医疗机构,完成了数千台卫生装备的质量检测,合格率仅为78%。随后总后卫生部组织专家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出台了《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实施通用要求(试行)》等一系列法规和标准。2008年,我军在扩大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在全军师级后方医院和部队师旅医院开展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

各医疗机构通过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在思想认识上强化了卫生装备安全质量意识,医疗机构及广大医务人员像重视药品安全一样重视设备安全;在法规标准体系上,建立和完善了医院18种骨干和高危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法规标准体系,使监管工作有法可依;在质量控制模式上,将卫生装备质控纳入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体系,多层面、多环节实施质量控制;在检测技术手段上,多种途径落实检测装备,实现了主要测量标准与测试技术与国际同步;在质控效果上,达到了质控卫生装备合格率达95%以上,保证了部队官兵医疗诊治的用械安全。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军队医院医工部门还是以采购和维修保障为主,没有将全程质量管理与技术保障职能充分体现出来,也没有完全落实医疗设备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理念,人员减少、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下降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军队各医院的医工部门。我们应该紧紧抓住全军大力推广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这一有利契机,进一步挖掘医工部门现有潜力,丰富学科内涵,扩大学科外延,确认职能定位,提高医工队伍的素质与地位,使其成为医院质量管理和临床服务的重要保障力量。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和完善卫生装备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制度建设、质量管理和检测标准以及医学工程保障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医工部门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强化职能作用,充分体现质控工作的军事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展望

尽管军队在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受到现有医院编制体制限制,卫生装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平衡,在制度和运行体系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致使卫生装备在采购论证、使用维护、检定检测、退役报废等环节上的保障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综合保障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4.1 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

历经4 a多,我军已初步建立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管理、技术、培训及考核等法规制度和监管体系,并在全军若干师级以上医院开展了相应的工作,但是在整体规划上还存在很多不足,迫切需要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进一步扩大到中心医院。针对各级医院的不同发展状况,发掘卫生装备质控工作推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顶层方案设计,完善法规标准建设,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开展质控理论研究,创新质控保障模式,强化质量监督手段,这样才能确保有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真正纳入到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之中。

4.2 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开展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宽

随着医院、疗养院卫生装备数量和质量的快速增长,医务人员临床诊治对医疗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广大患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卫生装备质量保障需求越来越大。目前,虽然我军已对部分高风险的卫生装备实施了有效控制,但保障的品种和数量也仅占部队卫生装备的50%左右,而检验、血液透析、放射等类别装备仍游离在质量控制范围之外,亟待找到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早日将其纳入卫生装备质量控制范围。

4.3 医院内部质控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入

各级医院在医学工程保障体系建设上仍存在技术人员编制不足、检测设备数量缺乏、检测规程覆盖面不全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学计量工作的建设与发展,影响了卫生装备技术保障能力的发挥。因此各级医院应加强卫生装备质量控制专业保障科室建设,提高人员、能力配置水平,切实加大医院质量体系建设力度,为卫生装备质控体系建设的深入发展提供保障。

5 小结

在医疗模式“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过程中,“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质量至上”观念深入人心,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施行,都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者在卫生装备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必须采取更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来提高和保护自己。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确保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军队在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中经过几年的努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编制了相关规定、要求及具体实施办法,依托各类专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和技术保障机构的技术指导作用,建立了三级监督管理与技术保障体系,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队伍,具备了33类医疗设备检测能力,在卫生装备质量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开展卫生装备质量安全管理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但军队的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军队卫生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质量文化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质量的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和质量的标准化、国际化4个阶段。因此,推出适用于军队医院的卫生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全军广大医学工程人员付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健,张永寿,曲岳,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9,6(10):44-45.

[2]乔金新,张庆勇,李毅,等.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标准化[J].医疗卫生装备,2004,25(9):45-46.

[3]喻志才.可靠性维修在卫生装备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1):46-47.

[4]张晓玲.医学计量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1):86-87.

[5]郭赤,米永巍,李怡勇,等.军队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现状、原因与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1):114-115.

