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的作文

2024-07-31

模仿的作文(共15篇)

1.模仿的作文 篇一

我是一个喜爱模仿的人。每当我看见明星的像,心理总是想:我要是她多好啊!于是我就想模仿一下,哪怕一点像也好呀!

漫长暑假的一天,我一个人在家多寂寞多无聊,日子悠悠长,能干些什么呢?寻找零食吃,看明星杂志也行!后来,我翻箱倒柜,无意中找到一本杂志,哟,封面上好一个香港歌星,与众不同的装束,叫人眼发亮的容貌,如果我是她,会怎么样?一样潇洒,一样有风度,一样有魅力!真是二话没说,我对着镜子,忙着妆扮起来:梳她一样的二分头,着她那颜色的网球汗衫,裤子,穿她那样的狼牌运动鞋,太阳帽歪戴在头顶,蛤蟆镜斜架在鼻梁上,骑上自行车出去转悠了。

嘴嚼口香糖,双腿抖一抖,身子飘飘然,一路顺风,今天真是过瘾,到人多的地方去转一转,尝一尝独特的“风骚”味道,怎么样?

跨进超市,自以为会“鹤立鸡群”,却不料,比我小的小朋友见我退避三尺,与我同龄的“姐妹”一脸的嗤笑,服务员投向我的是警觉的眼神,长者看我竟是摇头叹气。一时间,人们都用一种异样的目光射向我:这是谁?是学生?!

我如梦初醒,不能再呆下去了,三步并作两步走出超市,飞似地逃回家,以免招人耳目。

一踏进家门,就觉得如释重负,赶紧扯下那“伪装”的“皮”,“我就是我,这才是真正的我!”我照着镜子,从心底里感叹,轻松地笑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要做别人的影子。

2.模仿的作文 篇二

《初中语文“积累、模仿、感悟、创新”四段式作文模式研究》是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7年, 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课题的实验与研究。经过近5年的努力, 可以说, 我的作文教学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积累、模仿、感悟、创新”作文》的基本理念和习作要求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师生互动为宗旨, “观察与积累”“模仿与思考”“感悟与创新”四个版块的设计, 构成积累———模仿———创新三个梯度, 使学生由易到难地学会写作, 从而产生写作的兴趣。为此, 每个版块设计的目的如下。

一、观察与积累

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注重积累, 学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将周围的人和事记录下来, 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我特开设了口头作文课, 作文题目根据近几天学校、班级的大事或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进行开展。例如, 初一入学初, 我会要求他们说说身边的同学和教师, 题目就设定为《宿舍里的那些人》《最特别的教师》等, 来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教师和同学。同时通过学生的口头作文, 也会增进我对学生的侧面了解, 一举多得。再比如, 我们班值周后, 我就设定题目为《值周的那几天》, 学生会通过说“值周”这件事说到同组劳动的同学, 说到破坏他们劳动成果的同学, 还会说到他们值周的感受。这样, 通过学生的反思加强了思想教育, 让他们学会合作, 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有一次, 我们学校要来检查团, 因为我校搞校园工程建设, 需要打扫的地方太多, 为此, 全校师生忙活了好几天, 学生对此感触很深, 于是我设定的作文题目为《检查团来了》。那堂课上,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 有的倒苦水, 有的邀功劳, 有的表扬人, 有的抨击事,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从积累的角度看, 主要涵盖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识字积累, 学生以认读识字为基础, 以课本识字、阅读识字为主。二是阅读语言积累。由于识字任务的提前完成, 学生的阅读积累要求相对提高。在严格执行新课标课外阅读的同时, 规定每年级的阅读总量是20万字。教师在抓好阅读的同时, 要求每一个学生搞好经典古诗文、现代诗词的背诵与抄写。三是生活积累。教师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 将自己成长的足迹及对生活的感悟随时记录下来。

二、模仿与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 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从学生习作的实际出发, 由范文引路, 指导学生模仿范文练习写作, 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 引领学生学会写作的技巧。

要学生模仿, 不单单是要求学生“仿”, 还要教会学生“仿什么”“如何仿”, 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两篇典型的写景范文: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学习完这个单元, 教师会要求学生练习写作写景文。但在写作之前, 我先上了一堂题为“描写生动景景美, 热爱自然季季情”的作文技巧传授课, 将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的写作技巧归纳总结出来。

1. 仔细观察, 抓住特点

例如, 济南的冬天———温晴 (通过与伦敦、与热带、与北平

南国的春———柔和 (通过写软绵绵的春草, 姹紫嫣红的春花,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风,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春雨等几幅画面来展现) 。

2. 分层描写, 详略得当

例如, 分层描写———朱自清的《春》通过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等几幅画面来分层展现春天的美。

详略描写———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 写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 但重点写了济南的山, 因为那些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 济南像是睡在摇篮里, 温晴、惬意。

3. 巧用修辞, 生动描写

《春》和《济南的冬天》里都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修辞。这些修辞, 学生很容易就能将它们找出来, 体会到它们生动形象的特点, 学生也就会有意识地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

4. 虚实结合, 动静相生

例如, 虚实结合———朱自清的《春》一文里“春花图”写到: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实) 。闭上眼, 树上仿佛已满是桃、杏、梨 (虚) 。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里写到: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 那些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 (实) , 好像日本看护妇 (虚) 。

动静相生———朱自清的《春》里, 春花图中写到: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 (动) , 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 (静) 。

通过这样的作文技巧传授, 学生就知道了“仿什么”“如何仿”, 好多学生都写出了令人叫好的写景文。

三、感悟与创新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 有所发现, 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悟。

例如, 在学期末, 班级要对学生进行奖励, 我就鼓励学生仿写颁奖词。因为被奖励的学生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物, 又有颁奖词可仿写, 因此, 学生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样, 学生不仅学会了写颁奖词, 还学会了通过自己的感悟来评价人物。

四、实验成效

尽管课题的研究和探索还存在许多不足, 但在探索的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1. 教师抛砖引玉

要想让学生热爱写作, 教师首先要热爱写作。语文教师经常和学生一起作文, 和学生一起参加作文竞赛, 并让学生大胆评价教师的作文。这样, 既可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又可以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面批原则

面批是最好的指导方式, 最有效的交流方式, 教师只有经常对学生面批作文, 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快速提高。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近五年的课题实验, 我们已取得了一些成效, 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由于在七年级就全面进入了大量自由阅读的阶段, 我班每年在教研室举办的作文竞赛中都会有多人获奖。自课改以来, 在每年的中考中, 我班的语文成绩也一直处于前列。因为与不少同学保持联系, 我得知处于班级前十名的同学到了高中后, 往往在班级里的语文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我因此更加坚定了搞好作文教改实验的信心和决心。

3.模仿,作文起步的法宝 篇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下的这句让阎都督拍案叫绝的话,你一定记得吧!可你知道吗?这句好句并非凭空而来哦,他是模仿了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王勃做到了这一点,他在博览群书之后,在恰当的时间、场景中,在前人的基础上改写出了比前人更为出色的诗句。

大家是否从王勃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如果你猜到了是模仿,那么请不必怀疑,模仿绝不会让你失去个性,更不是简单抄袭。老师告诉你,巧妙的模仿真的是写好作文的一大秘诀哦!

在我们班,同学们经常会玩这样的作文小游戏,在学过的课文中,在同学们自主推荐的课外书中选出最美、最具特色的句子,拿来当“擂主”,同学们仿写“打擂”,比一比谁写得更妙,能“攻擂”成功。

简单举几个例子吧:

“九月,当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选自课文《北大荒的秋天》

这句话作为写景文的开头,显得特别优美,有意境,比普通的“秋天来了”更能吸引人。看看三(6)班同学模仿的句子吧:

1、三月,当第一朵梅花绽开笑脸之时,南京的春天也就来了。

2、七月,当第一声蝉鸣在你耳边响起之时,夏天也就来了。

3、当“虫儿飞”的音乐再一次响起,我们快乐的课间生活也就来了。

4、当“哈哈哈……”的笑声一如既往地飘入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知道“开心果”杨奕笑来了。

瞧,模仿确实很神奇吧,一篇优秀写景作文的开头,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去思考,去学习,就可以把它运用到写景、写事、写人的各种文章中呢!是不是很有意思?

