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摘要四要素

2024-10-27

科技论文摘要四要素(精选9篇)

1.科技论文摘要四要素 篇一

摘要的主要功能是:⑴使读者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现代科技信息浩如烟海, 读者检索论文题名后是否会继续阅读论文的其他部分, 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摘要来进行判断。⑵为科技情报人员和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论文发表后, 文摘杂志或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 (或稍作修改) 而直接利用, 从而避免他人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随着全文检索光盘的出现, 期刊上网, 摘要吸引读者和介绍文章内容的功能越来越明显。可以这样说, 摘要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利用情况和期刊的知名度。

2.科技论文摘要四要素 篇二

【关键词】语态 人称 演变

基金项目:西安邮电大学2013年C类教学改革项目。

英文摘要是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媒介,作为论文收录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摘要的质量高低对于论文的检索举足轻重。传统多认为英文科技论文摘要的文体特征为被动语态及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但2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科技论文摘要的文体特征逐渐发生了演变,主动语态、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支持。文章概述了西方科技论文摘要语态、人称代词使用的演变,从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历史发展与形成的角度探讨了相关原因,并简述了这一演变对于中国作者科技论文摘要写作的影响。

西方科技论文摘要语态、人称使用的演变

通常认为科研论文应具有客观性,因此,早期的科技论文中,被动语态与第三人称成为语态与人称使用的主流。[1]然而,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被动语态的文风以及相关的人称代词的使用问题在国外科学写作界受到了挑战并逐渐被摒弃, 一些英美科技工作者倡导尽量使用主动语态,使文字生动,信息突出,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2]相应的,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也逐渐流行开来。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在发表他们具有历史意义的论文时即是以第一人称主动句开始描述DNA结构的。

主动语态及第一人称代词的实践还得到了一些权威科技英语专家(如Robert A Day)的支持;[3]目前,相当数量的国际知名科技期刊及检索数据库均倡导在文摘写作中使用主动语态及第一人称代词。Nature、Cell、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The Lancet等国际著名的科技及医学杂志中,第一人称和主动语态的使用已十分普遍。Science杂志针对投稿稿件的文体要求中明确说明应多用主动语态及第一人称代词“we”、“I”。[4]《Ei数据库文摘要求》也将“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这一要求单独列出,突显其重要性。

西方科技论文摘要语态、人称使用演变的历史文化归因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科技论文摘要中主动语态及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流行与这一时期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取向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的价值观体系中,个人主义取向受到极大的推崇。西方的基督教崇尚个体;欧洲文艺复兴也主张个性解放、个性自由。17世纪,英国哲学家John Locke和Ballah在其哲学思想中均提出了个人本位的观点,对早期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个人主义取向发展到顶点,个人被认为是完全自主、独立存在的实体;人们崇尚自我价值的实现,敢于突出自我,强调个人努力获得的成果。体现在摘要的语态及人称使用方面,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开始运用以we或I为主语的主动句,认为自己的工作和学术贡献就应理直气壮地说明,强调突出。

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发展的渊源,如古希腊罗马等,地处海洋环境中。受此影响,跨海迁移不可避免。跨海迁移的苦难催生了一种新的政治,“这种新的政治不是以血缘为基础,而是以契约为基础的‘同舟共济’的合作关系。”[5]因此,古希腊人很早就在雅典进行了针对残存的血缘姓族结构的政治改革。在形成的新的社会组织结构中,等级制度被打破,人人平等得到倡导。自此,平等意识在西方社会逐渐深入人心。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中明确指出“人人生来平等”;1791年,法国国民议会发布的“人权宣言”中也强调“人类生而平等并且只能平等”。在西方社会,平行或平等的人际关系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崇。因此,有学者认为,在摘要写作中使用第三人称代词,会疏远读者,显得作者高高在上;而第一人称代词则可以拉近作者与编辑、读者间的距离,促进他们的良性互动,使研究成果更易被读者接受。可以说,科技论文摘要中第一人称代词的逐渐流行体现了西方强调平等的人际关系的稳固与成熟。正如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言:“语言,作为一种结构来看,它的内面是思维的模式。”

西方科技论文摘要语态、人称使用的演变对中国作者摘要写作的影响

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日趋频繁,已有国内科技英语专家意识到了文章摘要写作的重要性。近年来,有关论文摘要语态、人称使用的探讨已成为科技英语研究的热点之一,一系列对比性实证研究相继展开。通过研究,国内作者文章语态、人称使用的问题得以发现:即被动语态存在着滥用现象;[6]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显著不足,且是导致被动语态过度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7]