7.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篇七

【关键词】幼教发展战略 模式创新 质量评价体系

幼教发展整体战略实施中要以教师为依托,以幼儿为主体,确保幼教理念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幼儿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幼教在新的教育模式下面临各种新的调整,要以教育战略发展为依据,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教育改革,提高幼教的综合水平。

一、幼教整體发展模式创新

幼教发展模式转变中要以创新教育理念为基础,针对现状提升教育水平,在专业教育委员会的指引下,积极稳妥地进行专业知识和能力训练,确保教师自身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幼教发展模式的创新创造基础;要制定幼儿优秀教师评价标准,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模式创新,为教育模式的形成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幼儿教师在转变教育模式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幼教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幼教的整体目标,在幼教目标的引导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水平,为幼教模式创新和模式转变创造良好条件。幼教是一种引导教育,要不断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思维,对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的判断,全面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教是个复杂的过程,要对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控,形成完备的幼教管理理念,通过教师的主体行作用,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构建互动平台,构建良好的幼教管理体系,对幼教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幼教必须从幼儿的身心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转变教育管理理念,形成平等、包容的幼教环境,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对出现的各种突出问题要及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这对整个幼教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幼教战略实施中要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幼教战略实施中要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形成教育教学质量体系,对幼教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经济学家刘劲哲、张五常、郎咸平、林毅夫、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茅于轼、樊纲、邹恒甫等从幼教的正外部效益方面也论证了在幼教战略实施中要建立质量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幼教质量与教育模式创新需要从不同的模式出发,从评级管理的思路出发,进行体系建设,确保幼教质量。幼教质量建设不仅要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分析,同时要对教学设备、教学环境进行评判,从不同的价值和因素出发建立质量体系,让教师在质量体系的监督下完成教学工作。幼教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幼教的整体发展战略出发推进质量体系建设,确保幼教质量的全面提升,这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幼教理念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幼教质量体系建设要保证各个角色之间形成对应关系,要建立不同的机构,通过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关系形成质量评价网络,使教育质量能够在机构互评中得到全面保证,为幼教思想的形成营造良好的氛围。幼教质量技术体系建设必须与评估模式结合一起,对各种技术实施策略进行全面分析,最终能够进行评价模式创新,在评价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质量指标,通过对各种幼教质量指标的认识和分析,形成幼教整体发展战略,同时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为幼教理念的形成营造良好的条件。

幼教整体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质量技术协助策略,让教育思想和教育培训模式能够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形成完善的教育管理思路,为教育指标形成营造良好的条件。幼教质量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机构的指导和示范,积极稳妥地进行质量指标分析,确保质量管理能够形成一种持续循环的关系,让幼教在指标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发展模式,幼教模式。形成与幼教思路的形成是紧密结合的,必须从幼教的管理思路出发,积极稳妥地提高幼教质量水平。

专家指导是幼教整体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幼儿教师必须接受专家培训和指导,全面认识幼儿教师的角色,全身心投入教学,全方位提高幼教管理水平,为幼教思路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幼教必须从专家指导和监督管理的角度出发,为幼教管理理念的形成营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建立幼教专家委员会,定期对幼教质量进行评测,对幼儿的教育发展战略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一套完善的幼教质量评价体系,对幼教思路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幼教要从目标控制管理出发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让幼教能够在质量指标的引导下开展工作,为幼教模式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幼教要加强专家的交流工作,通过交流可以提高教学互动能力,为教师全面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路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幼儿教学发展战略的研究,保证指导者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为幼教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教发展战略要从质量体系建设入手,分步骤地提高幼教水平。

三、总结

幼教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要以创新教育理念为基础,为幼教水平的全方位提升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幼教的整体目标,在目标的引导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幼教管理水平,为幼教模式创新和模式转变创造良好的条件。幼教管理是个复杂的过程,要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形成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这对幼教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幼教质量与教育模式创新需要从不同的模式出发,从评级管理的思路出发,积极稳妥地进行体系建设,确保幼教质量得到保证,充分利用质量技术协助策略,让教育思想和教育培训模式能够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形成完善的教育管理思路,为教育指标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蒋雅骏,刘晓东.儿童观简论[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

8.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篇八

丁慕青:实战派TTT培训!世界500强讲师

16年培训经验。曾担任过外企500强企业内训师、法资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北京大学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特聘讲师;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讲师; 2009年华人500强讲师,2011年中国企业教育百强讲师团特约讲师; 中华培训讲师网讲师 品牌课程:

团队管理与团队建设 高效能时间管理

中层管理者能力提升训练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疗质量已涉及工作效率、费用控制、服务态度等多方面,成为医务人员素质、技术服务水平、设施环境条件、医疗费用高低、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现代化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是突破单纯医疗技术和生物医学效应的质控,而成为与经营管理、科技管理、医疗业务管理有机结合的全方位质量管理,从而使质量管理提高到医院发展战略。由于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终要通过医疗质量体现出来,所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的首要任务。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

