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2024-07-16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10篇)

1.《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篇一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高屋建瓴概括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进程,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通过分阶段带领我们回顾人类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让我们认识到现代自然研究同以前任何辉煌的研究不同,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通过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恩格斯总结出了自然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的观点。恩格斯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他认为人类认识自然大体上可以分为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后来以神学为中心的形而上学,直到科学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提出三个阶段。希腊哲学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上影响深远,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浑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

甚至到了在十八世纪上半叶,当时在知识上高于希腊古代的自然科学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是低于他们。

科学的发展必将推动人类认识的进步、促进哲学思维的发展。正由于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历史考察,阐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恩格斯还以大量的科学史实为依据,说明由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正确的自然观带来了科学的繁荣。此后的科学家们开始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探索前进,天文学、物理、化学的研究都突飞猛进。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这样,从太阳系以及地球的起源开始,人们可以解释生物进化,人类产生以及最终进入近代的绝大多数现象。

2.自然辩证法导言读书笔记 篇二

简介:

在1875 到1876 年间, 恩格斯撰写了著名的论文—— 《自然辩证法导言》,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是《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最重要、最完整的一篇论文,它集中体现了全书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导言》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恩格斯通过对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自然科学发展历史的考察, 阐明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及其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大致如下所述。

文艺复兴通过伟大的革命摧毁了中世纪教会的精神枷锁,使近代自然科学冲破宗教的束缚,宣布独立。这就是近代科学的起始点。随后各种自然学科相继出现并发展成熟。

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从此,自然科学家为打破神学的束缚而英勇的战斗。赛尔维特因为发现血液循环,否定了上帝造人的说法而被宗教改革的新派人物加尔文活活烤死。布鲁诺则因坚持宇宙无限、大地运动被天主宗教裁判的那些宗教旧派人物处以火刑。

近代自然科学处于搜集材料阶段,学科之间的联系尚未建立,各学科独立的研究,使思维方法不能冲破经验思维阶段。这是的科学,普遍认为世界时一成不变的。由于缺乏理论思维,科学家又回到神学中。连大科学家牛顿也不能避免,他的“神的第一次推动”假说,成了这一阶段自然科学的终结。

最终打破神学束缚的,不是自然科学家,而是哲学家。康德的星云说打破了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说,用“二律背反”,即矛盾的思维方式,说明“除了永恒的变化着的、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变化所依据的规律外,再也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从而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随后,地质学证明地球及地球上的植物、动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物理学证明一切物理力即机械力、热、光、电、磁甚至化学力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而且

不发生任何力的损耗。化学跨越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鸿沟。生物学上,达尔文胜利地完成了进化论。

近代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和其它事物一样,也经历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辩证发展过程。初期的自然科学,还处在搜集材料和分门别类研究的阶段。人们把自然界的事物都看作既成东西,只注意把发现的东西记录下来,而不分析它们发展的历史,只注意事物之间的区别,而不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各个部门之间,甚至在一个科学部门之内都被看作室彼此无关的;这时真正的科学还没有超出理学的范围,对有机界和化学的研究还只是开始,牛顿的力学原理成了万能的法宝,机械运动的规律被当作唯一的规律都出搬用。同这种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相适应,形成了形而上学的观点和方法。恩格斯说: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一个特殊的总观点的形成,这个总观点的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在本质上是保守的,它阻碍自然科学的发展。它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待自然界,就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自然科学家正式由于受形而上学观点的束缚,把客观世界看作是僵硬的、不变的,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还不能从自然界自身来说明运动发展的原因,只能从外部寻觅“推动力“。因此,恩格斯说:”科学是深深禁锢在神学之中。“虽然幸而上学的方法在产生时有其重大历史理由,同古希腊的自然观要落后很多,而且自然科学发展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本质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到了18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终于冲破了形而上学的束缚。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把地球和太阳系看作是物质长期发展的结果,从而给这种僵化的世界观打开了第一个缺口。紧接着,缺口一个又一个地被突破,地质学的产生,证明了地球上的动植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物理学上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提出,证明了物质运动形式可以相互转化,物质及其运动时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生物学上的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论证了有机界是统一的、彼此联系的。

总之,以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者三大发现为中心的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大量不可辩驳的自然科学事实证明了,不论是无生命世界的各种运动形式之间,还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包括人类在内,都在普遍的联系中发展着。因此,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第二部分中,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指导,总结当时自然科学的材料,描述了从原始星云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首先,恩格斯论述了天体的起源与演化。他指出我们的银河系中的恒星是由炽热的、旋转的弥漫物质, 即原始星云演化而来的。其次,恩格斯还考察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提出“ 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 的著名论断。接着恩格斯研究了人的产生方式、进化过程(包括身体和意思)、和人类的发展史。最后恩格斯认为任何有限的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而且物质的每一个有限的存在方式的每一具体属性, 都是可变的、短暂的, 而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所依据的规律都是永恒的、无限的。

读书感悟:

通过阅读《自然辩证法导言》,我的感悟有以下三点:第一,对自然科学地位的全新理解。在《自然辩证法导言》的开篇,恩格斯开门见山地说明了他所要论述的对象是自然科学,而且自然科学已经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第二,我认为恩格斯写《导言》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戳穿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等与辩证唯物主义相左的谎言,唤醒那些拘泥于无法解释的现实而不去寻找真理的人们,鼓励对权威、正统、垄断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提出疑义的思考和行动。第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创立了辩证自然观和辩证科学观,并以辩证的自然观和科学观为核心创建了自然辩证法学科。辩证自然观就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辩证法中的地位来说,具有双重性,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又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内容,同时辩证自然观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的自然哲学的产生,它以自然界为对象是对自然界的哲学反思,是关于辩证自然观的理论。

恩克斯创立的自然辩证法学科地位决定了其学科是哲学性质的,作为辩证自然观的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实际是一种哲学本体论,作为辩证科学观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其学科性质是一种哲学认识论,即科学认识论。也就是说,自然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来揭示自然界的辩证法并对自然科学的辩证法进行反思的。自然辩证法学科研究的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相结合,并在自然辩证法的写作中充分地贯彻了这一基本原则。在这一基

本原则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相对稳定,自然科学由于随着实践的深入发展却在不断地发展,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又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特别是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成。

3.《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篇三

(王仙平江西省万载中学)

火车开动要鸣笛,轮船出航要启锚,戏剧安排要有个序幕,我想,作为一堂完整而成功的语文课,也必须 设计一个精彩的导言,数年来,我在认真学习语文界教学经验的同时,着力对语文课的导言(即课引)作过一 些探讨。

(一)何谓导言?精心设计导言有哪些意义?

