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观念(共9篇)
1.养老观念 篇一
商业保险论文
----大学生养老观念调查报告
学号:姓名:专业:组别:089124128 朱 元 青
劳动与社会保障081班经济学院
大学生养老观念调查报告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
老年人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群体,他们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关心老年人就是关心我们自己。随着社会老龄化,养老更是成为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设计了本问卷,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养老观念,并希望籍此提高大学生的养老意识,为健全社会养老体系提供参考。
一、调查目的掌握大学生对养老问题的了解和看法,了解养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方案解决。
二、调查对象
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学生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在学生下课期间发放问卷,等他们填好后当场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3份。
四、调查时间
2010年11月24日上午
五、调查内容
“大学生养老观念调查问卷”见附表
六、调查结果
对于“大学生后是否有必要了解关于养老的知识”,所有人都回答有必要;但就了解的目的大家意见不一;
对于“在养老生活服务来源上,您家中的老人现以什么方式养老?”时,大多回答是:.居家养老,由家人照顾;
对于“在养老居住方式上,您家中的老人现以什么方式养老?”,大多回答是:乡村田园养老;
对于“那么您希望自己将来以什么方式养老?”,大多回答是乡村田园养老;
对于“您是否愿意以后将年老的父母送入养老机构?”,大多回答是:看情况而定或 不愿意;
对于“您是否愿意在自己年老时入住养老机构?”,大多回答是:可以接受,但不情愿;
对于“您是否有意愿成为志愿者为老人服务?”,大多回答是:愿为老人服务,但不一定成为志愿者;
对于“福利院一位老人一天被不同的5批志愿者服务的现象您的看法”,大多回答是:走过场,形式化,部分学生或单位团体是为完成任务而服务老人的;
对于“您认为以下关于养老体系的建议中,有必要的是”,大多回答是: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
七、调查体会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家都觉得有必要了解养老知识;但通过后面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大家都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同时,对于养老机构,大家都表现的有些不信任。
大学生对于家庭养老表示出较大认同。家庭养老不仅在于满足衣食住行的需求,更在于成员之间的情感体验。大学生不仅对赡养老人表示出认可,更对家庭养老的各具体实现形式表现出了偏好。
大学生对于自我养老的能力表示出一定程度的自信。大学生大都主张晚年生活的自立、自理、心理自我调适,对自己年老时的生理经济状况也表示乐观,但仍表现出一定的担忧。大学生对于社会养老表示接受但信任不足。
大学生基本上认同社会养老,但还是更倾向于信任个人和家庭内部资源。这是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当前,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逾10%,65岁以上达6%以上,且这一比例还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这些老龄人中,城镇老年人的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惟占有绝大比例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至今没有可靠保障。他们的养老保障也逐渐从家庭层面上升为社会问题,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大工作课题;解决的好坏,已直接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和谐构建。下面,我仅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要尽快建立现代中国的养老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养老服务行业要形成规模。当前,养老行业普遍规模小,也缺乏专业性。因此,要尽快形成规模,形成一个大产业。
第二,标准管理体系。现在我们的养老服务行业标准相当少,国家只颁布了几部养老方面的规范,要尽快建立系统化标准管理体系。
第三,投资融资体系。一个现代型的养老服务行业,每年需要上万亿资金的支持。现在大量的民间的、国企的、投资公司的资金,想进到养老投资领域,但存在政策性、体制性的障碍,国家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
第四,社会支持体系。养老服务业不是一般性的商业,它有很强的公益性和社会性,获利一般是极小的。我国养老行业现在只有很少的慈善家和慈善机构进入。国家对养老服务行业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性扶持和支持。
第五,养老中心要和医疗机构结合起来,做到用工资养老,看病国家报销。只有这样,经营起来才不至于产生亏损。
第六,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按照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原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
研究证明,我国最近五年的养老体系起步,最低应该有5000亿元的投资。只有这样,我们的整个养老服务业,才能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养老体系建设不是负担,而是朝阳产业。研究与规划养老服务产业,最值得关注的是要计算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账。如果粗略地计算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按照2007年的统计,农村低收入户全年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为2358元,城镇则为7123元。老年人全部按照中低收入户计算,他们的平均年消费4000元,全国达6000亿元以上。如果他们的生活质量稍微提高一些,达到平均年消费为6000元,就会达到上万亿元。老年人的这些需求,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市场需求创造就业。在英国,全国6000万人口中就有600万的志愿兼职护理员,占整个人口的十分之一。而中国如果想让百分之一的人口成为专职或兼职的护理员,数
量超过1000万,培训这些护理员则需要大量的教员、教材和学校。
老年人的生活需要特别的场地和特殊的设施。这需要两方面的投资:一是基建投资。老年服务中心基础设施里面,应包括舒适的食宿、健全的医疗保健、全方位一体化的基础服务设施。另外则是第二产业投资,即老年服务产品。包括老年人特殊需要的衣服、康复器具的投资等。如果按照一个县区平均投资5000万元,则全国3000个县市区也要超过1500亿元。在大城市中,如济南新建养老机构200所,北京新建养老机构400所,新建养老机构600所,这些养老服务业的基础投资,粗略计算也超过了几百亿元。这是拉动内需、带动GDP的增长不可小视的力量。
积极开展养老服务业建设,即拉动内需、带动GDP增长、创造就业,又解决了中国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多赢的举措,利在当今,功在千秋。养老产业利国利民。
2.养老观念 篇二
关键词:四二一家庭,养老观念,家庭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为解决中国人口数量过大, 增长过快的问题, 中国实施了独生子女政策, 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这使得中国人口的出生率在短时期内大幅度下降, 从而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步伐。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 一方面加快了中国人老龄化速度, 另一面使社会产生了一批新型的细胞——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是指父母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据实际调查表明, 家庭养老方式仍然是中国人最愿意选择的养老方式。因此我们在讨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时要在家庭养老这一普遍的养老方式下进行。目前, 学界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的研究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独生子女家庭难以负担家庭养老的重负, 这种观点占主导地位。另一种观点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负担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代表人物是原新。他认为独生子女家庭的真正挑战不是家庭子女多少的问题而是有无子女和晚年有无存活子女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使我们对这一问题产生了兴趣。
老年人通常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有自己的构想, 这种构想就是老年人的养老观念。我们认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否幸福与老年人的养老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幸福感是一个相对概念, 它受参照标准的影响, 个人的预期和构想就是参照标准。当现实情况好于构想, 就会产生幸福感。对老年人赡养问题的研究无非是想从学术的角度提出一个科学的养老方式, 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能幸福, 所以对老年人养老观念的研究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二、概念界定
1. 养老观念
“人的生活观念是衡量幸福与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评论或看待同一件事物的好坏优劣时具有不同的观念就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同样不同的养老观念会使老年人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有不同的评价。养老观念是指老年人根据客观因素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构想与设计。
2.“四二一”家庭