1、建立质量管理考评体系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严谨、符合实际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管理的效果。这套考评体系应结合个别质量控制、科室质量控制、院级质量控制及综合质量控制来制定,并把全程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个体控制和组织控制相结合,科内控制和科间控制相结合,最后精心组织考评工作,确保考评不流于形式。运用以病例为质量单元的管理评价方式,建立具有选择性、实用性、即时性、可操作性的病例分型指标模式,将效果和过程、质量和费用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科学地评价。实行“临床医师综合评价”法,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工作态度、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8项内容,每名被评价的医师最终都有一个综合得分,在科室内部和全院相同职务范围内进行排序,让每个人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定位。

2、合格的管理人才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

医院应有专业化的医疗技术管理者和专业化的行政管理者。医疗技术管理者要把握所在医院的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行政管理者要负责做好医院内部行政、后勤等各项管理,做好保障工作。面对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全球经济等新经济理念和格局,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引入强大竞争,面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院文化内涵建设,面对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人员政策、技术、协作、商业、控制等综合能力提出的特殊要求,而我国现行的医院管理者非职业化的现状难以胜任。医院管理者的素质已不单纯只是决定医院的质量水平,而是决定医院的生死存亡,决定我国卫生事业改革成败和现代化进程。所以,尽快实现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势在必行。

3、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是医院竞争的手段

医院要适应市场变化,对社会需求高的项目要扩展、强化;对社会需求少,正在萎缩的项目,要坚决压缩、合并;要结合实际,开展具有特色专科、专病门诊或新技术、新项目,以特色吸引病人,以特色培育新的增长点,激发医院生存的活力。医院要在不增加病房、人员的基础上,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决定了医院的成本和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医院的长期生存能力。要实现此目标,医院必须对可用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及时发现潜在的瓶颈,并通过平衡流程中各组成部分来减少重复和浪费,使医院现有硬件和软件达到较大的利用率和较好的利用水平,尽可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满足病人的需求,取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要实行医疗服务流程的动态分析和管理,使医疗服务处于动态的适应医疗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可以在低谷时不浪费医疗服务供给,在高峰时增加服务的提供量,构建高效、精干并充满活力的新型医疗机构模型。

4、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

目前,我国已出台了《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20多部卫生法规,数百部卫生法规和规章,这些法律法规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为,强化了对医院的质量监管,保证了患者利益。要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服务标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使医疗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卫生法律手段为卫生法制建设,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了法律武器,为医院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竞争的公平环境。同时,还需要加强医疗服务监督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医疗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通行的准入和退出标准,净化医疗机构队伍,塑造卫生系统良好形象。

5、实施全面监控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保障

(1)全员监控:人人都是监控接受者,人人又都是监控实施者,使医务人员始终处在认真自控和自觉互控之中。(2)全岗监控:门诊、临床、医技科室,以及医疗行政职能部门,都有明确的质量指标和具体的监控措施。使医院各个岗位的工作都在严密监控之中正常运行。(3)全项监控:检诊、治疗、护理工作中各项质量达标情况,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所有质量项目都在监控之列。(4)全日制监控:对医疗质量实行24h跟踪监控,全天候监控。在医疗质量监控上没有节假日;不论上级检查或检查过后,质控工作都不放松;不论总结评比或平时,质控工作都无空档。

二、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1、成立CQI(质量持续改进)小组

以临床诊疗技术质控为重点质控方法研究,通过“临床路径”研究,按相同病种若干病例自始至终的检查、诊断、治疗(含处置、处方用药、手术等)、护理、膳食等医疗全过程的技术和服务项目、医疗效果和服务满意度进行登记、统计、分析、比较和评价,以确定病种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促进医疗行为规范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管理的责任不仅要由管理人员承担,更主要是由医护人员广泛参与,组成超越学科界限的质量控制小组(QC),开展专题立项的质量改进研究。这种群众性的研究改进活动,将与临床科研工作同步进行,持续不断地提高医疗质量,同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推进医药科技发展[6]。医院持续质量改进可以包括:评估现状、建立改进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方法,测量、验评和分析结果。具体表现在对医院考核指标的有效评估后,从而保证考核指标对医院全面管理的改进与提高具有持续的指导意义。

2、实行全程、全方位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全面质控,包括临床各科、医技科室和医疗功能达标、“三基”培训、系统化整体护理等基础医疗质量管理;加强三级医师查房、护理查房、手术、急救等医疗技术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医技专业的室内质控,狠抓单病种质量管理,采用有效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和带动医院各方面的工作质量。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护理质量管理有机结合,将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体系。临床药学、医学检验、病理、营养及麻醉等专业将普遍采用质控技术,并完善各专业质量体系。要以病人为中心,其中医疗技术质量是内在质量,优质服务则是医疗服务的外在质量。如果只有医疗技术的全面质控,而忽视医疗服务作风、服务态度的重要性,是不能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的。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差错事故、减少纠纷是医院全方位医疗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医院经营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杜绝片面追求医院自己的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效益和社会效益,否则医疗服务质量必然全面滑坡。控制医疗成本,就是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医疗消耗和医疗费用,用较少的医疗费用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3、加大人员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的力度

