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不够

2024-09-30

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不够(共14篇)

1.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不够 篇一

党员干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制度

要求党员干部做到:对群众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帮助,生活上体贴

1、每名党员与普通群众结成党群联系对子,每年按人事结构作适当调整。

2、责任人向责任对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帮助责任对象了解各项法律、法规、制度的内容。

3、责任人及时了解责任对象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做好其思想工作,帮助其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4、责任人要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支部汇报。

5、责任人年底写好工作总结。

6、党群联系工作作为考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民主评议中党员要自我总结。

7、支部定期听取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汇报,支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党群联系工作,及时总结,对做的好的党员给予表彰。

8、对入党积极分子做好重点培养工作。

2.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不够 篇二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脱离群众。

凡是某地区、某单位或部门,发生骚乱、动荡和不稳定,无一不涉及到某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制定政策或执行政策时以行政命令,长官意志和官僚主义行事,对人民群众的心声和疾苦不愿倾听或视而不见或麻木不仁,漠视民意、怠政惰情,这种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作风,在政绩光环笼罩下或小集团利益的驱动下泛滥成灾。如几年前发生的轰动全国的瓮安事件。

2、本领低下。

个别党员尤其是老党员,不求上进、观念存旧,工作上吃老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与时俱进,以老大粗为荣,以功臣自居,倚老卖老,不善于也不会做群众工作。在个人品质、思想作风和工作业绩上以及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起不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威信低、口碑差,缺乏感召力、带动力和凝聚力。

3、坐井观天。

个别党员干部的眼睛只盯着上面,整天猜测上面想什么,不考虑下面盼什么。唯上不唯下,对上级领导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相脱节。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上面给的,只要处理好上级的关系就可万事大吉。人民群众的心声、要求和困难甚至死活等均与己无关,它不但严重地损伤于人民群众的感情,而且极大地败坏了党的形象、威信和声誉。

4、不虚心听取和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个别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主观主义意识强或搞一言堂。对群众的建议和意见不分对错,一概否决。总认为自己比群众高明,有办法和本事,“老子天下第一”。在征求群众意见时搞形式主义,走过场,以至在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是脱离实际。有的忽略了普遍性;有的疏忽了人性化,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关系,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一定损失。如前段时间群众意见大的强制拆迁。

二、联系和服务群众之探索

1、发动群众。

作为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不管干什么事情,一定要善于发动群众。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初期说过: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此话一语道破天机。翻开现代中国革命史,我党从当初的几十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七千多万名党员;我军从建军时的三万多人发展到建国初期的五百万多人。历史的经验证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是我党、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克敌制胜的法宝。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党之所以取得全球公认的伟大成就,同样是我党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充分地调动了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只有人民的积极参与,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

2、相信群众。

毛泽东同志说:只要我们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有被我们压倒。在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18勇士迎炮冒弹、视死如归,爬过铁索桥为党和红军杀开一条生路;太行山放牛娃为掩护八路军慷慨赴死;沂蒙山大娘为救子弟兵伤员杀掉了最后一只老母鸡……

3、依靠群众。

毛泽东同志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从第一辆汽车的出厂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从一穷二白到GDP全球第二等。一桩桩、一件件伟大的成果无一不是中国人民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创造力并发的结果;无一不是我们党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了人民群众无穷无尽的艰苦创业精神和无以伦比的聪明才智所取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时代风尚,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生存、为尊严,前赴后继、硕果累累、举世公认。“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4、关心群众。

古人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常,常言道:金杯银杯,敌不上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共产党人的天职,是由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作风决定的。因此,每一个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那样,情为民所以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心,使之自觉自愿、无怨无悔地听党的话,跟党走,为党的事业献出一切。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经验。

