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卢仁峰先进事迹观后感(共11篇)
1.感动中国人物卢仁峰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一
王进 (国家电网山东检修公司带电作业组组长)
百米高空检修百万伏特带电线路,电弧能让人瞬间化为灰烬。王进在60层楼的高度与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共舞。但是,对于王进而言,这不是高空走秀,而是工作。
内蒙锡林郭勒盟至山东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在的竣工验收和运行表明中国拥有了目前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广,电压最高的在用特高压电网工程,王进是山东电力集团带电作业组的组长,也是特高压输电线路山东段验收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特高压输电线路山东段验收工作收尾时正值盛夏,室外气温接近40度,恶劣天气条件是高空作业的天敌,事故概率会明显地增加,王进把组员留在地面上,独自攀高作业。从地面到塔顶接近60层楼的高度,王进要借助于886根攀爬脚钉徒手攀爬上去,普通人仅仅站在地面上观看这个过程都会心惊胆战。而王进的身体却能如蜘蛛一般悬在高压线上,更令人惊心的是,那可是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王进是国家电网最优秀的检修工人之一,这位有工作经历的电工已经爬过多个高压铁塔了,但面对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路,各种严峻的新挑战也让他悚然心惊。
王进身在138米的高空脚板踩着的导线直径不足5厘米,并在一刻不停地晃动,王进在高空中行走的同时还要检查导线有无破损等问题。通常,作业工要坐在晃动的导线上,一只手抓住导线,另一只手工作,王进却能双手脱离导线工作,实属顶尖高手。此时他身上的全部装备是一根保险索,加上极限化的胆量、意志、体能、耐性,责任心和本行业的技术操作本领,这不是“达瓦孜”(“达瓦孜”是维吾尔族一种古老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指高空走大绳表演)一类的走秀,而是王进的工作。
王进的绝活还不止于此。线路带电运行中,导线会发出电晕的声音,而王进仅仅凭耳朵听,就能判断出不超过两毫米细的微小铝线哪里有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这个绝活在整个国家电网系统中,也没有几个人能有。
在验收的同时王进还有一件大事要兼顾,制定安全进入特高压电场进行带电作业的预案,如果没有这样的科学预案便没有人敢在特高压环境下带电作业。
1000千伏特高压放电实验数据表明,几米之外的人会在瞬间被特高压感应形成的电弧化为灰烬。这样的挑战非王进莫属,因为中国660千伏超高压电网,带电检修是王进和他的团队创造的。在无数次的摸索和实验之后,王进选择了“秋千法”,“秋千法”带电检修可行性最高,但是对带电检修的工人挑战也最大,一旦防护不到位就可能被强电流击中,后果不堪设想。
以铁塔为支点,身着屏蔽服的王进坐在兜篮里,像荡秋千一样,被绳缆吊着划过90度的圆弧之后,逐步带电,从没电荡的过程中,通过电位转移棒,瞬间让操作人员身上,带上了660千伏的电荡到带电的导线上,在几百千伏的超高压电线上行走,让几百千伏的电压从屏蔽服流过。
卢仁峰 单手为“陆战之王”加冕王冠
一直交出百分之百合格的产品,左手丧失功能练就单手焊接技艺,耳听钢板落地声就能判断碳当量,用工匠之手为“陆战之王”加冕王冠。
装甲是坦克之所以成为坦克的第一要件。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焊工卢仁峰的工作就是负责把坦克的各种装甲钢板连缀为一体。如果焊缝不牢,它们就会成为最容易被撕裂的开口。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焊接质量是坦克装甲强度的重要保障。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承担着我国最先进的主战坦克的生产任务。而作为厂里技术最好的焊接工人,卢仁峰专门负责焊接驾驶舱,这是坦克上最关键也是最复杂的部位。焊接这种复杂的异型结构,在国际坦克生产过程中也是一道难题。卢仁峰解决这个难题的答案是,一直交出百分之百合格的产品。而这些产品是他靠一只手完成操作的。
二十多岁时,卢仁峰就已经是厂里的技术骨干,1986年,一场事故让卢仁峰的左手遭受重创。被切去的左手虽然勉强接上了,但已经完全丧失功能。可是,卢仁峰却做出了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决定:他要继续做焊接工作。那段日子,卢仁峰泡在车间,顽强坚持练习,愣是靠给自己量身定做手套和牙咬焊帽这些办法,用单手代替双手,恢复焊接技术。
他给自己定下了守恒任务:每天下班后焊完50根焊条再回家。五年的时间,他不仅恢复了过去的焊接水平,而且再次成为厂里的焊接的技术领军人,完成了超越生理极限的突破。
让卢仁峰没想到的是,更大的挑战即将来临。本世纪初,我国正在研制新型主战坦克和装甲车辆,这些新型战车使用坚硬的特种钢材作为装甲。然而这种材料的焊接难度极高。卢仁峰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做了上百次试验,终于对新型钢材的性能了如指掌。甚至仅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的声音,他就能听出其中碳当量有多少,判断出应该采用怎样的焊接工艺。
