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建筑规划要素

2024-06-11

居住区建筑规划要素(共9篇)

1.居住区建筑规划要素 篇一

※※※※※※※※※

※※ 2008级学生

※※※※※※※※※ 《城市设计概论》 课程论文 ※ ※

《城市设计概论》课程论文

课题名称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

居住小区规划调研报告 吕晨炜 0801102-01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规划 郭建东

2012 年 05 月 27 日

居住小区规划调研报告

专业:城市规划学号:0801102-01姓名:吕晨炜

居住区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计划任务和城市现状条件,进行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综合性设计工作。它涉及使用、卫生、经济、安全、施工、美观等几方面的要求。综合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住用地条件。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做好居住小区的规划呢,我认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居住小区的规划需要注意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要为居民创造卫生、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要选择合适的住宅类型;住宅布置上要满足当地日照、通风,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不受污染等要求;要为不同年龄的居民提供休息、活动的场地;要考虑防火、防震、防空、防盗等安全上的要求。

2、设置一套齐全、方便的生活服务设施。一些文化、商业服务设施一般采取集中布置,形成居住区中心;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粮食、副食、早点等服务网点要分散布置;占地较大的学校、锅炉房等布置在居住区内的独立地段。

3、要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公共交通、给水排水、供电、供热、供燃气、垃圾清除、路灯、汽车及自行车停车场地等。私人汽车拥有量较大的居住区,采取车行道和步行道分离的设计原则,有的还设计专用的自行车道。居住区内市政工程管线要布置合理,便于维修。

4、要形成丰富、优美的建筑空间,外观上注意完整、统一并富于变化。居住区的内部空间应给人以亲切感,并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要特别重视绿化,改善卫生条件。低密度的居住区还可提供宅园用地。

5、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在规划上采取适当的标准,布局紧凑,以节约用地、降低工程造价。

下面我以益阳碧桂园小区对居住小区的规划要点进行简要介绍:

益阳碧桂园小区城坐落于益阳市迎宾东路501号。亲水是花园城的一大特色。它呈优美的U字形,向董铺万亩水面张开怀抱,同时,小区内还建造了130亩的人工湖,布置如喷泉、瀑布等各种水景。400亩配套生态园是小区的又一特色。由入口生态景区、人工湖亲水景区、天鹅湖景区、生态运动区、自然森林风光景区、自然山水景区6个主题景区组成的400亩生态园。

在整个小区的规划上,益阳碧桂园小区规划分东南西北中五个组团,北欧城

堡式的建筑群整呈U型环绕与董铺湖端头,把400亩的生态园林景区紧密的与湿地保护区紧密结合,围合在小区内部,既是迎合了中国以水主财的历史文脉,更是实现了优美环境的充分共享,让每一户业主都拥有足够阳光、绿色和清新的空气。小区种植成年桂花、木瓜、紫薇等名优树种,更是从大别山区植物园优选数千株成年香樟,营造出社区内绿意盎然,空气清新的优美环境,现在益阳碧桂园小区已绿化面积达到285000㎡,绿化覆盖率约为55%,园建面积80000多平方米。

益阳碧桂园小区各组团内部的楼宇打破了呆板的兵营式布局,采用了自然流动的弧线型设计,保温墙体、双层窗玻,提高了采光和通风效果,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小区景观的完美共享。橘色的穹型屋顶、米色的外墙和深褐色的页岩贴面,一切都在展示着这里浪漫的北欧气息,而亭台和人物雕塑又洋溢着浓郁的马来风情,东西结合的建筑文脉更贴近了小区的主题——碧桂园。完美的规划布局,打造出毫无遮挡的山水风景。

益阳碧桂园小区的规划思想:

1、倡导水岸绿地的生态景观。规划充分考虑水和绿这两个自然要素,倡导生态和景观的优化概念。在设计中,运用水景链、绿地环境、智能建筑、环保住宅、情感链等人性化元素,构建社区的景观空间。

2、构建贯穿南北的生态绿廊。结合基地狭长不规则的特点,以一条贯穿南北的绿地廊道联系社区的各个组团,既是一条通风走廊,又是一条视觉廊道和各个组团住户活动的主要空间。

3、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营造舒适宜人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关系,强调居住均好性的家园人情味和亲切感,使住户有回家的感觉。

4、注重市场规律和项目可行性研究。从总体布局到单体类型的选择与排布,充分考虑地区的居住特点,注重人们“亲水”、”近绿“的自然倾向研究,让更多住户欣赏到美好的景色。

益阳碧桂园小区的规划要点:

1、总体框架。由于狭长的规划用地缺乏向心力,规划通过强烈的人口空间,对东西二片进行整合。其中东片呈南北走向,以条景观中轴贯穿全区,将各组团连成一体;西片呈东西走向,分为两个组团,设置一条东西景观轴线。通过简明的规划结构,把不规整的用地整体化,使其具备分期开发的机动性和功能分区的完整性,兼顾各组团的均好性。

2、交通组织。④根据地形特点,结合底层架空空间,采用中国传统园林手法,营造组团内通而不畅,步移景迁的园林步道系统。②强调人车分流。人走中,车行外,将车流的影响降至最低,营造组团内部安居休闲的居住环境。⑧考虑使用的日常性与应急性,将区内步行主干道作日常休闲观景的步道,但其宽度、构造及与外环车道的连接,都考虑了在应急状况下车行的可能性,为急救、消防、搬迁等创造条件。④最大程度的园林化。柔化环状车道以外的所有道路,都成为园林绿化的一部分,路边停车按生态停车设计,上面大树遮荫,下面青草、多孔砖铺底。

3、住宅布局。① 以优美弧形的单体组合,打破条状兵营式布局。各组团围而不合,外紧内松,中间留出20~30m景观通道,既有利于南向或东南向的夏季主导风向通行,又有利于景观营造。② 沿董铺水景线一生态园四周布置以小高层、高层为主的住宅单体,让更多住户有机会欣赏湖区风景。偏离园区的住宅,主要是利用外部景观之余,营造共享的内部庭园,以照顾后排住宅的景观均好性要求。⑧规划住宅多样化。规划选用5种住宅形式:有低层的别墅、多层的普通住宅和复式住宅、小高层住宅、高层花园住宅。多姿的住宅样式使小区建筑高低错落,层次鲜明,景观丰富。绿化系统:构筑与建筑相融合的绿化体系。规划打破以建筑为界面围合庭院的刻板模式,强调连绵不断的绿化体系和流动的景观空问,以花园围绕建筑,使建筑坐落在花园中。规划充分利用高层间距,结合底层架空营造宅间绿化景观,使清雅的界面、质朴的材质、柔和的色彩、亲切的尺度及丰富的细部,错落掩映于园林之中。

2.居住区建筑规划要素 篇二

1.1项目概况

隆海·聚龙湾居住区项目位于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风景区, 依山傍海, 风景秀丽。北依车轮山, 南邻龙湾海水浴场, 远眺琅琊台主景区, 西侧距离滨海大道约一公里, 交通便利, 区位优势明显。

该项目由青岛隆海集团有限公司琅琊台度假区分公司开发建设。工程占地约675亩, 拟建设高品质的绿色生态海景住宅。其中还包括企业会所、人工沙滩、沿海岸线游艇码头、小区幼儿园、沿街商业、主题迷你型酒店等辅助小区配套设施。在满足改居住区人业主提供“第一居所”这以基础之上, 以丰富多样的配套设施为业主提供“第二居所”。

1.2基地背景 (历史典故)

琅琊台风景区有这样一个历史典故:秦始皇3次登琅琊, 一住数月, 从内地迁来3万户百姓, 修筑起琅琊台, 并刻石纪功。琅琊台也是秦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女东渡日本的启航地。

所以, 琅琊台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 是琅琊文化的一个重要凝聚点, 是学者文人访古探幽寻梦的地方。1994年以来, 中国徐福会多次在这里举行全国和国际徐福学术研讨会及徐福遗迹探访活动。胶南市人民政府年年在这里举行纪念徐福东渡日本的庆典。