坚持不懈地抓好人才培养,抓好学历教育、在职教育及岗前培训,提高全员素质。要根据各专业的需求,对中级职称以上人员要不断地派往国内外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充实和吸取先进技术,支持他们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医疗工作。强化基础训练,定期开展理论讲座,普及危重病抢救知识;坚持以自学为主的原则,激发医务人员学习的主动性;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进行学术讲座,促进双向交流。分阶段组织考评小组,进行授课后的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其评分将与年终医疗综合水平考核评估挂钩,促使医务人员的学科知识逐步走向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4、加大医院质量管理社会监督制约的力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将针对工业产品和服务行业的质量问题建立社会监督制约机制,医疗服务也不例外。这种监督制约将逐渐从软制约(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向硬性制约发展(法律和经济制约),从而使这一社会制约层次具有群众性、法制性和经济赔偿的性质。

5、加大医疗质量分级督导工作的力度

9.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篇九

名:

袁建斌

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号:

110312116

2014年10月20日

摘 要: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也是第一部用于管理方面的国际标准。ISO9000标准总结了当代世界质量领域的成功经验,应用了当前先进的管理理论,以简单明确的标准形式向世界推荐了一套实用的管理方法模式。本文分析了质量管理标准发展情况及标准的现状。简要介绍了几个重要的标准,论述了企业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从事的主要活动、认证取得的绩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企业实现质量目标,消除贸易壁垒,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的满意程度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键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发展;作用 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概念及认证现状

1.1 IS09000系列标准简介

为了使产品质量能够在国际间得到一定程度的统一,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0年成立了“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以后又更名为“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代号为TC176。1986年,ISO/TC176发布了IS0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标准;1987年发布了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09002《质量管理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09003《质量管理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以及IS0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这6项国际标准统称为IS09000系列标准,或称为1987版IS09000系列国际标准。1990年,ISO/TC176开始对IS09000系列标准进行修订,于1994年发布了1994版IS08402,IS09000-1,IS09001,IS09002,IS09003和IS09004等共16项IS09000系列标准。随后,IS09000族标准进一步扩充到包含27个标准和技术文件的庞大标准“家族”。随着IS09000族标准在国际上的广泛应用,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ISO/TC176在认真总结各国应用IS09000族标准的基础上,对1994版的IS09000族标准进行了根本性的修订,并于2000年底发布了2000版IS09000族标准。2000版IS09000包括四个核心标准、一个支持性标准、三个小册子、七个技术报告。

2000版IS09000族的四个核心标准为:

(1)IS0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2)IS0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IS09004: 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4)IS019011: 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相对1994版IS09000,2000版IS09000在总体结构和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变,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五个方面:(1)把“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融为一体,从而将企业的质量工作从“质 量保证”提高到“质量管理”的新阶段。

(2)突出了“过程”的概念,将关注的重点从“产品质量”转到“过程质量”方面。

(3)体现了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充分关注。

(4)强调了信息技术在支持质量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5)强调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使企业得到更多的收益。1.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由被授权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依据IS09001标准(或特定的行业技术规范,如适用于汽车供应商的ISO/TS 16949),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评定,并颁发体系认证证书和发布注册名录,向公众证明组织的质量管理能力符合标准要求的活动,称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具有以下特点:

(1)经国家认可的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认证机构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做出相应的结论。若符合要求,则予以注册并颁发证书。(2)认证机构派出的审核人员必须经过授权的人员认可机构注册,并保证其独立性和公正性。

(3)审核是从组织的实际出发,根据所选定的标准,围绕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不能超越标准要求。那些以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为依据或强行要求组织去开展那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其产品实现过程中也不需要的活动的做法,是许多审核员经常出现的毛病。

(4)只能依据IS09001标准,而不能依据IS0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来实施认证审核。

1.3 ISO 9000系列标准在中国

1987年3月ISO9000系列标准正式发布以后,我国在原国家标准局部署下组成了“全国质量保证标准化特别工作组”。1988年12月,我国正式发布了等效采用ISO9000标准的GB/T10300《质量管理和质里保证》系列国家标准,并于1989年8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1992年5月,我国决定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制订并发布了GB/T19000-1992 idt IS09000: 1987系列标准,1994年又发布了1994版的GB/T19000-1994 idt IS09000: 1994族标准。

