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生活

2024-09-25

教孩子学会生活(19篇)

1.教孩子学会生活 篇一

教孩子学会感恩的10个办法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怎样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据资料调查

显示7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没什么过意不去的。在这种情况下,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让他学会接受爱心,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2、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

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子、感染孩子。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父母时,父母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父母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

因此,父母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

父母学着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就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去吃苦就是让他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

4、父母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

利用各种节日的机会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

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5、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孩子经历着、感受着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带给他们的一切体验。如果父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识恩、知恩,培养他们的识恩、知恩的能力和心向,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首先,孩子总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觉的,因此,家长可以借此采用移情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极行为,从而引导孩子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其次,作为家长,应尽可能在家中创设感恩的氛围,并且为孩子提供多种实践机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抓住时机,启发、诱导孩子对别人的利他行为进行识别和感受。

另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短小精悍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传记。

6、让孩子知道父母并没有想要孩子回报

父母们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

7、教育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关心集体,培养孩子对集体、家庭的责任,进而在孩子心目中才有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总之,让孩子懂得奉献,懂得关心别人,他才能学会感恩。

8、让孩子从点滴小事做起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质、好行为是不断培养出来的。父母要让孩子从细微处人手,从小事做起。为了让孩子懂得主动尊敬他人,感恩大家,父母可以从“谢谢、晚安”开始培养孩子讲礼貌的习惯。

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知道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待。若自己有能力,要懂得付出和服务,而当别人有恩于自己时,要懂得感恩。也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学会感激亲人给予他的一切,懂得感激在他成长过程中支持和帮助过他的每个人。

9、让孩子在对比中学会感恩

2.教孩子学会生活 篇二

一、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学做健康快乐之人

1. 正确评价自我。

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实实在在地抬起头来走路, 就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优势, 树立自信心。要让学生通过才艺展示中, 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从伙伴的评价中肯定自我, 认识到也许在某个方面弱一点, 但在另一个方面却有自己独特的潜能, 强过别人, 只是自己没有发现, 没有主动地去挖掘。由此正确地认识自己, 并悦纳自己, 增强走向成功的信心。

2. 自信乐观对待生活。

在竞争的当今社会, 每位学生都面临困难和挑战。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竞争, 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 树立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勇气。使学生初步掌握调整情绪的方法, 扫除心情障碍, 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为他们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二、学讲礼仪, 规范言行, 学做文明之人

古人云:“不学礼, 无以立, 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程度在人际交往中的具体体现, 也是每一个人在文化素质、修养方面的重要体现。

1. 友爱、宽容。

现实生活中, 自私的孩子并不少见, 他们不愿与他人分享, 独占意识很强, 与他人的人际关系非常紧张。《我们分享, 我们快乐》一课旨在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 让学生体验:分享就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 需要彼此援助, 而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活动与他人的交流产生思考, 进行积极的反思, 这是“学会做人”的德育课堂需要实现的一种“生命的交往”。

2. 学会感恩。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孝敬长辈是一个人应有的良好品质, 然而如今的孩子却不懂得体恤长辈。因此, 首先要教育学生感谢父母, 具体做法是: (1) 常问好, 让父母舒心, 回家多些微笑, 多些“谢谢”; (2) 多帮忙, 让父母省心, 回家做些家务, 减轻父母的劳动负担; (3) 勤学习, 让父母放心, 主动完成作业, 获得真才实学; (4) 能宽容, 让父母顺心, 多换位思考, 理解父母苦心等。其次要教育学生感谢学校, 感谢同学的帮助和友谊, 感谢老师的培养、尊重与关爱。可通过面对面交流、写感恩日记、举办征文比赛等促使师生相互理解, 使学生感恩老师。而每位教师更应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理解和宽容学生, 使学生在被尊重和关爱中体验到幸福, 形成超越自我的学习动力。最后要教育学生感谢社会, 感谢为人民创造的幸福。

三、知我中华, 爱我中华, 做有志气的中国人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 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从引导学生爱学校、爱家乡、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开始, 激起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怀, 并使之逐渐成为一种理想和信念。

1. 触摸历史。

历史是一条长河, 没有人能够撇开历史的地基而构筑现实和未来的大厦, 而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 正是一个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灿烂文化。璀璨的中华文明史所具有的历史穿透力和震撼力, 将激起学生心中深切的爱国之情、民族自豪感。

2. 饱览锦绣河山, 真情拥抱生活热土。

祖国的大好河山, 是中华民族生活的家园, 只有进一步认识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 才能更好地热爱它、珍惜它、建设它和保卫它。

四、学会探究、学会合作, 做有智慧的现代人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 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现代科技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所有这一切都呼唤具有学习型、探究型科学素质的下一代。

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需要团结合作。如:要使龙舟的前进速度加快, 每个成员都得听从指挥, 动作协调一致;前国家女排连续五次获得世界冠军, 是因为队员们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密切配合取得的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 是每一位参加研究的科技人员密切合作所创造的奇迹。“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条好汉三个帮”, 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尽的, 集体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需要团结合作。经过对照检查, 学生一定会明白, 生活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 一个人是不可能做成什么大事的。只有团结起来, 才能有所作为。

五、崇尚科学, 做有公德的社会主义新人

德育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它的最终目标是将社会道德、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 促进学生品德社会性发展, 成为合格的公民。

1. 诚信、互助。

诚实守信, 是一个人非常宝贵的素质。它不仅有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 而且是学生今后迈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和保证。要教育学生胸怀坦荡, 不为一些小事尔虞我诈、劳心费神, 对同学以诚相待, 不轻许诺言, 凡是自己承诺的事情要努力实现, 用行动取信他人。

2. 勤俭、守纪。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和传家之宝, 从古至今一直备受推崇。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训诫儿子要崇尚简朴;战功赫赫的陈毅元帅不仅自己生活简朴, 而且教育子女从小养成勤俭简朴的生活作风。

3. 相信科学。

科学与迷信是根本对立的, 迷信是违反科学的, 是愚昧无知的表现。但是, 近年来, 我们不难发现, 愚昧迷信活动抬头, 这显然与时代发展的需求不符。

利用德育课堂的主阵地, 深入浅出地向学生宣传酗酒、抽烟、毒品和邪教的危害及一些相关的法律常识, 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分析这些社会丑恶现象, 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拒绝这些黑色陷阱, 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 让自己永远生活在灿烂的阳光里。

3.教孩子学会拒绝 篇三

这次去夏威夷群岛也不例外。我们在落日的海滩上徜徉,欣赏蔚蓝的大海和美丽的棕榈,享受清爽宜人的空气和丰富的水上活动,在赏心悦目、轻松自在的氛围里,孩子们见识了当地人的音乐和舞蹈,领略了自然而然散发出的悠闲和浪漫的情怀,了解了波利尼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而最令孩子们感兴趣的是那些用贝壳和海螺做成的小纪念品,价格便宜,又有纪念意义。罗林挑选了一些,准备送给朋友们。我还买了一个刻有花纹和“甜心”字样的银手镯送给她。

这天晚上。一家人坐在桌边吃晚饭,我突然发现罗林腕上的银手镯不见了,就问哪儿去了。罗林见问,叹了口气,闷闷不乐地说:“露莎!”

