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音乐教学计划(精选11篇)
1.一上音乐教学计划 篇一
第五单元 动 画 城
一、教学内容:
1、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 欣赏:《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欣赏:《小机灵之歌》
3、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活动: 唐僧骑马咚得咚
4、欣赏:《劳动回家转》
5、活动:猜一猜谁在敲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将儿童对动画片的兴趣引向音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的感受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发展音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接触并了解国内外优秀的卡通文化,初步感受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
(二)具体要求
1.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谣,随音乐按节奏走步,分组进行歌谣卡农、做游戏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学习音乐。
2.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演奏歌曲的前奏,进一步熟悉打击乐器的奏法,启发学生对打击乐器音色的兴趣。
3.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小机灵之歌》第一段,培养自然大方的演唱习惯。
4.模拟不同动画人物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发展学生音乐表现力。
5.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声音,发展学生音乐想象力以及对声音的感受力。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1.图片:可粘贴的《西游记》人物头像或头饰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老妖怪。《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人物头像或头饰如白雪公主、万事通、瞌睡虫、开心果、糊涂虫、爱生气、害羞鬼、喷嚏精。《聪明的一休》人物头像或头饰如一休、西佑卫门、大将军等。《三只小猪》人物头像或头饰如老大、老
二、老
三、大灰狼、茅草房图、木房图、砖房图。
2.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双响筒。自制乐器如装沙或装豆子的易拉罐、大张挂历纸、铁棍、几块木板、铁盆、玻璃瓶、塑料纸、碗碟等。
3.录音带或CD《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一个师傅仁徒弟》《小机灵之歌》《劳动回家转》。
(二)文字、图片资料
1.《西游记》《白雪公主》《聪明的一体》《三只小猪》的动画片或片断、图册等。
2.《西游记》《白雪公主》《聪明的一休》《三只小猪》的故事及动画片的相关介绍。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本单元的难点: 1.如何吸引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听音乐,帮助学生从愿意听、喜欢听逐渐过渡到想听音乐。2.在借助动画片的画面和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同时,又不囿于画面和故事情节的局限,启发学生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想象,把对音乐的兴趣集中在情感体验上来。
五、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2.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教学目标:
按节奏朗读,按节奏走步,随音乐的分句准确变换动作。教学过程:
(一)念歌谣
1.教师请学生看教材插图,或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片断,请学生说出动画片的片名。
2.请学生指出插图或动画片中的人物名称,教师板书或粘贴人物头像。
3.请学生仔细观看插图或动画片,说出各个人物的外形特征,教师逐一总结。如学生说唐僧骑马、穿袈裟等,教师可总结并念童谣:
× × × × × × ×
唐 僧 骑 马 咚 得 咚
学生说孙悟空手拿金箍棒、抓耳挠腮、机灵活泼等,教师可总结并板书:
× × × × × × 孙 悟 空 跑 得 快
学生说猪八戒肩扛钉耙、长嘴大耳、动作迟钝等,教师总结并可板书:
× × × × × × 猪 八 戒 鼻 子 长
4.教师先拍手× × × ×,然后边拍手边按教材所给节奏念童谣。5.教师边教童谣,边指着人物头像,提示学生。学生可两人一组,边念歌谣边对拍手掌,如下例:
节奏:× × × × 歌谣:唐 僧 骑 马 拍手:合 右 合 左
6.教师与学生边拍手边接念童谣,如下例: 教师:× × × × 学生:× × × 唐 僧 骑 马 咚 得 咚,(二)模仿
1.看动画片或插图,启发学生模仿五个角色的形态。2.模仿白龙马的蹄声。
启发学生发现《西游记》里的另一个角色:白龙马,发挥想象,模仿马蹄声。
3.念歌谣,请少数学生表演动作。
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妖怪、白龙马,一边念歌谣,一边表演动作。
(三)听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1.先完整地听赏一遍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2.教师简单介绍歌词内容。启发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乐曲在什么地方有较大变化?例如,注意听情绪有无变化,音区的高与低。歌曲前8个小节情绪较平和,第9小节开始情绪稍微激动一些。
3.复听音乐,学生随音乐情绪的变化自编动作表演。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
2.学生能否有节奏地朗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3.学生能否对《一个师傅仨徒弟》两段情绪的差别作出反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2.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教学目标:
学唱并按故事情节表演《我们才不怕大灰狼》。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三只小猪》
1.导入新课
请学生讲看过的动画片,哪些是美国的迪士尼动画片,喜欢哪几部动画片。
请学生讲《三只小猪》的故事,故事情节可有多种版本。2.听《三只小猪》的音乐。
教师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判断乐曲中大灰狼的音响。3.复听音乐
教师再次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注意辨别大灰狼的音响特征。例如,声音沉闷、粗壮、凶狠,由低到高的吼叫声,伴随着噼里啪啦的杂乱声音等。
(二)听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1.听教师演唱
教师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第7段。可将歌词“老大、老二进砖房”改为“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反复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启发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指出面对凶狠的大灰狼,小猪的态度是乐观和毫不畏惧的。
2.跟老师学唱歌曲。
教师教唱唱名,学生学唱唱名;学生完整地演唱唱名;教师教唱简单的歌词“我们才木怕大灰狼”,学生学唱;学生完整地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三)朗读。1.朗读
教师指着茅草房,介绍猪老大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老大的念白。教师指着木房,介绍猪老二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老二的念白。教师指着砖房,介绍猪老三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2.朗读并做动作。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有节奏地朗读三段文字,并自由地表演。
(四)歌唱并表演 1.提问
教师提问,在大灰狼粗暴的推搡下,谁的房屋倒塌了,谁的房屋最安全?
教师继续提问,三只小猪谁才真正不怕大灰狼? 2.演唱
全体学生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人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启发学生创编大灰狼拍打房门的声音)。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愿意用不同的语调朗读三只小猪的念白。2.学生能否把《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唱熟。3.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歌曲《劳动回家转》 教学目标:
l.听赏歌曲《劳动回家转》;用打击乐器演奏歌曲的前奏。2.练习山谷回声(词语卡农)。教学过程:
(一)听赏《劳动回家转》
1.初听歌曲《劳动回家转》。歌曲描写了七个小矮人从矿井劳动完之后回家的情景。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想象一下,小矮人劳动一天是满载而归,还是空手而返?
2.教师提问,一上课同学们就回到教室,同学们是怎么知道开始上课了。学生回答,上课铃响了。教师继续启发学生,火车开了,有什么声音?“发出‘呜——”的汽笛声;军人齐步走,听什么信号?“一二一”的口令;运动员比赛,听裁判的鸣枪声;门铃响了,有人来了等等。
生活中许多声音就是信号,传递消息,给我们提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和帮助。
七个小矮人劳动的矿井里,他们用什么声音做信号呢? 3.复听《劳动回家转》
请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七个小矮人劳动的矿井里,他们用什么声音做信号提醒大家劳动结束了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歌曲前奏部分由慢到快的敲铁声: 4.敲打击乐器
清学生思考,怎样用学过的打击乐器模仿劳动结束的节奏。例如;
三角铁:
4个四分音符敲4下三角铁,十六分音符则用小金属棒在三角铁的两条对边滚奏。
5.第三次听音乐,回答问题
这首歌曲为什么是《劳动回家转》而不是《劳动歌》?除了敲铁声,歌曲中还有哪些声音告诉我们劳动结束了?
