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案例

2024-10-03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案例(12篇)

1.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案例 篇一

(二)罗湖莲塘互联网产业集聚区

莲塘地域独立,形似硅谷,北倚梧桐山,毗邻仙湖植物园,南隔深圳河与香港香园围地区相望,素有“罗湖中心区后花园”之美誉。该地区为深盐二通道起点地区,罗沙路东西贯穿,随着莲塘/香园围口岸、轨道8号线、东部通道的规划建设,该地区将成为香港向深圳乃至粤东地区过渡的门户性区域。莲塘城区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现有工业用地42.17公顷,现有工业建筑面积约68.49万平方米,现有人口约20万人。罗湖莲塘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主要特点如下:

1、以莲塘互联网产业园为依托,打造产业集聚区。2008年底,罗湖区区科技创新局提出了改造莲塘国威旧工业区(物业属深圳国威电子有限公司)建设互联网产业园方案。产业园占地1.32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2009年11月举行了产业园入园企业签约仪式,2010年1月产业园一期改造项目完工,签约企业全部入驻。现入驻企业55家,一期入驻率一直为100%。二期规划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目前已着手开工建设。

通过打造产业集聚区,形成了良好的企业聚集效应,辖区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规模快速扩大,核心集群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已达160家。基于产业园供不应求现状,罗湖构建了“大园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将辖区其他规模较大、创新性和影响力较强的电子商务企业统一纳入园区管理与服务框架,扩大园区空间。

2、政府给予政策扶持,鼓励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罗湖区政府不断加大对互联网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制定落实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2年,为进一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区政府对产业扶持资金总额由上的8000万元增加到2亿元,区有关部门也在积极修订《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扶持科技创新实施细则》。

3、进行专项规划,长远布局集聚区发展。目前,罗湖区正在对产业园二期、鹏基工业区、工业七小区、电子商务特色体验街区及整体环境提升等进行专项规划,长远布局莲塘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发展。根据调研和论证,如依托发展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口岸经济区建设,高起点规划再造一个莲塘,可提供近100万平方米产业发展空间。现部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产业园二期建设已举行开工仪式,工业七小区城市更新单元计划已作为产业园延伸项目获市规土委批准。

2011年,产业园框架内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销售和服务收入为54.33亿元,平台交易额约156亿,其中产业集聚区企业销售或服务收入约5.5亿元,纳税额2150万元。重点企业有一达通、茁壮网络、慧视通、今天国际、商机网、戴维尼、欧拉拉(以上七家为框架内企业)、佐卡伊、欧莎服饰、播播信息、波特商网、数动科技、优恩互联、天助网、奢华街、查查吧等。预计2015年,打造产业发展空间30万平方米,引进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300家,实现产业规模200亿元。

(三)蛇口网谷产业园区

2009年开始,中央、省、市都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恰逢此时,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蛇口也面临着产业升级的挑战。经过多次协商和充分交流,南山区政府和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确定以科技、信息、文化为主导的网络产业对蛇口工业区进行改造,合作打造“蛇口网谷”,以形成有特色的新技术新工业集聚区。2010年5月,南山区政府与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政企强强联合,共同建设“蛇口网谷”——南山区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产业基地,以互联网产业推动蛇口片区产业升级。蛇口网谷建设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核心区、配套区和拓展区。在总体规划中,蛇口网谷核心区将以旧城更新改造的物业作为产业用房。网谷规划核心区超过2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超过42万平方米。蛇口网谷产业园区主要特点如下:

1、产业定位明确。蛇口网谷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为关键,以互联网应用服务和电子商务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优势特色,深化深港合作,利用南山区建设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先锋城区的战略机遇,打造国际互联网产基地的核心区。在物联网、电子商务方向,重点发展三网融合需要的核心技术产业,重点突破三网融合业务要求的集成电路、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基础产品,推动宽带信息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2、产业发展目标明确。根据深圳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市和打造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城区的发展定位,按照互联网自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老工业区产业升级的内在需求,推动蛇口工业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成为传统工业区成功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深港高端服务业和创新产业合作的先行区,使蛇口网谷成为中国互联网南方总部基地和产业应用的示范基地、中国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新产业发展基地。

3、配套服务齐全。以沿山路片区为核心区,东、南、北、三个片区为配套服务区,构成“一区三片”的空间结构。一区即核心区,以发展研发、创意等产业功能用地为主,同时配套生产性服务业设施。三片即东、南、北三个配套服务区,提供居住、生产和生活性服务功能为主,同时结合有条件地块,扩大网谷产业用地规模、提高产业承载能力。目前蛇口网谷周围拥有教育、医疗、银行、邮局、公园、剧院、运动场、购物中心等齐全的生活配备,高档别墅区、海上世界、火炬创业园、美伦会所等知名物业以及税务机关、人才服务中心等园区服务机构。

蛇口网谷园区现已入驻的企业超过70家,入驻企业基本为互联网电子商务及物联网企业,入驻企业大部分租用物业面积500平方米以上,不少企业在细分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例如中科院育成中心、悠米网、优购网、科脉、威锋网、广和通、斐贝国际、宝矿网、谷姐网、安络科技、卓凡科技、海云天教育测评、世纪互联、沃特沃德通讯、联合同创俄科技、成古科技、蒙黛儿实业、IBM、博世安防、永丰余、飞利浦等。这些企业潜力巨大,发展迅速,已形成产业聚集效应。目前,园区产值约35亿元。预计2015年300至500家企业入驻基地,园区投资26亿,实现产值规模300亿元。

2.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案例 篇二

近年来, 全市思想上已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成立班子, 制定政策, 强化考核, 一个个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应运而生, 实现了产业得发展、农民得实惠、干部得政绩的可喜局面。但一段时间以来,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建设中也暴露出进展缓慢和进展不平衡等问题。如何实现现代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化发展, 笔者认为主要应进一步重视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进一步加大宣传引领作用

大力宣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 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意义重大, 事关长远。必须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充分增强对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改进工作方式、加强服务指导, 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专家现场咨询指导等方式, 深入基层宣传辅导、答疑解惑, 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 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大力培植典型, 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利用各种媒体, 及时总结、宣传、报道和推广各镇 (地) 的做法和经验, 鼓励和引导广大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 (协会) 积极参与、支持, 组织相互观摩交流学习活动, 取长补短, 使他们熟练掌握园区建设的有关政策、要求和建设方法、步骤、保障措施等, 增强做好园区建设工作的信心和自觉性、主动性, 形成发展园区、繁荣农村、致富农民的浓厚氛围。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危机意识, 以更加有力、更加扎实、更加有效的工作措施, 瞄准市场、挖掘潜力, 深入推动园区建设工作再掀新高潮。

2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效果

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以及纪律保障机制, 明确工作要求、细化有关规定、层层落实责任, 强化日常监管, 全程跟进。查思想、查组织、查措施、查成效, 督促各级有关部门思想上要重视、措施上要给力, 履职尽责, 确保市委、市政府关于园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深入开展园区建设工作的服务和指导协调, 统筹兼顾, 密切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园区建设工作督查通报制度, 及时掌握各地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 着力规范园区规划建设行为, 紧紧抓住本地区园区建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及时研究采取有效措施, 使园区建设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全力推动本地区园区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园区建设领导机构要定期印发简报, 便于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情况, 研究决策, 推动全局工作。