卢仁峰已经工作了三十七年,从我国最早的五九式坦克,到现在正在研发的第四代新型主战坦克,都有卢仁峰参与攻关研发。不断突破自己的技术峰值成为他不肯停歇的追求,如同临阵冲锋的坦克。
9月3日上午,天安门广场大阅兵的27个装备方队如钢铁洪流般驶过,身为“陆战之王”的坦克亮相于第一方阵。而这个王者的王冠是由无数双像卢仁峰一样的工匠之手加冕的。
2.感动中国人物卢仁峰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二
【颁奖词】誓言无声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在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高龄孤寡“五保”老人拾荒
助学——刘盛兰
【颁奖词】崇仁厚德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单,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事迹】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做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地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得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来看望他,照顾他。
(3)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陈俊贵
【颁奖词】心比金坚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事迹】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知班长老家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母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那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4)带领村民致富,老百姓的
贴心人——段爱平
【颁奖词】一秉至公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扛起乡亲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事迹】段爱平,女,57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1999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
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了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5)“油菜花父子”35年的追梦路——沈克泉、沈昌健
【颁奖词】梦想天开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事迹】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80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90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究。
2011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元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要两万元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还是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卢仁峰先进事迹学习感悟 篇三
“从拿起焊钳的第一天起,我就给自己树立了目标,当工人就当一个最优秀的工人,干电焊就要干成最有水平的专家。”卢仁峰说。
为实现这个目标,他上班时跟着师傅认真学习焊接技术,牢记操作要领,不懂就向师傅请教;下班后,他按照要领一遍遍地练习。在吃饭的时候,他都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练习试板。他利用业余时间研读了《金属学》《焊接工艺》等书籍,记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正当卢仁峰准备在焊接岗位上大显身手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造成他的左手功能丧失。8次手掌修正手术,没有让卢仁峰放弃自己的理想。
“回到工作岗位后,由于左手不太灵活,我焊上去的零件很难保持垂直与精准,别人一次能完成的活儿,我要两三次甚至数次才能完成。为了达到焊接要求,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天至少焊50根焊条。”卢仁峰说。
凭着这股较真劲,他掌握了单手进行电弧焊、氩弧焊等十几种焊接方法。1994年,卢仁峰参加了兵器集团举办的首届技能大赛。在比赛中,他用一只巨大的手套,将残疾的左手掩饰起来,用另一只手同正常人的双手去竞争,获得了焊工比赛第2名的好成绩。
实践中,他总结出了《金属材料与焊接材料的选用匹配法》《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创新方法,其中《HT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
