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除法竖式题(9篇)
1.二年级除法竖式题 篇一
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竖式》教学反思
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位数(或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简单口算数除法的基础上一步探讨的。基教学重点是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而了解竖式中各部分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幅学生布置会场摆花盆的情境图。在校园的.一角摆放着一些盆花,一个小朋友说先搬15盆花,另一个小朋友问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安排这幅情境图的目的;一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激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欲望;二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摆花盆的活动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通过本次备课活动,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新授部分除法竖式的写法教学时,讲解上比较混乱,思路不太清晰,容易导致学生的思路混乱,对新知识掌握不扎实。我觉得我在这点上是需要注意的。在讲解时,我将意义和写法混在一起,导致没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觉得在上课时,我还是有必要将一个个知识分开来,分别讲解清楚。
2.二年级除法竖式题 篇二
86-83=
54+39=
55+27=
楼层:
小宏与爸爸一起上楼,小宏走得慢,爸爸走得快,小宏上了1层时,爸爸已上了2层,问小宏上到3楼时,爸爸上到几楼?
分水果
一个小组有10个人,7个人爱吃香蕉,5个人爱吃苹果,问既爱吃香蕉又爱吃苹果的有几个人?
52+8= 78-9= 91-57= 73+6= 67+19= 45-42= 29+36= 100-40=46+40= 21+64= 51-40= 50-22= 8+69= 45+16= 44-34= 8-8= 81-9= 26+48= 7-3= 29-7= 37-10=29-14=80+19=82-12=80-43=27+37=47+36=50-27=56-26=51+25= 78-8=
50+13=
59-11=
小鸭子 说稀奇,道稀奇,鸭子队里有只鸡,正着数,它第6,倒着数,它第7,小鸭一共有几只?
有14小朋友排成一队,从左往右数红红排在第4位,从右向左数明明也是排在第4位,那么红红和明明两人之间有多少人?
8+80= 77+2= 75-56=42+13=12+61=39+42=79-26=72-60=26+27=62-46=94-7= 63+23=86-34=75-71=55-50=88-78=67-53=38-28=72+13= 23+74= 39+49= 36-8= 62-40= 94-5= 100-84=45-24= 56+25= 71-7= 39+28= 6+78=
13+53=
99-90=
82-1=
用5、7、4三个数可以排成()个不相同的三位数。分别写出来。
要把一根木棒锯成5段需要4分钟,要是想锯成7段需要多少分钟?
77-5= 82-15= 51-40= 2-2= 31+20= 57+9= 62+4= 81-2= 16+38= 39+28= 68-16= 41+44= 35+17= 98-2= 49-21= 96-9= 34+41= 49-43= 48-25= 40+42= 70-44= 4+70= 26+35= 93-40= 87+10= 31+67= 73-10= 78+14= 83-54= 58-27=
40-18=
80-9=
84-11=
计算:
3+5+7+9 +11+13+15+17+1 9+21=
5+10+15+20+25+ 30=
99-80= 37+45= 85-44= 79-15= 51-50= 58+27= 87+12= 28-26= 89-68= 98-16= 96-26= 47-23= 99-61= 38-26= 28-18= 6+86= 67-10= 76-3= 73+1= 88-28= 45+9= 31+67= 67-41= 90-47= 73+14= 37+25= 16+48= 32+53= 42+12= 8+63=
71+4=
64+21=
61-49=
有14个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有6个小朋友被捉住了,还有多少个小朋友没被捉住啊?
有一个个位数,在它的右边加上一个零,构成一个两位数,这个两位比原来的数要大36,则原来的各位数是()。
61+17= 99-67= 80-19= 27-5= 37+14= 59-9= 15+72= 45-33= 55+11= 43-21= 49+6= 79+6= 50-16= 31+24= 49+18= 61-14= 35-12= 18-7= 23+67= 34-18= 82-77= 77-52= 91-29= 3+83= 57-55= 92-32= 7+83= 43+27= 87+11= 46-17=
33+54=
64-46=
43-6=
按要求填补算式
完整:
9+()=21 21—()=19 21—()=18 24+()=43
老师让小朋友们植树,先植了10棵桃树,然后老师让同学们在每两棵桃树间植一棵梨树,那么一共还可以植多少棵梨树?
19+49= 51-25= 44+51= 10+64= 12+70= 50-46= 29+40= 51+41= 33+32= 78+8= 59+2= 97-16= 74+3= 27+51= 63-39= 11+81= 16+38= 50-24= 48+45= 13-6= 74-29= 47-8= 13+43= 5+46= 99-68= 80-57= 75-38= 23-8= 25+75= 29-22=
97-27=
43+7=
64+10=
分糖块
三个小朋友分5块糖。要求每人都分到糖,但每人分到的糖块数不能一样多,你能分吗?
