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总结

2024-08-01

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总结(共15篇)

1.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总结 篇一

德育论文: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摘要]德育工作是大学教育的重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逐渐扩大招生规模,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随之加大,并出现了一些和时代发展相脱离的不足之处。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大会议中,提出了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给我们大学生德育工作开辟了一块新的领域,如何将现在的德育工作和优秀的传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德育 儒家思想 传统教育

1988年1月,全世界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巴黎举行会议,会议上发表宣言的第一句话便是:“如果人类社会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20年过去了,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深入发展,国际间交流更加广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时代特征对其进行深入地思想道德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高校学生工作者完全可以把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方法结合到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

一、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两点不足

1.现代德育目标贪大,德育活动组织往往脱离实际 中国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倡雷锋精神,对此投入很大精力,效果却不容乐观。我认为“贪大”是制约大学德育成效的一个不良心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的学校门口树立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爱你的妈妈。所以德育目标应从身边开始。其实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孔子就已提出:“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一个不爱父母的人怎会爱他人?一个不爱家的人怎会爱国?孝悌之德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并且得到了普遍的奉行。德育的目标不应再是“大”而“空”。另外我们的德育活动组织往往脱离实际。道德是超越功利和现实的,是自觉自愿的,我们现代大学德育不能仅凭数字思维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德育量化,在貌似精确的数字统计和考核下,得到的只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道德符号和精神空壳。

2.现代德育淡化了传统的“安贫乐道”精神,导致大学生中间“拜金主义”盛行

在当今商潮澎湃,人必曰利的氛围中,我们的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金钱至上观念的挑战,就连教育这方净土也受到了污染。“人们向‘钱’看,社会才能向‘钱’发展”这是一些在校大学生的看法。由此可见,校园已渐渐抵制不住“钱”的诱惑了。2006年末2007年初,“中国高校教学现状调查”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对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支出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一部分大学生追求自由消费,有的喜欢穿着打扮,甚至借钱去买高档衣服。据调查,除了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花费外,在服装、娱乐方面的支出远远多于学习。立足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功利意识、拜金主义日趋泛滥,德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科学而理性地审视传统德育思想,仍可发现很多可取因素。“孔颜乐处”就是道德的一种高妙境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这种精神是乐观的,能够笑对贫困,自能笑对人生,笑对权贵,笑对愚昧,这种精神是自我确认的,一个人能否在窘迫的生存条件下把持住自己,紧紧与道德相连,乐观地面对物质生活条件的困境,面对社会处境的无权无势,面对他人纷纷变易信念而笃定行为取向,完全是由个人自我决定的。

二、高校德育工作与传统德育的有机结合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提出了骄阳结合的方法,既强调社会的道德教育,又强调自我的道德修养,使社会道德教育融为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巩固道德教育的成果,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对我们现代高校的德育工作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1.孝道教育

倡导“孝悌”有助于中国传统美德的发扬,在儒家思想中,孔子提出“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如果对父母没有一篇孝敬之情,那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没有什么区别。在我国的传统道德中,“孝”被看作是一切美德的根本,有句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对父母尽孝,认为敬爱父母,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功利心的增强,西方文化的渗透,淡化了家庭成员中的融融亲情,削弱了东方传统中最根本的孝道精神。1999年春节晚会上的一首《常回家看看》唱红整个中国说明什么?由于当今中国老龄社会的提早来临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滞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更使人们对传统孝的观念有了强烈的呼唤。而孝道教育的核心便是爱心教育,这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结合起来,在学校教育中应把孝道教育、爱心教育贯穿于道德的始终。在社会中更应宣传强调“孝”的可贵,实行全民孝道教育,使中国的传统美德能够延续下去,发展下去。

2.诚信教育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信”虽然不像“仁”处于“德”的核心地位,不过在孔子看来,离开了“信”就无所谓“德”,更谈不上“仁”、“行”、“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因为“信”是“行”的基本前提条件。“信”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在功利意识的驱使下,人们为了追求利益而抛弃了传统的诚信,一个失去诚信的人是可悲的,而一个失去诚信的民族是可怕的,解决诚信危机已被列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我们要把诚信融入全民素质教育中,融入社会的各个角落,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一贯美德,我们必须强调修“信”的重要性,并借此对大学生开展广泛的教育,使“信”的思想切实得到发扬光大。

3.生态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以自然界的征服者和统治者自居,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破坏大自然,造成了今天的生态危机,和人与自然的对立,可以说生态危机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危机之一。中国古代儒家讲究“天人合一”,道家倡导“道法自然”,这两种思想都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这种生态道德就是中国古代的“天人之学”。《中庸》有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认为人的作用在于使天地正常运转,万物健康发育。程颢用一种很形象的说法来说明“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道理:“医书言手足之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人与天地万物本来就是有生命的整体,血脉相连,痛痒相关,如同头脑、心肺、四肢之间的关系一样。仁人对自然界受到损害,如己身受到损害一样,应有切肤之痛。

总的说来,“天人之学”认为人类的伟大和尊贵不是表现为对天地和万物的凌辱和征服,而是在于人类能自觉地为整个大自然着想。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要懂得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道理,还要有热爱自然,与之心心相印,同气相感的深厚感情,并在行动上促使各种生命健康蓬勃地发展。

4.努力提高大学生传统道德修养

大学是培养高尚的地方,它最基本的内容是教会学生为人之道,也就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伦理观念、道德观念的确立和提高,这在国民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中,具有根本的意义,而为人之道的养成则主要是靠教育和自我修养。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强调道德的自觉、自律,也就是个人要从自身出发,修身养性。这种修身养性是以德育为中心的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修养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一个人的全面素质提高密不可分。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认为道德修养应从小事做起,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儒家强调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礼仪规范看成不可或缺的修养内容。如今的大学生进入了新的时代,时代对人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了,科学越发达,人类驾驭和支配自然的能力也越大,同时要求正处于这一时代前沿的大学生能更自觉地约束自己,节制自己的欲求,传统伦理强调的“不违天时”、“节用”和反对“暴殄天物”等思想都是值得当代大学生借鉴的。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对于生活在现代优裕环境中的大学生,尤其需要培养自己艰苦朴素的精神,并发扬这种精神,这样才会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小结

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法国人为“教育乃是道德和哲学的教育”;日本新教育大纲中特别强调德育目标,将教育内容由智、德、体改变为德、智、体;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人的思想观念、态度等已在人的基本素质中占据着首位,结合我们中国国情来看,传统的德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德育之路。儒家提出教养结合的方法,既强调教育者的道德教育,又强调自我的道德教育和修养,使社会道德教育融为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巩固道德教育的成果,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古代教育思想还认为“身教重于言传”、“学思结合”,以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结合起来,道德教育由内向外逐步展开,由浅及深,由小到大,以启蒙教育为基础,以家庭德育为依托,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为重点,注重培养人良好的道德习惯,使德育自觉地转化为终身式教育,强调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和德育气氛,使德育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提醒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无论是从人具有社会属性的本质特征,还是从人才的培养目标,抑或是从社会的治理整顿和造就和谐进步的社会秩序上讲,都离不开思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是推动社会道德进步,促进个人道德完善的重要精神力量,而忽视德育,只会使人的社会属性受到损害,使人才的培养达不到应有的水准,使社会道德现状日趋恶化。正如孔子所说:“德之不修,学而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使吾忧也”。因此,中国大学生德育工作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本民族文化特色,真正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参考文献:[1]杨伯峻.论语译注学而[m].北京:中华书局,1985.[2]杨伯峻.论语译注雍也[m].北京:中华书局,1985.[3]二程集.识人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4]杨伯峻.论语译注颜渊[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总结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战略地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世纪校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建国战略, 具有重大深远的战略意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 产品的深加工和技术服务智能化的要求不断加大, 迫切需要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经验的智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服务于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社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 要推动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需以德育教育为先导, 努力使德育教育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 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一、构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我国高等教育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新对策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不仅是对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育人观的新概括,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积极对策。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结果, 是资本国际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不仅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 而且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广泛的“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 从而使“各民旗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形成了各民族国家的科学、艺术、哲学、政治等方面成果的国际化趋势。由此还出现了教育国际化的态势。有学者指出。我国现今的高等教育呈现出的“五大趋势”之一就是“办学途径国际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特别是加人世贸组织后, 我国高等教育更加广泛地参与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服务竞争, 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更深入地开展国际化交流合作活动。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我国高校要培养出大批高素质人才, 培养理念必须尽快从“智力取向、能力取向”提升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上来, 突出德育 (品行) 的优先地位。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 保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积极对策。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 我们应该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贯穿于校园文化的营造与建设之中, 以形成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二、构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校园文化氛围

