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感悟《阿莲》读后感

2024-06-15

生命的感悟《阿莲》读后感(精选4篇)

1.生命的感悟《阿莲》读后感 篇一

在这个炎热的暑假里,我看了“笨狼妈妈”汤素兰的长篇小说――《阿莲》,它让我收益匪浅。

本文主要讲了一个名叫阿莲女孩的成长故事,阿莲出生贫穷、落后、狭小的环境里,爷爷的重男轻女、母亲的冷漠、父亲的长期离家让阿莲形成了敏感而倔强的性格。只有奶奶,她对阿莲的关怀呵护让阿莲倍感温暖。虽然父母把弟弟当成宝,却对自己不理不睬,但她并没有因此伤心失望,她把小小的爱倾注在弟弟身上。她的善良、勤劳、好学的品质,让她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学校,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放下书,我想:阿莲真是个懂得感恩的女孩啊!她在艰苦的成长环境里,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直面现实,像一朵开在悬崖上的花,纵然风摧雨折、纵然土地贫瘠,但她依然向阳而开,抖落一身尘埃,散发着自己的光彩!

反观自己,我不由惭愧起来:生活中的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为我报最好的培训班、让我享受最幸福的时光,可我呢?有一点不顺心就对最亲爱的他们发脾气。记得有一次,学校进行好少年的评选,平时成绩优秀的我仅仅因为自信不够,而不愿意上台参选,妈妈苦口婆心对我说了很多道理,可我非但不听,反而还威胁她!那天晚上,我知道妈妈很伤心,可是,我就是倔强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她逼我参选就是不尊重我!现在看起来,我是多么幼稚啊!读完《阿莲》,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生活条件如此优越的我,拿什么报答你们,我的爸爸妈妈?

2.生命的感悟《阿莲》读后感 篇二

话音刚落, 学生就开始了激烈的讨论, 充当手握他人生命大权的上帝, 让他们极为兴奋。5分钟过后, 很多人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 首先应该把世界小姐和美丽的歌星扔下海, 因为她们对于逃生没有任何用处。其次把诺贝尔奖获得者扔下去, 因为据我观察, 一般人得了诺贝尔奖之后就不会再做出什么贡献了。”一个男生这样说道。

“我认为孩子和孩子的母亲要么同时留下来, 要么同时扔下去, 否则把他们分离了太残忍了。”一个女孩愤愤不平地说道。“我认为首先把老人扔下去。”一个男生坏坏地笑着说, “老人已经活得够长了, 可以拜拜了。”此话一出, 全班哄堂大笑。很多人都同意这个男生的说法。我当即问道:“如果这位老人是你的爷爷呢, 你还把他扔下去吗?”这个活跃的男生一下子变得沉默了, 他的表情开始凝固, 他说:“如果是我爷爷, 我情愿把自己扔下去。”之后, 整个一堂课中, 他都在认真地思考, 显得很沉默。

我知道, 讨论开始触动一些人的心了。

一个高高的女孩站起来说:“我认为应该首先留下船长、水手和医生, 这能保证留下来的人都能活到最后。其次我会把孩子留下来, 让6岁的小孩失去生命, 实在是太残忍了。最后, 留下一名教师吧, 让教师来教育这个孩子和更多的人。”

接下来, 很多人的观点和这位女孩都如出一辙。

终于, 我听到了一个不同的声音:“老师, 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 我们不应该看他的贡献或者能力来决定谁能活下来, 我觉得生命都是平等的, 这个话题太残忍了, 我拒绝选择!”

我请她坐下, 说道:“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请问, 在这个话题的讨论中, 有多少人想过, 生命是平等的, 就如同每个人的尊严一样,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它不因你的地位、能力、贡献、年龄不同而改变。凭什么我是老人, 我是歌星, 我就要被扔下去?我的生命和你们都是等价的!如果你就是那位歌星, 你会愿意接受大家的这个选择吗?请大家记住,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 都是平等的, 无比珍贵的!”

教室里开始出现沉默, 大家认真地看着我, 认真地思考着。

一个小小的声音说道:“如果这样说, 这个话题不是不成立了吗?”

“你说得很有道理。”我肯定了他的想法, “这个话题, 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 我们关注的是这个讨论的过程, 你的价值观会在讨论中一览无遗, 当然, 这不是在批评任何人。让我们想一想, 把这样的选择放到生活中来, 是不是也屡见不鲜?”