树的年龄
公
园里有三棵树,它们的树龄分别由1、2、3、4、5、6这六个数字中的不同的两个数字组成,而其中一棵的树龄正好是其他两棵树龄和的一半,你知道这 三棵树各是多少岁吗?
66-10= 29+56= 71-37= 14+46= 2+74= 42+43= 89-34= 16+52= 67-44= 60-25= 29-12= 31+44= 15+83= 65-31= 14+70= 76-64= 95-30= 31+52= 98-98= 57+6= 70-69= 68+21= 58-24= 58+28= 36-7= 40-12= 39-24= 52+15= 10+88= 10+88=
54+20=
79-10=
2+95=
奇偶问题 ① 把10个球分
成三组,要求每组球的个数都是奇数,怎样分?
② 把11个苹果分给三个小朋友,要求每个小朋友分得偶数个苹果,怎样分?
75-31= 37-31= 46+5= 36-6= 14+47= 67-2= 1+82= 80+20= 95-89= 31-29= 59-39= 28-22= 20+75= 51+10= 11+63= 49+32= 81-35= 47+50= 63-22= 83-31= 38-16= 100-67=64-9= 44+51= 43+24= 56+17= 39+44= 35-28= 36-20= 31-26=
61+14=
34-2=
63-45=
春游
45个小朋友排成一队去春游。从排头往后数,小刚是第19个;从排尾往前数,小莉是第12个,问小刚和小莉中间有几个人?
报数
排好队,来报数,正着报数我报七,倒着报数我报九,一共多少小朋友?
44+23= 47-41= 7+69= 95-95= 34+40= 21+52= 6+78= 54+21= 39-20= 55-28= 100-34=4+49= 46+6= 72-48= 100-86=22+60= 39+29= 50-3= 52-44= 59+30= 22+33= 69+25= 78+20= 83-65= 23+44= 61-8= 38+32= 27+32= 95-71= 99-30=
58+40=
47+25=
99-12=
排队
小朋友排队,小红前面4个人,后面3个人,问这队共有几个人?
人数问题
老师带了一些小朋友去看电影,一共买了11张票。问和老师一起看电影的有多少个小朋友?
96-80= 65+31= 46+19= 14+49= 69-25= 14+41= 50-45= 30+47= 48+29= 53+25= 80+7= 46+19= 39+59= 11+81= 83-69= 5+77= 80+15= 47-20= 37+62= 95-83= 49+13= 36+64= 69-23= 48-42= 35+31= 65+1= 97-40= 85-39= 43-33= 25+52=
38-11=
46-37=
5+72=
等式
把2、3、4、5分别填入()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排队
小朋友排队。小平的左面有4个人,右面有8个人。这一行有多少个人?
78-30= 5+68= 32+45= 95-44= 53+27= 75+6= 15-14= 31+50= 46+11= 28+41= 24-13= 7+55= 34+23= 91-45= 56+4= 7+77= 31+65= 99-41= 46+44= 87-53= 1+80= 73+26= 80-11= 1+59= 2+96= 49-10= 49+51= 95-92= 21+42= 66+8=
7+83=
46+49=
72-16=
时间
四个青年人一起玩扑克,玩了40分钟。他们每一个人玩了多长时间?
寄画
爷爷有一幅名画,卷起来长110厘朱,想寄给远方的伯父,但邮局只准寄长度不超过一米的物品。你能想个办法把这幅名画寄出去吗?
45-24= 40+59= 98-43= 13+55= 25+43= 20-1= 92-69= 13+62= 8+54= 74-53= 46+14= 18+63= 81+12= 83+2= 67+7= 2+74= 27+56= 36+60= 34+63= 30-26= 10+63= 36-12= 94-23= 88-68= 67+23= 73-63= 57-35= 44+34= 88-34= 25+44=
5+63=
16+72= 巧算
1+17+26+35 +24+13+25+29=
23-17=
兔子
某人为打扫兔笼子,将4 只活兔子放进装 有4只老虎的笼子里,打扫出2 个兔笼子后,想 把兔子放回兔笼里。这时还有几 只活兔子?
