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服务调查总结

2024-07-24

卫生服务调查总结(共10篇)

1.卫生服务调查总结 篇一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方案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是我国政府掌握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利用、医疗保健费用及负担等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中国卫生调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对政府制定卫生政策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有效调控卫生服务供求关系、提高卫生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开始于1993年,每五年开展一次,将进行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本次调查在保持与以往连续性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以及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等信息,客观反映卫生改革与发展成就及问题,预测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利用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评价医改实施效果提供依据。

一、调查目标

(一)了解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利用的水平及特点,分析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利用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价医改实施效果,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二)了解城乡不同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水平,分析不同医疗保障制度对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产生的影响及对减轻居民医疗经济负担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供依据;

(三)了解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分析重点人群对卫生服务的特殊需求以及在利用卫生服务过程中的障碍,为进一步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依据;

(四)了解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满意度,分析居民满意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为评价医改实施效果及进一步改善服务提供依据;

(五)了解医务人员的工作状况与感受,测量医务人员的工作投入、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等,评价医改对医务人员产生的影响。

二、调查内容

(一)城乡居民人口与社会经济学特征;

(二)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居民两周病伤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等;

(三)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疾病治疗情况、需求未满足程度及原因、居民利用公共卫生服务情况、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类型、水平及费用等;

(四)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不同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程度、补偿水平、居民对医疗保障制度的利用等;

(五)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过程和结果的满意度;

(六)妇女、儿童、老年人口等重点人群在卫生服务利用方面的特殊需要;

(七)医务人员工作特征、工作感受、执业环境等。

三、调查对象与范围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为全国性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被抽中住户的实际人口(凡居住并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和其他人,或单身居住、生活的,均作为一个住户)。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问卷主要由家庭一般情况、家庭成员个人情况、调查前两周病伤情况、调查前一年内住院情况、5岁以下儿童、15-64岁妇女等调查表组成。

调查样本遵循经济有效的抽样原则,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此次调查对前四次调查样本进行了扩大调整。调整后的样本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156个县(市、区)、780个乡镇(街道)、1560个村(居委会)。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最终的抽样单位是户,在每个样本村(居委会)中随机抽取60户,全国共抽取93600户(近30万人口)。调整后的调查样本可以对全国、城乡、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

四、调查方法与数据录入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以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为主,机构调查为辅。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采用入户询问的方法收集数据,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按调查表的项目对调查户所有成员逐一进行询问。家庭调查设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调查员负责入户调查,调查指导员负责调查的组织、指导、检查及验收工作。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应为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以上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员。

样本地区(省或县)负责本地区调查数据的录入。数据录入软件由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提供。为保证数据录入质量,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数据采取两遍录入的方式。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收集和审核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样本地区的调查数据,审核无误后提交数据库。

五、调查组织与时间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负责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组织和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统计调查部门负责本省样本地区卫生服务调查的组织实施、质量控制、资料验收、监督指导和技术支持等工作。样本县(市、区)卫生局负责组织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的培训、组织实施本地区现场调查和调查数据的`质量控制工作。20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任务时间安排如下:

1-6月调查准备;印制培训材料、调查指导手册和调查问卷;

7-8月完成国家级师资培训、样本地区调查员及调查指导员培训;

9月开展现场调查、调查督导及质量控制;

10月数据录入、数据审核和报送;

11-12月数据清理、分析。

六、调查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调查质量,必须在调查的每一环节都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设计阶段(含调查表的设计)的质量控制、调查员质量控制、现场调查质量控制和资料整理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其中抓好现场调查阶段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一)调查方案设计、论证和预调查

本次调查方案设计遵循科学可行的原则,围绕调查目标对调查指标进行认真筛选和清晰界定。调查内容在保持与前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的基础上,参考和借鉴了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类似调查的核心指标。多次召开研讨会,广泛征求专家及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同时,开展了预调查,检验调查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可行性,进一步完善方案。

(二)调查人员的选择与培训

调查人员的挑选和培训是取得准确、可靠资料的保障条件。由于调查内容多、专业性强,故要求调查员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认真、耐心细致并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调查员由县(市、区)卫生机构及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人员共同组成。

每位调查员通过严格培训,明确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了解调查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指标含义及填写要求;此外,调查员还要了解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掌握访问程序,明确现场调查工作纪律,以保证调查工作的质量和进程。

调查人员培训按统一的培训计划、统一的培训教材分两级培训。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负责培训省和县级的调查负责人及师资,省和县级的调查负责人及师资负责组织和培训样本地区的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培训结束后,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合格后方能参与正式调查。

(三)调查人员工作职责及调查质量核查

明确调查人员职责与任务是保证调查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提高调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防止出现由于分工不清和责任不明导致的任务遗漏和信息误差等。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必须按照调查人员职责及现场工作准则开展工作。调查质量核查制度包括:

1、现场调查中,在每户询问并记录完毕后,调查员都要对填写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如有疑问应重新询问核实,如有错误要及时改正,有遗漏项目要及时补填;

2、每个乡镇(街道)的调查指导员要对每户的调查表进行逐项审核,从正式调查开始后的当晚就应逐日检查每份调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发现错漏项时,要求调查员应在第二天重新询问予以补充更正,认真核实无误后,方可签字验收;

3、每个县(市、区)设立质量考核小组,全程监控调查质量,调查完成后进行复查考核,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的复查考核应在已完成户数中随机抽取5%,通过电话或再入户的方式对复核调查表的内容进行询问,复核调查结果与原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符合率;

4、在现场调查过程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组织专人进行现场督导;

5、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组织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质量督导组,分赴各地进行质量考核。

(四)质量要求

1、调查员调查技术一致性:要求经过培训后,调查人员调查技术达到一致;

2、调查完成率:在三次上门未调查成功而放弃该户时,应从候选户中按顺序递补。调查完成率应控制在85%以上;

3、本人回答率:原则上调查内容应全部由本人回答,如调查期间内本人确实外出不在家或者本人无应答能力者可由熟悉其情况的人代替回答,但育龄妇女的问题必须由本人回答,要求成年人的本人回答率不低于70%;婴幼儿一般应由直接抚养者回答;

4、复查符合率:复查考核中,同户复查项目与原调查结果的符合率要求在95%以上,符合率达不到95%的地区应对全部调查户进行回访,重新调查。

2.卫生服务调查总结 篇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继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6],自治区卫生厅指出要调整优化农牧区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农牧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7]。在城乡医保广覆盖、城乡一体化管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背景下,基于新疆牧区的偏远性、移动性、落后性等特殊的区域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本研究旨在了解牧民基本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为健全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国家新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要求落实到位,最终满足新疆牧业地区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要提供实质性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样本量的确定

根据《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8],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8.9%,取P=18.9%,允许误差d=0.2P,预定α=0.05,根据现况调查样本量计算公式n=tα2PQ/d2,代入得出在当前阳性率和容许误差时所需样本量为412。