国内作者文章摘要中有关语态、人称使用问题的出现与国内科技写作信息相对滞后密不可分。相当部分的科技英语学者对于语态和人称恰当使用的认识仍停留于西方科技写作界的传统界定上,认为被动语态和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是科技英语的显著特征,从而建议在摘要撰写中多使用被动语态,以保证阐述的客观性。加之国内作者在摘要撰写时多靠模仿已有文献,对语态、人称使用的新趋势不甚了解,难以发现问题,因此使得有关问题更加严重。

其次,误将国家标准等同于国际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被动句的滥用和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不足。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8]规定:“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汉语的无人称句直译为英语时即往往采用被动语态表达。

最后,文章摘要写作中我国作者对于被动句的偏爱也与其特有的中式思维方式有关。中国社会强调强调“克己”,习惯于避免“锋芒毕露”,在交际时追求谦虚、低调。体现在文章摘要写作方面,即表现为采用被动语态以免提及个人,对于第一人称代词也往往下意识地回避。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了国际科技写作界语态、人称使用演变的新趋势。他们纷纷撰文,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改变旧的写作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国内一些权威的科技期刊,如《电子学报》、《计算机学报》中,主动语态及第一人称代词在摘要中的使用已逐渐增多;编辑类的高影响力期刊,如《编辑学报》也刊登文章,论述科技论文摘要语态、人称使用的国际新趋势。我国作者摘要写作中有关语态、人称使用的问题表明,语言的使用规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演变,只有关注国际科技论文摘要写作的发展动向,注意学习最新的国际科技写作规范,注意避免由中西文化及思维方式差异可能造成的语言使用不当,才能提高我国作者的英文摘要写作质量,为更好地进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服务。

参考文献:

[1]Editorial(Opinion-Viewpoint).Personally speaking.New Scientist[J].2001,171(2300):48.

[2]李海军,吴迪龙.科技英语文体的嬗变与科技论文的英译[J].上海翻译,2006(3):28-31.

[3]Day, R. A. How to Write & 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 (5th ed.)[M].Phoenix: Oryx Press, 1998:166.

[4][2013-02-19]http://www.sciencemag.Org/feature/contribinfo/prep/res/style.shtml.

[5]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49-92.

[6]范晓晖.论医学论文英文摘要中被动语态的滥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5(4):11-14.

[7]赵娟,叶枫.中外通信论文英语摘要的体裁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11-14.

3.科技论文摘要四要素 篇三

科技英语文体的变化与科技摘要的英译

根据科技英语文体变化的`趋势,从主语、语态和美感三方面探讨其变化的特征,举例说明这些变化对科技论文摘要英译的具体影响和应注意的问题,以使译文更规范,提高科技论文摘要英译的质量.

作 者:林亦园 作者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福建,福州,350108刊 名: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10(3)分类号:H205关键词:科技英语文体 变化 科技摘要 英译

4.科技论文标题与摘要的英译论文 篇四

1.1使用前置修饰语

英语名词可以用形容词、名词、动词的非限 定形式进行前置修饰。这一修辞特点适用于体 现汉语科技论文标题表达的特点。如果修饰词 不是很多,很长,则可以顺着汉语的`词序进行英 译。

例:新型耐热钢锅炉喷嘴

New Heat-Resistant Steel Boiler Nozzle.

1. 2利用介词将前置修饰后置

汉语名词之前可以有多个、多层次的前置 修饰,而英语则更习惯于用后置修饰语。其中 介词短语作名词的后置修饰语可以广泛地用于 科技论文标题的翻译。译者应仔细研究标题结 构,找出中心词,理顺修饰关系,然后选用恰当 的介词,将汉语的前置修饰变成名词中心词的 后置修饰。

例:一种自焙碳块的孔隙特征。

Porous Features of A Self "baking Carbon Block.

1.3后置、前置修饰语混合使用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纯粹的前置修饰或 后置修饰并不多见,更多的是前后置修饰语交 叉混合使用。这样可以使译文结构平稳,韵律 优美。

例1铝合金半固态成形性 Formability of Aluminum Alloy in Semi-so?lid State.

例2中国铅电解槽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 的回顾与展望

Review and Prospect of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for Alumium Smelters in China.

