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指南学习心得(共11篇)
1.物业管理指南学习心得 篇一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焦作市第三幼儿园 李继东
6月5、6日很荣幸参加了山阳区教育局举办的学习指南的培训活动,这次培训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在培训活动中老师们选择性地、挑重点地对《指南》的背景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述,让我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经过这次培训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指南》的细致性。
通过共同学习,了解到《指南》从五大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较之前学习的《纲要》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有了更详细、具体的认识。
二、《指南》的实效性。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对特定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的描述,《指南》是面向全国提出的“保底”或基本要求,而实际上幼教质量的地区差异非常大,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孩子虽然在认知、艺术等领域的发展上条件更为优厚,但是在健康、社会等领域,反倒不如在农村自由天地里成长、早早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幼儿。所以,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不论是对于城市还是农村,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指南》中总有一些指标对他们来说是偏低的,另一些指标又是有挑战性的。因此,在对照《指南》评价孩子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坚持“全面发展观”,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各个年龄的幼儿发展达到的水平,而达到这样的水平后,我们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内容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无论在教学上还是自身成长上,是非常切实可行的,为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顺应了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2、越发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对于幼儿来说,个性特点、生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就算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各自发展的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也不完全相同,通过各位老师对《指南》的引领解读,让我们意识到:《指南》不是一把衡量幼儿的尺子,而是为我们指明了每个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幼儿有机会接触符合自己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纳外界。教师还应是一位细心的倾听者,耐心的观察者,倾听幼儿谈论的话题,观察幼儿的兴趣、需要,从而了解幼儿。尊重、认识、研究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而因人施教,因为只有个体的充分发展,才能促进整体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调整工作思路,转变错误的教育模式,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3、重新审视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与游戏整合。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孩子生活经验的反映,在幼儿园里是孩子们开展频率最高的活动。幼儿会把广泛的生活内容反映在游戏活动之中,也会把丰富的学习内容反映在游戏之中。幼儿往往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从中习得一些知识或某些技能。《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中都明确提出要求,但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为什么幼儿园至今仍然存在小学化倾向,未能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指南》再次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是一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惜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与集体教学相比,游戏最能体现个体发展和直接经验,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幼儿园有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专业特殊性体现。
4、更加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那么何为学习品质呢?学习品质是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学习品质在人的早期就开始形成与发展,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学习品质概括的说就是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3-6岁是幼儿成长的黄金时期,幼儿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幼儿学习品质包括这些方面: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科学、学习能力优异、学习习惯良好。《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是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而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只关注幼儿学习结果的好坏,而忽视幼儿学习的过程,对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的品质视而不见,而仅仅去用学习结果的优差去评价幼儿。教师只要心中有目标,在组织活动时能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就会自然而然多去思考和关注“学习品质”。当老师对某一活动、某一个做法感到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有用时,你就会发现,学习品质的培养就蕴藏在其中。愿在我们的努力下,能让好的学习品质伴随孩子的一生!
三、《指南》的全面性。
《指南》不只指向教育机构,还指向家长。现在家长择园意识非常强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教育孩子责任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父母选择一所好的幼儿园,教育孩子的责任,就全落在了幼儿园,企图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这是大错特错的!家长必须承担起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责任,无论是多好的幼儿园,也代替不了家长的教育,孩子年龄越小,家长的责任越大,家园共育也是指南的基本理念。其次,家长要建立对孩子合理的期望,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太高,从小给孩子提出过高、过多、甚至不切实际的目标,整天逼着孩子学这学那,让孩子从小不堪重负。《指南》的目标部分,就是为家长建立对孩子合理期望提出的重要参照。
这次《指南》的培训让我意识到: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2013年6月
2.物业管理指南学习心得 篇二
一、运用多种方式宣传《指南》改变家长教育观念
1.制作《指南》家长宣传手。开学第一周, 我在班级中对所有家长进行了《指南》问卷调差, 大概了解一下家长对《指南》的关注情况。调查结果发现, 大部分家长都不清楚这本书。为了使幼儿和家长尽快了解和学习《指南》。我决定从制作《指南》宣传手册入手。我从“3-6岁的幼儿是怎样学习的”、“应当学习什么”等几方面进行了文字描述和图片说明。 (如图) 。《指南》中指出: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的, 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以游戏为基本形式, 培养幼儿多种能力。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幼儿的兴趣, 支持和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游戏中探索、学习。
