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学习

2024-08-27

气功学习(15篇)

1.气功学习 篇一

练习气功的确是一种养生保健的好手段,当然,辛苦练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办到的,这要求一个人要有坚定的心志,并且要发自内心地相信练习气功的确能够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持之以恒是练习气功的关键,3天打渔两天晒网,绝对是练不好气功的,而且也起不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学习气功的一些好处。

练气功可以调整阴阳、和畅气血、疏通经络、培益真气,使人的生命得以旺盛,能收到使弱者强、病者康、老者复壮的效果。《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管子・内业》中说:“人能正静者……筋韧而骨强。”华佗则进一步指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百病不生。”这些论述,不仅被很多练功者所证实,而且得到了现代医学科学实验的证实。

练功可使神经功能得到修复和调整。练功时的脑电图呈α波振幅增大,而且集中于额部(这是和闭眼安静枕部呈α波的主要区别),并使左右脑趋于同步,表明脑功能有序化增强。同时,还可使植物神经得到调整;使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思维功能强化。

一般来说,气功适合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练习。当然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练习一下气功就更好。比如说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往往爱幻想,并且情绪不稳定,这个时候如果进行气功练习,可以帮助患者平复不稳定的情绪,还可以减少癔症发作的频次。

★ 关于秋天古诗词有哪些?

★ 吃红薯有哪些好处?

★ 扎马步好处有哪些呢

★ 七夕节接吻有什么好处

★ 打高尔夫球有哪些好处

★ 上党课有什么好处

★ 小学生游泳有哪些好处?

★ 购买工伤保险有哪些好处

★ 学习心得体会文章

★ 孩子参加哪些体育运动有好处

2.气功学习 篇二

【关键词】 中医思维方式 气功锻炼 八段锦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066-01

八段锦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健身术,强调身心的放松,意念的集中,呼吸的配合,有节律的动作等锻炼方法,它通过一连套的肢体动作,调节人体机能,激发人体潜能,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保健,益寿延年的作用。八段锦不仅注重身体的锻炼,更注重心理的调节,是一项自我身心锻炼的良好方法。目前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普遍而突出的问题,包括面对新环境的困惑,学习中的焦虑,人际交往中的不适应,短期内的情绪波动,即将到来的就业压力等。坚持八段锦的锻炼,可以改善其生活和学习状况,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重要的积极影响。

1、气功锻炼的心理影响

任颖慧,杨润琴在《健身气功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1]一文中对于健身气功的概念认为,健身气功区别于其他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能够增强人身体各组织的生理功能,而且可以调节人的心理平衡,是一种身心双修的养生术。崔永胜,虞定海在《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对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2]一文中通过3个月健身气功锻炼后的体测,证实了"健身气功五禽戏"可以有效地调节和改善中老年女性锻炼者的心理状态。顾一煌,张仕年等在《健身气功锻炼提高心理健康作用的研究分析》[3]中以随机选择的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等地区和经济发展滞后地区300名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为实验对象,分为经常参加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和不参加锻炼的两组进行实验观察,验证了健身气功易筋经可以使人在心理上起到控制情绪,调节心理疾患和自我安抚身心的作用,参加健身气功锻炼可使人们有效地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律,防止不健康心理活动的产生。

2、八段锦锻炼的影响

刘洪福,安海燕等在《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心境的影响》[4]一文中通过实验结果的数据证明了学生在练习八段锦12周之后,在紧张、抑郁、愤怒、慌乱和疲劳的总分量表上都有显著的下降趋势,特别是抑郁因子的分数变化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从而得出了八段锦具有使学生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促使心境向积极方面发展的作用。 曾云贵,周小青等人在《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中老年人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影响的研究》[5]中,以哈尔滨市身体健康、不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中老年人为实验对象,以75天为期限,证明了八段锦对于中老年人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和神经系统灵活性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效果。刘俊荣,朱丽光等人在《"八段锦"对不同血脂水平人群 HDL 和 LDL 水平的影响》[6]中论述到运用八段锦锻炼3个月后,胆固醇轻度和中度升高组人群 LDL 水平降低而 HDL 水平升高,胆固醇正常组 LDL 和 HDL 水平都升高,说明八段锦扶正祛邪,运化脾胃,调气养神,神定则体安,从而达到形神合一,因而认为,八段锦功法集调心、调息、调形于一身,通过使形、神、呼吸有机融合在一起,能充分调动人体的内在潜能,从而益气强身,调理气血,提高身体机能,维持良好的健康水平。

3、大学生心理状况现状

孙影在《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7]中对3所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4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基本正常,心理问题的出现率约为18.74%,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本文还认证了在抑郁、焦虑和恐怖三个指标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优于常模。于海涛、王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身体素质关系的研究》[8]一文中指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而心理障碍是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通过对600名被试者的测试,分析了心理健康与大学生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并希望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改善两者的现状。潘书波在《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9]中,以辽宁省12个市来自14所师范院校的1405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结果显示:师范专业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差,1405名被调查者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人数占11.46%;量表中因子分均值除抑郁因子外,其余8项均高于全国常模。

4、八段锦与中医思维方式

八段锦是中国由古至今流传广泛的一种具有医疗、保健和康复作用的保健体操,属于健身气功动功的一种,是一套由八段动作编成的气功功法。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如锦缎般柔顺,是出于对其动作优柔华美,舒展大方的赞赏。其创始可追溯到西汉早期,现经医学家、教育家、武术家和气功大师对传统八段锦进行整理,改编成现在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它以中医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思想为理论基础,具有"柔和缓慢、动静相兼、圆活连贯、松紧结合、神与形合、气寓其中"的特点,历史久远,流传广泛,动作简单易行,健身效果明显。

5、八段锦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八段锦是一种我国民间流传比较广泛的、具有保健、养生作用的健身气功,与其他气功一样,同样具有调息理气,平和心境的作用,强调意动形随、神形兼备。它蕴含着丰富的"天地合气"思想,即人在一种无我的状态中,遵循自然的规律,身体各脏器自然舒展,从而让心神宁静,感应天地之气,天人合一,融于自然的恬淡虚无的境界。其次,八段锦不只是简单的肢体运动,它注重在意念的引导下,放松肢体,调理呼吸,心全于内,形全于外。

因此,大学生在八段锦的练习中,不但要调整好身体的放松状态,同时还得虚静自己的思想,排除杂念,心存坦荡,使身心都变得舒适柔和。这样,八段锦的锻炼不仅能使大学生在躯体方面骨正筋柔、气血畅流,更能使其达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与自然和他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最后达到自我调整,改善心理健康的目的。

6、展望

八段锦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可起到积极作用,如果将其纳入到高校的康复保健课当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气功锻炼,就可以充分促進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气功理论与技术的培养,将促进气功对学生健康的积极影响,同时将促进我国气功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颖慧,杨润琴. 健身气功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J]. 博击(武术科学),2006,10:71-72.

