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4-08-05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精选14篇)

1.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一

全省三季度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情况

第八期(总第191期)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二○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趋势出现弱化,主权危机影响日益加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预期长期存在,加上国内上半年金融持续紧缩,通货膨胀难以有效控制,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汽车消费政策转变等因素的影响,我省中小企业前三季度工业增幅出现高开低走、持续下调的趋势,但各项经济指标增速仍保持了较高水平,总体经营状况良好。预计四季度中小企业工业增长向下调整的压力仍然较大,但向下调整的速度将会减慢。

一、三季度中小企业发展运行情况

三季度全省中小企业总体运行呈以下五个主要特点:

(一)中小企业生产和效益增速继续回落。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377.9亿元,同比增长11%,比大型企业增速低0.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了2个百分点;实现工业总产值33147.9亿元,同比增长22.6%,比一季度下降了2.9个百分点,基本与2007年同期水平持平;产品产销率为97.3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03个百分点。效益增幅也有较大回落。今年1-8月,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利润达到1536.4亿元,同比增长25.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9个百分点,基本与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同期水平持平;税收总额达到859亿元,同比增长11.4%,比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676亿元,同比增长22.3%,比去年同期下降9.3个百分点;企业存货和产成品存货分别为5427亿元和214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8%和30.1%,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6.2和24.9个百分点。

(二)中型企业增长乏力成为前三季度经济回落的主要原因。

从数据看,中型企业亏损状况比小型企业要好,但两者的差距在缩小。1-8月,中型企业的亏损率为12.9%,仅比小型企业低0.2个百分点,但在去年初的时候,中型企业亏损率低于小型企业5个百分点,在今年一季度,比小型企业低1.5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亏损数量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从去年初的仅占5.6%,上升到今年1-8月份的14.8%,提高了9.2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亏损额增长较快,要快于小型企业的增长速度,中型企业仅今年2月和5月,亏损额增长率小于30%,而小型企业仅4月增长率达到最高值30.8%,而且这一差距还在拉大。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差距也在扩大,今年一季度,中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低于小型企业3.6个百分点,到1-8月份上升到4.1个百分点。

(三)温台和舟山地区成为本次经济回落较为明显的区域。

1-8月份,温州、台州和舟山地区的利润增幅最低,分别只有8.1%、7.8%和-27.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17.3和52.4个百分点。利润增长最快的地区是衢州、金华和丽水,1-8月利润分别增长64.6%、50.8%和46.6%。温台地区也是主营

业务收入增长最慢的地区,1-8月,两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分别是14.5%和12.3%,低于全省平均7.8和10个百分点。1-8月,亏损企业数增长最快的三个市分别是温州、台州和舟山,增长率分别为35.1%、35.7%和28.4%;这三个地区也是亏损额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增长了53.9%、41.1%和129.7%。

(四)传统制造业和交通运输、电气机械行业经营状况处于低位徘徊。

1-8月,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最低的10个行业分别是文教用品、家具制造、石油加工、交通设备、饮料制造、印刷、电气、木材加工、纺织服装、造纸等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分别为7.62%、9.09%、12.03%、12.84%、15.81%、16.18%、16.24%、16.33%、16.95%和17.02%,均低于全省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以上。上述10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688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4,比重比年初下降了0.6个百分点。此外,黑色金属矿、皮革制品、工艺品、塑料制品和医药制造等5个行业主营业务增幅均小于20%,成为拖累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五)出口增速继续回落但回落幅度不大。

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6509.4亿元,同比增长15.6%,比销售产值增速低6.9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我省中小企业出口增速一直处于缓慢下降的通道当中,且与销售产值的增速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上半年出口增幅低于销售产值增幅6.7个百分点,缺口增加了0.2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0.2%。近几年我省中小企业出口环境和形势不容乐观,出口下滑的趋势在很长时间内将不会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省产品的销售结构,出口比重已连续几年萎缩。

从以上数据推断:我省前三季度中小企业经济指标下滑既有自身经营方面的原因,也存在市场不景气的因素。在自身经营方面,金融危机后我省许多有实力的中小企业急于转型,加快了向非主营业务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受房地产等资本密集型行业高回报的吸引,直接或间接进入了该领域,据省委政研室的调查,这样的企业有6成。这些企业今年以来,受到货币紧缩和房产新政的双重阻击,出现了很大的资金困难。市场方面,国际市场消费不振、中美贸易摩擦增多、国内市场增长缓慢,这些因素导致我省中小企业出口下滑趋势一时难以逆转,国内市场的增长份额短期内难以弥补不断消失的出口市场份额,全省经济的恢复性增长任重道远。

二、当前我省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成本上升压力不减

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不可逆转。我省中小企业用工紧缺,从季节性变成了经常性,其本质就是工人对提高工资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是人性的正常诉求,是一个省份追求富强、文明的必经阶段。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土地、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长期性,我省中小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时代必然是高利润支撑高成本的时代。

(二)“短贷长投”危机潜在我省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短贷长投”的现象,2009年我省短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达到56.3%,广东、山东和江苏分别为28.6%、47.1%和41.7%。2002年以后,浙江的短期贷款增长率一直居四省之首,2005年之后浙江成为四省中人民币短期贷款最多的省份。中小企业选择“短贷长投”无疑是为了减少融资成本,因为长期贷款利率要高于短期贷款利率,但是用短期贷款进行长期投资的一个前提是,必须在短期贷款到期之前进行续贷,且必须是先还后贷,这就需要有一个能够临时融资的场所,浙江广阔的民间融资渠道为此提供了方便。这可能就是浙江短期贷款比

例居高的一个原因。然而,在货币紧缩时期“短贷长投”的一个代价是中小企业将面临资金断裂的风险。如何应对随着货币政策收放产生的中小企业周期性金融风险将是个十分紧迫的重要课题。

(三)市场回暖仍需等待

西方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仍在蔓延,其国民对未来的预期从乐观转向谨慎,国际消费市场短期内难以提振。人民币汇率上升趋势仍将持续,贸易摩擦的风险仍在加大。全球经济回暖尚需时日。2010年我省外贸依存度为61.9%,出口依存度为4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过出口的依赖性在逐年下降。由于国内市场短期内难有大的提升,房市政策近期不会改变,汽车行业未来变数增多,这两大以往的消费热点在近期内都难以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力。

(四)企业家信心有待提升

中小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不断挤压利润,而同期资产价格上涨趋势明显,相比于资产投资50%以上的利润率,极低的制造业利润率很难吸引企业持续投资,企业主普遍表现出浮躁的心态。根据浙大的一个问卷调查,72%以上的企业主认为,如果有可能不会再继续制造业,也不会让自己的子女接班从事制造业;46%的企业主对未来市场环境持悲观态度,持乐观态度的仅占23%;29%的企业准备缩小生产规模和减少投资,或改投其他行业。

(五)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传统制造业生存环境日益维艰,在环境的倒逼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意识到转型升级的意义。但是,这个世纪最初的十年是资产迅速资本化的时代,我省大量中小企业资本离开制造业,进入楼市和股市,炒资源,出现了资本狂欢的现象,培养了一批冒险的投机者,打击了一批做实业的企业家。还有一些中小企业转战所谓的新兴产业,但由于缺乏掌握关键技术,对自身特点缺乏深入分析,盲从现象非常普遍,导致某些新兴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在目前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怎样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的企业家,这是当下非常重要的新课题。

三、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全省各地要深入学习和领会温家宝总理国庆期间视察浙江时的讲话精神,把贯彻国务院扶持小型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和省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一揽子措施落到实处,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着力改善银企融资关系,防范资金链断裂风险。一是落实“机构设置差异化、考核评价差异化、风险容忍度差异化和金融产品创新差异化”的措施,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实行差异化监管,切实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推动银行积极履行信贷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二是落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三严格五禁止”,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规范银行经营行为,杜绝存贷挂钩、不合理收费、贷款搭售、从业人员与资金掮客合作、内部考核压力以不当方式转嫁企业等不良现象的再发生。加快健全有关票据的政策法规,取消禁止民间票据买卖限制,确立融资性票据法律地位,引导建立规范化的票据市场。推动银行从目前“拉客户”的做法向“做客户”转变,改变目前银行盘剥企业、银行只关心自身利益不心疼企业的状况,使银行与企业由目前的“油水关系”回归到“鱼水关系”,重塑银企和谐关系。三是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方推动资金补充通道,积极拓宽中小企业上市融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等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风险投资,放宽民资进入中小金融机构的限制,加快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保险保证制度。四是建立健全担保与再担保制度。落实省级再担保机构的组建任务,加快进度,尽早

投入运行。积极推进中小担保机构的阳光化经营和规范化运作。减少银行信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保现象,防止单家企业资金链断裂引起的互保链风险的出现以及由此引发区域产业链危机的发生。设立企业周转应急资金,支持企业续贷期间的资金周转,有效缓解企业“互保链”风险。五是落实规范民间金融秩序的措施。

(二)进一步落实财税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平稳发展。一是落实国家关于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和小型微型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的政策,以及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缓缴3个月税款的规定。二是落实对困难中小企业的社会保险“五缓四减三补贴”的具体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度过难关。进一步清理取消和减免部分涉企收费。三是落实扩大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规模的政策意见。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扩大专项资金规模的精神,加大省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四是落实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制度,提高中小企业政府采购的比例及其份额。五是落实银行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的政策,以及对小额贷款公司营业税和所得税实行地方留成部分补助与减免的政策。改进和完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落实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50%用于奖励的政策,调动和提高银行工作人员对小企业信贷的积极性。

