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2024-09-25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15篇)

1.《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篇一

要想上好一节课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节课上下来我也是感触良深。

首先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学生刚开始接触这样的文章,所以比较难理解,因此我决定用多媒体辅助本课的教学,比如在说滴水穿石的时候,我就穿插了水滴滴落倒石头上的声音,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那微不足道的声音,加深了对“滴水穿石”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就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对中间的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位人物的诠释和点评还不到位。三位名人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领域,并且都有过不同的困难经历,但最终让他们名垂青史的是他们都有着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由于这三个人物离我们的生活都已经相对很远,所以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感受,让学生可以感受三位名人当时所处环境的恶劣,要完成成就的困难,在这个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他们所具有的像水滴一样的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但是因为在刚开始引入这个自然段的时候就缺少了朗读,因此学生在感悟的时候明显感到有点力不从心。可见这方面的渗透还是很不够的,并且由于这方面的欠缺,直接对下面对观点的论证也产生了影响,这是做的很不到位的地方。

综合上述,虽然要完成的教学重点、难点我基本已经解决了,可整篇课文却显得有点散了,缺乏了一条主线,一条能够贯穿整篇文章教学的线索。而且也感到,对学生一些基本东西的训练还不到位,学生的学习只是浮在表面。我知道这是我自身基本功不扎实的缘故。短短的四十分钟,要让它不留遗憾,看来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有待改进。

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篇二

一、 对比发现谋篇布局的异同

【 教学片段一】

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理文 ———《 滴水穿石的启示》 。 齐读课题!

师:四年级时, 我们也学过一篇说理文———《 说勤奋》 。 课前, 同学们比较了两篇文章的结构。 ( 师边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边评价) 同学们大多采用的是图表的形式来展示两篇文章的结构。 谁来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这两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归纳整理。 )

师: ( 总结) 通过比较, 同学们发现了这两篇文章结构上的异同。 《 说勤奋》 是开头先说道理, 再举例, 最后再次说明道理。 而《 滴水穿石的启示》 是作者由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奇观引起思考, 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 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的道理。

【 赏析思考】

《 语文课程标准 ( 2011 年版) 》 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要求:“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教者充分地挖掘了教材中“ 表达形式” 这一教学价值, 让学生通过对比《 说勤奋》和《 滴水穿石的启示》 的结构, 从篇章上整体观照文本, 自己发现文章表达形式的不同, 感受文章的谋篇布局, 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表达奠定了基础。这样教学, 就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 语文”的资源。

二、 探究感受论据举例的匠心

【 教学片段二】

师: 这篇文章写奇观的是哪些部分? 写例子的是哪些部分? 写道理的又是第几小节呢?

( 学生找到了写奇观的是课文的第1 小节, 写例子的是第3 小节, 写道理的是第5 小节。 )

师: 第2 小节和第4 小节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我们先把这两小节的内容放一放。

师: ( 出示第3 小节) 这部分主要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 作者为什么只选这三个例子?

生: 因为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靠着这种精神成功的, 不可能一一列举, 就举这三个人作例子。

师:他说出了一点。 为什么只举这三个人?

生: 因为这三个人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

生:他们做事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生: 这三个人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

生:李时珍是明代的, 爱迪生是美国的, 齐白石是现代的。

师:合起来就是———

生:古今中外。

师: 写这三个人, 一是因为———

生: ( 齐)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师: 二是作者写这三个人是要告诉我们,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人———

生: ( 齐)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生: ( 齐读) “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 在前进的道路上, 不都是靠着这种‘ 滴水穿石 ’的精神, 才‘ 滴穿 ’一块块‘ 顽石’,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

师:关于李时珍, 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课文是———

生:《 李时珍夜宿古寺》 。

师: 这篇课文把李时珍夜宿古寺写得很具体。 能不能用《 李时珍夜宿古寺》 这篇课文替换本课的例子?

生:不能, 太长了。

师:是啊, 记叙文的语言要求详细具体, 而说理文的语言需要简练概括。

师:第2小节有什么作用?

生:承上启下。

师:你能不能解释一下, 什么叫“ 承上启下”?

……

师: 课文的第4 小节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生:作者举了雨水这个“ 反面教材”。

师:如果说, 太极洞的水是持之以恒、目标专一的水的话, 那么———

生:雨水就是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水。

师: ( 总结) 作者既写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些正面的例子, 又举了雨水这个反面的例子。 正面和反面结合起来, 就更加有说服力了。

【 赏析思考】

站在“ 表达本位” 的角度上, 教者提炼整合教学内容, 关注的是学生在语文课上“ 学什么”, 哪些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盲点, 学生的哪些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得到提升。 教者巧妙地引发学生关注第2 小节“ 承上启下”的行文智慧, 容易被忽略的第4 小节“ 反面例子”。 教者还巧妙地引入已学课文 《 李时珍夜宿古寺》 ,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文体的叙述方式和表达效果。 这篇说理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关注“ 如何说理”, 着力于文本的表达形式, 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这是语文课的重任。 因此, 引导学生“ 看别人如何说理”“ 学习说理的智慧”, 从中揣摩具体的说理方法和内隐的表达规律, 在语文课上学习表达智慧, 应当成为教学这类文本的教学价值所在。

三、 迁移运用严谨有序的表达方法

【 教学片段三】

师: 刚刚我们学习了这篇说理文, 知道了作者是由一种自然奇观引发了思考, 而想到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在自然界中, 还有很多自然现象。 ( 出示石缝中的小草、大雁南飞、乌鸦反哺等图片) 这些自然现象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

师:我们就来选《 大雁南飞的启示》 。 想一想, 可以怎么写现象?

( 师深情朗读准备好的关于“ 大雁南飞”现象的部分———大雁通过相互间的团结协作, 才能飞到很远的地方。 )

师:接下来该写什么?

生:举例子。

师:是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过渡。

师:对了! 过渡的这一段该怎么写呢? ( 给学生搭台阶, 降低难度) 老师知道这有点难度, 所以为你们准备了一个过渡段, 不过需要你们填写完整。

( 出示:“ 一只大雁___, 可是它们____, 所以____。 如果__, 还有__呢? ”生填空。 )

师: 中间有这么一段过渡的语句, 上下衔接就更加自然了。 如果让你选择事例, 你会选择哪些事例呢? ( 出示赛龙舟、皮划艇、三个和尚、拔河、扳手腕、合唱、负荆请罪等图片)

生:赛龙舟、三个和尚、拔河、合唱。

师: 你在选择这些事例的时候有什么讲究吗?

生: 这些事例都是围绕着“ 团结”这一主题的。

师:是啊, 所有的事例都是要为你所说明的道理服务的呀。 通过学习, 你觉得写《 大雁南飞的启示》 这篇文章难不难?