卢仁峰把大量的心血花费在了带徒弟和团队建设上。名师出高徒,十几年来,他先后带出了全国劳动模范王文山等100多名徒弟,个个都成了技术骨干。
近年来,一机集团成立的卢仁峰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完成了23项技术难题的攻关。其中,《解决轮式车辆焊接变形和焊缝成型》项目,有效控制了轮式车辆的焊接变形和焊缝成型问题,创造经济价值500万元以上;《新型民品科研项目“铝摇枕”焊接攻关》填补了兵器集团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为彻底解决高速列车枕梁完全依靠进口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 篇四
8月21日下午,大厦组织员工观看感动中国人物教育资料碟片。资料中感动中国人物《杨善洲》影片中的每一个情节都在感染着我。片中主人公杨善洲,无论在职是云南保山地区地委书记。还是退休回乡后作为一个农民,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人名群众谋求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责任和意识没有随着他的身份改变而减退,而是立足实际,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用愚公移山的信念,带动群众植树造林,改变家乡生态环境,经过二十年努力,最后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就。
当一个人身在高位时,面临众多的诱惑,要作出众多艰难的选择。但杨善洲的选择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片刻犹豫,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他不喊什么慷慨激昂的口号,却留下一个令人敬仰的榜样让我们追随。在大亮山种树,树苗成活率低,野草挤占树苗生存空间。他独个摸索解决法,选择种植根系发达、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这个难关;树苗来源匮乏,他带领大伙跑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解决了种苗问题。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不遗余力;为了私,为自家孩子的调动,他“束手无策”。上山种树时,山上小学的代课老师多年没有转正,纷纷离职,孩子们无学可上。他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喊来教育、人事、劳动各部门的主管领导上山,解决了老师们的编制问题,为山里的教育留住了人才。而他的女儿,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通过了层层考试,只差一个章就可
以办理调动手续,哭着找他帮忙,他却因为是私事没有了办法。急得直说“咋办呢,咋办呢。”因为他的脑海中未曾想过动用关系办私事,这让现实中许多人为之汗颜。
杨善洲树的是榜样,塑造的是廉政典范。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发挥余热,为地方和国家创造出宝贵财富。他一生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不为妻子转城镇户口,不为女儿进城工作走后门,退休时几乎没有存款,并且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工资都投入到林场建设中去。林场见效后,他不要一分工资,还将自己亲手建设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杨善洲的精神,没有任何渲染,是一种朴素的情怀,是发自内心的人生追求,他回答了过去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与当今社会那些贪图享受、与民争利,自私自利、贪赃枉法的腐败干部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楷模。他用自己的毕生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坚定信念,讲求党性,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篇五
感动中国里,有于敏、孙丽娜、朱敏才、朱晓晖......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敏才、孙丽娜夫妇。
朱敏才,是众多中国外交官中的一员,他经常在全世界来回奔波,工作期间他已去过了许多地方。自从他退休以后,所有人都认为他会回到北京,与老伴共度晚年;可他并没有那么做,他选择了与自己的老伴孙丽娜一起去偏远乡村教书,让乡村的孩子们的知识变得更加丰富。他们一起教书,教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间,他们帮助了许多乡村的孩子,让孩子们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就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朱敏才因为过度劳累,他倒在了教学的路上,送到医院时,医生诊断出他得了脑出血,但是他很幸运,在妻子和孩子们的期待下,他从死神那成功走了出来。他病好后一心只想着给孩子们教学,他们夫妻宁愿为乡村的孩子们教书,也不愿过着舒服的生活,他们宁愿住着简陋的小房子,也不愿住着豪宅......
