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佥载(精选2篇)
1.朝野佥载 篇一
震惊朝野·轰动世界——“巨野教案”始末
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以传教布道为名,纷纷来华,进行文化侵略。这些传教士“作奸犯科,无所不至。或乡愚被其讹诈,或孤弱受其欺凌,或抢占人妻,或横侵人产,种种妄为,几难尽述”鸦片战争以后,英,法,美,德,日等这国主义国家相继侵入中国,他们用洋枪火炮打败了腐朽的清政府,迫使签订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特别是在1896年前后,外国列强在我国神圣国土上任意划分势力范围,对中国加紧进行军事,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并派入大批传教士对我中华民族进行精神腐蚀和文化渗透,清政府逆来顺受,屈膝求和。在巨野,传教士及其教徒肆无忌惮,横行乡里,敲诈勒索,作恶多端,清朝官吏畏之如虎,敬若上帝,是非混淆,百般袒护。种种的原因,百姓们饮恨吞声,积怨痛恨,遂至一发而不可制,终于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巨野教案”
在山东省巨野县,离城二十五里处有一个小山村,名曰“磨盘张庄”,光绪十六年(1890),德国夺得法国在山东传教的护教权后,开始在山东积极进行传教活动。巨野县磨盘张家庄教堂德国天主教神父薛田资(1869―1928),在当地发展教会势力,唆使教徒欺压平民,激起公愤。
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七(1897年11月1日)下午,分别在阳谷和曹州郓城一带传教的德国天主教神父能方济(1859―1897)和韩·理加略,来到张家庄,参加天主教纪念“诸圣”的例会“诸圣瞻礼”。薛田资因能方济和韩·理加略是来客,就把自己的寝室让给两人住,自己住于门房里。雷协身探知教堂内有财务,意起行窃。当天晚上,天下小雨,约11时,巨野县大刀会组织会员和民众惠二哑巴、雷协身、萧盛业、朱得法、姜三绿、张允等二、三十人手持刀、红缨枪进入教堂院子里行窃。传教士听见院内有动静,开枪射击,打伤了盗贼,凶盗们一哄而上,闯入屋内杀了韩理、能方济,抢得财物及银钱二百一十两,逃之大吉。躲在门房里的薛田资则侥幸逃命。仓惶逃往济宁,电告德国驻华大使并转德国政府。
巨野教案发生后,县官许廷瑞吓破了胆,为取得上司和德国人的宽恕,他在自己的轿杆上锁上链子,摘去官帽(表示有罪),立即到磨盘张庄验尸,并派军队保护教堂,亲自为教堂打更。同时大肆抓人,官兵所至,鸡犬不宁。被捕者遭严刑逼供。农民姜怀修、姜怀行、丛爱生、丛荷生、任宪成等,经不起严刑拷打,承认参与杀洋人一事,立即被判为站木笼的死刑。巨野知县许廷瑞上报山东巡抚李秉衡: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八日,据地保姚云章禀,据教士薛田资投称,德国教士能方济,自汶上至曹县传教,在伊教堂与韩理一处住宿,于初七日夜三更时分,被贼抗门进院行窃,经教士韩理等惊觉喊捕,贼即临时行强,砸毁窗户,入室用标枪扎伤韩理、能方济倒地,劫得钱票、衣物逃逸。韩理、能方济均各移时因伤身死。