一个女生怯怯地举手, 我请她回答, 她说道:“比如在我们班级中, 总是有一些同学的成绩不是那么好, 总是有一些同学在常规管理上不守纪律, 这都会拖班级的后腿, 但是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去一味地指责他们, 甚至排斥他们。不能因为他们有这样一些缺陷就不认可他们的其他优点。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平等的。”说完之后, 我看见一些同学低下了头。

那一刻, 我也被她感动了, 她能联想到班级的事情, 让我始料未及。我表扬了她, “非常好, 这位同学很善良, 很细心, 也很有责任心, 我相信, 如果每个人都有她这样的想法, 那班级建设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一个男生说道:“现在社会上, 很多农民工的生命被看不起, 被践踏, 一些人死在工地上, 也没有人管, 包工头只是给几个钱敷衍了事, 我认为这也是不公平的。”

看到孩子们开始往社会现象延伸, 我真的很惊喜。

接下来, 又有很多人说了其他的对待生命不公平的现象。这时候的讨论不是激烈的, 而是异常认真的, 我知道, 正义感和责任感已经在他们心中蔓延。

最后, 我总结道:“每个人都有着同样宝贵的生命。很多时候, 或许我们要做出艰难的抉择, 比如手术台上, 比如法庭上。我希望, 当有一天, 你们手里真的握有这样的权力的时候, 你们可以决定他人生死的时候, 你们可以做得相对公平一些, 可以吗?”

“可以!”全班人自信地齐声回答我。

3.感悟生命读后感六百字左右 篇三

你是否曾在姹紫嫣红的百花丛前流连忘返?你是否曾留意过那株最普通的牵牛花?它顽强的生命力曾令我为之动容。

一日,我走到教室窗前赏花,近来地忙碌使我不免有些压抑和烦闷。突然,一片亮丽的紫色映入了我的眼帘。原来是墙角那几株牵牛花。它们有力的茎紧紧地抓住一根又细又长的竹竿。它们彼此相得益彰,填补了围墙的空白,弥补了竹竿的孤独。那片浅紫色好像在流动,流进了我的心,洗去了我内心的烦闷。一株上的花并不多,只有三四朵,零零星星的。七八株拼凑在一起,组成了流动的画。

走近看时,才发现牵牛花是紫白色的。上紫下白,上深下浅。白色衬着紫色,紫色配着白色,既和谐又融洽。牵牛花的叶为绿色,呈心形。远远看去,一朵朵牵牛花就像一个个小喇叭,许多花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小型的乐队。花的香气淡淡的,好像那远处灯塔上飘来的清幽的歌声,那香气虽然只有一丝丝一点点,但我却觉的它充盈了我的整个世界。它们又好像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充满了对生活的憧憬。

看着看着,忽然间阴云满布,不久便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开始隐隐担心,那道美丽的风景线是否会消失,一种莫名的不舍与痛心之情油然而生。几个小时过去了,雨终于停了。我急匆匆地跑去看花。但是,走到墙边,我所看到的一幕令我震惊花不但没有凋谢,而且还开得愈加鲜艳。原来那些小花苞也全绽开了。叶子也绿的逼你的眼,经过风雨的洗礼,它仍傲然挺立着,像一位饱经风雨却仍坚强不屈的英雄。遇到困难时,它没有放弃顶住了风雨,迎来了怒放的生命。在挫折面前我们也不要气馁,战胜了困难,我们也终将看到胜利的曙光。

是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强铸就了它的奇迹;是它“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执着,使它的怒放在情理之中。让我们也像牵牛花一样顽强,使生命之花怒放,绽开娇美面容。

4.书画艺术创作的生命感悟 篇四

一、生命是书画创作的原动力

什么是生命?从禅学上讲,生命就是人的呼与吸,即生命存在干呼吸之间;从艺术的角度讲,生命是一种存在的动态性过程——超功利的创造性过程。生命的存在不仅需要物质世界来维持,而且还具有更高的精神需求。人类最初的艺术行为,便来自这种精神需求,来自人的精神的体验性满足。有关艺术起源的游戏说、模仿说、表现说等都说明艺术行为是一种本性的自然流露。正如《毛诗序》中所说:“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不知足之蹈之也。”这是人的天性的需要,是生命能量释放的需要。书画家“聊写胸中之逸气”,正是书画艺术对人的精神的满足,也是艺术本源之所在,它既是生命体的需要,也是生命体的创造。