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篇六
来,张桂梅的每一天从清晨的教学楼巡察开头。5点30分,张桂梅打着手电筒,将5层教学楼的楼道一一点亮,早些年,她要赶走由于没有院墙而进入学校的蛇和各种小动物,低飞的蝙蝠会划破同学的脸。她站在二楼,手持喇叭,督促同学跑步进教室。
她盼望顺时针转的每一分钟都能逆转贫困。 她记得调任云南华坪县中心学校教书时,第一次目睹贫困带来的苦难:有同学没钱置办衣服,冬天穿着一两块钱的塑料凉鞋;有同学买不起饭,晚上抓一把米放到热水瓶,作为其次天的早餐;还有家长来教书费,拼拼凑凑在桌上洒了一把,最大金额的5角,总共不到50元,“我就这些了,有了还给你送来。”
张桂梅常自掏腰包带同学下馆子,帮他们交学费、添置衣服和被子。4月,张桂梅被诊断出患有子宫肌瘤,腹腔中长了一颗2公斤大的肿瘤。
从医院到学校10分钟的路程,张桂梅走了40分钟。为带好毕业班,张桂梅坚持上课,把同学送进考场再住院。有一天,张桂梅突然喘不上气,有老师顶着风雨为她找氧气袋。有同学家长在山里采野灵芝,用机器磨成粉,拌在饭里送给她吃,还有同学去山里采摘野核桃给她。 山里的妇女们为了给她治病捐款,10元、5元……县长对她说,我们这个地方再穷,都会把你的病治好。“所以我就留在这儿了。”张桂梅说。
20xx年,华坪县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让张桂梅担当院长,丈夫去世、无儿无女的张桂梅答应了。她发觉,每一个孤儿背后都有一个悲剧性的母亲,有杀死家暴丈夫获刑的母亲,有因重男轻女陋俗导致分娩死亡的母亲,有与丈夫感情不和离家出走的母亲。
7.感动中国人物卢仁峰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七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1
这几天,在押人员王某病情有些变化,毛卓云也变得更操心起来。为了稳定他的情绪,毛卓云花了一番周折,找到了王某的母亲。
用情感来关怀这些患病的在押人员,这是毛卓云12年来一以贯之的做法。考虑到管教民警的安全,看守所给他们配备了手套、防护服等设备,但毛卓云从来不用。他觉得戴手套穿防护服,会使他和艾滋病在押人员距离远了。“就像父母对待子女,老师对待学生,医生对待病人。从身体上,心理上关心他们,反而促进他们配合。”
坦诚相待这些患病的在押人员,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背后的危险也是无处不在。眼前这叠厚厚的笔记本里,毛卓云记录下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瞬间。
豁出去干,这是毛卓云16年军旅生涯历练出来的气质。2007年,看守所艾滋病监区成立,面对这样一个很多人眼里为之色变、而且还是最普通基层民警的岗位,从部队副营级干部转业的毛卓云二话没说揽了过来。毛卓云希望从军十几年转业回来,能做出一些事业,做出一些成绩,而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岗位上,更能做出一番事业。
在平凡的岗位,展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毛卓云说,12年来,他送走了一批批在押人员,这些人在离开后,都不忘给他写信,而信中对他的称呼不是生硬的“毛管教”、“毛警官”,而是“毛老师”、“毛校长”,甚至“毛爸爸”这样的温暖的字眼。
毛卓云自勉,一定要继续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优良传统,做好每件事,管好每个人,这就是我本职工作岗位的初心和使命。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2
日前,央视网公布“感动中国2019人物”名单,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已故退休职工王娅作为天津市和国家电网公司唯一代表成功入围。2020年1月31日前,“感动中国2019人物”评选活动接受公众投票,市民可以到“央视网”为“中国好人”王娅投上宝贵的选票。
除王娅之外,“感动中国2019人物”还包括中国女排、四川森林消防员、曾任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嫦娥一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顾方舟、战斗英雄张富清、获得国家荣誉称号勋章的樊锦诗等20名候选者。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已故退休职工王娅用生命做慈善,毕生捐资助学,事迹质朴无华,传递了无私忘我、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榜样,是新时代“普通人慈善”的典型代表,是“用生命之光点亮寒门学子求学之路”的最美国网人,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德向善、大爱无声的传统美德,生动反映了国家电网员工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在2019年第一期“中国好人榜”中,王娅名列榜首;今年5月,王娅当选天津市第六届道德模范;9月,王娅获评天津市“慈善之星”。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3
王娅生于1952年,是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16岁时曾到内蒙古五原县插队,后来在河北省的一个县城当了一年民办教师,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给王娅留下深刻印象。
1989年,希望工程正式设立,王娅立刻捐出100元,而当时她的工资还不足200元,捐出的是她月工资的一大部分。此后,她的爱心捐赠从未间断:汶川地震、南方水灾她各捐款2000元、甘肃舟曲地质灾害她又拿出4800元……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天津市慈善基金会,也都留下来她持续的爱心捐赠足迹。
这些年到底捐了多少钱,王娅自己也说不清,而她现在每个月的退休金也才4000元。“我就是个普通人,做的这些事实际上很普通,没有什么。”王娅说,“当你看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有大的能力就多帮点儿,小的能力就少帮点儿,反正是尽力去帮。”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4
曾经我只知道消防是武警部队的一个序列,2018年9月开始归应急管理部负责管理了,消防兵不再是纯粹的武警战士,而是综合性救援的专业队伍!