李秉衡奉命派臬司毓贤、兖沂曹济道锡良前往查处。山东巡抚李秉衡上奏朝廷奏章:缘惠二哑吧即惠潮现、雷协身即雷继参、张高妮即张沁春、王大脚即王莽又名王衍溃、贾木即贾东洋、高大青、萧盛业、姜三绿、张允,分隶巨野、嘉祥等县,平素游荡度日,均先未为匪犯案。雷协身探知巨野县张家庄洋教堂存有钱物,起意行窃,纠允高大青及惠二哑吧、张高妮、王大脚、贾木、萧盛业、姜三绿、张允,并不识姓名二人,于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七日傍晚时分,在巨野县杨家楼村外会齐。即于是夜二更时分,惠二哑吧、张高妮、王大脚、贾木各携尖刀,高大青持绳鞭,雷协身、萧盛业、姜三绿、张允及不识姓名二人分携刀棍。行至中途,萧盛业、姜三绿、张允三人畏惧同逃。惠二哑吧等偕抵张家庄教堂门外,惠二哑吧、雷协身爬墙进院,开启大门,放张高妮等进院。惠二哑吧用刀撬拨屋门未开,教士能方济、韩理惊觉,由窗孔开放洋枪,轰伤不识姓名两人,随各逃逸。惠二哑吧因同伙被伤,气忿莫遏,起意行强,雷协身允从。惠二哑吧即与雷协身砸开窗户进屋,开门放进张高妮等。惠二哑吧用刀扎伤教士肚腹,雷协身亦用木棍扌氏格,随即搜劫赃物,分携逃逸,亦有将赃物、刀棍撩弃路上。讵教士能方济、韩理伤重,旋各殒命。
对这些案犯如何惩办,奕欣的这道奏折接着提出的是:惠二哑吧和雷协身两犯“斩立决枭示”,张高妮、王大脚、贾木、高大青四犯“监候待质”,萧盛业、姜三绿、张允三犯“从重监禁五年”。
这分明是一宗简简单单的刑事案件。有意思的是,德国政府不愿意这样看。德国公使在致总理衙门的照会中对这事件作了另外一种叙述:十月初七日夜间,约有三十人携带刀枪等凶器,闯入巨野县张家庄教堂,堂内有韩理、薛田资、能方济三人安歇。该匪撬窗进屋,持刀向韩理、能方济二人如野兽扑人相似,刀扎数次致死,后查能方济尸身伤痕有十三处,韩理有九处,内有五处甚重。按杀伤情形如此惨毒,可知非寻常抢掠,必系格外暴虐仇杀所致。
德国政府不肯承认这是一宗“寻常抢掠”的刑事案件,表明他们决心尽量扩大事态,作为外交谈判的筹码。这一点,清廷是看到了的。
巨野教案的发生,使久欲占领中国领土的德国政府找到了借口。德皇威廉二世于11月6日得到消息,7日早便命令其停泊在吴淞口的远东舰队立刻去占领胶州湾。德国远东舰队司令蒂尔匹茨于11月10日率领3艘巡洋舰从吴淞口出发,13日到达胶州湾,以“来此游历”为名欺骗清军,14日早却命令他的600名官兵突然登陆,抢占各山头要隘,逼令清军退出该地区。在“朝廷断不动兵”的指示下,清军只得退却。当日下午,蒂尔匹茨发布布告,“宣言占领胶州湾及其一切海岛与属地”。与此同时,德皇威廉二世于11月15日召开大臣会议,策划永久占领胶州湾,并决定再派3艘军舰组成第二舰队,由德皇的弟弟、海军大将普鲁士亨利亲王率领来华,对中国进一步施加压力。他们还策划“尽量抬高”要求条件,务使中国无法履行,以使德国“有理由继续占领”下去。到德国完全占领了胶州湾地区以后,11月20日,驻华公使海靖才奉命向清政府提出了6项要求条款:
(一)山东巡抚李秉衡革职,永不叙用;
(二)安治泰主教在济宁建盖教堂业已开工,中国应赔银盖造,并赐立匾额,须有保护教堂之意;
(三)德国教士戕劫之案,所有盗犯应拿获惩办,如有绅士官员等在此案内,应格外加重办理,教士所受之亏,应全行赔偿;
(四)中国应许特保嗣后永无此等事件;
(五)山东省如有开办铁路和铁路就近开矿之事,中国应先准德国商人承办;
(六)德国办结此案所费之银,由中国赔偿。
这些大大超出教案赔偿的条件,海靖要求清政府“全行照允办理”。清政府派奕、奕、翁同和、李鸿章、张荫桓等与海靖谈判,提出“先退兵而后开议”,遭海靖拒绝。双方经过一个多月争执,于12月下旬达成了如下协议:
(一)李秉衡的处分删去“永不叙用”4字,改为不可再任大官之意。
(二)中国允给济宁教堂工料银66000两,匾额用“敕建天主堂”5字,并将教案奏牍立碑教堂门外,以为保护之证。
(三)在曹州府城及巨野县张家庄各建教堂一所(张家庄教堂后改在兖州建造),每堂中国至少拨地10亩,其余一切,均照济宁教堂办法。另外,赔偿教士损失银3000两,失察之地方官从重参处。又中国给银24000两,在巨野、菏泽、郓城、单县、成武、曹县、鱼台县7处,各为教士盖造两层住房一所。
(四)由中国皇帝发布谕旨,饬地方官照约保护教堂教士;曹州府等处未能用力保护德国教士之地方官6员,由中国调赴他省。
(五)自胶澳造铁路至济南省城,由德商、华商各自集股各派妥员领办。
(六)赔款一案,另案商办,作为德国助还辽地之宜,与教案绝不相涉。双方达成的这个协议,定于12月26日先由海靖将照会底稿送交总理衙门,29日双方正式互换照会,作为先结教案之据。但此时德国已与俄、英、日等国进行了一系列秘密交易,以承认中国北部为俄国势力范围,不“妨碍日本进取中国大陆的计划”,以及承认英国的在华利益等条件,与各国达成了它占领胶州湾的默契,因而12月29日海靖没有交换教案协议照会,却突然送来了“租地照会”五条,并以扩大占地、索赔赔款、断绝邦交等相威胁,逼迫清政府立即答应租借胶州湾。清政府无奈,只得照允。1898年1月初,教案和租借胶州湾的谈判基本结束。
1月4日,总理衙门把教案协议照会交给了德国公使,并按照协议要求,清廷于1月15日和2月1日分别发出谕旨,宣布了对山东地方官吏的处分:李秉衡着降二级调用,不准抵消;调任兖沂曹济道锡良,撤任曹州镇总兵万本华,曹州府知府邵承照,均着革职留任;巨野县知县许廷瑞着即查参;其余济宁、菏泽、单县、成武等州县官,均着分别撤调。1898年3月6日,《胶澳租界条约》正式签字,主要内容为:
(一)中国政府将胶州湾包括南北两岸陆地租与德国。
(二)租借期先以99年为限,如租期未满以前德国自愿归还中国,则德国在胶州湾所用费项由中国偿还,并将另一较比相宜之地让与德国。
(三)自胶州湾水面潮平点起,周围100华里之陆地划为中立区,主权归中国,但德国军队有自由通过之权,中国政府如有“饬令设法等事”,以及派驻军队等,须事先得到德国允许。
(四)中国允许德国在山东建造铁路两条:其一由胶州湾起,经潍县、博山、淄川、邹平等处至济南及山东边境;其二由胶州湾经莱芜等处至济南。在铁路两旁各30华里内,允许德国人开挖矿产。
(五)以后山东省无论开办何项事务,或需外资,或需外料,或聘外人,德国商人有尽先承办之权。该条约的签订,不仅使胶州湾成了德国的殖民地,而且把整个山东变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同时引起了各国在中国“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竞争。
德占青岛后,康有为又一次上书要求变法,终被清光绪皇帝采纳,于是引发了“戊戌变法”。大风起于轻萍之末。小小的巨野教案,不仅是义和团暴动的起点,也是西方列强最终完成对中国的瓜分的起点,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巨野教案”已成为历史长卷中的一页,它记载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色的光辉史迹。也饱含着外来侵略的欺凌和耻辱,这一切将被中华民族后世子孙永远铭记在心。