或许, 这样琅琊台本身所具有的这样一个历史典故同该居住区总体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并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但从不论是把它作为一场地本身的文化背景, 还是售楼时的一个小噱头, 也都会给该居住区增光添彩。

1.3基地区位及现状条件

项目基地区位分析:基地位于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风景区, 依山傍海, 风景秀丽。北依车轮山, 南邻龙湾海水浴场, 远眺琅琊台主景区, 西侧距离滨海大道约一公里, 交通便利, 区位优势明显。

1.4规划控制条件

(1) 用地性质:居住用地。

(2) 用地面积约675亩, 合计45万平方米。

(3) 建筑用地分为三块用地。其中A地块88亩, 合58808.45平方米;B地块62亩, 合41578.86平方米。A, B地块容积率小于0.4, 建筑密度小于35%, 绿地率大于40%;C地块525亩, 合349988.08平方米, 容积率1.0, 建筑密度不高于30%, 绿地率不低于35%, 建筑限高40米。

1.5每套户型建筑面积参考

(1) 双拼别墅住宅300~500平方米;

(2) 联排别墅住宅250~300平方米;

(3) 叠拼别墅住宅170~250平方米;

(4) 多层住宅85~140平方米, 宜布置花园洋房形式;

(5) 个别景观等比较好的位置可布置较大建筑面积的别墅户型;

(6) 居住区会所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

(7) 每种户型所占小区建筑面积整体比例由设计单位根据规划布局拿出初步意见后共同研究确定。

如图2所示, 根据任务书所拟出的基地规划控制条件, 左边两块面积较小的基地所要求的容积率也较小, 所以在方案总体规划和户型产品设计时, 主要考虑布置双拼别墅和联排别墅, 层数均为三层, 且多以平屋顶为主。这样利用基地本身的高差变化以及对原有基地的改造 (挖土方, 填土方, 加垫半地下车库) 等方式, 争取达到景观价值的最大化, 使得后一排的别墅可以越过前一排的屋顶看到海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海景别墅”。

然而第三块较大的基地 (最右) 要维持容积率1, 则需要考虑布置多层 (六层) 和小高层 (八层, 十二层) 。但在销售价值上来说, 多层和小高层的售价较别墅的售价低, 因此针对这一点, 我们给出的方案是在现有路以北的小地块布置多层和小高层;在现有路以南的大地块全部布置别墅。让经济效益价值高的别墅能尽可能多的看到海景以及尽可能多地拥有开阔的视野;然而在布置多层和小高层的地块, 部分楼层必然会有所遮挡。对此, 个人觉得可以通过小区内部造如较为常见的庭院, 绿化以及公共活动空间;再者, 可以通过布置沿街商业或者商业内街, 主题风情街等方式来弥补此地块较为次要的地理位置, 较少的开阔视野和海景视线这一缺憾。

2前期基地分析

2.1基地高程分析

如图3所示, 整个基地呈北高南低, 从北至南逐渐变低的走势。最低点即海平面标高为0, 最高处达40米。建筑红线内部最高处标高34米, 最低处9米, 红线内的基地亦呈北高南低的走势。

根据地形的起伏变化, 可得知在基地的北部宜布置多层和小高层, 南向沿海最近处宜布置双拼别墅 (经济效益最大化, 景观视线最优化) , 中间则适合布置联排别墅和叠拼别墅。

2.2地形剖面利用和改造

图4为基地地形剖面图, 可以看红线内部的基地北高南低, 最高处和最低处的高差为20米左右, 这个高差对于整个基地的尺度来说, 是相对比较平缓的。这样的基地条件在布置住宅时会导致住宅之间的视线遮挡, 即后一排别墅被前一排别墅屋顶所遮挡, 看不到海景, 没有开阔的视野, 如图5所示。

这是右边基地的一个现状剖面图。假设我们把拟设计的几种类型的别墅, 即双拼, 连排, 叠拼以及基地北部的六层和十二层住宅。将这几种户型画出剖面图, 每一种户型作为一个小体块放在基地上面, 在满足青岛市日照间距规范 (遮挡建筑的长边与被遮挡建筑相对时, 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1.6) 前提下, 可以粗略地统计出这个基地剖面上面, 处于用地红线中部的地形走势从南至北逐渐变高, 但走势较为平缓, 因此放在其上的五栋联排别墅几乎都被前一排的屋顶所遮挡而看不见海景。多层住宅有一半以上的户数被遮挡而看不见海景, 没有开阔的视野。因此, 对原有基地的改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方案。

图6是经过改造后的地形以及其上的户型布置方式。具体改造方式如下: (1) 最靠海一排的双拼别墅基地下填土方, 使其垫高半个层高; (2) 第二排连排别墅基地下填土方, 使其垫高半个层高; (3) 第三排至第五排各自设计层高为2.8米的半地下室; (4) 第六排连排别墅和第七排叠拼别墅设计可合用的半地下室; (5) 第八排六层公寓和第九排12层公寓设计可合用的半地下室; (6) 第十排12层公寓设计层高为2.8米的半地下室。

经过以上几种地形改造方式以后, 可以粗略地统计出:增加两栋联排别墅共8户可看到海景, 增加两层多层住宅共十户可看到海景。

因此, 对于原有基地高差的改造 (挖土方、垫土方、设计半地下室或者全地下室垫高户型的标高) , 是解决原有地形各种类型的户型前后排相互遮挡的较好的有效方式。

2.3用地等级分析及户型成品分类

2.3.1用地等级分析

通过对基地的各个地块进行景观, 朝向, 噪音干扰, 建筑视线干扰四个方面分析, 把基地按照土地价值的高低分为四类用地: (1) 第一类用地靠海最近, 拥有最好的景观视线, 视线无遮挡, 基本无噪音干扰, 第一类用地主要考虑布置双拼别墅; (2) 第二类用地靠海较第一类用地稍远, 用地内有水系景观, 景观较好, 视线稍有遮挡, 第二类用地主要考虑布置连排别墅; (3) 第三类用地景观河朝向都更为次一些, 视线有遮挡, 有噪音干扰, 第三类用地考虑布置叠拼别墅; (4) 第四类用地在现有主干道附近, 景观和朝向都较差, 建筑有遮挡, 噪音干扰较大, 第四类用地主要考虑布置多层 (6层和8层) 和高层 (12层) 公寓。

这四类用地分析将用于之后的户型成品设计, 而基地南面的海景和基地中的三条水系 (可改造为水景) , 则是用地分类和之后的户型成品设计的一个重要考量的依据。

2.3.2户型成品分析

基于之上用地等级分析相对应, 户型成品分析图 (图7) 主要是表达各种类型的别墅户型以及多层和高层的分布情况以及户数的多少:

(1) 红色块代表双拼别墅, 布置在靠海最近, 视线无遮挡的基地, 也是整个小区价值最高的户型;

(2) 黄色块代表连排别墅, 有3连排, 4联排, 5联排不等, 价值较次于双拼别墅;绿色块代表叠拼别墅, 1-2层为一户, 3-4层为一户;

(3) 紫色块和蓝色快分别是12层公寓和六层公寓, 赭石色代表8层公寓, 分布在基较次要的位置。

规划及建筑方案要求:

(1) 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应满足《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试行) 的要求;

(2) 户数与车库 (车位) 数量比例可按1:1.2设计;

(3) 住宅日照间距系数按1.6设计;

(4) 采暖采用天然气炉供热方式;

(5) 设置太阳能供应热水系统;

(6) 设置小区配电室, 供电半径不宜大于400米;

(7) 考虑燃气调压站、污水处理站规模及位置;

(8) 考虑垃圾排放设施;

(9) 别墅住宅每户宜设置地下室;

(10) 考虑综合管网 (电、通讯、给排水、燃气) 的摆放布置。

3人工沙滩设计

无可厚非, 沿海人工沙滩的设计好坏是考量整个小区规划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基于整个基地依山靠海的地理优势, 要提升整个居住小区的品质, 关键也在于沿海沙滩的设计。现有基地上, 海岸线附近是当地居民的鲍鱼池和海鲜养殖场, 这也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当地气候, 水质都是相对较好的。这里, 我们在考虑沿海人工沙滩的设计时, 考虑了保留部分的鲍鱼池, 而非全部改造。有所保留, 在于保留场地原有的气息, 起一个新旧过渡的作用, 如图8所示。