我国原始彩陶上的装饰纹样,以及分布于中国和西欧的原始岩画,都体现了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反映了人类天性的一种需要,具有一种受本性驱动的表现,而这种本性恰恰是书画艺术的一种原动力。书画创作须“胸有成竹”、“意在笔先”,要有感而发。正如清代恽寿平所说,“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者不生情”。只有当生命本体获得了深刻而独有的艺术感受和艺术体悟后,才能产生表现的欲望和冲动,才能有效地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因此说,生命存在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

二、书画艺术语言与生命节奏

克莱夫·贝尔讲:“艺术乃有意味的形式。”笔者认为,艺术是生命的一种体现形式。创造一件有生命力的书画艺术作品,必然要使它具有多样和谐的构成形式。而这些构成因素都是在艺术创作者不断探索、发展变化中创生的,书画创造过程,离不开人的大脑的分析、判断、指挥等心理活动,也离不开具体的肢体动作、行为等生理活动。这些动作和行为通过书画艺术语言、形式、载体表现为艺术作品的生命内涵,构成书画艺术与生命的内在联系。

就绘画艺术来讲,绘画的形式可以说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和寄托情意的载体,是画家个人的独特创造。远观原始岩画及彩陶装饰纹样,首先表现为一种有机、自由的形式,这是一种出自天性的形式,是生命律动的自然流露,它更直接地表现出原始人类的生命活力。那些古朴、率真、单纯、简练的绘画形式上,更能清楚感受到绘画艺术的生命律动,既体现出了原始人类的心理特征。近看当代绘画,艺术家用冷静而理性的绘画语言叙述着自己的哲学思考:生命有涯,时空无限,宇宙永恒。当代绘画语言的实验和探索,无不蕴含着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生命内涵的体验。

就书法而言,书法艺术是纯线条的艺术,也可以说是艺术的一种抽象形式。书法的线条可以看成生物运动的轨迹。笔迹学家认为,人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可以反映在笔迹上,笔迹也是内在的生物节奏所留下的印记,书法的书写动作是与人固有的生物节奏谐调的。我们欣赏书法作品时,可以从中感受到创作者的手的运动情景,而手的运动又听命于人脑的驱使,不同的书家,笔迹各不相同,甚至可以通过分析用笔的形式特征,判断笔迹的归属。无论书法还是绘画的线条,在用笔刻画时的断续与止行、笔法上的抑扬与顿挫,都可以视为在特定的情感下生命节奏留下的印迹。正如贡布里希所说:“即使绘画艺术也仍然是根植于有机体自然运动的土壤。如果作画的人没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和笔法,鉴赏家无法确定哪是杰出画家的真迹作品。”中国画传统所讲的笔墨技巧也具有情感特征。用笔的老辣、纤弱、灵动、迟滞,这些特点都是生命的情感特征的显现。

人的心跳和呼吸,运动时的两腿交替迈步,都是生命节奏的表现,而节奏与人的行为、情绪、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它的缓急、起伏变化不但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也同人的情感直接相关。生命的有序运动规律,使得人们对于节奏的爱好与适应表现出更为积极的相应和心理需求。因此,富于节奏的书画艺术语言更接近人的生命运动特征,更能体现活泼的生命情趣,更能引起人的反应和共鸣。也可以说,书法与绘画中的节奏和韵律正是生命律动的再现,并依赖于生命节奏存在。所以,书画艺术的节奏体现了生命运动的规律。

三、书画创作的心理特征

艺术创作是创造主体对艺术转换理念与艺术转换方式的整合,是一个高级、复杂、多元和特殊的创生过程。“解衣般礴”的故事是庄子借用绘画故事讲道家的“任自然”的思想,但也道出了艺术创作应有“解衣般礴”的特殊精神状态,为后世画家所认同,甚至成了作画的代名词。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创作,精神上都不能受束缚,精神一紧张,就画不好写不好。汉末大书法家蔡邕也说:“书者,散也。”意思是写字的人要把精神放开。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法帖者,乃魏晋时人施于家人朋友,其逸笔余兴初非用意,而自然可喜。”也指出书法家的精神状态同书法创作的关系。王羲之创作《兰亭序》也正是当时优雅和谐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自在的精神状态下完成的佳构,后来又写了多次,效果都不佳,正因为原来的那种兴致、心境没有了。因此,中国画创作要求创作主体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达到全神贯注,“专注于一”的境界,正如老子的“心斋坐忘”,庄子的“忘我”、“无己”的境界,这也正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即物我两忘,“天人合一”!这也正是书画艺术创作应具备的特殊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

上一篇:寒假少先队工作计划下一篇:铸造生产线除尘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