可惜的是,磨盘张庄教堂于1967年被拆除,唯甫用的椅子,大床,教堂门窗幸存,为县文物管理所收藏,原教学遗址公存当年水井一眼。1977年,巨野教案遗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巨野教案发生后,天主教会由于有本国军事势力做后盾和清政府地方官吏的悉心庇护,对中国人民的压迫、敲诈更加残酷,为所欲为,飞扬跋扈。张家庄常有教民指控某某为大刀会员,某某参加过杀教士事件,唆使清廷捕杀。有的教民还公开抢劫大刀会家属的财产,强迫他们为教会做苦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反教会侵略斗争的怒火又燃烧起来。巨野教案和翌年爆发的“大足教案”、“冠县教案”,堪称19世纪末揭开义和团运动序幕的三大教案。
山东菏泽巨野县巨野县实验中学高一:李华锡
2.朝野佥载 篇二
关键词:张鷟,《朝野佥载》,选材特点
唐人张鷟笔记《朝野佥载》保存了大量初唐史料, 其选材的丰富弥补了两《唐书》的一些疏漏, 多为后代史家所取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它“耳目所接, 可据者多”[1]、“兼收博采, 固未尝无裨于见闻也”[2], 即是从选材以资史料的角度阐发的。
一、以朝野纪闻为主、重视生活又尚奇好怪的选材特点
《朝野佥载》选材驳杂, 无论朝野纪闻、宫闱秘事抑或日常琐碎均有涉及。此外, 全书对奇闻异事, 如占卜、解梦、神怪的搜录亦十分用心, 具有以朝野纪闻为主而又重视生活、尚奇好怪的特征。
1. 选材时间段和内容上的双重不平衡
《朝野佥载》现存的463则材料中, 有144则可确定为武后朝事, 占了31.1%。其他诸朝相对较少, 如太宗朝23则, 高宗朝37则, 中宗朝34则, 睿宗朝14则, 玄宗朝41则。另有“资州山石”和“高崔巍诈称屈原”二则为敬宗朝之事, 因敬宗所处年代距张鷟较远, 故恐为后人误入。此外, 其选材亦不限于唐代, 包括隋代材料13则, 南北朝材料17则。因此, 张鷟编写《朝野佥载》时选材偏重于武后朝的倾向是很明显的。
在各朝中, 选材内容亦各有偏重。武后朝之事最为驳杂, 主要为吏治腐败、刑罚严酷与政治夺权;太宗朝主要记载太宗群臣言行、夫妻生活杂闻;高宗朝侧重于逸闻异事, 如民谣、占卜等;中宗、睿宗两朝的材料类似武后朝, 亦以宫廷政治为主;玄宗朝选材则主要集中于奇闻异事及朝野逸闻。这种选材时间段和内容上的双重不平衡, 需要我们在研究中加以注意。
2. 专事讽谏的政治选材倾向
与以往笔记小说不同, 《朝野佥载》所记史事多为政治中的黑暗片段, 少有对朝堂之士的正面描述。张鷟将政治中不光彩的一面示人, 寄寓了自己的善恶评价, 以达到政治讽谏的目的。
(1) 吏治混乱
武后时为巩固女主统治, 扩大官员选拔, 重用谗佞之人, 导致官员素质骤降, 贪污受贿十分严重, 这种情况延续到中宗、睿宗两朝。张鷟认为这是因盲目扩大官员队伍造成的:
伪周革命之际, 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 皆被搜扬, 不曾试练, 并与美职。尘黩士人之品, 诱悦愚夫之心, 庸才者得官以为荣, 有才者得官以为辱。……太府之铜不供铸印, 至有白版侯者。朝会之服, 貂者大半, 故谣云“貂不足, 狗尾续”。小人多幸, 君子耻之。无道之朝, 一何连类也, 惜哉![2]