1.1.2 研究对象的选取

2014年7—8月,通过多阶段系统抽样,首先通过典型抽样确定伊犁新源县哈拉布拉乡、阿勒泰青河县阿热勒托别乡为样本乡,随后通过随机抽样确定阿克奇村、开买开吾孜村、克孜勒赛村、阔克托别村、乔什喀托别村、喀拉沃村、阿尔恰特村7个行政村为样本村,最后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具体为每个样本村中,至少每20户农牧民中抽取1户进行入户调查。共调查18周岁以上具有当地常住户口的居民654例。哈拉布拉乡是个以农为主、农牧并举的乡,下辖9个行政村,总人口约2.30万人,少数民族占62.5%。阿热勒托别乡下辖13个行政村(6个牧业村),全乡总人口1.04万人,少数民族占96.0%。调查对象符合北疆农牧民的总体状况,样本数据具有较大的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由参加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农牧民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参与及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情况、两周患病情况、慢性病情况和住院情况。每组调查员由1名研究生和1名懂双语的哈萨克族卫生人员组成,向其解释调查目的并征得同意,针对问卷内容逐条询问,根据需要由哈萨克族调查员进行双向翻译,调查完毕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654份,回收有效问卷654份,有效率100%。

1.2.2 知情人深度访谈法

结合访谈提纲,由研究生调查员对1名卫生局局长、2名乡镇卫生院院长、3名村医、7名居民进行深度访谈并记录、录音,哈萨克族调查员进行翻译。访谈内容包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主要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提供基本卫生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能的原因;居民就医机构选择、就医遇到的困难、对基本卫生服务的评价等。

1.2.3 评价指标

根据我国卫生服务总调查常用评价指标[9],采用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评价卫生服务需求程度:(1)两周患病率=调查前两周内患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患病”指被调查者自觉身体不适;(2)慢性病患病率=调查前半年内患慢性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慢性病”指半年内经医生诊断或以前诊断半年内发作的慢性病。采用两周就诊率、住院率、两周患者未就诊率评价卫生服务利用现状:(1)两周就诊率=两周内就诊人(次)数/调查人数×100%,(2)住院率=调查前一年内住院人(次)数/调查人数×100%,(3)两周患者未就诊率=调查前两周内患者未就诊人数/两周患病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654名调查对象中,民族以哈萨克族为主,有551人;性别多为女性,有137人;年龄以青年为主,有400人。其他具体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见表1。

2.1.1 基本卫生服务可及性情况

83.5%农牧民离家最近医疗机构为1 km内,90.4%从家至医疗机构单程交通时间为10 min内,地理位置及时间上的可及性较好,具体见表2。

2.1.2 基本卫生服务需要情况

两周患病率为20.6%(135/654),包括发热、疼痛、腹泻、咳嗽、心慌/心悸、乏力、外伤等。其中自觉不适的严重程度:11.1%认为不严重、26.7%认为一般、62.2%认为严重。慢性病患病率为20.0%(131/654),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2.1.3 基本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两周就诊率为15.4%(101/654),首诊选择:乡镇卫生院49.5%、县级以上医院的28.7%、村卫生室15.8%、私人诊所5.9%。自我医疗占16.3%(22/135),药品来源:药店买的72.7%、家里已有18.2%、别人给的9.1%。两周患者未就诊率为25.2%(34/135),未就诊原因主要为:经济困难29.4%、没有时间就诊23.5%、自感病轻17.6%。住院率为18.3%(120/654),乡镇卫生院住院率8.6%(56/654)。

2.2 影响因素分析

2.2.1 两周患病率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已有研究[10]纳入自变量,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的农牧民两周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在此基础上,以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医疗支出作为自变量,以两周患病率为应变量进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民族为居民两周患病率的影响因素(P<0.05)(表4)。

*:Z值

2.2.2 两周就诊率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已有研究[11]纳入自变量,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民族、年龄、文化程度、离家最近医疗机构距离、从家前往最近医疗机构单程交通时间、家庭年医疗支出的居民两周就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在此基础上,将以上变量作为自变量,以两周患病率为应变量进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家庭年医疗支出为居民两周就诊率的相关因素(P<0.05)(表6)。

*:Z值

2.2.3 两周患者未就诊率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已有研究结果[10]纳入自变量,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民族、家庭年医疗支出、自评疾病严重程度的居民两周患者未就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7)。多因素结果提示自评疾病严重程度为两周患者未就诊率的相关因素(P<0.05)(表8)。

*:Z值

3 讨论

3.1 农牧民基本卫生服务需要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中,农牧民两周患病率(20.6%)高于新疆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12.1%)[12],慢性病患病率(20.6%)高于新疆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15.2%)[13]和全国平均水平(15.7%)[8],提示农牧民的健康状况并不理想,对基本卫生服务需要大。

本研究发现,农牧民两周患病率主要与年龄、民族有关。年龄越大,人体的各项身体机能退化越明显,两周患病率越高,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4]。哈萨克族农牧民两周患病率(15.8%)低于同地区其他民族。不同民族基因遗传性、不同日常体力劳作方式(哈萨克族以放牧为主,回族、汉族等民族以农耕为主)可造成体质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哈萨克族慢性病患病率较高(18.3%),因其饮食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多患关节炎、胆囊炎、高血压等慢性病。这提示哈萨克族农牧民的健康状况实际并不理想,两周患病率较低,实际反映其健康意识不足,应该要重视哈萨克族农牧民潜在健康需求,增强其健康意识。

3.2 农牧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农牧民的两周就诊率(15.4%)低于新疆城乡居民总体水平(17.9%),两周患病未就诊率(25.2%)高于新疆城乡居民(17.7%)[12],说明农牧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低于新疆地区非农牧民。本研究中农牧民住院率(18.3%)高于新疆城乡居民(11.6%)[12],一方面,农牧民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新疆其他地区,因疾病治疗住院占11.6%,主要为高血压患者,平均住院次数1.4次。同时,由于医保“门诊不报销,住院报销”的规定,促使农牧民住院比例增高(乡镇卫生院住院率达8.56%)。另一方面,因分娩住院占3.7%,落户定居点后,孕产妇管理是当地村医常规随访任务,增加了住院分娩比例。因经济困难、医院就诊太贵选择自我医疗的患者占17.1%,未就诊患者最主要的未就诊原因为经济困难,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仍是阻碍牧民就医的重要阻碍,卫生服务利用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两周患者首诊选择虽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仍有5.9%选择了私人诊所,主要原因为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提示基层医疗的卫生服务质量仍需加强。

既往研究提示,医保情况等与两周就诊率相关[10],但本研究结果显示医保情况对两周就诊率无影响。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大大增加,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有无医保已经不是农牧民是否就诊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此相似,研究未见基本卫生服务距离、时间可及性对两周就诊率影响。新疆根据《自治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已建成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村卫生室并至少配备1名村医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5]。83.5%的农牧民的住所距离最近的医疗机构(主要指村卫生室)不足1 km,90.4%的农牧民能在10 min内到达医疗点,距离和时间就医可及性已大幅改善。

与此同时,基层人员的紧缺导致基层卫生服务无力供给和满足现有需求,造成人力资源范畴上就医可及性差。在访谈中,定居点村医提到:“我现在一个人承担了4个人的工作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只能开展基础免疫、妇幼(主要是孕产妇的产前检测及产后访视)、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农牧民的健康咨询、高血压糖尿病的随访、建档(每年的健康检查,免费体检)”。非定居点村医:“在山上这几个月不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就是看病打针”。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提高是促使牧民利用卫生资源、满足牧民基本卫生服务需要的前提。因此,基层引进、基层留人是最为关键的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途径。