生: (齐) 不难。

【赏析思考】

这段教学是指导学生进行表达。 因前面的阅读教学都是围绕着作者是如何表达展开的, 为学生的表达埋下了伏笔, 因此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 可谓水到渠成。 片段一与片段二中的“ 读”不是泛泛而读, 而是有明确指向的读。 通过读, 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布局和举例的选择, 明晰了承上启下的行文和事例叙述的方式。 学生自主发现的这些写作规律, 在课堂上被学生重新建构。 片段三中的“ 写” 也不是泛泛而写, 而是将前期学到的写作规律进行有效迁移。 学生拾级而上, 真正将“ 读” 与“ 写” 有机结合, 实现了读写的双赢。

3.一滴水的启示 篇三

关键词 班级管理 班级文化 情感教 精细化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整个光辉。”这句话说明细节的重要性。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班级精细化管理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那所谓的精细化班级管理到底指什么?就此谈谈我的做法。

一、宏观上的精细化--班风、班规、班貌的建设

(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班风。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良好班风的树立有很大的决定作用。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批判标准,是否会损害到班集体的利益是每一个同学心里的标尺,使班级有一个积极的班级风气,这是每一位班主任所期待的,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教师的榜样的力量,这就要求教师的行为首先应该是规范的。教师如果能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修养,那么无形中就会给学生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榜样的力量。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教人求真首先自己要“求真”,教人学做真人首先自己要学做“真人”。教师应在一些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这本身是良好师德的体现。教师只有用以教人者教已的思想,用良好的行为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信服自己,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才是良好的行为。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定切实的班级管理制度。

陶行知先生曾写了一首发人深省的小诗:“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小。”可见对学生主人地位尊重的必要性,于是我通过由学生共同管理班级。具体操作如下:常规管理量化考核具体涉及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如迟到、出勤、课堂纪律等,一周一值日,全班每个同学都参加管理,三人一组,对一周情况进行管理记载。三人当中有责任心的同学具体负责,正副班长轮流监督。每人都有一个登记本,每天及时把表现、分数记录到常规管理量化考核表上,并在放学时由班长汇报当天的情况,及时了解每天出现的状况,及时处理。考核表一周一统计,评出周文明学生、进步学生,并反馈在“学生月考核表”内,公布在教室里。而且及时通过“家校路路通”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也及时了解孩子在校一周的表现。

(三)班级文化布置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陶行知先生一生办学中,坚持以美育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人格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班级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班级文化布置会潜在地感染、吸引、熏陶和改进每一个同学,必须精心设计,综合构建。

优秀作业反应的是学生好的学习态度,所以利用教室的一部分作为“优秀作业展览”,这是对学生认真学习的充分肯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作用。在美化教室的同时,时刻不忘净化、齐化教室,宁静、整洁的环境布置自然升华为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使教室成了同学们喜欢的乐园、学园和家园。

二、微观上的精细化--情感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只是枯燥教育,像山泉枯竭一样”。班級管理中需要情感教育。要带好一个班级,首先要注重对学生无私的爱和情感教育,要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之中,所谓“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

(一)关注学生生活细节,是班级管理情感教育的重要部分。比如在课间跑时,教师给学生理理衣领;在课间巡视教室时,为学生整理一下凌乱的课桌,弯腰为学生捡起掉落的学具……这样的小动作,都会让温情流淌在学生的心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学生们的年龄虽然不大,身心也尚未成熟,但他们情感的触角却是敏锐的,教师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令他们猜测许久。

(二)家校联系手册,是家长、学生和老师,情感互动的最好场所。家校联系手册在发挥学生记载当天作业的同时,我会充分发挥它与学生和家长沟通的作用。如果某个学生最近在学习上状态很好,我会给予肯定:最近状态不错哦,继续努力!如果某个学生状态不佳,我会及时鼓励:加油啊,相信你会有进步!简短的话语,无需任何修饰,但在学生心里应该有所触动。并且家长也会及时地掌握孩子的学习状态,相信家长会非常感激老师的肯定和提醒。

(三)恳切的评语,是和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好的途径,也是学生进步的阶梯。在每学期书写评语时,我总是斟字酌句,让他们既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为他们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我相信学生看了评语之后,在欣喜的同时会欣然接受老师的建议,从而改掉不足,使自己不断进步,这就是评语要起到的作用。

一滴水对于太阳的整个光辉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知道小小的一滴水能折射出整个世界,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多姿多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正像小小的一粒沙子,它既繁琐,又很具有挑战性。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从细节着眼,我们的工作肯定是可以圆满完成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班级教育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韩桂凤.现代教学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4.《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篇四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这是我初次尝试,但是多媒体教学的确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在教学“滴水穿石”的成因时,让学生听一听水滴的声音,使学生感受到水滴那微不足道的力量,再让学生耳闻目睹那大雨倾盆的景象,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大雨的猛烈,通过对比学生加深了对“滴水穿石”的理解。课件的辅助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不应有烦琐的文字分析,而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去感悟。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他们在朗读中感悟。如对“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目标专一”的理解,如通过朗读来加强体会对三个名人事例的理解,如对“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理解等。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可圈可点之处也是很多的,最明显的就是时间没有把握好。由于对三个名人事例的教学花了较多的时间,所以后面的几个环节都“滑”过去了。如对“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这句话的理解原来是想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来加深理解的,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一带而过了。再如设计的练习,让学生选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做成书签。个人认为是很不错的,因为这书签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积累,但终因时间的关系,学生没有来得及交流,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5.《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实录 篇五

【课前谈话】

师:孩子们,告诉你们,巫溪刘三姐的故乡——广西。这座城市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被称为“奇石之都”。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师:这小鱼是不是栩栩如生啊?这像不像咱们国宝的大熊猫啊?

师:同学们,从你们神往的眼神中老师看出来了,你们咱们柳州的奇石很感兴趣,是吗? 生:是。

师:其实啊,还有比这更神奇的石头呢!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走进安徽广德太极洞去领略大自然的又一大奇观吧!同学们准备好上课了吗? 生:准备好了!【上课时间】 师:好,上课!生: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请再看大屏幕。看到什么了?听到什么了?谁来说说,大胆一些!咱们五四班的孩子很能干啊!好,你来!

生:我听到了滴水的声音,我看到了这块石头由于滴水的缘故,所以几千年过去了石头上有一个圆圆的小洞。

师: 孩子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好,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那么小的水滴,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怎么能把一块石头滴川呢? 师:还有吗?

生:水滴为什么会从上面滴下来呢?水滴滴了多长时间吧这块石头滴川了呢? 师:这个问题相信学了课文你会找到答案的 生:石头那么坚韧水滴怎么可能把石头滴川呢?

师:对啊,刚才几个同学都想知道:这小小的水滴怎么能滴川这坚硬的石块呢?同学们,这节课,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22课。来,我们全班一起读课题:22 读。生:22滴水穿石的启示。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教材自由读读课文,注意倾听老师的要求,第一,读懂字音难读的的地方多读两遍把它读通都顺为止。第二,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什么了?好孩子们,自由读课文,放出声音来读,开始。

师:同学们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自由读自己的,好吧,好,开始读,自己开始读。师:孩子们课文都读完了么? 生:读完了。

师:这篇课文有几个生字咱们要特别注意的。来,谁来读这两个字?好,请你来。生1:给予 给予 锲而不舍 锲而不舍。生2:第二个字的读音你再看看。生1:锲而不舍。

师:对了,来同学们咱们全班一起来读。生:给予。生:锲而不舍。

师:同学们这个“给”是个什么字? 生:多音字。师:还可以读成。生:给。

师:谁能用gei给这个读音来组词呢?好请你来。生:送给。

师:看来呀,字词是难不倒大家啦,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课文主要写什么了?好,老师请你来。生:课文通过讲滴水穿石这一件事,告诉告诉我们就是让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要专一,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

师:不错,你的概括能力挺强的。但是有一个字音你没有读准,给予(jǐyǚ)我们的启示,记住了么?好还有哪位同学想来说一说?你来。

生:一块小小的水滴,能把石头滴穿。一滴小小的水滴能把石头滴穿,从这件事里他给我们,他给予我们一件,一个启示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师:这篇课文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课文是怎么说的?