再看:“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选自课文《西湖》

模仿句:站在梅花山头,只见远处那云霞般的梅花,一株红、一株粉,一株浓,一株淡,真是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美妙。

又如,学习了《雪儿》一课,刘思雨同学觉得那个飘飘悠悠的白云很是吸引她,于是她在写《我的同桌》时,写下了这样的开头:“我的同桌就像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千变万化,一会是李子凡,一会是杨奕笑,一会是严少卿……这不,这学期又换成了‘调皮大王’吴东东。”董旻秋同学则把《美丽的南沙群岛》中的句子也用到了同桌身上“你别看她长得瘦,细胳膊细腿,却如此好动,仿佛贮存了用之不竭的动力”。

读了这些句子,你是否有了一些启发,明白如何让自己作文中的语言也变得生动起来,变得有文采了呢?但一篇好作文仅仅有好句子还不够,还需要在构段与构篇上下功夫。这些其实也不难,我们的教材与课外书仍旧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模仿材料!

学过《东方之珠》《美丽的南沙群岛》等一系列文章后,我们一定有所发现,这些文章的重点段落都是以“中心句”开头,展开部分,既可以列举实例,也可以通过因果关系的表述展开描写。只要牢牢记住后面的内容紧紧扣住这句“中心句”来写,也就对了。掌握这种“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很重要,当你熟练掌握这样的构段方式后,写好作文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

而篇的构成与构段非常相似。从一定意义上说,段是篇的浓缩,篇是段的扩展。我们也可以从好多教材中感受到,构篇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总——分——总”,也就是先总的概括写某处景、某个人、某件事的主要特点,然后用生动的事例和具体的叙述去展开描写,结尾再作总结。当你学会用心发现身边的这些好例子时,相信你就拥有了用之不竭的“文源”。

同学们,任何高楼都不可能临空而建,写作也是一样,没有学习、积累、模仿的过程,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当我们刚刚学习写作,一定要把写作当成趣事,做个有心人,关注课文、课外书中好的文章范例,从句子到段落到篇章,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模仿。相信只要你爱思考,善于用心,你一定能写出完全属于自己的、充满灵性的好文章。也许将来,别人把你的文章作为范例来模仿呢。

4.爱模仿的弟弟作文 篇四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模仿的弟弟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模仿的弟弟作文1

弟弟身材很瘦,像小猴子一样。长着水灵灵的眼睛,两只大耳朵,眉毛黑黑的,有时还跑到镜子前动一动自己的眉毛,看到自己的眉毛在动,还笑了呢。弟弟还爱模仿别人,常常闹出笑话。

有一次,我和妈妈还有弟弟一起逛苏果超市,出门的时候一位阿姨微笑着说:“欢迎下次再来。”弟弟居然暗暗地记在了心里。

当天晚上,我的大娘来我家玩,弟弟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显得很焦躁。当大娘刚走出门的时候,弟弟飞快地跑到前面,脚下像踩着风火轮一样,向门的方向奔去,到了门前,弟弟模仿超市那位阿姨,微笑着说:“欢迎下次再来。””顿时房间里充满了笑声,而弟弟还不知道我们为什么笑他。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难怪弟弟一直在客厅走来走去的,他应该是想让大娘走,等急了吧!因为大娘走的.时候,弟弟可以模仿超市阿姨欢送。

那次爸爸出差。弟弟跑到爸爸面前说:“下次……下次再来我家玩。”爸爸和妈妈都哭笑不得,我笑得都直不起来腰。

我的弟弟模仿别人的时候很搞笑吧!

爱模仿的弟弟作文2

我的弟弟叫郑云瀚,他非常可爱,又很乖。

弟弟非常爱观察,观察后模仿别人的语言或动作。

有一次,他和二姑到我家来玩,到我家后,他把屉子全部打开,把好玩的东西选出来,最后他发现了毛线,把它拿出来,把毛线上面的针抽出来,放在眼前挥一挥的,当时我被他吓出了一身汗,我把针和毛线从他手里抢过来,他学我,把空气一把抓住,放在身后。我大喊了一声:瀚瀚。他也大喊;瀚瀚。把我逗乐极了。

还有一次,他把责任推在我爸爸身上。听我慢慢讲吧!当时弟弟拿着幺幺的眼镜玩,把那眼镜的脚架弄断了,他连忙把眼镜放下跑了,我看见后,问他;瀚瀚,眼镜是谁折断的?他指着爸爸说;舅舅。我又问了他几次,他还指着我爸爸说;舅舅。我说;撒谎的孩子不乖他连忙说;是瀚瀚。

弟弟虽小,但他做每一件事都很认真。一圈双面胶,他非要把它竖着放好,如果倒下他又放,倒下又放。直到双面胶平稳地站好才行。放好后,他要让身后的人鼓掌,然后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地那样可爱。

弟弟虽然有时很调皮,让人很生气,但我们还是挺喜欢他。

爱模仿的弟弟作文3

我的弟弟快三周岁了,个子中等,头小小,像个“一休哥”。他最喜欢就是各种模仿秀。

一个周日的下午,我们家来了客人。他们是我的朋友——东东全家。晚饭后,我们开了一场小晚会。

我和东东上了台,弟弟也立马跟着上台了。他一上台就说:“大家好,接下来我们三个人一起表演。”于是,我吹起了笛子,东东跟着我的伴奏唱起了歌。

最搞笑的就是弟弟了,他一会儿模仿我,用笔当作笛子,放在嘴唇下面“呼呼”地吹起来,嘴里还模仿着笛子的声音发出“嘟嘟”声。一会儿又模仿东东的样子,唱着乱七八糟的歌,还张牙舞爪地跳着舞呢!

因为我学过的歌曲有限,不一会就唱完了。所以我们又念起了诗。我念一首,东东念一首。弟弟也跟着我们有模有样地念着诗,可是他念的内容谁也听不懂。

我们表演完了,我和东东鞠了个躬,说:“谢谢大家!”弟弟也跟着我们鞠了个躬,并说“谢谢大家!”最后和我们一摇一摆地走下舞台。这场晚会圆满地结束了。

这就是我喜欢模仿的弟弟,我超级爱他!

爱模仿的弟弟作文4

我有个可爱的弟弟,刚一岁半,他很爱笑,一笑起来那两个小酒窝就像绽放的小花。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模仿,我们称他为“模仿大师”。

“模仿大师”一出场,总能把大家逗个乐。记得有一次,我站在餐桌旁,左手拿着水杯,右手拿着水壶倒水,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一旁的弟弟听见了,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以为他是在发呆,所以并没有在意。我倒完水便走开了。这时我的弟弟嗖的一下爬上椅子,学着我的样子,右手拎起水壶往菜盘里倒水,给盘里的大虾洗了个热水澡。在一旁的我见了差点直接喷水,他只是扭头对我傻笑。在一旁的妈妈气得直翻白眼儿,但最后还是无奈地笑了。

今天“模仿大师”再次上线!早晨,爸爸一手拿着镜子,右手拿着刮胡刀在客厅里剃胡子,“模仿大师”见状也抓过身边的遥控器在自己的下巴滑来滑去,嘴里还发出“吱、吱”的声音。我本以为弟弟在玩遥控器呢,可看着他们父子俩一样的动作,一样的神态,我禁不住哈哈大笑。这位“模仿大师”也贼贼地笑了。

“模仿大师”的表演可不只这些,浇花、写字、吃饭……十分称职,随时随地。也正是因为他,我们家增添了许多乐趣!

