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共17篇)
1.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篇一
研究优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
近些年来,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高血压疾病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健康,影响了社会的发展,随着优质护理的不断深化,护理人员将临床护理技术和日常生活护理以及个性化心理护理、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融为一体,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和理解,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患者感到更加温暖,家属满意,现将我科老年高血压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月至月我院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58例,女142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1岁,住院时间7~14 d,平均住院日11.5 d。首次发病的97例,占32.3%,多次发病的203例,占67.7%,文化程度:小、初中43例,高中及以上257例,职业:工人、农民52例,干部248例,既往有用药史患者215例,无或间断用药病史者85例,家庭或社区定期检测血压者89例,占29.7%。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高血压患者入院后,护士立即为患者安排病床,提供温馨的住院环境,一般老年高血压患者来院时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护士应及时安慰患者,先扶患者到床上躺下,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减轻陌生感和心理压力,告知医师,介绍医师的高超技术水平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惧、顾虑心理,护士工作中严格做到着装整洁,举止文雅,态度和蔼,禁止在病室大声喧哗、嬉笑,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信任。用药治疗后,患者一般病情相对稳定了,护士要主动热情介绍病房的周围环境,语言文明,稳重大方,与老年患者交流时不得直呼姓名,一定要使用敬语,如“张爷爷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小杨,您今天感觉怎么样?好点了,您不要着急,血压不能降得太快,那样容易出现并发症,医师会为您逐渐调节,您放心吧,医师技术水平很好,以有什么不舒服和用药时的反应一定要和我们说,医师随时调节,您看好吗?”。往往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儿热情体贴,细小关心就如同一股暖流注入老人的心田,满足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需求,使患者感到温暖亲切,增加治疗和护理信心。临床发现传统式的功能制护理已不适应现代护理的要求,护士按照工作标准及操作程序工作,很少考虑患者的心理及社会文化因素,对患者的情况缺乏整体了解,患者得不到完整、连续的护理。观察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护理不在是单纯的执行医嘱,护理被动服务于临床,我科室个性化心理护理的开展更加贴近于临床,责任护士每天在生活护理上从细微处入手,耐心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多给予患者安慰、理解和关怀,特别针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患者,应给予耐心开导,对待患者的进步要表扬鼓励,缓解低落、悲观情绪,向患者口头讲解、发放宣传手册、黑板报等形式向患者宣传高血压病知识,特别图文并茂的预防保健知识能够解决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的不足,增加形象记忆方法,更好的掌握预防保健方法。
2.2 加强临床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要求每名护士加强临床各项护理基础操作水平,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我科针对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有资深护士讲解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方法,指导新护士做到“一针见血”,对待特别不好穿刺的患者我们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采用无痛技术,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护士在工作中加强临床护理病情观察,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严格把握患者的给药的时间、方法、剂量、速度,随时掌握老年高血压患者输液时输液速度,防止发生意外。加强做好晨晚间护理,各值班人员床头交接班,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操作中注意保暖和患者隐私的保护,避免患者受凉,做好呼吸系统护理,老年患者反应比较缓慢、行动不便,晚间睡觉时床边要加防护栏,防止老年高血压患者意外坠床,临床护理一定要给予细心、周到、细致,不要嫌弃患者行动慢、听不懂等,护理注意细节的人性化关怀,莱宁格认为,护理的本质是文化关怀,关怀是护理的中心思想,护理关怀是以患者的健康为目的.,并从整体观念出发,为患者提供符合个人独特需要的护理关怀。静脉注射前要征得患者的同意,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应用无痛技术,如“张大妈几天的静点我给您扎好吗?”使老年患者感到受到尊重,心理不抵触的同时也配合操作,护患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2.3 健康教育:
老年高血压患者每天饮食要清淡,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6 g,多食绿色蔬菜、水果豆类食物,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防止发生便秘。告知患者定期监测血压,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吸烟、喝酒、情绪紧张等不良因素,强调长期遵守医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方法锻炼,避免不良刺激因素。
3 结 果
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满意度达到99%,医患关系和谐,无1例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患者对自己病情了解,积极用药、饮食、康复训练,优质护理服务同时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
4 结 论
通过优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开展,促进了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转变,自身素质得到提高,护士转变了护理服务理念,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加强了护士与患者的交流、沟通,由被动护理到主动服务,处处以患者为中心,减少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治疗护理操作实行规范化,帮助患者解决一些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中实际问题,护理中一些儿我们看上去的“小事”,如一句亲切的大爷、大妈,一杯热水,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患者感到自己在医院受到尊重,这方面知识越高的老年患者表现越明显,好的沟通避免了医患之间的矛盾,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
老年高血压患者患病后容易造成心理负担,我科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护士真正做到在患者身边护理,护士操作避免了粗暴、马虎的现象,应用护理操作无痛技术,形成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护士在人性化护理中提升了护士的自身修养,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人性化护理服务体现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帮助患者减少紧张、恐惧心理,健康教育科普知识的宣传,使患者对自己病情有了一定了解,护士出院指导详细,电话随访和留科室联系电话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电话随访沟通形成了科室与患者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方便患者咨询饮食、运动、睡眠、心情、用药的科学化、规范化指导,优质护理活动的开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值得临床护理不断完善、提高、改进、推广,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双赢的目的。
2.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篇二
1 护理
1.1 普及高血压病的知识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一般常识, 发现患有高血压病时, 既不要过分紧张, 也不要毫不在意, 应查明病因, 使患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药物有大致的了解。
1.2 心理护理
高血压与心理、社会、文化、情绪紧张、环境、不良刺激等因素有关, 患者多有焦虑、抑郁、易激动等心理特点, 而不良情绪对高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极易形成负面影响。故护理人员应采取面对面交谈的方式, 与患者共同分析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及影响血压的不良因素, 制定对策, 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帮助患者提高自控能力, 培养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消除因疾病产生的悲观情绪, 保持心情愉快, 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信念, 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1.3用药护理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主要手段, 由于老年人多有心脑肾等器官动脉硬化性病变, 加之循环、调节反射减弱, 体液量减少, 降压治疗时易出现过度降压的副作用。因此, 要逐步降压, 药物用量不宜过大, 必要时逐渐增加, 忌乱用药、用药过猛或不按时按量服药。睡前不宜用降压药, 因老年人晨起血压高, 所以降压药最好在晨起即服。坚持服药, 不能自行停药, 防止血压反弹, 服药一段时间, 血压降至正常后, 应服用维持量, 以保护血压稳定不波动。指导合理用药, 科学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 尤其是夜间。根据血压波动情况,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采用合适的剂量, 根据病情采用适合老年人限用的剂型, 尽量使用长效药、控释剂、缓释剂。对服用的药物用字体较大的标签标明药物剂量和服药时间, 便于老年人记忆, 还可将服药同生活中的某些事联系, 避免遗忘服药。
2 健康宣教
2.1 合理饮食
向患者讲合理饮食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 对疾病控制、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指导患者以摄取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为主, 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6g为宜。坚持低盐饮食能使血压下降, 并可增加利尿剂的降压效果和减少利尿剂的低钾反应。限制动物内脏、蛋黄、动物油、鱼籽、甲壳类食物的摄入, 还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忌烟、酒、辛辣、肥腻及过甜食物。进食宜少量多餐, 不要过饱, 平时还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2.2 适量运动
体力活动是降压因素之一, 适量的体力活动有降压作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提高心血管适应能力, 稳定血压水平, 因此, 应指导患者参加体育运动。结合血压的变化和自觉症状, 因人而异,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指导患者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 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 保障充足的睡眠, 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包括有氧运动、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要规律, 循序渐进。
2.3 保持良好心态
高血压是一个终身疾病。可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的一般常识, 使患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有大致的了解。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及自我控制活动量, 保持良好的心态, 掌握劳逸适度, 避免情绪波动。
2.4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指导患者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 指导家属和患者掌握测量血压的方法。每日早晚各一次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 血压较高时午后可加测一次。每日保证老人7~8h的睡眠时间,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3.浅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篇三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健康教育;依从性;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48-01
高血压是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的临床综合征,人口逐渐向老龄化发展,致使高血压疾病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的几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罪魁祸首之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1]目前我国有6OOO多万高血压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据报道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40%~50%患有高血压?[2]研究表明,在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有效的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门诊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58例,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的年龄在60~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8±8.2)岁,病程发展为2.5~20年,平均病程为(10.6±6.5)年,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人,所有患者均符合WHO/ISO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标准,排除内分泌?肾脏?肝脏及脑方面疾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包括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尿量?用药情况,症状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生活方式采纳情况,按医嘱服药情况,及血压水平对比?