我吃了一惊。罗林跟我讲过露莎。她是罗林的同学,俩人关系一般。不是多亲密的朋友。但不知为什么。我们每次旅行回来或是旅行之前,露莎都会找罗林要礼物。她总是对罗林说:“嗨,你给我买了礼物,对吧?”或是“嗨,罗林,别忘了给我带礼物啊!”罗林非常烦恼,因为她觉得她和露莎之间的交情够不上送礼物,但她又不愿意伤害露莎,所以总是开不了口回绝她,每次都唯唯诺诺、含含糊糊地答应一声。随随便便给她一份礼物。我以为这是小孩子之间的交往。也就没有过问。但这次怎么会是银手镯呢!据我所知。罗林很喜欢这个镯子啊。其中必有蹊跷,我决定问个水落石出。

原来,这天课间,罗林正手舞足蹈地跟她最好的朋友吉兰、莎莎和海伦讲旅行中的所见所闻。露莎径直走到她的面前,笑容可掬地说:“嗨,罗林,听说你去旅行了,给我带礼物了吧?”罗林不好意思回绝她,就说:“嗯,是的。我有一份礼物送给你,不过我今天忘了带来。我明天带给你。”露莎满意地走开了。

第二天,罗林就将一个小海螺穿成的长项链送给了露莎。不料她接过一看,立刻就沉下脸来,不高兴地说;“就只有这个吗?还有别的吗?”边说还边用眼睛骨碌碌地瞥了瞥罗林的朋友们。她们的耳朵上正戴着罗林送的漂亮耳饰。罗林的脸腾地红了。因为这个小海螺项链确实不是一件昂贵的礼物,它非常便宜,有些商场还作为购物奖励免费赠送。跟罗林送给吉兰的镀金镶边的海豚耳环、送给莎莎的椰树圆形的耳钉、送给海伦的用不同颜色的贝壳拼成帆船形状的耳环不可同日而语。在露莎的犀利语锋下,罗林羞得无地自容。就在那时,罗林看见了腕上的银手镯。虽然很不乐意,但还是咬牙褪下了手镯。一边递给露莎,一边说:“不,还有这个手镯,也是送给你的。”露莎拿着项链和手镯,满意地走开了。

原来如此。

吃过晚饭,我一边收拾餐具一边想着罗林的事。我觉得不能再任由事情发展下去了。这件事已经对罗林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让她沮丧和不快。

我走进罗林的房间,对她说:“罗林,我想跟你谈一谈。”

“好的,妈妈。”罗林说。

“我知道你不愿意伤害露莎,不过我觉得你还是应该跟她谈一谈。你应该让她知道,她没有权利期待你每次旅行都给她带礼物,更不应该问你有没有别的礼物。那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你向她指出这一点,不仅对你有益,对她以后的为人处世也有好处。如果你不对她说,她就永远不会知道,而你,以后还要面临同样的问题,还要像履行义务一样送礼物给她!遇到问题,不能一味躲避,要想办法解决!”

“我也想解决,可我不知道怎么解决呀。”罗林一听我提起这事,就皱起了眉头,懊恼地说。

我建议道:“你要尽量委婉地跟她说明你的想法,把想说的话事先筹划好。你就告诉她,虽然你很珍视你们的友谊,但是她要求你每一次旅行都给她带礼物,你觉得承受不了。你告诉她,你把她当做好朋友,但不像你和吉兰、莎莎、海伦之间那么亲密。你还要让她知道,她期待你给她带礼物这一点,伤害了你的感情。你向她解释,友谊不在于物质,而在于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交往!”

“如果她不高兴呢?”罗林担心地问。

“如果她还是不理解,不愿意接受你的建议,那她显然不明白友谊的真正含义。你应该停止送礼物给她,做自己想做的事。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跟她谈一谈,尽量让她明白!”说到这里,我沉吟了一下,说道:“如果你觉得面对面地交谈确实很为难。你也可以用写信的方式。” 在我的鼓励下,罗林决定立即处理这件事,因为这确实让她太难受了。她写了一封言辞恳切、措辞委婉的短信给露莎。 那天晚上,露莎打了一个电话给罗林,感谢罗林为她指出行为失当的地方,使她有机会改正,并为过去的行为向罗林道歉。

“妈妈,露莎说,她希望她仍然是我的朋友!”罗林放下电话。搂着我,高兴地又蹦又跳。

“嗯,罗林,通过这件事,你有什么收获吗?”我问。

“哦。妈妈,你又来了!能不能不要教训人?”罗林假装不乐意地说。我哈哈大笑。

罗林歪着头想了想,说:“和朋友交往,即使是批评的话,只要心怀善意、态度诚恳,不仅不会损坏友谊,还会使友谊更进一层呢。”

“能举个例子吗?”

4.教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篇四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感谢家长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参见本次家长课堂的学习。前些日子,我们订的《父母课堂》,大家一定是提前阅读过了。2015年第一期的“教孩子学会管理时间”这个话题,不知是否引起了各位的注意?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写作业拖拉是我们家长最关注的三大问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教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二、看案例及分析

雨涵在爸爸妈妈眼里是个糊涂孩子,用爸爸妈妈的话说就是:“雨涵脑子里的那块表停了,完全没有时间概念。”雨涵平常写作业非常慢,每次写作业前一定要爸爸妈妈提醒,在写作业过程中也需要爸爸妈妈时不时地叮嘱她该做什么。不仅如此,雨涵在其他方面也总犯糊涂:她是班里的“迟到大王”,甚至有一回考试也迟到了。在生活中她对时间也把握得一塌糊涂。比如,如果她一个人在家时接到一个电话,爸爸妈妈回来后问她大约几点钟打来的,她会完全想不起来。

如何孩子不会管理时间,对时间就没有概念,在学习或是做其他事时就会浪费很多时间。雨涵的问题在于她缺乏对时间点的认知,即老是记不住具体的时间。孩子对时间点的感觉其实是要父母从小培养的。孩子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学会认识时间。有的父母对这方面比较重视,经常会教孩子认时钟,让他自己记时间,比如孩子8::3要吃早饭、10:00要玩游戏等。有的父母则忽视了这一点,他们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好,吃饭的时候去叫孩子,睡觉的时候把孩子的床铺好......这样孩子对时间的感觉就会很模糊:“反正我该做什么事时都有爸爸妈妈提醒,不用我自己看时钟记时间。”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孩子对时间点的感觉缺失。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给孩子自己管理时间的自由。可以让孩子为自己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订个计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下来,并自己监督完成的情况。当然,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订计划的时候适当提一些建议,和孩子多讨论,以便他的计划能够更可行、更科学。如果这样的做法能够坚持3个月以上,孩子就会成为一个会管理时间的人。

三、拖拉的原因

第一,孩子可能没有尝到拖拉带来的“苦果”。如果孩子不用为自己的拖拉付出代价的话,他当然会觉得迟到没有关系。如果有一天因为拖拉,他真的没赶上车,或是因为迟到而不能参加学校的活动,我想他就会明白加快脚步对于他的意义了。举个例子来说,在孩子去上学前,你不断地提醒他让他别迟到,如果他不听而误了校车,那这个后果就要由他自己来承担,无论他怎么哭闹,你都不能去替他承担。否则他就会想:“那我拖拉也没有关系,反正爸爸还是会开车送我,妈妈还是会帮我的。”这样他永远也不会改掉做事拖拉的毛病。

另外,父母也可以让孩子尝到不拖拉的甜头。像有的孩子无论他多早做完作业,都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那么他就会想:“反正早写完、晚写完都一样,那还不如趁机多玩一会儿呢。”如果父母告诉孩子:“只要你提前完成了作业,你就可以做你喜欢的事情,比如你可以去看你喜欢的漫画书、玩你喜欢的玩具,等等。”如果他能体会到省下来的时间都是自己的,就会加快脚步,提高做事效率。

第二,孩子拖拉可能是因为他不会做某件事。比如妈妈让他去整理房间,可能他根本就不会整理,所以就会尽量拖延,并希望别人来替他做。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对孩子进行指导,为其介绍整理房间的方法,从而提高他的做事效率。

第三,孩子拖拉可能是因为他太懒了。比如,你让孩子到楼下去给家人买早餐,如果他是一个很懒的孩子,就会故意磨蹭迟迟不肯下楼,直到你忍不住自己下楼去买为止。对于这样的孩子,你一定要坚持原则,一件事情交给了他,就要让他负责到底,让他发现,如果他不去买早餐,一家人就会挨饿,那么下次他就不敢再犯懒了。