可以说,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 我国的基础教育为各级各类高校输送的生源整体上是合格和过硬的, 但基础教育“智力取向”、“重智轻德”的倾向致使部分学生不重视品行、能力的培养。这种不足在高校从1998年开始的“扩招”后愈加彰显。

中央l6号文件明确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胡锦涛同志强调:养什么人, 如何培养人, 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 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 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 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只有真正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了, 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

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同全国一样, 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 热爱祖国, 热爱社会主义, 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勤奋学习, 渴望成才, 具有一定的自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在重大政治问题上, 既反映敏锐, 又客观理智, 近几年来, 涌现出了如肖栋栋、志伟、徐本禹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 我省高校也因此连续l5年保持稳定, 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很好。但是, 也存在如l6号文件和中央、省委领导讲话中所指出的问题, 这就是在一部分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 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我校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同样如此, 有些问题甚至更为突出, 所以在我校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作学校的一项全局性、根本性大事来抓, 要联系全省高校特别是我校的实际, 深刻理解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

三、“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校园文化氛围为这种系统整合提供良好环境和理念支撑

实现各项工作的相互配合, 要求确立高校德育工作系统观。在高校的整体工作中, 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 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管理工作的“脱节”。高校的部分领导, 尤其是一些从事具体业务管理的干部, 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单纯业务观”、“效率至上观”、以“管”代“理”的思想倾向。这些倾向的形成和施行, 是造成忽略教工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行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原因, 也是使德育学科和德育工作被“边缘化”的思想根源。对这类问题的解决, 需要高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改变单打一的工作思路, 按照系统论的思想方法, 根据德育工作与其他工作“统筹兼顾、共同规划、一体设计、同步驱动”的方针, 全员参与、全过程教育、全方位介入, 利用构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一契机, 将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行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从而使人人重视德育、处处渗透德育, 各级领导干部、每位任课教师、所有部门同心同德, 形成一个有利于培育大学生良好品德的环境。

(1) 深刻领会和切实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坚持以人为本,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总体要求就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2) 深刻领会和切实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一个中心, 突出七个重点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是要抓住一个中心, 这个中心就是以育人为中心, 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 把育人融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中央、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七项重点工作都制定了相应的文件, 对如何实施好这些工作都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和实施措施, 我们一定要很好的贯彻落实。

(3) 深刻理解和切实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改进创新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既要认真坚持我们党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重要原则, 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 不断在观念、内容、方法、体制和制度方面改进创新, 不断总结和创造新经验。要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4) 深刻理解和切实把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要紧紧抓制度建设这个重要环节中央领导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环节, 建立起既能立足当前, 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又能着眼长远, 保证工作不断推进的工作制度。要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 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首先必须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 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尊重人, 理解人, 关心人, 帮助人。思想工作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倾听学生利益诉求, 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办学生之所盼, 要围绕育人这个中心, 大力推行内容创新、载体创新、体制创新和形式渠道创新、方式方法创新。

四、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方针, 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其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办得怎么样, 首先要看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是合格, 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是不是合格。所以, 学校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方针, 确保在办学方向上不出偏差。如果我们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培养出来的学生, 素质就不高, 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高, 这将难以承担起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甚至对社会产生负面作用。

在学校里, 当管理部门的利益与学生利益发生冲突时, 一定要服从学生的利益;当教工的需求与学生的需求发生矛盾时, 也要首先考虑并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目前, 学校经费严重短缺, 各方面都需要资金,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 也一定要首先安排好教学和开展学生教育活动以及资助贫困生等方面的资金, 凡是国家有明文规定的学费投入比例, 我们都要坚决做到。俞正声同志讲, 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育人为本这个问题, 就会偏离办学方向, 这实际上就是背离了党的宗旨, 对不起人民, 对不起国家, 也是背离了我们办教育的目的。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提高到这样一个战略高度, 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7-1-18.[1]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7-1-18.

[2]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郑永廷:《论高校德育的功能发展》[J].新华文摘, 2007, (3) .[3]郑永廷:《论高校德育的功能发展》[J].新华文摘, 2007, (3) .

3.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总结 篇三

一、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在目前的学校德育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德育为先”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核心”与“中心”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二是师德师风建设存在差距。部分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好,教师在德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甚至少数教师的不良言行起到了负面作用;三是关爱学生方面有待加强。以学生为本,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平等相处,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培养等,在具体工作中,在持之以恒上做得还不够;四是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不够强。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和措施时尚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没分高低年级、没分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不讲层次,抓大放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五是德育工作还缺乏实效性,计划一订完好象没事了,悠哉游哉,在实施德育过程中重“教”不重“育”,重理论轻实践,知行脱节,枯燥说教,方法单一,德育效果不够理想;六是德育合力不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和协调不够,相互配合不紧密,难于形成德育工作合力,特别是家庭教育工作滞后,大多数家长普遍缺乏科学的家教知识,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比较弱;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学校内部的德育力量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全面辐射,没有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八是重制度,轻落实。学校虽制定有好的德育工作制度和措施,但却忽视过程的监督、检查与评价,制度成了摆设,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对基础教育中如何加强德育工作的思考。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加大德育工作力度,确实体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教育思想。

在基础教育中加强德育工作,一是要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发挥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学校应该把它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只有德育工作做好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有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有希望。基础教育,就是要打牢学生的发展基础,特别是道德基础,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有发展的希望,我们国家的未来也才有希望。

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必须从基础教育的实际出发,从小学生实际出发,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地确定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对小学生进行基本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的培养。

三是要强化措施,抓好落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学校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冲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單位

云南楚雄市鹿城小学

4.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总结 篇四

【摘 要】班主任如何让学生做一个如痴如醉的学问的追求者,在灯火阑珊处找到自己寻求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学会做人增强其学习内驱力,良好的班风保障学生健全人格;殊途同归,多层次、多角度育人;彰显人本精神,“德”迷其中,百年树人。【关键词】班主任 教书育人 德育为先

【正

文】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我经常和我的学生们说,上网玩游戏可以让人痴迷,因为其乐无穷,但这是一种使人精神颓废的庸俗情趣;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可以让人痴迷,找到其中的乐趣,这是一种使人充满活力,有益身心的高雅情趣。班主任如何让学生做一个如痴如醉的学问的追求者,在灯火阑珊处找到自己寻求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1.要培养学生成才,必须先使其学会做人。做人是成才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只有才没有德要做坏事,是害才;当然有德无才只能做小事,是庸才;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做大事,是人才。

2.要让学生个体学习好,必须增强其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爱学习,就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自卑的学生自信起来,让没有方向的学生找到自己的目标,并养成良好习惯,做到立志成才,勤奋学习。

3.要提高团队学习成绩,必须有良好班风班纪做保障。良好班风班纪来自于班主任的引领和教育。坚持德育立班,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和强大的团队,从而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成绩。

4.要让学生有健全人格,必须促进学生的自理、自立和责任感。现在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多是娇惯;生活上照顾得太多,思想行为上要求得太少;学习上期望值太高,学生学习压力太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性格脆弱、孤僻的较多。班主任要当好学生心理保健医生,帮助学生战胜脆弱,调整心态,增强自强心和自信心,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困难的能力;要克服孤僻,善于与同学交往,培育合群友爱的健康人格,提高构建和谐关系的能力;中学生还要克服青春期的烦恼,正确对待与异性伙伴的交往;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确立职业理想,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工作放在班主任工作的首位,抓住这个主旋律不放,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殊途同归,抓好德育

1.坚持不懈地抓好“四个育人”。即: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要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思想品德课要做到认知、明理、激情、导行,其他学科要结合教学有机渗透德育,做到教书育人;切实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有计划地开展专题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活动,把育人贯穿于活动的筹备、进行和收获的全过程中,做到活动育人;要营造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做到环境育人;优化班级管理,在实施管理的全过程中,做到管理育人。

2.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社会发展中,国内外有时出现一些重大事件,牵动着全社会,影响着师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现实教材和良好时机。我们要培养学生身在学校,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大事,增强爱国情感。如结合汶川大地震,我校普遍开展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献爱心活动;结合北京举办奥运会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结合庆祝改革开放30年,让学生从家乡到全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加深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全国人民幸福之路。只有让学生经常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将来才能成为胸怀全局报效祖国的好公民。

