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汇报

2024-07-10

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汇报(精选14篇)

1.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汇报 篇一

关于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调查情况及测算方案汇报

各位领导: 为推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顺利实施,促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和发展,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2010]62号)文件精神,按照县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安排,自7月11日起,从县卫生局、发改局、人社局、编办、审计局、财政局共抽调20人,分五个小组,对全县32个乡镇卫生院的2008-2010年及2011年1-6月的人员情况、财务收支状况、固定资产、债权债务、药品库存等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地调查摸底,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我县共有32个乡镇卫生院,457个村卫生室,服务全县478个行政村(居委会),服务人口数达92.78万人,其中服务常住人口数85万人。

(二)人员:县编办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数1373人,实有在职人员1228人,其中在职在岗人员1035人,停薪留职174人,内退病休19人;在职人员中职业医师269人,职业

助理医师260人,职业护士259人,其他440人。有退休人员485人,临时聘用人员390人(其中医疗84人,护理97人,药剂18人,医技9人,工勤人员139人,退休返聘43人),遗属及其他人员19人。

(三)床位:全县乡镇卫生院核定编制床位1119张,实际开放床位1127张。

(四)收入支出:2008年-2010年年平均收入10314.8万元(其中:医疗收入3643.4万元,药品收入4474.3万元,财政补助收入1719.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2.69万元,其他收入414.91万元)。2008年-2010年年平均支出9920.6万元(其中:医疗支出6022.5万元,药品支出3530.8万元,财政补助支出149.92万元,其他支出217.35万元),药品支出中的药品费支出2538.08万元,药品利润为1836.35万元,占药品收入4474.3万元的43.27%,即我县乡镇卫生院三年药品综合差价率为43.27%。

2008年-2010年年平均收入10314.8,具体明细为:医疗收入3643.4万元,其中门诊收入1729万元,住院收入1914.4万元;药品收入4474.3万元,其中门诊收入2483.1万元,住院收入1991.2万元;财政补助收入1719.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2.69万元,其他收入414.91万元。

2008年-2010年年平均支出9920.6万元,具体明细为:人员经费3198.13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3181.58万元(基

本工资1665.62万元,绩效工资747.28万元,社会保险费473.12万元,临时人员及其他支出295.57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36.78万元(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25.78万元,遗属人员生活补贴11万元);商品服务支出5361.73万元(基本公用经费765.94万元,交通费92.51万元,招待费303.84万元,财政专项补助支出137.26万元,药品费支出2538.08万元,卫生材料费690.49万元,其他支出833.6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1143.39万元,其他支出217.35万元。

(五)资产、负债:截至2011年6月底止,我县乡镇卫生院共有固定资产12949万元,库存药品2511.74万元,发生应收暂付款1238.6万元(其中应收医疗款347万元,其他应收款891.6万元);发生应付款6550.53万元(其中基建欠款461.18万元,药品欠款1793.17万元,器材欠款+ 1187.66万元,银行借款305.87万元,个人借款938.51万元,其他欠款1864.14万元)。累计形成负债2312万元(事业基金-114万元,专项基金-1437万元,财政专项结余94万元,待分配结余-855万元)。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实行基本药物采购制度,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是中央医药卫生体制五项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最根本的措施。按照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部署,我县属第三批也是全省最后一批实行基本药物采

购制度的县。随着这项制度的改革,全县乡镇卫生院原有的药品利润将不再存在。为保障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和长期发展,必须建立健全起稳定长效的多渠道的补偿机制:对乡镇卫生院采取“‘统筹算账、综合核补”的方法核定财政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获得补偿;通过乡镇卫生院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医疗收入;通过县财政核定经常性收支差额进行补偿等多种途径进行补偿。

制定医改方案的指导思想:

坚持统筹安排,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通过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获得稳定的财政补助收入和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乡镇卫生院通过提升服务质量,节约支出,压缩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医疗收入;通过财政补助其核定的经常性收入的不足,确保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安排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经费,确保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稳定;实行绩效挂钩,使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通过安排事业发展基金、医疗风险基金、债务偿还基金等,解除基层医疗卫生后顾之忧。

制定医改方案的基本原则:

1、按公益性卫生事业全额综合预算的原则。

按照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定位上,主要负责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在财务管理办法上,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多的强调收支活动的预算管控,既由企业化管理向公益性卫生逐步转变。在制定补偿方案时,参照我县全额事业单位预算标准,优先安排人员经费和必要的运转经费,并适当安排事业发展、债务偿还、医疗风险等基金,综合预算,确保乡镇卫生系统人员稳定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2、整合各级财政资金,统筹安排的原则。

在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补助方案时,将中央、省、市等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县财政应配套资金及核定的补助差额,纳入改革总体方案,综合算账,统筹安排,确保财政资金足额补助到位,基本满足乡镇卫生院的资金需求,确保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和长期发展的需要。

3、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综合预算的原则。改变过去乡镇卫生院各自为政的收支管理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乡镇卫生院医疗等收入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各项收支统筹安排,核定收入水平和支出标准,确保应收尽收和资金安全合理使用。

4、强化绩效考核,提升医疗服务、收入水平,保障医护

人员待遇的原则。

根据中央规定,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政府核定的经常性收入不足以弥补核定的经常性支出时,差额部分由政府在预算中安排,并在对其任务完成情况、患者满意程度、居民健康状况进行综合绩效考核的基础上,采取预拨和结算相结合的方式拨付。建立乡镇卫生院收支考核制度,对基层卫生医院收支按季度进行考核,把绩效工资与奖惩结果挂钩。各乡镇卫生院根据各自医院的实际,制定部门预算细化方案和绩效挂钩奖惩办法,确保预算收支任务的实现,保障医护人员待遇和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坚持“四权”不变,推行院帐局管的原则。从2011年6月起,乡镇卫生院在预算管理权限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等“四权不变”的前提下,县卫生局建立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对乡镇卫生院财务收支实行院帐局管。通过规范、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整合整个乡镇卫生院各种资金,规范、控制支出标准,统筹安排、合理调度和使用资金,强化资金监管,控制资金使用范围和债务风险,使全县乡镇卫生系统资金效益最大化。

三、具体方案(详见方案)

1、基本情况

我县县乡镇卫生院核定编制1373人,实际在职人员1228人(其中停薪留职174人,病退19人),离退休人员485人,临时人员392人,发放遗属补助19人。2、11年收入9017.08万元。

财政补助收入3927.04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补助(公共卫生)1799.61万元(80.7万元人*22.3元),年初预算安排乡镇卫生系统910.93万元,县财政非部门预算安排公共卫生118万元,追加公共卫生配套100万元,追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补偿经费998.5元(建议在新农保中安排人均8元的一般诊断费,人均7元的健康体检费);医疗收入4638.13万元(在10年医疗收入基数上增长10%);其他收入451.91万元(全县乡镇卫生系统三年平均数)。3、11年支出9017.08万元。

人员经费4440.78万元,按照我县全额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标准计算。

运转经费及其他4576.3万元,按照卫生事业标准和我县实际测算。

四、建议

1、县卫生部门、财政部门要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和激励机制。制定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以管理绩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服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为主要考核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要对

每个乡镇卫生院根据其实际,核定其工作量和收支计划,县卫生、财政部门定期组织对乡镇卫生院的综合量化特别是医疗收入的考核,确保医疗收入计划的完成。考核结果与资金安排和拨付挂钩,对绩效考核好的可适当予以奖励,对绩效考核差的可扣减资金。加强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严格成本核算和控制。

2、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保障乡镇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建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以服务数量和质量以及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人员竞聘上岗等相关政策紧密结合。乡镇卫生院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加大基础医疗人员培训力度,确实提高乡镇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积极性,保证乡镇医务人员稳定和乡镇卫生院的长远发展。

2.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汇报 篇二

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基于以下背景:一是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把医改不断推向深入”的要求;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要求;三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改革的要求。具体包括部门预算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工资和津贴补贴改革等;四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的差异要求。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基层单位侧重预算管理, 核算基础以收付实现制为主, 核算相对简单;公立医院侧重财务管理, 核算基础以权责发生制为主, 核算相对复杂。通过两种财务制度的建立, 兼顾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 兼顾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具体包括成本补偿机制差异、预算管理模式差异、业务活动内容差异、内部会计机构差异等。

二、现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 现行制度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

(1) 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现行制度是1998年制定, 从1999年1月1日起实施。1999—2010年, 是我国实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始推进, 伴随着以公共财政为主的财税体制不断改革, 政府投融资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体制的改革, 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2) 内部环境随之变化。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信息化程度、人员结构和素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水平、医患关系等都发生重大变化。