1.2.1认知护理 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知识的普及,让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疾病有一定了解,进而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对患者的监督?
1.2.2健康教育护理 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健康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在心理方面,护理人员为患者创建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借此来舒缓患者的情绪,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完成各项工作,树立治疗的信心?②在生活方面,要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鼓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鼓励患者戒烟戒酒,并且不宜喝咖啡和浓茶,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③在用药治疗方面,应着重告诉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作用与副作用等信息,告知其不可随意停药等相关事项,对于文化程度受限的老年患者,应嘱托家属对其用药过程予以监测,避免漏服和误服现象的产生,以此来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康复?
1.2.3饮食护理 对于该疾病的患者,应注意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对胆固醇食品以及食盐的摄入予以控制,这样不仅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也便于控制血压,鼓励患者多食用维生素食物以及具有降压和保护血管作用的食物,供给充足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为了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除谷物提供的蛋白质外,还应给予牛奶?瘦肉?鱼类等食品?
1.3统计学处理 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对比显示,观察组29例患者中有27例采纳健康生活方式,采纳率为93.1%(27/29,93.1%),对照组29例患者中有15例采纳健康生活方式,采纳率为51.7%(15/29.51.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29例患者中有25例(86.2%)按医嘱服药,对照组29例患者中有13例(44.8%)按医嘱服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状况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结论
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必须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促进患者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善?血压有效的控制?治疗依从性的提升,从而达到控制病情,延长老年人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2]目前经过临床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结合传统护理的方法,在临床上的治疗成效较差,通过以上实验调查研究证明,对患者结合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治疗成效显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对比发现,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后,患者采纳健康生活方式的采纳率提高,观察组为93.1%,对照组为51.7%;按医嘱服药比例也有所提高,观察组为25例(86.2%);对照组为13例(44.8%);另外,治疗后,采用健康教育護理的患者,血压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未采用健康教育护理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可使患者采纳健康生活,按医嘱服药,降低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章丽芳,陈惠谊,何小花.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价值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8:224-225.
4.基础护理学:老年鼻衄患者的护理 篇四
2 主动增进了解,加强角色置换,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随着护患关系的深入发展,和蔼可亲、淳朴可信、精诚可托的护士形象就深植患者心中。我们利用语言暗示的效应,运用自身角色的威信,使患者放弃对疾病的胡乱猜测,缓解患者不适及病重的感觉。对高血压、心脏病引起的鼻衄患者应严格查房制度,经常巡视,并严密监测血压的波动,避免使患者情绪波动,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如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口干脉快、血压降低等情况,提示患者进入休克前期,应立即协助医生做好急救措施。对后鼻孔出血已行后鼻孔栓塞的患者更应加强护理。对伴有脑栓塞的鼻衄患者,在行后鼻孔栓塞后,应观察患者情况,加强巡视,避免患者因咽反射不敏感导致误咽、误吸。长时间鼻腔填塞敷料压迫止血的患者,常常因缺氧导致头痛,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以持续低流量口腔吸氧,减轻细胞缺氧,以免加重鼻出血及心脑并发症的发生;并嘱患者未经医生许可切不可自拔纱条。止血后,偶尔有血性眼泪属正常现象,患者不必惊慌。对流入口腔内的血液尽量吐出,切勿咽下,以免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呕吐。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利用护患之间的年龄悬殊,充分运用角色互换,加深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认同感,更进一步加深了护患感情。
3 注意环境对心理的影响,满足患者的需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护理氛围。多数老年人住院后加重了孤独感和疏离感。由于常规生活秩序被打乱而极需适应新环境,常引起焦虑和烦恼。因此,要尽量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休养环境,保持病房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使患者感到温馨舒畅。重病患者应与一般鼻衄患者隔离救护,以免影响病情较轻或已趋康复的患者诱发高血压而再次发生鼻衄。除常规消炎、凡士林纱条填塞、硝酸银烧灼止血外,每晚睡前加服云南白药0.5g、鲁米那0.06g,加强夜间巡视病房,监测血压,日间氯麻液喷鼻1次/h(氯麻液为氯霉素与麻黄素合剂,具有消炎、收缩粘膜血管的作用)。入睡前鼻腔滴复方薄荷油,保持鼻粘膜湿润。并给患者温水泡脚,室内保持适宜的湿度、亮度,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将患者安排到小房间,并给以精神上的安慰,帮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如夜间患者突然发生鼻衄,护士应迅速、镇静,采用简便的止血措施,用手指轻压两侧鼻翼10min,额部、颈部置冰袋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并稳定患者情绪,迅速通知医生处理。我们曾接诊过这样一例典型患者,每日0~3时双侧鼻腔出血,量大,并伴有严重失眠、头晕,达数十日。我们在连续凡士林纱条填塞3次无效后,给患者行后鼻孔栓塞。
5.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篇五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医院护理的特殊群体,由于其生理、心理特征的变化及护理模式的转变,存在着越来越大的护理风险。为加强高龄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针对病区老年住院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特制定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规范。
一、老年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1.跌倒、坠床。老年患者由于年老体弱、视力减退、运动障碍、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等常步态不稳,起立和迈步艰难,易突发晕厥,引起跌倒、坠床。
2.压疮、烫伤。老年患者由于皮肤弹性差,末梢神经敏感性降低,对各种有害刺激的保护性反应降低,加之老年患者活动受限、全身营养障碍,易发生压疮、烫伤。
3.走失。老年患者因认知、记忆能力障碍或有老年痴呆症,易导致走错病室、外出迷途等事件的发生。
4.误吸、窒息。老年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可出现吞咽困难,吞咽反射差,减弱了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的反射性动作,易导致误吸、窒息。
5.管道滑脱。老年患者由于意识障碍、有精神症状、情绪不稳定、不配合治疗及护理或由于翻身活动不当引起导尿管、鼻饲管、中心静脉等导管滑脱。
6.用药错误。老年患者由于记忆力减弱,自行服药能力下降,有可能漏服药或延迟服药,导致用药错误。
二、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1.利用晨会和业余时间讨论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突发及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每位护士知晓相关内容,做到有章可循。每月对科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讨论分析,针对不安全事件制定防范措施。
2.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待患者以“爷爷”、“奶奶”称呼,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陪客制度和病人管理制度等,留下家属联系方式,以便随时取得联系。3.病房及走廊张贴防跌倒等图片进行温馨告知。4.强化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
(1)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4分即为高危患者,在床尾挂上警示牌,签署《预防病员跌倒/坠床告知书》,指导患者使用呼叫铃并放置在患者可触及位置,常规使用床栏,保持卫生间地面干燥,放置防滑标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告知,讲解安全防护措施,正确服用药物,避免急速转换体位。
(2)用braden量表对患者进行压疮观察评估,13-18分为低危,≤12分为高危,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遇有难免压疮时,及时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请压疮专业小组会诊,提出防范措施等指导意见,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对院外带入的压疮,及时填写申报表上交护理部,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促进愈合。
(3)改进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在实施护理操作前,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规范使用手腕带,并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要求加强陪护,防止走失。
(4)进食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进食情况,进食时根据病情取半卧位、坐位或侧卧位,进食速度应缓慢。鼻饲患者每次鼻饲的量不能超过200ml,鼻饲前确认胃管在胃内,并回抽胃内残留液,如≥100ml应暂缓灌注;鼻饲时速度宜慢,鼻饲后静卧30-60分钟,以免胃内容物反流引起误吸。
(5)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发生。老年患者如有义齿应及时除去;咳嗽咳痰患者加强翻身拍背、指导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无力者床边备吸引装置,及时吸痰。
(6)严防管道滑脱。将各种导管按风险程度分为高、中、低危三类,并做好标识;高危导管用红色标识,中、低危导管用黄色、绿色标识。低危导管至少每天评估一次,中危导管至少每班评估一次,高危导管每4小时评估一次。评估的内容包括留置的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等。
(7)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服药到口。口服药双人核对,按时发放,发药前剥除药物铝壳,协助患者将药服下后离开;如遇患者外出,则在床旁桌上放好提示牌,让患者回到病室按铃呼叫护士发给药物,确保服药到口。
(8)转运过程的安全:转运老年患者时,尽量使用轮椅和平车,并有专人陪护。推轮椅病人不能前倾,以防摔倒;平车转运时必须有床栏保护。
(9)使用冰袋、冰毯、烤灯的应注意安全,以防烫伤、冻伤。慎用热水袋。
6.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篇六
【摘要】目的 针对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措施。方法 收集整理本院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的分析发现该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结果 该组80例患者中护理安全隐患最为常见的为精神状态,占42.50%。结论 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几点安全隐患为提升护理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据此制定积极有效的解决对策,除了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的安全性,还具有较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非常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护理安全