第四,孩子可能有“完美主义”情结。有的孩子做事拖拉,经常让别人等他,是因为他做事非常仔细,要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比如系鞋带时就要把每一根鞋带都绑得很好看,扣纽扣时就要把每一颗纽扣都扣得很整齐。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首先要肯定他的出发点是好的,然后可以建议他稍微加快自己的速度,或者比别人提前做准备,这样就能按时完成任务,不用别人等他了。

第五,有的孩子拖拉可能是因为他老担心忘了拿某样东西,心里很不安。比如,有的孩子总会在上学前一遍又一遍地检查自己的书包,唯恐自己忘了拿什么东西。这样的孩子有可能缺乏安全感,父母平时要给予他足够的关怀。比如可以跟孩子一起收拾书包,让他知道即使忘了拿某个东西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你愿意帮他分担后果,这样他会安心一些。

第六,有的孩子拖拉是在故意跟你唱反调。如果以上五条都不是你孩子拖拉的原因,那么就要警惕了,有可能他是在跟你对着干。有的孩子听烦了父母的唠叨和催促,就故意跟父母唱反调,父母让往东他偏往西,父母让往北他偏往南,父母让他快他偏要慢。对此,父母要从自身找原因,从改变自己开始。比如不要老对着孩子唠叨,要充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决定等。

四、出谋划策

1.善用小闹钟

用闹钟督促孩子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地完成作业。在孩子使用闹钟前,可以根据他的作业总量和做作业的效率,帮孩子估算出做作业需要的时间,然后让他在写作业之前先定上闹钟,让闹钟在完成作业的期限前10分钟响。这样可以让孩子建立管理时间的意识,还可以让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不再把作业当作是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会更加自觉。、2.在规定时间内任务没有完成也应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已经成为习惯,每天都要拖到晚上10点以后才能完成作业,导致睡眠时间减少,第二天上课没精神,不能集中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对于这样的孩子,可以给他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就要立即停止写作业。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二是让孩子适当接受点惩罚。因为他的作业没有完成,自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然后,父母再稍加引导,孩子就会抓住时间完成作业了。当然,这样的方法要视情况而定,不能多次使用,只能在关键时用上几次。、3.把做作业当成考试

一些孩子不会管理时间导致做作业慢等,是因为他心里没有紧张意识。对此,可以采用“把作业当成考试”的方法。

案例:思雨是个做事情很拖拉的孩子。尤其在做作业时,她总是一会儿玩一会儿找那,明明半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她硬是花费1个多小时还完不成。为此,爸爸想了一个办法。一天,思雨放学回家,正要打开书包做作业,爸爸走过去对他说:“从今天开始,咱们把作业当考试,怎么样?”思雨一愣,诧异地问爸爸:“怎么考啊?”爸爸就反问她:“你们考试有什么规定?”思雨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有啦!”于是,他俩边写边说,将有关考试的要求一一记录下来。然后爸爸对思雨说:“按考试要求做完作业后,你就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一听这话,思雨的劲头上来了,赶紧拿来闹钟,让爸爸帮她计算一下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迅速将闹钟上好弦,俨然一副考试的架势。那天的“考试”,思雨只用了二十几分钟。经过1个月这样的训练,思雨做作业的速度快了很多,准确率也大大提高。这种办法不但激发了她的学习兴趣,也给他们全家的生活增加了许多兴趣。

4.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其实孩子时间观念不强,不只是表现在学习方面,还表现在生活方面。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但做作业慢,而且做任何事都慢。所以,父母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在孩子看电视或玩电脑时,要事先约定时间,约定的时间一到,马上就要停止;在带孩子出去玩时,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内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吃饭要在多长时间吃完;等等。孩子若能做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要奖励或表扬。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就会渐渐养成看着时间做事情的习惯。

5.少催促,多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父母喜欢不停地喊,不停地催促。结果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父母就更生气。父母应该反过来,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快的一面,强化其做事快的行为;孩子一旦做事速度快乐,马上表扬。比如:“今天吃饭速度真快”“今天做作业比昨天快了5分钟”“今天收拾书包比昨天快很多”......多找孩子做事快的时候表扬,孩子做事慢的时候则假装看不见,故意淡化它,让孩子不断意识到自己确实比以前快了、做事快的好处,习惯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了。

五、总结

时间管理的关键词不是效率,而是憧憬、向往、期盼、目标。我们让孩子可选择的活动中,当然要有他不喜欢但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更要有让他为之期盼的事情。当孩子足够想做这个事情时,他会为了它而提高所有事情的效率。如果有一天中多数事情都是能让他开心的事情,他的效率怎么会不高呢?

5.教孩子如何学会控制情绪 篇五

由于孩子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比较差,他们时不时地发“小脾气”是常见的事情。有时不见得是什么异常现象,也不需要特别地加以“控制”,大人采取视而不见的冷处理办法,孩子的脾气可能很快就烟消云散,正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时若加以“控制”反而不一定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只要孩子的脾气不是太过火,对别人不造成损害,可以随便由他,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发脾气并没有什么好玩之处,其脾气可能就会越来越小,最后也许就很少发脾气了。

让孩子学习控制情绪,首先应尽量做到使孩子在合理范围内有充分表达情绪的`权利,因为孩子能够充分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正是孩子心理发育基本健康的标志。但毕竟是孩子,他的情绪表达方式难免会有偏颇,有时会发生对己和他人都不利的情绪过激现象,例如孩子因发脾气与别的孩子争吵打架,可能伤着自己和对方,冲着长辈和老师发脾气则是不礼貌行为,或者脾气上来碰头捶胸、摔砸物品等都是不合情合理的。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不应视而不见,而要采取一致意见进行严厉制止,让孩子知道发泄情绪也应有一定的界限,自己发泄情绪不应损害别人的利益和损害物品。孩子长大一些时,则尽量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他遇到问题时要讲道理,说原由,而不要动不动就乱闹、发脾气。

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不快事件,这些事件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尤其是遭受挫折时,人们会沮丧、抑郁,儿童也不例外。例如孩子在学校没有考好,没有评上三好学生等,这时比较要强的孩子就会出现明显的挫折感,他们显得不高兴,怕同学老师看不起,也可能怕受到家长责怪,表现得话少、紧张、沉默,如果孩子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自我调节过来,那么家长也就不必担心。如果孩子经过一段时间还是情绪不好,父母就应该干预。比如孩子因为考试成绩差了一些而不高兴,父母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帮孩子分析原因。考不好是不是因为考试时粗心大意?是不是对某一道题理解错误?还是孩子学习不够用功?找到原因后不应该过分批评孩子,而应鼓励孩子在以后多加把劲,平时把功课学好,考试时注意细心检查,以后就能考好。并告诉孩子一次考试成绩差一些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也不能代表你就是一个笨孩子,老师也不会看不起你。必要时可帮助孩子把期望值放得低一些,不要总是和第一名、第二名相比,经过诸如此类的疏导和分析,孩子可能就会变得心平气和了。

有时孩子也可能因为在某一方面做得很出色而受到某种奖励,这时孩子可能出现很高兴的情况,这也是正常的,可以让孩子尽情地高兴一阵,并对孩子取得的成绩给予表扬.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不能因为这一点成绩骄傲自满,做人需要谦虚,谦虚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也才能与人更好地相处。另外,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情绪表达习惯,父母首先应对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进行反省,因为父母的榜样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

6.如何教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服? 篇六

让孩子感到穿衣服很愉快

给宝宝穿衣时,如果他不愿意让妈妈穿,你可以对他说:“把小手伸过来让妈妈亲一下”。宝宝伸过手来你真的亲吻他一下,然后趁机把胳膊放入袖子里,一边夸奖他做的真好,宝宝会因此而很高兴,觉得穿衣服是件快乐的事。

