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心得-三年之痒

2025-01-29

毕业论文心得-三年之痒(共7篇)

1.毕业论文心得-三年之痒 篇一

一、产品创新乏力

说 创新不够,似乎有点打击新浪,但是事实如此,

“疲软”之困: 的三年之痒

。 发展到现在,增加了不少有用的功能,比如私信可以发送附件、转发、回复,微博查看权限(私密)、好友在线沟通、微群等,这些功能是可以提升个体用户的体验,方便了用户,但这些功能其实是用户最基本的需求,很多工具都可以满足用户的这些需求。

到现在,进行了一次大的改版,就是现在这个有点像facebook主页和QQ空间的版本。很多人认为这次改版是成功的,个人不这样认为。点开一个微博,我们能看见他的主页信息有这些:微博发布数量及内容,个人资料、关注、粉丝、微博数、微群、相册、游戏、关注他的粉丝、标签、他关注的人。通过这些你能了解到用户什么信息呢?用户的观点?他关注的内容?这些信息对其他用户有用吗?你说用户了保护隐私,不愿意透露太多,其实很多东西用户是不会保密的,比如他的兴趣,她愿意分享的购物经验等等。

微博发展进入平台期,需要新的价值来吸引用户, 需要的是一个二次激起用户使用热情的功能,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粘度的功能。

二、用户增长乏力

从11月开始,笔者不断听着业界人们对 增长乏力的担忧,大多数人都认为 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甚至有的人说微博快不行了。

11月24日,新浪CEO曹国伟近日在出席新浪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时透露, 用户已达2.5亿。但何玺通过查看 在Alexa的数据发现, 在今年3月份用户达到1亿的时候,用户增长仍然坚挺,但从8月开始, 流量排名就没有再增长。

这似乎与曹国伟公布的数据不成正比。

微博增长乏力,这个很正常,任何事物都有疲软的时候。 要做的是如何让更多的人使用他,并带来二次高速增长。

三、用户粘性减弱

曹国伟曾说,新浪微薄的粘性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但笔者认为, 用户之间大多是弱关系,相互间大多仅止步于微博关注,部分好友可能是有一些转发、评论这样的活动,

很显然,这对新浪来说是很不利的。但是新浪想要改变用户间的这种弱关系,让用户之间变成强关系,双方仅仅是微博的关注、转发、评论是不够的。就好比2个素不相识的人,如果要成为朋友,线下我们还得问一下双方的姓名,年龄,家乡,更进一步的,大家会一次吃个饭喝个酒,聊一下工作、生活,这个过程看似普通,其实这是双方了解的必然过程,只有经过这个过程,双方才称得上是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对彼此的基本信息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基本信息的进一步合作,则是根据个人的工作、职业,兴趣、爱好发展开来。

新浪需要做的是把用户间的这种弱关系升级为强关系,让用户间通过网络即可对彼此有一个立体的认识,比如对用户兴趣、爱好、工作、职业的了解。

甚至,让用户通过微博实现找工作、交朋友,做交易,让用户离不开微博。

四、盈利模式不清晰

从上线到现在,投入了不少钱,现在赚回来的不多,似乎有些着急了。从今年3月开始, 和微博客户端开始出现广告。8月份,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日前对外表示,“ 很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开始货币化。”,此外, 也开始了其他的盈利尝试,包括与京东商城合作开展“微购物。

的以上行动,给人的感觉是在做尝试,是没有规划的什么都尝试,然后从中发现几个能赚钱的,这样的行为也说明了 对盈利的着急。

业界一些朋友现在都说 广告太多了,重复内容泛滥,内容审核也严格了很多。

以上行动,都显示出 对盈利的渴望,但是笔者认为新浪还是太着急了,特别是 跟电商企业的合作。虽然是探索,但是这种方式并不太友好。

作者:何玺

2.神州数码的三年之痒 篇二

2004年6月16日,郭为紧张了一年的神经终于可以稍微舒缓一下了。随着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发布2003财年的业绩,去年SARS、手机亏损造成的窘境和负面影响终于得到了扭转和澄清。截至2004年3月31日,神州数码集团营业额为142.77亿港元,较2002财年125.1亿港元增长了14%,略高于此前美林证券、BNP百富勤等权威投资机构的预测。