对这种“无道之朝“的吏治, 张鷟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描绘。这里有官员的贪贿成风, 如郑愔、崔湜公然以贿选人, 造成“选人冗冗, 甚于羊群, 吏部喧喧, 多于蚁聚”[3]的乱象;有怯懦无能的丑态, 如定州刺史孙彦高困于突厥时钻入箱子避祸;也有趋炎附势的惺惺作态, 如张岌甘当薛怀义马镫、宋之问为张易之捧溺器的媚态。
(2) 严刑峻法的暴虐
武后、中宗、睿宗三朝多用酷吏, 尤以武后朝为甚。《朝野佥载》记录了很多以告密起家的人物, 如常元楷三代告密得官、王弘因罗织罪名官至侍御史。宋之逊卖友求荣的行径更为人所不齿, 他因谗附张易之兄弟而外放, 后得王同皎之助, 在得知同皎意图诛杀逆臣武三思后又向武告密, 被授予五品官。时人多鸣不平, 称“之问等绯衫, 王同皎血染也”[4]。
此外还有酷吏的重用, 除了熟知的“请君入瓮”等典故外, 还有周兴、李全交因残暴而分获“牛头阿婆”、“人头罗刹”的外号及索元礼、鱼思咺等人的作法自毙。“京师三豹”的行径尤为令人发指, 他们“每讯囚, 必铺棘卧体, 削竹签指, 方梁压踝, 碎瓦搘膝, 遣仙人献果、玉女登梯、犊子悬驹、驴儿拔橛、凤凰晒翅、猕猴钻火、上麦索、下阑单, 人不聊生, 囚皆乞死。”[5]人们感叹其五花八门的刑具设计之时, 对当时刑法之严酷、酷吏之横行亦不寒而栗。
(3) 权力斗争的残酷
《朝野佥载》侧重武后朝以后事, 故有关武后夺权的记载较为详备。
首先是记载其称帝前的各种民谣, 如永徽年间《武媚娘歌》预言立则天为后, 咸亨后流行“莫浪语、阿婆嗔, 三叔闻时笑杀人”[6]的民谣以预言武后称帝。其次, 一些篇什记载了夺权的细节, 如则天废庐陵王一则中, 人们因封赏不均偶发感慨也会被告密, 其时政治纷争之残酷可见一斑。另有不少片段刻画了武后为了帝位稳固而喜好祯祥的性格, 如朱前疑因梦到则天“发白更黑, 齿落更生”[7]官至都官郎中、唐同泰伪造“圣母临水, 永昌帝业”[7]的白石紫文而授五品国毅。
《朝野佥载》所选取的政治题材亦涉及了中、睿、玄三朝, 如梁王武三思被谶为“鼎贼”以及韦后好巫蛊之术以窥帝位之事。其中平王诛韦氏一则将政治的血腥展露无遗, 面对惨景, 张鷟感叹:“此逆韦之罪, 疏族何辜!亦如冉闵杀胡, 高鼻者横死;董卓诛阉人, 无须者枉戮。死生命也。”[8]于血雨腥风中尚存一丝珍视生命的可贵。
3. 生活片段的大量摄入
大量生活片段的摄取是《朝野佥载》选材的另一特点, 此类情况可分如下几类:
(1) 人物性格癖好
书中很多篇什对唐初人物的言行、癖好有所记载, 展示了不同的性格面貌。他们或迂腐, 如沈子荣因考题稍变便难以触类旁通、无从下笔;或鲁钝, 如武懿宗因二三百户的封地而惊吓武后;或具有某些怪癖, 如朱前疑爱丑, 见到“蓬头垢面, 伛肩皤腹”[9]的酒家婢则“大悦之”[9]。此外健忘和悭吝这两种情况亦值得注意, 前者共3则材料, 涉及到张利涉、阎玄一和郭务静健忘的轶闻;后者则为6次, 记载了夏侯处信、柳庆等人吝啬小气的毛病。
(2) 生活化的人物言谈
《朝野佥载》对于生活片段的偏爱亦体现在俗语俚语的选取和嘲谑风习之盛行上。
书中随处可见日常起居的俗语俚语, 如尚书陆庆余被贬, 其子讥笑“陆庆余, 笔头无力嘴头硬。一朝受词讼, 十日判不竟。”[10]陆阅毕, 大骂“必是那狗”[10]。娄师德出使梁州, 其乡人因贪赃被斩, 娄并未徇私, 而是责骂他:“汝辞父娘, 求觅官职, 不能谨洁, 知复奈何。”[11]又扔饼道:“喠却, 作个饱死鬼去”[11], 口语化的语言将娄师德大公无私的性格描摹得恰到好处。