让宝宝感到穿衣服很好玩

你在给宝宝穿衣服时,要对他讲话,唱歌。还可以给他一些好玩东西让他摆弄,例如有音响的手摇玩具,画片,布动物等等,这样他会觉得穿衣服像做游戏一样好玩。

给宝宝穿衣服时作些提示

你给宝宝穿衣服时让他跟着你哼哼:“我们穿上袜子,穿上袜子,穿上袜子。我们可以快快穿好袜子……”宝宝最终会听懂你的意思和明白穿衣服的顺序。

训练宝宝穿衣的技能

当宝宝表示要自己穿衣服的时候,让他用布娃娃做练习,先给布娃娃脱去衣服,然后再穿上。他每完成一步就要表扬他,并让他有机会多练习。让他练习扣扣子,拉拉链,勾裤钩和解纽子,最后练习系鞋带。你要有耐心,不要期望很快就能学会,因为他还小,但最终会学会的。

选择合适的衣服

你要为宝宝选择穿脱起来都很简单的服装。对宝宝来讲,有松紧带的裙子和裤子,套头衬衫既好穿又好脱,而系扣子的大衣或带拉链的滑雪服就比较难对付。当他把简单的服装应付自如后,再逐渐让他穿式样较复杂的服装。

让宝宝学妈妈的样子

宝宝凡事都喜欢照父母的样子做。如果你一边给宝宝穿衣服,一边做示范,宝宝便会喜欢去学。这样不仅可使宝宝学会正确的穿法,而且也可使他习惯快速穿衣。

练习穿衣服技巧

7.让孩子学会感恩 篇七

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 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什么原因使得孩子们丧失了这最根本的感恩之心呢?

首先,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父母无微不至的爱, 是感恩之心丧失的主要原因。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当多的家庭中, 父母对孩子的各种要求都能轻易地给予满足。如此, 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 孩子认为家庭条件好, 自己的要求都是家庭可以承受的正常开销, 于是也就出现了孩子永远也无法满足的现象。其次, 相当多的孩子对父母工作辛苦不理解, 也是孩子们感恩之心丧失的重要外因。他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和家庭。父母工作中的辛苦, 面对生活所承受的压力, 他们是不知晓的。最后, 价值取向的双向误解, 是感恩之心丧失的内在必然。父母给孩子从小就确立了读好书就是最好报答的价值观, 而潜移默化中, 孩子也自然形成了这样的价值观。当孩子长大后, 父母的价值观此刻已经改变了, 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懂事, 能够体谅自己的辛苦。这样就产生了矛盾, 产生了父母认为孩子不懂孝道的矛盾。

那么,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1.让学生知恩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 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教师之恩等。

(1) 感知大自然的恩赐。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 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我在教学《火烧云》时, 抓住了夕阳西下时的火烧云的颜色、形态的变化这一特点, 在学生听、说、读、写训练中,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 感知教师教诲之恩。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 教学中应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在教导自己时的辛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感受“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正含义。如教学《画杨桃》这篇课文时, 让学生从“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等词语中, 体会到老师神情的变化, 感悟到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

(3) 感知父母养育之恩。父母操劳了大半辈子, 得到的只是更多的白发与皱纹。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经过学生解释诗句和反复朗诵后, 教师让学生说说父母对自己有什么恩情, 学生感受亲情永驻, 心里永远感到满足。

2.让学生感恩

学会感恩,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中, 孩子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中心, 孩子的全面发展成了家长们关心的焦点。但在实际生活中, 很多家长往往仅从孩子的身高、体重, 以及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发育是否良好, 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作为小学教师, 我们应该把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当成自己光荣的使命和职责, 要通过我们辛勤的劳动, 使孩子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成为一个个心理健康的人。

当然,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 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 让学生对感恩教育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

(1) 在理解文章主题中体验。比如我在教学《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课文时, 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 我引导学生概括主题思想:自私的人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充满爱心的人则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快乐。说到这里, 我进而向学生提出:“在蜜罐中长大的你, 能向身边的朋友表达一点爱心吗?说说你要怎么做。”结果学生纷纷回答:“帮父母干点家务活”“努力学习, 回报父母”“送一份小礼物”……如此一来, 便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

(2) 在想象中体验。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 通过想象深入意境, 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 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 物产的丰富, 激发热爱小兴安岭, 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 在思维中体验。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 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 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 体验恩情的深广。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 通过让学生体会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 从而体会到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 激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

8.教孩子学会理财 篇八

孩子乱花钱,客观原因在孩子,其根源在父母。因父母没有把花钱的事当作家教的必修课,不告诉孩子如何花钱,如何管钱,当孩子遇到钱时自然会乱花。

攒钱和花钱,一个叫进,一个叫出,进是增加,出是减少,所以,传统教育只教孩子如何挣钱和攒钱,让钱进来,而从不教孩子如何花钱,让钱出去再进来。

眼睛喜欢盯着增加的钱,而害怕减少的钱。

老百姓常说“花冤枉钱”,啥叫冤枉钱呢?就是花了不该花的钱,花错了。花钱也有学问,花钱的学问从哪儿来?从生活中来。

在调查中,我发现80%的父母喜欢抱怨孩子乱花钱,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但很少听到父母追问孩子错在哪儿,或反省自己缺少财富教育。所以,抱怨孩子的声音永不消失,而乱花钱的现象却越演越烈。

我们一直被动地要求孩子节俭,几乎没有效果,在这个消费的时代,不如大大方方地教育孩子如何合理用钱,通过花钱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我想出一套化零为整的教孩子花钱方案,并跟女儿约定:每月给她零用钱100元,买学习用品和零食。剩下的可以攒起来由自己支配。但花钱记账,不能透支。

两周之后,女儿很难过地告诉我:“妈妈,我的100元钱都花完了!”

给妈妈看看你的理财本,帮你分析一下消费是否合理。

女儿拿出“理财本”:冰激凌5元,小魔棒面包5元,巧克力豆3元,QQ糖3元,烤肠3元……全是零食。

你的账记得真好,这么快,你吃了100元。咱们有协议,后半个月你可就没钱花了,下个月如果用钱买学习用品,或做学习投资,爸妈会额外支持你。

第二个月,女儿主动交出了记账本:“妈妈请检查。”英语临摹本2元,数学练习本1元,自动铅笔1元5角……总计:18.5元,剩余:81.5元。

“妈妈,你帮我把剩余的钱存起来,等我攒多了钱,可以买一个文曲星学英语。”

有了目标后,女儿不再乱花钱了。半年后,她攒了400多元钱,还说要自己攒钱上大学。

给孩子钱,让孩子在花钱中学会理财。现在独生子女手里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乱花钱成了很多孩子的通病,也让家长头疼。但造成孩子乱花钱的现状不同,根治乱花钱的方法也就不同。由于父母对培养孩子理财有两个误区:一种是害怕跟孩子谈钱,不让孩子参与消费,什么都由父母包办;另一种是很放任,没有计划,孩子要多少给多少,缺乏对孩子的监管。这两种做法是制造孩子不会理财乱花钱的直接根源。

管理孩子乱花钱不是小事,孩子会不会管钱,直接和孩子会不会管理欲望、情绪、时间、知识相关联。花钱混乱必然导致思维和情绪的混乱。所以,管理孩子乱花钱是财商启蒙的重要一课。

9.教孩子学会与人的建议励志故事 篇九

如果想要孩子学会与人分享,父母自己先要做好。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模仿的重要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都处于最自然的状态,随机地进行教育效果会更好,少了严肃的氛围和刻意的说教,再加上父母的以身作则,孩子可以更好地接受。

在公共场所,和孩子一起遵守秩序,什么时候该安静,什么时候需要排队,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环境等。其实,这也是与大家一起分享良好公共环境的一种表现。

在家里,父母可以把自己的新东西跟孩子分享。不要因为怕孩子弄脏弄坏而不让孩子沾边,或是只允许孩子拿旧玩具、不好的东西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对与人分享的正确理解。父母在孩子面前,互相关爱,不分你的我的。当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东西,也让孩子给对门送去尝一尝,等等,其实这都是在给孩子做榜样。

父母不仅仅要爱孩子,还要尊敬老人。老人的生日和孩子的生日要一样隆重,最好是让孩子参与准备的过程,这样会让孩子很有成就感,体验回到家人一起分享的乐趣。上街买东西,要照顾到家里的所有成员,而不只是买孩子爱的那份。如果给孩子特殊照顾,会让孩子觉得他就是该享受最好的,那他以后还愿意与人分享吗?

