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5.《一路花香》教学设计

2024-09-18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5.《一路花香》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5.《一路花香》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5课《一路花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挑水工与破水罐的两次对话中的所蕴含的道理。通过自由

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全部教学活动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知道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看待

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感悟挑水工与破水罐的两次对话,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具准备:录音机、U盘、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罐、灌”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这两个字来组词吗?

2、谁能用“破水罐,浇灌”这两个词把课文的内容说说呢?

板书:一路花香

一起美美地读课题,让花香溢满我们的课堂。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受花香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读,一边听读,一边看书,想一想在这条芳香四溢的小路上曾发生过一件什么事?找出课文中主要的角色?

板书:好水罐 破水罐 挑水工

三、全心品读,寻探花香

(一)整体感知。

这只有裂缝的水罐能浇灌出一路花香,它可真了不起!可是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它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它的情感在不断地

发生着变化,你能在文中找出表示它情感变化的词语吗?(快速浏览全文,并圈出来)(板书:十分惭愧、一丝快乐、仍然伤

心)

(二)体会“十分惭愧”

1、导入:那只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送到主人的家,每天如此,因而它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那

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

2、体会:我们来体会破水罐的第一次情感。(十分惭愧)

(1)“惭愧”是什么意思?“竖心旁”说明和什么有关?

(2)(出示卡片)填空练习说话:破水罐因为()所以它感到惭愧。

(3)“十分惭愧”可见程度更深。于是他们之间有了第一次对话。谁来读读这第一次对话。(分角色读,老师读旁白)

“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4)“尽了自己的全力”具体是指什么?

(这说明挑水工挑水的路程远,任务重。)

(5)“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具体是指什么?

(因为破损的水罐每次只能运半罐水给挑水工增加了工作量)

2、指导朗读:

(1)文中破水罐与挑水工有两次对话,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细细小组合作体会他们的心情。(指读第 一次对话)

(2)是啊,跟完好的水罐比起来,破水罐怎能不感到自卑呢?日复一日,两年后的一天,破水罐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愧疚,向挑水工道歉,让我们再去聆听破水罐与挑水工的第一次对话,出示破水罐与挑水工的对话(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破损的水罐

的自责与歉意)

(二)体会“一丝快乐”

1、导入:听了挑水工的话,破水罐看到了什么景象?破水罐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指名读当他们上山时——一丝快乐)

2、“这美好的景象”指的是什么?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一下,它仿佛看见了什么?

3、多美的景象呀,然而破水罐看了它们仅仅带来了(一丝快乐),你感受到了什么?(因为破水罐之前十分惭愧、自责,一直沉浸于之前的情绪中。)

4、轻轻地读读第一句话,谁能读出这一路鲜花的美和破损水罐的一丝快乐来?

(三)体会“仍然伤心”

1、“但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它为什么仍然

伤心呢?

(引导学生体会,这美丽的景色只是给破损的水罐带来一丝快乐,它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与伤心之中,只顾盯着自己的缺陷,没有理解挑水工的良苦用心,难以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2、总结:它的快乐是那么的少,是那么的短暂,因为它还在为自己的裂缝而自卑,为自己不能尽到责任而自责难过。

谁来读好这段话?(当他们上山时——向挑水工道歉)(指导读好“仍然”“又”“再一次”,把破水罐没有从内疚惭愧 的情绪中摆脱出来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这次他的内疚程度更深了,歉意更重了。指导读)

3、指名读划出破水罐与挑水工的第二次对话。

4、面对破水罐的道歉,挑水工是怎么说的?(出示小黑板)

5、请你再次读读挑水工的话,从哪些词中体现出了他的智慧?

(“早”“利用”“撒下了花种”“插在我主人的花瓶里”)

6、挑水工的话说的多好啊,使破水罐明白了自身的价值。

7、小结:是啊,独具慧眼的挑水工明知道这只水罐有缺陷,但并没有嫌弃它,而是妙用了它的缺陷,这才造就了这

“一路花香。”

四、以读促读,收获花香

1、指导分角色朗读表演。

(1)让我们再一次的欣赏这美丽的收获,让学生自选自己喜欢的角色,三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再分组汇报朗

读表演。

(2)你觉得带来一路花香的仅仅是破水罐吗?(不是)那你认为还有谁?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挑水工?(智慧)

多么智慧的挑水工呀,面对破损的水罐不离不弃,恰到好处地合理运用,还教给了破水罐一个道理,真是慧眼识人,循循善

诱。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次朗读他说的话。

2、揭示道理。

(1)课文以拟人的手法向我们介绍了哪三个角色?你最欣赏谁?为什么欣赏他?

(2)同学们发自肺腑的语言,散发着哲理的花香。“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能自卑,只要

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正是我们从这则寓言故事中获得的美丽收获,也正是“一路花香”的 丰富内涵。

(3)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你曾为没有美丽的容貌而懊恼;也许,你曾为没有出色的成绩而伤心;也许„„那么,读了这个

故事,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3、让我们再次凝视“一路花香”。齐读课题:《一路花香》

五、板书设计:

15、一路花香

好水罐 骄傲

挑水工

破水罐 惭愧

六、作业设计

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课文中的哪个角色说或者你作为课文中的某一个角色想对其他的角色说呢?