神州数码至少暂时渡过了这次危机。2003财年,神州数码有两大不利消息:手机分销业务巨亏,致使其第一财季亏损1.49亿港元;随后东芝取消了它的独家总代理权。郭为用“珍珠港事件”的比喻来形容神州数码在这个财年中的际遇,并希望所有的神州数码人牢记这次的教训和经验。很多舆论将责任归咎于它代理不当,其实,这次暴露出的判断失误和内部管理问题,以及对市场时机、资源调控的把握不利,才是神州数码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年之“痒”与战略“反刍”

自2000年成立以来,2003年的手机亏损是神州数码成立以来遇到的最棘手危机,也是郭为个人事业生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挫折。痛定思痛,郭为总结此次失误有三点原因:“第一是进入手机市场的时机不对,我们最早在1999年做了详细的市场分析,准备进入,但由于联想拆分,原本准备做手机的团队拟划归到联想,我们就停下来了。等到2002年再做时没有继续做深入调研。第二个就是SARS原因和手机市场彩屏替换黑白屏的冲击。第三是新业务的掌控能力,特别是对新业务风险控制不足。”

倘若手机事件还有偶然因素存在的话,那么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则触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投资者信心受挫,股价被严重低估;现金流短缺,影响新业务拓展 ;暴露出的管理漏洞以及事后的问责制度等,对管理层来说更是件痛苦的事情。郭为神情严肃地表示,“管理的残酷就是我们要面对一些现实。问责制是不看历史、不看未来的,但这是企业成长时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

2003年的艰难让郭为对神州数码的过去和未来展开了一番深入的思考,“很多东西回过头来看,可能更清楚。转型中我们还是犯了很多错误,但转型这么大的事情,一定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我们认识到IT服务市场的存在,会坚定地往前走。但客观上讲,确实走得有点急躁。我们原来预期很快就会产生很好的回报,但事实上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不得不对一些指标进行了调整。从总体目标上来看,当时设计得有些乐观,数字目标是无法实现了。但其它几个方面的规划基本还能达到,比如市场地位、内部的电子化流程等。”

在郭为原来的战略规划里,分销、网络和系统集成业务是神州数码的三大业务支柱,其中网络和系统集成业务是未来IT服务发展的方向,而分销业务则是为转型提供血液和动力的助推器。为了给投资人一个合理的交代,他必须在神州数码向IT服务转型持续投入的同时,保证企业盈利率有较稳定的增长。在网络、软件产品依然处于投入期和成长期的时候,分销成了为神州数码贡献盈利率的生命之源。尽管近年来其分销持续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担负为软件和网络输血任务的分销,面临的增长压力也是与日剧增。如何让这块传统业务继续增长,输出更多血液,是分销业务需要求解的难题。由此,神州数码当初冒险进入手机分销领域,并急于把长城PC引入分销渠道的良苦用心就不难理解了。据2001年的数字显示,仅为4%的手机分销市场份额却带来了34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目前神州数码的手机分销业务已经大幅战略收缩,与长城的合作尚未见分晓……分销业务的再增长只有寄希望于“利用已有的渠道网络加载新产品线,进一步扩大规模效应。”此外,阵痛过后,如何说服全体员工一如既往地向着最终目标踏实前进也是摆在郭为面前的难题。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将三块差异性很大的业务团队凝聚在统一的企业文化里,如何平衡盈利支柱业务团队和战略重点业务团队之间的绩效?所有这些,都是郭为必须面对的。

“IT晴雨表”的宿命?

IT分销是神州数码最大的业务板块,也是它目前最大的收入来源,经营范围包括了笔记本电脑、投影仪、PDA、PC、服务器及计算机外围设备等在内的几十种品牌、1100多种产品,有6000余家代理商遍布全国。如此长的产品线和直达最终消费者的密集网络,使神州数码天然地成为了整个IT行业的“晴雨表”。而且,在神州数码确定了以IT服务为战略的方向后,新衍生出的网络及软件系统集成业务,使神州数码的触角深入到了国内IT产业最敏感的领域,国内IT产业每一根神经的波动在神州数码的业务营运中几乎都会有所体现。