培养建议二:让孩子在集体中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什么好的都是孩子一个人的,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但是当他们在一个集体中时,他们的“我”第一就会处处碰壁。

有一次,8岁的刘辉高高兴兴地带着爸爸给自己新买的漫画书去上学,下课后把漫画书拿出来看。同学张宁看到了,就走到刘辉面前说:“刘辉,把你的漫画书借给我看看,好不好?”刘辉马上回答说:“不好”。张宁接着问道:“那我们可以一起看吗?”“不可以,这是我的书,为什么要跟你一起看?”刘辉说完把漫画书紧紧地揣在怀里。

老师看到这些后并没有马上批评刘辉,她知道刘辉平时很爱看故事书,于是从自己的办公室拿来了一些故事书,并向大家说:“这些书非常有意思,但由于今天的书不多,所以只给那些大方的同学。张宁一直很大方,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东西,所以给张宁一本。”

这时,聪明的刘辉马上反应过来,马上跟老师说:“老师,我的书也愿意和大家分享,你也给我一本故事书,好不好?”听了他的话后,老师很高兴地给了刘辉一本书。

老师及时给刘辉上了重要的一课,在集体中生活,你要是想得到别人的东西就必须要分享自己的东西。如果孩子不愿意与人分享,那么没孩子会愿意与他玩,也会被排挤。没有朋友的人是孤单的,孩子也不例外,所以这就迫使孩子牺牲自己心爱的东西来拉拢小伙伴,慢慢懂得需要和别人分享了。

所以,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不要总把孩子关在家里,应该让孩子走出去,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集体中学会分享。

培养建议三: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利

当然,有时候也要适当地保护一下孩子的权利。孩子也是有感情的,失去自己心爱的东西也会心疼。有时候不愿意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很可能是孩子比较珍惜玩具,怕别人弄坏而已,所以要保证借出的玩具收回时是完好的。

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如果想孩子拿东西与别人一起分享时,事先要征得孩子的同意。但是,先不要去拿他特别喜欢的东西,应该先拿出他愿意给别人玩的东西,让他在和别人一起玩的时候体会分享的快乐,然后孩子会慢慢变得大方起来,愿意与人分享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如果过分地强调孩子分享的内容和场合,也会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分享的时候,同时也应该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利。

【小结】

10.《教儿童学会思考》读书笔记 篇十

——10月读书随记

《教儿童学会思考》的作者是在英国实施“儿童学哲学”课程的学者罗伯特·费舍尔。“儿童学哲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马修·李普曼,1974年,李普曼就创立了儿童哲学发展研究所(IAPC),专门研究并改进“儿童学哲学”这门课程。其主要是运用“团体诘问”的教学法教授儿童通过讨论来提升其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教会儿童用哲学的方式进行思考。

在本书中,费舍尔阐述了儿童学哲学的意义、优点,李普曼理论的依据、观点以点如何运用。根据其观点,儿童学哲学是通过团体诘问的方法推进的,人数不能多也不能少,理想的人数是12-16人,并围成圆圈,教师或主持人的责任是创造进行讨论的氛围,对讨论的观点不进行是非对错的判断,而是让儿童在不断的提问、回答中提高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思考和关爱性思考。该书并提出“儿童学哲学”课程促进数学、文学、历史等诸多学科的学习质量

从书中可知,欧美进行“儿童学哲学”课程实践已有几十年时间,但中国似乎尚没有哪所中小学开设了类似课程,国内的班级设置结构也很难进行实践,不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读书会的形式进行实践,其理念和思路也可以引用到亲子阅读中。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团体诘问”的操作方法:

(一)座位安排。

理想的讨论人数是12-16人,并围成圆圈。如果人数太多,可以分成几组,或在讨论的某个过程中以一对一或小组的方式进行。最重要的是,让每个儿童都参与讨论。

(二)开场陈述。

特定的开场陈述应提供一个进行思考的挑战性情境,并足够有深意或具挑战性,这样才能吸引参与集中精力。应当为诘问营造出表演性质的效果,能激发儿童创造的、批判的或想象反应。

(三)列出可讨论的问题。

让参与者有时间思考、思索和疑问,可以在诘问的任何时段进行。儿童自己提出问题,或学会对开场陈述和自己的思考提出疑问,并将这些问题列出来(提问者的名字写在问题的旁边)。

(四)选择讨论的问题。

抽签、教师挑选、学生挑选、按顺序挑选、投票、最大化选择等。

(五)诘问规则。

培养团体诘问意识的第一步,是思考制定对讨论课有关的规则。规则被团体成员确认后,就会作为备忘录作为大家一致同意遵守的规则。在讨论中,所有成员都有责任监督规则的遵守情况,也可指定一人作为裁判确保规则的遵守。

(六)促成讨论。

讨论的内容可能是重复的、不相关的、应付的,教师的工作是鼓励小组成员尽可能多地表达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并且在这些不同的观点中促成对话的进行。教师需要不断将注意力集中在讨论过程的思考上,不断提出“为什么?”、“你……是什么意思?”等问题,保证儿童一旦思考就要考虑思想过程并运用推理,(七)倾听并做出回应。

促成讨论的技能包括听和回应,主持人和儿童都需要训练才能提高这种能力。

(八)引领讨论。

主持人在引导诘问时要注意:集中围绕讨论重点;询问各种想法的生成理由;展现各种想法的联系以及与新想法的联系;鼓励儿童对别人的想法作出回应并加以发展;对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表达而促成的讨论因素做出肯定。讨论结束时,恰当地表明要结束讨论,如对讨论进程作概述、给出最后的评论、让儿童对讨论作回顾。

(九)回顾讨论。

回顾是讨论过程的重要环节,可以培养个人对讨论过程、内容和回应的元认知意识,帮助儿童确定他们从经验中学到了什么,在哪些方面获得了成功,以及他们采用什么办法能在将来更好地讨论。

回顾的问题可以是:1、我们提了许多问题吗?哪些是好问题,为什么它们是好问题?

2、我们认真听了吗?每个人都听到其他人说什么了吗?谁听得认真?

3、我们表达得好吗?解释得好吗?谁说得好?

4、我们轮渡表达观点吗?彼此相互帮助表达自己的观点吗?我们对促成别人的想法有帮助吗?

5、我们给出了什么理由?我们想到了不同的理由吗?那些理由是很好的理由吗?

6、我们提出了什么想法?我们改变了什么想法?我们改善了什么想法?

7、我们从讨论中学到了什么?讨论能帮助我们对任何事情有更好的理解吗?我学到了过去不曾知道的东西吗?

8、这是一个很好的讨论吗?为什么?

9、这个讨论有哲学意义吗?在哪方面?