5、帮助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宗旨,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了解到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希望什么、反对什么等。只有获得真情实感,才能真正地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也才能切实地帮助群众。首先应建立党员服务点。党员在与群众的交流中可了解其真实想法,真正做到讲的是不是群众想的,干的是不是群众愿的,改的是不是群众盼的等等,其次,应建立党员帮扶点。党员在帮扶上一定要尽一切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特别是在困难职工的帮扶上,必须口诚、心诚,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多投入感情、精力、经济、物质、知识、人脉等。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真情一定会换来真心,只要把心交给群众,则其定会像当年支持、拥护、帮助我党一样,将满腔热情、满腔热血投入到工作中去,回报社会、回报单位和回报组织。再其次,变经济物质帮扶为知识技术帮扶。俗话说:救急不救穷。现在许多地方和单位仍把帮扶困难群众的地方局限于送钱、送物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有时还会滋长了人的惰性。要从根本上脱贫,就企业而言,唯一的办法,就是给困难职工补充知识,增强本领。许多困难职工大都因文化程度低,对企业日益更新的设备以及新的工艺标准、技术要求等适应不了、掌握不了和理解不了,因而大都从事较简单的工作,如门卫和打扫卫生等勤杂活。所以收入偏低、家庭生活困难。因此,党员在帮扶困难职工时,一定要在知识、技能、技术上下功夫,让其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而改变工种、工作增加收入,变经济物质帮扶为知识技术帮扶。

3.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不够 篇三

一、我国工会的性质分析

《中国工会章程》开章第一句即把我国工会定性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因此,我国工会的性质总结起来应当具有群众性、政治性和桥梁性。

(一)群众性

何谓“群众性”?即是工会由职工群众自愿组成,代表了职工群众的广泛利益。首先,工会的成立主体是职工群众,而不是其他机构、社团和组织。这是工会群众性的前提。其次,工会的成立应当出于职工群众的自愿,而不是被其他机构、社团和组织强迫组建,这是工会群众性的保证。再次,成立后的工会代表的利益绝对应该是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了其他群体、组织体的利益,这是工会群众性的本质。

自18世纪末工会在英国诞生以来,其历史使命注定工会必然以工人为结合,进而取得发展。群众性是工会存在的根本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量历史事实亦表明,没有工人的加入与支持,工会犹如无源之水,终将干竭。失去群众性无法谈工会的组织,它最终必然会消亡,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反之,工会的壮大必然是职工群众踊跃支持的结果,职工群众基础牢则工会强,工会强则国富社会旺。

(二)政治性

我国工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国家的工会具有显著区别,这点不容置疑。无论在我国的《工会法》,还是《中国工会章程》中,都界定了我国工会的政治性。首先,我国工会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执行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其次,我国工会的经费来源有一部分由人民政府进行补助。再次,组织架构上, 工会干部与党政官员互通。地方工会的领导基本由当地党委决定,享受当地党政相应级别官员待遇,实质上可以互相调换。地方工会工作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地方工会工作人员都是通过公务员考试,统一决定录取。因此,我国工会与政府机关的关系,实质上是政府内部“主角、配角”、 部门之间“合作”“协调”的关系。

(三)桥梁性

正因为我国工会具有群众性和政治性,所以我国工会才具有了第三个性质——桥梁性。所谓“桥梁性”,即我国工会处于职工群众和党、政府之间,一方面要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与指导精神,确保政治方向不偏移,落实国家政治任务得以完成;另一方面要将职工群众的各种情况反应、上报于党和政府层面,保证党和政府全面了解民情,不致于其决策脱离实际。

工会的桥梁性在我国政治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是我国国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因为我国工会具有桥梁性,才使得工会在组织职工群众致力于经济建设大发光彩,确保了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各项经济建设目标得到快速实现。因此,桥梁性作用在我国各个时期是必然要加强,而不是削弱的。

二、当前我国基层工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问题的分析

尽管我国工会具有群众性,但在建国后半个多世纪中,随着时间推移,我国工会,尤其是基层工会却日显脱离群众,以至于职工群众对工会的认知减低、认同较少,甚至某些基层工会出现运行不畅的问题。概言之,导致我国基层工会出现诸种问题主要有官僚化、形式化、娱乐化和符号化四类原因。

(一)官僚化

我国的工会虽然被定义为工人阶级或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存在着脱离群众的现象。脱离群众意味着工会的官僚化现象,官僚化是和官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官僚化就是官僚主义的普遍化。早在1933年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的报告中就指出,官僚主义的表现,一种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另一种是命令主义。现阶段我国基层工会同样存在着怠工现象和命令主义的官僚化作风。在我国基层工会工作中,事实表明这种官僚化确实是存在的。首先,面对职工群众的困难和各种诉求,在官僚化情形下,基层工会组织可能会出现选择性处理,对自己有利的,可能着手解决,而对自己无益的,则可能以种种理由撒手不管或者推诿敷衍。其次,在工作中,为了完成某种任务,不再采用民主做法,可能直接以命令的方式摊派工作,甚至以强迫手段勒令下属必须完成。对于工会这种群众性组织,命令主义是不合理也不正当的。