例如,小矮人吹口哨的声音。人们常在轻松愉快时,吹口哨。例如,歌曲结束时,小矮人歌声越来越弱,表明小矮人在行走的路途中,而且越走越远,歌声渐渐消失。介绍了歌曲背景的移动和变化。
再如,歌曲开始一声声“嗨嗬”再接一声声“嗨嗬”,仿佛小矮人行进在山谷中,高亢的呼喊声在山谷回荡,给人以开阔深远的环境联想。
(二)词组卡农 1.山谷回声
听《劳动回家转》,说说山谷回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一个声音还没完,第二个同样的声音又传来,第二个声音还没完,第三个声音又传来。
请学生模仿歌曲,用“嗨嗬”一词,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做二声部或三声部卡农练习,营造山谷回声的效果。例如:
学生A:嗨嗬————————————————————————————
学生B: 嗨嗬—————————————————————— 学生C: 嗨嗬————————————————
2.用学过的歌谣《唐僧骑马咚得咚》,进行二声部卡农。3.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熟悉的词语或歌谣,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做简单的二声部或三声部卡农。例如:
(三)听音乐,走步 1.认识小矮人
请学生介绍七个小矮人的名字:害羞鬼、万事通、喷嚏精、瞌睡虫、开心果、糊涂虫、爱生气。
2.带着表情做动作
根据教材提供的插图,请学生各做一个劳动动作。例如,有挑担的、扛锄头的、推车的、抬筐的、铲矿的等。
跟着音乐,边做动作边列队齐步走。
(四)分组表演
请两组学生表演,一组用打击乐器敲前奏,一组演小矮人,注意在音乐渐弱时,慢慢回到各自的座位。
教学评价:
l.学生用打击乐器敲击前奏时,节奏是否准确。2.学生是否喜欢与其他同学合作练习词语卡农。3.学生表演时是否能准确地踏在节拍点上。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小机灵之歌》 2.音乐活动“猜一猜谁在敲”
教学目标:
1.听赏《小机灵之歌》,学唱歌曲引子部分。2.听音乐和节奏做游戏。教学过程:
(一)看头饰,听音乐
1.请学生戴上自制的头饰,说说自己是哪部动画片的人物。同一部动画片的学生集中在一起。
每提到一部动画片,教师就放这部动画片的歌曲或音乐。如:学生提到动画片《西游记》,教师就放《一个师傅仨徒弟》音乐;提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放《劳动回家转》的音乐;提到《三只小猪》,教师放《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音乐。
教师播放《小机灵之歌》,拿出一休的头饰,请学生猜出动画片的名称:《聪明的一休》。
2.请学生说出《聪明的一休》是哪个国家的动画片。
3.教师补充说明日本儿童生活、服饰等的特点:穿木屐、和服、睡榻榻米等。
(二)学唱《小机灵之歌》第一句
1.初听《小机灵之歌》,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片断。
2.复听歌曲,请学生说出上述几个最喜欢的音乐片断有哪些特点。如,“啊,啊,开动脑筋啊”,表现了小一休什么形象。
再如,“格的格的”在歌曲的开始和结尾,表现了一体什么动作或形象?启发学生注意引子的音乐特点。
3.教师范唱歌曲引子部分,学生听唱几遍,然后完整地演唱。4.跟着教师播放的录音带,学唱引子和尾声。
(三)敲打击乐器
用三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做游戏:猜一猜 1.放音乐,猜一猜动画片
请学生戴好各自的头饰,围成一大圈,边听音乐边拍手× × × ×。听到相关音乐,就走到圈里,围成一个小圈。例如:教师弹奏或播放《一个师傅仨徒弟》的音乐,戴《西游记》中人物头饰的学生就拍手走到圈里,围成一小圈,其他人站在外圈拍手。教师放《劳动回家转》的音乐,戴《西游记》中人物头饰的学生退回到外圈,戴《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头饰的学生就拍手走到圈里,围成一小圈。教师放《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音乐,戴《三只小猪》头饰的学生就拍手走到圈里,围成一小圈,其他人站在外圈拍手。
教师把整个单元的歌曲打乱顺序播放,可以放完整的歌曲,也可以放歌曲片断。学生能辨别各首歌曲出自哪都动画片,并准确地按节奏拍手。
2.听音乐,表演
继续上面的游戏,要求学生按× × × ×的节奏走步,并做与所戴头饰相符的人物的表情或动作。例如,教师放《劳动回家转》的音乐,戴小矮人头饰的学生,边一拍一步地走到圈内,边做表情。害羞鬼、万事通、喷嚏精、糊涂虫、开心果、瞌睡虫、爱生气各自做出不同的
表情。
4.听节奏,猜一猜
学生围成一个圈,请四个学生蒙着眼站在圈内,各自代表一部动画片。大圈里的学生戴着各自的头饰传球。音乐一停,手里拿球的学生必须把自己所代表的动画片的节奏,用任意一种方式,如拍手、敲打击乐器或走步表现出来。圈内的学生如果能听出来与自己是同一部动画片里的人物,就胜出了。被猜中的学生与蒙眼的学生相互交换位置。游戏继续下去。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愿意参与音乐游戏。2.学生能否分清四首歌曲。
3.学生能否过听《小机灵之歌》边按节奏敲打击乐器。
2.一上音乐教学计划 篇二
关键词:生字教学,学科整合,主题拓展
北师大版新教材 (第四版) 的编写使广大一线教师在解读教材、理解教材、使用教材、改进例题习题上更加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却有一个问题不容回避, 那就是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字, 特别是一年级教材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大量生字的出现给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教师不得不挤出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识字训练。本文在对一年级数学教材识字量进行梳理统计的基础上, 结合调查、实践, 不仅将学生已有识字量和教材所需识字量进行了对比分析, 而且将一上数学教材所需识字量与一上语文教材中必须会读会写的识字量进行了对比, 在数学教材使用已成既定事实的情况下, 结合语数学科整合及开展拓展性识字学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
一、一上数学新教材及配套作业本上册的识字要求
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及配套作业本中共出现了约642 个汉字。这642 个字中有一部分是常见的, 在教材中经常出现;有一部分是不常见的, 有的仅仅出现了一两次。但是不管出现的次数多少, 学生都要认识它、理解它的意思, 进而才能正确理解数学情境。
然而, 数学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字和语文教材的识字教学并不是同步的, 也就是说相当多的汉字并不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之后出现的, 而是在数学教材上直接就默认学生已“认其形、知其意”的。因此一上数学教材、数学作业本所需的识字量是巨大的!
二、一上语文教材与数学教材的识字要求对比
表1是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 (第四版) 和浙江省使用的配套作业本中出现的所有文字。
其中第一部分为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第二部分为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认识的生字, 第三部分为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不作要求而在数学教材及作业本中出现的生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 个左右。其中一年级上学期第一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 个, 会写的字只有100 个左右。据统计, 按语文教材要求这400 个字是在一学期中让学生逐步认识的, 而且400 个字的覆盖率达到小学生阅读材料的50%以上。这400 个字的教学连语文老师也都反映任务艰巨。
三、学生学前识字储备调查
我们调查了浙江省龙游县西门小学两个班级学生的识字储备情况 (龙游县西门小学的生源状况是龙游县最好的, 在整个衢州市来讲生源状况也是名列前茅的) 。
具体方法是:在开学初就以一上数学新教材及配套作业本所需的大约642 个字为内容, 对入学学生进行了一次识字量测试。两个班的学生在入学前就读于龙游县生源较好、识字教学抓得较好的幼儿园。测试结果显示, 即使是幼儿园识字教学抓得较紧的学生对于一上数学教材的大量生字也“望而生畏”。
两个班共95 名学生的测试结果统计如下:
测试结果分析一 (见图1) :识字量在100字以下的约14人, 100~400字的约49人, 400~600字的约20人, 600字以上的约12人, 分别占受测总人数的14.74%、51.58%、21.05%、12.63%。测试显示识字量在600以上, 也就是只有12.63%的学生基本能够自主理解题意要求。
测试结果分析二 (见图2) :一上数学教材及数学作业本所需的大约642个字中, 第一部分字 (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学生平均识字率为79.45%, 第二部分字 (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认识的生字) 学生平均识字率为57.44%, 第三部分字 (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不作要求而数学教材中出现的生字) 学生平均识字率为39.90%。第一部分字, 学生经常见到基本能够认识, 但是第二部分字和第三部分字的识字情况就非常不足, 尤其是第三部分字仅为39.90%的识字率。
从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出一年级新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所具备的识字量严重滞后于数学新教材教学时所需的识字量。而且经过实际教学我们也发现“识字量偏少”成为一年级新生学习数学的重大障碍!