11.教孩子学会“善待”批评 篇十一

那么家长该如何做呢?一些儿童教育专家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教育孩子不必对批评大惊小怪

批评孩子一定要语气温和,分析中肯,而且以表扬为前提,有意识地使孩子体会到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事实上,在儿童时期就能适应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能较好地适应社会,能正确对待批评乃至非议,就会有较强的耐挫力。

2.让孩子学会认真倾听

不论批评有多么尖锐,都应该要求孩子认真倾听,让孩子发现其中的道理。同时也让孩子渐渐明白:认真倾听批评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也是完善自我的必要方法。

3.“冷处理”时不要默不作声

冷静处理并不意味着对批评默默无语。父母应当教育孩子对批评的合理成分要虚心接受,也可列出改进方法。要求孩子掌握的“冷处理”技巧有:不要对批评者反唇相讥,不要“自卫还击”,不要夸张,等等。

4.允许作出解释

当批评不符合事实时,应该允许孩子作出解释。让孩子虚假地表示接受批评而心里大感委屈,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引发种种弊端。要让孩子明白:解释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来应负的责任。还应要求孩子在解释时保持心平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5.对批评者一视同仁

不少孩子可以做到认真倾听,并虚心接受来自老师或父母的批评,但对来自同龄人的批评却拒之门外。这时应该教育孩子,只要批评是有道理的,不管是谁提出都应该虚心接受。

12.面对孩子,学会微笑 篇十二

每天面临50多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吃喝拉撒睡,随时可能出现某种危险,家园关系随时可能出现危机,作为幼儿教师,紧张、不安、焦急、忧虑等情绪体验,常使我心绪不宁、浮躁不安、失眠多梦,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职业倦怠这种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已经成了我工作情绪的一部分,焦虑心理的累积,使这种职业倦怠感日益增强。

正当我抱怨这一切对幼儿教师太不公平,对我太不公平的时候,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讲师袁立状老师的讲座让我拨开云雾,他的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打动我,每一句话都让我如沐春风,我的心情一下舒缓开来,豁然开朗。

面对工作,那不是一份负担,而是自己绽放精彩的阵地,一个人要让自己的生命精彩,就要让你所面对的每一个人精彩,你不是为了他人而活,你不是为了他人而工作,如果你感到你的工作是痛苦的,那么你没有理由继续下去。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精彩,不是因为教师的职业有多么的可爱,是“我”要做这个职业,我没有理由不让这个职业使我精彩,要么快乐地做,要么辞职或转行,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的境界,没有人能控制你的快乐和自由。

我要从幼儿教育中找到快乐,体验幸福,面对孩子我要找回微笑,我要为孩子创造最温馨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放开孩子的手脚,用心去感应孩子在园的感受,让孩子随时随地享受这样一种感觉:“我很快乐,老师最喜欢我啦,我会玩很多有趣的游戏,我的朋友可多啦,他们都愿跟我玩,我学了很多本领,老师经常表扬我……”当孩子们内心深处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他还会哭闹着不想上幼儿园吗?一定不会,我要把我的爱和快乐切切实实地撒向每一个孩子!

幼儿园是充满神奇魔力的地方,它不是家,也不是学校,但具有家和学校的双重功能,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只有一个目标———为每个孩子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创造一个最美好的开始。让我们脱离世俗观念,拥有一颗健康的心,快乐地一起来营造这个神奇的地方。用我的爱去浇灌幼小的心灵,让每一个孩子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吧。

13.教小学生学会写作文 篇十三

(二)目标适当,调动积极情绪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情绪的利用可以内经为良好的行为,促使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以班级的基础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敞开思想,互相沟通,取长补短,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增强写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要注意学生重分数这一心理,在给学生评分时,要对学生作文水平作具体分析,评分标准要因人而异。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要促使其向更高目标发展,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进行前后比较,以激起差生写好每次作文的情绪。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写作氛围,逐步消除作文对学生的压力。

(三)广辟渠道,引来源头活水

写作兴趣的源头在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写倡议书,广播稿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在班级中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让学生将各人收集的材料写感受进行交流,以扩大活动效果,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使他们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写出生活气息浓厚的习作来。

(四)创造成功机会,获得成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学习兴趣。要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不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学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也不会是一无是处。“数予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心理立即兴奋,激起喜悦之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感,就会产生焦虑、自卑,从而失去学习作文的兴趣。

(五)双边批改,增加反馈交流

14.是爸爸教我学会尊重作文 篇十四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是爸爸教我学会尊重

初二.三班

李珏伶

尊重本是一种美德,俗话说的好‘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被人尊重是一种幸福。’人人都希望受人尊重,不仅如此,我们也要学着尊重别人。其实,尊重很容易做做到;得到帮助时道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的成功鼓掌,为同学的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都包含着尊重的含义。小时候的我根本不懂什么是尊重,但自从那次过后,我懂了,是爸爸教我学会尊重,如何尊重。那件事至今我们未忘却,它已深深的烙在了我的脑海中。

记得那是一种寒风凛冽的冬天,我们全家都起的格外的早。刚走出家门,就听见七嘴八舌的议论声。本对事物好奇的我,挣开爸爸、妈妈啦着我的小手,独自一人飞奔到人海中间看‘稀奇’,经过一番努力的我,终于站在了第一排。映入眼底的是一个跟我年龄相仿的五六大的小女孩,那时的她正双膝跪地,眼睛紧紧地盯着地上,仿佛没有想要抬起头的感觉,天真烂漫的`我顺着小女孩的视线往下看,才发现自己脚下有一张白纸,上面用的是那种刺眼的鲜红色写的字,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振奋人心那时的我充当了好奇宝宝的角色,便大声地把地上的字朗读起来,正当我读到“妈妈”这两个字时,小女孩猛抬起头来,愣愣地看我了一会儿,紧接着人低下头,对于她的一系列动作我都看在眼里,可我根本不知道这其中的意思,没理会她的眼神,继续天真的读了起来,我又读了几个字,却浑然不知道爸爸已经站在了我身后,爸爸牵着我的手就把我往外面拉,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偏着头看向爸爸,爸爸蹲下身子,双手按住我的肩缓缓地开口;“孩子,每一个人都希望被人尊重,那个小女孩也一样”,“爸爸尊重是什么意思,又关那个小女孩什么事啊?”我不解地问道,爸爸的神色听完我的话立刻变得严肃了起来;“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被别人尊重是一种幸福。得到帮助时道声谢是尊重;妨碍别人时道句歉是尊重;为演出的成功鼓掌是尊重;为同学的进步喝彩是尊重;一句问候,一声再见,一个道歉......都是尊重,你刚才就是.....”“爸爸,我懂了,对不起”,还没等爸爸说完我就打断了。“孩子,你不该跟我说对不起的”。几秒过后,我抬起已经羞愧,后悔不己的脑袋说;“我知道了”。再一次站在了第一排我缓缓向那个小女孩走去,站在她的面前,深深地埋下头,抱歉地弯了90°的躬,对她用只有我们两个人所听到的声音诚心地说了声“对不起”。小女孩再次抬起来,看向我。我从包里掏出我的零花钱塞在了小女孩的手上。小女孩看向我,在低下头看看手里的钱,用她那稚嫩的声音对我说了一声“谢谢”。我呵呵地笑了两声,“不用,这是我应该做的”。说完,我便向爸爸的方向跑去。爸爸满意地对我点了点头,我对爸爸比了个“胜利”的手势,我们一家人便消失在了人海中。

那个小女孩,那件事,爸爸对我说的话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它们就像我人生的一颗最耀眼的启明星,牵绊着我的一生。

15.教孩子保持优美的舞姿 篇十五

专业学过跳舞的孩子和普通孩子的区别除了身材的物理形态以外,最大的分别就在于姿态。学过跳舞的孩子,无论站立、行走还是日常生活,他的姿态都十分端正、优美,腰肢挺直,步态优雅。

保持身体正直

所谓身体正直,并不代表要使身体紧张到从面部肌肉到肩颈部位都僵硬起来。一个用僵直身体跳舞的孩子,自己感觉疲劳乏味,也不会带来美感。在跳舞的过程中,不论是站立、下蹲还是跳跃,身体都需要一种正直而自然的美如果孩子站没站相,就无法把舞蹈跳得有模有样。跳舞时“塌腰撅屁股”的孩子是还没有掌握如何控制自己身体的办法。换言之,这说明孩子的身体还处于生活中的自然状态。跳舞时首先应该把腰背部挺直,把肚子、屁股都收起来以保持身体正直。当然,身体正直的要求还包括,打开双肩,后背平直,往那儿一站,感觉到身体就如同长高了一般只有做到这些基本要求,身体才能克服自然状态,保持跳舞所需要的身体姿势