(三)积极配合“双服务”专项行动,指导和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一是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送政策、送培训、送资金、送法律、送服务、送信息等活动,办事实解难题,把扶持中小企业专项服务行动引向深入。二是帮助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研究实施一企一策的措施。三是推动陷入困境或发生倒闭的企业实行整合重组。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对本行业或关联行业出现资金运作困难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鼓励原贷款银行以延长贷款期限、减免贷款利息等多种形式参与关停倒闭与困难企业的债务重组。鼓励企业对关停倒闭企业或资不抵债困难企业实行承债式重组,支持债权人以债权置换股权的形式参与企业整合重组。四是分类指导解决企业由互保链引发的突出问题。重点帮助解决互保链中的关键企业和关键问题,解开互保链中的死结,理清债务,化解企业群体性危机。五是积极协调法院实行债权集中管辖和暂缓查封等措施,对生产经营正常企业以恢复元气和度过难关的缓冲期。

(四)营造振兴实业的发展氛围,引导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开展注重实业的宣教活动。针对企业存在的“放弃主业搞副业、放弃实体搞虚拟、放弃加工制造搞房地产和转贷”的现象,落实省委提出的“强化实体经济、强化主业、强化在浙发展、强化创新发展、强化节能减排、强化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精神,在中小企业中寻找和编写注重“六个强化”的一系列典型案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中小企业提振信心,回归实业重振实业。二是开展产业投资的引导活动。针对一些新兴产业项目盲目投资、产能过剩的现象,加强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结合产业政策编制产业投资的引导目录,进行产业投资的温馨提示与风险预警通报,引导企业正确把握产业投资的战略方向。三是开展提升管理的辅导活动。针对局部地区和部分企业管理出现的突出问题,在中小企业中组织开展提升企业管理的千场万企辅导活动,指导企业改进和改善内部管理,实行企业的现代管理制度,推动中小企业练内功提高素质。

(五)加快建立健全运行监测体系,加强中小企业运行研判和预警。一是加强与统计、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建立数据的及时交换机制,主动掌握中小企业运行的面上情况和发展态势。与阿里巴巴、全球网、数银在线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建立网上中小企业运行监测点。二是加强与海关、检疫、交通、物流等部门建立物

流的信息联系机制,了解货物运输量的动态变化,掌握进出口货物的变化情况。三是加强与公安、交通等部门的联系,了解人口流动量的变化情况,特别是掌握公安办理流动人口居住证的情况,以了解和分析农民工往来的情况。加强与法院、劳动等部门的联系,了解和掌握劳资纠纷案件的消长情况。四是在电力、水务、燃气、通讯等部门建立涉企实情监测网点,及时了解当地中小企业欠费停用情况,掌握企业中出现的生产经营异常情况。五是在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典当行、寄售行等设立民间借贷利息监测点,了解民间融资的利息变动情况。与法院建立民间借贷、企业债务等纠纷案件变化情况的信息交流机制,掌握民间融资的最近情况。六是总结和推广湖州等地行之有效的“银行收贷、行政处罚、企业关停和企业用工异常”四报告制度。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中小企业风险预警通报,对可能出现风险的产业以及中小企业中有较大可能出现的隐患与风险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制订防范措施,做到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省中小企业局发展规划指导处)

2.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二

1.1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8月,全省机械工业1039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31.93亿元,同比增长29.58%;完成工业总产值12167.38亿元,同比增长31.46%;实现利税合计1128.24亿元,同比增长35.90%,其中实现利润776.30亿元,同比增长40.29%;完成外贸出口108.67亿美元,同比增长39.50%。

我省机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三项主要指标均列江苏之后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二位。

1.2 运行概况

(1)生产销售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一是机械工业产销增长高于全省工业增幅(23.98%)5.6个百分点。二是机械工业所属各分行业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工程机械行业销售收入完成608.26亿元,同比增长59.30%;汽车行业完成2697.54亿元,增长42.06%;机床工具行业完成370.38亿元,增长36.38%;机械基础件行业完成1208.07亿元,增长33.22%;石化通用机械行业完成1189.78亿元,增长25.79%;食品及包装机械完成17.12亿元,增长24.26%;重型矿山机械行业完成353.32亿元,增长23.48%;电工电器行业完成2125.92亿元,增长20.58%;仪器仪表行业完成265.76亿元,增长19.56%;农业机械行业完成814.36亿元,增长14.32%;其他机械完成1781.41亿元,增长25.41%。三是在册统计的77种主要产品中,有67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占87.01%。四是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逐月提高。今年以来,行业产销率在去年较高的基础上稳步提高,1至2月为97.23%,一季度为97.62%,上半年为97.84%,1~7月上升至98.17%,1~8月达到98.21%,同比提高1.61个百分点。

(2)行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一是效益指标增长高于产销。1~8月行业实现利润增长高于销售收入增长10.71个百分点。二是企业亏损面、亏损额均下降。前8个月,企业亏损面5.83%,同比下降0.9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2.92亿元,同比减亏22.65%。三是分行业看,除了食品及包装机械实现利润减少20.33%外,其余行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工程机械行业实现利润51.18亿元,同比增长94.51%;汽车行业实现197.96亿元,增长69.48%;仪器仪表行业实现19.99亿元,增长45.10%;机械基础件行业完成84.47亿元,增长42.15%;重型矿山机械行业实现21.41亿元,增长38.02%;机床工具行业实现23.74亿元,增长35.61%;石化通用机械行业实现80.33亿元,增长32.71%;电工电器行业实现132.75亿元,增长17.69%;农机行业实现44.21亿元,增长15.18%;其他机械实现115.77亿元,增长29.99%。四是相对指标好转。全省机械工业销售收入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金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等相对指标,均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3)结构调整成效显现。1~8月,我省机械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266.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84%,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增长22.26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增速(37.73%)14.11个百分点,新产品对行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升。今年前8个月,全省机械工业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94亿元,同比增长48.13%,实现利润210.88亿元,同比增长71.93%,分别比全行业平均水平高18.55和37.64个百分点。产销和效益向重点企业集中的趋势十分明显。

(4)外贸出口好于预期,出口增长高于国内销售。鉴于当时的外贸形势,今年年初我们曾预计,出口增速不会过快,全年的出口总额很难恢复到金融危机前2008年的实际水平。今年一季度外贸出口延续了去年的颓势,依然走低,但自二季度开始呈现逐步加速趋势,到8月底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08.67亿美元,同比增长39.50%。出口绝对数超过2008年同期(101.38亿美元),出口增长高出销售收入增长9.92个百分点,出口产品所占比重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对机械工业增长的支撑作用有所增强。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前8个月,我省农机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4.32%,成为机械工业中增长最慢的行业。已较2月份23.60%的增速回落9.28个百分点,比全省机械工业平均增速低15.26个百分点。1~8月,全国农机工业销售收入增长22.72%,比我省农机快8.4个百分点,我省农机已连续三年低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目前,虽然还不至于动摇我省农机在全国同行业中的排头兵地位,但我省的市场占有率已有明显下降。

(2)行业应收账款持续增加。前8个月,全行业应收账款达1226.8亿元,同比增长33.79%,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21个百分点,资金风险加大。

1.4 全年行业运行分析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省机械工业以每月1个多百分点的步幅稳步回升,到年末达到了增长22.68%的最高值。今年以来,行业增速加快,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两项主要经济指标的累计增长,在3月份达到40.26%和59.04%的峰值后,开始出现小幅平稳回落,到8月底累计增幅已回落至29.58%和40.29%,预计随着去年的基数逐步抬高,今后几个月这种小幅平稳回落的趋势还将延续。但总的看,今年机械工业与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要明显的好于上年,经济运行发生剧烈下降的几率不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到4.8%,中国经济增长为10.5%。近年来业界比较看重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9月份达到53.8%,较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连续第2个月回升,创下近四个月的最高值。因此在世界经济复苏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全年下来,行业增长仍会保持在相对高度。这主要得益于:第一,国家适度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没有改变,企业外部环境仍然相对适宜;第二,四万亿的投资拉动继续发力,对机械产品仍保持一定的市场需求;第三,对外贸易开始回暖,机电产品出口有望继续回升;第四,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政策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导向下,机械装备产品尤其是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会有所增加。预计全年,全省机械工业生产销售可保持在25%左右,效益指标保持在30%,出口增长上升到35%以上。

2 2011年行业走势初步分析

明年是我们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头一年。目前,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仍处于修订审议的过程中,具体内容尚未正式公布,中央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和相应的政策定位也未明确,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下一步走势也不明朗,经济运行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甚至风险还有待化解。

2.1 机械工业外贸出口形势将持续改善

今年年初,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进程的曲折性,我们曾预计2010年我省机械工业外贸出口局面会有一定改善,但出口增速不会过快,出口总额很难恢复到2008年的实际水平。从今年前8个月的统计数据看,外贸出口情况明显要好于预期。据海关统计,1~8月全国机械工业外贸出口完成1650.41亿美元,同比增长35.43%,其中8月当月出口增长42.29%。我省机械也完成出口108.67亿美元,同比增长39.50%。特别是我国机械工业的传统贸易伙伴,同时又是金融危机重灾区的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恢复较好。前8个月,我国机械对美国出口259.74亿美元,同比增长34.94%,较年初10.32%的增幅回升24.62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288.27亿美元,同比增长37.82%,较年初21.06%的增幅高16.76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14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2.16%,较年初22.09%的增幅回升10.07个百分点。

