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均衡教育自评报告

2024-09-29

小学均衡教育自评报告(精选8篇)

1.小学均衡教育自评报告 篇一

平顶山市第五十四中学办学条件标准化 自评报告

平顶山市第五十四中学

2014年6月

平顶山市五十四中办学条件标准化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平顶山市第五十四中学创建于1959年,位于中平能化集团四矿矿后,占地面积16667平方米,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于2010年6月进行了改扩建,先后投资1 000多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改扩建。恢复重建了中小学教学楼、办公楼,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功能教室一应俱全,2011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64人,教职工72人,教师合格率100%,其中本科学历34人,大专学历 31人;中教高级 10人,小教高级25人;省级优质课 3人,市级优质课教师 7人,区级优质课教师 20余人;市级优秀骨干教师3人,市级优秀班主任 5人。

近年来,平顶山市第五十四中学以“十八大”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发展全局,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和硬件设施建设,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带领学校班子和全体教职工抓管理谋发展,全心全意投入学校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创新教学理念,创建一流的教师队伍,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积极构建“文化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学校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科学、规范、有序地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三年间有21篇论文在CN杂志上发表;数10人次在平顶山市区级以上论文大赛中获奖;由学校承担的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获得“优秀奖”,同时有11人次在省市级科研课题中获奖,学校先后荣获“平顶山市德育先进单位”、“平顶山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学校”、“市级文明学校”、“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区级文明单位”“新华区教体局先进党支部”等称号。

二、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情况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教学活动和师生生活的基本要求,区教体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努力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我校积极响应“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高度重视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庞红专,副组长:刘静河、娄建亚,成 员:许文鹏、胡延峰、杨 志、王新刚、赵秀菊、赵建华、张海峰、介风云、牛红艺。学校广泛征求意见,对照评估标准进行细致的自检自查。根据《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评估表》(试行),结合我校实际,对学校经费投入、校舍场地建设、教育设施新增和配置情况、教师配备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自查自评,情况如下:

(一)学校设置与班额

1、学校设置 评分:一档5分

2、规模与班额 评分:一档5分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严格学籍管理,不断巩固义务教育成果,认真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全校班级1-2轨,中学部有三个年级4个教学班,在校生数128人,平均班额32人;小学部有六个年级11个教学班,在校生数436人,平均班额39人,学生入学率100%,圆满完成义务教育任务。

3、校园环境 评分:一档6分

经过改扩建的平顶山市第五十四中学,区划分明,布局合理,校园文化丰富,环境优美。

4、用地面积 评分:一档4分

平顶山市第五十四中学占地面积16667平方米,其中中学生均52平方米,小学生均面积达到22.9平方米,规划合理。

(二)校舍建设

1、建筑面积 评分:一档5分

学校建筑面积4471平方米,中学人均16.6平方米,小学人均5.4平方米,布局合理。

2、普通教室 评分:一档6分

教室设置、设计达到《办学条件标准》要求,中学生均13.5平方米,小学生均3.6平方米,玻地1:8,教室布置合理,整洁完好,40W荧光灯灯12+2支,并配有灯罩,采光照明符合符合规定,数量能满足需要。教室地面硬化防滑。

3、辅助用房专用教室等 评分:一档6分 学校按照国家二类标准要求,加强基本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学校有体育器材室、数学、科学仪器室、美术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教室,各室教学仪器、教学设备均按国家二类标准配置,均有专人管理。

4、办公用房 评分:一档4分

教学办公室9个,行政办公室7个,卫生保健室1个,总务后勤配套用房2个。学校办公用房配套够用。

5、厕所 评分:一档3分

教工和学生分设,男生蹲位约1/36;女生蹲位约1/29,干净整洁,硬化防滑,有防雨设施。

6和

7、我校因服务半径小,学生走读,回家食宿,所以无学生宿舍和食堂。

(三)设备设施和场地

1、图书 评分:一档5分。

学校图书室共有图书12439册,其中中学部生均45册,小学部生均15册。

2、教学仪器 评分:一档6分。均按国家二类标准配备。

3、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 评分:一档4分。配一定数量计算机供教学使用;2.基本实现“班班通”。

4、音美器材 评分:一档5分。均按国家二类标准配备。

5、体育器材 评分:一档5分。均按国家二类标准配备。

6、运动场地 评分:二档3分

我校正修建中的操场设有200米环形跑道、60米直道、田径场地、篮球场地、乒乓球场地,配备齐全,安放牢固,场地平整。

(四)教师与经费

1、教师 评分:一档5分。

按编制和学科配齐教师;教师、校长学历和资格合格;.近三年来新补充教师,应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高学历教师不低于80%。

2、经费 评分:一档5分。

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并按标准按时足额发放;.生均公用经费按时足额到位;.公用经费使用合理,不挪作他用。

(五)质量与管理

1、管理 评分:一档5分。

按《河南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要求,办学行为规范,学生课业负担合理。

2、质量与效果 评分:一档5分。

(1)各年级学生成绩及格率达要要求;(2)毕业生全科合格率;(3)五年巩固率95%以上;(4)年辍学率1%以下;(5)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标;(6)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失分项目:

1、一级指标 “

(二)校舍建设”: 第6项 学生宿舍 评分:四档0分-3 第7项 食堂 评分:四档0分-3

2、一级指标“

(三)校舍建设”

第6项 运动场地 评分:二档3分-2 共失8分

(七)失分原因:

1、我校因服务半径小,全校学生走读,回家食宿,所以无学生宿舍和食堂。

2、一级指标中的“

(三)校舍建设”中初中评估标准规定:(1)设有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及球类场地;(2)有300米环道;(3)有100米直道。

其中第2项,我校只有200米环道没有达到初中评估标准,因此定为二档,失2分。

三、“阳光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针对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信心的状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全体教师共同讨论出台了“在阳光中生活,学会做人;在自信中成长,学会做事。”的“阳光教育”办学理念,把爱和阳光洒满整个校园,让校园生活变成师生快乐的乐园,让人向往的文化圣地,孩子们自信成长的沃土。

(一)办学理念:

用阳光的理念,用科学民主的态度创造阳光德馨校园、培训阳光教师、培养阳光学生,努力营造“健康、快乐、和谐、发展”的育人氛围,(二)办学目标

把爱和阳光洒满整个校园,让校园生活变成师生快乐的乐园,让人向往的文化圣地,孩子们自信成长的沃土。

(三)一训、三风

校训:诚信、博爱、励志、自强 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教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 学风:勤学、好学、博学、严谨

(四)学校管理理念

坚持一个中心(教育教学)、树牢一个根本(安全稳定)、紧抓一个要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谐发展,三个环境: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

(五)创建“阳光教育”的特色学校

1、全力摸索学校阳光教育的特点。我们坚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工作网络,开展主题教育,营造积极向上、健康进取、生动活泼的校园氛围。

2、切实加强学校阳光教师队伍建设。要培养阳光的学生,首先要有阳光的教师和阳光的课堂。要求教师“不带情绪进课堂,不带成见进课堂”,老师信任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形成良性互动,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交朋友,要让学生有阳光的心态和自信的表现,要让教师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做一个“阳光教师”。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干群之间都要传递“正能量”,变九年寒窗为一抹彩虹。