5.模仿春的作文 篇五

叮叮咚咚的,泉儿唱着欢快的曲子,飞奔下山,为那懒懒散散的人们带来春的信息……冬天的太阳是暖与,晒着那暖与的阳光,人也容易变得慵懒,是春,是春一次次的带来新的希望,让人们又有了精神,为未来而奋斗的精神!

秋风,是带有哀伤的;秋雨,是带有忧愁的,但这样的风这样的雨,却为世人而所爱。奇怪的是,人们总又爱春风春雨。微风细雨中,我细细品赏,才发现,原来,春风春雨,也别有一番韵味:

微?是的。微,是春雨的一大特点。就像是纤柳拂面,如轻纱遮脸,痒痒的,凉凉的。春风,似乎从不曾猛过,轻轻的,柔柔的,那是一成不变的细微;春风,似乎从不曾寒过,她总是温暖的,可又带有点儿清凉;春风,似乎从不曾干过,不像是那冬风的枯燥,她是水水的,润润的。缠着你开玩笑,春天是无忧无虑的童孩儿;在你身边嬉戏,春风是正处豆冠年华的小姑娘;抚摸着你的脸,春天是慈祥亲切的母亲……听,春风吹着,带走人们脸上的哀愁,带走人们身体的紧张,带走人们心中的烦恼……看,春风吹着,带来人们脸上的笑容,带来人们身体的轻松,带来人们心中的愉悦……

细?的确,缠绵,细而密,正是那春雨。就像是飘渺的薄烟,就像是纷飞的白雾,幽幽的,密密的。春雨呵,永远是轻飘飘的,稍不注意,你便会忽视它的存在;春雨呵,她细但她密,如丝绸,仿佛不见一点儿空隙;春雨呵,轻轻的凉凉的,淋在身上,也是舒服的……春雨呵,“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呵,她是多么的美啊,多么的轻啊,多么的妙啊……你看到了吗?一位女子,披着轻盈的丝绸,在自我的境界里,轻歌,曼舞,她那绸缎轻轻地抚过你的身体,带走你一切的不适……一场春雨过后,一切将会焕然一新,一切将会变得美好,一切将会充满希望。你看到了吗?春雨过后,那美好的希望……

春风春雨,不同于秋的,但她也有她独到的美,其它四季所没有的美……

6.妹妹的模仿秀作文 篇六

想必你们都看过电视上的模仿秀吧,那你看过一个只有一岁多的小妹妹的模仿秀吗?有一次,爸爸的手机忽然响了,于是爸爸像往常一样,接起了手机。妹妹看见了,就眨了眨她那水灵灵的大眼睛,便慢慢走到桌前,拿起妈妈的手机放在耳边,对着手机“叽哩呱啦”地说了一大通的“英语”,我们见了,都一个个笑倒在沙发上。妹妹看我们一个个都倒在了沙发上,就做出了一副奇怪的表情,随后把手机一扔,走开了。还有一次,我拿着杯子去倒水,我把饮水机打开,正好被妹妹看见了,她也拿了一个杯子,凑到了饮水机前,她把杯子放在饮水机上,把水开了出来。结果呢,水倒进了妹妹的袖子里,杯子里却没几滴水。还有啊,妹妹常常跑进卫生间里,从架子上把脸盆拉出来,又不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一条毛巾,把毛巾轻轻地放进脸盆里,她这是要干什么?原来,她是要洗脸啊!

她把脸盆端进卧室里,再把脸盆放下,拿出毛巾,用毛巾抹一抹小脸,这就算是洗脸了。我的妹妹还会扔垃圾呢!

7.模仿:语用训练的关键 篇七

1. 模仿用词, 提高炼词能力

(1) 模仿用词的准确性。准确使用词语, 是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用词准确, 不仅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而且还能够体现作者运用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阅读教学要着力用好课文中准确用词的范例, 培养学生准确用词的能力。《小稻秧脱险记》一课前两节介绍了杂草的蛮不讲理、气焰嚣张。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不由分说四个成语更能突出杂草的形象。学完这两节, 让学生完成一个选词填空:一天, 水稻田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一群杂草 () 地要小稻秧把营养交出来。小稻秧不愿意, 这群杂草 () , () 地跟小稻秧抢营养, 真是 () !学生有了课文做依据, 选择时非常容易, 这样训练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巩固了词语的运用。接着, 再让学生模仿已有的句式进行选词填空、补充句子训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了准确运用词语对表现人物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模仿用词的丰富性。汉语中的近义词异彩纷呈, 恰当运用, 能够正确表达思想感情, 使文章富有变化之美。《槐乡五月》第一节两个句子:“槐乡的山山洼洼, 坡坡岗岗, 似瑞雪初降, 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 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 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虽然都是比喻句, 但是比喻词不一样 (分别是似、像、如) , 读起来就会有一种变化的感觉, 变化的比喻词写出了花美, 也写出了作者的语言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仿写比喻句, 注意比喻词的变化。学生写了很多精彩的句子:有的槐花一团一团挂在枝头, 远看像一朵朵云停在树上休息。有的槐花一簇一簇垂在枝间, 如串串白色铃铛, 仿佛风一吹就响起来……学生运用比喻词模仿创造出不少有节奏美、变化美的句子。

2. 模仿造句, 提高炼句能力

(1) 模仿长句, 让表达更具体。运用长句表达是儿童发展语言和思维的需要, 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仿写相同句式表达不同内容的长句, 是小学生学习遣词造句的基本功。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的完整句子, 分析其结构, 模仿写出相同形式表达不同内容的句子。《庐山的云雾》第三节用一长句写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在指导学生模仿这句时, 教师先用课件出示原文, 去掉重点词语, 成为“眼前的云雾, 刚刚还是 () , 转眼间就变成了 () ;明明是 () ,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它又变成了 () ”。再让学生根据提示语模仿说话, 锻炼学生运用长句的能力。

(2) 模仿句型, 让表达更多样。当学生有了语言感悟能力, 就应该进行句型转换的训练了。句型转换也就是句式变换———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相同的意思。仍然从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开始, 让学生采用变换人称、变换句式、变换关联词等多种形式反复说, 使学生懂得了同一意思的句子在不同情况下的表达方式。如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中:“他们翻山越岭, 披荆斩棘, 吃尽了千辛万苦, 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可以让学生尝试把它变成把字句。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沙漠旅行结束了, 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中有那么大的作用,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可以改为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 这样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更多样。

3. 模仿段篇, 提高表达能力

(1) 模仿段落结构及表达技能。语段仿写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掌握“围绕中心句, 或由总而分, 或由概括而具体, 或由分而总, 或者按一定顺序表达”的方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经历过的写作内容与课文中的构段形式的有机结合, 这样就能训练学生写好片段, 为书面表达中的段篇结构打下坚实基础。《海底世界》课文第四节围绕中心句, 分别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写出了“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教学时, 先给学生一个开头:“他很爱看书……”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语段形式, 想一想应该从哪两方面表现“他很爱看书”。学生就能抓住“看书种类多”“看书时间长”两个方面来表达。

(2) 模仿开头结尾及布局谋篇。一篇好的文章讲究凤头、豹尾, 品析并模仿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体会开头结尾不同的方式进行仿写, 就能够学会构思自己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学会查“无字词典”》, 可以让学生模仿叙事式的开头。《北大荒的秋天》, 可以让学生模仿抒情式的结尾。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就是个例子。”写文章缺乏谋篇布局之道, 就显得杂乱无序。许多课文谋篇布局很有特色, 可以全篇仿写。《荷花》一文按“闻到花香—观察形状—欣赏姿态—想象情景—回到现实”的顺序写出了荷花的美。学完这篇课文, 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观赏校园里的玉兰花, 要求学生按《荷花》布局谋篇的技巧仿写一篇《玉兰花》, 对照课文, 学生观察得很仔细, 模仿得也很精彩。

8.在作文教学中倡导有序的模仿 篇八

一、动词造型

前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曾经指出:语言艺术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大凡运动的东西,往往最富有感人的魅力。例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都是几经斟酌、反复修改才定下来的。可见,我们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动词词汇,让动词给我们的文章造型。

