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技能知识讲座(3篇)
1.农村实用技能知识讲座 篇一
专业知识—Word实用技能二十四
事业单位招聘中有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岗位,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Word操作技巧,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多多积累,祝考生顺利通关!
169.为图片加边框:选中图片→可添加边框及调整边框粗细。
170.设置图片的大小:双击剪贴画→“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大小”选项卡→选中“锁定纵横比” →“高度”输入相应数值→“版式”选项→选择版式样式→“高级”按钮→“高级版式”中→设置对齐方式→“确定”按钮→“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确定”按钮。(重设:是恢复原来编辑状态。)
4)、插入自选图形:
①“常用”工具栏→“绘图”按钮绘图” 工具栏→“自选图形”按钮→快捷菜单→选择需要的图形→拖动合适位置。
5)、编辑自选图形:
①选中插入的图形→“绘图”按钮→“编辑顶点”命令(按住Ctrl键单击编辑位置)→拖动点可改变其位置→“绘图”按钮(退出顶点编辑状态)。
②设置图形组合:选中图形→“绘图”按钮→“对齐和分布”子菜单→“水平居中”命令→“绘图”工具栏→“选择对象”按钮(按住Shift可选取不同图形类型)→“绘图”按钮→“组合”命令。
③取消图形组合:“绘图”按钮→“取消组合” 命令或“选中图形→右击→“组合”命令→“取消组合”命令。)
④给图形添加文字:a、选中图形→右击→快捷菜单→“添加文字”命令→输入文字等)。
2.农村实用技能知识讲座 篇二
1.1概述
我国大约每用电不到2亿千瓦时即死亡1人, 而经济发达国家每用电30~40亿千瓦时才死亡1人。可见我国触电死亡事故率远高于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就农村用电而言, 我国虽然已进行了大规模的电网改造, 用电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但近几年的统计表明:农村触电事故是城市的6倍之多。其主要原因是:农村用电条件差, 未规范安装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村民安全用电意识淡薄, 电气设备简陋且安装不尽合理;设备缺陷多, 电力线路陈旧、老化, 运行质量差;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低, 管理不严格;用电设备分散, 移动设备多, 用电环境恶劣, 用电设备超期服役;农民文化水平低, 缺乏电气知识和安全用电常识等。
1.2农村触电事故的特点
1.2.1农村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
统计资料表明, 每年二、三季度事故特别多;夏、秋季节触电事故多于春、冬季节, 特别是每年的6~9月事故最为集中。主要原因:一是夏、秋两季雷电暴雨频繁, 多雨潮湿, 电气设备绝缘性能下降, 容易漏电, 地面潮湿, 导电性增强, 容易构成导电回路;二是天气炎热, 空气湿度大, 人体多汗, 皮肤电阻下降, 触电的危险性较大;三是正值农忙季节, 农村用电能量增加, 接触和操作电气设备的机会明显增多, 再加之夏季农民朋友喜欢赤脚露臂, 身体失去了衣物的绝缘保护作用, 触电危险程度增加……以上种种不利的条件, 加上主观上的麻痹大意, 夏、秋季节便成了农村触电事故高发季节。
1.2.2农村低压触电事故明显多于高压触电事故
农村低压触电事故远远多于高压触电事故。主要原因:一是人们接触低压电的机会多, 人们大多不容易接触高压电网, 而低压电网覆盖面大, 点多线长, 分布于乡村的各个角落, 用电设备多, 因此人们触及的机会也多;二是农村配电设备简陋, 线路架设不规范, 管理不严或缺乏管理;三是人们对低压设备和线路容易产生麻痹思想, 缺乏用电安全知识的人员接触低压电力设施的机会多;四是农村家用电器的大量普及, 使人体接触电器机会增多。应当指出, 对专业电工来说, 情况是相反的, 即高压触电事故比低压触电事故多。
1.2.3单相触电事故多于两相触电事故
农村用电, 因接触单相用电设备的概率明显高于三相设备, 单相设备又存在流动性大, 安装不尽规范, 保护措施不完备等问题, 所以造成农村单相触电事故明显多于两相 (指相对相) 触电事故。
1.2.4农村触电事故多发生在电气连接部位
大量事故统计资料表明, 农村大多数触电事故发生在接线端子、缠接线头、压接线头、焊接接头、电缆头、灯头、插头插座、开关电器、控制电器、熔断器等处。主要原因是这些部位机械牢固性较差、接触电阻较大、绝缘强度较低, 容易发生短路、接地和漏电。
1.2.5农村临时用电使用临时性设备、移动设备、携带型设备用电事故多
据近几年的统计, 农村触电死亡事故90%以上是由于临时用电 (含移动用电) 引起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临时用电多, 每到农忙季节, 农村许多场所需要临时用电, 例如麦场用电、小水泵灌溉、大棚浇菜、田间脱粒等;二是农村在安装这些临时用电设施时, 不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 甚至私拉乱接, 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三是运行的移动设备和携带型设备紧握在手中, 不但接触电阻小, 而且一旦触电就难以摆脱电源;四是设备经常移动, 工作条件差, 设备和电源容易发生故障和损坏;五是设备移动后, 非专业电工给设备接电源线时, 保护地线与工作中性 (零) 线很容易接错, 一旦接错就会造成触电事故。
1.2.6架空线、进户线触电事故多于室内线触电事故
农村架空线、进户线触电事故多于室内线路触电事故。主要原因:农村架空线、进户线在室外, 容易受到雷击、大风、泥石流、滑坡等不可抗外力, 以及村民在电线杆上拴耕牛、在电线杆周围取土、农用车辆撞击等人为因素影响, 造成架空线接地、断线等故障, 农民朋友赤手拨拉、捡拾断落的带电导线, 也会造成触电事故。同时, 一些农村分支线路不安装剩余电流断路器, 也是导致架空线、进户线触电事故多于室内线路触电事故的原因。