有波动就会有高潮和低谷,神州数码能够选择的只有调整和适应。

郭为对中国的IT市场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硬件产品、增值服务和IT服务这三块业务用一个杠杆表示,处在中间的一定是增值业务,前端是纯硬件产品,后端是IT服务。神州数码对市场的判断是,尽管从国内IT市场的大方向来看,前端的份量现在还会比较重,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增值业务一定会暴涨,会很快超过前端。“这样,这个杠杆的轴心就会越来越稳,随之而来的就是IT服务的增长。”

基于这样的思考和判断,郭为把神州数码目前的业务划分成了三大板块,“我们相信,这种规划会使我们对产业发展脉络的把握更加清晰,会使我们的方向更加明确,执行力更加坚定。”

早在2001年,神州数码经过调整就形成了分销、网络、软件系统集成三个大的业务流程。进入2004财年,神州数码调整了三个业务板块之间的关系,将过去分销、网络和系统集成三项业务重新归拢为供应链管理服务、增值服务、IT服务三大板块。

在神州数码的新一轮调整中,郭为第一次使用了“增值服务”这个词。他一改以前的“三级火箭”之说,以“三大板块”的概念代替:以硬件分销为主的业务叫“供应链管理业务”、以网络及高端分销为主的业务叫“增值服务业务”、以软件和系统集成为主的业务叫“IT服务业务”。

目前,国内市场硬件、软件和IT服务的市场规模大约是7:1:2,而在发达国家,三者的比例基本是三分天下。按照新的划分,神州数码三块业务营业额较上一财年增长幅度分别为10%、17%和21%,增长比例与国内IT产业的发展趋势基本相符。

神州数码的业务形态和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红大紫”,而且还不得不紧随国内IT产业的态势实时调整自己的状态。由于我国的IT产业远未成熟,神州数码未来要面对的挑战还很多,正如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李勤所说,犯错不可避免,但同样的错误不能犯两次。

企业的七根支柱

凡事都有利弊,这一次的切肤之痛,也使郭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夯实基础业务”的重要性。因此,神州数码2004年的调整主要都是练习“内功”。

“一个企业应该有三个层面的支撑元素,最上面的是收入、利润等具体表象的东西,中间的层面是能力,最底层是文化。能力层面有三大要素: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这三个方面只要做得好,企业就会发展得非常好。”郭为试图用七根支柱来支撑起神州数码的企业大厦:

为什么小企业能做到决策灵活而且业务发展方向清晰?“当一个企业仅仅是单一业务的时候,商业模式非常清晰,所有人都能看明白。但当业务变成三块的时候,任何一个领导人都不可能对每一块了如指掌,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机构专门研究三块不同业务模式应该如何去管理、激励。”郭为首先强调的第一根支柱是企划能力,也就是业务掌控能力,把公司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既有小公司的灵活,也有大公司的策略。

第二、第三根支住分别是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由于神州数码是上市公司,在国内信用体系还非常脆弱的情况下,郭为希望能把风险管理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来对抗神州数码成为产业“晴雨表”的宿命。

第四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力。尽管神州数码之前也重视这方面的管理,但从来没有像今天看得这么透。郭为承认,“过去我们在这方面会谈得比较虚,现在才回到了最基本的层面,遵循生存法则,提出 ‘要做一流企业、有一流效益、一流收入’这个目标,这是一个新视角。”

第五根支柱则是项目管理的能力。“一个企业所有的推动力都来自于对项目的管理能力,这是体现执行力的关键,执行力就是项目预算能力加上项目管理能力。”

第六是知识管理能力。郭为所说的知识管理不等同于技术管理,并不是说“我懂得Java”、“我有什么技术专长”这样的概念,而是如何把经验变成企业内部的流程,变成为客户服务的能力。

第七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系建设。

除此之外,RDC计划是神州数码今年另一个工作重点。RDC项目中的R是 “Risk management”,即建立以信用管理为突破口,以流程管理为保障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的控制;D是“Development”,即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C是“Customer”,即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管理体系。

而RDC从字面上看,也可以理解为RE-DC,因此,神州数码内部也流传着一种“神州数码二次创业实现再造”的说法。

接下来要比拼耐力

正像一位神州数码高管人员所说,公司内部可能对IT服务存在这样那样的疑惑,但郭为转型的决心是矢志不渝的,他在神州数码内部的权威也是勿庸置疑的。“当时刚从联想分拆出来的时候有人会想 :我们跟着你郭为能不能活下来?但现在,神州数码已经闯出了自己的品牌,公司不管怎么说起码很像个样子,大家非常团结,能同甘共苦。”

