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的经典美文(共18篇)
1.缝隙的经典美文 篇一
在缝隙中寻找快乐美文随笔
生活已经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填满了,却没有一件事情是值得开心的。身上好像被好几条锁链一圈又一圈地牵制着,根本没有办法自由行动。
透过锁链的缝隙,我看到了美丽的.彩虹,听到一阵悦耳的音乐,舔到一种软软甜甜的失误,闻到一股怡人的香气,摸到一件柔软的东西,感觉到皮肤上有一些清凉的触感。
即便被重重困住,也不必悲伤难过。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皮肤还是能感受到外界的美好。只要让心平静下来,把所有注意力放在这些感官上,就能在缝隙中得到些许快乐。
随着快乐的累积,就会渐渐汇聚成为冲开束缚的力量。因为渴望感受到更多的美好,想要得到更多的快乐。
被困在生活的牢笼里,别沮丧,别放弃。试着从牢笼的缝隙中寻找快乐,让心情渐渐愉快起来,重新兴起对生活的希望和期待,总会等到离开牢笼的那一天。
2.缝隙的经典美文 篇二
一、激趣诵读经典美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因子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没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了。所以,语文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喜爱读书的习惯,使其乐在其中,才会取得良好效果。正如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营造诵读的氛围
加大宣传的力度,端正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可开展“名人读书故事”系列讲座活动;搜索历年高考满分作文中读书“痕迹”明显、构思巧妙、语言精美的篇目展示给学生看;开展“图书捐赠”活动,组建班级图书角;动员学生踊跃参与“我与经典之作对话”等读书活动。掀起学生购书读书的热潮,点燃学生的阅读经典美文的热情。
(二)保障诵读的时间
诵读时间的保障十分重要。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课业负担,充分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同时,可利用早读课、上课前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诵读,高一高二年级甚至可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保证学生有时间诵读、消化、吸收。
(三)搭建交流的平台
阅读心理学认为,当阅读者读完某一文本时,总会有一种与人交流和对话的欲望,而这一欲望的达成,能促进阅读理解,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可开展“读书交流会”、“写读后感”,举办“朗诵比赛”,评选班级“阅读大王”等,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机会,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
二、品味经典美文语言,生动学生的语言表达
当前,很多学生的写作语言的表达浅显单一,总是抓不住要表达的东西,常常词不达意,能写出跌宕多姿文采飞扬的文章的更是凤毛麟角。学生语言表达欠缺的原因是:一是读书积累少,词汇贫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是即使积累了一些词汇,但不懂得运用,缺乏推敲锤炼的意识。
(一)品精妙字词
通过鉴赏品味,让学生明白经典之作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泻”字化静为动,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如用“照”字则不能与“流水”照应,显得呆板、不灵动;后半句写雾,用“浮”不用“升”更为巧妙,因为“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出了雾的轻飘柔美的状态。又如,在鲁彦的《听潮》中,“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一个“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在赏析经典美文的语言精妙时,鼓励学生要从名家的文笔之长中吸取语言滋养,在写作中尝试推敲、炼字,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赏灵动语句
经典的文学作品,无论是散文小说还是唐诗宋词,通常都会成功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得语句生动、感人。而容易让中学生借鉴的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通感、叠字等。如:“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鲁彦《听潮》)运用了比喻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触觉和味觉,即我们常说的通感。写出了落潮时大海的静柔、清丽。细腻传神,充满柔情,读来令人陶醉。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叠字的运用比比皆是,如“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余音还袅袅的在我们的耳际”等(《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些叠字句无不生动传神,读起来和谐、流畅、清隽、悦耳。让学生多诵读这些名篇、名段,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借鉴。鼓励学生在写作中适当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既可增加文章的文采,又可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三、巧学经典美文谋篇,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
学生写作文时,怕的因素很多,其中打不开思路,不知如何谋篇布局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经典美文,通常都是构思巧妙的作品。指导学生梳理经典美文的行文思路,掌握一定的谋篇方法与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
(一)记叙类文章
学生写记叙类文章很容易犯“记流水账”的毛病。一味的平铺直叙,毫无波澜起伏,那是很难赢得读者喜欢的,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但有不少经典作品,其构思情节曲平起伏、山重水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其“尺水”也能“兴波”。比如《老人与海》的故事就很曲折:桑地亚哥84天没有捕到鱼了,第85天又出海了——他终于遇到了一条大鱼——搏斗了三天三夜才捕到——突然却来了一群鲨鱼——拼死搏斗赶走了鲨鱼——船帮上却只剩下一副鱼骨架。在曲曲折折中,读者完全被故事吸引,也被桑地亚哥的“硬汉”精神所感动。经典作品为何能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呢?这涉及构思时成功使用了一些记叙方法和技巧。如《变色龙》使用了设置悬念法,情节构思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刘心武的《等待散场》则运用了误会法,以“我”对小伙子的误会为主线,一波连一波, 不断推进情节的发展, 最后误会解除。此外,还有巧合法、抑扬法、倒叙法等。这些方法和技巧如果学生运用得体就能使事件或故事收到慑人心魄、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二)议论类文章
中学生所写的议论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开头、结尾和主体。主体部分最常见的结构模式是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这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这几种基本模式的,如陈群的《理想的阶梯》,开头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主体部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充分论证中心论点: (1)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2)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3)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结尾部分紧扣中心,联系实际,总结全文。文章在总体上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采用并列式。此外,还有林家箴《说“勤”》、吴晗的《谈骨气》等名作都是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最适合高考考场快速成文,也是最容易学习借鉴的,因此,可以把它当做重中之重来训练。
四、广泛诵读经典美文,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都曾广泛地诵读过大量的经典作品,矛盾能把《红楼梦》倒背如流;巴金诵读《古文观止》200篇,才有了《家》、《春》、《秋》等文学巨著。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写起文章来才能信手拈来、笔酣墨饱、笔头生花,成为一代大家。其实,早在西汉时,著名的词赋学家扬雄,就从写作的角度,最先提出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他所说的“善为之”,即指善作文。通过广泛地诵读经典美文,学生的头脑里记住了大量的词语、精彩句段或美文,融会贯通后就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观点,丰富了自己的作文素材,写起文章来,自然有内容可写,并写得比较精彩。
五、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为什么要读书,要读以前的经典作品,就是可以从中得到一种有形无形的借鉴。”[2]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因为读是吸收,写是倾吐。加强学生对经典美文诵读与积累,让学生走进一个更宽广的语文世界,享受语文、享受经典阅读,并对学生加以写作指导,做到读写训练有效结合,能让学生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摘要:经典美文, 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被历史证明是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 思想宏远, 构思巧妙, 语言精美。加强经典美文诵读与积累, 并对学生加以写作指导, 做到读写训练有效结合, 能让学生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经典美文,诵读积累,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殷小平.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学语文·下旬, 2010, (4) :93
[2]程少堂.程少堂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8:163.
[3]陈立新.课本经典与中学作文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2) .