3、大力优化学校阳光教育环境。随着新教学楼的落成,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开始投入使用,2013年9月份建成6个铝合金宣传栏后,又投资2万余元给教学楼及办公楼走廊装上精美的传统文化标语,给每间教室门口配置上漂亮的宣传小橱窗。10月16日上午8时,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投资180万元的五十四中操场工程破土动工。现在的54中校园环境更加清新宜人,更加充满人文气息,校园文化也得到整体提升。同时,我们还极力争取各级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全社会均要重视教育环境建设,加大教育投入,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4、全面推进学校地方阳光教育资源课程改革。切实抓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落实,建立地方德育特色工作评价机制。

5、努力创新阳光教育内容。杜绝网络腐朽文化对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的影响。我们倡导学生做一个文明礼貌、道德高尚的人;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有用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不怕挫折的人;做一个勇于进取、思想向上的人;做一个热爱祖国、政治合格的人。

四、教育教学与管理

(一)继续做好党建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开展“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模范执行党章”活动,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法律法规意识、依法办学的能力。坚持党务、政务公开,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二)加强班子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懂管理的领导集体。

1、学校领导班子,肩负学校兴衰大任。领导班子成员,要严以律己,既要扎实工作,又要开拓创新,更要讲究实效。既要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又要身先士卒,更要讲原则。

2、开展好一周一次的政治学习例会,要认真研究分析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领导成为教师的合作者、服务者,使领导与教师之间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

3、要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和办好学校的使命感,坚持与时俱进。增强政治意识、目标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廉洁自律意识和创新意识。

4、要带头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安全第一的理念,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讲廉洁,工作程序规范。要逐步成为校长的得力助手,学校管理的能手,更要成为教学的高手。分工不分家,相互支持,相互合作,高效运转形成合力,成为师生的凝聚力和学校发展的驱动力。

(三)突出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创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群体。

1、要坚持和完善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修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体罚学生、乱办班、乱定教辅材料等现象。

2、抓好教师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及办学思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形式,抓好“国培”、“省培”等培训工作,搭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梯级教师培养平台,激励全体教师共同成长。

3、要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要用爱心、真心、良心赏识每一位学生,要了解所教的每一位学生。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位家长,珍惜每一天时光,做好每一天工作,把师德、师能和师艺结合起来,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和学生同心、同行、同乐。

4、强化全员服务意识。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多用鼓励、赞许、肯定等形式,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从批评缺点到激发优点,从尊重知识到尊重学生的转变,最大限度的保护、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性、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为契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进一步严格办学,进一步规范办学条件,进一步促进学校基础建设,尤其是“6室、9室”建设工作,让54中拥有一流的办公条件,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管理水平,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五)从严从细做好安全工作,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安全工作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安全教育要抓实、抓细。以人为本和谐管理,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落实信访维稳工作,实现“零事故、零上访”。

五、自评结果

通过自评,我校在对照二级指标自评满分94分(除去宿舍、食堂各3分)中实际得分92分,折算后得分97.9分。

我们认为:我校达到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学校标准。望上级领导给予复查。

平顶山市第五十四中学

2014年6月

2.小学均衡教育自评报告 篇二

关键词:美人美己,学生自评,臻美课堂

一、研究背景

研究之前, 我们全体教师对“课堂”和“学生”作了独立、深入的思考:

1. 臻美课堂是怎样的课堂?

我们以为:臻美课堂是有弹力、有吸引力、有活力、有生命力的课堂。课堂如一条河流, 学生如活泼的河水, 河水在受限的两岸里, 不息地向前奔流。

2. 明确研究方向和主题。

结合我校课题研究和办学特色, 我们把研究点集中在“学生”, 确定以“美己”为核心, “学生自评”为主题的实践研究, 依据如下———

(1) “美己”的根基是“以生为本”。臻美教育是我校的教育特色。“美人美己”的思想建立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之上。美己, 是通过认识自我, 评价自我, 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最终实现“美美与共”的教育愿景。因此, 确定“美己”为核心的研究, 既符合吴江区“必须聚焦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要求, 也契合我校科研的内容。

(2) 自评, 才能自知、自明, 达成“美己”。教育评价专家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 而在于改进。小学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 小红马嘲笑小骆驼长得难看, 小骆驼很难受。在和妈妈沙漠旅行后, 小骆驼明白了难看的睫毛、脚掌、肉疙瘩, 都是骆驼与众不同、适应沙漠生活的宝贝, 此时, 小骆驼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的价值, 客观地评价自我, 由衷感受到: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们的学生, 也如小骆驼, 由于对自己认识不够, 往往仰赖周围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所以, 需要像“骆驼妈妈”一样的老师,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自评”犹如一面镜子, 让学生真实、正确、诚实地认识自我。只有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 才能扬长避短, 逐步纠正自我, 发展自我, 完善自我, 最终真正达成“美己”。

(3) 微研究, 是切合我校实情的研究方式。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 学校老, 师资结构也偏老, 科研力量薄弱。“微研究”其内容微、理论微、形式微、成本微, 很切合我校科研的实际。因此, 我们选择微研究的形式进行实践研究。

二、实践“微研究”

明确了研究方向和主题后, 我校以“美己”为核心, “学生自评”为主题, 分层、分组开展课堂实践研究, 在自下而上的研究中总结、提炼。

1. 分组学习理论文章。

教科室印发关于“学生自评”的理论文章, 由教研组长组织学习。通过学习, 使教师了解“学生自评”的现状、意义及引导学生自评的一些策略, 为之后的课堂观察、论文反思做好认知准备。

2. 开展沙龙活动。

我校教科室组织教师开展以“学生自评”为话题的沙龙活动。沙龙以自由、轻松的谈话形式, 把教师对“学生自评”的思考引向宽处。

3. 组织论文评比。

教科室组织以“学生自评”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教师通过写论文, 梳理了“学生自评”的现状、问题、意义、方法、策略等, 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思考和观点。通过论文评比, 把教师对“学生自评”的思考引向深处。

三、研究总结

有了以上的系列研究, 我们对“学生自评”形成了以下粗浅的总结:

1. 深入了解了“学生自评”的现状。

(1) 教师缺乏“学生自评”的意识。意识指导行为。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自评”价值的认识, 就没有主动预设“学生自评”的意识。

(2) “自评”形式单一, 力量羸弱。课堂上, “学生自评”还是以语言评价为主, 如“你觉得自己读得怎样, 写得怎样, 画得怎样?……”有的科目, 如英语、美术、综合实践, “学生自评”主要通过课后的等级 (星级) 进行自评;数学等科目, 作业自批是“学生自评”的主要方式。总体而言, 学生自评的数量少, 形式单一。羸弱的“学生自评”没有发挥强劲而持续的内动力。