我国的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CSBTS/TC1}1)是与ISO/TC176技术委员会对口的机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正式成员,参与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际指南的制定工作,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CSBTS/TC151承担着将ISO 9000族标准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的任务,对2000版ISO9000族标准在我国的顺利转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已将2000版ISO9000族标准等同采用为我国的国家标准,其标准编号及与工SO 9000族标准的对应关系分别是: GB/7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idt IS09000:2000;GB/7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dt IS09001:2000;GB/7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dt IS09004:20000 1.4 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的意义

ISO9000系列标准是总结了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的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的国际标准,实施1509000族标准,可以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对促进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消除贸易技术壁垒、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概括起来,实施工ISO9000系列标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1.4.1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产品向高科技、多功能、精细化和复杂化发展。但是,消费者在购买或使用这些产品时,一般都很难在技术上对产品加以鉴别。即使产品是按照技术规范生产的,但当技术规范本身不完善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时,组织就无法保证持续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组织按工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促进组织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无疑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最有效的保护,也增加了消费者(采购商)在选购产品时对合格供应商的信任程度。1.4.2为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ISO9000系列标准鼓励组织在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识别和管理众多关联的过程,以及对这些过程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连续的监视与控制,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此外,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框架,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因此,ISO9000系列标准为有效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1.4.3有利于增进国际贸易,消除技术壁垒

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ISO9000系列标准被作为相互认可的基础,ISO9000系列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也在国际范围中得到互认,并纳入合格评定的程序之中。技术壁垒协(TBT)是世界贸易组织(WTO)达成的一系列协定之一,它涉及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国际通用的共同语一言和准则;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成为参与国内和国际贸易、增强竞争能力的有力武器。因此,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对消除技术壁垒,排除贸易障碍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1.4.4有利于组织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顾客要求产品具有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特性,这些需求和期望在产品的技术要求或规范中表述。但是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这就促使组织要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恰恰为组织持续改进其产品和过程提供了一条有效徐径。ISO9000系列标准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区分开来,它不是取代产品要求而是把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作为对产品要求的补充,这样有利于组织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1基于顾客持续满意的分析

从指导原则上看,ISO9000标准关注的焦点是顾客的持续满意,而顾客的持续满意正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表现,因此,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此点上具有一致性,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保障作用。下面就ISO9000标准采取的过 程方法模式图进行分析,以具体说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如何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2.1.1 过程方法模式概述

过程方法模式是2000版ISO9001和2000版ISO9004的主要内容,实际覆盖了标准的所有内容。其过程内容如图1所示。这里说明一点,框图相关方具有更大的广泛性,表示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应考虑的各方面,其中包括顾客、供方等,比仅以顾客代替相关方包括的面要宽,而顾客不仅包括产品用户,还包括服务行业的对象。

2.1.2 过程方法模式的动态分析

图2示出了本文对过程方法模式各环节分析提出的动态联系关系,其中心是2000版标准的关注焦点——顾客满意。该图为持续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动态过程框图。其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甚至对顾客的进一步要求及未来需要作为预期目标加以研究。这首先体现在最高一层领导所掌握的管理职责这一方框。在图中的顾客要求与顾客满意度进行比较,着实现进一步的提高。而本图中的各方框就是2000版标准基本组成部分。其中,Δe为顾客要求与满意度之间的偏差。企业及组织为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赢得更多的顾客,提高自己收益,除了满足顾客当前已提出的要求外,还要预计顾客未来的期望与要求。例如,顾客在使用产品的初期,往往只要达到功能就满足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提出对产品的操作和维修方便性、可靠性、甚至希望价格更便宜。生产企业必须估计到顾客这些未来的要求,在生产中早日考虑这些问题。图2以顾客满意度要求作为输入,经过两次(也可以多次)的持续改进,把已达到顾客满意的程度作为输出。

2.2 基于优质的产品或服务的分析

2.2.1.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表现

企业可持续发展,表现为企业活动若干要素的发展,从企业所有人的角度讲,企业应当持续盈利(或一段时期内总体盈利);从雇员的角度讲,企业应当保持和扩大雇佣的规模;从供应商的角度讲,企业应当不断提出新的订单;从政府的角度讲,企业应当持续地纳税;而从顾客的角度讲,企业应当不断地供应符合市场数量需求和价格需求的产品。在所有上述表现中,最为基本的应当是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适应市场需要和变化的产品(商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按照“调整”的方式实现的。在调整过程中,企业的资源、工艺、组织结构等因素的变化,都应当是为产品的变化服务的。而产品的变化,又是以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企业的未来利益最大化作为指导的。2.2.2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正面支持