在制作和宣传这本手册的过程中, 我和家长对《指南》有了一个深刻清楚地了解, 意识到家园同步学习《指南》, 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制作《指南》小报。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 家长们对《指南》有了简单的了解, 对科学育儿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日常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 我感觉他们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太清楚, 经常会把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征的行为当成问题看待, 对幼儿进行指责和批评。由此, 我感受到家长对小班幼儿的教育方法还不明确。针对这种情况, 我决定在下一步进行明确指导, 制作小班《指南》小报。
我把小班各领域的目标及教育建议按五大领域内容, 用ppt形式编辑、排版。利用家长资源打印下来, 给每个家庭一份, 方便家长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进行阅读和学习。
本学期, 我共制作了三期小报, 每两周发放一次。每发放一期后, 我都组织家长针对本期内容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座谈、反馈。请家长说一说看完报纸后, 有什么想法, 与《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有哪些差别。组织这样的小组活动, 家长们除了表示特别的感动和欣喜之外, 更多的是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实践经验。很多家长感觉豁然开朗:原来, 孩子的年龄特点是这样的, 以前总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了, 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积极地科学引导才对。我深刻感触到:每次的讨论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 都收获很大。
二、践行《指南》共同成长
1.通过录像进行讨论, 引导家长读懂幼儿。《指南》的学习和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是一个文本的发放、一次教师的解读, 它需要家长和老师长期地探讨与学习。工作中, 我有意识地注意观察个别幼儿的行为, 用手机录下来。请家长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录像并进行解读。看完录像之后, 我请家长对幼儿的真实表现加以讨论:您看到了什么?您是怎样理解的?您会怎样对待幼儿的表现?由于录像是本班幼儿在自然状态下录制的真实表现, 因此, 家长都非常感兴趣, 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我们用小报上幼儿的年龄特点、目标及教育建议给大家总结和梳理, 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家长们顿时明白了:孩子们的许多行为其实不是故意淘气, 而是有目的探索活动;很多表现不是不会, 而是家长没有等待和适时地引导。通过这样一次次地探讨, 我们彼此收获很大, 对《指南》的理解和学习又加深了一步。
2.利用电视娱乐节目, 感受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指南》中指出: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是幼儿获得安全感、归属感, 形成良好情绪情感的重要基础。而父亲则带给孩子勇气、力量和自信, 让孩子的人格更加积极健全。
除了观看班级幼儿的生活实录, 我还注意观察和收集资料, 组织家长观看电视中对幼儿有教育意义短片。湖南卫视播出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蕴含着许多令人深思的话题, 如父亲应该在幼儿教育中起着什么作用, 父亲如何和孩子交流等。我组织父亲们以此作为切入点结合《指南》进行讨论, 探讨节目中爸爸们的教育行为是否正确, 在子女教养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承担教育责任等。通过这样的讨论, 让父亲在思想的碰撞中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方式和参与度。
3.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 引导家长了解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家长开放日, 也是家长学习如何教子的途径。在开放日活动中, 我们提前预与家长沟通, 引导家长重点观察教师在什么情况下介入、怎样与幼儿沟通、怎样引导幼儿、怎样帮助幼儿。例如:在区域活动中, 全班小朋友都开始自选游戏了, 我观察到小明一直处于游离状态, 看看这, 看看那, 不知道选择哪个区域好。他来到建筑区, 建筑区的人已经满了, 没有了放鞋的小脚印。他来到娃娃家, 没有了角色标志, 人数也满了;这时候, 小明的妈妈看孩子没有地方玩, 有点着急, 要过去帮他。但被我拦住了, 我示意家长不要着急, 再观察一下, 看看孩子自己怎样选择。他来到了图书区, 看到地上“脚印”也已经放满了鞋子。他犹豫片刻之后, 先把别人的鞋扔在了一边, 然后把自己的鞋脱下来, 放在“脚印”上, 进入了图书区。小明妈妈又要冲过去, 看他的表情是要去教训自己的孩子。但我仍然拉住了她, 悄悄地跟她说:“别着急, 咱们再看看”。小明进入了图书区, 正在图书区里看书的天天小朋友看到自己的鞋被小明扔在了一边, 大声叫起来:“你为什么把我的鞋拿走?是我先来的。”然后把小明的鞋拿到一边, 把自己的鞋重新放在“脚印”上。小明看到之后, 一下推倒了天天, 又把自己的鞋摆好了。天天大哭起来。向老师告状……这个情景老师和家长都观察得非常仔细。当他没有选择区域四处观察的时候, 老师没有介入, 我希望他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他来到图书区一系列的表现, 我们也观察得清楚:明知道他把别人的鞋子拿走是不对的, 但仍然不去制止。是因为我们要观察下面发生了什么, 幼儿之间如何处理矛盾。天天哭了, 求救老师。这时候。我示意家长先不要说话, 我们走过去, 假装询问发生了什么?目的是想知道孩子们表达是否清楚、真实。当天天告诉我小明的做法时, 我询问小明是这样吗?他点头。我才继续询问:“你为什么这样做?”小明回答:“我也想看书。”“那么, 在看到小脚印已经摆满了鞋的时候, 你应该怎么做呢?”在老师的引导下, 小明知道自己不对了, 先向天天诚恳道歉, 然后跟老师商量:“我能不能也进去看书?”经得天天的原谅和老师的同意后, 小明也进入了图书区。两个幼儿重新成为了好朋友。这种类似的情况在幼儿园时有发生, 幼儿之间的矛盾比比皆是。那么作为老师和家长应理性对待幼儿之间的矛盾。在适时地时候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耐心倾听幼儿的表达,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 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核心。《指南》的学习让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深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也为家长的积极参与转化为现实;同时《指南》也让我们教育者认识到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只有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 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摘要:根据教育部《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有关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 努力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制作宣传手册、小报等多种宣传方式, 多角度开展录像讨论、电视节目座谈、“家长开放日”等实践活动, 切实引导家长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建立合理期望, 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 有效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学习与发展,家长开放日
参考文献
3.物业管理指南学习心得 篇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为幼儿教育指出了具体的、可行的方向。它体现着国家一直重视幼儿教育,也为指导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指引着方向。《指南》和《纲要》相结合,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在每个领域中又细化,随后还有“教育建议”。“教育建议”主要可分两大点,一是点明该领域的教和学的特点。因为各领域的知识性质不同,幼儿的学习方式也会随之变化,幼儿教师必须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二是点明该领域特别应当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为一线幼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这对于幼儿教师实践以上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明确的引领作用。在认真学习了《指南》以后,我最主要的感悟是;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幼儿教育的根本。
在《指南》中把“幼儿健康”放在首位,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活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呢?