(3) 学生不善“自评”。能力在训练中提高。由于课堂上教师忽略“学生自评”, 学生的“自评”能力得不到引导和强化, 总体上, 学生不善“自评”。

(1) 自评不习惯。由于课堂教学中, 以教师评价为重, 学生互评为主, 学生已习惯“被评价”, 一旦让他们自评, 往往显得不知所措。

(2) 自评不正确。学生主观上有迎合教师、同学的意向, 自评就缺乏客观性。低、中年段学生往往“自我评价”过高;高年段学生受传统文化影响, 往往自我评价过低。

2. 提高了对“学生自评”的认识。

通过理论学习和课堂观察及论文反思, 我校的大多数教师提高了对学生自我评价意义的认识。

(1) 自我诊断, 扬长避短。学生通过自评, 对照具体的标准, 发现哪些方面有长进, 需要加以巩固和发展, 哪些地方不足, 有待于改进。

(2) 自我反馈, 自知自明。学生依据评价结果, 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 不断促使自己校正目标。

(3) 自我激励, 自我完善。学生通过及时的自评反馈的信息, 当觉得学习有成效时, 学习者会从精神上产生动力和满足, 增强信心, 激发更高的学习热情。

四、丰富了“学生自评”的策略

1. 激发启蒙:

形成自评意识。教师首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有了良好的评价意识, 学生才可能有审视自己、评判自己的行动, 从而促使自己在学习上有一个新的增长点。

2. 引导示范:授之于自评方法。

(1) 标准要清晰。有了自评的意识, 没有自评的标准, 就如少了操作的工具。试想, 一个人想种花, 手头没有锄头、铁铲等工具, 往往因为无从下手而放弃。学生自评也如此, 评价标准是标尺, 是工具, 标准越具体、清晰, 评价结果越精准。

(2) 评价要客观。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是起步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 很大程度上是从依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到学会自我评价的。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时, 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导向, 激励学生实事求是、客观地评价, 这既是自我评价的要求, 也是学生素养的要求, 力在当下, 功在长远。

五、加深对“臻美课堂”的再认识

所谓“课堂空间”, 并非是一排篱笆围出一个院落, 一道砖墙围出一方空间, 而是一个由学生、教师、教材这三个基本要素建构而成的立体网络状的系统, 它是有生命张力的。

1. 远视, 才能延伸课堂的长度。

课堂的长度, 也就是学生的发展道路。毫无疑问, 教师都知晓课堂教学的起点应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而终点, 很多都落在学生期末的分数。教育者的近视, 往往让课堂急功近利, 为考而教, 这种忽视学生未来的教学, 本质上已经不是教育。“浇树浇根”,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做的是浇根的工作, 虽然默默无闻, 无花无果, 但力在当下, 功在未来。学生能否成为一个有知识、有道德、有责任、有梦想的人, 取决于我们的课堂, 也就是一块块培养基地, 从中, 他能得到多少滋养和锻炼呢?我们这样的课堂教学, 首先应该是关注人, 关注人的发展, 这样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2. 尊重, 才能提升课堂的高度。

课堂教学, 不应只是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和技能, 而应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位学生, 让其感受到自身独特的价值。马克思指出:自然界的鲜花都是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 何况人的思想呢!所以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者应当予以最大限度的宽容和尊重。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尽一切可能去和谐地实现他们自己, 发展自己。缺乏宽容、尊重的课堂是没有高度的, 给人压制和压抑;有了宽容、尊重, 这样的课堂就是高大的, 为学生参差不齐、形态各异的勃勃生命提供了自由生长的空间。

3. 退让, 才能强化课堂的自由度。

乌申斯基提出:“教学不是教, 而只是帮助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而非教师。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教师过多的讲解, 无意中让学生成了听众, 占去了学生思考、体验、训练的时间。教师的“懒惰”, 是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习得方法, 训练思维,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但这个“懒惰”的教师必须是高明的, 他不是袖手旁观, 而是全面了解、观察, 灵活调控、反馈、点拨。

3.小学均衡教育自评报告 篇三

【关键词】校本教研 均衡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12-02

新课改要求下,小学校本教研观点的提出有利于促进小学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现在教育发展不均衡,所以需要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改革和制约。必须要探究新的教研活动来改变现在面临的现状,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以达到教育均衡发展为新课改的目标。

一、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现状表现

过去的教学方式一般是灌输式教学,对于许多老师来说校本教研属于从未涉及的行列,使得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课程。校本教研其实是一个全新的教学事物,有些人认为校本教研理论主要来源于课本,其实是来源于实践。如果理论过多来源于课本,使得理论变得抽象化,不利于老师们的运用。老师如何利用校本教研活动运用到实践,这正是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可以让小学老师多去参加专家讲学、观摩教学等教研活动,有利于对老师形成直接指导和教育。学校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通道,创新教研活动有利于解决小学校本教研的理论匮乏问题。更好地激发小学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很重要,有利于改变当今的教学面貌,发展新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共同进步。

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需要进行小学校本教研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全面性。这就需要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首先有关部门要协助学校建立有关小学校本教研的有效机制,建立这样的组织,有利于把全体老师联合到一起,方便了老师们进行互帮互助,遇到问题进行及时的探讨和解决。由于各个小学的发展不同,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利用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教师教学的研究意识,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

研究教学新课题是小学校本教研的关键,这样做有利于改变过去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的局面。老师们通过不断改变教学课题,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减轻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可以起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效果,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学校应该安排老师多进行听课,有利于老师总结更多的教学经验,把课堂转换为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老师教研的地方。依照每个年级把老师们进行有效的分组,五六个老师为一组,有助于相互谈论问题,并让老师觉得这种集体式教学模式让老师们非常受益。

三、推动校本教研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使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推动校本教研活动。倡导老师深入教育第一线进行理论学习,针对当前小学课程进行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挖掘小学的优势资源进行校本教研,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好地发展。发挥好多媒体教学,学校形成一定的教研网络管理,有利于发挥教学的全方位功能。进行围绕中心主题进行校本教研有利于突出核心思想和重点教学。课堂是主阵地,老师要发挥其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推动校本教研带动教育的发展。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需要进行教学合作,这就需要学科老师和班主任一同创建聚集课堂共同去参与教学,形成一定的教学理念。为了校本教研更好地发展,以上策略需要有关部门和学校配合完成,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学科联合式教研

课题联动式教研带动学科联合式教研,有利于形成主题式校本教研。新课改形势下,共同寻找教学中的弊端。有利于提升教师群体的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有利于学校产生新的理念,更大的促进了学校全方面的发展,改变了学校过去的风气和面貌。

进行学科联合式教研,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比如在小学数学组进行校本教研活动,首先选出一个小组带头人,由小组带头人带领其他数学老师进行课题教研,综合校的实际情况,可以请外来主要讲师进行课题讲座,有利于更多的老师参加讲座进行学习,讲座后老师们注意总结讲师的观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的探讨。这样的策略也实现了学科联合式教学的目的,为教育均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老师更全面为学校服务。

小学进行校本教研不仅可以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还有利于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很重要。一切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可以更好地从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道德素养,达到推动教育发展,带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戚业国.校本研修的制度性困惑与机制创新[J].教师教育研究.2013(05)

[2]苏红.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新审视:成人学习的视域[J].当代教育科学.2013(03)

4.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 篇四

自 评 报 告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有关事项的通知》、曲政发【2011】87号《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及沾教通【2013】110号《沾益县教育局关于做好迎接省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检查材料准备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认真组织、积极准备,进行了自检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情况

