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8篇)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篇一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1至2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分,共 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 2.纵向研究 3.实证研究法 4.横向研究
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 把被研究者称为。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
与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
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
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为、、三种方法。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
、、和
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和
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1至2章)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分,共 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 婴幼儿阶段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特殊性,因而构成了发展心理学的特殊分支。
2、纵向研究 即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 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横向研究 即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 复杂的、漫长的 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
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
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 年龄偏小 与 年龄偏大。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 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 特定的发展阶段 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 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 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 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 和 产品分析法 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实证研究法 和 理论研究法 两大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
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答:在早期教育领域中,关键期是一个最引人注目的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在胚胎学中,关键期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关键期的概念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发展心理学的领域。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试述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答:横向研究的优点是在同一时刻的大规模样组的行为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大规模样组的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缺点是由于时间较短,难以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此外,如果研究者在组织样组时控制不当,容易形成抽样误差,造成虚假结果。纵向研究的优点是对于探索某种心理现象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和发展快慢是必不可少的,如早期经验对后期行为的影响、一个智力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变化等,都适于做长期追踪研究。缺点是这类研究耗时费力,对象有时缺乏典型性,且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和关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2(第3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 分)1.直觉行动思维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具体形象思维 3.记忆策略 4.自传体记忆 5.记忆恢复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39 分)
1.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2.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
的普遍原因。3.对于婴儿来说
和
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4.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
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6.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
。7.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
,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
8.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
有重要联系。9.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
10.尽力减少环境中的 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11.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
为主。
1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
在先,随后,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3.多通道知觉主要指
、、之间的联合。
14.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
15.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
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
先,再
,然后是。
17.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
、易
、易、易
的特点。
18.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的特点。
19.皮亚杰根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将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
个子阶段。
20.学前儿童晚期时其思维出现了
的萌芽。21.
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22.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
、、、、。
23.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
1.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 分)试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2(第3章)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直觉行动思维
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
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3.记忆策略
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4.自传体记忆
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5.记忆恢复
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9分)1.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2.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听力损伤的普遍原因。3.对于婴儿来说身体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4.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力。5.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6.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7.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织起来。
8.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9.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幼儿期。
10.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11.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1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3.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14.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15.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知觉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7.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变换、易冲动、易感染、易暴露的特点。
18.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直观性和行动性特点。
19.皮亚杰根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将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6个子阶段。
20.学前儿童晚期时其思维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21.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22.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
23.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
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O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O身体的分离包括与父母过早的离别等,心理的分离包括情感剥夺、精神虐待、在团体中受排斥、不为集体接纳等。O有时孩子和分母的长期分离会产生极度的悲伤。O新入园儿童的“入托分离性焦虑” 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O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转的。但这这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事实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
O学前儿童(主要是幼儿阶段)的思维结构中,特别明显地具有三种思维方式同时并存的现象。这时,在其思维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但当遇到简单而熟悉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而当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困难程度较高时,又不得不求助于直觉行动思维。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试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O思维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而且思维的发生、发展引起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
O思维的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认识领域,它还渗透到情感、社会以及个性的各个方面
O思维的发生于发展使儿童的心理开始成为具有一定倾向的、稳定而统一的整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3(第4至5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共12 分)
1、自我中心语言
2、同伴关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亲社会行为
4、自我中心语言
5、依恋
6、移情
二、填空题(每小题0.5 分,共23 分)
1、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2、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
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3、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
4、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
5、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及
的发展等方面。
6、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
(0—2岁)、(2—7岁)、(7—12岁)。
7、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或者是的原因造成的。
8、操作性游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发展阶段中。
9、儿童的社会化语言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有
、、、、。
10、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
、和
的角色。
11、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
12、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
,一种是。
13、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
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14、喜欢的 和
是儿童评价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15、自我中心语言分为三个范畴
、、。
16、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和。
17、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关系比
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持久。
18、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
行为。
19、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0、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
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36 分)
1、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2、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3、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4、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5、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6、气质与儿童情绪调控的关系?
7、玩具及电视对儿童发展有何影响?