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师:孩子,老师听明白了,只要我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板书)。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 生:美好的理想。

师:这就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 生:启示。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都想知道;这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块的吧? 生:是。

师:看看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几自然段? 生: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重点是第一自然段。

师:对拉,那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读?好,请这个女孩来读。对,拿着你的话筒,其他同学要注意听。

生:滴水穿石的启示,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出来。师:滴落下来。

生: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孩子,这段这么长,你能读的这么流利,真棒!来。请坐。同学们,现在谁来描述一下这水滴是怎样滴穿石块的?能用上课文中的句子么?好请你来。

生: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你真能干,一下子找到了描写滴水穿石的句子。而且读的很有感情,老师真佩服你。请坐。同学们,老师建议大家也来读读他找的这段话,边读边想:哪些词引起了你的关注?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预备齐。

生: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谁来说说哪些词引起了你的关注?好,老师请你来。

生:从接连不断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水滴有专一的目标,才能把石块滴穿。

师:你真会读书,还读出了水滴的精神。孩子,那水滴接连不断向下滴,他滴在了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你来说。

生:这块石头上,这块石头的上面。师:上面的课文中有一个词,这水滴滴在? 生:滴在这块石头的岩缝里

师:哦,没想好,坐下,别着急,坐下。你来帮助他。生:滴在石块的一个地方

师:是呀,孩子们,不管岁月如何三番变化,这水滴就是朝着同一个地方,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水滴的——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还谁来说说,你还关注了哪些词?好请这个小女孩。

生:我从锲而不舍这个词中看出了水滴持之以恒他总是朝一个目标往下滴才能,终于把石块滴穿 师:是呀。你也很读书,读出来自己的感受。同学们那咱们来看看锲而不舍这个词,“锲”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没关系,那老师来告诉大家。“锲”是雕刻的意思,那整个词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好,那位男同学。旁边的小女孩拿话筒给他好么? 生:那个词的意思是不断的雕刻。

师:对,那整个词放在课文中他指的是什么?好,请你来。生:他指的是水滴不断的雕刻这块石头。

师:是呀。同学们这水滴不断的雕刻这块石块,往下滴。他这样,是一天两天吗? 生:不是。

师:那是多长时间?看看课文怎么说的?一起说。生: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师:使啊,孩子们,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这水滴不断的往下滴,都在雕刻着这石头,这就是课文中的另一个词,一起说。生:日雕月琢。

师:我们再来看看,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这两个词。你有什么发现么?你来说。生:我发现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近义词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学们,作者在一句话当中用了一组近义词,来写水滴不停的往下滴,就更突出了水滴的——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一起读。

生: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滴水能滴穿石块也绝非一日之功啊。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再读。

生: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相信你们更能体会到水滴的目标—— 师、生:专

一、持之以恒。

师:我们一起来。在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读。

生: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听,我们的耳边又想起了这滴答水滴的声音,这小小的水滴居然能把滴穿石块滴穿,看到这滴水穿石的现象。作者又想到什么呢?我们全班一起轻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水滴的力量,预备齐—— 生齐读。

师:作者想到了什么?看看课文,好,请你说。

生:作者想到了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他能把石块滴穿的。师:孩子,如果说水滴是有精神的,那水滴的精神又是什么? 生:水滴的精神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对了,再看看,作者还想到了什么?好,请你来。生:还想到了我们如果能象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师:对呀,作者还想到了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句子,什么句子? 生:反问句。

师:能给他换种说法,意思不变吗?好,你这个小男孩,来,话筒呢传给他。生:如果我们如果都象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师:你能读好这个反问句么?试一试,好么? 生:如果我们能象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师:老师感受到你有把事情做好的决心,但是如果通过你的朗读,能把你的决心亮出来就更好了,你再来试试好吗?

生:如果我们能象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师:老师感受到了你的自信心,同学们,咱们全班一起来读,如果——齐。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强烈的反问句分明是再告诉我们,做事情要——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师:才能够获得—— 生:成功。

师:这就是作者由滴水穿石的这个现象,所提出的观点,为了更好的讲清楚观点,作者接下来举了一些例子,列举了一些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列举了哪些人? 师:你来说说作者写了哪些人? 生:写了李时珍、爱迪生、还有齐白石

师:同学们你对那一个人物成功的事例比较感兴趣呢?能和我们谈谈吗?好,请你来。

生:我对齐白石,我对齐白石老爷爷感兴趣。因为他有一次到了晚年的时候他都会坚持每晚,每天做三幅画。从这里我知道了齐白石老爷爷并不是因为自己到了晚年而不作画

师:看来是白石老爷爷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把你给感动了。是吗?还有谁来说说不同的。你想来? 生:我对李时珍这位名人很感兴趣。因为他为了成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最终获得成功,他有滴水穿石的这种,持之以恒,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是呀,看起来也是他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把你给感动了,同学们其实每一个成功的名人都有一个令人感动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学李时珍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李时珍的部分来。请你来读读?

生: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师:看来有点紧张,同学们现在我们放慢阅读的脚步,再来细细地品读这段话。注意从这段话抓关键词来体会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老师下发了学习卡。你们看,我们这个学习卡有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学习要求,第二板块是学习资料,是来帮助我们来学习李时珍的故事的。第三个板块是学习疑惑,同学们在学完这段话之后,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把它写下来。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好。那现在就请同学们先自己好好读读这段话,读完之后四人小组合作共同学习。好,自己读。可以选择你自己喜欢方式:默读,放出声音读。都可以。

师:已经读完的同学们,就回头找到你的小伙伴,利用学习卡快速学习吧。同学们,老师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大家要高效率的完成。

师:找到了关键词,大家动笔在文中把它画出来。

师:好了,同学们现在咱们来交流交流吧,交流是一种分享,分享咱们就有收获了,待会儿,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请汇报,可以结合你的阅读的体会,或者利用学习卡来谈一谈,好吗?来,哪一小组想跟咱们汇报一下,交流一下?好,请你来。生:我们小组学习的是翻山越岭,师:你们学的是翻山越岭?