2. 医改意见及实施方案的要求

根据医改方案的要求和医疗机构财务、会计管理的实际需要, 财政部会同卫生部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联合修订印发了《医院财务制度》 (财社[2010]306号) , 并制定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 (财社[2010]307号) , 为准确反映医疗机构收支情况、规范财务行为、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成本控制提供了政策依据, 为推进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创造了条件。修订后的《医院财务制度》在强调医院预算管理的同时, 对医疗成本核算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要求并不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一些管理要求, 在《医院财务制度》也无法全面反映。

3.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的需要

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工作的作用将不仅限于记账及核算, 更重要的是规范运行机制、提供财务信息及决策依据并开展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因此, 医院和基层迫切需要建立全面的、适应管理要求的财务、会计制度, 真实反映各项财务、会计信息, 发挥参谋助手、效益管理及监督职能等作用。

4. 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为适应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新要求,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高校及中小学财务制度等文件已经开始修订。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需要作出相应完善。

5. 推进政府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

(1) 我国会计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制度, 又具体分为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 又具体分为总预算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又具体分为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宗教机构等会计制度。

(2) 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拉开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序幕。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属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范围。企业会计制度已于2006年进行了改革,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从2004年开始实施, 而政府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严重滞后, 必须加快推进。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没有改革之前, 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特别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拉开了序幕, 开启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新纪元。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改革总体思路要求和主要内容

改革的总体思路:顺应基层医疗体制改革、强化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简化会计核算、涵盖多种收支管理模式和医保结算模式。总的来说就是摸清家底、监管到位、激励跟上。具体来说:要紧紧围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 制定出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运行机制、适应不同管理方法、突出强化预算管理、简化核算程序、促进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

改革的具体要求,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充分考虑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贯彻落实医改精神和相关政策;借鉴国际惯例及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经验;解决实务并方便操作。

改革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 分设两个制度体系; (2) 强预算管理和收支核算; (3) 强化成本控制和绩效考评; (4) 加强资产和投资管理; (5) 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改革的意义和主要亮点

1. 改革意义

(1) 为医改铺路。新制度是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贯彻落实医改精神的产物, 能够基本满足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回归“公益”属性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需要;能够适应建立公共财政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适应性动态调整。

(2) 为会计制度改革探路。

(3) 为医药体制改革铺路。

(4) 健全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

2. 改革的主要亮点

(1) 根据职能定位, 明确了制度适用范围。

(2) 落实医改意见, 强化预算约束。明确了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收支预算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经批复后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是保障其履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职能、衡量有关部门核定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执行预算。财政部门核定的财政补助等资金预算及其他项目预算执行中一般不予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实施绩效考核, 并按要求报送绩效考核报告。

3.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汇报 篇三

关键词:医疗机构;会计;核算管理

一、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中对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比较松散,没有加强资金整合管理。这就对公共卫生补助实行拨款不及时,致使大部分都处于年终或跨年度拨付的状况。为了增进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专款拨付情况的管理,国家已经着手将大量资金积压到下一年度,在无法达到完成工作量的同时,将有效使用的资金拨付到位,这对于工作干了资金没用的情况改变很大。

(二)混淆补助资金使用范围,普遍存在着混用滥用专款情况。在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着多方面的改革,最主要的还是加强资金来源渠道和使用的管理。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已经严重缺失,为了有效的将款项用于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经费的支出,我们必须从源头上抓起,不能只靠基层医疗机构的自身自律,要从严管服务项目支出和公共卫生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医疗设备、支付房租、支付单位人员培训费等,这些方面是很容易钻空子的地方。

(三)基层医疗单位财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会计核算没有按照标准执行,而且还处于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混乱的状态。我们在基层医疗机构发现公共卫生补助收入是通过“往来科目”进行核算的,这将是一个资金空洞的表现,甚至还会出现项目资金没有真正落实到位,面对着一些公共卫生服务痕迹资料的情况,我们只要仔细审查就会发现将专项资金结余转入基本医疗收支结余,从而无法清楚专项资金的使用的情况。

二、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问题

(一)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一些承担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该项资金用于接待、办公设备、房屋维修等支出,超出了资金规定的使用范围。

(二)对医疗机构每年完成任务的考核程序不规范,考核结果不准确,考核人员责任追究办法不明确,导致公共卫生资金核算不准确、不及时,造成多拔给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资金。公共卫生资金采取预拔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资金结算。在实际操作中,考核组考核程序不规范,对医疗机构完成情况抽查率无明确规定,一些医疗机构没有完成任务甚至未开展工作情况也能通过考核,导致不该拔付的资金也拔付甚至多拔付。

(三)一些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不能完成每年的工作任务甚至不开展公共卫生工作,且财务未建账或账证不完整,在审计或主管部门检查时不能提供完成有效的依据。

(四)建档不规范,档案记录不完整。在居民健康档案中发现:一些考核已完成的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不完整,一些已支付了公共卫生服务费的项目如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在档案中未记载。

(五)一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如卫生院在支付使用专项资金时,无相应的计算依据。

三、如何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关于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问题

面对着基层医疗机构关于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深入基层医疗机构,从严治理公共卫生资金的乱用情况。要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建立健全公共卫生资金的预算管理制度,从源头上紧抓资金使用不放松。要切实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转变监管职能,明确基层医疗机构在财政预算管理中的审计措施,将基层单位资金使用的计划进行严格的审理,要明细资金使用范围,按时拨付预算资金。从而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实际完成工作量、服务标准、使用范围等,不得出现项目资金未用或用了项目资金而未完成项目工作任务,这样会造成资金结余过大或超支的情况。

(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督导检查,从明确项目资金使用范围逐步抓好项目实施单位财务部门的规范会计核算制度,严格杜绝不合理的资金使用的发生,资金要专款专用,不得把大量专款用在与公共卫生服务无关的支出上,严格规范资金管理与单位年终绩效考核挂钩,这样将会有利于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的使用。

(三)注重严抓财会人员、主管领导及具体项目实施负责人参加政策法规、业务能力培训工作,使得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要不断的强化财会人员相关会计核算业务水平是当前的重点内容。基层医疗单位要用好财务人员督促和指导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备查账簿,切实将项目专账、资金专储、专业员工纳入日常管理,不放松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的有效监控,从而真正落实资金使用的透明化和规范化。

(四)基层医疗机构要制定和完善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相关卫生部门要切实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工作,将资金的使用推向开放化。运用宣传单的方式,使得群众明白基层医疗资金的收支来源,从而有效的监督好基层医院资金运作的每个环节。只有在财政部门和群众的监督下,基层医疗机构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落脚点。

四、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当前,主要是抓好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为重点,有效利用好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使用来满足基层群众的公共服务需要是根本。我们必须从严管落实卫生工作方针开始,积极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惠民有力保障制度。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将基层医疗机构关于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问题高效的得到解决。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使老百姓的最基本医疗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练惠敏,胡正路,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01)

[2]樊雨萍.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按照项目支出核算的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3(23)

[3]李丽琼,李丽文,林英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4(10)

[4]孙东,史慧明,郭伟.南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及均等化政策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02)

4.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汇报 篇四

绩效考核工作汇报

为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提高乡镇卫生院工作效率,逐步建立乡镇卫生院提供医疗服务所得收入与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不直接挂钩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县卫生局在绩效考核方面作了以下工作:

一、基本原则

一是效率优先原则。坚持工作数量与工作质量相结合,按劳取酬、优劳多酬,不得将个人收入与开单提成相结合,突出社会效益,淡化经济效益;二是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工作总量与服务质量相结合、岗位风险与分配系数相统一,实行因事设岗、以岗定责、以责定分、以分取酬;三是合理分配原则。坚持成本核算、保底封顶、总量控制、确保结余,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摒弃短期行为,增强发展后劲。四是分级考核原则。卫生院接受卫生局的考核,同时负责对职工进行考核。同一层级实行一个考核标准、一套考核办法。五是坚持定期考核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六是坚持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工作人员收入待遇相结合。

二、考核的方法

乡镇卫生院院委会负责对职工进行考核。县卫生局定期不定期对考核情况进行督查,并对考核情况进行审核。审核后由县财政核算中心拨付;乡镇卫生院每年年初要结合本院实际,根据职工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岗位工作职责