通过对前8个月我国机械工业外贸出口走势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我国机械工业外贸出口最困难的时期已经渡过。出口总额已超出危机前2008年的同期水平,外贸出口对行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有负转正。第二,国际贸易秩序恢复程度超出预期。机械工业出口不仅增长较快而且较为均衡,1~8月全行业对发达国家出口增长35.62%,对新兴经济体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35.27%。我国机械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比重分别为45%和55%,与2008年大致相当。从出口产品的分类情况看,前期形成的国际分工基本格局也没有大的改变。第三,与行业运行前高后低的状态不同,外贸出口增长则是前低后高,这说明目前我国机械工业外贸出口的恢复性增长是可持续的,未来的外贸出口走势可能会出现波动甚至出现震荡,但不会倒退。中长期看,行业面临的对外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还会增加,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不会改变,机械工业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步伐将继续加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态势会更加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会在今年增长4.8%的基础上保持4.2%的增速,并进一步推进国际贸易稳步增长。与今年相比,尽管明年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和制约国际贸易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困扰,经济下行的风险也会上升,特别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大,但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外贸发展环境仍将继续改善,国家关于稳定外需的相关政策措施会得到更好的落实,也不会在内需不振的情况下,放任人民币汇率失控,“自废武功”,坐失国际竞争力。另外在国内市场供需矛盾相对紧张的挤压下,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会进一步提高。预计2011年全省机械工业外贸出口将会与国内运行保持同步,甚至更好。

2.2 国内经济环境稳步向好

(1)国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发展期的头一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消退和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前景更加明朗,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正处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国内需求潜力巨大,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装备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转型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机械工业会得到更大的重视,被赋予更高的产业地位,同时也有望得到更多的支持。经过前11个五年计划期,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机械工业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今后无论从市场需求的升级考虑,还是从行业自身持续成长的前途考虑,行业发展都必须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变,实现由量向质的飞跃。“十二五”正是完成这一发展任务的关键时期。

(2)未来宏观政策取向有利于机械工业地位的提升。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稿)》的相关报告后指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会议表示,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的全过程和多领域。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宏观政策框架。在这一政策导向下,具有高耗能、高污染倾向的重化工业的过度扩张明显要受到抑制,附加值过低的一般加工业也不会得到鼓励。而机械工业与他们相比,总体上具有单位产出能耗较少、污染排放较低、产业链较长、附加值较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明显优势。更为关键的是,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将决定我们行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中起到坚实的支撑作用并会得到政策上的鼓励。

(3)明年国民经济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出预测,在今年增长10.5%的基础上,2011年我国经济将增长9.6%,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发展期的开局之年,在推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工作进程中,要完成两个阶段性任务。一是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时机的选择;二是启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从2008年4季度以来推出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到今年底已接近尾声。明年无论是经济运行由“外部刺激型”转为“内生驱动型”实现自主性增长,还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需要有大量民间资金的跟进,今年5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就是再为民间投资“清障”。但民间资金注入的重要前提是,国民经济必须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以提升回报预期。因此,我们认为,2011年国民经济增长保持9.5%的速度是可以期待的,这即为经济结构调整预留了空间,也稳定了对经济前景的良好预期,优化了投资环境,同时也为我们机械工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基础氛围。

(4)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在当前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应增长,仍然是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要动力。明年,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推出,国家、地方及各部门都将有一大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陆续开工,形成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尽管投资强度要低于四万亿,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预计增长不会低于20%。从投资结构看,明年会有两个侧重点,一是区域发展。早在2009年开始至今,国家已批准了13个区域发展规划,从而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经济区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国家制定单独成型的区域规划,包括北部湾、珠三角、江苏、辽宁、横琴、关中—天水等区域。其次是国家制定区域性政策的包括长三角、海西经济区、滨海新区等。再是国务院批准的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包括浦东、武汉、长株潭、成都、重庆以及深圳等。新的区域发展规划的付诸实施,将重构国家经济版图,形成由东部和中西部产业梯次转移,相互协调、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二是产业升级。根据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在制定本行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自身产业优化升级的目标任务,指导行业的结构调整。与前一轮四万亿投资不同的是,无论产业升级或转移,还是新的工业园区建设,投资的侧重点已不再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多的是在机械设备上的投入。这必将成为机械工业未来市场拓展和自身结构优化升级的新的驱动力。

(5)我国机械工业已具有较强实力,有能力在新的发展时期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良好的装备服务。21世纪的头10年,是我国机械工业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2009年,我国机械工业产业规模超过日本和美国跃居世界首位,汽车、发电设备、大中型拖拉机等主要机械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产业规模从2000年的14419.8亿元,扩增到2009年的107484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5%,机械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从2000年的9.2%大幅提升到2009年的19.3%,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3.7%提高到2009年的7.8%。外贸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增速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2006年首次实现贸易顺差。机械产品国内市场自给率已由上世纪末的不足50%提高到目前的85%以上。行业资本结构已形成多元化格局,非国有资本成分大大提高;产品结构中,新产品产值增幅基本保持高于产销增长的幅度,科技创新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资本结构方面,固定资产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新度系数明显提高,全行业工艺装备水平有较大提升,生产条件大为改善。整体看,我国机械工业已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在参与“十二五”发展,为国民经济各行业产业优化升级提供装备服务的竞争过程中将占有较大的份量。我省是国内第二大机械工业产业基地,在国内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相对较强,因而在“十二五”中应有更大的市场作为。

2.3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中央已经明确,2011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期间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为此,“十二五”期间的GDP年均增速初步确定为7%,确保2020年人均比2000年翻两番,这一目标明显要低于“十一五”7.5%的规划目标。当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是会有一定出入的,但从中可以看出为了取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国家不会刻意追求增长速度,甚至会有意控制过快增长以保持适度,为转方式、调结构争取基本空间创造必要条件。这对于长时期以来处于高速增长宏观背景下的我省机械企业来说,在短时间内是否能够适应。

(2)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安全、资源枯竭等问题将备受关注。明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资源矛盾更加突出。从国内情况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成为工作重点,劳动力成本上升势在必行。为抑制通货膨胀,央行已经有所行动,尽管目前尚未采用加息手段,但已提高了部分商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回收流动性。明年这一趋势仍会强化,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提高。另外,资源税征收试点工作今年已经启动,明年将会在更大范围内铺开。总体看,相对于今年,2011年机械工业各项投入要素价格将面临全面的刚性上升。适时消化、有效转移成本上涨因素,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需要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

(3)近来,机械产品进口增速居高不下,如何应对进口冲击,稳定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非常现实地摆在了行业面前。据了解,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被确定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可能成为重中之重。同时,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所需装备也都指向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因此,加快科技进步,实现由产业中低端向高端的升级,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自身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科技创新领域的迫切任务。

3.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三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

2015年一季度,全球船舶和海工市场持续低迷,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同比大幅下降,造船完工量企稳回升,重点监测企业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营业收入保持平稳增长,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明显,生产经营形势较为严峻。

一、全国造船三大指标

1~3月份,全国造船完工94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7.5%。承接新船订单59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6.8%。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449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5%,比2014年底下降3%。 1~3月份,全国完工出口船85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3.1%;承接出口船订单50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9.6%;3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386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0.7%。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0.2%、84.6%和95.7%。

二、船舶行业经济效益

2015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48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4.6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船舶制造业524亿元,同比增长5.8%。船舶配套业129亿元,同比增长13.4%。船舶修理业24亿元,同比下降17.3%。 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7亿元,同比下降14.2%。其中船舶制造业13亿元,同比下降31.4%。船舶配套业4.3亿元,同比增长52.2%。船舶修理业0.1亿元,同比下降53.3%。

三、重点监测企业情况

造船企业三大指标有升有降

1~3月份,54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造船完工87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6.1%。承接新船订单48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0%。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428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0.4%。

1~3月份,54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78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3.3%;承接出口船订单41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2.2%;3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350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0.2%。出口船舶分别占重点造船企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0%、85%和94.5%。

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1~3月份,船舶行业88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33.7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船舶制造产值464.1亿元,同比增长10.2%;船舶配套产值78.9亿元,同比增长16.1%;船舶修理产值25.9亿元,同比下降11.9%。

船舶出口同比增长

1~3月份,船舶行业88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出口产值397.2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船舶制造产值267亿元,同比增长10.3%;船舶配套产值11.5亿元,同比增长17.3%;船舶修理产值13.3亿元,同比下降8.9%。

企业经济效益同比下降

4.楚州区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四

楚州区经济贸易委员会

(2009年3月31日)

一、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1.产销效较快增长。1-3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完成现价产值29亿元、工业增加值7.2亿元、销售收入28.5亿元、利税1.9亿元、利润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3%、34.4%、34.5%、39.7%和40.4%,均高于市下达的增长目标,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

2.工业项目投入较快增长。1-3月份,全区累计完成工业项目投入19.8亿元,同比增长30%,占市下达确保目标60亿元的33%。

3.工业用电量继续回升。1-3月份,全区工业用电1041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4%,增幅较1-2月份提高6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工业用电352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5.6%,较2月份回升11个百分点。

二、重点企业运行情况

一季度,10户市重点企业总体运行良好。预计完成产值5.03亿元、销售5.49亿元、利税0.58亿元、利润0.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15.2%、46.7%和67.2%;实现开票销售4.1亿元,同比增长5.2%;入库国税1515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建华管桩、共创人造草坪、安佑饲料3户企业增势强劲,累计分别实现开票销售4931万元、3734万元、3398万元,同比分 1