[2]崔永胜,虞定海. "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对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1504-1506.

[3]顾一煌,张仕年,郭爱松. 健身气功锻炼提高心理健康作用的研究分析[J]. 中外医疗,2008,30:6-7.

[4]刘洪福,安海燕,王长虹,曹承,张冰.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心境的影响[J]. 医学与社会,2007,11:60-62.

[5]曾云贵,周小青,王安利,杨柏龙,王松涛. 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中老年人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影响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9:1207-1209.

[6]刘俊荣,朱丽光,李俊杰,张发艳. "八段锦"对不同血脂水平人群HDL和LDL水平的影响[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03:121-122.

[7]孙影.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 体育科研,2004,01:50-52.

[8]于海涛,王跃.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身体素质关系的研究[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2:81-83.

3.气功初级入门方法 篇三

呼气注意心窝部。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12次为宜。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10,再回头从1-10,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本步练功时间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3次不可缺。练功约3-5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10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 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在练本步过程中,一般脾胃虚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渐增食欲,精神日振。

第二步

意息相随丹田趋。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如此每日练功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10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汩汩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者渐趋正常。

第三步

调息凝神守丹田。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沉丹田,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每日练功3次,每次40分钟左右。本步锻炼时间约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一般患有失眠、阳痿、月经不调、二便异常者渐可明显好转。

第四步

通督勿忘复勿助。接上步,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时,也不要用意向上导引(勿助)。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越充实,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本步是关键的一步。每日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至4-5次,每次需1小时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内,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过,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须数次;慢者需数天;个别人可因特殊情况而久久难以通过。练本步过程中,可出现项背强急,头如紧箍等情况,是冲关通督之前兆,不可疑虑放松;通关后(尾闾、夹脊、玉枕)自然轻松愉快。通关后呼气时热流直下丹田,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环(即“小周天”)。至此境界,凡患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性欲低下、月经不调、心悸气短、精神恍惚等病证者,皆可明显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复。无病者亦可致身轻体捷,精力充沛。

第五步

4.气功练习方法的要领 篇四

呼吸吐纳是健身气功的重要内容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呼吸吐纳是健身气功这一运动项目的标志性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根本点,从一定意义上说,健身气功就是呼吸吐纳的功夫。

健身气功的呼吸是主动性呼吸

健身气功所讲的呼吸与人的的正常呼吸是不同的。人的正常呼吸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的、自动的、无意识的行为。

调息是三调的中心环节

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是健身气功的三要素,又称之为“三调”。调身是指对身形、动作进行调整,使之形正体松符合练功的要求。调息是指对呼吸的调节,使之顺其自然,勿忘勿助,促进血液循环,按摩内脏经络。

5.气功的修炼方法有哪些 篇五

习练体呼吸,既可以结合到生活中进行,又可以单独专门时间进行。如果是专门时间进行,那么可以采用两脚略宽于肩,身体自然松立的姿态;呼吸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收小腹,注意是吸小腹,不是吸肚子,胸部的起伏最好也减小;同时意念身体的毛细孔张开,宇宙的真气从毛细孔中细入,进入体内,汇入下丹田;使用深呼吸,在吸到不能再吸的时候,稍微闭息一会,然后再呼气;呼气的时候,意念气从毛细孔出去,射透天边。

如果结合在生活中习炼,那么吸气时候,收小腹,意念气从全身皮肤进入,呼气的时候,从毛细孔射透天边,注意呼吸绵长即可。

“体呼吸”的呼相当于排气换气的功能,把体内的阴渣之气排除掉;而吸的过程,相当于聚气,把宇宙清阳之气汇聚到体内;而控制丹田到毛细孔,到皮肤的行气轨迹,就相当于是“炼”的过程。

面再结合养气方法,就可以完成气功入门,祛病健身。

如果是专门时间炼体呼吸,练习完毕后,意念先守上丹田(眉心和耳朵上去一寸在脑内的交叉线区域),过3分钟左右,用眼神看向下丹田(脐下三寸的腹腔内),然后意念轻轻守住下丹田,时间最少3分钟,如果允许时间不限。

6.气功书法可健身 篇六

笔者少年时期曾从川西书家赵鼎臣先生学书法,对于气功与书法的关系深有体会。赵老精篆隶,作书时首先聚气丹田,运气于笔,预想字形,然后才落笔生花。赵老如书斗大扁额,则还需鼓荡丹田,传力于手,自发挥毫,一气呵成。于是,一幅苍劲奇险、妙笔传神、久看不败的佳作就展现出来。赵老享年八十余岁,幼年曾患病多端,自坚持书法后,数十年来很少患病,而且矍铄精神,有似壮年,这不能不归功于作书的收益。

赵老的书法分基本功和实习功,其特点是有意识地将气功功法运用于书法。这正如拳术家运用气功进行搏击一样,是各有其独特的练法的。下面就将赵老练书法的基本功和实习功介绍于后,以公诸同好。

基本功每日凌晨,选择环境幽静,空气清新处,面南而立。两脚开立与肩等宽。头容正直,体态端正。两眼轻闭,放松全身肌肉与关节。心情宁静,排除杂念。自然呼吸三、五分钟,然后随吸气设想气由头顶百会穴缓缓进入丹田(脐下腹腔前面部份)。待自觉丹田气满时,用意念想象将气运达两手。这时两手就从两侧分别向外划圆弧,向上提至胸前距胸约一尺的地方停住,两手相距约五寸,五指分开如抱球状。接着就用意念引动五指蛹动(即先屈小指,再依次屈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指)。随屈指的同时,两腕由上向下同时转动。缓慢转动两、三分钟后(约转二十圈),可收手下垂稍作停息,然后又提手再练。视情况反复几次即可收功。