“我想对()说:“()。”

2.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5.《一路花香》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在反复阅读中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抢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长江。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三峡。今天老师就带领去游览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的三峡,(三峡风光视频)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灵感,其中一位就是老师特意为大家请来的导游,他就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我们就跟着郦道元老先生开始我们今天的三峡之旅。

二、旅程一:收拾行囊,准备起程。

1、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老师把生字词给大家展示出来,请同学读。请同学们根据出示的字词读音,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

2、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3、为咱们的旅程顺利进行,咱们要积累必要的知识,请同学们利用工具书、课下注释,读懂这篇文章。

4、我们说学贵有疑,就是要学会提问。提问有很多种,可以是明知故问,为的是提醒别人注意;也可以是有疑而问,为的是自己正确理解。通过自读,你产生了哪些问题呢?大 1 家提出来,通过讨论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章。

三、旅程二,整体浏览

旅程二: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山:①连绵不断②雄奇险拔 水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郦道元老先生告诉我们:三峡的水会在不同的时令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四:旅程三:自由观光

在这个阶段里,你们可以自由组成小旅行团,商量一下,你们会选择哪个季节一同前往呢?为什么?看看哪些同学能说服我与你同行。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春冬时: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以“素”饰“湍”,水如白练,给人明净轻快之感。“绿”饰“潭”(为什么用“绿”形容?)体现水深,各种树木影子倒映在潭水中,益见深沉宁静。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瀑布: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能否给悬泉瀑布勾勒背景?山高(“悬”、“飞”侧面烘托山高)泉飞、柏怪、水奇,动中有静,静中有声,声色纷呈,层次分明,山水相配,构成一幅清幽的图画。(板书)

树荣:“怪”写柏,写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托足于岩石之间,躯体向阳,年代久远,自然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恶劣环境中,足以显示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由此让老师联想到了古代三峡的纤夫,似乎也是以“怪柏”暗示了古代三峡人民的顽强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就是作者总括时所说的“清荣峻茂”,选取四种有代表性的事物,各有不同特点,不同的趣味,由此也道出了作者对大自然、对三峡的喜爱之情。(我们用文章中的哪句话最能概括三峡的春冬之景呢?)

带着这种喜爱之情、带着这种生命活力的赞美我们一起诵读这一段。

郦道元用文字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清幽的春冬图,你能总结一下他是用了哪些方法向我们介绍的吗?

明确:有正面落笔,侧面烘托,有名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听觉感受,有视觉冲击,动静相杂,色彩各异。郦道元正是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意境全出,让我们仿佛真的身临其境。(我们可不可以用这些方法游览其它季节的三峡啊?)

夏季:水急、水险(涨)。水涨:通过“襄”“阻绝”体现,山连,水不得他泄;狭窄,断面小,单位面积水流量大。在描写过程中运用举例、比喻、对比等手法,共同体现水流湍急(山高落差大)。给我们一种气势磅礴的奔放美。(板书)(文章中怎样写的?唐朝一位著名诗人也曾经目睹过这种神奇景观,记得是谁吗?所以三峡不仅带给我们美丽的景色,还带给历代诗人无数千古绝唱,请同学们积累。)

秋季:让我们看看三峡的秋天又别有一番怎样的景致呢?(齐读)引导学生想象:秋季去三峡你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感觉到什么?

林涧之间,清冷肃穆,没有江水喧腾、没有草木争荣,而是听到了连绵不绝、哀伤凄婉、极具穿透力的猿鸣。从猿鸣的“高”“长”“属引”“空”“响”“久”侧面写出了山高、岭连、狭窄、水长的景色,从而体会秋季三峡的空旷、凄清、哀伤、萧瑟,不由悲从心来的感受。渔歌理解:原来古三峡滩多水急,来往航船非常危险,更何况是在水上讨生活的渔者呢?他们行船于湍急的江上,耳畔传来猿之哀鸣,自然是悲从中来呀。

郦道元用文字解说了秋季的特点,咱们能不能试着用声音来解说?指导朗读:语速慢、停顿、语调悲伤、音长、声音可以作弱化处理,尊重个人的独特体验。(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还有什么读法?)

(过渡)春冬的清幽、夏的奔放、秋的萧瑟,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清新自然的画面,读来令人神往,我们也仿佛真的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胜地。

五、旅程四:品味三峡

三峡的美景不仅仅深深吸引我们,更有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注全部的感情,难道吸引他们的仅仅是自然的山水吗?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中这样说:“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的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同学们,知道在这片神奇的山水背后蕴含了哪些人文的痕迹吗?(课件)

(学生交流)

这里曾是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灵栖息之所(课件);这里曾是屈原、昭君的故乡;这里曾是金戈铁马的三国古战场;这里的纤夫文化和码头文化还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伏尔加船夫曲”,这些与自然、命运、意志的搏斗之歌,正是中国人所特有的积极人生和进取精神。如果说三峡的美丽是大自然的创造,那么三峡的灵魂则是历朝历代文人雅士的结晶。其实,正是三峡的山水成就了这些千古绝唱,而这灿烂的文化奇观又使三峡声名远扬。

所以同学们,作为一个真正的旅行者,既要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又要领略山水之精华,品味文化之魅力,更重要的是让独属于中华民族的骄傲在这片热土上永放光芒。让我们一起背诵《三峡》表达我们的敬仰之情。

六、作业:

1、课下请同学们背诵这篇美文。

2、运用今天所学内容,也写一篇介绍你们家乡特色的景物,让全国各地的朋友们都能来到我们家乡游览做客!

