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2024-11-24

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共12篇)

1.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篇一

浅谈城市防护林建设

摘要::城市防护林是城市园林绿化地系统规划中防护绿地的重要部分,也是大环境下绿化建设的生态屏障和依托基础。本文指出了城市防护林在绿化建设上的地位与作用的同时,也介绍了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键词:城市防护林绿化建设

城市防护林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载体和关键纽带,是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城市防护林建设也是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调整整个国土森林资源布局,使森林资源分布更趋于合理的重要措施。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已经成为提升城市品位、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新理念。

1城防林在绿化建设上的地位

从城市园林绿地组成上讲,城防林属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防护绿地,是具有多种不同防护功能的带状绿地,也是城市总体规划中土地平衡绿化用地的一部分,即包含有建成区部分又包含有未建成区部分。从“实行大地园林化”角度讲,城防林是城乡大环境绿化及大范围国土绿化的生态屏障和依托基础。城防林绿化建设意义:从建成区部分园林绿化上,有助于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的绿化指标;从城市规划上,有利于增加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和托起在环境绿化建设的依托;从国家林业建设上,对增加森林覆盖率是一项有效途径;从人们对环境质量需求方面,清洁优美的环境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塑造人们美的心灵,启发人们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2城市防护林的作用

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威协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如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鉴于林木的多种生态效益,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建设城市防护林体系是一重要措施。

2.1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城市防护林对市区空气中Cu,与O2起着平衡的作用。有关资料表明lhm2阔叶林每天够吸收CO, 1 OOOkg,放出OZ 730kg(可供1 000人呼吸氧气之用),净化空气1 800万m3。城市防护林对城市工业和交通所排放的大量污染气体有阻挡、吸收、滞留和过滤的作用。据有关专家测定,每1 hm2加拿大杨平均每年可吸收大气中SO, 46kg,每lhmz胡桃林每年可吸收so,34kg。城市防护林的叶、枝、杆及其表面结构能阻滞大量烟灰、粉尘、飘尘等,蒙尘的树木经雨水冲刷后,又能迅速恢复其吸烟滞尘的作用。据专家测定,每1hm212年生旱柳每年可滞尘8t,20年生家榆每1 hm,每年可滞尘lot。此外,草地也有明显的减尘作用。故城市防护林要乔灌草措配。

2.2减弱噪声

植物的叶与枝条轻而柔软能吸收声波,宽阔高大且浓密的树丛可以减弱噪音5dB-lOdB;乔灌草结构带30m宽可降低噪音3dB-5dBo

2.3改善城市小气侯城市

防护林在酷热的夏季,其枝叶形成浓荫覆地,直接遮挡来自太阳的辐射热而且也阻隔了来自地面、墙面和其他相邻物体的反射热。同时,城市绿化地段有强烈蒸散作用,它可消耗掉太阳辐射能量的6000-750o,因而能使城市气温显著降低,高温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在严寒多风的天气里,也能使温度降低较为缓和。城市防护林也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能保护城市不受风沙危害,地处沙区或沙区

附近的城市,城市防护林的防风固沙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

2.4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防护林一般以乔灌草相结合配置。这些花、草、树木不但具有显著的生态作用,而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布局合理、设计美观的城市防护林不仅可改善城市环境,而且可美化城市,使人赏心悦目。一年四季五颜六色的花,千姿百态的造型,均可为城市增添几分自然美;城市僵硬呆滞的水泥建筑物在四季绿色中可显得生机勃勃,整齐美观,景色宜人。这些都将充分展示城市的自然生态美,给市民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我国城市防护林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3.1 用系统性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科学布局城市防护林建设

一是要注意城市及其周边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和景观格局的多样性。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维护整体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机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面对城市高速的扩张和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兴建,造成许多自然景观和山脉等被分割,城市周边的湿地和河道生境恶化,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阈值大大减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很大威胁。在城市林业建设中,只有将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紧密地耦合溶解,才能实现城市的协调发展。二是按照景观生态学要求,城市防护林建设要从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合理安排各景观要素所处的地位和等级,尽可能使景观格局呈现多样性、异质性。三是在城市防护林建设中充分保护与发展生物多样性。

3.2 由传统的注重美化、香化、彩化、果化、绿化逐步转移到注重生态效益和美观效益的综合发挥

城市防护林建设不仅要体现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而且要体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由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提升的要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城市防护林建设并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城市建成区绿化建设,要从保障整个国土生态安全的角度,把城市森林建设纳入中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强调由过去注重视觉效果转变到注重生态效益和人类的身心健康上来,突出以林为主,乔、灌、藤、草结合,林、水结合,以人为本的城市森林建设基本原则,同时城市防护林建设要追求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型绿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绿量,在城市防护林的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乔木的空间伸展优势,可以尝试建设屋顶花园、阳台花园等垂直绿化景观,可以多栽植一些藤本攀援植物爬附在建筑体上,充分发挥有限的城市林地来缓解我国城市化进程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拓展城市的绿色空间。

3.3 注意解决城市防护林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树种单

一、林地类型单一和乡土树种优势不明显问题

植物群落中物种间存在竞争、相互依存的平衡关系,若植物种类单一,势必生长不良,稳定性差,同时生物群落得不到发育,发生病虫害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所以整个防护林的景观受损,生态效应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出现“绿色沙漠”现象。目前,我国城市防护林建设所使用的树种普遍比较单一,落叶树种主要是法桐,长江以南城市绿化的常绿树种主要是香樟,造成城市绿化景观的单调。法桐和香樟是好树种,有很多优点,生长快、耐修剪,易造型等,但在一个密度大的城市栽种大量的法桐,常截干修剪,枝下高低、通气性差,叶片的种子脱落时,散布在空气中的密度较大,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选用乡土树种为建群种以及多种乡土树种组合,可提高森林的稳定性与抗逆性,降低维护与管理费用,凸现本土特色,增加自然野趣;同时乡土树种也不乏观赏性,可被选做城市行道树种。

3.4 必须注意克服建成区和近远郊区脱节问题

城市建成区和近远郊区防护林建设协调统一、统筹考虑、完美配合才能实现城市防护林建设生态效益的最大化。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体制的原因,建成区绿化属于园林部门的事情,郊区和远郊区属于林业部门的事情,由于两个部门隶属关系不同和建设目标不尽相同,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两地林业建设脱节,找不到很好的平衡点。城市园林和城市防护林要密切配合,起到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彰显各自优势,形成既互相补充,又高度和谐的统一整体。

3.5 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克服盲目的树种引进和大树进城等急功近利思想

近年全国范围许多城市存在大量引入外来树种以及跨地带种植的现象,由于树木的根系和树冠创伤难以恢复,同时引进树种由于受土质、气候的影响,树体生长不良,既不能充分发挥绿地应有的生态效应,凸现地区特色,后期的人工管理投入又非常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在城市中还会由于种种原因进行过度的修剪,生态效应遭到严重的破坏,对树木移出地的生态环境也破坏很大。

综上所述,城防林绿化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大业,是人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客观要求林业、园林、规划、城建、土地等部门要有超前意识,协调努力,在大环境绿化问题上,要从认识、实践、效果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总结出若干符合国情市情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总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2]赵廷宁,丁国栋,马履一.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3]刘俊,祖旭宇,朱允华,等.论城市林业与城市建设[J].防护林科技, 2005,(6): 35-37.[4]韦荣华.城市森林-中国建设“城市之肺”[J].中国林业, 2005,(11A): 17-20.

2.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篇二

(1) 组织空间, 构成园景。园林道路的作用是把园林绿地中的景观进行分割和整合, 根据地形、建筑和景观的形状, 恰当地把园林中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同时, 园路本身又是一种狭长空间, 利用它的穿插划分, 又把园林空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一系列空间, 通过大小、形状的对比, 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空间的形象, 增强了空间的艺术表现力。另外, 园路优美的曲线, 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 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 不仅是“因景设路”, 而且是“因路得景”, 所以园路可行可游, 行游合一。

(2) 组织交通。园路承担游客的集散、疏导, 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任务, 以及安全、防火、职工生活、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对于小公园, 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 对于大型公园, 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 有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路线和入口。

(3) 引导浏览。园林不仅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景观”, 而是创造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所谓“人随路走”、“步移景移”, 就是要做到随着游人位置的移动, 园景应该能够引导人们在观景的过程中上升到“意境”“境界”的升华。园路就是要承担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 向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它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 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园路其实就是园林中游客的导游。

2 园路的分类

(1) 主园路:主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主要通道, 它联系全园, 是园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 从园林景区入口通向园林中各个景区、广场、公共建筑、观景点、后勤管理区, 形成全园的骨架和环路, 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 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 宽度4~7米。

(2) 次园路:次园路是主园路的辅助道路, 呈支架状连接各景区内景点和景观建筑, 车辆可单向通行, 为园内生产管理和园务运输服务。路宽可为主园路的一半。自然曲度一般大于主园路, 以优美舒展和富有弹性的曲线线条构成有层次的风景画面。

(3) 游息小径:游息小径是园路系统的最末梢, 是供游人休憩、散步、游览的通幽曲径, 设计中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它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 是通达广场、园景的捷径, 允许有手推童车通行, 宽度0.8~1.5米不等。多曲折布置, 并结合园林植物小品建设和起伏的地形, 形成亲切自然、静谧幽深的自然游览步道。

3 园路的设计方法

园路具有引导游赏的作用, 因此, 天然风景中人走出来的园路, 凡有可赏之处, 必有停留之处, 让人们徘徊品赏, 或驻足小憩, 细细玩味, 不会一掠而过。据此, 在城市园林绿地中规划布置园路时, 也一定要注意园路与园景的配合与协调。

(1) 在有景的地段, 园路的走向应服从赏景的需要, 也就是要把最好的画面分别展示在园路的对景上。可以采用摄影机拍下来, 多次反复推敲后, 选定园路的位置;

(2) 在少景的地段, 一般先定路后设景, 故完全可以将设计的景观用立面图或透视图表达出来;

(3) 在多景的地段, 一定要考虑赏景路线的减速与增留, 也即园路的降速设计和增加停留的时间。园路的设计应时刻注意“以人为本”, 将安全、方便放在首位。

4 园路铺装类型

(1) 整体路面:整体路面主要是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铺筑的路面, 平整度好, 耐压、耐磨, 施工和养护管理简单, 多用于公园主次园路或一些附属专用道路;