和考核评价标准,坚持每月考核,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并上报县卫生局审核备案,按考核结果兑付绩效工资;乡镇卫生院职工实行考勤与考绩相结合的绩效考核办法。档案工资的70%作为基本工资,每月考勤发放,乡镇卫生院依据出勤情况实行日工资制,出勤天数按照当月法定出勤日计算。档案工资的30%,并提取卫生院业务收入的20%作为绩效工资,进行考核二次分配,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乡镇卫生院职工津贴补贴和护士的基本工资提高10%的部分列入支出预算,作为收入分配中的固定部分按月发放。

三、考核方式

查阅资料。包括查阅各种统计报表、病历、处方、诊疗登记、疫情报告、疾病谱排序等;现场检查。包括查看医疗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服务流程、服务规范、工作纪律、制度建设、环境卫生等;走访群众。包括对预防接种对象、保健对象、建档对象和患者及其家属等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情况,测评满意度。召开座谈会。随机抽取30%的职工和患者进行座谈,征求意见。计算工作量。对每个职工的工作量进行核算。评价服务质量。对每个职工的服务质量采取不定期巡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作为评价服务质量的依据。评估满意度。对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等要按次、按性质予以扣分。

四、建立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 根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科学核定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承担的公

共卫生服务的人口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半径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近三年医疗服务平均人次数、收入情况,并综合考虑影响医疗服务任务的特殊因素核定。

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县卫生局组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县财政、人事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

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岗位任务制定内部分配管理办法,定期组织对职工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支出,由县财政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全县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离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用,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由县财政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收支全部纳入县财政核算中心统一管理。

对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实行药品零差率给予补助,按行政村农业户籍人口数核定村卫生室补助标准,即每1200个农业户籍人口每年补助行政村卫生室6000

元,最高不超过9000元,最低不低于3000元,补助资金根据村卫生室实际完成的公共卫生工作量和药品零差率执行情况由县财政给予补助。

六、建立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

依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结合服务人口及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情况,合理核定需要的人员编制,由县编办实行总量控制、集中管理、统筹使用。

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由县卫生局会同相关部门公开选拔、择优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按照县人事部门核准的设岗方案,所有人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实行合同管理。分流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

七、实现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5.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汇报 篇五

一、强化领导,明确职责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四部局和全省关于在医疗卫生系统率先全面禁烟的决定精神,为保障我市卫生系统创建活动的正常开展,按照创建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结合《万源市卫生局2010年工作要点》工作安排,我局专门制定了《万源市卫生局关于认真组织开展禁烟活动的通知》文件,成立了由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敏同志任组长,局班子成员、市级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万源市控烟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控烟目标、各科室及负责人、控烟监督员(巡查员)的各项创建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分工,确保控烟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分清职责

3月22日由李敏局长主持召开了局机关全体职工、市级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各乡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参加的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大会。会上传达了卫生部、省卫生厅、达州市卫生局开展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明确了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重大意义以及进一步加强控烟工作的重要性。李敏局长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对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活动的领导,认真落实各项创建措施,确保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要认真按照创建工作标准,保证卫生系统2010年50%医疗单位创建为无烟单位,2011年实行全面禁烟,实现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创建工作的目标。动员会议之后,局控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又召开工作会议,对局机关如何开展创建工作的各项工作内容进行研究,对创建活动的各项具体措施作出安排部署。

(二)抓住重点,强化措施,积极开展创建活动

1.设置禁烟标识,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树立医疗卫生机构良好形象

为实现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目标,我局要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在办公区、住院部、门诊、会议室等处设置禁烟标识或禁烟标牌,严禁摆放各类烟具,在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特别是医院的儿科病区医务人员和病员陪伴家属均不得吸烟。市中心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设置了室外吸烟区,并设有明显的引导标识。下属各医疗机构在住院部大厅、门诊部大厅、楼梯转角处、走廊、病房、会议室等处张贴规范的禁烟标志。通过以上措施,让工作人员加强自我约束,带头不在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吸烟,不穿工作服在吸烟区吸烟,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吸烟和随地乱丢烟头的现象大大减少,偶有在禁烟区吸烟者或发现地上有丢弃的烟头时,也都被单位职工及时劝阻或清扫。实行全面禁烟后,为服务对象、门诊患者、前来办事的其他人员以及本系统职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服务和工作环境,也树立了医疗卫生机构的良好形象。

2.通过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了全系统职工的控烟意识

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文明的一项公害。卫生系统各单位是民众健康服务的窗口,卫生工作者是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教育的指导者和带头人,更应该带头宣传并积极实施好控烟各项工作。我局带头在广播电视、政府门户网站等主要媒体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和教育,通过组织系统职工控烟知识专题培训,控烟监督员学习培训,市中心医院在院内视屏系统定期播放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片,对新入院的病人,护士对其进行控烟教育,市疾控中心制发了《万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禁烟倡议书》,并将禁烟工作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社区服务中心主办了控烟知识宣传专栏、发放控烟宣传资料和控烟健康教育处方,进行控烟的有关政策和制度、烟草危害知识、戒烟的益处、劝阻吸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方法和技巧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市二人民医院将禁烟教育纳入新上岗人员的岗前培训中,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我局共举办职工控烟知识专题培训2次、控烟监督员学习培训2次、出专栏5期,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和相关培训,全系统职工进一步了解了吸烟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各种疾病危害,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使全体职工能够自觉遵守控烟工作制度,不在室内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吸烟,主动戒烟或减少吸烟量,保持室内、室外良好的工作和服务环境,积极支持开展创建工作。

3.积极开展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

各医疗卫生单位充分利用每年的“5.31世界无烟日”和各种健康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和烟草对健康的危害,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加大对开展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和控烟工作宣传,号召广大医务工作者支持履约、支持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的创建活动,并在医务人员中开展“履行劝阻吸烟职责,做控制吸烟的表率”活动,号召广大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带头不吸烟,不在患者面前吸烟,并向患者普及吸烟有害健康知识。大力倡导“社会交往不敬烟,公共场所不吸烟,当着他人不点烟”的文明健康行为。动员吸烟者放弃吸烟不良嗜好,积极参加戒烟活动。5月31日我局组织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疾控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医务人员20人在萼山剧场前开展控烟宣传和医疗保健咨询及义诊活动,开展健康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向过往群众发放了今年世界无烟日主题内容和有关吸烟危害和戒烟益处、控烟知识、控烟方法以及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的宣传材料8000余份。市爱卫办、市妇联等单位在万源市职业中学开展了“拒吸第一支烟,做永不吸烟的新一代”签名活动,市级各部门领导和该校师生约4000余人在布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同时发放“为了你的身体健康,为了你的家庭幸福,为了你的学习进步,请拒绝吸烟”为主要内容的倡议书4000余份。

4.加强控烟监督

通过组织开展多次的控烟宣传教育和培训,全系统职工明确了肩负的劝阻吸烟的责任和义务,逐步提高控烟的知识以及劝阻吸烟的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和帮助周围吸烟职工戒烟、控烟。控烟监督员挂牌上岗,在科室负责人领导下,负责本科室及其所在楼层控烟工作实施情况的监督、指导和劝阻吸烟等工作,主动劝阻在禁烟区吸烟者灭烟或提醒其到吸烟区吸烟,向服务对象发放宣传材料、控烟健康教育处方,同时认真做好工作记录。

5.开展戒烟门诊服务,不断推进创建活动

按照创建“无烟医院”标准的要求,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二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戒烟门诊、戒烟医生和戒烟咨询电话,为吸烟者提供戒烟服务,对有戒烟需求的吸烟者进行烟草危害、戒烟益处、戒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等方面的宣传咨询和指导,帮助戒烟者克服生理依赖、心理依赖、改变行为习惯并提出综合干预措施,鼓励和帮助吸烟者成功戒烟。

三、开展创建工作督促检查,做好自查评估工作,努力实现创建目标

为了保证创建工作质量,我局于2010年9月、10月成立检查组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创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对各单位开展全面禁烟、控烟监督员的控烟监督工作、控烟的劝阻和指导、开展控烟宣传和健康教育、开展戒烟门诊的工作情况、控烟宣传材料和控烟处方的发放情况等工作进行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不足之处要求及时整改完善。

6.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汇报 篇六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诊疗、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是将医疗、预防、保健、卫生宣传、健康教育融为一体的全方位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年新医改就“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出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一系列工作内容,实现医疗卫生从“重治疗“向“重预防“的转变,进一步凸显了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但从这几年的发展和现况来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如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基本情况

目前**市共设有**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分中心)**个,社区服务站***个,一体化卫生室***个。全市基本实现了每个街道拥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达***%