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5.《一路花香》教学设计 篇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给题中的下联添字,再说说理由,并照样子对对子。

教学重点:

给题中的下联添字,再说说理由,并照样子对对子。

教学难点;

照样子对对子。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一)给下联补字

1、复习《春联》特点?(引导学生讨论春联在字词上对仗的特点)2.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3.指导。

(1)理解书中的这副春联的意思。

(2)根据春联的特点,下联中该补的这个字有什么要求?(表示雨打在花朵上的一个动词)(3)用“打”字为什么不好?(引导学生明白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推敲,尽量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4.练习。四人小组讨论,该补什么字?并说说理由。

5.反馈。

(1)各小组派代表交流讨

论情况,说说理由。

(2)比较各小组答案,看哪一组补得最好。

(3)教师小结。

(二)照样子对对子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出示例对:细雨对(和风)

(2)指名读,讨论例对是怎样对的?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对对子的方法:逐字分析,对填字。

(4)请学生说说“细雨”还可以怎么对。

(5)根据学生的答案和书上答案比较,哪个最好?为什么?

3.练习。

(1)学生根据上述对对子的方法,自己完成对对子练习,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交流对对子答案,答案不惟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最答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背八个词语和三副春联。

2.写好钢笔字,注意横在中部要伸长。

教学重点:

读背八个词语和三副春联。

教学难点;

写好钢笔字,注意横在中部要伸长。

教学过程: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词语。(读读想想,准字音、想想意思。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老师)

(2)交流:你是怎么学习这些词语的,你学会了什么?

(3)教师根据交流情况引导点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大说出词语的意思,理解上有难度的词语,教师进行讲解。

2.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启发学生想象这些词语所表现的景象。

(3)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二)教学三副春联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三副春联。

(2)指名试读,师生评议,相机纠正学生读错的字词。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

(4)讨论交流这三副春联的意思。

(5)在读这三副春联时,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想象春联所表现的美好春光。

3.练习。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教师讲解,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柔、奥、毕”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和写字的要求。

(3)指导书写“柔”。

学生练习描写一个“柔”字。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奥”和“毕”。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反馈。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春节给压岁钱是我国传统的风俗习惯,长辈们给你的压岁钱你会怎么使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召开一个小小的讨论会。

板书话题:用好压岁钱。

2.指导。

(1)回忆:往年过春节时长辈们给你的压岁钱你是怎么使用的?你觉得这样使用好吗?为什么?(2)仔细观察图画,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处理压岁钱的?从画面中人物的神态想象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

(3)如果今年过年时,长辈再给你压岁钱,你会怎么处理?为什么?(4)联系社会生活,讨论处理压岁钱最有益的方式。(5)根据刚才的讨论,我们围绕“如何用好压岁钱”来进行说话练习,说的时候注意:按先摆观点,再说理由的顺序来讲。

3.练习。

(1)学生分组在小组内汇报讨论。

(2)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当众讲说。

(3)对讲说内容的不足之处,可以互相补充并发表白己的看法,被评议的同学也可说说自己的看法。

4.反馈。

(1)教师对讲说内容进行点评。

4.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卷 篇四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四年级(上册)

总分:________ 一. 补充词语(5分)

()的世界

()的大海

()的夜晚()的房子

()的教室

()的习惯()的妈妈

()的歌声

()的祖国 二. 按要求写成语(5分)

1.形容人物学识渊博的成语:(五个)

2.形容景物优美动人的成语:(五个)

3.来自历史故事或寓言的成语:(五个)

4.描述事物十分逼真的成语:(五个)

——————————————————————————— 5.学过的成语写五个:

三.按要求填空(40分)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运用了()修辞手法。第一个树是指(),第二个树是指()。2.孔子是我国()的大教育家。

他的学生有()。3.()露似真珠月似弓。古诗是()朝诗人()写的,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4.走月亮是中国南方(),指在月光下()

5.()年()月()日()点()分,()、()等三名航天员登上了月球。6.默写《爱我中华》的一段。

7.学了《草原》一课,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蒙汉情深(),天涯()的意思是(8.这几年有一个特别受宠的饰物是()。它或象征着

(),或隐喻着(),或呼唤着(),或赞美着()。四. 连线。(1分)

青山隐隐水迢迢

大珠小珠落玉盘 嘈嘈切切错杂弹

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卧沙场君莫笑

秋尽江南草未凋)。

南京彩虹教育培训中心

五. 用学过的古诗填空(6分)

望洞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将上面的古诗补充完整。(3分)2.“白银盘”是指(),“一青螺”是指()(1分)3.读了《望洞庭》,我脑中是这样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口语交际(3分)

一天小雅去街上看到了一家宠物店,就迫不及待的跑了进去。她见到一只非常漂亮的鹦鹉,很想买,但妈妈不同意。你有什么办法让妈妈同意呢? 小雅:妈妈,看这只鹦鹉多漂亮呀,你给我买吧!妈妈:鹦鹉那么贵,又不好养,没什么用。不买!