34-18= 63-52= 68-41= 23-14= 70-34= 52-1= 9+69= 21+52= 22-3= 23+47= 94-65= 18+64= 59-27= 88-7= 25+28= 31+21= 27-13= 49+40= 22+70= 66-46= 61+17= 87-83= 42-2= 56+13= 2+76= 24+40= 71-37= 74+16= 15+78= 5+92=
98-30=
95-46=
91+9=
60+16= 55-51= 96+1= 68+12= 52+42= 91-2= 25-5= 94-89= 66-25= 34-4= 71+3= 66-55= 91-56= 13+86= 22+64= 2+90= 43+38= 85-10= 93-40= 43+23= 96-61= 77+5= 76+4= 71-15= 87-50= 6+86= 17-15= 76-75= 13+83= 64-5=
39+46=
42+30=
38+21=
47+4= 87-55= 79-56= 7+93= 60+4= 63+13= 53+11= 24+76= 6+83= 74-12= 31-17= 7+77= 52+7= 26+64= 87-68= 52-47= 19-7= 25+75= 75-62= 28+27= 37+45= 82-32= 92-89= 28-15= 79-62= 95-26= 33+66= 63-45= 53+23= 3+84=
70-53=
31-24=
35+47=
42+54= 31+61= 12+67= 51-24= 89-23= 5+48= 57+15= 91-22= 25+34= 92-55= 31+69= 71-15= 96-40= 12+52= 74+22= 31+48= 67-28= 88-2= 12+49= 41+33= 28+24= 47+22= 63-39= 95-87= 43+46= 90-71= 70-56= 46+12= 78-38= 68+14=
6+61=
4+57=
90-14=
82+18= 47+6= 29-3= 98-78= 17-14= 94-27= 8+42= 92-53= 45+29= 29-15= 24-16= 23+39= 18+62= 85+5= 7+57= 66-37= 75-28= 45+7= 21+75= 69+25= 13+55= 88-61= 64-61= 72-24= 26+64= 99-4= 85-74= 7+57= 76+24= 78-10=
47+31=
80-36=
6+86=
66-22= 87-82= 53+11= 87-6= 95-93= 92-14= 6+93= 93-88= 37+13= 94-53= 93-60= 69-24= 65-31= 33+27= 90-16= 75-74= 50+45= 8+57= 8+63= 66-39= 46-11= 25+65= 55-31= 57+12= 5+80= 20+60= 58-26= 26+70= 67-26= 75+24=
13+53=
99-90=
82-1=
77-5= 82-15= 51-40= 2-2= 31+20= 57+9= 62+4= 81-2= 16+38= 39+28= 68-16= 41+44= 35+17= 81-63= 10-7= 39+41= 71+20= 44+27= 17+54= 51+26= 73-7= 58-45= 17-6= 100-45=55+39= 68+23= 81-63= 10-7= 39+41= 71+20=
44+27=
17+54=
51+26=
73-7= 58-45= 17-6= 100-45=55+39= 68+23= 52-49= 35-27= 95-73= 50+18= 44+28= 17-5= 86-56= 31-13= 66+5= 56-21= 10+77= 25-13= 32+35= 17+44= 16+82= 24+41= 79-28= 27-1= 63+31= 45+21= 48+44= 23+69= 45+21= 2+84=
85-27=
61-34=
8+56=
80-79= 51+4= 21+60= 42+47= 41-36= 60-3= 47-23= 79-36= 47-37= 98-71= 30-20= 88-18= 69+14= 99-46= 70+16= 65+5= 78-42= 62-48= 79+4= 42-11= 87-70= 70+3= 9+73= 79-76= 21+41= 44-29= 28+26= 93-20= 66+5= 85+1=
91-11=
20+74=
36+27=
79-59= 4+96= 29+35= 75-29= 20+56= 53-17= 32-26= 10+58= 63-48= 58-54= 22+50= 93-59= 35+50= 79-67= 25+33= 51+29= 19+44= 8-2= 20-5= 72+18= 24+40= 81+8= 52+27= 90-9= 95-58= 19+66= 14-9= 42+27= 32-24= 67-4=
60+22=
73+26=
44-44=
84-22= 68+17= 87-28= 58-18= 56-47= 64+28= 59+1= 63+24= 95-38= 40-33= 78-11= 37+48= 4+55= 19+38= 65-13= 27+70= 28+63= 57+25= 50+22= 7+54= 51+16= 96-33= 64+31= 16+79= 37+48= 4+55= 19+38= 65-13= 27+70= 28+63=
57+25=
50+22=
7+54=
51+16= 96-33= 64+31= 16+79= 97-73= 80-38= 63-46= 99-64= 97-97= 85+11= 100-88=58+12= 45-6= 14-8= 62+26= 92-82= 47-24= 96-73= 34+36= 81-48= 63-47= 18-9= 37+39= 14+82= 63-60= 13+41= 31+30= 8+59= 16+68= 8+58=
51+32=
29+21=
55-20=
41+54= 30+56= 72-51= 80-78= 21+46= 37-16= 62+10= 34+39= 77-57= 60+13= 82-48= 7+48= 85-42= 9+58= 53-42= 74+8= 100-58=90-64= 87-36= 58-42= 49-38= 31+42= 81-35= 54+13= 88-45= 88-72= 38-12= 55-48= 73+26= 23+60=
15+66=
88+9=
63+5=
46+33= 17+42= 92-7= 54-50= 51+18= 70+17= 72-13= 14+75= 53+25= 77+2= 38+22= 46+39= 24-21= 79+8= 56-2= 53+29= 16+52= 39+50= 87+8= 47-40= 87-74= 25-12= 35-33= 99-57= 39+50= 55-16= 93-53= 16+63= 31+68= 11+87=