8、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9、儿童评价一幅画的标准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3 分,共9 分)
1、试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
2、试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3、试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 分)
1、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一次,班里开展“好朋友”主题活动,琳琳的“朋友树”上挂着许多好朋友的名字,老师问琳琳,你的好朋友是谁?琳琳说是明明,可明明却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 琳琳又说嘟嘟是她的好朋友,嘟嘟又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一连说了几个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否定了。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2、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3(第4至5章)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1.自我中心语言
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2.同伴关系
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3.亲社会行为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4.自我中心语言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同1 5.依恋
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6.移情
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23分)1.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2.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3.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紊乱型。
4.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蝌蚪人。
5.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6.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前道德阶段(0-2岁)、他律道德阶段(2-7岁)、自律道德阶段(7-12岁)。
7.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使用不当,或者是家长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8.操作性游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结构性游戏三个发展阶段中。
9.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和问题与回答。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0.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音乐的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11.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12.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UGG Boots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
13.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14.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儿童评价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15.自我中心语言分为三个范畴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16.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17.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水平关系比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持久。
18.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19.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
20.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P160 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2.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O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O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O句子机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O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3.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扮演着音乐的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4.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O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制定的 O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
O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 O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
O单方面做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5.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O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宗传播媒介等 O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对情景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 O移情 O强化
6.气质与儿童情绪调控的关系? O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O由于气质不同,有些儿童主导情绪积极,容易与成人配合; O也有些儿童主导情绪不稳定,难易与成人合作。
O大部分儿童要到10岁才能形成一套恰当的亲故控制技巧。7.玩具及电视对儿童发展有何影响? O玩具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O儿童的活动空间过小或者没有足够的玩具,儿童之间容易起冲突。O儿童较长时间收看电视节目,自主活动时间减少,会阻碍儿童思维的活动,易形成刻板的、模式化的行为方式。O儿童会模仿电视中的如暴力这样的反社会行为。8.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O一个儿童在教室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地影响到同伴对这个儿童的评价。
O米勒发现教室对儿童的特征和价值的认可曾度会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影响其他儿童对这个儿童的接纳性。
O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O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儿童的影响。9.儿童评价一幅画的标准是什么? O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儿童评判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O儿童喜欢一幅画的的首先是因为他们喜欢图画中所画的对象。O颜色是儿童喜欢一幅画的第二个理由。
四、论述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试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P154 O兴趣指引】学前儿童喜欢游戏,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游戏的内容有强烈的兴趣。
O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在游戏上的,没什么外在的干扰可以组织他们对游戏的投入,而且儿童在游戏中的高度注意力,也使得他们在游戏中思维尤其活跃、想象力丰富。O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学前儿童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能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在游戏中他们能尽情地体验着愉悦及欢乐的积极情感,以及体验到那种战胜恐惧和不安的快乐。
O自由性】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是自由的、主动参与的,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游戏,没有很多外在的、多余的规则,此外游戏中儿童不用担心需要实现什么目的,游戏没有目标压力。
O假想与真实的转换】游戏中发生的事情很多都是学前儿童假想出来的,特别是在象征游戏中,他们经常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充实游戏。当有细细过程中的假装部分出现问题时,儿童通常会跳出假想,回到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去解决问题。一旦错误纠正,游戏又回到假想状态。O人与人(物)的交流】在社会性游戏、象征性游戏中是非常普遍的,当孩子们需要在一起做游戏时,需要分配角色,这时就需要协商和交流;不仅如此,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海发生人与物的交流,比如在独自游戏中需要与玩具进行交流。
O各方面能力的延伸】游戏能在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搭建一个发展的支架,使其在自我控制、语言使用、记忆和与他人合作方面延展自己的能力。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试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婴儿早期的依恋质量可以预测他们在幼儿至成人期的行为。安全依恋的婴儿到有幼儿期仍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人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到小学期仍然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情感联系;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则较多的发展处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反之,可能成为一个缺乏来自依恋力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儿童的认知通常也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对于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安全依恋的儿童能热情主动地接近问题,乐于求助,寻求合作;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表现为对问题不感兴趣,很容易失望、放弃问题,忽视成人的指导等消极的情绪反应。3.试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皮亚杰论述了同伴关系在社会能力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情感共鸣使儿童获得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在儿童语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并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儿童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儿童才能认知到他人的意愿、需要、情感,同时确定自己相对于同伴的角色和地位,从而帮助儿童区自我中心,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童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的满足更多地从一般的同伴集体中获得。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情感上得到同伴的支持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一次,班里开展“好朋友”主题活动,琳琳的“朋友树”上挂着许多好朋友的名字,老师问琳琳,你的好朋友是谁?琳琳说是明明,可明明却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又说嘟嘟是她的好朋友,嘟嘟又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一连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否定了。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O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教养方式;身体吸引力;行为特征;认知能力;教师的影响等。
O行为特征是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之一,行为特征是儿童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儿童个体之所以交往成败不同、同伴地位各异,主要是因为这些儿童具有冥想不同的行为表现。
O研究表明受欢迎的儿童,是因为他们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而不受欢迎的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往往是比较笨拙和不明智的,他们尝试加入群体活动那个,但是往往被令人讨厌的特征拒之门外,而且由于害羞,他们大多自己玩,很少见到他们表象自己。
O该案例中的琳琳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虽然她认为很多人都是自己的好朋友,但是正是这些特征,使其他小朋友都否认和琳琳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是好朋友。
2.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O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理安全的替代物。
O儿童依恋的表现(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跟随等); O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
O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4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分,共8 分)
1、性别稳定性
2、观察学习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 29分)
1、气质有
的差异而无
的区别,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
一面和
一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
决定的时间表。
3、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儿童3岁时开始意识到
和的区别。
4、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
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5、教育既要
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
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6、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
的评价。
7、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
、、。
8、观察他人的过程有
、、、等4个组成部分。
9、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的发展。
10、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叫作儿童,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称作。
11、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
发展的重要标志。
12、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
13、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
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14、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为
、、、。
三、简答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
1、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
2、消极强化与惩罚有什么不同?