2018年的冬天真的太特别,我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但是今年下了也就三场雪,而且都不大。南方也是降水比较少,气候比北方暖和,空气干燥大风一起也就容易着火。
记得还是3月31日我从手机中无意看到四川凉山30名扑火人员失踪,当时没感觉什么,但是4月1日就在新闻中听到你们在扑火当中突遇林火爆燃壮烈牺牲的消息。
你们在接到这次任务之前已经在山上连续战斗了7天7夜,工作是在山上打火,对付一口吃饭在山上,累得不行睡觉也在山上。你们虽然不是面对战场上的凶残的敌人,但是水火无情,你们的工作不但是最危险而且是离死亡最近的工作!但是你们毅然选择了这份神圣的消防员工作,你们身披火焰蓝是最勇敢最帅气的兵种!
这几天无论是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手机新闻、最火的APP抖音全部都是你们牺牲后各地政府群众悼念你们的活动。4月4日你们的战友和至亲带着你们的骨灰回到了各自的家乡,道路两旁是家乡人民打着横幅接你们回家的万人哀悼的壮烈场面,人们都哭着喊着:英雄一路走好!你们大多都是20岁出头的小伙子,但是在妈妈眼中就是稚气未脱的孩子!还有两个年纪更小的00后才19岁呀!
三中队长蒋飞飞将要和未婚妻结婚,还没来得急呢!
四中队长张浩刚结完婚,打算要孩子。他微信的个性签名,深深的打动了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说实话能淡泊名利的人太少了,能有这样广阔的胸怀的也就只有我们曾经的你,曾经的火焰蓝。张浩,说实话这30人对你的印象很深,总感觉你是很内敛很有潜力的一个人,更可贵的是你能无怨无悔的负出。家里生活很困难,父亲又得了癌症,自己刚刚结婚,你每次扑火都不要命,带腿伤陪新兵跑5公里。自古忠孝难两全,我想你为国家的利益的为国捐躯,的父母会为你感到骄傲的,你的妻子也会把你永远铭记于心的!张浩,在西昌市烈士陵园不孤独,有指导员陪伴,有更多的英烈陪伴,有我们大家去看你们,英雄们永远都不孤独!
牺牲的消防战士里面还有个阳光大男孩刘代旭,他有192的身高,排球,篮球打得都很好,他的偶像是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他2018年7月刚从武警学院毕业,他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西昌大凉山消防支队,但是为了这次扑救林火代旭的年龄却永远定格在了23岁。他安葬的时候,母亲把大理石棺木里面擦得干干净净,这是母亲最后能给代旭做的事情了。他父亲哭着亲手把詹姆斯的23号球衣放在披着国旗的骨灰盒上,当骨灰盒放到大理石棺木中,父母亲人迟迟不愿盒盖,都想再多看代旭一眼!这一幕都太让人动容了。代旭,如果真的能够未完待续多好!(其实我真希望这是一场噩梦,梦中面对这样的噩耗我们哭的一塌糊涂,醒来原来是一场梦,他们都和以前一样,还是一个个帅气威武的火焰蓝!看着蓝天白云出操训练!)像刘代旭一样牺牲的23个刚20出头的英雄们,你们留给我们的永远是你们的青春,你们的勇敢,你们的英雄事迹!你们是进入新时代中国的脊梁,正因为有了你们,其他年轻人也会在你们不畏牺牲的精神感染下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看到他们的英雄事迹,新闻报道的时候哭了多少次,是因为他们太年轻了,没有经历人生的丰富多彩,没有享受到幸福快乐,刚成人就光荣牺牲了!但是他们的青春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离家是少年,归来是英雄!我们永远怀念你们,英雄们一路走好!我们会沿着你们的无畏牺牲的精神砥砺前行!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5
周秀芳老师年逾七旬,为溆浦筹资捐建了29所希望小学荣获2017“感动湖南人物”
听闻周秀芳要来,孩子们早早地自发来到学校迎接她。看到熟悉的孩子们,周秀芳一个个问候最近的情况。记者石芳宇摄
“周奶奶您回来啦!”8月9日上午,72岁的周秀芳刚踏进怀化市溆浦县北斗溪镇桐林弘盛希望小学,孩子们鱼贯而出将她围住,孩子们甜甜的声音此起彼伏。周秀芳笑得合不拢嘴,用手轻轻抚摸每个孩子的额头和脸蛋,与孩子们互相问好、其乐融融。