随着人么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健康的第一杀手,因此心内科作为目前临床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科室,多面临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更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隐患问题。所谓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法定法规的制度上,未出现生理及心理功能上的缺陷或损害[1]。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技能较差,且心内科的疾病多具有复杂性与突发性,同时伴随各种老年病的症状,更容易成为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科室。针对本院目前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自12月~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中男56例, 女24例, 年龄在61~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8±3.3)岁。该组患者的主要疾病类型包括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 其中78例患者合并患有肺心病、糖尿病、老年痴呆、老年性便秘、泌尿系统感染等。
1. 2 调查方法 对本院选取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 将其中诱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及过程进行记录, 并指派专职人员对其归纳整理, 同时将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与分析, 制定积极有效的解决对策。
1. 3 护理方法 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基本情况与诊疗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并对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尽早的`判断,在患者入院后做好护理服务对策,对于危重病患者给予高度重视,提高查房频率,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采取t检验,以 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 1 该组资料中常见安全隐患存在情况:该组80例老年心内科患者中护理安全隐患最为常见的为精神状态,占42.50%,明显多于其他安全隐患例数,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依次为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不合理干预、缺乏预见性、药物不良反应、外出诊疗与检查、跌倒。见表1。
三、讨论
通过对上述心内科中较为常见的安全隐患,制定了如下解决对策:
3. 1 正确评估患者的状况 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生活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对于疾病类型较为复杂,生活自我能力较低的患者加强其陪护工作,并嘱其家属能够对危险环节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护理人员则需增加夜间寻房的频率[2]。
3. 2 规范患者的外出情况 详细的记录患者的外出或转科等情况,并做好交接工作,在给予较严重的患者进行细心的关怀和指导时,制定严密的周围外出计划,确保转科或外出等事件的安全性, 在做好相关人力及物力的准备的同时, 缩短患者等待的时间[3]。
3. 3 做好药物护理工作 针对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能够做到主动告知患者配备常用药物, 对患者做好监督工作, 避免其出现误服及漏服。因某些药物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例如降压药等可诱发低血压等, 对于此类药物需严格遵循所规定的服用时间, 以减少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3. 4 严格规范操作流程 在使用仪器操作期间, 应对于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判断, 并适度的使用仪器。例如在使用输液泵为患者输注液体时, 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情况来控制药量及滴速, 并对其输注过程进行检测, 避免因输注速度过大诱发安全问题[4]。因此,还应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加强对各种常用仪器相关知识的学习, 提升操作的安全性。
3. 5 开展健康宣教工作 要求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宣教工作, 不仅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的诊疗目的及注意事项, 还需要指导患者能够按时服用药物, 服药期间所需注意事项等。面对老年患者及其家属所提疑问需给予积极耐心的解答, 以增强其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 在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中, 应针对其所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 以提升护理服务中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曹利琴,张雁雁.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 ,12(17):4749-4780.
[2] 马丽.老年病房护理工作强度管理的比较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7(28):72-74.
[3] 鲍英华.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中国伤残医学, 2007,15(2):52-53.
7.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126例、女性患者84例, 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69.3岁, 病程3个月~15年、平均病程10.6年。所有患者中包括肥胖患者15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26例, 其中有42例患者长期吸烟、36例患者长期嗜酒。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恶心、头晕等。
1.2临床诊断及评价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血压的相关规定, 年龄>60周岁、舒张压>90 mm Hg、收缩压>140 mm Hg者均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
将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分为熟悉、一般、不了解3个等级。熟悉是指患者对于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平时护理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临床用药都熟悉或掌握, 并能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 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一般是指患者对高血压的相关病情以及临床用药有一定的了解, 能够尝试着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并参与体育锻炼;不了解是指患者对于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用药均不了解, 也不会主动参加体育锻炼, 不能够合理饮食[1]。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老年人患病之后会产生很多的不良情绪。老年人已经不再是社会角色以及家庭角色的主体, 本身就会有孤独感, 当患病之后, 就会出现更加悲观、失望的情绪, 这对病情的恢复不利。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状况以及主要的社会关系, 耐心地解答患者与家属的主要疑问, 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基本的了解, 尽可能多地给予心理呵护, 消除他们恐惧的心理, 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地配合治疗。当患者具有较大的经济压力时, 对他们进行安慰并帮助协调解决医疗报销等问题, 减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对于个别情绪特别不稳定的患者, 给他们尽可能的心理安慰, 向他们讲解成功治愈的案例, 帮助他们重新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2]。在病房内给患者播放音乐, 舒缓患者的心情, 使患者身心处于放松状态, 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1.3.2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 这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也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在日常饮食中, 指导患者食用一些含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尽量少食用高脂肪、高热量、高盐的食物, 并养成戒烟、戒酒的生活习惯。家属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监督, 严格限制甜点、蛋糕、炸薯片、油条等食物, 多食用一些豆类食品、维生素较多的水果以及蔬菜, 保证患者正常的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摄入。患者要注意少量多餐, 要对饮食引起充分的重视。对于在生活中爱好喝酒的患者, 要尽量让其戒酒, 主推健康茶饮, 帮助患者减少体内的脂肪。
1.3.3 用药护理
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有些并发症临床症状不是很明显, 不能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 因而会延误病情。医护人员正确地引导患者服药, 并告知患者服药的重要性, 不要让患者产生抵触的心理, 让他们充分意识到不服药产生的不良后果, 进而养成按时服药的良好习惯, 这对患者病情的恢复非常有利。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用药剂量进行控制, 从小剂量逐渐增加, 达到缓慢降压的效果。老年人的整体循环功能较差, 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降压过快的现象, 护理人员特别注意患者血压的变化, 调整药物的用量, 尽量使患者的内环境保持稳定。医护人员告知患者不要在睡前服用降压药, 避免在睡眠中产生脑供血不足, 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1.3.4 血压观察及护理
在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要注意加强对患者血压的控制, 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适时的测量, 并按照血压变化的峰值进行测量。这是由于患者的血压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引起血压的波动, 因此, 按照峰值进行测量能够成为用药的主要依据。另外, 当患者的血压出现较大的波动要及时通知主管医师, 调整药物的用量或者更换药物。患者在情绪激动时血压会明显升高, 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
1.3.5 生活指导
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患者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严禁熬夜。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防止大声喧哗以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病房内要保持空气湿润, 注意通风, 避免病菌的传播和感染。当天气发生变化时, 要提醒患者更换衣物, 不要因为天气的变化而影响患者的情绪。教会患者适度的自我按摩, 减轻压力。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如散步、气功等, 但禁止患者进行激烈的运动[3]。在患者锻炼时要有家属陪同, 以免患者摔倒等意外的发生。患者起床时动作要适度、缓慢, 以免动作过快造成血压骤然升高。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 2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康复出院, 且没有出现任何的并发症, 在护理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93.8%, 高于护理前的57.6% (P<0.05) 。
掌握率=[ (熟悉例数+一般例数) ÷210]×100%
3 讨论
目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多, 这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高血压能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容易反复发作。老年人的血压如果长期偏高, 就会引起全身动脉痉挛和硬化, 使患者的内脏器官供血不足, 对心、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甚至会引起患者猝死。
高血压的形成需要长期的过程, 老年人要时刻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 注意平时的饮食并经常进行身体检查, 一旦发现患有高血压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要进行科学的护理,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掌握有关高血压的健康知识, 保持良好的心态,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注意体育锻炼、按时服药, 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和恢复[4]。
参考文献
[1]王国芳.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14) :333.
[2]冯树梅.社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3) :84-85.
[3]胡燕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27) :828-829.