图8为景观分析示意图, 红点所在的位置标出了具体的做法。

3.1白色块区域是原有场地的养殖场, 我们将场地这部分的鲍鱼养殖场, 连同基地海岸线最东边的鲍鱼养殖场一并保留了下来, 保留原有场地的历史气息。

3.2图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做法:人造沙滩和人造沙滩游泳池;海边会所以及海边栈道。海边栈道在空间形态上似连非连, 和每个人造沙滩和人造绿化景观相互呼应。海边会所所起到的功能作用和小区内会有大致相同, 只是商业性稍强。这样看来, 整个沿海人工沙滩的设计与小区规划在空间上相近但在功能上相联系, 两者都是一个成功的沿海生态居住区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4结语 (总结与反思)

(1) 本篇论文内容着重在于建筑方案设计前期场地分析以及规划。参与这次项目, 让笔者学会了在场地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同时理性地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过程。从最开始的认识场地、分析场地, 到产品设计、总体规划, 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 一个好的居住区规划是让这个规划方案本身能够经得起各方面的考量和讨论, 并且能够有足够的弹性空间去改进和提升。

(2) 论文写于此, 希望个人在接下来的参与该项目的过程中, 能够用之上的理性的思考方式学习和提升。并且也能有这样好的机会以论文的方式将自己参与项目的部分总结出来已供老师评阅。

摘要:本文以笔者在重庆实习时参与的方案项目——“隆海·聚龙湾居住区规划及建筑方案”为例, 系统地分析了该项目前期场地的总体规划, 并提出了一些在学习建筑学期间对实际参与工作项目的心得与反思。

关键词:居住区,场地区位,场地分析,规划控制条件,户型设计

参考文献

[1]吕俊华, 彼得·罗, 张杰.中国现代城市住宅1840-2000[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3]周俭.城市住宅规划原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

[4]李耀培.中国居住实态与小康住宅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3.居住区建筑规划要素 篇三

【关键词】高职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57-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目前全国城镇化水平为49.68%,广西为40.01%并今后5年力争每年达2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发展,广西城市住宅建设量处于空前高涨的状态,城市居住区建设的发展与变化急需大量规划、建筑类建设人才,社会行业岗位的需求对于各建设高校中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教育以高等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如何区别于本科凸显高职特色,发挥建筑与规划相结合优势,培养岗位所需高等技能型人才?继建筑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正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如何凸显高职特色的教学改革?如何做好各阶段各教学内容顺利衔接?一系列问题都是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居住小区规划课程的重要性及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特点

居住小区规划是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核心职业技能课程,通过对湖南某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后期就业情况跟踪,学生毕业3~4年后,80%的学生主要从事居住小区住宅建筑设计及施工的工作(见图1),居住小区规划所涉及的设计方法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前景。同时,规划设计从总体布局到单体建筑方案设计的设计方法对转入三年级整体入手的毕业综合技能训练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可见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经过一年半的专业基础教育,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已逐步掌握建筑制图、工程测量、建筑设计、美术和cad绘图等专业知识,开始逐步扩展向规划专业知识的课程学习,进一步训练和巩固建筑设计基本技能,从深度和广度强化规划与建筑设计、技术规范等方面的核心技能,使其具备三年级毕业设计所需要的建筑方案综合技能。不同于以往“建筑设计”注重建筑形体、构图、表现手法的思维模式,也不同于本科需要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考虑更多如社会学、 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设计因素,高职教育需要学生掌握规范及技术经济指标,解决一定范围内建筑群体的规划布局。

因此,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中学生面临着从建筑单体设计角度到区域性建筑群学习的转换,由于对一些前期基本的城市规划知识背景、内容、规范还不了解,很多学生反映在进入学习该课程时很难适应。需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及存在问题作进一步分析和反思,结合具体实践改革措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传统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教学往往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无相关规划知识入门学习。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不了解城市规划概念、规划与建筑的关系与区别,以及各处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容易忽视规划学习的重要性,对大尺度群体布局的控制难以把握,并影响今后单体建筑方案设计综合能力。

(二)对前期的调研分析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案例小区参观调研的组织,如果前期缺乏小区相关资料收集及参观要点,忽视小区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关系使学生缺乏整体与区域意识,导致现场参观不能深入,往往是走马观花,没有收获,更无益于学生对规划理论、规范知识的理解并进行规划设计。

(三)图纸成果的相似性和表面性。学生图纸成果的相似性显示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范例收集及学习;设计成果表面性体现在照搬规范,设计呆板,典型的“四菜一汤”模式是目前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三、改革措施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强的课程,结合高职教学特点及学生情况,其课程建设以“因岗施教,因材施教,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相应的尝试与改进。

(一)导入城市规划背景相关知识。在开始课程学习之前,通过图例简单向学生介绍城市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到修建性强制规划等内容范围,明确居住小区规划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并强调其重要性以及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影响作用,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逐步过渡到规划设计学习的角度转变。

(二)加强规划设计前期调研工作。进入设计任务前期,结合教学模块指导学生完成课外实地调研报告,分两个实施阶段控制。

第一阶段: 自主调研。以小组为单位,对所选的本地的附近的3种不同类型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和居住综合体)的周边环境及现状中所涉及的规划基本内容进行认识、分析、比较,形成图文并茂的调研报告,并在班上以PPT形式集中展示和汇报,同时培养学生演讲、讨论、自由交流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参观深化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第二阶段:集体参观调研。结合已有调研经验,由任课老师组织学生参观本地优秀居住小区,现场参观实际居住小区楼盘场景、沙盘、规划图,进行教学讲解小区规划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调查表收集相关小区资料,并在现场勘探中对居住小区的区位、场地分析、道路交通流线分析、空间形态结构分析、环境景观分析、住宅建筑风格形式和公建布局的分析等,结合该小区总平面图纸进行现场测绘,深入了解其案例,发掘个案的优点和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的途径。

(三)项目导向,工学结合。具体如下:

1.项目驱动教学法。与本科教育注重原理的教学方式不同,高职教育重视实地勘探与案例研究,强调工学结合,借助不断完善的教学信息平台,在教学方法上形成“以例导理”、“企业进课堂”、“互动式教学”、“案例纠错分析”等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其中以一个已完成的项目为教学内容,围绕工作任务的解决展开。课堂的组织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内容分模块,突出前期已学习的各项知识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创新。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师起主导作用。在企业技术人员配合下,教师先把企业提供的经典项目分解成不同的工作过程,结合项目的设计工作过程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再结合成功的项目给予演示。通过项目活动过程来培养学生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技能水平,实现整个教学内容。其中“案例纠错分析”效果显著,针对案例中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学生一起发现和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进课堂”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根据项目工作过程和内容边讲解、边操作示范,使学生熟悉项目的设计思路和表现技法。让学生直接了解和掌握各阶段的工作方法、流程,并感受其中的职业气氛,养成职业素质。

2.强调规范,内容分解,建立模块化知识体系结构。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来组织整个教学模块,充分体现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方向。

通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学习能让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地区性、灵活性、初步具备承担详细规划实际工程的能力,因此,以实际项目结合教材和规范,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基本知识、小区规划的调研与分析、小区规划结构形式与布局设计构思、居住建筑规划布置、公共服务设施设计构思、道路结构设计构思、绿地景观设计构思、竖向规划设计构思、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等九大模块,分模块分阶段完成教学任务,在每一个阶段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学期总成绩,改变以往教学进度和计分方式。

(四)草图与模型结合的思维教学模式。在电脑图流行的今天,学生阶段手绘图容易被忽略,然而构思草图的绘制,可快速捕捉创造性思维并快速修改草图,进行设计创作。因此,在规划设计前期专门安排针对高职学生的分析图画法技能训练,整个草图过程中注重学生徒手表达规划结构构思,道路流线组织及场地空间布置的能力。