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纳入政府编制管理,社区服务站和卫生室由中心或分中心派驻人员管理,按国家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建立公益性的医疗管理体制,向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截至***年底,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核编人员***名,正式在编人员**人,在岗人员**人,(含临时人员**名)。**名在岗职工中,男性***人,女性***人;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大专**人,中专及以下**人;执业(助理)医师***名,护士**名,乡村医生**3名,其他技术人员3**名,非卫技在岗***人。相对市区医院来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总体素质明显偏低。

二、存在问题

(一)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缺失。

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两项重要工作内容,尤其是公共卫生服务,它是当前群众急需的一种健康保障。特别是在山区,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入城市,提高了农村老龄化的程度,老年人口和弱势群体的医养需要更多的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从“预防高于治疗”的理论出发,老年病、慢性病的入户调查、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是一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大问题。但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都没有明确落实自己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职能,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作医院来办,以抢占医疗服务市场为己任,努力追求有营利性质的基本医疗的发展,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流于走形式,敷衍了事,导致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严重缺失。

(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低下。

我国长期实行的非均衡发展政策是造成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再分配模式也反映到了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上。设备老旧落后,服务项目过少、医疗技术滞后、药品种类不足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法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医疗服务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相匹配的设备和技术,致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一些科室无法设立或者设立后不能提供医疗服务;有些慢性病患者在医院就诊后,想就近购买药物,可是却不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里找到;西部山区的一体化卫生室目前只能开药不能输液,有些连基本药物都没有配备,患者无法就近获得医疗服务,大大增加就医成本。服务水平的低下造成了群众的不信任,群众的不信任加剧了基本医疗服务的疲软,导致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每况愈下。

(三)基层卫生服务人才不足。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项***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诊疗、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应数量的人才支撑。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较远的山区,执业(助理)医师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非卫生技术人员和临时人员多。以**卫生服务中心潮基分中心为例,服务人口约**.**万人,实际定编**人。按我市省级卫生城市的配备标准,每万人需配备3名以上全科医生,*名护士。但该分中心现在只有**位医生,**位护士,加上药士和妇幼人员,编内人员共*名。另外,人员的匮乏也导致边远山区的一体化卫生室无法正常运营,以一体化卫生室数量最多的**镇为例,全镇共设一体化村卫生室***个,其中,***个处于一周开门一两天的状态,只有***家人员到位比较正常。为了让村卫生室起到该有的作用,一个医生拿一份工资奔波几个医疗点的现象已成常态化。

三、相关建议

(一)明确职责作用,创新管理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把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发展,使两大体系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紧密联系。通过建立权责明晰的社区全科医生团队,创新网格化管理,推行“契约式”新型健康服务,开展对签约家庭的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和门诊、出诊、转诊各项服务,真正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居民健康安全“守门人”的作用。

(二)加大建设步伐,提高服务水平。

采取政府投入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合作性医疗集团,完成乡、村两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的服务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制定优惠政策,优化人才结构。

政府对现有在编社区医疗卫生人员在诸如职称、工资等个人待遇上制定优惠政策,并以此鼓励、吸引应往届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彻底放开医生的多点执业,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作用。同时,严把“进人关”,新聘用人员向社会统一招考,对于已工作在岗位上却不具有相应技术资格的人员,规定时间让其通过考试以获得相应资格,如果达不到要求的,调离技术岗位或解除劳动关系。

(四)健全经费补偿、落实双线考核。

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费投入,财政部门、卫生部门核定每个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在岗人员的公共卫生支出和基本支出,纳入预算,足额予以保障。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专款专用,同基本医疗绩效考核联系起来,双线考核,互为条件,只有双项考核均达标,方可全额发放奖励性工资,以此促进社区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共同发展。

**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卫生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遵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基本标准,在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为切实解决城镇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于2008年9月在传染病医院生活区房屋的基础上改造成**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基本情况

中心核定编制14人,现已到位12人。下辖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个。城镇9个、火车站镇4个,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2—3名,服务人口约69800人。公立性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即:庭子路社区卫生服务站(由县疾控中心承建)、滨沙路社区卫生服务站(由县医院承建)、木卡姆路社区卫生服务站(由妇幼保健院承建)、鸿雁路社区卫生服务站(由辟展乡卫生院承建)、双水磨社区卫生服务站(由双水磨卫生院承建)。私立性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即:沙园路社区卫生服务站、蒲昌路社区卫生服务站、蝴蝶泉社区卫生服务站、石材园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火车站镇友好社区卫生服务站、火车站镇金桥社区卫生服务站、火车站镇振兴社区卫生服务站、火车站镇兴业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现业务开展情况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版)》的要求,主要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康宣教、计划免疫、传染病的防治、0—6岁儿童保健、孕产妇管理、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人员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保健等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1、健康教育工作。一是采取健康讲座的方式宣讲防病保健知识。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备课、居民签到、每次培训完进行小结。二是利用主题教育宣传日在单位或商场门前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发放主题健康教育宣传单,同时开展义诊活动。三是人员不定期地入户开展健康宣教,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慢性病人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和发放宣传资料,使其懂得家居卫生和个人卫生对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影响。四是在卫生服务机构显要位置悬挂相关健康知识的健康宣传牌,通过来就诊和保健可以阅读相关健康知识,起到公开宣教的作用。

2、慢性病管理。通过入户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筛查出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重点管理。每季度进行跟增随访一次,开展一般体格检查和饮食、用药、锻炼指导,尽量减低对药物的依赖性。

3、母婴保健工作。积极开展0—6岁儿童和孕产妇的保健工作。对0—3岁儿童建卡建证,及时接种疫苗。在接种的同时给以生长发育体格检查,对非正常发育儿童给以家长喂养指导,加强新生儿的访视力度,进行母乳喂养指导。给以儿童体格发育检查。对怀孕的妇女进行孕期保健5次,产后访视3次,在孕期内给以保健知识宣传,胎儿发育监测,认真筛查高危孕妇,切实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4、老年人保健工作。积极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保健工作,每年给以免费体格检查一次,认真筛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

5、计划免疫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积极开展适龄儿童的计划免疫和1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查漏补种工作,做到档案信息齐全,无假接种、漏种现象发生。积极配合疾控部门开展辖区传染病人的流调和管理,确保无疫情蔓延。

6、目前私立性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针对常见病、小病已开展基本诊疗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1、中心人员人事关系于今年7月中旬才得以办理,现没有工作经费。

2、诊疗设备不全,为居民检查和诊疗带来极大不便。

3、人员编制不足,专业医疗人员缺乏。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还无法开展诊疗工作,只能开展预防保健工作。

4、社保网络还没有建立,无法为城镇社保人员提供方便。

5、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紧张,面积不足,布局不合理,私立性社区卫生服务站还要承担房租、水、电、暖等大额开支费用。

四、今后打算

1、争取政府投入力度,完善社区服务机构功能。

2、为方便社区居民健康保健,积极协调各居委会争取房屋支持,将社区卫生服务站设入各居委会。

3、协调建立健全服务网络。

7.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汇报 篇七

1 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有效开展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 能够使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掌握管辖区域内的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以及相关医疗服务的开展情况, 能对各个卫生医疗机构的工作开展全面的测评, 并且根据相关的数据信息为卫生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虽然卫生网络直报近些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当前的卫生统计直报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系统功能还有待于完善。当前卫生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功能模块主要是针对国家卫生管理部门, 对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来说, 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性, 基层卫生机构在运行该系统时, 需要经过多张统计分析表组合派生才能得到最后的结果, 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也不利于维护统计数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网络直报系统的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 数据交换机制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当前在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中, 很多数据缺乏统一的交换平台, 而且不同的卫生机构使用的是不同的代码, 在不同的卫生机构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也不利于数据交换质量的提升。

(3) 基层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需要既懂卫生统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中的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卫生统计业务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 因此无法保证统计直报工作的顺利完成。

(4) 统计方法较为落后。当前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在统计工作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为落后, 缺乏先进的统计方法, 在统计手段方面以手工操作为主, 在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面不够完善, 缺乏完善的统计报表机制作基础。

2 基层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改进建议

(1) 加强统计网络直报信息的数据审核工作, 以此来保证网络直报信息数据的准确性。确保各项数据的取得经过严格的审核, 并且对基础数据实行有效的监控, 对于数据中发生的异常现象进行及时的处理。一方面, 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分专业的审核, 由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审核人员组成审核队伍, 对于同类机构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 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审核机制, 对审核目标进行明确, 逐层审核, 明确不同级别的审核责任人, 全面提高网络直报数据的质量。