(一)努力顺应天真好奇的天性,让幼儿发现快乐
1、要尊重幼儿的天性。“玩”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走楼梯时喜欢顺扶手往下滑、走路时喜欢踢一个小瓶子,幼儿在玩耍中获得成功,获得满足,同时也获得经验,我们在幼儿教学中,要满足幼儿的这种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快乐成长。
2、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这时候,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要批评,而要积极加以引导。引导幼儿怎样看、怎样模、怎样想,有意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让幼儿感受快乐
《指南》提出“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幼儿园是孩子离开父母的第一个陌生地方,能否较好地跨出这一步,我们幼儿老师是关键。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要有爱心,要把幼儿看作自己的孩子,让幼儿感到老师就是亲人;我们幼儿老师要有耐心,对幼儿无意犯的小错误,不要过多批评,要向他们讲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幼儿生活或学习中的小进步,要有具体的表扬,不能总是简单地说“做得不错”,要指出他们具体细节的成功。比如“你今天把摔倒的小妹妹扶起来,老师真高兴。”“我喜欢你画的这些树。”具体的表扬会让幼儿产生极大的满足。
(三)努力培养健康的心理,让幼儿体会快乐
《指南》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从小塑造幼儿宽容的心灵,培养健康的人格,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处事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强的意志。
1.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们幼儿教师要多对幼儿表扬。例如:有一次教幼儿画苹果,我先让幼儿观察,然后让他们画画。一开始,多数幼儿画得有点像西瓜,我没有批评他们,说:“你们画得很好,真棒!你们再仔细看一看,再画一遍。会画得更好!”这样,我越表扬,幼儿画得越认真。我认为表扬幼儿“画得好”最重要,因为表扬可以使幼儿增强自信心,引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快乐的情绪体验。
2、要培养幼儿的宽容心。
要从小就培养幼儿的宽容心理。我在教学中,教育幼儿不能总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如:自己想玩别的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时,那么就应该等一下,或者有礼貌地去和人家商量,而不能强夺强要;教育幼儿多帮助其他人,让幼儿在帮助别人中得到快乐,如让他把家里的旧玩具收集起来,送给需要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摔倒了,把他扶起来,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四)幼儿园和家庭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家庭是幼儿认识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在和田的农村,多数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例如,有的家长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打他两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帮助、引导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帮助家长怎样教育孩子。我在幼儿教学中的做法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 QQ、微信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与我们幼儿老师配合,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要求家长要随时随地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要求家长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当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打架,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
4.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篇四
我们宁都县幼儿园教学中,历来遵循县教育局的各项规定,既重视幼儿园的教学,特别是游戏教学,又有力防止小学化倾向,全县上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以在这两周,在宁都县幼儿园园长培训中,我们学习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后,真是受益匪浅,深有体会。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几个科目详细地指出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该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我们成人在帮助孩子们达成目标时的教育建议,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重视游戏,防止小学化倾向。明确了孩子们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末期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也让我们教师教育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方式方法有据可循。
一、指南基本精神的领会
语言领域的第一点听与说的教育建议,我自认为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平时也注意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图书。并且我也注意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以前发现有孩子不够认真,我总是即时提醒,现在我说话相应放轻,语速放慢,让孩子们不由静下心来细细地听,这样也较好地养成了他们的倾听习惯。同时,在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时,我总是注意说话的语气,总是能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特别是讲故事时,注意语音、语调,配上表情,尽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现得清晰,让孩子一下就能理解。这样操作,我希望能给孩子们做个榜样,让他们也能爱说、会说。
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如来园时和他们交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有没有什么新闻说说。活动时,今天你玩了些什么,有什么特别的跟大家交流一下。上课时更是鼓励大家积极发言。但是,我却发现,孩子们不怎么说话,或者说,说得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多。每天上课的时候,发言的总是那几个,难得有匹黑马冒出来,让我欣喜一下。这让我很是郁闷。但仔细想来,问题总还是出在我的身上,于是,慢慢寻找,慢慢发现,再慢慢改变。能力强的孩子总是很能说,也表现很积极。那些知道却不愿意说的,我采取激励措施,让他们从懒洋洋的状态中清醒过来,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共享。能力较差的孩子尽量提问些简单的问题,或把提问放在能力强的孩子的后面,让他们如小鹦鹉般跟着其他孩子学说。
在语言活动时,有时候让孩子们看着图说一句话,请一个孩子说了后,我不断要求其他的孩子,能不能说得更完整?能不能说得更好听?这样也刺激大家一起动脑筋,说得更好。这一点我发现很有用,在今后我也会一直用到。
当然,在孩子们大胆说话以后,不管说得如何,我总是给予肯定。希望孩子们越来越能说,越来越会说。
同时在训练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我更着重孩子基本礼仪的熏陶,对小朋友说话中出现的“礼仪闪光点”和“善良闪光点”等都给予肯定,表扬,同时鼓励所有的小朋友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在幼儿园日常管理中,比如孩子到园离园,均要求孩子和家长、教师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取得很好的效果。
再比如在表现与创造中,《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是1.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如: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这样的教育建议就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让孩子有创造的信心与兴趣,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为幼儿教师,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授之以渔”,让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让他们能在浩瀚的知识天地中自由翱翔。千万不能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或是园林工人的“修剪”技能,让所有的孩子“超前生长”或是“千篇一律”。
《指南》中所提到的那样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我们遇到的孩子 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尊重孩子们1 原有的水平,引导其不断地向更高一层的水平发展才是只能所呈现出的阶梯性的意义。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揣摩《指南》和《纲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二、坚持幼儿教育特色,防止小学化倾向
《指南》很重视促进学前教育科学、规范发展的需要,纠正小学化,超前的教育问题。
首先,《指南》关注教师的操作性,具体指导我们在教学中防止小学化倾向。
相比较《纲要》来讲,《指南》更加具体、细化,更有指向作用。《指南》不仅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横向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展开。而且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这样细致地纵向深入,让我们一线的老师在实施各领域教学时,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依据,《指南》的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教育幼儿的具体办法,对成年人提出了明确要求。读《指南》,指导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其次,《指南》关注幼儿学习的可发展性。如果我们只注重知识目标,而忽略了孩子的自控力、关爱他人、乐群于人、积极乐观、独立自理、兴趣好奇心、积极认知风格、积极学习态度和谨慎行为风格等持续发展品格的培养。那么这种幼儿教育就好有缺陷的。现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确了幼儿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
《指南》提出了每个阶段幼儿应达到的发展水平,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老师遇到的所有孩子不是都能同时达到同一个水平。在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部分孩子明显高出或低于应有的发展水平。作为老师,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允许孩子存在这种差异,耐心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通过聆听刘老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让我更了解培养幼儿的常规很重要,让我回想到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实施方法,通过对比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以往我们会结合《纲要》中的容进行教育教学,但是由于我们对每个年龄段的幼儿知识技能发展没有深入的了解,总是寻找不到适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各个领域教学设计中目标的定位更是尤显困难,所以在本次讲座中刘老师详细的介绍了《指南》中每个领域的细分目标和内容,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表现进行相关的举例说明,她在解读《指南》中还融入了自己的相关经验和独特见解,让我对3-6岁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有了全新的认知!