沾益县海峰中学创办于1970年,校址在海峰湿地。办学十三年后于1983年搬迁至大坡集镇。由于受沾益县置变更的影响,学校几经更名,2012年由“沾益县大坡乡第一中学”更名为现名(沾益县海峰中学)。1989年以后,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范围主要是大坡片区的大坡、耕德,土桥、威格、万绿箐、烟子冲、亮泉七个村委会的初中适龄学生。近年来,我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办学规模扩大,办学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办学特色较为明显,备受社会关注。

二、班级学生基本情况

2011年至今,我校均有26个教学班,其中小学五、六年级8个班,初中七、八、九年级18个班。2012年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24 人(其中女生764 人),小学五、六年级396 人,初中七、八、九年级1128人。

26个教学班现有在校生1506人(男生744人,女生762人),其中五、六年级8个班现有学生386人,初中七、八、九年级18个班有学生1120人(七年级6个班现有学生401人,八年级6个班现有学生375人,九年级6个班现有学生344人)。

小学部8个班中,现班级人数最多达51人,最少为44人,平均班级人数为48人;初中部班级人数最多达 71人,最少为49 人,平均班级人数为62人。

由于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服务范围外学生慕名而来。学校严格执行就近入学、划片招生政策,严格控制择校生,2012年有择校生 55人,现有择校生42 人(五、六年级 15人,七、八、九年级27 人)。

学校在认真落实“营养餐计划”、“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免费教科书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的控辍措施,狠抓控辍保学工作,学生辍学得到有效控制,2012年辍学率为1.7 %,2013年为0.6%。

认真落实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关爱留守儿童。我校2012年接收务工人员随迁子女37人;2013年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学生中2012年有留守儿童245人,残疾学生17人;2013年有留守儿童426人,残疾学生 3 人。

三、教师情况(限在编教师)

1、教师数量

根据编制部门核定,我校编制数为86人。现有在编教职工78人,其中职工9人,专任教师69人,占教职工总数的88.46%,师生比为1:16.23。

2、教师结构

69名教师中,男教师35人,女教师34人,最大年龄57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37.7岁。具有大学本科学历57人,专科学历12人,学历合格率为100%;有中学高级教师13人,中学一级教师28人,中学二级教师20人,中学三级教师3人,未定级5人。现有69名教师中,语文学科教师18人,数学学科教师13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3人,英语学科教师11人,物理学科教师5人,化学学科教师3人,体育学科教师4人,美术学科教师1人,生物学科教师3人,历史学科教师2人,地理学科教师2人,音乐学科教师2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2人。教师结构基本合理,基本满足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要求。

3、教师流动情况

由于缺编,我校教师普遍工作量大,教学任务重。2010年新招考分入4人;2011年无调入调出; 2012年新招考分入5 人,其他学校调入 5人,同时调出 2人;2013年新招考分入4人,其他学校调入2人,同时调出1人。

4、骨干教师情况

教师是教育之本。近几年来,我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关注年轻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涌现出一批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现有各级骨干教师23人,占教师总数的33.31%,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办学效益提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情况 每月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无拖欠现象。奖励性绩效工资及其它福利待遇按政策规定执行。

6、教师培训情况

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充电”,成为学习型的教师。三年来,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远程教育培训、顶岗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新课程教材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培训及校本培训,参训人数累计达250余人次,对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起了巨大作用。

四、办学条件

1、校园面积、建筑面积

我校校园占地58402.9平方米(87.6亩),生均占地38.7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7146平方米。学校有整体规划,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相对独立,校园绿化、美化初具特色,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2、教学及辅助用房情况

我校现有教学及辅助用房5880平方米,生均3.9平方米。其中教室26个(小学五、六年级8个),理化生实验室个一个(均为实验室、保管室、准备室规格配置),有学生机房3个,教师电子备课室1个,合计拥有电脑163台(其中学生机房有电脑130台,生机比为1:12.5)。有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保管室各1个;图书、阅览室各1个(图书室藏书31336册,生均20.8册)。

3、生活用房情况 我校现有学生宿舍楼三幢,建筑面积为5076平方米,其中女生宿舍楼二幢,男生宿舍楼一幢,可满足近1600名学生住宿;有教师宿舍三幢,基本解决教职工住宿。有食堂一幢(面积966平方米),加工房一幢。有厕所三个,满足师生生活需要。

4、运动场馆情况

我校有足球场一块,300米沥青环形跑道,篮球场三块,体育场地规范,运动器材配置齐全,满足教育教学和师生体育锻炼需要。

5、仪器设备情况

我校有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仪器设备按1类标准配备。有音体美专用教室各一个,设施设备基本适应教学要求;有交互式电子白板25台,多媒体教室3个,学生机房3个,教师电子备课室1个。仪器设备总价值达200余万元。

五、学校经费情况

1、学校公用经费,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初中生每年人均700 元,小学生每年人均500 元)划拨到学校账户:2011年全年为83.58 万元;2012年全年为105.23 万元;2013年已划拨到账的公用经费99.21万元。划拨到账的公用经费,学校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专人分管、专人负责;做到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账目清楚、日清月结,并及时在学校公示栏公示,接受师生、工会民主监督,确保学校公用经费合理使用。

2、认真落实“两免一补”、“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和“学生营 养餐”相关规定,完善发放、使用公示制度,接受上级部门审核监督。

六、安全管理情况

1、学校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方案,健全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机制。校安工程推进实施后,学校建筑无D级危房;学校用水清洁有保障;学校用电设施投资大、更新块、维修及时;学校安全指示明、安全通道畅通;校园周边无影响教育教学管理安全的隐患。

2、学校有门卫保安人员三名、有宿管员二名;有监控设施和消防设施器材;除保安人员外,学校常年有昼夜值班的人员安排和假期值班制度;学校校园平安创建工作受到乡、县、市级主管部门的赞誉。

七、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坚持全面育人的指导思想,按照“管理兴校、科技兴校、质量兴校”的发展目标和“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工作思路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常规管理,确保办学质量,效益稳步健康发展。近三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均居全县前列、大坡乡之首。2010年荣获大坡乡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2011年、2012年荣获大坡乡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荣获沾益县“教学质量优胜学校”奖;2013年初中七、八、九年级统考均在全县前五名,受到大坡乡党委政府表彰。

充分发挥山区学校优势,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改善学生生活。我校建蔬菜大棚十八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定时参加劳动,种植的蔬菜全部供学生食堂,每餐只有一分钱即可用餐。通过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锻炼了学生,又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生活条件,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中央四台、云南六台、曲靖台、沾益县分别做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报》做了报道;我校的经验做法作为典型,分别在县、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富源县、师宗县、陆良县、会泽县及县内兄弟学校多次到校学习交流。

我校是“乡村少年宫”项目学校。根据乡村少年宫学校要求,按规定配备了相关设施、设备,结合实际开设了二十六个项目班,按时组织开展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兴趣、爱好,对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起了重大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县、市宣传部及文明办领导到校指导,富源县、师宗县、陆良县、会泽县及县内盘江镇、白水镇、播乐中学、水桥小学等学校到校学习交流,并拍摄成专题片在“云南少儿频道”、曲靖电视台播出。