(2) 对系统程序进行有效的调整, 确保其适用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在实际的工作中, 需要对不同地区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有全面的了解, 并且将审核条件中的相关数据落实, 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系统进行调试, 使其满足该地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要求。同时, 网络直报系统中包含开放数据分析功能, 管理人员可以在后台进行定义和操作, 这样便能够为相关的使用人员提供更方便的操作模板, 以此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3) 在数据采集系统和直报工作之间建立有效的交换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建设, 能够在基层卫生医疗系统中实现一次性的数据采集, 而且通过该交换平台将采集的数据直接传送至网络直报系统中, 这样便能够消除很多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 保证了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也避免过多重复性操作对信息产生的不良影响。另外, 这种直接的网络交流平台的建设, 也能够促进不同层级的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 对于网络直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

(4) 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统计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一方面, 要针对统计工作设置专门的统计岗位, 随着网络直报工作的持续开展, 对相关人员数量的要求也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工作需求, 必须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统计业务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 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网络直报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 对卫生医疗机构内部的人员培训制度、奖励机制等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 对于具有突出表现的工作人员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以此来激发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5) 改善统计方法。对当前统计制度中调查方法单一的弊端进行适当的改进, 对统计制度和调查方法进行改革。各管理部门为掌握大量信息, 需要统计部门提供各种统计数据。但随之而来的是滥发报表、数据混乱的现象也日渐增多。而要减少统计数据失实的现象, 就必须完善统计方法制度, 解决标准不一, 不衔接配套的状况。每个统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综合指标、抽样判断、动态数列等多种分析方法, 在工作中多写多练多分析, 加强对项目成本的预警和监测, 提高统计信息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美莲.设置原始记录与统计台账是统计工作的基础[J].中国统计, 2011 (10) .

[2]宋卫亚, 许萍, 汪群, 宋洁.落实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遇到的几个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卫生统计, 2012 (1) .

[3]张玉虎.浅谈县级医院信息统计工作的建议和设想[J].青海统计, 2010 (1) .

8.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汇报 篇八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实践;探索

一、前言

在1998年,国家颁布了医院财务与会计制度,这个制度对于正处于转型初期的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伴随着医疗卫生体制与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推进,各级政府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加大了投入,基层医疗机构所涉及的经济活动也越来越频繁,这就需要健全与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与会计制度,加强监督与管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保证政府资金的有效使用,避免出现经济漏洞,从而使基层医疗卫生财务机构走向正规化。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出现的问题

1.专业会计从事人员少并且业务能力强的少

出于编制的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从业人员匮乏,由于规模小,业务少,政府不愿招聘会计人员,导致了有很多会计无证从业的现状。并且在日常工作中,针对于会计的培训少,部分人员对于培训敷衍了事,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从业人员普遍业务能力不强,电算能力差,还有很多都是手记,有些人员甚至连最基本的计算机软件都不会使用。

2.财务管理不规范

在财务管理方面,漏洞很多。首先是发票的问题,管理不完善,签字不完善,白条入账;计提费用不规范,有的提,有的不提,标准也不统一,很随意;滥发津贴、奖金;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有限,账实、账账、账表等与事实不符,也有少部分用电子表格做报表的,公式使用混乱,数字出现错误;有一些账务处理不及时,收支不配比,财务信息失真。

3.管理制度不健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松散,财务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相关制度,很多制度也只是虚设而已,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很多卫生院采用的还是家庭管理模式。做账很随意,缺乏监管。

4.资产管理不当

很多卫生院并没有固定的资产明细,以及一些账目往来的明细,对于自身资产不清,盲目采购,导致积压过期或者是浪费。

三、基层财务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的意义

对于基层财务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有利于规范基层卫生财务机构的管理现状,纠正基层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错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直接资金,集中核算符合基层卫生改革的方向,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和堵塞漏洞。

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进行集中核算管理,能够规范财务的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会计的准确性,有利于保证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的有效使用。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财务核算的实践中取得的成就

1.成立集中核算管理机构

政府的有关部门,推行相关管理条例,成立集中核算管理机构,在原有的预算管理权、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保证不变的前提下,对于乡镇的卫生院进行集中管理,单独核算,成立集中核算管理办公室,开设集中管理账户,同意电算化管理,负责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

2.集中核算管理的实施

财务集中制核算实施后,对于单笔超过1000元的支出需要审批制度,大额款项报销必须银行转账支付,各项支出必须公开化,做到有据可依。药品要实行零差价销售,要款集中支付。针对于村镇的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的专项资金,实行一体化管理,以保证村医报酬。通过这种集中核算的方式,有效的保证了财政资金安全,合疗基金和公卫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同时也避免了经济犯罪的发生。

加强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实现电算化管理,使财务资料以及进出明细更加清晰明了,使财务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财务信息的真是有效。同时,加大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力度,避免暗箱操作,经济犯罪的发生,让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3.加强对于外部财务监管制约机制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后,财务人员统一受上一级的行政部门的管理,与本单位牵连较少,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于本单位的制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财务程序审核上,能够遵守自己的职业操守,来自外界的干扰减少,能够保证严格审核,确保各项收支的准确性,避免鱼目混珠现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来源、使用和分配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预算执行力和约束力也得到强化,有效防范了挪用、挤占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不难看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医疗卫生机构资金的调动与使用,如果没有相关管理条例或者办公机构的制约,账目报销以及进出账不明确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公款私用的情况,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监管机构,才能保证财政资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得到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张荣军,强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思考[J].西部财会,2013(4).

[2]吕崇喜.论如何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业务[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9).

[3]方木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卫生经济研究,2011(12).

9.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汇报 篇九

——2010年12月13日在益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市医改办副主任 曾鸣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汇报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市医改工作进展情况

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自去年全面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个部门协同配合,主要抓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迅速成立机构,认真做好医改组织实施工作

2009年5月8日省医改工作动员会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迅速成立了由胡衡华市长任组长、周再华常务副市长和黄东红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发改委。同时,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对相关工作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扎实推进医改工作。

1、及时召开相关会议进行部署。2009年5月24日,市医改办向市委常委会议专题作了工作汇报,市委常委会议对我市医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明确提出了工作目标和要求; 2010年4月20日,市医改办组织召开了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对我市医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黄东红副市长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周再华常务副市长对我市全面推进医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2、及时出台了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市医改办组织各主要职能部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我市实际的近期重点实施初步方案,今年4月2日市委市政府联合以益发[2010]6号文件正式下发执行;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以市医改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发了《益阳市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办法(暂行)》和《益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两个医改配套文件,用以指导当前我市医改工作;今年8月底,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为增加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需要,我市下发了《关于公布益阳市基本药物目录的通知》(益卫发[2010]81号)。

3、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医改顺利进行。财政部门按照《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湘财社[2009]24号)等文件的要求,努力调整支出结构,安排、落实好医改五项重点工作所需资金。

4、认真制定了2010年医改工作要点。市医改办根据全省医改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医改的指导精神,从我市的市情出发,牵头起草了全市医改工作2010年工作要点,明确了总体要求、七项重点工作和五项保障措施。

5、加强了宣传和信息工作。市医改办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通过会议报道、政策问答、印发宣传手册等形式,加强了医改宣传工作。今年5月份,益阳电视台《第一访谈》栏目专门制作了一期节目,黄东红副市长带领发改、卫生、财政、劳动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访谈并现场解答有关医改的政策问题,收效显著。另外,市医改办还及时完成了省医改办布置的各项信息、数据上报和有关调研工作,同时及时了解各地医改实施进度和有关信息,以更好地促进我市医改工作的开展。

(二)明确责任,积极务实推进五项重点工作

根据我市医改近期实施方案(益发[2010]6号),2009-2011年我市将重点推进五项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我市各级各部门严格贯彻落实医改决策精神,明确各自职责,认真务实地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一是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截至今年11月30日止,全市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达40.5万人,参保率为95.8%;居民医保参保数为84万人,参保率为91%。今年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3%,参合对象医疗报销比率较上年提高10%。同时,今年对持《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延长一年医保补贴期,对国有困难企业4050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的单位缴费部分给予60%的社保补助,继续对军转干部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给予社保补贴;困难人员参保面显著扩大,新增参保2466人,续保11547人,按照益劳社发〔2009〕99号文件的规定,为945名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接续医保关系,为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6.2万余名办理了续保手续。二是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保障水平明显提升。三是切实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水平。85%以上实现本地医院定时结算,积极控制住院费用有效地遏制了次均住院费用无序增长的态势,完善“一事两岗两审”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加强审核稽查堵塞基金“跑冒滴漏”;四是积极开展了统筹城乡医保的相关调研工作。