四、方法与措施
由于一上数学教材生字繁多, 学生识字量有限, 因此使得一部分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好的学生也在数学学习上产生了困难。而对于那些本身思维和学习能力稍欠缺的学生来说, 繁多的生字, 使他们学习数学就如同“读天书”一般!长此以往, 会使得一年级学生害怕数学, 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 在使用现有教材的情况下, 如何解决一年级新生的识字量短缺问题就成为了一年级教师迫在眉睫的重任!
(一) 有效改编, 进行绘本教学
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虽然已经在情境图的运用、情境串的处理上做了很多很好的尝试与运用, 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识字不多, 教材中大量的文字常常会妨碍他们对教材的理解。而直观形象的绘本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计算法则等知识, 绘本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具体在教材的改编、绘本的创作上数学教师可与语文教师、美术教师等合作, 创作画面鲜艳、生动有趣而又贴近儿童生活经验且包含数学问题的故事场景, 借助教材以卡通画、简笔画等形式展现。绘本应当以多幅连续图的形式展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 并紧密结合数学问题的展开与讨论,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之中。
(二) 开发活动, 进行数学探索
创设符合儿童认知水平、贴近儿童生活的数学活动能使儿童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现代数学教育也特别强调数学教学在“做中学”、在“玩中学”。
一年级学生生性好玩、好动、好奇, 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变成情境中的主角, 来玩数学教材中的内容, 也可以根据绘本进行情景剧教学。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遇到数学问题, 并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 去和同桌展开讨论、进行辨析, 和同学合作去解决数学问题, 并且要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追求不同的问题解决方式, 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活动内容中一步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多方整合, 进行主题式拓展性教学
以北师大版数学一上新教材第一单元为例, 数学教材中如此多的生字要在一个单元内过关, 仅靠数学教师一人担当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 必须先取得家长及语文教师的支持。表2 中加粗字为语数相同教学进度中要求的字, 大量的黑色字显示的是一上数学新教材第一单元学习中出现的新字, 而这些字都不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学过的 (有的即使在语文书上碰到过, 其义在数学书上有时又有不同) , 而是要凭学生自己的学前识字储备来解决。
因此家校合作、语数合作进行主题式拓展性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
1.同一主题下的家校合作, 家长帮助学生识字
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不了解学校教育, 不了解数学教学内容, 我们要让家长们做一些“了解”。
在开学之初我们就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识字量测试并反馈给家长。测试的内容就是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和作业本中的字、词。家长根据测试结果不仅了解了自己孩子的识字量, 也了解了同龄孩子之间识字量的差距, 了解了孩子学习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这样的“了解”能够让家长在思想上对孩子识字量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在行动上给予老师和孩子积极的辅助。
开学之后我们根据数学教学进度给家长制订了一个识字辅导教学计划。在每一课时或者每一单元学习之前, 让家长把本次学习中将会出现的新字词给孩子做一些辅导, 辅导方法让家长自定, 可以是游戏式的, 也可以是强化式的。
2.同一主题下的语数合作, 语文活动识字
认识新同学———姓名中的字: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 学生姓名中的汉字是识字教学中可利用的巨大资源。
开学初的一段时间有意识地让学生赶紧认识同学名字。在学校里好朋友之间互认, 和同桌互认, 小组内互认。每天分发作业本也进行了小小改革, 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发作业本, 认识或巩固同学姓名中的汉字。
熟悉校园———生活周边的字:校园中的识字教育。在我们的校园中到处都是标语、牌匾, 教室、办公室、展牌、宣传栏, 等等, 经常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游校园, 让他们把看到的认识的字大声念出来, 同时也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了新的字, 很快, 学生认识了很多校园里的字。
班级活动加强识字教学:语文教师一般都是班主任, 经常开展班级活动。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效地利用班级活动, 多渠道、多角度地加强识字教学, 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增强他们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 进而增强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因地制宜, 包班教学
在农村自然小班化的情况下, 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乡村完小和教学点, 由于家长的辅导不能到位, 教师数量又有限, 虽然一年级学生人数少, 但一年级识字教学也不可能取得别的学科教师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 数学教师包班教学, 利用已经梳理出的单元生字词, 合理安排数学、语文教学进度, 合理编排生字词在语文、数学课中的出现时间、频率, 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一年级学生所面临的识字量问题。
参考文献
[1]裴云姣.北师大版 (2012版) 一年级教材使用说明 (一) [J].教学月刊小学版 (数学) , 2012 (10) :13~15.
3.一上《识字5》课堂教学及评析 篇三
(映示大海视频)看,这是哪儿?(生:大海)谁亲眼看过大海?你们想更多地了解大海吗?(生:想)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5》就是几组和大海有关的词语。学习了这一课,你们就像到了大海边一样,对大海知道的就更多了。(板书课题,齐读)
【点评】南京的小朋友可能多数没有见过大海,但所有的小朋友都通过视频、图片等对大海有所了解。杨老师通过课前准备和导入谈话,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营造了新课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从而激发了“探究”大海的兴趣。
二、 学习韵文
1. 学生自读。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课文。轻轻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02页。听清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词儿要连读。(生自由读课文)
【点评】杨老师一改读书前先识字的惯例,让学生边读书边识字,把识字与读书融为一体,可谓“一石三鸟”:一是承接上个环节,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读书,以满足其了解课文内容的渴求;二是寓识字于读书之中,在语境中识字,不但减少了识字的难度,而且充分彰显了识字的价值;三是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巩固了拼音教学的效果。
2. 检查学生初读情况。(1) 逐行读,正音。注意让学生互评。(2) 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老师最喜欢你们专心读书的样子!现在字音都能读准吗?(能)第一行谁来读?我请一个最勇敢的小朋友读。(指名读,用词卡强调“沙滩”)教师评点:读得不错,沙滩的“沙”这个字是翘舌音,你发音很准确。就请你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再读一遍。
(3) 第二行我请声音最响亮的小朋友读,谁来读?(指名读),用词卡强调“风”和“浪”。
评点:其实“风”和“浪”这两个字可不好读呢?都是后鼻音,你读得这么准,不简单。谁能像他这样来读读?