所谓导言,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三― 五分钟不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

精心设计导言有何意义呢?大致说,精心设计导言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具体说来,精心设计导言,可以渲 染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好的导言应具有哪些特点?

1.目的性 好的导言应该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应该围绕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无的放矢的 导言设计,要么信马由缰,要么画蛇添足,最终必然弄巧成拙。

2.针对性 俗话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好的导言应该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它包括针对学生的家庭生 活环境、社会生活阅历、文学艺术修养、接受心理水平。试想,如果你在讲授《孔雀东南飞》之前,播放一首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会造成一种怎样的后果呢?我想,不是曲高和寡,就是对牛弹琴!究其原 因,这个课引,虽然有着鲜明的目的性,却没有明显的针对性。

3.概括性 好的导言应该具有完整的概括性,应该选择精当的词语或总括性强的句子表现课文内容,提纲 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在教师讲析新课之前就能对全文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4.情感性 好的导言应该具有强烈的情感性,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搅动学生情感的波澜,形成一种 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同志,大概会对于漪老师的许多课引烂熟 于心吧!你看她为散文《春》、小说《七根火柴》设置的两段课引,或是充满对祖国山川的炽爱,或是饱含对 革命先烈的深情。而语言干瘪、情感平淡的导言,学生则避之唯恐不及,又怎么能渲染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心 灵上的`震颤呢?

(三)设计导言的几种基本形式

1.巧用教具 如我在讲《挺进报》之前,事先亮出一张报纸,问:“同学们,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呢?”同 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报纸!”待学生回答后,我就设置了这样一段导言:“在今天,发行报纸已是十分普 遍的事了。可是,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旧中国,要发行进步的或革命的报纸就并非易事了,而必须付出沉 重的代价,甚至是宝贵的生命。我们今天要讲述的,就是重庆地下党人为发行《挺进报》,同国民党反动派进 行英勇斗争的故事。”

2.借用插图 如我在讲授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时,设置了这样一段课引:“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来 看一下课文中的插图。看到这些‘手脚象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象弓一般的弯,面色象死人一般的惨’的女孩 子,我想大家自然会想到夏衍笔下的包身工。那么,包身工的生

4.《导言》 2 篇四

1.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重点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

2.欣赏品味 难点 作者的观点态度。

3.德育目标: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法 读.讲.练

教学内容与方法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请一位学生说出其所画的关键句,而后集体加以确认。

明确:什么是关键句?有哪些类型?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为:

A、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

如:第1段“……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2段“……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

第4段“……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

如:第4段“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总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5段“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这个过渡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

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C、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层次。

如:第4段、第6段、第7段都反复说“生物的各,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2)如何筛选关键句?

明确: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3.欣赏品味

思考: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学生讨论,圈点。

明确:

第1段,从“远航”(1831年)到“现在”,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几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学生法动

请一位学生说出其所画的关键句,而后集体加以确认。

学生思考

1.什么是关键句?

2.有哪些类型?

3.如何筛选关键句?

4.学生讨论,圈点。

示新

目课

标引

与入

导与

学导

达学标 第2段,“华莱斯先生……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并结合注释4,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3段,指出本书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虚的精神。

第4段,“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5段,“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7段,“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板书:长期考察,实事求是,谦虚审慎,决不轻率,亲身实践,不避缺陷,毫不动摇

习印发以下材料(或投影),课堂讨论完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982年,英国伊丽莎白皇家学院的科学家加德纳提出了一种新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a),鸟类和哺乳动物并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b)的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起源于共的祖先―“哺乳鸟”。这一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是2.25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出来的,因而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比爬行动物更接近。与众不同的是,加德纳提出这一学说时,并不像以往的动物进化研究者那样主要依据古代动物的化石资料,而是依据对不同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比较。

画横线的句子中,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各是什么?

1.认为(a)

2.认为(b)

提示:本题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回答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从本质上说,就是理解关键句的含义,把握两种不同学术见解。要正确回答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可以借助句子结构分析。画线句子是复杂单句,作为谓语“认为”所认定的内容是“鸟类和哺乳动物并不像伎观点所认为的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哺乳鸟’。”“认为(a)”所认定的内容包括“不像”、“而是”两个侧面,也就是从否定和肯定这两个角度说的。“认为(b)”所认定的内容正好是“认为(a)”所否定的内容。可见“认为(b)”所认定的是“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

整理成书的过程(1)长期考察

.写作经过提前发表的原因(2)实事求是

(1―3)内容过简的说明(3)谦逊审慎

物种由演变而来(4)决不轻率

基本观点介绍研究的方法(5)亲身实践

(4―7)家养变异的作用(6)不避缺陷

强调观点的正确(7)毫不动摇

测评矫正 1.完成课后“练习”

2.《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请加以思考。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片段。

课堂板书设计:

学生完成有关练习

5.《物种起源》导言·说课稿 篇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物种起源》导言·说课稿

2007-03-23

说教材

1.这篇课文的地位、作用

《〈物种起源〉导言》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属基本篇目讲读课。以我的理解,本单元第一课安排了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带有极强的政治意识的策论文章,本课安排于这一课之后,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的学习重点。归纳出筛选信息的要点,并灵活的应用于下两篇的自读课中,这篇课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目标的确定极其依据 新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一学生学习现代文的要求是:“着重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语言、结构和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要点”,而高一的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为: 情感目标:学习达尔文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筛选各种信息的技巧,能迅速准确地筛选出有关信息。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3. 教学重点

根据大纲对本单元学习重点的要求“整体把握,筛选信息”及这一课的学习重点“筛选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语句”,因此,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A.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B. 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的分析,对关键词语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

4.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而言,因为这篇课文比较枯燥也不易懂,要正确、迅速地筛选出有关信息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学的重点A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方法

1.教的方法:温故知新法 点拨法 讨论法

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是如何筛选信息的,然后“知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采用讨论法,由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找出相关信息,并总结出筛选信息的方法,加以灵活运用。2.学的方法:联系法 归纳法

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先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上的筛选信息作准备;课堂上让学生联系前一课配合这课讨论思考找出相关信息,归纳出筛选信息的方法,然后由理性意识指导运用。3.教具的运用:由于这一课内容比较沉闷,为了增加教学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在平台上教学。三.说程序

本课教学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训练学生对相关信

息的组合输出能力。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利用平台,在屏幕上展现达尔文的肖像图 问“大家知道这位伟人是谁吗?”答“达尔文”;问“那么,他的一部很伟大的著作是什么呢”答“《物种起源》” 在屏幕上展示《物种起源》这本书的扫描图。我们都知道《物种起源》这本书,那么,达尔文在这本书前面写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导言》。

建立联系,激发兴趣

二. 疑难字词

抽六位同学分别解释以下六个词语,老师给予纠正或补充: 琐屑 审慎 趋向 札记 物种 传布

这一课的内容比较艰深,疑难字词应疏通,而用抽问的方式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培养他们自行解决生字词的习惯。

三.