模型对规划空间的布局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但是不同于本科建筑学专业对模型体块细致推敲,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将建筑单体“摆卡片”、“摆体块模型”培养空间感并结合规范要求确定建筑在基地中的位置、朝向,并运用“草图大师”软件建模,快捷并直观完成建筑空间布局调整,了解各不同功能空间对日照、采光、通风、防噪声、防视线干扰,基地内外景观空间的合理组织等多方面因素,用日照分析软件进行简单的建筑间距分析,等等。在方案可实施的基础上,高职教育强调多种计算机软件技能的熟练操作,灵活运用各种软件将方案可行性和技术经济指标结合起来,不断强化软件和知识技能,达到岗位技能训练要求。

(五)尊重个性,强调交流。对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而言,即便是绘图员,也不能完全缺失创新意识。高职教育因材施教应以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教师在改图时对学生的方案应该尽量保持原来的布局和构思立意特色的部分,尽可能帮助学生去充实、完善其立意构思,同时辅助修改和纠正各种功能、技术及规范上的不足和错误,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方案的发展意向。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做出个性方案。

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小组交流能够使学生们之间产生意想不到的启迪效果。在教学评图过程中,应该尽量给学生们提供展示自己草图或模型作品的机会,比如可以采用组织方案公开评析的方式,创造尽可能多的相互交流机会,既可以让学生公开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讲述自己的设计思想,又可以征求老师以及其他同学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方案设计。优胜者方案将作为教学范例留下,这种做法极大促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当今社会行业岗位需求的考虑,还是从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出发,居住小区规划对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强调实践性的岗位技能训练是高职院校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改革探索中,通过调研汇报和评图过程中用语言表达思维过程和设计构思的能力;通过项目导向把握居住区规划的原理、规范和指标的方案设计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强调手绘草图及模型空间体验,加强建筑的空间设计能力;在后期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加强了多种软件操作能力等,整个设计流程中将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住宅建筑设计及规范、建筑设备、园林景观等进行贯穿与融合以相互促进,强化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基本技能并提高综合实践训练,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从该专业学生实习毕业后的反映来看,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训练真实有效,这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加强校企合作,以便更好发挥该课程在培养专业人才上的作用,从而为社会培养出能够规划设计出满足人类生活需求并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舒适、怡人、优美的居住区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研究[J].高度建筑教育,2014(1)

[2]李若旻.建筑学平台转型期《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缺失与应对思考[J].福建建筑,2011(2)

[3]丰燕,王操.居住区规划设计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4]尹得举,叶苹.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新西部,2010(4)

4.城市居住环境景观设计要素论文 篇四

1、考虑空间整体的立意。

区域环境的景观设计应当呼应整个居住区的建筑设计风格,不能显得很突兀,不同的区域设计风格有不同的景观搭配效果,硬质景观要与软质景观相协调,进而统一整体的区域风格特点。比如现代居住区需要采用现代景观的设计手法,地方住宅则需要选择具有地方历史特点的建筑设计风格。

2、选取适合地方区域的建筑材料。

材料是景观设计的重要选取内容,应当选取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区域的自然特色。在选取材料的同时,要详细了解各材料的特性,在用于设计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每个地方的特色都不一样,设计时将含有地方历史人文特点的材料运用于居住环境的设计中,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于居住的归属感。

3、环境中的点线面的结合。

在景观设计中,点元素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闪光点。整个居住环境是由点和线的相互结合而构成,它们的组合能够让居住环境变得更为秩序化。点线面三种结合的方式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构建出完备的空间网络,使整体景观达到和谐一致,自成一体。

二、现代化居住环境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

1、绿化设计。

绿化是居住景观设计构成的基本要素,最早发展于西方国家的贵族居住地。绿化设计符合人们对生态化的要求。现代绿化设计讲究种植绿化平面与立相结合的特点,居住环境的绿化设计遵循水平和垂直相结合的原则,由于绿化的位置差异,垂直绿化有围墙绿化、屋顶绿化等类型,其中用地被植物营造植物背景,用乔木花草加以点缀,还可以栽培颜色鲜艳的花卉,塑造一种层次感,实现绿化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相结合,综上这些绿化的设计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的绿化内涵,提高了人们的观赏性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

2、小品设计。

小品设计在居住环境的景观性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品设计主要分为雕塑、园艺以及设施这几种,在居住环境中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是人们视觉的焦点。雕塑饰品可以大致上分为抽象雕塑以及具象雕塑,好的雕塑可以在景观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现代比较广泛使用的雕塑是情境雕塑,使雕塑更加的贴近人们的生活。园艺饰品有现代园艺和古典园艺,古典园艺包括曲径小桥、花窗等,现代园艺包括块石、花架等,为居住的人们提供观赏场所。小品设计中方便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比如指示灯、垃圾桶、草坪灯等,造型日趋雅致。

3、铺地设计。

居住区的广场通常是人们聚集逗留的场所,在景观设计中,广场的草坪铺地不容小视,设计师主要通过草坪的高差、材质、颜色以及图案等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场地景观,优秀的铺地设计往往别具匠心。

4、道路设计。

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构成框架,它不仅具有疏导交通、组织空间的职能,且优秀的道路设计同样能成为居住的风景线,道路设计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可以分为车行道和人行道,且铺路的材料各有不同,居住区的道路材质可以分为沥青路、混凝土路以及各种仿石材铺装路等。对于宅间路其设计往往有块石、路牙、路边座椅、植物、灯具配置等。他们的综合构成了一条居住环境区的景观线,人们沿着这条线进行观赏。因此,对于道路设计,设计师在设计之前应仔细考量道路的曲线和宽窄,详细了解铺装材质预计绿化配置,以在实用性和美观性上能同时达到较好的效果。

5、驳岸设计。

驳岸的作用是防洪泄洪,保护堤岸。通常在硬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在驳岸的形式以及材质上做文章,通过设计河道的宽窄形态,以此控制水流的速度,运用块石的装饰,制造出急流、静水的形态,营造出动静结合的景观,还有人工仿造的水景,将灯光、绿化与喷泉相互融合,形成错落有致的全天候景观。

三、结语。

5.居住区设计规划调研报告 篇五

虞施林1201061077 徐卫东1201061071 顾骐骐12010061106 吴翩翩1201061089

居住区设计规划调研报告

调研地点:镇江京润国际花园小区

镇江锦绣国际花园小区

内容方法:经过我们实地考察研究,并对小区内的个别住户的访问调查,物业以及网上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得出的结果。

目的:通过对于不同层次小区的的调查研究及其对比分析,要增进对于住宅小区结构的熟知程度,总结构建城市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加深了解 人居环境对于我们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意义。

一镇江京润国际花园小区

京润国际花园位于京口区大西路55号,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距离繁华的市中心较近。很多客户是看中项目的整体环境,以及周边良好的生活配套和教育配套。

京润国际花园在小区环境上的打造非常用心。项目所在的地块,开发商在设计景观的时候,充分考虑地形特点,使得整个小区显得错落有致,在镇江的普通住宅楼盘中不多见。为了在社区中体现一种生活氛围,开发商还在小区的两侧,建设了共8万平米的运动、休闲双主题公园,小区内还拥有篮球场、小型足球场、网球场和高尔夫推杆练习场等运动场地。

京润国际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它的相关配套。目前该项目周边的生活配套,包括超市、菜场等一应俱全,多路公交车可以直达市中心和火车站,未来的地铁一号线南延线距离项目也不远。紧挨着项目的雨花台中学更是难得的优质教育配套。

宁南地区绝无仅有的规划形态,在整个社区中以落差达15米的坡地为蓝本造房子。不但丰富了建筑的层次感,更使观景、视野增加了更多的情趣性和丰富性。

项目由电梯小高层和多层组成,提供从60平米到260平米的三十多种优秀户型。多种房型面积,可使不同需要的购房者有更多的选择,独特设计的2+1、3+1房型,在使用的功能上更多的注入生活与工作、生活与休闲、生活与空间的和谐性。

社区内将设有高尚会所、都市风情商业街、幼儿园、中学、超市等配套设施,东西两侧分布各逾4万平米的景观绿化带,内有运动、休闲双主题公园,让业主能够享有健康、丰富的业余生活。