1.4非限定动词作修饰语

英语非限定动词用得十分广泛,汉语科技 论文标题英译时应体现这一特点。带有动作、动态意义的汉字都可以考虑用英语非限定动词 来表达。尤其是非限定动词短语作后置修饰语 比用定语从句、状语从句更适用于标题的翻译。

例1电容传感器场灵敏度分布计算的有限元模型

New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Calculating Sensitivities of Capacitance Sensors 例2石油冶炼加热炉 Oil-Refining Heating Furnace

1.5词语的省略与缩写

(1)省略是为了简洁,更主要的是为了突出 主要内容。

例1北海的基础设施 North sea Infrastructure 此标题显然是省略了冠词the。

例2 -种(基于)金字塔(结构)的图像匹 配(算)法

A PyramidalAppioach to Image Matching

(2)专业词语的缩写

a.汉语科技论文标题中带有英文缩写词, 翻译时可照写。

例:USSOR叠加法 USSOR Iteration Method.

b.为避免误解或者专业词的字母较少可用 其全称。

例:平面桁架结构的特性

Properties of Trusses

c.用专业词语的首字母,必要时可加注 例:低频带超显微镜

5.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要素论文 篇五

一、引言

高等学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提高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02006-2020)》提出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战略目标,确立了大学作为我国基础研究以及高技术创新的主力军的重要地位。统计显示,“高校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 /4左右,承担国家`863’项目1启以上,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占1启以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占全国70%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约63%建在大学”。显然,高校在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中处于辐射源的核心地位。

然而,我国高校每年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率尚不足30%,真正实现产业化的成果不足5%,丰富的高校科研产出与低效的产业转化能力之间的鲜明对比折射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尚存在一系列阻碍性因素,有关制度不尽完善也使得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一些弊端。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高校科技成果得以有效转化的基础性保障。唯有重构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性框架,方能保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途径的畅通,实现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要素与现 实境困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

1.价值功能的多重性

高等院校不仅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社会职能,还是发现知识、创造知识、研究知识的重要阵地,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将科学技术应用到新兴的产业活动,是教学过程的延伸和科研活动的构成部分,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力量;革新的生产过程反过来又可以改造专业课程或更新教学内容,形成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的创新,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因此,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兼具教育价值、科技价值、经济价值等多重功能,承担着多元化的社会角色。

2.管理界面的多层次

高校教学、科研、技术转移分属不同的运行体制,人员结构和外部关系的多层次自然决定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界面的复杂性。一方面,科学研究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不同的项目性质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和考核评价机制,不宜以单一的评价扫 L制等同视之,需要根据项目开发的进展以及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予以适时的调整;另一方面,科学研究的不同阶段要求不同的管理模式,如前期开发阶段需以事业管理模式审核、协调、引导,后期转化阶段则应以企业管理方式调研、推广及服务。此外,科研项目参与主体的多层面亦决定了人事管理的复杂性,包括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以及研究生等,各个主体参与研究及转化的程度亦不相同。

3.成果形式的多元性

表现在不同的科研性质和科研项目科技开发的成果形式亦不相同,有些可能直接投入生产过程物化为商品,有些则需要在企业等生产平台上进行再试验、开发以适应市场需求,有些则以论著等精神产品形式形成理论成果用以指导实践;同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评价亦呈多元化,高校目前多以论文发表或著作出版情况为主要衡量标准,而企业则需要以科技成果投入市场后的收益率作为评价标准,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不同的主体因需求目标的差异对科技成果的评价亦不尽相同。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要素

1.科技成果转让和受让方

高等学校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转让方和供给方,是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的集中地,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增长力的基础和源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受让方和需求方是企业,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的实施基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目的实现地。高等学校科技成果的供给数量和供给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发展方向,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能力直接决定高校科技创新带动生产力的速度和规模,因此,构建产学研一体的大学技术转移平台是保证高校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的基础和必要。

2.技术转移中介方

技术转移中介机构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包括中介机构、高校科技处、技术转移机构、政府参与到科技成果服务与转化过程的相关机构等,这些中介方是连接转让方和受让方的纽带和媒介,以其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为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相关的法律、政策、物资、人力等支持,为高校和企业双方提供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并协调双方关系,一方面为高校科技成果的产生、转移提供前期调研、产权归属、合同审查及收益分配等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依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引导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流、交易、传递和扩展。

3.政府宏观调控方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与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政府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制定相关的政策文件、支持计划等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各方参与主体进行宏观调控与导向引导,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支持引导高校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平台、大学科技园等,通过人才激励}L制为高校科研人员在职称评定、待遇、奖励等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等等。政府通过适度的宏观调控和制度保障措施,为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规范化运行奠定基础。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卜表),我国高校发表科技论文和出版科技著作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并占全国发表科技论文和出版著作总量的绝对比例,高校成为国家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我国高校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授权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在全国技术创新体系中承担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例如,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项中,高校获奖比例均超过总数的70%,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达到54.5% 但是高校快速增长的知识产权数量未能有效推动其科技成果的转化,高校科技成果与社会生产仍存在着严重脱节现象,其突出问题体现为:

一是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从高校发表理论研究成果的庞大数量来看,专利输出比例所占甚少,且高达20%的比例集中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几所高校。另据清华、复旦等20所高校联合完成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每年虽有60008000项科技成果产生,然而能够签约转化的尚不及30%,转化后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也仅占被转化成果的30.5%,且只有10%的研究成果能够取得经济效益。

二是高校知识产权流失现象严重。由于高校和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在研究取得进展时急于发表论文或交流学术成就,导致技术内容公开,使发明创造丧失新颖性而失去获得法律保护的可能性;h}同时由于频繁的人员流动和人才流失,如对调离、退休等科研人员没有进行知识产权方面审查或签订有关协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了解到大量的技术秘密,离校后科技成果亦随之外流等。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而临的法律困境

(一)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现有法律环境分析

目前涉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成主要有几部分内容:一是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中与科技成果转化或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内容,如《民法通则》、《合同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等;二是与科技成果转化或者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法规性文件或部门规范性文件,如《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政策》、《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等;三是地方与科技成果转化或者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政策与法规,如《山西省推动产学研合作实施办法》、《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北京市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的若干意见》等;四是各个高校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如《清华大学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浙江大学知识产权基金管理办法》、《华侨大学专利管理办法》、《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

总体而言,中央与地方各层级的制度规范对高校科技成果转让过程进行了宏观指导和政策调控,及时调整了在高校科学技术转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专利权、著作权等问题,部分高校在政策范畴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内部规章制度,通过不同位阶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文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己具雏形。但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过于概括的制度供给无法满足现实多步骤、多层面运行中最基本的秩序需求,保障作用甚微。

(二)高校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尚不健全

尚不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现实适用中会引发产权纠纷、转让收益、分配机制等一系列法律风险,进而导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运行不畅,难以发挥高校科技成果的创新效应以及应有的辐射能力。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尚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空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法律保障的范围有限。目前只有《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一部专门性法规,而其他的法律如《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对外贸易法》等都仅是涉及高校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中的一个方面,难以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面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现行法律规定可操作性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法律体系的功能弱化。其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基本法律的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缺失,缺乏《科技成果定价法》等专项立法,缺乏《技术市场管理办法》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办法》等技术市场管理的法规;其二,虽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合同法》、《专利法》明确规定了科技成果权属的法律依据,但缺乏对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相关规定,致使科技成果转化所涉及的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知识产权无法得到充分保护。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完善

1.高校科技成果产权权属不清晰

大量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形式上归国家所有,事实上却归单位所有,权利与义务界定不清的状况普遍存在。如有些科研项目庞大,参与其中的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人数众多,致使研究周期偏长,科研资金来源复杂,主管机构交叉重叠,形成了复杂的产权关系,最终在形成科技成果时产权界定模糊。再如,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归属问题上,职务与非职务权属界定问题尤为突出。现行法律缺乏具体细则,且法律条款仍存在难以量化、模棱两可的因素,导致实际操作中发明人与单位对于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本职与兼职发明的成果归属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

2.知识产权评价体系不合理

一些高校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存在着重学术价值轻技术价值以及重论文成果轻技术转化的问题,且将其与研究人员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直接挂钩,缺乏对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指标衡量体系,侧导致科研人员缺乏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内在动力,有的科研人员甚至将核心信息泄露给竞争对手,造成知识产权大量流失。

3.科技成果技术转移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渠道不畅,如目前高校主要是通过技术转让、科技成果博览会或科技对接会等与企业洽谈合作,而科技成果展览会的针对性较强,适用于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高校科技成果大多成熟性不足,需要以企业为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导致实质性合作项目甚少,实际转化成功率不高。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制较为落后,缺少专业的知识产权专门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知识产权管理的事业化色彩较重,难以与市场经济接轨,技术转移合同不规范、知识产权条款规定不明确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的高校教师私自签约,致使大量科技成果和技术秘密出现纠纷甚至被对方侵占。

4.知识产权评估机制不完善

知识产权的估价是一项集合技术价值、合作机制、学校信誉等多方面因素的体系,如果没有科学的评估依据,将会直接影响学校和科研人员的经济利益,甚至出现经济纠纷。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市场评估体系和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过分强调前期论证而忽视成果转化等问题突出,加之高校缺乏专业的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管理队伍,在实践中,技术转让或技术入股,或者由合同双方自行协商,或者直接套用有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往往与实际价值相差甚大,直接影响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制度之重构