(4) 第三行我请刚才听得最认真的小朋友读!(指名读),用词卡强调“珍珠”。
评点:读得真好听!看,这两个字的声母里都有一把小椅子,看到它,舌头就要翘起来。大家一起读。
(5) 最后一行我请坐得最好的小朋友读!(指名读)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学生评点)。用词卡强调“渔船”。
3. 四行连起来读。
这一行一行的词,我们会读了,四行连起来能读好吗?谁来试试?(指名读)短短几分钟,就把这么多的词读准了,不简单。去掉拼音读。(指名读,齐读)
【点评】这个环节体现了教者的三个理念:一是准确把握了课文的特点——通过分行读,连词成串,独立成句,形成一个个表象;通过四行连读,连串成篇,整合了文本,构成了大海的立体画面。二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寓识于读,以识促读,即在读书中识字,通过识字促进读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对重点字音的提示和训练,化解了识字的难点,保证了读书的质量。三是组织教学融于学习情境之中——杨老师既深谙此理,又精通此道,她把读书的机会“奖励”给融入学习情境中的学生,诸如“声音最响亮”“听得最认真”“坐得最好的”,多角度地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 将词语与事物挂钩。(1) 词串会读了,你懂它们的意思吗?咱们来玩个小游戏——“送词语宝宝回家”。请小朋友一边读词串一边看图,(出示背景图)看谁能很快把词语宝宝送回家。(2) 学生回答,相机映示词语在相应图的下面。重点理解:(港湾)港湾就是停船避风浪的地方,它是渔船的家。重点鉴别:(“渔”和“鱼”)(持词卡)看,渔船的“渔”比鱼虾的“鱼”多了一个什么?三点水。“渔船”就是——打鱼的船。
(3) 词语宝宝安全回家了,我们再和它们打个招呼吧!(生齐读)【点评】词串识字课文的配图是诠释课文的情境图,因此,课文中的词语在情境圖中基本都有对应的图画,这就给学生学习词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学生只要词图“对号入座”就可以了。杨老师引导学生玩了个“送词语宝宝回家”的小游戏,学生就轻松地理解了词语,并把词语形象地储备在头脑中。这样的词语教学是轻松的,高效的。
5. 词串归位,四行连读。(1) 小朋友,这四组词分别说的是海边、海上、海里和海港的景像,连起来就像一首小诗。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配乐范读)。老师读得好不好?(好)(2)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得好听呢?有个小秘密告诉你,就是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画面。当老师读到沙滩时,脑子里就出现软软的,细细的沙子;当读到贝壳时,脑子里就出现了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贝壳。你们想试一试吗?(生边读边想象)(3) (指名读)嗯,有那么一点味道了,如何把词串读得更美,读得更有韵味,是我们下节课要学的内容。
【点评】这个环节又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杨老师通过范读和现身说法,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再创造”能力,使学生不但把书读通顺了,而且明白如何把书读得有感情。
三、 指导写字
1. 出示5个生字:沙、贝、风、浪、渔。教师
问:还记得这些字宝宝的名字吗?
2. 自学笔顺表: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写字是要按一定顺序的,请你看着笔顺表,伸出小手指,自己练一练,看谁又快又好。
3. 重新排列5个字:出示沙、浪、渔/贝、风。
师:现在老师把5个字重新排一下,看,第一排,你有什么发现?(都是三点水,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4. 重点指导:浪。
(1)“浪”这个字里面有一个新的笔画,它的名字叫“竖提”,跟老师读两遍:“竖提”。
(2) 小手指竖起来!和课件老师一起来说笔顺(播放“浪”的动画笔顺)(生书空并跟唱笔顺)。
(3) 师范写;下面我们就学着在田字格里把“浪”字写好。小朋友你们看,“浪”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生:三点水)三点水要形成一定的弧度。再写右边的“良”字,第一笔侧点比三点水略高,在竖中线上起笔。注意:竖提要挺拔,提要收笔,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小朋友看,这左右两部分是一家,写时可不能分家噢。
5. 生临写。我们静下心来,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看谁的字写得最美?(生描一个,写一个,师生共同评价、反馈、修改)
6. 我们再来看看“风”这个字。(播放“风”的动画笔顺)
“风”是独体字,外框的腰部要收得紧一些。第二笔叫“横折斜钩”, 斜钩的弯度像抱着个小小的球,弧度不要太大。
(出示三个“风”字)学生评点比较,发现问题。
生临写。评价反馈。
【点评】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识字课的重要内容。杨老师的写字指导给了我们五点启示:一要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二要借助教材,掌握书写笔顺;三要通过范写,提示写好字的关键要素;四要描仿起步,先描红,再仿写;五是重视反馈评价,及時矫正、提升。
7.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学习了几组和大海有关的词语。小朋友和生字宝宝交上了好朋友,不仅课文读的正确流利,字也写得不错,这趟海滨之行真是收获颇多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这有趣的旅程吧!
【总评】词串识字具有整体性、形象性、可读性等特点。从表面上看,课文好像是由12个互不联系的词语构成,其实词语之间联系紧密、语义相关,而且还押韵合辙,老师们称之为意境优美的“准韵文”。因此,词串识字具有“一专多能”的功能,即除识字外,还可以帮助儿童认识事物、学习阅读和享受审美乐趣等。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些功能呢?杨老师这节课给我们作了较好的示范。
首先,突出识字功能。词串识字,顾名思义,就是以识字为重点。在识字教学中,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优化识字的整体效果。杨老师牢牢把握了识字这个重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多角度的训练,不但较好地巩固了识字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诸如借助拼音识字,进一步熟化拼读技能;借助插图识字,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理解词语的能力;借助语境识字,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如“鱼”和“渔 ”的比较);通过读书和写字训练,不但巩固了识字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等。其次,落实认知功能。为了优化识字效果,深化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杨老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第一,引导学生揣摩词与图的联系,在学词中认识相关的事物;第二,注意连词成串、连串成篇,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第三,通过对大海景象的感悟,培养了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再次,渗透铺垫、审美功能。词串识字的铺垫和审美功能是渗透在识字教学过程之中的。杨老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还原了文字创作的优美画面,既暗示了阅读方法,又渗透了审美训练。可以设想,如果第二课时除落实写字训练外,通过表情朗读训练,带领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体验课文的意境,进而达到熟读成诵,形成语言模式、图式和情感、审美的立体积累,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必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一上《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四
冯西亚
在我校的常规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给予了非常中肯和合理的建议。
建议一:注意板书的位置。黑板的左侧是主板书,右侧是辅助板书,标题和板书内容上下间隔距离太近。字虽然写的认真,但还要多练基本功,尽量争取美观。讲课语言表达要准确,特别是对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这种概念教学,语言表达一定要准确无误。还有尽量用数学语言向学生传达信息,比如说在音乐机器人的身上“数一数”有几个球的时候,我说的是“查一查”,普通话有待提高,要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分。
建议二:在“看谁摸得准”这个环节,建议把“摸一个薯片盒”改成“摸一个薯片筒”,因为是为了学习圆柱,教具和学具都是准备的筒状的薯片外包装,虽然是一字之差,理解起来意思却不一样。
建议三:在学生认识球的时候,我是通过从黑色袋子摸一个乒乓球—通过摸学生描述球的特点—找生活中的和乒乓球这种图形相同的物体—揭示像乒乓球等这种图形的物体叫做球—教师小结这样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的,但发现有几个同学在下面的巩固练习中把球说成了圆。有的老师建议调整一下教学顺序,把第三和第四环节调整一下,变成从黑色袋子摸一个乒乓球—通过摸学生描述球的特点—揭示像乒乓球这种图形的物体叫做球—找生活中的和乒乓球这种图形相同的物体—教师小结。
建议四:注重课堂的生成引导。在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指着教室上面的一个正方形玻璃说是正方体,我举着魔方问同学们:“你们赞成他的说法吗?”学生很显然不赞成,理由是玻璃是扁的,不是正方体的形状。但此时我班学生王远见站起来用手比划着说:“这样放一块(下面),这边放一块(前面),这边放一块(后面),这边放一块(左面),这边再放一块(右面),上面再放一块!” 很明显,他的意思是用6块正方形的玻璃围成一个正方体。当时他声音不是太大,再加上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多,他表达的语言也不是很准确,我当时理解成把正方形的玻璃一块块摞起来摞成一个正方体,当时还表扬了他非常善于动脑,但比起他说的办法,我的理解真是非常汗颜。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如果没有听太清楚,应该让学生重复表达一下自己的意思,不要误解了学生。
研讨最后聚焦了两个问题:
1、本节课的教材插图是给了各种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图形的物体,让学生先进行分类,然后抽象出立体图形。我在备课的时候考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这四种立体图形,会辨认物体和图形,同时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如果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从袋子里摸球,说怎么知道摸到的是球,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抽象出球这种图形。然后依次抽象出圆柱、正方体、长方体这三种立体立体图形。我认为这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会更深刻些。有的老师认为教材的编写应该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对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分,是以学生为主体。二者各有利弊。
5.一上语文教学反思 篇五
1、以故事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还不太适应小学生活,好奇、紧张、易动、多变、注意力不集中在他们身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教师要使出浑身解数,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和手段调动他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感觉生动有趣的故事,可算是引人入胜的法宝之一。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每课中的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因为一幅图就是一个优美动听的小故事,故事中又包含了字母的读音、字形。上课伊始,我将jqx融入到有趣的故事之中进行情境导入,让孩子们一开始就入情入境地投入到课堂中,很好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2、利用儿歌学拼音,发展语言。
我在教学《jqx 》时,首先让孩子们观察声母jqx的表音表形图,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观察的能力,为了让孩子们记住jqx的发音,我耐心引导他们只要把“母鸡的‘鸡’发短音就是声母j的发音了; 把‘气球’的‘气’读一声,读得短一些,轻一些,就是声母q的读音;把‘西瓜的西’读得短一些,轻一些就是声母x的发音。然后自编儿歌记住jqx的形:母鸡母鸡,jjj。左上半圆,qqq。打个叉叉,xxx。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尝试编儿歌记住拼音字母。在教学jqx与相拼去点规则时,让学生熟记儿歌:“j q 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帽子就摘去。”或“小ü遇见j q x,去掉两点还读ü。”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因为是自己编的,记忆也犹为深刻。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创编儿歌学拼音,不仅能让枯燥的拼音课变得有趣味性,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巧设教学游戏,在玩中学。
将活动游戏引进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在教完jqx这三个声母后,我设计“开火车”的游戏:(师)火车火车就要开―(生)往哪儿开?―(师)哪儿坐得好就往哪儿开!要求“开火车”的学生把每个声母读三遍,我相机强调他们要把声母读得再轻再短。在巩固jqx与ü相拼时,我充分利用光盘中的游戏“ 找朋友 ”,这个游戏学生非常喜欢。这样,通过形式多种的游戏” ,营造出了一个民主、和谐、轻松、愉快、有趣、热烈的教学氛围,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兴趣盎然,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6.跷跷板教学设计 一上 篇六
总课时第12 课时
教学内容: 跷跷板(比轻重),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能力目标: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一、小实验,感受重量
1、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
将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
2、提问: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3、提问2:问做实验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4、引出“轻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轻重”的知识(板书课题:跷跷板)
二、互动探究
1.说一说: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②看第二图: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这次谁重?
提问:根据这副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提问:你能说一说,在他们三个当中,谁最重,谁最轻?,请一名同学到台上感受感受两个书包的轻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哪个轻、哪个重。
生:狮子比老虎重
生:跷跷板重的一端会下降
生:老虎比豹子重,狮子比老虎重,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把你的数学书拿到一只手上,练习本拿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练习本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②操作2:再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 3.猜一猜、称一称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
提问: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出示天枰
来称一称)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23页“练一练”1---4题
四、小结:同学们,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跷跷板(比轻重)
狮子比老虎重
老虎比豹子重
老虎比狮子轻
豹子比老虎轻
7.一上语文新教材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设计 汪珍妙
设计说明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地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指导方案
“小兔运南瓜”教案设计 汪珍妙
教材分析
“小兔运南瓜”是人教课标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最后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本次口语交际有三幅图。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里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经运回了家,兔妈妈奇怪地问小兔是怎么运回来的,小兔平静地告诉了妈妈。第二幅图空缺,那么,小兔究竟是怎样运南瓜的呢?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这一次的教学就以第二幅图为重点,它为我们提供了空白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加以填充,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1.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课前准备
课文图;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课件演示)一只可爱的小兔蹦蹦跳跳地来到南瓜地里,看见一个大南瓜。他高兴极了,想把南瓜运回家,可是抱不动。他愁眉苦脸地说:“我怎么才能把这个大南瓜运回家呢?”
师:你们认识这只小动物吗?喜欢他吗? 生:认识,是小兔。喜欢!
师:这么可爱的小兔遇到什么难题了?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呢? 生:他想把大南瓜运回家,可是他抱不动。
师:小朋友,咱们现在就一起来帮助小兔想办法,好吗? 生:好。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学生一进入这个情境,就会有强烈的表达冲动,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二、全班交流,展示表达 师:我们怎么帮小兔啊?快快转动你们的小脑袋想一想吧!想好了就马上把你的办法告诉小兔,好吗?
生:小兔可以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把南瓜抬回家。师:这种办法是请别人帮忙。真不错!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我可以帮小兔把南瓜抱回家,也可以背着南瓜回家。师:你可真是个“大力士”啊!
生:小兔可以把大南瓜立起来,滚着往前走。
师:噢,自己解决问题,把南瓜当成车轮啦!这个办法真好!
生:小兔,我也有一个办法。你可以找根绳子拴住南瓜,把它拉回家。
师:有道理。这个办法能从实际情况去想,让小兔自己克服困难。
生:小兔,你也可以找来一根木棍,撬着移动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师:这种办法也是自己克服困难,不过挺费劲的。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吗? 生:小兔可以向别人借车运大南瓜。师:向谁借车?借什么车?
生:向邻居借车,有小货车最好,推车也行。师:先求助别人,再自己运。
生:小兔可以用许多打了氢气的气球拴住大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师:很有创意!
师:你们真棒!想的办法真多。我把掌声送给你们。
师:(过渡)刚才大家都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说出了自己想的办法。你们的办法都不错,可是小兔不知道选哪种办法好啦!现在请你们帮助小兔参谋参谋,他应该选哪种办法。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
生:我觉得用抱或背的办法不好,因为这样很费劲又很慢。第3种办法把南瓜立起来滚回家就很好。
师:对呀,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南瓜滚回去的办法就挺好。生:我认为向别人借车运南瓜的办法好,又快又轻松。师:如果路陡难走,用小车运的办法就不错。
生:用气球运南瓜的办法好,很省力。(许多生:不好,不好。)师:为什么不好?