一直在运动中成长的神州数码始终没有摆脱来自内、外部的质疑,大到整个公司的战略方向,小到某一事件的处理方式,四年来,郭为没有一天是精神放松的。当初他选择了以IT服务统领三大业务这条最难走的路,几乎就等于选择了一种充满挑战的生活状态,之后的沟沟坎坎不过是意料之中的意外而已。作为这个“形散而神不散”的公司中“神”的精神内核,突出表现在了郭为的坚定信念上。

不过,神州数码在转型过程中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软件集团的快速成长已经让神州数码的业务在事实上变得更加复杂和综合,无论品牌还是业务能力,神州数码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其次,其业务架构基本完善了,重点行业具备了综合服务能力,特别是在银行业,神州数码从银行IT系统架构到柜员设备都能提供整套的专业服务, 有这项能力就具备了可与IBM和HP同台竞技的资格。再次,分销业务已经完成了电子商务的改造,在运作平台和管理平台上,已经具备了向海量分销发展的潜力,郭为曾经要求分销业务部门要充分释放电子商务平台—e-Bridge的潜力,在保持更低运营成本的同时,创造更大的分销业务量。

3.七年之痒诗歌 篇三

多久未曾提笔

为你写一首诗

在这样的夜里

月光拂过窗台的书桌

一抹绽放在心底的情愫

在纸页上蔓延

三月春又来

樱花弥漫

顷刻间散落了容颜

这是我和你的七年

梦里花落,云对雨雪

沧海桑田

斩不断你我之间

是压低的帽檐

让我看不清你的脸

是风染过的指尖

勾住了山谷之巅

你看

是云飘过的天边

美的让人留恋

你听

是春雨的落点

荡漾了水中的圈

你闻

是七年前埋藏的花香

在岁月里沉淀

这样的月夜

在灯影摇曳的长街

风记得时光的.琴键

一枚枚音符拂过心的弦

不必缅怀逝去的容颜

那是爱情的历练

风轻云烟

梦境回旋

风铃在山谷沉淀着思念

于爱

在我心底深处

是你唇间的温度

这是我为你写过的诗

这是我为你填过的词

与你携手走过的2555天

一如时光回转的初见

时光荏苒

亲手埋葬逝水的流年

一年又一年

看不腻,宠不完的你

4.七年之痒的情感散文 篇四

而我,在这个季节不免有些许的忧郁。何况一连几天,阴雨夹雪,一点点细微的浅春气息被图解或淹没,仿佛又把这个季节拉回了冬天,这种反复的拉锯战让我有些无所适从,只好干脆躲在房子里烤火、发呆,一点也诗意不起来。那天,久违的太阳出来了,我的心就痒痒的,像猫爪子在抓。正好几个玩摄影的`朋友打电话邀我,去洞庭湖拍湿地落日。我弹簧一样蹦跳起来,立马响应。下午,城里温度已经升至零上六度,穿件薄棉袄就觉得蛮合适了。可一上洞庭湖大桥,明显感觉不对劲。一下车,堤岸边比城里冷得多,那朔风如刀刻,在不停地雕塑我,好像我是一块任其雕塑的石膏或木料。即使我拿出拥抱春天的全部热情来与之对抗,却还是输得比较惨,冻得上牙齿敲打下牙齿,才感觉多么自不量力。我不得不承认,这回吃了个哑巴亏。心里作死的后悔,出门时没有好好武装一下,至少可以加厚一点嘛?记得出门之前,老婆还转身丢了一句:湖边很冷的,穿件大衣去吧?当时,我并不以为然,心想:这有什么,太阳都出来了,暖暖的。要知道,我一个冬天都没有穿大棉袄,何况自信身体还结实。但在门口衣架上顺手牵了一顶帽子戴上,一半是我在前几天刚理了个平头,出门是有点风嗖嗖的感觉;一半也算是给老婆的面子。这帽子是她前些年送给我的生日礼物,礼轻情意重嘛!