小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好吧!就给你买吧,不过要好好照顾它哦。小雅:谢谢你,妈妈,我会好好照顾它的!七.阅读理解(20分)

乌江之歌

从乌江县乘船顺流而下,不久便可到达乌江最气势夺人的地段——思南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江塑造了思南人的豪放和热情,尽管现在我已到省城读书,但乌江依然让我魂牵梦绕,不能自已。乌江源于草海,达于长江,千百年来,一直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在思南,人们对她有着深厚的感情。

观乌江有两种方式:在大桥上或乘船。以乘船为佳。乘船逆流而上,不久可到千佛洞。顾名思义,就是有很多佛像的洞穴。不过,这可不是人工_______(diāo zhuó)的,而是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的杰作,千佛洞里,有那爱笑的弥勒佛,大慈大悲的观音,万佛之祖——燃灯古佛……前来游玩的人常年_________(luò yì bù jué),无一不惊叹造化的神奇。

在观看千佛洞后,船通常会逆流而上。当人们还在回味千佛洞的美景时,又立刻被龙腾峡吸引了。地如其名,龙腾峡两岸都是悬崖绝壁,悬崖上的巨石由于天长日久,风化落了下来,形成了今天这副壮丽的画卷——石壁上鬼斧神工般刻着龙的各种形状,让人误以为是进了仙境。这里的龙有的_______(pán xuán)而上,有的直冲地面,有的雄风万里,如乌江之水,滔滔而去……百丈悬崖之上还有一些藤蔓植物坚强地生长着,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乌江之险,险在它的江水湍急;乌江之秀,秀在它的无限风光;乌江之奇,奇在它的地貌天成;乌江之美,美在它的无私奉献……

南京彩虹教育培训中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解释带点的字。

乌江源于草海,达于长江。

源:__________________

达:_________________

3、用文中的语句解释: 千佛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龙腾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哺育乌江儿女的乳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思南人的两大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观赏乌江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文章第_____节具体介绍了千佛洞,第____节具体介绍了龙腾峡。(3)作者赞美乌江的四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6、文中共出现_____次破折号,它们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作家留下了对祖国的江河湖海赞美的诗句和美文。回忆一下,选你最喜欢的诗句或美文中的佳句写下来。(至少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20分)

5.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5.《一路花香》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写文明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特美景,有先声夺人之感。第二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这是全文的重点。第三自然段写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及其感受。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教学重点和难点:

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 法:激趣 启发式 情境式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 电脑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⑴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

⑵指名背诵。

⑶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

2、揭示课题。

⑴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⑵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②指导学生观看挂图,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⑴范读全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词语卡片,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等。

②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等

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雾凇景象之奇特的。(在关键词下面加圆点)

2、讨论交流:读了这段话,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景象之奇特的?

卡片出示: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指导朗读)

映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3、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 卡片出示:千姿百态(指导朗读)“千姿百态”形容什么?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看完后说一说。(录像显示几组雾凇的画面)

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

课件出示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

4、小结: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板书:奇观

5、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第二—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

1、齐读课题。

2、读准下列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出示)凝结 洁白 晶莹 银光 闪烁 俗称 最初 摄氏度

3、读好句子:(出示)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4、导入 :通过初读,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映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①齐读句子。

②理解“奇观”:

“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这里应选哪一种?

(映示)观:看;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观点,看法。

那么,“奇观”是什么意思呢?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交流,映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①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板书:(严寒季节)雾气——雾凇

(饱和)遇冷

2、读了这句话,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映示:

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

雾凇形成是有先后顺序的,文章能不能按上面这样的顺序来写?请你想一想,再重新排列。

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4、带着上述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5、你们读懂了什么?

①雾气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当年12月至第二年”或“严寒季节”。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是怎样写“严寒季节”的?(“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②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指名朗读。

③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映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浓)

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涌向弥漫)

再齐读这句话。

④引读:这时,树木被雾气„„渐渐地„„

⑤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

映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齐读。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板书:凝结

再读这句话。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圈出有关的词语。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句。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无声无息)女声读句。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齐读。

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指名读。你感觉怎么样?

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齐读。

6、至此,雾凇已形成了,文章可以告一段落了,可是,作者又连着写道„„谁来读一下这段的最后一句话?

(映示)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进一步说明了上一句中的哪个词?

指名朗读。

7、这段话具体地叙述了雾凇的形成过程。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请观看录像。

8、小结:雾凇形成的过程也是那样的奇特。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录像显示画面:雾凇的全景——特写。

2、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

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叹?(学生谈感想)

3、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映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①你们见过梨花吗?什么颜色?