生:翻山越岭和李时珍的第一本《本草纲目》和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白天冒着毒蛇猛兽滑落深山的危险,还没有草料。晚上还要整理材料废寝忘食我很小就体会他很认真。

师:看来,你们小组读出了李时珍的艰辛哪,同学们,刚才这个小组抓住了“翻山越岭”这个关键词来学习,那我们也要关注一下这个词,还有哪个小组也是抓住这个词来学习的,能谈谈吧,好,请你来。生:他如果不翻山越岭的话那他就踩不到草药,这样的话他就不能写成的《本草纲目》。

师:是啊同学们,通过“翻山越岭”这个关键词我们似乎看到李时珍艰难跋涉在崇山峻岭当中,随时都有滑落山涧,还会遭遇到毒蛇猛兽的袭击,那可是会有生命的危险的呀,面对这样的危险,他放弃了么? 生:没有。

师:那这是要何等的勇气和毅力呀,从这个关键词,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李时珍的——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还有那个小组想和咱们交流一下?好,请你来。

生:我们组抓到了“偿药草”这个词。因为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遍百草吃药草,一次亲身体验曼陀罗的药效,失去知觉,双宝黛比。几十年来他遍尝了上千种,获得了宝贵而真实的药效资料。师:是啊,同学们别小看“偿药草”这三个字,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遍尝了上千种药草,这些药草有点可能是甘甜的,有的可能是苦涩的,还有的可能是有毒性的,可以说李时珍每一次品尝药草都是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面对这样的危险他放弃了么? 生:没有。

师:从这个词咱们又能看出李时珍的。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同学们,李时珍他这样翻山越岭,一一尝药草,他这样不懈的努力,只是一天两天么,一天两天么? 生:不是。

师:那是多长时间?课文哪个词告诉我们?一起说。生:二十几年。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二十几年哪?你今天回答问题非常积极,老师表扬你。生:是非常辛苦、非常艰难的二十几年。师:这还是一个怎样的二十几年?你来说。

生:是和生死之交的时候,和生死魔鬼搏斗的二十几年。师:搏斗的二十几年,还有么? 生:生死边缘徘徊的二十几年。师:说的好。

生1:坚持、危险,冒着生命的危险的二十几年 生2:这是随处充满危险的二十几年 师:这还是一个目标——

师、生:专一,持之以恒二十几年 师:这更是一个创造奇迹的 生:二十几年

师: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读这段话,你们就更能体会到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明代著名医药学家”。齐!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么?

生:我的问题是《本草纲目》是一般什么样的书?他里面都写了什么内容? 师:这是一本什么样的药学巨著,是吧?同学们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看这本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师:同学们,看着《本草纲目》中这一串串数字,你们一定读懂了这数字背后的艰辛与坚持,这数字背后的毅力。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容易么? 生:不容易。

师:水滴能够滴穿石块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那么水滴和李时珍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好请你来。生:他们都是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师:是呀,正像课文中最后一段所说的,来我们一起读,我们要铭记。

师: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就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 生:启示。

师:好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是一篇体裁独特的说明事理的文章,在这样说明事理的文章,是我们五年级阶段遇到的第一篇。现在同学们就跟着老师来一起回顾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作者先写了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 师、生:现象。

师:接着提出了,只要——

生: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师:为了更好的讲清楚这个观点作者接下来,作者举了一些—— 生:例子。

师:板书:事例。最后作者得出了,只要—— 生: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

6.《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六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科版第七单元快乐读书屋七《滴水穿石的启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原则,采取“读——画——议”联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经过读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经过画词、画句加深印象,经过议论明白要阐明的道理。使学生了解办事为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气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恒”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经过剖析一种自然现象来阐明一个道理的方法。

3、教育学生办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学会受一件事物的启发而悟出一定道理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创造条件)情境,导出课题

(课件出示:水滴击石的实验。)由这个实验,你想到了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一现象?知道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吗?

【评析:应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创造条件)一种情境,很快就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也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埋下了伏笔,刺激引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句

1、带领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且对不睬解的词语分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或查找工具书来处理。

2、交流报告请示,重点读好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刚开始理解课文深刻内涵。

【评析:经过“读——画——议”的方式使学生能很快地排除学习中的障碍,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也增强了参与意识,变更了学习积极性。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

三、阅读课文,理清层次

1、快速读文,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2、学生分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哪个自然段是写实实在在的自然现象?哪个自然段是列举的实例?哪个自然段是写作者的体会和要阐明的道理?(生交流报告请示,师结束语。)

【评析:默读是理清层次的最佳方法,在交流的整个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

四、细读课文,积累内化

1、学生品读读第1~2自然段。

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滴水为什么能穿石?作者因此想到了什么?尝试把反问句改成报告句。重点研究:“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成为本日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引导学生画出表现3位名人“坚持不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先读再议,谈出本身的读后体会,并且也可以交流本身知道的部分成功人士的类似案例。重点交流:“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最后取得成功的吗?”这句话,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艰难波折,为有具备“滴水穿石”的精神最后才气取得成功。

3、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

⑴想一想本段是运用什么方法阐明“滴水穿石”的精神?(相比法。)

⑵把揭示中心的句子背诵下来。

4、老师小结。

【评析:本环节紧扣本文的中心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放手让学生来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留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提供给学生阐述感悟的平台,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对学生这一发展主体的尊重,也是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具体落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感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

4.初步了解围绕一个中心意思,选择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课文第三自然段,品读事例,感悟精神。

教学难点:

感受围绕一个中心意思,选择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谈谈自己的理想(学生自由畅谈)

看来同学们真是胸有大志啊。那下一步我们就是要努力前行,如何实现理想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肯定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齐读一遍)什么叫滴水穿石?什么叫启示?(指名学生回答)

滴水怎么会穿石?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课文又是如何来写的呢?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字字读准、句句读顺。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预习:(1)出示词语,指读,齐读。

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翻山越岭自谋生计坚持不懈

孜孜不倦炉火纯青给予启示

指读(最好只叫一两个人读得又对又快就好了)齐读——(要是能加上自己的理解来读,肯定更有味,来一起来读)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快速读课文,划出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出示中心句“目标专一而不……理想。”齐读。(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相信学完课文,对此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三、品读课文,感受现象。

1.(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图片)师口述:在安徽广的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你有疑问吗?(引导学生提问: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赶紧读书。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特别是哪些词更值得你细细品味一下。

2.交流,出示语段。“原来……”。你特别留心了哪个词?你为什么“……”读得特别重?“……”是不是让你更有体会?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接连不断”、“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等来说说自己的感悟——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说的同时,相机理解:锲(雕刻)而不舍,日雕月琢)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3.再出示语段:“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师小结:这仅仅是一种现象?仅仅是一大奇观?不,这更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精神。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一下滴水穿石的精神。齐读这一句。

4.过渡:水滴尚且如此,我们人类呢?出示句子“如果我们也能像……?”谁能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相机出示陈述句。自由读一读,为什么课文用问句,而不直接说呢。(反问语气更加强烈,更加强调具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什么事情都能成功。)这句话放在这里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那么,课文列举了哪些具有水滴精神的人的例子呢?

四、学习事例,品悟精神。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想一想,课文列举了哪些人的例子,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2)你最佩服哪一位,把有关语句画下来,反复地读读,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或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相机朗读。

3.小结学习写法:李时珍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爱迪生毕生致力于电学研究,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画技达到炉火纯青。古今中外,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吗?(有)你怎么知道?(课文用了一个省略号)读书真仔细,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那你也能说出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吗?(学生自由说,名人、身边的师长、同学都可以)

小结:古今中外,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不胜枚举,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列举,却只写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呢?(具有代表性,代表了古今中外的所有人。当我们要证明自己的某一观点的时候,不必一一列举,只需选取有代表性的人或事来证明)

4.出示总结句:“古今中外所有……?”学到这里,相信你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引导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顽石的含义)感情朗读。小结:作者选取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都是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代表,这种证明的方法就叫正面论证。他们用行动,用事实告诉我们(出示中心句“目标专一而不……”)齐读。

5.作者仅仅用了正面论证吗?他为什么又要写雨水呢?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五、巩固深化、完成作业。

1.写一写课文中的生词和你喜欢的成语。

1.说一个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事例给家长听。

7.《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篇七

读了《昆虫迷》《小女孩儿和小海豹》,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吗?你平时读书是不是也有许多想说的呢?让我们把心里想说的话写下来,写成读后感。(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习作5”)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滴水穿石”的故事!这不,我们前段时间就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令我深受启发。

这篇课文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八个字——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相信这八个字在未来的成长旅途中会给我们很多帮助。你们瞧,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不都是靠着这种精神,才能滴穿“顽石”的吗?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了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但他迷恋电学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最后来看一下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他在画室里挂着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正是因为白石老人每天坚持作画三幅,他的技艺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读了那么多,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我真是自愧不如呀!