3进一步严格落实绩效考核

建立园区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和有效的监督奖励制度, 加大考核与执行力度, 确保园区建设深入开展和取得实效。就是要将开展园区建设工作成效情况, 列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各级各部门要严格工作标准, 加强督促检查, 推动园区建设快速发展、快出成效。既要防止建设搞形式、走过场, 有关职能部门又不得随意设卡、刁难企业。进一步严格和加大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核力度, 通过不懈努力, 再使一批“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群众普遍欢迎”的、崭新的现代农业园区脱颖而出。对凡因宣传发动不到位、组织领导不力、对政策知之不深导致园区建设进展缓慢、设计规划不合理、无发展前景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 要按照有关规定, 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力度大、成效显著、目标任务完成好的镇和部门给予适当奖励, 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

降低拖拉机油耗有窍门

1.保养空气滤清器经常保养空气滤清器, 不要用布或其他物件包裹空气滤清器, 保持滤清器进气流畅, 以减少进气阻力。

2.不改变排气管方向不要随意改变排气管方向, 以免增加排气阻力, 使发动机的油耗增加。

3.常规调整气门间隙气门间隙要经常调整。如果发动机因齿轮凸轮轴磨损而引起配气相应角减小, 要适当减小气门间隙, 以弥补配气相位角的减小。凸轮轴严重磨损应及时更换。

4.调整各传动部位间隙正确调整机车各传动部位的配合间隙, 以减少传动部分的动力消耗, 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和生产成本。

5.不超载、空跑正确选择牵引负荷, 做到不超载、不超速、不跑空车。

6.保持合适的冷却水温发动机应在最佳的水温状态下工作, 因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耗油量增加, 增加生产成本。

7.正确使用刹车拖拉机在行驶时尽量少用刹车。因不正确的刹车不但会增加机件的磨损, 而且还会增加动力消耗, 增加油耗。

8.防止燃油滴漏定期对发动机进行耗油技术检测, 坚决杜绝燃油滴漏现象的发生。

9.正确牵引机具正确调整牵引机具的配合间隙和牵引角度, 轮胎气压要符合标准。

10.合理选择挡位正确合理地选择挡位, 工作时应选择中、大油门, 以发动机不冒黑烟为准。

汪泽

通渭县成功研制出

两款马铃薯播种机

最近, 由通渭县百里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2CM-3G型马铃薯膜际垄作深播联合作业机和2CM-2G型马铃薯起垄铺膜喷药播种机通过四川省农机站鉴定。省农机站的专家认为, 两款播种机均具“先进、适用、廉价、轻巧、安全”等特点, 既能在川地作业, 又适宜在崎岖的山路行走、梯田作业, 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家有关标准和计划任务书的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规定水平。两款播种机的研发成功, 将为该县乃至周边马铃薯产区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

3.现代产业园区开发与运营深度思考 篇三

一、园区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现代园区的概念进一步得到深化的最高级别是国家级新区,比如青岛西海岸新区,陆域面积达到2096平方公里;最近审批通过的大连金普新区,还包括原来的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或者物流港,都是区中有区、园中有园,在几十平方公里的大区和小区中又分了不同的文化创意、科技、农业、物流等不同类型的专业化园区。园中有园是政府管理者和房地产开发商如何在未来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有效地协作,在未来的城市构建、产业构建方面能够摆脱过去空城、孤岛、空心化等问题的方式之一,更加节约资源,提高社会投资效率。解决新型城镇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把过去这些年批准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等3000多家园区,按照亦庄经济开发区到亦庄新城、苏州工业园到苏州新城这种模式进行系统的规划、有效的整合。这3000多家园区能够承载未来4亿多农民工进城的问题,能够承载城市间产业和要素迁徙的问题。

二、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

1.园区的投资主体越来越多样化

产业园区在过去的20年里主要是管委会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到配套服务等,以北科建、北京经开等国企为主,也有少量的民营企业参与。现在大量的房地产商进入企业园区,实体企业介入产业地产,比如联想、华为,利用自身产业优势自建园区,同时也做围绕产业做产业集群。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实体企业投资园区共存。未来,这种园区的投资力量将会产生巨大的分化。近日,国务院批准了投资体制深化改革,有7170家政府的平台化投资企业将剥离政府融资平台作用,这个剥离意味着无论是城市发展基础设施还是园区发展基础设施,政府投资能力将会被剥离或削弱,所以未来的园区开发将会真正由市场对资源起决定性配置作用,市场的群体力量会更多承接政府投资功能的缺失,呈现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2.产城融合是大势所趋

2009年北科建提出科技地产、园区地产的同时提出未来的项目一定要坚持产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化的核心本意是在园区开发中真正实现土地、产业、功能和价值的有机融合。要实现这四个融合就要在产城融合的规划层面、政府的职能层面紧密的把问题统筹起来。换句话说,就是土地的集约、产业的迁徙与集聚、城市功能的完善、园区的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等方面的统筹考虑和规划设计。

3.产业定位的精准化和差异化是未来园区最核心的竞争力

过去的园区开发中,其实政府在园区规划之初不是没有考虑到土地、城市、产业等,规划的挺好,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很容易把专业园区做成杂院。北科建、经开、上海张江等,坚持的是专业化、高标准,就容易成功。而很多园中园,要么是开发商只做土地开发,物业建成就卖,不孵化企业,不利于产业发展;要么是政府为了GDP尽快体现,招什么就是什么,不择商。而且,目前很多地产产业园区同质化非常严重,一个区域,几十个同一产业的产业园区,招商竞争白热化。所以,未来园区要活下来,必须有精准的产业定位,通过园区的产业定位和风格的差异化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4.智慧与生态成为园区的新标准、新亮点

智慧与生态园区是未来的趋势,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看:一是客户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尤其是软件、生物类的科技园区,企业与企业的从业人员对环境的要求,对建筑、环境、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政府管理的目标越来越高,五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新区,政府对交通、人流、灾害等社会性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三是投资人期望越来越高,都希望投资于高标准、高竞争力的园区,来获取更高的投资价值回报。

5.园区平台化规律越来越清晰

用互联网的思维去理解园区平台的使用者。第一是政府;第二是产业类客户,企业在平台上进行生产和交易;第三是生产型服务业,服务型企业在平台上为产业类客户提供服务,同时也扩张自己的业务。理解到平台的三类使用者以后,就要用经济和政策手段促进客户间的交易,把信息资源整合起来为他们服务。从运营化、金融化各个角度去理解这个平台,从产品的开发到物业的运营,到资产的孵化,到客户的投资、服务、整合是必备的功底。

三、新型园区的顶层设计系统

园区是政企合作的产物,企业和政府合作开发高端园区,至少有六个层面必须要考虑。

一是产业生态体系。对于数十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区或者城市新区开发,必然由产业园区升级到产业城市,产城融合是趋势。由园到城的过程里,产业生态里面必然要包含2.0、2.5和3.0等产业。2.0有高端智能制造;2.5有科技研发、小试、中试和产业化;3.0有大型总部,还有高端金融服务;另外还要有3.0类的社会事业类服务业。几十平方公里的区域就是一个新城,医教文卫这些社会功能不能缺失。当然还有生态居住。这些产业和功能的研究如果不到位,后面必然出问题。

二是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必须添加智能、生态等预见性规划,以及智能管理信息化规划。进而实现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运营规划等多规合一,以保证规划和设计体系能够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而不应只看到眼前需求。