伸出的手臂要有长有圆

舞姿的美突出表现在上身部分。而上身又主要表现在手臂上。如果孩子们的手臂理顺了,也就会为他们带来了美感上的享受。当一个不善于跳舞的孩子把两只手臂向上举过头顶时,往往就像在做“投降”的姿势。究其原因就会发现孩子的手臂出现手臂弯度和位置过于往后两个问题。这就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手臂要伸得长些才好看。不管是在头上边,还是在身体旁边,手臂都在身体前边一点才好看。但如果伸出的手臂只有长度,而没有一点弯曲,好像一根笔直的棍子,也不好看。因此,伸出的手臂不能只有长,还要有圆。从肩膀开始至臂肘、手腕、手指尖,都要保持一点弯曲、一点圆。但要注意弯曲程度不能过大,如果手臂的弯曲程度过大,手臂就显得短了,臂肘、手腕也像要折了一般。正确的方法就是:两只手臂如果在身体前面或旁边手心相对端平,从肩膀开始至手指尖,应该一点点低下去,在肩头上滴水,可以使它沿着大臂、小臂一直顺着手指尖渐渐流下去。能够大体上达到这种要求,手臂也就显得长而圆了。如果不是这样,手臂弯曲得过大,滴水就流不到手指了,那样,将会破坏手臂的美。除此之外,手指还要松弛、自然,不要因为故作姿态,而使手指僵直。

美丽的腿部线条在于有没有伸直

敦煌舞蹈中的许多舞姿,不仅膝盖是弯的,脚也是勾的,但那是一种特殊韵味的弯曲,一种特殊需要的勾。现在的舞蹈姿势中也有这种弯腿或是勾脚的动作,不是因为跳舞的人不会伸直腿、不会绷起脚,而是当时所需。但有的孩子在跳舞时,膝盖弯着,脚勾着,但会把腿翘得很高,这样的姿势看起来不但没有美感,还极为别扭。家长和老师们都要注意提醒孩子,腿得线条美与不美,不在于抬得高与不高,而在于有没有伸直。

腿抬得很低的舞姿不见得就不好看。当然,也有使腿弯曲的舞姿。比如常见的一条腿直立、另一条腿向前或向后,小腿向上弯曲的舞姿,也是很美的。但这种弯曲是通过控制和有意识使它这样弯的。孩子们跳舞时表现出来的常常是不会伸直腿,不会绷脚。比如孩子们常做的“跳跑步”,一只脚踏地、一只脚抬起时的脚是勾着的,无论如何也不美。

全身整体配合很重要

舞蹈最讲究动作感觉的美。伸出去的手不论位置是高还是低,手心是向上,还是向下,动作是柔和还是有力,视线随着看到了什么地方,是柔情地看,还是坚毅地看,等等因素加在一起,才能使人感觉到舞蹈的魅力。舞蹈中的任何一个局部动作,对于身体来讲都是一个整体。它体现在收、眼和身体的配合上。常常能看见孩子在跳舞的时候,动作和眼神不统一的状况。孩子们除了使劲记住不要跳错动作以外,完全忽视了享受音乐、舞蹈和心灵融合在一起的乐趣。一些跳舞的孩子手眼配合能力较差。一只手向旁边打开了,眼睛却没有跟上动作,还停留在原位置。或是手已经向上举起了,可目光还在平视。这看上去就好像手和身体没有统一,所有的动作都像机器在机械地运转,哪儿还有动作的美感呢?

作为家长,要提醒孩子们眼神与动作要统一,配合老师的训练,要引导他们从手眼配合上做起,去感受动作的美。感受动作的美还表现在上下身的配合之中。比如一个摆动,身体却向右倾斜,或是直立不动,上下身就显出了不和谐。如果一个右手在头上,左手在胸前的舞姿,不仅手是向左倾的,整个身体的感觉都是向左倾的,就会产生动作和谐的美。

16.我教孩子学会理财 篇十六

那么,怎么能让孩子们克制些呢?作为两个儿子的妈妈,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总结,我想我已找到了答案:必须引入预算的理财概念,开导孩子的财智,让孩子们感到他们是在花自己的钱。

汲取智能

是不是纳闷,为什么富家子弟长大后往往也很有钱?不错,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学费高昂的学校念书,也有父母的赠与。但根据经济学教授格拉芙·兰帕德和赫布·凯莱赫所做的调查,这并不是全部。有钱的父母也传授良好的理财习惯,帮助子女致富。

在芝加哥大学执教的凯莱赫指出,这些富家子们继承的不仅是父母的赠与,还有他们的节约习惯和投资之道。举例来说,如果父母自身拥有产业或大量投资于股票,他们的子女常常也是这样。凯莱赫并不清楚其中的奥秘,也许是榜样的力量,也许擅长理财的父母更愿意孩子们如何攒钱和投资。但不管怎样,孩童时期学到的理财知识似乎特别有效。因此,我也会不遗余力地进行实践。如果11岁的亨利和15岁的杰克长大后对理财一窍不通,那多少是有些让我尴尬的。

自己攒钱

我备了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了亨利和杰克的存款。这“父亲的银行”是个权宜之计,它的运气也好不到哪里去。

特别是亨利,他对自己的存款最后被放入父亲的口袋里很不满意。虽然我给了他高达1%的月利率,而且当他们要钱时,我总是马上兑现;但亨利显然对这种银行体系的可靠性表示怀疑,这不像一个真正的银行。因此,我放弃了这种做法,转而为两个孩子在银行里开立了活期账户。新账户的利率自然没那么高,但亨利和杰克每个月都会收到银行的对账单,也可以在网上查询账户余额。最重要的是,这两个账户还提供免费的提现卡。如今,每当亨利和杰克想要买东西时,他们不会向我要钱。相反,他们奔向自动取款机,从个人的账户里取出20或40美元。

这样做的效果真惊人,简直是立竿见影。亨利对棒球卡没了兴趣,而宁愿看着自己账户里的钱不断增加;杰克并没有放弃逛商场的嗜好,但光顾的次数明显减少。我问杰克他怎么一下子变得节省起来,他答道:“以前感觉那是你的钱,但是现在,我觉得钱是属于自己的了。”

想看看当孩子们花自己的钱时,他们的态度会有哪些转变吗?逛街时,你给他们每人10美元,告诉他们可以保留剩下的余额,你会发现他们的开销一下子少了很多。

开导财智

为了让亨利与杰克这两个孩子学会理财,我又进行了以下的开导。

让孩子懂得理财的价值

让他们懂得投资理财是人生的重要内容,将来他才会支配更多的资金。要让孩子知道,金钱不是万能得,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懂得理财的人,生活会比较好过一些。

让孩子学当管家

必要时我让亨利与杰克轮换管一管家里的大账本,让孩子增强参与意识,给他们戴上一顶高帽子,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学习理财方法。孩子的小账本管的是自己,家里的大账本还可以管爸爸妈妈,这样,孩子就可以一步步成熟起来。

让孩子懂得理财的原则

一天,儿子回家问我:“老师说,货币的时间价值是理财的第一原则,应如何计算时间价值呢?”我说:“其实很简单,只要记住一句话:将不同时点的货币收付按复利方式换算到同一时点。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它告诉我们,现在的支出与将来的收入不能直接比较,必须换算到同一时点才能比较。”

让孩子拥有理财的自信心

17.教孩子学会生活 篇十七

会说话的孩子能有好的人缘,能获得更多的帮助;

会说话的孩子能得到别人的宽容,即使犯了较大的错误;

会说话的孩子才有领袖能力,才能带领团队获取成功。

让孩子学会说话,这几种话不能说:

一 挑衅的话

孩子在学校过集体生活,难免不和学生发生矛盾,于是有的孩子就开始说挑衅的话:“你给我等到!”“是不是要打架嘛!"……这样一来,矛盾就开始升级,从而引发打架斗殴事件。

二 闲话

有的孩子老爱传闲话,XXX喜欢谁,不喜欢谁,XXX哪天说你如何如何,说他又如何如何,于是这个同学就要去找XXX对质,矛盾就由此产生。

三 直话

有的同学说话不会转弯,说话不经过大脑。明明小王才接受了批评,他还在一旁大说而特说小王的不对,揭别人的伤疤。有时可能是出于好心,但因别人在气头上,在委屈中,同样会发生新的矛盾冲突。

四 瞎话

有的孩子在同学间爱乱说,编造一些莫须有的话在班级上传,还说得绘声绘色,好像真有其事,可一经质问,他又说不出所以然来,这就是矛盾产生的始作俑者。

我们常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

如果不说以上几种话,相信你在集体中会有很高的声望!