两周未就诊率可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医保情况等有关[9],本研究结果显示仅与患者自评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自觉疾病严重的农牧民未就诊率为16.7%,认为不严重未就诊率高达46.7%。当农牧民认为自身不适并不严重时,往往会忽视自身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减少对基本卫生服务的利用[16]。只有当不适达到严重不能忽视的状态时才促使其就诊。访谈发现,农牧民不就诊的原因多为:认为影响不大、没有必要看医生。均表明农牧民对卫生服务存在利用不足,需要增强牧民卫生服务利用的意识。

4 结论

随着新疆农牧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农牧民定居工程的初步建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大改善就医可及性,农牧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农牧民的健康状况不理想、健康意识不足、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信任不足以及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紧缺等问题成为目前制约农牧民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提示政府需要大力加强“基层引进、基层留人”来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当地卫生机构还要重视农牧民潜在健康需求,尤其注重加强对哈萨克族农牧民的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增强健康意识和卫生服务利用,满足农牧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加快农牧区卫生事业发展。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3.卫生服务调查总结 篇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大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3人以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2]。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也是体现政府职能水平的重要方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主要是指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具体表现为预测预警、监测控制、监督管理、事件预防、信息收集分析、科学决策与快速反应、应急保障、紧急救援与医疗救治和事件综合处置能力等方面[3]。而其中各级医院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防治机构和最先感知部门,医院应对能力将直接影响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成效。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现状

1997年以来,上海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并已进入了体制创新的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承担常住居民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 “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外,同样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在2003年SARS的防控过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迅速掌握社区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手资料,发挥街道、机关团体、医务人员和家庭的群体优势,在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方面构筑起了三道防线,为SARS防控工作的胜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4]。作者所在的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先后2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升,在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切实保障和维护广大社区居民的健康和正常生活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又如2009年4月份,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出现了快速上升的趋势,上海也出现了大量输入性病例,严重威胁着广大市民的健康和安全。中心从完善组织管理、加强预检分诊、病例筛查和登记、快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控制、加强重点场所督导检查、广泛深入开展健康宣教、开展重点人员流感疫苗免费接种等多个环节入手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和传播,顺利完成了27名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其中电话随访4名,居家医学观察17名,集中医学观察6名,未发现续发病例,完成8名轻症病例的居家医学观察和随访,切实保障和维护了广大社区居民的健康和正常生活秩序。

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以及医院应急能力建设的相关研究时有报道。但是研究者的关注点多集中在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对于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网络网底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角色职能以及相关的能力建设往往被忽略。这也导致了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虽有显著的提升,但是在工作实际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急能力建设相对落后,组织、人员、财政保障相对不足。

2)医务人员识别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缺乏规范可操作性强的预案系统。

4)人员培训、实战演练不充分,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价等。因此立足社区医院应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能,进一步提高社区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夯实区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显得尤为重要。

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对策

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来结合世博会安全保障、甲型流感、手足口病防控等工作实际,从以下4个方面探索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的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3.1 建立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指标

中心通过人员访谈、现况调查等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评估。在此基础上按照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要求,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层次性、灵活性和动态性原则,借鉴其他省市和地区医院应急能力建设的经验,从应急组织协调机制、应急预案系统、信息监测预警报告、应急人员、应急物质储备、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等6个一级指标和19个下设二级指标入手 [5],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指标。相应指标建立后,中心结合应急处置工作实际,不断完善和修订,逐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急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2 建立一套规范可操作性强的预案系统,定期评估修订

中心立足社区应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能,自2010年起对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进行了梳理和补充,形成了1项总体预案、2项工作制度和13项工作预案,预案的重点内容是急性传染病疫情的现场处置,这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遇到最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是保证预案能够取得理想处置效果的关键[6] ,因此中心成立了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应急预案评估小组,定期对预案内容的全面性和预案的可操作性进行评估,并对预案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全面性的评估内容指预案内容包括工作原则、疫情发现与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应急接种、现场控制措施、健康宣教、事件进程观察、事件解除报告等要素。预案的可操作性是评估预案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指导作用以及需进一步完善改进的地方。

3.3 提高医务人员识别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医务人员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体,他们识别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直接影响到能否快速、准确地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中心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对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现场处置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况等情况进行了了解和调查,参考国内外相关评价指标选择和确立的方法,筛选出本中心医务人员识别和报告突发事件能力的影响因素指标,包括基本情况(下设年龄、工作时间、学历、职称、健康状况、学术任职等二级指标)、知识结构(下设基本认知、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法律知识等二级指标)、实践与技能(下设专业技术、培训演练、参与经历、沟通协调等二级指标)3个一级指标和14个下设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了中心应急处置队伍人员的结构和组成,进一步提高了应急队伍的现场处置能力,逐步建立起了一支稳定并具有战斗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

3.4 加强实战演练,建立对演练过程的考核评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能的局限性,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情况并不是很多,这就很容易造成医务人员对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要求的淡忘,因此尤其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这也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增加应急演练的真实性,随机性和突发性,使应急处置队伍熟悉和掌握类似事件的处置要求,同时加深对相关预案的了解[7],并及时发现预案的不足,为应急预案的改进和完善提出建议,使之更有效地指导突发事件的处置。

中心结合日常工作中遇到较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先后组织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世博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紧急救助演练、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应急处置桌面推演和病媒生物应急控制现场演练等。同时组织考评小组和参与演练的医务人员对每一次的演练效果进行评估,考评小组侧重对从疫情发现与报告,直至现场处置结束,撰写调查报告的每个处理环节完成质量进行评估(表1)。演练人员则侧重于从自身参与的角度来评价通过演练得到的帮助和提高,并发现其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具体评估内容包括演练目标的实现、演练内容与质量、演练内容与个人工作的相关性、演练过程的时间节点把握、应急处置人员的组织协调、演练过程的总体评价等,评估等级分为“差、不足、尚可、好、很好”五个等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中心通过这几年来的努力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逐步建立健全了应急保障机制,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也不断提高。但是随着近年来上海举办各类国际赛事不断增加、输入性传染病和一些不明原因疾病等的不断出现,使社区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面临着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因此今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要坚持将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纳入中心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针对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改进完善,确保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持续的提高和发展,切实保障辖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宋瑞霖,主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问答[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117-134.

[2]宋瑞霖,主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问答[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143-157.

[3]张文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12(2):1-3.

[4]庞连智,蔡静芳,施永兴.社区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角色智能及对策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5):562-563.

[5]徐枫,傅人姣,袁家麟,等.社区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指标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9):19-20.

[6]龚卫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评估及预警警示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4(6):41-43.

[7]卢慧敏,姚宗蓓,殷良.上海市卢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适用性分析与初评[J].上海预防医学,2010,22(2):112-114.