由题解导入

课文内容 问“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导言’吗?”,提问学生,然后由老师总结,屏幕上出现:

导言:即绪论,学术论著的开头部分,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著作的性质、作者的基本观点、出版意图、作者情况等的文体。

问“在达尔文的这篇导言中,主要写了几方面的内容呢?”学生回答“三方面:编写经过,著作的性质,作者的基本观点。”再问“那么,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学生思考回答“三部分”,请一个学生回答如何划分,然后,屏幕显示划分结果:

第一段(1—2):交代写作经过及提前发表的原因。第二段(3):说明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

第三段(4—7):简介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由题解导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段,进入课文内容,比较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问题深入浅出,使学生更直观的掌握并记住“导言”这个概念。

四. 筛选信息

每段提出一个问题,由学生对每段进行筛选信息屏幕上将出现各个问题,由学生讨论思考回答,老师点拨,然后屏幕出现正确答案

1. 一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工作者?找出具体的句子来阐明。2. 二自然段中,作者提前发表的原因是什么? 3. 找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4. 第四自然段,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什么问题?

5. 第五自然段开头的“因此”指代什么内容?

6. 第六自然段开头“根据上诉理由”具体是指什么? 7.作者认为,关于物种起源,还有许多需要弄清楚的问题,第七自然段从哪两方面归纳了这些问题? 我认为这个方式,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来可以比较有效的突破这节课的学习重点。

五.

总结 筛选信息的主要方法:

1.抓关键语句,可捕捉重要信息。如问题1 2.联系上下文,可把握相关信息。如问题5,6 3.参照提示语,可捕捉主要信息。如问题3 4.透过表层信息,可挖掘隐含信息。如问题4 根据上面7道联系的实践,由老师点拨,引导学生得出筛选信息的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总结,突破“迅速、准确筛选信息”这一难点。

六.

布置作业 1. 完成习题一,习题二

2. 思考长句的特点,并试着完成习题四

通过习题一、二的完成,把理性认识灵活运用于实际中,达到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并可巩固这节课的内容;作业2可以达到让自觉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的目的。

第二课时

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的分析,关键词语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一.检查练习先由学生说出练习

一、练习二的答案,然后屏幕出现正确答案,老师给予简单解说。这是为了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习惯,也是为了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

分析长句 1.提问“什么是长句?长句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分析长句?”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屏幕出现答案:

长句:一般指形体教长,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特点:长句容量大,信息丰富,成分比较复杂。在表达上有精确、周密的特点,也显得庄重,适用于详尽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阐述道理,多用于书面语,特别是经常出现在政治、科技等语体中。

分析长句的方法:A,找主干 B,划分层次 2.对具体的长句进行分析。(附在表后)

以学生讨论思考为主,把前一步的理性认识运用于实际联系中,老师点拨。并检查学生的练习四的完成情况。突破这一节课分析长句这一教学重点。

3.小结:用找主干和划分层次的方法,主要是从主体上把握句意,而对句中细微之处的分析则必须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表意义功能。

1.由老师点拨总结,让学生由练习时的感性思维转化为理性认识,为后面的练习服务。2。以学生讨论思考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令枯燥的内容尽可能生动,解决教学重点。3。通过小节指出如何掌握句中大意并带出下部分的内容 三.

分析关键词语 我们要深入挖掘句中的丰富信息,要注意对关键词语的分析。下面对句中关键词语的分析(附在表后)采用学生讨论思考,老师点拨的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破教学重点。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针对文章中的一些长句作了相应的训练,理解长句,不能简单停留在懂得大意了,还应该深入挖掘句中关键词语的丰富信息,还要注意一些修饰性词语如“必须”,“最”,“应该”,“可能”等,对于关键词语在程度等方面的限制作用。通过总结,加深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1. 运用这课所学到的筛选信息的方法对下一课的主要观点进行筛选。

2. 运用长句的分析方法,找出下一课三个长句进行分析,包括对关键词的分析。通过布置作业,达到检测学生对知识重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及为下一节课的开展做准备。

四.附第二课时的练习题目

用找主干和划分层次的方法分析下面的长句

1。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了格尔贝号巡洋舰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在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2。如果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3。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结构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的。

4。同时,我虽然力求审谨,使一切能有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

6. 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关键词语的练习: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分别找出说明了估计的谨慎、搜集过程中的关键的词语。2。“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体会“又”和“当时”的意义 3。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但这是这里所不能办到的。•问题1:本句中的“事实”和“证据”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一个呢? •问题2:“叙述”和“比较”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一个呢? 4。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它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问题1:把本句中“线索”一词换成“证据”好吗? •问题2:句中“一切”和“最”两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推荐

《〈物种起源〉导言》说课稿 说课者:湛江市二十中 黄婉红

一.说教材

1. 这篇课文的地位、作用

《〈物种起源〉导言》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属基本篇目讲读课。以我的理解,本单元第一课安排了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带有极强的政治意识的策论文章,本课安排于这一课之后,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的学习重点。归纳出筛选信息的要点,并灵活的应用于下两篇的自读课中,这篇课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学目标的确定极其依据

新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一学生学习现代文的要求是:“着重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语言、结构和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要点”,而高一的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为:

情感目标:学习达尔文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

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筛选各种信息的技巧,能迅速准确地筛选出有关信息。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3. 教学重点

根据大纲对本单元学习重点的要求“整体把握,筛选信息”及这一课的学习重点“筛选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语句”,因此,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A. 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B. 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的分析,对关键词语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4. 教学难点

6.高中生物课堂导言设计初探 篇六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

目:高中生物课堂导言设计初探 学

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生物科学 班级序号:2班13号 学

号:20111131020013 学生姓名:孙宁 指导教师:张冬艳

2015年5月

计)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1 Abstract(Key words).............................................................................................................1 前言............................................................................................................................................1 1 问题的提出............................................................................................................................2 1.1 研究背景......................................................................................................................2 1.2 研究目的......................................................................................................................2 1.3 选题意义......................................................................................................................2 2 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2 2.1 文献法..........................................................................................................................2 2.2 观察法..........................................................................................................................2 2.3 结果分析......................................................................................................................2 3导言设计的原则与要求.........................................................................................................3 3.1 科学性..........................................................................................................................3 3.2 学生实际......................................................................................................................3 3.3 课型需要......................................................................................................................3 3.4 方式多样......................................................................................................................4 4经典导言设计方法分析.........................................................................................................4 4.1直接导入法...................................................................................................................4 4.2以旧代新导入法...........................................................................................................4 4.3悬念导入法...................................................................................................................4 4.4演示现象导入法...........................................................................................................5 4.5故事导入法...................................................................................................................5 4.6生活实例导入法...........................................................................................................5 4.7游戏导入法...................................................................................................................6 5导言设计的主要技巧.............................................................................................................6 5.1把握导入时机...............................................................................................................6 5.2精选导入内容...............................................................................................................6 5.3锤炼导入语言...............................................................................................................6

i

6实际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6 小结............................................................................................................................................7 参考文献....................................................................................................................................8 致谢............................................................................................................................................9

ii

高中生物课堂导言设计初探

中文摘要:

导言,是指每节课、每个章节或每个新知识点开头所做的总的讲述。导言是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对新课的讲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导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使新课的讲授易于学生接受。然而根据已有的对导言设计的研究,无论是师范生还是在职教师在导言的设计和运用中都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针对高中生物课堂导言的设计现状,旨在分析生物课堂导言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导言设计技能的方法和技巧。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和观察法,共查阅了12篇文献,结合观察的10节生物课,总结和归纳了导言设计的原则和要求。通过对几种经典导入的分析,得出导言设计的三大技巧:把握导入时机,精选导入内容,锤炼导入语言。最后,在文章结尾强调了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关键词:生物教学

导言设计

方法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 in high school biology class Abstract:

Introduction refers to each class and each relatively independent content to do about.The int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wonderful introductio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enrich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knowledge.The success of the high school biology class teaching in this part of the whole class or not play a decisive role.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the introduction, whether normal school students or the in-service teachers have defects in the design and use of introduction.According to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biology class introduction, in order to analysis of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the introduction design skills.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observation method ,a total of 12 articles reviewed,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of 10 biology class, summarizes the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classic introduction, the three skills introduction design: grasp the import time, select import content, polish language import.Finally,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tha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ractical problems.Keywords: biology teaching introduction design method 前言

生物学课程既有学科特有的课程价值,又有泛学科的课程价值,在生物科学迅速发展并日益影响我们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今天,这门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正备受人们的关注[1]。新课改之后,教育目标与教育任务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意义上“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明显不适合如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现阶段相关教学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在改进的过程当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导言设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导言标志着教学阶段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开启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构成的联系,因此导言的作用不言而喻。在生物教学中使用导言讲授新课,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2]。利用精心设计的课堂导言,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在新课开始就能奠定好的教学基调,创造出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让学生迫切的希望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而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所以导言设计的成败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失败的导入将

第1页

高中生物课堂导言设计初探

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既影响教师教的效果,又影响学生学的兴趣。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课堂导入是在正课内容前的一部分,它可以与课程内容直接相关,也可以间接相关。它在课堂教学、长期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导入的主要作用有: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明确目的、铺垫拓展等。导言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如何设计好一个导言呢?目前课堂导入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该如何提升导言的设计技能?以上问题引发我的思考,因此我把导言设计的问题作为我的研究课题。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教师在生物课堂导言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探索提高导言设计技能的途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1.3 选题意义

目前关于生物课堂导言设计的研究都集中在教师课堂导入的现状,即如何设计导言,导入中存在哪些问题等等。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我们认识到导言设计是目前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运用但又存在很多不足的技能,所以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教师的导言设计技能。本研究从现有的生物课堂导言应用现状出发,发现导言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改善和提高导言设计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度过导言的设计和应用这一瓶颈,同时希望导言的设计和应用技能可以更好的应用于课堂教学。如何设计生物课堂导言,什么样的导言是好的导言,什么样的导言才能更好的发挥课堂效用,这就是本课题旨在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

2.1 文献法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收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文献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最基础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文献群中选取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资料,并且对这些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和使用。本次研究,我一共查阅了11篇文献,从中选取了某些资料,以解决本课题当中的问题。

2.2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我观察了庄河5所高中的10名生物教师的生物课,收集了有关生物课堂导言的大量信息。

2.3 结果分析

针对高中生物课堂导言设计这一问题,我观摩了庄河5所高中老师的10节生物课,发现目前我们高中生物老师在导言设计方面有以下问题:一些教师对其作用认识不到位,往往将其省略,如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有的教师直接进入正课内容,没

第2页

高中生物课堂导言设计初探

有导入。这节课较难理解掌握,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导入,可以做一个渗透现象的小实验,也可以用生活实际来进行导入,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会更好;有的教师则长篇大论,导入冗长,主次颠倒,如在讲《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时,有的教师的导入如下:“同学们,每天中午上完课你们饿吗?(饿)那你们的午饭通常吃什么?(米饭、蔬菜、肉……)为什么吃这些东西会感觉饱?肉当中含有什么营养元素呢?”这样的导入不能很快进入主题,不能给学生们的思维以正确的方向;有的教师导入过程中细节问题讲述不清,把握不准导入的重点,如在讲解《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有的教师用大头娃娃事件进行导入,说明原因是奶粉缺少蛋白质,蛋白质是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但却没讲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偏离主题,使得导入和正课内容不贴合;有的教师导入的目的含糊不明确,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导致导入不当,如讲《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时,有的教师导入如下:“同学们,你们看过刑侦片、犯罪片吗?警察在破案时经常使用什么破案手段?(DNA鉴定)为什么DNA会帮助破案呢?这是因为DNA具有独特性,每个人的DNA都是不同的,所以可通过从现场提取的血液中的DNA和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对比,就可以很快破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样导入直接点出DNA的独特性,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理解,会让学生感觉理解困难。瑕不掩瑜,高中生物教师的导言设计优点也很多:教师都能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较注重导言的趣味性,能较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言的设计方法多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等。

3导言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新课的开始,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导言设计虽然没有固定程序和形式,但是设计方式却有技巧[4]。本文通过文献法查阅了11篇文献,结合观察的10节生物课,我归纳总结了导言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与要求。

3.1科学性

科学性是导言设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不符合科学性原则,导言就没有意义。有的导言是教学重点的体现,有的导言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导言看似随意,但却是理解课程内容必不可少的辅助条件,而这一切都应该从导言的科学性出发,不符合科学性的导言,非但不会帮助学生学习,反而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使之对知识的理解产生错误甚至给思维以错误的定势。

3.2 学生实际

新课改后,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传授知识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学生来反馈,这就要求导言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好的导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环境以及学生的接受水平和认知水平,不要采用过于深奥、晦涩的词语,要便于学生理解,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会打击学生的对学习的信心。导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并且与教学内容相关,这样的导入才会事半功倍,使得新课的开展顺理成章。