3.家校携手,共同育人。班主任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为培养教育好学生,班主任应多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及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介绍学生在校的情况和老师的期望。沟通方式:一是家访;二是通话或上网。尽量不把家长向学校里请,对家长要做到态度诚恳、礼貌相待,对其孩子要关心体贴,表扬为主,减少告状。即是学生出现问题要冷静对待,决不能向家长动气发火;三是召开家长会。除向家长汇报班级学生的品德、学习情况,并要宣传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也可让教子得法的家长介绍育子经验。我在开家长会时,每次一定让家教有方的家长在会上介绍经验,还让其把经验写成材料,在家长中传阅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我校还建立了每周五的家长接待日和每学期一次的开放日,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让学校广泛听取家长办好学、育好人的意见。

三、彰显人本精神,突出“三个坚持”

1.坚持正面教育。我经常深入班级、熟悉学生,根据学生差异采用不同教育方法,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生在成长阶段有时出现点问题是很正常的,对问题学生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压制,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启发引导,正面教育,打动其心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如有一个寓言所讲: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先大发威风,狂风呼啸,寒气逼人,结果行人大衣不但没有吹掉,反而裹得更紧;南风缓缓吹拂,和煦暖人,行人主动脱下了大衣。我们面对学生出现的违规行为,如果动气发火或体罚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望而生畏,感情疏远;只有和风细雨地教育,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改正错误。有时,对学生的缺点也可不直接批评,通过彰显别人的优点,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这样,受表扬的高兴,该批评的心领神会。

2.坚持“防”重于“治”。我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有计划、有目的,以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念,增强对不良行为的免疫力,形成良好的班风。我经常深入学生之中,抓住问题苗头,防患于未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做到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3.坚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而言,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每天影响着学生。特别班主任与学生经常相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教育感染作用。因此,我特别重视自己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师表风范,时时处处当好学生表率,做到以德立德,以行导行。如要求学生要认真学习,我批改作业就要做到不草率马虎;教育学生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学校或班级安排的集体活动,我都带头参加,身先士卒。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我就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5.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总结 篇五

梅河口第四中学

“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以德立校,整体提高”――这是我们第四中学的办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一直以来,我们第四中学认真贯彻教育纲要,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学校德育工作出现了新局面。“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工程”,学校的教育工作就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我们第四中学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学校始终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的重要位置,明确教育目的,理清思路,加强管理,健全网络,建立德育工作的科学管理体系。

一、加强领导 规范德育行为

一是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德育工作课题研究小组,校长任组长,书记和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处室的负责人和班主任为成员。实行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各项工作层层落实,形成德育工作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党支部部署统筹规划德育工作,政教处、团委组织实施,学生会班主任作好具体工作。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德育管理不断充实力量,团委增设两名团委委员,分别负责宣传和组织工作。后又增加两名政教副主任,具体抓安全、纪律、卫生。教科室、教务处对德育工作常规教研进行部署。“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学校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抓德育工作,处处做学生表率,身正为范,上到校长书记,下至普通教师都时时处处留心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每周有两位领导三位教师值周,管理学生。班主任实行“八到位”(起床、两操一活动、三餐饭、读报、晚寝)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安排人员守夜、巡查街道和网吧,及时发现即时处理问题。对于一些纪律、行为较差的学生,我们经常是校长书记、政教人员、班主任、老教师多层面的共同做工作,往往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转变也很快。

二是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制度能规范行为,同时对工作有具体的指导作用。我校提出“从严治校、以德立校”的口号,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订了《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德育工作制度》、《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文明班级、文明寝室评选办法》、《班级量化管理办法》。这些制度办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比如《班级量化管理办法》从到校、卫生、体育活动,就餐、行为规范、寝室管理、德育宣传、好人好事、违纪等方面实行量化,内容具体。政教处、团委每周公布一次量化结果,这一结果是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三是成立了家长学校。培养教育学生,不只在学校,家庭、社会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拓宽德育渠道,能使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我校很早就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成立了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组织召开家长会和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听取家长意见,改进工作方法。通过家长学校传授家教知识,提高家长素质,共同探讨教子方法。规定每个教师要多做家访和利用学校网站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预防学生“多重人格”和“虚伪人格”的出现。学校还聘请校外辅导员参与德育工作。近年来聘请老领导、老八路、以及镇政府“两办”、司法所、法庭、派出所等有关同志到学校进行辅导和作报告,并与政法职能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工作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我校建立了五个德育教育基地:海龙烈士墓、学校校办工厂、学校基地、海龙部队十五团、海龙公安局。学校团委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到基地活动,在实践中学生深深认识到只有掌握科技知识才能创造更多财富,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样,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了良性互动循环,形成教育合力。

四是建立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德育管理机制。我们学校一向挑选那些优秀的教师、综合素质较全面的教师来担任班主任,要求我们的班主任要有爱心、有上进心、有责任心、有工作能力,同时尽量要年轻。行政会成员全部实行包班制,年级主任由副校长兼任。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工作,为提高班级工作效率,我们今年进一步加强班级工作量化管理,以班为单位,对纪律、卫生、学习、就餐、就寝、课外活动等各项内容进行综合评定,一周一小结,一月一大结,量化评比结果将作为评选文明寝室和文明班级的重要依据并与班主任和挂班领导的利益挂起钩来,班主任补助改为当月结算,这样一来,学生到老师就不再是过去那样,现在很关心自己班级的分数了,都为班级集体荣誉着想,人人都为班集体争光,作贡献。

五是充分发挥团委和学生会的作用。严格挑选学生会干部是我们一向的作法,政教处、团委公开学生会干部评选条件和产生办法,先由各班推选,再由学校组织竞选,候选人材料公示一周,那些品学兼优、有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的学生将成为新一届学生会成员。他们全面参与学校管理,学校集会、值日,以及安全、卫生、纪律的检查等方面的工作,学生会和团委的干部全面担当起来,为学校工作的开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二、开展德育活动,丰富德育途径。

活动是德育工作的生命线,以活动为载体,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良、心育寓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健全人格,陶冶高尚的情操,激发浓厚的兴趣,达到活动育人,活动促进工作的目的。

今年以来,我们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是七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活动,整个教育活动历时两周,有动员大会、有总结评比大会,活动过程有具体方案和步骤,把学习落实《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八荣八耻》、《安全公约》等作为主要内容贯穿始终,中间进行了知识比赛和演讲比赛,各班把“知荣辱、树新风”,“文明谈话,文明待人,刻苦学习”,“为四中争光,做一个合格中学生”作为主题班会内容展开讨论。这一活动的开展,对一个新生来说教育作用是很大的,他们在讨论中谈到作为第四中学的一名学生很自豪,也很自信。二是今年开学初全体学生进行军训,我们聘请海龙部队基地的教官(他们都是军事院校毕业的年轻人)对全校17个班进行为期三天的军训卓有成效,学生站队、走路、集会、寝室内务整理都得到了非常好的训练,特别是最后各班的会操比赛和军官方阵的表演博得师生和家长一片掌声,他们步调一致,整齐划一,令人震撼。这次军训的训练效果和产生的影响是平时空洞的说教难以达到的,老师们反映说现在的体育课和集会好多了,家长很支持这件事,社会反响也很好。这也告诉我们要开动脑筋,多开展一些学生喜欢、家长支持的活动。

三是开好主题班会,办好黑板报。我们的班会课在课表上排在周一上午第四节课(一改过去排在周末)进行,班主任要有备课,有主题,有形式,让学生自己唱主角。既有上周总结,更重要的是有本周工作如何开展,值周领导要检查评比。办好黑板报是我们学校近年来充分发挥文化长廊作用的一项工作,每个班教室里有黑板报、学习专栏,学校有橱窗,重点是办好学校的一块黑板报,以周为单位,一个班一期,由政教处、团委组织学生代表、教师代表根据评分标准评比打分,并公布结果。现在的黑板报一周一新,有质量有档次,很规范,师生都喜欢看。一个班办好一期黑板报,老师到学生都发动起来了,看书看报,查找资料图片,编辑编排,连写带画,聚集了大批的学生参与,前后要忙活两个多星期。这是我们重新找回来的活动,确实锻炼人。

四是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学校经常开展安全知识,法纪知识的讲座,防火、防灾、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讲座,并在广播台作系列节目播音,还举行了灾害救援、紧急避险等实战演练,真正提高全校师生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安全隐患意识以及自救自护的能力,培养学生处事冷静、机智勇敢的精神。