京润国际花园,地处镇江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生态住宅区之中。成片的住宅区营造了良好的居住氛围,加之社区内无与伦比的优越配套,运动、休闲、娱乐、教育等功能齐全,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宁南至尊。

京润国际花园,身处城中却近自然,为城市提供的诗意栖居之所。

身处京润,不仅身处自然,也身处高科技产业园。京润国际花园位于宁南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与生产基地。以京润国际花园为中心,周边聚集着10余家IT巨擘:中兴、华为、宏图高科、东软软件、神州电脑、苏豪研发、斯维特集团„„在京润,你会惊讶的发现“家门口还有这么一个庞大的IT产业城”!在享受令人艳羡的自然人文风光时,还能与IT业的精英生活于同一社区,享受精英基层的生活氛围。在京润生活,更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成长环境。

京润国际花园,打造镇江罕有精英高知社区。

京润国际花园园林景观设计,扩大了绿化带,景观设计更趋经典化不仅丰富和改造了原有的景观带,还兴建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景观,如大型水景景观带等,为业主营造了良好的自然生活环境。

别出心裁的景观设计,高新材质的运用,无与伦比的生活配套,无不彰显了京润国际花园的优越性。

小区最大的特点是因为其地势有高差,住宅楼以及景观布置错落有致,有机结合。小区内环境幽雅,有相对的一定的私密性。综合评定为中高档小区。

二 镇江锦绣国际花园小区

锦绣国际花园小区位于润州新区丁卯路。项目是纯公寓型住宅区,是不折不扣的大盘,开发周期3-4年。在别墅云集的将军路上,锦绣街区是纯公寓型的住宅区,以小高层为主,辅有少量多层,小区内建有大型的中央公园,并有和周边楼盘共用的幼儿园、小学、商业中心等配套建设。

项目的特点在于建设开放式的街区化生活。对于居住此地的居民而言,将军路沿线的配套设施能否同步建立是最为关注的,锦绣街区的开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此地区的配套建设。

项目总占地面积654亩,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一期共开发17栋小高层,总体规划以流动性的空间布局、分割形成功能与景观、社会活动与生活居停的巧妙融合。强调社区开放性、交流性、国际化的特质。并通过功能、主题、分众化独身定做的研究,兼顾不同人群的活动专署领地的区隔,将整个空间以居家与度假两大主轴线进行生活、商业、运动、社交、颐养五大功能区分,并以会所、博物馆、俱乐部、电影院、主题公园、双语幼儿园等多种开放空间支撑引导时代才俊国际级生活方式的培植,使654亩的土地真正成为一个有活力、有价值、积极向上的街区生活空间。

小结:

6.居住区建筑规划要素 篇六

我国东北地处亚寒带地区, 由于地理原因, 冬季长而寒冷, 封冻期长, 雨、雪、霜等也会造成严重安全隐患[1,2,3]。我国早期的居住区公共环境设计单调, 居民对其安全性的认识只局限于社会治安方面。而往往忽视了自身在使用方面的安全性和适用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对居住区公共环境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现在社会提倡人性化, 针对居住区的外环境设计考虑到的不安全因素及人性化防范措施等问题, 笔者近期对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周边居住区及吉林市的创业家园小区、电力小区等进行了关于外环境基面要素的调查, 其中创业家园小区为2007年新建成小区, 电力小区为2000年左右改造的老式居民区。现将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对比处理手法的优缺点, 以期得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居住区入口处设计

哈尔滨市居民小区多采取水泥缓冲坡的形式来提示车辆的减速, 并不能很好地起到减速的效果。吉林市创业家园小区采取的是门杆前缓坡上设减速带的形式, 能更好地使车辆进行减速, 以达到安全的目标 (表1) 。

2.2 小区道路设计

哈尔滨市的老式民区内多为宽阔直路, 没有减速等提示标志, 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在金地家园、明仕小区这样的小型居住区内, 主路、支路不明确, 更没有设置减速带。在吉林市电力小区, 主路设计为“S”型路段, 有效地对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了限制。吉林市创业家园小区的主路上每隔50 m左右设置1条减速带, 减少了因车速过快而引发的事故。

2.3 单元门入口处设计

由于东北地区雨雪天气较多, 单元门处内外的温差大, 单元门入口处设计不当极易造成老人孩子的滑倒跌伤。对于此处的处理, 哈尔滨林大老式居民区一部分居民楼采取的是水泥缓坡或台阶的形式, 雨天及融雪天不积水比较安全, 雪天却容易积雪形成冰面, 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部分则采取的是水平甚至是下凹的水泥地面, 雨天及融雪天积水, 但雪天积雪, 相当危险。哈尔滨明仕小区和吉林市创业家园采取的是水泥地面铺装上设矮台的形式, 结合单元门上方的遮挡, 能有效地防止雨雪天气及融雪天气的积水, 比较安全。哈尔滨金地家园在小区内采取的是预制砖块铺装, 能够有效、及时地进行排水, 结合单元门前的水泥矮台, 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的发生。

2.4 休闲广场

休闲广场是居住区居民交流、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 是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哈尔滨林大老式居民区中, 小游园的地面铺装多为水磨石地面, 能做到较好的排水, 但积雪后防滑性较差, 易导致行人滑倒。吉林市创业家园小区的休闲广场采用的是有坡度的拼接大理石地面铺装, 虽然利用地形能很好地排除积水, 麻纹理石部分能很好的起到防滑作用, 但是做花纹的光面理石边条在冬季极易引发事故, 造成居民的摔伤。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东北地区几个居民区外环境基面要素中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并根据寒地城市自然条件进行对比、分析, 得知居住区规划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安全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给居民带来不便, 为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埋下隐患。根据上述调查结果, 提出以下几点整改方法, 一是在居住区居民行动较多路段及入口处安装减速带, 限制车速, 防止发生交通意外。二是单元入户门做好上方遮雨棚的同时对地面做垫高处理, 防止雨天、融雪天的积水问题, 防止行人滑倒受伤。三是规范临时停车, 将停车场与活动区域分开, 一方面防止行人无意中刮伤车辆;另一方面提高在活动区域内居民的安全指数, 避免老人、儿童等在活动期间交通意外的发生[4,5]。四是对休闲广场已有光滑铺装进行防滑处理, 无法做处理的要做好提示或冬季进行封闭, 尽量避免意外发生。

由于居住区所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各地法规限制的不同, 还会涉及诸多安全方面的问题。但是园林规划设计师应该把满足环境景观的使用功能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放在首要地位, 创造真正安全完备的、适合人们居住和活动的、充满人情味的居住区公共环境。这源于设计师对生活的敏感观察和亲身体验, 更来自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对居住区公共环境的安全性加以关注, 防患于未然。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对居住区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要求。通过对哈尔滨市及吉林市居住区的调查、对比, 指出现代居住区外环境基面要素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并提出初步的整改措施, 以期创造出安全、舒适、实用的人性化居住区公共环境。

关键词:居住区,外环境,基本要素,安全性设计,寒地城市

参考文献

[1]吴松涛, 贾梦宇.寒地城市居住区外环境设计措施[J].低温建筑技术, 2004 (5) :24-25.

[2]杨德威.寒地城市居住区冬季植物景观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5, 28 (1) :49-51.

[3]李丽.哈尔滨市居住小区地下停车库屋顶花园设计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11.

[4]蔡琦, 解武志.寒地户外公共环境安全问题分析[J].神州, 2012 (34) :226.