3.3 课型需要

导言的设计不能一概而论,课型不同,需要的导言类型也不尽相同,没有哪一个导言能适用于所有的课型。如新授课的导言就要承上启下,温故知新;讲授课的导言要注

第3页

高中生物课堂导言设计初探

重前后照应,清楚明了;复习课的导言则要注重旧知识的归纳、总结与对比、分析。不同课型的导言要对号入座,不能随意,否则导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5]。

3.4 方式多样

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说:“现代教学的一个鲜明特点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 导言设计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学生心理的不同等方面来不断改变导言的设计。导言设计的方法可以根据课型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而具体采用哪种导言,则需要教师在理解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教师要不断研究、创造新的导入技巧、导入艺术,才能与时俱进,使学生耳目一新。

4经典导言设计方法分析

通过对10节高中生物课的观摩,我发现有几种导言设计是日常教学中常用的,下面我分析了这几种经典的导言的设计方法:

4.1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是指直接阐明学习目的、要求、各个部分的重要内容以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生物学科的很多知识很抽象,难于理解,学生不易掌握,利用这种导入方法,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的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例如,在讲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这样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这一章主要讲解了地球上生物的起源,以及现有生物的进化历程。这些问题至今没有统一的观点。这节课要用科学的观点和辩证的思想进行探究”。直接导入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简洁明了。但此法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更显得枯燥无味。

4.2以旧代新导入法

以旧代新法是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为背景,通过对旧知识的归纳总结,提出新的问题,进而引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在帮助学生温故知新的基础上,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支点,来为新课做好铺垫,是生物课堂导入的主要方法之一。生物学科的知识之间规律性和逻辑性较强,很多知识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在新课的教授之前,对旧知识加以复习归纳、整理比较,从而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样才能使新知识的呈现不突兀,平缓,易于学生接受、理解。

比如,在教学《消化和吸收》一节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吗?这些营养成分在我们人体内有没有?食物中的这些营养成分与人体内的一样吗?是不是我们吃了青菜,人体就长出了青菜呢?食物又是怎样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这种方法能迅速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6]。

又如:在讲动物体内细胞的物质代谢时,首先复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比较动植物新陈代谢的不同点,接着引出动物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又如:在讲授环节动物时,是以蚯蚓为代表的,由于环节动物具有三个胚层,真体腔,在动物的进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通常复习前面学过的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有关知识,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不仅引出了新知识,还对旧知识进行了巩固复习,一举两得,使学生能自主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4.3悬念导入法

第4页

高中生物课堂导言设计初探

悬念导入法即在课程开始前,设计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巧妙地渗透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悬念可以很好的引起学生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问题的心理,容易引发思考,对加强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例如,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可孩子却是单眼皮?”在“人的性别遗传”的教学中提出“为什么孩子的性别不同?”在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时提出“大家知道蚂蚁是用什么语言来交流的吗?”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很好的发动学生动脑思考,踊跃发言,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需要注意的是,悬念的设计应该适度,过难或过于容易都会影响学习效果,应该保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上,经教师的指导可以达到的高度。

4.4演示现象导入法

对学生来说,直观形象和感官上的刺激往往比单纯的、抽象的讲授更易接受。在讲解某些新课时,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个演示实验,或播放一段影音资料,或者带给学生以实物观察,通过大量的声音、颜色、形态等方面,来丰富学生的感性信息,从而为后来的理性知识的接受打下基础。例如,在讲解蛋白质变质时,可以进行一个小实验:鸡蛋清加盐会析出白色絮状的蛋白质,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又如,在讲解运动系统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动物世界中猎豹奔跑的录像,再根据录像进行提问、讲解。在运用这种导入方法时,要注意事先告诉学生应该注意看什么,及时提出思考问题,及时根据现象讲解,避免“无声的演示”,否则达不到演示的效果。

4.5故事导入法

学生都爱听故事,而在生物的发展史中,有很多妙趣横生的典故和动人的故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讲课的需要,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意义的故事片段,来引入新课,使学生不自觉的走入探索新课的过程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授激素调节作用时,可以引入这样的一个故事:1904年,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黑屋里,法布尔把一只雌天蛾扣在纱笼里,尽管狂风骤雨,当天晚上还是有40多只雄天蛾穿过风雨赶来交配。第二天,法布尔在雌天蛾周围撒满樟脑丸和汽油,却丝毫不影响雄天蛾寻找雌天蛾,这种神奇的招引“魅力”

[7]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4.6生活实例导入法

有些生物知识很抽象,语言晦涩难懂,单纯的讲授会让学生难以理解,甚至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饮食安全,医疗保健,环境保护,无一不需要生物知识,所以用生活实例、结合生活经验导入,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一个好的、生活化的导言,教师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回想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丰富的感性基础之上,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学习氛围会格外轻松。

比如,在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节时,可以这样引入:婴儿刚出生如果不哭,医生会怎么做呢?(拍婴儿的屁股)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就表示开始吸气,并排出体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就是呼吸。所以,我们离不开空气,更需要不断地呼吸。那人的呼吸是由什么系统来完成的?呼吸系统由什么组成?我们又是如何呼吸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在学习“无氧呼吸”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体育课剧烈运动之后,第二天肌肉就会酸痛,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引起学生思考,而后由学生发言。这样我们就可以顺利过渡到乳酸的产生。因为学生们亲身经历过,所以印象深刻,有亲切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

第5页

高中生物课堂导言设计初探

更高。

讲到“细胞的癌变”时,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娱乐圈中患癌症死亡的明星照片”,然后引导学生:“癌症已经与心血管疾、艾滋病、糖尿病一起,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癌症的发生是因为细胞的癌变。这节课我们就要开始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再如,讲到“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时,可以联系孔雀开屏、夏天夜晚的蛙叫、蜜蜂的舞蹈等生活中的多种现象来与学生共同分析,引起共鸣导入新课教学[8]。

其实,导言的设计不一定就是一种方法,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不管使用什么方法导入,最终的目的都是为讲授新课,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只要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导入方法,都是好的导入方法。

4.7游戏导入法

用游戏导入新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小游戏,在轻松活泼的游戏氛围中,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如讲“神经系统的组成”时,可以设计一个拍手游戏,即让学生两个一组,跑一段距离后拍对方的手,看看我们的身体有何反应,以此为契机来引入新课内容的学习[9]。

5导言设计的主要技巧

通过以上分析,我总结了导言设计的几个主要技巧:

5.1把握导入时机

导入应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导入不一定非要在新课的开始呈现,也可以在某个知识点之前、某个章节之前呈现。这就需要教师精确掌握导入的时机,精心组织导入的内容,使导入的出现恰到好处。