41-2=
50-1=
16+57=
10+89= 87-31= 90-65= 51-2= 98-27= 83-82= 17+68= 61-36= 62-41= 67-66= 42+55= 77+7= 97-78= 75-37= 16+72= 20+43= 29+49= 45+44= 67-36= 51+17= 88-25= 99-87= 67-66= 42+55= 77+7= 97-78= 75-37= 16+72= 20+43= 29+49=
45+44=
67-36=
51+17=
88-25= 99-87= 39-34= 67-11= 86-54= 18+73= 56+14= 16+45= 75+10= 15+72= 55+44= 98-55= 50-3= 25+73= 63-32= 53-10= 75-25= 99-43= 24-1= 94+3= 51+44=20+69=9+50= 34+54=29-16=21+68=64+34=2+49= 4+61= 29-5=
81-31=
39+59=
77-71=
33+66= 20+38= 50-30= 57+3= 80-70= 21-20= 78-40= 53+41= 36-5= 69+19= 60-28= 74-46= 89-9= 53+13= 77+15= 26-3= 23+46= 3+71= 77+14= 88-15= 25-24= 90-21= 83-56= 70-65= 61+36= 64-16= 99-16= 30+63= 49-44= 31-8=
68+23=
50+33=
100-83=
73-37= 67+17= 91-51= 59-38= 81+9= 29+24= 79-10= 73-61= 24-8= 27+43= 58-5= 80+16= 99-34= 28+65= 37+33= 80-46= 53-29= 91-60= 82-74= 35-12= 44-26= 45+13= 94-40= 92-2= 71-68= 75-43= 25+35= 39-11= 12+62= 67+2=
27+54=
72-35=
63+6=
85-28= 80-16= 49-2= 91+8= 72-17= 12+81= 93-70= 65+17= 51+25= 65-65= 5+74= 3+61= 33-14= 13-7= 59+40= 4+81= 51+19= 64-17= 65+17= 27+49= 65+17= 51+25= 65-65= 5+74= 3+61= 33-14= 13-7= 59+40= 4+81= 51+19=
64-17=
65+17=
3.除法竖式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70页例
1、例2,第71页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除法竖式,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2.学会规范地书写除法竖式,理解用竖式求商的过程。3.培养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规范地书写除法竖式,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意义。
2、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意义和商的位置。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听说咱们班同学口算能力特别强,喜洋洋想出题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快速口算
24÷8= 3×6= 21÷3= 5×7= 40÷8= 18÷3= “恭喜大家顺利通过挑战,为了奖励大家,喜洋洋为大家准备了12枝美丽的花。” 【新知探究】
一、学习例1,初步认识除法竖式
1、出示例1情境图,生读题,并列式解答。
“谁能来给大家读一读题呢?”“我们要怎么分这些花呢?(平均分)”
“可以怎么平均分?”(ppt展示)
“你能列式把刚才分花的过程表示出来吗?”
生齐答算式:12÷3=4(枝)。师板书算式。
师问:“在这里,12、3、4分别是除法算式的哪个部分?它们又分别表示什么?”
生答:12是被除数,表示一共有12枝花。3是除数,表示平均分成了3份。
4是商,表示每份有4枝。(引导回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除法竖式。
揭示课题:我们知道加法、减法都可以用竖式计算,那除法也能用竖式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除法竖式这个新朋友吧!“除号在横式中是这样写‘÷’,在竖式里它却变了个模样,想知道它变成了什么样子吗?”
“一起来看看”‘这样的一横一撇就是竖式里的除号。’ 边介绍边板书12÷3=4的除法竖式的过程。(1)
一边板书一边说儿歌。
师:你能在这个竖式里找出被除数、除数、商吗?(抽生答,并在相应的地方板书)
(2)板书: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除法竖式,请你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个竖式里都运用了哪些运算?” “除法竖式不仅要算除法,还要算乘法和减法,到底是为什么呢?”
“做乘法是看分掉了多少,做减法是看有没有剩余,这就是除法竖式的与众不同之处。”
师: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除法竖式,也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竖式不相同,它不仅反映出了分的结果,还反映出了分的过程。
师: 刚才通过我们全班一起合作,弄清楚了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除法竖式书写的过程。课件演示竖式写的过程,师生共同回忆、叙述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先写一个除号,再写被除数12,然后再写除数3。)那要商几呢?(背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所以商4,再用3×4验证一共分掉了多少,最后算12-12=0。)小结:说说在写除法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及时检验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除法竖式这个新朋友,下面来亲自试一试、填一填两个竖式吧,打开教科书第70页“试一试”,看看谁能填对这两个竖式。边写边想,你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然后算的什么?