市场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看企业的产品(商品)或服务。就企业本身而言,良好的产品或服务不仅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表现,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持。企业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变为顾客能够接受的商品,则顾客的支付变成了企业的现金流。企业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一方面保证企业可以维持生产的惯性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支持企业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这是一种理想的良性循环。良好的产品或服务以及良好产品或服务的不断开发,不仅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同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也可起到调整和强化的作用。良好的产品或服务的持续供应和发展,要求企业内部从人员、技术、工艺到组织结构和体制,都进行不断地改进。过去,企业发展的战略过多立足于已有组织资源和结构的基础之上,即企业战略强调企业的延续。现在,企业的战略思维更多地考虑组织内部因素对企业环境和任务的适应性改变,即企业战略比较多地强调企业的变革。2.3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就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上来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能够提高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可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因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3.1 ISO9000系列标准能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是指核心竞争力应能帮助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实现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使顾客满意,同时实现企业自身所追求的价值。作为2000版ISO9000族标准理论基础的8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清楚地阐述:“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ISO9001∶2000标准在“总则”中明确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1)证实企业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2)通过体系的有效运作,旨在增强顾客满意程度。该标准为实现这些目的提供了一套管理思路和模式。ISO9004∶2000标准在“引言”中清楚地提出组织的目的:(1)识别并满足顾客和其他受益者的需求和期望,以获得竞争收益,并以有效和高效的方式实现;(2)实现、保持和改进组织的总体业绩和能力。这表明,2000版 ISO9000 系列标准的宗旨能促使企业通过提供卓越的产品质量而为顾客创造优良的价值,并为实现这一价值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原则、理念和模式。因此,有效地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将有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

2.3.2 应用8项质量管理原则能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 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不仅能使企业在某一市场取得竞争优势,也能帮助企业在其他领域建立竞争优势。2000版ISO9000系列标准以8项质量管理原则为理论基础,这8项原则是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的经验,尤其是ISO9000系列标准的理论研究和经 验的科学总结,是现代管理经验日渐丰富、管理科学不断演变发展的结果。不仅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基本规律,也体现了组织管理的普遍规律。使用这8项原则,不仅可以帮助组织实现卓越的质量,还能够对组织的其他管理活动,如环境管理、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成本管理

等提供指导和借鉴,促进组织整合各个管理体系,改进业务流程,提高其整体业绩。因此,应用8项质量管理原则的能力和遵循这些原则、建立、实施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能力,易于移植到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实现共享,帮助企业在这些管理活动中获得成功,因而也增强了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

2.3.3 具体实施过程能强化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

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是指这种能力为企业所相对独有,不易被其他竞争因素所取代,也不易被其他企业所模仿。ISO9000系列标准提供了统一的质量管理基础。但企业会因为各自的具体目标、所采用的具体过程、组织规模和结构、可支配的资源等的不同,而构建出不同 的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构建与公司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员工经验与能力紧密结合的过程流程,更增强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独特性。质量管理体系的这种差异,通常是不同企业取得不同的质量业绩与信誉的主要因素。这种差异因与企业的具体实践(经历)密切相关,而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另外,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用,创造出卓越质量的产品,增强顾客满意度,而产生的良好市场形象,这是其他企业短期内难以模仿的,也是其他竞争因素难以取代的。因此,当质量因素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时,这些差异和质量形象有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

2.4 基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分析

就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过程来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强了企业内部管理。好的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维护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四点实现:(1)通过建立完整的质量体系促进企业管理工作;(2)通过编制可行的体系文件夯实管理基础工作;(3)通过组织严格的过程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4)通过不断运行的质量体系改进企业内部管理。

参考文献

10.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篇十

党建体系“五化”的具体作法

一是管理规范化。

峰峰集团党委在党建体系建设中,根据党建体系的理念和方法,对党建重点工作标准、操作过程、质量记录等都进行了规范,使规范化建设又迈上了新的台阶。主要体现在:

工作标准规范。结合实际确立了党建工作方针,以此制定了“党组织建设好、领导班子好、员工队伍好、运行机制好、工作创新好”的“五好”党建工作目标,并分项细化成23项小目标,每个小目标都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为各单位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落实党建目标提供了努力方向。结合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把党建工作的制度、规程进行了整合优化,将党建工作归纳为自身建设、决策、领导和支持群众组织工作、稳定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和临时性工作等七大过程,明确了各过程实现的途径、标准和方法,使规范化与可操作性得到有机统一。

过程操作规范。通过强化党建体系的再贯标、再学习力度,使大家运用党建体系的理念和方法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即按照“做什么、为什么做、谁来做、何时做、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的“5W1H”管理要素去策划党建工作,按照“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过程控制要求和“写所需、做所写、记所做、审所记、改所审”的五步控制法,实施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过程按照规定的标准、程序和要求规范运行,减少了工作中的偷工减料和随意性等问题。