(收稿日期:2011-9-2)

4.农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 篇四

一、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由地、市、县卫生局统一组织个调查组, 深个不同类型的调查点,在乡村居民中以问卷法形式, 用事先印制的卡片, 逐项进行调查。在下发的张调查表中, 实际有效数为张。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的人次中, 要求有好的医生居第一位, 占凋查总数的 ,其中以山区组呼声最高,占该组调查人数的。表明现阶段大部分农民要求有好医生的强烈愿望, 同时也说明目前农村的医疗水平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特别是离山区农民要求的差距更远。少花钱, 是现阶段农民对卫生工作的第二位要求, 占调查人数的。三中全会以后, 农民生活确实有了很大改善, 但刚走上富裕道路的农民, 还需要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 希望在致富的道路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目前大多还不愿意拿出更多的钱用于卫生保健投资。据宜春地区年抽样调查表明, 农民收入。而用于医药卫生方面的支出仅增加占农民总收入的。因此,少花钱, 治好病仍然是大部分农民的心愿。

三、讨论

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总的来说基本属于生理需求的范围。笔者认为, 现阶段农民在这个需求范围中,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是初级医疗需求。这个层次的农民要求有医有药, 有病能够就近就医。少花钱治好病是他们的最大心愿。

第二、是高级医疗需求。这个层次的农民不满足单纯的有医有药, 而是要求有好医好药, 有好的医疗设施, 有病能得到最佳的治疗。

5.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情况调查1 篇五

07卫管陈鑫钊1314507029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有的医院卫生服务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是在社区范围内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面对的是社区所有的居民,其中包括健康人,是社区医务人员主动为社区居民或家庭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

然而当前大医院门庭若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门可罗雀,这是对当前城市医疗现状的真实描述。患者普遍迷信大医院,即使小病也要到大医院去治。这种“小病大医"的现象使得大医院拥挤不堪,而很多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却处于资源闲置的状态。“小病大医”现象让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处于尴尬境地。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体制上、政策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1、资金短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投入有限。国家规定,社区医疗实行定额补助政策,由同级财政支出,支出额度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来确定。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重视程度不一,以致有的地方虽出台了政策和办法,但不落实,或落实力度不够。二是街道医院资金紧张、底子薄。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体是从街道医院改建而来,改建社区卫生中心需要一定的业务用房,增加相应人员、设备,需要有起步资金,而街道医院以往的效益都很差,积累很少,难以应付这种改制局面,因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兑现率低。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设备老化、不齐全;大部分防疫、保健、临终关怀等功能都没有设置。

2、转诊制度难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级医院之间是“双向转诊”的关系,即社区卫生机构应及时将危重疾病的参保人员转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再将康复的和慢性病的患者及时转入社区卫生机构。而从实际效果看,从下级医院往上级医院转很顺利,而从上级医院往下级医院转时却很难落实,原因有来自患者自身的,也有来自医院方面的,医院对到手的生意怎肯放手他人。

3、相关政策不配套。国家规定,政府批准的社区卫生机构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但这项政策在一些地方并未很好落实。社区机构不纳入医保,患者就不愿到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社区承担的初级卫生保健职能就难以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初衷、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就成了一句空话。

4、人力资源不足。首先,卫生部规定,全科医生规范培训需脱产四年,转型培训需脱产五个月或半脱产两年。到2005年初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社区服务中心一方面人手紧缺,一方面又要抽人参加培训,面临两难窘境,导致社区医疗服务人才极其匮乏。其次,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工作环境较差,待遇保障不稳定,难以吸引人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30~40岁的中坚骨干医生非常少,人员负担较重,进修和临床实践机会都较少。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应该逐步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使用统一的医疗文书、统一的社区卫生发票。同时,社区医疗服务应该灵活多样,可以采用按需出诊、定期出诊、合约服务、专家网点坐诊、居民点出诊、疾病会诊、义诊、专题讲座、开通家庭医疗求助热线等多种服务,并适时启动社区居民

体检计划,免费为社区内各类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检查,对于每一个服务对象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服务阶段确定不同的方式、方法,实施主动连续的医疗保健服务。

2、加强领导、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当前卫生机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大医院病员拥挤,医疗费用日趋增加,小医院病员稀少,设备闲置,工作人员相对过剩,形成了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政府应加大领导力度,适当引入非公有制成份,根据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允许不同的投资主体进入社区卫生服务市场,尤其要允许医生在社区投资开业。要采取措施使卫生资源合理流向社区,保证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取得适当的经济效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3、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人们转变观念,提倡“大病到医院,小病到社区”。运用多种方式,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纽带,提高群众对社区卫生工作的认知度、认可度,逐步理解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增强参与热情。制定、完善、落实各项相关政策,强化管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稳步发展。

4、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信息服务职能。政府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加强宏观调控。要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及固定的会诊制度,使之有利于技术交流及业务沟通,提高服务质量。尽快出台补贴政策,落实专项经费,建立切实可行的补偿机制,使社区卫生服务真正成为以人民健康为目的,社会效益为主体,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项“民心工程”。在制定医疗保险政策上应注重与社区卫生服务相衔接,要通过政策倾斜、价格杠杆等多种途径,引导居民到社卫机构就诊,同时,还要制定相应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向社区医疗机构合理流动。

6.卫生服务调查总结 篇六

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应党慧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医疗水平,推进新医改贯彻落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根据年初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建平的带领下,于2011年3-4月份对我县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工作主要是:听取县卫生局的工作情况汇报,召开有发改局、财政局、人劳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乡镇(街道)、各级各类医院等了解有关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于4月11-13日,赴安吉、淳安两地考察学习。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县级医疗单位7家(其中县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中医院为二级乙等中医院,妇保院为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3家,合格村卫生室69家。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有卫生人员1738人(不含离退休人员、医院自聘人员),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20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为718人,注册护士482人,具有高级职称116人(占7.6%)。近年来,县政府在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一是出台《仙居县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建设规划(2007—2020年)》,对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框架、建设规模、规划年限等进行详细规划。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形成“20分钟服务圈”。三是根据我县实际,推行“城乡联体、乡村连片”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统筹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改革,努力解决农村基础薄弱、服务能力差的问题。

(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通过提高卫技人员准入门槛,加强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开展重点学科和重点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二是通过抓医疗质量控制、执业行为规范和业务培训,增强职业规范意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三是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实行医疗事故分析和责任倒查制度,强化安全用药管理,医患纠纷数量逐年下降。四是对全县医疗机构核准、人员资质进行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三)公共卫生服务成效明显。一是全力推进农民健康工程,全面开展城乡社区卫生三大类十二项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规范疫情报告,加强重症救治,抓住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有效处置手足口病、甲流、麻疹等重大疫情。三是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使监督重点逐渐向农村延伸,扩大卫生监督覆盖面。

(四)医疗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开展,报销额度明显提高,参保率不断提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于今年2月25日开始在全县乡镇(街道)卫生院全面实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初步得到了缓解。

二、主要问题

我县卫生事业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医疗资源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需提高。一是各级政府对于卫生事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部分领导对医改的主要内容还不够了解,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把握不够准,与医改强调的“体现政府的责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有些医务人员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够强,缺乏奉献精神,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务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大多数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理解上有偏差,从原来的“小病不吃药、大病吃小药”到现在的“有病要住院,病好不出院”,致使乡镇卫生院病床爆满,医务人员工作量骤增。

(二)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一是我县卫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低学历、无执业资质问题相当突出,人才结构极不合理。如目前还有153人无职称,78人无执业资格,县人民医院某些科室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公共卫生、精神卫生、麻醉学等专业人员非常短缺,乡镇卫生院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执业医生,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及全科医生的缺乏,仍然是制约农民就近看病的重要因素。二是受制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很难引进,现有的用人机制不够灵活,专业人才紧缺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严重制约着人才队伍的结构优化和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针对现有卫技人员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激励措施不够有力,一些医务人员技术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钻研业务的风气不够浓厚。

