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工作实务

2024-08-16

社会救助工作实务(共8篇)

1.社会救助工作实务 篇一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之矫正社会工作

第八章矫正社会工作

一,矫正对象的需要: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二,矫正对象的问题

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福利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二)特殊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

(三)系统性:矫正社会工作是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的社会福利服务

(四)专业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四,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1.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2.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

(1)为因事件发生而陷入经济困难的犯罪嫌疑人的家人寻找社会资源以维持生计.如帮助申请社会救助,帮助寻找暂时性工作等.(2)为因事件发生而失去依靠的儿童少年安排生活照料.如寻找替代家庭或者收养机构;与学校老师联系以关注学业等.(3)为因事件发生而产生心理困扰的家庭成员提供辅导服务.(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1.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2.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3.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1.提供住宿场所;2.提供就业,就学辅导;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4.提供物质援助

五,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司法判决前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的撰写

(1)在罪犯承认犯罪事实的基础上为法庭判决提供参考建议

(2)报告包括三部分:犯罪事实的记录,前科,生活史

2,服刑罪犯的个案辅导

3,帮助在监服刑罪犯建立与社会的联系

4,科学执行社会服务计划(服务方案设计)

2.社会救助工作实务 篇二

社会工作者对于青少年儿童的关注显著高于妇女、老人、残疾人等其他人群。从受助者的角度看, 青少年儿童活泼、好动, 求知欲望强, 有比较充足的业余时间, 而社工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彼此很容易接触并熟悉起来, 因而该群体非常乐于参与社工组织的活动。妇女、老人、残疾人等群体则明显不同。妇女, 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村改居”的妇女, 大多忙于生计, 许多人在周末也需要加班, 基本没有闲暇时间, 所以很难将她们组织起来开展活动。而且在她们眼中, 大多数社会工作者都是年轻人, 人生阅历不够, 工作经验不足, 她们往往不会对社工服务予以认可, 在遇到困难时不会想到向社工求助。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完成工作任务, 一些社会工作者尝试着开展亲子活动, 通过孩子把妈妈引入到活动中来。这样的做法一般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从妇女的角度来看, 通过活动她们可以相互认识, 在过程中如果相处得融洽, 会把这种关系延续到生活中;从社工的角度看, 如果能够通过活动和这些妇女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这些人很可能成为以后开展服务活动的支持者。但是, 这只是一个技巧, 它的适用性很有限, 为了更好地开展妇女方面的社会工作, 需要社工努力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 因地制宜地开展能吸引和帮助她们的服务活动。以当时的实习经历为例:当时社区中挖掘一名会瑜伽的义工, 然后招募18—50岁以下的妇女学习瑜伽, 把时间定在周末, 当时很受社区妇女们的欢迎, 也收到了很好的服务效果。

与妇女群体相比, 老年人的业余时间很充足, 他们的儿女都忙于工作, 因此该群体的生活较为单调。社会工作者把他们组织起来, 定期开展一些娱乐和学习型的活动非常有意义, 也常常受到老年人的好评。但在实际工作中, 还是会遭遇到比较大的困难, “语言障碍”便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由于社工本身的年龄、知识背景与社会来源所限, 我们常常无法很好地掌握方言, 而许多土生土长的老人都不会普通话, 由此导致沟通不便甚至误解, 这是许多在南方地区从业的社会工作者都会遇到的障碍。相关机构在服务点配置人员时, 要全方面考虑, 把会说客家话的社工配置到需要用到这些方言的岗位;还可以在一些本地居民较多的服务点进行定期语言培训;另外, 采用政策和待遇优势吸引本地人从事社工行业工作。

二、社区活动和小组开展较多, 个案工作易受冷落

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各有其独特的工作程序和技巧, 从理论的角度看, 它们没有等级差异。然而, 在实际的社会工作过程中, 大多数社会工作者都偏向于社区和小组活动, 而冷落个案工作方法。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 在机构分配给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和指标中, 社区活动和小组活动部分占据较大部分;另一方面, 各个工作方法的难易程度有区别。社区活动从策划、组织、开展到总结都相对简单, 一次活动出现的意外状况较少, 其形式基本是丰富居民业余生活的娱乐活动, 很容易调动起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小组工作也多围绕服务人群的兴趣培养和学习的主题, 如青少年手工制作、亲子绘画、老年电脑学习班、羽毛球或兵乓球学习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很少遇到困难。而个案工作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实务活动, 个案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有些相似, 社会工作者需要以本专业精神为指导, 运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 这对社会工作者的个人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实务中, 从界定服务对象到与其建立信任关系, 再到实质性的助人服务的开展, 每个过程都需要社会工作者投入很大的精力。另外一个有较强中国特色的是, 很少有遇到困难或者问题的居民来求助于社会工作者, 大家对于娱乐性的活动很积极, 但是很少提出困难性的求助。很多社会工作者为了完成个案工作的指标, 不得不找一些平时关系较好的居民来充数, 其工作内容和总结也可能是自己编写和杜撰的, 所做事情有很强的应付性。

三、实务活动监督不够

在活动开展之前, 社会工作者都会有一个活动策划, 这个策划包括活动目标、理论应用、具体程序、活动经费申请、活动问题预评估等项目, 在活动结束之后也会有满意调查表、活动总结和新闻稿等档案要处理。但是这些程序式的事务在实践过程中常常被扭曲。一个活动一旦开展起来, 往往很难按照活动策划的步骤实现, 常常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突发状况。在撰写活动总结时, 大多数时候也只是进行例行的格式化阐述, 多数时候不会把真实问题与处理方式写在活动总结中。更有甚者, 满意调查表都是由社会工作者自己或者其同工来填写的。

社工从业者常常认为, 将活动策划、总结、照片、满意度调查表、新闻稿等文件整理在一起, 活动任务就算圆满完成了, 人们不太在意以下问题:整个活动是怎么进行的, 中间发生了什么问题, 是否尊重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技巧,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只要新闻稿写得出彩, 照片拍得好, 就可以算是成功的活动案例, 就有可能发表在报纸上。而机构更关注的是每个社会工作者举办了多少次活动, 是否完成了指标, 在社会上是否为机构产生了广告效应, 等等, 这种形式与社会工作的专业作用和精神有所背离。

四、文牍和行政事务繁重

为配合开展服务活动, 让工作更有规划性和反思性, 社会工作者常常需要制订工作计划和撰写工作总结。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 每个工作者除了必要的活动总结, 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编写周计划、周总结、月计划、月总结等一系列文件, 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 对此类文件又缺少严格的检查和惩罚措施, 因此大多数人都不太上心, 常常敷衍了事, 或是随手编写, 或是复制之前的日志甚至是别人的日志, 大多数文件都是在需要提交时临时抱佛脚来完成。这样的计划与总结对我们开展服务活动很难发挥实质性的帮助与引导, 社工从业者与管理者都需要反思:是否需要更好的方式去替代或者改进此类事务?对于一种实践性的专业和职业, 这种静态、冗杂、死板的工作方式如何能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除此之外, 由于社会工作的服务点采取驻派方式, 社会工作者由机构派遣和管理, 它们受机构和用人单位双重领导。因此, 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 他们常常会被用人单位派出去做一些非专业行政性的事务, 比如帮助用人单位打印、整理材料、写报告以及不少跑腿打杂的工作。这对社会工作者的正常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也使得社工的专业形象大打折扣。

五、社会工作者的聘任与督导机制问题

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和公益性很强的职业, 它对从业者的个人素质有很高要求, 并不是所有的人经过教育和培训都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有些人工作很积极热情、乐善好施, 有些人则消极冷漠, 甚至斤斤计较, 经过专业的培养和工作锻炼后, 前者常常会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社会工作者, 而后者就很难说了。然而由于本行业目前存在许多问题, 很难吸引和留住社会人才, 于是就对求职于社会工作者的人员来者不拒, 缺乏严格的选拔与考察机制, 使得社会工作者队伍良莠不齐, 影响了社会工作的服务效果和质量, 进一步造成了社会工作发展的恶性循环。这是目前每个社会工作机构都面临的难题。

督导机制角色偏于行政化。深圳社工机构采用香港社工+本土督导的方式, 着重培养本土督导的发展。在理念上, 本土督导依照“一线社工——督导助理——初级督导”的层级关系。这种层级关系并不是严格的上下级关系, 督导从事的并不是简单的管理和领导工作, 而是担当类似咨询师的作用, 督导需要与被督导者开展彼此的良性互动, 对后者在实务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建设性的指导, 帮助其成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督导并不能认清和摆正自己的角色和功能, 把自己定位在领导者的角色和地位, 认为下级社工和人员要无条件服从自己的意见和工作, 这与督导的理念是不一致的。