生:万一气球撞到树上或者被什么东西扎了就会破,南瓜就会掉下来摔坏,那就白费力气了。
师:看来这办法还不容易实施呢。
生:我觉得第4种和第5种办法不好,小兔小,南瓜大,用绳子拉或用木棍撬着移动都太费劲。
师:是啊,这对小兔来说都太不容易做到了。
生:我觉得还是第1种办法好,自己搬南瓜很费劲,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抬,就比较轻松了,“人多力量大”。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老师替小兔谢谢你们!以后我一定要向你们学习,遇到事情多动脑筋想办法。
四、拓展延伸,学科综合
师:(课件播放音乐)我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帮小兔把南瓜运回了家,现在就请每位小朋友选一种运南瓜的办法把它画下来,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画。回家后把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汪珍妙
教学目标
1.认识多种职业,学习在生活中识字。(重点)
2.通过读词语来巩固会认的生字并积累词语。(重点)
3.会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风》,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难点)4.掌握书写祝福话语的格式。(难点)5.掌握书写规则。(重点)6.了解中国民俗特色。课前准备
1.课件、图片、制作精美的贺卡。(教师)2.词语卡片、彩纸。(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设疑:同学们,能说说自己的亲人在哪里工作,是什么职业吗? 2.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交流,同学们知道了很多职业名称。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工作地点和职业名称吧!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趣味识字”内容。
师:同学们,让我们和这些名称打个招呼吧!热情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学生齐读)
2.认识“工、厂、医、院、生”,指导识记。
3.指导书写“工、厂”,学生写完后在小组内展示评价。(在学生书写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4.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职业。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识字的快乐。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1)出示词语卡片。
果皮 树皮 加法 办法 旁边 两边 许多 也许 到处 四处 学生 生气
(2)多种方式读词语: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3)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4)继续扩词,积累词语。让学生用“皮、法、边、许、处、生”继续组出不同的词语。
2.写祝福语。
(1)教师出示多种贺卡,让学生欣赏祝福语。(2)课件演示祝福语的格式。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给谁写,我们要顶格写。然后空两个格(大概两个字的位置)写上祝福的话。最后要写上我们的名字。(3)说一说你准备给谁写,写什么话。(4)一起试着做一张贺卡。(5)展示自己制作的贺卡。
四、书写提示
1.指导学生观察“小、水”的书写过程。
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书写过程中共同的笔顺规则。3.教师强调“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4.指导学生观察“月、问”的书写过程。5.学生共同总结“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6.学生练写“小、水、月、问”。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美,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今天呀,老师为你们介绍两个新朋友,看看他们在生活中都发现了什么?
二、故事导趣,形象背诵
1.讲《画风》的故事。一个老画家给他的弟子出了一道题目,要求他的弟子画出风的样子。周围的人听后都说风没有形状,也看不见样子,该怎么画?老画家的弟子们开始画画了。一会儿弟子们画完了,老画家非常高兴。你们想看一看这几幅画吗?
2.出示图画,(按照诗句的顺序出示)说一说你看到风了吗?(引导学生说出从哪些现象可以看出风的存在。)
3.我们为这几幅画配上诗句吧。课件按图片依次出示诗句,引导学生按照图画背诵。
4.这么美的一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峤写的。这首小诗也是一则谜语,同学们回家要背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猜一猜诗里面写的是什么。
小结:看看古人多了不起呀!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
三、快乐积累,了解民俗
1.同学们知道过大年吗?能说一说过年之前你们家里都要做些什么吗?
2.中国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团结、兴旺的象征,同时也是对未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要做好多事情,快一起读一读,看看我们都要准备什么。
3.学生自由读童谣。
4.说一说这首童谣中你哪里没读懂。预设:(1)腊八: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
(2)糖瓜:用麦芽糖做成圆圆的小南瓜的形状。这种糖很粘,会粘住牙齿,让我们说不了话。(可以讲一讲灶王爷的故事)(3)熬一宿:就是一晚上不睡觉。5.齐读童谣。
四、布置作业 大小多少
教案设计 汪珍妙
设计说明
由于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先让学生看图说、看图找本课生字,使所认的字得到巩固;接着充分挖掘教材,根据教材插图中的事物与所学内容紧密融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看图说话,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前准备
1.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们,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老师听说你们在上学前就认识了许多汉字,现在老师就考考你们,看看这几个汉字,你们会不会读。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这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随着学生认读,把带有动物或水果图片的生字归类贴在黑板上。(如黄牛、小猫、鸭子、小鸟;苹果、大枣、杏子、桃等)
二、结合图画、韵文,学习生字
(一)学习韵文,识记“大”“小”。
1.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些字都能读出来。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这两组字,看看有什么发现。(板书:上、下;多、少)(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汇报)预设:它们都是反义词。
2.同学们,这是重大发现。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到田野中看一看。(出示田园风光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美丽的田野中谁和谁是好朋友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黄牛和猫、鸭子和鸟、苹果和大枣、杏子和桃。)3.学习韵文。
引言:它们谁大?谁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韵文吧!(1)老师范读,同学认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3)这个小韵文里第一、三小节藏着一对反义词,谁找到了?(出示“大”“小”的字卡)
(4)黄牛和猫比,谁大?谁小?(学生比较后汇报)(5)苹果和枣比呢?(学生比较后汇报)4.用“大”“小”练习说一句话。
如:爸爸的手大,我的手小。飞机大,汽车小。
5.指导朗读。把“大”“小”两个生字宝宝送回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学习“多”“少”。1.(多媒体展示第二组图)请同学们观察第二组图,从图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发现了什么。
如:左边的鸭子多,右边的鸟少。左边杏子多,右边桃少。2.引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多”“少”这两个字?(加一加、记笔画等)3.用“多”“少”练习说一句话。如:我的铅笔多,他的铅笔少。这边的蘑菇多,那边的蘑菇少。
4.像这样的反义词你还知道哪些?(黑—白、里—外、上—下、左—右)(生汇报拓展)
三、游戏形式,巩固识字 反义词对对碰。
师:我们做个“说反义词”的游戏吧!师:我说大。生:我说小。师:我说多。生:我说少。师:我说上。生:我说下。师:我说里。生:我说外。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教学中设计了“对对碰”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掌握字形
1.过渡:同学们对反义词掌握得这么好,相信字也写得非常漂亮、工整。2.复习田字格的位置名称。(课件出示田字格)齐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3.学生根据儿歌找到田字格每一个小格的位置,教师巡视指导。4.出示会写的字,指导书写:小、少、牛、果、鸟。(1)少:①复习笔画“丿”,教师写,学生书空。
撇:露锋起笔,稍停后即向左下出撇,略有弧度,中间部位不宜细,收笔渐提,慢出。
②书写“少”的笔顺。
③示范书写,讲清楚每一笔的位置。④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要端正。
⑤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2)小:复习笔画“竖钩”“点”。
竖钩:①中锋下行;②提笔;③自右向左圆转;④顿笔;⑤逐渐提笔向左上平出锋。
点:向右下行笔,由轻到重,到结尾微微顿笔,逆向收笔。(3)牛、果:竖在竖中线上。
8.一上几和第几教学反思 篇八
“几和第几”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也是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几”来表示,经验较多,而使用“第几”来表示的生活经验较少。因此,两者很容易发生混淆。认识几和第几,并能区别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个知识点很容易混淆。针对以上情况,在学习本课时我利用游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的开始,我先出示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个人吃饼,当吃到第四个时饱了,那人就说早知道吃第4个能饱一开始就先吃第4个。引导学生说一说这里的吃了4个和第4个意思一样吗?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知和体验“几”和“第几”区分4和第4的区别,明白“第几”是指某一个人,从而导入今天的新课“几和第几”。接着,我出示例题场景图,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其他人各排在第几,让学生认识“几个” 和“第几”的区别,我还从中穿插进行礼貌教育。在练习时,我请第三组靠右边一竖排学生起立(共6人,目的是想让学生学会从前往后数或从后往前数)其他同学来数,将情境动态 化学生一下子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增加了实际体验,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站起来了?(2)第三个小朋友是谁?学生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出现了歧义,我就这个歧义引导学生要学会从前往后数或从后往前数,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位置。
9.一上数学第四单元教学案 篇九
有趣的游戏
——认识位置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主动观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初步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但由于年龄较小,有时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前一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其中在相对面判断左右,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知识。由于学生凭生活经验已能够判断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所以本单元教材把重点放在左右关系的判断上,并从鼻子、眼睛、左右手等学生最熟悉的身体器官入手,先让学生对左右有一定的认识,再在此基础上体验它们的相对关系,化解了难度。单元总体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4、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和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单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结合现实情境,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结合实际,积累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教学难点:
1、在相对面判断左右
2、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原有经验为基础,开展学习活动,辨认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分辨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2、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3、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主动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在应用中逐步巩固。有关方位和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初步知识是现实经验的系统化,处处可以找到它们的“影子”。本单元采用的教法学法:
操作法、发现法、探索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台。课时安排:
有趣的游戏
1课时
我会拍照了
1课时
第一课时
有趣的游戏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能力目标:
1、充分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体会他们的相对性。
2、学生对位置关系有了较深的认识后,在拓展到生活中的其他物体。情感目标:
在现实、有趣的操作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知识,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习重点:辨别前后、上下、左右 学习难点:辨别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预习学案:
引导学生看一看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三、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好!(师用右手向同学们挥手问好)请同学们也挥一挥你的右手向老师问好,好吗?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有趣的游戏。(师可贴示板书)同学们想玩吗?