“四二一”家庭, 即把独生子女夫妇作为家庭结构的中心, 即作为“四二一”中的“二”来看待, 主要探讨独生子女一代在供养老年人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产生的问题。该结构遵从于广义的家庭户概念, 即“基于婚姻关系, 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共同体, 强调的是代际关系, 不拘泥于是否真正生活在一个家庭户中, 即家庭成员同吃同住在一处的严格意义上的家庭户单元。这里的“二”指双独夫妇 (两位独生子女婚配) , “一”指双独夫妇的孩子而且也是独生子女, “四”指双独夫妇的四位父母。
3.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分为家庭的微观结构和家庭的宏观结构两部分。在本文中, 主要讨论的是家庭的微观结构。家庭的微观结构是指把家庭抽象为一个研究单元时, 这种单元的内部各种因素基本构成情况。家庭结构, 即家庭的构成, 特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 以及由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和组织的关系而形成的联系模式。对家庭微观非综合性考察, 可以从权力结构、人口规模及家庭中婚姻的关系或状况三个角度展开。
4. 家庭生活方式
家庭生活方式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广义上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是怎样进行生活的, 形式和内容怎样;狭义上是指家庭作为一个整体享用物质和精神消费品进行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式及家庭成员共同和各自支配余暇时间的方式。
三、“四二一”家庭老年人的养老观念
1. 从家庭结构的角度分析
在中国人的代际关系中表现出一种责任伦理, 责任伦理在老年人的养老观念里表现为老人对子女的一种责任观。“责任伦理”的机制使老年人到了需要帮助的时候, 出于尽量减少子代负担的责任感, 他们也会通过降低生活标准, 减少需求等途径来达到减轻家庭养老负担的目的。正是这种责任伦理机制促使老年人根据自己子女的实际情况, 形成自己不同的养老观念。“家族绵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永远不可改变的情结, 正是这样的情结使得他们永远不忘自己对儿孙的责任。”正是这种情结使老年人在晚年享受被赡养的权利的同时仍没有忘记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关爱子女, 其具体表现是生活上降低标准、减少需求、尽量依靠配偶照顾自己等, 从而减轻子辈的负担。“责任伦理的特征之一是普遍性, 它为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接受并奉行。”
“家庭结构是在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生活关系的统一体, 既包括代际结构, 也包括人口结构, 并且是二者结合起来的统一形式。家庭结构包括两方面因素, 一是家庭人口要素, 相关的问题是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家庭规模大小如何?二是家庭代际要素, 相关问题是家庭成员的代际分类是怎样的?”在家庭人口要素方面, “四二一”家庭的人口显然要少于一般的普通家庭, 其父辈人数相对较少, 用于赡养老人的所有资源都来源于由两个人组成的父辈, 那么, 父辈的负担明显比较沉重。由于责任伦理机制作用的强度受家庭客观因素的影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父辈的支持能力的不同使得“责任伦理”机制作用的强度也有所不同。
2. 从家庭生活方式的角度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的是祖辈与父辈间在赡养问题上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分析生活方式这一方面时, 主要分析父辈在婚配前各自的家庭生活方式。我们认为, 家庭生活方式对祖辈养老观念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家庭结构 (包括家庭规模及构成) 是人们家庭生活方式赖以形成的客观基础与条件。无论是家庭成员数量的多少、代际的众寡, 还是角色构成, 都会直接影响到家庭关系、家庭日常生活以及家庭成员互动, 也都会给家庭生活方式打上特定的标记。”由此看出, 家庭结构的不同对家庭生活方式会产生不用的影响, 从而造成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大量的调查显示, 独生子女家庭中“三口之家”的比例在80%左右, 这就说明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都是三口之家。
首先, 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方式的一大特点是以子女为家庭中心。独生子女家庭只有他们唯一的孩子, 而孩子对中国人来说是家族的延续, 中国人看重家族的绵延, 所以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 独生子女倍受父母的爱护。而独生子女的父母作为父母的责任较非独生子女家庭来说相对较强。因此, 责任伦理机制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作用就加强了, 其具体表现为父母过分宠爱和娇惯子女, 使子女成了家庭的中心。在生活方式上即“独生子女父母放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往往超过多子女父母”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的生活消费呈现出较明显的子女偏重状况”。由此分析得出独生子女父母与其子女间在感情方面较强烈的相互依赖性, 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感情依赖, 他们对家里唯一的孩子倾注了他们所有的情感, 这种情感投入从孩子出生起就一直延续下去。这种强烈的情感也会加强责任伦理机制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对子女的养老支持降低需求。这里所说的降低需求是指降低物质方面的需求, 但是对子女情感支持的需求将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与子女的大量的情感交流, 即使子女有了自己的家庭, 这种情感需求的惯性仍然存在。因此在“四二一”家庭祖辈的养老观念中表现出较低的物质要求构想, 较高的情感需求。“83.1%的独生子女父母都希望自己年老时孩子能在自己身边。”这一调查数据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强烈的依赖, 而前面提到的“独生子女家庭的生活消费呈现出较明显的子女偏重状况”这种行为是一种观念的体现, 是一种观念的内化后作用于行为的结果。这种观念即是体现在代际关系中的责任伦理观, 只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得更为显著。一种观念一旦被内化是不会轻易被其他观念所替代的, 也就是说独生子女父母消费偏重与子女这种行为是存在惯性的, 是会延续的, 这也是“四二一”家庭祖辈养老观念的一大特点。
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方式的另一个特点是:集体化的闲暇和娱乐。“传统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中那种十分常用的父母丢开子女单独从事某些闲暇活动的现象, 在当今独生子女家庭中已很难见到, 取而代之的往往是全家三口人的集体行动。”由此可见, 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与子女的互动频率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 而且父母将自己的闲暇与娱乐的时间大多都奉献给了孩子, 结果是“促进了亲子间关系的平等化。但是它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限制了独生子女父母的独立活动。”限制独生子女父母的独立活动直接导致独生子女父母交际圈的狭窄, 这也给独生子女父母的晚年生活中的社会交往增加了难度, 因为朋友太少, 交往频率低。子女婚配后, 与子女的互动骤减, 使独生子女父母感到不适应, 最终表现出“四二一”家庭祖辈在晚年生活中社会交往受阻, 生活单调乏味。所以“四二一”家庭祖辈的养老观念中自然会加强社会交往的期望以及与子女互动的需求。
四、社会工作与养老
2011年12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 指出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个有机部分组成。同时, 许多学者都提出了大力发展社区工作, 使社区与政府、独生子女形成有效合力, 以缓解“银发浪潮”所带来的社会压力。这为缓解独生子女养老支持的压力起了积极的作用。
老年社会工作, 就是社会工作者应用专业服务方法, 充分协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老年社会工作的助人方式有一对一的个案方法, 有把受助者组成一个小组进行活动的小组工作方法, 还有利用社区资源, 在社区范围内使老年人有社区归属感, 促使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的社区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认为每一个老人都有改变困境的能力和内在潜能, 遇到困难威胁的老人更应该受到社会的重点照顾, 并且他们应该和他人一样享有同样的权利。每个老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所以要根据具体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般救助者或救助机构都认为老年人只是弱势群体需要帮助, 却没有看到老年人强势的方面, 因此总以一种不平等的姿态去救助需要帮助的老年人。而在社会工作者的眼中, 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只是暂时处在困境, 社工所要做的只是协助老人和提建议, 由老人自己选择, 并不强加意愿。首先, 老年人有大量空闲的时间, 比起年轻人的忙碌, 老年人有更多自己的时间。其次, 老年人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从老人的人生经历中有许多值得后人借鉴的宝贵经验和人生道理。还有, 老年人有资深的工作经验。一般退休老人都有40余年的工龄, 虽然有些实际工作已经不合时代潮流, 但许多方法是相通的, 经验是同理的, 老年人的工作经验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四二一”家庭的祖辈相比普通家庭的祖辈, 在情感需求方面要求更大一些, 因此要加强社区工作方面的精神生活服务内容, 开设聊天室、心理咨询室等,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排除他们心中的苦闷。通过家庭社会工作, 协调老人与子女的关系, 制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而对于老人的社会参与需求, 根据以上所提到的相关老人的优势资源, 进行开发利用, 为老人创造“老有所为”的良好条件。让老年人有一个角色转换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阶段发挥他们的才能, 既服务社会又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原新.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从人口学角度的分析[J].人口研究, 2004 (05) .