因为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之星”,要让他们更加闪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了《指南》的引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人生童年有几回,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沃土,播下什么就收获什么。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就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细心、耐心,有责任心和一颗童心,要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有了《指南》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就有了努力的目标,真正做到幼儿教育,坚决防止小学化倾向。
5.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篇五
重视情感目标的发展。在《指南》的科学探究中的第一条目标是“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科学探究中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性目标。好奇是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好奇心是幼儿探索的动机基础和内在动力,正是由于强烈的好奇心使幼儿保持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不能以牺牲兴趣为代价来求取能力和技能的发展。教师应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为幼儿探究提供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科学活动。《指南》中小班、中班、大班年龄阶段的目标各不相同。小班最简单,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中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大班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目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目标层次逐渐递进,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突出各年龄班的培养重点,使我们教师在准备活动时,目的更明确,同时也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在生活情境中促进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情境性学习对学前儿童尤其重要,尤其是数学这种抽象的知识。在教育实践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创设情境:意识通过一日活动的环节把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真实情境结合起来,如吃点心时学习点数,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也能帮助幼儿理解数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二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如在小班主题“小司机”中创设超市送货的情境,幼儿学习给货物分类、数物对应的经验。
6.儿童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篇六
在《指南》培训学习讲座中,我了解到《指南》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能力作了更详细的指导,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同时,通过聆听讲座,我对《指南》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简单地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一、在《指南》学习培训中,学到了什么
1、《指南》不是《纲要》的替代品。《指南》和《纲要》一样,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但《指南》相对于《纲要》相比,更详细、更具体。教育建议则给我们教师教育方面提出了一些可实施的合理化的方法。因此《指南》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更清楚、详细的参考依据。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揣摩《指南》和《纲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2、《指南》是教师的福音,家长的贴士。《指南》的颁布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作为教师,《指南》就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让教师在指导幼儿过程中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作为家长,《指南》又像是一位“请回家中的教育专家”,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家幼儿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指南》的出现,给我国学前教育指明了更好的发展方向。
二、通过学习《指南》,反思些什么
1、幼儿园教学不是“教课”,而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指南》中明确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现实的教育误区是教师往往“重技能,轻感受”,从而让幼儿失去了艺术兴趣。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尤其是绘画教学中,教师往往教幼儿绘画的技能,如怎样画一只蝴蝶、一只孔雀等等;而忽略了幼儿对绘画的表现力,大大抹杀了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和表现。因此,在今后我们应该更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而减少千篇 一律的“教课”。
2、《指南》不是衡量幼儿的标尺。刚接触到《指南》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将《指南》当做一个衡量幼儿发展能力的标尺。但当我通过专家的指导,我才慢慢领悟到,《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调整自己教育思路,改变自己的态度,做到个体教育。
三、深入落实《指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认真学习《指南》,充实自己理论。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2、明确教育目标,保护幼儿自尊、自信心。《指南》提出了每个阶段幼儿应达到的发展水平,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在让幼儿“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同时,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目标:保护幼儿的尊心和自信心,关注幼儿的活动和表现,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作为老师,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允许孩子存在这种差异,耐心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7.物业管理指南学习心得 篇七
一、 灵活参照 《指南》目 标,提高教师环境育人的意识
《指南》在语言领域中清晰提出了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教育建议。这些目标是指导性的参照, 犹如名为“发展指南”而不是“发展标准 ”一样 ,切不可将其作为“标尺”,而应以灵活的方式加以分析与运用。对此,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正确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方面的目标要求, 做到“心中有目标”, 这样才能使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充分体现。如“倾听与表达”方面的第一个目标是“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教师首先要做好榜样示范,听孩子讲话时一定要表现出很认真,这样才能要求孩子以同样的态度去听别人讲话。关注生活中的语言交流,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 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每天和孩子们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我喜欢的玩具”“我会做什么”“长大了想干什么”等培养幼儿倾听、表 达的兴趣、习惯与能力。
二、 为幼儿创设适宜的语 言学习氛围,提供语言发展的 机会
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精心设计语言交流的情境,让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通过交流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在故事活动“快乐的我”中,教师首先出示“快乐”字卡,引出谈话内容,“这是什么? 什么事情让你很快乐呢? ”接着分段欣赏, 让幼儿猜测故事的发展 ,“小青蛙、小狗、小树叶的快乐是什么? ”和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小鸟、小青蛙、小狗很快乐呢? 它们的快乐是什么? 然后幼儿两个两个说悄悄话,用“我给 ____,我很快乐! ”的句式说出自己帮助别人的快乐。幼儿分组以“快乐传递”的形式说说自己帮助别人做什么而感到快乐,共同分享快乐, 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说出自己的快乐。最后设置情境,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感受别人的快乐,并交流采访结果。活动以“快乐”为主线, 让幼儿切身感受到同伴间互帮互助的快乐,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大方得体地和同伴、成人进行交流,懂得礼貌待人。