基层工会的官僚化导致了工会组织在密切联系职工群众过程中的极大障碍,使得基层工会和群众的关系渐行渐远,显得不再亲近而是生疏。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官僚化的结果肯定无法履行这一基本职责,最终将使工会变成一个名不符实的官僚组织。

(二)形式化

基层工会的形式化表现在工会在工作上的程序主义。这里的程序主义是指基层工会工作“走形式”现象。批评基层工会工作的程序主义不是说不要工作程序,而是指很多基层工会工作并未落到实处,或者说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的某个任务或目标,各个基层工会组织在工作时采取了表面化手段,让大家都看得到却让大家得不到实惠的工作方式。可以这样说,基层工会工作的形式化是官僚化的衍生,但比官僚化作风更为隐蔽。形式化的结果就是工会形象的大打折扣,让职工群众感到工会的虚无与累赘。毕竟官僚化还是一种直接的不作为或强制作为的表现,而形式化完全是一种应付上级或职工群众的伪装行为,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三)娱乐化

基层工会的娱乐化应该是大家感同身受最强烈的。娱乐化的主要表现是基层工会工作的重心发生了极大偏差,很多工作都在围绕以举办各种欢庆活动、文体活动为主而开展。首先,基层工会的主动性基本集中在举办活动上。目前我国基层工会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热衷于搞职工活动。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搞活动也是加强工会与职工群众密切联系的一种方式。但是,相对于其他工作任务来讲,基层工会对搞职工活动最有积极性。其中的原因除了职工活动最容易举办以外,应该还有我国体制的原因。职工活动既能增强职工群众的组织感,也是工会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其次,基层工会的工作内容大部分集中在职工活动上。然而,根据《中国工会章程》,基层工会的任务多达数十项,比如参加本单位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调解劳动争议,帮助和指导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方面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技术协作,做好先进生产(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服务工作,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女职工的特殊利益,等等。但是,目前我国基层工会的主要工作内容集中于职工活动,不能不说基层工会具有“工人俱乐部”的性质了。

(四)符号化

正是我国基层工会出现了前述的官僚化、形式化和娱乐化,我国基层工会变得符号化。符号化,即是象征的,具有抽象性特征。基层工会的符号化,就是说在普通职工群众看来,工会俨然不是贴近生活的一个真正群众组织,而只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或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存在。

基层工会的符号化,表明现在的工会脱离职工群众比较严重,在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方面欠缺太多。换言之,职工群众对工会已经偏离正常认识,并不认为工会能给职工带来多大作用,也并不认为工会能真正为职工维护权益,而可能只是把工会看作一个政府性质的、可有可无的机构组织。当职工真正想参与单位的民主管理或参政议政,甚或遇到劳动争议时,基本没多少职工能想起工会,求助于工会。然而如果要说职工群众知不知道有没有工会这种组织,答案必然是肯定的,即工会在职工群众眼中只是一个概念,一种符号。这种无意识的对工会实体功能的“忽视”,说明基层工会符号化的严重性。基层工会的这种尴尬局面,造成工会在实际工作运行中的困难,不仅无法唤起职工群众对工会的重视以及依赖意识,也无法带领职工群众积极生产,甚至导致职工不满工会引发诉讼,这是对工会在现阶段工作的一个重大考验。

三、结语

我国工会从性质上讲是职工群众的自愿组织体,必须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担负着“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的双重功能,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阶段,工会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不言而喻。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工会尤其是基层工会逐渐出现了诸多问题,典型如官僚化、形式化、娱乐化和符号化。解决我国基层工会的这些问题,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应当从强化意识、扩大会员群体、健全制度和依法积极行动四个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基层工会的工作力度,改善基层工会的工作作风,做到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切实履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会真正构建成和谐、温馨、满意的“职工之家”,成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成为会员和职工利益的真正代表。