周秀芳是宁波市鄞州区李惠利小学退休教师。2014年,她走进溆浦山村小学,就再也挪不开脚步。五年里,她一边支教,一边从爱心人士处筹集善款,帮助当地捐建29所小学,成为当地学童敬爱的“周奶奶”。2017年,她曾在由三湘都市报具体承办的“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评选”活动中,高票当选“感动湖南人物”。■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石芳宇实习生谢文慧雷其荣
从宁波到湖南,她倾尽所有一心支教
2003年,周秀芳从宁波市鄞州区李惠利小学退休后又在私立学校从教。“我当年是面临辍学得到老师资助才坚持下来的,我也要为别人做点什么。”2014年,她在家人的支持下去贵州参与支教。2015年春节,听好友说湖南溆浦九溪江乡或许更加需要支援,她便决定去看看。这一看,她就再也没离开。“你只要到过那儿,就不会忍心甩手离去。”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她眼眶湿润。
从溆浦县城开往九溪江乡的路上,汽车在之字形山道上盘旋,她不敢看另一侧深不见底的悬崖。因恐高和高血压,她一路闭着眼睛坐过去,手把前面的座椅背都抠出了印。绕过上百个弯后,终于抵达桐林小学。“当时正下着雪,三十多个孩子挤在教室里,虽然生了三个炉子,孩子们还是小脸冻得发红,浑身瑟瑟发抖。”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周秀芳内心最柔软的那根弦,她决定留下来。
山上的学校教室是茅草棚子,四面透风;山里的学生住得分散,走访一个学生都要走半天路……而这一切并没有击倒她。“为了孩子们,我不想停下来,根本停不下来。”一年多来,她走遍了原九溪江乡每一个村,片区11所学校,她都去上过课,并看望过每一个贫困学生。九溪江中心小学校长向延志说,周老师生活十分节俭,经常一碗粥加一个小菜就是一顿。有一次她给学生购买学习用品后,工资卡上仅剩3.6元。
“她为了支教倾尽所有,每个月七八千的退休工资全部用来帮助这里的孩子。她常常为一个生病的孩子没有得到及时医治而自责,而自己一件30元的短袖要穿5年,买一件150元的衣服会心疼几天。上次去北京参加活动还是翻出了30年前学校发放的旧西装。”周秀芳的儿媳说。
从个人到社会,爱心接力捐建29所学校
在周老师支教期间,她时不时在朋友圈里发一些当地教学的真实情况和感受,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传播,大家纷纷点赞,并用实际行动支持周秀芳。
当时远在美国洽谈业务的学生张刚,看到昔日恩师的爱心召集后,完成业务就直奔溆浦。当他看到破烂的校舍、简陋的课桌椅和落后的教学条件,看到年迈却毅然选择在贫困地区支教的老师时,灵魂被深深地涤荡了。他当即决定捐资30余万元重建桐林小学,并配齐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
此后,在周秀芳的牵线搭桥下,不少宁波人也纷纷伸出了援手,爱心在溆浦播撒。象山爱心人士傅萃拿出省吃俭用的20万元援建来凤小学;宁波5313名市民爱心接力,为红花村希望小学众筹50万元;就在今年,91岁宁海王春文老人被周秀芳的事迹所打动,花了3个月时间找到她后,一次性掏出250万元,捐建5所希望小学……截至目前,周秀芳为全县筹资捐建了29所希望小学,结对帮扶近400名贫困学生,累计捐款捐物达3500万元。
宝山天三希望小学今年7月1日落成,这是周秀芳牵线捐建投用的第18所希望小学。当天,周边的村民都来到现场庆祝。家长刘欢娥兴奋地说,以前孩子去读书要走2个小时的路,现在走十多分钟就能到这里上学了。
从输血到造血,架起精准扶贫爱心桥
2017年开始,周秀芳以爱心支教为支点,尝试在劳动力转移、产业扶贫等领域对溆浦进行帮扶。这些年,每年都有来自溆浦的农民走进宁波的企业,当起了工人。
张清花是最早去宁波的一批,在周秀芳的牵线搭桥下,她进入象山一家制衣厂工作。“企业提供食宿,工资从最初的3000多元一个月提高到7000多元,每年都能存下几万元带回老家,家里吃穿不用愁了。”截至目前,经周秀芳介绍到宁波企业打工的溆浦山区村民已有近百人。
此外,周秀芳还邀请浙江茶叶集团董事长毛立民到北斗溪镇。在她的牵线下,茶叶生产帮扶就在宁波和溆浦间开展起来。她发现溆浦和象山的纬度差不多,气候、土壤等条件也相似,又在象山引进520株“红美人”柑橘树苗在溆浦开种,“红美人”将在溆浦落地生根。
8.感动中国人物卢仁峰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八