自从我上了一年级,爸爸就帮我报了一个书法班。我总共练了两年楷书,三年行书,可我的字还是写得不美观,还不就是因为我没有做到“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别看这几个字写起来容易,可真正做起来比登天还难。

就拿上周来说吧,记得那天天气比较冷,我起得晚。书法班的上课时间是上午8点,可我睡到了9点多钟才起来。我心急如焚:“怎么办?怎么办?我迟到了,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同学们会不会嘲笑我?”随后,我转念又想:今天天气比较冷,估计有很多人没去吧,我不去应该也没关系。

自从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内心无数次问自己:“你为什么就是做不到这八个字呢?为什么人家做得到,你却做不到……”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八个字看似简单,可真正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同学们,“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让我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成就这八个字吧,这也是在成就我们自己啊!

(指导教师:戴秋飚)

教师点评

8.《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篇八

摘要:传统教学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的培养。杜威认为,反思性思维是一种最好的思维方式。杜威的反思性思维理论对物理教学具有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杜威反思性思维理论;物理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4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064-02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的培养。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新课标的实施,对学生的素质要求逐步提高,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思维引导行为,思维决定结果。杜威说,“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就学生的心智而论(即某些特别的肌肉能力除外),学校为学生所能做的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他们思维的能力”。本文将对杜威反思性思维理论以及对物理教学的启示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一、杜威的反思性思维理论

(一)“思维”与“反思性思维”

关于“思维”与“反思性思维”,杜威作了如下论述:“所谓思维或反思,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思维就是有意识地努力去发现我们所做的事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特定的联接,使两者连接起来。”杜威指出:思维的最好方式就称为“反思性思维”,它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认真的、不断的深思。”杜威把思维看作从疑难的情境趋向于确定的情境的过程,其实他所讲的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杜威指出“思维就是探究、调查、深思、探索和钻研,以求发现新事物或对已知事物有新的理解。总之,思维就是疑问。”“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照其所依据的理由和进一步得出的结论,去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就形成了反思性思维”,在杜威看来,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但思维未必就是反思性的,只有人们心甘情愿地经受疑难的困惑,不辞辛劳地进行探究,才能有反思性思维,它与放弃探究的行动而匆忙地得出结论的拙劣思维绝不相同。

(二)思维训练与教学活动

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杜威详细介绍了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反思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1)活动和思维训练。教育者要重视儿童活动的意义,要让儿童在游戏、工作及类似的活动中进行思维的训练。为儿童设计的活动,要考虑到儿童的兴趣和活动的内在价值,唤起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的需求,保证活动的连续性。否则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反省思维。

(2)语言和思维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教育者要指导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使语言由原来作为交际的、社交的工具,逐步变成有意识地传播知识、帮助思维的工具。

(3)观察和思维训练。当一个人开始进行反思性思维时。他需要从观察开始,因为观察可让儿童获得思维的材料。观察对思维习惯有直接的影响,但观察仅仅是手段。思维训练才是目的。因而在思维训练中,要把观察摆在正确的位置上。

(4)知识和思维训练。直接观察所达到的领域毕竟是狭窄的。因而在进行思维训练时,要借助于知识传授来提供更丰富、更精确的材料。教育者既应认识到知识传授对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又要时刻注意传授的教材应该是一种刺激,能激发学生亲自探究的兴趣和主动思考的精神,而不是一堆教条的、僵死的知识;传授的教材应与学生经验中的问题有密切关系,能深入学生思维的过程,促使有效的思维发生与发展。

(5)讲课和思维训练。讲课对儿童的思维训练起刺激和指导作用,但并非任何讲课都能实现思维的训练。要处理好思维训练和讲课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明确讲课的目标,即讲课应刺激学生理智的热情,唤起他们对于理智活动、-知识及好学的愿望;讲课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课应检查已经获得的知识。看学生是否理解教材上的内容,是否能运用学过的知识从事讲一步的研究。

二、反思性思维对物理教学的启示

杜威认为,思维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目的。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要能激发儿童的思维。

(一)关注学生兴趣。创设激发思维的情境

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创设出意外、新奇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可以运用实验、典故、漫画故事、电影电视中的故事情节、自编小故事等引入课题,还可介绍物理学史,科学家趣闻轶事、科学家为真理献身的动人事迹……

(二)鼓励语言表达是思维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语言既是人类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载体。语言获得了发展,它并非仅仅是单纯的顺应环境的手段,而成为了人的无限广阔而深刻的思维的据点,也是出发点。思维的发展及知识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靠语言来实现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和决定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靠语言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它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进行和发展,影响学生知识掌握的质量。教师应注重言传身教,注意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启发性和系统性。在课堂内外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可以进行提问和组织课堂讨论,可以利用角色换位,让学生上台执鞭当“小老师”。在课外,可以让学生阅读科普书籍,办科学墙报、进行小品创作和科普宣传,到自然界中开现场讨论会。课堂上应讲究教学民主,让学生开口讲话,并多给学生提供尝试表达的机会。

(三)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能优化课堂结构,训练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展示教师的教学魅力。

有效提问指问题既囊括内容又明确确定达成课程目的和目标所需的思维操作程序,即在问题中安置一个动作词汇,向学生提示我们希望学生执行的某种特定的心理操作,问题中的动词控制着思考的核心,如:你注意到它有什么特点?如何区分晶体和非晶体?你确定了原因了吗?提示认知操作的措词,使教学对话具有了指路标识,可以用来推动和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考进程。

问题还要具有适当反馈。学生不仅是我们的教学对象,还是一群向我们反馈教学信息的知识主体。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为我们提供进入学生大脑的线索,会发现致使学生做出回答的内容是什么,学生思考了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思考的。教师一旦知道学生是怎样推理的,就有机会确认他们的错误想法。帮助他们清除错误观点。在窥探学生理解力的同时,就会有机会引导他们建构高质量的回答,更好地理解。有些老师,担心打乱自己的教学进程。

对学生提出的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不能及时地给予适当反馈,要么敷衍了事,要么不置可否。其实在学生意外的答案中,经常包含着学生创造的成分。指望学生真正进人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与学生一样,也是发展中的个体,即使是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资深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要求。教师不应该墨守成规,仅仅依赖过去教学中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而要尝试运用更合适的教育理念来反思教学,让自身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进步,超越自己的思维定势,从而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不仅想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进行思考,总是问“为什么”。这种“追问”帮助教师增强问题意识,更合理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学更优化,更具科学性、人文性和艺术性。