4、小结。
师:在写竖式时,第一步我们都是先算的什么运算?第二步又是算的什么运算?最后又算的什么?(小结除法算式步步骤:一除二乘三相减)
二、学习例2,理解商的位置,进一步学习除法竖式。教师:小朋友们都能正确地书写除法竖式了,那你们能帮助小猴子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师:有一群小猴子分桃子,每只小猴子分5个桃,45个桃子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板书45÷5=9(只))师:“你能把除法竖式写出来吗?”
(抽生黑板上板演,边写边介绍是怎样写的)思考
生讨论,生答:
商对准被除数的个位,9表示9个一,不是9个十。45表示5乘9的积。
0表示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积,刚好分完,没有剩余。【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我说你写。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陈老师说横式,你们写出竖式,比一比谁写得既准确又漂亮。(规范)” “还想继续玩吗?和你同桌一起,一学生说除法横式,一学生写对应竖式,检查后再交换”
2、课堂活动第2题。
【课堂拓展】
【课堂小结】
4.除法竖式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与众不同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教师(出示题目):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么样?
教师:请你们读一读,并在小组内说说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立审读题目后交流审题结果。
教师: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教师:结果会怎么样呢?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预设1:列式计算。
13÷4=3(组)……1(根)
教师:13、4、3、1分别表示什么?13÷4=3……1表示什么?
预设2:摆(圈)小棒。
教师:仔细观察,这位同学先做了什么?(先拿出13根小棒。)
教师:接下来他又做了什么?(有4根就圈一个圈,有4根就圈一个圈。)
教师:圈了多少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多少根?(圈了3个圈,一共圈了12根小棒,还剩1根小棒。)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同学分小棒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可以分3组,还剩1根。
教师:摆(圈)的过程和算式的书写过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它们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符号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表征形式,但含义是相同的。)
二、根据平均分的操作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明确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1.整体感知写法
教师:刚才有的同学用摆或者画的方式,有的同学列出了除法算式,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平均分13根小棒。这个除法算式,我们叫它横式。除法算式还可以写成竖式的形式。
教师(出示下图):这就是除法竖式。看看这个除法竖式,竖式中的每个数都有名字,你知道他们都叫什么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3叫商,4叫除数,13叫被除数,1叫余数”。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提问,理解12是4和3的乘积,即除数和商的积。
2.沟通平均分操作与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理解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1)建立联系。
教师:知道了每个数的名称,那你们明白竖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教师:看来这对大家有些难度。下面我们就对照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一边分小棒,一边写一写除法竖式。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边分、边写、边说。
(2)沟通关系。
教师(板书):表示
什么意思?
教师(边写边说):再写被除数13(要分的13根小棒)和除数4(每4根一组),表示什么意思?(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
教师:请你按要求把13根小棒,按照每4根分一组,再重新分一分。
教师:结果是可以分成3组,这个“3"写在哪里?
教师: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板书:)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13根小棒,每4根一组,可以分3组。)
教师:谁能边分边说说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教师:要分13根小棒,现在已经分掉了多少根?你从哪里知道已经分掉了12根?
使学生体会: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组有4根,有这样的3组,3个4是12根小棒。从算式中我们可以用商乘除数,3×4的积是12。
教师:这个“12”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板书:12。)
教师:我们画一条横线表示按要求分了一次。(板书:。)
教师:这条横线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要分13根小棒,已经分掉了12根小棒,还剩多少根?你是怎样知道的?
使学生体会: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还剩1根小棒。从算式中我们可以用要分的13根减去已经分掉的12根,还剩1根。
教师:这个“1”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它是怎样算出来的?(补充板书:1)
3.回顾对比,理清写法
教师:我们一边分小棒一边写出了这个除法竖式。请同学们认真地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分小棒的?又是怎样写竖式的?竖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想完后和同桌说一说。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今天又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你觉得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分小棒的过程与写除法竖式的过程之间的联系。通过边分小棒边写竖式这种对应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理解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为其今后进一步自主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奠定基础。在回顾对比的过程中,对横式写法和竖式写法进行比较,加深对有余数的除法的不同表征形式的理解。)
4.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教师(出示第62页“做一做”第1题):请你边分边写除法竖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典型案例并组织交流汇报。
5.通过迁移学习表内除法竖式
教师:如果我们有6根小棒,每4根一组,结果会怎么样呢?请你自己分一分,写一写。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这个除法竖式的意思你读懂了吗?
(2)竖式中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3)你发现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怎样表示?