五是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参观展览,祭扫烈士亭,清扫大街,文艺节目汇演、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教育活动,还一如继往地坚持举行周一以及重大活动时的升旗仪式、唱国歌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持久地开展课外活动,从不间断,比如体训队、文学社、培优辅困、球队、书画等小组活动的开展。

三、依托课题,研究德育工作

现实情况是严峻的。一方面,学校工作很大程度受“升学率”影响,一大批考不取“五中”的学生逐渐远离教育者的视线,学生普遍地感到学习是一件令人厌倦的事情;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影响也很复杂,留守孩子多,他们缺少家庭的管教和亲情关爱,迷恋上网、游戏、散漫、乱交朋友,学生感受不到生活中的丰富性和无限乐趣。他们都处在成长期,可塑性很强。青少年的思想阵地被谁先占领是一个社会问题,他们的头脑和心田是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和占领,还是用上网聊天、游戏、武打,甚至黄色的东西来武装和占领呢?(过去常说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无产阶级思想占领阵地)近年来,学校就德育工作的理念问题、科学发展观和观念转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一是加强留守学生教育工作课题的研究,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2、实施“关爱留守学生”的责任帮扶制度,建立“爱心救助站”。对经济困难学生多方救助。学校为“留守学生”开展“给远方打工父母的一封信”征文活动和“假如我是父母”换角色的演讲比赛活动。

3、实行留守孩子“谈心日”制度,召开留守学生会,正面引导,使孩子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人们只看到打工赚钱的光彩一面,而看不到艰辛的另一面)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好好做人和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勤劳动。

4、开展“关爱留守孩子”专题研究,号召教师深入实际,多做研究,征集有关论文。

二是开展“文明工程”创建和“校园文化”研究

1、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校园”的创建,建立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生态环境,尽管学校地理条件有所限制,但是,校园整洁美观、基础设施到位,文化橱窗、黑板报一周一新。大力完善学生住宿、吃饭条件和教师办公条件,为师生营造一个整洁、和谐、清净的工作学习环境。

2、实施“文明行为”工程,要求师生文明用语,养成文明行为,不乱丢乱扔,不说脏话,微笑面对,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学生,因人施教,注重个性发展,从严管理,强化团队意识。

三是开展德育课堂的研究。

德育工作必须依托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学校制订了《关于学科德育渗透的意见》,要求教师深钻教材,结合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资源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做到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而深入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它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以及审美观,荣辱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

6.德育为先 培养新人 篇六

刘江九

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并深入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一代新人的必由之路。这是我校教师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中达成的共识。学校无闲事,事事都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习无闲时,时时都育人。

狠抓师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道德素质尤为重要。首先,我校大力加强师德教育,以师德教育为中心开展“五爱五心”教育活动(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爱岗位。事业心,进取心,爱心,关心,责任心)

第二开展“三讲三树一增添”活动。即讲师德,讲职责,讲奉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我校教育添光彩。

7.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总结 篇七

一、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的动员令

(一) 外语教育改革的措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公布后的第23天, 教育部便在其官网披露了已经制定完成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据悉, 外语将探索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 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 增加学生的选择权。中国高考制度被人诟病最多的是“一考定终身”。在《决定》关于教育改革的描述中, “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最引人注目, 外语社会化考试和多元录取机制等被认为是解决该问题的有益尝试。

根据我国对外语教育改革的措施, 体现了我国对中学生教育机制正在逐步的完善, 致力于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政府希望通过对外语教育改革发展而逐步减轻中学生的压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考上理想的学校。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再添新动力!

(二) 不设重点学校的教育改革

《决定》中提出,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 破解择校难题。十年多来, 示范校在招生录取、师资资源、硬件设施等方面都享受了各种政策倾斜, 成为学生与家长拼抢的目标。对此,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 在《决定》通过后, 示范校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对象, ”学校不应分等级, 学生应该享受平等自由的教育资源。”

“择校热”是长期困扰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难题, 尽管一些试验区采取了加强教师流动、优质资源校带动相对薄弱校、“一长掌两校”等做法, 但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 成效并不理想。在《决定》中, 明确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 破解择校难题”。对此,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银付解读:“教育公平是人们对教育的体感温度, 教育公平就是要保障每一个人公平的发展权, 这是促进社会流动、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二、德育为先—我国中学教育必须遵循的重要指针

(一) 从教育方针来分析德育为先的重要性

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决定》中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从党的教育方针来看, 我国对中学教育的重要性是德育为先。说明中央要从根本上发展中学生的素质教育, 解决过去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的教育方针。致力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国家培养全方位人才而努力。

(二) 从教育模式来分析德育为先的重要性

自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后, 我国开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但十多年过去了, 素质教育现状仍然堪忧。目前的教育, 特别是中学教育, 由于必须面对中考和高考, 许多学校虽然形式上在搞素质教育, 但实质上仍不同程度地受到考试的束缚, 或明或暗在搞应试教育。由于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 素质教育所推崇的让学生个性能力自由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似乎遥遥无期。

应试教育现在可以说是积重难返, 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在中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引导下很多学校和老师把提高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教育目标, 忽视了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德育素质的培养。因此, 全面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对我国教育模式的一项重大任务。

(三) 从学生现状来分析德育为先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国民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然而, 针对我国的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与家长之间走后门托关系、择校风等盛行和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的滋生, 使学生不能产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甚至还会有样学样。大部分学校还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抓好书本教育为教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不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 从而导致学生成为了集体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再加上社会上一些有关中学生素质的热点问题进一步深化, 加强德育为先更是刻不容缓!

(四) 从师资素质来分析德育为先的重要性

教师群体的道德素质整体在下降。一些老师受功利浮躁的社会大环境影响, 放松了对自身的道德修养要求, 变得更加急功近利, 把教学作为谋利手段, 利用课外时间大肆从事有偿家教和其他经济性活动, 损害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良好社会形象。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教师的作用除了传授知识还有责无贷的育人责任。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做人,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目前我们的教育对德育的重视远远不够, 导致培养的学生往往智商很高, 但人文道德素养低下, 近几年在教育界频发的很多恶性事件与此有很大关系。对此, 加强教师群体的道德素质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汪希林.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述评:让孩子享有更好的教育.中国新闻网, 2013年11月8日.

[2]袁仁贵.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内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部, 2013年11月20日.

[3]李晓亮.“不分文理科”是高考改革的共识与方向.凤凰网天津, 2013年12月21日.

[4]顾明远.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中国教育报.2013年12月6日.

[5]鲁洁.《生活.道德.道德教育》.载于《教育研究》, 2006年第10期.

8.五育并举,德育为先 篇八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渗透;人格培养

“教书的同时始终注意育人”,在学科中渗透德育艺术的出发点,这是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关键部分之一,也是我们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何借助美育的力量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一種重要的艺术手段。

一、优化学科课程,立足渗透

《美术课程标准》为我们规定了美术课程的性质,这就是人文性质。“欣赏·评述”是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自然也要充分地体现出人文性质。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和改革的趋势。针对美术学科的特点,为了渗透德育,在教学内容上,首先根据现有教材,深入挖掘整体德育资源,选择、充实具有现代精神的教学内容,并注重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挖掘教育素材,结合审美活动,找准德育的切入点,力求使教材内容与教学结构辨证融合,使知识传授、技能开发和人格陶冶三者同步提高。

在欣赏课上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是那些人类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之作常常渗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通过欣赏,不仅学会了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这些经典之作,提高了视觉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逐步形成了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应该说“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该学习领域不仅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法,为其他美术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为学生的情感和观念的表达提供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给他们带来极大的身心愉悦。在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积极性,把美育重点放在情感的体验上。如围绕色彩教学,有意识地针对人口、资源、环境、健康等社会行为规范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宣传画临摹和创作,表达他们关心地球、关心人类、关心未来的美好愿望;联系社会现实中的真、善、美,通过收集具有时代价值、典型生动、寓意深刻的漫画、连环画和简笔画资料,让学生编绘手抄报,将艺术手法融入思想性之中,寓教于乐,也是一种深化德育的好形式。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遍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这是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结合“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这一特点,把对社会发展有价值的德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如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商标图案、广告资料,进行产品包装、广告设计等课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商品价值观念、广告意识观念;通过标志设计教学,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消费意识、礼仪交往意识;在环境设计教学中,教育学生要关心我们生存的世界,所居住的环境,人类在享受自然赋予的同时,更有责任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的生存空间。在普及环保知识的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