三是建设控制体系。我们的生态通过园区的碳排放、能源审计,包括水资源等这些指标来控制,这些指标在园区规划里都有,但是在过程中是不是到位了政府不能控制,园区开发商也不能控制。我们希望把生态绿建这些智能标准将来变成建设导则,投资人买地的标书中就对这些进行严格规定,投资不到位可以罚款,政府不给验收。这些标准必须做到并且坚持,才能通过建设控制保证园区品质。

四是招商运营体系。我们园区开发商和政府合作进行产业招商,关于产业转移或者产业进来之后的创业补助、房租优惠、子女上学等一系列招商政策体系,我们发现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省级园区里面,这些体系的政策是清晰的,但是部分二线城市和大部分三线城市也在学北京中关村、学苏州工业园,虽然政策体系学来了,但当地政府的规定以及财力能不能支持这些体系就不一定了。如果这些政策体系实现不了,那么产业就转移不过去。

五是金融合作体系。现在遇到的最大困境就是数以百亿计的土地开发投资,政府平台要推出,企业要承担,开发的资金怎么来,还款怎么来?将来入驻企业的VC和资产孵化能不能帮助他们整合到位?以此类推,大金融概念在一级、二级、三级市场里贯穿,这些都不是政府的职能,因为把一级开发权给了开发商,整个招商给开发商,那么开发商就要想好自己的金融和客户的金融,提前构建好全过程的金融支持与合作体系。

4.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案例 篇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工作。该镇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分别下到产业园区涉及的8个行政村开展宣传工作,向农民发放《商桥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情况简介》2000余份。

二是探索流转方式,解决农民困难。为做好该项工作,该乡镇集全国各地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认真加以研究,结合镇情实际,向群众推荐适合当地的流转方式,如公司(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不受益不出租金,受益后出租金;以合理价格直接谈好较长期的租金等。

三是做好服务工作,消除后顾之忧。制定规范、详细的土地流转协议范本向各村、组发放;耐心解答土地流转过程中群众的疑问,细致讲解国家的土地流转政策,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5.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案例 篇五

生态示范基地简介

中国〃洛川现代苹果产业园区生态示范基地位于凤栖镇桥西距县城三公里处,是按照县委、县政府“果畜结合、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和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的要求建设的。2010年3月投入建设,占地200亩。该示范基地建成后,将成为集旅游观光、采摘品尝、冷库贮藏、果园养畜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高效生态示范园,是我县探索黄土高原苹果由乔化栽培模式向矮化栽培模式转变的示范样板。示范基地建设和管理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的特点:

科学规划:按照地貌待征和现代生态农业的要求,基地规则为”四个区”即:果树栽植区、畜牧养殖区、冷库贮藏区和综合办公区,其中果树栽植区占地150亩,畜牧养殖区占地30亩,冷库贮藏区占地10亩,综合办公区占地10亩。

全矮栽培:全部选用SH系和M26矮化砧木,主栽品种为优系红富士,搭配品种为嘎啦系红盖露,密度为2.5×4米,是目前世界最佳矮化标准栽植模式。

标准建园:依据“四统一”要求,即统一大坑栽植,统一施肥灌水,统一起垄覆膜,统一一级苗木。一次性高标准、高质量建园,为早产、高产、优质奠定了良好基础。

果畜结合:为了确保有机肥的供给,配套建设年出栏万头养殖场一个,养殖场建设采取与正大集团合作的形式,规划建设每栋700平方米标准猪舍四栋,及相关配套设施。年可生产有机肥5000吨,切实保证了该示范园有机肥投入,实现果园有机化生产。

综合配套:注重基础设施及生产管理综合配套。目前,水电已入场入园,果园种草到位,并逐步实施道路水泥硬化,果园节水,管道输肥,钢架支撑及各类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措施的综合配套应用,实现果园管理生态化、现代化。

6.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案例 篇六

一、项目背景

1、区域概况

早在十一五期间,云南省政府就提出了“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概念,将昆明和曲靖的16个县市区连片建成绿色经济示范带,引领全省绿色经济和高原特色农业大发展。2013年,滇中产业新区正式成立,马龙县抓住列入滇中产业新区(东区)规划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科学规划,主动融入,努力建设成为昆曲绿色经济带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滇中康体休闲度假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产业园、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现代临空物流园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项目区域图

2、产业概况

近年来,马龙县步入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加速过渡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进程,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按照“启动建设旧县和马过河片区、巩固提升小寨和东光片区、强势推进轻工产业园区和仓储物流园区”的思路,合理布局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聚集区。项目所在地位于马过河生物资源片区,交通便利,与凤龙湾及野花沟两大旅游风景区相邻,随着片区旅游度假产业及绿色农业的兴起,重型工业逐渐被取代,轻型工业、绿色农业成为片区发展的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马龙县产业布局

二、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云南马龙县马过河镇,面积1336.52亩,其中生产区建设用地241.72余亩,项目地块原为国营机械厂用地,1997年搬迁后土地一直闲置,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由于以前为国有军工企业用地,已经过成熟开发,地块处于熟地状态,并且在废弃之后遗存大量生产用房,具备良好的工业开发条件。项目投资公司收购该地块1198亩后,依据曲靖市及马龙县的发展规划,并整合周边相关旅游度假资源,计划建设本项目,通过集聚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充分推进片区绿色产业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项目区域规划

三、项目亮点

1、生态资源丰富

项目所在地马龙县生态环境良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0.04%,全县共有大小河流7条,水资源总量达7.67亿立方米。特别是项目所在地马过河生物资源片区土地肥沃、面积广阔、地表水丰富、地下水纯净、地势结构合理,并且与与凤龙湾旅游度假区相邻,整个区域空气清新,植被茂盛,有利于发展各类农业产业项目。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项目区域植被

2、产业基础良好

马龙县是昆曲地区传统工业强县,工业园区始建于2000年,规划修编面积78平方公里,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为“一园四片”,即:小寨循环经济片区、东光冶金机械片区、旧县建材物流片区、马过河生物资源片区。周边工业配套已趋齐全,适合规模化的农业发展。马龙县被纳入滇中产业新区后,着力引进国际国内农产品加工的大集团、大企业,推进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实施,全力打造“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大力提升农业开发综合效益,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马龙小寨工业园区

3、科研合作广泛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项目投资公司历年来主营绿色食品生产与生态旅游项目,在旗下项目中与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农业产业方面合作了众多项目,推动了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提升了全区农业产业的档次和水平。园区的建立,也必将为彼此多领域合作提供广阔空间和平台。

云南农业大学

四、项目定位

项目以“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为驱动引擎,带动“农业种植推广、农副产品加工、农业观光体验”三驾马车的共同发展,同时以“现代农业”为主题,打造集“现代农业展示”、“农业科技研发”、“怀旧旅游体验”、“农产品深加工”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五、产业链规划

1、上游产业链

项目以“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为驱动引擎,带动“农业种植推广、农副产品加工、农业观光体验”三驾马车的共同发展,同时以“现代农业”为主题,打造集“现代农业展示”、“农业科技研发”、“怀旧旅游体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于一体的综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特色农业之茶园

特色农业之黄西红柿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2、下游产业链

在以农业技术为基础的农业示范区的带动下,在园区农产品加工的产业升级中,大量的产能需求将被释放,除园区实现自己的三产业联动外,园区年加工30万吨的产能,更有利于刺激周边旧县物流仓储片区,小寨循环经济片区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让片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物流仓储区