8.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篇八
【关键词】 高血压;心理护理;用药依从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40-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终身慢性疾病,在发展过程中会引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饮食、工作等方面影响,高血压呈现出逐年增多的发展趋势,据临床统计资料显示,老年患者占到了该血压病人的30%-35%[1],由于老年人在身体机能以及记忆、心理等方面存在独特性,因此必须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其建立起积极健康的心态。本文研究了运用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94例,女性74例,患者年龄范围为65-87岁,平均年龄为(73.86±5.46)岁。所有患者在就诊时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5mmHg。所有患者均无精神方面疾病,自觉能力强,表达机制完善。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内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要有针对性,及时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在和患者的沟通中体会到患者所具有的心理症状,例如孤独、绝望、抑郁、烦躁等。健康教育力求落实到位,使患者能够真正从中收益,认识到用药的科学性以及不及时服用药物所带来的危害,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2.2 效果评价 本次研究主要选用心理学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以及Morisky—Green测评表进行用药依从性情况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8周的连续护理,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均得到良好的改善,自评量表评分下降明显,较护理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得到有效提升,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SDS、用药依从性测评结果(χ ±s)
组别 例数
SAS SDS 用药依从性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84 44.75±6.03 32.58±3.87△* 46.87±5.96 35.74±4.18△* 52.36±14.67 87.44±13.82△*
对照组 84 44.81±6.12 39.63±3.54△ 47.91±5.34 40.66±4.80△ 53.07±13.47 63.50±18.96△
注:△与护理前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與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以及用药依从性评分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对老年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并且有效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高血压病症的自身特点使大多数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患者往往出于对高血压治疗的长期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具有较大的焦虑、抑郁症状,特别是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下降,记忆力减退,融入社会的能力也严重下降,这些现象的发生导致的心理问题有时甚至比高血压本身具有更大的危害,因此对老年人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意义[2-3]。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要具有针对性,很多老年人社会关系逐渐淡薄,常常具有较强的孤独感,加上患者活动受限、精力下降,老年人的生活范围变得更加狭窄,加重了患者的心理症状。针对这种状况,护理人员要真正将患者当成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延长与患者的交流时间,并且能够站在患者的立场思考问题,为患者提供及时热情周到的服务。长期的治疗以及病情反复发作极易使患者产生悲观绝望情绪,这种情绪会引发患者不配合治疗,甚至抵触治疗状况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要通过积极引导患者参加社会活动,促进患者于家人、朋友多交谈,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方案,使患者树立起积极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张桂娟,马民.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01):34-36.
[2] 夏晖,魏秀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中国美容医学,2011(z2):186-187.
9.老年肺心病患者晚间护理 篇九
肺心病是循环内科比较常见的一种老年病。
入院一般病情都比较严重,常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症状,且易反复发作,多数人都有多次入院的经历。
这类患者又往往在夜间发生病情变化,主要是呼吸困难导致心力衰竭,以致危及生命。
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而且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晚间的护理工作,以下是我科多年护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1 良好睡眠环境的重要性
肺心病患者不仅病情重且病程长,患者的情绪往往较差。
如果晚间的睡眠环境不理想,极易引起情绪波动而影响睡眠,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因此必须加强晚间病房管理,严格控制探视时间,保持病房肃静及环境卫生,晚间处置及巡视病房要做到。
“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以防惊动患者,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2 加强夜间巡视的重要性
护士巡视病房是护理过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走过场应付了事,尤其是夜班护士,是否能够按时巡视病房,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名护士是否具有认真负责的精神,是否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依靠护士的自觉性、主动性。
按照巡视,使患者的每一细微病情变化都在视野之内,这样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不良后果。
曾有一例老年男性患者,病情较重,尤其晚间发作频繁,是夜班重点巡视对象之一。
一次凌晨,患者在没有按呼叫器的情况下,准备自己去厕所,走到门口即感到不适,而且症状迅速加重,胸闷、气短、大汗淋漓,颈静脉努张,口层发绚,面色苍白,不能站立,有濒死感。
幸好夜班护士巡视病房赶到,立即通知医师,并全力配合实施就地抢救;最终将患者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3 合理护理措施的重要性
夜间护理肺心患者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弓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肺心病患者长期患病,反复发作,致使精神紧张,思想负担较重,对治疗丧失信心,尤其害怕夜间发作而情绪不稳、失眠,影响休息,从而使病情更加严重。
了解患者的思想状况,实事求是地向患者耐心解释病情,鼓舞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对于安定情绪,保证夜间睡眠减轻发作和配合治疗是有利的。
由于日间口服及静点的药物至深夜及凌晨已基本被机体排、因此在睡前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症患者应用一些茶碱类药物和强心剂,如氨茶碱、西地兰等,紫钳严重者可以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 L/min。
患者睡眠时采取右侧卧位,也可将床头摇起或垫高约15~30度角,减少回心血量以减轻心脏负担。
以上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其发作或减轻病情。
调节饮食,肺心病患者应给予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限制晚餐及水的摄入,睡前2~3 h内应禁止进食。
另外,值夜班时要随时做好危重患者的抢救准备工作。
10.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安全护理体会 篇十
作者:文良平
【摘要】神经内科一直是安全隐患较高的科室,在其收治的患者中,通常老年患者为主要群体,由于老年患者经常伴有精神异常、感知障碍、意识障碍及运动障碍等情况,治疗期间极易出现不安全因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患者的基数也在不断加大,对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技术提高成为了必然要求。
【关键词】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安全护理;隐患
一.引言
一般来说的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求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病人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对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来说,要求更加仔细,为防止治疗期间患者病情恶化或发生意外,应按照专业特点进行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
二.安全护理隐患
1.跌倒:老年患者普遍衣着肥大,住院区经常进行清理,地面较湿滑,极易跌倒。且老年患者病情常伴有神经萎缩、血压异常、视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抽搐晕厥等情况使患者的自理能力下降甚至消失,无人护理或防护措不到位时时易跌倒。
2.坠床:伴有抽搐晕厥、神经异常、脑萎缩的患者在无床栏保护或突然你刚发 情况下均有坠床危险;部分患者家属或陪护应患者要求擅自解开患者身上的约束带也是导致患者坠床的诱因之一。
3.烫伤、冻伤:由于老年患者皮肤敏感度下降,对温度反应较迟钝,在使用热水袋及生活饮用热水时极易产生烫伤;部分患者需要冰袋进行见闻,长时间在同一部位使用冰袋而患者本身反应迟缓的情况下产生冻伤的几率加大。
4.压疮: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且老年患者皮肤较薄、新陈代谢缓慢皮肤较敏感。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差,部分患者伴有大小便失禁、运动障碍等情况。,一旦护理不到位,就会产生压疮。
5.非计划性拔管:一些为进行约束带约束的老年患者本人,或陪护家属在患者不适时经常发生在拔管指征未达标的情况下拔出治疗性或诊断性导管,如:尿管、胃管、术后引流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导管等。6.急性心力衰竭、静脉炎:患者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忽略自身心肺功能问题的情况下可能造成急性心肌炎;在神经内科进行的输液治疗中多使用高渗透类药物,对血管刺激较大,一旦药液外渗有很大几率导致静脉炎症的出现。7.窒息:老年患者会厌部位知觉下降,吞咽反射降低,且部分患者患有食道疾病。通常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的状况,伴有食物误吸的危险。一些患者需要进行鼻饲,患者家属或陪护擅自进行鼻饲的操做不当也会引发窒息。
8.走失:老年痴呆症患者走失居多,部分患者记忆力减退、意识下降、方向感消失,陪护或湖人人员的看护不到位容易使患者走失。
三.常见隐患的对策
1.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剔除安全隐患。针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多发危险进行风险研究与预防提案研究。例如:室内线充足;保洁员拖地时挂起警示牌,坐具与病床随时检查稳定性,病床刹车检查是否锁住;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卫生间全部使用座便器,安装竖向扶手及,便于患者站起时借力并安装报警器;湿滑房间整体增设防滑垫;病人服装合体,鞋子防滑合脚;护送患者外出进行必要检查,轮椅和平车要扣好安全带;危重患者外出时要由护士护送;呼叫器放在病人可触及的地方,并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2.综合评估,设立具体预案。评估患者,筛查高危人群要贯穿病人住院始终。老年病人入院时,要认真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情志、自理能力、饮食吞咽、皮肤及排、职业及家庭状况等。确定为高危对象后,护士和家属双方签署“老年危重患者护理注意事项告知书”,佩戴特殊识别带,并在患者活动范围使用安全警示卡。
3.具体宣教,责任到人。老年患者自我意识较强,且认知能力下降,这种情况下不服老不远求人帮助的心理极易导致其安全出现隐患,护理期间应不断进行沟通与宣传,提高老年患者自我安全意识。在针对患者的护理期间尽量对患者责任傲人,患者由基本固定的护理人员ie手,不轻易更换,尽量做到身边不离人。4.提高护士本身护理技术。坚持终身学习理念,使护士不断学习先进的护理检验,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术、沉稳的心态以及良好的判断力与应急处理能力。对于老年患者的护士来说,职业道德和安全护理教育同样重要,提高护士的法律与规范意识,自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护士长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的监督安排,对护士执勤做到合理安排。
四.总结
11.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篇十一
【关键词】延续护理;老年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73.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90-02