语言的积累和思维的发展离不开阅读和书写。阅读可打开孩子的视野,让他们在文字中找到乐趣、学到知识;书写可锻炼孩子手眼协调、注意、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快智力的成熟。可见, 幼儿“阅读与书写准备”能力的发展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幼儿选择适宜的读物,创设无所不在的阅读环境,引导他们轻松愉悦的阅读,从而锻炼幼儿在阅读中思考、体会、想象、创造的能力。如湖南省邵阳是蓓蕾幼儿园结合近段开 展的课题《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全园整体布局突出课题内容:图文并茂的成语小故事———一言九鼎、孟母三迁、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程门立雪……礼 仪规范儿歌———上下楼梯、见人问声好、洗手、自己来、我会刷牙……;三字经、弟子规等吊饰悬挂在走廊上方;区域角创设的乐乐书屋、阅读区提供了许多富有童趣的《幼儿画刊》《智力世界》 《娃娃画报》等优秀的少儿报刊和儿童故事图画书、儿童诗歌图画书、儿童科 学知识图画书……班级主题墙上———礼仪小明星、经典诵读、礼仪风景处 ……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与“它们 ”对话, 潜移默化中纠正了自身的不良行为,有效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和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 教育活动
3~6岁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靠集体活动、学习区语言活动和一日生活中等多种形式来共同完成。 教师要重视集体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考虑各领域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创造和谐融洽的师幼互动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情景表演法、游戏法、示范法等,激发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兴趣,让幼儿带着轻松愉快的心境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大班阅读活动:黄雨伞,教师首先请幼儿一起看封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感觉这本书会讲关于谁的故事。于是分别播放音乐《黄雨伞和雨滴 》《朋友》,引导幼儿阅读第一、二页,想象并尝试表演两个朋友见面的情景。接着,幼儿自由阅读,分享交流:发现小朋友撑着小雨伞经过了哪些地方,有什么发现;你最喜欢小雨伞经过什么地方呢? 孩子们在交流中随音乐自由表现。最后,在整体阅读后,一起讨论: 你觉得这本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说说自己喜欢这本书的理由。整个活动,教师充分挖掘了绘本《黄雨伞》的审美元素,通过积极阅读、仔细观察,感受画面和音乐所呈现的优美意境,激发了幼儿主动阅读理解、审美感知与创造性表达。阅读中, 运用了多元的阅读教学方法:幼儿集体阅读扉页及前两页、幼儿自由阅读、整体阅读、 重点感受绘本的特别之处等, 一方面向幼儿提出开放性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使幼儿能多角度地进行思考表达,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区域角中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语言, 是他们非常乐意参加的。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获得学习的快乐。如在大班幼儿熟悉了故事《六个矮儿子》后,在活动区准备一些角色头饰,引导幼儿扮演角色进行表演,幼儿一边听故事录音,一边用角色对应的头饰表演节目。游戏中幼儿大胆地运用角色语言及动作表现故事 内容,懂得了长大后要靠自己的智慧和本领自食其力。
“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学习与发展是幼儿的一个显著特点。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蕴涵着丰富的语言教育契机, 教师要加以利用,为幼儿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如来园时和他们交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有没有什么新闻说说。晨间活动时,以日常语言专题的形式围绕某个话题和幼儿一起交谈,如“我的好朋友”“今天你玩了些什么”“如果你能飞, 你想飞到什么地方”等,谈论话题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可不断加深、拓展。比如,谈论当天的天气。小班可让幼儿说说当天的天气是怎样的? (晴天、雨天、阴天、多云)中班说说天气怎么样、用什么符号表示? 大班进一步加深,你知道天气是如何区分吗? 餐前饭后等生活环节,和幼儿玩一些手指游戏,如“五门开开”“手指兄弟”“鳄鱼来了”“传话游戏”“手指变变”,等等。将语言教育自然融入一日生活中,能极大地促进对幼儿的语言发展。
8.物业管理指南学习心得 篇八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57-2项目教学法优势何在?施教过程中如何引领?关键还是做好“项目”策划与指导,把解决“项目”问题贯穿课堂始终,旨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尊重与信任学生,激发潜能,才能真正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
一、项目教学的提出与优势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可操作的实用型人才。德国的项目教学以行动为导向最为典型。教学中不仅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也能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当前我国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开展研究性学习,构建开放的学习模式,而项目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主要有三方面的优势:
1.导向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着眼学习过程,倡导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导向明确,在过程中锻炼能力。
2.凝聚力。项目作为学习目标,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项目环节的实施过程也是凝聚力不断增强的过程。虽然项目小组中每个人都客观存在着不同想法、个性,但基于整个项目的成功,大家必须拧成一股绳,求同存异,服从项目小组的整体安排。
3.成就感。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成果展示上,一个项目会涉及到不同的基础与技能,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与魅力、收获成功的喜悦,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二、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项目教学,关键在项目。以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二章信息获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我高中生活的第一个旅行计划”为例,展开实践与探索。
1.我“引”。教师对项目的设计与引导相当重要。基于高中生的生活储备,我以当前热门的旅游地宣传片导入,从上海迪斯尼乐园——海南三亚——呼伦贝尔大草原,怎样让旅途更舒心、愉快,需要获取哪些旅游信息,提出项目内容及要求。
课时1:学习基础知识与技能,为完成项目打基础:(1)独学学件,完成单元知识点:如信息获取、搜索引擎使用、文件合法下载、信息鉴别评价;(2)合作完成作业内容;(3)教师反馈小组作业完成情况,重点突破。
课时2:(1)抽签选择旅游线路,小组分工完成活动计划表;(2)根据教材P36表216制定学习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表;(3)教师基于学情和小组意见准备班级统一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表,以对小组项目活动考核有据可循:旅行计划名称组长组员姓名主要负责的任务需要考虑的因素旅行目的:兴趣爱好:时间:费用:
其他因素:主要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等:
课时3~4:(1)小组搜集素材,完成PPT制作;(2)老师在过程中参与小组活动,做好监督与指导。
课时5~6:各小组展示项目完成情况:(1)分工合作情况,初步的自我评价;(2)旅行计划展示交流;(3)反思与总结:本组获取信息的途径;资料的整理分享;小组的亮点。(4)评选最佳展示小组、协作小组、信息管理组、风采小组长。
2.你“唱”。课堂是一个舞台,老师搭台,学生来“唱”,才够精彩。本项目中需要学生“唱”的地方很多,首先必须让他们明确“唱”什么,怎么“唱”,如何“唱”好。小组长是项目的灵魂人物,对他们培训到位,让他们在组内能够“唱”起来,带领着小组往目标上引,大家都动起来了,离每个人都“唱”也不远了。个别“唱”不起来的,老师指导、帮助他们明确各自任务和分工,从学会“独拉独唱”走向“小合唱”。当然也得提醒学生能够学会正确的评估自己,扬长避短,看自己能在哪方面“唱”出精彩。
3.大家“做”。信息技术课堂不仅要学会团队之间的合作,还要学会操作的技能和能力,也是高中信息技术素养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关于操作,一方面来源于老师的学件,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另一方面来自实践中的经验,多“做”方能生巧,特别是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对素材的管理上。在这个项目中,学生们的作品主要体现在Word、PPT操作展示上,基本上沿用了初中的相关技术知识和内容,对此不熟悉的同学较难完成作品,好在我们是团队合作的作品,基本上都能完成,只是还需再加工。
三、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反思
1.教师学会放手。高中阶段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老师们更是喜欢把学生紧紧拽在手里。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学科地位与课堂教学也得到更多关注。这个时候我们得清醒,知识的储备是一时的,能力的培养才是无限的。只有老师放手,学生才有发挥空间。
刚开始教学过程中,学生其实是很茫然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老师讲。所以要能忍得住,不能一看学生不会就开讲,即使讲也得有针对性。两节课下来,学生基本知道自己怎么做了,也渐渐开始独学起来,会有很多困难,老师需不断地鼓舞士气,增添信心。
2.学生潜力无穷。项目完成过程中,有一个女生对信息的整理非常细致,每个文件名都非常清楚,分门别类,井井有条,超级点赞,他们也把这样的操作及时分享给其他组,非常方便后期制作。试想如果都由我来完成,肯定没有她有说服力,看来我最大的任务就是帮他们找亮点。
在作品展示环节,学生的表现更令我惊叹!一直在班上表现非常不好的小柯,却在他的创意下,小组展现了一条非常优美的皖南风景线,让我们眼前一亮,大饱眼福。一组女生在文艺清新闺蜜游的旅途中,充分展现了吃货们的精神,羡煞旁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3.项目引领教学。第一次这么系统地尝试进行项目教学,真的让我收获太多,以前一直认为自己讲的肯定比学生讲的清楚,为讲而讲,学生往往都是跟着老师的感觉走,可有了项目引领之后,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也让我的课堂活力大增。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课时利用率不高、少部分学生目标不明、跟不上课堂节奏、小组意见难统一等现象。但是我很开心以项目教学来引领我的课堂,这不仅是教学观念的一种变革,更是对教学方式的一种挑战,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也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王丽珍.浅论项目教学法.语言文字学,2015(04).