3、产业链补充:第三产业

依托于马过河旅游片区的大量客流,园区以特色的农业观光体验和怀旧旅游体验形成景区的有效补充,为游客创造一个全新的、主题化的游憩场所,不仅为园期带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马过河旅游业的重要补充。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特色农业观光体验区

六、项目功能布局

结合食品产业园的发展诉求和当地的地方特色、基础产业等,规划形成“一体六翼”的总体发展格局。

一体:农业科技旅游综合体 六翼:

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农业科技为基础打造大型绿色农业示范园;产品深加工示范区--以绿色食品产业为基础着力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农业科技孵化园--增强园区高科技含量,为园区农业技术科研基地;创意示范区--利用老旧厂房改造为LOFT创意空间,为园区拓展产业;生态旅游区--以农业生态为主体,集成公园和酒店的休憩片区;配套服务区--以满足园区生活配套功能为主,形成服务生活社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项目功能布局图

七、项目规划(一)现代农业示范区

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园区门户位置,是由农业示范园和农庄度假园组成的综合型生产区,同时对游客形成农业观光度假体验服务,是一个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科技主题示范区。建设项目包括:农业科技主题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生态农庄、种植园和养殖园。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现代农业示范区

农业科技主题馆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民专业合作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生态农庄

种植示范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养殖示范区

(二)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

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是整个园区唯一的轻型工业区,从事绿色食品、纯天然生物制品的加工、包装,包括加工区和展销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规划图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花果香精产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医疗保健产业

(三)创意示范区

创意示范区,让老旧厂房焕发创意新活力。建设项目包括创意工厂,餐饮、商业,画廊和剧院等。

创意示范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创意工厂

餐饮区

(四)科技孵化区

科技孵化区既与生产区稍有隔离,是园区软实力核心所在。建设项目包括专家楼,教育培训中心,产品认证中心和研发中心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科技孵化区规划图

专家楼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研发中心

(五)生态旅游区

生态旅游区以生态公园为主体,以旅游接待功能为主,形成独具一格的特色农业生态休闲度假胜地。建设项目包括生态采摘园,休闲花海和接待中心。

生态旅游区规划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草莓采摘园

休闲花海

(六)配套服务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配套服务区为人口凝聚区,提供园区所需的生活、居住配套。建设项目包括多层住宅、餐厅和活动中心。

配套服务区规划图

多层住宅居住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活动中心

八、投资计划

项目总投资15亿元,分两期建设。

首期计划投资5亿元:主要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老旧厂房改造,及公园内道路修葺、草坪铺设、以及各类雕塑和灯光景观的建设,预计2017年前完成。

二期投入10亿元:主要用于园区企业及科研院所引进、人才引进、新建设施和设备建造等,预计2020年前完成。

九、前瞻服务

前瞻产业研究院通过深度访问、实地调研及与项目运营主体公司的深度配合,在对项目区域概况及产业概况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挖掘项目亮点,进行项目的总体定位、产业链设计、园区发展规划实施、重点功能区及重点项目的策划、投资建设规划等。

7.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案例 篇七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措施,成效,问题,对策,江苏镇江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转基因工程技术和设施化种养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成为实现农业高新技术引进、研发、推广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的载体和平台。

近几年, 镇江市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一个重要建设内容, 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2013年, 镇江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意见》镇发[2013]40号文件, 明确提出企业向园区集中, 产业向高端集聚, 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的“三集”发展方向, 将30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纳入产业“三集”重点建设范围, 推动农业园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1]。在政策激励下, 镇江市30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取得长足进步, 园区规划更科学、主导产业特色更鲜明、基础设施更完善、示范带动作用更明显、园区机制越加健全, 但是和其他地级市一样面临着园区规划不合理、土地利用矛盾、资金缺口大等难题,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发展速度。如何促进现代农业园区稳步健康发展, 如何实现现代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化发展, 值得思考。现就镇江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情况进行探讨如下。

1 采取的主要措施

1.1 科学筹划, 突出规划引领

坚持规划基础性、主导性、前瞻性、综合性, 按照产业“三集”发展要求和农业园区规划修编要求, 邀请科研院所等规划编制单位, 结合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和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进一步修编完善园区规划。2013年, 举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评比活动, 重在强调园区规划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增强各级园区管理和工作人员的规划意识, 改变以往农业园区建设顺其自然的工作局面。

1.2 突出优势, 明确园区定位

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镇江丘陵资源、靠近长江的交通区位优势, 立足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 突出丘陵资源优势, 重点建设20个高效园艺、高效林业和农业观光旅游园区;突出沿江优势重点, 建设5个高效渔业园区;突出交通区位优势, 重点建设5个粮油加工园区。

1.3 开展招商, 招引企业入园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 促进园区项目集聚。各地以园区招商为重点, 组织园区结合各自特点及优势, 编制园区招商手册, 并充分抓住农业招商、洽谈会等机会, 积极宣传推介园区, 开展园区招商。

1.4 组织培训, 提升建设水平

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和业务培训, 提升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一是外出考察学习。组织各辖市区农委主要负责人赴南京、苏州、南通、盐城等地专题参观学习园区建设, 重点学习了园区规划、投入和运作机制。二是开展园区业务培训。邀请了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园区建设专家教授作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及园区规划几个问题”的专题讲座, 增强了各地园区规划意识。市县逐级开展统计知识培训, 提高统计人员水平, 确保了农业园区指标的按时统计和上报[2]。

1.5 政策扶持, 推动园区建设

主要体现在资金支持上面, 2013年市委制定出台了《镇江市重点农业园区建设奖补方案 (试行) 》, 明确了农业园区公共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奖补政策, 对全市14个重点项目兑现了财政奖补对8个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奖补, 最大限度地发挥奖补资金的撬动效果。

1.6 加强考核, 以督查促推动

市委出台《镇江市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评价考核暂行办法》, 制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考核方案, 细化考核内容, 对30个园区开展自我评价和集中考核。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深入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现场推进农业产业“三集”发展, 市农委建立重点农业园区挂钩服务机制, 成立督查组或指导组, 加强督导, 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2 取得的成效

2.1 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全市3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904万hm2, 累计建成2.394万hm2, 占规划总面积的82.44%。2014年上半年, 句容市天王有机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全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达7个;江苏省丹徒现代茶叶产业园区获批“国家级茶叶标准示范区”称号。

2.2 主导产业特色鲜明

30个重点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突出优质粮油、特色园艺、特种养殖、高效林业、休闲观光与乡村旅游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突出接二连三, 重视产加销休闲观光等产业链的延伸, 努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突出多种功能拓展, 注重生产示范、增值示范、功能示范 (休闲观光) 、服务示范、营销示范、科研示范等功能的发挥。

2.3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全市各类园区内已经累计建成硬化道路、排灌沟渠580.6 km, 累计建成公共服务平台15.59万m2, 建成并运行的科技平台数量55个;建成“三新”展示基地793.33 hm2, 新品种示范推广数达91个, 种苗繁育中心8.15万m2, 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达0.46万m2, 农产品交易市场8.54万m2。

2.4 项目投资规模更大

园区更加注重项目资金投资规模和落实情况。据统计, 在30个重点农业园区中, 总投资达1 000万元以上的在建重点项目共有69个, 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达68.42亿元, 已完成投资16.46亿元。截至目前, 落实亿元项目36个 (在建23个、在谈13个) , 其中23个在建亿元项目覆盖1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计划总投资达52.42亿元, 已完成投资9.51亿元。