(二)合作活动,理解知识。
1、理解左、右。⑴引入游戏:
谁玩过“指鼻子、眼”的游戏?(有,请两位同学演示一下;如没有,师可课件演示或者请一位同学帮助演示,并讲清游戏规则。)⑵同桌合作,做游戏。
现在知道怎么玩了吗?你想玩吗?下面就请你同桌的小朋友和你一起玩吧。咱们还要比一比 谁指的又对又快。
(给学生大约10分钟的时间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感知左、右)⑶巧学方法,辨认左右。
同学们,咱们先玩到这儿。刚才在玩的时候,谁赢了?(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是自己)请几个学生说说为什么会指的又对又快?有什么巧妙的方法辨清左、右?(学生可能会举生活实例,例:用右手写字、刷牙;走马路,靠右走„„)⑷反馈练习。
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请举起你的左手。再举起你的右手。再举起你的左手、右手。(强化训练)
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的同学互相看看,你还能找出几对这样的好朋友?找找看。⑸相对左右。
请伸出你的右手和你的同位握握手。请指一指你同位的左耳朵。刚才在握手、指耳朵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尝试解答)师总结:这是因为你和同位是面对面,方向是相对的。所以伸出手的方向也是相对的。这也说明了,在不同方向,左右手的方向是不同的。这就是左右的相对性。⑹做游戏。
咱们再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听老师发口令,同学们做动作,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①伸出左手、右手、左脚、右脚、摸右耳、指左眼、指右眼。
②向上看、向下看、往前走一步、往后退一步、向上跳两跳、向下蹲两下、再往后走退一步、再往前走两步。(再让几个学生发发指令)
2、自主探究,上下前后。
⑴我们刚刚学习了左右这两个方位,那么从刚才的游戏中,你又发现了哪几个方位呢?(让学生说,师板书。)⑵反馈练习。
⑶你能说说教室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分别是什么吗?谁还能结合教室里的一些物品说说他们的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谁想介绍一下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谁想介绍一下你好朋友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三)课间休息: 听音乐,做动作。
“拍拍左肩膀,拍拍右肩膀,左脚跺一跺,右脚跺一跺,向前跳一跳,向后蹦一蹦,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 师可先演示,然后和学生一起做。
(四)巩固练习。
1、游戏,比拍手。
教科书第76页的第1题。教师可请一位学生帮助演示活动过程。(1)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练习。(2)师生比赛。(3)生生比赛。
2、说一说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四、课堂检测 找朋友。(可小组合作)
同学们,老师刚刚收到一个电子邮件,内容是大树爷爷让我们帮它找朋友。(课件展示)它的朋友就在每个小组同学的其中一个桌洞里,用信封装着,请大家赶快帮它找一找,并把它们贴上,让他们重新回到大树的身边,好吗?要求是:大树左边有5只小鹿;右边有3只小兔;上面有4只小鸟;下面有6个蘑菇。(1)小组合作找,教师巡视指导。
(2)展评作品。先请学生说说喜欢哪幅?为什么?教师再给予评价。(3)课件展示。
五、全课总结
谈体会: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用前、后、左、右、上、下分别说一句话给爸爸妈妈听。
七、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
左、右、上、下、前、后
第二课时
我会拍照了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方位辨别能力。能力目标:
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情感目标:
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学习重点:结合实际,积累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
学习难点:知识的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二、预习学案
1、数学书放在桌子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2、数学书放在桌子的左边,文具盒放在桌子的右边。
三、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天真、活泼、可爱的好孩子,为了留下这个美好的回忆,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领你照过好多像呢?
2、其实啊,照相也很有学问的,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如:学生证、身份证、毕业证上的像要从正面拍,有的想为了美观,具有艺术性就要从侧面拍,你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吧?现在谁想当一名小小摄影家呀?(学生回答)
3、那么老师首先要考考你的辨别能力,你可一定要先过老师这一关呀!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些什么?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包括照片的位置)仔细观察,谁能从图上发现点什么?(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我发现小男孩左手和右手举起的两张照片不一样)
2、为什么两张照片不一样呢?其实啊!那是因为拍摄的方向不同。(这个问题先让学生回答,若答不出教师再说明)。师:你能辨别出它们各是从哪个方向拍的吗?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
分小组讨论上面的问题,方法是通过从不同方向辨认课前准备好的小汽车、积木、小兔子、小狗、等玩具形状,不断积累经验,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最后统一意见,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既是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方面知识的交流,又是学生经验的交流,使学生能互相取长补短)。
2、小组汇报
小组代表汇报结果,教师有效点评,重点是小汽车挂图。
3、操作练习
分小组合作,把每人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图片和照片和起来一起分类。(从前面拍的一类,从上面拍的一类,从侧面拍的一类)教师参加各小组活动,及时指导。同学们再看这两幅画,你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能解决得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在问题的口袋)。
(四)自主练习谁看到的?
学生自己读图,照图讲一个小故事,教师做简单充实,从而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师要引导学生把图中小鸟、小猫和两个小屋子的位置关系说清楚,比如小猫在屋子的里面,小鸟在屋子的上面。从而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四、课堂检测 78页自主练习
五、全课总结
六、课后作业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电视机、水杯、人等
七、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
上面
侧面
前面
10.北大版一上数学教学实录 篇十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很好,我们一起去看看。收获的季节来到了,小动物们准备自己的菜园里收菜。瞧!它们要出发了,多漂亮的小汽车呀!可车还没有装轮子呢!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
6、7的组成,那么你们能从下面的这些轮子中选出合适的给小汽车装上吗?如果你说对了呢,小汽车就会“嘟嘟”地开走了。
生:第一辆车,3和3组成6。 师:答对了,小汽车开走了。 生:第二辆车,4和2组成6。 师:又答对了,你真棒! 生:第三辆车,1和5组成6。 师:太好了!请继续看这辆车。 生:3和4组成7。
师:你真了不起!这辆呢? 生:2和5组成7。
师:你真聪明!最后一辆车全班一起回答。 生:(齐答)6和1组成7。
二、发现问题,探索交流
(一)教学加法
1、屏幕显示萝卜图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小动物们正在谢谢你们呢。你们看,小白兔站在自己的菜地里多高兴呀!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1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
师:哦,你观察得可真仔细,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萝卜呢?