7.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实例研究 篇七

关键词:居住区设计;竖向规划;大高差地形; 道路设计

1.项目简介

长沙市香樟·兰亭小区工程规划净用地面积为46000.39m2,合69.00亩,该小区规划8栋33层的点式高层住宅、公寓楼及临街商业,局部二层地下室,1栋3层的幼儿园,总建筑面积为22.44万m2。该项目用地呈不规则多边形,场地呈西高东低的态势,高程在41.3~69.0m,高差在28m左右。用地基本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侧用地长约300m,宽约80m,场地标高在41.3~48.6m间,其东侧圭塘路道路标高在42.5~42.9m间,西侧住宅标高在53.5m左右。西侧用地长约180~260m,宽约75~135m,场地标高45.0~69.0m,用地南侧香樟路道路标高由东至西为43.88~58.36m,高差约14.5m,用地西侧场地标高在70m左右,较场地高约10m,用地北侧住宅场地标高在53.5m左右。场地竖向十分复杂,对小区的布置有较大的影响。

2.小区竖向规划设计原则

(1)进行小区竖向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小区的建筑物用地选择以及建筑布局同时考虑,以使小区的各项规划在平面上统一和谐、竖向上相互协调。

(2)小区的竖向规划应有利于小区内建筑物的布置及空间景观环境的规划和设计。

(3)小区的竖向规划应满足小区内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同时还应满足小区道路布置、车辆交通与人行交通的技术要求,以及小区的地面排水及防洪、排涝要求;

(4)小区的竖向规划在满足小区用地功能要求外,应尽量避免采取高填、深挖等情况,同时减少土石方、挡土墙以及护坡等防护工程数量。

3.结合大高差地形的总体规划

(1)设计结合场地大高层情况合理进行规划布局,场地竖向设计化繁为简,在满足高容积率的条件下最大可能的创造良好的小区空间及景观环境。用地分为东西两部分,基本布置为两个台地,用地东部为一个台地,场地标高设计为49.10米,较东侧圭塘路高约6.5米左右;用地西部为一个台地,场地标高设计为54.60米,较东部台地高约5.5米。

(2)东侧用地建筑物沿圭塘路进行布局,布置5栋33层的高层住宅及公寓,一层地下室,结合场地沿圭塘路布置一层半地下商铺,既有效的解决了场地的地形高差,同时为小区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减少城市道路及商业对住宅小区的影响。西侧用地绕用地周边布置3栋33层的高层住宅,两层地下室,沿香樟路布置一层半地下商业,在用地中部四班幼儿园一处,结合中心花园进行布置。

(3)规划住宅充分利用用地展开呈围合布局,设计住宅建筑面积为162690m2,规划住宅总户数1728户,户型面积在60~140m2左右。主要大户型住宅靠近西部中心花园布置,每户均保证有良好的景致。

(4)充分利用城市沿街地带土地的开发强度高、利用率大的优势并结合场地的竖向设计,临圭塘路与香樟路进行布置一层商业门面,面积为8648m2,作为社区服务商业设施,方便居民顺路购物,又丰富了小区沿城市道路的街景。结合6#住宅及临街商铺布置社区服务用房及物管用房,布置社区用房500m2,物管用房面积1100m2。水池、水泵房,变配电所等均设置在住宅地下车库内。考虑到本项目用地较为紧张,规划不设置小学,在小区西侧中部布置四班幼儿园一处,建筑面积1202m2。

4.小区竖向规划设计

4.1小区台地设计

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小区地面各建筑物的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而台地之间则应采取挡土墙或护坡连接。根据1:500地形的地形特征,以研究实测的现状地形控制点标高,本小区的竖向设计采用平坡式布置手法。居住区台地的划分,须与小区用地规划布局相协调,把使用性质相同的用地或者功能联系密切的建筑物,布置在同一台地或相邻台地内。对一般居住建筑,常采用小台地形式;而对于小区内的公共建筑,台地间高差宜与建筑层高成倍数关系。

考虑到场地与周边关系较为复杂,南北高差、东西高差均较大,在场地竖向设置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场地基本布置为两个台地。考虑到用地东部场地较为狭窄,将其布置为一个台地,场地标高设计为49.10米,减小与西侧现有住宅的高差,同时设计场地较东侧圭塘路高约6.5米左右,临圭塘路正好布置一层半地下商业,减少道路及商铺对小区的影响。用地西部规划为一个台地,场地标高设计为54.60米,较东部台地高约5.5米,设计住宅室内外高差为0.30m。沿街商铺的竖向设计结合道路竖向层层抬高,两至三个铺面为一个平台,商铺间通过沿街骑楼内的踏步解决高差,与道路间形成0.05~0.60左右的高差,既解决了商铺的出入及残疾人坡道的需求,同时便于商铺沿街立面的设计。另外,基地内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场地由西向东放坡,地面雨水采用道路两侧雨水口和建筑物散水沟收集,由暗管排入南侧香樟路及东侧圭塘路的道路下水管道。

4.2小区道路竖向规划设计

道路竖向规划也是本小区用地竖向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道路的竖向高程是确定其他用地性质及竖向规划的重要控制依据之一,同时也是规划管理的重要控制数据之一。鉴于道路竖向规划在整个小区竖向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道路竖向规划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较一般道路纵断面设计的要求更深入。

本小区结合场地高差布置小区的主要道路,东侧用地在南北两端分别布置小区的地下车库出入口,西侧用地在东侧、南侧中部布置小区的地下车库出入口,小区内部只布置消防车紧急通道,构筑人车局部分流的交通体系,为小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对于本小区内的机动车车行道最小纵坡应不低于0.3%,最大纵坡不大于7%,并对大纵坡路段进行坡长限制。而对于小区内部以通行小车为主的入户道路及停车库入口,道路最大纵坡则采取适当放宽措施。对于本小区内的非机动车车行道纵坡宜小于2.5%;而当其大于或等于2.5%时,则按规定限制坡长。而对于本小区内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行道路的要求执行。另外,本小区内的道路车行道和人行道的横坡应为1.0%~2.0%。

另外,对于本小区道路兼作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4.0m,最大纵坡小于7.0%,设计消防通道转弯半径为12.0m,均满足消防要求。

4.3小区绿化竖向规划设计

小区打造一主多辅的竖向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系统。在用地中部通过住宅的围合布置小区的中心花园,在住宅间布置小区的组团绿化空间。小区的中心花园是整个小区景观环境的核心,结合幼儿园的布置,通过一系列的空间营造手法力求创造出一种舒适、宜人的风情居住活动空间。

对小区的园林景观进行合理的竖向规划布置,用地东侧标高较低结合住宅间间距布置小的休闲绿化,通过铺砌、花池、小品、绿化的设置,营造优美、舒适的绿化空间。用地西侧标高较高,因此结合场地布置小区的中心花园,中心花园结合幼儿园进行布置,形成小区入口的对景。结合场地竖向,周边挡土墙布置绿化或景墙等。同时小区内充分利用建筑周边的空地及保留的树木进行绿化设计,形成丰富完整的绿化系统。

为了能给人们营造一种亲切自然的氛围,选择适宜的树种点缀在小区花园和各个建筑周围,使得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绿化以常绿乔木为背景,乔灌结合,根据花卉的季相进行搭配,以树造景,塑造酒店的绿化特色。同时适当的考虑部分有色树种(如红枫、鸡瓜槭等)以丰富植物的色彩层次,在入口处考虑植物造景。

5.结论

本文从竖向规划在小区的规划中的重要性出发,提出小区合理进行竖向规划设计原则,结合小区高差较大的地形特点,提出较好的竖向规划设计要点,建议小区竖向规划处理要划繁为简。工程实践表明,本小区项目所采取的竖向规划设计措施可有效改善环境、增加小区的景观特色,可为类似地形特点的小区竖向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崔振峰.浅析竖向规划在居住区规划中的重要性[J].山西建筑,2001,21(04):132-133.

[2]张瑞红.浅谈竖向设计与城市竖向规划的协调[J].河南建材,2001,31(02):56-57.

[3]潘红卫.小区竖向规划——福州市中心小区竖向规划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规划,2004,25(05):36-38.