2.5 示范带动成效显著

30个园区新增投入18.10亿元, 累计投入148.31亿元, 实现园区总产值135.12亿元;辐射带动农产品销售产值达19.12亿元, 辐射带动农户27.87万户;建立创技研发中心8个、“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展示基地47个, 农业园区对产业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

2.6 园区机制更加健全

30个园区有28家成立了园区管委会, 管委会主任由农委主任或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 全部落实了办公人员和专用办公场所, 27家园区专门设立了招商部, 26家园区成立了发展公司。

3 存在的问题

3.1 规划缺乏合理性

虽然进行了规划修编, 但是从评审专家反馈的意见上看, 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部分园区规划在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方面不具体, 可操作性不强;规划的目标和功能定位偏多, 不够清晰, 不合理, 功能区之间缺乏衔接, 特色不够明显;部分园区核心区面积大, 建设内容不详, 建设内容重复[3,4]。

3.2 土地利用矛盾突出

一是国土部关于设施农用地政策 (国土资发[2010]155号) 难以贯彻到位, 用地指标落实较难, 导致部分项目建设内容因用地原因难以顺利实施;二是在已经流转的土地上建设与园区规划不符的工程, 甚至有些园区公然出现休闲娱乐会所等场所, 土地非法使用, 导致农业园区功能区域间衔接力不强;三是土地价格虚高, 部分农民利用手中土地哄抬价格, 特别是土地青苗补偿费用, 使招商引资重点园区项目投资方顾虑重重, 阻碍园区建设进度。

3.3 园区资金缺口大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收率低, 政府财政扶持对园区帮助十分有限, 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影响了科研、生产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加上园区资金渠道不畅通, 相应农业融资担保体系、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等不完善, 导致资金瓶颈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3.4 园区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科技创新应该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灵魂。就目前形势而言, 镇江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存在科技水平参差不齐和科技人才匮乏等问题, 严重抑制科技创新能力[5]。例如, 部分种植养殖类型园区存在农业机械化覆盖率低、传统手工劳作效率低、科技展示缺乏亮点等问题;科技人才匮乏, 特别是高层次专业科研人才极其缺乏, 现有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等问题;相当一部分园区尚未形成配套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 很难吸引高层次的人才来园区创业, 导致缺乏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3.5 园区发展模式单一

在镇江30个“三集”农业园区中政府牵头主导是主要推动力量, 园区管委会或发展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般从涉农部门或各政府部门抽调组成, 园区前期建设速度快, 但是园区后期运行管理成本高, 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兼职, 经营管理能力、市场运作能力、统筹建设能力较弱, 致使农业园区功能性缺失、市场化运作难度加大, 反而成为镇江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现代化的阻力。

4 发展对策

4.1 加强政府引导, 推动园区市场化运作

由政府主导园区变为政府引导园区, 政府为园区提供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服务, 园区脱掉“政府形象工程”的帽子, 积极运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业园区建设和科技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基础调节作用, 多形式、多层次搞活园区建设机制, 增强园区的市场竞争力。

4.2 做强园区主导产业, 打造一条产销链条

围绕园区主导产业, 进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活动, 加强市场导向作用,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打造一条产销链条。做大做强园区主导产业, 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 通过推行产业化经营, 实行产加销一条线、贸工农一体化。

4.3 加强科技支撑, 为园区注入生命力

一是建立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科技合作关系, 为他们提供科研试验的平台, 大学和科研院所为园区建设提供尖端的技术和强大的人才资源, 通过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 增强农业园区的核心技术力量, 能够有效推动技术的扩散、高科技企业的创建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带动;二是建立人才奖励机制, 吸引高层次人才, 为农业科技人才提供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 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三是加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力度。改变传统种养殖模式, 聘请高校和研究所专家为农业园区农民授课, 提高农民学用先进农业科技的能力, 培养新型农业科技农民, 为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应用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4.4 扩宽融资渠道,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建立多元化和政策开放性的投融资体系是园区市场化运作的趋势。政府由主导管理转变为间接调控, 调解园区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 协助园区招商引资;园区除了争取国家、省里和市里项目资金外, 应在招商引资方面和吸收信贷资金方面下大功夫, 改善园区投资环境, 调整有关现代农业园区的投融资优惠政策, 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实现投资社会化和市场化, 积极探索创业基金、转化基金、担保基金等多种形式的科技产业投资, 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投入、个人投资、外商投资等多元化格局, 逐渐摆脱依靠政府扶持的局势, 为园区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6]。

4.5 培育知名品牌, 提高园区特色产业效益

鼓励对特色农产品开展“三品”认证和商标注册, 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名牌农产品, 做好地理标志和原产地标识保护工作, 培育特色产业, 以“一园一业”“产业强园”为目标, 借助媒体等多种工具提高品牌知名度, 通过农产品交流会等形式的活动扩大园区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 拓宽园区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 增加园区的经济效益。

4.6 规范土地使用, 推动土地集约化发展

一是制定严格的土地使用标准, 完善土地利用制度, 保护耕地和农民的利益;二是提高土地使用率, 比如园区内仓库、厂房、公共建筑等相同功能类型设施尽量共同使用, 避免重复建设, 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三是土地指标的利用应符合园区规划的要求, 加强土地监督, 对于违法建筑应及时拆除, 收回土地指标, 并对具体责任人给予处罚。

参考文献

[1]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意见[EB/OL]. (2013-08-14) [2014-09-28].http://fgw.zhenjiang.gov.cn/xxgk/zwgk/fzgh/zhdt/201308/t20130814_967463.htm.

[2]耿建铜, 朱永波.对咸阳市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几点建议[J].农业经济村经济与科技, 2013, 24 (3) :60-61.

[3]李家林.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思考[J].现代园艺, 2012 (6) :36-38.

[4]陆春军.建设农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J].现代农业, 2014 (2) :47-48.

[5]黄修杰, 何淑群, 黄丽芸, 等.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其研究综述[J].广东农业科学, 2010 (7) :289-293.

8.产业园区如何应对经济变局 篇八

一、中国的经济变局

中国正在发生的经济变局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速换挡;二是经济结构转型;三是经济增长动力转向。

首先,经济增速在换挡。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10.3%下降到2014年的7.4%,2015年一季度下降到7%。在稳增长措施推动下,2015年二季度经济可能小幅反弹,但第三、第四季度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如果产能过剩等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新的增长点不能及时形成,2016年经济可能继续探底。只要经济真正探底,且通过改革、转型、创新及时将新增长点培育起来,则中国经济长期总体是乐观的:2016-2020年间将保持6-8%的中高速增长,当然不排除个别年份增速低于6%;2020-2030年间保持4-6%的中低速增长;2030年后则中国将成为发达国家,保持与当今发达国家大致相当的经济增速。总的来看,中国经济不可能再像过去三十年那样维持9.8%左右的高速增长了,而将逐步换挡到较低的增长平台上。

其次,经济结构在转型。

一是要素投入结构在转型。从一般性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源、劳动力等,转向迈克尔.波特说的高级要素,如技术、人才、信息和知识等。二是排放结构在转型。增加氧气、水蒸气等好的排放,减少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不好的排放,即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等。三是产业结构在转型。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品牌产业的比重将提高,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模仿型产业、农业和工业的比重将下降。四是区域结构在转型。新型城镇化在推动,统筹城乡发展或城乡一体化逐步推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日益缩小。五是收入分配或财富分配结构在转型。由原来偏重国富转向偏重民富,由少数垄断行业富裕起来转向更多行业公平发展,由原来少数人暴富转向多数人共同富裕。六是发展目标结构在转型。由原来主要追求GDP数量增长转向强调经济的效益和质量,由原来主要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追求有形财富和无形财富的协调增长,由原来主要追求大国,转向主要追求强国。