9.《开放教育学习指南》学习心得 篇九
3月5日到学校报到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开放教育学习指南》统一学习。这是我报名参加电大学习的第一课,回到家后我便拿出了书中的光盘进行观看,并利用了两天的时间通读了一遍《开放教育学习指南》,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学,解决了我心中的诸多疑问、心中也有颇多感想。
一、让我全面的了解了开放教育。
刚报名时对开放教育并不是十分了解,只知道不用考试即可入学,每周就周末那两天到学校去上课,考试合格后就能毕业。通过学习让我了解到开放教育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系统的学习机构,是一个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普通高校、行业部委共同参与,各级地方电大具体实施的教学体系。所谓“开放”指的是教育对象开放、学习过程开放、学习资源开放。学习也不仅仅是每周到校学习那么两天,而是学生自学以为主,老师主要为我们提供导学和助学服务,对我们进行面授辅导、网上辅导、答疑和作业批改等。考试也不象想象的那样轻松,学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采用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还有两门课程需要进行全国统考。
二、让我了解了广播电视大学与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
在学习之前只知道全日制教育、函授教育和职业教育。学习后知道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与开放教育同属于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大学还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尽快改变当时我国教育事业的落后局面,与恢复高考、大量派遣出国留学生一起做出的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随着知识经济与学习型社会的来临,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远程开放式教育通过天网、地网、人网为我们这些已经参加工作,却又不能较长时间离开工作岗位出去学习的人提供了学习的平台,解决了我们的工学矛盾。
三、让我对电大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入校之前一直担心的是到电大能不能学到真东西与毕业后的文凭含金量如何。在书中也写到开放教育实行“五统一”管理,辅以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录音教材、CAI课件、网上资源等学习资源供大家进行学习。相信通过电大老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一定会取得理想的结果。
愉快的学习生活即将开始,愿我们在电大的学习为我们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滋养。我们的知识来自空中的课堂,自强不息,播种理想,在知识的海洋里再造辉煌。我们要做现代化的栋梁!
11春 工商 柳岚
10.指南国培学习心得 篇十
通过倾听专家讲座、培训、辅导,撰写研修日志,记录我的教育故事,设计一节教学活动并进行课后反思,在线研讨、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行为改变、学习习惯的变化都有了较大的转变。一次次的学习交流、让我感到受益匪浅,《指南》就像一本贴心而又实用的操作手册,为科学保教和家庭育儿提供了有效和适宜的指导,同时《指南》的制定有助于教师与家长澄清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期望,对儿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形成基本共识,我们教师只有用心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才能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做他们真正的朋友和引路人。只有高度重视教育理念的引领作用;熟悉早期学习标准的内容;才能探索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指南》是一本师幼共同的“成长册”
正如《指南》的“说明”中所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在《指南》中深入学习,汲取能量;领悟要点,生成智慧;实践教学,创新应用;反思问题,完善自我。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反思中不断提高,在历练中不断成长.二、《指南》是一本详实温馨的“备忘录”
《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对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在孩子学习与发展方面:观察记录儿童怎样学习那些知识或技能,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各种与学习有关的素质。重点从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习惯两个方面进行观察。健康的幼儿表现出情绪愉快,精神饱满,喜欢探究,乐于和同伴交往。幼儿参与活动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积极,思维活跃,轻松愉快,主动积极参与建构知识。做事认真专注,与良好地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教师引导与支持方面:尊重幼儿期的价值与特点是幼儿教育的根本。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是幼儿教育的灵魂。教师要以幼儿为本,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尊重孩子、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关注孩子、在幼儿园各领域活动中体现游戏活动,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合作,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根据不同领域特点,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在体验选择与坚持中,促进幼儿健康生活 常规的主动学习;以幼儿的发展线索为依据,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依据音乐特点,引导幼儿音乐欣赏中的想象;促进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人际交往策略;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师选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贴近生活,贴近幼儿实际,不拘于教材,不拘于幼儿园,善于利用和开发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的视野,走出课堂,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开放的胸怀,开放的课堂,开放的社会,能根据幼儿园不同领域特点,把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欣赏接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支持幼儿主动学习,提出思考,通过问题质疑,尝试探究,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归纳总结提升,主动的学适宜的教,重点引导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感知体验中获得多种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形成有效的的师幼互动。
三、《指南》是一本强调自主探索的“经验集” 《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突出某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作为教师应从教育内容、教学任务是否符合幼儿现有水平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反思教育活动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从每个幼儿是否获得发展和成就感,反思教育活动是否兼顾了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反思教育活动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具有适宜性; 从幼儿在学习中是否获得了具有发展价值的友谊经验,反思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承认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同时应接纳教师也存在个体差异,同样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教育的效果也会不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指南》关注教师的操作性。相比较《纲要》来讲,《指南》更加具体、细化,更有指向作用。《指南》不仅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横向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展开。而且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这样细致地纵向深入,让我们一线的老师在实施各领域教学时,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依据,《指南》的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教育幼儿的具体办法,对成年人提出了明确要求。读《指南》,指导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其次,《指南》关注幼儿学习的可发展性。如果我们只注重知识目标,而忽略了孩子的自控力、关爱他人、乐群于人、积极乐观、独立自理、兴趣好奇心、积极认知风格、积极学习态度和谨慎行为风格等持续发展品格的培养。那么这种幼儿教育就好有缺陷的。现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确了幼儿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北京。
名师从《指南》的概述部分对指南的历史背景、以及《指南》的定位和如何理解《指南》作了详细的讲解,其中对如何理解指南提出了《指南》的性质、导向、怎么导和指南与纲要的关系作出了明确的解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纲要是针对幼儿园的,《指南》里包括教师、家长、社会相关方面的,纲要是宏观的,内容广泛,除了学习内容还有幼儿园的管理、评价等,学习与发展只是幼儿园工作的部分内容。指南微观,在学习目标内容教育建议具体操作性强。指南不能简单看成是纲要的细化,有些内容指南没有。
《指南》提出了每个阶段幼儿应达到的发展水平,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老师遇到的所有孩子不是都能同时达到同一个水平。在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部分孩子明显高出或低于应有的发展水平。作为老师,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允许孩子存在这种差异,耐心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通过聆听名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让我更了解幼儿的心声,李局长说:“不管是上小学、初中、高中,他们的基础都是从幼儿园开始的,所以培养幼儿的常规很重要。让我回想到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实施方法,通过对比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以往我们会结合《纲要》中的容进行教育教学,但是由于我们对每个年龄段的幼儿知识技能发展没有深入的了解,总是寻找不到适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各个领域教学设计中目标的定位更是尤显困难,所以在本次讲座中范老师详细的介绍了《指南》中每个领域的细分目标和内容,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表现进行相关的举例说明,她在解读《指南》中还融入了自己的相关经验和独特见解,让我对3-6岁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有了全新的认知!