[2]张再云, 魏刚.代际关系、价值观和家庭养老:关于家庭养老的文化解释[J].西北人口, 2003 (01) .
[3]风笑天.从“依赖养老”到“独立养老”: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念的重要转变[J].河北学刊, 2006 (03) .
[4]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从“小皇帝”到新公民.北京:知识出版社, 2003.
[5]邓伟志, 徐榕.家庭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6]杨善华, 贺常梅.责任伦理与城市居民的家庭养老:“以北京老年人需求调查”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 2004 (01) .
[7]风笑天.独生子女家庭:一种新的生活方式[J].社会科学辑刊, 1994 (05) .
3.入住养老机构观念与实力并重 篇三
从现实看,421式的家庭结构使得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受到挑战,养老机构又良莠不齐,公办的进不去,私营的负担不起,那么老年人将来面对养老又是如何打算的呢?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近期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沈阳7个城市共调研了1125个老年群体样本,调查结果集中体现了当前老年人的养老观念,重点关注当前老年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的倾向性问题。
老年人崇尚自由独立,但仍需子女随时往来
调查结果显示,希望与子女住在一起生活的老年人比例不足三成,从中不难看出,如今的老年人正在逐渐摆脱“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根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以往调研项目资料显示,多数城市老年人自己有退休金,经济上能够自给自足,同时,老年人对老年生活有自己的向往,有的老人喜欢到各地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有的老人喜欢和其他老人一起跳跳舞、打打球;还有一些兴趣爱好一致的老人组成了团体,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本次调查显示,半数以上老年人希望子女住在附近并可以随时往来(见图1),这说明老年人依旧看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害怕情感的孤寂,一方面不愿给儿女添麻烦,也不希望子女太多干涉自己平时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和子女往来方便,增加互动。
居家照料仍为首选,养老机构也是不错选择
当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照料的时候,近半数老年人选择住在家里由晚辈照料,值得一提的是有24.7%的老年人选择住进养老机构(见图2)。曾几何时,进入养老机构养老,在很多老年人看来是一件尴尬而令人难以启齿的事。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依靠晚辈养老的传统做法与承受生存压力的年轻一代构成的冲突日趋紧张,养老机构也不再是无家可归的老年人的无奈选择,而是一种追求更为完善的服务与照料、为自己晚年寻找更好的归宿的时尚选择,同时能够入住高规格的养老机构也是老人与子女经济实力的体现。
选择养老机构,关注因素“费用”排首位,其次关注护理
老人如果选择入住养老机构,首先要考虑是否能够承受养老机构的高收费,有了经济实力,才会考虑养老机构服务对于自身的实际用途。因此,被访老年人最关注的是养老机构的“费用是否合理”,这一因素的选择比例为36.2%。寄予养老机构提供周到专业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的老年人也不在少数。关注养老机构日常生活护理以及医疗护理的比例分别为32.2%和30.1%(见图3)。
目前来看,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重点还在于对护理这些基础需求的关注上,但是养老机构如果能够在基础需求之外的关注点上(比如交通、饮食等)多做一些文章,便能够更好地体现差异化,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技术说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12年4~5月份,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沈阳7个城市对1125位60周岁及以上在当地居住一年及以上的居民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在95%置信度下本次调查抽样误差为±1.02%。
(作者单位:零点研究咨询集团)
4.养老观念 篇四
——企业班组中的固有观念的思考
企业已全面进入全方位的竞争时代,多方压力必然也越来越大,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呢?某种意义上讲,传统业务增长乏力,更需要进行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来获取生命力,企业传统固有观念中,这些创新似乎离基层班组很远,感觉上创新都是相关管理部门的事情,和基层乃至一线班组没有关系。在我看来,创新可以由上而下,也可以由下而上,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形势下,打破固有观念,积极创新思维,乃是企业发展的重点,乃是企业发展的转折点;前沿班组的活跃性,新观念、新认识、新提升对公司长远发展更为重要。
一、打破固有观念,建树新观念
班组作为企业的最基本的生产与运作单元,承担了公司中执行的角色,而且在角色定位中也是属于执行层。所以,建立班组化绩效管理体系,打破大锅饭体制,对于班组长以及班组成员来说,有效提升他们的执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班组长在分配工作任务的时候,只知道告诉员工任务内容,没有给到方向、方法,并强调过程的监控和反馈点。在工作分配中,最需要强调的是工作的监控和反馈,以及把工作做实做透的理念。特别是在实施班组内部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地设定员工的核心绩效指标(KPI),对于行为目标也进行量化考核,建立员工的绩效管理体系,增强员工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方向感,结合TPM管理观念,有力地促进班组管理的量化管理,用相对完善的绩效管理闭循环来规范班组内部员工的绩效管理;从而促进竞争机制与激情效应。
譬如:
1)、在机制中打破固有观念:设备科维修班组,以前是电、钳分开,为适应现代企业现代设备维护的需要,必须提升自身素质,现在的维修班在,经过多年努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机电已经融合一体化。
2)、在传统中打破固有观念:班组建制中,员工以前都是师傅带徒弟,手把手学习模式,现代企业环境以彻底打破这种固有习性,将民主与辩证的思想贯穿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相互学习已蔚然成风。
二、打破固有观念,形成新认识
班组的管理与建设过程中,有了新观念才会在工作过程中形成新认识,如何更高效率的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我认为员工的激情很重要。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中,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员工都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增加收入,提升职务,获得认可。我们有非常棒的一线班组,我们不乏有足够的资源和必要的培训。在朝着目标航行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是激情!