4.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不够 篇四

动员会上的讲话

(2012年8月29日)

同志们:

刚才,省委建军副书记就全省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既强调了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的重要意义,又提出了需要努力实现的“五个进一步”目标,并对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还有4个部门介绍了他们在推动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基层的经验做法,对我们深入开展此项工作既有指导意义,又有借鉴价值,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今天会议的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做好全州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再谈几点意见。

历史证明,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探索出来的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好传统、好办法,也是我们党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途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

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习近平同志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在上面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向群众问计问策。”各级机关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枢纽,党员集中、执政骨干集中、权利与责任集中,决定了抓好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使这项工作真正抓出成效来,除了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外,还要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切实坚定理想信念。前不久,习近平同志特别指出,保持思想上的纯洁性,最重要的是保持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组织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途径,是坚定干部理想信念的重要实践。一是要解决“成长为了谁”的问题,明确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使命,振奋精神,找准前进的方向;二是要解决“成长依靠谁”的问题,明确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虚心好学,找到前进的动力;三是要解决“我到底是谁”的问题,摆正自己的位置,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俯首甘为孺子牛”。引导机关干部主动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中,自觉把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二要着力增进群众感情。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基层一线是与人民群众距离最近的地方,只有建立了真挚的情感,才会对群众的疾苦感同身受,才能真正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感情决定态度,有了对群众的真感情,就能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冷暖放在心上,切实融洽与群众的关系,帮助群众解难帮困;感情强化责任,有了对群众的真感情,就能不消极、不懈怠、不折腾,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感情催生行动,有了对群众的真感情,就能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意志,砥砺品格。总之,深入基层,就要利用各种机会走访和接触群众,与他们谈心交心做朋友;深入群众,就要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感受幸福与快乐、困难与艰辛。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三要努力提高工作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要“拜人民为师”。基层是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群众是提升能力最好的老师。干部下基层,要向基层干部学习,学习如何把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如何处理复杂问题,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自觉奉献;干部下基层,要向实践学习,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本职工作和基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理

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把基层实践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总结上升为更好地推动工作的政策建议;干部下基层,要向群众学习,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诉求,真正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

四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群众对机关干部作风修养的评价关系到对党风的评价,必须要有基层意识和群众意识,把党员干部的良好作风树在造福人民的政绩里,树在人民群众的口碑里。到基层和群众中去,要力争做到“三戒”:一是力戒骄傲。只有放低身段、放下架子,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虚心向群众求教,才能切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二是力戒娇惯。只有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真正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三是力戒矫情。不能把下基层当作镀金和作秀,“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上级没注意”,不仅没给基层带来实惠,反而引起群众的反感。我们要鼓励年轻干部尤其是缺乏基层经历的干部,通过各种方式,组织他们到基层去,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到群众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去,到工作难以推动的地方去,引导干部养成艰苦奋斗的好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注重调查研究的好作风。

五是积极建立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

务基层工作,要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既要做到坚持不懈,又要建立健全制度机制。要坚持从落实中央和省州委重大决策部署和完成本单位中心任务出发,结合机关工作职能和党员、干部岗位特点,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做有重点、有深度的调研,不断深化对工作规律的把握和认识,并注意总结推广基层实践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形成符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实践;要把干部下基层与扶贫帮困、结对共建结合起来,选择条件较差和情况复杂的基层单位建立联系点,落实责任人,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各项工作,帮助基层党组织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要把干部下基层与建立党建工作考评机制结合起来,把领导重视的程度、干部参与的程度、深入基层开展工作的力度、推动业务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基层群众的反映、制度建设的情况等,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不断推动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基层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

中央和省委对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十分重视,要求各级党政机关积极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并真正建立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工作,以转变作风、推动工作。今天在座的和在各县分会场参加会议的大多是各地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希望大家回去后要将此项工作向主管领导汇报,把推动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作为落实机关党

建“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重要载体,作为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会同机关人事部门及其它相关单位,研究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基层的意见制度,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机关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还没有成立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领导小组的地区和单位,要尽快成立机构并迅速开展工作。作为地方和单位的领导,是所在地区和单位推动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基层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希望大家既要积极为干部下基层创造条件,更要身体力行,带头深入基层,带头服务群众。