(三)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我县于2007年制定了《仙居县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建设规划(2007—2020年)》,但是尚未制定医疗机构设置的详细规划。全县医疗机构新建、扩建、改建过程中缺乏科学统筹规划,医院的功能定位、学科设置、设备配置、卫技人员配备等没有一个全面、具体、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各医院功能定位不明确,特色专科不鲜明,存在着医疗资源的重复建设和局部性浪费现象。医院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科建设和行风建设有待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四)投入力度亟需加强。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卫生工作的不断重视,财政保障力度逐步加大,但是与上级对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标准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够,难以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有的医疗用房、设备设施及人员难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防保功能和乡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还难以实现。

三、几点建议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不断提升我县卫生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不断优化卫生发展氛围。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严格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科学编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优化整合,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布局、规模、功能定位、人员结构、名医培养、学科建设、设备配置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在确保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以适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利用各种有效宣传形式,做好政策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树立群众正确的用药就医观念,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不断加强医疗队伍建设。要从我县卫生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科学合理核定全县医疗卫技人员编制,突破瓶颈,创新考录机制,采取重点院校优先、定向考录、委托培养等形式,制定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切实缓解紧缺学科人才严重不足问题。采取外引和内培相结合的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完善人才成长机制,加强名医工程和品牌学科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全面提高我县医技人员服务水平和质量。根据岗位要求和执业标准,加强对现有卫技人员的培训力度,逐步实现卫技队伍结构的更替。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对现有乡村医生进行统计归类,通过考试、群众评议和综合评价等措施,量才使用,统一调配。以病人为中心完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推进医院内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从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纪法规、服务理念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进一步开展一体化管理,不断促进城乡卫生资源共享。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医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以住院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乡村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通过开展“城乡联体、乡村连片”一体化管理,完善县域诊断平台建设,加强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联动,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诊疗水平,实现城乡医疗资源共享。建立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鼓励县级医院医生到基层出诊,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就医模式,切实减轻县级医院就医压力,缓解当前“住院难”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信息平台要逐步向基层全面覆盖,从重点保大病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门诊报销比例,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7.卫生服务调查总结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时间顺序从执业医师注册变更资料档案中, 查找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在市卫生局行政许可办理处办理执业医师注册变更人员的联系电话和单位, 从医疗机构、广告初审登记本中及公共卫生申请许可档案中查找单位联系人电话, 重复联系人选用一次, 经审核2 797人作为登记调查对象。

1.2方法

组织审查办证科以外的业务科室人员分12组, 按照登记的联系电话查找联系人, 了解审查办证科工作人员近年的服务态度, 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清楚 (因人员离开或调动等) 分别进行登记, 若不满意, 进一步了解不满意具体原因。

2 结果

2.1 无法联系人分类

无法联系原因有5种, 电话联系出现空号、未接电话、外地号、停机、关机共606人 (表1) , 占上报调查名单的21.7% (606/2 797) 。

2.2 服务态度满意度

实际调查人数2 191人, 其中25人回答不清楚, 占1.1%, 有效调查率98.9% (2 166/2 191) 。调查窗口服务态度满意度占99.3%。 (表2)

2.3 不满意原因分析

一共有9条意见, 属于执业医师部分的4条, 属于护士注册的1条, 医疗机构的3条、窗口服务的1条。归因分类4大类:即属于制度规定对5条、属于上级办理2条、属于供应不足、服务不周各1条;希望改进工作属于上报意见2条、可以改进4条、暂时不能改进3条。 (表3)

3 讨论

3.1 调查样本调整

本次调查实际上是一次整群抽样, 属于普查的形式。由于2011年度武汉市万民评议行风活动, 结果关系到整个卫生系统的对外形象, 所领导担心随机抽样会出现抽样误差而影响行风评议的整体结果。整群抽样进行普查, 可以全面了解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水平。了解窗口服务工作现状, 科学、合理地抽取样本, 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可使样本的代表性更强, 节省人力物力, 可以达到同样的调查效果。

3.2 调查结果评判

窗口服务满意度调查中, 若是单向选择, 就反映窗口服务满意度的抽查结果, 若使用窗口服务对象作为对卫生系统的满意度调查就要持慎重态度, 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用窗口服务对象作为调查时, 就要对不满意的意见做具体分析。在行风调查中, 卫生行政许可服务窗口服务满意度仅是卫生系统满意状况的一部部分, 不能反映卫生系统整体的服务的现状, 在分析满意度结果时, 要具体分析群众不满意的原因, 以便更好地改进卫生许可工作。

3.3 窗口工作改进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可以改进服务的建议有4条, 如执业医师、护士变更注册可以在当日数量少的情况下, 试行现场办理措施。为了方便行政相对人, 可以采取对乘车到外地变更的办事人员优先办理措施, 其前提条件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授权办理审核审批。同时, 卫生行政许可窗口应建立内部审核审批制约机制, 将受理、承办、审核、审批等不同环节建立相应岗位责任制和相应的工作规范要求, 在承办、审核、审批时限上予以明确规定、互不交叉, 就能有效避免许可审批差错发生, 提高办事效率。

卫生行政许可窗口应该按照市卫生局公示指南要求对行政相对人提交资料进行实质性审查, 决定予以受理前, 受理工作应该成为资料初审环节。在初审环节, 受理人员对资料审核后, 可以按照成型模式, 提出下一步审核方式, 安排现场审查或对资料进一步审核阶段的建议。需要组织专家评审和上报机关或报上级审批的单位, 由承办人在规定时限内办理上报手续。医疗机构变更手续的应当分别处理。若变更负责人, 不需要现场审核, 仅需要资料审核的变更事项, 可以考虑及时办理, 待窗口条件成熟后可列为即时办件的范围。对规定需要报审批处审核或局领导审批的变更事项, 承办人应在规定的时限内, 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报分管领导审批。

8.卫生服务调查总结 篇八

调 查 人:单位:

被调查人:年龄居 住 地:

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地点:

您好:您辛苦了!为了更好的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向您调查以下几个问题:

1、您是否在村卫生所建立了健康档案?

□是□否□不清楚

2、您村里是否搞过健康知识讲座(包括广播、电视、讲课等)?搞过几次? □是□否□不清楚()次

3、您村有没有健康教育版面(宣传栏)?多长时间换一次?

□有□没有□不清楚()月换一次

4、您有没有慢性病?(如果有)卫生所对给您进行了几次随访或体检? □有□没有()次

5、卫生所是否给您发过《健康知识手册》或健康知识传单?

□是□否

6、卫生所搞预防接种(打防疫针等)的时候是怎么通知群众的?

□电话□广播□入户□其他□不通知

7、您家有没有0-36个月的儿童?(如果有)您是否知道0-36个月儿童卫生(院)所应该对此进行几次随访?

□有□没有()次□不清楚

8、您家是否有孕产妇?(如果有)您是否知道卫生所(院)应对孕产妇免费进行随访和体检?