当客观的条件都已具备的时候,能影响进程的就是人本身的“激情”。作为企业,员工们每天面对的都是熟识的产品,固定的工艺,死板的设备,冷冰的电脑,日复一日中,人们容易失去热情,丢掉激情,人一旦失去了对某件事的热情,是非常可怕的。目标会变成纸上谈兵而不能落实;资源会变成废物而失去价值;培训会变成应付而流于形式;班组、团队会变成散沙而毫无斗志。激情是实现工作价值的最为有效的方式。
那么激情哪里来呢,良好的环境是滋生激情的土壤,良性的竞争是产生激情的动力。这个“环境”应该是广义上的,包括各部门的制度、规定等周到的约束和保障机制。谁都有这个感觉:睁开眼睛看到灰色的天空,心情会不好;处在杂乱的环境,情绪会不高;拿着不趁手的工具,干活没意思。所以,给员工们一个舒适的环境,给他们体贴的防护和周到的保障,建立并依据奖惩制度及时兑现,积极开展比学赶帮超多种形式的活动,以促进员工积极的态度和更快的速度。
竞争是最容易让人产生热情的。它是人的一种本能,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良性
有效的竞争机制,以及相关的完善和公平的奖励政策。我们要鼓励竞争,因为无论内部良性竞争的结果如何,这个过程的受益者是我们的企业自己。竞争带来激情,创新就是竞争。不断改进,在认识中提高思维,创新必然建成果,企业才能真正全面得到提升和发展。
譬如:
1)、在小改小革中打破固有观念:通常数控车床照明灯有24V、110V、220V电压,常用40、50W功率;现可全部统一采用13W/220V节能灯,既节约能源又给维护带来便利快捷。还有国产件替代进口件等,都是一种对固有观念的打破,同时效益非凡。
2)、在日常工作方式中打破固有观念:积极提倡“预知管理”,加强设备“预防维修和保养”,减少“事后维修”;实行“维修工日巡查制度”,密切关注设备运行动态,跟踪设备在线状态,做好“动态点检”是基础。
三、积极创新思维,促使新提升
大到公司的管理,小到班组的建设,打破固有观念,加强信息沟通是关键!只有信息沟通,才能暴露公司管理中的问题,促进问题的公开讨论,增强企业活力,增进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增强企业凝聚力。
沟通说起来简单,作起来困难,因此作为班组团队沟通的规则很重要:切忌在沟通中不能保持开放的心、没有尊重对方、没有以对方为中心思考;只思考到自己的立场和利益,而忽略掉对方的利益和立场;只想到自己要说什么,而忘掉也要听对方在说什么。作为一个班组团队,协作精神固然重要,但没有有效的沟通,其他都无从谈起。因此,通过不断提高班组中每个员工的自身沟通能力,增强信息沟通途径,提升班组是提高企业安全、经营、管理水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的发展才有根基,有了根基企业就有发展上升的希望。
第一,班组作为企业中最小的生产组织单元,是企业上升发展的根基,如果根基不牢,就会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因此,必须从班组这块企业发展的根基抓起。没有班组管理,企业管理工作,安全生产、技术应用、设备“修管用”、经济核算、文明建设等企业的各项工作就没有落实下去。班组管理水平提高了,才能保证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把管理触角延伸到班组,通过班组来检验单位整体工作水平。
第二,班组是提素育人的摇篮。通过开展班组建设活动。可以让每一名职工在班组这个平台上展示作为,锤炼提高,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教育全体职工以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高度负责的态度管好自己,端正自己的思想意识,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提高自己的素质,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为自己的发展甚至生存创造基本条件。
第三,班组是经济效益的源头。班组的效率和效益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存发展空间。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明确了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开源节流。要把增收节支的考核办法充分落实到班组,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准则,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四,班组是凝心聚力的团队、形象的窗口。班组是职工之家,职工的荣誉感也往往是通过班组来体现。班组建设的水平提高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增强,就会把企业利益和自身利益紧紧联系起来,自觉投身到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去,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会明显增强。总之,企业的生存发展,成在班组,败也在班组。
5.养老观念 篇五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在分析、评价商机的主要标准时,就成为衡量市场机会的关键因素。A:风险的大小 B:成本的高低
C:竞争优势的大小
D:机会是否与本企业的目标一致 E:工厂的生产设备
2、下列法律法规中,属于部门规章的是。A:物权法
B: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C:物业管理条例
D: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
E:房地产经纪服务的外部社会环境不诚信
3、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信用档案是由组织建立的,由系统管理部门对信息进行维护和更新。A:国家 B:政府 C:企业 D:单位
E:权利型房地产投资信托
4、韵律在建筑立面中是指立面构图中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这些变化犹如乐曲中的节奏一样形成了韵律感,给人以视觉上美的感受,使用韵律进行立面设计的方法不包括。A:综合的韵律 B:连续的韵律 C:渐变的韵律 D:交错的韵律
E:房地产经纪服务的外部社会环境不诚信
5、下列小业主房源的开拓渠道中,方式比路牌广告的目标性更强,成本也较低,被许多经纪公司所采用。A:派发DM宣传单 B:互联网 C:直接接触
D:人际关系网络 E:工厂的生产设备
6、反映地块开发强度的重要指标是。A:建筑限高 B:容积率 C:建筑密度 D:用地性质
E:房地产经纪服务的外部社会环境不诚信
7、工程进度控制是指项目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准备、设计、施工、使用前准备各阶段)的进度控制,其控制的目的是。A:保证合同得到全面实际的履行
B:通过采用控制措施,确保项目交付使用时间目标的实施
C:为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活动进行监控 D:在于严格限制偷工减料,以保证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E:权利型房地产投资信托
8、房地产企业往往需要在确定总体定价策略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销售过程的过程定价策略。其中多用于期房销售的过程定价策略是。A:低开高走定价策略 B:高开低走定价策略 C:稳定价格策略 D:波动价格策略 E:工厂的生产设备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知觉的主要特征的有。A:局部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E:房地产经纪服务的外部社会环境不诚信
10、土地、房屋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征用、占用后,重新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由决定是否减免。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D:市级人民政府
E:权利型房地产投资信托
11、下列登记制度中,称为“德国登记制”的是。A:权利登记制 B:托伦斯登记制 C:异议登记制 D:契约登记制
E:权利型房地产投资信托
12、房地产经纪人协理享有的权利是。A:要求委托人提供与交易有关的资料 B:有权拒绝执行委托人发出的违法指令 C:加入房地产经纪机构
D:执行房地产经纪业务并获得合理报酬 E:客户资金代收代付风险
13、西方室内装饰装修的传统风格中,的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A:巴洛克风格 B:伊斯兰风格 C:洛可可风格 D:意大利风格
E:房地产经纪服务的外部社会环境不诚信
14、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A:施工许可证应当放置在施工现场备查 B:施工许可证不得涂改
C: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3个月内施工 D:施工许可证不能延期 E:权利型房地产投资信托
15、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不应低于职工上一月平均工资的。A:5% B:6% C:8% D:12%
E:权利型房地产投资信托
16、城市房屋拆迁估价中,被拆迁房屋室内自行装修装饰的补偿金额,由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确定。A:租金标准 B:租赁合同 C:委托评估 D:补助标准
E:权利型房地产投资信托
17、相比较于多家代理,租赁独家代理缩减了多家代理的,有效地维护了委托人的利益。
A:时间和精力 B:成本和时间 C:成本和收益 D:收益和时间 E:工厂的生产设备
18、办公室布局设计的趋势倾向于“办公”。A:封闭式 B:半封闭式 C:敞开式 D:混合式
E:客户资金代收代付风险
19、征地费的主要部分是。A:土地补偿费 B:安置补助费
C: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D:地上青苗补偿费
E:权利型房地产投资信托
20、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倍。A:2~4 B:3~5 C:4~6 D:5~7 E:权利型房地产投资信托
21、房地产经纪人员的知识结构的最外层是。A:外语知识
B:房地产经纪专业知识
C:房地产经纪相关专业基础知识 D:文化修养方面的知识 E:客户资金代收代付风险
22、房地产投资所涉及的领域不包括。A:土地开发 B:旧城改造 C:技术开发 D:房屋建设
E:客户资金代收代付风险
23、土地增值税实行税率。A:比例 B:定额 C:超额累进 D:超额递减
E:权利型房地产投资信托
24、二级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证书的办法与管理归负责。
A: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直辖市人民政府房地产主管部门 B: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C: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房地产主管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房地产主管部门 E:权利型房地产投资信托
25、商品房预售人应当在签约之日起30日内持商品房预售合同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A:房地产管理
B:房地产管理或土地管理 C:土地管理
D:房地产管理和土地管理 E:权利型房地产投资信托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策划、顾问业务为主的房地产经纪机构的经营业务中,等咨询服务业务占据了很大比例。
A:房地产市场分析
B: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 C:房地产营销方案策划 D:房地产信息服务 E:房地产按揭服务
2、下列房地产图中,用作房屋所有权证的附图是。A:分幅图 B:分丘图 C:分户图 D:宗地图
E:房地产经纪服务的外部社会环境不诚信
3、自受理登记申请之日起,房屋登记机构应当于事项记载于房屋登记簿或者作出不予登记的决定。
A:10个工作日内,将地役权登记 B:10个工作日内,将抵押权登记 C:10个工作日内,将更正登记 D:10个工作日内,将预告登记 E:10个工作日内,将异议登记
4、土地取得成本是指取得房地产开发用地所必需的等。A:保险费 B:费用 C:房地产税 D:税金 E:利润
5、关于经纪的含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一般而言,经纪服务最主要的方式有居间和代理两种
B:经纪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促进商品交易的中介服务活动 C:经纪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是一种有偿的经济活动
D:居间是指经纪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撮合交易成功并向委托人收取佣金等经纪服务费用的经济行为
E:代理活动中产生的权利和责任由委托人承担,经纪人只收取委托人的佣金
6、人际交往的方式,按交往的形态,可分为。A:直接交往 B:宏观交往 C:间接交往 D:微观交往 E:双向交往
7、个人住房贷款期限多为十几年,最长期限可达。A:15年 B:20年 C:25年 D:30年
E:房地产经纪服务的外部社会环境不诚信
8、整体类地面包括。A:木地面 B:水磨石地面 C:水泥砂浆地面 D:细石混凝土地面 E:塑料地面