5.2精选导入内容

导入的内容要做到精选。与新课有关的材料有很多,但一定要选择最符合新课知识点的、最有意义的、最有针对性的、最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也就是最恰当的。在讲“DNA的复制”时,如果用克隆技术来导入,虽然也和DNA复制有关,但离学生的生活很远,也缺乏趣味性;而引用手工刻制的“北京奥运会会徽”如何复制成两个印章,一个送交国际奥委会,一个留在中国,来导入新课就非常生动形象。

5.3锤炼导入语言

导入虽然是教课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导入毕竟不是课程的中心内容,是为了知识的传授做辅助的。所以导入的语言应该短小精悍,条理清晰,形象生动,不宜冗长繁重,这样才能真正的有助于新课,提高教学效率,否则会头重脚轻,本末倒置,使导入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得不偿失。

6实际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校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认为,在导入中注重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是尤为重要的。例如高中生物选修一中的“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应用”,“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等,这些内容都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设计导言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能顺利的过渡到新知识的传授。

第6页

高中生物课堂导言设计初探

生物学科知识的讲授要注意学科间的联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各门学科,其思想方法基本原理、研究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生物与数学、物理、信息技术等学科领域也密切相关。

此外,导言不宜过于冗长繁重,否则会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忽略了课程的内容。因此导言的设计应简洁明了。要达到这种效果,就一定要事先准备充分,在设计导言时,精心设计,去粗取精,字词要认真推敲,句式要严格筛选,如此才能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导言[10]。

最后,导言的设计还要有趣味性,这是导言的一大特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地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由于一些原因,学生对生物这门课程的兴趣不大,或者觉得生物知识晦涩难懂,这就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一个妙趣横生的导言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这节课变得易于传授。例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时,先让学生亲自做“膝跳反射”活动,然后分小组讨论反射弧的结构,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小结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结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气氛、教学的进行和授课的质量,同时对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和教学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望。导言的设计要注重科学性、简洁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导向性,缺一不可。导言的作用是多重的,综合的。导言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方法可循,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钻研教材,精选内容,这样的导入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11]。

新课改下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能真正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从学生本身入手,着重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只有学生自己想要学习,教师的讲授才会事半功倍。虽然导入在整节课中所占的时间比例不大,但却至关重要,好的导入能够成为这一节课的灵魂,所以精心研究导言设计技能,是每一个优秀的生物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

第7页

高中生物课堂导言设计初探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2]吕兴洲.再谈生物课堂导言环节的设计.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5(12)[3]叶丽娟.浅论生物课堂导入.中学生物,2011(2)[4]张同伟.浅谈生物课的导入方法.信息教研周刊, 2012(7)[5]何坤.设计数学课堂的有效导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校园(理论版),2003(1):88-89 [6]孙秀珍.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导入方法.黑河教育, 2012(2)[7]陈皓兮.中学生物学教学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74 [8]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9]李秋云.浅谈生物课的导入方法.学周刊,2012(04)[10]温慧娟.例谈化解生物课堂导入之“难”.课程教育研究,2012(92)[11]陈默.例谈生物课堂导入方法的优化.广西教育B(中教版),2003(4)

第8页

高中生物课堂导言设计初探

时间如白驹过隙,来不及过多的感慨,转眼已是毕业时节,我在辽宁师范大学的学习生涯也马上要到了尽头。这四年是最让我难忘的四年。在这里我在老师的关怀和同学的帮助下不断成长,不断进步。这里有最专业的老师,教给我专业的知识;这里有最受人尊敬的老师,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这里有最严厉的老师,不断促使我进步。在这里请让我向所有尽心付出的老师说一声谢谢!

在张冬艳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完成了这篇论文。张老师知识渊博,语言风趣幽默,以她那独特的人格魅力而深受学生们爱戴。老师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学生亲切有加、对待自己严格要求,这些都深深影响着我,也给了我深刻的启迪。本次论文从选题,到材料收集,再到研究、完成,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完成的,倾注了老师太多的心血,在这里我要向老师深深鞠一躬!

在这四年里,我们生科2班风雨同舟,彼此亲如一家人。四年的点点滴滴全都历历在目,正是有了你们的陪伴,这四年我才不会孤独;正是有了你们的鼓励,这四年我才会不断进步。在这个即将分别的时候,让我们彼此加油,彼此鼓励,即使以后各奔东西,我们也是彼此坚强的后盾。

本次论文的完成,我收获了很多,除了知识面的扩展,我也明白了一些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来不得半点马虎虚假。

7.高一语文教案:《物种起源》导言 篇七

知识目标:

1.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2.初步了解“序言”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能力目标: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德育目标: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

准确把握信息,筛选关键语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

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播放视频:达尔文与《进化论》)

二、解题:

1.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1)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3)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4)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3.关于“导言”。

导言即绪论。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三、检查预习

由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根据情况肯定、纠正和补充达尔文的科学事迹。

达尔文学说是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由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一书奠定科学基础,以后为生物学上的成就加以论证和发展。达尔文通过环球考察,搜集了大量有关动植物演变和发展的科学资料,指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即遗传、变异与选择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认为生物发生的微细的不定变异,通过累代的选择作用,适者生存,并逐渐累积有利的变异发展成新种。不适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就被淘汰。他总结了用人工选择方法获得家畜和农作物新品种的实验成果,进一步论证了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学说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给形而上学、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打击,在推动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达尔文的学说给予很高评价。(播放视频: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四、研习课文

1.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和注释。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

(2)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明确:

(1)本文需要注意的词语。

琐屑:细小而繁多。

审慎:周密而谨慎。

趋向:①动词,朝着某个方向发展;②名词,事物发展的动向。

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

探讨:研究讨论。

传布:广泛散布。(也可以放到第二课时课首检查用)

(2)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位同学回答;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一、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筛选关键语句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句子,它集中地体现了文章的意旨,表示文章的思路,连缀文章的结构。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集中体现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明主要事理的语句。从结构来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度句显示出文章的层次推进。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也是关键句。

二、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完成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1)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A.物种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2)辨析选择题,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以下三种看法由幻灯片打出。)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3)按要求筛选文中语句。

①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

②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义。

③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

教师要明确:

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的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作者的两点认识: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三、根据课文中提供的信息,口头对达尔文作一个整体的评价。

引导:第一段的关键语句,从“远航”(1831)到“现在”(1859年),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及对真理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二段的关键句有“华莱斯先生,他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们完全相同”(这是指英国的自然科学家,1858年他写了一篇关于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的科学论文寄给达尔文。达尔文于当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华莱斯的论文同时在林奈学会的杂志上发表)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三段的关键句有指出书本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逊的精神。