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把我们的“未来之星”打造好,让他们更加闪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了《指南》的引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11.物业管理指南学习心得 篇十一
一、当前一些园本课程发展遇到的困境
(一)园本课程尚未建立清晰科学的目标体系
幼儿园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作为教育的载体或工具,课程应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为依归。因此,园本课程的设计者即教师首先必须清楚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规律及国家对幼儿发展的期待,然后以此为主要依据,建构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 并根据本园所拥有的课程资源和幼儿的兴趣设计、实施课程。
但当前一些园本课程尚未建立清晰科学的目标体系, 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课程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譬如,某教师为中班上学期幼儿制定的体育活动目标为“掌握双脚并拢向前跳的动作”,为中班末期幼儿制定的体育活动目标是“学习手膝着地爬行的动作”, 这两个活动目标显然都低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不是此阶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适宜目标。有一位小班教师认为班上有些幼儿很笨, 其理由是自己一手拿5颗糖 , 另一手拿4颗糖 , 问孩子们哪只手里拿的糖多,有些幼儿却回答不出来“这么简单的问题”。但这一问题对于3~4岁的幼儿来说,要比“一一对应比较物体的数量”难得多。再如,某教师为小班幼儿设计了十多个区域活动,但教师撰写的目标却极为单调,颠来倒去都是“培养幼儿的专注力”“促进手眼协调”“促进小肌肉动作发展”等。教师写不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活动目标, 其主要原因在于不了解小班幼儿身心发展包含哪些方面。上述例子都说明一些教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内容及阶段性发展目标认识尚不清晰。在这种情况下, 很难保证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当前一些园本课程的现状正如泰勒当年所指出的:“很多教育计划都没有清楚地定义过教育目标。”[1]
(二)园本课程的内容存在超载与乏载并存的现象
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指南针”或“方向盘”。 原则上,准许进入课程的所有内容均应具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性。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结构性和阶段性, 因此幼儿园课程目标和内容也应具有结构性和阶段性。
但当课程目标体系不明时, 园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也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出现超载与乏载并存的现象,用通俗的话来讲, 就是学了不该学的, 而该学的却没有学。譬如一些幼儿园在内容选择上“只纳新而不吐故”,将计算机、国学经典、英语、专业体育活动(如乒乓球、羽毛球、拉丁舞等)都纳入课程,不断增加新的主题而不舍得删减陈旧主题,最终造成课程内容超载。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课程内容的超载必然伴有乏载现象。课程内容乏载有两种表现: 一是情感态度及行为习惯类目标没有可以实现的“依托”,甚至学会过多的内容还会伤害幼儿的情感态度,使其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二是即便一些认知类的目标也可能缺少相应的内容保证,如“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等认知性目标常被忽视,与其相应的内容也常缺失。
(三)园本课程的内容组织较为混乱
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阶段性推进的过程。因此,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也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所谓连续性是指核心经验的不断重复。所谓顺序性是指保证在同一核心经验之下的前后经验之间的阶梯性演进。譬如,在“能清楚地表达”这一核心经验下,3~4岁的幼儿应“能口齿清楚地说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的故事”,4~5岁的幼儿应“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 讲述比较连贯”,5~6岁的幼儿应“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讲述时能使用常用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
整合性是指加强课程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目前,一些园本课程采取“主题”的内容组织方式,以加强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整合。诚然,主题课程具有实现课程经验整合的优势,但其存在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保障幼儿前后获得的课程经验之间具有连续性和顺序性,而这一点在一些园本课程中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譬如,某园根据主题需要在中班上学期就要求幼儿进行有关“数的组成”的内容,而实际上在大班时才正式开始学习“数的组成”;再如某园小中大班都进行有关“春天”的主题,但不同年龄班主题的层次性不明,教师希望通过春天的主题,让小班幼儿“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好,能关注自己身边的美丽景色”,让中班幼儿“感知春天的美景,能发现春天的变化”,让大班幼儿能“感知和发现春天气温、人们的活动、生物生长的变化等,感受春天给人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景色”。虽然三个年龄段的主题核心经验在措辞上略有差异,但实质并无太大区别。课程内容组织混乱, 一方面会导致幼儿的学习遭遇人为制造的困境,产生无谓的挫败感;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幼儿的课程经验低效重复,不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四)园本课程评价未受到充分重视
在课程编制过程中, 课程评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泰勒指出,“评价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判断课程和教学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既然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的行为模式产生预期中的改变,那么,评估就是判断这些行为实际上产生了多大程度的变化。”[2]“通过对学生行为改变是否达到预想的,我们要来分辨课程的优点和缺点,以指明课程的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 并提出课程优点或缺点产生的原因。……然后就是重新规划,重新编制课程,重新对其进行评估。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期望拥有一个越来越有效的教育计划, 而不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胡乱的判断来编制课程。”[3]可见,课程评价是课程编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程的不断调整与完善仰赖于教师科学自觉的课程评价。
但在园本课程建设中, 课程评价却往往是最薄弱的一环。一些幼儿园设计并实施了丰富的活动,却很少对活动的适宜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即较关注幼儿“学过了什么”,却较忽视幼儿“学会了什么”;一些幼儿园虽也进行课程评价, 但多在学期末以内容测查的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 强调评价的鉴别功能而非诊断和完善功能; 有些幼儿园确定的评价标准有时甚至与课程目标相割裂。当园长与教师的课程评价的意识不强和能力不济时,其进行的课程决策往往是“跟着感觉走”,园本课程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低效性必然随之产生。