主要事迹:年9月8日,无极县东中铺菜市场早市上发生惊险一幕,南汪村曹爱芳、翟佳成母子二人在进货时突然遭遇歹徒张某抢包,母子俩与张某拉扯过程中,张某恼羞成怒,掏出匕首将翟佳成刺伤。在市场里经营鸡蛋摊位的吕保民见状急忙上前制止。在搏斗中,几近疯狂的歹徒不停挥舞匕首乱刺,然而面对利刃,赤手空拳的吕保民没有丝毫退缩,歹徒几次想夺路逃窜,吕保民都紧追不舍。在随后赶来的热心群众帮助下,张某最终被制服。此时,现场群众才发现吕保民的胸口鲜血淋漓,脸色蜡黄,汗衫已经被血液浸透,身受重伤。
吕保民被送到医院后已经处于休克状态,极度危险。在与歹徒搏斗的过程中,他身上共受5处刀伤,先后经过两次手术和十余天ICU的抢救治疗才脱离生命危险。
今年50岁的吕保民,曾当过4年武警,在无极县东中铺菜市场摆摊卖鸡蛋多年。平时,吕保民在村里无论遇到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会去帮忙,是远近闻名的热心肠,他见义勇为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不仅让全村人深感自豪,更是迅速传遍了省会大街小巷,并迅速掀起让好人义举得到礼遇、让好人得好报、弘扬正义的社会风潮。省、市、县各级有关部门对吕保民给予多项奖励,授予多个荣誉称号。河北省政府授予吕保民同志“河北省见义勇为英雄”称号;河北省文明办授予吕保民同志“河北好人”称号;市文明办授予其 “石家庄市文明公民标兵”称号;市政府认定吕保民同志为“石家庄市见义勇为模范”;市委宣传部授予其“石家庄时代新人”称号。
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优秀 篇九
黄文秀作为村里首位女第一书记,面对村民的不理解与排斥,她翻山越岭、走街串户,做村民的贴心人。在短短的时间里推动了百坭村的路灯修建、道路硬化、蓄水池修建等项目,为村民解决农产品问题,带领88户418名贫困户脱贫。在即将看到胜利曙光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让她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我们应以黄文秀为标杆,在攻坚扶贫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学习黄文秀同志不忘初心。黄文秀同志在硕士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告别患病的父母,前往扶贫第一线。正是这样一种为民服务的初心,让这位年轻的党员干部作出了这样重大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不管在何种岗位,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谋好事,干实事。
学习黄文秀同志践行信念。黄文秀说过“家乡养育了我们,我们必须回报家乡;祖国培养了我们,我们必须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回报祖国”。信念是一种精神力,信念也是一种动力,信念更是在扶贫长征路上的战斗力。只有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理想信念,才能在新时代的大地上,留下自己的足印。
学习黄文秀同志坚守使命。从主动请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那一刻起,黄文秀同志就肩负起了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在攻坚扶贫上的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党员干部,牢记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职尽责,勇于担当,脚踏实地,秉承积极为人民群众的奉献精神。
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 篇十
张伯礼坦承,的确,大部分病人都用的是中药,其他方法在治疗中使用受到条件约束比较大。有一些地区如广西等用了综合疗法。这次,中药注射剂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国家诊疗方案中进行了推荐。特别要提到的是康复阶段,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中医康复方法来促进机体恢复,如太极拳、八段锦、食疗、穴位相关疗法以及心理疏导,体现中医药综合干预的优势。