我国将≥60岁的人群称为老年人。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已超过13%,到2050年将超过30%,大约每2名老年人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1]。高血压患者由于其病程长,出院后仍需长期服药,常易出现焦虑、内疚、自责的心理,甚至消极悲观、绝望心理,给家庭带来繁重的经济负担和身心负担[2]。因此,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支持需求度会增高,如果满足其需求,将能降低其身心负担[3]。对出院后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对患者及家庭照顾者来说,是最重要、最主要的社会支持。延续护理是对出院后病人进行电话回访或上门访视,落实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效率,改善预后[4]。我科通过对4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延续护理,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本院出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46例,其中男性240例,女性206例;年龄60~92岁,平均(71±8.12)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65例,中学199例,小学或识字182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即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收缩压≥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KPa),出院时恢复正常水平的患者;③自愿参与本研究,提供准确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并愿意配合定期测量并记录血压;④智力精神正常。排除标准:①高血压伴有严重并发症;②意识障碍、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缺陷;③书面及口头语言沟通障碍。按照序贯法将446例出院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223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建立出院回访登记表,表格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自理能力、陪住人员、电话、家庭住址、血压值、回访内容。出院时评估患者是否符合入选标准,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包括:日期、服用药物、血压和再住院次数,后附高血压健康教育内容。
1.2.2回访内容包括:询问患者健康状况、血压数值,按需给予饮食指导、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当的运动锻炼、用药指导、心理支持、是否需要复诊等。2组患者回访内容相同。
1.2.3回访方法:有2种,一是电话回访,二是上门访视。在了解疾病康复的同时,随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干预[5]。由经过培训的护理责任组长负责回访。常规组共回访二次,即予出院一周内回访一次,出院一年时回访一次。实验组至少13次,除一周内回访一次外,出院后一年内继续予每月回访至少一次,特殊情况随时联系。对于部分特殊患者,视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延续护理:①对知识缺乏、记忆力差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要详细告知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注意用药后反应,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行性病变,血压调节功能减退,一般降压药服药后要休息半小时,起床时动作要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为防止这类患者服药数量和时间的错误,以圈圈(0)数标识服药数量;服药时间白天用蓝色笔、晚上用红色笔表示;告知患者:知识缺乏、肥胖、烟酒、摄盐过多、缺乏活动、心理紧张等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6],因此,掌握高血压健康知识,可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②对自理、自控能力差的患者,需告知坚持规范服药的重要性,切不可认为血压正常了就擅自减量或停药,请陪护人员提醒督促按时按量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同时医护人员定期回访,提醒患者按时复诊,由医生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通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可显著提高其应对疾病的能力[7]。③本调查组患者中,有18%为独居老人,这类患者缺乏家人照顾,生活不规律,遵医行为差,有的患者甚至因长期疾病折磨产生消极悲观、绝望心理,除需医护人员家庭访视外,还需与患者亲属或社区人员联系,请求社会支持,提供必要的帮助,给予心理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
1.2.4血压测量2组患者每周测量血压一次,至少每月测量一次,由复诊时或社区医护人员使用汞柱血压计测量,并记录在健康手册上。告知患者记录血压的重要性,可作为复诊时医生调整血压用药的根据。
1.2.5统计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采用t检验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回访过程中,常规组失访17例,实验组失访13例,原因为无法联系21例,死亡9例。回访结果统计显示:实验组与常规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血压达标率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见表2),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长期高血压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8]。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老年性高血压发病率逐年递增。对于慢性病而言,“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遵医行为,达到治疗效果[9]。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功能已逐渐由医院走向社区,为个人、家庭、社会提供直接、连续、全面、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护理,从而为这些亟需帮助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延续护理。
出院回访是护理延伸服务的主要措施,通过出院回访,可了解患者的健康状态,提供有益的健康指导。本次征求出院病人是否接受回访并告知回访的意义,出院时患者同意回访率100%。本研究也证明了对出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给予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支持等干预措施,将与其仅进行一次电话回访的常规组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病人满意度有大幅提高,再住院率明显降低,节省了住院费用,对家属又避免了因病人住院陪护等导致的身心疲惫。另外,通过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对用药的依从性,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出院回访还密切了医患关系,使患者就医、住院仍选择我院,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多得,因此,对出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值得医院推广应用。但因本院出院回访无专职人员,由临床责任护士兼任回访任务,而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偏少,工作量大,精力有限,故本研究的样本量偏小,回访次数偏少,调查内容局限,需要医院今后逐渐完善对出院病人的延续护理。
参考文献
[1]穆荣红,李荣,张会敏.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46-649.
[2]王小惠.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临床护理[J].河北医学,2009,15(5):610-612.
[3]管锦群,姬萍,肖顺贞,等.驻京部队干休所居家痴呆照料者需求与身心负担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14:25-27.
[4]吴丹.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4):50-51.
[5]王翠琴,陈春燕.电话回访对腹部外科患者院外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9(下旬刊):155-156.
[6]肖爱萍.健康知识对高血压防治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9):112-113.
[7]余莉民.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家属心理健康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杂志,2011,21(1):58-61.
[8]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第四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2-163.
[9]洪党云,白玉琴.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71-72.
12.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 篇十二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老年高血压病患者68例, 均符合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诊断标准, 男38例, 女30例, 平均72岁, 好转68例。平均住院日为12 d。
2 护理评估
2.1 健康史
2.1.1 内在因素
包括大动脉硬化, 总外周阻力升高、a受体功能亢进、血小板释放功能增强及压力感受器功能减退与失衡等。
2.1.2 外在因素
主要指不良的生活方式, 如缺乏体育锻炼、超重、中度以上饮酒、高盐饮食等。
2.2 身体状况
老年高血压病的表现于中年有所不同, 具体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2.2.1 以单纯的收缩压升高多见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 半数以上是单纯的收缩压, 而靶器官的受损程度及老年心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发生均与收缩压密切相关。
2.2.2 血压波动性大
老年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的波动均明显增大。尤其是收缩压1 d内波动度达40 mm Hg, 但血压的昼夜节律不会发生特殊变化:1年内波动可达110 mm Hg, 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血压大的波动性使老年人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且恢复的时间长。
2.2.3 症状少而并发症多
在靶器官明显损害前, 半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无症状, 从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情进展。而脏器老化、长期高血压加重了对靶器官的损害, 所以老年患者的并发症高达40%。可分为与血压升高有关和与加速动脉硬化有关两类, 前者包括心衰、脑出血、肾动脉硬化和主动脉夹层动脉分离:后者包括冠心病、脑血栓形成及其他动脉阻塞性病变。
3 护理计划与实施
治疗护理的主要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总危险, 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3.1 一般护理
3.1.1 饮食指导
为控制减轻体重, 膳食上应控制热量的摄入, 限制钠盐, 一般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 g为宜。减少膳食脂肪, 脂肪总量<50 g/d, 补充适量蛋白质, 男80 g/d, 女70 g/d, 同时, 戒烟限酒指绝对不吸烟, 酒限量引用, 越少越好, 我国建议老年人每日的限制量为:男<20~30 g, 女<15~20 g。同时多吃含维生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3.1.2 适当运动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情况, 指导其做适量运动, 运动量和运动方式的选择一般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 体重保持理想为指标。运动时的最大心率为170-年龄或活动后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加快等时, 应停止活动。运动的频率是每周不少于3次, 每两次的运动的时间间隔不少于2 d。
3.1.3 病情监测
老年人的血压波动大, 所以应多次测量血压, 同时应注意有无靶器官损伤的征象。近年来在血压监测方面除了危重患者的床旁有创监测外, 尚有动态血压监测, 是高血压诊治中的一项进展。通常采用两种监测方法, 即以袖带麦克风感知柯氏音法或震荡法, 按设定间期24 h记录血压。6AM-10AM;每15~20 min测血压一次;晚间为10PM至次晨6AM, 每30 min记录一次。迄今尚无公认的正常值或动态高血压诊断标准。兹将目前多数推荐的正常上限参考标准介绍如下;24 h平均血压<130/80 mm Hg;白昼平均血压<135/85 mm Hg;借鉴平均血压<125/75 mm Hg。白昼血压有两个高峰:上午8AM-10AM, 下午4PM-6PM, 夜间血压较白昼下降﹥10%称杓型, 为正常昼夜节律。凡在一次或多次随诊中血压波动很大者、疑有单纯性诊所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 者、有提示低血压发作症状者和降压治疗效果差的患者, 均应考虑将动脉血压监测作为常规的补充手段[2]。