别增长1166.5%、57%和47.4%;井神盐业、康乃馨织造2户企业稳中有升,累计分别实现开票销售13186万元和423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6%和0.7%;惠德隆科技、淮棉公司、飞翔纸业、飞洋钛白粉、大山面粉5户企业同比下降,降幅分别为59%、43.6%、27.2%、26.9%和5.1%。

三、主要行业运行情况

5.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五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开发区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业经济发展,努力克服工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切实加强协调服务,合理组织工业生产,全区首季工业经济开局良好,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继续保持较好水平。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要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确保完成全年工业各项目标仍须努力。

一、工业经济高位高速,首季实现开门红。

截止06年底,开发区现有全部工业企业52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16家,市重点骨干工业企业34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三资企业70家,民营企业45家,中心城区82家,海门港、棉种场19家,精细化工园15家。开发区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轻工纺织、新材料、化工、生物医药、电子通信等五大产业群体。

一季度,全区实现工业现价总产值19.29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18.31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95%;全区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8.79亿元,同比增长4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7.77亿元,同比增长43%,高于海门平均增幅7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95%;全区实现工业入库税收1.01亿元(国税6168万元+地税3960万元),同比增长3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入库税收0.96亿元,同比增长39.8%,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95%;全部工业实现利润0.53 亿元,同比增长5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0.55亿元,同比增长73.7%,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1个百分点;全区工业产销率达99.7% ;工业用电量10860.1万度,同比下降11.3%。

二、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产销衔接状况良好,销售增长快于生产增长,企业效益继续提高。

1-3月工业产值、销售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增速较快。特别是化工、机电、电子通信行业增较大,如龙鼎化工,在去年9月份扩产了永固紫生产线,粗品的月产能由原来的50吨发展到了今年的90吨,其它产品也相应提高了生产量,因此在第一季度实现工业现价产值3603万元,与去年同期2207万元相比增加了139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921万元,与去年同期2297万元相比增加624万元,实现利润581万元,与去年同期16万元相比增加了565万元,实现入库税金172万元,与去年同期67万元相比增加105万元;泰格动力的产值、销售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4179万元、3538万元。全区工业呈现出利税增幅高于销售增幅,利润增幅高于利税增幅的良好态势,为我区工业经济稳步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三资”工业增长继续领先,仍是带动全区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今年1-3月份,全区规模以上“三资”工业完成工业现价产值8.61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居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之首,比全区工业平均水平快4个百分点,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中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5.5%上升到47.1%。

3、重点骨干企业贡献份额突出。

全区重点骨干企业34家,一季度实现工业现价产值13.92亿元,同比增长28%,占规模以上工业现价比重达72.16%,强力支撑全区工业保持稳定增长;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为13.21亿元、0.55亿元、0.36亿元,分别占全区的比重为70.2%、62.5%、67.92%,对全区贡献份额突出。

4、高新技术产业增速明显。

科技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开发区工业结构在调整和发展中不断得以优化和升级,企业执行质量标准化管理,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开发新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增速明显、比重日益提升。今年1-3月,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完成现价产值4.11亿元,占全部工业现价产值的21.3%,同比增长46.3 %,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21.5%,同比增长53.3%,实现利润0.15亿元,占全部工业利润的28.6%,实现税金0.07亿元,占全部工业税金的18.7%,同比增长84.5%。其中产值、销售增幅较

大的有:英力科技、泰格动力、享通金天、裕春铜材等企业,享通金天的产值、销售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4450万元、3032万元。

5、一批新项目的投产拉动了工业经济持续上扬。

据统计,全区有29多个新经济增长点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初相继投产。沁瑞服饰、恒盛制衣、铭升印染、万盈纺织、富皇家具、金琪化工、新玮镍钴、通光光电子、益德安钢结构、合盛(江苏)实业、天龙化工等企业纷纷投入生产。总投资500万美元的新玮镍钴,于2006年9月投入试生产,今年1-3月生产粗制碳酸钴329.45吨、氯化估20.6吨,实现工业现价产值1311万元,销售收入2704万元;去年技改投入2500万元的天龙化工于06年年底正式投产,1-3月生产双乙甲酯735.94吨、双乙烯酮742.73吨,实现工业现价产值1406.6万元,销售收入2372.7万元;金琪化工一季度生产氧化锌1230吨,实现工业现价产值3080万元,销售收入3144万元。这些项目的正式投产,为开发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有力地拉动了全区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

6、全区工业用电量出现负增长。

开发区历年来用电量增幅较高,占全市工业用电量的1/4。今年一季度末全区累计工业用电量10860.1万度,比去年同期11331.1万度减少471万度,下降11.3%,首次出现负增长,而去年一季度比前年一季度增长了64%。

三、主要原因:

1、全市号称电老虎的海螺水泥厂,因货运码头撞坏后,06年下半年以来基本处于停产状态,生产量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较大,导致全市一季度工业用电量增幅下降。

2、今年该企业在节能降耗上动起了大手笔,又在技改投入上采取大措施,公司将部分普通电机改为变频电机,系统单位工序用电量下幅空间较大,同时加强工艺管理,各标号水泥的台时产量上升,生产1吨水泥用电量下降约5%,单吨水泥的电耗下降。

3、1-3月主要以生产低标号水泥为主,相对高标号水泥用电量降低;本季度生产高标号纯硅水泥4.4万吨,占总生产量的9.32%,去年同期生产纯硅水泥8.1万吨,占总生产量的13.6%,而生产一吨低标号水泥仅需32度电,生产一吨高标号水泥需52.06度电。

4、去年用电量占全市的1/5,今年第一季度用电量只有1831.74万度,比去年同期2640万度下降808.26万度,首次拉下了开发区全部工业用电量的增幅。

5、交通钢绳、金雪集团等几个大企业采取节能降耗后,第一季度用电量也比去年略有下降。

四、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企业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大幅上升。

伴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张,企业用工大量增加,尤其是对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熟练工种需求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机械、纺织、电子电器制造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劳动力供求矛盾日益显现,招不进,留不住已成为普遍现象,不少企业的工人出现集体跳槽,熟练工人流失严重,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企业为留住人员,只能在工资福利、住宿餐饮等方面开出优厚待遇,同时培训新工人,使用工成本大幅上升。如南通亿林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去年投资1500万元新建了10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改善了生产环境,因熟练缝纫工比较难招,迫于无奈,只好投入资金开设培训班,增加了公司的经营成本。铭家纺织由于劳动力的不稳定,为了满足生产需要,不得不向劳动市场招聘新手,进行技术培训,造成第一季度生产产量低,生产次品多,费用高,使生产成本直线上升。

2、区内工业出口额占全市半壁江山,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企业压力增大。

今年以来,全区出口工业企业遇到了诸多问题,包括各种贸易壁垒、绿色壁垒,国家调整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对一些产品征收出口关税等等。但相比之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是最为突出的。对于大多数利润微薄的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3、土地、资金供求矛盾仍较突出。

6.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六

一、主要特点

(一)中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上年3月停产是全市工业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按中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的生产要求,每生产三年就会大修一次,上年3月,企业开始了自2010年投产以来的首次停产检修,而本年生产正常。为此,该企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月单月及一季度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113.83%和55.13%,分别拉动增长53.99和13.92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4.34%,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3.58%,拉动增长7.31个百分点。

(二)造纸行业大幅增长成为全市工业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去年4月开始试机生产机制纸,今年开始正常运行,一季度,该公司纸浆产量比上年略增、但机制纸产量净增超过15万吨,致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机制纸产量达到19.46万吨,同比增长7.94倍,造纸行业实现产值8.02亿元,同比增长6.84倍,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4.37倍,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11.86%和16%。

(三)县域工业保持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市县域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比1-2月累计明显下降,但仍保持较快增长,成为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一季度,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18.57,同比增长20.74%,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7.81%,分别拉动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增长8.71和4.32个百分点。

(四)工业增长速度在全区排位靠前

一季度,全区多个市的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速与上年相比均明显回落,在全区各市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超过20%的仅有北海市和我市,而增加值增速超过15%的仅有北海市、防城港市和我市,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的增速分别居全区的第2位和第3位。

二、存在问题

(一)个别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出现下降

一季度,受市场因素、价格因素影响,我市的石油加工企业广西东油沥青有限公司、铁合金生产企业、植物油加工企业都不同程度出现减产、停产,如一季度广西东油沥青有限公司加工燃料油取代加工原油,且总加工量同比减少,导致企业产值同比下降近4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铁合金产量18.43万吨,同比下降9.92%、食用植物油产量9.84万吨,同比下降1.61%。

(二)企业生产销售不畅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1.91%,同比下降4.89个百分点,比1-2月累计产品销售率下降0.83个百分点。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8.91%,增速比工业产值增速低6.34个百分点,反映了企业销售不畅,库存压力加大的不良态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产成品金额达到50.31亿元,同比增长了17.88%

(三)符合入库条件的新建投产规模工业企业依然很少

按自治区统计局办公室2月下发的关于新建投产企业入库的要求通知,今年2月份开始,新建投产企业可以在每月的5日前完成月度入库申报。但从2月、3月入库申报情况看,各县区均无企业进行入库申报。

(四)中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代加工的原油增加

受国内销售配额减少的影响,为了减少亏损,企业增加了原油代加工量。一季度,中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代加工原油超过30万吨,同比增长2.6倍,影响了企业的产值的增加。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企业的生产监测

相关部门要加强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运营情况,协调解决企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促使企业经营正常运行, 防止出现生产下滑现象。