再次,经济增长动力在转向。

经济增长的动力,由原来主要依靠凯恩斯说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转向供给边的“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很多人动辄将“三驾马车”说成是经济的基本动力,这是值得商榷的。我们不否认“三架马车”是经济增长需求边的短期动力,但它们主要表现为GDP的三大组成部分,只是经济下行和经济危机时期用以抚平经济波动的非常举措,而非常规经济政策。若硬要将其作为持续的常规经济政策,一定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泡沫和后遗症。只有“三大发动机”才是经济增长健康、可持续的动力,其中制度变革即是指改革,结构优化包括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等,要素升级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信息化等。经济增长从逻辑上看,包括“三驾马车”需求边动力、要素投入动力、生产率提高动力(“三大发动机”动力)、中国特色动力(以GDP为导向的价格制度、土地制度、财税制度、金融制度、政府管理制度等)四组。这四组动力,只有“三大发动机”才是通过效率提高带来经济增长,因而是我们今后必须主要依靠的增长动力。它们正好对应着新一届中央领导反复强调的改革、转型、创新。故经济增长动力正在转向。

二、经济变局下的园区定位

部分决定成败,如果定位错了,则细节做得越好,在错误的道路上就走得越远。第二句话是“定位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企业家和定位能形成第一生产力,因为定位定准了,就可少走弯路,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形成生产力。

园区怎么定位呢?定位可分以下几个层次。一是总体定位。总体定位要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它是高屋建瓴的,可以统率其他各个层次的定位。二是功能定位。包括经济功能定位、文化功能定位、生态功能定位、制度创新功能定位,支撑前面的总体定位。三是主导产业定位。园区的现代产业体系包括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和支撑产业三个方面。其中最需要定位的是主导产业,因为主导产业定了,配套产业和支撑产业就好定了。四是重大项目或项目群定位。通过一个或几个重大项目或项目群的形成,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五是空间布局定位。即将园区中的“园中园”、功能区等都进行特色定位,以错位发展、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六是品牌形象定位。即对园区设计独特的文化精神、标识、宣传口号和节会活动等品牌形象。七是发展模式定位。发展模式设计一方面要反映本园区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有某种典型和示范意义。八是运行机制定位。即通过运行机制设计,理清与园区有关的各个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以减少内耗、形成合力,向着前面的定位方向前进。

园区定位经常会出现三个误区:一是定位不分逻辑层次;二是定位经常变化,换一个领导就换一套定位;三是定位与后面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属于“两张皮”,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

三、经济变局下园区转型升级的方向

第一,园区产业高端化。即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或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什么要高端化呢?一是消费结构在升级,不高端化,就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二是“高成本时代”悄然到来,不高端化就消化不了高成本。

第二,园区特色化。即依靠园区的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特色竞争力。只有有特色,才能形成优势,只有有优势,才能形成竞争力,只有有竞争力,才能可持续发展。

第三,园区集群化。产业集群反映了产业发展的核心奥秘。产业集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营销成本、信息成本、学习成本、交易成本等,可以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效应、集聚效应等。如何推进园区的集群化?一要善于培育和引进产业集群“种子企业”,通过种子企业开花、生根、结果,形成一片产业集群;二要高度重视行业组织的作用,因为行业组织非常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三要高度重视园区中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关系。

第四,园区品牌化。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品牌意味着竞争力。因而要大力发展品牌园区、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家。与企业一样,园区也需要塑造独特的品牌,而不能都是地名加高新技术开发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之类。

第五,园区绿色低碳化。即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园区。绿色低碳乃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故在园区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和基础设施等。

第六,园区信息化。信息化的威力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园区本身、园区内面所有的产业、企业都必须信息化,舍此别无他途。特别是要利用“互联网+”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园区信息化。

第七,园区城区化。即推进产城融合。在园区中仅有工业、工厂是没有生命力的,一定要形成多种产业的协调,一定要有较好生活设施的配套。

第八,园区市场化。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依靠企业进行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园区工委和管委会要简政放权,重点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环境、生活设施环境、生态环境、要素交易环境等硬环境,以及法治环境、政务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

第九,园区人本化。首先要满足人,要满足顾客、员工的各种需要。其次,要依靠人,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c

9.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案例 篇九

——肇庆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近年来,肇庆把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和打造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载体,积极承接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总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对肇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解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发展情况,近期市统计局工业交通科对省认定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园区基本建设情况

目前,我市经省级认定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有5个,其中:工业园区2个,分别是广东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广东肇庆工业园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3个,分别是中山(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工业园、顺德龙江(德庆)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中山大涌(怀集)产业转移工业园。5个园区总体规划面积共12370公顷,已开发面积共3980公顷,园内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均实现“三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土地平整)。2008年,中山(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工业园获广东省承接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首批示范性工业园区,并获5亿元扶持资金。该园规划建设面积为2250公顷,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功能拓展迅速,双转移成绩斐然。

(二)园区入园企业生产情况

入园企业不断增加。截止2008年,5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纳入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4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5.1%。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19家;小型企业123家。

企业生产贡献突出。2008年,5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0.0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5%;对全市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27.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8.4个百分点。其中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49亿元,增长42.7%,占全部园区增加值的71.5%。

重工业成为园区的中坚力量。2008年,园区完成重工业增加值42.9亿元,增长36.6%,对园区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72.1%,拉动园区工业增长25.7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占园区增加值的比重为71.5%。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支撑了园区工业的快速增长,2008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2.06亿元,增长76.5%,占园区工业增加值的36.7%。

高新技术园区发展迅猛。2008年,广东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82家,占全部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的53.2%,完成工业增加值42.33亿元,增长45.5%;园中园中山(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工业园入园企业达100多家,正式投产企业6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1.88亿元,增长19.3%,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产业转移园前列。

(三)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仍然滞后。近年来,肇庆市不断加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三通一平”工作不断推进,较好地完善了道路交通、通讯网络等条件。目前,广东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中山(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基本实现“九通一平”(九通:道路、雨水、污水、给水、天然气、电力、热力、电信、有线电视;一平:土地平整)。但山区县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配套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电力供应受用电指标限制,供应不足,电压不稳;供水管道接驳不充分;通讯网络不稳定;生活文化娱乐设施不齐全等。

资金投入不足。除广东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中山(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工业园获得省财政的大力支持外,其它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在资金投入方面依然显得捉襟见肘。产业转移合作双方层次偏低且多数是松散型合作,较少得到转移方应提供的园区开发资金,自筹建设资金难度较大,园区开发受较大影响。

发展后劲不足。尽管近年来山区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引进了一大批企业,但总的数量并不算多,投资也不算大,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质量不高、辐射不强等问题,特别是与本地优势资源结合不够。山区县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丰富,产量和质量都比较高,但是涉及资源精深加工的企业并不多,产业链条较长的不多,尤其是战略投资者不多,在带动工业素质整体提升方面后劲不足。