3.2 用药指导
为了将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 正确使用降压药很重要, 老年人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避免选用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抑郁症或对心肌有抑制作用、使心跳减慢的药物;用量宜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加重, 并防止脑血栓的发生;对血压增高已多年者, 应逐渐降压为宜。
定期检测血压变化, 调整减压药物的用量。下面介绍几种常用降压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
3.2.1 依那普利
①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心衰, 改善心脏左室重塑。②根据原发性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起始剂量为10 mg然后至20 mg, 1次/d。对轻度高血压, 起始剂量为10 mg/d, 然后根据患者的需要再对剂量加以调整。对于多数患者, 服用20 mg本品, 1次/d可收到预期的疗效, 然后根据患者的血压对计量加以调整。③眩晕和头痛较为常见, 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恶心、皮疹、咳嗽等。
3.2.2 苯磺酸氨氯地平
①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及不稳定性心绞痛。②治疗高血压初始计量5 mg/d, 最大剂量为10 mg, 1次/d, 伴有肝功能不全者初始计量为2.5 mg/d;治疗心绞痛初始计量为5~10 mg, 1次/d。③最常见的为头痛、水肿、疲劳、嗜睡、恶心、腹痛、潮红、心悸和眩晕。
3.2.3 注射用硝普钠
①高血压急症, 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恶心高血压、嗜洛细胞瘤手术前后、阵发性高血压。用于急性左心衰, 包括急性肺水肿。亦用于急性心梗或瓣膜关闭不全时的急性左心衰。②静脉滴注, 开始每分钟按体重0.5 μg/kg。根据治疗反应以0.5 μg/ (kg·min) 递增, 逐渐调整剂量, 常用剂量每分钟按体重3 μg/kg。极量为每分钟按体重10 μg/kg, 总量为按体重3.5 mg/kg。③血压降低过快过剧, 出现眩晕、大汗、头痛、肌肉抽搐, 神经紧张或焦虑, 胃痛、反射性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
3.2.4 美托洛尔
①本品对高血压患者可明显降低直立位、平卧位机及运动时的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神经官能症等。②治疗高血压100~200 mg/d, 1~2次口服。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症状时一般25~50 mg/次, 2~3次/d或100 mg/次, 2次/d。③疲劳头痛、头晕、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肢端发冷、心动过缓、心悸。
4 心理调适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情绪波动会进一步加重病情, 故鼓励老年人使用正向的调适方法, 如通过与家人, 朋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情绪支持, 从而获得愉悦的感受。
参考文献
[1]老年护理学.护理专业本科, 2010:156-157.
13.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篇十三
2014级昆明护理本科
王文霞
[摘要]由于康复的需要,很多时候我们的患者都要绝对卧床休息,特别是老年患者。然而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医院发病率3%-9%。与预防密切相关的五个因素,即:体位、疾病不同时期、按摩、高危人群、压力缓解。治疗压疮的方法很多,现对压疮的综合治疗进行综述,护理人员可根据自身条件,选用不同方法进行压疮局部治疗。从而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关键词]老年 压疮 预防 护理
引言:压疮是指由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和浸渍所引起的缺血坏死性皮肤损害。其临床特征为:无痛,边缘硬而干燥,轮廓常呈圆形或火山口状。从表皮扩延到皮下及深部组织,有裂隙将其分隔成数个部分,不易充分引流,分布于溃疡床的肉芽组织呈灰白色。伴继发感染时有恶臭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流出,穿入深部组织,使肌腱、骨膜发炎、变厚、硬化,并破坏其骨质及关节。1 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1.1 力学因素:压疮通常是内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切力等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1.2 理化因素
1.2.1 潮湿:潮湿可由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等引起。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湿会浸润皮肤组织,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肤水肿,使上皮组织更容易受到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在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压疮的危险性会增加5倍。1.2.2 温度:已有研究表明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如果软组织已处于压迫引起缺血的危险时限,当受压组织的温度升高时,更容易发生坏死。因此,以往的压创治疗中用烤灯法是不妥的。
1.3 心理因素:应激状态下心理因素影响健康的生理机制。在护理实践中,压疮的发生与患者的应激状态有关,负性心理易使患者情绪低落,抑制免疫系统,延迟创伤愈合。1.4自身因素
1.4.1 营养状况:全身营养障碍,营养摄入不足,出现蛋白质合成或减少,负氧平衡,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一受压,骨隆突处皮肤要承受外界压力和骨隆突处对皮肤的挤压力,受压处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
1.4.2 年龄: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增加。2 压创的预防与护理:
压疮的预防主要在于加强支持疗法和健康教育,以消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一定要注意局部护理和患者全身情况相结合的综合预防护理措施。
2.1 减轻局部压力: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目前证实施加足够的压力并有足够长的时间,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压疮。减压是首要的预防措施,局部减压和各种减压设备的用,至少每2-4小时翻身1次,必要时每小时翻身1次,经床或轮椅搬移患者时,应抬高后移动,也可以拉动床单协助患者的床上移动,翻身或移动时避免拖、拉、扯、拽、推等,使用踝和足垫。对长期使用座椅的患者,每20-30分钟移动一次受压部位,并注意患者足的放置。经常改变重量支撑以减少压迫,使用软垫、海绵垫等保护设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以减轻受压部位的剪切力和摩擦力。
2.2 正确的按摩:有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分钟会自动褪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但按摩法可应用于皮肤无发红的部位。应用活络油按摩受压部位,对受压部位周围进行学位推拿,应用盐酸山莨菪碱稀释液按摩受压部位,预防敏感性皮肤压疮,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2.3 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内因,又可影响压疮的愈合。应根据患者营养状况针对性地进行营养供给,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膳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力。给患者适当补充含锌的食物,可促进压疮的愈合。
2.4 健康教育:对患者家属进行知识宣教,介绍压疮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教会家属一些有关压疮的预防护理措施,如勤换体位、勤换洗、勤整理、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等,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树立战胜疾病和伤痛的负性情绪中解脱出来,以促进机体免疫机制的恢复。3 压疮的治疗与护理
3.1 碘酊、氧疗、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综合治疗
3.1.1方法 密闭氧罩制作,将圆形一次性换药从底部钻一小圆孔,穿过吸氧导管,用胶布密封,固定好接口处备用。
3.1.2 疮面处理 先用3%过氧化氢液清洗疮面,去脓液,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无菌剪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局部涂2%碘酊,将备好的特制治疗碗扣在疮面上,用胶布固定在周围的皮肤上,给氧20_30分钟,流量2-8/Lmin,电磁波照射疮面30分钟,高度30-40厘米,以皮肤感觉温热为宜,每天治疗2次或3次。10-28天治愈。3.2鸡蛋内皮及氯霉素粉治疗:压疮患者应避免局部皮肤受压过长,免受物理刺激,增加全身营养,对不同类型压疮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轻度压疮,取新鲜鸡蛋1个,敲碎后将鸡蛋内容物倒出来,取其内皮,敷于皮肤红肿处,鸡蛋内皮干燥或脱落应随时更换,2天后红肿明显消退,3-4d天红肿消失。中度压疮,患者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针头刺破,用0.5%碘伏消毒后再敷以新鲜鸡蛋内皮,如此反复,5-7天后愈合,对于小水泡勿需刺破,可直接敷以新鲜鸡蛋内皮。重度压疮,局部用生理盐水清洗疮面,去除坏死组织,再用红外线灯照射后,用0.5%碘伏消毒后涂以氯霉素粉,烦躁的患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达到消毒杀菌目的。一般12天后肉芽组织增生,15d天后治愈,必要时请烧伤科会诊。
3.3 甲硝唑加珍珠粉治疗:把甲硝唑片剂研成粉末,再加珍珠粉拌匀,甲硝唑与珍珠粉之比为1:3。患者取侧卧位,疮面清洁消毒后,将粉剂外敷于疮面,无菌纱布覆盖固定,每天换药一次,二期压疮3-7天治愈,三期压疮6-8天治愈。
3.4 康复新与碘伏交替用于治疗三度压疮:患者睡防压疮气垫床,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受压,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床单元平整无皱摺。每天换药2次,换药时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上午先用双氧水、0.2%呋喃林溶液清洗压疮创面,若有坏死组织先剪去后再清洗,局部均匀涂碘伏,用频谱治疗仪局部照射20分钟,最后覆盖无菌纱块。下午常规清洗及频谱照射后,用浸有康复新液的纱块贴在疮面上,再覆盖无菌纱块时,直接将康复新液滴于疮面。经5-20天好转或痊愈。3.5 随着护理的发展,把积极评估患者情况作为预防压疮的关键步骤对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分析后,对高危患者作重点预防。临床上获得认可及使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有Anderson 评分量表、Mortons评分量表、Braden评分量表等。各种评分表临床广泛。
积极地处理疮面是治愈压疮的关键,但治疗的同时一定要配合全身支持疗法,增进营养的摄入,增强抵抗力。加强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使压疮护理更科学,更人性化。
参考文献
14.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篇十四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住院精神患者骨折发生部位及原因,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17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精神患者发生骨折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住院患者多见于腰椎骨折、股骨颈骨折、肋骨骨折、四肢骨折,主要原因是长期住院缺少营养、骨质疏松、长期服用精神病药物、互相斗殴,活动室、卫生间、澡堂等患者出入较多的场地地面湿、滑,也极易导致跌伤。结论: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以人为本,积极寻找预防对策,采取各项防护措施,以预防骨折的发生。
关键词:住院精神患者;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54-01
精神病以精神分裂症最常见,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疾病。由于其本身疾病的特殊性,住院期间极易发生各种意外,骨折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1]。在人口步人老龄化的今天,老年人生存质量问题也正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是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特有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比如:认识和判断能力下降、自我保护能力减退、意志行为能力以及生理状态的退行性改变等,都容易导致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尤其是骨折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我院17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住院精神患者的骨折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者系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均为因精神问题住院发生骨折的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住院时间在3~25天。其骨折均经X线检查确诊。精神科诊断:精神分裂症10例,躁狂症6例,自残1例。一般经3-5个月治疗,均获临床痊愈,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基本恢复。