其次, 《朝野佥载》也大量记载了唐初嘲谑风习。全书共收嘲谑之事16则, 既有朋友之间的互嘲, 如牛弘、马敞互以对方的姓氏戏谑;也有因某种特征而起的绰号, 如张元一因腹大腿短被吉顼称为“逆流蛤蟆”;还有因军事失利被嘲笑之事, 如李敬玄、王杲等人因与吐蕃之战中畏敌怯战而受到“姚河李阿婆, 鄯州王伯母。见贼不能斗, 总由曹新妇”[12]的讥讽。
(3) 家庭生活的介入
《朝野佥载》中家庭生活的记载包括夫妻情感生活和对孝悌、节烈现象的歌颂。
书中存在的许多夫妻情感生活的题材大多是妻子因妒生恨而导致的“妻管严”现象, 共有10条之多。妻子因丈夫移情别恋而产生的嫉妒使她们往往采取残忍的手段来维护感情, 如梁仁裕妻李氏就因吃醋而杀掉丈夫所宠的婢女。名相房玄龄亦未例外, 其妻卢氏早年表不他嫁之志自盲一目, 后因妒心太盛被写入《妬妇记》。当然, 也有一些鱼水相谐如侯敏妻为贤内助、高睿妻与夫为国尽忠等片段, 但分量较单薄。
书中对于家庭生活的重视还体现在对孝义、节烈的歌颂上。对孝悌之士如父亲死后“哀毁过礼”[13]的苏颋和母亲死后“勺饮不入口, 哀毁瘠立”[14]的崔浑, 张鷟均给予正面的褒奖。而对那些沽名钓誉的“河东孝子”王燧、“东海孝子”郭纯之流, 则给予了无情的鞭挞。此外, 对节烈女子的旌扬在书中也占据大量的篇幅, 如誓不改嫁的郑氏、守节不移的邓廉妻李氏, 张鷟都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褒扬。
4. 异闻搜罗的尚奇好怪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价唐传奇时说“小说亦如诗, 至唐代而一变”[15], 然“尚不离于搜奇记逸”[15], 虽是就唐传奇而言, 但亦适用于《朝野佥载》选材上尚奇好怪的特点。
(1) 社会异闻
《朝野佥载》中的异闻大多涉及鬼神荒怪。据日本学者内山知也统计, 此类异闻约有40余则, 其中幻术10则、妖妄11则、神鬼9则、妖怪5则、再生3则、冢墓4则、铭记2则以及人妖和精怪各1则, 共占全书十分之一。[16]
此类异闻中, 有描写奇异幻术的, 如祖珍俭妖术、明崇俨取龙肝治病;有记载妖妄之事的, 如崔爽因肚中有蛤蟆而食生鱼、崔融因肚中有守宫而致毙命;亦有专门讲述鬼神故事的, 如郝公景遇鬼而制“杀鬼丸”等;另有一些记叙了人死复生的故事, 如孟知俭死而复生并得官等, 其它如妖怪、冢墓、铭记等异闻亦多荒怪。
(2) 佛道故事
《朝野佥载》中的佛道故事与宗教密切相关, 此类故事出现的频率较高, 共16次, 其中涉及佛教故事的为11则, 道教的为3则, 另有2则兼涉佛道。
在这些故事中, 有的讲述了佛道徒的奇异法术, 如叶道士咒刀之术、则天朝鼎师能饮酒三斗、食酱一斗的“奇行”;有的则讲述了佛道之徒的奇闻异事, 如梁禅师以藜杖制止虎猪之争、山阳县智禅师能咒乌龟等。
(3) 占卜解梦
《朝野佥载》中存在的大量迷信思想体现在有关占卜、解梦的篇什中。全书共出现有关于占卜的故事12则, 解梦的故事8则, 对于这些异闻, 张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在占卜类材料中, 既有占卜仕途官运的, 如蔡微远预测张怀礼、晋行忠二人仕途;亦有占卜命运的, 如张璟藏预测裴珪妾赵氏因淫乱被废;还有一些是为人占卜墓地的, 属风水阴阳类, 如舒绰为杨恭仁选墓、李德林卜墓等四则。