劳动力资源不足。随着园区不断建设,入园企业不断增多,用工需求也迅速增大,虽然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企业招工较难。一是青壮年劳动力许多已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富余劳动力年龄偏大;二是劳动力技能偏低。企业需要的是技术工、熟练工,而现有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技能水平偏低,很难实现稳定就业;三是就业观念还未彻底转变。许多青年不太愿意在本地就业,外流现象比较突出,致使出现结构性用工紧缺,引进来的企业招不到足够的、合适的产业工人。

环境污染堪忧。一些园区在引进企业时,降低了园区的环保准入门槛,对企业的环评把关不严,未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指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执行率不高,有些园区没有设立污水处理厂等。

(四)加快我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当前,园区经济已成为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金融危机为产业转移与承接转移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契机。因此,我市要紧抓实施《珠江三角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难得机遇,高度重视、关注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把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为园区经济的做大做强创造良好的环境。

1、出台进一步推动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并确立工作目标任务。每半年召开一次全市性专题会议,突出一个重点,有的放矢地出台一个政策性文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发展,加快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实现全市经济协调发展。

2、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所在地政府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协调服务,解决园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产业转移合作机制,落实市场化运作实体,明确各方责任,进一步推动产业、资金、人才、管理的转移。

3、学习借鉴中山(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各地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从本部门的职能出发,学习经验,研究制定和进一步完善推动工业园区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继续加大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扶持力度,提升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吸引力,促进产业转移(工业)园快进项目、早成规模、早见效益。

10.家具产业园区简介 篇十

阳明区工业园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阳明配套区)家具产业园区,位于磨刀石镇大甸子村东侧,磨刀石镇以西、南临爱河、北至牡绥高铁,占地面积3.02平方公里。是阳明区与中国家具装饰协会、广东省家具商会、上海月星集团合作,依托牡丹江口岸进口俄罗斯丰富木材资源,建设以高档家具生产制造为主题的现代化家具业、木业产业园区。园区采取集约化生产模式,拟引进高端家具制造企业10户,配套企业20户,引进投资10亿元,建设黑龙江省最大的家具生产、制造、研发中心。园区管委会多次赴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招商,今年7月19日邀请以中国家具装饰协会会长丁佐宏先生为首的40多位企业家到园区实地考察,并与上海月星集团、广东金海集团、北京森诺集团、上海艺极楼梯有限公司达成投资、用地协议。

1、森诺家具制造项目。该项目由北京森诺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1亿元,厂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计划建设1条现代化家具制造生产线,1条淋漆生产线,1座家具研发中心。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利税2,000万元,其中税金500万元。

2、美迪家具制造项目。该项目由湖南美迪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3亿元,厂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计划建设家

具、橱柜、干燥、淋漆生产线各一条,1座研发中心,2万平方米库房。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利税4,000万元,其中税金1,000万元。

3、艺极木门生产线项目。该项目由中德合资上海艺极楼梯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1亿元,厂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计划建设1条实木门生产线,1条木质楼梯生产线。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利税2,000万元,税金800万元。

4、华禹地板生产线项目。该项目由浙江华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计划建设1条实木地板生产线,1条复合地板生产线及包装材料厂。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7亿元,利税5,000万元,其中税金1,500万元。

5、恒丰配套塑料圈生产项目。该项目由牡丹江市城东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投资兴建,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计划建设2条恒丰集团配套用塑料圈生产线。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利税300万元,税金150万元。

11.产业园区如何应对经济变局 篇十一

中国正在发生的经济变局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速换挡;二是经济结构转型;三是经济增长动力转向。

首先,经济增速在换挡。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10.3%下降到2014年的7.4%,2015年一季度下降到7%。在稳增长措施推动下,2015年二季度经济可能小幅反弹,但第三、第四季度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如果产能过剩等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新的增长点不能及时形成,2016年经济可能继续探底。只要经济真正探底,且通过改革、转型、创新及时将新增长点培育起来,则中国经济长期总体是乐观的:2016-2020年间将保持6%-8%的中高速增长,当然不排除个别年份增速低于6%;2020-2030年间保持4%-6%的中低速增长;2030年后中国将成为发达国家,保持与当今发达国家大致相当的经济增速。总的来看,中国经济不可能再像过去30年那样维持9.8%左右的高速增长了,而将逐步换挡到较低的增长平台上。

其次,经济结构在转型。

一是要素投入结构在转型。从一般性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源、劳动力等,转向迈克尔·波特说的高级要素,如技术、人才、信息和知识等。二是排放结构在转型。增加氧气、水蒸气等好的排放,减少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不好的排放,即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等。三是产业结构在转型。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品牌产业的比重将提高,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模仿型产业、农业和工业的比重将下降。四是区域结构在转型。新型城镇化在推动,统筹城乡发展或城乡一体化逐步推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日益缩小。五是收入分配或财富分配结构在转型。由原来偏重国富转向偏重民富,由少数垄断行业富裕起来转向更多行业公平发展,由原来少数人暴富转向多数人共同富裕。六是发展目标结构在转型。由原来主要追求GDP数量增长转向强调经济的效益和质量,由原来主要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追求有形财富和无形财富的协调增长,由原来主要追求大国,转向主要追求强国。

再次,经济增长动力在转向。

经济增长的动力,由原来主要依靠凯恩斯说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转向供给边的“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很多人动辄将“三驾马车”说成是经济的基本动力,这是值得商榷的。我们不否认“三架马车”是经济增长需求边的短期动力,但它们主要表现为GDP的三大组成部分,只是经济下行和经济危机时期用以抚平经济波动的非常举措,而非常规经济政策。若硬要将其作为持续的常规经济政策,一定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泡沫和后遗症。只有“三大发动机”才是经济增长健康、可持续的动力,其中制度变革即是指改革,结构优化包括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等,要素升级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信息化等。经济增长从逻辑上看,包括“三驾马车”需求边动力、要素投入动力、生产率提高动力(“三大发动机”动力)、中国特色动力(以GDP为导向的价格制度、土地制度、财税制度、金融制度、政府管理制度等)四组。这四组动力,只有“三大发动机”才是通过效率提高带来经济增长,因而是我们今后必须主要依靠的增长动力。

二、经济变局下的园区定位

细节决定成败,如果定位错了,则细节做得越好,在错误的道路上就走得越远。定位定准了,就可少走弯路,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形成生产力。

园区的定位可分以下几个层次。一是总体定位,可以统率其他各个层次的定位。二是功能定位,包括经济功能定位、文化功能定位、生态功能定位、制度创新功能定位,支撑前面的总体定位。三是主导产业定位。园区的现代产业体系包括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和支撑产业三个方面,其中最需要定位的是主导产业,因为主导产业定了,配套产业和支撑产业就好定了。四是重大项目或项目群定位。通过一个或几个重大项目或项目群的形成,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五是空间布局定位,即将园区中的“园中园”、功能区等都进行特色定位,错位发展、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六是品牌形象定位,即对园区设计独特的文化精神、标识、宣传口号和节会活动等品牌形象。七是发展模式定位。发展模式一方面要反映本园区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有某种典型和示范意义。八是运行机制定位,即通过运行机制设计,理清与园区有关的各个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以减少内耗、形成合力,向着前面的定位方向前进。

三、经济变局下园区转型升级的方向

第一,园区产业高端化。即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或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什么要高端化呢?一是消费结构在升级,不高端化,就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二是“高成本时代”悄然到来,不高端化就消化不了高成本。

第二,园区特色化。即依靠园区的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特色竞争力。只有有特色,才能形成优势,只有有优势,才能形成竞争力,只有有竞争力,才能可持续发展。