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

②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的过程。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教学过程:

一、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笼罩(lóng lǒng)淹没(méi mò)冰封(fēng fēn)(凝 疑)结 模糊(mó mú)缭绕(rǎo rào)长堤(dī tī)摄(氏 氐)度

二、选词填空。

渐渐地 轻轻地 慢慢地

1、爸爸正在午睡,我(轻轻地)给他关上房门。

2、雨(渐渐地)停了,太阳出来了。

3、天上的白云(慢慢地)飘移着,变幻着,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松花江畔的(),()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下,(),美丽动人。

2、雾凇,俗称(),是在()季节里,空气中()饱和的()遇冷()而成。

3、这()的雾气,慢慢地,(),()给()、()镀上了白银。()像银线,()变成银条,()十里长堤上()是()了。

(1)、这句中的“镀”可以换成(披、染),我认为()更好,因为(雾凇是树挂,是较坚硬的东西附在别的物体上。)(2)、文中“白银”指(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冰晶),“银线”、“银条”是指(镀上了白银的松针、柳枝)。这是一种(打比方)的方法。

4、清早,寒风(),雾气()。人们()在松花江边,()着这千姿百态的(),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呀!”文中的诗是()诗人()说的,诗的前两句是(),()。引用这两句诗是因为(吉林雾凇在一夜之间形成,而且特别壮美。)

四、拓展练习。

1、按要求写词语描写下大雪的:

漫天雪花 大雪纷飞 雪飘如絮 鹅毛大雪描写雪后美景的:银装素裹 粉妆玉砌 洁白无瑕 玉树琼枝

2、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并称我国四大自然奇观。板书设计 :

雾凇

凝结

严寒季节

雾气——雾凇

6.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5.《一路花香》教学设计 篇六

本班有32名学生,其中15名女生,17名男生,女生的学习比男生好,男生比较调皮,学习不扎实,没有主动性。全班大部分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较好,独立阅读知识方面掌握得不太好,一部分学生拿到题之后不认真审题,不知道怎么去解答。好多独立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拓展性的练习更是无从下手。本班的语文优生有王燕、马蓉、余国华、丁芳、丁佳媛、李海花、王新、王纯纯、丁涛、王雪10名同学,他们平时勤快、好学,遇到课后要求背诵的课文早着手,对拓展练习的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审题认真,答案准确。中间生占12名,这部分学生其实一个个也挺聪明,就是懒惰、浮躁,而不肯用心地去记忆,该背的该积累的知识掌握不好,而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有时写一段文字,就出现好几个错别字。中下等的和学困生有10人, 这些学生大都是因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贪玩、动作慢引起,他们拼错音、写错字的现象很常见,还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很差,很懒惰,家长也不能配合,有些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管不顾,导致学生学习无人问津,越来越差,家庭作业根本就不做。

二、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

(1)掌握本册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字;(4)选字填空;(5)改正错别字;(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

(2)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辨析近义词、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会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各种词语训练。

4、句子。

(1)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能运用常用词和关键词造句。(2)背诵指定和自己喜欢的内容;(3)按要求摘录词句(或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4)按课文内容或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填空;(5)默写;(6)补足词语;(7)词语搭配;(8)会修改病句;(9)能辨别比喻、排比等修辞的作用,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语言感悟:(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2)按要求找出相关的词句、回答问题;(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领悟句子的表达特点;(5)理解、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6)学会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7)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5、标点符号。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九种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6、口语交际。

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进行一至二次的口语交际训练。

7、习作。复习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的文章,能表达真情实感;复习写想象作文,能把想象的内容写具体。

三、复习目标

1、主动复习巩固本册要求学会的160个生字,会认的7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132个词语,做到书写公整、规范,不写错别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主动复习本册课文和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对阅读有较浓厚的兴趣,通过阅读训练,进一步掌握理解、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

3、能主动积极地与别人进行交际,能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讨论交流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

4、主动参与习作训练,弥补平时习作的不足,能写出内容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5、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以达到课内外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复习重点

从学生角度来看,多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五、复习难点

1、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及常见的应用文。

7.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5.《一路花香》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重点品读: A、秋风:(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进行课堂练习

(一)听写课后词语。

(二)辨析,组词:

桂()袍()脑()酒()

挂()抱()恼()洒()

梳()珍()娇()印()

流()诊()骄()映()

(三)近义词:

明丽()珍藏()

(四)选择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以“走进秋天” 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板书设计:

秋风 活泼

秋阳 耀眼

4、秋天 秋色 明丽

秋实 丰硕

秋香 醉人 《秋天》教学谈

现在还是初秋,在这个时候上《秋天》似乎谈不上应时,因为做为长江以南的武汉,现在还找不到秋的气息。

如何上好这节课呢?我想到了知识的迁移。经过三年的学习,孩子们以“秋天”为主题的课文古诗学过不少,如:《秋姑娘的信》《北大荒的秋天》《山行》《秋游》等为了让他们更能体会文中的内容,我将这些课文,在学生学习古诗的时候,进行了串连。

从开篇进入,就是以秋姑娘的信中的话开始的。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他的朋友写了信,可是谁能当邮差给他寄到朋友的手中呢?孩子们都说是秋风,秋风到了那些地方呢?请学生自由读诗歌,学生归纳出田野、牧场、果园、小路、树林。在不同的地方秋风的到来都带了了什么呢?学生反复品读诗歌小节。

1、在果园它给果实换了衣衫,还有什么果实诗中没有写呢?启发孩子们续写了诗歌小节,拓展了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2、在田野它给玉米带上了红缨,使高粱涨红了脸蛋。此处,引入了《北大荒的秋天》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使学生想象着原野的丰收景象,体会着诗中蕴含着的喜悦。结合这样的情绪,为理解那句“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我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这里不将秋光比作美丽的露珠?《小露珠》中的小露珠可美得很呢!”因为学生有了情感的基奠,自然提到了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 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难点就迎刃而解。

3、秋风儿在牧场给牛羊加了肥膘。结合《草原的早晨》中的那句“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民的歌声。”来体会牧民的喜悦。

4、秋风将树林染成了金色和红色。自然就引入《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秋风来到小路上,将花香带到空气中,将小草染黄了。

全诗结尾,回归到的一段。“为什么秋日会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会更甜更好?”