这时候,风像玩皮的孩子,居然趁我没有半点防备之意,就轻易把我的帽子揭走了,并抛向天空。我的帽子,像一只大鸟一样飞了起来,连同我的目光也被提得老高、老高……然后,又像降落伞一样缓缓飘了下来。我没有追到飞翔的帽子,它落在大堤之下的湖面上,并被湖面的冰层捧住,没有半点归还的意思。疑似在调戏我,有本事你过来拿呀?我的确没得这个本事,又不是武侠电影里的轻功了得的高手,这对于他们不过小菜一碟,轻而易举就能取回。我只是凡夫俗子一枚,只能站在岸边干着急,这便惹得同伴们一个个坏笑着,并纷纷举起镜头拍下这个滑稽场面,只有我伫立一边哭笑不得。

湖面不仅结了冰,我看清了冰的纹路居然呈波浪型,那么均匀细致,这莫非就是凝固的波浪?我捡一粒石子扔过去,冰就卡擦碎出一个不大不小的坑,说明冰层并不厚。隔岸十来米远,我不指望帽子还能从冰面飞回来。何况,刚才司机小赵用温度计测了一下水温,零下三度,这就够让我心打寒颤了。尽管从小生长在湖边,游泳还是马马虎虎的,可我还不至于做出如此惊人的举措来。除非,有人落水了,我会义不容辞。事情就是这么巧,刚才还在嘲笑我的杨晖,也被风吹走了帽子,并与我的平行躺在冰面上,这回就轮到我笑他了:帽子也结同伴啊!我不否认,此刻我也是有点幸灾乐祸。谁知,杨晖家的那条土狗像只令箭,梭地一声下去了,像条小小的破冰船,那份忠诚与勇敢实在让人感动。很快,狗把主人的帽子给刁了回来。我想,这下我的帽子也有希望了。可是,我怎么赶它下水,可这牲畜钻在车底就是不肯出来,真是狗眼看人低啊。见它瑟瑟发抖的样子,我也不忍心了。来的时候,我就反对杨晖抱着狗与我们争车位,这让我觉得也太宠过头了吧?这下,联想人世间的一些事,我心理便感觉五味俱全。

这时,一层厚厚的乌云滋生,掩蔽了太阳。转瞬天气转阴了,光线弱了许多。看来,今天等不到日落的霞光,可能还会下雨,我心里开始凌乱。又不知几个同伴跑到哪了?我想打道回府,免得雨来了淋湿衣服如落汤鸡一样狼狈。这时候,远处湖面驶过来一条小划子船,直朝我这个方向而来:一个放鸭子的人,赶着一大群水鸭,怕有几百只吧?我通过长焦看得真切。渔船越来越近了,我暗暗地自语,要是太阳能突然冒出来的话,这画面一定绝美!心想:我抓住了这个美好的机遇,也不失为上苍垂爱我而予以莫大的补偿。我摆开了架势,忘记了冷,静静地等待船再靠拢来一点就开拍。也许,上苍觉得对我的眷顾还不够,就在这一刻,太阳居然顶破云层冒了出来,霞光耀眼,湖面流金。我赶紧调整光圈与焦距,这样的机会不可多得,可遇不可求的,抓紧连拍:一只小小的渔船上,伫立一个戴草帽的汉子,手中的的撑杆左右击打着水面,溅起霞光。逆光的层次感尤其丰富,那水面的微波层层叠叠荡漾,那渔船像把剪刀,把这匹绸缎裁剪,那一大群水鸭因凃上了一层金光,就已经变成了一朵朵金花,绣在这绸缎上。我从数码机的镜框里回放着这一副画面,竟有一种抑止不住的冲动。身后隐约有人的声音,回头一看,不知道我这些同伴什么时候不约而同出现在我身后,这动人场景看来不是我独有的,他们一定都拍到了,看那眉飞色舞的样子,肯定他们的收获不亚于我。

鸭群现在变成了线性队伍,在岸边打圈圈,要上岸了。赶鸭的人冲着岸边的我们在喊,手在挥动着,意思是让我们闪一边,给鸭子让出一条路来。我们这才纷纷闪到一边。这时,我突然想起我水中的帽子,便央求放鸭子的那位大哥帮帮忙。之前,我只顾着摄影,全然不知湖面的薄冰什么时候已经全部溶化,而我的帽子并没有落沉,还浮在水面上,随一阵阵的微波起伏。