(二)扎实做好规模工业企业的培育工作

相关部门要协调和督促在建项目的业主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使项目尽早投产见效,实现工业新项目建设和投产的连续性。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新投产运营的工业企业进行排查,鼓励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进行入库申报,确保符合入库条件的企业都能及时纳入统计。

(三)协调中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减少原油代加工量

7.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七

根据《四川省通信行业“诚信服务放心消费”行动实施意见》的安排, 现将第三方机构对2007年四季度SP业务的拨测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次共拨测SP业务810个, 涉及SP企业108家 (同时接入不同运营企业的SP进行了重复计算) , 其中移动公司27家、联通公司40家、电信公司25家、网通公司16家;违规SP企业23家, 占比21.29%;违规SP业务73个, 占比9%。

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接入的SP违规企业、违规业务与违规总数占比见下表:

二、一至四季度SP拔测情况比较

今年一至四季度, 我省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违规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 第三季度略有反弹, 第四季度下降幅度较大, 对比情况见下表:

三、主要问题

(一) 基础运营企业

1、未向用户提供完整的资费提醒、企业名称、业务名称、客服电话、退定方式等内容;

2、收费提醒中的业务名称与详单名称不一致;

3、信息名称、内容与运营商备案内容不一致。

(二) SP企业

1、客服电话不畅通;

2、通过设置多次确认信息, 让用户因回复而多次收取费用, 没有告知客户完成一次订制业务所需要的总费用;

3、内容与备案资料不一致;

4、定制成功后未提供服务或收费未提供服务。

四、对违规企业的处理 (名单见附件)

(一) 通报批评8家;

(二) 责令整改15家, 其中基础运营企业1家, SP企业14家。

通过各企业共同努力, 我省信息服务企业恶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明显减少, 治理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取得了积极成效, 2008年我局将继续开展整治工作, 望各企业加强自身管理, 自觉规范经营行为。请各基础企业按照我局前期通报中提出的五点要求落实整改, 并将整改情况于2月25日前上报我局。

二OO八年一月十五日

8.一季度我国商务运行情况 篇八

一季度国内消费市场增长基本平稳,价格保持稳定,实现良好平稳开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3月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081亿元,同比增长12%,比上年同期放缓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信息网络消费增长迅速。限额以上企业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1.7%;限额以上企业通讯器材销售增长14.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6个百分点,商务部监测的重点零售企业中,通讯器材销售加快,增速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3G手机销量增长27%。

二是餐饮消费有所回升。一季度,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8%,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大众化转型加快,收入增长由负转正,增长1%,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3月当月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增长4.2%,比1-2月加快4.7个百分点。

三是汽车、文化娱乐消费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限额以上企业汽车销售同比增长12.3%,比上年同期加快5.9个百分点。有关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67.9亿元,同比增长29.3%。

四是居住类保值类商品销售增速放缓。受住宅销售放缓、上年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居住类保值类消费回落。限额以上单位中,家电、家具销售分别放缓7.5和8.2个百分点,金银珠宝增长4.7%,大幅下滑13个百分点。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家电、金银珠宝销售同比分别增长3.4%和7.6%,比上年同期分别放缓9.3和7个百分点。

五是大中型流通企业销售缓中趋稳。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长5.7%,比上年同期放缓2.3个百分点,3月份出现回升趋势,同比增长6.6%,比1—2月加快1.2个百分点。

六是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据商务部监测,3月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3%。分品种看,3月当月猪肉和豆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3.9%和5.1%;价格同比上涨较多的是蔬菜、牛奶、牛肉、羊肉,分别上涨14.5%、9.8%、7.7%和8%。

二、对外贸易额同比微降

据海关统计,2014年一季度,全国进出口5.9万亿元,同比(下同)下降3.7%。其中,出口3万亿元,下降6.1%;进口2.9万亿元,下降1.2%;顺差1028亿元,收窄60.9%。

按美元计,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9658.8亿美元,下降1%。其中,出口4913.1亿美元,下降3.4%;进口4745.7亿美元,增长1.6%;贸易顺差167.4亿美元,下降59.7%。第一季度外贸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对欧盟、美国、日本、东盟贸易保持增势。一季度,在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我与欧盟、美国、日本、东盟双边贸易分别增长6.3%、0.9%、2.6%和2%;同期,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总值下降33.3%。

二是东部地区进出口下降,中西部地区出口活跃。一季度,东部地区11省市进出口总值50495亿元人民币,下降6.3%,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85.6%,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3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0.6%和30.8%,占比分别为6.6%和7.8%。同期,以美元计,共有天津(10%)、内蒙古(10.6%)、江西(17.7%)、山东(10.8%)、湖北(11.1%)、广西(28.3%)、海南(12.3%)、四川(14.7%)、重庆(87.5%)、云南(30.4%)、陕西(92.4%)、甘肃(36.4%)、青海(26.4%)宁夏(104.5%)等14个省份进出口总值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从出口方面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云南、江西和广西等省份的出口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分别为14.8%、61.4%、37.6%、13.8%和35.9%。

三是一般贸易比重增加,加工贸易比重减少。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3.2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6.4%,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5.2%,较上年同期增加5.3个百分点。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87万亿元人民币,下降8%,所占比重为31.6%,较上年同期减少1.5个百分点。

四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低于外贸出口总额,部分传统优势竞争产品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71万亿元人民币,下降8.8%,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6.9%。同期,出口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5931.8亿元人民币,下降2.7%。彩色电视机(29.4%)、电动机及发电机(10.8%)、灯具(25.5%)、钢材(17.7%)、玩具(11.1%)、陶瓷产品(10%)以及化肥(102.2%)等多种大宗出口商品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五是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进口均价普遍下跌。一季度未锻轧铜、大豆、铜矿砂、铁矿砂、原油和煤进口量分别增长37.8%、33.5%、23.5%、19.4%、8.3%和5.1%,进口均价分别下跌11.2%、10.1%、8.9%、8.0%、4.8%和14.2%。此外,机电产品进口11490.3亿元,下降8.2%。 (2014-04-17 10:29:05)

三、吸收外资情况稳定

2014年第一季度,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4787家,同比下降0.7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15.49亿美元(折合194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3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2.39亿美元(折合752.5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7%。第一季度吸收外资有以下特点:

(一)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农、林、牧、渔业增速较高endprint

2014年第一季度,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3.92亿美元,同比增长20.55%,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55.13%;其中综合技术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较大,分别上涨41.02%和40.48%。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32亿美元,同比增长32.19%,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1.37%。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6.35亿美元,同比下降11.69%,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36.88%;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较大,分别上涨16.55%和0.4%。

(二)亚洲主要国家/地区对华投资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014年第一季度,东盟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9.66亿美元,同比增长7.84%。香港对内地投资216.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9%。韩国对华投资16.25亿美元,同比增长162.13%。日本对华投资12.09亿美元,同比下降47.18%。美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0.39亿美元,同比下降1.91%。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5.50亿美元,同比下降24.52%。

(三)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较快,占全国比重提高

2014年第一季度,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50.7亿美元,同比增长0.11%;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36.1亿美元,同比增长44.51%;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28.7亿美元,增长21.42%。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国比重合计20.5%。

四、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有升有降

对外直接投资。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7个国家和地区的187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下同)199亿美元(折合12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5%。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456亿美元(折合33380亿元人民币)。

一季度,我国内地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等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达126.3亿美元,占我国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3.5%。其中对中国香港、东盟和欧盟的投资分别下降46.9%、8.1%和7%;对美国投资10.7亿美元,增长105.2%,比重增加了3.2个百分点;对澳大利亚投资9.8亿美元,保持了24.7%的较快增长;由于上年同期基数较小,对俄罗斯和日本的投资出现了268.8%和204%的高增长。

2014年第一季度, 地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97.8亿美元,同比增长73.5%,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49.2%,较上年比重增加25.5个百分点。北京、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位居地方对外投资的前列。

对外承包工程。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270.1亿美元(折合16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新签合同额351.5亿美元(折合215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4%。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42个(上年同期171个,同比减少29个),合计276.2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78.6%。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77个,同比减少20个。

截至3月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签订合同额1.2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8198亿美元。

对外劳务合作。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1.3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8万人,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5.2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6.1万人。3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89.2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6.9万人。截至3月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累计派出各类人员703万人。

境外经贸合作区。今年1季度,16家境外经贸合作区企业新增投资2.1亿美元,创造产值11.3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5812万美元。

五、服务外包实现较快增长

据商务部服务贸易司统计,2014年一季度我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36421份,合同金额245.7亿美元,同比增长55.9%;执行金额164.7亿美元,同比增长40.6%。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61.4亿美元,同比增长43.1%;执行金额112.1亿美元,同比增长37.7%。

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是购买国际服务的主要发包市场。2014年一季度我国承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27.9亿美元、16.2亿美元、15.1亿美元和11.5亿美元,占执行总额的24.9%、14.4%、13.4%和10.3%。

示范城市产业集聚作用突出。2014年一季度,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签订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49亿美元,同比增长45.3%;执行金额102.4亿美元,同比增长39.8%。离岸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占全国的92.3%和91.4%,示范城市产业集聚和引导作用突出。

9.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九

本文: 整理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委、省政府在百忙之中决定召开全省二季度安全 生产工作例会,是继今年1月12日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例会之 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这充分说明了安全 生产在全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工作中的重要 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 视。今天,省上领导将在会上作重要讲话,按照会议安排,我 先就2012年一季度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简要通报如 下:

一、我省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初步建立和完善我省安全 监管长效机制。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 的执政宗旨。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今年,省委、省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实行“首会制”。1月12日,召开了全省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安排部署了2012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并层层签订了2012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各乡镇、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会后,各乡镇、各部门按照省上的安排部署,认真落实了例会精神,提高了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 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目前,我省各乡镇、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立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了安全生产专(兼)职人员,制定了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建立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大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形成。这些都是省委、省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的结果。

为了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市上、省上对安全生产工作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按照xx政府《关于2012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xx府发„2012‟XX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xx府发„2004‟xx号)文件精神及要求,省政府在2012年3月23日第36次常务会议上研究决定,各乡镇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落实专职安监人员,同时聘请安全协管员。专职人员在各乡镇现有正式人员中调配,聘请的安全协管员经费由市、省各承担50%,此项工作省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成立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的通知》(xx府办发„2012‟xx号)文件。省安监局按照省政府的统一安排,已督促各乡镇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至。

各乡镇安全协管员在4月2日已参加了由省安监局组织的招聘 考试,相关工作正在抓紧落实之中。

二、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 治活动,及时排查和整治各类事故隐患。

一是开展了元旦、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二是认具升展了2011年全省安全生产年度考评工作;三是开展了“2012平安”春运交通安全统一执法行动;四是开展了以煤矿、锰石厂为重点的矿山隐患排查及事故查处工作;五是开展了地面主要辟产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对我省的花炮厂、硫酸厂、电解锰厂、水泥厂等企业进行了检查排查。在排查和整治行动中’其查处各类隐患415处,下发限期整改指令书56份;查处农用车非法载客5起,客运车辆超载1起,酒后驾车1起,人货混装2起,证照不全车辆5辆。通过集中整治和统一行动’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有效遏制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依法监管,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使我省各类生产企业持有 《寄全生产许可证》,做到依法、合法生产,同时,这也是市政府下达给我省的2012年主要工作目标任务之一。按照省政府府的统一部署,省安监局依法开展全省危化品生产企业、非煤矿山企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认证工作。目前,省花炮厂、硫酸厂、锰矿、采石场等部份生产企业在安监局的督促和指导下正在积极向省上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为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给我省的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四、我省安全生产状况依然严峻,形势不容乐观。2012年一季度,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25起,死亡6人,各 类事故累计经济损失32.8万元。其中,非煤矿山企业事故1起,死亡1人;非矿山企业事故1起,死亡1人;国家公路10起,死亡4人;火灾事故l3起。一季度我省安全生产事故仍然居高不下,各类事故隐患没有得到及时消除,违章生产行为和违法开采行为屡禁不止。面对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务必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努力降低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一方平安和社会稳定。

同志们,我省安全生产工作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只要我们切实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敢于正视困难,踏实工作,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克服和战胜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我省的安全生产工作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10.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十

关于2016年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

通报

园区各企业:

一季度园区安全生产工作整体平稳向好,区内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现将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季度大部分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特别是春节后复工复产以来,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力度很大,制度落实到位,消防设施齐全,厂区负责人安全意识较强,其中做的较好的有****、****等企业。

二、存在的问题

1、***存在资料、程序欠缺,建设场地未设置显眼的安全标示。

2、****生产车间员工未佩戴劳保用品,生产车间内未安装防爆灯,绒尘较多,废弃滚轮直接堆放在墙角,厂区西北角一成品仓库无任何消防设施。

3、****泡沫制品仓库泡沫制品摆放杂乱,仓库周边未设置消防栓、灭火器、防火警示标志。

4、****纸制品废料随意堆放,车间灭火器材过期失效。

5、****氧气、乙炔未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

6、****安全生产负责人未对安全生产工作予以足够重视。3月21日园区安全生产检查人员去到企业,与企业负责人联系后,企业负责人对检查工作未予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本季度各企业负责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园区安排的日常检查工作大力支持配合,对于检查人员指出的问题认真整改落实,充分体现出了企业的担当精神。下一步希望各企业继续支持配合园区工作,共同努力使园区安全生产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进一步健全机制,落实制度。在园区安全形势整体向好的情况下,同时也客观存在部分企业机制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力等问题。下一步希望企业对照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完善制度,真正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三)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希望园区各企业认真开展自查自评,总结经验,并将经验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全年园区不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不懈奋斗。

11.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十一

(一)工交行业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的态势得到保持。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各个行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利润有所增加。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8088亿元,同比增长39.8%。

(二)一些行业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一季度,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在去年增长92.6%、121.9%、86.6%的基础上,又分别增长107.2%、101.4%、39.9%。半年来,经过各方面的努力,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增幅大幅度回落,电解铝投资由一季度增长39.3%转为下降6.5%。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耗水、重污染的建设项目,取消了一批技术含量低、明显超出市场需求和不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与此同时,新建了一批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

(三)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局面得到一定缓解。这主要得益于努力挖掘潜力、增加供给的同时,强化需求侧管理。从增加供给看,前三季度,全国原煤产量11.43亿吨,同比增长15.8%;发电量15574亿千瓦时,增长14.5%;铁路、公路、水路货运量分别增长9%、11.3%、19.2%。从需求管理看,实施差别电价和峰谷分时电价,加大电力跨省区调剂力度,抑制高耗能企业和过热行业的用电需求。同时,加强调度,积极调整运力,努力保障电煤供应,顺利完成了迎峰度夏任务。

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是及时的、正确的、有效的。

在看到宏观调控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工交行业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增长幅度依然较高,且造成盲目扩张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并未消除,仍有反弹的可能。二是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比如,目前仍有9个省存在拉闸限电现象。随着冬季到来,用电又会增加,而冬季枯水季节水电少发,很可能使电力供求矛盾重又加剧。三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高。国际油价暴涨成为影响我国市场物价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目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已突破55美元,今后几个月如何变动尚不明朗。四是个别盲目扩张的行业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已经显现。电解铝产能从2000年底的318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800万吨,2004年又新投产一批电解铝项目。由于电价上涨和氧化铝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电解铝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过多,多数独立电解铝企业均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由于电力供应紧张和氧化铝供应短缺,到9月末,全国有近100万吨电解铝能力闲置。五是部分行业产成品积压和应收账款增加问题值得重视。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长20.5%,比6月末有所增加;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同比增长仍在16.6%。此外,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然反映流动资金紧张。

12.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十二

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有所变化

经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27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与全国增速持平,但低于上年同期增速0.3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2.6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19.75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686亿元,同比增长7.6%;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5.9亿元,同比增长4.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22.15亿元,同比增长6.5%。与上年同期相比,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略有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明显,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最快。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4.2:53.9:41.9转变为4.1:52.5:43.4。

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春耕备耕有序推进

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进入3月以来,全区各地春耕备耕有序推进。目前全区已组织调运化肥170万吨、农药0.8万吨、农膜8.1万吨、杂交玉米种子16.3万吨,完全能够满足春耕备耕生产需求。与此同时,内蒙古积极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提前预拨马铃薯脱毒种薯补贴资金7020万元,下拨高产创建资金6640万元。

以接羔保育为重点的畜牧业生产顺利进行。但受春季大雪影响,东部地区饲草供应紧张。畜禽产品产量有增有降。一季度,全区猪肉产量21.5万吨,同比下降3.3%;牛肉产量9.2万吨,同比下降3.7%;羊肉产量7.9万吨,同比下降1.5%;禽肉产量2.5万吨,同比下降3.5%。禽蛋和牛奶产量保持增长。禽蛋产量9.4万吨,同比增长14.6%;牛奶产量129.8万吨,同比增长3.5%。

工业生产增长稳中趋缓,新的产能将带动相关产业

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虽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也高于上年同期增速0.2个百分点,但比1-2月份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从六大支柱产业看,能源工业占比降到了一半以下,高新技术业保持强劲增长,装备制造业增长速度则下滑,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为负拉动。从产品产量看,高耗能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平板玻璃、农用氮磷钾化肥、铝材等三大高耗能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84%、70.4% 和44.1%。新的产能形成,国内最大的煅烧高岭土生产线在准格尔建成,由此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落,商品房销售继续下降

一季度, 全区500万元以上项 目固定资 产投资完 成501.64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年同期低2个百分点,也较1-2月增速略 落0.1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增速高0.4个百分点。从产业及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较快,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17.8亿元,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15.02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工业完成投资额312.57亿元,同比增长19.2%;特别是工业中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较快,完成投资71.23亿元,增长60.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8.82亿元,同比增长5.8%。分盟市看,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均超过了百亿元,分别为131.88亿元和123.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 和14.9%。项目开工数明显偏少。一季度,全区施工项目1418个,同比下降5.7%;其中新开工项目533个,比上年同期减少184个,下降25.7%;实现投产的项目276个,同比增长3.8%。

房地产开发保持微增,商品房销售继续下降。一季度,全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8.29亿元,同比增长3.1%,较1-2月份增速回落20多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继续下降。一季度,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01.0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8%;商品房销售额51.62亿元,下降27.1%,均比1-2月份降幅有所缩小。住房公积金在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住房公积金在支持居民基本住房需求,改善民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自治区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超过1400亿元,提取总额达500亿元以上,贷款余额近500亿元,使用率超过70%。同时,全区将进一步降低住房公积金使用门槛,增加公积金贷款额度、延长还款年限。