同时, 督导或督导助理的督导专业性水平也让人质疑。这类岗位的选拔需要一定的实务工作年限, 由于本领域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每个机构符合条件的人并不多, 这就降低了岗位的竞争性。我们曾经遇到一位督导助理:她本是刚从校园毕业不到一年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 在某社区做了一年的一线社会工作者后, 由于其他人员来来回回换了一遍, 她竟成为了本社区内资格最老的人员, 不得已才被推选到社区督导助理的职位。实际上, 她自己的实务能力颇为有限, 更不知道如何督导别人, 于是苦不堪言。这个案例并不是个案, 很多督导或督导助理只是在机构多呆了一些时间, 比其他工作者从事一线实务的时间长一些, 其专业水平不一定比别人高, 那么其督导的作用就让人产生质疑了。

另外, 目前对督导助理的工作激励也远远不足。在承担督导一线社会工作者的任务的同时, 他们也需要完成自己的实务指标, 有的时候还承担了更多的行政管理事务, 可是工资水平并没有比一般的社会工作者高出很多。他们每天不仅要写自己的工作计划和总结, 还要督促和指导其他一线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和实务活动, 有的时候还被机构派去写项目计划书, 工作量增加了很多。这就使得很多督导助理失去了工作积极性, 也让此岗位无法吸引新人才, 有些社会工作者宁愿在一线岗位上清闲度日, 也不去竞争督导助理的岗位。

本文的内容主要以深圳市的社区服务中心为例, 探讨了目前中国社工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深圳市的社会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政府非常重视, 提供了较充足的资金支持, 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学习。但与此同时, 深圳市社工实务暴露出的上述问题, 也需要各方加以重视, 积极反思并推动制度改革, 这对全中国的社会工作建设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发展迅速, 社会工作的覆盖面与专业性不断提升。从社会工作教育的角度看, 许多社工从业者的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对于个案、团体和社区等主要方法的运用逐渐走向科学化与合理化。然而从社工实践的角度看, 当前中国的社会工作实务尚存在着一些误区与错位。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经验来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沈黎.社会工作视野下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探索——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个案研究[J].青年探索, 2007 (01) .

[2]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2007.

[3]朱眉华, 文军主编.社会工作实务手册[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4]沈黎.本土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与伦理抉择——基于上海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的质性研究[J].社会工作, 2012 (02) .

[5]沈黎, 王安琪.本土社会工作督导运作状况研究——基于上海社会工作实务界的探索性分析[J].社会工作, 2013 (01) .

3.东西方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比较 篇三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实务;西方;亚洲

一、西方实务模式介绍

学校社会工作的英文是“School social work”,泛指教育体系内的社会工作事务。

1.美国的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介绍:四模式一坐标。在美国,以“访问教师”行动为开端的学校社会工作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本文在主要四种运作模式基础上,增加了结合上述四种模式的广域临床模式。

(一)传统临床模式: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目标群体为存在情绪困扰和适应问题的学生,主要是为了帮助其解决困难,恢复社会功能,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对个别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开展个案工作,侧重于心理、个人层面解决问题。

(二)社区学校模式: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不但是改变学生个体,还要影响孩子们的父母,通过对学校周边社区的改造与优化,帮助学校营造优质的社会环境。

(三)学校变迁模式:针对学校自身问题的反思与变革,以促进学校变革,维护学生权益。此时工作者多进行师生团体辅导,成立师生团体,推动学校变革。

(四)社会互动模式:主要强调学生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是疏通学校与社会,建立沟通渠道,推动学生与社会资源共享,发展共赢。

2.西方其他国家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西方其他国家的学校社会工作多有类似,多以解决学生问题为主,发展辅之。英国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学生的就学问题,也负责监督义务教育学龄儿童被雇佣的问题以及为有问题、有需求的学生以及教室提供资源与帮助,为其与其周围环境建立沟通渠道,使双方得以互融。加拿大学校社会工作者为学校成员提供咨询服务,调解学生与家庭矛盾,并与社会其它机构建立联系。学校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提高其学业成绩。

二、亚洲地区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介绍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格局逐渐走向稳定,亚洲各国开始对内发展自身综合国力,在经济腾飞的同时,社会出现各种矛盾,亚洲学校社会工作应运而生。亚洲各个国家地区在实践中,发展出游各自特色的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

1.日本学校工作实务模式:个体管理的同时强调在环境中治愈。在美国实务理论基础上,日本的学校社工的角色多为代言人角色,其主要任务为帮助有问题的学生增能,通过团体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

2.台湾地区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尚未形成固定模式。台湾学校社会工作实务多属试办性质,所以学校社会工作实务并未发展成像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研究者黄韵如川将其归纳为内部派驻、外部支援以及整合服务三个模式。

(一)内部派驻形态:由公共部门编列经费并直接提供服务。

(二)外部支援形态:由学校以外的民间机构派员进入学校,协助学校进行学童服务或由民间机构受委托承接学校转介的个案。

(三)校外安置服务形态:由社会福利系统协助教育系统进行校外安置,并提供整合的服务形态,主要特色在于机构皆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主轴整合教育系统,并提供完整的多元教育课程。

三、小结与建议

通过归纳西方以及亚洲各个国家的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可知各个地区情况不同,西方发展较早也较为成熟,日本家文化意识浓厚其学校社会工作多从家庭入手达到帮扶目的,香港台湾地区的学校社会工作相较于内地已初见其体系,许多闪亮之处也可为内地学校社会工作借鉴。

人才培养方面:在高校开设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基础上,在学校设立学校社会工作岗位,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督导,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以及方向上的把控。

机构建设方面:除由专业老师建立的机构外,政府也可鼓励社会组织的发展。许莉娅也在书中提到我国社会工作组织的四种模式:高校—民间机构合作推进模式、政府推进模式、政府—民间机构合作推进模式以及高校—学术组织—政府—民间机企业联合推进模式都是有实际操作性的方式。

思想意识方面:我国现虽已有2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但社会上多数人并不知道学校社会工作,妄论认同与支持。因此,通过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各方合作,通过宣传使大众了解、社会认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才能推动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广芬,苌庆辉南开大学美国学校社会工作体系架构及其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第35卷总第214期

[2]田国秀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变迁:美国的经验及启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3]唐孝奎,王智,张大均,港台学校社会工作体系及其对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研究的启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33卷第4期

[4]许莉娅《学校社会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

4.社会救助工作实务 篇四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会救助概念与内容

(一)概念

1、社会救助以家计调查为基础;因个人、自然、社会原因导致;由政府和社会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二)社会救助体系

1、基本生活救助

(1)是社会救助的核心

(2)有两个救助项目: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3)老年、残疾、未满16周岁的村民

(4)通过建立农村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发放供养经费来使其生活达到当地平均水平

2、专项社会救助 具有重叠性

(1)教育救助:现金、实物救助(2)医疗救助

(3)住房救助:租金减免或补贴、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危旧房改造补助(4)司法救助

3、灾害救助:突发性、紧急性、临时性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先救治,后救助原则

二、社会救助基本程序

(一)测算和公布社会救助标准

需考虑的因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村收入、当地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当地城镇职工最低工资、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必需消费支出

(二)救助材料的申请

向所在街道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

(三)审查申请人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

(四)救助审批

(五)救助款物发放

(六)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

救助对象有进有出,救助资金有高有低

(七)申诉:向当地民政、纪检监督部门反映和申诉

三、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1、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不对等性:区别于社会保险

2、救助对象的有限性

3、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4、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形式:现金、物质、服务性救助 时间:临时、长期的固定的救助 类别:常规性、特殊性救助

5、救助资格审查的严肃性:由社会救助的无偿性决定

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1、服务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2、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3、工作模式的融合性

4、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

1、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2、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

3、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

4、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六、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贫困救助是其核心

1、增能理论

2、优势视角(能力是其核心概念)

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城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一)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

1、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

2、政策的实施与评估

(1)现金给付、政府救助、慈善捐赠、企业减免(2)政策正朝着综合性、制度化方向发展

(二)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生活救助各项政策的实施

1、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 社区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平台

(1)提供物质帮助(2)提供就业机会

2、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

社会救助除了政府,还有各类社会组织(1)建立邻里支持网络(2)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3)注意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