2、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一是努力推进首批试点工作。在赫山区、桃江县两区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0年1月31日零时起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销售价格比实施前下降了47.12%。二是督导沅江市做好启动第二批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按照2010年11月25日省卫生厅等六部门联合行文的湘卫办发[2010]42号文件要求,确保今年12月31日前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三是组织了增补基本药物目录工作,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机构临床用药品种不足的矛盾。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市卫生局牵头组织,严格执行目录推荐申请、系统归类遴选、专家评审、上报上级备案等规定程序,确定了我市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品种90个,其中西药品种55个,中药品种35个,报省卫生厅备案后下发试点区县统一组织询价采购和临床应用,目前试点区县正在按要求和程序实施询价采购工作。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发改委注重发挥部门职能,加强与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在中央没有新增投入的前提下,我市医疗卫生项目争取中央和省投资达9000多万元,我市六个县级人民医院全部纳入了中央投资建设规划,比例位居全省前列,极大地缓解了我市医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压力。二是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市卫生局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并制定农村医疗卫生岗位需求计划。启动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巩固和完善省内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加强县级医院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安排17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开展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4人,在岗培训乡镇卫生人员364人次、村卫生室卫生人员2971人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305人次。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我市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妇女儿童保健、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前我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40%以上,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20%。继续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了乙肝疫苗。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23379人。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为2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优化调整公立医疗区域布局和结构,明确行政区域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主要功能和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人员培训分流和业务指导,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制度,启动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三)突出重点,全面抓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

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赫山区(含高新区)、桃江县从2010年1月31日零时起,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始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胡衡华市长联系赫山区(含高新区),周再华常务副市长联系桃江县,分别指导协调两个试点区县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试点实施以后,参合农民人均住院费用下降50%,门诊人均费用下降48%,预计两县区全年可为群众减轻药费负担5000多万元左右。目前,两个试点区县上下思想统一,运行有序,老百姓普遍拥护,社会反响良好。

1、试点工作组织有序、平稳推进。一是党委政府全力支持。两县区均成立了由县(区)长任组长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试点指导、信息沟通、总结交流等工作机制。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指导试点。二是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两县区有效整合审计、财政、卫生、物价、人事、编办、监察等部门的力量和资源,严密组织、扎实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情况调查。三是改革试点氛围浓厚。两县区借助媒体和门户网站解读政策,通过召开动员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传达精神,利用出专栏、挂横幅、贴标语、发传单等手段普及知识,形成了普通群众人人知晓政策、医务人员个个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四是管理办法同步出台。两县区在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的同时,出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督管理办法和行政问责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并强化了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下属分院、诊所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职责,各分院、诊所必须在院本部统筹安排下同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试点实施监管到位、运行规范。一是基本药物坚持集中订购、统一配送,实行零差率销售。两县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执行国务院统一制定和发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需药物在网上订购后,由中标的一至三家药业公司统一配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原库存药物销售价格坚持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没有出现乘机涨价的行为。药物价格下降幅度达到48%,医院药房药品销售量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加,真正让广大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二是各试点医院严格按规定配备、按规范使用基本药物。两县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规定配备、按规范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规定的药物,切实纠正了医药购销领域中的不正之风。临床医师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告别了开大处方、拿高回扣等不良职业行为,从根本上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三是及时完善了医保“三张网”对基本药物的补偿政策。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目录药品的补偿政策,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三张网”的报销范围。赫山区已发文明确国家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高八个百分点,桃江县也提高了5—10个百分点,广大患者再次感受到国家基本药物带来的好处,乐意接受、愿意使用基本药物。四是县区级财政均已拿出一定资金对试点医院进行补偿。两县区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统筹上级补偿资金,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合理补偿。两县区均已将补偿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实践,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实施以来,在运行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些实际问题,亟需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1、基本药物推广有一定难度。患者认识不一致,看病以开药为目的,不愿接受医疗检查,不愿意住院,担心基本药物的疗效不如意,过分相信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和所谓的“特效药”,结果导致药费的提高。

2、基层医院发展比较困难。各基层医院业务收入大幅下降,据统计,下降幅度超过30%,医院正常运转难以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少,新特药物不能使用,限制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科目与范围。由于资金的制约,医院无法进行设备更新,无力承担医疗风险,不能大力拓展、大胆开展医疗业务;由于待遇下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

3、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难度较大。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的启动实施,必须同时启动医疗卫生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才能保证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而综合配套改革的最大难点是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医卫系统超编现象非常严重,临聘人员比重较大,而临聘人员承担着医院大部分业务工作量,是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医院的主要业务工作人员,因此,这种现状给综合配套改革中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4、市县财政压力较大。

三、下阶段工作初步设想

近年来,我市医药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医药卫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但以发展的眼光看,我市医药卫生事业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滞后,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我市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医改会议精神,认真抓好五项重点改革的基础上,下阶段将进一步分析把握改革的重点,立足益阳市情,科学务实地制定工作方案,确保我市医改工作取得实效,争取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一重大民生问题。

1、继续抓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加强对第一批实施基本药物试点的赫山区和桃江县试点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夯实基础,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督促第二批试点的沅江市做好做实试点前期工作,摸清底子,认真制定初步实施方案,确保按照省里要求在今年12月31日前启动实施试点工作;我们将积极探索和完善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机制与自身发展机制,建立与公益目标相适应的医务人员绩效考评体系和薪酬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按照《湖南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湘人社工字[2010]131号)文件精神,在认真做好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实施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

2、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市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一是强化措施,确保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稳定参保率达到85%以上,新农合稳定参合率达到90%以上。二是完善政策,确保2010年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实际报销水平分别达到78%和52%以上,进一步扩大新农合服务范围,提高报销比例。三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帮助困难群众参保,落实关闭破产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的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补贴,确保明年城镇低保户免费参保;四是加大征收力度,提高保障水平,提高参保大病患者的住院报销水平,扩大门特病种范围,降低慢性疾病患者门诊医疗自负水平,适时开展大病补助试点,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病床、急诊留观费用纳入统筹管理的试点 工作;五是积极稳妥地开展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工作。

3、加强卫生基础能力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我市将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一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重点支持7所县级医院建设,使每个区县(市)都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制乡镇卫生院建设和村卫生室建设,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城市社区有比较完善的卫生服务网络。二要改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进一步完善市、县、乡(社区)三级医疗保障服务网络,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打破户籍、身份、部门界限,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努力实现经办机构、服务流程、政策体系、网络平台“四统一”。三要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通过免费定向培养、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以及招聘执业医师等措施,充实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采取函授、临床进修等多种方式培训基层医技人员;制定农村卫生技术职称晋升优惠政策,逐步解决基层卫生人员补助和养老保障等待遇问题,稳定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同时,完善城市医院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制度,建立市中心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县级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城镇二级以上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帮扶机制。

4、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将积极指导和督促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市、区)先行启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认真完成全市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摸底测算工作,制定初步实施方案,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尽快出台正式方案全面部署实施。同时,将继续加强公立医院改革前期准备工作,深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调研,学习和借鉴兄弟市州先行试点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和扶持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依法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行业监管等。

5、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在我市各级财力趋紧的情况下,我们考虑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上级财政性转移支付资金,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市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含 新农合)政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建立医疗保障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理补偿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等,千方百计确保我市医改各项投入及时筹措到位,以促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10.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汇报 篇十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与实践分析 作者:何坪 刘平潘传波 杜渝 黄静 舒群 钟宇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学术版A》2013年第08期

11.提高基层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水平 篇十一

1 前言

血站财务管理在基层卫生机构内有着其特殊意义,首先它起到财务计划的作用,血站必须通过制定财务计划,才能对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对财务效果进行评估,对管理策略进行判断,财务计划是一个增加收入节约开支的方式。计划的内容包括销售预测、资金预测、成本预测和利润预测,在整个运营周期中,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各项资金预算、控制成本支出,提高收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财务预测是一种用货币的形式进行经营活动标准化,让整个活动有指标和指引。其次,财务管理有着控制作用,其针对整个经营活动进行控制,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平衡收支,调度和组织资金确保生产活动的合理进行。针对财务计划进行组织落实,对各项基础工作进行控制,譬如有记录数据、计量验收、财产物质盘点等在财务管理的控制范围内。最后财务管理需要起到监督的作用。对于资金的筹集、支出、消耗、回收和分配等活动进行监督,在监督的过程中,改善管理漏洞,提高成本消耗、利润指标等数据分析。

既然财务管理对于基层卫生机构来说有着如此重要作用,应该采用何种的措施去提高其水平呢?以下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几点措施。