□有□没有□知道□不知道

9、您是否知道有“高血压日”?血压多高为高血压?(10月8日)□知道□不知道高血压是:

10、您是否知道有“糖尿病日”?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11月14日)□知道□不知道主要症状是:

□吃得多□睡的多□喝的多□尿的多

□吃的少□睡的少消瘦

11、您知道您村有没有精神异常的人?是谁家的人?

□有□没有□不清楚

有()个是()家的人

12、您知道村上对合疗报销的比例是多少?

□70%□80%□90%□100%□不知道

13、您对本村卫生所看病收费是否合理?

□合理□收费高 □收费低

14、您对本村乡医服务态度、工作态度是否满意?

□满意□不满意

9.卫生服务调查总结 篇九

为了进一步增强卫生院的服务管理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我区根据世界银行贷款卫生Ⅷ项目制定的《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着客观、持续、透明、前瞻、综合评价与局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通过现场观察、访问,查阅常规报告、报表,抽样调查处方、病历、门诊登记,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区项目中心卫生院(分水、熊家、余家、高梁)卫生服务质量从人员、设施、质量管理制度、服务可及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卫生院服务质量现状,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现将评价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评价目的

1、了解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现状。

2、找出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

3、制定并实施整改意见,强化卫生院管理意识及管理手段,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二、评估原则

1、客观性原则。收集资料必须真实、客观、准确。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打分。

2、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3、公开性原则。

三、评估方法

严格按照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自我评价标准及区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评价标准进行。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进行评估。

1、定性资料。查阅相关资料和现场查看。

2、定量资料。2005年4月各项统计报表。

四、评估对象

卫Ⅷ项目原天城辖区四个中心卫生院。

五、评估内容

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自我评价表和区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评价表。

六、评估时间

1、中心卫生院基线评估:2005年4月1日至30日

2、区卫生局外部评估:2005年6月15日至30日

七、健全组织

1、区卫生局成立了卫生服务质量评估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2、各中心卫生院成立卫生服务质量评估领导小组和卫生服务质量改进小组。

3、召开了评估工作会,明确各工作人员职责。

第二部分

卫生服务质量自我评价情况及结果分析

一、可及性评价指标结果

表1

单位

评价指标

分水

余家

熊家

高梁

本院住院分娩率(5分)

5

0.4

3.4

1

健康教育可及性(5分)

5

5

5

5

五苗及时接种率(5分)

4.4

4

3.8

4

0—7岁儿童体检率(5分)

0

0.8

0

0.2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5分)

2.2

1

5

5

平均门诊人次药品费用(5分)

0.5

0.5

0

3.5

平均住院费用(5分)

0

0

0

5

结果分析:1、4个中心卫生院住院分娩率平均得分仅2.45分,仅一个中心卫生院得满分。

2、健康教育可及性全部满分。3、4个中心卫生院五苗及时接种率平均得分4.05分,最高仅为4.4分。4、0—7岁儿童体检率指标现实值均较低,平均仅为0.25分。

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平均得分

3.3分。

6、平均门诊人次药品费用平均达32元。

7、平均住院费用为597元,只有一个中心卫生院指标现实值达到要求,最高达865.6元。

二、规范性评价指标结果

表2

单位

评价指标

分水

余家

熊家

高梁

诊疗相符率(6分)

6

5

5

1

消毒执行规范(4分)

3

3

4

4

护士交接班执行规范(4分)

3

3.5

4

4

法定传染病漏报率(4分)

4

4

4

4

门诊抗菌药2联及以上联用处方百分比(5分)

3.6

5

0

0

门诊激素处方百分比(5分)

3.4

5

5

5

门诊处方基本药物使用百分比(5分)

0

5

0

5

门诊静脉输液处方百分比(5分)

5

3

5

0

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4分)

0

0

0

0

门诊登记书写合格率(4分)

2

0

4

0

留观登记书写合格率(4分)

0

3.5

1

0

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4分)

4

1.5

0

0

医技科室登记合格率(4分)

4

0.5

4

4

结果分析:

1、四个中心卫生院诊疗相符率平均得分4.25分,最低仅为1分。

2、消毒执行规范情况较好,两个中心卫生院得满分,平均得分3.5分,但一次性用品毁形执行力度不够。

3、护士交接班执行规范平均得分3.63分。

4、法定传染病漏报率均为0,均得满分4分。

5、门诊抗菌药2联及以上处方百分比平均得2.15分,高梁、熊家中心卫生院得0分。

6、门诊激素处方百分比平均得分4.6分,激素使用指针掌握较好。

7、门诊处方基本药物使用百分比平均得分为2.5,分水、熊家中心卫生院得0分。

8、门诊静脉输液处方百分比平均得3.25分,高梁中心卫生院得0分。

9、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均为0分,主要表现为门诊处方书写剂型、剂量不准确、用法不规范,口服药与外用药没有分开处方。

10、门诊登记书写合格率平均分仅为1.5分,主要原因是门诊登记簿项目设置缺项,医生登记不完整,欠规范。

11、留观登记书写合格率平均得分仅为1.1分,主要原因是分水、熊家中心卫生院未使用留观登记,使用留观登记卫生院书写不及时、不完整。

12、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平均得分1.6,仅分水中心卫生院得满分4分,熊家、高梁中心卫生院未得分。

13、医技科室登记合格率得分3.1分,余家中心卫生院得分仅为0.5分。

三、有效性评价指标结果

表3

单位

评价指标

分水

余家

熊家

高梁

住院患者治愈好转率(3分)

3

3

3

3

出入院诊断符合率(4分)

4

2

4

4

结果分析:

4个中心卫生院住院患者治愈好转率均得满分,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平均得分为3.5分。

第三部分

县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分析

一、人员合理性(权重5分)

单位

评价指标

分水

余家

熊家

高梁

所有业务人员都持证上岗,执行准入制(1分)

1

1

1

1

业务人员占总人数不得低于90%(0.5分)

0.5

0.5

0.3

0.3

防保人员的配备(0.5分)

0.5

0

0.5

0.5

中心卫生院中级及其以上技术职称比例不低于14%(1分)

0.6

0.8

1

0.6

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学历分布为大专及以上占10%、中专占60%(1分)

1

0.4

1

1

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等服务功能的科室和人员(1分)

1

1

1

1

合计

4.6

3.7

4.8

4.4

结果分析:

1、业务人员均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技术准入制度;分水、高梁、熊家防保人员配备达到项目标准,余家防保人员配备不达标。

2、四个中心卫生院业务人员中共有中级以上职称者45人,占14.2%,达到项目要求,但余家、分水中心卫生院中级职称结构比例未达标。

3、学历结构 业务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74人,占23.4%,中专专业学历190人,占60.1%,达到项目要求比例,但余家中心卫生院中专学历比例不达标,且大专以上学历大部分都是第二学历。

4、卫生服务能力 各中心卫生院除具备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卫生行政执法等服务功能外,还承担本辖区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技术指导。

二、设施完好性(权重5分)

单位

评价指标

分水

余家

熊家

高梁

乡镇卫生院建筑、设备、基础设施配置标准(2分)

2

1

2

2

B超、X光机等大型医疗设备有无完整的维修记录(1分)

1

0

1

1

设备完好率不低于95%(2分)