3.推动经典美文阅读的理性思考 篇三
关键词 经典美文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009-02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中国梦的实现,中国作为大国要崛起,一定要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崛起!这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崛起的必由之路!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一定要“从娃娃抓起”。推动经典美文的阅读,就是发展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就是提升国人素养的必经之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课堂语文教学和多种方式的经典美文的诵读活动,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滋养性灵、启迪心智、塑造精神的双重目的,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之中。
经典美文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品位,增强审美和鉴赏能力,在做人和做文方面对学生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以经典美文的阅读带给学生高尚的力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阅读经典美文能健全学生的人格
经典美文的阅读能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古语说:“人之初,性本善。”在儿童天性未染污前,让学生从经典美文中汲取营养,采取先入为主的方式,有目标地选择经典名篇名句,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的过程中不断感受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魅力。
阅读和积累经典美文,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想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会想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就会勉励自己不要灰心,不要难过,从而鼓起勇气承担起一切困难和艰辛。
在经典美文的阅读中,学生也能在古代先贤的故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让他们明白历史上所有圣贤之人都是历尽艰辛、经历种种磨难与考验之后才成为圣贤的。这样学生也会有能力来面对挫折,而不会像当前一部分中小学生因无法承受挫折而采取极端手段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阅读经典美文能塑造学生的高尚品德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所造成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学生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这些情况说明对学生进行义利观教育已是当务之急。经典美文中所蕴藏的义利之辨内容非常丰富,为义利观提供了大量的教育素材。其中“见利思义”“舍生取义”“先利后义”等观点,具有极为现实的教育意义。
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两难抉择之时,会想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会想到“君子尚义,小人尚利。尚利则乱,尚义则治。”就会引导自己做出高尚的选择。
“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可以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儒化,改变一个人的气质。”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道德修养渗透在古诗文中,将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从而塑造学生的高尚品德。
三、阅读经典美文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古语有:“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修养,形成某种气质。朱光潜说过:“没有文学趣味,这是精神上的残废。”优秀的人文文化是先哲们给我们现代社会的巨大精神财富,对培养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很有作用。经典,往往代表了一个时代某一领域的一个高度,是当时思想智慧的结晶。流传于今的传世经典更是经历了时间长河的冲洗考验、优胜劣汰才得以被保留下来。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是循序渐进的,是在长久的感悟熏陶中逐步形成的。经典美文的阅读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让学生与古代圣贤名家为友,与经典文化知识为友,与时代同行,追求文化的高品味。最重要的是阅读经典能致力于人的培养、人的塑造和人的成长,实现生命的价值。
四、阅读经典美文能增强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相关经典美文的阅读,才能增强与巩固学生阅读的相关知识,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阅读经典美文,品味美文的音韵之美,让学生在朗读之中品味到文章的铿锵之声,品味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品味到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可以很好的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阅读经典美文,体味美文中语法、修辞的精美,将美文视为表达形式优美、表达技巧娴熟、表达模式精细的精品范例,让学生进行品味、进行欣赏、进行运用。从发现的角度,用审美的眼光去学习优美的文学作品,从人物形象塑造、表达方式运用、表现手法应用、谋篇布局技巧等内容进行鉴赏,让学生很好的提高其鉴赏美文的能力。
五、阅读经典美文能发展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悠悠历史,特别是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所铸造和凝聚的恒久弥新,蓬勃向上的人文思想与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之魂,文化之根。中华经典美文的内容博大精深,它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诵读经典美文,能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加深认识,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财贵.儿童经典诵读基本理论[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4).
[2]王登峰,陶继新.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M].北京:中华书局,2010.
4.杏花的经典美文 篇四
终于,一个长长的雨季之后,当太阳又一次于低低的云层下高高的升起,我又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天空。从此我相信了太阳,相信了自己,相信了这天地之间久蛰不衰的真谛,相信飞翔的心是一片云,我开始了自己的旅程,开始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寻梦的跋涉。
人生不能没有梦。
梦如剑,穿破美丽的天空,将点点云翳击落。于是,寒冷的痛纷纷扰扰,冻结渴望的花环。一个梦是一份喜悦,也是一份难忘却是痛苦。不要以为梦会慷慨的给予,不要以为浪花会打湿跋涉的鞋子,不要以为梦中的音乐会抚慰满是疮疤的痛。
竟然是梦,就不要把它当真,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
——杏花风,杏花雨
我很清楚,杏花风离我很遥远,杏花雨离我也很遥远。一千里风尘仆仆,我来读你。昨夜的色彩、昨日的容颜,你真的暗淡了吗?
一千里风尘仆仆,我来看你,往日你的形象,你的模样,真的苍老了吗?还能让我爱你多久?还能让我歌吟多久?那出墙的姿势,曾有多少目光羡慕,也曾容纳了好多幻想,好好期待?
还能让我痴情多久?还要让我苦恋多久?那飘摇的方式,曾让多少目光惊讶,也曾温暖多少岁月。
5.经典的美文内容 篇五
你一脸笑意,温暖的像窗外三月的春风。
连额上的细小皱纹,都生动明媚。
我不敢多看你一眼,却在只看你一眼后笃定的相信,你就是我寻觅了多年的良人。
我是不相信网络交友的。更不曾轻易就添加任何人。可是,只是看过你的空间,就那么执着的将你加了好友,然后,默默地关注你很久,却从不曾和你聊天。
后来,当我终于将旧的苹果3换成新的手机,有了微信,才和你慢慢熟悉起来。吸引我的.,不是你英俊的相貌,而是你睿智的谈吐和淡泊的情怀。在这样一个红尘忙碌的世界里,你独守着一份别人不理解的清高和孤寂,清淡而心安的生活。你的文字温润如玉,你的人品恬淡高洁。是我一直欣赏的谦谦君子。
就这样,我们认识了两年,聊了半年多。有一天,我说,我想去见你;你笑,我也很想见到你。
当时网上正流传着男网友因女网友相貌太丑而将其暴打的闹剧,我发素颜照给你,你说,人重要的是内涵。 我说,如果内外兼修,岂不是最佳?
我想,我还算内外兼修的人吧?
你的工作没有我轻松,我趁着寒假,买了机票,飞到了你的城市。
就这样,在机场,第一次见到你,果真是,温润如玉的人。
晚上,我们一起到住地附近的河边散步。
过马路,你自然的牵起我的手,像极多年的恋人。
广州的夜空,明净的一尘不染,星星亮的一闪一闪,而我所在的城市,雾霾有时候严重到天空一片铅灰色。此时,此刻,春风习习,春水漾漾,让我想起冯唐的那首诗“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及你。”
是啊,春风十里不及你。
后来,你们单位的事太多,我陪着你回到了你的宿舍。
你的宿舍简单到只有一张床一套沙发和一个衣柜。我说,你这是一箪食一瓢饮的颜回,你点头,我就喜欢这样安静的生活,人不堪其忧,我也不改其乐。
你说,我们初次见面,本来应该是在高档的咖啡屋,一边喝着咖啡,我一边神侃海吹,让你听的一愣一愣;可是怎么一不留神,就成了柴米油盐呢?
是啊,还没有开始浪漫,忽然就沦落到平凡的琐琐碎碎?
只是,没有想到,琐碎里,我们才感受到了真正的爱情味道。
你去上班,我呆在宿舍里,把你的宿舍布置得花枝招展,把你的衣服洗的干干净净,希冀把我的气息,久久停留在你的身边。
那段时间,你特别开心。
你说,一进家门就有心爱的人在,无论多累也觉得身心愉悦;你说,有人给洗衣服的感觉真好,自己不用动手,第二天还可以穿着清爽的去上班;我们一起吃你们单位超级难吃的餐饭,你总是默默的把最好吃的菜拨给我,抱歉的说委屈了我;我们依偎在沙发上聊天,海北天南,有一搭没一搭,我心里的小欢腾一个接一个;你叫我傻瓜,宠溺的带着我去见你的朋友,让他们左一声右一声的叫“大嫂”;在你下班后,我们手挽手到附近的小市场消夏,让我觉得岁月回转到了十八岁。
然后,是分离,是日日噬骨一样的相思。
你不温不火,有时候忙到一天都不会和我说一句话,微信QQ都没音,电话打过去,挂掉,因为你正在开会。而我,不断的否定自我,不断的患得患失,不断的质疑你,也质疑我。
第二次再见面,我把这一切说给你听。
你说,你应该知道,因为你足够美好,我才会喜欢你;你说,要永远学会先爱自己,永远学会善待自己;你说,用平常心对待每一份感情,每一个人,你才会收获更多;你说,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要管中间绕了多少路......在你的鼓励里,在你的逼迫里,我终于不再整天满脑子想的都是你,我开始还原我没有认识你之前的生活:看书,写字,和朋友去喝咖啡,去健身房做运动,去图书馆,去旅游......
然后,你常常会打电话来,而曾经,总是我主动打给你;你说,看,现在不是成长为最好的姑娘了吗?你这么优秀,我怎么舍得不要你呢?
到七夕节,我们见面就整整半年了。已经半年了吗?才半年而已吗?