二、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教育救助

1、参与政策制定,促进政府加大对教育救助的投入(1)义务教育阶段:减免学费、教科书费;补助困难学生住宿费和午餐费

(2)高、中等阶段:去学习报到的路费,发放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

2、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救助,整合社会资源

3、针对学生个人需求开展分层分类救助:奖贷助补减

4、提高救助效果,健全救助网络

(二)医疗救助

1、寻找社会工作与医疗救助的结合点

2、参与救助政策的制定,改进医疗救助程序

(三)住房救助

1、帮助困难家庭申请住房救助

2、参与住房救助的管理和监督,帮助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社工要协助住房管理部门和低收入家庭认定部门建立动态跟踪制度

三、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灾害紧急救援

1、紧急救援,减少财产损失

2、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3、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辅导

(二)灾后重建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地方分级管理的方式; 民政系统主要负责灾后民房的恢复重建

1、在现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管理机制下,社工应当采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协调社区人居环境的恢复重建,参与监督管理社区重建工程建设进展,加快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能力

2、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3、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四、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参与救助政策的修订 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

(二)救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

(三)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

1、主动救助:街头救助、全天候救助

2、机构救助:基本生活安置、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

(四)流浪儿童

18岁以下,脱离家庭或其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人

1、动员社会力量,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

2、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的救助体系(1)物质救助到教育救助

(2)从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与社会:类家庭、家庭寄养(3)安置与跟踪服务

对刚回归家庭的儿童要展开安置服务;

对如暴力、歧视造成的流浪儿童要坚持跟踪服务

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基本生活救助的跟踪方法

(一)针对个人开展的个案工作

1、结案——接触服务对象,了解问题和需求(1)要准备服务对象的有关资料(2)要准备并善于与服务对象会谈

2、预估——确定需要,研究提供服务的方式(1)是否有合适的工作人员

(2)是否能够解决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3)服务对象是否期望过高,与自身现实条件是否相符,是不是超过了社工的处理范围

3、规划——考虑工作方法,制订工作方案

(1)在选择介入角度时,社工要根据“最容易接触、最容易改变、最容易产生影响”的原则选取(2)需要选择适当的工作方法

(3)制定并实施规划:便利性、重要性、效率和效果、可行性

4、评估——分析工作过程和效果

(1)直接收集所需信息:服务对象的口头报告、观察服务对象的行为、专业量表

(2)间接收集所需信息:家庭访问、社区走访

5、结案——总结并结束工作(1)情绪与反应的处理

(2)巩固工作成果:对所做的工作进行回顾;对服务对象的收获和能力进行总结;要表达开放性意愿;为了使服务对象有一个持续的发展前景,可以帮助服务对象确定自己的、家庭的发展目标,鼓励服务对象有勇气、有信心面对即将展开的新生活

(二)针对困难群体的小组工作

1、小组工作的原则(1)个别化原则

(2)接纳原则(3)鼓励合作原则(4)参与解决问题原则(5)适时评估原则

2、小组工作的过程

(1)小组初期:小组还没形成,只是个设想

(2)小组聚集期:第一次会谈后进入小组聚集期;社工要掌握的技巧是在小组内部建立成员间共同遵守的规范,如保密规范小组、按时参加小组活动等、积极参加讨论和分享、注意倾听别人的表达

(3)小组形成期:成员开始互动、沟通,逐渐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角色出现分化,小组规范也开始形成;社工要善于把小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焦点变成问题(4)小组冲突期:小组成员之间会有竞争,与社工之间产生抵触,并且开始出现试探或挑战等行为

(5)小组维持期:相对稳定时期,因为组员之间彼此了解,对于小组形成的规范比较认同,小组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也在增强(6)小组结束期

(三)社区工作

1、基本原则

(1)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

(2)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救助和发展的目标(3)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和互助

2、主要模式

(1)地区发展模式

(2)社会策划模式:强调解决社区内部的实质性问题

3、主要任务

(1)改善社区环境(2)发展社区网络(3)促进能力建设

二、专项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法

1、工作前,首先进行调查,了解救助对象的问题和需求

2、根据“奖贷助补减”等救助政策,开启绿色通道,为符合条件的贫困生提供救助

3、心理咨询与个案辅导

4、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

三、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

(一)灾害预防

1、普及自然灾害的知识

2、灾害风险分析

(二)灾害救助

1、积极介入、紧急转移、保护生命

2、寻找资源、安置灾民、维持秩序

3、安抚精神、调适心理、重建网络

(三)灾后重建

1、开展社区人居环境重建

2、恢复社会生活秩序

3、复苏社区的经济秩序

四、流浪乞讨救助的工作方法

(一)外展服务

1、外展社会工作是一套系统的服务模式

2、针对流浪儿童的外展服务注意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二)机构服务

1、思想转化

2、行为矫治

3、继续教育

5.社会工作实务笔记 篇五

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通用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就是一种用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通用过程模式显示和说明了,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系统理论。(3)生态系统理论(4)优势视角和增能社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迂腐,包括人们生活所处的各个社会环境系统的理论,重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重点要求考生能够运用系统论的视角来统筹分析案主的问题和处境,并能从系统论的视角提供整合性的服务方案。

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1生命周期2人际关联。3能力。4角色。5地位与栖息地。6适应力。

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有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我们的,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分析范式: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理论依据为社会工作实务提供了基本的分析依据,在具体分析方面,社会工作者尚需要熟练运用内外影响力范式、社会功能范式和生命周期范式等来分析安主的情境及其问题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服务方案。社会工作实务通过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包括:个人或系统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个人或系统与资源系统的互动;个人或系统的困难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1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2运用综合方法。3工作过程阶段化。4工作任务阶段化。5整合的价值观。

运用通过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 序是有弹性的。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4通用过程模式的4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通用过程模式的4个基本系统:1改变媒介系统2服务对象系统.3目标系统。4行动系统。通用过程模式的4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1帮助社会工作者识别任务。2完善社会工作实务的目标3合理确定行动系统的规模或组成。4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系统工作需要掌握更专门化的知识。5在实务过程中要懂得如何推动组织的改变。6在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也需要不断诊断行动系统的情况。第二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

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在服务对象”。接案的步骤和核心技巧:

一、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实效面谈提纲(1)资料准备。(2)拟定面谈提纲。

二、面谈(1)面谈的目的。(2)面谈的主要任务。(3)面谈的技巧。(4)面谈中回应服务对象的方法。

三、收集资料(1)资料收集的范围和内容。(2)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

四、初步预估。

五、建立专业关系。

六、决定工作进程。七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

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常见的接案不成功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2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3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4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5社会文化因素。6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接案应注意的事项:应注意4个方面的问题: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预估的目的:(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2)识别服务对象的主观因素。(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预估的任务:(1)了解服务对象

存在的问题。(2)了解服务对象

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3)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其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与能力。(4)了解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系统的状况。预估的特点:(1)持续性。(2)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3)行动取向。(4)有可识别的步骤。(5)渗透了专业判断。(6)有局限。

预估的原则:主要包括个别化、合作、避免片面、避免简单归因、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等原则。

预估的基本步骤:1收集资料2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3认定问题。4撰写预估报告。

预估的主要方法:1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及其运用。2家庭结构图描述方法及运用。3社会生态系统图方法。4社会网络分析。服务计划的构成:1目的与目标。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3介入策略。4协同工作的合作者。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6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

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2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3计划要尽可能详细和具体。4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5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

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1设定目的和目标(1)确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目的。(2)设定工作目标。2构建行动计划(1)选择介入系统(2)选择行动内容。服务协议的形式:社区工作的协议可以是书面协议,也可以是口头协议。书面协议要列明各项工作目标及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这样的协议对于改变过程是有积极帮助的。所以,一般来说最好是能够订立书面协议,使其起到督促双方的作用。签订服务协议的过程:社会工作协议是与服务对象在从接案到共同讨论问题、构建行动计划的过程中逐步协商产生的,因此协议的过程从接案时就已经开始了。

签订服务协议的技巧:1认定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2与服务对象讨论对问题的看法。3描述介入工作要解决的问题。4确定目的和目标并说明行动的具体

策略。5总结和强调协议的主要内容。

介入的特点:1介入是有计划、有目标的行动。2干预是介入的核心。

3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4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介入的分类:分两类,即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

介入行动的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2个别化。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5瞄准服务目标。6考虑经济效益。

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直接介入行动和策略是与服务对象系统一起行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人生任务和环境的需要。直接介入策略主要包括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危机介入、运用活动和调解服务、运用影响力。