3、研究儿童气质有什么意义?
4、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5、格塞尔学派提出哪些教育的忠告?
四、论述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2、今天学习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23 分)„
1、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2、当孩子遇到挫折时
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拿到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学前儿童心理学作业4(第6至7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8分)1.性别稳定性
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2.观察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9分)1.气质有类型的差异而无好坏的区别,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一面和消极一面。
2.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3.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儿童3岁时开始意识到愿意和应该的区别。
4.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5.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6.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7.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8.观察他人的过程有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强化和动机等4个组成部分。
9.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
10.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叫作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称作最近发展区。11.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12.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13.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14.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 O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O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O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2.消极强化与惩罚有什么不同? O消极强化是指当刺激减少后,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反而增加; O惩罚是指给予刺激,以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或消除行为的再次发生; O消极强化是为了增强行为、激励行为,而惩罚时企图消除行为,两者目的不同。
3.研究儿童气质有什么意义? O气质有类型之别,但没有好坏之分,即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一面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有消极一面;
O学前儿童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4.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P190 O生物取向阶段6-8岁 O社会取向阶段9-13岁 O心理取向阶段14-18岁
5.格塞尔学派提出哪些教育的忠告? O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O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O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O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O皮亚杰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思维发展有着自己的阶段,其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我们要相信儿童是积极的、有成效的探索者。
O皮亚杰认为思维和语言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不能彼此解释或相互归结的,在语言的帮助下,思维可以做很多它不能做的事。O教育必须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2.今天学习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O格赛尔的全部功绩,在于向我们证明成熟机制如何在发展程序和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儿童的发展使遵循着一个内部计划的,任何行为,都需要它自身的生物学基础,主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
O格赛尔的另一功绩是提请所有研究儿童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树立重视儿童成长规律的观点,用以正确全面地认识儿童的发展,从而扩大了格赛尔学说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O在现实生活中,成人对儿童的教导过于急功近利,以使儿童无暇享受童年的美好时光,这导致儿童成人后的失落和悔恨,从而引起的心理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这也正是今天学习格赛尔学说的现实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3分,共13分)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1.学前儿童性格处于萌芽阶段,其特征: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案例中强强具体体现如下:
O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这体现了好模仿,儿童喜欢学着做某个动作或做某一件事。