9、成为法人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A:能够独立承担刑事责任 B: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C:依法成立
D: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E: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0、关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出让方式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有。A:有利于公平竞争
B:适用于需要优化土地布局 C:自由度大,不利于公平竞争
D:适用于重大工程的较大地块的出让
E:适用于区位条件好、交通便利的闹市区,土地利用上有较大灵活性的地块的出让
11、开立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时,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交易保证机构应当向银行出具。
A:交易保证机构的签章 B:工商营业执照
C: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 D:房产买方的签章
E:房地产管理部门出具的备案证明
12、协作办公平台是一个沟通的平台,用以全面实现沟通过程的。. A:时效性 B:有效性 C:连贯性 D:完整性 E:可靠性
13、给水系统按供水用途,可分为。A:农业给水系统 B:生活给水系统 C:工业给水系统 D:生产给水系统 E:消防给水系统
14、市场营销角度定义的市场,构成因素不包括。A:商品 B:人口 C:购买能力 D:购买动机
E:房地产经纪服务的外部社会环境不诚信
15、建筑物按照结构类型,可分为。A:筒体结构建筑 B:砌体结构建筑 C:空间结构建筑 D:框架结构建筑
E: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
16、《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应当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交的资料包括。A: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 B: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C: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D: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E: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
17、按照污染物的性质,环境污染分为。A:生活污染 B:物理污染 C:化学污染 D:生物污染 E:农业污染
18、关于国家无偿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有。
A:土地使用者因迁移、解散、撤销、破产或其他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 B:国家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城市规划的要求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C:土地使用者自动放弃土地使用权的 D: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1年内未使用的 E:铁路、公路、机场、矿场等核准报废的
19、下列不属于统计指标的主要特点的是。A:数量性 B:事实性 C:综合性 D:具体性
E:房地产经纪服务的外部社会环境不诚信
20、土地增值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结合扣除项目金额,其所规定的税率有。A:20% B:30% C:50% D:60% E:70%
21、下列关于人文社会经济资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区域,其房地产单价涨幅也较高 B:人文社会经济资料通常以2~3年短期资料为基础 C:区域内产业结构影响房地产产品品质和性能
D:普通工薪阶层较密集的区域,其产品价格也较高
E:区域内流动人口的多少和特性,对项目定位有绝对影响
22、建立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信用档案的作用包括。
A: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监督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及执(从)业人员市场行为提供依据
B:为社会公众查询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提供服务 C:是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D:为社会公众对房地产中介服务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投诉途径的信息管理系统 E:减少或避免商业欺诈、弄虚作假、损害消费者合法利益等行为的发生,使失信者在扩大经营范围、拓展业务等方面受到限制
23、真正的房租构成因素包括。A:地租
B:房屋折旧费 C:房屋维修费 D:印花税 E:投资利息
24、下列行为中,属于违反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规定的有。A:非法印刷、伪造、变造房屋权属证书或者登记证明 B:房屋面积测算有误差
C:提交错误、虚假的材料申请房屋登记 D:房屋登记机构及工作人员过失行为
E:房产面积测算中弄虚作假,欺骗房屋权利人
25、在房地产经纪基本业务流程中,要想让客户成为真正的买主或租客,能够缩短进程的方式包括。A:需求引导 B:能力判断 C:了解出资人 D:了解受益人
6.转变观念创新管理 篇六
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学习、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共产党员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所有共产党员都要立足本职、联系实际,坚定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全面体现“三个代表”要求。
一、要与时俱进抓学习
学习可以提升素质、学习可以开启智慧,学习是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的需要,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是切实践行“三个代表”的需要。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理论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理论素养是党员干部素质的核心,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切实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着力掌握其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不断增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要按照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联系本地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坚持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另一方面要着眼实际。要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企业发展这一中心,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抓紧自身素质更新,认真研究和解决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认真研究和解决现阶段企业安全生产面临的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路子。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奔流、信息密集的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知识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必将推动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过去那种“十年学习、终身受益”的观念、“学无所用”的观念、“不用不学”的观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思想障碍,必须彻底清除。一是要树立“责任创新”观念。通过强化学习的大局意识、目的意识、责任意识,把个人的学习放到企业进步、企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思考、去认识,以对党的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去支配、指导支部的学习。二是要树立“应用创新”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不唯本本、不唯教条,逐步把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科技知识转化成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知识创新转化成实践创新。三是要树立“素质创新”观念。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在经济贸易交往中,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使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很大冲击。只有不断地加强广大党员干部自身学习,不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党纪国法、作风纪律等教育,才能在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形势面前,把握时局,韬光养晦,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动摇,经受住“四个考验”。通过树立上述“三种创新”观念,形成“学习、学习、再学习,创新、创新、再创新”的永久学习、终身学习观念。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员的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发挥表率作用,使终身学习真正成为“21世纪的生存观念”。二、要善于创新抓工作
要善于运用科学的运作方法,努力提高工作的操作水平,以操作水平的提高来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实现思路创新、举措创新。一是要努力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抓工作要知关节、得要领,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薄弱环节和各种优势,集中精力抓要事、攻难事、成大事;要善于统筹运作,把长远目标和短期安排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坚持开拓创新抓落实。善于把上级的方针、政策和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坚持做到谋划中有新思维、工作中有新思路,勇于出新招,善于出高招。三是要学会用辩证法来抓工作。用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而不能孤立地、抽象地、静态地看问题,更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一是要分工负责抓落实。企业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生产的方方面面。要做到统筹协调发展,领导及各级各部门必须着眼大局,把握重点,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分头抓好工作的落实,这样才能够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才能发挥众长,体现企业的整体力量。要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进度,形成工作机制,完善考核方法,促进工作落实。二是要突出重点抓落实。要突出重大项目、重要工作和关乎企业生产的关键环节,狠抓工作落实。根据我厂的发展实际,我们要善于在繁杂的工作中理清思路,正确处理“抓大事”与“抓小事”的关系,“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带动各项工作全面开展。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深入实际,抓典型,以点带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7.适应转变 更新观念 篇七