有了1-5的铺垫,学生思维十分活跃。秋日红,因为枫叶、红缨、红苹果、柿子、红枣„„映衬的;因为人们丰收兴奋的红脸映衬的;因为秋高气爽,日头红„„

空气甜,是因为空气中弥漫着桂花和野菊花的花香;因为高梁酒香甜的酒气;因为果实那甜甜的味道;因为丰收使得人们心中甜丝丝的„„

8.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 篇八

四(2)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林乃喜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年的工作。本学期我担任四(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年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深入钻研教材积极参与学校教研活动

虽然已从教多年,但我对苏教版教材钻研还不是很透彻,挖掘不是很深入。为此,学期初,我就对本册教材深入钻研、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使每课教案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

同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和教学有关的书籍,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网络上有针对性地观看名师课堂教学实录,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方法、风格等。积极参与教研教学活动,虚心听取了其他老师的课,并认真参与评课和自我反思,使自己在这轮听课活动中不断受益,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整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认识。

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时,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有的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有的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有的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的方式导入。重视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让小组内、小组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让学生紧紧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意图进行学习,让学生整堂课都充满着饱满的学习兴趣。另外,对学生的优秀作业,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展示,促进了学生间的学习交流,也激发了学生的认真、踏实、创新的学习意识。期中期末都要对班上前十名学生进行精神、物质的奖励。

三、注重学生的积累

本学期我重视让学生积累成语,积累名人名言。学生进入小学四年级之后,在作文上我的要求也提高了,要求学生的作文尽量写得有个性,但要做到有文采,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积累量,否则很难达到,但学生是不可能有自觉性自己去积累的。于是我要求学生大量背诵。全体学生背诵课本上“必背”的内容,优生可在此基础上选背其他内容。每个早读课,我都提前半个小时进教室,把学生的背诵成果记录下来。本学期“必背”内容有20次,并要求学生利用早读时间背诵,这样才可达到积累的效果。

四、作文教学中逐步放手,并提高了要求

本学期在作文教学中我由原来的扶着走开始逐步放手,鼓励学生写出富有个性化的作文。我采取了粗线条指导的方法,只是提示学生如何去写,选材由学生自己定,写法也没有规定太死,这样尝试了几次,发现中优等生写得不错,但学困生写得就不合格了。于是我采取了两条线指导作文的方法,对于优生采取放的方法,对于学困生则加以指导。这样就保证了全班学生的作文水平都能够逐步提高。

五、认真批改作业,进行知识补漏措施

学生作业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教师只有批改作业,才能发现问题,进行知识的补漏措施,才能进行个别指导,共同提高。课后布置作业力求少而精,并尽量做到面批,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能及时认识并改正,对大多数人统一存在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的讲解。

六、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总结。

2、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的中心地位,要切切实实夯实基础知识,增强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

9.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5.《一路花香》教学设计 篇九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迎接期末考试测查,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语文能力,挖掘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特制订此项计划,以便帮助学生复习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重、难点,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查漏补缺。

一、学生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初步学会独立识字。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能正确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短文能静下心来认真细读,对文中的词句能有意识地深入的体会和理解,知道抓住关键词句感悟其内涵。但学生基础以及接受能力差异较大,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习作能力普遍有待提高。

二、复习内容:

1、掌握本册要求写的223个生字及相关词语(包括查字典、组词、多音字组词、成语、近反义词、用词语及关联词语造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写各种句子(包括主、被动句、扩、缩句、陈述句、反问句、修改病句、补充句子、排列句子)。

3、掌握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法,能正确分析段落,初步掌握分段知识,能简单概括段意、能找出中心句、能回答与文 1

章有关的问题。注重训练回答问题的模式、答题的规范性、全面性。

4、掌握要求背诵的课文,并进行与课文相关的积累的巩固。

5、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在阅读复习中相机进行实践。

6、进一步了解本学年段的习作要求,对本册书中的作文类型有所了解,掌握每种类型作文的基本写法。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清楚,写明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会写书信。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根据不足进行指导。

三、复习措施

1、采取单元复习和各种归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注意复习的实效性,特别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避免过多的题目训练。尽量让学生在复习中多读书,多感悟,多学习些有用的东西,少让学生死记硬背。

2、重视针对性补差工作,加强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过程,注重后进生的心理疏导,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让复习尽量轻松、快乐。

3、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4、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复习措施。

字词句:每天听写词语。列出平时易写错的字词,反复听写巩固。摘录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多义字,比较字形及选择字义。背诵默写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句段篇:列出课文中重点词句或语言优美的句子,加强朗读与体验。对要求背诵的段落,背诵、默写或变式填空。复习、巩固课后所涉及的“单元训练目标”的练习题。选择几篇综合性较强的文章,进行单元训练点强化练习,并进行多题型的训练。