O他想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袜子,这是他的好奇心驱动的。O他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体现了好动的特征 O不顾危险以及洗衣机没转动便大闹,这体现了好冲动的特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篇二
关键词:图画故事,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阅读指导
图画故事即通常所谓的“图画书”,它是以图画为主要叙事手段,为幼儿讲述故事或传递信息的书[1]。图画书目前被幼儿园和家庭广泛使用,是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形式。图画书阅读对促进儿童语言的迅速发展有重大作用, 英国Book Start阅读研究中心研究发现,学前儿童的言语有近50% 都是在图画书阅读中习得的。图画故事书的阅读从故事内容的选择开始,到通过对该故事的阅读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图画故事书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1.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语音
随着学前儿童发音器官的逐步完善,听觉灵敏性的不断发展,4岁左右幼儿的语音水平也随之提高,主要表现为意识的明显发展。他们能自觉地通过倾听成人的发音而辨别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并能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发音器官,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发音。图画故事书的内容大都选自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文字简短、画面生动,容易在幼儿的大脑里建立起正确的语音表象。成人在给孩子讲述图画故事的过程中,会特别注意语音还有故事中语调的变化。讲述图画故事过程中,成人正确合适的语音、语调的不断强化,对幼儿掌握正确的读音不断进行了正强化,这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2.丰富学前儿童的词汇
词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词汇是否丰富,使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语言的表达能力。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准确和深化。图画故事中出现的词汇绝大多数是可见可感的事物、现象、动作或状态。通过让幼儿阅读图画故事书,能很好地扩大他们对词汇的认知。例如“非常”“气极了”等抽象词语对幼儿来说很难掌握,《菲菲生气了》这本图画故事书便为幼儿建立起了认识和理解抽象词汇的桥梁。“气极了”“踢打”“尖叫”“火红火红的咆哮”等词汇所要表达的意蕴透过形象生动的图画表象,结合词语的表达,让幼儿获得了初步的了解,同时深刻地体会到了“非常生气”这种情绪的种种表现方式。因此,图画故事中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很容易让幼儿在阅读图画故事书时,自然地学到并挑选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词语,通过记忆和模仿来掌握大量丰富、生动的词汇。
3.帮助儿童掌握组成词句的语法规则,使语言表达更流畅
年幼的孩子常常语不成句,不能连贯地、完整地讲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还主要体现在句法的掌握上。图画故事书中词语的选择、词组的搭配和句式的调整,十分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并结合语言的修辞手法,排比、比喻,层层递进,或以三段式结构,形成自然美妙的旋律,非常适合幼儿学习,帮助幼儿掌握语法规则。例如玛格丽特·威尔士·布朗的《逃家小兔》中, “如果你来追我,我就变成……”“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图画故事中富含节奏感的句子简单、有趣,生动描述了故事所要表达的情节和情绪,深受幼儿喜爱,并且很容易被幼儿记住。成人在引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利用这样的句式,完整、连贯地复述故事,让幼儿在感受语言音律美感的同时,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完整。
4.提高幼儿口头表达能力
幼儿园里,教师拿两个不同版本的《粽子里的故事》 让孩子讲述,一种是该版本的图画故事,图文并茂; 另一种是以文字为主,配上少量插图。很明显,幼儿对图文并茂版本的讲述更丰富、生动、完整。图画故事画面中的细节描述能让儿童回忆起更多的内容,甚至能启发他们进行新的创编[2]。
二、图画故事的阅读指导
图画故事,其图文并茂的形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如何有效地利用图画故事书阅读来发展幼儿的语言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探讨的问题。
1.引导幼儿学会倾听
言语的模仿说理论认为,儿童通过模仿,可以不断地学习、掌握语言。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是先听后说。听是说的前提,学前儿童的语音、词汇、语法,是通过听来感知的。日本著名图画书阅读的推广者松居直和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都建议老师或家长要为儿童读故事。在图画故事中,老师或家长通过优美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讲述故事,培养儿童倾听的能力和习惯,这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基础[3]。图画书是因为其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语言简洁、内容有趣,成人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幼儿可以通过零零碎碎的语言和形象,将听到的和看到的图画书中的语言信息联系起来,贮入大脑,当幼儿需要口语表达的时候,这些贮入大脑的语言材料会被重新加工,成为学前儿童自己的语言。因此,成人要选择适宜的图画故事书,多为幼儿讲故事,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2.尊重幼儿阅读的主体性
意大利的马拉古齐说: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不同的孩子阅读相同的文本也会产生各自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在阅读图画故事过程中, 切忌压制孩子的奇思与乐趣,要理解某些幼儿拍书等触书行为,不用过于担心幼儿对图画故事的表述是否符合逻辑。成人要重视学前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尊重孩子独特的阅读感受,启发儿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经历,这样才能让阅读走进孩子的心,让孩子真正享受阅读的快乐, 并促进其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阅读中配合形象的肢体动作,鼓励幼儿互动