三年来,我们坚持“强管理,抓常规,重创新,求发展”思路开展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在教育局一年一度的年终综合评价中,连续三年均被评定为一等学校;三年中在原有荣誉基础上,分别被授予“曲靖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曲靖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曲靖师范学院优秀实践教学基地”、“沾益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学校督导评估优级学校”等荣誉。点滴成绩是对我校工作的肯定,更多的凝聚着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办学条件改善、效益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缺一个面积大一点的会议室和阶梯教室,教职工会和学生大会无场 地;二是缺编,教师整体工作量大;三是面对日益增多的留守儿童,学校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尽管如此,但我们有信心,因为有国家政策的保障,有各级的大力支持和关心,相信定能办成人民满意、群众放心的教育。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自评报告 篇五

自查自评报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是事关百姓利益的民生热点,也是各级政府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几年来,县委、政府审时度势,站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管理,通过布局调整、标准化学校建设、师资培养、教育管理等措施,实现了教育由初步均衡向基本均衡转变,逐步满足百姓就近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根据《 贵州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教育厅关于对县级政府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通知》及补充通知精神,我校按照评估标准,认真开展了自查自评。现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县XX中学是 XX县委、县政府新办的一所中学。现有综合教学楼二栋,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学校硬件设施先进,各办公室实行网络办公,有理、化、生实验室各2间,专用美术室、音乐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图书室(藏书60000余册)、阅览室、学生多媒体教室各2间,学生微机室2间。到目前为止,有教师123名,全是县教育局面向全县公开招考选拔进城的各乡镇骨干教师、中青年精英,教育观念新、教学能力强,专业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有教学班级28个,学生人数1476人。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自评

(一)学校设置与班额 我校是在县委、政府的统筹规划下为

解决进城务工子女读书难问题而新办的一所中学,布局合理,服务半径适宜。经自查,该项得分为13.5分。

(二)校舍建设 我校校舍建筑面积为8900平方米,辅助用房专用教室齐全,有相应的办公用房,生均厕所面积达0.41平方米,硬化防滑防雨设施达到标准。经自查,该项得分为25分。

(三)设备设施和场地 我校各种图书配备齐全,现有62500册图书,生均图书达到45.5册;教学仪器值达到标准,能满足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需要;学校现有计算机140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达标,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建有电子备课室一间;学校配有相应的音美器材及体育器材,有规范的管理和使用记录,体育活动场地7957平方米,生均达到5.8平方米。经自查,该项得分为29分。

(四)教师配置 在县教育局的统一管理下,我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照省的规定配齐教职工,且师生比达到标准;专任教师合格率达100%。经自查,该项得分为10分。

(五)学校管理 经过八年多的发展,我校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实际的管理制度。在办学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规范办学行为,做到学生就近入学,均衡编班,不办重点班、快慢班,在教学中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我校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做到校园“四化”,学校围墙坚固安全;我校严格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建有比较健全的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对校园安全隐患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排查登记及整改,并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以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经自查,该项得分为15分。

经过对《贵州省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评估指标体系(修订)》中的指标进行逐一自评打分,我校总评分为92.5分。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举措及成效

(一)以德为先,全方位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我们坚持正面导向、榜样激励,采用各种形式全方位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如开展“立师德、正师风、铸师魂”师德主题教育;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考核、奖惩机制,促使师德师风进一步改善,形成以主题活动强化师德、以先锋示范引领师德、以深层交流促进师德、以搭建平台践行师德的良好氛围。

(二)梯度培养,多途径抓教师专业成长。一是全员培训,更新理念。通过素质提升培训,使教师执教能力得到加强,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正确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二是新手培养,多措并举。对新招聘教师安排岗前听课指导培训,使他们顺利走上讲台;实施新教师培养,为学校蓄势给力。

(三)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关注学 生的发展,全面培养孩子的素质,通过各种形式张扬学生的个 性,给每一个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一是“德育品牌”,开启素质教育新路子。我校以德育品牌创建工作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把德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中。二是“三大校园”,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全面打造融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健康校园为一体的和谐校园,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效落实校园安全措施,成立了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检查小组,经常

性地开展各类排查和专项整治活动。

(四)立足课堂,深入实施“减负提质”。我校坚持把课堂作为实施“减负提质”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有效学习和成功体验。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打算

经过八年多的探索、积累和发展,我校教育正朝着“均衡、协调、优质”的目标不断前进,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今后,我校将一如既往地以国家、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继续以“办好学校、教好学生、发展好教师”为目标,为推动我校教育向更高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努力。主要设想如下:

一是“以人为本”理念。完善教师的补充、调配、培训、交流制度,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充分满足深化素质教育和建设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尊重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是“品牌引领”理念。坚持特色办学、文化办学、品牌办学,注重对学校特色优势、文化内涵的认真分析梳理,办好“德育银行”,打出德育办学特色,继续使我校“小组合作”学习走向成熟,力争实现个性发展促均衡、文化引领强特色、内涵发展筑品牌。

三是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以完善“校际流动机制”、“名师帮扶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岗位聘任机制”等为抓手,促进教师整体实力的提升。即“加强骨干教师-市县名师等培养体系建设,不

断壮大名师队伍;不断完善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使绩效工资成为鼓励先进的“风向标”、衡量实绩的“测量仪”、推动教育发展的“助推器”;通过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等措施,推动学校优秀教师成为教学主力军。

四是细化监督评估机制。根据我校实际,继续修订和完善适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定期对办学条件、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与此同时,积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争取资金投入,使学校的教育硬件得到改善、教育软件得到提升,在建特色、创品牌学校上下功夫,从而达到使学生享用优质教育资源,对兄弟学校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XX县XX中学 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日

黔西六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自 查 自 评 报 告

6.小学均衡教育自评报告 篇六

根据《吉林省2010—2012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吉林省对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指标体系》、《长春市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督导评估三年计划》和《榆树市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发展三年规划》的文件精神,为推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校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先后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村小校长会议和全体教师大会。在会上全面分析布置了有关自检自查的内容。成立了自检自评小组,制定了《刘家镇小学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在校长的带领下,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检自评,现将自检自评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自然情况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校园占地16520平方米,建筑面积2518平方米,生均11.6平方米,绿化面积246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7名,专任教师23人,其中本科学历17人,专科学历18人,学生216名。多年来学校坚持以责任教育为引领,树立了“着眼小学这六年,为了今后六十年”的办学理念。逐渐形成作风踏实、真抓实干、实行学校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确立了《青少年责任教育操作实践研究》的科研课题,成果突出。目前学校正与社会、家庭、共同打造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实施素质教育,创造精品课堂,凸显农村办学特色。

二、达标自查自评工作情况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永军

组员:侯德刚

周亚芳

张国凤

孙平平

陈志玉

姜立新

刘佳平各村小校长

(二)工作程序

全面启动学校成立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自查自评工作领导小组,收集材料、组织实施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自查自评工作。

(三)工作步骤 1、2011年5——6月为发动宣传阶段(1)由李永军校长负责组织达标工作。

(2)制定《刘家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继续召开教师大会,学习《方案》、《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情况评估验收指标体系》,进一步宣传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的目的和意义、指导思想,使大家认识到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的重要性。2、2011年8月——10月自查完善阶段