山河岁月,来路漫长,从见你的第一面开始,我就当你是我的爱人,我的亲人。
我努力的做最好的自己,以期能够和你并肩站在一起,看这繁华而落寞的人间。
此生,无论人世如何凉薄,我愿陪你走过以后的每一天,西窗剪烛,银碗盛雪,红泥小火,围炉烹茶。
只因,春风十里不及你,
6.赞美冰雪的经典美文 篇六
赞美冰雪的经典美文(1)
江南三月,是草长莺飞,鸟啭莺啼,蝶儿翩翩;是晨光明媚,小草低吟,花儿浅唱;是樱花盛开满山桃红,杨柳依依处处梨白,春天清新淡雅的时节。
而北国三月,却是另一番景象。山上有亭亭白桦,天上是悠悠碧空,迎面吹来不再寒冷的风。漫漫冬夜残留的积雪,在春风里慢慢消融,化作淙淙溪水在山间流淌。
今天,一场不期而至的降雪,飘飘荡荡、潇潇洒洒,给人意想不到惊喜,也给了满世界耀眼的洁白。
这三月漫天飞舞的雪花,已经不再预示着寒冷。雪花落在脸上,轻轻的、柔柔的,有种清清爽爽的感觉;雪花落在树上,轻轻地粘在枝桠上,形成了冰凌、雪淞、树挂,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雪花落在地上,松松的、软软的,就象铺上了厚厚的地毯,给我们以银装素裹的世界。
在这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春天已悄悄走进人们的心里。参加晨练的人们,他们雪中踏着舞步,伴着春的序曲,在絮絮扬扬的雪花中旋转;童心未眠的老者,或孩童般地放着风筝,或陪着孙子在雪地里嬉戏;孩子们穿得五颜六色,在风雪中追逐,在摩天轮上旋转,只为不负对春天的企盼。
这三月的飞雪何其珍贵。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还说,春雨贵如油!这充分说明,春天里的一场雨或一场降雪,来得是多么的及时,显得是如此的珍贵!有了这场及时雨(雪),农民就能按时播种,良好的墒情保证了苗齐苗壮,也给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曾听过一首歌谣,说“天上下雪不是雪,下到地上变成雪,你说下雨变雪多费劲,不如一下就下雪!”这下雨变雪的道理,道出了自然界的神奇,也 道出了雨雪变幻的无常。而三月雪边下边化,即雪即融的景象着实让人欣喜,感觉到春风的温暖,春光的明媚,春姑娘那袅袅婷婷的脚步声。
这三月的飞雪,来得快去得也快!刚才还是莽莽苍苍,满世界的白雪皑皑,转眼间就是一个冰雪消融的世界。已经融化的雪水,汇集成淙淙流淌的小溪,给河水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据说,这融化的雪水,用来沏茶是最香的,可惜我们远离苏杭,不知道这新上市的龙井该如何品尝!
走在这三月飞雪的街道上,有种雪上飞的感觉。春天的雪,尤其是这种速融雪,走在脚下非常的湿滑,司机朋友要低速慢行,老人、孩子要格外当 心。今年1月7日,一场大雪过后,我骑自行车出行,几乎被摔残;2月20日,步行的我再次滑倒,还摔丢了手机。希望朋友能吸取教训,在雪天安全出行。
这三月的飞雪过后,将是一个满目清新的春天。你看,路旁的小树正慢慢泛青,枝条上的芽孢正在长大,说不定哪天就能抽出嫩嫩的叶子;脚下的土 地正在解冻,踩在上面是湿润和松软。不惧寒冷的小草,贪婪地吸取着水分,伸一个懒腰,挺一挺腰肢,只盼着能冲破大地的束缚,享受到那和韵温暖的春光;最能 睡觉的蝴蝶,等待着破茧而出,在山间、在田野,与百花争艳,与蜜蜂同舞。
我爱你,这北国的独特风光;我爱你,这阳春三月的漫天飞雪。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是春雨的亲姐妹,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你用白玉般的身躯,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你把生命溶进了土地,滋润着返青的麦苗,迎接着花开的时节。
赞美冰雪的经典美文(2)
雪,终于以久违的姿态飘飘来临。
飘飘扬扬的,一夜的世界在你睁开眼帘的时候突变,白光耀目。宁静,仿佛世界在瞬间人迹消失在这个早晨,连不怕冷的麻雀们也窝在梦里不愿起来。
世界终于在还在细细纷纷的柳絮般纷扬中安静了下来。多么难得的这个早晨的这会儿的宁静。你的思绪在这一刻,一如这些小小的雪花而轻扬,轻的没有任何负担,忘了昨天的烦恼,忘了昨夜的梦境,忘了自己是一个在雪地上行走的什么样的动物,小小的一个动物,于天地的苍茫之中,而且越来越难得的苍茫之中。
雪,下的越来越小了,这些年来,虽然也还下着,但是却越来越难给人留下洁白而纷扬的深刻了。这不仅是雪越来越少了,越下越小了,而且常常下的不是时候。气候的变暖,难为了那些飘扬的小雪花儿,她们已经很难脱颖而出,有时来了,又在冬季的前期,那便被这个太过嘈杂的世界所消融,被车辆的轮碾和热气所糟蹋水渍渍的污兮兮的。她们太过渺小,分量太轻啊。
象今天这样的一夜之间洁白的留存的,不仅是她的纷扬,还有她来临的时机。她赶在这个三九寒冬的季节,在这个不冷也得冷的季节。她来了,来了,来的悄无声息,来的你毫无防备,悄悄地潜入你的梦你的空,落在你的岁月枝头,落在你的情感的梅蕊上。当你睁开眼睛的那一刻,你已经拥了她在怀中,而这一时刻,她让你感到你拥有了整个天、整个地和整个世界,整个来世和前生,让你感觉着什么是迷茫,什么是永远和永永远远。
7.缝隙的经典美文 篇七
目前,我校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
一、急功近利,过多地关注分数的短期成效,无视阅读的重要性和长期的积极性
都说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长,作业像山一样地压在孩子身上。事实上,很多孩子都被动地成了那棵被拔的小苗。有些家长给孩子提供的课外书就是各种辅导手册、练习卷,他们认为这样能在短期内提升孩子的成绩。殊不知这样急功近利式的劳动,既扼杀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又抢占了孩子大量的阅读时间,真是得不偿失。
二、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
电视机和电脑游戏给了孩子们娱乐和消遣,但也耗费了他们太多宝贵的时间。特别是对于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来说,更是长时间沉迷其中。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更会在很大程度上束缚孩子的思维发展,不良传媒更会在思想上误导孩子。再加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了不少家庭,社区中不少不规范网吧的存在,也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得孩子的阅读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三、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正确有效的引领
虽然老师们都知道开卷有益这个道理,也会提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对阅读什么书,该怎样进行有效阅读,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从经典美文中汲取养分,老师很少会就这些东西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领,而是由着学生自由选择,任意阅读,或者是囫囵吞枣地浏览,以至无法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要教给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选择阅读适合自己的好书,这才是正确有益的做法。
四、家庭和学校未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很多学生家庭藏书极少,甚至有些家庭根本就没有藏书。许多家长自己的娱乐活动占据了他们大量的业余时间,以至于有的家长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在家里,学生的阅读缺乏督促关怀。而在学校里,虽然有图书馆,但阅读氛围不强,时间也少,所以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很难形成。
以经典古诗文诵读为结合点,将传统教育的优势运用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弥补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达到优化充实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最终实现以感悟、积累经典文化为特点的诵读式语文教学模式。
一、多读多说,感悟语言
有的经典美文是介绍风景名胜的,语言优美,处处洋溢着感情。例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描述了南沙群岛物产富饶,景色优美,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我在教学2、3小节时采用“读中理解、读中生情”的方法,在读中明晰了道理,感受语言之美,可以轻松地达到本次教学的目的。教学片段设计:1.小朋友,你们觉得南沙群岛怎样?读读并写出物产丰富以及景色优美的句子,自己练读,你认为哪句美就读哪句。2.同桌分别读一读。3.(放录像)我们一起徜徉在南沙群岛,这时候你想说什么?4.老师也来读一读,大家闭眼想象南沙有哪些丰富的物产和美丽的景色?5.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6.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南沙群岛,再结合课文向家人介绍南沙群岛(可选自己喜欢的景色或物产等),可用课文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的表达。
二、入情入境,积累语言
有的经典美文中有很多文本诗情画意,语言凝练,要想学进去,必须让学生入情入境。《让我们荡起双桨》就是典型的一例。如在第一小节教学中,我创设情境播放这首歌曲,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渐入情境,然后运用多媒体出示一群少先队员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抓住“荡”、“推”、“倒映”、“环绕”、“轻轻”和“飘荡”等词语,诱发学生对少年儿童泛舟北海的具体画面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正是通过这些词语把水清、色丽、人欢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鼓励他们用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说话,这样,学生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的体验,语言也慢慢积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创设情境,为学生配上音,指导学生练读,直至熟读成诵。学生直观地感受北海秀丽的风光,把文本的语言转换成个体语言贮存在自己的语言库中。