1、赏析动词。教师在讲解范文时,要对范文的动词进行认真的赏析,通过赏析,让学生抓住所描写的动作的特征,从而体会动词的妙处。

例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描写孔乙己掏钱付酒账时的动作有这样一句话:(孔乙己)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用了一个“排”字,就充分地显示出了孔乙己的特征。本来很穷,只有“九文大钱”,却偏偏要一个一个地“排”在柜台上。正是这个“排”字,淋漓尽致地“排”出了孔乙己穷酸、迂腐、好炫耀的性格特征。

又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一个特写的镜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攀”字显示了月台的高度,更显示出了父亲的吃力,还有其中的“缩”写得很细致,可以想见父亲那沉重的身体上去之难。如此费劲,父亲什么还为我买桔子?一方面因为爱子心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对父亲由衷的敬意。这几处动词描写,既细腻又简练,使文章增色不少。

2、连词成段。在经过对一系列动词的赏析之后,接着进行把动词连词成段的写作练习,即要求学生运用给定的动词连词成段。

(1)要求用动词“扭、哭、握、睁、回、蒙、咬”连成一段话,表达一个中心。

例:于是,我再次扭过头去,我不想让自己哭出来,握紧了拳头……待我又一次回过头来,睁开眼睛,仍不见回血,护士那双原本清澈的双眼,顿时蒙上了一层阴影,由于紧张而变得更加笨拙的双手,有些颤抖,那针管简直就像一条小虫,来回扭动着,咬得我钻心的痛。此语段中运用扭、哭、握、咬等动词细腻的刻画了小作者因为护士小姐注射点滴技术不娴熟而害怕和针管扎在手上的疼痛。

(2)要求用动词“断、掉、泛、张、喝、笑”连成一段话,表达一个中心。

例:一下子,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个劲地往下掉。雨点掉在河塘中,泛起了无数涟漪,就好像是金鱼头上的花朵。雨点掉在田野里,庄稼们张开一张张大嘴,使劲地喝着那甜甜的雨水,开心地笑了。此语段中断、掉、泛、张、喝、笑等动词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雨点给庄稼带来的喜悦之情。

3、扣题写话。在经过以上两个环节后,学生对动词的造态功能已有一定的了解,接下去就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即不规定动词,但要求能连用几个动词,扣题写一段话。

例一:我心不在焉地往练习本上抄着一道代数题,一边拼命地竖起耳朵,倾听客厅里的动静。一个“竖”字,一个“倾”字,写出了“我”的专心度,特别这个“倾”字,含有肢体语言倾斜之意的动态化,远比用含有仔细之意的“谛”字准确。

例二:爸爸毕竟是爸爸,爸爸话语里的权威性令我不敢再说难听的话,尽管那些话就挤在我的舌头尖上,只要轻轻一吐,就会成串地往外冒。“挤”字,蕴含有话语的成群结队,“吐”字与后面的“冒”字相搭配,就有一发而不可收的结局。这三个动词出现在短短的一句话中,反映了“我”不愿冒犯“爸爸”作为家长的威严时极度克制的心理。

例三:他双手捧着球,深吸一口气,然后踮起脚尖,原地弹动了三四下,接着,他突然如离弦的箭一般朝着篮下奔去。离篮架足有四五米,他把球交到右手猛地向篮板抛去,球“呯”的一反弹下来。说时迟,那时快,他三步就跨到篮下,“蹭”地跳起来,双手抓住飞来的球,举到头顶,腰一挺,然后“嘿”地叫了一声,把球灌进了篮里……

二、语声造势

在句子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拟声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他父亲把一块铁放进炉里,邱麻子拉风箱。“呼——哒,呼——哒……”铁块烧红了,他父亲用钳子夹出来,搁在砧子上。他父亲用小锤一点“丁”,他就用大锤砸在父亲轻点的地方,“当”。“丁——当,丁——当”。当一件铁活快成型时,就不再需要大锤,只由他父亲用小锤正面反面轻敲几下,“丁、丁、丁、丁”,“丁丁丁丁……”最后用小锤空击在铁砧上,表示这件铁活已经完成。“丁——当,丁——当,丁——当”,虽然我们不能亲眼看见,却能凭个人的经验如闻其声,进而由声音联想到形象。从那呼哒呼哒、丁当丁当组成的一串音符中,真切“看到”父子二人打制一件铁活的全部过程。

1、感受拟声词。首先,通过适当的练习,在训练中让学生感受拟声词的妙处。

练习一:选出下面句子运用象声词不正确的一项()

A、茶壶里的水开了,哧哧哧地冒着气。

B、小羊羔饿了,咩咩咩地叫着找妈妈。

C、每到傍晚,村里的狗就会吵闹起来,汪汪汪地叫着。

D、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朝小鸭子顿顿脚,它就会嘎嘎嘎地跑走。

练习二:欣赏短文,体会拟声词的妙用:

村中有口井,在一株高大的苦楝树下。圆圆的井身是麻石条拼砌的,印着青苔,古色古香。

从我记事起,村里人就喝着她的乳汁。

清晨,来打水的人络绎不绝。大桶、小盆、陶罐、扁担在黎明的光影里合奏着一支古老的、湿漉漉的曲子。井沿总是湿漉漉的,从井沿向各家的小路也是湿漉漉的。

夕阳西下,村里的小媳妇小姑娘们,挎了竹篮,端了铝盆,提了铁桶,托了衣槌,三三两两地围着井沿。不一会儿,嗵嗵的取水声,哗哗的搓衣声,啪啪的捣衣声,一圈一圈漾了开去。月亮升起来,旋即又垂落井底。井朦胧,树朦胧,鸟朦胧。村里的姑娘们仍不愿回家,嬉闹声、戏谑声、泼水声、追赶声、银铃般的笑声,井全听见了,井便风流快活得要死。村中有诗云:“井潭落月影,村女失衣声”。

……

一晃便十多年了,那盈盈的、快乐的村井总在我乡梦的清波里存留。

让学生在感受象声词时运用比较的方法,第一遍朗读时没有拟声词,第二遍朗读时加进拟声词,通过比较朗读,不用多加说明,学生自然知道了拟声词运用的好处,感觉到了大自然各种声音的美妙,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激发起他们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寻找拟声词。在完成第一个环节后,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来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拟声词。

首先罗列雨声、风声、鸟叫声、汽车声、叫喊声、进球声等等可以描述的声音,请学生加以描述,并进行感受体悟。

学生于是描述出了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例如:下雨了——哗哗哗,打雷了——轰隆隆,刮风了——呼呼呼,小河流水——哗啦啦,汽车响——嘀嘀嘀,飞机飞——嗡嗡嗡,宝宝笑——哈哈哈,拍拍手——叭叭叭……

其次,让学生读一些例作,看看这些例作都写了什么事,描写了哪些东西,用了哪些象声词,分别有什么作用。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鲁提辖的最后一拳: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鲁提辖的最后一拳打的动作也只一下,“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不偏不斜,正好打在位置上,准确度似乎超过了前两拳。之后还有一个妙喻“却似做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饶儿一齐响”。道场必击法器,三种法器齐响,郑屠哪里受得了!