(2) 块料路面:块料路面一般使用规则或不规则的石材、砖、预制混凝土做路面面层材料, 结合层要用水泥砂浆, 起路面找平和结合作用。这类铺地适用于园林中的游步道、次园路等, 也是现代园林中应用比较普遍的形式之一;

(3) 卵石路面:卵石是园林中最常用的一种路面面层材料, 一般用于公园游步道或小庭园中的道路。中国古典园林中很早就开始用卵石铺路, 并且还创造了许多带有传统文化的图案, 江南古典园林中目前仍保留了不少这方面的佳作;

(4) 嵌草、步石、汀步、蹬道:嵌草路面是把天然石块和各种形式的预制水泥混凝土块铺成冰裂纹或其它花纹, 铺筑时在块料间留有关3~5厘米的空隙, 填入培养土, 然后种草;

(5) 木栈道:木栈道是使用木材作为面层材料的园路, 因天然木材具有独特的质感、我色调、纹理, 可令步行更为舒适, 但造价和维护费用相对较高。所选的木材一般要经防腐处理, 因此从保护环境和方便养护出发, 应尽量选择耐久性强的木材, 或加压注入防腐剂对环境污染小的木材, 现在多选用杉木。

5 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1) 现代园林中, 由于设计师或某些个人的主管意见, 将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铲成一马平川, 使园路失去了在立面上的变化, 或将平地堆成“坟堆”, 强行使园路“三步一弯, 五步一曲”, 出现不符合人们游览习惯的别扭感;

(2) 园路布局形式有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三种, 但不管采用哪种园路形式, 最忌讳的就是断头路, 回头路。除非终点有一个明显的景观和建筑;

(3) 在园林绿地规划中园路所占面积, 比例不适当, 造成交通不便, 人们行路过程中挤占绿地的现象;相反, 某些规划设计中, 又过多规划园路, 形如蜘蛛网, 不仅影响景观效果, 同时给建筑投资也加大了负担, 还于生态不利;如:佳木斯杏林湖公园是一个休闲公园, 要求生态良好, 但其设计中园路占有的面积太大, 园路穿插其中形如蜘蛛网, 游人在里面不知所向, 影响休闲效果;

(4) 某些园路交叉口不合理, 夹角太小, 示考虑半径。人们为了方便, 往往踩着草坪。有些交叉口相交路数量太多 (有的有四、五条) , 造成人们在路口交叉处无所适从的现象;

(5) 某些园路在与环境的处理上, 不是很适宜。如与圆形花坛相切, 建筑物入口集散广场处, 相交路口偏重某一侧, 道路与水体驳岸紧贴布置等。

6 结束语

园路在园林绿地的景观规划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园林绿地的整个规划过程中, 要时刻考虑园路所能起到的作用以及应该起到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园路的功用, 在规划设计园路的过程中, 就应避免某些不恰当的现象的出现, 结合地形和园林的自然条件, 适当运用园路的铺装类型, 使园路在园林绿地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要: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像人体的脉络一样, 贯穿于园林中各景区的景点之间。因此, 园路的规划, 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各功能空间划分的合理与否, 人流交通是否通畅, 景观组织是否合理, 对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园林绿地中道路规划分析 篇三

关键词:园林,绿地,规划,道路

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人体的脉胳一样,贯穿于主园各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导引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因此,园路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各功能空间划分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通畅,景观组织是否合理,对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园路的类型

园路的基本类型有:路堑型、路堤型、特殊型(包括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其性质功能将园路分为:

①主要园路:联系全园,是罗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6m。

②次要园路: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宽度2-4m。

③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双人行走1.2-1.5m,单人0.6-1m,如山上、水边、疏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

④变态路:根据游赏功能的要求,还有很多变态的路,步石、订步、休息岛、礓、礤、踏级、磴道等。

2、功能与特点

2.1 组织空间,引导游览

在公园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这其中浏览程序的安排,对中国园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将设计者的造景序列传达给游客。中国园林不仅是“形”的创作,而且由“形”到“神”的一个转化过程。园林不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境界”,而是创作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游人所获得的是连续印象所带来的综合效果,是由印象的积累,而在思想情感上所带来的感染力。这正是中国园林的魅力所在。园路正是能担负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自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它能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路是游客的导游者。

2.2 组织交通

园路对游客的集散、疏导,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工作,对安全、防火、职工电话、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对于小公园,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过于大型公园,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有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路线和入口。

2.3 构成园景

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保景”,所以园路可行可游,行游统一。

除以之外,园路还可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和改善园林小气候。

3、园路规划原则

3.1 园路在园林中的尺度与密度

园路的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路是走出来的”,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相反要小一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

3.2 园路的布局

3.2.1 平面成形布局

风景园林的道路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系统,它具有自己的布置形式和布局特点。自然式园林绿地常见的园路系统布局形成多为套环式、带带式和树枝式三种。

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园路多表现为迂回曲折,流畅自然的曲线性,中国古典园林所讲的峰回路转,曲折迂回,步移景异,即是如此。园路的自然曲折,可以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赏景观,在私家园林中,由于所占面积有限,园路的曲折更使其小中见大,延长景深,扩大空间。

3.2.2 立面成形布局

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收放宽度尺寸,采用变断面的形式进行立面上的布局。例如:北京香山、沿蹬道攀登可以发现,不同转折处有不同的宽狭,而且在中途还没有过路亭。另外在许多园中,设置坐登、椅子园路外延边界,除此之外,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木,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3.3 园路路口规划

园路路口的规划是园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划式园路系统和自然式园路系统的相互比较情况看来,自然式园路系统中则以三岔路口为主,而在规划式园路系统中则以十安路口比较多,但从加强寻游性来考虑,路口设置也应少一些十字路口,多一点三岔路口。

道路相交时,除山地陟坡地形之外,一般场尽量保用正相交方式。斜相交时斜交角度如呈锐角,其角度也尽量不小于60°。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锐角部份还应采用足够的转弯半径,设为园形的转角。路口处形成的道路转角,如属于阴角,可保持直角状态,如属于阳角,应设计为斜边或改成圆角。

要有景点和特点。在三叉路口中央可设计花坛、花舌等,要注意各条道路都要以其中心线与花坛的轴心相对,不要与花坛边线相切,路口的平面形状,应与中心花坛的形状相似或相适应,具有中央花坛的路口,都应按照规划式的地形进行设计。

3.4.1 园路与水体

中国园林常常以水平为中心,则主干道环绕水面,联系各景区,是较理想的处理手法。当主路临水面布置时,路不应该是始终与水面平行,这样因缺少变化而显得平淡乏味。较好的设计是根据地形的起伏,周围的景色和功能景色,使主路和水面若即若离。落水面的道路可用桥,堤或汀步相接。

3.4.2 园路与山石

在园林中,经常在园林两侧布置一些山石,组成夹景构成景色,要有一种幽静的氛围。在园路的交叉路口,转弯处也常设置假山,而能疏导交通,又有起到美观的作用。

3.4.3 园路与种植

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相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就是我们所说的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在园路的转弯处,可以利用植物叙强调,比如种植大量五颜六色的花卉,即有引导游人的功能,又极其美观。

4、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现代园林中,由于设计师或某些个人主线,将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埋成一马平川,使园路失去立面上的变化,或将平在堆成“坟堆”强硬的使园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

4.2 园路布局形成有自然式,规划式和混和式三种,但不管采用什么园路形式,最忌讳的是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4.3 园林绿地规划中园路所占面积,比例不适应,造成交通不便,造成人们行路挤占绿地现象。如:北京西单广场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中的广场,每天人流都很多,但其中设计中绿地草坪战坪占有很大的面积,园路穿插其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游人难免要踩踏草坪,影响景观效果。相反,某些规划设计中,又过多规划园路,形如蜘蛛网,不仅影响景观效果,同时给建筑投资也加大了负担,还于生态不利。

4.4 某些园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夹角太小,未考虑转弯半径。人们为了方便,往往踩踏草坪。有些交叉口相交路数量太多(如四、五条),造成人们在路口交叉处无所适从的现象。

4.5 某些园路在与环境的处理上,不是很适宜。如与园形花坛相切,建筑物入口集散广场处,相交路口偏重量一侧,道路与水体驳岸紧贴布置等。

5、结束语

5.1 严格执行规划规范,合理布置园路所占面积,满足园路功能要求。

5.2 遵循道路规划设计原则,协调道路规划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4.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实习报道 篇四

实习课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实习时间:2011年11月21——2011年11月26日

实习地点:九江市甘棠湖、南湖周边街道,九江莱茵美郡小区,九江学院校园内 指导老师:项忠平老师

(一)街道绿地规划

为了深入研究城市街道景观,我们特地前往九江市中心的甘棠湖和南湖边上,就其环湖大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探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九江的道路绿地功能更加趋向完善,道路绿化设计和建设也形成了美化、生态化和人性化的综合体。

由于九江市中心的地域狭窄,故此,在环湖的街道上采用一板二带的形式,行道树选用了梧桐为主,在街区的两边多设休闲活动场所、小广场和街头小游园等等,其充分地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对于九江的街道绿化,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对其深入谈论,并总结了其街道绿化设计的原则:一,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二,要保证植物所需要的立地条件和生长空间;三,街道绿地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要功能并加于扩展;四,城市道路绿地种树要选择适合当地的树种;五,因地制宜设计好道路绿化。

城市街头绿化中,城市道路绿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它是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体现,也是城市绿化质量的一个反映,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绿地的建设模式和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城市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城市特色的多样化,在保证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园林景观等的基础上,道路绿地的建设还要体现出城市的个性和人文特色,国内很多城市都有城市园林景观大道,给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分车绿带经常建成色彩丰富、图案精美的模纹式绿带,加以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的合理搭配,生态及景观效果较好;行道树和路侧绿带充分考虑行人的心理和行为需要,通常设计成带状休息绿地,结合街头小游园,使道路成为居民游览、休息、散步和健身等的优美场所,同时生态环境较好。

由于九江市中心中老年人活动频繁,故此,在街头小游园中,常可见唱歌、下棋、写字、拉二胡等等的娱乐项目。故此,对于实习沿途中的街头小游园,我们对其的作用进行了总结:一,丰富和美化了街景;二,起到了生态防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三,提供了游憩活动和交往空间;四,为交通分流和集散提供了空间;五,使文化的传承做了文明化的进步。