三、神模妙演,激发情趣
小学生有很强的表演欲望。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模仿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经典美文的感悟。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要内化美文中规范的语言材料,还要灵活地调动已有的知识背景和语言储备,重构自己的语言“仓库”,让语言更具表现力,让表演更形象化、生活化、美化、生动。如教学《小露珠》,教师让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跟小露珠的亲切对话。学生兴趣盎然,精彩地演绎着文中的角色。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平时生活经验的“积蓄”全都投注到入情入境的表演中,在开放的课堂中,学生热情洋溢地徜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尽享表演之愉悦,激发学生的情趣。
语文课本是我们阅读教学中最珍贵的宝藏,而其精选的经典美文更是经久不衰、富含美学原理的源泉。善用之,善化之,不仅可以感受祖国语言的美妙,也能美化我们的语言,美化我们的人生。
摘要:语文课本是我们阅读教学中最珍贵的宝藏, 而其精选的经典美文更是经久不衰、富含美学原理的源泉。善用之, 善化之, 不仅可以感受祖国语言的美妙, 也能美化我们的语言, 美化我们的人生。
8.让经典美文“触摸春天”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典美文;课堂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3-0016-03
经典美文不仅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经典美文,运用经典美文,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强文化底蕴,促进语文课堂的优化,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何将经典美文巧妙地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与文本有机融合,以促进语文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谨以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触摸春天》一文谈谈我的做法。
一、课前诵读经典美文,营造春天
(一)课前诵读的情境创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两分钟诵读是一节课开始的“序幕”,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经典诗词名句,提升语文素养,还能让学生在新课中对课文的理解、拓展、提升等方面产生知识迁移。灵活地处理好这“两分钟”,能够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我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推荐了许地山《春底林野》的片段:“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挤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样有耳无耳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林下一班孩子正在那里捡桃花的落瓣哪。他们捡着,清儿忽嚷起来,道:‘嘎,邕邕来了!众孩子住了手,都向桃林的尽头盼望。果然邕邕也在那里摘草花。” 学生从名家笔下的文字中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小朋友嬉戏春光的快乐,由此心生向往,迫切想去“触摸春天”,了解文中小朋友在春天里的愉悦时光,欣赏文中春天的美丽景致。
(二)初读课文的情感渲染
《触摸春天》描写了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人都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着缤纷美丽的世界。对于拥有一双明亮眼睛的小学生来说,很难想象盲童所处的黑暗世界。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首题为《盲人》的诗:
我的世界只有一种颜色
黑暗
我却能感知光明
因为光明的地方
是温暖的
我有眼睛
却看不见
即使道路笔直
即使汽车奔跑
即使花儿绽放
我能触摸到的
只有真实的东西
一切在指尖的触摸下真实
我可以想象
太阳是蓝的
我可以想象
雨水是七彩的
我想象
有许多天使
在晴朗的天空中飞翔
翅膀是扇动的
配乐朗诵后,学生根据诗句,结合生活实际与想象,纷纷表达了自己对盲人的好奇、同情和敬佩之情,也真切地理解了为什么课题要用“触摸”二字,为课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达到了课始境生的教学效果。
二、课中嵌入经典美文,领悟春天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积累更多的经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吟诵或阅读相关的经典作品,使其与教材内容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进一步体会学习内容,从而使理解感悟得以升华。
(一)品读时的巧妙渗透
《触摸春天》文笔细腻,语言丰富、优美,极富感染力。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积累“花繁叶茂”、“浓郁”、“流连”等美词,反复诵读文本,在脑海里再现深深吸引着盲童安静在花丛中流连的美好春光。再让学生用以前积累的经典诗词来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孩子们小嘴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词语,诸如“绚丽多彩、春意盎然、花繁叶茂、鸟语花香、万物复苏……”有的学生还引用了李白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学生如此的旁征博引,可见在品读中渗透美文,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知识储备,积累更多经典的积极性。
(二)拓展时的巧妙链接
在学生感受到盲童安静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之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许许多多的盲人都和主人公安静一样,对生活充满着热爱,于是,我声情并茂地说:“用心触摸春天,用爱拥抱生活,不仅是安静的希望,也是所有盲人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心声吧!”出示海伦的诗,师生共同配乐朗诵:
在春天,我摸着树枝
满怀希望地寻找蓓蕾
寻找大自然冬眠之后苏醒过来的第一个征兆
我将手轻柔地放在小树上
感觉着小鸟快乐地跳跃
我将手指慢慢地伸入小溪
感受着清凉的水从我张开的指间流淌……
这个环节的设计,便于学生随文积累,并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在学完《触摸春天》后,我引导学生自读课后链接的内容,课外搜索海伦·凯勒的事迹,推荐他们看海伦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进一步了解盲人的生活及内心世界。有了之前的巧妙链接,海伦这位盲人作家的形象变得鲜活起来,她的诗和学生的心贴近了,学生便有了了解她并阅读她的文章的愿望。
三、运用经典美文,仿写春天
语文课堂就是学习理解及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堂,美文要学习,更要传承运用。如果说诵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就是清澈的泉流,诵读是为写作筑坝蓄水的。在对美文《触摸春天》品读成诵的基础上,我采用教会学生仿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填空式仿写
由于课前以一首小诗引入课文教学,学生对诗歌有了朦胧懵懂的意识。因此,在品读课文,深刻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之后,我尝试着和学生一同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安静缤纷世界的感悟。为了降低难度,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我采用了填空的形式:
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手就是她的眼睛,她触摸到了春天,是 ;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耳就是她的眼睛,她听到了春天,是 ;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心灵就是她的眼睛,她感受到了春天,是 。
有一位学生饱含深情地写道:“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手就是她的眼睛,她触摸到了春天,是嫩嫩的花瓣绽放的姿态;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耳就是她的眼睛,她听到了春天,是细细的垂柳拨水的韵律;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心灵就是她的眼睛,她感受到了春天,是与蝴蝶捉迷藏时的欣喜与快乐!”