6.巩固表内除法竖式
教师(出示第63页“做一做”第2题):请同学们先自己读题,然后圈一圈,写一写。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选取典型案例并组织交流。
教师:这个竖式表示什么意思?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三、对比反思,总结全课,积累经验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除法竖式中的数字谜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加强学生对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关系掌握,对除法竖式各个部分名称的掌握,以及计算的熟练程度。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已知数字和数量关系,采用列举、尝试和筛选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找到正确的答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学会简单的推理。教学重难点:
对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关系掌握,对除法竖式各个部分名称的掌握。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一道除法竖式题,让学生回忆除法竖式的各个部分名称及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2.导入课题:除法竖式中的数字谜。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典型例题1:在下面的空格内填入适当的数,使算式成立。
解析:根据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我们知道,276是6与除数□□的乘积,这样除数=276÷6=46,在除数已知的情况下,可以填写余下方格中的数。2.练习:在下面的空格内填入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3.出示典型例题2:下面算式中的商是多少?
解析:根据题意,除数5□与商个位上的数相乘,结果是432,那么除数可能是51,52,53,54,56,57,58,59,经尝试,只有当除数是54,商的个位上的数字是8时,才成立。知道了除数是54,再确定商十位上的数字,当十位上是3时,符合题意。所以商是38。
4.练习:在下面的空格内填入适当的数,使算式成立。
6.《除法竖式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篇六
根据上级领导的精神,我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由我来跨年级执教三年级人教版的数学第三单元有“余数的除法”里的第一课时“除法竖式的认识”。在备这节课时,我做了很多课前准备的,也参考很多优秀教案和教学视频,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一份教案并制作好课件。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正确写除法竖式并计算,除法竖式的格式是最难列的竖式,步骤很复杂,如果单一机械的记忆,错误率非常高。
这堂课我采用从减法与除法的关系入手,将除法竖式的写法每一步细化,形象化,深化。通过一个个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对除法竖式的各个部分有一种熟悉、亲切的感觉。要避免学生积不乘而直接把被除数抄下来的坏习惯,只有让学生搞清楚为什么有这个积才可以。通过减去“3个5是多少?”这个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乘,通过与减法算式结合知道在算出积后要减,那么竖式最后一步部分就是减法,这里的减号不用写明,因为算到这里就要算减法了,脑子中要知道这里相当于有个减号。
在练习设计上,我还特别安排一些改错题,如在写竖式时数位没有对齐,把一位数的商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把除数和商的位置写反了,于是我让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判断分析、订正,这样既对新知巩固练习,加深了同学的印象,能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又能让同学知道学习能互相帮助的效果。在教学中,我设计的问题比较精当,教学方法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总体感觉是自己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各个环节细节的处理有待优化;在巩固练习中,学生虽然会列除法竖式,但不是每个学生都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写,只是照搬老师板书的样子;我还是没有很好的关注到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学习情况的关注,各个教学环节的细节处理。
7.二年级除法竖式题 篇七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如何用竖式计算是这个学期学生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所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这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计算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则,教学中我并没有硬性地将这个法则讲给学生听,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它,并从正反两方面去探讨如此规定的理由。最后,我还组织了及时的、必要的练习,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并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初步理解计算过程,二、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三、掌握试商方法,四、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
一、初步理解计算过程。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计算时,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除法竖式,知道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这是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重要基础。此段教学,结合具体情境,我先出示一共有6个桃,每3个放一盘,放了2盘,让学生列出算式并且用竖式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接下来出示一共有7个桃,每3个放一盘,放了2盘,还剩下1个,让学生独立列出除法算式,并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并在直观层面上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二、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的一个规律,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法则之一。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此段教学中,利用试一试教学,在试商的过程中,提问可以商1、2、4吗,让学生结合操作以及比较初步理解“除数是5时,余数要比5小”,再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和归纳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并把握其实际意义。