在将后的城市街道绿化规划中,作为造景师,要为真正提高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作努力,营造出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故此,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生态,景观,经济三个原则。我们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就是要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努力使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靠拢,使城市生态系统接近于自然生态系统。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和固定有机物质的初级生产过程,是我们这个世界一切活动所需能量和物质的最初始来源,虽然城市绿化的目的已不是依靠种植植物来提供居民所需物质,但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对城市景观的改善作用却是当代城市人所最需要的,曾经长期居住在原始丛林中的人类祖先无疑在遗传基因中嵌入了对绿色植物的本能爱好,城市绿化的作用就应是尽量满足这种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这个有限的人类居住空间里,尽量地多设置绿地,多建设绿地,多增加绿量,使绿地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城市景观类对生存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街头景观的水平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设计者拓宽对街头景观的研究,适应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对街头景观的感知不仅涉及其路面本身,还包括街头景观的建筑、植物、广场景色及广告牌等。这一系列事物共同作用形成了街头景观的整体形象。而其中任何一种事物质量的地下,都影响整个街头景观的形象,而街头景观的形象又影响城市的形象。

(二)居住区绿化规划

人们的生活环境条件,有适合的,有不大适合的,有坏的。人的生存,人的寿命长短,同这些条件的好坏关系极大。通过绿化植树,种花种草,改良土壤,改善水质,保证空气清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以提高全体人民的身体素质。故此,在居住区的绿化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在九江莱茵美郡小区,我们对其规划进行了小组讨论,在关于居住区绿化规划的作用上,我们得出总结: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城市人民的关系十分密切,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美化环境,它不仅使城市披上绿装,而且其瑰丽的色彩伴以芬芳的花香,点缀在绿树成荫、蓊郁葱茏中,更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劳动、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二,净化空气,园林植物对净化空气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吸滞烟灰和粉尘,能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这些都对净化空气起了很好的作用;三,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在小区的绿化中,其对人们游憩性的功能要求日益提升,在多数小区内会提供休闲娱乐设施,比如游泳池、健身器材、运动场地等等,这些为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身健康都作出了很大的效应。

目前我国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形式有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生活单元。在居住区整体规划中,居住区建筑占主导地位,在布置形式中,因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日照、通风及周围环境等因素有紧密联系,建筑布置形式就多样化了,也往往使居住区总体面貌形成多种风格。其基本形式有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庭院式、散点式等。道路交通是居住区的骨架,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生活单元布局的结构。居住区道路系统的绿化布置如绿色的网络将居住区各绿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进行居住区道路系统布置是要注意居住区道路系统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道路系统要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道路系统要功能明确,保证居民的安全,要缩短到达目的地的距离。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重要的部分,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绿地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的生活。公共建筑是居住区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满足居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方便日常生活和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共建筑外形的个性,又丰富了居住区建筑艺术面貌,居住区的公共绿地也常与公共建筑结合布置,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的效益。公共建筑的内容和项目,随着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组织的变化及当地居民生活习惯而异。

(三)校园绿化规划

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物质载体。校园绿化建设是学校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两个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有是一个学校整体面貌和外在形象的表现。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个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具有独特的感染力、约束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当前各类学校日益关注和重视的环境建设问题。

我们对于校园绿化的研究,特地在我们自己的学院内进行探讨。分别在莲池、厚德楼前绿地等地进行点式探讨。我们得出校园园林绿地设计的指导思想如下:

1、突出教育富有趣味,校园绿化是育人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它应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校园绿化设计是要给青少年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意境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犹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青少年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以绿为主绿中求美人类追求绿色,获取绿色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校园环境主要是由花草树木的绿色空间、建筑空间、道路、广场等组成。校园环境应充满绿色、清新、美丽宜人。只有自身永恒绿色的植物才能净化空气,使空气变得清新。绿色植物使空气中有益的负离子增加,使有害健康的正离子减少,这对于学习紧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校园绿化设计中,应采取各种绿化手段,尽一切可能刨造更多的绿色空间,为解除学生精神及视觉疲劳提供条件。

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校园绿化设计的目的是巧妙地利用自然,将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场地,园林小品,水体,自然界的风、雨、霜、雪,日,月,阴,晴等有机地编织在园林绿地之中。使之呈现出一个有明有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虚有实、有声有色、有隐有现、有开有合、有远有近、有情有义极富感染力的无声大课堂。由于各个院校面积大小、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周围环境、人文因素、管理能力等千差万别。因此,对园林设计的内容、水平、手法等不能强求一致,但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和美化、设置园林小品等,才能创造出实用、优美、清洁并为使用者喜爱和依恋的环境。校园园林特点是一个校园园林艺术的生命。它和校园的历史沿革、校园人员的修养、自然条件、社会生活、经济力量、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客观原因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校园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沉积、地域特点等,这些特点应充分利用,采取各种形式在校园环境中体现,使之成为各自

独一无二的校园特色。4,经济实用景观长久,校园环境是育人的环境.不求奢华,要朴素大方。一般来说,学校的经费均较紧张。因此,要以最少的投资创造最大限度的绿色空间。忌大动土方挖湖、堆山、刻意造景,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借景来丰富校园景观。花木的品种应就地取材,多采用乡土树种。以减少运输费用,并可提高花术栽植成活率。选用抗性强、便于管理的树木为主,适当点缀珍贵花木。创造一个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冬暖夏凉、清洁、舒适、美观、高雅的环境。

校园绿化是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能够很好地表现一种校园精神与文化内涵。为了美化校园,为师生创建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在校园绿地规划中,应营造出浓厚的校园宁静气氛,合理分配校园绿化美化分布,建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如今我们校园绿化如火如荼,学校建设日新月异,大家的生活学习环境正日益改善,同时的,校园的绿化也正阔步向园林式学校目标迈进。

土建B0971班

钟世明

5.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篇五

一、多项选择题

1、关于园林规划描述正确的有(A、B、C)

A 从广义讲,园林规划就是发展规划,由园林行政部门制定。

B 从狭义讲,园林规划就是具体的绿地规划,由园林规划设计部门完成。C 园林规划有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之分。D 狭义的园林规划就是园林绿地设计。

2、关于园林绿地设计含义理解正确的有(A、B、C、D)A园林绿地设计是一个微观的概念。B 园林绿地设计是以规划为指导。

C园林绿地设计是园林设计者利用园林要素对园林空间进行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园林环境。

D 园林设计的成果是设计图和说明书。

3、属于园林构成的要素有(A、B、C、D)

A 山水地貌。B 道路广场。C 建筑和构筑物。D植物和动物。

4、园林规划设计不同于林业规划设计,除共同考虑的问题外,还应考虑的问题是(D)A经济。B技术。C 生态。D 美。

5、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园林规划的特殊性,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时应符合的要求有(A、B、C)

A 先确定主题思想。B发挥生态效益。C 应有自己的风格。D 应以建筑为主。

6、园林规划设计的作用有(A、B、C、D)

A保证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和巩固。B是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园林绿地建设费用的依据。C园林绿地施工的依据。D 园林绿地建设检查验收的依据。

7、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有(A、B、C、D)

A科学依据。B社会需要。C功能要求。D经济条件。

8、园林设计的适用原则所包含的意思有(A、B)

A因地制宜,B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C美观。D 个性化。

9、关于园林规划设计原则描述正确的有(A、C、D)

A 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B美观是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

C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D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美观。

10、关于园林美描述正确的有(A、B、C、D)

A园林美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B园林美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C园林美是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D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景观。

11、关于园林中的自然美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

A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的美统称为自然美。B园林植物美是自然美的重要组成部分。C自然美往往以色彩、形状、质感、声音等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的美感。

D大自然的风云雨雪,虫鱼鸟兽,晦明阴晴,晨昏昼夜等都是自然美的组成部分。

12、园林中的生活美包括有(A、B、C)

A园林中空气清新、卫生条件好、水体清洁。B适于人生活的小气候。C交通方便,有各种活动场所。D风摇松涛。

13、园林艺术美的具体特征是(A、B、D)A形象性。B 典型性。C变化性。D审美性。

14、关于对称与均衡的描述正确的有(A、B、C、)

A对称是以一条线为中轴,形成左右、前后或上下在量上的均等。B均衡是对称的一种延伸,是事物的两个部分在量上大致相当。C对称是均衡的,但均衡不一定对称。D不对称均衡又叫静态均衡。

15、在园林布局上属于稳定布置的有(A、B、D)

A在体量上采用上小下大。B筑山采用石包土。C山顶置石。D下部质感粗,颜色深,上部光滑、色浅。

16、下列关于对比的描述正确的有(A、B、D)

A以短衬长,长者更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以大衬小,小者更小。B大中见小,小中见大。C 垂直与水平的对比属于空间的对比。D 山与水的对比属于虚实的对比。

17两种不同的树有规律布置成的行道树属于(C)A简单韵律。B交替韵律。C交错韵律。D渐变韵律。

18、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物是(B)A 添景 B 对景 C 障景 D 夹景

19、花坛的大小应与广场的面积成一定比例,一般最大不超过广场面积的(B A 1/2 B 1/3 C 1/4 D 1/5 20.属于点景的是(A)

A 石刻 B 雕像 C 喷泉 D 园灯

21、水生植物在水体中的布置正确的是(A、B、D)

A 不超过水面的1/3;B 有疏有密;C 沿池岸种植一圈;D 设置种植床 22.属于突出主景的方法有(A、B、C、)

A 主景升高;B 中轴对称;C 动势向心;D 体量的调和

23、关于学校绿地的设计,正确的有(A、B、C、D)A 绿地率要不低于30%;B 树种应选择无毒无污染树种;

C 教学楼的绿化要保证教室内采光;D 大门内外绿化以装饰绿地为主

24、屋顶花园植物应选择(A、B、D)

A 不易倒伏树种;B 耐修剪;C 阴性耐旱;D 抗寒性强

25、作为孤植树应具备的条件(A、B、C)

A 树形优美,轮廓富于变化;B 花大而美;C 寿命长;D 常绿

26、三株树丛配置的原则是(A、B、D)

A 树种搭配不超过两种;B 各株树应有姿态、大小的差异;

C 最大的一株稍远离;D 三株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不为等边三角形

27、道路绿化设计的总原则是(A、B、C、D)

A 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B 保证道路行车安全;

C 植物配置应与市政设施相协调; D近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相结合

28、突出主景的方法有(A、B、C、D)

A 主景升高;B 中轴对称;C 对比与调和;D 抑景

29、公园常规设施主要有(A、B、C、D)