第三,园区集群化。产业集群反映了产业发展的核心奥秘。产业集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营销成本、信息成本、学习成本、交易成本等,可以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效应、集聚效应等。如何推进园区的集群化?一要善于培育和引进产业集群“种子企业”,通过种子企业开花、生根、结果,形成一片产业集群;二要高度重视行业组织的作用;三要高度重视园区中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关系。

第四,园区品牌化。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因而要大力发展品牌园区、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家。与企业一样,园区也需要塑造独特的品牌,而不能都是地名加高新技术开发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之类。

第五,园区绿色低碳化。即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园区。

第六,园区信息化。特别是要利用“互联网+”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园区信息化。

第七,园区城区化。即推进产城融合。在园区中仅有工业、工厂是没有生命力的,一定要形成多种产业的协调,一定要有较好生活设施的配套。

第八,园区市场化。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依靠企业进行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园区工委和管委会要简政放权,重点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环境、生活设施环境、生态环境、要素交易环境等硬环境,以及法治环境、政务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

第九,园区人本化。首先要满足人,要满足顾客、员工的各种需要。其次,要依靠人,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

12.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案例 篇十二

一、园区建设与运行中的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于2004年3月由省政府批准设立, 2006年8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认定、省政府批复设立为省级开发区, 园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 现入驻企业95家, 规模以上企业20家, 个体工商户900余户, 园区现已发展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中小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和省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园区, 2011年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㈠园区运行情况近年来, 围绕食品和医药两大主导产业, 黄羊工业园区已基本形成面粉加工、葡萄酒酿造、肉制品加工、啤酒麦芽、果蔬加工、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功能食品和方便食品为主的八大产业。通过扶持和帮助一大批龙头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不仅解决了大量农村富余闲置劳动力, 带动了当地运输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拉动了小城镇建设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㈡产业化发展情况园区龙头企业利用所在地盛产小麦、葡萄、蔬菜、啤酒大麦、玉米、金盏花等优质农副产品的优势, 采取“围绕基地建企业, 龙头企业带基地”的模式, 共建成5个国家级龙头企业、5个省级龙头企业、规模龙头企业10家和39个专业合作社。通过重点龙头企业充分带动种植、养殖、包装、运输、建筑、服务等上下游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 形成了一、二、三产业相互发展的格局, 有效促进产业发展、科技进步、农民增收, 形成主导产业突出、优势明显的农业产业聚集区。到目前为止, 园区已建成了5万亩优质小麦种植基地, 3万亩果蔬生产基地, 3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 4万亩啤酒大麦种植基地, 3000亩金盏花种植基地, 1万亩甜糯玉米种植基地和年存栏猪3.2万头、牛2万头、羊2.5万只的畜产品生产基地, 使工业园区走上了更具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道路。

㈢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基地建设上, 园区内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 初步建成面粉加工、玉米淀粉加工、啤酒麦芽加工、调味品加工、畜产品加工、酒类酿造、蔬菜储运等产业体系, 基本形成了产销紧密衔接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以红太阳面业、金穗面业为代表的面粉加工业, 年加工小麦达60万吨, 产值达15.6亿元, 已成为西北最大的面粉加工集散地;以省药物碱厂为代表的医药加工业, 已初具规模, 成为全国主要的特药生产基地;以黄羊河集团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 已形成葡萄酒酿造、啤酒麦芽、鲜食玉米、蔬菜加工的产业聚集区, 年产值达3亿多元;以莫高葡萄酒业为主的葡萄酒酿造业, 年产葡萄酒1.5万吨;以铁骑力士为主的饲料加工业, 年产饲料达5万吨, 产值达1.5亿元;以皇台制糖分公司为主的调味品加工业, 年产值可达2.3亿元。

㈣项目和品牌建设情况项目和品牌建设上, 近几年来, 围绕产业发展规划, 累计建设各类项目180项, 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30.28亿元, 其中:工业项目127项, 基础设施项目53项。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3家, 有12家企业的产品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10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 32种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2种产品取得了绿色有机认证, “甘青”牌面粉、“康瑞”牌面粉等产品成为陇货精品, “莫高”、铁骑力士、东方希望牌饲料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祁连牌白砂糖荣获部优、省优产品荣获称号, 黄羊河牌“糯玉米”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 荣获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 成为甘肃省获此殊荣的唯一产品。

㈤科技创新及其他方面在科技创新上, 园区积极为企业搭建平台, 帮助园区企业与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已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区建立基地延伸合作关系, 实现中关村孵化项目到黄羊工业园进行产业孵化, 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建立了产学研基地, 并与园区龙头企业科研项目对接、新产品的研发、技术创新、技术难题等方面开展合作, 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 延伸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 增加了农业产业化产品附加值。

尽管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但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业基地建设相对不平衡。由于各片区、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基地建设的规模和档次有着明显的差距, 基地示范带动性不强, 连片种植的基地规模偏小, 名优品种稀少, 产品缺乏竞争力;二是农产品深度开发和加工相对滞后。龙头企业规模偏小, 农产品深加工严重滞后, 由于规模偏小, 技术落后, 导致加工增值能力低, 带动辐射能力不够强;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还不高, 企业与农户关系还不够紧密, 相当一部分农业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关系是松散型的, 没有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签订的产销合同不能如约履行。

二、发展农业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㈠壮大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 完善企业供应链条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基地, 依托园区现有八大产业带, 加大工作力度, 壮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结合农业结构调整, 建设高坝镇蜻蜓、发放镇贾家墩等9个日光温室标准化生产示范点, 吴家井玉霖万头牛场、黄羊镇星火养殖场等9个畜牧业标准化示范点, 积极示范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同时, 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与“葡萄长廊”等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 将农业产业化链条进一步延伸。

㈡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扩大企业规模充分利用政策, 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和培育力度, 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 加快龙头企业规模扩张, 支持和鼓励重点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为纽带, 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 组建企业集团。积极开展外引内联, 吸引国际、国内著名加工企业、外资和省内外其他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多种市场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组建集团公司的, 要在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进行改革和运营, 积极支持和培育重点龙头企业上市融资。

㈢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提升市场竞争力重点围绕葡萄酒酿造、啤酒麦芽、肉制品加工和果蔬加工等主导产业, 在管理上抓落实, 在科技上求突破, 实现物质集成、技术集成和信息集成, 加快存量资产的盘活重组, 推进企业生态化转型, 纵向延伸主体产业, 横向联合相关产业, 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共生体, 使原有龙头企业增效, 提高农产品加工程度, 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增强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好更快发展。

㈣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营销发展的各项政策, 在坚持土地流转的基础上, 对用地、用电、用水和税收等方面给予龙头企业优惠, 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加大园区对外开放力度, 坚持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 良好的创业平台, 以真诚和事业引进和留住外来企业, 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无论何种类型、何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 只要有市场、有效益, 能够带动农户进入市场, 并形成一定的利益链, 都要一视同仁地给予扶持。

㈤积极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 构建利益关联体系通过扶持培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序, 帮助农民及时准确了解、掌握市场信息, 促进龙头企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 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 提高龙头企业效益。在推进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 结合各种农业经济合作组织,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产业为纽带, 效益为核心, 大力发展“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 促进订单农业较快发展。以“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新机制为主, 促进产业联合体的形成, 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摘要:本文通过对武威黄羊工业园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在实现八大产业中存在问题的揭示,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种对策方法。

上一篇:加拿大留学生退税政策规定下一篇:体系年度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