三、掌握试商方法。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此段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平。
8.二年级除法竖式题 篇八
9×9= 46+10= 65+40= 81÷9= 55-20= 9+46= 9÷3= 9÷9= 58+32= 80-28= 拖式计算:
1000-307-20 689-(234+432)1000-(653+347)
756-265-109 444-199+258
列竖式计算:
290+15= 400
40÷9= 406
-397= 72+16=
÷9= 7月11日 口算:
33+60= 54÷6= 40÷8= 5×4= 61-13= 15÷5= 9×3= 42-15= 18÷9= 180-60= 拖式计算:
77-46+32 65-38+26 79+19-56
56+74-26 33-46+22
列竖式计算:
150+77= 697
600-65= 54
-147= 650÷6=
-320= 7月12日 口算:
72-40= 47+8= 14+85= 61+27= 170+20= 5×9= 7×7= 73+16= 60+300= 10÷5= 拖式计算:
77-76+32 61-38+26 79+19-16
16+77-26 99+99-96
列竖式计算:
900-402= 650
440-300= 586
-132= 170+400=
+230= 7月13日 口算:
83-29= 5×6= 43-17= 21+27= 32÷8= 30÷6= 36÷4= 64÷8= 5÷1= 15÷3= 拖式计算:
4054-507+614 25÷5+168(416-360)÷7
580-8×9 323-171+234
列竖式计算:
131+213= 250+630
250+660= 477+523
= 225+665=
= 7月14日 口算:
16÷8= 42÷6= 400+50= 38+26= 93-8= 49÷7= 6×9= 56-30= 35÷5= 27+25= 拖式计算:
99-36+29 99-29+96 30-(23+29)
23+23+94 93-(39-23)
列竖式计算:
553-469= 280+268
549-265= 584-266
= 581+189=
= 7月15日 口算:
34÷5= 460+260= 360-80= 740+280= 78÷9= 240+560= 460-180= 340+380= 55÷7= 260+160= 拖式计算:
55-56+22 61-28+26 58+18-1
16+55-26 18-26+25
列竖式计算:
852-257= 208+288
820-808= 519-424
= 520-220=
= 7月16日 口算:
360-280= 640+280= 26÷7= 260+340= 1000-280= 140+850= 65÷8= 760-380= 1020-220= 287+103= 拖式计算:
82-22+84 22-(28-22)88-
88-86+22 68-28+26
列竖式计算:888-625= 286+688
288-228= 228-132
= 588-267=
(25-24)= 7月17日 口算:
218+495= 901-768= 82-488= 44÷5= 360+230= 802-468= 712-376= 47÷7= 265+335= 140+650= 拖式计算:
38-36+27 84-27+16= 4+27-16
93+23+94 69-(39-23)
列竖式计算:
18÷3= 700
358+440= 40
-520= 527÷5=
+460= 7月18日 口算:
360-280= 77÷9= 440+560= 460-280= 370+340= 59÷7= 160+140= 320-60= 640+290= 287+113= 拖式计算:
99-46+32 63-39+26 99+99-36
39-36+29 94-29+96
列竖式计算:42÷7= 37
208+92= 940
+25= 302-870=
+480= 7月19日 口算:
36÷5= 460+340= 240+750= 66÷8= 760-360= 1000-280= 5×9= 35-14= 6×4= 42÷6= 拖式计算:
23+23+94 93-(39-23)99-
63-28+26 38+18-36
列竖式计算:363-260= 389-523
423-216= 222+584
= 423+165= =
(99-29)7月20日 口算:
71÷8= 420+560= 640-180= 430+380= 35÷6= 360+260= 260-80= 640+280= 61÷8= 730-380= 拖式计算:
92-5×7
6×(32-24)
列竖式计算:
52÷7= 865
410-350= 373-170
58-34+65
64+36÷9 -432= 239+580=
81÷9+72 =
7月21日 口算:
267+133= 25÷4= 620+610= 630-210= 640+180= 15+32= 100-92= 8×7= 63÷7= 25÷5= 拖式计算:
5×6+60 72
78-(20+25)220+9
列竖式计算:
299+302= 200
66÷8= 425+480
÷9-4 65-5×3 -160= 48=
×8 +8= 7月22日 口算:
777-398= 563-264= 53÷7= 460+160= 20-280= 630+280= 32÷5= 460+250= 352-90= 743+280= 拖式计算:
8×8-46 5
55-6×9 5
列竖式计算:
998-462= 652-396
699-262= 359+598
×6+78 81×8+8 = 299+562=
÷9+34 = 7月23日 口算:
71÷9= 340+560= 460-380= 343+384= 23÷8= 270+630= 1000-390= 120+850= 69÷9= 792-380= 拖式计算:
659+52-162 810
424+170-510 48
列竖式计算:
625-293= 208+244
952-548= 910
-581+92 45÷6+854 = 81-122=
-32+586 ÷9= 7月24日 口算:
287+130= 518+793= 910-476= 732-384= 43÷8= 760-160= 1020-20= 397+103= 31÷5= 460+460= 拖式计算:
600-16+25(23
64÷8÷4 82
列竖式计算:
450+130= 170
450-388= 820
+22)÷9 6-39+28 -56= 308-80=
×8×1 +480= 7月25日 口算:
323-70= 745+240= 79÷9= 240+260= 480-180= 330+380= 52÷7= 260+610= 630-280= 641+252= 拖式计算:
45-15÷5 290
72÷9-8 40
列竖式计算:
40÷7= 550
800-132= 180+303
+140+210 790-3×7 +240= 120=
-75+50 +480= 7月26日 口算:
23÷6= 260+430= 1000-480= 801-376= 694-278= 48÷6= 56÷8= 125+25= 42÷8= 630-280= 拖式计算:
87-27+16 30+(23-29)56+94-26
99-(25-24)73-23-40
列竖式计算:
99+102= 670