A 游憩设施;B 服务设施;C 公用设施;D 管理设施 30、公园设计依据有(A、B、C、D)

A 国家、省、市有关园林绿化方针政策;B 国土规划; C 城市规划;D 绿地系统规划

31、居住区用地按功能要求可分为(A、B、C)

)A 居住区建筑用地;B 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 C 道路及广场用地;D 居住区公园用地

32、下列属于居住区公共绿地的有(A、B、C)A 居住区公园;B 小区中心游园; C 组团绿地;D 居住区道路绿地

33、属于工厂企业绿地特点的是(A、C、D)A 环境较差不利于植物生长;B 绿化用地面积大;

C 绿化要保证工厂的生产安全;D 工厂绿化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厂职工;

34、有大气污染的工厂最好布局的位置是(B)A 盛行风的下风向;B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C 盛行风的上风向;D 最小风频的下风向

35、下列园林植物选择上体现了园林布局在时间上的规定性的有(A、B、D)A 春季以鲜花为主;B 植物的季相变化; C 植物乡土化;D 夏荫秋实

36、模纹花坛在选用植物上应(A、B、C、D)A 生长缓慢;B 耐修剪;C 分枝密;D 色彩分明

37、最早吸收中国山水园的意境融入到造园中,对欧洲造成很大影响的国家是(A)

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德国。

38、园林植物的选择原则应做到(A、B、C、D)

A以乡土树种为主。B适地适树。C对原有树木和植被加以利用。D速生与慢长相结合。39.关于合适视距描述正确的有(A、B、D)

A大型景物的合适视距为景物高的3.5倍。B水平景物的合适视距为景物宽度的1.2倍。C当宽度大于高度时,依水平视距来考虑。D当高度大于宽度时,依垂直视距来考虑。40、园林空间的展示程序有(A、B、C、D)

A两段式程序。B三段式程序。C循环程序。D专类序列

41、关于色彩感觉描述正确的是(A、B、D)

A橙色系属于暖色系,青色系属于冷色系。B绿色和白色属中性色。

C橙色系给人一种收缩的面积感,青色系给人一种扩大的面积感。D橙色系给人一种强烈的运动感。

42、属于自然式种植的是(B、C、D)A列植。B丛植。C群植。D林植。

43、控制花坛植物花期的措施有(A、B、C、D)A分期播种。B低温处理。C光照处理。D药物刺激

44、按绿篱的高度可分为(A、B、C、D)A绿墙。B高绿篱。C中绿篱。D矮绿篱。

45、孤植树可设置在(A、B、C、D)岛。B桥头。C树林空地。D转弯处。

46、园林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是(A、B、C、D)A图纸规范。B画出坐标网及基点基线的位置。

C图纸要注明图头、图例、指北针、比例尺等。D文字、阿拉伯数字用打印字剪贴复印。

47、关于行道树株距与定干描述正确的有(A、B、D)

A株行距一般按树冠大小来决定。B定干高度应考虑距车行道的距离。C分枝角度越大,定干可适当低一点。D定干高度最低不能小于2米。

48、分车绿带植物的配置应是(C)

A以常绿乔木为主。B以落叶乔木为主。C以草皮与灌木为主。D以上植物配置都可以。

49、组团绿地布置的方式有(A、B、C)

A开敞式。B半封闭式。C封闭式。D混合式。50、我国古典园林常见的形式有(A、B、C)

A皇家园林。B私家园林。C寺庙园林。D风景名胜园林。

二、填空题

1、科学依据、社会需要、功能要求、经济条件

2、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

3、“适用、经济、美观”

4、变化性、多面性、综合性。

5、形象性、典型性、审美性。

6、线条美、图形美、体形美、光影色彩美、朦胧美

7、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8、地形、地貌、水体、和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及其建筑、构筑物和广场等人为景观。

9、主景升高、中轴对称、对比与调和、动势集中、重心处理及抑景等。

10、平视风景、仰视风景、和俯视风景三类。11、1.5米,1.2米、1:2

12、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化四大类。

13、规则式、自由式、混合式。14、800-1000米,400-500米

15、可达性、功能性、亲和性、系统性、全面性、艺术性

16、开敞式、半封闭式、封闭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类。

17、造景设施、休息设施、游戏设施、社教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

18、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体、植被)公园性质、活动内容、设施安排等进行分区规划。

19、主要出口、次要出入口、和专门出入口三种。

20、回环性、蔬密适度、因景筑路、曲折性、多样性等因素。

21、集散、活动、演出、休息等。其形式有自然式、规则式两种,由于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集散广场、休息广场、生产广场等。

22、适用、经济、安全、精美、创新。

23、屋顶花园绿化布置形式有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按所用植物材料的种类分为地毯式、花坛式、花镜式。按其周边的开敝程度分开敞式、半开敞式、封闭式。

24、孤植、绿篱、花境、丛植、花坛。

三、名词解释

1、比例:是事物的整体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体现2、尺度: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尺寸感觉。

2、节奏:是景物简单的反复连续出现,通过时间的运动而产生美感。

3、韵律:是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从而产生富有感情色彩的律动感,产生更深的情趣和抒情意味。

4、规则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

5、自然式园林: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

6、混合式园林: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主轴线或副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7、写意山水园: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的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8、园林布局:由园林设计者把各个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的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个过程称之为园林布局。

9、视距三角形: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交叉口、转弯处必须空出一定的距离,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或侧方来往的车辆,并有一定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事故。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的三角形。叫“视距三角形”。

10、行道树:有规律地在道路两侧种植用以遮荫的乔木而形成的绿带,是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最普遍的形式。

11、园林艺术:是研究关于园林规划﹑创作的艺术体系,是美学﹑艺术﹑绘画﹑文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尤其是美学的运用。

12、对称:是以一条线为中轴,形成左右或上下在量上的均等。

13、均衡:是对称的一种延伸,是事物的两部分在形体布局上的不相等,但双方在量上却大致相当,是一种不等形但等量的特殊的对称形式。

14、对比:对比是比较心理的产物。对风景或艺术品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加以组合利用,取得相互比较、相辅相成的关系。

15、协调:是指各景物之间形成了矛盾统一体,也就是在事物的差异中强调统一的一面,使人们在柔和宁静的氛围中获得审美享受

16、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常常是公共建筑集中的地方。

17、居住区:广义就是人类聚居的区域;狭义讲是指由城市主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

18、覆盖率:用地上栽植的全部乔灌木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花卉、草皮等地被植物的覆盖面积占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19、公共绿地:指人民公共使用的绿地。这类绿地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结合布置。

20、道路绿地:道路两侧或单侧的道路绿化用地,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的不同进行布置。

21、组团绿地:是直接靠近住宅的公共绿地,通常是结合居住建筑组布置,服务对象是组团内居民,主要为老人和儿童就近活动、休息提供场所。

22、公园: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是室外休息﹑观赏、游戏、运动、娱乐,由政府或公共团体经营,为保证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国民教育素质、并自由享受的市政设施。

23、体育公园:是市民开展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性质的公园。

24、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园林绿地规划是指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即按照国民经济的需要,提出园林绿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规模﹑速度和投资等。园林绿地设计是指对某一园林绿地(包括已建和拟建的园林绿地)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安排和对园林要素即山水﹑植物﹑建筑等进行合理的布局与组合。

25、园林风格:是指每一个园林绿地所具有的自己的独到之处﹑鲜明的创作特色﹑鲜明的个性。

26、园林艺术:是研究关于园林规划﹑创作的艺术体系,是美学﹑艺术﹑绘画﹑文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尤其是美学的运用。

四、简答题

1、(1)应表现主题思想。

(2)运用生态原则指导园林规划设计。(3)园林绿地应有自己的风格。

2、(1)山水地形美;(2)借用天象美;(3)再现生境美;(4)建筑艺术美;(5)工程设施美;(6)文化景观美;(7)色彩音响美;(8)造型艺术美;(9)旅游生活美;(10)联想意境美。

3、形式美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主与从;(2)对称与均衡;(3)对比与协调;(4)比例与尺度;(5)节奏与韵律;(6)多样统一。

4、(1)常用的造景方法有借景、对景、分景、框景、夹景、漏景、添景、障景、点景。(2)主要应用方法有单色处理,多种色相的配合,良种色彩配置在一起,类似色的配合;观赏植物配色的应用有:观赏植物补色对比应用,邻补色对比,冷色花与暖色花,类似色的植物应用,夜晚植物配植。

5、(1)园林中改造地形:应考虑原有地形;b、据园林分区处理地形;c、要有利于园林地面排水;d、要考虑坡面的稳定性;e、要考虑为植物栽培创造条件。(2)地形处理的方法: a、巧借地形:利用环抱的土山或人工土丘挡风;利用起伏地形做“障景”;以土代墙做“隔景”;

b、巧改地形:建平台园地,修道路,房屋时采用半挖半填式。c、土方的平衡与园林造景相结合。

d、安排与地形风向有关的旅游服务设施等有特殊要求的用地。

7、园林植物的种植类型通常有以下几种:孤植、对植、丛植、群植、列植。其中丛植包括有:两株配合、三株树丛的配植、四株树丛的配植、五株树丛的配植、六株树丛的配合。

8、(1)园地概况;(2)规划设计的原则、特点及设计意图;(3)公园总体布局及各分区、景点的设计构思;(4)公园入口的处理方法及全园道路系统、游览线的组织;(5)园地周围防护绿地的建设;(6)植物的配置与树种的选择;(7)绿地经济技术指标;(8)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9、(1)选择适应性强、苗木来源容易、成活率高的树种。

(2)树龄长、干通直、树姿端正、体形优美、冠大荫浓、花朵艳丽、芳香郁馥、发芽早、落叶迟、叶色富于季相变化的树种。

(3)花果无臭味、无飞絮、飞粉、落花落果不打伤行人,无污染的树种。(4)耐修剪、愈合力强。

(5)不选择带刺或浅根树种,也不选择根特别发达隆起树种,萌芽力强的树种

五、论述题

1、(1)萌芽期:中国园林的是从商殷时期开始的,中国园林萌芽与殷周时期,最初的“囿”是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们狩猎和游乐。春秋时期神话内容较丰富,对园林的影响较大。模拟东海仙境成为后世帝王园囿的主要内容。

(2)形成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建的宫室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有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狩猎取乐。有“一池三山”形式。

(3)发展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属于发展转折期。是历史的大**时期,是思想、文化、艺术的重大变化时期。形成了自然山水园或写意山水园。开始兴建佛寺。