2

1.6

2

0

合计

5

2.6

5

3

1、四个中心卫生院建筑、设备、基础设备配置基本达到标准,但余家中心卫生院房屋配置及室内外基础设施不符合配套要求,高梁中心卫生院新建房屋还未投入使用。

2、B超、X光机等大型设备完好率较高,但余家、高梁中心卫生院没有完整的设备维修记录。

三、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制度

分别成立了相关的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院的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根据岗位特点,制定了较完善的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分水、熊家中心卫生院质量管理小组职能履行较好,能定期召开质量管理工作会议,余家、高梁中心卫生院质量管理小组没有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且服务质量与职工收入挂钩有待进一步加强。

2、评价与改进

各卫生院每月至少开展了一次服务质量评价,并在评价基础上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质量改进活动,但只有一个中心卫生院将质量改进责任到人。

四、服务可及性

1、选择本院住院分娩率 选择本院住院分娩率尚未达到指标要求,有待进一步提高。

单位

评价指标

分水

余家

熊家

高梁

选择本院住院分娩率

55.56%

83.4%

71.4%

6.25%

得分

0

10

6.4

0

2、健康教育可及性 开展健康教育情况良好,有健康宣传栏,每月都有健康宣传资料,且对重点人群如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孕产妇等进行了健康宣教。

3、五苗及时接种 分水、熊家、高粱三所中心卫生院五苗接种情况较好,余家中心卫生院五苗及时接种情况相当差。

单位

评价指标

分水

余家

熊家

高梁

卡介苗疫苗及时接种率

100%

40%

100%

100%

白百破疫苗及时接种率

1005

40%

100%

100%

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

98%

40%

100%

94%

脊髓灰质炎疫苗及时接种率

100%

40%

100%

100%

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

98%

25%

98%

90%4、0—7岁儿童体检及孕产妇系统管理

按照项目目标,0-7岁儿童体检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分别为100%、80%,评估结果反映,四所中心卫生院该两项工作开展较差,尤其是0-7岁儿童体检率离项目目标甚远。

单位

评价指标

分水

余家

熊家

高梁

0-7岁儿童体检率(%)

23.3

23

20.7

38.3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77.8

42.9

57.1

43.8

五、操作规范性

1、诊疗相符率 通过查阅住院病历,诊断与用药基本相符,在用药上缺乏针对性,有诊断与用药不相符、重复用药现象存在。

2、消毒执行规范 查看了供应室消毒记录本、一次性用品销毁记录本、手术室、实验室消毒记录本,发现:一次性用品(如注射器、输液管、敷料等)的采购、储存与保管、使用、处理或销毁等符合国家和本地区设定的乡卫生院一次性用品管理制度,同时在处理时严格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但高梁中心卫生院在一次性用品的销毁上缺乏规范性,其它三个中心卫生院在登记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3、护士交接班执行规范 四所中心卫生院护士均能按要求执行交接班制度,但交接班记录不尽完善,记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4、法定传染病漏报率 通过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对传染病的报告加强,无一例传染病漏报。

六、用药规范性

单位

评价指标

分水

余家

熊家

高梁

门诊抗菌药联用所占百分比

6

15

27

37

门诊激素应用占百分比

13

10

3

7

1、门诊抗菌药联用 根据所抽查门诊处方情况来看,分水、余家中心卫生院门诊抗菌药使用指针掌握较好,其它两个中心卫生院抗菌素联用(2联及2联以上)处方百分比较高。

2、门诊激素应用 门诊激素应用指针掌握较好,只有分水中心卫生院激素使用有超标现象。

七、医疗文书书写

抽查了各卫生院门诊处方、门诊登记、留观登记、住院病历书写、医技科室登记,发现医疗文书书写上欠规范,无留观记录或记录不完整,与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单位

评价指标

分水

余家

熊家

高梁

门诊登记书写合格率(%)

95

90

80

70

八、相对市场份额

四个中心卫生院除高梁外,其余三个中心卫生院市场份额均达指标要求。

九、顾客推荐强度

单位

评价指标

分水

余家

熊家

高梁

顾客推荐强度(%)

88

82

80

56.7

十、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和次均住院费

从总体情况来看,4月份四个中心卫生院实际门诊人次数6888,门诊药品费用为238420.03元,次均门诊药品费用为34.61元,比标准高19.61元。住院总人次数为230人,住院总收入为156839.46元,次均住院费用为681.91元,比标准高81.91元。

单位

评价指标

分水

余家

熊家

高梁

门诊次均药品费用

34

46

30.35

17.16

次均住院费用

613.2

724.4

865.5

183

十一、自评结果与外部评估结果比较

单位

评价指标

分水

余家

熊家

高梁

自评得分

62.1

49.2

60.2

58

外部评估得分

60.6

45.3

58.2

38.6

自评得分最高分为62.1分,最低为49.2分,外部评估最高分60.6分,最低分仅为38,6分,除高梁中心卫生院自评与外部评估得分相差较大外,其余三所中心卫生院评估得分较接近,说明各中心卫生院在进行自我评估时认真遵循了真实、客观的评估原则,评估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同时也反应了全区中心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较差的现状。

第四部分

评估中发现卫生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中心卫生院高、中级职称人员比例不达标。其原因:一是人事部门下达的高、中级职称晋升指标不够;二是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达不到要求,如高、中级职称资格考试不合格;三是建制调整,原建制乡镇卫生院人员合并到中心卫生院,该部分人员较多,且职称结构不合理。

二、大型设备维修记录不完善 原因主要是操作使用人员未重视,认为维修记录跟工作没有多大关系。

三、选择本院住院分娩率未达标 其原因:一是个别中心卫生院离城区较近,辖区内的居民往往选择条件更好的城区医院或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二是医疗技术与上级医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三是住院分娩宣传力度不够;四是确有部分农民经济困难,无力承担住院分娩费用;五是与城区医院相比,中心卫生院“星级”服务观念较差,产妇住院分娩感受不到家的温馨,而选择城区医院。

四、0—7岁儿童系统管理率低 经统计各中心卫生院院0—7岁儿童系统管理率均低于指标,其原因是儿童系统管理《指南》要求与妇幼管理方面的要求存在差距,妇幼方面只要求0—3岁的儿童纳入系统管理,因3岁以上儿童基本上已上学,纳入了幼儿园和学校管理,脱离了卫生院的监控。

五、门诊抗菌药使用不规范 经分析,主要是医务人员医疗诊疗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医务人员对抗菌素使用指针掌握不严,致使用药缺乏针对性。

六、《基本药物目录》使用率低 主要原因为:一是卫生Ⅷ项目《基本药物目录》主要是针对乡镇卫生院制定的,而中心卫生院的病人一般是由乡镇卫生院转诊而来的,病情相对较重,用药面较宽;二是个别医生由于利益驱动,使用价格相对较贵的非基本药物。

七、医疗文书书写欠规范

(1)处方书写主要表现为处方药品剂型、剂量和使用方法书写不规范,处方有涂改,部分处方无司药人员署名等,其原因是医生对处方书写规范要求掌握不严,而司药人员又缺乏监督力度。

(2)门诊病历书写主要表现为登记项目不全,诊断与处理用不规范简称。其原因主要是单位印制的门诊登记项目不全;卫生院没加强对医疗文书质量的管理,医生不重视门诊登记的书写,认为只要自己可以看懂就可以了。