轻松愉快的气氛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心理条件,这有利于消除儿童的压力,使他们敢于表达,促进语言的发展。 图画故事书阅读的指导过程中成人应该尊重孩子喜欢游戏、追求快乐的天性,当引导孩子欣赏画面时,成人可以一边运用丰富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一边用生动夸张的肢体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并让儿童模仿。例如安妮塔·婕朗《猜猜我有多爱你》中,“我的手举得有多高, 我就有多爱你”“我跳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图画故事中小兔子做出各种动作来形容自己对妈妈的爱,这些动作简易、生活化,也非常有趣。幼儿喜欢模仿,而且很快就能够学会,他们会像小兔子学习,并很容易记住小兔子表达爱的语言和动作。
4.在阅读中为幼儿提供表达机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要在实践中创设一个能使孩子们想说、爱说、 会说的语言环境。成人或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并给予反复练习的机会[4]。图画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在文字设计上都有着独特的语言规律和句式特点,教师可以在阅读时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组织开展不同的语言交流活动。小班的孩子,阅读的时候鼓励他们把想说的话和书本中看到的图画配合起来,而对于中大班的孩子,则根据图画故事书进行多样的创编活动,让幼儿在深入理解词汇和句式的同时尝试进行运用。例如安东尼·布朗的《我妈妈》,故事中出现的“我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还像沙发一样舒适”; “我妈妈像猫咪一样温柔,有时候,又像犀牛一样强悍” ……这么一大段的比喻句,是一个非常好的语言表达示范素材。这个绘本中,可以先引导孩子回忆妈妈的特点,然后鼓励孩子用“我妈妈像……一样……”的句式来进行口语表达,这样孩子在无形中就轻松地学会了如何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清楚、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总结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4-0041-05
学前儿童在社交情境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从而产生消极或积极的情绪反应。为了应对这些反应,儿童会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方式,主动运用各种策略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当面临一些异常刺激时,有的儿童选择回避和退缩,有的儿童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还有的儿童能重新对问题进行思考。具有情绪调节能力的儿童知道在人际交往中如何根据需要隐藏或改变情绪反应,能利用一些策略去调节情绪。儿童选用何种策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其结果具有长期或短期的效应,会对儿童的情感、认知、社会行为、心理健康等产生不同的影响。Gross(2002)研究发现,采取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会对不同的情绪及情绪的不同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1〕
一、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划分
学前儿童用于调节情绪的策略虽然多种多样,却可以按一定的标准将其分为几类。
实证研究往往按观察结果划分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这种分法可操作性较强、易理解。陆芳、陈国鹏(2007)结合前期观察结果,把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分为六种:自我安慰、替代活动、被动应付、发泄、问题解决和认知重建。〔2〕 姚端维、陈英和、赵延芹(2004)则将其分为建构性策略、破坏性策略、回避性策略和释放性策略。〔3〕按观察结果划分,不同分法中的类别有的可以相互替换,且缺少理论模型的支持,每位研究者都根据自己的标准单独进行分类,缺乏进一步的修订和整合。
有的研究者则根据自己建立的情绪调节理论模型来分类。这类分法的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在应对方式模型中,Lazarus和Folkman根据个体是企图从外部还是内部改变事件,将情绪应对策略分为问题中心的应对和情绪中心的应对两大类。〔4〕在情绪过程模型中,Gross提出了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这两种常用的情绪调节策略。〔5〕 然而这类分法并不是专门针对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的,且在实际观察或实验中的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另外,上面所提到的情绪调节策略都是针对消极情绪的,没有涉及积极情绪的调节。黄敏儿、郭德俊(2001)在研究中以Gross的情绪调节策略理论为基础,发现在积极情绪调节中,儿童更多采用重视和宣泄两种策略。〔6〕
二、不同年龄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
(一)儿童情绪调节策略运用的发展
学前儿童运用情绪调节策略的总体特点是: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儿童,替代活动都是其最主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发泄和自我安慰策略则运用最少。问题解决、认知重建策略的运用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发泄策略则随年龄增长有减少的趋势。
3岁儿童使用发泄策略明显多于更为年长的儿童。姚端维等(2004)通过比较策略使用的年龄差异,发现3岁儿童更倾向于使用情绪释放策略。〔7〕Stansbury等(2000)的研究结果表明,发泄策略的运用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的趋
势显著。〔8〕陆芳、陈国鹏(2007)的研究也发现对于发泄策略的运用,3岁儿童与4岁儿童、3岁儿童与5岁儿童之间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9〕
4岁是儿童运用自我安慰策略的一个分界点,儿童4岁以后运用自我安慰策略少于4岁以前。陆芳(2004)观察发现,3岁儿童与5岁儿童在自我安慰策略的运用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但3岁儿童与4岁儿童、4岁儿童与5岁儿童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10〕姚端维等(2004)发现,4岁儿童较多使用建构性策略。〔11〕