(一)健全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体系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项关系到国家、社会、高校等多主体多层面的复杂工程,需要从纵横两个方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体系,既包括国家层面制定高位阶的知识产权法律规范体系,亦涉及科技成果转化中高校自行制定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各项具体规章制度;既包括引导规范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的宏观.纲领性法律文件,也包括关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类型、主体、权属、利益分配等实施细则。

应当建立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为核心,包含科技成果登记、鉴定、推广、管理等在内的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法律体系。如《科技投入法》、《成果推广法》等,明确高校科技成果的产权属性、管理制度、转化方式等,改变高校陈旧的、事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观念,注重发挥知识产权对科技人员的激励作用,明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权责关系,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同时,修订并完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该规定于出台,需要根据近年颁布的《科技进步法》0)、《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0)、《著作权法》020)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并结合近年来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进行修订完善。在此基础上,制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细则》,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各方利益主体、权属、转让及利益分配}L制均做出专门规定,使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二)规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

1.建立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在高校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专人负责科技成果的鉴定、评审、登记,专利的申请与维护、技术合同的管理等要合理确定高校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与利益分配,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保证落实到人。如明确科技成果的产权归属,对于外部资助的智力研究成果归属问题应着重审查;对于某些科研项目如需离校教师或学生参与,要提前与之签订一揽子协议,明确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防止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或权利纠纷影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转移应用。同时,培养和引进专业的科技产权管理人才,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培养兼具科技、法律、金融等知识的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国家可为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建立专门的资质准入制度和执业标准,实现该行业人才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有条件的高校可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学院或成立知识产权研究基地,为高校的知识产权规范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五、结语

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个社会政策的工具,其功能导向即在于维护知识权利的正义秩序和促进科技进步的效益目标。高校作为我国创新体系的核心基础,其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高低是体现国家科技创新水平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促进和加快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己经成为目前国家促进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课题。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作为最经济、持久、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核心要素。当前,也只有将实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贯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始终,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基础性、持续性、稳定性的法律保障,才能形成高校科技成果规范、有序、高效转化的良性循环,实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生性增长和内涵式发展。

6.科技论文摘要的功能 篇六

———摘自《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9.

7.科技论文摘要的功能 篇七

摘要的主要功能是:⑴使读者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现代科技信息浩如烟海, 读者检索论文题名后是否会继续阅读论文的其他部分, 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摘要来进行判断。⑵为科技情报人员和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论文发表后, 文摘杂志或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 (或稍作修改) 而直接利用, 从而避免他人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随着全文检索光盘的出现, 期刊上网, 摘要吸引读者和介绍文章内容的功能越来越明显。可以这样说, 摘要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利用情况和期刊的知名度。

———摘自《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

8.科技论文摘要的功能 篇八

摘要的主要功能是:⑴使读者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现代科技信息浩如烟海,读者检索论文题名后是否会继续阅读论文的其他部分,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摘要来进行判断。⑵为科技情报人员和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从而避免他人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随着全文检索光盘的出现,期刊上网,摘要吸引读者和介绍文章内容的功能越来越明显。可以这样说,摘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利用情况和期刊的知名度。摘要的主要功能是:⑴使读者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现代科技信息浩如烟海,读者检索论文题名后是否会继续阅读论文的其他部分,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摘要来进行判断。⑵为科技情报人员和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从而避免他人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随着全文检索光盘的出现,期刊上网,摘要吸引读者和介绍文章内容的功能越来越明显。可以这样说,摘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利用情况和期刊的知名度。 ! ! !摘要的主要功能是:⑴使读者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现代科技信息浩如烟海,读者检索论文题名后是否会继续阅读论文的其他部分,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摘要来进行判断。⑵为科技情报人员和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从而避免他人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随着全文检索光盘的出现,期刊上网,摘要吸引读者和介绍文章内容的功能越来越明显。可以这样说,摘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利用情况和期刊的知名度。

9.医学科技论文摘要撰写要求 篇九

医学科技论文摘要撰写要求: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即不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结构式摘要由目的、资料与方法、结果、结论4个要素组成。目的中需简要交代研究的前提 (问题的提出) 、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资料与方法中需简述研究类型 (如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 、人口学 (研究对象) 或材料、分组、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摘要方法中不需要指明具体使用的统计学方法;结果中针对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简要列出主要的、有意义的或新发现的研究结果, 指出临床与统计学的意义和价值;结论是针对结果的分析、评价和应用, 肯定经过科学分析的研究结果及其获得的某些结论, 但不能超出研究结果的范围而过度推论, 同时指出这些结论的理论或实用价值。摘要中不列图表, 不引用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语首次出现需注明中文全称。中文摘要以350字左右为宜, 英文摘要需与中文摘要对应。

上一篇:数据中心机房安全规范下一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