(3)病历书写主要表现在:缺手术前讨论记录、查房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等,书写不及时,首页缺项较多,病历内涵质量也需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为医务人员水平不一,特别是从乡镇卫生院合并来的医务人员,大部分未接受过正规医学学历教育,在医疗文书的书写方面基本上处于一种较低水平。

八、次均门诊药品费用高 其原因一是中心卫生院病人很多是由经乡村、个体医生治疗后无效而到中心卫生院,病情重,用药档次高;二是医生诊疗水平不高,用药缺乏针对性,开大处方;三是个别医生利益驱动,用价格较贵的药物。

九、平均住院费高 其原因一是病情重,用药档次高、住院时间长;二是手术病人多,手术费高。

第五部分

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卫生院对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把评价工作融入到临床工作中去,而是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

二、卫生院整改措施不具体,没有责任到人。

第六部分

改进计划

一、加强培训

1、加强院内培训 定期组织院内职工参加院内业务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激素应用、《基本药物目录》及各种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知识培训,使各医务人员严格按各种规范使用和书写。

2、派人外出学习一是派员外出参加短期理论培训,以提高理论水平;二是轮流派员参加临床进修,提高临床技术水平,不断为卫生院注入新鲜“血液”。

3、请进来 把上级专家、教授请到本院来开展学术讲座,教学查房、带习带教等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4、加强英语、计算机知识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二、人才引进 引进学历高、专业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加强督查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处方、病历等医疗文件进行抽查,发现不合格的要及时纠正。在处方规范化及合理用药方面具体由药房负责,要求药房在司药前认真审查处方书写质量及用药合理情况对书写不规范的退回重写,并做好记录作为不合格处理,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要及时指正,不能流于形式。

四、严格考核,奖惩逗硬 将门诊用药、处方书写规范、病历书写规范等纳入考核内容,每月末质量管理小组将当月督查情况交财务室,财务室对医疗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按本单位制度严格执行奖惩。

五、全院树立质量意识,加强服务质量考评,质量小组每月通报质量检查中出现的问题,限期整改。

第七部分

自评中发现评价指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基本药物目录》用药与中心卫生院实际用药存在差距。卫生Ⅷ项目《基本药物目录》主要是针对乡镇卫生院制定的,而中心卫生院的病人一般是由乡镇卫生院转来的,病情相对较重,用药面宽,不能满足中心卫生院用药,建议中心卫生院的用药目录执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用药目录》。

二、儿童系统管理《指南》要求与妇幼要求存在差距。《指南》要求0—7岁的儿童纳入系统管理,而妇幼要求的是0—3岁的儿童,希望统一标准,建议按妇幼管理方面的要求加强儿童系统管理。

三、项目对卫技人员结构要求与人事部门执行的结构比例管理不一致,要求卫生主管部门与人事部门根据卫生院的实际需求共同制订合理的人员结果比例。

四、希望市项目办组织卫生院人员到市级医院进修,不要将卫生院人员进修单位局限在二级医院。

10.卫生服务调查总结 篇十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济宁市12个县市区卫生局、14家中医院、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从业人员78人和随机选取的就诊群众50人, 共计128人。调查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对调查数据整理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中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调查显示, 济宁市共规划建设14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 在现有中医院 (14个) 中, 有42.9%的中医院 (6个) 建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院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重视不够, 虽参与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但多数是将其附属门诊部直接改建为社区卫生服务站, 职能和运作模式不能随之转型[1], 有些中医院没有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开展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活动, 全市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4个) 占到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的29.5%, 中医特色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得到体现, 但中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融合和协作不够, 人才和技术优势不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体现, 在2 088个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中中医院的人员与技术参与率仅占3.9%。

2.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用中医药效果

调查显示, 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从业人员 (111人) 约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人数 (2 088) 的5.3%,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人群应用中医药服务量 (267 030人次) 占总服务量 (733 599人次) 的36.4%, 中医处方数 (39万张) 占处方总数 (169万张) 的23.1%, 中药收入 (723万元) 占药品总收入 (3 889万元) 的18.6%, 中医药人员偏少, 人员不能满足业务需求, 与就诊人群应用中医药服务量不对称。在社区首选中医药治疗就诊的居民中, >60岁的老年人占81.1%, 有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日均医药费用 (3 964元) 较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低6.1%, 中医药费用相对低廉, 服务量与实际业务收入比例不对称, 降低基层群众就诊费用作用明显[2]。

3 讨论

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充分利用城市现有一、二级医院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是医改方案提出的明确要求。利用中医院现有人员、技术优势, 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推广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 引导一般诊疗下沉, 逐步实现基层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中医医疗机构就诊人群相对固定化、中医药财政投入多元化、中医药服务拓展多样化。

3.1 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需求大

从供需理论来看, 中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成本低、收益大的显著特点。目前,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人群中慢性病、老年病占54.8%[3], 受疾病的认知水平和长期就诊经历影响, 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有着较大的医疗保健需求。中医院仅需要将中医药服务外延至其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在不增加额外投入的情况下, 将会拥有固定的就诊人群和服务对象, 使最小的医疗资源产生持续性的效益。

3.2 中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医药收入优势明显

从货币价值理论来看, 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收费标准、报销比例以及基本药物配送等政策性倾斜, 中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使其起付线降低到一级医疗机构水平, 报销比例至少提高10%, 再加上自身医疗技术资源合理流动优势, 则能充分利用价格杠杆拓展医院业务发展。

3.3 中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将改变政府投入模式

从卫生筹资理论上讲, 中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政府将会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给予购买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并利用以奖代补的形式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 使政府财政主导投入逐步趋于多元化方向, 投入方式逐步由直接补贴中医院向政府在购买中医药服务转变。

3.4中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具有较大可行性

中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现有政策中依据充分、明确, 不存在制度和机制束缚的问题, 而目前中医院在特色发挥不明显、投入严重不足、人才梯队不完善等问题可以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来解决的[4]。从法律层面来看, 中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不存在执业医师异地执业等困扰人员合理流动等法律性问题。从医院经营的角度, 中医院也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双向转诊、合作协作等模式拓展医疗市场[5]。从学科属性来看, 中医药服务和社区卫生的全科医学服务在诸多方面联系与相似, 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所起的作用不只是对于疾病的治疗, 它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所形成的预防保健等连续性医疗服务体系为开展“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辟了捷径, 在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 有效为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可行性。当然, 受中医药人员少与医院规模发展快矛盾、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体规划以及医院主要负责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解和认知水平程度的影响, 对中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推广仍然存在一定限制。

摘要:目的:围绕医改中心工作, 研究分析中医院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及效果。方法:对中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结果:中医药特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得到体现, 但中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融合和协作不够, 人才和技术优势不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体现。结论:中医院利用现有人员、技术优势,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推广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效果明显。

关键词: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1]纪桂茹.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5, (1) :37-38.

[2]徐剑文.浅谈中医药和社区卫生服务的融合与发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8, (02) :101-102.

[3]金浪.中医药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应用的现状及对策[J].卫生软科学, 2009, (02) :162-163.

[4]刘晓敏.浅谈中医药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发展[J].中医药导报, 2006, (08) :122-123.

上一篇:蒙特梭利幼儿园管理手册下一篇:cad图形文件无效打不开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