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间接介入行动及策略是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的行动。1运用和发扬社区人力资源。2协调和连接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3制订计划创新资源。4改变环境。评估的目的:1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评估的作用:1监督介入工作进度。2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促进专业成长。3巩固改变成果。4社会问责。

评估的类型:1过程评估。2结果评估。

评估的方法和技巧:1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2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与技巧。3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4介入影响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结案的类型:结案的类型包括:目标实现的结案;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结案阶段的工作主要集中对整个助人过程的回顾和总结方面,主要任务包括总结工作、巩固已有改变、解除工作关系、做好结案记录。

第三章 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的需要:儿童的需求包括生存的需要、爱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社会化的需要、被保护的需要6个方面。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儿童可分为婴儿期(0-1岁)、幼儿期(1-5岁)、学龄期(6-14岁)三个阶段。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资源。也面临的不同的问题。(1)婴儿期面临着如何避免疾病困扰以保障生命安全等,主要是生理层面的问题。(2)幼儿期除了生理发育方面的问题外,可能会有分离焦虑,会出现恐惧:害怕环境中出现陌生物体或新事物或新面孔;害怕黑暗;害怕睡觉。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例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3)学龄期可能会出现学习性问题,如厌学、焦虑等。幼儿期的行为问题,在学龄期表现得更加明显,甚至会出现未成年人犯罪等。

主要概括为环境对儿童的伤害和儿童自身发育障碍这两个方面。

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具有以下4个方面:(1)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立足于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客观背景。(2)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特定对象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之上。(3)儿童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理论、方法和技巧。

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1)儿童生物学。(2)儿童心理学(3)儿童教育学(4)儿童社会学。(5)儿童文化学。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儿童社会工作的范围广阔,可以将其内容分为宏观儿童工作和微观儿童社会工作两个层面。(1)宏观儿童社会工作是指面向全社会的、宏观性的社会工作。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促进对儿童的养育推动儿童教育事业④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的环境⑤加强儿童卫生保健⑥开展儿童家庭服务⑦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⑧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2)微观儿童社会工作是直接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的各项服务的社会工作。一般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是对一般儿童提供教育、卫生保健、营养、托儿、康乐等方面的服务特殊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是对残障儿童、问题儿童及

特殊身世(孤儿、弃儿、受虐)儿童提供救助、教育、医疗及机构照料、家庭补助、寄养和收养等方面的服务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④现阶段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机构包括学校、社会福利机构、社区、专业性社会工作组织,以及政府及相关的部门等。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儿童辅导2儿童小组工作3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

第四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的需要与问题:青少年的需要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独立(人格、经济、价值观)、认同(性别、自我)、社会角色(家庭、婚姻、职业)与社会关系。青少年的问题与该阶段的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如:自我认同问题、社会支持网络发展不良、或者独立动力不足等。

青少年工作的特点: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载体。3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4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始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类:发展性、预防性、补救性。其中发展性的社会工作主要关注:青少年群体潜能的发挥与发展的促进,具体内容主要集中于思想道德发展、心理认知辅导、就业能力拓展、生涯发展、生活方式与人际交往辅导等;预防性的社会工作主要集中于对于一些潜在的可能会阻碍青少年社会功能发挥的条件进行控制,其主要着力点更多是在青少年相关群体与社会功能载体中,如青少年父母亲教育、社区环境改善、社会政策完善等;而补救性的社会工作则是指协助青少年恢复处于崩溃边缘的社会功能,具体包括行为偏差青少年矫正与犯罪青少年矫正等,还包括弱势青少年保障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仍然是个案、小组与社区,方法的具体操作与实施则与青少年发展理论密切相关。个案方法要求社会工作者能够以积极主动及多

样化的方式去接触案主,同时在接触过程中给予案主的独立性以足够的尊重,从而激发案主的主体意思,增强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工作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该群体可以借助小组获得其所需要的安全和开放的交流环境、朋辈支持、学习模范、社会网络等。

社区青少年工作则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即调动社区资源使之为青少年服务,或者组织青少年参与社区发展与社区服务。除此之外,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还包括一些专项服务。比如就业辅导及网瘾戒除等;另一种则是通过团康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整体提升的历奇训练等。

第五章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人的需要:主要包括: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和一条龙照顾等。老年人的问题:1疾病与医疗问题2家庭照顾问题3宜居环境问题4代际隔阂问题5社会隔离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1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2反移情者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3社会工作者要关于反思并运用督导机制4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老年人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主要包括: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信息服务、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2老年人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处理的方式:帮助老人处理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等最常见的4个认知和情绪问题。3老年人精神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要理解老人的行为方式,重要的是理解老人在精神上如何界定自己的现实世界,在精神上关怀老人。4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5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临终关怀、丧亲问题、酗酒问题、自杀 等。

老年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老年个人与家庭工作方式主要包括:缅怀往事、人生回顾疗法、验证疗法。2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有现实辨识小组和动机激发小组。3老年社区照顾工作方法主要分为医疗性社会照顾两部分。4老年机构照顾工作方法有三个实务模式,分别称为爱登选择模式、住房与服务模式和以延续理论和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模式。

第六章 妇女社会工作 妇女的需要:主要包括:妇女生殖健康的需要;妇女的权益和妇女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建立的需要。

妇女的问题:包括:妇女的婚姻与家庭问题;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妇女的生殖健康问题;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问题;妇女就业问题;妇女的贫困化问题;妇女参政率及妇女教育资源普遍不足等问题。

妇女社会工作的特点:1要关注妇女的多样性2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3了解、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4个人的即政治的。5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妇女工作的主要内容:围绕三个方面:为妇女服务,解决妇女面临的实际困难;关注妇女的发展,解决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婚姻家庭的权益和发展问题;倡导和促进性别平等和公正的机制建设。

针对妇女具体需要和发展的工作:1婚姻和家庭关系和调适与工作策略。2对单亲母亲家庭的介入。3干预针对妇女的暴力。推进性别平等的工作:1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考生主要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具体内容。2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3推动社会主流化的工作。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性别分析方法。2妇女一点赋权的方法。3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

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基本需求:残疾人的主要困难:分为城镇和农村两部分。城镇包括: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婚姻难、就医难、社会交往难、心理

障碍等。农村包括:交通不便、体力劳动困难、医疗困难、社会服务难等。残疾人的基本需要:社会福利政策落实、家庭扶助、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就业政策倾斜、康复与医疗救助、伤残抚恤、社会保险、特殊教育、文化生活照顾、改善社会环境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1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2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3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4有效利用调解的方式。5充分利用保障性政策。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其一是努力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其二是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此外,还要帮助残疾人提高社会地位和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与创造性。1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1)宣传贯彻。(2)开展政策咨询工作。2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1)无障碍环境建设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2)残疾人特殊用具的配置。(3)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种有社会活动,以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社区康复模式。社会康复模式。职业康复模式。教育康复模式。

第八章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对象面临的问题:(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服务对象的需要:(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矫正工作的特点:矫正社会工作即有社会工作的共性、如注重专业知识、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等;又有其个性特征,即:福利性、特殊性、系统性、专业性。这4个特性分别从工作的性质、工作的服务对象、工作所依托的体系、对服务提供方的要求这4个方面进行归纳。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分为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社会矫正中的社会工作和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4种。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1树

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接纳矫正对象。2掌握5个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应用它们分析案主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指导服务方法的拟订。3内化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4掌握行为治疗方法。5掌握理发情绪治疗模式。

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标签理论;优势视角;“社会—心理”视角。行为治疗方法:治疗的策略与技巧;增强物的使用;强化程序。理论情绪治疗模式:1ABC理论。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

个案管理:1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2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3善于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4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替。

第九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5个方面:治疗康复需要;基本生存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社会尊重需要。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1)生活适应困难,缺乏病理常识和自理、护理知识。(2)心理障碍严重,难以接受伤病残导致的障碍。(3)生活保障问题。(4)家庭婚姻障碍,生儿育女困惑。(5)社会隔离,缺乏社会网络,身心非常孤单。

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4个方面:健康维护的需要;婚姻家庭的需要;社会参与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

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1)老化问题。(2)老年慢性病增加与生活质量受损。(3)心理失衡(4)社会地位下降。(5)社会隔离。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2个方面: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需要。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1)就业难。(2)隐性失业(3)延迟上岗。

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5个方面:军队情结;社会尊重;健康维护;居家养老;社会参与。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1)角色失调。(2)地位下移。(3)心理失衡。

优抚安置工作:

1、优待。优待是指按照国家规定对优抚对象从政治上、经济上给予的优厚待遇。

2、抚恤。一般是指国家对因公伤残人员、因公死亡及病故人员家属所采取的一种物质抚慰形式。

3、安置。仅指对退役军人、军休干部及其随军家属和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的安置。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是军队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优抚安置领域,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以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协助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问题,恢复和改善社会功能,使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的活动。按照不同的服务载体分类,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优抚医院社会工作、光荣院社会工作、烈士褒扬社会工作、军供社会工作、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和军休社会工作。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特点:

1、政治性。

2、政策性。

3、协调性。

4、特殊性。

5、矛盾性。

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1、4个总体内容(1)协助处置服务对象及家庭的问题。(2)协助增强服务对象对医院环境的适应。(3)协助处理服务对象与医疗系统的关系。(4)出院跟进服务。

2、3个特例内容。(1)复员军人慢性病医院社会工作。(2)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社会工作。(3)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社会工作。光荣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1、做好服务对象人住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2、协助服务对象适应光荣院的新生活。

3、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案心理辅导。

4、通过策划、组织一些简单易学的活动,增进服务对象群体之间的交流。

5、协助服务对象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

6、鼓励服务对象参与力所能及的院舍活动。

7、引导服务对象正确看待死亡。

8、利用社区或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服务。

9、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督导。

10、促进光荣院专业服务的发展和专业质量的提高。

11、影响社会及环境的决策。

烈士褒扬社会工作的内容:

1、引导讲解员,引导参观群众,加强阵地宣传,开展群体性的心理辅导。

2、策划有针对性的宣传纪念活动。

3、协助烈士遗物史料的收集。

4、协调烈属与陵园的纠纷。

5、协助做好前来扫墓的烈性及亲朋的精神抚慰工作。

6、协助完善解说词,针对不同人群凸显宣传教育重点。

军供社会工作的内容:

1、及时发现过往部队中存在的生理、心理问题,配合部队做好预防、解决和转介。

2、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完成好军供保障任务。

3、协调组建工作人员的支援网络,加强工作人员的心理辅导及沟通技巧,协助工作人员进行压力释放,情结疏导和问题解决。

4、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军供站管理和发展方面的政策建议。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内容:

1、协助服务对象适应新工作和新生活,顺利度过军地转化的过渡期。

2、协助服务对象充分利用和发掘自身的外部的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3、加强协调沟通,推进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安置格局形成。

4、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倾听心声、舒缓情绪、提供慰藉。

5、协助搭建信息咨询平台。

6、积极推进社会政策的良性改变。军休社会工作的内容:

1、协助军休干部实现角色转换,做好心理关怀和精神服务。

2、协助军休干部适应军休服务管理机构里的新生活。

3、协助军休干部认识老龄化的过程,适应晚年生活。

4、协助军休干部发挥自身政治、经验、智力优势,力所能及地服务社会。

5、协助整合社会资源。

6、协助依法维护军休干部的合法权益。

7、协助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8、协助做好工作人员的情绪疏导和压力释放工作。

9、培训工作人员,促进专业服务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10、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督导。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各领域需掌握的共性方法:

1、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敏感、焦虑、紧张、失落与无奈。

2、精神问题的解决方法—寻求当下生命的意义。

3、危机干预方法—最小的努力产生最大的效果。

4、对工作人员压力问题的处理方法—建立

支持性小组。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不同领域需掌握的个性方法:

1、优抚医院和光荣院的介入重点(1)直接面对死亡和濒临死亡的现实,了解临终服务对象的需要和心理反应。(2)了解、满足并体恤服务对象对归属与爱的需要。(3)失禁问题的处理。(4)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问题的预防。(5)疏于照顾问题。(6)建立专门小组。

2、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介入重点(1)压力预防与减压。(2)构建支持网络。

3、军休社会工作的介入技巧(1)接收安置。(2)服务管理。第十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工作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对象的复杂性体现在贫困对象致困原因的多重性和困境的多样性。针对不同的工作对象,提供的救助类型也相应不一样。工作过程的持续性: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过程是持续的。在提供物质援助的同时,要向对象提供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心理辅导、精神慰藉、行为矫正等援助,从而提升他们生活的能力和战胜贫困的信心。

工作方法的融合性:由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对象问题产生原因的复杂性,所以在实施救助的过程中强调事融合运用。工作方法的政策性:社会救助的体系比较复杂,相关的各类政策非常多。在救助过程中,要熟悉各类政策,并在政策的范围和许可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规范服务。

以反贫困为主的基本生活救助:基本生活救助在城市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主要是“五保”供养为主的救助形式。(1)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2)社区层面社会救助的内容。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一是提供物质帮助;二是提供就业机会。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一是建立邻里支持的网络;二是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三是联合社会组织的力量。

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教育求助。促进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救助,整合社会资源;分层分类给予救助,通过“奖、贷、助、补、减”等措施直接支持在校学 生;提高救助效果,健全救助网络。(2)医疗救助。寻找与社会救助的结合点;参与救助政策的制定,改进医疗救助程序。(3)住房救助。帮助申请住房救助;参与住房救助的管理和监督,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灾害紧急救援:紧急救援,转移群众,保护生命,减少财产损失;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解决灾民衣、食、水、住、医等基本生活问题;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2)灾后社区重建:协调社区灾后重建工作;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流浪乞讨救助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1)救助政策的修订。(2)救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3)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主动救助: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机构救助:包括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4)流浪儿童动员社会力量,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的救助体系:一是从物质救助到教育救助;二是从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与社会;三是安置与跟踪服务。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方法特点:一是符合社会救助政策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标准;二是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的选择性使用。基本生活救助的工作方法:

1、针对困难居民的个案工作。

2、针对困难群体的小组工作。

3、社区工作。

专业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开展专项社会救助中的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时,要根据各个专项救助的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工作方法。

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

1、灾害预防。

2、灾害救助。

3、灾后重建。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工作方法:(1)外展服务。外展社会工作是一套有系统的服务模式,它是社会工作者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出现多和活动频繁的地方,与他们保持紧密接触,通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发挥其潜能并预防不良影响的工作。针对流浪儿童的外展服务更要注意儿童的心

理和行为特征。(2)机构服务。思想转化;行为矫治;继续教育;技能培训。

第十一章 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

1、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

2、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

3、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家庭系统理论三个基本的观点:

1、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

2、家庭所面临的危机即是机会,也是挑战。

3、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有效解决。

家庭系统概念的六个核心要素:

1、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2、家庭系统努力维持改变和稳定之间的平衡。

3、家庭系统中一们成员的改变影响所有其他家庭成员。

4、家庭成员的行为遵循相互影响的循环因果的原则。

5、每个家庭系统即包含很多个系统,又归属于更大的社会系统。

6、家庭系统依据已经建立的规则运行。

家庭生命周期的八个阶段:

一、家庭组成阶段:脱离原生家庭;组成新的家庭;形成夫妻的角色分工和规则。

二、学前子女家庭阶段:学习父亲和母亲的角色;调整夫妻的角色。

三、学龄子女家庭阶段:培养子女的独立性;对学校等新的机构和社会成员保持更大开放性;接纳家庭角色的变化。

四、青少年家庭阶段:调整家庭界限满足青少年的独立要求;适应家庭成员对个人自主性的新的要求。

五、子女独立家庭阶段:为子女独立生活做准备;接纳和促进子女的自立要求。

六、家庭调整阶段:重新调整夫妻的角色;学习把子女作为成人对待。

七、中年夫妇阶段:适应新的、不以子女为中心的角色要求。

八、老年家庭阶段:学习与成人子女以及孙子女的沟通交流;应对衰老带来的困难;维护生活的尊严、意义和独立。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2、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

3、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方法。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家庭处境化原则

2、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

3、家庭个别化原则。

4、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

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1)接触阶段:与受助家庭约定实效会谈的时间和安排;为实效会谈做好准备;安排第一次会谈等。(2)开始阶段:与受助家庭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全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需要;明确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安排。(3)介入阶段:制订服务介入计划(问题、总目标、阶段目标、介入方案);明确自己的专业角色,并且运用专业技巧影响受助家庭成员解决面临的问题等。(4)结束阶段:与受助家庭成员协商服务结束事项以及总结和巩固整个服务活动的成果。

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方法: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1)家庭结构图。(2)家庭生态图。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1)观察技巧。(2)聚焦技巧。(3)例子使用技巧。(4)再标签技巧。