(4)成熟期:中国园林在隋唐达到了成熟,主要有唐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园,唐代写意山水园、北宋山水宫苑。

(5)高潮期:元、明、清时期园林建设达到了高潮,北方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皇家园林,南方出现了私家园林。

(6)新兴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园林的到了政府重视,是园林的新兴期,建成了“园林城市”,“园林城区”当然在“文化大革命”中园林也受到了挫折和损失。2、1)外国的古代园林具有代表性的有:日本庭园,古埃及与西亚园林,欧洲古代园林。(1)日本造园有良好的客观条件,日本喜欢自然式,受中国造园影响。早期有掘池筑岛,饮明天皇时纷纷营造宅园多以池岛为主题“水石庭”。平安时代后期多按中国蓬莱海岛(一池三山)为模式,武士时代出现枯山水式庭园,桃山时期以桂离宫等为代表。明治后园林开放。种类有林泉式、筑山庭、平庭、茶亭和枯山水。

(2)古埃及与西亚园林,埃及最浩大、宏伟的是金字塔,成为墓园,;奴隶主的私园以树木和水池为主要内容。西亚地区奴隶主的私园是引水筑园,花园修置整齐,有“天国乐园”。

(3)欧洲园林公元前3世纪为有秩序的整形园。古罗马出现了山庄园。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了勒诺特尔风格。18世纪自然风景园得到发展;私园也开放。

2)外国近现代园林规划布局以自然式为主,只有在中央林荫道是规则式,纽约的中央公园为典范。

3、(1)平视风景是指游人头部不必上仰下俯,就可以观赏到的风景。这种风景给人一种广阔宁静的感觉,在空间的感染力强。一般用于安静休息处,休息亭廊、休疗场所。(2)仰视风景:即游人观赏景物时,其仰角大于45°时所看到的景观。它可给人一种雄伟、高大和威严感。常在皇家园林、纪念性园林中使用。

(3)俯视风景:即视角在人的视平线以下;所看到的风景。给人以“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一般布置于园林的最高点位置。

4、(1)花境形式可分为单面观赏和双面观赏。

(2)位置:a、设于区界边缘;b、园路两侧;c、设在草坪的边缘;d、设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边缘;e、花境布设于道路中央。

(3)花境中各种各样的花卉配置应考虑到同一季节中彼此的色彩、姿态、体形及数量的调和对比,整体的构图应比较完整。要求一年中有季相变化。由于花境布置可多年生长,不需要更换,所以必须对花卉透彻的了解,并给予合理的安排,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4)花境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花境的朝向,光照条件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植物花卉。同时应考虑环境空间的大小。一般单面观混合花境4—5m, 单面观宿根花境2—3m,双面观花境4—6m为宜。另外单面观花境还需要背景,花境背景设计依背景设计场所不同而异。较理想的用绿色的树墙或高篱。花境种植应选择本地露地越冬,不需要特殊管理的宿根花卉为主。此外花境设计的过程还应具有较好的立面效果,充分体现群落的美观。

5、(1)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体,从而净化空气,减少灰尘,吸收噪音,保护环境作用;改善小气候,遮荫降温,调节湿度,降低风速等改善作用。

(2)有利于分割空间,增加层次,美化居住区面貌“佳则收之,俗则平之”的作用。(3)组织、吸收居民的户外活动,可形成良好的心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4)在地震、战争时利用绿地疏散人口,有防灾难、隐蔽建筑作用,能吸收、过滤放射性物质,保护人体健康。

6、(1)以植物为主。

(2)可设小路和小场地。(3)可设一些建筑小品。

7、(1)林荫道的布置有三种类型:设在街道中间的林荫道、设在街道一侧的林荫道、设在街道两侧的林荫道;

(2)林荫道设计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a、必须设置游步道;b、车行道与林荫道绿带之间要有浓密的绿篱和高大的乔木组成的绿色屏障相隔,立面上布置成外高内底的形式较好;c、设置建筑小品;d、留有出入口;e、以丰富多彩的植物取胜;f、宽度大宜用自然式、宽度小宜用自然式。

8、主要有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及其它形式。

一板二带式优点简单整齐、用地经济、管理方便。但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又不利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驶时交通管理。

二板三带式绿带数量较大,生态效益好。但不同车辆混合单行不能解决互相干扰。三板四带式绿化量大,庇荫效果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车辆干扰。四板五带式各行其道,保证了速度和安全。其它形式可利用当地环境因地制宜。

9、(1)城市路绿地应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2)道路绿地也应起到应有的生态功能。

(3)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用路者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性。(4)道路绿地要与其它的街景元素协调,形成完美的景观。

(5)道路绿地要选择好适宜的园林植物,形成优美,稳定的景观。

(6)道路绿地应于道路上的交通、建筑、附属设施的地下管线等配合。(7)道路绿地设计应考虑到城市土壤条件、养护管理水平等因素。

10、简单立体交叉;复杂立体交叉。

11、(1)步行街可铺设装饰性花纹地面,增加街景的趣味性。(2)步行街可布置装饰性小品。

(3)步行街可设置休息用的座椅、凉亭、电话间。(4)注意植物选择。

12、高速公路是具有中央分隔带及四个以上车道立体交叉和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专供车辆快速行驶的现代公路。横断面包括:中央隔离带、行车道、路肩、护栏、边坡、路旁安全地带和护网。

29、(1)水面窄、对面又无风景时,布置简单一些。

(2)驳岸风景多时,沿水边设置较宽阔的绿化地带,布置园林设施。(3)创造游客亲水的条件(4)绿化采用自然式

(5)选择能适应水湿和耐盐碱的树种

13、集会性广场、纪念性广场、交通性广场、商业性广场、文化娱乐休闲广场、儿童游乐广场、附属广场。

14、(1)不宜过多布置娱乐性建筑和设施。

(2)注意合理布置广场与相接道路的交通线路。(1)广场设计要与周围建筑布局相协调

(2)广场内应设灯杆照明、绿化花坛等,起到点缀、美化广场及组织内外交通的作用。(3)广场横断面设计中,在保证排水的情况下个,应尽量减少坡度,使场地平坦。

15、(1)应有纪念性雕塑、塔、建筑等作为标志物;

6.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篇六

汪阳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科研所(100083)

【作者简介】高级风景园林师。1939 年生。1960 年于北京林学院园林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园林管理、风景区规划设计工作。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

【提要】本文根据我国近50 年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发展轨迹,提出这门专业技术中一些核心技术,如指标体系、布局结构和城市设计等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以利于本专业的进一步提高与发展。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 生态平衡 绿地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86.5当前许多城市正在制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大家所使用的规划模式, 是园林工作者从建国初期在学习前苏联“绿化建设”一书的基础上, 总结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并结合我国造园理论, 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的专业技术。从建国初期到文革结束的30 年间, 这项规划始终处在可有可无的状况下。改革开放以来, 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逐渐突出, 一些城市不得不付出昂贵的代价进行防治污染工程的建设。相比之下城市绿化建设不仅经济, 而且还因改善城市环境的综合效益理想, 受到普遍的青睐。如特大城市北京、天津、上海, 特区城市深圳、珠海, 风景城市杭州、桂林及部分工业城市、港口城市等, 因具有良好的城市绿化环境, 对外商投资增强了吸引力, 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为城市总体规划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评选园林城市的关键性条件, 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园林热的形势促进了园林专业规划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一、规划的核心问题

“绿地系统规划”中(以下简称“规划”)最明确的目标是绿地指标体系, 因指标是“规划”的重要量化标准。城市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产物, 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聚集地。但是由于人类对自然、对自身发展规划认识的不足, 常造成城市开发建设中的各种失误, 因此, 不得不反复总结经验和教训, 不断地弥补这

种失误带来的危害。这正是城市规划的滚动发展及不断修编的目的之一, 也就是不断弥补城市开发建设中失误的规划方法的发展。“规划”需要解决城市生态环境失衡的问题, 重塑城市自然生态。这种再造的生态环境, 是由城市特殊的需要而构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合。所以“规划”的绿地布局结构和功能特点是衡量“规划”质量标准的一个重要的核心问题, 也是“规划”技术的一个重大发展。一个好的“规划”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首先能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后的一个单项规划, 属于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工作。不仅要解决绿化区内的分区布局、分类要求等, 还要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 提出控制与发展的具体要求, 因此, 它是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混合体。

二、规划指标的性能

绿地指标必须是一个综合、周密的指标体系。国家对“绿地率”的要求是: 城市新建设区不低于30% , 旧城区不低于25%。城市绿地率是在城市用地平衡中作为争取绿地的法定手段, 但是仅靠这一指标并不能保证在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保持或提高城市生态质量。这是因为目前国家严格控制占用农田扩大城市建设用地, 但又无法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用地不变, 绿地率控制下的绿地是一个恒量, 由于人口的增加, “人均绿地”指标中的绿地实际上成了一个变量。所以, 因人口增长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以“人均绿地”指标调控是不行的。要以城市的实际人口数进行计算, 提出合理的指标数值并与“城市绿地率”互相补充以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或提高。

“人均公共绿地”指标的人口基数目前不应再用城市户籍人数计算, 应用城市实际承载人数。并根据调查测算, 确定出一个合理的城市进入公共地活动的人数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 再确定合理的人均公共绿地的指标。特别是由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休假时间的增加, 进入公共绿地活动的实际人数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为保证公共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游憩空间的情趣, 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必须与绿地容量指标相结合, 组成一对相互控制和调整的组合指标, 以保证公共绿地总量和绿地内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 制约其它城市建设项目侵占现有公共绿地和规划公共绿地。

“城市公共绿地分布的均匀度”这一指标制定的习惯作法, 是提出各级公园绿地服务半径。但是在任何一个已建成的城市中, 公共绿地几乎无法实现均匀分布的要求。因此, 它必须和城市道路和交通设施的规划相结合, 以乘车和步行时间以及提供便利居民使用绿地的条件来发挥公共绿地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可供居民活动4 个小时的市级公园, 它的服务半径应当乘车不超过30~40 分钟。

为居民经常活动的区级公园它的服务半径应当是乘车不超过10 分钟、骑车不超过15 分钟的距离,否则在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的今天,公园的利用率就会大大降低, 使公园也会因布局设置不合理而无法充分发挥其游憩功能。