一、适应集团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正确处理好“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去年,集团进行了改制,实现了完全的公司制改造,并按《公司法》的规定,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历史性的,也是根本性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需要很好思考和处理的问题,具体说就是“新三会”(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老三会”(即党委会、职代会、工会)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则涉及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市场经济、又是社会主义属性这个关系怎么处理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处理其关系时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就是既要借鉴资本主义国家搞市场经济的有益经验,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这一套办法来实施对企业的管理,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坚持落实员工的参政议政权、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这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组织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有清醒认识,都要正确把握。具体地讲,“新三会”的职能在《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中都有了准确的描述,时间关系在这里不再说明,主要我想谈谈“老三会”在新企业中的定位问题。
(一)关于党组织。一是企业党组织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总的原则要精干、高效、兼职化和扁平化,即集团公司级要设置党建、纪检、宣传、精神文明、企业文化、品牌传播等一体化的综合性部门,使党的专业机构与经营管理职能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子公司分公司级必须建立健全党的基层支部,支部书记兼职化,既要努力确保基层党建工作不松懈,又要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管理,将党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为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二是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1)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内贯彻执行;(2)抓好企业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3)调动企业党员和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协调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4)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生产管理进行监督。
(二)关于工会组织。工会组织作为员工利益的代表团体,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保护,无论企业体制如何改变,都必须落实《工会法》中的有关规定,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保证人、财、物三落实,支持工会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三)关于员工代表大会。员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加强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体现,也是员工参政、议政,落实员工民主权利,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组织保证。在公司制企业里,股东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企业里的重大决策和重要规章制度由股东会通过和决定,员工代表大会不再行使决策权。但是,两者并不是相对立的,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使企业发展壮大,只是员工代表大会更侧重员工的权益,而股东会则侧重于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已。同时,在中国办企业,我们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就必须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个方针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正如黄总对集团新班子的工作定位一样:“我们是在为全体员工打工”,为广大员工打工,就要依靠员工办企业,就必须让员工在企业里有更多的发言权,就要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个原则,无论企业怎么改都不能改变。因此,我认为员工代表大会在公司制企业里的作用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是对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二是职工利益的维护作用。三是完善管理作用。具体的,员工代表大会应具有三大职权:
1、讨论建议权。在公司制企业里,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企业的决策机构。企业里的重大决策和重要规章制度应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通过和决定。员工代表大会是民主管理机构,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主要通过讨论和建议等形式进行参与。但员工代表大会可以组织员工代表听取公司总经理的工作报告和重大经营决策的方案,并组织员工代表认真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使经营决策和重大规章制度更完善合理,更符合企业的实际。
2、审议决定权。股东大会是代表股东利益的,员工代表大会是代表企业员工利益的。在公司制企业里,凡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工资分配方案、员工奖惩办法、劳动保护、员工生活福利等方面的重大事项,都应由员工代表大会审议和决定,因为受代表利益的局限,股东大会往往不能正确决定员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员工代表大会才能反映员工的意愿和要求,更能代表员工的合法权益。
3、评议推荐权。员工代表大会通过员工代表身份的董事和监事来反映员工代表大会和员工的意愿和建议,使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和民主。对于董事会和监事会中不称职的员工代表,员工代表大会有权取消其代表资格,并选举产生新的员工代表推荐给董事会和监事会。根据员工代表大会与“新三会”各自的性质和职权,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坚持三条原则:为了使企业重大的经营决策正确、科学,首先应当召开员工代表大会,组织员工代表讨论决策方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采纳合理部分,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然后再召开股东大会。在员工利益问题上,应先召开员工代表大会,再召开董事会。对于涉及员工切身利益方面的工资分配、劳动保护、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方案,应先交员工代表大会讨论,征求员工代表或员工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成员的意见,并对方案修改完善后,再提交董事会通过。如遇到员工代表大会通不过的方案,公司董事会应慎重考虑员工代表大会的意见,不要强行通过。此外,员工代表大会也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不断调整和充实新的内容,处理好与“新三会”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适应集团管理创新的要求,正确处理好继承与摈弃的关系。昨天,总经理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集团24年的创业历程,风风雨雨,几经沉浮,这其中既有许多宝贵经验,也有不少沉痛教训,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继承和吸取。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我认为这24年中,尤其是近三年的经营实践中得出的并应继续的基本经验有:
1、经营理念。“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团结就有力量”、“资源就是财富”、“关系就是生产力”以及“以效益论英雄”等经营理念是XX人经营智慧的结晶,是集团成功的内在根据。
2、品牌培育。在资源配置上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品牌倾斜,打造出“XX”、“XX”等知名品牌,形成一定的无形资产。
3、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在经济体制转轨和地方经济发展宏观背景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有效整合,驾驭多种矛盾关系,敏锐抓住市场机会,使企业获得生存发展。
4、不良资产退出机制。内部资产的调整和重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产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是集团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不良资产的清理,为保证企业肌体的健康和集团经济总体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5、文化力量。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孕育产生了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企业文化,拼搏意识,变革勇气,创新精神,是集团之魂。这些基本经验是公司成功的基石,继承和发扬这些历久弥新的好经验好传统,有利于集团固本强基,有利于企业超越自我、后发先至。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十分警惕:旧的惯性思维、落后的思想观念,甚至封建的小农习气仍然存在于我们的队伍中,尤其是存在于我们的两级骨干队伍中,这是十分有害的,如果任其漫延下去,必将损害企业的机体,最终摧毁我们共同的事业。因此,我们务必给予高度重视,努力消除这种思想、观念、理念上的陋习。这个问题,我想谈三方面内容:
(一)关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决定着企业内在凝聚力的大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文化力的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正是企业文化这一非经济的、非技术的因素导致了许多杰出企业的成功。xx集团CEOxx曾在广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个企业要在国际上站住脚,就必须做强做大,而使企业强大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企业文化,这应该是一种价值观正确、全体员工都认同的粘合剂,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一种内在基础。日本政府在总结明治维新时期经济能得到迅速发展的经验时发表过一份白皮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三个要素,第一是文化,第二是法规,第三是资本。这三个要素的比重是,文化占50%,法规占40%,资本占10%。这说明,资本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文化要素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要成为集团当前求生存谋发展的必修课。事实上,在集团成长的24年历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公司也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自己一系列的文化氛围。其中正如前面所总结到的“拼搏意织、变革勇气、创新精神”,是集团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持之以恒和发扬光大。但是,另外一些文化糟柏,如“照顾哲学”、“裙带关系”、“面子政策”、“依赖思想”、“投机之道”等至今仍有市场,这些小农习气、封建思想仍不同程度地污染着企业的精神家园,离散着企业的凝聚力,化解着企业的士气。这是十分可怕的现实,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那么如何创新企业文化,让其洗去糟柏、彰显时代气息和生命力呢?黄总为企业的文化定位做了很好的阐述:“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围绕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企业的生存、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各级领导要明确责任,摆正位置,清醒意识到自己是在为企业员工打工”。这就是公司文化定位的基本原则:“为员工打工”,“有利于员工切身利益”。有了这样的定位原则和判断标准,我们就能十分清楚哪些东西我们应该继承,哪些东西我们应摒弃,哪些东西必须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发展,只有这样,XX精神才能屹立不倒、长盛不衰,XX集团生存发展才有希望。