第十二章 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专业性、科学性、艺术性、实践性。针对学生一般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1、学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需要。

2、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

3、自我认识与自我探索的需要。

4、情结觉察与情结管理的需要。针对学生特殊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1、针对学业困境学业。

2、针对人际关系困境学生。

3、针对家庭生活困境学生。

4、针对心理状况困境学生。

5、针对特殊行为群体学生。

组合家庭与社会的力量,开展学校社会工作:

1、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2、搭建学校与社区的沟通的桥梁。抗逆力的基本原则:抗逆力有常规和非常规两种形式。从构成要素看,抗逆力由外部支持因素、内在优势因素以及效能因素三部分组成。

抗逆力方法的基本步骤:

1、促进亲社会联结。

2、建立清晰、稳定的边界。

3、教授生活技能。

4、提供关怀与支持。

5、建立和表达高期望。

6、提供机会,促进参与。

个案管理的过程:

1、识别服务对象。

2、对案语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估,确定案主所需要的资源。

3、评定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

4、完成资源—社会支持网络—案主的对接。

5、监管服务的传输。

6、评估。

团体辅导方法的组织和运用:

1、选题

2、招募

3、甄选、4、实施。

5、评估。

6、跟踪。

第十三章 社区社会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

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

2、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

3、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

社区社会工作的特点:

1、以社区为对象。

2、重点解决社区居民所面临的集体性问题。

3、采用宏观结构的视角分析和介入问题。

4、强调社区参与,关注人的发展。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社区服务。

2、社区就业。

3、社区治安。

4、人民调解。

5、社区卫生。

6、社区教育。

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包括:社区分析、政策分析、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的策划、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的执行、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的评估五个步骤。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资源连接、推动居民参与、居民能力建设和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第十四章 医务社会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与医疗卫生体系相融合、以服务对象的健康为主导、“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服务规范的专业化。医院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筛查和寻找服务对象。

2、危机介入。

3、对病人的心理社会评估。

4、介入服务:疏导病人心理,调节医疗关系;帮助病人申请金钱、物质等方面的公共援助;为绝症病人提供临终关怀;悲伤辅导。

5、根据不同科室病人情况提供服务:内科社会工作服务;外科社会工作服务;妇产科社会工作服务;小儿科社会工作服务。

6、康复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

7、出院安排:出院解释;帮助病人制订出院计划;协助病人回家和转到社区服务机构;病人的家庭护理安排。

8、外展服务:社区医疗照顾;慢性病及严重疾病的家庭照顾。

9、教育、培训、发展服务。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对象的需要:

1、健康生活的需要。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心理疏导的需要。

3、卫生保健的需要。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对象的问题:

1、对公共卫生知识缺乏了解。

2、各种突发传染病频繁出现,威胁公众健康。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有待加强。

精神健康社区工作对象的需要:

1、获得包容理解和关爱的需要。

2、获得及时治疗的需要。

3、康复环境的需要。

4、就业需要。精神健康社区工作对象的问题:

1、病情易反复。

2、社会歧视。

3、家庭和经济压力。

医院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在门诊部的工作方法:接诊服务;评估与诊断;简短辅导;住院安排;转介服务。

2、在住院部的工作方法:一般服务程序;复杂病例的个案工作方法;同类病例的小组工作方法。

3、家庭医疗工作方法。

4、临终关怀工作方法。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健康宣传方法。

2、健康管理方法。

3、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

6.社会救助工作实务 篇六

第三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一般意义上的儿童社会工作方法

1.儿童个案工作的方法

(1)目标

儿童个案工作,一方面,直接启迪儿童发展的需求,帮助其调整心理情绪状态,激发发展的潜能,辅导其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向儿童提供社会资源,改进其遭遇和社会处境,促进儿童的改变和成长。

(2)特点

①工作对象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②工作方法的科学性与技术性;

③在本质上强调助人自助;

④坚持过程的系统性,从各个方面去分析整理儿童问题产生的环境原因及儿童自身的主观原因;

⑤工作具有扩展性等。

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帮助儿童改变不良行为,辅导儿童正常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儿童的改变和成长。

(3)经常使用的儿童个案工作的两种主要形式源:考试资料网

一种是面向儿童的个别谈话。这种谈话式的个案工作一般随意性较大,专业技术的运用也不明显,但其中也不乏成功的经验。

另一种是面向儿童的咨询服务。例如,医疗机构、热线电话、专业课程等。

2.儿童小组工作

(1)定义

儿童小组工作是以儿童团体(小组)为对象,运用团体动力程序与团体活动过程设计技术,使团体中的儿童达到社会性的发展、行为的改变,实现儿童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功能

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加孩子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为儿童健康发展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

(3)要素与特点

儿童小组工作包含的基本要素有:儿童小组工作对象,儿童小组工作以识别、区分儿童群体的状况,促进儿童群体的正面发展,运用群体力量促进儿童个体行为的矫治和社会性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实现儿童与群体、与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等为工作的重点。

特点:

①团体(小组)内外儿童间的沟通和互动;

②专业的技能和方法;

③儿童小组工作者的重要角色;

④重视非正式的儿童团体(小组)。

1.儿童社区工作

(1)定义与内涵

儿童社区工作以调动包括儿童在内的社区居民参与为重点,以营造社区内儿童健康成长发展的环境和引导儿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社会形成互动为工作对象,动员一切社会资源,服务于儿童,促进社区健全发展。

有三个方面的内涵:①从直接的物质性建设目标入手介入社区;②从非物质的、教育性服务入手介入社区;③从社区儿童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儿童为中心的突发事件入手介入社区;④从动员组织社区内综合服务的力量入手介入社区;⑤从建设社区相关社会舆论入手介入社区;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几个特殊整合方式

1.家庭支持与寄养、收养

(1)家庭支持性服务

最主要的是家庭补助。家庭补助主要是为贫困或单亲困难家庭提供经济援助,以使儿童能够享受家庭的温暖。另外还有其他辅助性服务,家庭服务通过协助治疗父母亲,增进其亲子功能以服务儿童。

家庭服务机构及儿童辅导机构是儿童家庭服务的主要支持性机构。

(2)家庭寄养

即儿童的亲生父母仍有监护权,而保护权则转向寄养家庭。寄养有三个特点:①在家庭内提供照顾;②非机构的替代照顾;③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寄养,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

寄养家庭有收容之家、免费寄养家庭、工作式寄养家庭、受津贴寄养家庭和团体之家之分。这些寄养家庭还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家庭寄养的安置过程包括接案、安置、探视、再安置、结案五个步骤。

(3)收养

以收养父母和养子女的关系为标准,可将收养服务分为亲属收养与非亲属收养(机构安置、独立安置)两类。

在有社会福利组织介入的情况下,收养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审查及会谈、家庭访视、配对、试养安置、正式收养、结案、追踪诸项。

2.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建设

(1)儿童福利院的种类及建设原则

儿童福利院是儿童服务的主要社会福利机构,其服务对象包括孤儿及由于各种原因必须从家庭中移出的儿童。福利院的教养方式可分为家庭模式和团体模式两种,前者指一群年龄大小家庭的模式;后者则是由一群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儿童居住在一起,一切生活起居、作息时间皆以团体行动方式展开的模式。

(2)儿童福利院的安置过程

①安置前的准备阶段。运用个案手法,努力维系儿童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必须要安置时,要取得监护人的书面同意,并了解儿童的背景资料。

②安置期间。使儿童适应院内生活。

③安置结束期。第一,进入法定从业年龄的儿童,对其提供职业咨询或职业技能训练;第二,问题基本解决的儿童,可以返回原家庭或安置于寄养家庭庭等。上述两种情况都需要机构提供必要的追踪服务,确保出院者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3.对儿童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的辅导

(1)少年法庭里的儿童社会工作

是通过建立专门审查少年犯罪案件的少年法庭,帮助犯罪儿童得到教育和指导。需要专职的少年法庭法官和正式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参与。

(2)为有轻微犯罪行为的少年儿童提供的教育机构中的儿童社会工作

它是在少管所、工读学校等教育机构开展的、旨在为儿童提供新的社会气氛,充足的营养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帮助有轻微犯罪行为的少年重返社会。

(3)社区服务中的儿童服务

7.社会救助工作实务 篇七

在全国一百多所高校中, 贵州民族大学是2003年才开设此专业, 起步较晚。《社会保障实务》这门课程开设在第六学期, 学分为2, 考核方式为考查。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该课程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选用教材与以往教学理论内容重复性大、实践资源有限且实践教学未受到重视、社会保障政策变动与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课程定位不突出等问题。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笔者经过两年多的课程改革, 主要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有了一定的成效。