虽然这首小诗不够美妙,也没有整齐的韵脚,但它足以体现了儿童已经走入了主人翁的世界,和她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她一起感受春天,触摸春天。
(二)片段仿写
《触摸春天》描述了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如花的小女孩穿梭在美丽的花丛中,就像一只飞舞的蝴蝶。蓦地,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奇迹般地竟然拢住了一只蝴蝶。美丽的蝴蝶在她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课文以充满诗意的语言,向我们诉说着人生的感悟: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悟春天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样的文字优美、富有诗意,为小学生提供了仿写的空间。在学生充分品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去仿写自己眼中的春天、心中的春天。学生兴味正浓,他们的笔尖流淌着这样的文字:“又是一年春来到。我来到了繁花似锦的春天,游弋在美丽的花丛中,就像一只辛勤的小蜜蜂。浓郁的花香吸引了我,我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了下来……”
9.写雪的经典美文 篇九
每当冬天要来临的时候,我内心的深处便会涌起一种莫名的快乐,伙伴们喜欢春天,喜欢夏天,还喜欢秋天。但我最喜欢冬天,因为冬天有雪,我喜欢雪。
站在山尖上,低头俯视着下方的沃野,不由的感慨一番:冬天是洁白的,冬天是美丽的,冬天是上帝派来的一位穿着白衣服的天使。
站在山坡上,仰望天空,雪花呈六角形向下飘,飘向大地。飘向田野;飘向我的村庄;飘在我身上,蓦地,我成了一个雪人。
10.柔软的父亲经典美文 篇十
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就不自觉地收敛了。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然而,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耍到很晚,干脆留宿。至半夜酣然大睡时,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我们半睡半醒睁开眼睛,一只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就像变魔术那样,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漆黑的蚊帐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年少时,当我们提起父亲,总觉得这是一个坚硬的词,抑或是一个沉默的形象,因为他总是话不多,总是让你惧怕,让你觉得难以接近。
我跟父亲就是如此,从不交流。记得十岁那年的一个黄昏,父亲在后门口为我洗澡,他的手搓在我身上,就像砂纸摩擦在我皮肤上,我极力地压抑着,才没让自己叫出声,没让眼泪流出来。
很多年来,我总认为自己没有享受过“父爱”。然而,当他离世,当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时,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不是没有得到过爱,而是那时的我根本理解不了――父亲的表达总是很隐晦,隐晦得让你无从察觉。
就像那个让我难忘的黄昏,他可能早已预知,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给我洗澡,所以他把全部的不知来处的酸楚和爱怜都积聚在了手掌里。
11.阅读经典美文,增强学生语感 篇十一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还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其中之一是: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所以,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丰富多样”的美文占了很大的比例。可以说,经典美文是语文教材的基础、是阅读教学的基地。
所以,我们利用经典美文,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是很有帮助的。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就都会不断前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离不开语感的获得和丰富。
语感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可以细分为语音感、语法感、语义感。语音感是对口头言语的一种重要语感,它不仅可以帮助人分辨语音,还可通过语音判断说话人的语意和情感。语义感是对词语的思想意义和情感色彩的敏感,表现为准确地把握词语的意义,体会词语所蕴含的情感,甚至察觉出它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三者是协调统一的,通过在教学中恰当的引导,增强经典美文的阅读训练,可以提升学生对美文的理解、鉴赏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每篇文章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就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其中也包含了语音感语法感、语义感的综合训练,即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注意朗读的节奏、朗读的语气、朗读的抑扬顿挫等。
经典美文文质兼美,经常诵读,养成习惯,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一、阅读经典美文,增强学生的语音感
阅读经典美文,体会美文在句子音、韵上的协调,将美文视为一篇不可多得的朗读材料,让学生在朗读之中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体会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体会到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可以很好的增强学生的语音感。
二、阅读经典美文,增强学生的语法感
阅读经典美文,体会美文中语法、修辞的精美,将美文视为表达形式优美、表达技巧娴熟、表达模式精细的写作范式,让学生进行品味,进行欣赏,进行学用。从发现的角度,用审美的眼光去教学优美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对课文的人物形象塑造、表达方式运用、表现手法应用、谋篇布局技巧等等内容进行“美点寻踪”,进行“妙要列举”,进行“妙点揣摩”。使学生找到“美”的语法感。
三、阅读经典美文,增强学生的语义感
经典美文是一个小小的语言文字的聚宝盆,让学生在美的欣赏、美的陶醉之中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可以增强学生美文在遣词造句、语义选择上的精妙。引导学生从语言的角度领会课文,带领学生在美的语言中徜徉,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进行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的教育。
阅读经典美文,增强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从思维训练的角度理解课文,将课文视为内涵丰富的思维训练材料,借此组织多姿多彩的课堂创造活动;从阅读技能的角度学习课文,将课文视为内容丰满、表达精湛的阅读训练材料,让学生习获得阅读理解、分析鉴赏的技能技巧;从情感的角度赏读课文,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赏读之中,领略文中的美好情韵,发展美好情感,培养健康心态,完善健全人格。
古往今来的语言学习经验都表明,反复诵读,是体会和建立语感的基本途径。我国传统语文学习注重热读成诵,反复揣摩,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科学价值之一就是体会语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无声的书面文字符号变成有声的语言,有利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意义和情味,有助于形成语音感、语法感、语义感。琅琅成韵的朗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观协调活动的过程,也更是全方位感受和体会语感的一个基本方式。
语感是一种言语感受经验,是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言语实践活动,语感的培养就无从谈起。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以讲为主,有时甚至整节课独占讲台,把自己知道的、教参书上看到的一股脑儿灌给学生,而且把大量的作业留给学生课外去做,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事倍功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实际上,学生只有在语言运用过程中,语感才能逐渐形成。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们语文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学习言语经验,尽可能在课内给学生创造听说读写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训练语感。注重加强经典美文的阅读训练,在新课标的模式下强化经典美文的诵读,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总结在交际活动中和课文中学到的言语经验,及时捕捉言语活动中的灵感,为语文创造性学习引路。
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把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感、语言习惯当作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来抓。充分利用经典美文,加强语文教学的读写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题研究成果]本文属于子课题“充分利用经典美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研究成果。
立项编号: 0506043400043
12.缝隙的经典美文 篇十二
一、仿写经典美文, 进行丰富的想象