师:要解答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1+5=6(个)。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合起来是6个萝卜。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1+5吗? 生1:1和5组成6. 生2:5个添上1个是6个。
师:你们可真会算。有1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求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可以列成算式1+5=6,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生:5+1=6(个)
师:你又是怎么算的呢?
生:5和1组成6,5个添上1个就是6个了。 师:谁有和他不同的算法? 生:看到1+5=6,想到5+1=6。
师:这个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聪明!一共有多少个萝卜,既可以用白萝卜的个数加上红萝卜的个数,也可以用红萝卜的个数加上白萝卜的个数,结果一样的。
2、屏幕出示西瓜图。
师:小猴来到它的西瓜地,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几个西瓜呢? 师:求“一共有几个西瓜”,这样列式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算式。 生:2+4=6(个)
师:还有没有其他算式? 生:4+2=6(个)
师:你是怎样想出4+2=6这道算式的? 生:我可以用大西瓜的个数加上小西瓜的个数,也可以用小西瓜的个数加上大西瓜的个数。
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不看图,你会算4+2=6吗? 生:看到2+4=6,想到4+2=6 师:你们听,他说得多好啊!谁能像他这样说说自己是这样算的吗? (3)屏幕出示玉米图
师:现在要出场的可是你们最喜欢的小动物了,请看,它来了。小熊正站在它的玉米地想一个数学问题呢!你们猜一猜它在想什么问题呢。
生:小熊在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呢?
师:这也让你猜中了,你真聪明!那求“一共有多少个玉米”,你会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吗?
生:3+4=7(个),4+3=7(个)
师:他说得对吗?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谁能自己想到的算式像他这样说一说? (4)黑板上出示小花图。
师:好了,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谁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呀? 生:一共有多少朵花? 师:求“一共有多少朵花”,谁会列式呀? 生:4+2=6(朵),2+4=6(朵)
师:如果不看图,你会算2+4=6吗? 生:看到4+2=6,想到2+4=6。
(二)教学减法
1、屏幕出示玉米图
师:刚才,你们帮小熊算出了它的地里一共有7个玉米。瞧,小熊在干什么呢?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熊扛走了一个玉米。
师:根据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还剩几个玉米呢? 师:你会列式吗? 生:7-1=6(个)
师:根据这幅图,你还可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小熊扛走了几个玉米呢? 师:你会列式吗? 生:7-6=1(个)
师:看到这幅图,你们是怎么列出这两道减法算式的? 生:从7个玉米里面去掉扛走的就是还剩下的,从7个玉米里面去掉剩下的就是扛走的。 (2)黑板上出示圆片图
师:好了,现在老师摆了7个圆片,在这儿画了一条虚线,你知道虚线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虚线在这里表示去掉的意思。
师:看着这幅图,你会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请一个小朋友在黑板上写出来。 (学生上台写算式)
师:为什么根据这幅图也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呢? 生:从7个圆片里面减去4个红色的圆片就剩下3个黄色的圆片了,从7个圆片里面减去3个黄色的圆片就剩下4个红色的圆片了。
师: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说得太好了!
3、屏幕出示小棒图
师:请你们看这幅小棒图,拿出铅笔把空填完整,开始! 生:5+2=7,2+5=7,7-2=5,7-5=2
4、黑板上出示三角形图。 师:看,老师要摆什么了? 生:摆三角形。
师:看到这幅图,你能列出几道算式呢?请你们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生1:3+3=6(个) 生2:6-3=3(个) 师:你们是这样想的?
生1:3个红色的三角形加上3个黄色的三角形就是6个三角形了。
生2:一共有6个三角形,去掉了3个红色的三角形就是3个黄色的三角形了。
5、教学算式的书写
师:这些算式在日字格里该怎么书写呢?老师先来写一个。3+3=6,每个数占一个日字格,运算符号也占一个日字格,注意啦,运算符号一定要写在日字格的中间,这样看起来就很美观!你们会写吗?请你们在日字格里写“3+3=6”的算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的日字格里写算式,写完后,四人小组互相评比)
6、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些算式都是关于几和几的加法和减法呢? 生:(齐答)
6、7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板书)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1、屏幕出示小燕子送信图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看大屏幕,小燕子这儿有几封信要送出去,可是它不知道该送到谁的家,你们愿意帮助小燕子吗?
生:愿意!
师:想一想,小燕子应该把这封信送到谁的家呢? 生:小燕子应该送到小兔的家。
师:说对了,你真不错!再来猜一猜,这一封信应该送给谁呢? 生:这一封信应该送给小松鼠。
师:你真聪明!这一封信小燕子送给了小花猫,你们说它送对了吗? 生:(齐答)送对了。 师:这一封信呢? 生:是小熊的信。
师:太棒了!这一封呢? 生:这封是小狗的信。
师:你们看,小狗收到信可高兴啦!最后一封信你们猜一猜,小燕子会送给谁呢? 生:小猴。
师:哇!真的是小猴的信!你猜信上写的是一道什么样的算式呢? 生1: 1+1=2 生2: 3-1=2 生3: 4-2=2 生4: 5-3=2 生5: 6-2=4 生6: 7-5=2 „„
师:像这样,得数是2的算式还有很多呢!好的,小燕子小燕子谢谢你们帮助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2、屏幕出示算式 第一组:
4+2=□
6-2=□ 2+4=□
6-4=□
第二组:
2+5=7
7-2=5 5+2=□
7-5=□
第三组:
1+6=7
7-1=6 □+□=7
7-6=□
师:聪明的小白兔也想考考你们呢!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齐答)愿意!
师:你能一眼就看出第一组的四道题分别等于几吗? 生:2+4和4+2都等于6,6-2=4,6-4=2 师:小白兔很满意,请继续看第二组算式,会填吗? 生:5+2=7,7-5=2 师:你们又答对了,小白兔可不服气了,还想考考你们。看到1+6=7,你能很快说出另一道加法算式吗?
生:(齐答)6+1=7 师:那么根据7-1=6,你知道7减6等于几吗? 生:看到7-1=6,就知道7-6=1了。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小白兔对你们竖起大拇指!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大家为小动物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问题,它们可感谢你们啦!它们说呀,希望下一节课再和大家一起学习呢!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11.部编一上1、《天地人》教学设计 篇十一
设计说明:
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看图中识字、表演中识字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初步感受汉字的特点,喜爱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重难点:识字。
课前预习:读一读、认一认生字。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1、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右手,你们就举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
2、活动二: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板书“天”和“地”)揭示课题,: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
4、出示学习目标:
二、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听读歌谣:
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
2、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听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
3、互动活动:
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板书“你 我 他”,学生认读。
三、利用字卡,自学认读生字。
1、观察板书的6个会认字,学生自由认读。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同桌读错了,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5、学生汇报交流,师相机指导。
天:(1)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3)组词识字:天上、每天、天真。
地:(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3)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
人:(1)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4)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我:(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你:(1)拆分识字法。左右结构,“亻、尔——你”。
(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
四、游戏复现巩固识字:
1、摘苹果,认读苹果上的生字,再用那个生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2、小魔术:大 +()=天
()+也= 地
()+也 =他
()+尔= 你
3、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
五、课后检测:
板书设计:
1、天地人
天 地 人
【一上音乐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2-音乐教学计划10-20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10-20
音乐教学计划通用10-24
音乐教案-小学音乐第九册《快乐的啰嗦》教学设计-教学教案06-30
音乐期末教学总结10-06
音乐鉴赏教学进度10-28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10-29
大班下册音乐教学计划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