基本功主要是练肘、腕、指力,使之自然灵活,耐力增强。若长久练习,气机贯通,则能自发运肘作书。

7.健身气功《八段锦》(完整版) 篇七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导引术。4000~5000年前,中国中原大地洪水泛滥,百姓深受雨水潮湿的侵害,筋骨多瑟缩而不达,气血多郁滞而不行。有贤能者发明了“舞”,用来摆脱这些病痛。这种祛病健身的“舞”后来就演变成导引术。导引者,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导引术就是通过自身的特殊锻炼方式,使机体气机流畅,骨正筋柔;可以很好的激发自身调理能力,消除病痛,增进健康,延缓衰老。

健身气功八段锦当初是由一些治病保健的单式动作发展组合起来的,因此八段锦每一式都有其独自的功效,既可选择单式或几式练习,也可以整套练习。

功法特点: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蒹;神形融合,气寓其中。习练要领:松静自然;准确灵活;练养相蒹;循序前进。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八段锦各式的动作要点、健身功效。

第一段 两手托天理三焦

(1)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徐徐分别自左右身侧向上高举过头,十指交叉,翻转掌心极力向上托,使两臂充分伸展,不可紧张,恰似伸懒腰状。同时缓缓抬头上观,要有擎天柱地的神态,此时缓缓吸气。

(2)翻转掌心朝下,在身前正落至胸高时,随落随翻转掌心再朝上,微低头,眼随手运。同进配以缓缓呼气。

如此两掌上托下落,练习四至八次。另一种练习法,不同之处是每次上托

时两臂徐徐自体侧上举,且同时抬起足跟,眼须平视,头极力上顶,亦不可紧张。然后两手分开,在身前俯掌下按,足跟随之下落,气随手按而缓缓下沉于丹田。如此托按 4 ~ 8 次。

这一式由动作上看,主要是四肢和躯干的伸展运动,但实际上是四肢、躯干和诸内脏器官的同时性全身运动。

三焦,是指人体上、中、下三焦,属于六腑 之一,位于胸腹之间,其中胸膈以上为上焦,胸膈与脐之间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人体 三焦主司疏布元气和流行水液。这一式为两 手交叉上托,拔伸腰背,提拉胸腹,可以促 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通,水液布散,从而周 身都得到元气和津液的滋养。

第二段 左右开弓似射雕

(1)两脚平行开立,略宽于肩,成马步站式。上体正直,两臂平屈于胸前,左臂在上,右臂在下。

(2)手握拳,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撑开,左手缓缓向左平推,左臂展直,同时右臂屈肘向右拉回,右拳停于右肋前,拳心朝上,如拉弓状。眼看左手。

(3)、(4)动作与(1)、(2)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各开弓 4 ~ 8 次。这一动作重点是改善胸椎、颈部的血液循环。临床上对脑震荡引起的后遗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对上、中焦内的各脏器尤对心肺给予节律性的按摩,因而增强了心肺功能。通过扩胸伸臂、使胸肋部和肩臂部的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和增强,有助于保持正确姿势,矫正两肩内收圆背等不良姿势。

这一式展肩扩胸,左右手如同拉弓射箭式,招式优美;可以抒发胸气,消除胸闷;疏理 肝气,治疗胁痛;同时消除肩背部的酸痛不 适。对于那些长期伏案工作,压力较大的白 领人士,练习它可以增加肺活量,充分吸氧,增强意志,精力充沛。

第三段 调理脾胃臂单举

(1)左手自身前成竖掌向上高举,继而翻掌上撑,指尖向右,同时右掌心向下按,指尖朝前。

(2)左手俯掌在身前下落,同时引气血下行,全身随之放松,恢复自然站立。

(3)、(4)动作与(1)、(2)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手交替上举各 4 ~ 8 次。

这一动作主要作用于中焦,肢体伸展宜柔宜缓。由于两手交替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对拔拉长,使两侧内脏和肌肉受到协调性的牵引,特别是使肝胆脾胃等脏器受到牵拉,从而促进了胃肠蠕动,增强了消化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对上述脏器疾病有防治作用。熟练后亦可配合呼吸,上举吸气,下落呼气。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泉。中医认为,脾主升发清气,胃主消降浊气。这 一式中,左右上肢松紧配合的上下对拉拔伸,能够牵拉腹腔,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 用,并辅助它们调节气机,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强营养。

第四段 五劳七伤往后瞧

(1)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或叉腰。头颈带动脊柱缓缓向左拧转,眼看后方,同时配合吸气。

(2)头颈带动脊柱徐徐向右转,恢复前平视。同时配合呼气,全身放松。(3)、(4)动作与(1)、(2)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后瞧各 4 ~ 8 次。五劳是指心、肝、脾、肺、肾,因劳逸不当,活动失调而引起的五脏受损。七伤指喜、怒、思、忧、悲、恐、惊等情绪对内脏的伤害。由于精神活动持久地过度强烈紧张,造成神经机能紊乱,气血失调,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受损。该式动作实际上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尤其是腰、头颈、眼球等的运动。由于头颈的反覆拧转运动加强了颈部肌肉的伸缩能力,改善了头颈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增强和改善其功能。此式对防治颈椎病、高血压、眼病和增强眼肌有良好的效果。练习时要精神愉快,面带笑容,乐自心田生,笑自心内,只有这样配合动作,才能起到对五劳七伤的防治。另外,此式不宜只做头颈部的拧转,要全脊柱甚至两大腿也参与拧转,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五脏的健壮,对改善静脉血的回流有更大的效果。

五劳,是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劳损; 七伤,是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 情伤害。五劳七伤,犹如今天的亚健康;长 期劳顿,没有及时修养生息,终究造成损伤 的累积。这一式,转头扭臂,调整大脑与脏 腑联络的交通要道——颈椎(中医称为天柱);同时挺胸,刺激胸腺,从而改善了大脑对 脏腑的调节能力,并增强免疫和体质,促进 自身的良性调整,消除亚健康。

第五段 摇头摆尾去心火

(1)马步站立,两手叉腰,缓缓呼气后拧腰向左,屈身下俯,将余气缓缓呼出。动作不停,头自左下方经体前至右下方,像小勺舀水似地引颈前伸,自右侧慢慢将头抬起,同时配以吸气;拧腰向左,身体恢复马步桩,缓缓深长呼气。同时全身放松,呼气末尾,两手同时做节律性掐腰动作数次。