二、强化活动课程,重在参与

为了实施对学生德育的正确引导,就要结合美术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校与社会两块阵地的教育优势,强化活动课程的功能,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主动参与中开阔眼界,提高认识,把培养德育意识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美术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制定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达成目标。其中第三条目标是从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的角度来制定的,强调通过“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合作精神得到发展,并主张让学生以获得的情感体验为基础,激发学习动机。在活动中,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如“校园文化节”、“创文明宿舍”、“美化校园”、“学楷模、讲奉献”等活动,采取举办书画展览、黑板报比赛、美术知识竞赛、美术小论文比赛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意识渗透。另一方面,为了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必要的社会公益活动,如“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周”、“教师节”等,针对性地在校园内外举办专题展览、绘制招贴画、公益广告、宣传标语等;适度地参与各种艺术欣赏活动。使学生在这些健康、和谐、积极、充满美的气氛中获得极大的精神营养。通过参与,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严守纪律、热爱劳动、尊敬师长、乐于奉献的美德和风尚,使德育意识真正收到良好效果。

三、树立教师形象,旨在教化

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美术教师在审美教育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自觉意识,既要做美育知识的传播者,又要用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师德和精神风貌去教育学生,成为学生做人的良师益友,对他们进行言传身教,处处用自己的“形象”去感染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去真正体味“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的丰富内涵,使德育在双向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升华。

“教师让学生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使学生觉察到心灵中有一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这种幸福感就能成为学生继续做同类事情的动力源泉。”

9.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总结 篇九

崔小妮

【摘要】当今社会,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主题,抓好德育已摆在了首位。这不仅要求教师教给学生书本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做一个适应现在社会发展需求的有用之人。

【关键词】 尊重

独立

挫折

德育

全面

发展

【参考文献】:《思想品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11月第4版。

《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一个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国家要发展提高人们的素质已成为必然,素质教育首先就要从孩子抓起,孩子的教育关系国家未来的命运。因此,抓好德育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前段时间我校附近搞路面维修,当时的天气特别炎热,中午修路工人的衣服全部湿透,经过长时间的工作路终于修完,路面上抹了厚厚一次水泥,在新修的路面旁边用绳子拦着,示意大家不要走进,以免刚修好的路面被破坏。第二天一大早我惊奇的发现昨天没干的路面上竟留下了好多小孩的脚印(五六年级孩子那么大)还有一些什么“CF” 什么“loveyou”„„ 看着这些“杰作”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孩子们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只是好玩吗?经过几天的思考我明白了,这些孩子平时缺少家庭和学校的德育教育,一些父母只是忙工作很少对孩子进行管教,在学校老师的德育教育也缺少,生活中仍有部分老师拿成绩来衡量学生,他们只看到了成绩带给他们的荣誉,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孩子只知道学习对事物的判断不知对错,他们不会独立生活不懂为人处世的道理。可我们毕竟生活在社会这 1 个群体中必然离不开与人交往,不会与人交往怎么样能在社会中立足?走上社会怎能适应社会?因此,现代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给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适应现在社会全面发展的有用之人。一个学生的成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更重要还有个人素质,只有德才兼备这样的人他的成功才能为社会服务,下面就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明确的目的。读书的目的说大了为了国家的发展,说小了就是为了自己能明辨是非,做一个有用的人今后能生活的更好。现在我们教学中存在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情况比较严重的问题。经过分析原因有多方面。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越来越强烈,他们总是怕自己的孩子落后,星期六﹑星期天﹑寒假暑假这样那样的兴趣班,补习班占据了孩子很多的时间,加上平时沉重的学习压力,造成了一种学生厌学情况比较严重学生开始有点逆反心理,有时采取消极的对抗,有时他们甚至直接与父母发生冲突,学习知识为了完成任务。老师上课的方式方法学生不喜欢,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还有就是他们觉得读书没用不读书一样可以赚钱,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因为孩子的自控能力差,思维比较简单,一旦这样沉沦下去他的一辈子就毁了。我们首先要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引导,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一位学生想考取重点高中,于是便刻苦学习,学习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这种推动学习活动考取重点高中的愿望就表现为学习动机。由此可见,学生为什么而学习,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何,以及学习的努力程度等都与学习动机有关,学习动机愈强烈,学习积极性愈高,学习的潜能愈能发挥,学习效果也愈好。因此,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也就成为我们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方面。动机明确,那么学生也就知道了为何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就增强了,除了在课堂积极主动听讲外,课外也能积极主动的去完成作业。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潜能也会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那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就形成了一种很自然的向内求的正确观念和人生价值。在这样的正确观念和人生价值的指导下,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首先就会思考自己是否那里没有做好?这件事这样做,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不好效果?这样,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才能健康并快乐的成长。

其次,要教会学生懂得尊重。没有人能脱离人际关系而独立生活。人际关系和谐,则个人身心愉快,集体也积极向上,易出成绩;人际关系紧张,则个人身心惆怅,集体也难有作为。所以,学生在集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个人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条件,到底怎样才能使人际关系和谐呢?尊重在此起了重要作用,尊重包括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与人交往中一定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只有这样你在集体中才获得大家的尊重,感受集体的温暖,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开心的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静下心好好学习。上面事例中乱涂乱画的那个学生他既没有尊重自己也没有尊重他人的劳动,因此就受到了大家指责。如果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努力改正相信大家还是会喜欢他的。谁没有犯错的时候呢?

再次,要教会学生学会独立。每个人都是要长大的,要离开老师和父母独立生活的,老师和父母爱孩子不是一味的包容,而是要教会孩子独立生活的能 力,在今后的生活中还有好多事要他们自己去做,一个没有独立性的人是很难有所作为的。有关学者就“成功者在少年时期具有怎么样的素质”进行调查,结果是66.69%的成功者在少年时代喜欢自己独立做事情,27.73%的人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不喜欢的占3.38%,。从上面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生活中把自己看成学习﹑生活的主人公,遇到问题独立去解决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最后,教会学生学会面对挫折。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这样那样的挫折我们都会碰到,学会正确的看待挫折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班上有部分学生因为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就灰心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更觉得自己比别人笨,开始放弃学习了;有的学生因为自己长的不好看就自卑不与人交往这样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缺点而没有看到自己的优点.如果不及时引导他们身上的优点都有可能没有了。这时候学生最缺乏的就是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的基石,一个人要想成功自信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让他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树立学生的的自信也很重要。[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告诉他们,其实每个人的大脑都一样没有什么区别,让他们明白“成功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要看一个人是否成功主要看看他是不是有坦然接受挫折的勇气,有跌倒了再爬起来的精神,有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成功。每当遇到挫折时我们应该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学会冷静思考,认真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以为的抱怨,怎么的抱怨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欣然接受勇于解决,最终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人常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其实想想我们还要感谢这些困难挫折,正是它们的存在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 富多彩,才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成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你一定能行!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各学科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际价值,对学生具有吸引,感染,激励和充实心理的功能,为学生的世界观提供科学基础。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过程中,可使他们获得意志的锻炼和能动性的发挥。这对学生的品德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潜在的作用。学生在集体中的各种良好的品质并非都是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只有我们根据学生在集体中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才有可能使学生的集体意识等良好的品德迅速形成起来。学生大多有好奇,好说,好动,好学,进去等心理特点。对开展以学习为中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集体活动,他们总会乐意参加的。学生在集体中与教师,同学共同活动,直接交往,对方的言行常常会直接引起自己的注意,思索,对照,并产生着模仿的心理活动,甚至不知不觉地积极模仿起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我们除了要自己以身作则外,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向先进榜样学习。使他们自己产生正确的评价与态度,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这也是他们在道德修养上的自觉能动性表现。

10.教书育人 德育为首 篇十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有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互相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核心位置。

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都有“德育为首”的观点。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仁”是孔子思想的精神内核。“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由此可见孔子把“学会做人”作为教育的基础,放在了教育的首位。这对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更深远的影响,即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幼儿教育的开拓者,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就说明教育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应注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水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无德而不立,思想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身处事之本。有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养成的思想品质对他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教育抓好德育教育是重中之重。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班主任责无旁贷。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我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针对学生实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懂得善恶,知道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孩子们学“规范”,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会做人。教育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