面对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特别是地方方案中推荐的中药预防方,很多人惶惶然,普通健康人群有必要“全民喝汤药”吗?
1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 篇十一
20xx年7月,杨宁大学毕业,在收到南宁市一家农资公司录用通知的同时,也了解到家乡正在选聘大学生村官。当时,为了照顾生病的奶奶,她选择了回家,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到任的第一天,村主任就“分配”给杨宁一个屯。在一次次入户走访调查过程中,亲眼看见的贫困,让杨宁百感交集。
一边是热闹繁华的城市,另一头是尚未脱贫的山村。“进城还是返乡?我彻夜难眠。”几经思
场,在村里带头吸纳贫困户发展竹子粗加工、辣椒和葛根种植。但由于作物病害、交通不便等原因,这些产业的收益都不及预期。
担心杨宁气馁,老支书张有权和她谈心:“城里少你一个大学生不怎么样,但村里多你一个大学生会很不一样。”杨宁也坚定了信心:“年轻,摔倒了可以再站起来。”
经过深入调研,杨宁决定带领村民按照“稻+鸭+鱼”共作模式,探索发展特色水稻紫黑香糯。可开动员会的时候,村民们却默不作声。“你种什么赔什么,我们怎么相信你?”村民张海慧直言。
在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的`山区,想蹚出一条致富路并不容易。也有村民劝她,不如回城里找个轻松点的工作。但是,一心想改变家乡面貌的杨宁没有放弃。她多方请教专家,带领大家一步步摸索,找到了适合当地资源条件的特色产业——紫黑香糯稻米和高山泉水西瓜等。
为了让村民安心,杨宁再一次豁出去。她偷偷把家人为她准备的婚房卖掉,筹集了30多万元,作为产业启动资金。“我免费提供稻谷、鸭苗、鱼苗,你们负责种养,我负责回收,国家还有针对贫困户的产业奖补资金,尽管放心!”她对村民说。
在她的带动下,全村63户贫困户参与其中,种了120亩紫黑香糯。一年下来,每亩紫黑香糯增收1500多元,极大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高山水果、高山蔬菜、农村电商……山里步履不停,杨宁的鞋子磨旧了一双双。“这几年,江门村成了‘明星村’。”安陲乡党委书记管斌说,在杨宁带领下,江门村创办“苗阿嫂”品牌,销售农产品,户均增收3200多元;一些农村创业青年成立“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年销售农产品900多万元。20xx年,江门村脱贫摘帽,她又带领大家搞起特色养殖和深加工。
【感动中国人物卢仁峰先进事迹观后感】推荐阅读: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作文06-24
感动中国2020年度十大人物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观后感01-01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12-03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短片07-29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09-27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08-27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先进事迹精神体会11-08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赵久富06-12
2023感动中国人物张丽莉事迹06-25
【2016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和颁奖词】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