(2)动作与(1)动作同,唯左右相反。

如此(1)、(2)动作交替进行各做 4 ~ 8 次。

此式动作除强调松,以解除紧张并使头脑清醒外,还必须强调静。俗谓:静以制躁。“心火”为虚火上炎,烦躁不安的症状,此虚火宜在呼气时以两手拇指做掐腰动作,引气血下降。同时进行的俯身旋转动作,亦有降伏“心火”的作用。动作要保持消遥自在,并延长呼气时间,消除交感神经的兴奋,以去“心火”。同时对腰颈关节、韧带和肌肉等亦起到一定的作用,并有助于任、督、冲三脉的运行。

心火者,思虑过度,内火旺盛。要降 心火,须得肾水,心肾相交,水火既 济。这一式,上身前俯,尾闾摆动,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可以消除心 烦、口疮、口臭、失眠多梦、小便热 赤、便秘等等症候。

第六段 两手攀足固肾腰

(1)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掌分按脐旁。(2)两掌沿带脉分向后腰。

(3)上体缓缓前倾,两膝保持挺直,同时两掌沿尾骨、大向下按摩至脚跟。沿脚外侧按摩至脚内侧。

(4)上体展直,同时两 手沿两大腿内侧按摩至脐两旁。如此反覆俯仰 4 ~ 8 次。

腰是全身运动的关键部位,这一势主要运动腰部,也加强了腹部及各个内脏器官的活动,如肾、肾上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之脏”。肾是调节体液平衡的重要脏器。肾上腺是内分泌器官。与全身代谢机能有密切关系。腰又是腹腔神经节“腹脑”所在地。由于腰的节律性运动(前后俯仰),也改善了脑的血液循环,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及各个组织脏器的生理功能。长期坚持锻炼,有疏通带脉及任督二脉的作用,能强腰、壮肾、醒恼、明目,并使腰腹肌得到锻炼和加强。年老体弱者,俯身动作应逐渐加大,有较重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俯身时头不宜过低。

这一式前屈后伸,双手按摩腰背下肢后方,使人体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得到拉伸牵 扯,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腰背部的 肌肉都有调理作用。

第七段 攒拳怒目增气力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成马步桩,两手握拳分置腰间,拳心朝上,两眼睁大。

(1)左拳向前方缓缓击出,成立拳或俯拳皆可。击拳时宜微微拧腰向右,左肩随之前顺展拳变掌臂外旋握拳抓回,呈仰拳置于腰间。

(2)与(1)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交替各击出 4 ~ 8 次。

此式动作要求两拳握紧,两脚拇趾用力抓地,舒胸直颈,聚精会神,瞪眼怒目。此式主要运动四肢、腰和眼肌。根据个人体质,爱好、年龄与目的不同,决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其作用是舒畅全身气机,增强肺气。同时使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兴奋,有利于气血运行。并有增强全身筋骨和肌肉的作用。

中医认为,肝主筋,开窍于目。这一式马步冲拳,怒目瞪眼,均 可刺激肝经系统,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强健筋骨。对那些长 期静坐卧床少动之人,气血多有 郁滞,尤为适宜。

第八段 背后七颠百病消

预备姿势: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或两脚相并。

两臂自身侧上举过头,脚跟提起,同时配合吸气。两臂自身前下落,脚跟亦随之下落,并配合呼气。全身放松。如此起落 4~8 次。

此式通过肢体导引,吸气两臂自身侧上举过头,呼气下落,同时放松全身,并将“浊气”自头向涌泉引之,排出体外。“浊气”是指所有紧张、污浊病气。古人谓之“排浊留清”或“去浊留清”。由于脚跟有节律地弹性运动,从而使椎骨之间及各个关节韧带得以锻炼,对各段椎骨的疾病和扁平足有防治作用。同时有利于脊髓液的循环和脊髓神经功能的增强,进而加强全身神经的调节作用。

8.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分解教学 篇八

特点: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间、神与形合,气韵其中。预备式:

动作分解: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臂外旋,掌抱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距约10公分,目视前方。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心神宁静、意守丹田。

动作要点:头向上顶,下额微收,舌抵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抱球时,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踏腰,跪腿,八字脚。正确做法:注意沉肩坠肘,指尖相对,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跃脚尖,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身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分解:首先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目视前方,然后两腿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额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然后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全式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动作要点: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伸拉,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挽舒指,上体中正。三焦:上焦横隔以上心肺;中焦横隔以下肚脐以上,肝胆脾胃;下焦肚脐以下,肾、膀胱、大肠、小肠。易犯错误: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泄断劲。

正确做法: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用力,下额先向上助力,在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在掌根。

功法作用:理三焦的三焦,根据中医的说法,脐以下为下焦,胸隔至脐为中焦,胸隔以上为上焦。本动通过两手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合,通过拉长驱干与上肢各关节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止肩部疾患,颈锥病具有良好的作用。从下焦向上提起,防治五脏六腑下沉,锻炼颈椎。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动作分解:第一个动作,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左掌在外,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右掌屈指,向右拉至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与肩同高,同时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第三个动作,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划弧,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右势动作与左势相同,只是左右相反。左右开弓似射雕,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第三遍最后一动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下落,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肩部(臂)放平,八字掌侧撑,须沉肩坠肘,屈挽竖指,掌心含空。开弓手守云门穴,肺经起点,肩要平,守住肺气;八字掌,食指尖为商阳穴,大肠经起点,眼神定气。易犯错误:端肩,弓腰,八字脚。