我们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情况验收指标体系》,结合榆树市督导室评估整改意见,结合学校分管领导的工作职责和达标工作情况,按指标体系锁定的分值,根据我们的工作情况进行整改完善。3、2011年11月——12月总结阶段

召开自评总结大会,在学校自评领导小组主持下,通过再一次完善和自查自评,在2012年末达到标准。

三、各项指标达标情况

1、学校设置

学校布局合理,入学半径不超2千米,走读学生上学时间步行不超30分钟。中心校8个教学班,起始年级班额不超40人。学校按教学、办公、体育运动、生活等功能合理分区。

2、校园校舍

学校有围墙、校门、校牌、自行车棚、旗杆、旗台,设置在校园中心主要运动场区显要位置。校舍建筑面积为 2518平方米。

校园校舍符合国家相关的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及有关规定中质量、安全方面要求。

3、装备条件

每人一套符合国家标准的课桌椅、黑板、讲桌、板书工具等常用教学设备配置满足教学需要。

科学实验室装备,其他学科教学仪器配置基本满足实际要求。学校藏书生均20册。教学参考资料、工具书、报刊、音像资料、电子读物等满足教学需要。每年新增图书达到藏书标准的1.5%。

4、师资队伍

按照省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职工编制规定,我校应配备教师37人,学校现有编制教师37人,职员和后勤14人,专任教师23人。校长均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育教学经历达到五年以上。能按要求配齐领导,其年龄、专业结构配备合理,分工明确,并实行校长任期制。教师均取得了相应的教师资格,实行了教师一年一聘制度,教师任职时间符合省有关规定。制定了合理的教师工作岗位责任制,完善了教师的奖励机制。

能按规定配足配齐各学科教师,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节本合理,小学高级职务达2.7%,中级职务达 62%,教师均能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每学年能按上级要求组织教师参加上一级业务部门的集中培训。

5、办学经费

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农村小学400元,按季度发放,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我校认真执行上级财政经费管理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大项开支通过教代会研究决定,报销票据经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签字,收费按局里布置的收费项目标准收费,制度健全,进行公示,无乱收费现象。

6、教育教学管理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以“以人为本 创新发展 培养负责任公民”为办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双基”

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监督作用,成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定期召开教代会,依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章程,各种制度齐全。实行精细化管理。

建立符合要求的入学登记制度,学龄儿童按学区、按入学年龄就近免试入学,无辍学现象,从不开除或变相开除学生。从未设立重点班,根据全乡教师情况,均衡配备各校教师,每班均配备一名班主任,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

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规定的作息时间执行,每天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保证学生寒暑假和法定假日完整休假。

以德育工作为首,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全面落实教职工德育工作职责,发挥教师表率作用,推进三结合教育,定期召开“三结合”专项会议,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教学常规活动严格执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从不占用节假日、课余时间进行辅导,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两操,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每年结合“六〃一”举办艺术节及运动会,结合大课间开展课外艺术活动,结合综合实践,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建立健全了学生综合评价制度,每学期学校统一组织对每位学生综合评价一次,采取班主任、科任、家长、同学综合评定的办法,学校根据上级要求,统一组织期中期末考试。

校本教研、科研、校本培训制度健全,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形成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各年级各学科合格率不低于96.5%,毕业生毕业率100%,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不低于97 %、在安全工作上,实行校长负责制,并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学校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定期检查、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详实、具体。注重师生安全教育,培养师生自

救、自护能力。

四、存在不足:

1、在教育质量各年级生科合格率95%,仍然没有达到97 %。

2、中心校微机室设备阵旧不能正常使用,急待更新。

3、教学楼建设需要加快步伐,2010年投入使用。

以上不足之处,我们将在年内进行完善,力求达到标准。

榆树市刘家镇中心小学

2011年6月

推进义务教育出不均衡发展评估验收申请

市教育局教育督学室:

根据教育局印发的《关于印发<榆树市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三年规划>的通知》(榆教字[2011]26号)的文件精神。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经过深入解读文件,理解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地标准指标体系,通过自查自评、整改提高等阶段,我校稳定扎实地进行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的工作。

我校按照《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对本校达标情况进行全面的自检自评,并按《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情况评估验收指标体系》进行逐项逐条量化打分,分数是97.4分。同时找出本校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于六月中旬前进行了全面整改。

我们认为我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已基本达到要求,特此恳请市教育督导室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评估验收领导小组莅临我校评估验收。

刘家镇中心小学 2011年6月10日

刘家镇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检自评报告

根据《吉林省2010—2012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吉林省对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指标体系》、《长春市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督导评估三年计划》和《榆树市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发展三年规划》的文件精神,为推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校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制定了《刘家镇小学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在校长的带领下,2012年7月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检自评,现将自检自评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自然情况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校园占地16520平方米,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生均18.5平方米,绿化面积246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7名,专任教师23人,其中本科学历17人,专科学历18人,学生284名。多年来学校坚持以责任教育为引领,树立了“着眼小学这六年,为了今后六十年”的办学理念,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榆树市政府、市教育局召开“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会议以来,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对照“评估验收指标体系”,逐项解读,逐条分解,逐人落实,查漏补缺。按计划基本完成了达标工作任务。

二、达标自查自评工作情况

(一)工作程序

全面启动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自查自评工作领导小组,收集材料、组织实施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自查自评工作。

(三)工作步骤 1、2012年3——6月为继续准备完善阶段(1)由李永军校长负责组织达标工作。

(2)按照《刘家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工作要求,继续按照《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情况评估验收指标体系》,逐项落实学校达标工作任务。2、2012年7月——10月自查自评阶段

我们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情况验收指标体系》,结合榆树市督导室评估整改意见,结合学校分管领导的工作职责和达标工作情况,按指标体系锁定的分值,根据我们的工作情况进行整改完善。3、2012年11月——12月总结阶段

召开自评总结大会,在学校自评领导小组主持下,通过再一次完善和自查自评,在2012年末达到标准。

三、各项指标达标情况

1、学校设置

学校布局合理,入学半径不超2千米,走读学生上学时间步行不超30分钟。中心校9个教学班,起始年级班额不超40人。学校按教学、办公、体育运动、生活等功能合理分区。

2、校园校舍

学校有围墙、校门、校牌、自行车棚、旗杆、旗台,设置在校园中心主要运动场区显要位置。校舍建筑面积为 5244平方米。校园校舍符合国家相关的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及有关规定中质量、安全方面要求。

3、装备条件

每人一套符合国家标准的课桌椅、黑板、讲桌、板书工具等常用教学设备配置满足教学需要。

科学实验室装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其他学科教学仪器配置达到吉林省办学标准要求。学校藏书生均20册。教学参考资料、工具书、报刊、音像资料、电子读物等满足教学需要。每年新增图书达到藏书标准的1.5%。

4、师资队伍

按照省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职工编制规定,我校应配备教师37人,学校现有编制教师37人,职员和后勤14人,专任教师23人。

校长均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育教学经历达到五年以上。能按要求配齐领导,其年龄、专业结构配备合理,分工明确,并实行校长任期制。教师均取得了相应的教师资格,实行了教师一年一聘制度,教师任职时间符合省有关规定。制定了合理的教师工作岗位责任制,完善了教师的奖励机制。