希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负责同志能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推动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确保这项工作高效有序地胜利开展,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作出应有的贡献。

5.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不够 篇五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任务和开展工作的切入点,要坚持“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服务群众的功能建设,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真正做到为职工群众解难点、办实事、做好事,特制定干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1.健全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院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2~3个研究所和职能处室(见附表),通过对联系点以及联系点的重点研究室、课题组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情况,沟通思想,指导工作,总结经验。与定点联系单位的联系一般平均每月不少于1次。

各基层单位的党政领导干部也要根据本单位科研、科技开发、行政的不同层面和类型建立联系点。

2.完善调查研究制度。院、所级领导干部每年都要根据业务工作和基层工作实际,开展专题调查研究1~2次,年底前形成调研总结或报告。

3.健全完善定期走访制度。全院各级党组织每年都要组织党员开展“送温暖活动”,定期走访为我院做出重大贡献的老专家、老领导、老干部,走访身体不好、家庭困难的老党员、老职工,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强化党员对组织的认同感。

4.建立党员联系结对制度。各基层党支部应组织在职党员每人都应联系结对几名入党积极分子、离退休党员、职工群众等,联系党员要负责向结对人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及时向党支部反映结对人员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6.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篇六

第一条为进一步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方针,充分发挥党员的思想、政治优势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密切联系和服务师生,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普遍教育、谈心谈话、走访探望、关心照顾等多种形式及时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保证和促进我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建工作有关条例,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党委每年召开4次以上、党支部每年要召开2次以上群众座谈会,听取群众对党组织、党员干部及学院各项工作的意见以及建议。

第三条领导干部每月不少于二次深入一线教学岗位、学生班级、学生公寓,掌握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帮助广大师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第四条继续坚持校领导接待日制度,通过校长信箱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

第五条领导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一般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范围重点是结对子的教职工和学生。领导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要求联系五人以上教职工和学生;一般党员要求联系二人以上教职工和学生。

第六条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与2个以上民主党派人士建立联系关系,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接受他们的监督。

第七条党员应经常找教职工和师生谈心,了解师生的反映,关心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每半年向党组织汇报一次联系群众的情况。

第八条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具体内容包括:

1、积极宣传并带领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

2、带领群众完成学校各项教育工作和其他任务,帮助群众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处理好国家、学校、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3、经常听取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向党支部汇报。

4.妥善处理群众中的矛盾,做好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搞好同志间的团结;党员应主动与党外群众沟通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对有关制度和工作决议做好宣传和解释,消除误解。

5.关心和改善教职工、学生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6、在决定部门重要工作事项之前,党员干部应注意听取党外群众的意见。

第九条每个党员必须自觉主动联系师生群众,与他们

保持密切联系,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及他们的思想状况等。

7.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不够 篇七

【关键词】高校 联系服务群众 学生党员 完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25-02

大学生党员是未来社会的中坚,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大使命。责任在肩,义不容辞。群众工作能力是党员不可或缺的“第一能力”。因此,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探索构建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既是提升大学生党员自身能力的需要,也是肩负使命,完成重托使然,具有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存在的问题

在党建中,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始终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受到高校党组织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意识不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党员只有心怀人民,才能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需,真真正正为民做事,扎扎实实做好事,成为群众服务先锋,做群众的贴心人。当前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加大,但是,对大学生党员的考察、培养、教育和管理却跟不上步伐,再加上一些腐朽思想的影响,一些功利型、虚荣型、盲从型、被动型、情感型等同学被发展成党员。这些动机不纯、意志不坚定、宗旨意识淡薄的党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认识不到人民群众的伟大,认识不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容易漠视群众利益。他们不愿到基层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疾苦,只身在象牙塔里“孤芳自赏”。

(二)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不足。能力是成事之要。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不足成为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一大障碍。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部分学生党员由于缺乏锻炼,没有掌握群众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由此造成了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不足。一方面,缺乏群众工作思路。面对群众存在的问题,想不出解决的法子,起不到党员同志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党员处理群众事情时,主观臆断,片面地、一厢情愿式地去解决问题,缺乏客观分析和全局考虑,工作方法简单粗放。最后,勤勤恳恳的所作所为,不被群众接受,得不到群众的点赞,甚至反遭质疑。