正确做法:沉肩坠肘,上体直立,两脚跟外撑,展肩扩胸。

功法作用:本动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的背部俞穴,同时调解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它能有效的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腕关节及指关节的灵活性,并有利于矫正驮背,肩内收等一些不良姿势,很好的预防肩、颈疾病。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动作分解:第一个动作,两腿挺膝伸直,同时左掌上托,经面前上穿,随之臂内旋,掌上举至头的左上方,右掌同时随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指尖向前,动作略停;第二个动作,两腿膝关节微弯曲,同时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于腹前,同时右臂外旋,右掌向上捧于腹前,目视前方。右势动作与左势动作相同,但左右相反。该势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到第三次最后一动时,变两腿膝关节微屈,右掌下按至右髋旁,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舒胸展体,拔长腰脊,两肩松沉,上撑下按,力在掌根。易犯错误:本动两掌手指方向不正,肘关节没有弯曲度,上体不够舒展。正确做法:注意两掌放平,指尖摆正,力在掌根,肘关节稍屈,对拉拔长。功法作用:通过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可以牵拉腹腔,对中焦脾胃起到按摩的作用,同时可以刺激位于胸节部的相关经络以及背部的输穴等,具有调解脏腹经络的作用,该势动作使脊柱内各锥骨间的小关节及小肌肉得到了锻炼,从而增强了锥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肩颈疾病。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动作分解:第一个动作,两腿挺膝,重心升起,同时两臂伸直,指尖向下,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上动不停,两臂外旋,掌心向外,头向左后转,动作稍停,目视左斜后方;第三个动作,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内旋,按于髋旁,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右势动作与左势相同,方向相反。该势一左一右为一势,共做三次。做到第三次最后一动时,变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头向上顶,肩向下沉,转头不转体,旋臂两肩后张。易犯错误:上体后仰,转头又转体,转头与旋臂不充分。正确做法:下额内收,转头、旋臂幅度应该大一些。

功法作用:五劳指心、肝、脾、胃、肾五脏劳损,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指喜、怒、悲、忧、恐、惊、思七情伤害,忧愁思虑伤心、大怒气逆伤肝、寒冷伤肺、大饱伤脾、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恐惧不节伤志、风雨寒暑伤形。这个动作通过上肢伸直,外旋扭转的劲力牵争作用,可以扩张牵拉胸腔、腹腔诸脏腑,往后瞧的转头动作,可以刺激颈部大椎穴,以及背部五脏六腑俞穴,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还能够增加颈部及肩关节周围,参与动作肌群的收缩力,增加颈部运动幅度,活动眼技,预防眼疾疲劳,及肩颈等背部疾患,改善颈部及脑部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中驱神经系统的疲劳。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动作分解:第一个动作,重心左移,右脚向右开步站立,同时,两掌上托至头上方,肘关节微屈,指尖相对,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两臂向两侧下落,两掌扶于膝关节上方;第三个动作,重心向上稍升起,随之重心右移,上体向右侧倾,俯身,目视右脚面;第四个动作,重心左移,同时,上体由右向前、向左旋转,目视右脚跟;第五个动作,重心右移,成马步,同时,头向后摇,上体立体,随之下额微收,目视前方。右势动作与左势动作相同,方向相反。该势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完三次后,重心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同时,两臂经两侧上举,两掌心相对,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下按至腹前,指尖相对,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马步下蹲要收髋敛臀,上体中正,摇转时,脖颈与尾闾对拉伸长,速度应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易犯错误:摇转时颈部僵直,尾闾摇动不圆活,幅度小。

正确做法:上体右倾,尾闾左摆,上体前俯,尾闾向后划圆,上体不低于水平,使尾闾与颈部对拉拔长,加大旋转幅度,上体侧倾和向下俯身时,下额不有意内收或上仰,颈锥与肌肉尽量放松,伸长。功法作用:心火与心热火旺的病症,属阳热内盛的病疾,该势动作两腿下蹲,摆动尾闾,可刺激锥柱督脉,通过摇头,可刺激大锥穴,从而达到输经泄热的目的,有助于去除心火。在摇头摆尾过程中,脊柱腰段、颈段大幅度侧曲,缓转及回旋,可使整个脊柱的头颈段,腰腹及臀、腹部肌群,参与收缩,即增加了颈、腰、髋的关节灵活性,也发展该部位的肌力。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动作分解:第一个动作,两腿挺膝伸直站立,同时,两掌指尖向前,两臂向前、向上举起,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前,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两臂屈肘,两掌下按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第三个动作,两臂外旋,两掌心向上,随之两掌掌指,顺腋下后插;第四个动作,两掌心向内,沿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腿部,随之上体前俯,沿腿后向下摩运,经脚两侧至于脚面,抬头,目视前下方,动作略停;第五个动作,两掌沿地面前伸,随之用手臂带动上体立起,两臂肘关节伸直上举,掌心向前。该势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做完六次后,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向前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两掌向下摩运要适当用力,至足背时松腰沉肩,两膝挺直,向上起身时,手臂要主动上举,带动上体立起。

易犯错误:两手向下摩运时,膝关节弯曲,低头,向上起身时,起身在前,举臂在后,正确做法:两手向下摩运时,不要低头,膝关节伸直,向上起身时,要以臂带身。

功法作用:通过大幅度前屈后伸,可刺激脊柱督脉,以及阳关、尾终等穴,有助于防治生殖、泌尿系统一些慢性病,达到固肾壮腰的目的。通过脊柱大幅度的前屈后伸,可有效发展驱干前后曲伸脊柱肌群的力量与伸展性,同时,对于腰部的肾、肾上腺、输尿管等器官有良好的牵拉按摩作用,可以改善其功能,刺激及活动。

第七式,攥拳怒目增气力

动作分解:第一个动作,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两腿半蹲成马步,同时,两掌握拳于腰侧,大拇指在内,拳眼向上,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左拳向前冲出,与肩同高,拳眼向上,目视左拳;第三个动作,左臂内旋,左拳变掌,虎口向下,目视左掌;第四个动作,左臂外旋,肘关节微曲,同时,左掌向左缠绕,变掌心向上后握住,大拇指在内,目视左拳;第五个动作,左拳曲肘回收至腰侧,拳眼向上,目视前方。右势动作与左势动作相同,该势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完三次后,重心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拳变掌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冲拳时怒目圆睁,脚指抓地,扭腰瞬间,力达拳面,马步的高低,可根据自己的腿间力量灵活掌握,回收时要旋挽,五指要用力抓握。易犯错误:冲拳时,上体前俯,端肩,掀肘,回收时旋挽不明显,抓握无力。正确做法:冲拳时,小臂贴肋前送,头向上顶,上体立直,肩部松沉,肘关节微曲,力达拳面,回收时先五指伸直,充分旋挽再屈指,用力抓握。