1.2.7错误操作和违章操作造成的触电事故多
统计表明:乡镇企业、家庭作坊、家庭生活用电, 发生触电事故85%以上是由于错误操作和违章操作。主要是由安全教育不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措施不完善、操作者素质不高、不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安装使用电器、对电器说明书中的安全警示语置若罔闻等原因造成的。
1.2.8打工的农民工触电事故多
农民工触电事故多。一是因为农民工从事的大多是危险行业, 如矿业、建筑、机械等。由于这些行业的生产现场经常伴有潮湿、高温, 现场混乱, 移动设备和携带式设备以及金属设备多等不安全因素, 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二是因为农民工大多没有经过培训, 文化程度又低, 缺乏必要的电气安全知识。三是因为农民工有懒散的习惯, 责任心不够强。
1.2.9农村触电死亡者以青壮年男性居多
从农村触电死亡者的年龄来看, 以青壮年男性居多。因为这类人一般是农村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 也是家中电气设备的主要操作者, 甚至是电气设备的维修者, 但他们对电气知识或一知半解或知之甚少, 盲目蛮干是造成农村青壮年男性触电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1.3线路和电气设备漏电
线路和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绝缘机械损伤、老化、受潮、使用不当等原因, 都会发生漏电现象。按有无危害可分为无危害的正常漏电 (也称自然漏电) 和有危害的不正常漏电 (也叫故障漏电) 。
1.3.1线路和电气设备的自然漏电
所有的线路和电气设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漏电, 主要由电容性漏电流 (电气设备的带电体与金属外壳之间、线路和大地之间存在着分布电容, 由于电容“隔直流通交流”而起到传导交流电的作用, 因而产生电容性漏电流) 和电阻性漏电流 (电气设备的带电体与金属外壳之间、线路和大地之间是绝缘的, 但绝缘电阻不可能无穷大, 因此会出现泄漏电流) 组成, 均匀地分布在线路和电气设备中, 可以称为是自然漏电, 产生的电流叫自然漏电电流。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线路和电气设备, 自然漏电电流是限定在人体可以承受的电流范围之内的, 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
线路和电气设备的自然漏电电流可用专用仪器测出。对于电力线路, 自然漏电电流与导线的截面积、架设方式、采用的绝缘材料以及温度、湿度、线路的长度有关。例如, 塑料绝缘导线比橡胶绝缘导线的漏电电流大约大1倍;穿金属管的线路漏电电流比穿塑料管的要大;穿管线路的漏电电流比架空线路的漏电电流大。根据实测结果, 常用的穿管线路, 每千米的漏电电流可达数十毫安;额定电流为25 A的电气设备, 在正常状态下漏电电流接近0.1 mA;农村用电容量较低的家庭用电线路, 正常情况下漏电电流约为1 mA;用电容量较大的家庭, 在阴雨潮湿天气, 漏电电流可达到6 mA;电动机启动瞬间的漏电电流, 约为正常运行时的3倍。
1.3.2线路和电气设备的故障漏电
线路和电气设备的故障漏电, 主要有电阻性漏电和短路性漏电2种。国家标准对线路和用电设备的安全性能指标有严格的规定, 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线路和用电设备, 带电部分与外露非带电金属之间的绝缘部分传到外壳的泄漏电流远小于人体感知电流, 对人身安全不会产生威胁。用电设备外壳电阻性漏电达到造成危害的程度, 主要是因为:线路和用电设备超期服役;线路和用电设备在潮湿环境中使用或进水;线路和用电设备绝缘损坏或严重污秽;线路和用电设备长期低压、过载运行等原因。
短路性漏电是不同相的线路之间、相线与中性线或地之间、用电设备外壳与带电部分之间的绝缘彻底损坏或击穿造成的。发生短路性漏电时, 线路或用电设备外壳漏电电压值接近或等于工作电压值, 其主要原因:一是绝缘严重老化、击穿、机械性破损;二是用户电源接线错误。
1.3.3线路或电气设备漏电的危害
线路或电气设备的正常漏电, 一般对人体没有直接危害。对人体有直接危害的是线路或电气设备的故障性漏电。故障性漏电是不该带电的带了电, 不该导电的导了电, 因此, 对人体危险性大, 在有可燃物的场所, 还可能引发火灾。当发生故障性漏电时, 短路性漏电的危害最大。由于线路、用电设备发生短路性漏电时, 外壳带电电压值接近或等于工作电压值, 此时人体接触用电设备, 加在人体上的电压是这种漏电设备的工作电压值, 危险性最大, 会威胁或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是造成人身触电死亡的主要原因, 必须立即排除。当线路或用电设备发生电阻性漏电时, 有无危险主要取决于漏电电阻的大小, 只要加在人体上的电压超过36 V, 人就有生命危险, 并且漏电电阻越小, 加在人体上的电压越高, 人体接触后触电的危险越大。用电设备的电阻性漏电也是人身触电死亡的原因之一, 应引起足够重视。
从技术上讲, 使电气设备达到100%的不发生故障性漏电事故是不可能的, 就是做到了, 代价太高, 也没有必要。从性价比上考虑, 采取一些技术措施预防线路、设备故障漏电事故是可行和有效的。
2低压剩余电流保护的一般方法
目前, 世界上通行的剩余电流 (触电、漏电) 保护方法有保护接地法、接保护中性线法、隔离变压器法、安全电压法、加强绝缘保护法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保护法等6种方法。
2.1保护接地法
3.农村实用技能知识讲座 篇三