(三)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平台过窄。平台是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42.6%的学生认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方面太狭窄”,36.4%的学生认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太过单一”。平台太窄不利于激发兴趣爱好,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正能量。目前,大部分学生党员同志联系服务群众还只是停留在“学雷锋”、“三下乡”、义务支教、义务维修等传统载体上。平台窄,时间短,模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特色,缺乏创新,专业性不强,吸引力不强成为弊病。要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党员正能量,关键在于拓宽途径、拓展深度,创新载体,并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日常化、常态化。

(四)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机制是工作的导向。目前,在对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考核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党组织在发展和考核党员时,往往将学习成绩压倒一切。这种简单、不负责的考核方法容易将学生党员引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误区,使得学生党员奉献精神缺失,社会实践不足,服务群众能力低下。其实,党员同志不只是学习成绩要好,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心存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外,有些基层党组织简单地将参加活动的次数、促成项目的个数作为指标,忽视工作的效果。最后,在考核时,偏重领导评价和党员的自评,作为服务对象的群众评价所占权重偏低。

(五)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效果不明显。行动的成败最终反映在效果上。虽然各级党组织都十分重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但是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效果并不明显。部分党员同志将“走过场”当作联系服务群众。有些党员将“慰问”当作联系服务群众,将乡村游当作联系服务群众。“任务式”、“走过场”、“玩乐风”等形式主义很难产生好的效果。

二、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的策略

高校学生党员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他们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积极探索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对增强学生党员素质,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增强联系服务群众意识。思想引领行动。大学生党员要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

1.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高校各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要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2.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要在学生党员中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党员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强化群众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联系服务群众当作一种责任、一种享受、一种能力,形成联系服务群众新常态。

(二)拓宽实践锻炼渠道,提升联系服务群众能力。能力的提升源于实践的积累。针对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能力欠缺的现实,应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党员实践锻炼的渠道,让他们有更多的实践平台,通过实践的锻炼,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

1.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高校各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党员同志提供实践的平台。同时通过较为稳定的平台,避免应付了事、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通过有平台、有内容、常态化的联系服务提升工作能力和实效性。

2.做好挂职锻炼活动。挂职锻炼是大学生党员接触社会的重要窗口。大学生党员能到相应的岗位去挂职,有利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知行合一,将所学的知识奉献到岗位上,在为人民服务中牢固群众观念,提升服务人民的能力。

3.探索新媒体服务平台。目前,互联网、手机、QQ、微信等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社会的新宠。高校学生党员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实现党员与群众“零距离”沟通,将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中,及时了解掌握群众所需、所盼、所想、所求,并输送相应的服务。同时,大学生党员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打造学习教育专栏、信息发布之窗和娱乐交流的服务平台,及时向群众传播党的声音,占领舆论新高地,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拓展服务平台,丰富实践内容,激发党员兴趣爱好,凝聚党员力量,提升他们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完善党员管理制度,引领联系服务群众开展。制度是行动的保障。管理制度犹如指挥棒,引导着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开展。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完善党员管理制度。

1.完善党员发展制度。党员的发展,“入口”是关键。在学生党员的发展中,要严格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进行,进一步完善发展制度,不能为完成任务而降低要求。在党员的考察中,既要参考学习成绩,更要对政治觉悟、思想道德、行为作风等做全面的考察,不能用成绩代表一切。另外,在评价发展对象时,也应积极听取多方意见。通过“入口”把控,提升党员整体素质,提升学生党员群众工作质量。

2.完善监督制度。监督犹如高压线,让广大学生党员时刻保持警觉,牢记宗旨,不忘初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将大学生党员的所作所为处于群众的视野下,形成全方位、全天候的监督。防止出现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的行为和行为缺位、错位等现象。促使大学生党员深入群众,敢于担当、甘于担当、乐于担当、勤于担当、严于担当、善于担当和精于担当,扎实做事,为民服务。