(二)关于效益观和分配观。办企业的首要目的就是追求经济效益,企业没有效益,一切都是空谈。近三年,集团以改革的精神,旗帜鲜明地提出“以效益论英雄”的经营理念,彻底改变了过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的落后思想观念,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空前地缴发,极大地推动了集团连续三年扭亏为盈目标的实现。实践证明“以效益论英雄”是企业经营的取胜之道,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但同时,我们又必须认识到追求经济效益并不是企业生产活动的全部,企业还肩负着培养员工、造福社会等其他使命,因此,我们必须实事求是,根据企业的具体状况,正确处理好效益观与分配观的关系。我认为“以效益论英雄”是效益观,而分配观应该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实践中我们不应将效益观等同于分配观,不应将“以效益定薪酬”做为分配规则的标准。黄总在对企业的效益结构进行分析时指出:“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两大块:一是资源利润,二是资本利润,谁占有资源多谁就该多创效益,谁占有的资本多谁就该多创效益,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总经理在多个场合也提出了“谁用的人越多也应该多创效益”的观点。这些观点都充分说明了效益的多少不是决定薪酬多少的唯一指标,我们应该全面衡量各单位、各部门在企业整个盘子中,对资源的占用率、对资本的占用率和对人力的占用率。占用多的,理应贡献大一些,占用少的,就应该要求低一些,同时对各单位辅以其他指标的考核,如:安全、环保、企业文化建设、社会贡献率等,将综合的绩效反映在分配制度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一个公正、公平的内部人文环境,才不会挫伤占用资源或资本少的单位、部门的积极性,广大员工才能真正心情舒畅、同心同德,把企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与企业荣辱与共、共谋发展。
(三)关于团队建设。总经理在04年工作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的“三个打造”之一就是打造企业团队。那么什么是“团队”?现代管理理论对团队的定义为: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织的正式群体。我直观地描述为:团队就是一支团结的队伍。应该说,集团24年的奋斗历程尤其是近三年艰苦创业的实践,营造了形成团队的条件,造就了这样一支队伍。如果没有这样一支团结的队伍,我们根本无法想象XX会有今天的成果。因此,我们务必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团结局面,加倍珍惜这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同志式的团结协作关系,坚决制止破坏这种团结气氛的事情发生。那么我们当前的团队状况是否已经完善了呢?有哪些地方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呢?我认为在团队建设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下三种危险信号:一是精神离职。其特征为:工作不在状态,对本职工作不够深入,在团队内部不愿意协作,个人能力在工作中发挥不到30%,行动较为迟缓,工作期间无所事事,基本上在无工作状态下结束一天的工作;但是也有积极一面,就是上下班非常准时,几乎没有迟到、早退、事假、病假等现象的发生,团队领导指派的任务通常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完成。二是超级队员。团队需要的是整体的行动力、目标完成率等等。逐个的分解就是要求团队的个体之间技能必须具有互补性,个体能力较大。正是因为个体差导致了超级队员的出现,其表现特征为:个人能力强,能独当一面,在团队中常常以优异的业绩领先于团队其它成员,但是由于自我感觉良好或因为某种优势的缘故,造成组织纪律散漫,好大喜功,目空一切,自身又经常定位于团队功臣之列。三是非正式组织。团队是全体成员认可的正式组织,而非正式组织往往是管理者为强化自身管理职能的需要,培养个别成员,以增强管理能力,客观上形成了非正式组织。虽然表面上能够很好进行日常动作,容易调合人际关系,实施假想的人性化管理,但长期以往,则会造成公私不分,降低管理的有效性,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优秀团队成员流失。这三种情况在团队建设中都十分有害,都会严重破坏团队的组织文化,破坏团队精神,离散团队凝聚力,最终造成团队土崩瓦解、团队建设前功尽弃。因此,建设怎样的团队,怎样建设团队,怎样建设一个优秀的团队是摆在我们每个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而严肃的课题。
三、适应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众所周知,集团是从劳动力密集型的劳服企业起家的,先天不足造成了当前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不高、盈利能力低等的被动局面,虽然近几年公司大力推进了经营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大了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的力度,加大投入新上了一批“短、平、快”项目,但由于受资金匮乏、高级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实力未得到根本性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因此,近几年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实现企业的生存上面,事实证明:我们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当今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我们仅靠几十万、几百万的利润来维系生存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必须用发展来解决生存的问题,用发展去推进企业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在体制、机制创新的过程中,务必将发展问题摆在首位,尤其要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就这个问题,我想谈四方面内容:
(一)企业发展观的要转变。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经济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观。这些话是对全局、全社会讲的,当然对企业也适用。因此,作为一个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在努力追求利润的同时,不应再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奋斗目标,而应将追求整体价值最大化作为战略性目标。因为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透支资源、设施、人力、财力甚至企业信誉,变成“拔苗助长”、“杀鸡取卵”,最终缩短企业的生命周期,使企业得不偿失。而追求整体价值最大化则要求企业不仅承认资本和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还要承认知识和智力资本的价值;不仅考虑企业创造的价值,还要考虑因社会、环境及后代受到影响的而产生的价值损耗;不仅考虑顾客得到的价值,还要考虑企业的利益相关人员和团体(比如员工、投资者、供应商、销售商、媒体等)所应占有的价值。只有树立追求整体价值最大化的全面的价值观,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管理中激励方式要转变。应从短期激励转向长期激励,从物质推动型激励转变为情感满足型激励,并最终形成精神归属激励。传统的激励方式大部分集中在对人力资源的短期效应的激发上。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由物质的需求逐渐转向于对精神情感满足的追求,并最终寻求一种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时,激励的方式就要适应这种转变,努力通过文化、环境、制度等因素为员工提供能实现精神情感满足的契机,提供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从而实现激励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企业生态化境,企业的长远利益才有了坚实的落脚点。
(三)企业组织结构要转变。应从金字塔式的权力型组织结构转向扁平化组织结构、团队式的管理运作模式。传统的金字塔式的权力型组织结构是适应硬性管理重点以及监控型管理方式而形成的。制度型、监控型的管理方式要求领导阶层必须具有一种绝对的权力,一种可以有效发挥其监督功能的组织体系,因此,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军事化管理组织结构便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其独特的管理功效。然而,随着软性管理、授权型管理模式的发展,员工的积极性的发挥将更多地取决于其被授予的权力的大小,或者说是其自由决策权力的大小,以及接受多少人的监督等。被授予的权力越大,决策的自由度越高,接受的监督越少,员工的积极性就越高,管理的效率也就越好。因此,具有更少的管理梯度、更大的管理幅度的扁平化的、团队式的组织结构便也应运而生。许多企业的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能更为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发挥其更大的工作潜能,从而长久地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8.转变家长观念 篇八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也间接地影响教育质量。我校周边随着经济的活跃,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来自农村,素质参差不齐,自身文化水平低,生活习惯差,也没有学习的习惯,教育子女方法简单粗暴、落后,观念陈旧,不良意识根深蒂固,有的甚至没有责任感,不配合学校开展工作。例如:有一天早上,上课铃响后约两分钟,有一位家长用摩托车很快地载着一位小孩来到校门,小孩不等车停稳,就匆匆地从车上下来,准备跑回课室,这时被学校的学生值日干部拦住了,学生干部问:“你是哪个班的?叫什么名字?”家长看见了马上气冲冲地跑到值日生干部面前,指着他大声说:“如果你敢记我孩子迟到,我就凑你!„„”我马上跑过去说:“请问什么回事?”那个家长也没有正面回答我,匆匆地走了„„等等,面对这种实际情况,为了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素质,形成教育的合力,我校采取了如下一些有效的做法:
一、专家引领,转变观念。
近年来,学校定期邀请一些教育专家前来讲座,以此提高家长的意识,转变家长的观念。专家们深入浅出的道理和生动的例子使家长们深深地受到启发。另外,为了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邀请学校和社区的老师和心理专家,前来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活动。许多家长珍惜这个机会,主动地把自己在教育子女中遇到的难题、疑惑向专家们询问。家教中心的老师非常耐心地、诚恳地与家长交流,开启了他们的心扉,使家长们茅塞顿开。
二、资料指引,学有依据。
从2010年开始,我校每月搜集一些教育专家的文章或古今中外一些家庭教育成功的事例,印发给每个家长,并附有“家长意见反馈”栏目,这样,使家长能定期看到好的文章,开阔眼界,吸收新的知识。另外,在“家长意见反馈”里,许多家长也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建议及时与教师交流,有的家长因此改变了许多教育子女的方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例如:五(1)班的龙舜钦同学,以往经常逃学上网吧,或者在家里玩电脑,不肯上学,家长只知道用打骂孩子的方法进行教育,收效甚微。后来,家长通过学习《孩子上网上瘾怎么办》这篇文章,懂得了打骂孩子不是办法,便主动地与电脑老师交流,把他编入了学校的电脑兴趣小组。这个闪光点,让老师和父母感到欣慰,后来慢慢地对其它学科的兴趣也增加了,成为一个上进学生。他的爸爸对老师说:“以往只知道打骂孩子,后来通过学习,使自己认识到教育方法的重要性,现在看到孩子的进步,我的心头大石终于放下„„”。
三、提供平台,交流共享。