2 加强管理团队建设

在现阶段血站财务会计人员是财务管理者,他们的能力水平是财务管理是否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的一个关键。为了确保财务管理的作用,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1)提高精神觉悟。血站的领导者和财会工作负责人应该明白到血站的公益性和严肃性,他们每一言行都有着社会效应,所以应该培养他们坚持岗位原则,廉洁奉公,一切为民,遵守法律法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素质,才能够带动整个血站人员有着这种精神原则进行工作。

另外,加强卫生机构人员的法律意识观念,用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机制中的每一个人员,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2)加强专业能力培训。基层卫生机构为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提供培训机会,让会计人员进行课程研讨会,业务专业进修教育,基层卫生机构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观摩,并给予多种途径的自学进修机会,让他们能够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工作人员没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是没有办法做好财务管理这个工作的。

(3)加强创新和自主意识。大多财务会计人员认为自身职务只是做财务归纳总结的工作,没有履行控制监督管理的职责,其实财务的管理工作应该是以财务为手段,重点为管理。所以应该加强会计人员的自主意识,让他们走出会计的框架进行对政策组织活动决策的参与。同时他们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对于新形势下的状况,应该用新的财务管理思路去解决,财务管理应该落实到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始末,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3 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基层卫生机构的日常工作活动需要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所以需加强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其中包括《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支出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出差报销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确保机构内部能够正常运行,并且用这些制度规范工作行为,把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机构内部人员都收到这些制度的约束,每个人都在这些制度中相互监督和督促。若造成损失之后,根据规章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进行惩罚。

4 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有着其必要性。只有做出财务的预算,才能够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在财务预算中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决策性的预算在对血站的经营活动进行决策的时候,需要有一个专门决策进行的预算。第二,日常业务的预算。第三,财务预算这部分是全方位性的,也就是针对整个血站在一定的经营期间的决策预算和业务预算的结果总结,是一个成效或者成绩的目标表。

标志财务预算中需要遵从以下几点的原则:(1)与政策一致。编制财务预算的时候应该以国家政策方针作为指导,不能够与之违背,应该是与其相一致。(2)确保真实性。预算收支项目应该有充足的资料作为依据,并且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批准,不能虚报多报。(3)确保完整性。一个考虑不周的预算编制是没有效力的,所以一定要确保没有遗漏,避免有硬缺口的出现。(4)确保合理性。各项的支出项目应该具有合理性,合理地安排资金和工作活动。(5)确保统一性。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该确保预算科目和收支标准的统一。

5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其固定资产就是运营的物质基础,必须加强血站的固定资产和设备的管理,规范固定资产设备的合理使用是管理固定资产的一个途径。建立固定资产的使用细则,也就是通过三级共管的模式进行相互监督管理,对于血站固定资产和设备应该归单位、部门、个人三个级别层面去管理,在设备的使用,应该收到从上而下的授权。具体规范如下:(1)购置资产和设备的时候,应该进行严密地审批,对于其效果和可行性进行反复论证,不应有重复购置的行为出现,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流失。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设备资产的作用,提高其产生的效益。(2)对设备和资产进行严格的核算、验收、保管和报废,整个过程都需要有管理和监控,需要受到财务管理程序监管。(3)推广资产信息责任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拥有固定资产的具体信息,购置的日期,使用的年限,使用的状况以及权责人的名称。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把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能够做到责任落实到部门、科室、个人,对固定资产设备保管和使用不恰当的,追究其责任并给予处罚。

6 加强成本费用管理

在血站中其成本的管理有着不同于其事业单位的特点,因为血站生产经营管理的是血液,其中存在着对血液采集的生产加工程序,这些程序都需要资金的支出,如果没有内部的成本核算,那么就会形成基层卫生机构的财务混乱,无法达到收支平衡,所以血站需要无时无刻地对成本费用进行监管,首先需要的建立成本费用的标准,在血液采集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本需要有一个费用体系进行标准化,各项费用开支、资源消耗的数量上限都是在成本控制的依据。其次,成本责任清晰。每一个部门都有其成本控制的责任体系,为加强员工的成本意识,成本的核算与他们的年终奖金挂钩。最后对于采供血环节的消耗品应该实施公开招标,实现节约成本支出。

7 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的运作出现在血液的采集、加工、库存、销售和日常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产生的效益和确保其效果,除了以上说到的降低各项的成本之外,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压缩库存,这样才能够加速资金的周转。(2)盘活呆账坏账,压缩应收款项。(3)加速结算、减少结算占用的时间和资金。(4)严格控制资金的用途方向,对资金使用的途径和效果进行监管,避免资金的转移、挪用和私设小钱柜。

本文只是抛砖引玉,浅析了部分能够提高基层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并且以血站作为例子,而更多方案和策略需要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进行总结和探索。

12.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汇报 篇十二

本文所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相对地市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而言的, 具有特定的含义。具体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县级综合医院和中医院等;二是乡镇卫生院。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状况

河北省有11个市, 136个县, 1962个乡镇。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299所。其中, 县级综合医院202所, 中医院135所;乡镇卫生院1962所 (含中心卫生院、所) 。据2010年账面统计资料显示, 河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负债金额为64.88亿元, 平均资产负债率28.97%。其中, 县级综合医院负债42.99亿元, 占66.26%, 资产负债率28.91%;中医院负债11.43亿元, 占17.62%, 资产负债率36.06%;乡镇卫生院负债10.46亿元, 占16.12%, 资产负债率24.01%。县级综合医院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152%、146%;乡镇卫生院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141.68%、138.29%。县级综合医院负债额度占2010年度业务收入的41.06%;乡镇卫生院负债额度占2010年度业务收入的32.92%。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原因分析

现以县级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负债为例进行分析。负债总额共计53.45亿元, 如果按类别和用途进一步细分主要分布在四个方面:房屋建设及设备购置15.36亿元;药品及卫生材料购置31.71亿元;预收医疗款及应付社会保障费5.34亿元;其他1.04亿元。分别占负债额度的29%、59%、10%、2%。其中, 房屋建设及设备购置、药品及卫生材料购置、预收医疗款及应付社会保障费、其他债务的比例, 县级医院为32%、56%、10%、2%;乡镇卫生院为14%、72%、10%、4%。

据初步调查, 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运行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 国家投入政策不到位。这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的主因。目前, 河北省县级医院在职人员工资, 基本由医院自身收入解决。经济状况好一点的地区, 职工“三险一金”财政负担或负担一部分, 贫困地区要靠医院自己想办法解决。另一方面, 国家基本建设投入实行中央、省、市、县分级负担的政策, 但大部分地区, 因财政困难或其他原因, 当地政府不投资或没有能力投资, 只好贷款或采取社会融资的办法解决, 从而形成了医院债务。

第二, 盲目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在国家《大型乙类医疗设备管理办法》出台前和出台之后短期内, 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其原因一是医疗机构自筹款买设备, 不用上级审批;二是国家定价大型医疗设备收费偏高等。

第三, 新型合作医疗需求。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 河北省农民参合率达到94.46%。农民基本医疗费用的解决, 使医疗需要需求呈迅猛发展的势头。而且, 农民得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已成为常态, 加之合作医疗政策规定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报销比例较多, 许多医院人满为患, 特别是住院病人骤增。初步统计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门诊病人、住院病人平均每年增加20%-30%。为适应病人医疗需求, 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行贷款或采取其他融资的方式, 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改扩建或购置急需的设备等。

第四, 医院正常发展。突出表现在国家拉动内需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大规模投资之前。在国家“卫生三项建设”期间, 主要是后期, 因为当时项目投入较少, 国家的投资额度与建设项目差距太大, 而地方政府又没有能力投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想方设法贷款或采取社会融资的办法。2005年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投资建设, 但政策规定, 凡是达到建设标准的医疗机构不再投资, 以前欠款由当地负责解决, 基本上形成了“鞭打快牛”的做法。据河北某县统计资料显示, 该县乡镇卫生院建设欠款达538万元, 至今没有能力还款。此外, 由于缺少周转金制度, 普遍存在医院药品、医疗耗材等欠款, 据调查一般从购买之日起, 拖欠3至6个月的居多, 导致了短期大量拖欠, 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新的债务模式。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的化解对策