从鸭大哥手中接过失而复得的帽子,并与他留了一张合影。我歉意地对他说,我们经常来洞庭湖边拍片,到时还要请你做模特啊,我们会付钱给你。他憨厚地嘿嘿笑了几声,说要么子钱咯,我这模样不咋的,你们爱怎么拍都行。乐得我们几个也笑了起来。我还告诉他,等过几天把照片洗出来就送你一套。他连连喊要得、要得。我问他家地址,他说不太好找。反正我就在沿湖一带放鸭子,一定能碰见的。几天后,我把像片揣在摄像包里再次来到湖边,却没有找到他,去了哪呢?后来又来过几次,仍然没有看到这位大哥。我曾到附近农户去打听,才知道他老婆和孩子在我们离开的第二天出了车祸,他办完丧事之后就回安徽老家去了,再也没有音讯……

5.毕业论文心得-三年之痒 篇五

74.6%的人职业倦怠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闫巩固告诉记者,工作倦怠通常指心理能量在工作中枯竭、耗尽。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疲劳、对工作失去热情。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其表现概括为三种症状,即情感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降低。

情感衰竭是指没有活力和工作热情,感到感情极度疲劳。此次调查显示,27%的人有较严重的情感衰竭;61%的职场人士感到工作压力较大,下班后精疲力竭。在外企干了3年的小杜告诉记者,现在她就靠每月外出旅行两天来减压。“但不管在哪个城市,我想的全是工作。所以我最近辞了职,打算彻底放松半年。 ”

玩世不恭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等。闫巩固表示,在心理学上,这也被称作“去人格化”。调查中,近2/3的人对工作越来越没兴趣,并对工作的意义持怀疑态度。

个人成就感减低则是指倾向于消极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有关这一项的调查结果多少让人欣慰,74%的人对自身评价较高,仅4%左右的人认为在工作中没什么成就感。

专家根据同时拥有以上表现的多少,将工作倦怠分成了低、中、高三个等级。结果显示,74.6%的人有一种症状,为轻度工作倦怠;43.2%的人出现了两种症状,为中度工作倦怠;10.8%的人则同时具备三种症状,为严重工作倦怠。

前4年是职业倦怠高发期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调查显示,近50%的工作倦怠者参加工作未满4年。工作5年后,倦怠指数有明显下降,工作后,工作倦怠程度降到最低。此次调查也显示,25岁以下人群中,35%的人出现了职业倦怠,其次为25―35岁人群。

而换工作则是职业倦怠的一种典型表现,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小陈表示:“真是想不通,我们的父辈居然能在一个单位呆上一辈子!我的同学毕业后,基本上都换了好几份工作。 ”据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发布的《上海市劳动者职业流动周期分析报告》显示,和其他年龄层的劳动者相比,30岁以下的年轻人职业流动周期最短,平均不到一年半就换一次工作。“这种变化与社会整体氛围有关。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杨东表示,首先,现代人把钱看得太重,不少人选择某个工作并不是出于兴趣。加上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他们很快就会身心疲惫。

6.毕业论文心得-三年之痒 篇六

更为有趣的是,2005年是银行理财元年,这么算来,2012年银行理财市场正处于“七年之痒”。面对高收益产品越来越难构建以及短期理财产品市场的竞争加剧,银行该如何应对呢?

收益中枢继续下行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两次调降基准利率,使得资金市场持续保持了宽松状态。市场普遍预期,未来货币环境依然宽松。

宏观分析师李慧勇预计,“年内还会有两次降低准备金率”。在外汇占款不足,稳增长压力持续难以缓解,银行间市场资金紧绷的大环境下,长期维系着20%的高准备金率水平并不合宜。但是何时才是降准的最佳时点,则不能一概而论。正如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所述,当前主要问题是宽松政策无法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而不是宽松程度不够。

银行间市场环境与存款利率高低是银行设计理财产品的基础,存贷款利率的下行以及债券、货币市场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收益率维持低位,直接影响了今年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随着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不断加强,理财产品市场投资回报率也逐步下行,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区间已经下移至4%至5%,而且近期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将预期收益率定在3%至4%之间。