3、用词写话。在上述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情景进行拟声词写话训练。例学生习作:

我家住在马路边上,晚上其实还是很吵的。有自行车的“叮铃铃”的铃声,有“吱吱——”的刹车声,有卡车开过“轰隆隆”的声音……放暑假我到乡下去,晚上可热闹了。有青蛙“呱呱”的叫声,有纺织娘“叽叽”的歌唱声,还有很多“啾啾”的叫不出名的虫子声。有时候,知了好像被吓着了,突然地叫上一声。有时候我听见了“呼呼、呼呼……”的风声,听见了“沙沙,沙沙”的树叶相接的声音,听见“息索、息索”落叶和地面摩擦的声音,落叶和落叶摩擦的声音。在乡下,还可以听到“哗啦,哗啦”的海浪声,小溪“丁冬、丁冬”的流水声。大清早,农民在田野里忙碌着,有镰刀的刷刷声和人们的说笑声、脚步声。

三、描摹造色

生活离不开色彩,色彩为生活增添无限美丽,更为许多学生的写作提供良好的素材。在一些好文章中,往往有几处精妙的色彩描写,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对海水的几句描写:“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团团,相互交错着。”短短的几句话,就把海水的美丽描写出来。由此可见,文章中写自然环境、具体事物或者人物时,都应注意恰当地运用色彩描写。在习作时我们可以这样训练:

1、赏读语句。让学生赏读一些带有色彩的句子,体悟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

(1)春天来了,粉红的桃花开了。

(2)听我们这么一讲,她的脸上顿时映出一抹绯红。

(3)站在这朱红的大院门口,我迟迟不敢敲门。

(4)血红的夕阳缓缓地坠入江中,把整条江水都染成了紫红色。

这几个句子中,分别用到了“粉红”、“绯红”、“朱红”、“血红”、“紫红”等描写红色的词语,凭借着它们各自的细微差别,在准确的使用中传神地描摹出事物的颜色,还避免了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的不足。类似的词语还有“枣红、火红、桃红、橘红、暗红、通红、玛瑙红、胭脂红”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6)“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对于事物颜色的精彩描写,文中“银灰”、“橘黄”、“血红”这一类词语,借助于特定事物的颜色来帮助读者理解,效果特别好。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这类词语有“草绿”、“鹅黄”、“柠檬黄”、“咖啡色”、“火红”、“米黄”、“奶白”、“天蓝”等等。

2、欣赏亮点。即让学生欣赏中考满分作文的亮点,激发学生的造色欲望:

(1)和煦的阳光掠过微微皱起波纹的水面,清冽晶莹的水儿绽放着迷离动人的光泽。我小心翼翼地掬起它,那么柔软、脆弱,心中惟恐它会突然坠落,化为云烟。透过它明亮的身躯,我清楚地看到了我自己。于是,我迷茫了:我是水,还是水是我?(湖北卷《水》)

(2)他独坐窗前,深黑色的天空被窗棱划成几块。颗颗繁星散落在那皎洁的上弦月的周围,仿佛夕阳爱抚下的湖面上泛起粼粼金辉,夜很美,很静,简直让人不忍呼吸。(河南卷《最美丽的心灵》)……

一篇篇绚丽多彩的文章,如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能更好地陶冶读者的情操,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我们不得不惊叹色彩描写的妙用。

3、色彩描写。即让学生有意识地开展色彩描写。

怎样才能辅导好学生作文的色彩描写呢?一要指导学生对事物认真观察;二要指导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表现色彩的词语;三要指导学生在作文时画龙点睛地巧妙运用。

蓝天下面,朦胧的青山隐约可见,看,那沿湖栽种的桃树连成一片,粉红的桃花竞相开放;那宽阔无垠的麦地阡陌相连,油绿的麦苗茁壮成长。漫山遍野生长着丝丝的野鸡膀子、绿茵茵的山菠菜、枝叶肥大的刺嫩芽。墨绿透油的燕尾……小草,更加嫩绿,毛茸茸的惹人喜爱,新绿的叶子因着雨而显得更加水灵、饱满,翠生生的……

四、幽默造趣

幽默的本质就是有趣、可笑和意味深长。生活中,幽默的人到哪儿都受欢迎,幽默的语言则代表着一种智慧。语言的幽默,也是作文文采的一个重要方面。诙谐而幽默的语言往往能使文章具有生动的效果。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新颖奇特、精妙之至的词语,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打破陈规,或改变使用对象、范围,或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或巧造新词,使语言幽默诙谐起来。在那么一点儿的“不正经”中,使文章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为文章增添不尽的趣味,给读者留下不尽的回味。如:

(1)“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小刚居然也克隆家长签字了!”小喇叭大声宣布着。

(2)不知什么时候,我竟成了家里的“国宝”。

(3)“我认真地查找了几遍,算了,换一双吧!我跳下床,套上鞋,这才发现,是鞋子私藏了袜子。”

以上片断,或是戏谑“冒名签字”,或戏谑“家庭的溺爱”,或镜头展示“乱中找袜”的情景,风趣中跳荡着一丝叛逆,风趣中涵盖着一丝渴望,风趣中平添着一份诙谐,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活气息,人物特点鲜明。真可谓“庄谐之间,个性尽显”!

实践证明,写作教学要充分发挥模仿的有效性,让学生从模仿中开始,从简仿到繁仿,由仿辞、仿形到仿神、仿意。无论是哪种仿写,我都要求学生仿中有变,仿中有新,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真实感受。而且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法,可以推动学生向完全独立性的作文过渡,能促使模仿的东西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能促使学生深刻体会优秀作品的共性与个性,掌握写作技法。

9.关于模仿的作文初一精选 篇九

周末,我们班举行了一场有意义的模仿人物秀活动。说实话,刚看到这个作业的时候,我还真不知道该模仿谁,上网一搜好多都是外国的人物图片,我不太想学他们。考虑再三,我决定模仿雷锋叔叔。我之所以想模仿雷锋叔叔,是因为它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学习和敬重的人物。我希望自己长大后也能成为像他那样的人,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

爸爸妈妈走过来,问我想模仿谁。当他们得知我想模仿雷锋叔叔后,都给我点了一个赞。妈妈从网上选择了一张雷锋叔叔读书学习时的图片,紧接着爸爸又给我找来了一件他当兵时的绿军装和大棉帽子。看着这件皱巴巴的胖大衣服,我觉得真有点老土,看着群里边同学们发的图片,都那么有艺术气息。我暗暗地想:我的图片发出来,同学们会不会笑话我?

妈妈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你不是那么喜欢解放军叔叔吗?这可是你爸爸以前当兵的时候穿过的军装呀!你看特别是这顶帽子和雷锋叔叔的多像啊!---还题词号召全民学雷锋呢!”

我扭捏着把这身胖大的衣服套在了身上。再对着图片一比较,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原来是少了雷锋叔叔手上拿着的那本书呀!我马上拿出自己最爱看的《优秀作文》,捧着它,学着雷锋叔叔的样子开始读书。妈妈满意地笑了,拿起手机咔嚓一下,就拍下了这张照片。最后,妈妈把两张照片拼在一起。

10.学生的想象作文:森林模仿赛 篇十

这个消息一传开,森林里顿时炸开了锅。动物们有的说:“太好了,模仿人类我最擅长。”有的说:“开什么玩笑?让我们模仿人类,岂不是异想天开?”还有的说:“赶快做吧,大王的命令谁敢不从啊!”

小兔想我要模仿什么呢?对了,就练习骑单车吧!说干就干,小兔找来了一辆自行车,立即学了起来。它双手扶着车把,两只脚踩在脚蹬子上,摇摇晃晃往前走。可没骑多远,车身就剧烈摇晃起来,它一下子从车上摔了下来。可他不灰心,继续刻苦练习,练了一个星期就会了。

小猴在家里练习弹钢琴,他也刻苦专心地练着,甚至还找了一位师傅教她,很快小猴也能演奏优美的曲子了。

大象看着电视上的人们跳舞,自己也模仿着跳起来。可是跳来跳去,总也学不会,它一甩长鼻子,说:“跳舞太难了,看来我没有跳舞的天份。我还是学一项简单点的吧!我看写字挺简单的。好,就学写字!”