二、《社会保障实务》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及成效

(一) 综合教材内容, 有所取舍

通过分析目前社会保障实务理论方面的教材, 结合培养计划中课程的设置学期,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几方面的能力:第一, 对社会保障理论构建整体理论体系, 分析中国社会保障各方面的问题能从整体观出发。第二, 深入社会保障各个板块, 能有效分析问题, 树立学生自己的问题观。第三, 深入社会实践,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 改革教学方法探索

1. 案例教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 国际社会保障制度理论及与中国的比较、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些授课章节更多地运用案例教学法。

一般在讲授完基本的理论知识, 需要学生讨论之前两周左右的时间安排学生搜集案例或者按照教师的要求阅读指定的书籍或者资料。教师根据讨论的内容和方向给出思考题, 引导学生的思考思路。例如:第二章“国际社会保障范围及其模式”, 笔者将基本的目前国际范围内典型社会保障国家的类型及模式结合以前的理论教学帮学生重新回忆以后, 列出课下阅读的书籍《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并布置问题: (1) 阅读了《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之后的感想, 有什么问题? (2) 你对哪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感兴趣?为什么? (3) 他们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对于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五大险种的实务教学中, 与《社会保障职位模拟》课程内容有效避开, 交叉但不重复。笔者一方面给予学生大量案例, 让他们进行分析, 尤其通过学生马上进入社会容易遇到的问题和他们联系紧密的案例 (例如:女大学生职场中如何保护自己的生育保险权利?工伤保险的核心与待遇差别;大学生失业问题等等) 。另一方面, 让学生搜集案例, 对其中不理解之处进行提问, 教师只作为“答疑者”的身份出现。

2. 讨论教学法

本课程的第一部分为理论的回顾与前瞻, 社会保障目前不完善的地方有很多, 专门依靠教师讲授是不够的。就需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关注社会保障领域相关的问题, 多思考未来社会保障制度应如何发展。第二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的现实分析, 从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再结合热点进行分析。例如:养老保险的学习中, 首先给出这三个问题让学生进入分析: (1) 养老保险面临的社会压力, 中国的养老保险最大的压力是老龄化, 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 在这种压力下养老保险目前的实施现状如何?能否满足社会的养老需求? (3) 未来养老保险在哪些方面应该怎么做才能应对老龄化?其次分别在每一个问题中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并派代表进行发言, 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教师也会融入社会热点共同进行讨论, 例如在养老压力环节, 让学生讨论“你会同意父母住养老院吗?”通过这个问题的辩论观察学生养老传统意识与现实的碰撞, 引导学生分析未来养老院的发展趋势与要求。在养老未来发展环节, 让学生讨论“以房养老是否可行?”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制度的决策与发展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

在这种教学思路下, 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学习经验, 看问题的方法不同, 会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 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 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 引起学员的高度兴趣和注意, 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

3. 互动教学法

结合前面的教学方法, 笔者会设计多种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 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 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 (1) 主题探讨式互动:根据章节板块选出一些适合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的话题。 (2) 归纳问题式互动:笔者希望学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研究性思维, 借助每个章节的共同讨论,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问题。 (3) 多维思辨式互动:开展辩论赛和小组讨论会的形式, 就同一问题展开讨论。

4. 实践教学法。

由于传统教材主要偏重于介绍社会保障理论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 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为此, 设计了三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实践性环节:一是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进行考察和调研。带学生到贵阳市社会保险基金给付中心参观学习, 了解该服务机构的工作性质与服务内容。二是到社会福利机构或社会养老服务部门进行调研。三是社会保障专业问题调研, 通常安排在暑假, 结合教师的相关研究课题进行, 并要求学生提交专业的调查报告。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此种方法设计为分组完成。

三、初步改革成效

(一) 理论学习更加系统

笔者对课程的安排是先进行系统地理论回顾与整理, 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用学生整理的理论体系进行分析和归纳。再进入到版块化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各个子项目的分析中去。经过两个学期的尝试, 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比以前更加系统。在分析案例或者进行热难点问题讨论时, 学生的思路相比较以往有了比较大的进步。能在一定的背景下分析现状和原因, 用相应的理论原理进行解释, 并能够比较合适地解决问题, 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而不是一味地建立新制度、成立新法律等等这些不具有可操作性的空建议。相信配合后面的学习, 学生能有更大的进步。

(二) 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学生欢迎

1、课堂出勤率高了。

经过笔者的观察, 学生不喜欢来上课很大的原因可能就是课程本身不具有吸引力。一方面, 本课程的实践性改革增加了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比重, 包括作业、发言、PPT演讲等等, 督促学生进课堂学习。另一方面, 灵活的教学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学生变得敢发言、爱发言, 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若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不相符合, 有些学生甚至还会和教师进行辩论。

2、学习并不是为了期末考试。

考试形式更加灵活, 不拘泥于最终的试卷上面, 也不考察一些比较“死”的知识点, 而是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思维。也比较容易受到学生的认可。

(三)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1、学生对于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问题把握更加宽阔。以往学生在论文选题上思路打不开, 认为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只有养老、医疗这些问题, 结果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往往都是关于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等问题, 无非就是研究个案的不同而已。经过教学过程的改革, 学生在选题过程中更从容, 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研究方向。

2、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领域内学生感同身受或者身边就有发生过的一些案例与科研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敢想敢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自己思考的问题写出来去尝试申请。

3、对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更加清楚, 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平时的写作训练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四、有待改进之处

(一) 实践性教学改革对教师自身而言, 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1. 教师自身在备课、教学过程中要严于律己,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否则会影响课程的改革成效。拿教学方法来说, 教师要灵活运用的前提是在课下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 不是简单地将课堂交给学生。例如, 案例教学法, 社会保障课程的案例需要在国内外大量资料中进行筛选甚至编写, 形成合适教学内容的案例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方面, 笔者还未形成独特的案例体系, 有待改进。

2. 加强团队协作。《社会保障实务》这一门课程的改革需要专业内多位教师共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 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利用和管理

我院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实践基地少, 目前仅有一个“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如果有条件, 可以与贵阳市或者贵州省各地州市 (县) 的社会保障单位机构建立合作联系, 创造条件让学生可以奔赴第一线接触社会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曾煜.社会保障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的价值探讨[J].劳动保障世界, 2008.

[2]李雪.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3 (4) .

8.社会救助工作实务 篇八

关键词:社会需求推销教学改革

0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发展,高职教育模式已经占据了现代教育模式的半壁江山,它的特点在于,高职教育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使培养出的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来说,则该相应的调整教学方法,突出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这个实践就是要结合社会,结合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的特点来开展教学工作。本文以推销这个工作岗位分析社会现状,结合《推销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分析在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对策进行阐述。

1推销人才的供需分析

当今这个世界,不仅企业需要推销,就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来说,也需要推销,各个行业对高水平推销人才的需求是有增无减。细数近几年的就业现象,不难发现营销类人才的招聘未曾间断,一些快速消费品、服务性行业也加快了营销类职位招聘的步伐,根据一些城市招聘人才的数据得知,招聘销售类的工作的数量仍居前几位,但能招到的人才却是屈指可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极大的反差呢?