690-48= 1000
-49= 412-480=
+460= 7月27日 口算:
760-260= 24+35= 33÷5= 323-70= 745+240= 480-180= 56+38= 370+430= 640-70= 28÷4= 拖式计算:
68-(28-22)84-28+86 20-(22-28)
79+19-36 36+74-26
列竖式计算:
570-500= 800
570-288= 126
-704= 335+48=
-223=
7月28日 口算:
52-36=
320+200=
1000-500= 9×6= 56÷8=
1200-600= 254+534= 486-51=
572-138=
63÷5= 拖式计算:
(54-45)×8 37
8÷8×9 270+65
列竖式计算:
813-70= 550
108-39= 277
+(258-125)46-135 -290= 70+297=
÷(704-699)+500= 7月29日 口算:
460-80= 670-50= 750-200= 400+30= 900+500= 720+90= 53+600= 630+300= 1000-400= 790-260= 拖式计算:
2×8÷4 72
4+5×3 49
列竖式计算:
480+125= 8
47÷9= 36
÷9+6 8÷7+500 ×7= 42÷8=
×9-3 ÷6= 7月30日 口算:
60+900= 54÷9= 7×8= 29+30= 36÷6= 32÷4= 4×9= 35+45= 1000-501= 27+29= 拖式计算:
5÷(3+6)27
12+18÷3 3
列竖式计算:
65-38= 5
59÷7= 50+505
-15÷3 51×3×3 ×9= 64=
-8×4 ÷8= 7月31日 口算:
61-14= 53+48= 524+316= 351+249= 26÷4= 50+328= 500-478= 1000-600= 780-180= 370-200= 拖式计算:
530+140-245 42÷7+201(35-20)÷3
5+6×4 400
列竖式计算:
800-704= 45
275+325= 430
-28-126 ÷9= 100+140=
-55= 8月1日 口算:
480+160= 900-250= 880-350= 530-270= 420+380= 56÷7= 43+140= 840-400= 77-26= 51÷9= 拖式计算:
63+18÷9(50-22)÷4 42-2×3
320-160+150 280+180+150
列竖式计算:
36÷4= 47
685+200= 560
÷8= 380-402=
-50= 8月2日 口算:
5×8= 56÷8= 16+34= 27÷3= 50-40= 27+0= 8×7= 21÷3= 9×4= 28+42= 拖式计算:
28+6×4 50
55-27+15 5
列竖式计算:
54÷6= 700
400+140= 9
+26-38 27×7+6 -316= 261×9=
÷3+7 +425= 8月3日 口算:
6÷6= 6×8= 27÷9= 32-18=
18÷6= 8×2= 24÷3= 4×9= 45÷9= 9×8= 拖式计算:
5×8-18(40
90-7×9 54
列竖式计算:
890-782= 541+450
645-256= 672
+24)÷9 87-24÷3 = 428+283-324=
9.除法的竖式教学反思 篇九
“除法竖式”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通过课堂的教学实践以及课后的反思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在观察中探索,感受教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及学习活动中,学生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相信老师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事,这是一种“体验”。例如“教材上主题图的教学”。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把主题图里的所有内容、信息一一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独立去观察、去体验图中的每一种情境,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思考、提出新的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作学习中,我自始自终都是配角,起着引导的作用学生是主角,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评价,取得正确的结论,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例如,在教学“如何用除法竖式计算15 5”时,我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进行讨论。要求学生组与组互相交流,把 最终的方法在组里与别的进行汇报。同时培养学生去观察,从而取得最佳的效果,得出科学的结论:用除法竖式计算时,先写除号 ,再把除数左边,即 。由于15除以5商是3。把3写在15的上面并与15的5对齐。然后用5*6的积写在被除数15的下面,表示原来15里分掉15个,5-15=0。说明正好分完,计算时,我们只要在两个15的下面画一条短横线,再写上0,但0要与被除数15的5对齐就可以了。 学生学得轻松,又容易明白和掌握,在学生互动时,我时刻尊重学生,多巡视,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3、在课堂练习中升华,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本课堂后设计了一个“多样化的习题”让学生去练习。把课本知识融入到一个更丰富的一个知识画面中去,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在教学工作中,我虽然做了许多的设计工作,但是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活动与课后的反思,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分组讨论时不够热烈。有个别学生对商的位置的确定尚未理解,但又不敢问同学或老师请教。3 ,这样写商的位置是不正确,自己不敢下结论。 2、布置的课堂练习比较少,只限制在教材上的题,没有发展性的题。 3、教师对对于商为什么要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方的算理。讲解不够透彻。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有特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善,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除法竖式题】推荐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11-23
二年级数学下册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 苏教版03-19
除法竖式教程06-19
除法列竖式计算08-07
认识除法竖式教学03-13
二年级除法应用题练习09-09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学反思11-23
二年级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07-10
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的教案12-25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