教师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以达到教改的要求,使教学达到更高层次的合理性,不断创造良好的思维发展的外部环境,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思维的内驱力,让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教师能获得关于自己教学实践的新观点,发现新问题,能使教师更有意识地思考日常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挑战和矛盾,把课程看作是暂时性和需要不断构建和改进的过程,把自己看作是不断被塑造的人,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研究者,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杜威反思性思维的提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当前的教师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思想资源。我们在教师教育的理论性探讨上要锐意创新和突破,在培养目标、内容和手段方面都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从而推动教师教育在微观层面的改革。教师应该把注意力转向教育的目的、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教育的伦理背景以及教育方法和课程的原理基础等更宽广的教育问题上。

参考文献:

[1][美]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社,1990

[3]J DEWEY.How We Think.D.C.Heat hand Company.Boston,1933

[4]单中惠,杜威的反思性思维与教学理论浅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

9.滴水穿石的启示初中教学设计 篇九

1、借助工具书,结合上下文,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根据字义、语境正确判断多音字“给”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联系生活实际或有关人和事,领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知道文章运用了事例论证、正反论证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举例法来写读后感。

4、了解设问句、反问句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1.出示奇石图片、滴水穿石图片。师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滴水穿石、鬼斧神工、奇迹、赞叹、奇怪……)

10.《你,浪花的一滴水》教学反思 篇十

你,浪花的一滴水》是六年级第六主题单元“英雄”中的文章。这篇课文是一首歌颂雷锋精神的现代诗,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之情。诗句反复咏叹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建立的不朽功勋。

在教学中,我课前先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雷锋的资料。教学伊始,先以“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可称为是英雄?”这个话题让他们畅所欲言。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但都很有道理。接着让孩子们交流有关雷锋的资料,朗读雷锋日记,讲述雷锋的小故事。充分激起了他们对雷锋的崇敬、佩服之情以后,我激情范读这首诗歌,引起了孩子们的强烈共鸣,他们也投入到了动情的朗读之中。在充分赏读、吟颂下,让他们结合体会诗中的修饰手法及诗歌的节奏美和意蕴美,并让他们试着仿写几句。处于激情当中的孩子们诗兴大发,创作热情很高!有的语句虽略显稚嫩,却挺有创意:

“他呵|是一把朴素的伞|却能够|为人民遮风挡雨”

“他啊|是一朵不起眼的小花|却能够|用它一生的清香来芬芳每一个人的心灵” “他呵|是刚绽放的梅|却能够|展现最傲骨的身姿”

“他呵|是刚长出的小草|却能够|点缀亮丽的春天”

“他呵|是一滴水|却能够|滋润每一颗干涸的心”

“他呵|是歌曲中的一个音符|却能将|美妙的歌声带给人们”

“他呵|是刚长大的树|却能够|给人们投下一片绿荫”

“他呵|是刚造起的桥|却能够|把方便带给人们”

„„一句句挺有诗意的赞颂雷锋的话语应运而生——

“丁零零”以往清脆的下课铃声这时却显得那么不受欢迎,看着孩子一个个还举着手意犹未尽,我真不忍心打断他们。

1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与启示 篇十一

一、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反思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启蒙教育和入门教育的学科,能让小学生跨入科学的大门,初步感知和描述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 为后续学习其他科学提供最基础的思想、知识方法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学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强调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是数学思考,侧重发展数学思维;三是解决问题,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四是情感与态度,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由上述四个目标可以看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核心”,而是要密切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思维形式与途径的变化与发展,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优秀学习品质的形成。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重点不仅是自己该如何教,更应该重视学生主体的参与情况,重视让学生如何自主学习。

二、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的反思

不少数学教师对小学生数学成绩和数学水平感到棘手,强化学生的知识灌输。 教育学原理认为,热爱是教学的前提,尊重是教学的行为, 激励是教学的手段。 三要素在教学过程缺一不可。 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启蒙者和实施者, 担负着塑造学生健康、健全人格的责任。 因此,科学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不但是化解矛盾的溶剂,更是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助推器。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成效, 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看法大多数教师都认为,优生智商高,学习主动、学习好,其他方面也差不了。 差生则相反。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任何割裂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 用考试成绩去划分学生的等级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这是因为一个学生成绩的优劣高下,与其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创业创新能力并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也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 还应该包括社会和家庭的融合、参与。 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一定要正确树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观。

四、小学数学学习情感的反思

数学教师能否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热情, 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学习热情不但关系到小学生学习自觉性与主观能动性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参与性和接受性的保障。 从小学数学新课标所关注的不难看到, 无论何种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是围绕人进行的。 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对象而言,要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思想行为特征。 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一个教学方法与学习形式的相互统一的平台, 这对于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习情感的反思表明,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要建立在小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之上, 教学过程的实施必须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无论是教育技能的习得还是教育理念的更新, 都要注重与教育对象的年龄、心理、生活、情感、兴趣、爱好等相吻合。 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五、小学数学习题布置的反思

眼下,一些小学数学教师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仅强化了常规教学的题海战术,而且毫不留情地加大了数学作业的量然而,就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而言,我们的数学课程教学绝不是升学工具, 数学知识的习得过程本身应该是充满了学习的趣味性及成功体验的过程,但现实中无法回避的是:“减负”口号喊得高,结果却适得其反———小学生在巨大的应试压力下,书包变得越来越重,作业变得越来越多。 教学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传授一种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而不是对课本知识简单的机械性的重复,给学生布置的数学作业应具有举一反三之效,而不应该以作业为约束工具,作为限制学生贪玩的手段。

六、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反思外,在具体的实践中, 还有一些上层设计的因素也值得反思。 一是现实中愈演愈烈的小升初大战,为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提供了用武之地; 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各种考核的评价标准, 还差强人意。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将是一项漫长的过程,唯有不断反思、改进,才能促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日益完善和发展。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养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要分析数学教学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并展开深入的反思与探讨,进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

12.滴水穿石的启示 篇十二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材分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说理性课文。本单元都是围绕“美好品质”来创作的文章。《滴水穿石的启示》通过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介绍,列举古今中外三位名人因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和雨水不能滴穿石块的原因,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只有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让学生从中感悟到要想成功必须目标专

一、锲而不舍的道理。

设计意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我分几步设计了教学程序:开始先让学生谈谈“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有怎样的理解”,意在理解“滴水穿石”的意思,这是知识的基础部分;然后通过学习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接下来通过学习文中的三个例子,让学生们懂得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为了让他们对此有更深的体会让学生在自悟中得到启示。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 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具准备:

1、多媒体PPT课件

2、课前搜集的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勤奋的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略

二、初读课文,解词通文

1、了解奇观

2、引导质疑

3、提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4、检查自学情况

5、师生交流本课词语,体会词语含义。

四、指导书写生字:略

四、作业: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接连不断

滴水穿石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2、我们已经通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是怎样理解的?

3、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二、学习第1、2、4自然段

1、过渡:作者在观赏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这样一块石头,看看课文哪一部分是写“滴水穿石”这件事的?一滴水如何可以滴穿顽石?