3岁儿童与5岁儿童无论是在运用积极还是消极调节策略时都存在显著差异,而3岁儿童与4岁儿童只在运用积极调节策略时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陆芳、陈国鹏(2007)的研究发现,5岁儿童对认知重建策略的运用虽不常见,但明显多于3岁和4岁儿童。〔12〕Kochanska(1994)提出,认知重建或许是学前儿童面对挫折时所能达到的最高级的应对方式。姚端维等(2004)的研究却表明,5岁儿童使用回避策略要多于3岁和4岁儿童。〔13〕
侯瑞鹤、俞国良(2006)研究发现,总体来说,儿童使用平静化策略远远多于其他策略。〔14〕Gosselin等(2002)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平静化策略是儿童最常用的情绪表达策略,但儿童在积极情境下更多使用平静化策略,在消极情境下则更多使用掩饰表达策略。〔15〕原因可能是用平静的方式来隐藏积极情绪更容易为他人所接受,而且也不会显得太夸张。
(二)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发展的生理及心理基础
Tager-Flusberg(2000)的研究发现,皮质抑制机能是实施情绪调控的生理前提,神经系统的发育直接影响着调控能力的形成和发展。〔16〕个体绝非一出世就具备了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初生的婴儿几乎完全受冲动和欲望的影响,很难长时间进行同一种活动,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感。随着大脑皮质机能逐渐完善,兴奋和抑制越来越趋于平衡,儿童逐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控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因此,大约3~4岁以后,儿童逐渐发展出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但仍不十分明显。5岁是其变化过程中的转折点,5~6岁儿童大多具有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可见,生理机制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
从生理学意义上说,情绪调节可以看作是一个使有机体从激动状态回归平静状态的体内平衡过程。Fabes等(1994)研究发现,心脏的基本活动方式预示着有机体抑制体内平衡以应对刺激的潜能,以及自我调节以恢复体内平衡的潜能。面对新奇刺激时,那些心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儿童更容易产生害羞、恐惧的反应。在一个啼哭的婴儿面前,学前儿童的心率变化与其安慰行为(情绪调节策略)之间显著相关。〔17〕心率会因年龄、性别及其他生理情况而不同。儿童年龄愈小,心跳愈快。
Davidson等(2000)从神经系统科学的观点出发,认为情绪调节包括内隐的、自动的情绪产生过程和主动的情绪调节过程。〔18〕当个体受到情绪刺激时,先是经历自动的情绪产生过程,该过程更多的是与边缘神经系统、海马回、杏仁核等神经系统的变化有关,然后经历主动的情绪调节过程,该过程主要与认知调节以及个体对有关情绪肌的抑制与调节有关。该假设也得到了Jackson等人(2000)实验的支持。〔19〕
Sullivan(2000)提出了心理理论两成分模型(即社会知觉成分和社会认知成分)。他认为,社会知觉成分出现较早,它的初始发展发生在3岁以前,新生儿就已能对人的面孔和声音作出不同的反应;而社会认知成分则在3~4岁间表现出从无到有的改变,儿童直到5岁才能普遍通过社会认知任务的测试。〔20〕由于情绪调节涉及儿童对他人和环境的理解、认识及预测,因此儿童需要对自己、他人以及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种社会认知的发展促进了情绪调节能力的提高。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成人的指导和教育下与社会、他人及环境互动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积累的实践经验也越来越多,3岁后儿童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这使他们能越来越多地内化外在的标准、规范和价值观,有意或无意地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由此,儿童调控自我行为、情绪和认知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三、影响情绪调节策略运用的主要因素
(一)气质表现度
气质表现度是指在情绪表现行为上稳定的个体差异。总体说来,高表现度的个体在拥有某种情绪时会比低表现度个体显露出更多与这种情绪有关的外在行为。
Gross(2000)的研究发现,在观看反映正性情绪的影片时,高表现度的儿童更愿意显露出自己的正性或负性情绪,难以抑制自己的真实情绪;而低表现度的儿童控制力较强,能较好地控制情绪尤其是负性情绪。〔21〕
Eisenberg等人(1997)指出,要预测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必须评估两个重要的气质维度,即情绪强度和调节程度。他们认为,中等水平的调节和中等强度的情绪的组合可能是最佳的,因为这样的儿童具有情绪表达能力、计划能力、以问题为中心的应付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各种情绪调节策略的能力。〔22〕
(二)性别差异
不同性别的儿童在表达愤怒情绪时存在显著差异,女孩更善于调节愤怒情绪,男孩则更多地出现破坏性行为。陆芳(2007)认为,男孩似乎觉得他们在选择表达愤怒的方式时较少受限制,因而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心里更舒服;女孩调节消极情绪的能力更为明显地受到父母和社会化的影响,对女孩的愤怒加以管理和控制也是文化习俗之一。
女孩采用哭泣策略多于男孩。在个体发展早期,男孩和女孩在采用哭泣策略时所接收到的父母给予的信息是不同的。万晶晶等人(2002)研究发现,母亲对女孩充分表达自己的快乐和悲伤是持支持态度的,对女孩的哭泣也不会严厉禁止;而男孩在早期就被要求要坚强,不轻易哭泣。〔23〕因此,女孩比男孩更多地采用哭泣的策略来释放情绪。
(三)儿童的社交地位
Mostow(2002)认为,儿童倾向于接受能更好地调适情绪、更为社会化、经常表现出正性情绪的同伴,而经常表现出负性情绪的儿童会更多地体验到同伴的拒绝。〔24〕Maria等人(2003)发现,“暴力”不利于儿童被同伴接受和与同伴建立友谊,解释自己愤怒的感觉或和解则有利于同伴的接受。〔25〕因此,儿童为了被同伴接受,必须学会运用合适的情绪调节策略。
儿童的社交地位影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罗峥等人(2002)的研究显示,低社交地位的儿童在与高社交地位的儿童交往时,很少会采用攻击性策略,而经常表现出恐惧和顺从。〔26〕