至于城市“绿化覆盖率”指标,是反映城市绿化管理水平的指标, 也是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经济技术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各城市间差距较大, 统计计算方法难以规范化, 因此, 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辅助指标。它是随着树木成活和生长, 逐渐提高与绿地率相关的对照关系值。

总之,“规划”的指标体系包括:

(一)城市绿地率、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的相辅相成达到在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保证城市生态环境质和量的平衡与提高的指标组。

(二)人均公共绿地和公共绿地容量及公共绿地均匀度三项指标的协调是保证公共绿地量与质的提高, 实现公共绿地能充分为居民享用的指标组。

(三)这样的组合指标体系其主要控制作用在于不断向城市总体规划反馈, 促使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充分考虑“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地游憩功能的影响, 与城市总体协调, 增加绿地规划实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三、绿地的布局结构

我们以往通常把城市实现绿地的点、线、面相结合作为布局结构的基本原则, 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它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口号,并不是规划的科学规律。因为, 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国家建设部和各市园林局要求每一个城市的道路必须绿化,因此,道路必然会形成“绿线”。把城市的公共绿地视为绿点必然有路相通,绿点与绿线自然相通。每一个单位都必须植树绿化, 当然就形成一个较大的绿面。因此,城市中的点、线、面是非结合不可的。因而它不是城市绿地结构的布局原则, 而是绿化建设管理的必然结果。“规划”要设计的城市绿地布局结构则是根据城市的环境危害源如: 地震;洪灾、风暴、高静风率;烟尘;噪音及水源的污染;人口及建筑的密度过高;温、湿度的过高过低等。这些危害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环境因素, 怎样以绿地的布局结构形态进行消除、改善和缓解?当前国内外有些城市如建筑高密度的城市采用大面积城市中心绿地来提供富氧离子, 减低热岛效应;用楔形绿地或宽阔街道绿化将郊区森林的新鲜空气引入城市;用带状绿地、环城绿地作为防灾、防震用地等。这种结构布局方案往往较易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组成城市的安全防护体系, 受到城市规划建设部门的重视而被采纳。这些

实践有利于我们对布局结构理论的总结与发展。

四、城市绿化空间设计

城市景观可分为两大类型, 即人工建筑与构筑物景观和自然的植物与山、水景观。前者反映了城市的文化艺术和工程技术水平, 后者体现了城市的生态景观和环境特色。两者结合就形成了城市的景观特色和艺术风格。由于自然环境和城市建筑的融合, 大大改善和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因此, 根据每个城市的自然景观特色和传统的历史文化, 在城市空间视线的焦点地段及典型的城市景观区, 进行城市空间设计和创意, 是城市的闪光点, 以反映现代城市富含绿量的新风貌, 也是在“规划”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为使城市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而且能反映时代和传统文化艺术风格的新特色、让城市成为人们旅游观光、学习、教育的阵地以及政治经济、精神文明的荟萃地, 促进智力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7.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篇七

近年来, 我国加快了融入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国家的文化、教育等体制、模式、机制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法律法规、择业、从业、就业的价值取向等, 都会受到猛烈冲击。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职业院校, 所培养的人才素质如何, 不仅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更影响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研究质量观和人才观。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必须强化全面发展的思想, 必须坚持教育平等的观念, 必须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 必须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渠道, 所以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在教学环节上的主体性、参与性, 而“参与型”课型能够达到师生双主体的教学互动、教学硬件与软件条件的创造、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组合、教学途径与方法的配置、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兼顾、参与学习参与社会的衔接、评价与考核方法的优化。

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为适应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技术人才,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 突出多样性、应用性、实践性。所以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进行课程开发, 突出学生在教学环节上的主体性、参与性, 而“参与型”课型就能够达到师生双方互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目的。针对园林技术专业课程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 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强, 根据目前行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学生毕业后要求能够独立地进行绿地规划设计, 而在高职院校《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传统教学中, 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学生技能不突出, 所以研究出一整套的教学应用模式, 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将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二、研究的主要思路及重要观点

1.理论依据

《园林绿地规划》的模块教学不是让学生在学中学, 而是在做中学, 将做与学紧密地连接和统一起来。具体来说, “参与型”课型各要素的整合, 例如师生双主体的教学互动、教学硬件与软件条件的创造、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组合、教学途径与方法的配置、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兼顾、参与学习参与社会的衔接。

2.教学目标

《园林绿地规划》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将本课程分为几个模块,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 采用理论研究法、实践运用法、观摩交流法、总结统计法进行课题的设计与研究, 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参与生活、参与社会实践, 通过增强亲自体验, 通过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达到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认知、情感与行为“三元德育目标”的兼顾与综合。在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习惯, 培养学生注意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

3.教学程序

教学中首先进行理论讲解, 然后进行实地参观和设计实例分析, 再进行方案设计, 由同学互评、教师修改讲解后定稿。

4.师生互动关系

专业课注重互动学习方式, 正符合高校师生合理定位: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 学生顺理成章、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学各环节中去, 获得教学中讨论问题、发表看法、交流体会的学习主动权;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的前提下, 教师则真正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 指导学生认真自学、平等讨论、解惑践行, 从而在双向交流、共同研讨、知行并进中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师价值。

5.教学质量的评价

“参与型”课型教学质量的评价活动, 是“参与型”课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 它是对“参与型”课型的社会价值及其实际效果的评判。它对参与型教学的整个过程具有导向、诊断、激励、调节、鉴定、优化、发展等作用。“参与型”课型是教法与学法两种方法论的统一。《园林绿地规划》的模块教学实施过程, 既是教师放弃“主宰一切”的传统教学地位的过程, 也是学生告别思维惰性和求知依赖心理的实践过程, 因此, 评价“参与型”课型教学质量, 既要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估, 又要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形成师生双元评价的质量评价体系。

6.教学模式

《园林绿地规划》采用模块式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 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一气呵成, 集中训练加深认识,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中师生互动、双相交流、思维碰撞, 完成教学内容。

三、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参与型”课型教学质量的评价

1.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方法

(1) 教学设计:

有很强的教改意识, 积极支持以改进教学和教育过程为目的的新思想, 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活动。

(2) 教学态度:

教风很严谨, 教态很从容, 语言精练, 板书规范;教学民主, 学术自由;很善于以正确方式对待学生。

(3) 教学内容:

掌握本学科知识, 能讲授出教材内容, 讲授内容正确、生动、充实、可参与性强。

(4) 教学方法:

积极地运用问题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 。

(5) 教学效应:

全部完成教学目标, 学生参与面广, 参与积极性高, 目标达成度高。

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

(1)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基本掌握城市小型绿地规划设计方式方法和基本理论。

(2) 实践参与:

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参观、操作当中, 并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当中, 对自己在课程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解决。

四、“参与型”课型在高职院校《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体系应用的教学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在教学环节上, 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 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表现在:

(1)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实现教学理论素养、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 获得灵活驾驭教学的能力。在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中, 要求教师必须将学生按体能、智能、性格等编排成组, 以便有效地组织教学。

(2) 学生要提高学习热情, 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研究和应用, 获得相应的知识、能力, 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以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主线时刻牵动着学生的思维, 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 教师科研的思想、科研方法以及伴随着教学而不断提出的新课题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 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极有益处。

(3)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高职教育强调的是能力本位思想, 如何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中,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解决实际的问题。

(4) 为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方法, 探索黑龙江省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之路。在教学活动中, 不断开拓, 勇于创新。

五、对本研究工作的总结

本研究工作历时两年, 汇集了研究者的集体智慧, 结合高职院校《园林绿地规划》“参与型”课程体系教学的实际, 同时在一系列理论问题上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参与型”课型在高职院校《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体系教学中推广研究的同时, 注意到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和我国高职院校《园林绿地规划》教学情况的比较, 以期能使我们的研究在立足《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体系实际的同时具有广泛的多专业可应用性。

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侧重点有别于本科学生, 应把学习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园林绿地规划》把教学重点放在实际应用方面, 如从街头绿地、工厂企业绿化、校园绿化、居民区绿化等小型绿地的规划出发, 让学生把新学到的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 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相信参与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的最好方式。例如, 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 亲自动手设计并制图, 在老师的点评下明确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按照工作过程导向接触大量具体工作, 从而掌握园林绿地规划的方法和依据。为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园林绿地规划》教学提供可参考的教学应用模式。

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不断发展, 高职院校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为此, 研究工作应当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特别是结合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指引下对教师素质、教学手段、课型改革有更高的要求, 进一步探索“参与型”课型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应用与推广, 也成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新型实用型人才的新途径, 为促进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作出贡献。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为适应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技术人才,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 突出多样性、应用性、实践性。《园林绿地规划》的模块教学不是让学生在学中学, 而是在做中学, 将做与学紧密地连接和统一起来。为此, 要研究探索出一整套的教学应用模式, 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在园林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8.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篇八

关键词:雾霾;热岛效应;道路交通安全;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一、雾霾对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启示

PM2.5的污染,现已成为全国性的问题,如今有30多个城市都在遭受雾霾的侵害。据调查显示,30年来,京津地区的雾霾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北京环保局的数据显示,机动车、燃煤、扬尘,是造成雾霾的三大主要原因,我们除了在源头上减少雾霾发生外,对城市园林绿地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对降低雾霾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首先,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要以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平衡生态用地与人工用地。其次,一些工厂车间经常会排放出大量的烟尘和粉尘,我们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时,要加强这些厂区的工厂绿化以及这些厂区与附近居住区之间的道路绿化和居住区绿化。选择滞尘能力较强并且对工厂产生的其它有害物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够长期存活的树种。树木的滞尘能力是与树冠高低、总的叶片面积、叶片大小、着生角度,表面粗糙程度等条件有关。一般来说,叶片表面较粗糙、凹凸不平,具有网状结构、气孔开口较大,有茸毛、分泌黏性室外油脂或汁液的植物更容易阻滞灰尘。此外,一些种植在草地中的茎叶物,其茎叶可以滞留大量灰尘,且根系与表土牢固结合,能有效地防止风吹尘扬造成的多次污染。但植物的吸附作用有一定的饱和性,要注意对植物进行定期清洗。正在遭受雾霾危害的城市可研究选择这类,并且是乡土树种的树木,或者通过引种驯化种植此类树木来减轻雾霾危害,其它有雾霾发生趋势的城市也可采取同样方法选择相应植物来预防雾霾发生。

此外,水系和建筑空间的合理规划布局也可以有效的增强PM扩散与转化。对于城市水道如河流、湖泊、池塘,在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中要合理布局,有效疏导地面径流与活水工程。对于道路、建筑间空域,对其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其成为疏导大气PM颗粒物的流通道。