2、读文探究:

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找出使得水滴变得力大无穷滴穿顽石的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3、过渡:那么雨水的力量又如何呢?找出课文中相应段第四节,指名朗读。

4、为何它不能把石块滴穿?(它没有专一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5、老师带领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我们像水滴那样什么事都能做成。)

三、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1、学习课文第三段

A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分别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相应文字)(幻灯7)

B、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然后重点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情地朗读,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⑴自读。

⑵同桌互读互评,并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精神的。⑶按“三个人物”分别推荐一名代表朗读,教师评价,重点词语和句子可反复读。①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指名读→谈体会→喜欢读的一起在读中体会

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句话可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要在完整朗读中感悟,可让喜欢读的同学一起读,训练学生的语感

2、简洁介绍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写作技巧。

课文中列举的三个人的事例,这种写作方法叫举例子,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这种写作方法很值得我们在习作中学习。教师点拨一下“古今中外”一词(这三个名人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这就叫“古今中外”,可见作者选材是多么精当。)

3、学习第五段

作者通过写这些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故事来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生回答)。齐读第五段。

三、拓展迁移

1、今天我们学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几个靠“滴水穿石“精神

成功的例子,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课前请大家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实现了理想的例子,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

2、交流搜集抄写的一些诸如“不教一日闲过”的名人名言做成书签,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自勉。(学生交流)

四、课后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反思: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13.滴水穿石的启示 篇十三

1、能感受课文的叙述层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课文各部分内容。

2、在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读中,感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具体内涵。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分类搜集成语:

(1)形容注意力集中、专心的成语:

(2)形容技艺水平高的成语:

(3)形容勤奋刻苦的成语:

(4)形容持之以恒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品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内涵。

过程预设:

一、复习导入

映滴水穿石的图片,引导:

1、这是太极洞里的什么景点?看到图片上的石头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所描述的情景就是滴水穿石的现象。

2、听到什么声音?听到这样的滴水的声音,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课文用这些词语讲述了滴水穿石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

3、看到这样的现象,听着这样的滴水声,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并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作者在想到这些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情。

二、品读事例

1、过渡: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接下来他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2、课文介绍了哪些人的事例?映示李时珍的事例。

3、映示自读练习题

(1)、从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努力的结果是:。

(2)、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一段话?

4、学生自读事例,完成练习。

5、讨论交流

(1)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随机指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词语“不懈努力”:哪个词最能体现“不懈努力”?他二十几年一直干什么?

(2)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结果是什么?

(3)你认为应该怎样来读这一段话?

要点:读好刚才找到的能体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词语。

(4)指名练读:

师生评议,通过读后评议指导读好“翻山越岭”等词语,先读好词语再读好句子。

同时提醒学生读好其他要重读的词语

如果学生朗读不能很好地处理轻重,则教师范读,范读后,提问:你们听出来老师特别强调了哪些词语?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强调这些词吗?

随机介绍《本草纲目》,指导读好“本草纲目”和“巨著”。

(5)自由练读

(6)齐读

6、过渡:从李时珍的事例中,我们感受到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想做的事情。爱迪生和齐白石又是怎样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呢?映示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请大家用刚才学习李时珍事例的方法来学习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事例。

(1)映示自读要求:

轻声朗读两个事例,找出你认为的最能体现爱迪生和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词语,再试着用你的朗读表现出爱迪生和齐白石是如何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准备朗读给大家听。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映示爱迪生的事例。

指名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说强调了哪些词语,为什么强调这些词语?

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朗读的个性特点给予充分地肯定。

随机抓住学生提到的词语中的关键词语品读。

抓住迷恋、孜孜不倦想象并描述爱迪生做电学实验研究时的情景。

由“自谋生计”引出故事,感受爱迪生的非凡成果,适时指导朗读“1093项”。点拨:爱迪生在挫折面前仍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随机指导学生读好并列词语的节奏。

(5)自由练读,齐读。

(6)映示齐白石的事例。

引导:读了齐白石的事例后,齐白石的哪一点或者事例中的哪一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你把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

引导朗读学生交流这句话为什么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句话中哪几个词应该要读好。

随机引导学生理解、品味关键词语:坚持不懈等,练读一句话,欣赏齐白石炉火纯青的艺术作品。

点拨:齐白石在成就面前是仍能继续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8)指名朗读完整事例。

(9)齐读

7、引出省略号:能说明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想做的事情的事例还有吗?从哪看出来的?课后查找事例,组织一个故事交流会,比一比谁的故事讲的好。

8、如果要是用一两句简短的话,对课文所介绍的三个事例进行一个概括,应该怎样说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映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段话。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有个性地朗读这段话。

点拨:你为什么要强调这几个词语。理解“顽石”和“滴穿”

点拨:古今中外这四个字分别对应的文中事例是哪一个。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他们遇到的顽石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不一样?

9、打开课本,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现在我们知道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要是不这样去做,那又会怎样呢?课文用“雨水”作了一个对比。

2、映示第四自然段

雨水是怎么做的呢?课文说得非常具体,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把它说得简单一些吗?

四、品读启示

1、小结:课文三四自然段分别用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说明了“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这个观点。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滴水穿石的启示。

2、那么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映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3、在这句话里,有两对反义词,你能发现吗?这两对反义词是用什么词连起来的?

4、像这样一种说法,把一对反义词用“而不”连起来,你还能举出例子吗?勤奋而不懒惰,骄傲而不谦虚

为什么要把他们连在一起说?对比是为了突出其中的一个,这里是为了突出什么?还有一种办法能证明这句话确实是为了突出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映示两句话读,先读没有对比的句子,再读有对比的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有没有什么变化。

5、指名练读,齐读。

6、讨论:作者还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把这个启示讲得非常清楚,这是个什么关联词?

7、读了这个启示,你想到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上“只要……就……”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6和7机动处理)

五、布置作业

讨论:上完了这节课,课后你想干什么?

作业超市:

1、查找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的事例,举办故事会。

2、选择一个人,把《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内容较为具体地复述给他听。先想一想:讲给谁听?为什么要讲给他听?

3、仔细观察你身边的某种自然现象,再弄清它的形成过程,然后想想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模仿课文的结构,把你的发现讲给爸爸妈妈听。

14.滴水穿石的启示 篇十四

读完《滴水穿石》文章后,我深深后悔了。之前,我下决心要完成的小制作,竟因为一个较难的过程,想也不想就把它扔进了垃圾桶。我后悔的不是废弃的制作,而是后悔我这虎头蛇尾的坏习惯,甚至有些害怕我的未来。看看,这些在前进道路上有坚持不懈精神的人,()光荣地将自己的名气传到下一代的杰出勇士,都犹如太极洞内永不停止、目标专一的水滴,花费了功夫,造就了成功。我深深地欣赏他们,欣赏他们不让一分一秒白白浪费,珍惜光阴,获得了成功,而且不骄傲,争取更好的优良品质。

还有些人,哪怕天生残疾,却不曾向命运低头,如海伦凯勒。她虽耳目双残,可她凭着超人的毅力,学会了说话,并且学会了五种语言文字,为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如果海伦屈服于不幸的命运,那么,她将成为一个可怜又无知的人。重要的是什么?她的毅力就如同太极洞里永不停息滴落的水,而顽石,就如同她惨遭的残疾命运,她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斗志,走完了自己光彩的人生道路,成为一个知识广博,受人尊敬的人。

读罢故事,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功,不在于外在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有没有“滴水穿石“的毅力!