不同同伴关系和社交地位的儿童在情绪调节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李梅等人(2005)认为,受欢迎儿童常采用情感求助、认知应对和情绪表露三种策略,被拒绝儿童常采用压抑的方式,被忽视儿童则常采用回避的方式。〔27〕这表明采用积极的情绪调节方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有争议儿童和被忽视儿童在集体中处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地位。邹泓(1998)在研究中指出,有争议儿童一方面具有与受欢迎儿童相似的领导行为,另一方面也具有与被拒绝儿童相似的攻击性。〔28〕
(四)儿童与照料者之间的互动
Denham(1998)指出,个体差异的存在除了某种生物学原因之外,还应该有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她提出了情绪能力原因论,指出照料者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也是形成情绪调节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因为儿童的情绪调节基本上是在与照料者互动的情境中发展起来的,照料者为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提供了发展的结构或框架。〔29〕Roberts和Strayer(1987)研究发现,有一些父母倾向于让孩子隐藏或压抑他们的情绪,而另一些父母则更强调直接解决问题或寻求社会支持。〔30〕因此,来自父母的差异势必会影响儿童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
父母还常常会引导儿童在情绪表达上接近文化和家庭规范。有的父母不仅会教给孩子情绪表达的规则,而且会明确指出调节情绪的方法。Wang(2001)的研究表明,如果母亲在与孩子讨论情绪时侧重于对情绪作详细的因果解释并与孩子积极互动,讨论内容多侧重于个人的主题以及孩子的自主和偏好,儿童就更愿意表现自我的情绪;相反,如果母亲很少对情绪作出解释,讨论时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讨论内容多侧重于社会常模、道德准则和适宜的行为,儿童就会在社会情境中更多地运用规则来控制或调节自己的真实情绪。〔31〕
四、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情绪调节是社会情绪能力和心理健康的整合过程,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献也陆续发表,但是目前看来,已有的研究尚存有不少缺陷,很多问题仍有待研究。
第一,情绪调节策略似乎不能简单地按消极与积极来划分。选择情绪调节策略的标准是什么,这在具体情境中无法给出统一的答案。同一种调节策略在一种情境下是积极的,在另一种情境下可能就是消极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有:(1)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因此,能适应一种情境的策略不一定能适应另一情境。(2)情绪调节策略是否有效取决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因此,策略的选择存在着某种个人标准,这种标准可能与基于普遍期望的外部标准不相一致。例如,面对挑衅,攻击能力较强的儿童认为制服对方是最好的情绪调节方式,但有的儿童可能认为告诉教师或家长是最好的策略。(3)同一种情绪调节策略还会因儿童的年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3岁儿童使用自我安慰策略在很多时候比使用发泄策略更受欢迎,但如果到了5岁仍过多地使用自我安慰策略,就需要引起重视了。(4)情绪调节策略本身也有个适度使用的问题。任何情绪调节方式或方法,如果使用不当(不足或过度) 都会产生适应不良或失调的问题。例如,儿童不可能从来不采用回避策略,但使用过度则会影响其发展。
第二,情绪调节策略的分类存在问题,各种研究采用不完全统一的编码系统和策略分类,因此很难整合这些研究结论。有些功能、意义模糊不清的行为在策略分类时会出现难以明确归类的问题,今后的研究可借鉴情绪维度和情绪的分类,对情绪调节策略作多维度、多水平的划分。
以往关于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发展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研究消极情绪的调节,所谓最好的情绪调节方法也大多是针对消极情绪而提出的。而实际上,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如果积极情绪过于高涨,也必须进行调节。而积极情绪的调节有哪些策略、是如何发展的,目前的研究仍较少。
第三,影响儿童选择情绪调节策略的各因素彼此交织。因此,今后的研究不仅可以继续横向或纵向考察各因素对儿童策略选择的影响,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解析影响儿童策略选择的独立因子,进而探讨影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发展的潜在因素。
尽管有研究发现不同社交地位的儿童采用的情绪调节策略有所不同,可是究竟哪个是因、哪个是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
国外研究者发现,照料者为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提供了发展的框架。然而在我国文化背景中,父母或其他照料者较少与儿童就情绪调节问题进行沟通,也很少教儿童如何调节情绪。那么我国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是如何受到其照料者的影响的、影响效果如何,这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
在我国,独生子女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与多子女家庭相比,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儿童与父母等照料者的情感互动是不同的,而且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其他兄弟姐妹的情绪沟通,那么,他们的情绪调节策略如何发展,与多子女家庭的儿童有哪些不同,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四,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真正的发展过程和机制仍不明确。受研究规模的限制,现有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很好的外部效度。每一个年龄段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使用情况需进一步系统化,并建立标准。明确每一种策略真正形成并为儿童所运用的关键期,有利于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对3岁儿童不要强求他们采用认知重建策略,而5岁的儿童如果仍以发泄策略为主,就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了。此外,我们应重视占绝大多数的“中间层”儿童,避免只聚焦于研究极端的策略。
参考文献:
〔1〕〔5〕GROSSJJ. Emotionregulation: Affective, cognitive, and social consequences〔J〕. Psychophysiology, 2002,(39):281-291.