基金争抢理财份额为了规避存贷比红线,近年来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大行其道,但是短期理财产品市场的竞争正在不断加剧。特别是短期理财基金从4月底诞生以来,不到4个月总的首募规模达到1360亿元。

无论是银行还是基金,在固定收益类产品领域的投向较为一致,大多集中在存款、大额存单、债券回购、短期融资券、国债、中央银行票据、金融债、中期票据、企业债等金融工具。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之间存在同质化竞争。

不过,方瑞表示:“在股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开发投资于债券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以应对市场需求。其中基金的短期理财产品近期推新频率较高,但从目前发行量来看还远远无法撼动银行理财产品的地位,同时收益率也并没有太大竞争力。”

7.人体细胞没有七年之痒阅读题答案 篇七

夏志

①现在“七年之痒”已成为感情变化的专用描述,也成为许多人失恋疗伤金句。他们这样解释七年之痒的理论:人体细胞新陈代谢,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随着旧细胞的死去,新细胞则诞生。由于不同细胞代谢时间和间隔的不同,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也就是说,在生理上,我们每七年就是另外一个人。

②细胞真的也有“七年之痒”吗?我们的感情变化与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关吗?

③人体一共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我们需要通过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提供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细胞衰亡,也不断有新的细胞出现。从细胞结构和功能方面来说,新细胞与衰亡的细胞是一样的,因此并不会对人体有大的影响。因此,细胞的正常代谢,不会让你变成一个不同的人。

④细胞代谢的确有一个周期,但不是所有细胞都按照同一个周期来更新。比如,皮肤上皮细胞的更新周期为28天,味蕾上的味觉细胞10天到2周更新一次,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更新是6天,肠黏膜细胞更新周期只需3天……还有些更换周期很长的细胞,比如心肌细胞,瑞典科学家证明心肌细胞以每年1%的比率更新,年龄越大更新越少。有的大脑细胞是从不更新的,比如中枢神经细胞,自人出生之日就已设定好,无法增加也无法更新,年纪大后中枢神经细胞还会减少。中枢神经细胞的不变,也正是我们的记忆能长久不变的原因。

⑤这只是部分细胞的新陈代谢周期,而且多为估算值,没那么精确。因为人体的细胞种类太多,每种.种类的细胞数量也很大,情况复杂,比如,同一器官不同位置的细胞寿命不同,各人健康状况不同,细胞更新速度也会不同。

⑥因此,“细胞每三个月替换一次”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全身细胞七年一换的理论,是没有证据可以支持的。

⑦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感受的,并非细胞的新陈代谢,而是大脑中神经细胞的突触连接――突触连接的数目和连接强度决定了我们的感官思维记忆,也决定了我们对新信息的接收、保存能力。大脑里有10的11次方个神经细胞,它们之间彼此通讯,形成100万亿个突触。神经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神经细胞集群,这些集群则构成大脑的不同区域,控制人的行为。虽然神经细胞无法或很难再生,但突触之间的连接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觉得你比几年前有了思维、记忆方面的变化,那是与你的日常用脑习惯有关。

⑧“七年之痒”,也与多巴胺的分泌有关。多巴胺是下丘脑和脑垂体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爱情能催生多巴胺的分泌,让人感到愉悦,并认为是对方带来的幸福感。但它并不能一直维持,当大脑感到疲累时,多巴胺分泌减少或消失,人们就会从爱情的美梦中醒过来,进而否定感情,寻找新的“刺激”。

⑨“七年之痒”,与基因还有关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美国西北大学的合作研究显示,基因通过影响个人对情感氛围的敏感度,影响个人的婚姻满意。

1.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

2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3品析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回答问题。(3分)

这只是部分细胞的新陈代谢周期,而且多为估算值,没那么精确。(加点的词能否替换为“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 说明细胞有“七年之痒”是不正确的,我们的感情变化与细胞的新陈代谢无关。(1分)(2) 大脑神经细胞的突触连接(3)多巴胺的分泌 (1分)(4) 基因 (1分)(5) 逻辑顺序 (1分)

2 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不是所有细胞都按照同一个周期来更新。

上一篇:成长没烦恼作文下一篇:二年级班会校园防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