大象买来了纸笔,又去学写字。可怎么学也写不好,每个字都写得东倒西歪了,根本就是四不像!大象简直要气坏了,他丢下纸笔,又去学钓鱼……

就这样,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

这天,狮子大王把大家召集起来展示自己的本领。小兔展示了自己高超的车技,小猴为大家演奏了悠扬的乐曲,连刺猬都学会了穿西装。只有大象,什么也没有学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将一事无成。

【本文作者:何慧君,辅导教师:李晓敏】

11.浅谈“模仿”在作文训练中的运用 篇十一

笔者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先前尝试让学生从模仿入手学习练习作文,收效不错。下面我简单地谈一下“模仿”:

模仿有两方面的意思。

第一,模仿书面语言

自古以来就有“天下文章一大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这些都是对模仿书面语言最精辟的论证。这里所说的模仿的书面语言是指古今中外诗文中精彩绝妙的语句。模仿书面语言的第一步是去阅读理解背诵这些词句,这就需要学生广泛阅读,大量地积累,反复地吟诵乃至背诵到滚瓜烂熟成为口头禅。对于这一步的完成,笔者的做法是让他们准备一个摘抄本,有好词好句就摘抄下来。模仿书面语言的第二步是指在写作的时候,直接运用到所需的语境中,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种种抄写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初始训练学生写作是一种最为有效最为实用的方法。例如,杜甫名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描写春景时可以运用上,这样一运用,文章就有了一抹亮色,学生也会在内心产生一种成就感,对写作的兴趣就浓了,在模仿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在阅读中自己去寻找那些精美的语句,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二,模仿生活本身

我们说模仿生活,是指观察生活并把它记录下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每天都有新故事,静止的,流动的,大自然、社会赋予我们许多,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观察生活最好先选取有代表性的生活,再沿一定的顺序去观察,然后还需要分清详略和主次。先选取生活指先选取自己熟悉方便的生活场景,然后再仔细观察。观察的顺序可以从大到小,从远到近进行。观察还需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点面结合,使广度和深度相融。

要如实记录生活,生活本身就有许多我们所谓的中心主旨,有深不可测的奥秘和哲理,如果能够如实记录生活,文章里什么都会有的,大可不必担心没有中心。再者,如实记录生活,远比人为地、主观地加工提炼要明智得多,也容易得多。训练学生对人物进行描写,可以要求他们选定一个待描写的人物来,然后要求连续观察这个人物几天,看他(她)的言行举止,观察他(她)做每件事的态度,然后将这几天观察所得如实地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后,对人物的描写会惟妙惟肖,也会更为丰满。

模仿古今中外诗文中精彩绝妙的词句,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写作信心,激发写作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模仿生活本身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总之,模仿可以使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有词可用,日积月累,为以后的创作铺平道路。

12.耐克——模仿与虚拟经营的典范 篇十二

运动——耐克语言

1962年,俄勒冈大学毕业生比尔·鲍尔曼和校友菲利浦·奈特共同创立了名为“蓝缎带”的公司,主营体育用品。1972年,蓝缎带公司更名为耐克公司,从此开始缔造属于自己的传奇。公司创始人比尔·鲍尔曼自1947年从俄勒冈大学毕业后一直留校担任田径教练。鲍尔曼幼年时家境贫寒,坎坷的经历培养了他铁一般的意志。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奈特作为公司的两位主要创始人之一,对耐克的发展同样功不可没。1959年,奈特从俄勒冈大学毕业,获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一年后,他又进入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严格的管理教育使他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的素质。在以后的岁月里.两人携手并肩,同舟共济,带领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如今,耐克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遍布全球,其员工总数达22000人,与公司合作的供应商、托运商、零售商以及其他服务人员接近100万人。

耐克一直将激励全世界的每位运动员并为其献上最好的产品视为光荣使命。耐克的语言就是运动的语言。30年过去了,公司始终致力于为每一个人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耐克深知:只有运用先进的技术才能生产出最好的产品。所以一直以来,耐克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耐克首创的气垫技术给体育界带来了一场革命。运用这项技术制造出的运动鞋可以很好地保护运动员的脚踝,防止其在作剧烈运动时扭伤。采用气垫技术的运动鞋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普通消费者和专业运动员都对它爱不释手。2001年,耐克在研制出气垫技术后又推出了一种名为Shox的新型防震技术,采用这种技术生产出来的运动鞋深受欢迎,销量节节攀升。除运动鞋外,耐克公司的服装也不乏创新之作,耐克制造的其他体育用品同样都是高科技的结晶。

平庸与卓越

奈特原是一位平庸的长跑运动员。1960年,奈特前往日本,到奥尼楚卡公司申请在美国销售泰格尔跑鞋的资格。回美国时,他把该公司制作的运动鞋的样品带给了鲍尔曼。头一年他们销售了价值8000美元的进口鞋。1964年,奈特和鲍尔曼合伙,每人拿出500美元,组成布卢里帮制鞋公司,为泰格尔跑鞋生产鞋底。1972年,奈特和鲍尔曼终于自己发明出一种鞋并决定自己制造。他们把制作任务承包给劳动力廉价的亚洲工厂,并给这种鞋取名叫耐克——这是依照希腊胜利之神的名字而取的。同时,他们还发明出一种独特的标志Swoosh(意为"嗖的一声"),每件耐克公司制品上都有这种标记。在1972年俄勒冈州尤金市运动会预选赛期间,耐克鞋在竞赛中首次亮相。被说服穿用这种新鞋的马拉松运动员获得第4~7名,而穿阿迪达斯鞋的运动员则在预选赛中获前三名。

1975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鲍尔曼在烘烤华夫饼干的铁模中摆弄出用丙烷橡胶制成的一种新型鞋底。这种"华夫饼干"式的鞋底上有小橡胶圆钉,它比市场上流行的其他鞋底的弹性更强。这种革新看上去很简单,却成就了奈特和鲍尔曼的事业。然而,推动耐克公司在美国市场上跨入最前列的真正动力还不是产品的革新,而是仿造——耐克以阿迪达斯制品为模型进行仿造,结果,仿造者战胜了发明者。

生产与销售模式

OEM——简称"代工生产"或"贴牌生产",这种经营模式在国际上已运作多年并行之有效。很多公司为了加大拥有资源在创新能力方面的配置,尽可能地减少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不直接进行生产,而让别的企业代为完成产品的生产任务。这样,只需支付材料成本费和加工费,而不必承担设备折旧和自建工厂的负担,可随时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地按需下单。由此可促进成品业务形成新的经营优势,培养和壮大企业内在的扩张力.提高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为更高层次的资本运营创造条件和积累经验。

耐克在上世纪70年代面临极为有利的初始需求,耐克利用了这种有利条件,但耐克的成功远非仅仅由于简单地依赖有利的初始需求。耐克击败了所有对手,包括到那时占统治地位的阿迪达斯公司。耐克公司的成功,揭开了阿迪达斯、彪马和泰格尔等常胜不衰的神秘性。

通过充分发挥潜力,耐克生产出比阿迪达斯种类更多的产品,开创了鞋型千姿百态的先河。通过提供风格各异、价格不同和多种用途的产品,耐克吸引了各种各样的跑步者,使他们感到耐克是提供品种最全的跑鞋制造商。在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里,耐克以其种类繁多的产品开拓最宽广的市场,它把鞋卖给零售商,如百货商店和鞋店,也与特种跑鞋店做生意。

经营与研发

耐克通过精心研究开发出的新式鞋底在制鞋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到上世纪70年代末,耐克的研究人员已将近100名,公司已生产140多种不同式样的产品,这些式样是根据不同脚型、体重、跑速、训练计划、性别和不同技术水平而设计的。市场对耐克公司的需求十分巨大,以至于它的8000个商店中的60%都必须提前订货,甚至常常要等半年之久才能到货。1976年耐克销售额为1400万美元,仅半年后便上升到6.4亿美元,为市场占有率之首。2年后市场份额已近50%,而阿迪达斯的市场份额却大大减少。

13.模仿优秀作文 篇十三

夜是静的,影是静的,光也是静的,我的心,却剧烈地跳动着。

补习班的路上注定是孤独的,无人陪伴。可口才班还是那样“嘿嘿哈哈”的声响,似乎要把屋顶掀起,尽管隔了层楼,依然大势未减。声音停了下来,他们预热结束,开始上课了,我也被他们拖入了课堂。

教室中,二十几个海绵垫坐落在墙角和,屋内空无一物,只有四个人加一个老师。我走了进去,开始上课。

老师换了,不再是我们风流倜傥的郭老师了。模仿课开始了。要玩游戏、模仿别人的动作,难受啊!