当同学间有矛盾时,我们要会说:

一 幽默的话

幽默的话往往是缓和矛盾的良药,是减少摩擦的润滑剂。当同学间眼看就要杠起来时,一两句幽默的话就能让他们转怒为喜,和好如初。这也是我们最难做到的,因为有的人还有“看客”心理,也就是当下“时髦”的“吃瓜群众”,他们巴不得有热闹看,哪里还有心思去想用幽默的话解决争端。

二 正直的话

当确有同学无理取闹时,特别是对弱小的同学,我们一定要勇敢地站出来,指出他的不对,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 正能量的话

一个有领袖才能的人,很少说丧气话,他带给人的印象总是阳光,充满正能量的。这样人们会总是希望靠近他,因为能从他身上能学到很多真知灼见,信心满满,不再为一些鸡毛蒜皮之事而心恼神伤。

四 有理有据的话

有的孩子和别人发生矛盾,由于他不会说,有的是不愿说,结果本来有理却被判为有过,这无形之中就助长了过错方的嚣张,自己受委屈不说,还有可能受到下一次的冤枉。

作者:关二哥

18.教师的教育建议:教孩子学会学习 篇十八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自然有客观的一面:“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积累了几千年的知识都要灌输到孩子们尚不成熟的大脑中,再加上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升学考试的重压,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越来越少。童年、少年时期的快乐完全被剥夺,孩子们成了学习机器、答题机器,自然无乐趣可言了,视学习为苦事、烦事几乎是必然的。

但抛开这些客观的原因,去分析出现以上“症状”的孩子,也不难发现,造成他们学业落后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观原因:不会学习。在学习活动开始时,他们的注意力常常无法集中,不能迅速把新知识放在一定的背景中考虑和理解,从而导致信息的接受比例过低;学习中,不善于选择重要的内容,舍本逐末,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效率低下;只能完成练习题目,却不善于用语言表述所学到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学到的东西是孤立的,零散的,与生活实践无法形成关联。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孩子在学业上前进的步伐。

学习就是一场挑战,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掌握学习规律,也就是所谓的“学会学习”。作为父母,对孩子应掌握的学科知识进行必要的辅导自然重要,但随着学业内容的增加,父母的辅导力量会相对减弱,因此,要把着眼点放在指导孩子“学会学习”上。

——要教会孩子把握学习内容的能力,善于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而不是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尤其是对薄弱学科,有意识地花费相对更多的精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成效。

——要教会孩子合理分配时间,特别是善于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张弛有度,学得轻松,学得开心。家长既要给孩子自主决定时间分配的权力,又要担负起监督的职责,对孩子过分的要求,譬如随意延长上网、游戏、看电视的时间,要予以坚决制止,让孩子明白,必须按照预定的时间进行活动,要学会抵制来自负面因素的诱惑,养成先学习后娱乐的习惯。

——要教会孩子列出一个详尽的计划,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效的学习行为最忌讳“临时抱佛脚”,那样,学习就会时刻处在被动地位,往往事倍功半。计划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一旦制订,要雷打不动,家长负责督促落实。

——要教会孩子学会听课,学会向45分钟要质量。形成认真记笔记的好习惯,让孩子懂得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要教会孩子保管好笔记本、作业本、考试试卷等,这对孩子长远的学习行为影响至深。

——要让孩子懂得学习就是一种竞争。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把每一次考试、竞赛都视为中考和高考,当作自己迈向成功的一级级台阶,训练出良好的临战心态,以免关键时刻临阵发慌,畏惧不前。

19.学会倾听, 走进孩子的世界 篇十九

一、倾听孩子的心声

用心听。我们的孩子, 因为智力问题, 语言表达不完整, 很难说清一件事情。但实际上, 他们愿意与老师交流沟通, 向老师问这问那, 也会向老师讲述自己的经历, 讲述自己见到的人、遇到的事。每个人都需要通过聊天进行情绪发泄, 而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作为老师, 孩子尊重、信任的人, 有责任成为孩子的“发泄”对象, 让孩子尽情地讲, 讲出自己的快乐, 讲出自己的悲伤。

用心理解。我们的孩子说话缺乏条理性, 没有重点, 经常缺少句子成分, 让人听起来不易理解。但他们的话一定是最真实的, 不掺杂任何目的性和利益性, 是最纯洁、纯真的话语。其实很容易理解, 只要是用心倾听, 用心理解就能够听懂。

用心接受。我们的幼儿, 他们每一个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性格爱好。孩子们除了和家人在一起, 就是在幼儿园和老师同学在一起。因为听他们说话的人少, 所以他们喜欢和老师、同学聊天。我们要用心接受孩子的生活方式、生活经验, 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与他们聊天。这样我们会离他们更近, 他们会更亲近我们, 更信任我们。

二、在游戏中倾听

做到全神贯注倾听孩子讲话的一个关键是要以积极的方式做出反应。通过确保孩子在游戏中担任强有力的角色来体现出你期望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开始做“游戏式倾听”时要注意是什么让孩子发笑, 以便能做更多令他发笑的事。要扮演一个毫无威胁性但又很有趣的弱者。比如, 如果孩子要你追赶他, 不要以为你该装妖怪去追他, 你只管弄出点追人的声势, 但不要让自己追上他。可以让自己偶尔揪住他的后衣襟, 或抱住他, 但最后总让他逃脱。游戏以孩子为主, 教师的作用是通过笑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开朗性格。游戏的要点是亲昵、活泼地与孩子接触, 保证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我把这种游戏叫做游戏中的倾听。孩子会认为这是最奇妙的一种游戏。你的任务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占上风, 让他平平安安地主持游戏, 同时你要时时留心他的倡议及反应。在不改变他所选择的游戏的前提下, 你要想办法让他尽情地笑, 尽情地说。

三、在活动领域中学会倾听

好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促进学习知识技能的发展和情感的熏陶。“教”与“学”不应该只是分别站在透过主动、积极、互惠的交流, “教”是为了加强“学”。在活动领域中, 要做到“小题大做”, 这就来源于尊重和幼儿有关的每一件事。

科学活动在我们看来, 燕子不是红色, 对孩子而言红色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颜色, 他希望世界万物都是红色。我们教师应以欣赏、发展的目光看待幼儿,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教师要放下“架子”把自己看成是教学活动中的一员, 认真倾听幼儿的讨论, 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

在语言活动中进行看图说话训练:教师问图上有什么?幼儿回答“图片上有小鸟。”老师应答应:“图片上有一只美丽的小鸟在天空中快乐地飞翔。”同样让孩子按老师说的重复一遍。这样, 既维持了孩子原来的意思, 又引导了孩子, 时间长了, 孩子便能学会讲完整的话。

在户外活动中, 当孩子受了委屈向你倾诉, 你不要不耐烦, 要让他说完, 让他宣泄, 让他感到老师重视他。不爱说话的孩子原因有很多, 如性格内向、胆小、紧张等。在这些孩子面前, 老师首先要与他们多说话, 引导其产生交流的欲望。当他们说的时候, 老师更要耐心地听, 边听边猜, 边听边帮助他们放松情绪, 使他们逐步产生想说的欲望, 说出心里想说的话。作为倾听者的教师, 你的最终目标是让幼儿想说、敢说, 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上一篇:平安简介下一篇:高级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