解梦类轶闻类似占卜, 也有关于仕途的, 如薛季昶梦见猫儿后授官桂州都督;有关于命运的, 如崔湜梦到听佛经照镜而被赐自尽;以及关于日常生活琐事的, 如杜玄梦见牛有两尾而丢牛。
(4) 物产风俗
以上三种情况外, 《朝野佥载》另有一部分异闻记载了中原地区、边疆各族以及异域风土人物。
对于各地风物的记载, 此类共有27则材料叙及, 其中有各地的珍禽异兽, 如峰州鱼、通川獭、东海蛇丘;以及各种奇珍异卉, 如岭南毒草冶葛、白藤花等;也有对异域之人相貌的记载, 如“炀帝征留仇国”一则中对留仇人外貌的介绍。
对各地风俗的记载也是全书较有价值的部分, 如岭南之民多用毒药、真腊国以槟榔待客、五溪蛮尚悬棺之葬等习惯材料均具有教强的史料参考和研究价值, 体现了张鷟对异地风土人情的强烈好奇心、求知欲。
二、《朝野佥载》之选材得失
对于《朝野佥载》这种以朝野纪闻为主而又重视生活、尚奇好怪的选材特点, 历代研究者多有提及, 《四库总目提要》卷140的评价尤为中肯:
其书皆记唐代故事, 而于谐谑荒怪, 纤悉胪载, 未免失于纤碎, 故洪迈《容斋随笔》讥其“记事琐屑擿裂, 且多媟语”, 然耳目所接, 可据者多, 故司马光作《通鉴》亦引用之。兼收博采, 固未尝无裨于见闻也。[17]
可见, 就选材而言, 其首要价值便在于“耳目所接, 可据者多”的史料价值。书中多记载当朝现实人物的轶事而又喜好议论朝政的得失, 在很多细节上可补两《唐书》之不足, 宋初《太平广记》便收录400余条《朝野佥载》的条目。此种史料参考价值也为司马光所重视, 并在编纂《资治通鉴》时多次借鉴引用。据日本学者内山知也考证, 其在《通鉴考异》中有二十处援引了《朝野佥载》的记载, 在对照取舍后, 最终首肯八则。此外, 《朝野佥载》中一些少数民族、异域地区的风物风习, 如岭南人多用毒药、食蜜蝍、五溪蛮悬棺葬和真腊国风俗等, 对现今研究各地风土人情来说也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
其次, 《朝野佥载》兼收并蓄、丰富驳杂的选材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在选材方面体现出的对象的平民化、事件的琐屑化及情节叙述方面所初步表现的戏剧化, 使其在保留基本的历史叙述笔法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史学叙事, 体现出由六朝笔记小说向唐人成熟的小说创作过渡的趋势。之后的笔记小说, 如《明皇杂录》、《酉阳杂俎》等均沿着这一趋势发展下来, 不能不说是由于《朝野佥载》的首开风气所致。[18]同时, 书中的大量奇闻逸事, 在后代也成为了其他文学类型的故事原型, 如李杰判寡妇告子不孝一案就是《初刻拍案惊奇》中《西山观设箓度亡魂开封府备棺追活命》的原型[19], 而补辑卷中玉英拒辱投海一段则成为了越剧《还珠吟》的最早来源。
当然, 《朝野佥载》的选材亦有其失误之处, 这正如洪迈所说的“记事琐屑擿裂, 且多媟语”[20]及《四库提要》所云“纤悉胪载, 未免失于纤碎”[21]。由于收录的材料范围较广, 经常出现过于琐碎乃至重复搜录的硬伤, 如占卜、解梦、妻妬的篇目过多, 难免令人心生倦意。其次, 张鷟不同于刘肃、郑处晦等人长年担任史官, 为文又“浮艳少理”, 因此所载之事往往因夸张而失实, 如所记李敬玄怯战吐蕃和王及善“驱驴宰相”之事均与事实不符, 这恐怕亦是司马光最终只在二十则史料中选取八则的主因。[22]
【朝野佥载】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