有一些人片面地认为, 模仿会扼杀小学生的习作想象力, 不利于学生个性习作特点的发展。模仿以学生掌握的知识为基础, 利用想象、联想、迁移、记忆等规律, 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 并拓展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我们提倡让小学生仿写经典美文, 是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 受到经典美文中想象方法的熏陶, 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想象力。实践证明, 模仿是读写结合最基础、最实用的形式, 是提高习作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何在仿写中提高学生的习作想象能力呢? 首先, 要提高小学生的仿写兴趣。因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 创新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他们对各类经典美文、优美片段进行模仿, 使学生在仿写中体验想象的乐趣, 感受习作成功的愉悦。其次, 要让学生掌握一些仿写技巧。仿写可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语句方面, 可以仿写句子修辞手法;语段方面, 可以仿写表达方式的运用;篇章方面, 可以仿写经典美文的表现手法……不管哪个角度、哪个层次, 都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想象技巧。
如学习美文《翠鸟》时, 我先引导学生领悟美文的内涵, 再指导学生写片段。通过阅读美文, 学生深深喜欢上翠鸟。喜欢它清脆的鸣声, 喜欢它鲜艳的色彩, 更喜欢它锐利的眼睛、敏捷的捉鱼动作。在此学习过程中, 学生感悟到作者发挥想象, 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修辞手法, 把翠鸟的外形美和色彩美写活了, 从而学生悟出, 要把习作写生动, 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善于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学以后, 我要求学生模仿经典美文的想象方法, 观察一种小动物, 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写一个片段。此时, 学生情绪高涨, 兴趣浓厚, 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个学生描写小兔子的优秀片段:我家的小白兔可漂亮了。一双大眼睛像两块闪闪的红宝石。一张三瓣嘴, 嘴边有几根好看的胡须。两只耳朵又大又长, 只要听到一点声音, 就竖起来。尾巴短短的, 像被剪了一截似的。它的前腿短、后腿长, 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 像个雪球往前滚。它全身几乎都是白的, 好像是用洁白无瑕的汉白玉雕成的。小白兔真惹人喜爱!学生抓住了小白兔的特点, 想象丰富, 栩栩如生, 仿写效果非常好。
二、改写经典美文, 进行大胆的想象
改写是将赏析的经典美文进行外化的好方法。从美学角度看, 改写其实就是阅读过程中意象的再创造。它要求学生将自我感悟、自身共鸣乃至自我创见融入经典美文, 得其神韵, 再造神奇。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抓住经典美文的“亮点”进行改写, 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想象力。
改写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可以把诗歌改成记叙文, 可以把记叙文改成诗歌, 可以把描述改为对话……不论是什么形式的改写, 都要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双翼, 大胆想象一些场景、人物心情、语言等。这里强调的是“大胆”, 要求学生不拘泥于原文, 发散思维, 展开想象。
以诗歌为例, 诗歌是含蓄凝练的艺术, 它用高度概括的语言, 把繁杂的生活现象、浓烈的思想感情蕴含在最典型又最简约的形象中。可引导学生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 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如学习《山行》这首古诗时, 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再应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音乐, 同时让学生闭上双眼, 边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边大胆想象:你的眼前是一幅怎样的奇妙画面啊?学生耳听着优美的音乐和充满感情的朗读, 想象力被有效激发了。有的说, 我似乎看到了一座烟雾缭绕的山, 山间有几栋漂亮的房子, 真像是人间仙境;有的说, 我好像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 诗人也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 停下车来, 欣赏眼前的优美景色;有的说, 我仿佛听到了小鸟在枝头欢歌, 给幽静的山林增添了许多生气;有的说, 我的眼前犹如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 枫叶在晚霞的照耀下, 好美好美啊!此时, 教师因势引导:你们大胆的想象, 让老师也陶醉了。同学们, 拿起你们的笔, 把这些优美的画面描绘下来吧! 沉醉在想象中的学生文思如泉涌, 一会儿, 一段段鲜活的文字就在他们的笔端流泻出来。这样的想象, 这样的情感体验, 这样的读后改写, 多么难得。同学们的情感在大胆的想象中得到释放, 在改写过程中得到满足, 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三、续写经典美文, 进行合理的想象
许多经典美文在文中或结尾往往让人有言尽而意未穷之感, 若能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续写, 既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习作想象力。
那么, 如何利用经典美文资源进行续写呢? 简言之, 就是结合经典美文情节、环境等, 展开合理想象, 进行片段、篇章等的续写。第一,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 依据原文及要求在脑海中再现事情的全过程;第二, 抓住重点进行合理想象。合理想象人物的对话内容、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 使人物语言符合人物年龄、身份, 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符合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 符合人物的思想意识, 较有效地突出文章主旨。
四、续写的方式可以是补充式, 也可以是续尾式
1.补充式。即教师利用一些经典美文的“空白”,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根据要求, 补充适当的内容。补充的内容要与原文相结合, 要揣摩人物心理, 想象具体场景, 进行具体人物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及场面描写等。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中, 熊熊烈火中的邱少云心里想什么呢? 此时, 引领学生抓住这个“空白点”, 展开合理的想象。有的从战斗的胜利想, 有的从家庭的温馨想, 有的从祖国人民的期待想……学生的想象异彩纷呈。
2.续尾式。即根据经典美文的结尾, 展开想象, 进行续写练习。一些经典美文戛然而止, 意味深长。教学时, 可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或续写一段话, 或续编故事。续写前, 要交代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 抓住原文的线索; (2) 抓住原文的中心人物; (3) 符合原文的主题; (4) 形象性要强。如学生读完了《凡卡》一文后, 教师巧妙投下一“石”:①凡卡写给爷爷的信, 爷爷能收到吗? ②当凡卡美梦醒来后, 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一石击破水中天, 同学们的想象被激活了, 一个个都摩拳擦掌。接着, 教师让学生先小组内讨论, 再全班交流, 最后请同学们展开合理想象, 续编一个故事。结果, 许多学生续编的故事合情合理, 想象令人欣喜。
摘要:教学中, 充分利用经典美文资源, 挖掘经典美文中的想象因素, 运用仿写、改写、续写等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经典美文中的想象技巧, 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想象力。
13.描写雪花的经典美文 篇十三
我储存一个冬天的寒冷,只为春鸟第一声鸣叫时,冰开雪融,蝴蝶兰悄然绽开,风信子捎来属于三月的心语,九九八十一颗花籽开始发芽,所有装在信笺的小字呼啸而出,刹那间,泼了一地的千古流芳。
结庐等雪,折一支梅花作韵,有美人兮,倾城还倾城,不道相思远,依稀是故里,且待春三月,茅舍青青,我将藏了一冬的诗,和所有错过的光阴,一并带去,见你。
雪夜,收割着谁的寂寥。纵使江湖兵荒马乱,我也不需要惶惑的拥抱,等一场雪,等冰寒料峭,等诗魂从银装素裹里抽离,等小字稀薄岁月忽已老。
写一场初雪的故事,种一把花籽在通往春天的路上,烟花如风,恐惊了那首声声慢,无言,一地霜,谁还在原地吟唱,道一声,相看两不厌,天涯甚远,一枚寒枝怎堪。
我在光阴里扫雪,我在每一个词里撒下花籽,我在天青色里等烟雨,我在眉间种满清风明月,最终,我与春天擦肩而过,只做了十二月的看花人。
一月来时,我正在写诗,那明澈,怎么会跌落我的眼眸,从此,吹不散的忧伤,将自己裹在一朵雪花里漂泊,我把所有的文字翻遍,等风摇绿光阴,企图遇见那个春暖花开的人,然而,我却再也种不了诗,也再找不见那个种诗的我。
看一朵花开,听一声雪落,择一日,清茶三沸正当时,穿过长长的诗行,再次重逢,那些被风吹散的一字一句,待天地都静去,再取一枚最清澈的词,装点那露白,那霜色,那瘦了又瘦的十二月,那一低眉的凉薄。
找一枚最美的叶子坐下,听听那段许多年前的故事,我在一枚词里扫雪,我在天青色里等雨,我用体内不死的桃色等一场春暖花开,我就这样静静的,看着冬阳送别最后一粒雪籽归去,你欠我的情书,我欠你的花影,就此,在光阴里后会无期。
在清水的眸里养一枚灼灼,只待南风吹来雪朵,酿一首朗朗的小诗,成全十二月素白的心泽。
究竟还有多少浮生容我挥霍,眼睁睁,看着天空在三行诗里坠落,风开启了冬的扉页,以生命之重, 承载你的萧瑟,故事最终于光阴里凋零,多少飞雪辗转换取的那一场邂逅,来年闲畔落花又是谁家的秋?初心如豆蔻,到底抵不过一季霜色的蹉跎,当阳光和梦一起醒来,你可记得梅花曾经从一场雪里经过。
匀二两芙蓉雪,在三行诗里润目,不问枯荣,只留一段风骨,且待梅花三弄。
有大片的芦花飞出,十二月的句子醒来,飞雪措手不及,所有的绿意在阳光下倾城而出,终是负了桃花,落一句小楷,融化在三行诗里,沉默。
渴盼一场雪,蛰伏在字里行间,今冬在最后一眼凝眸中老去,我嗅着玫瑰寂静的味道,听月光的脚步从容离去,于清水里滋养一袭凉凉,十二月的低温也能长出喜欢的模样,一半随风远走他乡,一半在诗经里苏醒着芬芳。
虚构一个故事,连同落了的情愫,还有被光阴吹散的名字,一并尘封在遗失的句子里,我收集了一海的花语,只等那恪守的诺言被风吹绿,时光还在邂逅的路上,而青春走得悄无声息,霜降时,有大片大片的雪花启程,落在那个虚构的故事里。
原来雪籽也可以开花,用生命里所有的姿态唤醒美好,零度的亲吻,极寒世界里的千与千寻,我读懂你的微疼,却无法用一个合适的字眼去包裹裂变后的孤美,于是我把你叫做十三月的一见倾心。
14.饶舌的小鸟经典美文 篇十四
一只小鸟从遥远的地方飞来,又累又渴。
小鸟终于找到了一条大河,大河宽阔无边。
它在河南上盘旋了很久,才发现水充中央有一块很小的石头,便扇动着翅膀小心地落了上去。
小鸟喝足了水,开始用喙梳理有些凌乱的羽毛。
大朵的阳光暖暖地照着,大河里的水银光闪闪。
突然,小鸟的脚一滑,差点滑进水里,它立刻张开翅膀,维持住身体的平衡,努力让自己站得更稳一些。
不一会儿,小鸟的.身子又滑了一下。
小鸟抖着翅膀,生气地说:“我休息过的地方,大树啊、小山啊,雨林啊、岛礁啊,哪里不稳稳当当,坚如磐石!在上面打盹、做梦、抓虫、梳理羽毛,想事情,多幸福啊!”