作文:写好课本上的7篇习作,扎实作文基础。选择一些作文题进行多题训练。分写人、写景、写事等几个方面进行写作指导。交流优秀习作,对照、修改。

四、复习目标

1、巩固本册生字词,能准确认读、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能正确理解、运用这些生字。认读并听写所要求掌握词语,会造句,找出部分近义词和反义词,给词语归类,排列词语,搭配词语。

2、能背诵指定课文,领会课文含义,会背诵、理解、默写古诗。

3、句子:(1)复习学过的句式。能把叙述句改为把字句或被字句。会把有联系的几个简单句子合并成一句。(2)能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3)会判断句子的意思是否正确,能修改问题明显的病句。(4)能通过理解句子中的主要词语来体会整句话的意思。(5)能区分句子是否完整,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并通过一定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

4、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的大意。复习三种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方位顺序。

5、习作: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能按指定的段式写一段通顺的话;在写话过程中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

6、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较完整的复述课文内容,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态度大方,口语情楚,有礼貌。

五、复习重点: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确定了不同的重点难点。优生、中等生:

重点: 在基本掌握识字写字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进行阅读和作文训练。(采取小组合作,在字词句段的听写、默写基本达到优秀后分步进行,早达到早进行)。

难点: 在阅读、作文训练中,贯穿各单元训练点及以前所学阅读训练要求,提高阅读能力。

后进生:

重点: 以识字写字为重点抓好字词句的听写、背诵、默写,(要求每次听写或默写成绩都在合格以上),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阅读、作文的训练,早达到早进行。)

难点: 阅读中以对句段篇的理解,及学习训练点的巩固为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解题的应变能力,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六、复习方法:

1、单元复习和分类(写字、习作、阅读)相结合,两线交叉进行。

2、采用竞赛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定期评选“复习之星”。

3、每天对复习内容检测、评价及时总结。

七、复习时间及内容安排

时间:2013年12月23日至2013年1月15日

复习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默第七单元生字及古诗。集体背第七单元课文。第二课时:复习第七单元。

一、容易写错的字。

凝 摄 蒸 缭 氛 奥 睦 抑 挫 摩 谐 爆 暖 曈 蓑笠 钓 竞 畜

二、容易读错的字。

模(mo)糊 缭绕(rao)揣(chuai)摩 开卷(juan)有益 气氛(fen)

三、解词。

1、奇观:奇异的景象。

2、弥漫:充满、布满。

3、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4、情不自禁:抑制不了自己的感情。

5、浏览:大略地看。

6、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7、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8、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停顿转折。

9、开卷有益:读书有好处。

10、除:去掉。屠苏:屠苏酒。曈曈日: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景象。

11、绝:断绝,穷尽。径:小路。

四、成语归类。

1、写出带数字的成语。千帆竞发 万马奔腾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五、造句。

1、渐渐地:我们-长大了。

2、慢慢地:老奶奶-走着。

3、轻轻地:雪花-地飘落到我的身上。

第三课时:背课文。《雾凇》、《春联》的对联、元日、江雪

六、课后题。

第四课时:课文填空。春联。*作业:

1、默写第六单元字词看拼音写词,自己批改。

2、自己设计课文填空。

3、读第六单元课文。

4、背诵复习内容。

复习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默第六单元生字词。集体背课文《珍珠鸟》。第二课时:复习第六单元。

一、容易写错的字。

毕 歉 卷 拨 淘 赖 魂 惭愧 斥 亲密 辱 唇齿

二、容易读错的字。

咂(za)嘴 拨(bo)开 愈(yu)发 挣(zheng)扎 绿蔓(wan)

三、解词。

1、环顾:向四周看环视。

2、索性:干脆。

3、信赖:信任并依靠。

4、不由自主:控制不了自己。

5、背信弃义:不守信用,不讲道义。

四、成语归类。

人与人之相互间信任、互助、亲密合作:肝胆相照、开诚相见、同舟共济、心照不宣、志同道合、亲密无间、荣辱与共、唇亡齿寒

五、造句。只好 竟然

六、背课文。《珍珠鸟》4-7

七、课后题。

第三课时:课文填空。《珍珠鸟》4-7 作业:

1、默写第五单元字词看拼音写词,自己批改。

2、自己设计课文填空。

3、读第五单元课文。

4、背诵复习内容。

复习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默第五单元生字词并订正。第二课时:复习第五单元。

一、容易写错的字。

梁 惯 滚 馁 渡 茅 尘 幕 廓 降 质 封 款 甚 温文尔雅 贯 博

二、容易读错的字。

气馁(nei)皎(jiao)洁 蓬头垢(gou)面 咫(zhi)尺

三、解词。

1、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熟练。

2、毫不气馁:气馁,失掉勇气。一点也不灰心,充满信心。

3、名列前茅:名次列在前面。

4、勤能补拙:勤奋可以弥补天生的笨拙。

5、急起直追:马上行动,迅速赶上进步较快的人或发展水平较高的事物。

6、有所作为:做出成绩。

7、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8、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

四、成语归类。

1、读书多学问大: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2、刻苦学习后取得的成果:功成名就,著作等身