质量记录规范。从便于掌控,减少繁杂记录,又不影响工作质量的角度,积极探索了质量记录控制的有效途径,专门制定了《党建体系工作质量记录规范》,包涵了记录本规范、表单记录规范和评审记录规范在内的69种常用的工作记录表单,并根据不同部门的掌控范围,进行编号,实行编码管理,方便了检索和运用。特别是将基层党支部的十几种记录本优化为四本两册一表,既减轻了负担,又提高了效率。

文件管理规范。对文件(资料)管理职责、文件编号、文件编写、发放、更改、作废等都作出详细的规定,使得文件管理实现了标识清楚、装订有序、整齐划一。

二是控制程序化。

峰峰集团在实践中,通过不断消化吸收借鉴和对党建各类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使程序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工作程序建设。为促进党建工作七大过程顺利实施,确保“五好”目标实现,分别制定了七个相应的工作控制程序,对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职责以及如何实施等,在程序上作出明确规定,规范了工作的开展。

应用程序建设。对文件管理、内部审核、不符合项控制、工作改进等八个方面的党建工作如何管理,都相应地制定了控制程序,对党建工作过程起到较好的监督、保证和促进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党建七大工作过程的顺利实施。

工作流程建设。为便于作业指导书落到实处,对涉及党建七大过程的50项具体工作,都绘制了工作流程图,把各项工作开展的步骤、要求标准和控制的重点,用直观、简洁、明了的图示方法表示出来,使日常工作都有了详细的操作规范,成为开展工作的路线图,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了工作过程的程序化控制。

三是运行信息化。

近几年,峰峰集团把提高党建体系的运行效率作为重点,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好的成效。借助互联网信息传输快捷、运行可视直观的优势,开发设计了符合集团公司党建工作特点、与0A办公自动化相对接的党建工作网,各职能部门和支部通过网络终端连线入网,实现网络传输党建资讯,组织党建网络论坛,开展网上工作交流,开辟网络电教课堂,这样就使得党建体系日常的运行情况,通过以数据传输的方式,将照片、影像和相关资料及时在网络上反映出来,不仅拓宽了对基层支部工作过程监控的途径,而且也为基层支部腾出精力做好其他工作留出了空间。

四是考核标准化。

检查考核是促进工作落实的必要手段,工作考核标准化则是增强考核效果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峰峰集团围绕促进党建年度工作目标的落实,按照党建体系的基本理念要求,对党建工作各项目标逐级进行细化量化,并列出任务和时间控制表,将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将目标落实到党支部、党小组和每个党员,做到“时时有标准、处处有标准、人人有标准”,较好地解决了标准定性多、定量少、不便操作、不便考核等问题。同时,按照细化量化的标准,通过日常的监督检查、定期的内部审核和对“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员和各职能部门”的“三级四层”目标管理考核等办法,促进了工作落实。比如,对“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考核评价中,将各阶段工作细化、量化为5大项34小项59个控制点,将“四好”目标细化为12项25条具体标准,并每年根据活动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了“融入中心,细化标准,持续改进,常抓常新”的创建机制。

五是改进持续化。

实现工作的持续改进,应有科学的管理机制作保证。在实践中,经过不断探索完善,形成了内审自我对照检查、外审监督检查、单位间相互交流检查和年度管理评审的“四位一体”持续改进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对党建体系和党建重点工作内审、外审和管理评审,对发现的不按标准落实,不按程序运行和党建体系不够完善等近200余项不符合项,都及时采取了纠正或预防措施,并进行跟踪验证,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在审核中,重点抓好分析和评价工作现状,识别需要改进的环节;确定改进目标;确定改进措施;实施整改措施;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确定改进目标是否实现等五个环节,使党建工作按照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闭合循环进行,使前一个改进的结束,成为后一个改进的开始,工作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再解决”的循环轨道上形成了不断改进不足、不断创新前进的螺旋式上升的生动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建设党建体系“五化”的成效

一是较好地解决了随意性问题。

过去党建工作在程序的规范化等方面存在不够完善的问题,工作质量受人的素质和能力影响较大。党建体系的“五化”建设,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应用其程序控制和过程控制的要求,按照“PDCA”闭合循环和“5W1H”管理要素,对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每一步流程都进行细化,工作的规范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较好地解决了随意性的问题。比如:在选拔任用高中级管理人员方面,按照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从民主推荐、预备人选的确定、组织考察,到会议集体研究、任前公示等各个环节,都制定了严密的程序和具体的标准,较好地规范了工作。同时将工作过程记录下来,作为验证的证据,避免了党建工作“偷工减料”和打“任意拳”现象的发生,促进了党建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是较好地解决了落实难的问题。