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举办典礼,庆祝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用技能培训班开学,这是继去年“9·1”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启动之后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它表明我区的富民工作迈出了更加可喜的一步,标志着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用技能培训工作正走向规模化,已进入实质性的运作阶段。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此次培训活动的顺利启动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今天的开学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首批参加培训的农民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发生了“初次转移”,呈现出就业空间上的简单转移,处于组织程度、就业素质较低的层次。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二次转移”已经成为燎原之势。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实现“二次转移”,是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不仅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成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有效举措,更是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途径。
富裕农民,就必须转移农民、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就必须组织农民、提高农民。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在中国,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当前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最为突出的就是素质问题。从全国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查显示:有50%的岗位需求熟练工。进城务工不仅是卖力气,越来越多的用工企业开始对农民工的专业技能提出要求,48%的岗位需要初、高级工技能。再来看京口,全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年龄内人数过万人,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能偏弱的问题。近年来落户我区的新企业是接连不断,增资扩股的新升级是紧锣密鼓,迫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我们的农民兄弟虽然有近水楼台的便利,却没有独当一面的本事,缺乏舍我其谁的底气,形成了本地企业外地招技工、本地农民外地干苦力的现象。因此,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在短期内努力练成过硬的职业技能,尽快提高就业和转移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应该讲,对农民实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我们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条件,拥有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创业帮扶的活动深入开展,所有农村的劳动力情况已经得出了较为详尽的调查,全区广大农民的创业热情己经逐步高涨起来;通过与区内企业、公司的协商合作,基本摸清了企业所需劳动力的工种和数量;通过“9·1”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的实施,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培训经验,培训出了一批京口的“蓝领工人”;通过土地出租、改粮种树等方式,解放出更多农民的手脚,可以(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从事二、三产业。现在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可以说是正当其时。
同志们,今年全区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任务很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很大。全区有关单位和部门都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突出抓好技能培训,积极拓展转移和就业渠道,着力提升转移层次,加快推进我区的富民进程。各村镇创业帮扶小组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紧密配合村委会,协助村组制定好劳动力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剩余劳动力参加实用技能培训。
【农村实用技能知识讲座】推荐阅读:
农村实用对联集锦10-17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案-讲稿11-14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10-19
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现状与思考10-30
金塔县农牧局农村实用人才调研报告07-01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性思考07-21
农村老人健康知识讲座08-28
跨文化交际实用技能12-24
农村中小学生法律知识讲座心得体会12-31
防震减灾实用知识手册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