3.完善争先创优制度。争先创优是提高党员同志联系服务群众积极性的“助推器”。要定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通过评选“最受群众欢迎党员”、“党员先锋模范岗”、“党员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先进党支部等活动,树立典型,宣传榜样,奖励先进。形成大家其参与,人人争先进的良好局面,助推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4.完善考核制度。考核犹如指挥棒,引导着党员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对党员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不留空白。二是突出重点,科学设置权重。三是科学运用考核结果。考核的结果要作为评先评优、保送、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完善的考核制度可以保障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不偏离方向,保证各项制度有效执行,强化党员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之,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党章对每个党员的要求。构建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是提高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实效性与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志新,王统斌.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调查分析——以江南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4(18)

[2]周清云,优化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的思考——以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2)

[3]赵薇,马晓君. 创新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平台实证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6)

[4]杨杰.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4(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2014ZZZ031)

【作者简介】卢文忠(1984— ),男,广西桂平人,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8.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 篇八

为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特制定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1、建立党员领导联系点制度,定点联系乡、镇、村、企业弱势群众、重点项目,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每个党员与1-2名群众或部门建立联系。

2、定期了解被联系对象各方面的情况,做到知其家庭住址、人口、经济情况、技术特长、思想状况及主要社会关系。

3、对来信来访的群众以热情认真的态度接待,能办理的及时办理,不能办理的对其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4、及时向被联系对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交谈工作,交流思想,增进团结,广开言路,畅通民意表达途径,及时了解基层群众所需、所急、所忧、所盼、所想,积极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

5、通过被联系对象,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并向组织汇报有价值的情况。

9.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篇九

一、党员必须有坚定的群众观念,积极致力于群众工作,关心群众疾苦,有事同群众商量,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二、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在个人自愿提交申请的前提下,坚持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的原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群众反映其表现不良的不能发展入党,管理制度《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三、支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党群联谊会,听取群众对党的工作的意见,增进党群联系。

四、每个党员都要联系一名非党员群众,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做群众的知心朋友。

10.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不够 篇十

一、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加快,人民群众主体日益多元化、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利益诉求日益复杂化,党群关系的内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丰富,面临的环境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的必要性,把做好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一,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二,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是坚持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实践党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建立高校黨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校园,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努力营造心齐气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第四,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是实现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确保“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现,需要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需要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需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学校党委周围,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

二、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的主要任务

在新形势下,建立高校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注民生。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二是教育引领。要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必须充分调动服务对象与主体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既要通过学校各级党组织安排部署,让党员主动去做,也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让群众知晓并主动配合参与。

三是真抓实干。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发扬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

四是强化服务。当前,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抓好“四个方面的服务”,即服务人民群众、服务教职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五是倾听呼声。健全和完善绿色通道,使广大师生员工能够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快速反映意见和建议。

三、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的举措

建立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要解决的是保持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和方式的制度化建设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建立健全增强高校党员宗旨意识的学习教育机制。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必须建立健全长效的党员学习教育机制,促进党员宗旨意识的不断增强。

二是坚持和完善高校领导干部工作联系点机制。我们要结合班子成员分工,建立高校职能部门、院系、学生班级等不同类型的基层联系点,扩大与基层群众的接触面。同时,还要加强与党外人士的联系。高校领导干部应坚持下基层,把群众放在心上。

三是建立维护群众利益机制。群众利益无小事,高校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确保作出的决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四是完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高校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监督,使广大党员经常处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确保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当前,尤其要充分发挥高校各级工会和教代会的作用。

五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根据高校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要求,一方面,对党员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评价,作为年度考核、民主评议的主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对群众意见较大的党员给予通报批评,对连续几年受到批评的党员,给予降职、免职处理。

11.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不够 篇十一

开年以来,xx镇以群众工作总揽全局,以分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为抓手,对连心户结对帮扶情况进行逐村逐组户摸底核查,按户型评定标准,确定连心户、关心户和放心户,实行帮扶责任到人、帮扶措施到户,扎实推进分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复查核实,准确摸排。将连心户的家庭结构,联系电话,需要帮扶的事项,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落实期限。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在年前摸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复查,认真摸清每户底子,全面掌握其经济收入、产业基础、家庭结构、人口状况、利益诉求等具体情况。