功法作用:中医认为,肝主金,肝开窍于目,该势中的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精,使肝血充盈,肝气舒泄。该势动作两腿下蹲,脚指抓地,双手攥拳,旋挽,手指诸节强力抓握等动作,可刺激手足三阴三阳经脉和督脉,同时,可使全身肌肉筋脉受到劲力牵张刺激,长期锻炼可使全身肌肉坚实有力,气力增加。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动作分解:第一个动作,两脚跟提起,头上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两脚跟下落,轻震地面。该势一起一落为一次,共做七次。

动作要点:上提时,脚跟提起,脚指抓地,脚跟尽力抬起,两腿并拢,百惠穴上顶,略有停顿,掌握好平衡,脚跟下落时,脚跟轻轻下震,同时,沉肩舒臂,周身放松。

易犯错误:上提时端肩,身重心不隐。

正确做法:脚指抓往地面,两腿并拢,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百惠穴上顶。功法作用:脚十指抓地,可刺激足部有关经脉,调解相应脏腑功能,同时,足可刺激脊柱与督脉,使全身脏腑经络气血通畅,阴阳平衡,颠足而立,可发展小腿后群肌力,拉长足体肌肉韧带,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落地震动可轻度刺激下肢及脊柱各关节内外结构,便使全身肌肉得到了很好的放松复位,有助解除伤风肌肉紧张。

收势

第一个动作,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目视前方; 第二个动作,上动不停,两臂屈肘,两掌相叠于腹部,男性左手在里,女性右手在里;

第三个动作,两臂垂于体侧。动作要点:两掌内外劳工穴相叠于丹田,周身放松,气沉丹田。收功时要注意体态安详,举指稳重,做一下整理活动,如搓手浴面和肢体放松动作。

9.妙用气功治阳痿 篇九

功前准备:了解气功疗法的效果,增强对气功治疗的信心;排大、小便,入坐,休息3~5分钟,使心情平静下来。

练功姿势和方法:坐在方凳上,两脚分开,平放在地,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上,全身感到轻松舒适为宜。

1、意守丹田。入坐后先排除杂念,心意贯注丹田(肚脐),两眼轻轻闭上,意想其已与后腰部相贴。当吸气时再慢慢地将丹田部放回来,稍停,再反复做2~3次,就静静地守着丹田。

2、意守命门。命门在第二腰椎下(与前面肚脐相对),在意守丹田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脐部会有跳动或发热的感觉出现,此时即可意守命门。方法是:在意守丹田时,当丹田有了热的感觉时,便将意念由丹田引向命门,静静地守着。

3、意守会阴。会阴亦称下丹田,在肛门与阴器之间。当意守命门有了热的感觉或跳动时,将意念引向会阴,反复引几次以后即静守会阴。

4、练精化气。在守各窍位时,可能出现举阳现象及射精感觉,尤以意守会阴时更易发生。出现此现象时,可用练精化气法。常用吸、贴、提、闭四字法。具体方法是:先意守丹田,然后用意由龟头向会阴吸,由会阴提过尾闾,同时闭口咬牙,舌贴上腭,提手脚,缩紧肛门,并用意由尾闾向上提,经夹脊、玉枕,过泥丸到上丹田(两眼之间)守住片刻,连同口中津液,送于丹田。如此3次,一般阴茎即可萎软,仍在丹田收功,否则可再作几次。

以上3个守窍,不一定每个患者均按步骤去做,如在守丹田窍时,就出现举阳或下丹田有热的感觉,即可应用练精化气法,病情也会很快好转,其他两窍可不必再守。

收功的方法:意想围绕丹田,先从小到大(从内向外)、从左向右上方转36圈,然后反过来从大到小(从外向里)、从右向左上方转24圈。搓搓手和脸即可。

注意事项:

1、练功必须有信心、决心、恒心,每天坚持练功不间断,收效较快。

2、每天坚持练功2~3次,每次1小时左右,一般2个月内可见疗效。

3、避免精神刺激,务使心情平和,较易入静。

4、在练功过程中出现举阳时,不要过性生活,最好巩固1个月以上。

5、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练功。

10.气功学习 篇十

瑜珈的自我超越心灵,是将自我与心灵分开,自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去发现心灵的种种非分之想,并利用自我的力量,逐步排除这些虚妄之念,以达到一个较高的精神境界。这样看来,在印度瑜珈中,至少是允许人们生发不良的意识的——也就是说,它承认现实社会对人的意识的影响,重要的是在于要用自身的意志力去驱逐这些不速之客。中国气功则是本于儒家传统的观念: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为。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不洁的念头闯入脑中,御敌于国门之外,采取的是一种对外部世界中的不良行为不予苟同和接纳的排斥的措施。

精神的解放与身心的和谐的不同。

印度瑜珈的高级阶段是“养性”。似乎修炼的主要目的已不是为了获得较长的寿命,而是通过修炼,去享有意义深刻和富有成果的人生。瑜珈的最终目的已无所谓长寿,因为它已通过修炼达到了它的彼岸——精神的自由。得不到活着的真谛,纵使活上一千年,不过是每一天的重复;而精神的解放,摆脱了一切杂念,超越了自我,得到了无比的欢愉与轻松,抛弃了最后的顾忌——寿限,这不是彻底的解脱吗?中国气功则不然,它既要抗拒一切杂念,以求精神上的平静,同时又要修身,借以长生,求得精神与生命的协调一致与共同的久远。

以出世求解脱与以入世为归宿的分道而行。

瑜珈的冥想与中国气功中的意念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中国气功中的意念,除了导引天地之元气和使人体内的正气上升外,还得命令自身多做好事,并持久地坚持下去,这当然是修炼之人不仅为了自己(导致体内正气上升,心情轻松而内心平和、安定),同时也为了社会,因为个人的修行也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修炼的最终结果必将是个人身心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使个人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由的理想人格。而印度瑜珈中的冥想,不仅要排除愚昧无知、激情,还要排除善良,认为处于善良状态的人,并未根除私利,他所从事的一切有益活动,其中心还是一个“为我”,而只有对自身的幸福不感兴趣的人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完整的幸福。因此,印度瑜珈的最高级阶段其实是要忘却自我,获得无限的精神之爱,借以达到内心的和平与安宁、幸福和智慧。到了这个阶段,这个被禁锢在肉体中的生灵才能从出生、死亡、衰老和愚昧无知、激情、善良的`痛苦中解脱,超越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世俗关系,而获取永恒的价值。