8.居住区规划原理by Zhuxi 篇八

住区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是城乡居住生活的物质空间形住及环境的总称域范围不同划分住区类型市土地使用范围内,一般可只设置1城市住区按城乡区(在城主要为社区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2般主要为某一个或几个厂矿企业或(一科研基地的职工及家属而建设的,居住对象较为单一齐全围的居住用地)3乡村居住(,主要位于农村范公共设施应较为住区,旧住区)建设条件不同分新建层、多层、中高层、高层住区或各住宅层数不同划分低种层数混合修建的住区影响因素理的服务半径1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住区的规模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的服务半径指放1000m)大步行距离,一般为响。城市干道之间要有合理的间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800—距,以保证城市交通的安全、快速和畅通,一般应在间600~1000m之响。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理体现相适应,街道办事处管理一(居住区的规划与居民行政管般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3-5万人4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5素也有一定影响自然地形条件和城市的规模等因100hm)(人口5万,50-所划分的三种不同尺度规模尺度的美国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中住区住区布局形式:住宅单体、邻里、都市聚落构和式住区结构:围绕占主导地位要素组织1向心式住区住区结居2围韵律、均衡3轴线式住区结构:约式住区结构4片块式住区结构5集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居住区一般称城市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30000~50000分界线所围的、满足该区居民物质文化与文化人合,配人件口较规完模善生活所需的公告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人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指口规模套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10000~15000人,配有一所需的公告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的聚集地隔,人口规模居住组团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1000~3000指被小区道路分人,配居住生活聚居地模或与住宅规模配建设施与人口规总称中的居住区中心、小区中心和组团公共活动中心配套公建相对集中心等区级道路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线)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底位置的控制线建筑小品建筑物基用的、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施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务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安全、卫生、科学合理的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居住区规划的任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满足特定居住对象的需要。观(经济、舒适、美择、确定用地的位置、范围)居住区规划编制的内容1选建范围(包括改考虑居住区用地的适当选择,满足)①在城乡地域尺度的范围内城市功能布局、就业岗位和公共设施配置的总体要求。应考虑多样的居住类型及对居住地点选择的要求②住区用地适宜性分析的空地和待改造地区、拟开发地区a对建成区和计划开发的居住区进行用地适宜性分析,适宜性因素包括可达性、避免灾害、与公共服务和城镇设施的临近程度、延伸这些服务的成本、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可服务空间等加新的居住邻里的适应性b现有居住区进行调整以及增定的公共中心位置、城镇设施、交c规划拟通系统。开放空间系统的有效延伸和环境保护等d基础设施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2确定住的功能构成住区的合适要素,确定a 针对特定将要采用的针对性的设计原则据基地特征,公共中心系统,交通b根系统、城镇设施系统和开放空间系统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住区规划的功能和目标,研究适宜的邻里关系类型的空间组合、家庭类型、支撑性服务设施的现状与问题。以及与交通系统、商业及就业中心、开放空间等之间的关系能、目标要求和采用的特定原则,c 根据功提出该住区规划的概念模式和初步方案,并进一步比较修改和深化确定居住人口数量规模用地的大小服务设备的空间需求,测算初步方a评估未来住宅和相应(或户数)和3案中各类居住单元的容量,将空间需求分配到初步方案所拟定的未来各类居住单元中口所需的住宅数量、住宅的桃树和b估算未来居住人类型组合,估算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家庭人口比例,并根据家庭类型对住宅进行分类类型、层数比例、数量以及布置方4拟定居住建筑式设备的生产性建筑5拟定公共服务设施(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的内容,规模、包括允许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6拟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辆和停泊方式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7拟定绿地,活动,休方式划方案8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9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必要的公共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10对不同阶段方案进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要求——由自然和人工两大要素组成。居住区的组成要素1物质要素自然要素指地形、地址、水文、气象、植物等;人工要素指各类建筑物以及工程设施等指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尚、2精神要素——习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修养等主要是居住建筑,其次是公共建住区的组成内容1建筑工程:筑、生长性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用房和小品建筑等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包括2室外工程程、绿化工程、工程管线以及挡土:道路工:包括墙、护坡等地住区的用地组成住宅用的内的用地住宅建筑基地占其四周合理间距等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的总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R01表示;公建绿地与民服务和使用的格雷公共设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及其所属长远、绿地和配件停车场等,路用地R02表示;道包括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组团指住区范围内的各级道路,路及费公建配件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共绿地R03表示;公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享的集中绿地,包括住去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RO4表示其它用地(E):规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它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区的规划结构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是根据住区的功能要居住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演变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合体—居住小区邻里单位—扩大街坊—居住综构的主要因素影响居住区规划结要取决于居住区的功能要求,而功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主能必须满足和符合居民的生活需求,因此居民在居住区内的活动规律和特点是决定因素频繁的活动、经常必须的活动(日常生活最民日常生活活动应尽量接近居民,)居小学生上学不应跨越城市干道,与公交车站不大于区内500米,因此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和城系,城市规模,自然地形的特点和现状条件等也对其影响构的基本形式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住区规划结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区内的安静,:可以保证居民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组织。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上限,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2以居住组团为确的小区用地范围,住区直接由若:不划分明干住宅组团组成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3以住宅组团和居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组成●居住区规划设计2~3个住宅组团划设计的对象是居民,因此必须坚理念:住区规持”以人为本”、注重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基本观念。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整体性52经济性居住区设计基本原则3科学性1性地方性与时代性4生态性的规划布置7领域性与社会性6超前性与灵活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1住宅群体的组合8健康性住宅①住点·行列式布局·周边式布局·混合式布局·自由式布局②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整体式组合方③住宅群奏·比例和尺度·色彩·绿化·道路·建筑体的空间组合·对比·韵律和节小品式、外接式、半插入式、院落式公2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嵌入共服务设施的分类使用性质分类幼儿园,小学,中学 1教育——托儿所,公共服务设施的—医院,诊所,卫生站2医疗卫生———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游3文化体育泳池,体育场,青少年活动中心商业服务——食品、菜场、服装、4棉服、鞋帽、家具、五金、交电金融邮电——银行、储蓄所、邮电5局、邮政所、证券交易税务——居住委员会、派出所、物业6社区服管理等社区生活服务设施用——公共厕所、变电所、消防7市政公站、垃圾站、水泵房、煤气调压站8事处等行政管类机构行政管理——商业管理、街道办务设施的使用频繁程度居民对公共服或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1居民每日必要的非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2居民按盈利非盈利性分类的规划布置方式求规划布置的基本要公共服务设施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1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服务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2应设在段,并要考虑职工上下班的走向如为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3的居住区,则应在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还要保持居住区内部的安宁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或靠4各级服务中心宜近河湖水面等一些能较好体现城市建筑面貌的地段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方式一规划布置的方式住般以居住人口规模大小分级布置第一级目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项1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场、小吃2第二级(居住小区级)内容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3第三级(居住组团级)只要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居民日常必须的,(二三级统称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这些公共服务设施课分为二级,也可不分居住区级)文化类服务设施的布置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布置,应根据道路的性质和走向等1沿街线状综合考虑。在交通过于繁忙的城市交通干线上一般不宜布置。沿城市主干道或居住区主要干道布置时,交通量不大,可两侧布置,交通量较小是可沿一侧布置。道路走向也影响建筑的布置。道路交叉口时,以注意人流和车流的合理组织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应根据各类2独服务设施的功能要求和行业特点成组结合,分块布置。建筑群体沿街立面要求,内部空间的组合,合理组织人流、货流线路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吸取前两3沿街和成片种方式的优点。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气候条件、建设规模、特别市用地的紧张程度及现状条件等综合考虑布置方式居住区商业类服务设施的2疗服务中心独立设置的商业服务设施1住宅底层商业服务设施社区医和交通较方便的地段医院宜布置在比较安静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居住小区级公(学生掌握中小学规划布置要求一般小学服务半径(特别是小学生))①保证半径生1000m②学生上学500m能就近上学,中学服务区、尝试交通干道、市中心等人多)不应穿越铁路干线、厂矿生产(特别是小学车杂的地段③应设在居住区或小区的边缘。沿次要道路比较僻静的地段④避免对居民干扰,与住宅保持一定距离的规划布置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民委员会的规模居住组团相当于一个居会、老年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一般包括居委括图书馆生站、小商店等)、车辆存放处、服务站卫(包置1托儿所的规划布独地段上。总平面上要保证活动室:应设在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单和室外活动场地有良好的朝向商店的规划布置务半径端:一般设在路口,服2小3(100~150m),使用方便区道路的功能和分级其他设施:结合建筑功能布置居住区级道路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等级: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第一级,居住于20m城市支路。红线宽不宜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小于区9m内部的交通联系。路面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宽6-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级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组团级道路,居住区内支路,10m第三系,建筑控制线宽10m8~10米(第四级,不采暖小路,宅间小路,通向单元门前8m),车道3~5m采暖的基本要求2.5~3m住区道路规划设计本住区服务,住区内道路系统应根①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交通干道。机动车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②街道走向要便于居民上下班,尽150m量减少芳香交通。住宅与最近的公告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③充分结合地形,结合自然分水线500m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于与河流平行或垂直布置,减小桥梁和涵洞的投资。丘陵地区减少土石方的工程量④在旧城进行旧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⑤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建筑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于1.5m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3m⑥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不小于入口间距不宜超过4m*4m的消防通道。人行出150m时,应设长度超过80m,当建筑物行通道;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度不宜大于小于度为单车道时,每个12m*12m120m的回车场地⑦车道宽,并应在尽端设不设车辆互让处⑧道路宽度应考虑工150m左右应程管线的合理敷设⑨道路的线性、断面等应与整个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⑩考虑为残疾人设置无障碍通道交通组织布置,有足够的室内空间存放1自行车存车设施的规划住区内静态庭小汽车停放设施规划布置,集中2家与分散相结合。集中停放比分散停放更节约用地,但是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可与公共建筑中心及场地、绿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①停车率不小于过10%③停车场、库服务半径不宜