第二,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因为它符合儿童的天性,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遵守纪律我最棒”、“争做文明好少年”、“学会感恩,与爱同行”、“我是环保小卫”、“节能减排从我做起”等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了升华,丰富的自主活动和社会实践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树立模仿的榜样。模仿是加强道德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模仿对象要有权威性和可接近性。因此,我选择名人做榜样,如持之以恒、勤学苦练书法的王羲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张海迪等。此外,作为班主任的我要率先垂范。因为“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往往是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学校由于教学楼重建,部分班级搬到中学学习,小学的作息时间和中学有冲突,不宜于放学后打扫卫生。课间打扫又太脏,怎么办?于是我在班内开展“弯腰”活动,要求学生弯腰,我就要先弯腰。每天到教室后我总是先转一圈,只要地上有纸屑我就弯腰捡起来,扫把倒了,我把它扶起来,桌子斜了,我把它拉正。逐渐的同学们都喜欢弯腰了。纸屑没有了,扫把规矩了,课桌整齐了。我用行动影响着孩子,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第四,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及时反馈。及时让学生知道自己行为活动的结果和进步情况,哪怕是极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经常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肯定优点,指正缺点;在发扬优点的过程中克服缺点,使学生不断进步。

第五,培养良好的班风。班风的好坏对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而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很长的过程,作为班主任要有耐心,要把工作做细。除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培养学生,比如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拔河呀,体操歌咏比赛呀等,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逐步形成良好的班风。

事实证明:只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班级的各项工作势如破竹。这些年来我们班的教学成绩,班级工作总是领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班级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氛围。而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分不开的。“文涛爱心”活动颁奖以后,领到羽毛球拍的学生没有把球拍放在家里而是带到了学校,课间打打球无可厚非,可是由于新建教学楼,我们完小八个班暂借中学的教室,活动场地过于狭小,再加上大课间中学生打水通过我们的活动场地,更是雪上加霜。在这样的情况下打球存在着安全隐患。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没等我在班上讲,就有许多同学来找我了:“老师,这样打球不行呀,球拍往后一轮会碰到其他同学的。”“是呀。”“老师,我倒有个办法,让部分打球的同学去观察其他打球的同学,就能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了。他们就会主动不打了。”多好的建议。课上针对这件事我又开展了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主题班会。这时有的学生又发现了我疏忽的一大安全隐患:中学后面的小道是学生爱走的路,因为近、省时,可它紧靠一个几米深的大坑,路窄骑车的人多,万一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是很危险,我们以后再也不走这条路了”“不但我们不能走,还要告诉其他班级也不要走了,太危险。”......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他们这种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心中有他人的优秀品质不正是德育教育结出的硕果吗?

11.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感恩;爱国;环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外,还应当把德育教育贯穿其中,下面我就谈谈自己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要内容。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很多关于爱国主义的课文。《最后一课》叙述了普鲁士军队侵占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将要被迫改教德文。顽皮幼稚的小弗郎士逃学之后去上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和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抒发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段。东京遇见清国留学生;到仙台留学,吃住生活情况;跟藤野先生学医;学医期间,看关于中国时事的影片;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全文贯穿着爱国主义的主线。鲁迅最初幻想“医学救国”,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痛苦,战争的时候便去当军医。”于是去日本仙台留学学医。一次课间看时事片,惊醒了鲁迅的梦想,国人身体再强壮,只能当枪毙人的看客。如果要改变国人麻木的思想和颓废的精神,只有用文艺唤醒国人的意识。于是告别了藤野先生,弃医从文。

(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学会尊老爱幼,学会感恩,尤其是感恩自己的父母,对于现在的学生很重要。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多,他们都成了众星捧月的掌上明珠。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用平实的语言写了父亲去世,母亲寡居,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我母亲对我管束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女儿则“事事留心,事实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出门去。”用平淡的语言把一个忍辱负重,一心一意培养儿子成长的母亲描述的惟妙惟肖,字里行间流露出“爱母之情,敬母之意”。

(三)教育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

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要议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写了我国西部罗布泊从生命绿洲迅速干涸成为戈壁沙漠的悲惨事实。指责人们不断向大自然索取和掠夺,酿成了仙湖变沙漠的悲剧,呼吁人们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二、采用多种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德育和智育结合起来,把德育教育始终融入语文教学中。讲课时,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思想,在学习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结合教学挂图、录音、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

(二)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实效。通过阅读,使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独立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作文教学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又一具体体现。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选材要贴近生活实际,立意导向要积极向上。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留心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尽情抒写个人真情实感。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能生搬硬套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不像思想品德课程那么直接明确,而是结合语文教学实际,一点一滴慢慢地渗透,潜移默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平等的交流、讨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感染、感化学生。同时,教师还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体验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德育内涵,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学生进入初中后,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相比小学时期有很大变化,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已不满足于现成的说教,思维慢慢成熟,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正确处理语文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德育教育的关系

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德育教育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两个方面,德育和语文密不可分,语文学习内容也是德育教育内容,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语文课既要让学生受到必要的思想教育,又要让学生学习到规定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的语文能力。

12.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总结 篇十二

一、“三育人”德育机制的内涵

“三育人”包括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

全员育人指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 使他们参与到学生德育工作当中来, 形成一个全员参与、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教育群体, 形成一个目标明确、要求一致、管理严密的德育工作领导管理体系, 切实使全体师生员工、校外一切教育者成为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人。

全程育人指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出发, 加强德育工作的阶段性、连贯性、时间性、发展性, 使德育工作贯穿教育工作的始终, 以期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素质有条不紊地生成和发展。

全方位育人指加强德育内容的丰富性、德育途径的多样性, 以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结构。德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整体, 其中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是核心, 除此之外德育还包括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只有加强全方位的教育, 提供一个全面、和谐的德育环境, 使德育渗透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才会加强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选择性, 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三育人”德育机制的实践性探索

1. 立足学生成长发展, 做到全程育人。

把握德育工作的全时段进行育人。德育实施是以一定的时间为依托和条件的, 要把德育放在学生在校的所有时间内进行, 这包括学生整个在校期间的德育工作、学年的德育工作、学期的德育工作, 每月、每周、甚至是每天的德育工作。为此, 要设计整个德育计划, 使各时段的德育工作层次清楚, 重点分明, 环环相扣, 螺旋上升, 不断深入。例如, 在新生入学的时段, 我们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精心设计了《新生必读》, 该《必读》包括学生规章制度、支持学生成长成才政策、大学学习生活心理指导、大学生安全常识、大学生健康教育处方等内容。在入学教育中, 分学院、系、班级三个层次, 邀请院领导、各业务部门领导、有关专业老师组织市情发展概况、大学生面临的形势、学院发展及培养目标、专业与课程介绍、就业形势分析、学习方法介绍、校风校纪、学籍管理、大学生活适应与心理健康、新时期人才素质要求等内容丰富的入学教育,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把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程进行育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确保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的顺利进行, 就要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进行持续不断的过程跟踪教育。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在学生入学初, 就为他们建立素质发展档案, 摸清他们的思想道德发展情况及表现, 向他们提出努力目标, 督促他们努力实现。在学生的日常表现中, 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 针对问题提出批评与改进意见。我们要求各方面的教育者, 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 及时把握学生思想成长的脉搏, 做好督促、鼓励工作。

2. 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做到全方位育人。

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德育工作, 实现活动育人。以常规教育为核心, 丰富学生的德育教育专题活动, 突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 加强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教育, 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契机, 建立多处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 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干休所、城区各单位进行志愿服务活动。例如, 我们借助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朝阳辉映夕阳红”、捐资助学、心理扶助、雷锋一条街、学生资助服务网络平台的开通等活动, 都形成了有特色的德育专题活动, 为营造学院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实现环境育人。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成,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和宿舍文化专题活动的同时, 我们还建成了文化长廊、宣传栏, 并定期更换内容, 使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有了休闲阅读的空间, 在日常阅读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为陶冶学生情操, 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在教学楼和学生公寓张贴或悬挂文明用语, 时时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文明待人。各班教室内张贴伟人画像及名人名言条幅, 使同学们耳濡目染, 起到了“春风化雨”的作用。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四名”活动 (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诵名诗)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 丰富了学生的人生营养, 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雅的文化素养。

13.《以德育人》 德育论文 篇十三

郭岭小学 孙艳茹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对他们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我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对学生的成长负责。