中国气功与印度瑜珈皆是从我开始,但在走向终极目标的十字路口却分道而行了。

在这个岔道的一侧是瑜珈的终极目标:以出世求解脱,这个完全摆脱了自我,摆脱了尘世,超越一切的生灵,其实最终叉回到他自身——自我。获得欢乐、幸福的是个体,是在千折百回中回到了出发点的自己,一个以忘却自我为出发点而回归到重新认识的获得升华的自我的圆圈。

在这个岔道口另一侧的中国气功的终极目标:以入世为归宿,“为我”最终是为社会。修身养性,是为了他人,为了家庭,为了国家。在个体与家庭、社会之间,首先选择的是牺牲自己,保全小家、国家。自个人的修行开始,是为了社会,为了他人。将个人的身心和谐与他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相联系,将个人的生命溶入社会的长河以求永生,将个人的利益溶入国家的利益以求不死,将自我溶入自然以求永恒。这是中国气功的终极。

5.下列语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在很多方面相似,因为它们有相同的地理条件。

B.瑜珈姿势和瑜珈冥想的修炼,因为讲究人体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系统与气的贯通,所以能实现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

C.中国气功本于儒家传统的观念,所以说,修炼中国气功必须要先学习中国儒家传统文化。

D.印度瑜珈承认现实社会对人的意识的影响,中国气功则排斥外部世界中的不良行为,对其不予苟同和接纳。

6.以下对于印度瑜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印度瑜珈是将自我与心灵分开,由自我观照心灵,去发现并排除虚妄之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印度瑜伽是允许人们生发不良意识的。

B.印度瑜珈既要求得精神上的平静,又要修身长生,求得精神与生命的协调一致与共同久远。

C.印度瑜珈中的冥想认为即便处于善良状态,仍是为己为私,要获得真正的完整的幸福,只能是对自身幸福不感兴趣的人。

D.印度瑜珈的终极是回到自我,回到重新认识的获得升华的自我,超越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世俗关系而获得永恒的价值。

7.结合全文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印度瑜珈还是中国气功,长期修炼都必然能求得精神的解脱与自由。

B.禁锢在肉体中的生灵若想从生老病死、真假美丑善恶中解脱,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印度瑜珈的修炼。

C. 中国气功个人的修行也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因而修行到终极必然是个人身心和谐,个人与他人、与社会和谐,个人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由的理想人格。

D.中国气功与印度瑜珈虽然皆是从我开始,但印度瑜珈以出世求解脱,获得欢乐幸福的是个体,这与以入世为归宿、最终为社会的中国气功相比,远不如后者被世人所认可推崇。

参考答案:

5.【答案】D【解析】A项,应是“大体相同的地理条件”;并且这只是一种可能的原因,而非绝对肯定。B项,强加因果。原文中并没有告诉我们身心得以健康的原因就是讲究了经络系统和气的贯通。C项,文中没有依据。

11.气功学习 篇十一

功法口诀(详细)

第1式 两手托天理三焦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周旋,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第2式 左右开弓似射雕

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右推左拉眼观指,双手收回式还原。第3式 调理脾胃单臂举

双手重叠掌朝天,右上左下臂捧圆,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转至脾关,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丹田。第4式 五劳七伤往后瞧

双掌捧抱似托盘,翻掌封按臂内旋,头应随手向左转,引气向下至涌泉,呼气尽时平松静,双臂收回掌朝天,继续运转成右式,收式提气回丹田。第5式 摇头摆尾去心火

马步扑步可自选,双掌扶于膝上边,头随呼气宜向左,双目却看右足尖,吸气还原接右式,摇头斜看左足尖,如此往返随气练,气不可浮意要专。第6式 两手攀足固肾腰

两足横开一步宽,两手平扶小腹前,平分左右向后转,吸气藏腰撑腰间,式随气走定深浅,呼气弯腰盘足圆,手势引导勿用力,松腰收腹守涌泉。第7式 攒拳怒目增气力

马步下蹲眼睁圆,双拳束抱在胸前,拳引内气随腰转,前打后拉两臂旋,吸气收回呼气放,左右轮换眼看拳,两拳收回胸前抱,收脚按掌式还原。第8式 背后七颠百病消

两腿并立撇足尖,足尖用力足跟悬,呼气上顶手下按,落足呼气一周天,如此反复共七遍,全身气走回丹田,健身气功八段锦

12.罗汉卧气功 篇十二

其练法如下。

将被子铺成35度角斜坡,背靠被子躺下,两腿自然盘屈成仰卧姿势,使小腹处于身体的最低位置。接着全身放松,舌抵上腭,闭目养神,意守丹田,两手左下右上相叠于丹田上,意想丹田内有如水旋涡转动。1分钟后,左手仍捂住丹田,稍抬右手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动1圈约3~15秒钟,默数180圈;然后换右手捂丹田,左手抬起逆时针方向转180圈。转圈的直径约为10厘米,转动时手掌要斜放,手指微屈稍向下。两掌各转动180圈后(也可适当增加转动次数),两腿依然盘屈,上身坐正,并同时吸气;然后反掌下按至丹田,同时呼气。呼吸气要慢、匀、细长。

在练功中应注意的是,腹内转动是靠意念去指引的,即意念放在腹内的转动上,腹内转动的情况反映在印堂里(两眉之中央),但不是意守印堂。转动时,手掌不要太用劲,也不是完全不用劲,而是用暗劲去引导转动,做到意、气、力三者结合在一起。当丹田内气充实时,就会循经下行至会阴(在两阴之间),会阴出现跳动、麻、热、凉等感觉,甚至出现性欲感,这时应排除一切杂念,以培养精气。

13.气功学习 篇十三

在高校阳光体育教学中,推广健身气功的主要目的在于健身,健身气功作为一项“三调”合一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其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现今的学生对新型的运动方式较为感兴趣,气功虽然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运动形式,但其融入到高校阳光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新颖的,而学生们都较为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所以,健身气功在高校阳光体育教学中推广的优势,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其推广学生较为容易接受。

3.2健身气功在高校阳光体育推广较为容易

健身气功在高校的推广是不需要特殊的一些体育器械设备的,其运动的场地也受运动方式的限制,教师只要在空旷的区域对学生进行健身气功教学即可,所以,在高校开设健身气功体育教学课程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同时,高校在阳关体育教学中也比较容易向学生进行推广。