小鸟说着,不故意跺了跺脚。
小鸟停了停又说:“这次真是倒霉,只有一块树叶般大小的破石头歇脚,让人心惊胆战,苦不堪言!”
小鸟说着,又不满地跺了跺脚。
突然,小鸟脚下的“破石头”往水下一沉,小鸟身子一歪“扑通”跌进水里,又扑腾了好久,才冲出水面,慌慌张张地飞走了。
“破石头”在水下一边游动一边叹息道:“我用自己的背供它歇脚、喝水,可它不但不知感恩,还无礼地絮絮叨叨,说长道短……”
15.缝隙的经典美文 篇十五
一、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培育出了不计其数的英雄儿女,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的巾帼英雄花木兰;高呼着“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义的文天祥;“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忠于汉室的诸葛亮;“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忧国忧民的杜甫;“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为国家英勇献身的少年夏完淳;“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英勇抗金的爱国英雄岳飞……他们追求真理, 为了祖国和人民, 不计个人的得失, 忘记了私怨;他们的诗文写出了对国家的忠贞, 他们的文字铿锵有力, 语言豪迈昂扬;他们的故事荡气回肠, 精神令人敬佩。教师在教学这些文章时, 要引导学生多读, 并且要拓展介绍主人公的生平故事,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们伟大的精神, 做到眼中读懂佳作美文, 心中树立起伟岸的形象, 脑中感悟到他们崇高的精神, 即眼中有文, 心中有人, 脑中有神。
二、学习古人志存高远, 树立远大理想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作为教师, 应该帮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让他们志存高远。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 就有许多这样的佳作名篇, 从《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我们认识了那个不怕困难、勇攀顶峰、敢于俯视一切的杜甫, 感受到了他那兼济天下的豪情。从《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我们看到了一个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渴望建功立业的曹操。在《岳阳楼记》中, 我们看到了一个“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范仲淹, 他胸怀天下苍生,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虽身处逆境, 却仍不计得失、昂扬奋进。在《登飞来峰》的“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中, 我们感受到了一个高瞻远瞩、有豪迈气概地敢于拨云见日的政治家王安石。
教师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去体会和领略古人的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 让学生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树立崇高的理想。
三、体会先贤的百折不挠, 勇敢乐观
人生总会有坎坷和挫折, 总有风雨不期而至之时。当下中学生面对挫折无所适从, 甚至绝望轻生的事时有发生。帮助学生树立起坚强勇敢的信心, 让他们执着乐观, 是我们每一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作为语文教师, 更应该从课本出发, 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 让学生学习先贤的百折不挠、执着坚韧的精神。比如在教学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时, 吟诵着“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教师可适时补充介绍作者仕途的失意, 以及他思想的矛盾痛苦, 从而更深切地体会出作者身处社会变革之时, 积极救亡图存, 虽年华老去、沉沦下僚却痴心不改的拳拳赤子之心。在教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时, 要让学生明白此时的他屡遭贬谪, 空有满腔的抱负、过人的才华却难以施展。但他并没有就此消沉, 反而是高吟着“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继续开朗乐观地追求着人生的真谛。还有那力图恢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他用文字倾诉着壮志难酬的悲愤, 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他苍颜白发下那颗绝不沉没的心灵, 还有那仕途失意之时也要吟诵着“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激昂的李白……
通过学习这些佳作名篇, 了解这些先贤也是经历了人生的磨难, 但他们都能够以勇敢直视苦难, 用坚持战胜挫折。从而鼓励学生更好地迎击人生的风雨, 增强抗击挫折的能力, 从而变得勇敢乐观,
16.缝隙的经典美文 篇十六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知人论世读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这个单元诵读欣赏部分的一首词。这首词是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苏轼的最后一篇作品,初中阶段还学过《浣溪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记承天寺夜游》这三个作品。如何从这几篇作品联系到他的生平,从而对苏轼的创作之路有一个总体把握,再从他的人生重新回归作品,使学生对苏轼有一个立体认识。这是一个从点到线再到面的蓄积过程,融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最后形成学生文学思维体系中的一个分支。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词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从单一的一篇作品辐射作者的整个创作轨迹,从而带动学生自发的学习该作者其他的作品,这种能力的形成促使学生形成独立研究文学作品的能力。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以粗犷豪迈、刚劲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立功报国的强烈愿望。这首词中苏轼不仅对自己的形象“左牵黄,右擎苍”,“鬓微霜”进行了描写,还通过用典的方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对自己的经历作了暗示,并直抒期许“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来表达自己立功报国的强烈愿望。把这首词作为鉴赏苏词的突破口并串联以往学过的作品,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深化和升华。
笔者设想本课着眼于提升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抓住词中用典的修辞,感知词的内容,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知人论世”中,体会作者的人格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了解作者的生平。
2.运用点拨法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能力。
3.通过赏析诗句体会作者的爱国豪情。
三、教学环节
(一)导入:对于苏轼,我们并不陌生。但是有谁知道苏轼为什么单名一个“轼”字呢?其实这个字我们很熟悉,刚学过《曹刿论战》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轼是车前的横木,也就是扶手。人在车行颠簸的时候要把住扶手才能站稳,苏轼的名字正是取意在国家危难之时扶危就困。苏轼真的人如其名吗?我们通过学习这首词来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知人”。以填空题的形式来复习苏轼的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教师过渡: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词就是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其中“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三)探究作品。
1.读新词,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强调字音、停顿和语气。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学生单独比赛读,比字音准确度和语气。
(4)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停顿和语气。
2.小组展示预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1)1组讲解上阕的重点字词和内容。
(2)2组讲解下阕的重点字词和内容。
教师小结:我们对整首词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再来读一下这首词,你觉得哪些字词须要重读,勇敢地读出来(二读其词,齐读)。
(3)教师点拨赏析全词。
问题:如何更准确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对诗词中一字一词一句进行赏析就是一条捷径,下面同学们小组讨论全词中哪些字词句用得好,为什么?(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拨。)
上阕:
①“狂”字贯穿全篇,展示一个雄赳赳的武士形象。哪里表现“狂”?出猎报知全城人观看,此一狂也;打猎比作亲自射虎,此二狂也;自比孙权,此三狂也。
②“锦帽貂裘”点明冬季。
③“千骑”运用夸张的修辞表现打猎武士之多,打猎气势壮观恢弘。
④“卷”将打猎队伍比喻成龙卷风席卷山冈,将武士的英姿和打猎浩大的声势表现了出来。
⑤“亲射虎,看孙郎”用典。
教师点拨:苏轼不在官府谨守职责,只知打猎享受,还折腾全城的人去看,苏轼也不是一个好官啊!你同意吗?
明确:不同意。“锦帽貂裘”点明冬季,冬闲打猎是进行军事演习,使全城人提高防范意识,是苏轼的防务思想的体现,未打仗前先备战。所以说苏轼不仅是一个好官,还是一个未雨绸缪之人,最终目的还是保卫国家。
下阕:
⑥“酣”表现酒喝得畅快,借酒抒发自己的壮志。
⑦“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讲解故事。联系背景,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和,他自比魏尚,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⑧“如满月”运用比喻修辞,拉满月弓什么样?找一位男生示范动作(学生示范动作)。可见拉弓力气之大,原因是为请战,当时辽和西夏正侵犯北宋。
⑨“西北望,射天狼”用典,“天狼”指辽和西夏。
教师点拨过渡:全文三次用典,分别是“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和“射天狼”。我们对用典很熟悉,以前学过的诗词有很多用典之处。让下组学生将学过诗词中用典的地方和大家分享。
(4)3组展示学过诗词用典的诗句。(能力提升。)
①辛弃疾《破阵子》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八百里”用典,讲述故事,“八百里”指牛。
②杜牧《泊秦淮》中“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用典,讲述故事,“后庭花”指亡国之音。
教师点拨:用典并不是诗人的专利,其实我们总在不知不觉中用典,老师刚才用了一处“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是出自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提问学生讲故事)。用典有什么好处呢?(学生总结。)
教师总结用典的概念和特点: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故事或词句。使用典故,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诗词恰当运用典故,可以丰满诗歌形象,丰富诗歌内涵,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收到辞约意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
17.平静的力量经典美文 篇十七
那天,将写满了一张毛笔字的毛边纸拿给内行的同事看,他指了指前两行,赞叹说:“瞧这几笔,像模像样,可圈可点,一看就知道是心静时写的,看从这个字开始,你的心就乱了!”末了,他意味深长地说:“想啥?心不平静,下笔就无力无神。毛笔字练的就是静心!”