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个男生哭着跑来跟我说:“他放在文具盒里的钱不见了。当时我心想,如果我大张旗鼓的帮他找回钱一定会伤了那个捡钱孩子的自尊,上课前,我对全班同学说:“诚实的心灵比金子还可贵,李同学今天文具盒里的钱不小心弄丢了,我希望捡到的同学,在没人的时候把钱放回李同学的文具盒,接着,我把文具盒放到了讲桌上。等到放学后,我再回班里时,发现李同学的钱,静静的躺在文具盒里。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惩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第二天早上,我在班里对同学们说:“昨天,一位同学帮助李同学找回了遗失的东西,同时,也找回了他自己遗失的诚实,我的话音刚落,全班同学都为这不知名的勇敢者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有一个学生却羞红了脸,下课时,他递给我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老师,谢谢你没有揭穿我,我以后一定努力学习,遵守纪律,不再欺负其他同学。我以为他只是说说,他竟然真的开始学习,开始遵守纪律,开始帮助同学。看到他的进步,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人们常把师爱比喻为母爱,母爱是伟大的,但师爱要高于母爱,它意味着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情或好恶去对待学生,而应带着祖国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按照接班人的要求去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有的学生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才能切中学生心理矛盾,改变学生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为加强班级德育工作,本学期我在德育工作方面认真按计划进行。一直利用班会,晨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认真贯彻《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等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德育工作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我刚接这个班的时候,班级的卫生和纪律不好,早自习干什么的都有,教室里的垃圾、纸屑总是“无人问津”,我便试着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把早晨的宝贵时间利用好,可是仍然有同学坐着发呆、哪怕一块橡皮也能默默地玩一个早晨,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

一天我在办公桌前学习业务,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我的讲桌变成我的学习桌,从此开始,讲台上多了我的笔记,我的教育理论书籍,每天早晨,我不再站在讲台上监督同学,索性自己专心看书、学习,不出两天,同学们也知道拿出书来学习了;他们没有人拾起地上的垃圾,我都会弯腰捡起,他们看到我这样做,有的孩子就会模仿,慢慢的班里的垃圾不见了,让我吃惊的是他们还会主动捡起校园里的垃圾。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身教胜于言传。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要做学生道德成长的同行者,首先要正确掌握德育的指导思想, 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的根本认识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体能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居领先地位,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树立新的德育观和学生观,教师不再是一个道德先知者、道德完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两者只是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相比较而言,学生是最具生命力的一代,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有比成人更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这是我们不能漠视的。因此,教师应树立与学生一同道德成长的观念,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反思,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成为学生道德成长道路上的同路人。

14.拓宽德育渠道 注重育人实效 篇十四

几年来,我们结合学校实际,以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为主渠道,以团队活动为载体,构建全方位育人网络,拓宽渠道,注重实效,不断加强和改进了学校德育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工作制度

几年来,我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建设了一支在汪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正确方向。

为使我校德育工作开展得具体化、规范化,我们制定并严格执行“德育规章制度”,即:(1)、每周一次班主任例会制度(2)、班主任基本工作及考核制度,(3)、主题班会制度,由政教处依据时事、上级精神、社会热点问题、学习、生活、网络视频资料等内容准备材料,每周召开一次主题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4)学生会值日制度。(5)、班级量化管理评比制度。(7)、每学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制度。

二、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之中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更加突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之中,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其品质。在听课、评课和教案检查时,都要把德育内容列入其中,做到备课有计划、上课有落实、学生有所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发挥我校主题班会优势,提高德育实效性。

1、班会主题的确定。由政教处依据时事、上级精神、社会热点问题、学习、生活、等准备材料,特别是近一年来我们充分把因特网上的网络视频资料应用到主题班会中,那些生动、典型、直观的教育资料更进一步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从而确保班会主题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触及学生灵魂,学生易于参予,乐于接受,教育意义重大,教育效果明显。

2、班会的准备。在每周一的班主任例会上带领班主任先集中学习,精心备课。由学校分管德育的校长、政教主任以及心理辅导教师参加,每次由一名市、区、校级优秀班主任结合本次班会讲授自己的经验和做法。然后进行讨论,对班会课进行充分的准备,要求教师的素质必须与时代同步,与学生生活接轨,如对于本次班会中学生可能提到的电影、电视、小说杂志、新闻、学生群中的热点话题等进行广泛交流学习,以期在班会课上做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指点学生迷津,引导走出误区。

3、检查与量化。班会课由政教处检查,对上课的规范性和上课气氛等进行量化,检查结果第二天早上张榜公布,分数列入本周的班级量化。

4、班会进行。班会时间,先由班主任确定本次班会的主题,由班主任或学生代表带领学习材料、观看视频、听录音(或歌曲)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让同学们自 由发表见解,尽可能地结合班情和校情,谈体会、论方法,在保证主题正确的前提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由评说。班主任做适当的调控,安排班委会成员专门记录。学生论坛中语言过于偏激的地方必须加以正面引导,使学生步入思维的正轨。讨论后选出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允许别的同学提出反驳,在辩论中探讨真理,升华主题,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帮助,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然后由班主任归纳总结,进一步升华主题,并布置一定的有思维含量的课外思考题,并要求把自己课后的心得、体会、建议等在班内文学社或学校“三月风”校刊上进行发表。

5、体验与反思。每次班会结束后,班主任要把本次班会中遇到的典型的问题、失误、自己感觉存在欠缺的指导,值得交流的好的做法、经验等形成书面材料,以备下一次班主任例会中进行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提高以后的班会课质量。

四、开展“每周一歌”制度,我校充分发挥电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我校的校内广播系统和室内闭路电视系统,在每天的中午午休结束以后立即播放一些优美、传统的革命歌曲,民族歌曲,健康向上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好的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及文明礼仪教育,这一活动,让学生每天沐浴在音乐的天空,缓解了午间的疲劳,以昂扬的斗志进入下午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在学生和社会中获得了普遍好评。

五、开展升国旗活动。

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是学生最为期盼的一件事。每次升旗仪式上,当奏起雄壮的国歌,威武的旗手升起庄严的国旗,整齐肃立的学生队伍、教师队伍,构成了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期初制定国旗下讲话计划,细化到每一周,每一个人,每一个主题,做好充分的准备。由学生自主组织仪式。在升旗仪式上由校长、班主任、教师、学生作国旗下的演讲和讲话,特别是现在我们利用升旗仪式对学校的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每次有两名优秀班主任上台来,由学生到台上为优秀班主任献花,并由学生代表对这些优秀班主任进行简介,表彰过程在学校校园网上的“册山中学优秀班主任风采”网页上共享,为这些优秀班主任在教师、学生中树立了光辉形象,极大地调动了我校各位班主任争先的热情。,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锻炼了组织才能,明确了要求,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我校的升旗仪式系列材料连年获得上级领导的好评。

六、开展了卫生先进班级建设和学风先进班级建设活动。根据区教育局的工作安排,我们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生的学习劲头十足,此项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好评。

七、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和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各个班级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制作了知识牌,名言警句,班级文化氛围、班级面貌焕然一新,在我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及教研组文化建设现场会中得到所有于会领导的好评,学生在这样好的环境中,学习的劲头更是十足。

八、德育教育融入日常行为规范、礼仪规范的养成性教育之中

爱学校、爱班级、尊师爱生乃至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是实实在在的、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表现。“言必信,行必果”,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校风。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我们根据区教育制定的《罗庄区中小学校园常规管理评估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我校的校园常规管理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汪华玉校长为首的册山中学校园常规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分工,明确职责。制定校园常规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校园干干净净,物品摆放有序,文化氛围浓厚。做到每盏灯能亮,每把锁能开,每片玻璃(桌面)无灰尘,每扇门(窗)无破损,每块地板(走廊)无痰迹,每面墙壁会说话。制定了详细的检查标准,力争校园环境做到:

1、校内无纸屑、果皮、瓜子壳、塑料袋、痰迹、杂草、碎石、瓦块、枯落叶及卫生死角。绿化物上无蛛网。

2、墙面无污染、无脚印、无乱写乱画现象。

3、自行车排放整齐有序。

4、校训、校歌会背会唱,坚持佩带校徽。

5、班内黑板报内容健康,定期更新。校园广播站管理到位,稿件健康向上,宣传教育作用发挥好。

6、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张贴、悬挂杰出人物的画像格言、安全标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卡通图片等,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

7、班牌统一、齐全、美观。室内卫生洁净,无蛛网,无灰尘,无异味,无乱涂乱写乱刻乱画现象。锁、灯、吊扇、桌面、门窗、玻璃、窗帘等完好无损、保持清洁。

进一步细化了班级量化管理办法:

1.在班级卫生区内每有一块(个)纸屑或果皮、瓜子壳、塑料袋、碎石、瓦块等扣相班级1分,每有一处痰迹扣1分,每发现一处卫生死角扣1分。绿化物上有蛛网扣1分。

2、教室内有痰迹、纸屑、杂物等扣1分。

3、不乱扔杂物,不从楼内往楼外扔纸屑等,发现1人扣1分,不从楼内窗户往外倒水,发现1人扣2分。

4、教室走廊及墙壁必须保持洁净,有灰尘扣1分,如发现有手印、脚印扣2分。

5、各班值日生扫除结束后应及时将垃圾倒在指定地点,如发现乱倒垃圾扣2分。

6、扫除工具必须摆在一个统一地点,如不统一、摆放不整齐扣1分。

7、园地及时除草,松土,浇水,否则每发现一次扣2分

8、每有一次检查发现厕所未冲刷者,扣该班3分,冲刷不彻底扣1—2分

9、不准在宿舍内点蜡烛、照手电看书、使用电器、不准在室内喝酒、吸烟、玩扑克、下棋,在床上蹦跳、打闹等,如发现每人扣1分。

10、每天起床后,住宿生必须整理好内务,如不整齐扣1分。值日生必须按时完成分配任务,不完成任务扣1分。

11、男生不准进入女宿舍,女生不准进入男宿舍,如发现严肃处理并扣5分。

12、宿舍应按时闭灯,闭灯后迅速进入睡眠,不准说话,否则扣1分。

13、自行车管理:按时上锁,不乱停乱放,不偷盗,按时值日,按时穿钢丝,发生意外丢失,不推卸责任、不鼓动闹事,学生服从学校、班主任和车场管理人员的安排,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讲文明讲道理。否则扣班级量化分10分并按学校规定处理。

14、班级财务管理 各班损坏门窗、桌凳、玻璃、灯棍等应及时修理安装,不得越周,否则学校酌情扣量化积分1-10分。

学校每周进行两次卫生大扫除,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意识,集体主义观念,责任意识;学生会对学校的课间操,午休,眼保健操,课活,校园秩序,学校宣传,广播站等自主参与,自主管理,形成了处处育人,时时育人,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弯一次腰,拣一片垃圾,自觉杜绝不文明行为,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播下一个动作,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个品格。为学生将来走向人生事业的辉煌之颠打下成功的基石。我校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形成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九、强化德育,转变素质教育观念。在学校举行了金秋艺术节和大型的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学生蓝球赛,教工蓝球赛、乒乓球比赛、女教工踢毽子比赛、女教工跳绳比赛等大型的比赛项目,这些活动都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获得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十、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差生转化

组织系列活动,让差生在活动充分展示特长,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进步。使他们树立我能行,我不差的信心。学校的后进生转化工作常抓不懈,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天使,做到先能成人,才能成材。几年来我校转化差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几年来,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形成了“团结、求实、勤奋、向上”的校风,明礼诚信,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渠道,探索新的途径,以推动我校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15.德育工作管理育人体系 篇十五

德育工作管理育人体系

为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实“管理育人,学科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的四大育人体系和“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使我校德育工作有所突破,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我校根据《安定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细则》精神,制订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育人体系。

一、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德育工作遵循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自我教育、主动发展。完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

(二)贴近实际的实效原则。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国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大力开展中国革命、改革开放和定西发展的历史教育与国情、市情教育。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及周边环境的德育资源,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

(三)形成合力的集体原则。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重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四)积极探索的创新原则。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既要继承和发扬长期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又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更新观念,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

三、德育工作的内容、形式与实施途径

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将来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思想,坚持常规教育、专题教育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为保证,社会实践教育为辅助,开辟多种德育途径,使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一)常规教育 1.认真贯彻和落实《国旗法》,坚持每周一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结合形势教育、传统节日、纪念日及学校大事等,安排好国旗下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讲话内容。

2.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学生一日常规要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推行校园文明礼仪监督岗值勤制度,让学生干部参与校园管理,培养学生自

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能力。

4.组织“校园巡逻”活动,记录校园内发生的好人好事和不良现象,并利用宣传窗进行宣传和曝光,弘扬正气,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5.实行定期评定学生品德行为和定期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利用校会、表彰大会等形式,表彰先进典型,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

(二)主渠道教育

6.全体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德育意识,坚持德育为首,坚持课堂教育为主渠道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内容、特点,挖掘教育素材。

7.各教研组在制订教研计划、教学计划时,要突出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教育因素;补充教材外的相关教育内容;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渗透。

8.努力提高教学艺术,使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和谐的联系,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春风化雨式的教育。

9.品德课教师要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地突出德育功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结合教材、时事政治和富有教育意义的录相、影片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解决学生思想上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分析和解释一些社会现象,学会运用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辨别思维的能力。

(三)专题教育

10.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开学典礼、“六.一”儿童节,举行表彰大会等,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七一”举办“颂歌献给伟大的党”演唱会,激发学生对党的感情。国庆节开展“祖国巨变”、“家乡变化”等专题讲座,初步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定西的发展变化,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家乡责任感。

11.结合青少年系列活动,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每年3月5日学雷锋、9月10日“教师节”前后,团队围绕“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主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青少年活动,为社会、为学校、为教师做好事、办实事,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自我教育,学会关心他人,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12.结合“五五”普法,开展法制教育。利用“6﹒26”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和“五五”普法要求,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校纪校规、法制常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努力使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13.结合安全常识,开展安全教育。以 交通、食品、地震、消防、煤气、雨雪等方面的安全常识为教材,教育学生崇尚科学、珍爱生命,学会交通安全、校园安全和“三防”知识,增强学生自护自救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

1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到“三有”(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计划),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塑造健全的人格。

15.举办专题讲座。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16.设立心理咨询室。学生在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中碰到的一般心理问题给予辅导和帮助,通过咨询,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对付挫折和不良情绪的应对策略,形成良好的人格。

(五)家长教育

成立家长学校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教育经验交流会等,较为系统地向家长传授心理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积极协同各级妇联组织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与社会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真正形成合力。

(六)社会实践教育

17.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党、团、队基本知识,认清改革形势和当代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8.抓好网络道德教育。教育学生科学使用网络,了解网络的利与弊,不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不看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网络内容。

(七)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积极进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环境管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学校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板报等形式和场所,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除了要特别重视历史的积淀外,还可通过向学生征集“名人名言”并张贴,激发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

四、德育工作的队伍建设与领导

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导向、推动和保证作用。因而,全校教职员工、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保证德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一)完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校党支部书记、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负责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每学年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和研讨活动,健全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德育大纲》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

(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根据德育工作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和建设好班级集体,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班风;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班主任要密切联系家长,积极争取家长与社会力量的支持配合。学校要完善班主任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安排和吸引更多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鼓励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把班主任工作经历和业绩作为评聘教师任职资格的必要条件;学校每学期要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学校将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培训工作,将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序列。为激发班主任及广大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学校将建立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评选表彰制度,并适当加大班主任的表彰比例。

(三)充分发挥团队的组织领导作用

针对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身心特点,团队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培养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的德育网络

加强对“三结合”教育的领导,每学年调整、充实“三结合”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三结合小组会议,研究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建立家校联系卡,健全家访制度,建立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

(五)重视特殊群体教育

学校和班级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离异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残疾儿童、后进学生等特殊群体的档案,全面建立一对一帮教责任机制,及时分析评价,及时反馈,及时研究教育策略的跟踪教育模式,努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德育工作的管理与考核

加强对德育的管理,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估制度,是保证和推动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完善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奖罚兑现的德育工作考评体系,各组、各室要注意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和过程(平时)考核与终结(期中或期末)考核相结合,重在平时考核的考核评价机制,努力使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正常化。针对当前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制定计划

首先各组、各室要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要求,认真制定各自的工作计划。坚持德育首位,明确德育工作内容,寓德育于管理、教学、服务之中,并指导制定具体的德育活动计划。

(二)实施计划

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要根据各组、各室制定的德育工作内容,按月制定德育活动安排表,并纳入学校月工作计划,每周公布,在全校执行,各组、各室要认真抓好月计划的落实,确保活动按时按质进行。

(三)督促检查

学校、团支部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检查与评比,实行量化管理,把每日常规检查与临时抽查结合起来,常规检查由值日干部和值周老师进行检查,逐日公布检查结果。学校德育组、团支部部不定期对班级管理、队会、常规教育等进行抽查,按时评定,促进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工作总结

为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每学期各组、室、班级要进行德育工作专题总结。每学年进行一次德育工作成果汇报会,交流德育工作经验。

(五)评比表彰

上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认一认下一篇:建设用地申请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