我胆战心惊的看向对面的三位女生,真怕他们做出一个高难度动作。

抽签定第一,我赶忙拿出一只笔,来充当一根香,手托住笔,连向地上的手三拜。不知是“笔仙”领会了我的心意还是怎么的,毛尖指向了我,内心顿时欣喜若狂,固定动作,保持十秒,正所谓,对自己残忍就是对他人的残忍。

蹲下,双手交差放在鞋底,扣住,低头,十秒钟踩得手指尖都红得生疼,内心却充满了喜悦,我真棒!第二位由我决定,心一定,便决定好了,当然是一名男同胞,善待同胞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指向他,同时又向他会心一笑,他比了一个OK的手势。模仿了我的动作后,他又做了一个比我更难的动作。默默为对面三位祈祷。面部表情极为和善,内心却极其兴奋,连我都没看懂。

对面三位的动作一向简单,三人做完动作后,老师就出来解决我们五人的共同问题――模仿力度,老师匆匆解决后,由另一位老师带领我们练其他人的动作。这一练就是俩小时,还没回到家便累趴下了,腰酸背疼。

14.模仿背影写作文 篇十四

你是前几天回来的,回来的时候,家里人全都在为你准备着午餐。那天的那一顿午餐,我们一家人吃得和乐融融。之后,有你在家的几天里,家里都热闹极了。

弟弟一直在吵着要你抱抱,你两只手将弟弟一撑,瞬间就将弟弟举起了老高,高过了你的头顶。弟弟在你的怀抱中很开心,或许说,每次只要你回来,弟弟都非常开心。开心的笑着的弟弟,咧着嘴巴,露出了他贪吃糖果,而空了一颗的门牙。有你在的时候,弟弟是可真是开心坏了。要知道,因为弟弟的门牙掉了,弟弟好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忍着笑的,最怕的就是叫人瞧见了他嘴里缺了的门牙。

不仅是弟弟,妈妈也高兴极了。忙里忙外的,虽然忙不过来似的,但是一连几天,妈妈嘴角的笑都不曾落下过。自然的,我也是非常高兴的,我的爸爸,我们全家人都因为你的回来而高兴得不行。

可就在今天,在家里才呆了几天你,又背上了包袱往外走了。这一走可又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见到你了。

我们将你送到了县里的车站,人来人往的车站里,你朝着我们挥手,接着毅然而然的转过身。你的背影如此的高大,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你向着车站里走着,一直都不能回过头,你的脚步很坚定,弟弟一直在向我和妈妈问着,弟弟问,为何你的脚步如此快,为何你的背影那么决绝,又为何你都不曾回过一次头。

15.“模仿”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 篇十五

关键词:写作,模仿

1 引言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 重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作文能够体现一个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我们深切地感到:英文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训练, 临阵磨枪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 也是不可取的, 应该重视平时的英语作文训练。然而现状却不容乐观, 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缺乏足够的训练, 所以对英语写作要么感到无从下手, 充满畏难情绪, 胡乱写些英语单词或不着边际的句子充当字数, 权作心理慰藉;要么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写就一篇, 读来却内容乏陈, 言之无物;要么用词不当, 构句无章, 错误频出, 行文不流畅, 表达不地道, 无写作质量可言。那么如何在高中三年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促进写作教学呢?我们认为, 学写作文, 不妨从模仿开始。模仿是一种传统的写作方法。自古及今, 模仿的例子数不胜数。即使是那些大作家中也多有此例, 他们不排斥模仿。郭沫若的诗歌模仿了歌德、泰戈尔和惠特曼三位世界大诗人的诗歌。他还告诉大家:“我有一个写作秘诀, 就是先看人家的书再写”。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据人们研究, 模仿了莎士比亚的剧作《李尔王》中表达父女关系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 模仿实际上就是一种借鉴, 这正如杜甫所说:“别裁伪体亲风雅, 转益多师是吾师。”人教版新教材提供了很好的写作教学素材和模仿写作范文, 每一单元的intergrating skills提供了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综合运用语言的练习和写作范例, 要求学生模仿它进行英文写作, 这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 新教材的写作教学指导

新教材以单元为单位, 以贴近实际生活的话题为主线, 紧跟时代的步伐, 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如旅游、体育、高科技、环境保护、交友、文学艺术、音乐、饮食文化、幽默、语言、文明礼貌、名人、影视及对友谊、科学、文化、法制、宗教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这些话题很容易激起青少年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新教材所选课文体裁也相当丰富, 从应用文到记叙文到说明文到戏剧到议论文不等, 包括了信件、游记、影评、书评、人物传记等等, 并且教材每一单元Intergating skills所提供的写作范文也极具模仿性。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 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 都要以模仿为阶梯。学生学习写作应从模仿范文开始。在模仿过程中, 学生有意识地把作者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迁移, 运用感悟并掌握其表情达意的技能, 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 模仿是学习“怎样写”的重要手段, 是训练作文基本功的有效措施。模仿是人的天性和本能, 没有今日的模仿, 就没有明天的创新。当然, 要特别指出的是, 学生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 在借鉴中求异, 模仿范文写作是通向创造的阶梯。在模仿中培养学生逐步学会使用文段中的语言素材, 活用固定的表达方法。例如第一册Unit 1Speaking部分是谈论自己的喜好, 文中用了比较多的表示喜好的useful expressions, 比如

I love football.I also like reading.

I don’t enjoy singing, nor do I like computers.I think that rock music is terrible.

I hate hiking and I’m not into classical music.

Other favorite hobbies are reading and singing.

I am fond of singing.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总结归纳, 学生在unit1之后的自我介绍文章中自然而然地用上此类句型。我们就是通过这种有意识地教学和模仿将教材中出现的有用句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写作素材。有用句型如此, 文章结构亦如此。第二册unit19 Modern Agriculture的阅读部分, 学生读过之后都能理解文章大意, 此文旨在介绍我国当前的农业状况, 意在激发学生探索、研究、开辟农业新天地的兴趣和欲望。文章内容可取, 结构更值得我们学生学习。让我们一起分析文章的结构。

The outline of“modern agriculture”:

Para1:Raising the agricultural problems in China—little arable land, low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ara2:Modernised farming improve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ara3:Disadvantage of modernized farming—do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Para4:Use latest technolo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raised in the paragraphs above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using greenhous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ittle arable land.

Para5-6:Use another technique to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using the technique GM.

乍一看来一段落一中心, 并没什么特别之处, 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出, 文章在结构上从开头提出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是层层深入, 环环相扣。所以在教学中提醒学生在写作时一要注意内容的选择, 二要注意句型的应用, 三要注意结构的编排。

像这样或是话题新颖贴近生活, 或是句型优美讲求多变, 或是结构清晰紧凑的文章在人教版教材中随处可见, 处处都是我们可以学习可以借鉴的地方。

3 写作教学实施——模仿

新教材的综合技能训练部分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语法、词汇、功能等, 并通过说、写活动达到有效的“输出”。高一上册Unit5 Silver Screen是学生很感兴趣的电影话题, 这一单元的Intergrating Skills是一篇影评NOT ONE LESS (一个不能少) 。在欣赏了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King Lion之后, 笔者要求学生写一篇影评。正当他们对英语影评的格式无从下手的时候, NOT ONE LESS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文。学生透过观察和模仿所形成的无意识学习 (incidental learning) , 和课堂中的特意教学 (intentional learning) 相结合, 在写作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初尝在模仿中学习英语写作的甜头之后, 笔者屡试不止, 并把它作为一种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固定下来。一段时间之后, 发现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到写作课就愁眉苦脸, 唉声叹气, 而总是能够在课本中找到他们可以模仿的范文。而笔者也频繁地从他们的习作中发现好的文章。以下是我在教授下册Unit 18 New Zealand时, 发现学生习作中模仿较好但又有创新的文章。

China

Outline:Para1.Geography Para2.Population

Para3.Environment Para4.Festival

China lies in the east of Asia.It is made up of two parts:the mainland and Taiwan Island.China is surrounded by the Pacifi c Ocean to the north, east and south.Beijing, the capital city, lies in the north of the mainland.It is China’s cultural and political center.Other important cities are Shanghai in the east and Guangzhou in the south, both with booming economy.