过去党建工作存在定性多、量化细化不够等一些问题,一些工作落实的质量不好衡量,使工作的质量大打折扣。党建体系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如:围绕党建的“五好”目标,结合年度公司质量目标和生产经营任务,将年度党建工作目标量化、细化,成为便于测量和考核的具体指标,党委工作每月按“凡事必规定”的要求,列出重点,同时,为了“规定必执行”的落实,将重点工作列出任务和时间控制表,将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将目标落实到党支部、党小组和每个党员,并通过两级职能部门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定期的内部审核、外部审核以及绩效考核等办法,促进了工作落实。

三是形成了一套抓党建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

应用党建体系闭合循环和持续改进的特点,使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凡事必规定、规定必执行、执行必记录、记录必考核、考核必有效、有效必鉴证”的理念和它的“以党建工作对象为关注焦点”、“过程方法”等原则和方法以及程序化控制、标准化考核、持续化改进的作法,使党建工作形成了一种持久的落实力和与时俱进的创造力,成为一种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的管理机制,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

11.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篇十一

一、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1. 建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及重要举措, 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 这不仅对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且为进一步搞好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的历史时期, 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就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党建工作规律,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这就要求党建工作在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党建成功方法的同时, 还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 借鉴国内外管理的有效手段, 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2. 建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是创新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企业党建工作要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 就必须创新, 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规范党建工作程序, 改进运行方式, 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ISO9001作为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它适合于包括“党组织”在内的各类组织, 这是建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依据。因此, 把ISO9001标准引入党建工作中, 是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的有效途径。构建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 能使党建工作跳出传统的管理模式, 把现代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到党建工作中, 从而建立约束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严格管理的过程控制方法, 使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 逐步形成科学、严谨、系统的党建工作管理运行机制, 这对于企业党组织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经验、推进党建创新和提升党建工作水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建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是破解党建难题、规范党建管理的有效载体。目前, 企业党建设工作中还存在着个别党务工作者对党建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工作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个别基层单位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两张皮”;“三个作用”发挥不够;党建工作缺乏量化考核;个别党务工作者对党建管理工作还不够熟悉, 业务素质还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等问题。造成以上问题的一条重要原因, 就是党建管理工作还不够规范、不够科学。建立科学的党建质量管理体系, 为破解党建难题、规范党建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二、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主要思路

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企业党组织借鉴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法规的要求, 结合企业自身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实际而构建的一套适应党建工作规律和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作为一种新方法和新机制, 能够有效规范和整合党建工作, 使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并确保实现党建工作目标, 促进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相互融合与同步发展。

1. 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框架。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完整的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管理手册》和《操作指导书》两部分。其中, 《操作指导书》又包括《管理程序》、《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和《工作记录》四部分。

2. 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1) 管理手册。管理手册是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围绕党建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要求来制定。其内容参照ISO9001标准, 应主要包括:党建工作方针和目标、适用范围、编制依据、术语解释、管理职责与权限、体系的编制与修行、体系的运行控制 (具体细分为文件管理、记录管理、策划控制、运行控制、检查考核、改进完善等) 。

(2) 操作指导书。操作指导书是整个体系运行的操作性文件, 是针对保证党建工作过程质量而制订的具体操作规程及要求。具体包括管理程序、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工作记录等四部分。 (1) 管理程序。党建管理程序是按照“5W1H”原则 (即:When:在何时使用操作指导书;Where:在哪里使用操作指导书;Who:什么样的人使用该操作指导书;What: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Why: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干什么;How:如何按步骤完成操作) 和简便易行的原则进行梳理, 进一步明确工作的目的、适用范围、管理子程序以及对应的流程与记录, 使每一项管理工作具体化、标准化。 (2) 管理制度。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试行)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 建立和健全一套完整、科学的党建工作管理制度。 (3) 操作流程。对党建设工作的每一项工作, 逐项分解成若干活动, 再根据各个活动的关联性, 按照输入、中间环节、输出等的内在性, 采用串联或并联的结构形式, 利用VISIO2003软件, 绘制简洁明了的操作流程图, 进一步增强党建具体工作的可操作性。 (4) 工作记录。工作记录是按照党建工作具体活动而进行设计、管理和控制所形成的文件和资料。构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就要按照企业党建工作的实际需要, 对党建工作过程所需产生或保存的记录, 进行规范性要求。记录要求包括记录的格式、书写 (填写) 、完整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上一篇:学校教师学习心得下一篇:关于印发2011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实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