3、文雅有礼貌:温文尔雅 文质彬彬 作业:

1、默写第四单元字词看拼音写词,自己批改。

2、自己设计课文填空。

3、读第四单元课文。

4、背诵复习内容。

复习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默第四单元生字词。第二课时:复习第四单元。

一、容易写错的字。

厚 竭 霆 盗 规 啄 悬 罐 傲 禁

二、容易读错的字。

浊(zhuo)纵横(heng)交错 血(xue)液 惩(cheng)罚 渗(shen)出 不禁(jin)

三、解词。

1、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冉冉上升:慢慢上升。

3、纵横交错:横一条竖一条相互交叉。

4、甘霖: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5、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6、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严谨。

7、大发雷霆:比喻大发雷霆,高声训斥。

8、完好无损:完好,没有损坏,没有残缺。

9、日复一日: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

四、成语归类。

反映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大刀阔斧 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 改天换地

五、背课文。《开天辟地》6——8节 作业:

1、默写第三单元字词看拼音写词,自己批改。

2、自己设计课文填空。

3、读第三单元课文。

4、背诵复习内容。

复习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默第三单元生字词。第二课时:复习第三单元。

一、容易写错的字。县、善、窜、捷、禽

二、容易读错的字。

晶莹剔透(tī tì)虎啸(xiào xiāo)狮吼 zhuó zhuō)拙

三、解词。

白练腾空、高低错落、蔚为壮观、晶莹剔透、秋雨潇潇

四、积累运用。

1、歇后语

(1)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2)老虎屁股——摸不得。(3)芝麻开门——节节高。(4)狗拿耗子——多管闲事。(5)飞机上点灯——高明(6)兔子尾巴——长不了

笨笨拙((7)王婆卖瓜——自卖自夸(8)鸡蛋喷石头——自不量力(9)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10)白纸黑字——黑白分明。

2、名言。(1)珍惜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译(2)爱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3)爱国: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五、课后题。

六、背课文。《九寨沟》《泉城》 作业:

1、默写第三单元字词看拼音写词,自己批改。

2、自己设计课文填空。

3、读第三单元课文。

4、背诵复习内容。

复习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默第二单元生字词。第二课时:复习第二单元。

1、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它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2、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成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一天就是国庆节。那么到今年的国庆节,就是表示新中国成立了57周年了。

3、庄严的升旗仪式就在清晨开始,五星红旗与旭日一起升起。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五星红旗每天与旭日一起冉冉升起。二是五星红旗代表的新中国,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蓬勃向上,日益强大。

4、课文二、三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广场中央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北端是天安门,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东侧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西侧是人民大会堂。

5、《徐悲鸿励志学画》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6、“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意思是做事只要舍得下功夫,最终会取得成功的。“功夫”指时间、精力。“有心人”文中指徐悲鸿。

7、“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是长着眼睛辨不出泰山,比喻无知。

8、《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的斗争精神。

9、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是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10、明朝顾宪成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1、南宋的文天祥在他的《过零丁洋》一诗中有这样的豪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描写建筑物的词语有:雄伟壮观、拔地而起、金碧辉煌、雕梁画栋。

13、描写鲜花的词语有:色彩缤纷,五颜六色、万紫千红、争芳吐艳。

14、,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

15、,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16、,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

17、,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18、,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

作业:

1、默写第二单元字词看拼音写词,自己批改。

2、自己设计课文填空。

3、读第二单元课文。

4、背诵复习内容。

复习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默写第一单元生字 第二课时:复习第一单元。

一、容易写错的字。崇、涌、塑

二、容易读错的字。

浸jìn)

塑.透(jīn .造(sù

suò)

紫袍(báo páo)

烦恼(nǎo lǎo)衷(zhōng zōng)

编.心.织(bīn biān)

三、解词。

1、用“春晖”比喻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朝霞”比喻教师的教导像早晨的霞光,给我们带来光明、美好的新的一天;“春蚕”则让人联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它喻指辛勤劳动的老师;“理想的丝线”是用来比喻教师辛勤劳动的工作成果;“甘露”用来比喻教师付出的心血;最后把学生比喻成“茁壮的新苗”和幸福开放的“鲜花”。

2、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14

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3、半轮—— 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四、积累运用。名句归类

劝学类: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惜时类: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送别类: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春天: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夏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秋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天: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爱国类: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友情类: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五、课后题。作业:

10.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5.《一路花香》教学设计 篇十

一.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了《我给江主席献花》、《天安门广场》、《徐悲鸿励志学画》、《虎门销烟》四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个练习。本组课文题材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有人物故事,也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的思想感情。《我给江主席献花》记叙了“我”随着欢迎队伍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给江主席献花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无比激动和欣喜的心情。《天安门广场》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它介绍了天安门广场上的雄伟建筑,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广场上令人神往的庄严的升旗仪式、盛大而热闹的节日场景。《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虎门销烟》介绍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

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引领学生与文本亲切对话,领悟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统筹安排课后练习,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最终达到训练目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内容。

2、学会本单元30个生字,其中25个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4、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

5、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6、通过习作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健全人格。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课时安排

上一篇:浅谈成人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下一篇:不能胜任岗位的辞职报告与不能胜任工作的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