第四段关键句有:“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五段关键句有:“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六段关键句有“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七段,关键句有“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概括: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板书。

1.长期考察2.实事求是3.谦逊审慎4.决不轻率5.亲身实践6.不避缺陷7.毫不动摇。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而且通过对作者说明性导言的阅读,学会了如何发现关键语句,懂得了正确理解关键语句对理解文章的作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阅读实践。

五、布置作业

1.《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请加以思考。

8.七年级历史导言课说课稿 篇八

一、概述:

历史课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课程,小学阶段没有系统学习过。导言课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今后历史课学习指明方向和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体会学习历史的价值, 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资料,结合自己体验,讨论学习历史的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导言课,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步了解历史的包罗万象,增强探究历史的欲望。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历史,体会学习历史的价值(学生只有感到学习历史对自己的人生是有用的,才会保持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学习历史的价值(鉴于七年级学生的人生阅历和体验不足,学生能和教师提供的历史素材产生共鸣是比较困难的;)

四、说教法: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元素或问题,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具体做法如下:

1提问法——问题引领,逐渐深入

2点拨法——促进联想,拓展思路

3讲授法——总结提升,减少盲目

五、说学法:

1讨论法——观点碰撞,借鉴提高

2合作法——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内讨论,组内成员可以相互启发;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使学生在倾听和争辩中训练了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了历史语言的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分为三个板块:

1、什么是历史?

2、学习历史有什么意义?

3、怎样学历史?

导入:

向学生做自我介绍,并将姓名写在黑板上。提问:“哪位同学知道这个“隋”字念什么?”,“它和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有什么关系吗?”“你的姓氏和中国历史有关系吗?”“如果有姓秦和姓唐的同学可以试着说一说。”

这样设计的目的,第一是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造轻松的气氛。第二是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边就有历史。

(一)什么是历史

对于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我设计了4个活动:

①第一个活动:小组大竞赛,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知道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事件,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知道的历史事件多。

使用“舜耕路、舜耕山庄”的图片,因为:第一离我们的生活很近。第二了解舜这位历史名人的历史。

后面的4组图片,秦朝的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学生不可不知道。

②第二个活动:我来讲故事,让学生讲一讲所知道的名人的故事或者名言警句。

使用的图片,有文人,使者,有民族英雄,有伟大领袖。选取这些历史名人的原因:

一是我翻看了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本,学生在小学的学习过。二是这些名人身上都有伟大的成就,高尚的品质,是学生崇拜,学习的榜样。

③第三个活动:考古大发现,让学生做一做考古学家,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物品?有什么用途?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使用的是这4张图片,这4张图片能够反映我国青铜业、丝织业和陶瓷业的最高水平。学生可能不全认识,通过猜测、讨论,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其中,三国时期的青瓷方格盒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它和我们今天的快餐盒很相似。

④第四个活动:一起去游览,通过做导游,编写导游词,来了解古代辉煌的建筑、艺术成就。使用的这些遗址遗迹,第一学生通过电视、书本等方式很熟悉,或者亲身游览过。第二这些遗址能代表古代建筑、雕塑的高水平,通过这4个活动,能生动形象的感知历史上的人、事、物。从而对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历史就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连续的记录。或者说是连续的记录了人类的活动。它有两个特点,时间上讲的是过去的一切,内容上丰富,包罗万象。

(二)学习历史有什么意义

对于学习历史的意义这个问题,我用了一组视频,两组图片。

一组视频:是准备了卧薪尝胆、破釜沉舟、闻鸡起舞三个历史故事的视频录像。让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这些历史故事你学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大可分为两类:一是知道了成语故事的由来,二是从中学到了一定的道理。这也就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价值:增长知识、启迪思想

两组图片中其中一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图片,设计了一个小组内的活动:考考你,知道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吗?它们各有什么用途?组内同学互相交流,共同学习。因为四大发明是学生熟知的古代科技,而且也是最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水平的发明,所以通过齐声朗读培根对四大发明的评价,激发学生的骄傲自豪情感,培养爱国精神。

另外一组图片是反映近代侵华战争的图片,通过活动:讲述我所知道的这段历史,让学生讲一讲他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和认识。使用这几幅图片的目的是给学生视觉的震撼。通过触目惊心的图片和数字,能够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更能让学生感悟到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责任,保卫祖国,振兴中华。

(三)怎样才能学好历史课

这个部分,主要是给学生提了一些学习上的要求,关于学习历史的方法,我认为可以在以后的课堂上一点点的渗透,所以没有介绍。

(四)课后延伸

试着书写自己自出生以来的历史并加以点评、说明。在黑板报上展示出来,让同学们互相了解一下大家的历史。

9.东南大学精品人文选修课导言 篇九

当您来到东南大学就读的时候,首先恭喜您拿到了通往人文教育殿堂的入场券。

作为一名东大学子,我们徜徉在东大校园,无论是遒劲挺拔的六朝松,还是巍然高耸的穹顶礼堂,或是九龙湖畔重檐峦殿式的教学楼、气势雄伟的李文正图书馆,这所百年学府用大树与大楼中折射出深厚的历史底蕴、雄伟的文化气魄,摄受着我们的心灵。

除了大树与大楼之外,这所学校还有着一种高贵的文化生活,她隐匿而不易察觉,正如金耀基先生所言,“一所大学的文化生活,常决定这所大学的风格,常影响学生的气质品性和有文化情调、有生命意义的生活方式。”作为一名东大学子,不妨在每周有人文讲座的日子,去九龙湖校区本科生教学楼西南角的人文报告厅感受一下,“华灯初上,大师入席;群生拥坐,校歌声起;讲者娓娓,听者如醉;相与问答,引人入胜”的壮观人文讲座场面。在东大这片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热土上,您可以接受到包括高质量的人文课程、高水平的人文讲座、高品位的人文活动在内的第一流的人文教育。东大人追求博雅文化最为动人的文化生活场面,与这所大学的大楼和大树一样,可以存留在我们灵魂的最深处。当我们毕业多年以后,依然可以感受和体味到它的“无用之大用”和“澹泊之大利”。

大学之大,在于博大与深刻,大学依靠学术大师用精深的学术造诣和人格的魅力吸引和影响求知若渴的青年学子。在东大人文讲座上,大师们的谨教和学生的聪颖好学,相映成趣,共同塑造着“学在东大”的文化形象。