听了这话,我暗暗惊诧:刚才因为一些繁琐小事搅得我心慌意乱,那份平静的心态倏忽之间便消失了,所以字迹大变,形容溃散,而不能守一。再看字帖上的字,越看越爱,那力透纸背有棱有角好像要立起来的字,分明是空明的平静汇聚在笔端,那静似乎嘀嗒嘀嗒敲着写字人的心,从笔尖流溢出来。所以练书法功夫日久,练的就是深水流渊的平静。
看《艺术人生》,当红青年演员陈坤说了一句话:“一个人引起别人注意,不是你伸长脖子,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吸引别人的注意,而我想做一个坐在人堆里,不说一句话,别人也能注意到你的人!”虽然他说的只是很表象的东西,但是说来说去,不说一句话坐在那里就能引起别人注意的,就是平静的吸引力和穿透力,那就是平静的力量。而这种平静不是乏味,不是空洞,不是苍白,而是丰富内心的秩序井然,是对自我的一种自觉的控制,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做人境界。
但是平静的功夫并不仅仅是沉默,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审时度势,是一种气韵,是一种智慧,经过你时,便赋予了一种力量,一种可以战胜一切,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力量。出租车女司机遭遇劫匪,当刀顶在她的腰间时,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平静地用温和态度应对,硬是用平静的`力量让穷凶极恶的劫匪自动放弃犯罪。被捕后,一名劫匪道出了女司机征服他的原因: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平静的被绑架者。这平静到让他们慌了神。这种平静就是机智,就是临危不惧,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英雄气慨。
平静更是一种高贵。曾经看过龙门石窟的雕像,最吸引我的便是卢舍那的表情,据说是模仿女皇武则天的表情雕刻的,慈眉善目似有若无的笑容像是从骨子里流出来的,那笑容就是居高临下涵盖万物的平静,是一种让人大气也不敢出的尊贵。
然而,大多的时候,平静的力量表现在一种常态中,临窗独坐,静心听得风在吹,树在摇,是一种悠闲的平静;身处喧嚣,毅然稳坐茹素,面对噪杂的你争我抢,弱水三千,我却只取一瓢来饮,是一种淡泊的平静;居高临下,俯瞰世事如常,如过眼云烟,是一种泰然的平静;面对挫折,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向目标挺进,是一种坚韧的平静……
18.描写春雨的经典美文 篇十八
描写春雨的经典美文一:
当春天破解了冬的魔咒,来到了北方这个冰封的世界时,人们还不能感受到那种温暖,但是季节确实已经敲响了春天的钟。
北方春天的柔情你永远不会懂,非要到那春燕呢喃、花红柳绿时你才知道,可是春即将挥手辞别了。
要拥抱这里的春天吗,那么和我一起去读懂春雨吧!
当第一场春雨夹雪飘落时,我们来一起感受春的柔情吧。闭上眼睛,伸出双手,雪花还有春雨一同融于手心,凉凉的但绝不像冬天的刺骨。细细的声音慢慢地入耳,那是春的寄语,细细柔柔的温暖着大地冰冻的肌体。残雪渐渐的在消融,冬天那最后一点狂傲的心不再挣扎,一丝一丝的在这场春雨中退却。
春天是慈爱的母亲,而春雨就是她温和的训诫。初春的脚步很慢,总是宽容的对待桀骜的冰雪,一场又一场的春雨,轻轻柔柔的将房前屋后、山边野外的残雪融化,带着母亲对孩子般的爱润泽了土地。
淅淅沥沥、淅淅沥沥,这是母亲的爱语,在唤醒沉睡中的孩子。泥土中的种子听到了她的呼唤,像孩子一样急切的想掀开被子,去看阳光。淅淅沥沥、淅淅沥沥,春雨把泥土润泽的如棉花一样柔软。
在一个阳光的早晨,不经意的看去,路边竟不知何时已经充满了绿意,嫩嫩的绿芽上没有一点泥土。它们争先恐后的沐浴着朝阳,沐浴着春风,它们快速的成长。
“轰隆隆”春雷乍响,又是一场春雨,拍打在蓬勃的树冠上,倾注在绿油油的稻田里。这是一场清冽的春雨,所有生命都为之振奋的春雨,此时的春雨已不再是“润物细无声”,她正在述说着对生命热烈的爱。
如果你一路在欣赏着春雨,那么在那满树的樱花里,你一定已经听到,春天弹奏的生命乐章;如果你一路在欣赏着春雨,那么在那看是满地的泥泞中,你一定已经闻到,春天酝酿的生命芳香。
春天来的时候,春雨洒遍大江南北。相比南方的四季如春,北方的春雨过后就如一副水墨淡彩的山水画了,那些素素点点的迎春、杏花、樱花都在回报春雨的恩泽。
描写春雨的经典美文二:
喜欢独倚窗前,听潺潺流水,听沙沙春雨。这大自然最美的乐器散出的音波会直击你的心窝,拨动你内心深处那根沉寂已久的弦,让你的思绪也跟着她一起跳动,飞舞。飘到这世上每一个你想到的地方。于是,情有独衷也找到了依托。而春雨顺其自然便成了这个季节最亮的一抹。
喜欢春雨,是因为她的晶莹纯净。喜欢呆呆地看她自由自在的下,洗去所有的污秽,让一切都还原真实自然。喜欢漫步在雨中,沉浸在雨中,舒展自已的身体,让雨淋在脸上,手上,凉凉的,润润的。喜欢雨滴顺着脸颊流入嘴中的感觉,带着几缕馨香,夹着几丝甘甜。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琼浆玉液吧,要不,那些沉睡的草儿,那些厚裹着的芽怎样显得那么的迫不及待呢?
喜欢春雨,是因为她的多才多情。一连几天,她都是不紧不慢地下着。不去在意别人的看法想法。专注得宛若美丽的江南绣娘。飞针走线之后,留下的自是满目的姹紫嫣红。
喜欢春雨,是因为她的朦胧梦幻。早早的,她就给自己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将你带入一个梦一般的世界,且不去谈什么“山色空蒙雨亦奇”。单是闭了眼,你就能感觉一朵丁香从你身边飘过,还有淡淡的清香萦绕在你的身旁。
不,喜欢春天的雨是不需要理由的,如果真的要找一个理由,也应该是——她是雨,春天的雨。
在春雨中,你是闻不到浓烈的花香的,但你可以跟随雨的步伐去寻找泥土的芬芳。看着那蘸满酥油的泥土,让你忍不住想伸去手去把她捧在手心,但你不会那样做的。因为你知道她的怀里也许正孕育着新的生命,睁大眼你就能看到那土正在慢慢被撑破,而那嫩嫩的绿正在一点一点地铺开。
在春雨中,你是完全自由自在的。走在泥泞的小路上,你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已。远离城市的喧嚣,传入你耳中的只有嘤嘤鸟鸣,泠泠泉响。哭笑怒骂都无所谓,她会把它们通通都纳入心中,然后一如既往地从空中滴落。尽情尽心地守着护着待放的蓓蕾,怒开的鲜花,凋落的花蒂。此时此刻,得,失,还重要吗?
【缝隙的经典美文】推荐阅读:
时光的缝隙诗歌01-16
记一抹时间缝隙作文08-15
扫雪的经典美文09-28
幸运的经典美文10-20
经典优秀的美文摘抄11-13
家乡路过的景色经典美文08-06
最温暖的画面经典美文11-21
什么是人生的懂得经典美文07-17
经典美文:沙漠里的勇者12-13
经典美文:给母亲的一封信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