China is the third largest country in area with a larger popula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It is a member of the“billion club”, because it is a country with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one billion.At the moment, China’s population is about 1, 328, 000, 000.In China, the population is growing more and more slowly.

Forests help to stop droughts and fl oods, so China has built a new Great Green Wall across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ountry to keep the balance of nature.The Great Green Wall is 7, 000kilometres long, and between 400 and 1, 700 kilometers wide.It will stop the wind from blowing the earth away and the sandland moving towards the rich farmland in the south.

Mid-autumn Day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It usually comes in September or October.On that day families have a big dinner.They also eat mooncakes, which are small round cakes.Many families have their dinner outside in the open air.The moon looks brighter and rounder on this day.Chinese people often talk about their families and tell the story of Chang’e.

这篇习作模仿了Unit18的课文, 套用了很好的词组、句型。比如be made up of;it is surrounded by…;it is the third largest country…;with a population of…;keep the balance of nature;stop the wind from blowing the earth away;in the open air等等。内容方面, 在介绍了中国地理位置之后, 没有模仿Unit18的篇章结构, 按部就班地介绍气候、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中国从南至北, 由东到西各不相同的气候和众多风光怡人的自然胜景以及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对一个中学生来说, 难以用数百字来介绍清楚。因而这位学生代之以比较熟悉又容易表达更能引起世人关注的中国人口和环境问题, 还有体现中国人文情怀的节日习俗。如果说这篇文章从结构到句式都有着比较明显的模仿痕迹因而显得有些幼稚的话, 那么一年后碰到类似说明文时, 学生的写作就老练成熟多了。比如以下一篇关于香港的说明文, 要求如下: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1841-1997年, 它曾是英国的殖民地, 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

香港居民约600万, 大多数是中国人, 官方语言是汉语和英语。

香港有两大岛屿。一个是九龙, 位于九龙半岛, 另一个是香港岛。两岛之间有海底隧道连接。

香港是购物和旅游的好地方。

短短几句话包括了历史、人口、地理和地区特色等方面的内容。这类说明文很难有大的发挥, 但仅完成要求, 不作任何补充, 文章会显得干瘪不丰满, 枯燥不生动, 添加太多, 又会显得冗长, 重点不突出。经过一年的模仿写作训练之后, 我们的同学很好地把握了这篇文章的结构, 运用比喻的手法, 讲求句式的变化, 使枯燥的说明文略带文学色彩, 读来颇有味道。习文如下:

Hong Kong

There is a pearl lying off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 that is, Hong Kong.Hong Ko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t used to be the colony of Britain during 1841-1997 and didn’t return to our motherland until July1st, 1997.

It embraces two large islands.One is Kowloon, located in Kowloon Peninsula only a few miles from Guangdong Province.The other is Hong Kong island.They are connected by an undersea tunnel.

The population of Hong Kong now is about six million, the majority of which are Chinese.Its offi cial languages are Chinese and English.

Rated as a great place for shopping and traveling, you can buy varieties of cheap things there.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many places of interest.Hong Kong is developing rapidly with its natural scenery and boom of economy.Now more and more people spend their holidays in Hong Kong.

文章第一句就引人入胜:香港, 偎依在中国东南海岸的一颗明珠。There is a pearl lying off...;It embraces...;Rated as a great place...这些比喻、拟人化和非谓语句式把一篇说明文写得相当柔美和地道。...lying off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didn’t return to China until...;...the majority of which...;...only a few miles from...;...varieties of...;on the other hand;many places of interest这一切都原引于教材却不露声色。结构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并不完全按照要求, 这样使得文章更加流畅贴切。这样的模仿其实与创新无异。所以, 模仿是创新的开始, 模仿得好也就开始了创新的第一步。教材Unit18 New Zealand到Unit5 The British Isles到Unit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内容由简单介绍人文地理到文化历史到历史与发展, 难度在加深, 要求在提高。学生在对课文诵读的自然熏陶和潜移默化及有意识学习状态下, 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采用在模仿中学习英语写作之后, 学生不仅在课堂规定时间的写作训练中频繁出现佳作, 在每周一篇的自由话题写作中, 学生也开始应用这种从模仿中创新的写作方法。一学生在课外书上看到以下例文, 创作出Where to live--in the city or in the country的比较文章。原文如下:

Compare Urban Areas with Rural Areas

Urban people can enjoy a more comfortable life than rural people.Urban traffic is so well-developed that urbanites often visit exhibitions and parks, which are only a short bus ride away.For countrymen this is a major operation which involves considerable planning.Shopping, too, is always a pleasure.Urban people can buy what they want at any time.But countrymen, after shopping, always stagger home loaded with heavy purchases.It is for this reason that great number of people gather in urban areas, causing a lot of troubles.

Air pollution, noise, and crowds are problems of urban life now.According to a medical study countrymen can live longer than urbanites because the farmers are free from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s.In addition, the crime rate in the city is much higher than in the countryside.So the safe and quiet life in the country appeals to many city-dwellers.

Either an urban or rural area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In fact, the suburban area is superior to both of them: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both.Happy suburbanites can enjoy not only the convenience of daily life but also peace and quietness.

学生习作如下:

Where to live--in the city or in the country

Many people appreciate the conveniences of the city.They think that in the city, people can see fi lms, visit exhibitions and watch games every day if they like to.Besides, people in the city can easily go anywhere either by bus or by taxi, while people in the country have to go on foot.Furthermore, there are many parks, libraries and museums, where people can spend their weekends.In a word, life in the city is full of excitement.

But some other people think that the natural scenery in the country is much more attractive.Small streams and high mountains, fresh air and green grass make people happy and stir up their love for life.On the other hand, people seem to have more freedom.They can sing loudly in the fi eld, ride horses along a stream and do some interesting farm work.

Of course, living either in the city or in the country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lthough life in the city is more exciting and convenient than that in the country, yet in the country, you’ll never be disturbed by noise and polluted air from which the city dwellers have to suffer.Well, as for me, I prefer to live in the city, with visits to the country from time to time to enjoy the beautiful nature.

这篇习作是整篇模仿, 就是从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的全方位的模仿。这是一篇精心模仿的成功之作, 在某种程度上比原作更胜一筹。比如采用问题形式出现的题目给人悬念, 让人有一口气读完全文的欲望。听他娓娓道来, 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模仿中要注意的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模仿的前提, 那就是熟读背诵范文。古人云:“文到妙来无过熟。”“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吟。”有经验的同学可能知道, 熟读范文后, 下笔时往往会自然地模仿起来。如果背诵的范文多了, 写作时就自然从笔尖流出。所以熟读背诵是模仿的先决条件。其次要明确模仿不是抄袭, 抄袭是无能的表现。最后需要明确的是, 模仿是写作的开始, 不是写作本身, 更不是写作的结束。如果同学们每次动笔仍停留在模仿的阶段, 不仿就不会写, 那么就要引起警惕。这就像刚学走路, 开始时用一根拐棍可以帮助你更快地学会走路, 但是如果一直都不愿扔掉这根拐棍, 就会影响你更好地走路了。

结语

语言是人们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的认同符号, 其运用有“规则”可依。孩子学语言是个模仿的过程, 他们每天模仿父母、周围的人、电视等一切可以模仿的东西, 并且模仿得越来越像, 突然有一天, 他们停止模仿了, 并且逐渐形成融合自己个性特征的语言方式。

上一篇:黄丹演讲稿下一篇:玩耍中的发现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