2原因分析
2.1一般因素:人体自然老化,长期住院,缺少营养尤其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容易导致骨折。安全设施管理不完善,活动室、卫生间、澡堂等患者出入较多的场地地面湿、滑,地面过于平滑,水渍过多,摩擦系数小,使患者站立不稳,极易导致跌伤。
2.2管理因素:分级管理不严,处于疾病不同时期的患者没有分室居住,使兴奋冲动患者突然将恢复期没有防范的患者推到。以及兴奋冲动患者互相斗殴而发生骨折。
2.3疾病因素:因慢性疾病导致头晕,腿脚无力而跌倒。许多精神科药物会出现如体位性低血压、过度镇静、共济失调等诸多不良反应使患者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失去自我防护能力而跌倒[2]。
2.4护理因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重点患者、年老体弱患者特别是对精神科具有”三防”的患者没有充分了解病情并严密监护。安全护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对于年老体弱患者没有针对性的安全陪护,致使患者上厕所时跌倒。护士安全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及时的预见和防范骨折意外。健康教育执行不彻底,许多患者没有自身保护意识,不能应对紧急突发事件。
3护理对策
3.1骨折后的急救处理:一旦发现患者骨折,首先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异常,有无生命危险,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对症处理 总原则是止痛、止血、骨折固定,包括妥善处理伤口,对患肢进行简单有效的固定,科学搬运患者,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少疼痛,防止其他合并损伤。
3.2日常活动管理:对于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要有针对性的安排专人陪护,合理膳食和运动,有计划地安排户外活动,减少骨钙流失;多晒太阳,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以利于体内钙质的吸收和利用。督促或协助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3.3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地面铺塑料垫,增加摩擦系数,尤其是经常有水源的地方如洗澡间、洗漱间、厕所等,塑料垫要经常清洗日晒,保持干燥整洁。病房内全部安装扶手,床边配置凳子及轮椅,厕所配置垂直扶手,危险地带设置警示标志[3]。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和各项常规,做好分级护理,将兴奋躁动患者置监护室,专人看护,必要时给予约束,与恢复期患者分室居住,减少人为伤害。
3.4安全用药管理: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人院时要了解其有无晕厥史,帮助患者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发病的前期症状,掌握发病规律,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好精神药物治疗中护理工作,掌握药物治疗的有关知识,严密观察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并给予对症护理和心理疏导,确保用药安全。
3.5护理责任:精神患者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工作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熟悉患者的病情、诊断,对有严重伤人、逃跑的患者要心中有数,加强患者观察,将年老体弱重点患者放在视野下监护,加强巡视,班班交接[4]。
3.6健康教育:加强护士思想工作,重视安全教育,树立安全观念,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护士对意外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以便能及时准确的预见和防范骨折意外。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提高患者对自身的保护能力。
综上所述,对老年住院精神患者这一弱势群体应特别给予照顾,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和各项医疗常规,才能杜绝各种意外的发生。通过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防止骨折等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ZK(#〗张冬红,蒋玉卉,李宁.综合干预对预防住院老年精神病人跌倒的研究[C]//河南省精神科护理管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05
[2]陈道美,李德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骨折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民康医学,2005,17(6):297-297
[3]胡卫红,谢帆,陈美娟.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院内跌倒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6):344-345
15.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篇十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8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90例, 按其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5例。常规组:男25例, 女20例, 年龄60~84岁, 平均年龄 (70.4±5.1) 岁, 高血压病程5~30年, 高血脂14例, 冠心病16例, 脑梗死15例;干预组:男22例, 女23例, 年龄62~82岁, 平均年龄 (69.2±6.4) 岁, 高血压病程6~31年, 高血脂16例, 冠心病19例, 脑梗死10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1) 年龄≥60岁; (2) 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3) 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95mmHg; (4) 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1) 继发性高血压; (2) 神经精神类疾病; (3) 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护理人员常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注意事项, 分发高血压健康教育手册, 普及高血压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提高他们健康知识和技能;定期开展茶话会, 鼓励患者间交流治疗经验、感受;帮助患者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 低脂饮食。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 (1) 根据患者的自身具体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 让患者明白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治疗及预后的不良影响。采用疏导解释、安慰、鼓励等措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消除其负性情绪, 指导患者怎样调理心理,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指导患者深呼吸、听音乐等措施进行心理放松, 使患者出现松弛反应, 做到肌肉放松, 内脏放松, 精神心理放松。 (2) 家属支持。护士需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 了解家属对冠心病的认知, 对家属进行知识普及, 做好家属工作, 使家属认识到家人的支持及家庭环境对患者病情恢复的重要性, 特别是患者的配偶, 使其对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 (3) 健康教育。嘱咐患者保持平和心态, 戒烟酒, 切忌情绪大起大落, 保证充足的睡眠,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引导患者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 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打太极拳、散步、气功锻炼等方式, 锻炼身体的适应能力。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护理前、后血压控制效果; (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情况; (3)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价两组于预前、后的焦虑程度[3], 量表包括20个项目, 每个项目按1~4级评分, 分值20~80分, 将所得总分乘以1.25得标准分, 以SAS≥50分为焦虑, 50~59分为轻度焦虑, 60~69分为中度焦虑, 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抑郁程度, 量表包括20个项目, 每个项目按1~4级评分, 分值20~80分, 将所得总分乘以1.25得标准分, 标准分越高, 表明抑郁程度越严重。以SDS≥50分为抑郁, 50~59分为轻度抑郁, 60~69分为中度抑郁, ≥70分为重度抑郁[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当P<0.05时, 表示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干预组血压控制优于常规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与护理前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佳、主动服药, 无1例患者未服药, 常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变化
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改善, 干预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
注:干预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t=13.404, 14.913, P均<0.05;常规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t=12.701 0, 9.113, P均<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 t=18.504, 18.901, P均<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慢性病, 因其长期性、难控性、易并发心脑血管严重疾病等特点, 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高血压是由生物学、遗传和社会心理这三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社会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5]。长时间高度紧张和反复精神刺激也可引起血压升高[6], 因此, 自主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引起血压升高的主要机制为大脑皮质、下丘脑及肾上腺皮质系统激活, 血清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血压升高, 长时间持续应激可使血压调控机制失调, 血压持续升高, 造成高血压[7,8]。
在做好常规护理基础上, 心理护理干预是护理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 与患者家属及时沟通得到其理解和支持, 将疾病相关知识讲解给她们, 分析患者此时的心理状况, 给予患者帮助以满足其需求。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一方面能够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缓解了不良情绪, 有利于提高血压控制效果。所以, 护理人员要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尤其是人际关系、躯体化、焦虑等问题, 使得患者能在良好的心态下接受治疗, 促进康复。
本文结果显示, 采用心里护理的干预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 服药依从性均好于常规组, 说明心理负性情绪对患者血压治疗效果影响较大, 缓解心理压力, 消除紧张、抑郁情绪, 可明显提高血压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 老年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紧张、抑郁等负性心理, 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血压控制效果, 增强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自觉性。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5例,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 (130.5±11.2) mmHg (1mmHg=0.133kPa) 、 (81.3±9.8) mmHg, 低于对照组的 (145.2±12.4) mmHg、 (93.7±12.1) mmHg (P<0.05) 。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佳、主动服药, 无1例患者未服药, 常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 27例患者自觉服药, 7例患者未服药,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改善, 干预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苏琳, 王岚.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病学杂志, 2012, 32 (7) :1477-1479.