二、热岛效应对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启示

由于城市的发展速度加快,城市的居住人口增加,日常生活所散发的热量增加,城市建筑日益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大量铺设,城市绿地、林木和水体减少而导致其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被削弱,都使得城市热岛效应程度日益增强。它使城市上空缺少较强的冷空气,空气污染加重,破坏人类生存环境,进而引发各种疾病。据调查研究显示,城市园林绿化可从根本上改善城市下垫面热力学特性,是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的园林绿地规划,绿化结构和植被类型,可以显著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对此,我们要做到:第一、加大城市园林带状绿地面积,在城市周围部署大片楔形绿地,引入城市。第二、加强建筑的屋顶绿化、墙面的垂直绿化。第三、消除城市裸地,提高绿化覆盖率。第四、统筹规划温室气体排放较为密集的工业企业、居住区、街道、公路等地区的绿化,营造良好的绿色通风系统,把室外新鲜空气引进室内,以改善小气候,调节居住环境。第五,增加水景设置,增大水体面积,形成环市水系,不仅可以丰富园林景观,而且可以吸收太阳辐射热量,调节市区的温湿度,降低热岛效应程度。第六、培育适合各个城市土质条件、气候环境的抗旱耐热植物,防止因气温增高,

三、道路交通安全对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启示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追求,私家车几乎成为了城市每个家庭出行的必备品,而随着城市居住人口的增多,私家车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从而带来的不仅仅是对停车位的需求,还有对环境的污染,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威胁。近几十年来,不同程度的交通事故也是日益呈上升趋势,除与驾驶车辆的潜在故障,驾驶人员的不当操作,行人不遵守交通法则的错误做法有关之外,也与不合理的道路绿化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规划道路绿化,同时对道路绿地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

道路绿地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首要功能便是分隔组织交通以保障安全。配合道路交通设施,在中心岛、导向岛、立体交叉绿岛等处,种植园林植物诱导视线,阻隔人流,起到引导、控制人流、车流的作用,但只能种植低矮的灌木及草坪或者设置花坛,便于驾驶员看清周围行车,减少交通事故。在道路中间设置车行道分隔绿带、行道树绿带和人行道绿带,将快慢车行道、人行道以及建筑隔开,可以减少车流的互相干扰,减轻交通拥堵状况,避免人流和车流的混杂,保证行人安全。但这些分隔绿带布置中,只宜种植低矮灌木及草皮,或者枝下高较高的乔木,不能妨碍驾驶员和行人的视线,同时防止对车辆和行人的刮蹭和划伤。

道路绿地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另一重要功能便是防眩作用和减轻视觉疲劳。夜间相向行驶的车辆其车灯照射会产生眩光,使驾驶员难以辨认路面交通状况,影响行车安全和行车速度,而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等合理种植植物形成的分车绿带在夜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遮蔽对面车辆的灯光,达到防眩的目的,有利于夜间车辆的快速安全行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另外,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速度快、时间长,尤其是高速公路,若沿线景色单调,驾驶员极易产生视觉疲劳,在道路沿线结合环境条件进行植物造景,丰富道路景观,可以给司乘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空间,提高其注意力,缓解疲劳,从而利于行车安全,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结语

近年来,许多城市正在构建国家或省级“园林城市”,这不只是单纯的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及绿地率、综合物种指数的增加,还有对热岛效应程度、雾霾程度下降的要求。此外,最重要的还是由城市园林绿地的合理规划设计与布局,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而产生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收益的要求。根据城市现状,对城市园林绿地合理规划,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真正的“绿色城市”。

【参考文献】

[1]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9.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篇九

浅谈城市绿地规划中景观生态的应用

文章从城市环境出发,着重对城市景观、城市环境规划中所涉及的景观生态规划进行论述.同时阐述城市规划中有关景现生态学的`环境规划设计.

作 者:麻琳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农林科学系,河南,驻马店,463000刊 名:内蒙古农业科技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分类号:S181关键词:景观 生态学 城市绿地规划

10.城市园林绿地功能教案 篇十

一、设计理念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对本节内容能更好的认识。使学生对园林绿地的重要性有初步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中等职业学校园林技术专业规划教材——《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第三章中第一节。本节课贯穿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对园林理解和感受的重要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外园林的一些简介,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整个课本学习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三、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和知识接受能力的个体存在较大差异,学习兴趣不高,然而园林规划设计是中职学校园林技术重要的必修课,是一门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具有专业性强,涉及学科多,内容抽象等特点。针对学生目前学习状况,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学,使学生对本课程,本专业产生学习兴趣,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四、教学目标

(一)了解城市园林绿地有哪些功能,并能认识到它们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园林绿地对城市的作用,了解城市绿地的重要性;

(三)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地功能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情感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园林绿地中对生态功能的理解; 教学难点:城市园林绿地经济效益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

(一)教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 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实地调查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能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本节的内容。

(二)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主要采取: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真的成为学习的主体。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在这部分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城市园林绿地的图片,吸引学生们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环境美丽、可以改善气候、树木很大、绿化很多、小草很整齐、河水很干净等; 【教师】那么同学们所说的这些特点是不是园林绿地的特点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多媒体展示的这些园林作品进入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的学习中来。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欣赏感受

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教师】图片里的城市园林绿地功能都有哪些?同学们对城市园林绿地都有什么感受? 【学生】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有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对城市园林绿地有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低噪音、调节温度等感。

【教师】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有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

2、整体感知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多媒体图片,总结出城市园林绿地功能中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具体都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少灾害、杀死病菌、减弱城市噪音、改善气候、调节气温、净化土壤、经济收入等 【教师】、根据同学们总结的答案,我再结合多媒体图片展示,对学生们给的答案进行讲解,图片中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体现在什么地方;

结合同学们的答案,给出城市园林绿地中生态效益有哪些;(1)、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减少粉尘污染、减弱城市噪音、杀死病菌;(2)、改善城市小气候——调节气温、调节湿度、通风防风;(3)、净化水体;(4)、净化土壤;

举例说明:城市中的的街道绿化、公园、居住区绿化有什么作用等等,加深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掌握

【教师】依据同学们的答案,给出城市园林绿化中社会效益有哪些;(1)、美化环境;(2)、陶冶情操;(3)、防灾避难;

举例说明:公园是典型的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产所;1923年1月,日本关东发生大地震,同时引起火灾,城市公园意外地成为避难产所。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答案,给出城市园林绿化中经济效益有哪些; ——直接经济效益(园林绿化产品、门票、服务等收入); ——间接经济效益(生态环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要具体的给同学们解释,再举例进行分析说明;

例如:公园的门票收入、旅游景点的各种产品收入等等,这些都是园林绿化产品直接经济收入;

日本林野厅1972年报告指出,日本国土面积64%覆盖着森林,年储存水量2300亿吨,防止水土流失57亿立方米,换算金额为128000亿日元,等于日本1972年全国经费预算。这就是园林绿化的间接经济收入;

3、思索巩固能力引申 欣赏一段典型园林视频,让同学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这节课的内容,使同学们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城市绿地带给我我们效益;

(三)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地的多种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地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认识城市园林绿化给我们带来的作用,对我们的有什么好处。启发同学们在生活中要爱护身边的树木、花草,保护环境。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列举家乡的园林绿地的种类,以及它们所具有的功能,对自己家乡影响,至少列举三个。

八、板书设计 城市园林绿地功能 净化土壤

一、生态效益净化空气 改善城市小气候 陶冶情操

二、社会效益美化城市 防灾避难

三、经济效益直接效益 间接效益

11.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篇十一

【关键词】园林风景规划;园林道路设计;功能;类型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发展也及其迅速,特别是园林风景区的发展。园林风景区是人们日常生活休闲和运动的主要场所,

一、园林道路类型

1.变态路 园林根据周围建筑的需要设计成变态路,分别有磴道、休息岛、步石、踏级等种类,这样的设计能使园林道路与周围的环境巧妙的融合起来。

2.游憩小路 游憩小路主要的功能是供游客娱乐和休息而设计的小路,并且能帮助游客通往园林更幽静的地方。这种小路较窄,通常设置在疏林山上、水边等地方。

3.主要园林道路设计 主要园林道路是指游客经常行走的道路,并且是允许小型车辆通行的道路,因此园林的主干道一般建设的宽度为4-6m左右,采用这个宽度建设的道路不容易造成人流拥堵等现场发生,并且在道路的两旁通常有绿化带。

4.次要园林道路设计 次要园林道路主要是为了补充主要道路而修建的,是对主要道路的一种补充,它能将景区和周围的建筑连接起来,通常宽度较主干道要稍微小一点。

二、园林道路设计原则

1.道路设计的灵活性 园林道路设计必须遵循布局的灵活性。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园林景观的走向为主要设计方向,大多是的园林道路呈现的是环形或中心放射性,这样的设计能较好的避免主次道路的断连,还能利用园林道路联通园林风景区和周围的建筑物,方便游客观赏园林。

2.道路设计的实用性 园林道路铺设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方便游客能较好的欣赏到园林的风景,因此园林道路设计必须以人为本,具有实用性。园林道路的设计中需要考虑较多的人性化因素,使人性化的建设融入到园林道路设计中,并且要美观大方。

3.因地制宜原则 每个地方园林的风格不一样,大多数是和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有关的,因此在设计园林道路时也要符合当地的地域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将道路设计的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更具有观赏性。

三、园林道路的功能和特点

1.组织交通功能 游客是通过园林道路对园林进行观赏的,因此园林道路对游客疏导和集散的作用,并且园林道路在建筑和基础设施的维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员就是通过园林道路对园林进行维修和护养等工作的。

2.划分景区、引导游客功能 园林的设计通常是以主题内容呈现的,园林的每个部分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具有相互联系的。园林中的道路设计可以将园林景区中不同风格或不同特征景观的园林进行区域性的划分,使园林整体更具有层次性,保证园林建设的形神兼具。除此以外,园林道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引导游客对园林进行观赏,能使游客深切的感受到园林的魅力。

3.观赏功能 园林景观在设计中比较注重整体的美感和和谐性,园林各部分的紧密融合能提高园林的魅力,园林道路则可以展现出园林景观的曲线美和整体协调性。作为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道路也是园林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园林道路规划布局研究