1.1企业对推销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现在的市场状况,各大专卖店、连锁店、企业都在招聘店员和柜面销售人员。例如Zegna、雅芳、香奈儿等一线品牌;各大连锁卖场对柜面销售员的招聘也是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如电器连锁巨头苏宁、国美,招聘的销售人员都在百名以上。这类销售人员,大多需要高中以上学历,1年以上相关行业工作经验,人际沟通能力强,具有高度的服务热忱。而这些岗位的薪金待遇一般是基本工资加上销售佣金,充分体现了能者多劳,智者多劳的收入分配方式。据调查显示对于某化妆品的销售人员来说,年收入能达3万元以上,对于做业务如机械、汽车类产品的销售人员来说,年收入则高达到4万元以上。面对这样的广泛的招聘范围和优厚的待遇,按照常理应该会有吸引很多的人才,但是很多企业却表示招到的人才不甚理想。

1.2大学生的供给状况由于近年来各大高校连年扩招,今年将有600万的学生大军进入到社会,加上去年未就业的学生100万人,现要有700万的学生解决工作事宜。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岗位相对减少,而学生就业的人数庞大,人才的供应对于企业招聘的营销人才,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1.3招聘营销人才的数据分析分析近几年人才市场情况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上海各类用人单位提供的销售人员岗位有48467个,应聘人数为35042名,缺口数达13425个,成交数量而想而知。而齐齐哈尔市一至三月份的关于营销人才的数据是,企业需求6571人,求职人数有7390,人,达成意向的4009人,成交的1936人,数据虽然未出现缺口,但是分析需求量和成交量之间的差距也是相当大的,只满足了三分之一的企业用人需求。以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的图表显示,提供营销人员岗位的有8万之多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的招聘人数。通过这两组数据都可以看出在营销人才的招聘上存在的诸多矛盾。

这些数据表明各类企业需求的热点是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包括销售代表、业务人员、市场营销。对于一线的业务员、客户代表职位需求量最大,中层的营销经理、区域经理、大客户经理则是企业关键的业务人才。相关调查表明,不少用人单位都反映“招一名优秀的销售员很不容易”。

相关机构对下半年的人才需求预测是,行业需求比较集中在金融服务、建材销售、机械工程、汽车售后、快速消费品、家电零售、医药等方面。可以看出有很多都是销售方面的工作岗位o

2推销人才供需矛盾的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信息不难发现,推销人才存在供需矛盾,分析其原因为:

2.1部分学生求职较为理想化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的产品需要加快销售,并且由于推销工作急需性的特点,很多企业为了更快的吸引人才,确定了“轻学历,重能力”的招聘人才的标准,在打出的招聘启事中要求相对较低。然而看似这样的低门槛招聘启事,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反而是一个心理障碍。较多的学生会认为推销这个工作不体面,社会地位不高,工作起来比较辛苦,想找一个稳定的,坐办公室的从事管理的工作。所以需要就业的人才基数是庞大的,但是由于学生过度的理想化自己的能力,使得这个有这个营销行业求职意向的人数大为减少,拉大了人才供需数量的差距。

2.2学校教育方法的欠缺学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细数各大院校开设的专业和课程,几乎都开设营销专业,设置《推销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到底怎样,学生在就业期间的状况就一目了然,究其原因学生之所以对这个工作的认可度不高,说明学校在是在这门课上的教学效果上不甚理想,没有在学校学习期间就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致使学生对推销这个工作的认识比较片面,从而使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失去了就业的机会。

3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推销理论与实务》是一门实用型的课程,目的是要让学生学到活的思想理论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将其运用到工作中。但是作为学校的培养方法上来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3.1推销理论相对欠缺大干世界里,小到一元左右的蔬菜,大到过百万的工程项目都需要推销。由于推销的情景、人员的性格、以及产品的不同,加上空间因素的影响,这样排列组合会有上千种的销售方式,这些销售方式很难说哪一种是效率最高的。虽然说理论指导实践,但在现在的推销理论中,很多都讲述的重点内容是销售技巧、方法,是一种程序化的理论,对于不同情况的分析也是浅尝辄止,没有总结出更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3.2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对于培养学生的老师来说,不单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技术方面也一定要过硬。然而现在大多教师是从本科类的学院走入工作岗位,从校园走向校园,虽然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没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同时由于担任教学工作,有限的时间必然在这个方面的付出的精力不足,未能到社会上进行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方式仅仅就是空讲理论,纸上谈兵而已。

3.3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由于教师的水平处于理论层面上,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理论教学,空头说教,致使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造成学生认为推销是根据推销的实际场景,做出及时的反应,对于学习推销理论持无所谓的态度。按照原有的教学方式中,仅仅是在课堂中,讲述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分析,但是如若采用课外教学,教学过程不好控制,使得这个方法也较少使用,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与学生实战演练,致使学生学过了

理论,也无法在工作中灵活运用。所以在应注重教学环节的灵活性,授课方式的多样化与实习过程的具体化。

4改革建议

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推销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实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应综合考虑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学校的教育条件与资源、实习人数与时间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设计、选择实训教学模式。

4.1加强消费者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在现代推销理论中,主要理论就是艾达模式、迪伯达模式以及推销方格理论等,接着就是根据推销过程,分别讲述一些技巧。固然技巧对于推销过程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要想将这些技巧很灵活的揉和在一起使用,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讲,会有一定的难度。俗语说,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其宗,就是它的根本,那么对于推销来说,就是指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把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完全把握了,这个变,就可以信手拈来的变换出很多的技巧以吸引消费者。那么在现在的推销学的相关著作中,对消费者的心理的研究相对较少,或者一言以蔽之的带过。致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忽视该理论内容,影响教学效果。总结我在推销工作和教学方面的经验,我认为加强消费者心理学的研究并将其作为一个教学重点,贯穿于教学始终,会对推销工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4.2加强师资建设职业教育中对老师的要求是双师型人才目的就是要加强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对于推销这门课程,任课教师必须要在社会上进行历练。但是由于教学任务与在社会上锻炼、个人时间与学院管理上的矛盾性,使得这个问题的可操作性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院在师资力量的培养方面,应该从教育教学的目的为出发点,统筹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锻炼,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并且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有可能是实践高手。

4.3优化教学方法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锻炼,毕业之后就能上手工作。学校起承担着校园与社会的桥梁的责任,是不能忽视的。在推销的教育教学中,就应该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的方式就是:学中干,干中学,在推销教学的实践课中建议:

4.3.1推销课堂模拟对于在推销中的很多过程,很多小理论,这些内容可以设计一个小的销售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中模拟,例如,在寻找客户方法的内容中,选取一个产品,让学生开始推销,看看学生是先找哪些顾客,在销售完毕之后,总结出,寻找客户的方法是由内而外等方法。

4.3.2从电影中学习推销知识推销在讲授的过程中,老师往往是在一个人在讲,像表演单口相声,只能是凭空想象。它的一个劣势就是不能完全的将销售场面展示给学生,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改变这种现象,现在大量的电影电视中都涉及销售知识,例如《当幸福来敲门》中主人翁是如何在实习期完成任务的,等等视频资料。通过搜集在在各类电影中有关销售环节的片段,而且这些视频能弥补对于大生意、无形产品的推销在课堂中讲解的难度。

4.3.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这是职业教育中实践课的一个常用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发现不足等。我在进行案例分析课时,改变以往的案例分析的方法,首先展示案例的三分之一,将问题抛给学生,“假如您是推销员,这时您会怎样做?”诸如此类的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学生所提出的方案,总结得失。之后,再展示案例的三分之一,再提问,再讨论,直至案例展示完毕。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很快的抓住学生的思维,以及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效果,及时的纠正不适当的做法。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上课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

4.3.4校园活动推销的教学难度在于是在课堂之上,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室空间的有限性,极大的阻碍了教学实践的效果。根据这个矛盾点,我们可以开展各项校园活动来弥补这个缺陷。例如可以和某商家协商,进行代销,根据授课的时间,确定一个即将进入销售旺季的商品,在校园中或到社会上销售。分成小组,比赛销售状况,根据每组的销售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这种方法,既不占用教学时间,同时又能让学生得到锻炼,及时将学生遇到得问题与以解决。

4.3.5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实践教学中去相关的社会调查显示,由于一些顾客认为大学生不诚信,抵挡不住货款的诱惑,极易发生携款逃跑的现象。那么在推销活动中,直接拿到货款的现象经常发生,难免会存在遇到见钱眼开的学生卷走货款的可能性。故此有的消费者不愿意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做业务,从而致使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做推销的难度大为增加。因此,在对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无论是在开始产品、介绍推销洽谈,还是推销成交、售后服务时,都应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总之,为满足各行各业对高素质的推销人才的需要,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培养高素质的推销人才是学校应尽的义务,我们应以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积极探讨教育教学方法,为营销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征稿启事

*来稿需知:

1、来稿确保不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2、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稿件刊登后,赠当期杂志一册,以供用途。

3、本刊常年征稿,所有文稿均在一周左右时间做出处理。

4、论文下方要注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例:××省××市‘区、县)××路××号××学校××收]、联系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邮编、邮箱及QQ。以便我们能够及时快捷地与您取得联系。

*本刊为旬刊,欢迎有一定组稿能力者为本刊组织稿件,有意者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经审核合格者,可设为当地工作站负责人(需寄申请书),欢迎广大经济界、管理界、科技界、理论界工作者推荐、自荐。

*投稿方式:

1、投稿专用邮箱:GL-KJ@163.COM、2、本刊网站投稿:www.GI--KJ.COM

杂志社地址:石家庄市师范街138号

上一篇:峦庄镇“千百万”工程总结下一篇:领导胜任力提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