消费增长缓中趋稳,餐饮业呈恢复性增长

一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5.68亿元,同比增长6.8%,与1-2月份增速持平,仍低于今年目标增速4.2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3.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55.1亿元,同比增长6.4%;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0.58亿元,同比增长10.5%,比1-2月份增速加快1.6个百分点。

餐饮业呈恢复性增长势头。一季度,全区餐饮业营业额完成242.9亿元,同比增长18.9%,高于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2.1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增长有所回落,进口增速快于出口

对外贸易增速回落到了一位数。一季度,全区实现进出口总值188.55亿元,同比增长8.7%, 较1-2月增速回 落7.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4.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值71.79亿元,同比增长7.6%;进口值116.76亿元,增长9.5%。分盟市看,满洲里市和巴彦淖尔市是全区前两大外贸大市,其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9.48亿元和35.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 和64.4%。从主要贸易对象看,我区与蒙古、俄罗斯和美国的贸易值均超过了10亿元,分别为46.07亿元、38.59亿元和10.93亿元。目前,自治区已经被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范围,标志着内蒙古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

财政收支增长稳中有升,资金向重点产业精准倾斜

随着气候转暖,经济活动的大规模展开,全区财政收支增长也呈稳中有升的态势。一季度,全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51.58亿元,同比增长7.1%,快于前两个月增速0.2个百分点,但低于上年同期增速0.2个百分点。分盟市看,呼和浩特市在收入总量及增速上均位居各盟市之首,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86亿元,同比增长26.1%。

支出总额稳步回升,并不断向重点产业和薄弱环节精准倾斜。一季度,全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95.77亿元,同比增长3.4%。用于促进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科学技术和节能环保两项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98.7% 和42.4%。

此外,财政支持春季农牧业生产力度加大。今年以来,自治区累计拨付95.82亿元资金全力支持春季农牧业生产。其中,拨付资金23.11亿元积极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拨付资金51.64亿元加强农牧业生态治理;拨付资金18.81亿元,加快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力争全年减少贫困人口40万人,实现全年扶贫移民7.3万人;拨付资金2.26亿元积极推动实施农村牧区人畜安全饮水工程。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稳中有落,典当业务规模持续平稳增长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稳中有落。截至3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6870.91亿元, 比年初新 增434.64亿元,比上年同月末增长7.8%,较2月末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5759.41亿元, 比年初新 增805.39亿元,比上年同月末增长14.3%,同样较2月末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典当业务规模持续平稳增长。截至3月底,内蒙古共有典当企业264家,分支机构54家。

消费价格指数小幅上涨,生产价格指数降幅进一步扩大

居民消费价格呈小幅上涨态势。一季度,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较前两个月涨幅回升0.2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涨幅0.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同比上涨0.6%,农村牧区上涨0.3%。从具体类别看,受制衣成本不断上涨的影响,衣着类涨幅较大,同比上涨2.1%;在食品类别中,肉类价格普遍下滑,而蛋类价格涨幅较快,同比上涨9.8%。

工业企业生产价格降幅进一步扩大。一季度,全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6%,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7%,分别比1-2月降幅扩大0.1个和0.2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全区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已经连续33个月下降。在工业生产者价格中,煤炭价格延续下降走势。据自治区发改委监测,一季度,受经济增速下滑及行业供应过剩影响,全区煤炭价格延续两年来的下降走势,价格进一步下滑。全区动力煤平均坑口价格为142.12元 / 吨,较去年四季度环比下跌0.38%,较去年一季度同比下跌近一成,为9.22%。数据显示,2015年1月,全区动力煤价格小幅上涨,2月后价格重回下降通道且降幅逐步扩大。3月末,全区煤炭平均坑口价格为138.09元 / 吨,比年初下降3.07%;其中,鄂尔多斯市动力煤3月末坑口价格为129元/ 吨,比年初下降18.18%,较2012年最高值441.67元 / 吨下降70.79%。

居民收入保持增长,但增速偏低

今年以来,全区居民收入保持了稳定增长,但增速低于全年的预期目标。一季度,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39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8元;同比增长9.1%,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969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3元;同比增长8.1%,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年预期目标0.9个百分点。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95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6元;同比增长9.6%,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年预期目标0.4个百分点。

交通能力建设明显提高,但货运量有所下降

受经济下行等因素的影响,全区货运量出现下降。一季度,全区货运量达4.67亿吨,同比下降1.6%;其中,铁路货运量1.85亿吨,同比下降6.7%;公路货运量2.83亿吨,同比增长2%,较上年同期增速下降2.9个百分点。

13.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十三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紧紧围绕年初市下达的目标,着力调结构、促转型,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重抓项目建设,强化综合协调服务,多措并举,实现一季度全区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全区第一季度工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3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完成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预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实现税金##万元,同比增长26.9%;实现利润##万元,增长83.2%;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家,总数达到##户。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工业投资##亿元,同比增长90.8%;技改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31.8%。预计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23.7%;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22.8%。

二、工业生产运行情况和特点

1、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部分行业增速快。1-3月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8.8亿元,同比增长31.3%;分行业看,纺织业完成产值8714万元,同比增长13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产值9973万元,同比增长224.8%;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实现产值14392万元,同比增长187.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1050万元,同比增长85.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 1

4805万元,同比增长172.2%;

2、扶持力度增大,重点产业发展较快。3月份我区进一步制定完善了《关于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决定》,加大对食品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食品企业做大做强,有力地推动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一季度,食品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4.8亿元,同比增长51.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3%,比去年同期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

3、工业用电量下降,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一季度全区工业用电量累计消耗10884万度,同比下降3.7%,其中供电公司电力消耗5581万度,同比下降20.5%。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103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23.7%;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0.456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22.8%。针对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调研,鼓励企业改造提升电机和锅炉效能,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加强节能监测工作,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月统计能耗数据,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节能监测,确保达到节能序时进度。

4、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13年,全区安排工业项目34个,总投资###亿元,年计划投资###亿元,1-3月份完成投资##亿元,占年计划的19.3%。恒锐新技术、东方绿野食品、乐成生物、荣丰食品等项目已签约,鑫乐源、维乐克项目已投产;食亿鲜食品、真棒特食品和温州食品工业园首批建成的5家食品加工企业即将试生产;圣祥食品、凤湖食品、周氏食品、丰益食品等新开工项目全面开工;中坤元建材、中奥科技等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成功入驻凤凰山新兴产业

集聚区。

5、强化招商质量,引资成效明显。1—3月份,完成引进外资###万美元,占全年任务的###%。围绕“食品、商贸”两大重点,14个招商小组积极捕捉招商信息,加大外出招商力度,创新招商形式,先后组织外出招商近40余次。实施的“12+2”捆绑招商引资制度成效初现。分别与康师傅集团、深圳翰坤食品、东莞金富士食品、福建奇客食品、温州乡巴佬食品等10余家企业进行了跟踪洽谈,并达成初步投资意向,为下一步招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工业运行存在的问题

1,经济结构仍不合理,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虽然已形成以食品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但整体规模偏小,资源利用深度不够,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工业投资乏力,难以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经济发展的整体规模、发展水平、速度、实力有待提高。

2、企业融资、土地等方面不足,发展受制约。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已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企业发展缺乏资金。同时,用地指标的紧缺导致原有企业扩大规模受到抑制,新进项目供地紧张,影响项目建设和整体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1、着力抓好结构调整,大力推动转型升级。积极引导园区认真落实省、市及我区制定的发展规划,重点围绕食品

产业,以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技术高端化为方向,着力推进园区产业服务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软硬件发展环境,加快开发区扩容升级步伐,为新兴产业项目提供优越的发展平台,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两化融合、品牌提升、战略重组等有效途径,加快调整优化传统产业投资结构,不断提升食品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增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优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倍增和助推作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加强工业运行监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进一步完善调度监控、预测预警工作机制,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加强对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形势的研究及预判,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提出相关的政策措施建议,充分发挥经济数据预测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准确分析和把握当前经济走势,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3、扎实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扩大经济总量。全面落实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严格执行“五个一”和“四定两保”推进机制,加强跟踪调度,强化服务管理,抓好续建项目,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督促项目单位加快建设进度,加大温州食品工业园等续建项目协调调度力度,确保年内建成;积极做好福建龙海食品工业园、康师傅

食品等24个前期项目的跟踪洽谈和用地计划协调工作,争取早日落地建设。切实提高项目谋划能力,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和投资导向,重点谋划和储备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技术领先、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不断充实区级重点项目库。

14.2009年全省财政运行情况分析 篇十四

200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主动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变化,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机制创新,财政收入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发展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全年预算执行情况好于预期。

一、全年财政收支基本情况

(一)收入方面。2009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551.2亿元,比2008年增加225.2亿元,增长17%,完成预算的10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63.9亿元,增加139.3亿元,增长19.2%,完成预算的113%。

分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税收收入738.1亿元,增收110.8亿元,增长17.7%;地税部门完成税收收入485.4亿元,增收76.9亿元,增长18.8%;财政部门完成收入327.7亿元,增收37.4亿元,增长12.9%。

分收入级次看:省级完成收入143.3亿元,增长0.9%;市县完成收入1407.9亿元,增长18.9%,其中61个县(市)完成收入399亿元,增长23.7%。

分收入项目看:全省税收收入完成1316.6亿元,增收187.3亿元,增长16.6%。税收收入中,营业税完成219.8亿元,增长23.7%;增值税完成469.8亿元,增长8.3%;消费税完成129.5亿元,增长52.2%;企业所得税完成196.5亿元,增长4.7%;个人所得税完成57.6亿元,增长7.5%;耕地占用税完成27.3亿元,增长1倍多;契税完成47.9亿元,增长18.2%。全省非税收入完成234.6亿元,增收37.9亿元,增长19.3%。