为了提高家长的学习意识,我校注重搭建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定期利用学校的家长宣传栏以及家长会,把一些家长的心得体会进行发表登载,或者在家长会上发言等形式,使家长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例如:六(1)班的荣靖新家长写道:“自身榜样的确非常重要,以往自己经常参与打麻将等不良的娱乐,当时只是口头上教育子女,自己却从不看书本,讲和做不一样,所以经常教育子女都不见效果。后来经过专家的启发,经常在周末带孩子到书店看书、买书,自己和孩子一起学习,渐渐和孩子交流的话题丰富了,不知不觉孩子进步了许多„„”又如:三(1)班的鲍述羊家长写道:“以往只知道满足子女的温饱等物质方面的要求,经常周末带子女到饭馆食饭,花一千几百,也不觉得怎样,但很少花一百几十给孩子买书。通过学习后,感悟到在精神方面的投入才是更有价值的„„”从家长的一篇篇发自内心的感受,使我们觉得一批批好的家长正在成长起来。
四、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每学期末的结业典礼上,我校都有三十多名的优秀家长与全校师生一起开结业典礼,这些家长都感到很自豪,因为他们被授予优秀家长的称号。这些优秀家长成为其他家长学习的榜样,就是这样以点带面,促进家长整体素质的提高。
9.转变观念文档 篇九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千千万万老师们长久以来传播知识的工具。而今,电脑、投影开始占据这块传统的领地。当信息的力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基础教育的校园里最能体现这一演变。讲台上的老师还在选择板书还是ppt文件中犹疑,台下的孩子们却早已是视觉的一代。在电脑游戏、网上冲浪、即时通讯工具里迅速成长起来的学生,坐在那里能听讲,站起身就能给老师修电脑。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面对这样一个信息汹涌的社会,这样一群无所不知的孩子,我们的老师,从来没有这么急迫过,这么犹疑过,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该如何转变才能面对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1,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即“教”。在信息化时代新的教育环境中,更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由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转变,相应地,教师将不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的:“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设计者、促进者和组织者。1.1 教师作为信息咨询者
随着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教室和图书馆的增多,师生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将极大地丰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从多如牛毛的网站中找到他所需要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种知识,或用于课堂教学,或用于完成作业和探究活动。面对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和众多服务,学生需要知道学习什么、获取什么知识,需要知道从哪里学、怎样学,这时教师应该帮助他们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源,通过信息的探索与整理,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并从中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1.2 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
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套确定的、标准化的信息体系和符合标准的能力要求,教师的责任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的要求。在信息化社会,伴随终身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教师将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信息化渠道进行有效学习,越来越多的以网络为媒介的课程开发的任务将落到教师身上。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利用相关的工具软件编写教案,制作课件,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1.3 教师作为学生知识体系建构者
教师应从文化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束缚中解脱出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去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师已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网络四通八达的信息源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这就使教师的“讲”必定大为减少,而突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突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充当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职能也将由“教”转变为“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1.4 教师作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合作者
在信息化时代巨大的挑战下,原先互相隔离的个人教学工作将越来越不适应纷繁复杂的教学实际,教师更需要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提供的互相合作的广泛支持。通过加入网上的在线讨论组(联网时进行讨论)或离线讨论组(通过电子邮件参与讨论)来进行合作,讨论创新的教学方法,交换观点,共享教学经验,讨论解决难题的方法,以此来提高操作计算机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2.教师的观念和态度的转变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媒体、驾驭新的媒体,我认为转变观念是前提。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有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产生恐技术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摆弄计算机时卡壳,当众出丑;有的对教育媒体产生恐惧心理,望而却步,从“不会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对新技术期望值过高,一旦失败,就认其无效,产生失望心理,这些都是不对的。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用好新的教育技术,组织好教学。从敌视、担心到适应、接受,最后到舒适、安心。教师一旦真正发现新教育技术的价值,就会越用越爱用,越主动积极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开学时,看了这个学期的安排表中有“农远资源的应用竞赛课”很多老师就开始着急了。后来听了几位老师的电教示范课后,大家都觉得用多媒体上课课堂效率高多了。现在每周六上午我们学校都会对全校教师进行电脑培训,大家都很认真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3.教师教学任务的转变
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得信息以及如何处理这些信息.现代教育培养的人才不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而是能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信息时代的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放在突出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通过信息能力带动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选择决策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的全面发展。4.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素养 4.1 教师要有信息化意识
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具有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问题的意识。有了这种信息意识,教师就能积极主动地大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问题,并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4.2 教师要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它包括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课程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与学,而不只是教案、文本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电子化。教师不仅要知道如何应用技术,而且更要知道什么时候、怎样有效地将技术整合到学科课程教学中去。教师必须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善于将常用工具软件(如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统计和电子表格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幻灯演示软件等)、多种网络的信息服务(如电子邮件、万维网、网络新闻组、文件传输等)用到所进行的各项创造性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去。4.3 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注重整合实践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当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通过信息化教学实践,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个人发展;同时,积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经验,形成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案例知识,并通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相互影响,将个性化的隐性实践知识转化为社会化的教师专业知识,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为了使整合更有效,教师还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反思自己的整合实践,努力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教师只有通过建立在行动经验基础上的反思,才能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从而达到在行动中不断对个体的教学进行改革、改进和进步。这样,上课才不是执行教案或演示课件,而是对教案和课件的再创造;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课件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上;不是把学生的学当作一种对教的配合,而是把学生看作学习的真正主体和教学过程运行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我们教师要重新学习,不断学习,这是新形式下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人生存能力的提高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有开放的心态、敢于实践的勇气,与教育的信息化相随共舞。
【养老观念】推荐阅读:
观念决定财富10-21
更新观念深化改革09-28
学习观念及其作用10-25
纪律观念演讲稿06-18
创新教育需要创新观念06-25
生活随笔:偏见与观念08-13
传统婚姻观念有哪些08-31
王晓艳-转变教师观念10-07
读《深圳十大观念》有感10-14
更新观念个人学习总结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