15.《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陈霞 篇十五

试讲人:陈霞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材简析】

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

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 “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学情分析】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优美的四字词语,并能理解运用。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4.体会问句的不同用法,并能找出反问、设问句子。【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 8 难点:体会问号的不同用法,了解“设问”与“反问”两种不同类型的句子。

【教学方法】

遵循“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理念,坚持学生自学为主,在合作中探究人物品质,启发讨论,精讲点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预习

⑴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⑵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⑶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⑷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恋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铭记 2.教具

⑴生词写在小黑板上

⑵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 ⑶ppt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部分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优美的四字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重点难点】

1.结合文章,自学字词,理解词意。

2.读通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准备】

1.读通读顺文章。

2.画出生字新词,小组合作自学字词。

【教学流程】

激疑导入,激发兴趣→初读课文,自学字词→初读课文,了解现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 8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

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课题是--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

2.词语教学。

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价。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任挑一节,5位合作,按顺序把课文读完。每读完一节,师生共同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相互讨论。

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小卡片上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恒迷恋 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炉火纯青铭记《本草纲目》

5.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

6.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 ①滴水怎么能穿石?

②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

三、品读课文

1.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⑴教师投影仪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⑷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⑸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把石块滴穿。”

/ 8 ①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

②板书: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 2.品读课文“雨水”部分

⑴联系实际,说说雨水为什么不能把石块滴穿? ⑵齐读这一小节。

四、作业: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仿照课文第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教学反思】

授课过程中,“我”紧紧抓住“滴水穿石”这个词语,让学生从意思入手,了解文中“滴水穿石”的现象,进而初步体会“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重要性。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本课的写作方法,进一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有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感悟“滴水穿石”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

小组合作,做好阅读批注。

/ 8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激发情感→探究文本,明白道理→拓展迁移,提高认识→质疑探究,提升认识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读课后第二题中词语,并用横线标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二、抓“滴水穿石”课题,了解现象得出启示。

1.师:我们来看“滴水穿石”,它也可以叫做“水滴石穿”,从字面上来说就是——(生说)师追问:你有什么疑问吗?(石头那么坚硬,水滴那么渺小,怎么能穿透石块呢?)师:其实,在自然界里,真真实实有着“滴水穿石”的现象,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节。

2.师:看,这就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滴水穿石”一景,它被称为太极洞内的—大——奇观。奇就奇在——它是被水滴滴出来的。师:要滴穿坚硬的石块,该要有多大的力量啊。可是,水滴的力量有多大?(微不足道)

3.师: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板书箭头)却滴穿了坚硬无比的石块,那是什么原因?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节,找找句子,圈圈关键的词语。(生读句子“原来在石块的上方„„一大奇观。”出示句子)我们来归纳一下,水滴滴穿石块必须具备的条件:

(1)水滴要“接连不断”地滴落。(2)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

(3)时间长: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师:甚至——)4.师:谁来读。

5.师:这里还有两个成语,也是说水滴长时间的滴落在同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把词语放进课文里,读一读,你又有什么感想?

6.请同学们看,课文中这段话前面有这样一个问句。它的答案在哪里?(这样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回答的问句,我们就叫它——设问)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起好奇,更加强调了小洞形成的原因。)我们一起来读。

7.从“滴水穿石”的现象上,你想到了什么?这也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找找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最后一节: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启示。(生齐读)

/ 8 师:同学们,我们要懂一个道理,不仅要入眼.入耳,还要入心。刚才同学们从现象中获得感悟得到启示,这叫“入眼”,把感悟启示说出来读出来,这叫“入耳”,那么是不是入心了呢?所以,我们还要深入地去体会体会课文的第2、3、4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8.读第二节。师点击后一句。这个问句的答案在哪里?(就在句子里,它可以用称述的话来说就是——(课件)这样的问句就叫——反问。

师:一样的意思,比一比,你说的和书上的这句,哪个好? 9.师:像水滴那样,就是怎样呢?(师拿词卡“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那么什么事情都能做成。是不是这样呢?作者给我们列举了三个伟人的故事,分别是——请同学们静心地读一读这三则故事,找一找,在这三位伟人的身上,哪些地方闪现着滴水穿石的什么精神?

挑一个你最有感受的故事,同桌小声地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和感受。10.“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

(1)从小立志——目标专一。(师:板书“立志”。点击,李时珍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于是,二十七年,他就认定这个目标,坚持不懈。这真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啊)

(2)翻山越岭。(师读着这个词,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苦历程中,遇到得困难还有更多,但是,李时珍都——克服过来。走遍了.访名医.尝草药,期间仅仅是艰辛吗?还有危险。可是,为了能够编写出一部准确详尽的医药学书,李时珍放弃了吗?退缩了吗?)

(3)二十几年——确切的说是二十七年。(师:从着手编写到定稿完成,李时珍也由一个30多岁的青年,成了60多岁的老人啊。)但,这二十七年,李时珍始终专注地做着一件事情——编写《本草纲目》(教师板书:《本草纲目》本草是医药专著的名称,纲目是分类的等级。纲下面是目。让我们来看看这本《本草纲目》。(出示ppt)

(4)谁来读李时珍的故事。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感受到李时珍身上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那股劲。(评价:读得真好,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力量。坚韧。)

11.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呢?

(1)迷恋——(师:板书。迷恋——是极度爱好,不能割舍。)遇到困难也好,甚至是遭遇危险也无法割舍。你知道怎样的故事?师:你觉得爱迪生这种对电学实验研究的迷恋,和滴水穿石精神中的什么一样啊?(目标专一)从课文中哪个词,也能说明爱迪生迷恋的程度。(花了一生的时间)

(2)毕生——一生。

/ 8(3)孜孜不倦——勤勉而不知疲倦。你们知道爱迪生一天要工作多久吗?(20多个小时,有一次竟然36个小时未曾休息啊。)

(4)你还读到了什么?竟——不容易。不可想象。千项发明啊。(师:有人算过,爱迪生平均每15天有一项发明。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他为全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谁来读,注意读好我们找到的这些词语。

12.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老人的故事呢?哪里和滴水穿石有着共同之处?

(1)自勉。(师:板书自勉。看老师写勉,心里数笔画。9画。自勉就是——自己勉励自己。自勉什么?“不教一日闲过”

(2)坚持不懈(贴词卡)

(3)炉火纯青——意思是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他的写意花鸟画。注意到了吗,最后一幅是他多大年纪时的作品?93岁。老师告诉大家,九十多岁之后,齐白石老先生还创作了6百多幅珍贵的作品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白石老人的故事。

13.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谁来读这个句子)

师:读了前面三则故事,你认为这里的“滴穿”和“顽石”分别指什么?

14.你还能举些你了解的也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物故事吗?

(评价:同学们的知识面很广,感受也很丰富,不过,我们还要学会像课文中列举三位伟人的事例那样,语言既简练,又准确生动,具有说服力。课后,请同学们在省略号里做文章,填写一两个故事。)

15.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这段话:出示第五节。

师:同学们看,目标专一和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和半途而废,正好是一对——反义词。中间,用了“而不”来连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课文中还有一处对比,把谁和谁进行了比较?

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师: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的结论,有什么想法?(生用自己的话说)让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填空)

三、总结。

/ 8 课前,有很多同学交流了自己的理想,现在,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试着用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无论现在看起来有多么遥远,相信只要用“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一定会一步一步接近我们美好的理想。

【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上练习。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目标专一

爱迪生

﹜实现理想 齐白石

持之以恒

【教学反思】

反思自己的课堂,总体来说比较成功,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发言不积极、不主动,比较沉默。到底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上一篇:绿化苗木种植方案下一篇: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支持平台和校本资源库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