10%②地面停车率不宜超大于要的发展空间住区绿地规划布置150m④停车处、库布置有必区绿地的功能住净化空气功能:1改善小气候2尘3遮阳4隔声5防风、防地、满足健身需要,美化居住环境6杀菌、防病7提供户外活动场住区绿地组成与标准地,住区内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化用组成:1公共绿地。米(最小宽80m,面积400校、幼托、医院、门诊所、锅炉房)2公建附属绿地,住区内的学平等堤内的绿化住宅四旁绿地3宅旁和庭院绿地,各种道路的行道树池等绿地4街道绿地,住区内住宅组团人均不少于住小区人均不少于(1平米0.5平米标准132居米含小区、组团)人均不少于居住区1.530%4平区绿地规划的基本要求,旧区改造不低于对绿地率的要求,新区不低于区的功能组织和居民对绿地的使用125%根据居住居住要求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以形成完整统一的居住区绿地规划系统,并与城市总的绿地系统想协调2行绿化,以节约用地。对建设用地尽可能利用劣地、坡地、洼地进中原有的绿化、湖河等自然条件要充分利用要求3应注意美化居住环境的程,不应追求名贵的花草树木,应4居住区绿化是面广量大的工以价廉、易管、易长为原则,绿化可以草地为主,树径不宜过小,宜在段可少量种植一些形态优美、具有10cm以上,在居住区的重要地色、香和地方特色的花木或大树,使整个而居住区的绿化环境能保持四季常青的特色布置㎡㎡左 右1公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共绿地居住:小居住区公园区游园(0.5h(1h公用设施附属绿地)、小块公共绿地2公共建筑或地对土地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作为调4街道绿地●用地平衡表作用3宅旁和庭院绿①整用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之一②进行方案比较,检验设计方案用地分配的经济性和合理性③审批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指标决定于积定额((㎡/ 4个因素1住宅居住面住宅用地数㎡/人)3住宅建筑密度人)2住宅居住面积密度(%)4平均层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建筑面积毛密度公顷居住区用地上的各类建筑的建也成容积率,是每筑面积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值表示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地总面积建筑密度居住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净密度住宅建筑用地面积的比率住宅建筑基地总面积与住宅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绿地率居住区居住区用地面的的比率

9.济南市居住区规划分析论文 篇九

一.城乡可持续发展

区域协调是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一些区域协调可以依赖法律实施,但大部分的情况是自愿的合作。在这样的组织中,规划或公众参与完全是志愿的,决策者和规划师遵从这样一种方式工作,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来自公众的支持。这种自愿的合作组织在协调区域不同城市的利益过程中会发挥一定作用,帮助城市做出更好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鼓励公众参与。但某些情况下会有来自地方的反对和阻力,确实需要强制实施。可持续城市是指城市中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相协调在规模(人口、用地、生产)、结构、等级和功能等方面能够持续变化和扩大,能够进行自我升级、改善并实现结构的持续性转变。建设可持续城市是以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环境和资源等因素为基础,在资源最小耗用的前提下,通过均衡的分布农业工业、居住区、交通等城市活动,做出科学的城市总体设计,促使城市新的结构、功能与原有结构、功能及其内部的和谐一致,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数量、规模和结构由小到大、由不协调到协调、由非可持续性到可持续性变化。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地方文化的延续和创新。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面貌和人们观念迅速改变,这种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西方学者的怀疑。在发达国家,文化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被不断挖掘和利用。尤其在1980年代以后的西欧,城市决策者本着利用艺术、传统和其它文化资源吸引旅游、创造就业机会的目的,发掘地方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如在德国鲁尔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被认为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文化特色的发掘、保持和创新为这一老工业区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和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城市设计、详细规划等各个层次的规划都需要关注可持续性,以保证发展战略落实到各个空间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首先应从本质上理解城市自然过程的意义,并将其作为城市开发建设的指导,做到根据生态原则来利用土地和开发建设,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在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中,构筑城市设计框架的目标将重点强调自然资源和建成环境的保持。这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将建成区改造成更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和工作场所。可持续的城市设计原则将对现状建筑、基础设施和道路的接受和再利用以及可循环建材的再利用放在了首位。其次,可持续发展鼓励对自然资源、野生动植物以及景观的保护。任何新的建材应当从可持续的资源中获取,像木材就应当从管理良好的可持续森林中获得。第三,在新建成地区,建设的模式要将分散的活动区之间消耗能量的出行减少到最少,同时还要减少建筑内部运行消耗的能量。未来的发展必须满足国民对食品、矿物、住宅以及其他建筑的需要不过,重要的是,这种发展应当遵从环境的目标,并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所确立的准则。任何新的建筑应当通过灵活的规划设计以适应其使用年限中不同的使用要求。交通系统服务与新的城市结构,将不得不“在服务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维护未来生活质量之间寻求平衡”。对城市环境进行重新整理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城市设计专业是一个独特的挑战。同样,经济增长也面临相同的前景,它必须在提高生活水准的同时使城市更富可持续性。

三.城乡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交通需求是一定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使用的派生需求,不同的空间布局结构和功能联系方式,通过影响居民个体的出行行为选择过程,进而作用于城市交通系统,并最终产生不同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后果。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对于低碳城市尚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导致我国目前有些城市规划实践与低碳城市的`目标甚至存在很大的矛盾。因此,本研究由理论整理入手,继而通过实证研究支持,提出一套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下的城市空间与交通的规划策略。研究分别从区域层面、总体规划层面及详细规划下的居住区和街区设计三个层面来研究低碳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形态。

从区域层面而言,我国城市与区域的交通建立在“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水泥”的评价标准上,加之区域土地使用模式多为粗放式,两者合力产生了高能耗的基于小汽车的区域空间布局。对比现状缺乏交通考虑的无序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合理的都市区发展模式应是结合有轨道或区域公共交通引导的走廓模式,通过空间整合与控制小汽车的数量,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标。另一方面,传统规划理论中强调的一个就业居住平衡的城市和功能上的“自我平衡”被验证并不能降低对机动车的依赖,而应是在提高居民就地就业率的基础上利用高效的公交系统将各城镇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形成区域平衡。从总体规划层面,研究从城市密度、开发强度、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等角度分析了其对城市交通低碳化的影响。基于国内外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提出低碳城市的土地使用规划原则:①应当以短路径出行为目标的土地混合使用;②适合行人与自行车使用的地块尺度;③以公共交通可达性水平确定开发强度;④坚决地限制小汽车的使用的策略。从详细规划层面,研究从居住区规范入手,分析其积极性及不足,并与美国《绿色低碳社区发展评估系统》的内容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居住区的设计仍然偏重于物质环境层面,对人的行为少有涉及,也没有明确的低碳指标。研究从街区尺度、规模、用地开发强度等角度分析了“大盘”、“巨型居住社区”、低密度住区产生的原因及对低碳节能居住的影响。

上一篇:市科技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卧室素质报告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