1.平面成型布局规划 树枝式、带带式和套环式是自然风景园林道路规划布局设计的主要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所形成的园林道路能很好的将园林的区域划分清楚,方便行人和小型车辆通过,并且增添园林景观。

2.立面成型布局规划 立面成型布局的园林道路设计主要呈现出宽窄相接,直曲相继的形式,这样的布局能很好的将游客引入到园林的身处,使游客亲身的体验到园林的魅力,同时这样道路设计将游客游览过程与运动休闲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3.交叉路口布局规划 斜交方式的道路设计适合小型的道路,但是交叉点需要保证一定的距离,并且交叉的角度要适中,否则或影响到设计的整体美观性。园林道路中如果是呈现丁字形的交叉路口,则在路边需要添加一些相应的装饰物,并且需要在路口设计标示牌。

五、园林道路规划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不能因地制宜 在园林道路设计中存在许多的干扰因素,这些因素的有的来自以外界环境,有的来自于非专业人士的建议,有的来自于周围的建筑环境,因此园林道路设计中通常存在着明显的个人色彩,无法达到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导致设计出来的道路呈现出类型单一、过于模式化等现象,无法达到设计的标准要求。

2.园林道路出现断头、回头现象 园林道路设计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造成道路的断头或回头现象,这样不仅印象园林景观的整体美观,还会造成园林的格局混乱。因此在设计中要注意避免出现道路的断头和回头现象。

3.园林道路数量不合理 通常情况下,园林道路的数量和园林景观的面积是有密切关系的,园林面积较大,但是道路的数量较小会导致园林道路功能无法发挥出来,游客在观赏园林的时候也不能深入到园林的内部,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园林面积较小,但是园林道路较多则会打破原有的园林设计局面,破坏园林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并且一旦游客增多会造成游客的擁堵。

4.园林的交叉口设计不合理 园林景观道路中经常会存在交叉口,道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则会导致转弯半径不够,人们通常会选择其他的捷径穿过已有的绿化带,造成草坪或绿化带的破坏,这样不仅影响的园林的美观和整体性,也会对园林造成一定的伤害。

六、结束语

风景园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景观,它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同时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道路作为风景园林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和规划中要考虑各个方面的综合因素,设计出的道路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园林本身的需求,同时还能与园林融为一体,更具有协调性和美观性。

参考文献

12.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篇十二

1.1 绿化植被

绿地景观是构成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发挥城市道路的景观联系功能。在城市道路中形成以绿地为客体的景观空间层次。绿地景观特点要符合城市道路的风格, 使城市道路的主体更加的鲜明。因此在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城市道路空间的分解, 为人们的出行构建安全有序的绿色环境。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整体效果上要做到统一, 并且要突出各植物的特点, 使城市道路能够在整体统一效果中出现变化。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要考虑到安全性, 根据交通性质突出功能性特点, 对乔灌木的枝下高、修剪高度分别作出要求。选择病害较少的物种, 能够方便进行粗放型管理。在城市道路规划的过程中以绿化为主要基调, 能够充分的发挥道路的空间特点, 利用植物的基本形态展现道路的不同特点。突出城市道路空间。城市道路绿化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态效益。在原有城市道路绿地中开展绿地景观改造形成多层次植物景观, 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

1.2 步行系统

步行系统也是城市道路的主要功能, 是人们进行公共活动最直接的区域。在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改造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交通枢纽地点, 对人流车辆进行合理分散。体现城市道路空间景观与人文特点。在城市道路进行改造的时候需要提供充足的城市公共活动场所, 保证生活品质, 提升城市道路功能性。步行系统要使交通与空间能够进行有效的结合, 保证空间的开放性特点, 使人们能够在集中场所中开展有效的活动。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不仅能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优美的景观, 同时舒适的购物环境将会提升人们的购买欲望, 生活环境的便利主要是通过步行交通方式实现的。因此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步行系统更加符合人们的出行要求。

1.3 铺装设施

在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周边区域或内部要铺设相应的人行道等。对于铺装设施需要保证与周围环境的统一性, 风格一致将会带给人更多的美观感受。从色彩、图案、材质等元素来设计人行道铺装, 使其与周边环境相和谐, 具有导向性、实用性、美观性。同时, 要考虑人行道的无障碍设计, 盲道的铺装材料选择也十分重要。其次, 在人行道路面上标注不同的图案, 以提示和警告行人。游园步道铺装的设计要强调实用性、休闲性、趣味性与文化性, 加强道路景观的观赏度, 提供人们交往的空间。

1.4 构筑物

在城市道路绿地区域内安装公共设施, 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条件。果皮箱能够使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有助于城市清洁。休息座椅为行人提供歇脚场所, 指示牌引导人们明确方向等。在道路绿地进行公共设施的安装将会更好的发挥生活服务功能, 同时在设计上更加的体现美学价值, 使城市具有人文价值, 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公共设施的建设能够更好的体现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人行道等设施更多的是带有服务性质的公共设施, 因此在设计建设上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服务性质与周边环境要相协调。在色彩、材质、造型等方面都要能够方便人们进行辨认, 将更多的构筑物建设在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中能够提升当地文化特点。保留更多的城市原始风貌, 提升人们的出行安全与便利。

2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发挥最大的生态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生态功能是吸碳放氧、吸收尾气、滤尘、减噪、庇荫等。有目的、针对性的选择植物种类, 组成以乔木为主, 乔、灌、花、地被植物相结合的立体式绿地, 达到最佳生态防护效果。

2.2 符合行车视线及空气净化要求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栽植植物不能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保持视线通达, 以保证行车安全;在弯道外侧的植物应选择常绿树种沿边线整齐、连续栽植, 预告道路线性的变化, 诱导驾驶员安全行车。应按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要求, 在道路上空规定高度内, 树木侧枝不得进入该空间, 避免树、车间挂蹭, 影响行车安全。

2.3 充分考虑道路附属设施的设置

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空间内, 还安排多种市政公用设施, 如公交候车亭、路灯、过街人行天桥、各种管网等, 应统一规划, 合理安排, 使其各得其所, 避免发生矛盾。

2.4 道路绿化树种选择要适地适树

要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生长的乡土树种, 形成乔、灌、草多层次植物群落景观, 既保证种植成活率, 又显示地域景观特色, 达到在有限空间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2.5 道路绿化要创造完美的城市景观

道路绿化要与城市街景中其他构成元素协调统一。与城市自然景色、历史文物、现代建筑等有机联系起来, 把道路与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加以考虑作出一体化的设计, 创造有特色、有时代感、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景观。

2.6 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设计要有长远、发展眼光, 既要重视道路绿化近期效果, 使其尽快发挥功能作用, 也要预判各种植物长到成壮年时期时, 达到最佳效果。远近结合, 互不影响。

3 目前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不重视本土植物的培养

有些城市道路绿地中乡土树种利用不够、特别是市树、市花应用较少。个别城市对本地乡土树种重视、应用不够, 甚至在主要街道上, 也难见市树、市花的身影。却盲目采用未经长期栽培、驯化实验的新、奇、特外来树种, 这会给绿化工作带来极大风险。

3.2 植物设计阻碍交通视线

个别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转盘区域植物配置不当,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转盘区域内密集种植高大、枝繁叶茂树种遮挡司机、行人视线, 成为交通事故多发地段。

3.3 植物种类选择不科学

一些城市街道绿化时, 采用大苗密集种植而使定植密度偏大。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可几年后极易造成树木间激烈竞争, 分化严重, 长势趋弱。有的路段行道树枝下高偏低, 侧枝伸向机动车道上空易与车辆顶部挂蹭。树木种植树池尺寸普遍不够、影响根系呼吸作用和土壤微生物活动, 不利于树木正常生长。

3.4 与道路附属设置之间发生冲突

有的路段人行道设计过窄, 行人拥挤不堪, 影响正常交通;还有的繁华路段空间宽阔, 缺少安置坐凳、座椅;城市绿化部门与路灯管理部门之间缺乏配合, 树、灯位置没有错开, 影响路灯照明。

4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问题应对措施

4.1 宣传区域特色植物的有点, 加强培育力度

乡土树种具有很强的抗性, 易于日常养护管理, 可节约管理资金, 降低维护成本。乡土树种形成的生态林, 产生的生态效益远大于外来树种产生的生态效益。市树、市花更是乡土树种中的佼佼者, 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代表城市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底蕴、精神风貌, 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在城市道路空间, 区位优势明显地段, 应广泛栽植应用, 大力展示、宣传。基本措施: (1) 加大对乡土树种优势的宣传, 摒弃错误认识; (2) 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在宏观上要支持乡土树种的普及应用, 在规划设计上把关, 优先选择乡土树种。

4.2 关键位置的植物设置不能干扰行车视线

道路绿化要保证车辆安全行驶, 具有组织交通的功能。道路交叉口是交通的咽喉, 人车流量大、集中, 在此视距三角形内及转盘设计布置植物时, 要保证司机、行人视线通达、视野开阔, 有充分的预判时间, 避免交通事故发生。其高度不得超过0.7m, 宜选低矮灌木、花草、地被种植。

4.3 科学设计道路绿地植物

对道路绿地中的主角行道树设计时, 其株行距应由成年冠幅大小及街景要求综合分析决定, 为4~10m为宜;枝下高高度应大于3.5m;种植树池多采用正方形, 以边长为1.5m较合适, 必要时要全部客土栽植。

4.4 设计要展示城市文化风貌, 彰显人文关怀

在道路绿地重要节点处, 设置城市雕塑、艺术小品等展示城市独特的精神风貌, 弘扬时代主旋律。在空间宽敞路段, 多布置树池坐凳、座椅供行人短暂休息用, 解除疲劳, 体现人文关怀。

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道路景观设计要科学、严谨、周到;以保证我们的城市道路景观更绿、更美、出行更安全、更顺畅。

5 结语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承载着交通动态化观赏功能, 能够展示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丰富城市文化, 同时还能够带动沿路区域经济的发展。道路绿地景观是城市进行提升形象的有效方式,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生态系统, 完善城市绿化体系, 使城市各区域之间的联接更加的紧密。

参考文献

[1]王伟, 杨慧.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J].河北农业科学, 2007, 11 (3) :59~60.

[2]林丽君.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5) :37~40.

[3]张延昌, 赵海年.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3) :242~243.

[4]孟瑾.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创作实践[J].河北林业科技, 2009 (4) :61~62.

上一篇:新生儿复苏在线试题及答案教案下一篇:换个角度看问题 叙事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