能按规定配足配齐各学科教师,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节本合理,小学高级职务达2.7%,中级职务达 62%,教师均能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每学年能按上级要求组织教师参加上一级业务部门的集中培训。

5、办学经费

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农村小学400元,按季度发放,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我校认真执行上级财政经费管理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大项开支通过教代会研究决定,报销票据经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签字,收费按局里布置的收费项目标准收费,制度健全,进行公示,无乱收费现象。

6、教育教学管理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以“以人为本 创新发展 培养负责任公民”为办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双基”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监督作用,成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定期召开教代会,依法制

定切实可行的学校章程,各种制度齐全。实行精细化管理。

建立符合要求的入学登记制度,学龄儿童按学区、按入学年龄就近免试入学,无辍学现象,从不开除或变相开除学生。从未设立重点班,根据全乡教师情况,均衡配备各校教师,每班均配备一名班主任,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

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规定的作息时间执行,每天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保证学生寒暑假和法定假日完整休假。

以德育工作为首,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全面落实教职工德育工作职责,发挥教师表率作用,推进三结合教育,定期召开“三结合”专项会议,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教学常规活动严格执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从不占用节假日、课余时间进行辅导,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两操,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每年结合“六〃一”举办艺术节及运动会,结合大课间开展课外艺术活动,结合综合实践,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建立健全了学生综合评价制度,每学期学校统一组织对每位学生综合评价一次,采取班主任、科任、家长、同学综合评定的办法,学校根据上级要求,统一组织期中期末考试。

校本教研、科研、校本培训制度健全,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形成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各年级各学科合格率达到了97%,毕业生毕业率100%,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不低于97 %、在安全工作上,实行校长负责制,并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学校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定期检查、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详实、具体。注重师生安全教育,培养师生自救、自护能力。

四、存在不足:

1、部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有待继续培训。

2、学校整体办学条件还没有达到最优化,有待提高。以上不足之处,我们将在年内进行完善,力求达到标准。

榆树市刘家镇中心小学

2012年8月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检自评报告

刘 家 镇 中 心 小 学

2012年8月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检自评报告

刘 家 镇 中 心 小 学

7.小学均衡教育自评报告 篇七

理论视角正确处理均衡与发展的关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对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 一是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二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目标是“到2020年, 全面提高普及水平,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这充分说明, 均衡与发展是义务教育未来发展的两个重要任务, 也是全面审视义务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视角。

持续发展是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保障,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但是, 我们认为, 均衡与发展又是有区别的。均衡是相对的, 是动态的, 是一个由“不均衡到均衡, 再到新的不均衡”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水平, 它表示的是学生素质的优劣、学校办学条件的好坏、经费投入水平的高低等。义务教育均衡水平是指公共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的程度, 表示的是区域间、城乡间、校际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的大小。

在县域范围内, 均衡与发展是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推进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重要命题, 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 我们发现, 各个区县的义务教育均衡水平与其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以全国县域内义务教育平均发展水平和平均均衡水平为参照, 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 高位均衡。这类区县义务教育不但发展水平高、学校办学条件各项指标的生均值高, 而且校际生均教育资源的差距在合理范围内, 能够为当地社会公众理解和接受。第二, 高位不均衡。这类区县义务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比较高、学校办学条件好, 但是生均教育资源的校际差距比较大。第三, 低位均衡。这类区县表现为义务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办学条件各项指标的生均值不高, 但是各项指标生均值的校际差距在合理范围内。第四, 低位不均衡。这类区县表现为义务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生均教育资源少, 而且校际生均教育资源的差距也较大。

上述几种情况的存在告诫我们,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时, 各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要针对本地教育发展的实情, 采取有的放矢的政策措施。在上述四种类型中, 高位均衡是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所追求的目标, 低位均衡尽管校际差距较小, 但由于其办学条件水平低, 不能充分满足教育的需要, 因而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均衡目标。高位不均衡和低位不均衡都需要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某一个部分问题, 前者需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 后者需要在提高发展水平的同时兼顾缩小校际差距。

主要结论均衡水平初中优于小学, 东西部优于中部

通过构建义务教育发展指数, 可以全面反映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仅用单项指标所存在的“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问题。本研究在构建能够全面反映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发展指数和义务教育均衡水平的均衡指数基础上, 分析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与均衡水平的变化趋势。主要结论如下:

(一) 教育发展指数持续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

2003-2010年, 小学教育发展指数由0.42增加到0.56, 增幅为33.33%。其中, 2005年增长速度最快, 比2004年增加8.89%;2010年增长速度最为缓慢, 比上年仅增加了1.82%。2003-2010年, 初中教育发展指数由0.33增加到0.52, 增幅为57.58%。其中, 2005年增长速度最快, 达到11.43%, 其后增长速度逐年下降, 2009年降至4.26%, 2010年又有所回升, 达到6.12%。这表明, 近年来, 我国小学和初中教育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 初中发展的速度尤为明显, 但两者的发展速度也均呈现放缓的趋势。推动教育发展指数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小学和初中阶段分别从2003年的931.54元和1052.00元增加到2010年的4012.51元和5213.91元, 增幅分别达到330.74%和395.62%, 有力地保障了义务教育事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二) 中西部与东部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差距依然较大, 中部地区增幅最低, 应加强关注

2010年, 在小学阶段, 东部11省、中部8省和西部12省的义务教育发展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74、0.57和0.54, 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分别高出29.8%和37.0%;在初中阶段, 东部省份、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的教育发展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70、0.52和0.47, 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分别高出34.62%和48.94%。这表明, 东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发展对义务教育发展的良好促进作用。

从教育发展指数增幅来看, 2003-2010年间, 在小学阶段, 西部各省平均增幅最高, 达到49.3%;东部地区次之, 为36.9%;中部地区最低, 仅为22.0%;在初中阶段, 东部省份平均增幅最高, 达到70.7%;西部省份次之, 增幅达到62.1%;中部地区省份增幅同样最低, 为57.6%。这表明, 从义务教育发展进程看, 中部地区已然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洼地”。一方面, 中部地区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义务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另一方面, 中部地区相对缺少上级政府教育财政支持。

(三) 仅有约四分之一的区县小学、初中均衡水平均达到国家标准, 初中校际均衡水平好于小学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中基本均衡县的认定标准, 县域内小学校际差异系数不高于0.65, 初中不高于0.55。经过测算分析, 我们发现, 全国186个样本县中共有70个县的小学和98个县的初中校际均衡水平达到国家标准, 初中均衡水平优于小学。其中, 51个县的小学和初中校际均衡水平同时达到国家标准, 仅占27.4%。

(四) 东部地区达到均衡评估国家标准的县比例高于中西部地区, “中部塌陷”比较明显

基于调查数据分析, 2010年东部地区共有40.9%的县校际均衡水平达到国家标准, 中部和西部地区达标县比例分别为16.7%和22.2%。分学段来看, 中部地区小学和初中均衡水平均低于东西部地区。2010年, 全国小学和初中均衡差异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74和0.61。中部小学和初中差异系数最大, 分别为0.86和0.72, 东部小学和初中差异系数最小, 分别为0.63和0.56, 西部小学和初中分别为0.76和0.59。这表明, 中部地区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处于落后局面, 离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目标尚有较长的路要走。