[2]戴乐, 汪凯, 王维军.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血压的影响〔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0, 14 (11) :1126-1128.
[3]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238-241.
[4]凌凤娟.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 2012, 33 (6) :1302.
[5]林珠.心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降压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26) :13-15.
[6]张艳, 郭妍芳.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脑卒中恢复期伴焦虑症状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 (12) :11-13.
[7]黄勤兰, 徐祝丽, 罗洁夏, 等.心理护理对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针对性干预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9 (10) :1785.
16.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篇十六
【关键词】全面护理干预;高血压;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35-01
本研究旨在比较全面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的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78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程5-2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1-2],且对我院的相关诊疗活动知情同意,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年龄>80岁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8.2±5.8)岁,平均病程为(14.9±3.8)年。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67.1±5.7)岁,平均病程为(14.5±3.8)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法,遵医嘱进行用药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面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指导等,具体方法如下:
1.2.1人性化护理——心理辅导:高血压病程长,且不能根治,由于老年患者合并多种疾病,常常容易导致其出现严重的心理压力。为此,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发现患者存在心理问题时,要及时与其进行沟通,使患者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
1.2.2针对性护理——健康宣教:实际上,健康教育、常识指导及用药指导等内容均属于健康宣教的范围。护理人员要将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理、主要特征、注意事项及主要并发症(识别方法、控制方法)等内容充分告知患者,使其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治疗高血压疾病的药物种类较多,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因此护理人员要将药物名称、服药量、用药注意事项、服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
1.2.3延伸性护理——生活指导:告知患者要对饮食进行规范,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患者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充分告知患者在治疗、用药及日常生活中注意规范饮食,忌食荤腥、辛辣、油腻等食物,配合清淡、低脂、高钙、高膳食纤维饮食,告知患者要在饮食中限制誓言摄入量,人均<6g/d。向患者讲解烈性酒、烟草的对身体的危害,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
1.3指标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生活改善情况,其中生活质量评分涉及4个领域,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到SPSS 18.0统计软件中,数据均采用%表示,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通过护理干预,血压水平均有所缓解,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指标观察组对照组
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
收缩压(mm Hg)161.8±13.2137.5±10.4160.4±14.8153.4±9.2
舒张压(mm Hg)97.1±9.486.2±10.898.4±9.092.54±7.9
2.2生活质量比较
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例数生理领域心理領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
观察组3988.5±26.282.9±29.479.1±27.386.4±28.1
对照组3943.3±14.145.1±15.643.3±14.046.1±13.4
t值——12.6312.9212.0712.57
P值——0.000.000.000.00
2.3不良习惯改善比较
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改善情况
组别例数运动限盐戒酒戒烟
观察组3935383137
对照组3918211113
3.讨论
高血压属于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人是此病的好发人群。权威资料显示,在高血压患者诊疗期间,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全面护理干预,对患者长期控制血压具有重要作用,且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良好预后[3]。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面护理干预服务,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血压水平改善、生活质量评分、不良生活习惯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全面护理干预方式安全有效。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较强的失落感,与退休、伴侣离世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护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要兼顾到患者的尊严,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温馨服务。同时,告知患者适度锻炼,且不宜开展剧烈性运动,选择散步、打太极拳活动,进而巩固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铮,袁巧红.心理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7 ):112~113.
[2]蒋雪梅,游云祥,解清颖.人性化护理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04(07):1453-1455.
17.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篇十七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是一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高血糖为其主要标志;其基本病理生理为各种原因造成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临床上可见烦渴、多尿、多饮、疲乏、消瘦等表现。其病程冗长,病变累及全身:脑、心血管、肾、神经、视网膜、皮肤及足,危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常易并发化脓性感染、尿路感染、肺结核等,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糖尿病虽在各种年龄均可发生,但更多见于老年人,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糖尿病患者需长期用药控制血糖。低血糖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多在夜间发作,患者治疗不及时将引起多器官功能损伤,导致患者死亡,所以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积极预防低血糖发生,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一、在护理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改善机体代谢及微循环等状况
中医治疗糖尿病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主,采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等治疗原则,调整人体内环境,改善患者代谢状况。中药降血糖效果较西药弱,但作用缓和而持久,且由于许多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中药在改善症状和治疗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且无明显副作用。西医治疗糖尿病是用药物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及增加其生物活性,降低葡萄糖在肠内的吸收速度,增加体内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或直接注射外源性胰岛素等。降血糖作用快捷而效强,并可防治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但其有一定的副作用,且改善症状较中药稍差。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可取长补短,使患者血糖尽快下降,症状迅速改善,并抑制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案。在临床上,对轻、中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尽可能用中药治疗(汤剂或丸、散剂),以发挥其长处。对病程较长、血糖较高的中、重型患者,则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以西药控制血糖,辅以中药,既可减少口服降血糖西药或胰岛素的用量,又可改善机体代谢及微循环等状况,缓解症状,共同抑制或延缓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
二、加强疾病知识教育,对患者进行中西医护理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糖尿病治疗。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进行常用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给予干预组患者中西医护理:疾病知识教育: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及时根据患者实际理解状况采取视频教育、综合授课、发放宣传手册、一对一教育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告知患者糖尿病发病机制、预防方法、治疗方法、并发症等,及时告知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影响因素、临床表现等,促进患者进行日常自我监控;加强对患者的日常指导,告知患者日常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用药习惯等,告知患者日常进行血糖检测;指导患者在自觉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服用糖果等进行自救。饮食护理: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保证患者合理营养供给,在控制患者糖分摄取的同时,也要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等相关并发症,可适当食用低糖水果,以杂粮、蔬菜为主,平衡饮食,禁烟禁酒。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状况,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辅助患者正确看待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加强对患者的安慰鼓励,促进患者疏通心理郁结,积极配合治疗。
三、糖尿病患者护理的要点
糖尿病的护理很重要,患者如果想更好更快的治疗好自己的病,平时的护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护理事项,首先要坚持测量血糖;定期测量血糖的数值对于医生了解患者身体内的血糖水平很重要,能起到直观的反应作用,这样医生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给您的身体设立一个合理的血糖指标。其次,每年都要做全身检查,比如体重腰围,眼睛,肾脏,这些位置的情况医生都可以分析出来你身体的状况。然后根据你的`整体身体状况来给你制定一个只是适合于你一个人的治疗方案。再次,参加糖尿病介绍的一些课程;这些课程不仅能告诉你是如何得这个病的而且也会帮你分析治疗这些病的办法,还会给你提供一些平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也是这个道理,你了解了糖尿病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治疗。并且这些知识也可以教会你如何去防治糖尿病,你了解了糖尿病的源头就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控制。
总之,随着当前人类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受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不良生活环境等的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糖尿病多因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障碍,引起机体出现的持续性高血糖症状。目前尚无糖尿病根治方法,患者需长期用药控制血糖,以减少持续高血糖对全身脏器的损伤。皮下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均是当前治疗糖尿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但患者用药过量时,易导致低血糖出现,引起患者头晕、多梦、无力等,严重时易导致患者死亡。此次研究中给予干预组患者中西医护理,研究结果顯示,干预组患者低血糖症状及发病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在孟凡红的相关研究中,75例患者护理后低血糖症状发生率与护理前相比明显降低,说明采取中西医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低血糖发生。综上所述,中西医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低血糖知识知晓状况,促进患者日常自我监护,减少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在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预防中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孟凡红.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西医护理对低血糖预防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17(4):167-167.
[2]李丽亚,张忠雪,刘怀芹,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中西医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10(27):531-532.
[3]赵晓玲,刘莉,陈小燕,等.老年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的中西医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7):139.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推荐阅读: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10-24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12-23
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11-24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01-10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07-14
高血压患者适合吃什么水果01-02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计划07-10
妊娠高血压护理查房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