(二)支出方面。2009年,全省财政支出完成2141.3亿元,比2008年增加494.2亿元,增长30%。全省支出预算执行率为113%。

分支出级次看:省级完成支出464.2亿元,增长40.2%;市县完成支出1677.1亿元,增长27.4%,其中61个县(市)完成支出804.4亿元,增长28.7%。

分支出科目看:各项重点支出增长较快。交通运输支出完成148.5亿元,增长近2倍;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262.9亿元,增长92.2%;医疗卫生支出完成179.5亿元,增长7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282.9亿元,增长24%;科学技术支出完成42.6亿元,增长79.1%。

二、2009年全省财政运行特点

一是全省财政收入增长呈前低后高态势。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经济发展受到的冲击逐步显现,工业生产增速明显放缓,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全省财政收入增幅出现逐月回落态势,并延续到2009年4月份,当月财政总收入增幅下降0.5%,首次出现负增长。但5月份开始触底反弹,7月份以后延续回升。从5月份开始月度增幅连续8个月两位数以上,其中11月份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44.1%和47.3%,为当年增幅最高。从全年情况看,全省财政收入呈现“低开—企稳—回升”的运行态势。财政收入总体上仍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

二是财政收支规模迈上新台阶。面对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双重影响,各级财税部门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着力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财政收入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全省财政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大关,5年增长了3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63.9亿元,增长19.2%,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9位,在中部省份中位居第1位。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及增幅均已超过湖南、湖北。全省财政支出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41.3亿元,在2007年突破1000亿元的基础上,3年翻了一番多。财政支出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6位,在中部省份中位居第1位。

三是财政收入自主稳定增长机制更加稳固。全省财税部门在组织收入工作中,坚持实事

求是,正确处理收入增长和促进经济发展关系,严格依法征税和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确保了财政与经济协调发展。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预计2009年的比重将达到15.5%以上,超过了去年。主体税种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不断加大,全省税收收入完成1316.6亿元,增长16.6%,税收增加额占财政增收额的比重达到83.2%,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更趋合理,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63.9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5.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629.3亿元,增长19.2%,占地方收入总量的72.8%。收入结构的不断优化得益于主体税种的平稳增长及部分地方小税的快速崛起。总体上看,在经济运行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协调增长。

四是区域财政发展更加协调。全省17个市完成财政收入1407.9亿元,增长18.9%。分地区看,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仍保持着收入总量的绝对优势,三市共完成财政总收入612亿元,几乎占市县收入总量的一半。其中合肥市完成341.9亿元,芜湖市完成147.8亿元,马鞍山市完成122.3亿元,收入规模在17个市中分列前三位。皖北6市财政总收入达331.8亿元,同比增长22.6%,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6个百分点。县级财政加快发展。2009年县级财政总收入完成399亿元,增长23.7%,高出全省平均增幅6.7个百分点;县级财政总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25.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增收额占全省增收额的34%,比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全省收入突破10亿元的县(市)达到12个,较上年增加5个。其中凤台县、肥西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分别达到22亿元、20.2亿元。同时,一些经济薄弱地区县级财政实力也显著增强。县域财政已成为我省财政收入新的重要增长极。

五是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全省各级财政按照公共财政要求,注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注重改善民生投入,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监狱管理体制改革,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加强。增加政府公共投资,争取中央投资144亿元,争取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7亿元,筹措落实配套资金169亿元,有力保障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新增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实施家电下乡工程,2009年全省累计销售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等“四下乡”产品231.5万台(辆),拉动消费108亿元,200多万户农户享受财政补贴15.4亿元。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省级安排6亿元,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安排1.7亿元,支持奇瑞、江淮、星马等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安排12亿元,重点支持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及时足额兑现县级财政发展奖励资金、财政强县奖励资金及县级企业所得税增长返还政策资金12.5亿元,鼓励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全面完成28项民生工程工作任务,投入254亿元,惠及群众6000多万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三农”投入达676亿元,增长40.2%,占全省财政支出的31.6%。

三、当前财政经济形势分析

虽然全省财政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促进经济回升的过程中,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同时显现,短期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际和国内问题彼此影响,各方面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料的因素较多。

1、经济复苏基础依然脆弱。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出现好转迹象,但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金融危机影响短期难以消除,今年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两难问题较多,金融危机将继续影响经济发展。从国内看,通过实施一揽子刺激经济发展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我国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但这很大程度上靠政策刺激形成的,一些拉动内需和稳定外需政策的边际效应可能递减,促进经济发展由依靠政策推动向内生增长转变仍存在较多困难。从我省看,尽管经济强劲回升,但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些领域中还存在着需要关注的矛盾和问题。工业方面。由于能源原材料产业产能过剩矛盾日趋突出,加上外需萎缩影响,我省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煤炭、电力六大行业经营较为困难,2009年上缴的增值税中,除煤炭为增长外,其他五大行业均为下降,其中有色金属下降49.8%。随着低碳经济日益临近,我省能源原材料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高碳排放双重压力,发展空间受到较大制约。同时,由于促进消费政策效应递减,以及市场竞争激烈,我省轻工业增速放缓。外贸方面。2009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56.4亿美元,下降22.5%。我省外贸进出口对汽车、钢铁、有色等行业依赖程度较高,今年实现大幅回升的难度较大。物价方面。随着经济持续回暖,近期物价水平回升步伐加快。同是由于货币信贷的大量投放、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资源价格改革的推进,2010年通胀预期压力进一步加大,对经济运行产生不确定影响。

2、财政收入增收基础还不稳固。一是在经济没有根本好转之前,企业的基本面难以改善,特别是结构调整和企业增效的压力依然较大,财政收入难以形成高位增长格局;二是去年为保持财政收入增长,我省采取了一些增收措施,进一步加大了收入征管力度,增加了一次性、特殊性收入,今年这些增收因素没有或减少。三是去年全省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与房地产有关税种增长较快,对地方财政收入增收的贡献率较高。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家近期出台了多项调控政策,今年房地产情况无法预料。四是受2008年前高后低的收入走势影响,2009年财政收入增幅前低后高,且下半年月度增幅基本在20%以上,这为今年保持平稳增长增加了难度。五是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影响全年财政收入的政策相对平稳,变化不大。增收因素主要是国家将适时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影响我省煤炭资源税预计增收8亿元左右;减收因素主要是出台的结构性减税(费)政策今年继续执行。因此,财政收入增长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税(费)基变化。

3、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财政支出基数大,刚性强;另一方面,为应对金融危机,全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支出大幅增长,尤其是投资力度加大及由此需配套的资金较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等政策性增支较多;加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等也需要财政增加投入。2009年全省财政支出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9.2%,同时由于中央财政收入减少,中央对下的均衡性转移支付也相应减少。全省财政运行整体趋紧、收支矛盾突出的状况难以改变,财政平衡难度进一步加大。

为此,对今年的财政经济形势,不可盲目乐观,不能简单地把一些国家经济运行的回暖迹象等同于世界经济出现了从衰退向全面复苏的根本性转折;把我国经济回升加快等同于实体经济运行状况出现了根本性改善;把财政收入止跌回升等同于财政困难状况出现了根本性好转。

四、做好2010年财政工作的举措

2010年,虽然各方面不确定和不可预测的因素较多,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将多于去年。我们将继续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作用,努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加快结构调整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作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积极争取中央投资资金和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额度,保障重点投资领域资金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落实国家和省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能力。更加注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支持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用足用活国家财政扩大内需的政策,积极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及汽车以旧换新等工作,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二是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全力以赴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任务。根据省政府45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2010年全省财政收入计划增长12%,达到1737亿元。完成全年的财政收入目标任务,需要积极处理好结构性减税和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之间的关系,主动与国税、地税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搞好协调和配合,密切跟踪财政经济形势,及时解决组织收入工作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共同做好收入征管工作,保持财政收入的平稳较快增长。完善税源控管机制,加大依法征管力度,重点抓好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征收管理。做好税源的普查和分析工作,摸清重点税源,尤其要对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的税源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测算,提高税收征缴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抓好零散税源的征收和管理,努力作到应收尽收。全面贯彻落实《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深入推进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机制,切实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征管。

三是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千方百计保重点支出需要。处理好厉行节约、压缩一般和保证重点、优化结构的关系。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合理安排和调度资金,保证中央有关改革的顺利实施;足额落实三十三项民生工程资金,确保民生工程的顺利推进;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努力增加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支持 “861”行动计划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公务购车、公务接待、出国、会议等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预算追加,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资金用到最需要地方。把更多的财力向促发展、促增长倾斜,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倾斜,向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倾斜。

四是积极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健全“四大预算”体系,增强政府预算的完整性;通过全面推行统一规范的部门预算制度,增强预算分配的法定性;通过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增强资金支付的严密性;通过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增强预算支出的绩效性;通过加强对部门结余资金的管理,增强财政支出的均衡性。按照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继续深化和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和乡财县管改革。统筹省与市县分配关系,坚持财力向基层倾斜,调动市县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策性、激励性、均衡性相结合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体系。整合和优化专项转移支付,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充分发挥转移支付功能。创新监督方式,强化事前、事中、事后,收入、支出、绩效的全方位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资金和财政运行的全过程监督机制。特别是对中央扩内需投资资金,进一步加大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的力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上一篇:高二英语演讲稿,有关积极向上的下一篇:街道基层组织建设年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