3.3健身气功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

14.中医气功养生需注意什么 篇十四

首先,气功体悟是中医学术体系得以形成并逐步完善的根本因素。中医学从简单的治疗经验的积累发展到理论的形成并进而完善成为完整的学术体系,无不得力于气功。

由实践到理论是需要人的认识的。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是建立在气功体验与深刻领悟基础上的。通过练功体验,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意识到了气的存在、运行,并进而认识到气对人体生命的重大意义,结合其他方面的知识,逐步形成了中医学的核心理论――精气神理论。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了气化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理论。

其次,中医学术特色要求中医学者必须是气功修习者。因为指导中医临床的理论是在气功体验的原始基因下形成的,这种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学术思想,其特色在于时刻显示着对气功体验的不可或缺性。望闻问切、司外揣内的诊断技巧向中医学者提出了严格的素质要求,他们应该具备“见一叶落知天下皆秋”的大智慧,应该具备高层次的思维方式。

15.气功的起源 篇十五

摘 要 气功是中华民族瑰宝,对人们的健身等起来很大的帮助。本文对气功的起源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 气功 起源

气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藏,也是祖国医学宝库当中的珍品,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气功的作用不仅在于健身防病,延年益寿,而且通过气功修炼能陶冶人的性情,涵养道德,开发人的智力和激发人体的潜能。

一、气功一词的由来

多数学者认为,气功一词首见于晋朝许逊著的《灵剑子》一书,其后学者胡德周、胡宏道编校的《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中也特别提到气功一词。另有学者认为,气功术语最早见于《太清调气经》,其“练气法”中有“服气功余暇,取静室无人,散发脱衣”之说,同时期的《中山玉匱服气经》云:“气功妙篇,气术之道略同。”里面也提到“气功”一词。这里的“气功”,“气”指“气术”,“功”指功德,而非功夫,总的意思是指通过修炼气术(如行气、运气等)与修德(指做善事),在体内已达到了“道气功成”的程度。在“气功”二字的含义中虽有练气与修德的内容,但它并没有成为这一含义的代名词。自此以后,随着气功的足见宗教化,“气功”一词也未在气功中发生影响,直至明、清时期,宗教逐渐衰弱,武术与气功紧密结合,形成了武术气功。影响甚巨的《易筋经》就反复强调了气,道家武当拳术也极重视气功之应用,但前者擅长硬功,后者主体内之“神意气”。至清朝末年,《少林拳术妙绝》第一章“气功阐微”中祥论习武者练气、养气之重要意义,并有详细的练法,气功由此渐渐显赫于世。

二、气功的定义

气功是一种炼气的功夫,是练功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身心进行自我锻炼的健身方法。这种健身方法通过对形体和精神的修炼,主动地对自我进行整体性的调整,起到“自我修复”“自我调整”和“自我建设”的作用。

气功锻炼的“气”叫做“真气”,真气包括“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分精气和元气两种。先天之气是基础,是动力;后天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来源。人体生命及其一切活动靠先天之气的推动,靠后天之气的不断滋养,两者互相依存,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真气。炼气就是使真气循经络路线,内通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给机体供应充分的能量,从而使新陈代谢旺盛,增强机体的生理功能,提高人体健康水平[1]。

刘贵珍于1987年在其再版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中对气功作了进一步阐述:“气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代医术中都有记载。诸如‘吐纳’‘导引’‘定功’‘静功’‘内功’‘调息’‘静坐’等都属于气功的范围。这些名称虽不相同,但都是从不同角度,通过姿势、呼吸、心神的调练,来达到培育元气的目的。这就是我们统称的‘气功’。在中医理论中,‘气’的含义非常广泛,从人体来讲,气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并概括了全部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停止,气也随之而消失。元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强壮与衰弱。所以,我们把培育元气的健身法称之为气功,这充分体现了‘以气为本’的祖国医学传统理论观点。[2]”

三、气功的起源

中华神州乃气功发祥之地。气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古代原始气功逐渐演变为导引、吐纳、食气,独立运用于健身和医疗保健,成为祖国医学五大医疗技术的一部分。后经诸子百家,儒、道、佛、医纷纷研究应用,世代传习,发展成为一项自我身心锻炼的养生健身方法。广大民众运用这种医疗健身方法,从修炼气功中得到了健身、祛病、延年的益处。

早在人类文明的萌芽时期,人们从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体会到,打哈欠、伸懒腰配以深呼吸,或闭目静坐、活动四肢关节和用手按摩伤痛部位这些原始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解除疲劳和病痛,有着保健医疗的作用。根据史书记载,早在四千多年前尧的时代,人们就已经知道用“舞”的方法治病。《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四千年前的陶唐氏(其所属的氏族部落)初期,人们为了抵御天阴多雨、河水泛滥、气候阴冷潮湿、气温低下等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对人体的侵害,“故作舞以宣导之”,用以宣达通利关节。这里的“作舞”是导引术的前身,也是气功的初级形式。因此,气功是远古时期人与自然恶劣环境和自身疾病作斗争的产物。此后气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周代金文中对气功就有了明确的记载。《老子》中还记述了“吹”“嘘”之法。《庄子》更进一步载有:“吹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在气功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人们还模仿动物的习性和运动的特点,诸如飞禽走兽的爬行、跳跃、展翅等动作,补充和矫正人体的不足。汉末名医华佗,,通过观察模仿自然界五种禽兽——虎、鹿、熊、猿、鹤的动作优点,创造出了一套五禽戏的导引法。这些气功的萌芽,为后世的气功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在古代已有文献记载中却很少见到有“气功”二字,见到的都是导引、行气、吐纳、禅定、修道、炼丹等,多达几十种。据考证,“气功”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署名为许逊道士所著的《灵敛子》一书,书中提到“气若功成,筋骨如柔、百关调畅”。另有学者认为,气功术语最早见于《太清调气经》。

参考文献:

[1] 徐景文.健身锻炼与传统养生[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4.

[2] 刘贵珍.气功疗法实践[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3]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1.11.

[4] 姚雪芹.养生体育的整体健康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

上一篇:公共卫生专业技能和临床思辨能力——劳动卫生专业下一篇:商务中餐的礼仪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