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对园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与2001年颁布的《纲要》相比,前者具体指出了3~6岁各年龄段末期儿童“应该知道什么”和“应该会做什么”,明确了国家对3~6岁各年龄阶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结果的期待, 同时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指南》有助于幼儿园教师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建立对幼儿发展合理期望的共识,从而更有目的地科学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效果。笔者认为,针对园本课程发展的上述问题,《指南》对推动园本课程的发展至少具有以下意义:
(一)有助于厘清园本课程的目标体系
园本课程开发既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也具有限定性和规范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体现在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本园所拥有的课程资源和幼儿的兴趣及需要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 限定性和规范性则指园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实施形式可以不同, 但都应能促进幼儿达到国家的基本期待。不能达到国家基本期待的园本课程即便再丰富新颖,也不是高质量的园本课程。因此,在建设园本课程时,首先应确立课程目标体系。正如泰勒所说:“如果我们要制订一个教育计划并力图不断地改进它,就很有必要对想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有些概念。这些目标将成为选择教学材料、勾勒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步骤以及准备测验和考试的标准。教育计划的方方面面确实都是实现基本教育目标的手段。因此,我们若想系统地、明智地研究某个教育计划,首先必须明确要达到的教育目标。”[4]在《指南》颁布之前,由于《纲要》未详细描述3~6岁不同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一般教育工作者又无法胜任自主确定每个领域目标的任务,因此,一些园本课程缺乏对课程目标体系的清楚表述。《指南》颁布后,各园应以《指南》为主要依据,厘清园本课程的目标体系。
第一,教师应以《指南》为依据,审视现有课程目标是否全面,及时查漏补缺。譬如,某园发现其现有课程目标中在语言领域未提及“帮助幼儿养成文明语言习惯”的目标,在科学领域未出现帮助幼儿“能制定并执行简单的调查计划”和“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等目标。于是及时将这些缺失的目标填补到目标体系之中。
第二,教师应以《指南》为依据,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 审视现有各年龄班课程目标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及时降高调低。例如,前面提及的中班教师不再将“掌握双脚并拢向前跳的动作”和“学习手膝着地爬行的动作”作为中班体育活动目标,而将目标提高到帮助幼儿“能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或助跑跨跳过一定高度的物体”“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和“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上。
第三,可以制作目标海报,即根据班级幼儿所处的年龄段,将《指南》中某一年龄段的目标汇总在一起,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显眼处,以方便教师牢记目标,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制定活动目标。
(二)有助于科学选择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当课程目标清晰适宜时,教师在课程内容取舍上就有了参照标准,有助于科学选择课程内容。
第一,教师可以《指南》为依据,删减不适宜的内容。不适宜的内容有两类: 一类是没有对应目标的内容,如学写汉语拼音,学习英语,学习乘法、拉丁舞、乒乓球等在《指南》中都没有对应的目标,应予以删除;另一类是核心经验相似的内容。如某园在同一学年开展了两次有关完全变态发育的动物的主题, 为了避免核心经验重复,可选择只保留一个主题。
第二,对现有园本课程中被遗漏的目标,教师应设计适宜的活动,以确保幼儿获得相应的经验。譬如,对于缺失的目标“能沿轮廓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某教师增设了剪纸区域活动,根据各主题活动的需要, 请幼儿设计形象, 并亲自剪下来,以剪纸的表现形式表达经验。
第三,教师应以目标为依据,辨识偶发活动对于儿童发展的价值,选择确定有价值的活动进入课程,并给予适宜的支持。譬如中班幼儿在户外草地上发现蚂蚁在打架,于是他们饶有趣味地讨论起来。有的幼儿说:“我只见过蚂蚁成群结队地搬运粮食, 蚂蚁为什么还会打架? ”有的幼儿说:“是啊,蚂蚁是很团结的动物,为什么它们也会打架? ”有位幼儿说:“它们可能在玩打架游戏吧。”有位幼儿观察得仔细,他大叫一声说:“我发现这些蚂蚁是从两个洞里爬出来的呀! ”对于这一偶发活动,教师以《指南》所列目标为依据, 发现幼儿表现出对周围事物感兴趣, 能将所见的现象与已有经验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之处,并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猜测。虽然这一活动不是预设的计划, 但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于是,教师加入了活动之中,迅速拍下现场的照片,并安放了一台摄像机,持续记录蚂蚁的活动,以便于幼儿持续比较观察;同时,请幼儿一起收集有关蚂蚁的图书资料,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解答疑惑。
(三)有助于有效组织课程经验
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是有效组织课程经验的标准。首先,针对当前园本课程发展中存在的连续性和顺序性无法保证的问题,《指南》分三个年龄阶段5个领域11个子领域列出了32条目标,这32条目标对幼儿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核心经验,幼儿园课程应三年一以贯之地强调这些经验,保证课程经验的连续性。其次,《指南》分三个年龄阶段陈述了幼儿在各个目标方面的典型表现, 教师在组织课程经验时应参照安排,遵循经验发展的顺序性。
譬如,在数学课程中,“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是一条关键经验,无论在小中大班都应持续进行相关活动,确保经验获得的连续性;在安排各年龄班的内容时,教师应遵循经验发展的顺序性原则,首先安排计数活动,帮助幼儿能做到“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当幼儿能熟练掌握计数活动后,教师应设计有关相邻数和序数的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当幼儿达到这一水平时,教师可开展组成和加减活动,帮助幼儿“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四 )有助于科学评价课程效果 ,进一步完善园本课程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制定了早期儿童学习标准,其制定的初衷是从专业角度保证学前教育的质量,这一目的的达成要求对课程、评价等各方面教育实践切实发挥影响力。这一点要求早期学习标准和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和评价相整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标准能够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课程和教学, 防止幼儿的特点和需要遭到忽视。 [5]为了保障园本课程的质量,《指南》颁布后, 教师应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与幼儿园课程目标和幼儿园课程效果评价标准三者之间进行对接, 即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作为幼儿园课程应促进幼儿达到的目标, 将幼儿园课程目标中规定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作为评估课程实施效果的依据。然后,根据对课程效果的评价,反思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完善。
【物业管理指南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第四届中国西部物业管理论坛学习心得体会08-28
物业公司参观学习心得体会09-11
物业管理实习心得总结12-12
学习心得-预算管理06-13
管理讲座学习心得06-25
学习质量管理体系学习心得10-10
银行大堂管理经理管理办法学习心得10-13
《李强说管理》学习心得07-02
教学管理学习心得11-13
公司财务管理学习心得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