(五) 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与均衡水平间并不呈现同向变化关系

调查数据测算结果显示, 以全国平均值为参照, 我们发现, 同一地区义务教育均衡水平与发展水平之间并不存在同向变化的关系。义务教育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均衡水平未必就高, 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其均衡水平未必就低。

数据显示,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 其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均衡水平往往也比较高。如图2和图3所示, 2010年, 在小学阶段, 东部地区的SC省、T省、B省等地区处于第四象限, 其教育发展指数均在0.80以上, 均衡差异系数均在0.60以下, 属于典型的高位均衡。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反映了经济发展对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

处于第二象限的GB省、HD省、GD省等地区教育发展指数均在0.56以下, 而均衡差异系数均在0.90以上, 表明这些省份小学教育发展水平较低、校际发展差距较大, 属于典型的低位不均衡。

处于第一象限的HB省、JA省等地区则属于典型的高位不均衡发展, 教育发展指数在0.70以上, 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均衡差异系数却在0.90以上, 远远大于全国均值, 表明这些地区小学教育发展水平比较高, 但是校际发展差距较大。

处于第三象限的GC省小学教育则属于典型的低位均衡, 小学教育发展指数低于0.4, 但是均衡差异系数低于0.60, 达到国家认定均衡评估的标准, 反映该省县域内小学校际发展差距较小, 均衡水平比较高。由此看出, 即使在经济比较落后、教育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 同样可以做到校际的均衡发展。然而, 这种低位均衡发展并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在保持均衡水平平稳的前提下, 应当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 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在初中阶段, 教育发展水平与均衡水平不匹配的现象同样存在。SC省等地区属于高位均衡发展的典型例子。在这些地区, 教育发展指数基本都在0.80以上, 均衡差异系数则在0.55以下, 表明其不但教育发展水平高, 而且均衡发展水平也高。JA省、HA省则属于高位不均衡的典型例子, 在这些地区, 教育发展指数均在0.60以上, 均衡差异系数则在0.70以上, 反映了其初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虽然比较高, 但是县域内校际发展差距却比较大。XA省、GA省等地区属于典型的低位均衡发展的例子, 在这些省份, 初中教育发展指数均低于0.50, 均衡差异系数均低于0.60, 表明其教育发展水平比较低, 但是均衡水平却比较高。处在中部地区的SA省、JC省等省份则属于典型的低位不均衡发展, 在这些省份, 初中教育发展指数低于0.50, 均衡差异系数高于0.75, 表明其教育发展水平和均衡水平都比较低, 呈“双重塌陷”。

政策建议因地制宜协调推进

(一) 理清发展水平与均衡水平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 许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不清楚均衡与发展间的关系, 把义务教育均衡水平与发展水平混为一谈, 即将两者看成同一概念, 认为发展水平越高均衡水平就越高。这些错误观念造成一些教育行政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认为只要不断增加义务教育投入、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均衡水平就能不断提高。同时, 正是由于概念不清, 部分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这种情况, 即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区县均衡水平会高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县。这种错误的观念在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中尤甚。我们认为, 均衡与发展是有区别的。持续发展是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保障, 均衡是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如果不注意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只是一味地增加教育投入, 不但不会促进教育均衡水平的提高、缩小校际发展差距, 甚至会进一步拉大校际发展差距。

(二) 对不同均衡发展类型的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当前不同地区、不同省份在发展和均衡双重任务下, 其义务教育分处不同的四大类型, 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会有所不同。在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与政策时应深入分析, 按照各自发展实际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才能更好地推动不同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东部地区应进一步巩固提高其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并时刻警惕新的不均衡出现。中部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均衡水平都处于落后状态, 呈现低位不均衡。因此,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 中部地区将面临既要加大投入, 不断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更要解决缩小校际发展差距的双重任务。很多中部省区如河南、湖南、安徽等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大、学校数量多, 这些都将使得中部省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相当大的投入, 仅依靠中部省区自身的财力很难解决。建议中央政府加大本级财政对中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全力推动中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处于低位均衡的西部地区, 仍应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不断提高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

(三) 重视不同学段均衡发展特点, 协调推进均衡发展

与初中相比, 小学均衡水平比较差, 校际发展差距比较大。这与小学数量多、学生规模大且分散有密切关系, 也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小学阶段的关注和投入力度不高有很大关系。小学阶段的办学布局决定了其无法更好地体现教育投入的规模效益, 这使得推动小学的校际均衡比初中难度更大。建议各级政府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重点抓好小学的校际均衡, 并注重协调好小学和初中的均衡发展。

(四) 对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采取倾斜性支持政策

在调查中, 很多区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分析本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 往往将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工作性结果视为均衡水平提高。造成这种现象有两大主要的原因, 一是混淆义务教育发展与均衡两个概念, 不清楚教育投入力度与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存在差异;二是不清楚本地教育资源校际配置情况, 不清楚学校教育资源存量和增量投入情况。因此, 建议县级政府相关部门摸清各学校的家底, 尤其要重点关注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教育资源现状, 掌握这些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教育经费分配或教师资源配置时, 县级政府应确保教育资源投入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 在加大投入提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的同时, 不断缩小校际差距, 提高均衡水平。

(五) 认清均衡发展工作的动态性, 应常抓不懈

8.小学均衡教育自评报告 篇八

首先,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仅是“民心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我们都记得。改革开放以前,教育的发展和规模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是没有多大差别的、比较均衡的,但是,它是一种低水平、低层次的均衡,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穷均衡”。目前的“不均衡”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副产品,是多年来的重点学校建设、省一级学校评估等一次又一次地将有限的教育经费、优秀师资和优秀学生等集中到少数学校去的结果。所以,我们今天要做的是条件与规模符合标准、质量和水平都是一流的、让广大人民群众都满意的均衡发展,我把这种高水平发展叫做“富均衡”。只有实现了教育的“富均衡”。我们的教育才能让人民群众都满意。从校外环境来看,政府主要在政策法规、资金投入、硬件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缩小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的差距,切实做到从法律和举措两个层面构建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教育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其次,校长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终端执行者。教育的均衡发展,从校内管理和发展看,则是学校的软件建设包括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学校文化、学校特色、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等多个方面的高水平发展。但不可否认,在现实中,学校教育的质量差别、水平失衡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失衡、差别从何而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大程度上是来自校长和教师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育情怀、责任心以及他们对课程内容、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方式方法的理解和把‘握的差别。这是导致教育不均衡的更本质、更深层的原因。所以,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政府部门宏观或中观层面的教育战略问题。从根本上看,保证和实现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学校的作用更是关键,校长应有所作为,特别是办学条件比较均衡之后,学校的作用就更为突出。因此,校长应该在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质、变革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方法、培育学校特色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实现自主发展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目前在全国著名的几所课改名校如江苏省洋思中学、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等,原来是比较薄弱的学校,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质学校,他们创造性地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自主发展之路,为当地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有两个极。其一是政府部门,它提供宏观环境条件的均衡,其二是学校,它着力于微观的教育教学元素的均衡。宏观与微观两极都动起来了,我们就能迎来教育均衡发展的大好局面。

(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附中)

上一篇:寻觅春天的足迹下一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 瓯海区潘桥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