科学分类,规范管理。镇群工办通过分析梳理、村组评议,科学准确的评定放心户xx户、关心户xx户、连心户xx户。对三种户型统一建立“一户一档、一户一策、一年一更新”的服务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对放心户、关心户实行以村为单位归当类建立档案,对连心户镇群工办专门建立电子影像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分类建立建立问题台账,销号解决问题。将周一定为工作部署日、周二驻村工作日、周三民情研判日、周四包联帮扶日、周五义务清扫日,用固定的工作制度推进群众工作。

夯实责任,明确措施。镇副科级以上领导每人结对包联帮扶5户连心户,站所负责人每人结对包联帮扶3户连心户,一般干部每人包联帮扶1—3户连心户,并与帮扶对象逐户见面交谈,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有效、群众认可”为原则制定切实可行、具体实在的帮扶措施。由帮扶对象签字认可,将帮扶的具体方法措施,办理时限落到实处。

12.建立完善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 篇十二

(试行)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的新要求,为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完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联系服务内容

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群众对重大社会事件和党委重要决策的态度和反映,做好正面引导、宣传教育和维护稳定工作。

2、了解掌握所联系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积极向所在支部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3、加强党建工作的宣传,吸纳群众参加党组织的有关活动。帮助联系群众提高对党的认识,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

二、联系服务方式

1、固定联系对象。根据支部党员数和各村人数,合理确定每位党员的固定联系服务对象,确保每名党员联系5—10名群众。如遇党员或联系服务对象工作变化,党支部应及时进行调整,指导做好衔接和联系服务工作。

2、定期沟通。每季度至少要与联系群众谈心一次,通过联系对象谈心交心,密切党群关系。

3、征求意见建议。每季度至少收集并反映一次联系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4、开展主题活动。推行党员承诺服务,积极参与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踊跃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

三、联系服务要求

1、规范工作台帐。配发统一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记录本,党员应规范记录联系服务情况,党支部每年至少检查1次。

2、组织专题研究。党支部每年至少专题听取1次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汇报,专题研究党员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13.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 篇十三

一、总体要求

(一)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和正当利益,自觉同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二)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三)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和宣传群众创造的有益经验,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吸取营养、经受锻炼、接受监督。

(五)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凝聚群众力量。

二、主要方式

(一)结对帮扶困难群众。

(二)参加主题实践活动。

(三)参加设岗定责活动。

(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五)深入基层调研。

14.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不够 篇十四

近来,关于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的媒体报道多了起来,各级干部纷纷离开办公室、会议室,走进田间地头、企业厂矿、城市社区,把办公会开在基层,把调研会开在基层,把工作的重心移向基层,一股深入实际、清新务实之风扑面而来。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继承和发扬。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有助于了解最真实的社情,真正做到“知民情”。山西省副省长下乡调研,发现了诸如灌溉工程利用率不高等11个问题;河北省藁城市委书记在贯庄调研时发现蔬菜销路不畅、价格不高。深蹲田间地头、深入企业厂矿,才能探察出社会真正存在的问题,为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光明日报》等媒体开辟专栏记载了干部下基层的亲身体验。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有助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解民忧”。“下到最基层,才能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通过下基层找到了“加大对农村青年党员团员致富能手的培养力度”的具体思路;广西阳朔县委书记在下基层调研的过程中,找到了“种金橘”这一让当地农民致富的路子。到基层去,改变“与文件打交道多,调查研究少,和上级、同级打交道多,与下级和群众打交道少”的工作方法,真正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有助于增进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感情,进而与群众“心连心”。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莫地沟棚户区的生活状况触动了市委书记,在数年内,政府着力改造棚户区,让居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河南省淅川县渠首茶树缺水灌溉的难题牵动了县委书记的心,政府安排县财政出资购买100台水泵免费发放给上规模的种植户,并协调水利局尽快解决灌溉问题。走入基层,直面百姓们充满信任与期待的目光,才能体会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培养对百姓的深情。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有助于牢固树立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唯物史观。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一位驻村干部在与本村村民的交谈中,发现了“借镇上桃花节,开展跨城骑行”这一推广当地生态农业和乡村风光的创意;安徽省阜阳市委书记在走访中发现了阜南黄岗镇居民“柳编之乡”的创意,深深感到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尊重群众的智慧。深入基层,真正拜人民为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才能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上一篇:工商行政大纲下一篇:读目送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