百余年来,东大养成了自己亲近学术大师的传统。上世纪初,著名哲学家杜威、罗素,文学泰斗泰戈尔,梁启超、汤用彤、徐志摩,张大千、傅抱石等人文大师、学术巨擎都曾在东大开席筵讲。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致力于为东大学子提供一种创造性的文化生活,力邀科学巨匠、人文大师、文化名人开设精品人文课程,举办高品位的讲座,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二十余年来,丘成桐、许倬云、杨振宁、丁肇中、田长霖、费孝通、叶嘉莹、白春礼、袁家骝、杨叔子、于光远、萧灼基、卞祖善、席慕容、沙叶新、李欧梵、陈祖芬、刘梦溪、范徐丽、陈鼓应、刘遵义、冯骥才、余光中、王蒙、余秋雨、盛中国、闵惠芬、于丹、易中天、王立群、马季、谢晋、张艺谋、陈凯歌、水均益、白岩松等数百位人文名家和科学大师,即几乎全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的知名学者,全都登上了东大的人文讲坛。一时声震金陵,盛甲东南。

东大的学子们在享用酣畅淋漓的精神盛宴中茁壮成长,听高雅的学术讲座、亲近科学和人文大师成为东大学子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作为东大学子无疑是幸运的,他们正是在这种高格调文化生活中获得了“高峰体验”,养成了博大的胸怀和宏阔的视野,使自己的思维深刻,境界提升。

百年学府精神殿堂的入场券已操之在握,顺其门而入者,可览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10.高一历史导言课教案 篇十

二.导入部分。大家拿到历史书了没有?

那好吧,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历史这门学科。大家看到我的PPT。清末的龚自珍说过:“预知大道,必先为史。”什么意思呢?想要知道大的道理,就要先知道蕴含大道理的历史。什么是大道?简单的说就是大的道理,可以是人道,可以是治国安邦之道。大家都很熟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大家也许知道这句话还有下一句: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往往比这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加重要。龚自珍这句话也有下一句那会不会也是这样的反转呢?这句话是: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不是对上一句打脸,而是更加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

三、历史是什么?我相信,抱有治国安邦这样伟大理想而想学好历史的肯定有,但不多,更多的是想我们这样的普通人,那么,历史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 有没有同学可以起来谈一下他心中理解的历史是什么?(师生互动,回答问题)什么是历史,古往今来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PPT)

同学们知不知道历史用英语怎么说?对了history。拆开大家看看:his story。历史其实就是故事,是什么样的故事呢?(PPT4)

四.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好了知道了什么是历史,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历史呢?

1.学习历史可以治国安邦,推动社会向前进。刚刚这点我们已经提到了。那么还有什么的?2.历史使人明智。可以使我们变聪明。通过了解历史,不断总结规律,你们学习多了会发现,历史就是一个大的循环。以前人走过的经历过的你也可能遇到,以前发生过的事,过去现在或者将来都会发生,只是主角在不停的变化。前人经历过的,我们了解之后可以减少我们走歪路,以前发生过的事再次发生我们也可以吸取经验,知道怎么应对。学习历史就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更通透,更清醒。孙中山说:历史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举个反例:汪精卫,都听过吧?民国的大美男,早期是个才子,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可惜后来看不清局势,投靠日本,成了日本人的走狗,被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

3.学习历史还有个原因当然是我们高考要考。那么为什么要考历史呢?仅仅是可以兼济天下,让我们变得聪明?我认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位公民,了解了我国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难道你不骄傲吗?所以学习历史可以增强我们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屈辱史,可以让我们明白作为一名青年的历史责任,成年以后我们应该为国家承担什么样的时代重任。学习各个国家的历史,了解了不同国家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是我们更有包容心,明白世界的多元化,眼界更宽广。进而促使我们形成正确的三观。通过历史阅读,可以锻炼我们思考理解培养审美。

五、历史在什么地方?那么说了这么多历史的作用,历史除了在书本中,还在哪些地方呢?

没有人不知道我们国家的一百元长什么样子吧?谁能想的起上面是谁的头像?对了毛爷爷。为什么是他?其他不同面值的纸币上面还有些谁?人民币已经发行了五套,每套上面的人一样吗?为什么?不同套别的人民币上同样不同的人,他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时代,在他们身上都发生过他们那个时代的典型事件,这些是不是历史? 我们去旅游,除了自然景观就是人文景观。人为景观展示的往往是那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去这些地方游玩是不是就在感受那些地方的历史文化古韵?是不是也在了解学习历史? 不同歌曲,也体现着不同时代的特征,我们来看这首歌。《在松花江上》。这是创作者在1935年经历了九一八事件后看到东北军民的惨状写下的。唱出了那个事件,唱出了当时人民的悲愤,这是不是也是历史? 诗歌更不用说了。毛泽东这首诗写的就是红军长征的事件。历史上还有个人被称作诗圣,他的诗被人称作“诗史”。大家知道是谁吗?对杜甫。生活中其实到处都彰显着历史。你们看这些商标。它显示出了什么历史?看到这些商标我们是不是可以想,这些商标都是外国的,他们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呢?或者有些是中国的,那么她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呢?有人可能要问了:哎老师,我们干嘛要知道这些商标是什么时候的,有什么用呢?是呀有什么用呢?我们要多问为什么,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我们知道洋商标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是不是因为国家的政策的呢?国家不同时期制定的政策是不是就与当时的历史有关呢?如果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话,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知道咱们国家的商业史,知道了它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就可以大胆预测国家未来商业的发展? 我们学的各种文科学科也与历史有关。语文文章结构、政治理论依据、地理历史地理学。。

六、怎么学历史?说了这么多,高中历史我们要怎么学他呢?

首先要清楚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区别。初中历史还记得吗?它是以时间顺序编写的,而高中历史它是以专题编写的。分为三本必修,六本选修。不要怕,选修只选一本学。三本必修的专题分别是经济、政治、和文化。比如说你们即将拿到的必修一,就是专门的经济史。囊括了古今中外的历史。

初中历史,更多的说是什么,强调的是记;而高中历史,是什么要知道,但更要问为什么。想清楚了为什么,是什么还难记吗?那么这个为什么要怎么理解呢?那就需要我们富有“同情心”此“同情心”非彼同情心。是我们心理学上说的共情,也就是要跟历史人物有同样的情感。比如说唐朝的李白。。

我想问问同学们,初中时,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师生互动,回答问题)嗯不错,我先给大家几个基础方法,基础方法就是说你们起码要做到的。(PPT)接着我们来看看历史学系的三大核心要素:(PPT)你看语文作文编故事时是不是也不能离开这几个要素?所以说his story嘛。

接下来再说几个历史学习的实用小方法(PPT)

七、提朝代。好,我们讲到现在,暑假大家也玩了两个月,有没有人不知道中国的朝代顺序的?我抽一个知道的起来说一下(提问)。

来看到这首朝代更替歌,大家一起来读:夏商与西周起。

八、选课代表。

上一篇:高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下一篇:员工工作时间吃饭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