负债运行已经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沉重负担, 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不可低估, 如何走出过度负债、过度医疗、过度收费形成的恶性循环怪圈,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资产变现解决, 迁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可由当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其原有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评估, 在此基础上向社会公开拍卖, 拍卖所得用于偿还欠款;财政还本付息解决, 国家已经界定政府举办的医院属于公益性质, 在经营上实行保本或略低于、略高于成本的收费政策, 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资或贷款建设的房屋、设备等, 均为国有资产, 考虑到本身偿还难度, 地方财政理应负责还本付息;贫困地区由中央和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解决, 贫困地区财政困难,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本身或地方政府均无财力解决, 建议这部分债务由中央或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解决;省市县财政分级负担解决, 采取省市县乡债务分摊的办法解决, 在具体操作上, 不搞一刀切, 地方财政状况好的可以多负担一些;改制解决, 进一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 在非营利性质不变的情况下, 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 打破融资瓶颈, 充分利用社会资金, 变部分负债为资本, 以解决债务负担, 从而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步伐, 同时强化药品和医用耗材周转金制度, 为解决医院短期欠款, 建议由同级财政、卫生主管部门, 重新核定医院专用周转金, 用于药品、耗材采购的周转使用。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运行的思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运行主流是好的, 其积极作用应该充分肯定。负债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促进了卫生事业发展, 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目前出现的问题, 笔者有如下建议。

第一, 负债率与医疗机构发展相适应。鉴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性质、职能、收入、服务范围和专业要求等各不相同, 是否进行负债经营?负债额度如何确定?不同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决策管理。简而言之, 就是要使得衡量偿债能力指标之一的负债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性质及其发展相适应。县级综合医院等业务收入好、积累多的单位, 具备偿还能力的, 适度负债是正常的, 有利于医院建设与发展, 但要注意贷款发展需量力而行;乡镇卫生院承担着大量的医疗救治及公共卫生、卫生保健、基层卫生管理等任务, 应少负债, 或直接按公共卫生机构等同对待。

第二, 负债与还款预期相适应。负债必须以融资机构的业务收入和业务发展能力为标准核定, 以不损害机构稳定发展为基础条件, 以单位预期收益为尺度, 合理确定负债规模, 保证债务效益和及时按期限偿还为主要目标。

第三, 负债率与资源配置标准相适应。卫生区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贷款或社会融资发展医疗卫生项目, 要在卫生区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框架之内, 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发展规划相协调, 与社会发展与群众需要需求相吻合, 坚决防止盲目发展和扩张等。

第四, 负债率与卫生投入相适应。负债在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身收入的同时, 还要把各级财政对卫生的投入考虑在内, 把国家投入政策作为重要依托, 以此确定负债投资项目, 防止负债过多导致长期无法偿还或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甚至违规行为。

第五,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的管理与监督。一是建立政府融资平台, 严格项目审批, 规范负债规模, 确保项目效益, 防止出现资不抵债等行为;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贷款或社会融资, 要严格禁止将房产或重大设备等国有资产作为抵押;三是尽快建立基层医疗机构负债经营保障评价系统, 加强财务监管, 规避融资风险;四是尽快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融资办法, 规范融资行为, 规避融资风险, 提高融资效率, 更好地利用社会资金为卫生事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3.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汇报 篇十三

情况检查的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

自2011年5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的规范使用和管理,经研究,近期对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范围

全县所有使用基本药物的医疗机构。

二、检查内容

1、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情况。是否按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的药品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基本药物目录外药品;基本药物目录及价格公示情况。

2、基本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培训情况。是否开展《基本药物临床使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的学习培训工作,能否做到安全合理的使用基本药物。

3、基本药物网上采购配送情况。是否按规定执行基本药物网上采购,是否按规定及时编制本单位药品采购计划,有无不执行网上采购的现象;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网下采购药品的现象;村卫生室是否从所属镇卫生院调拨药品,有无私自进目录外药品现象;基本药物供应配送是否及时迅速,有无断货缺货现象,药品质量是否安全。

4、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情况。是否全部药品零差率销售,有无加价销售现象。

三、检查方式

本次检查采取县卫生局组织检查的方式,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通知后,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单位及所属村卫生室执行基本药物制度情况进行认真自查,县卫生局将于近期组织督查。

四、工作要求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第一责任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自查方案,对在平时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映情况并整改到位;县卫生局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将进行通报批评,并实行严格问责制度。

巴马瑶族自治县卫生局

14.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汇报 篇十四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

国办发〔2010〕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和发展,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要按照保障机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保障医务人员合理待遇的原则同步落实补偿政策,建立稳定的补偿渠道和补偿方式;同时坚持以投入换机制,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转变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发挥好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功能。

二、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基本医疗服务主要通过医疗保障付费和个人付费补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建立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补偿;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补助。各地要按照核定的编制人员数和服务工作量,参照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核定工资总额。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服务成本制定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并逐步调整到位。按上述原则补偿后出现的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进行绩效考核后予以补助。

(一)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经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

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10年,各级政府要按照不低于人均15元的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11年起,进一步提高人均经费标准,建立稳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卫生、财政部门要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等绩效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由政府按照服务成本核定补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包括离退休人员经费)、人员培训和人员招聘所需支出,由财政部门根据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相关人才培养规划和人员招聘规划合理安排补助。

(二)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政策。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将现有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不再单设药事服务费,合并项目内容由国家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具体规定。一般诊疗费的收费标准可在原来分项收费标准总和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并在不增加群众现有个人负担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医保支付比例。具体收费标准(全国平均数为10元左右)和医保支付政策由各省(区、市)价格主管、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等有关部门综合考虑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服务能力利用率、医务人员劳务成本、医保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及医保支付政策可在已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及已开展基本医保门诊统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先行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服务仍按现有项目和标准收费。对已合并到一般诊疗费里的原收费项目,不得再另行收费或变相收

费。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价格等相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监管措施,防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复收费、分解处方多收费。

(三)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落实政府专项补助和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入仍不足以弥补经常性支出的差额部分,由政府在预算中足额安排,实行先预拨后结算,并建立起稳定的补助渠道和长效补助机制。各地要根据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经常性收支核定和差额补助的具体办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结余要按规定留用或上缴。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收支两条线,基本医疗服务等收入全额上缴,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经常性支出由政府核定并全额安排。

三、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一)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其诊疗科目、床位数量、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要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卫生部要尽快制定指导意见,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服务范围。对服务能力已经超出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一些服务人口较多、服务能力已经达到二级医院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可将其转为公立医院,或将其超出功能定位的资源整合到县级医院;也可以对其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补偿。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等适宜技术和服务。

(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管理,尽快完成人员编制标准的核定工作。各地区可以县(市、区)为单位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总编制,由县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实际工作量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要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以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妥善安置未聘人员,相关费用由地方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统筹研究解决。同时,要将实施基本

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工资制度同步落实到位。

(三)充分发挥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促进作用。依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快推进基本医保门诊统筹,将一般诊疗费纳入支付范围,并逐步提高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费用的报销比例,进一步引导群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就医。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探索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积极地开展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合理控制服务成本。

(四)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和激励机制。各省(区、市)要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根据管理绩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综合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资金安排和拨付挂钩。对绩效考核差的可扣减资金安排,对绩效考核好的可给予适当奖励。要督促、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收支管理,严格成本核算和控制。

(五)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要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建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以服务数量和质量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人员竞聘上岗紧密结合。各地制定人员分流、竞聘上岗等相关政策时要充分听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意见。要向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养培训机会,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加强政策宣传,使广大医务人员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

四、多渠道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力度

对村卫生室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卫生部门要在核定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服务人口数量的能力的基础上,安排一定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由村卫生室承担,并落实相应经费。各地在推进医保门诊统筹工作中,可以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的门诊服务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地区要积极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纳入保险范围。鼓励各地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对村卫生室给予一定扶持,并采取多种形式对乡村医生进行补助。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实行乡村一体化的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并落实补偿政策。

对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地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助,并将其中符合条件的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执行与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同的医保支付和报销政策。

五、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作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抓紧落实,将政府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和基建支出计划足额安排,及时调整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医保支付政策,尽快建立起稳定、长效、合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各省(区、市)要在本意见印发后30个工作日内制定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具体办法,并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二)落实补偿责任。省级人民政府要对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合理待遇水平负总责。各省(区、市)要统筹考虑地方各级财政和各项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明确地方各级财政分担比例和具体办法,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补助力度。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在预算中足额安排并及时拨付应由本级财政负担的补助资金,认真落实调整后的医疗服务收费和医保政策。中央财政要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补助,支持各地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各级财政可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及时下达补助资金,保障基本药物制度按计划进度顺利实施。

(三)强化督促指导。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财政、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检查指导,定期进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各省(区、市)要及时将贯彻落实本意见的情况报送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务院办公厅

上一篇:广东省五一巾帼奖下一篇:第二次磨课心得——高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