〔2〕〔9〕〔12〕陆芳,陈国鹏.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5):1202-1205.
〔3〕〔7〕〔11〕〔13〕姚端维,陈英和,赵延芹.3~5 岁儿童情绪能力的年龄特征、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8(2):12-16.
〔4〕LAZARUS R S, FOLKMAN S. Stress,appraisal,and coping〔M〕.New York:Springer,1984:31-38.
〔6〕黄敏儿,郭德俊. 情绪调节方式及其发展趋势〔J〕. 应用心理学,2001,(2):17-22.
〔8〕STANSBURY K, SIGMAN M. Responses of preschoolers in two—frustrating spisodes:Emergence of complex strategies for emotion regulation〔J〕.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2000,161(2):182-202.
〔10〕陆芳.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14〕侯瑞鹤,俞国良.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策略的使用〔J〕. 心理科学,2006,29(1):18-21.
〔15〕GOSSELIN P,WARREN M,DIOTTE M. Motivation to hide emotion and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real and apparent emotions〔J〕.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2002, 163(4):479-495.
〔16〕〔20〕TAGER—FLUSBERG H,SULLIVAN K. A componential view of theory of mind〔J〕.Evidence from Williams’ Syndrome Cognition,2000,76(1):59-90.
〔17〕FABES R A,EISENBERG N,KARBON M,et al.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s vicarious emitional responding and prosocial behavior:Relations with mother’s pereeptions of reactivity〔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4,(30):44-55.
〔18〕DAVIDSON R J,JACKSON D C,KALIN N H.Emotion,plasticity,context and regulation:Perspectives from affective neuroscience〔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0,126:890-906.
〔19〕JACKSON D C, MALMSTADT J R,LARSON C L,et al.Suppression and enhancement of emotional responses to unpleasant pictures〔J〕.Psychophysiology,2000,(37): 512-515.
〔21〕GROSS J J, JOHN O P, RICHARDS J M. The dissociation of emotion expression from emotion experience: A personality perspective〔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0,26(6):712-726.
〔22〕EISENBERG N, FABES R A, LOSOYA S. Emotion responding: Regulation, social correlations, and socialization〔M〕//SALOVERY P,SLUYTER D J. Emotion developmentandemotional:Intelligenceeducationalimplication.New York:Basicbooks Inc.,1997:129-163.
〔23〕万晶晶,周宗奎.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3):91-95.
〔24〕MOSTOW A J,IZARD C E,FINE S,et al.Modeling emotional,cognitive,and behavioral predictors of peer acceptance〔J〕.Child Development,2002,73(6):1775-1787.
〔25〕MARIA S, JENSV.Angerregulationbetween friends: Development and prediction of peer acceptance〔J〕.Methods and Techniques in Children’s Research,2003,(25): 11-29.
〔26〕罗峥, 郭德俊, 方平. 小学生对情绪社会调节作用的理解〔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3):34-39.
〔27〕李梅,卢家楣.不同人际关系群体情绪调节方式的比较〔J〕.心理学报,2005,37(4):517-523.
〔28〕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39-44.
〔29〕DENHAM S A. Emotional development in young children〔M〕.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1998:3-30.
〔30〕ROBERTSWR, STRAYERJ. Parents’responses to the emotional distress of their children:Relations with children’s competence〔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7,(23):415-422.
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篇四
1、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中,某一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机会”,这种反应或行为的习得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半功倍,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3、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4、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指各年龄阶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它年龄阶段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5、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
活动的最基本方法。
6、眼手协调:指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密切配合的联合行动。
7、婴儿的“天真活跃反应”:指新生儿末期,当成人的脸出现在婴儿的视野中,他便终止
原来的动作,注视成人的眼睛,进行片刻目光交流,然后开始微笑、发声,并手舞足蹈,表现出欢快的样子。
8、实物活动:指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它是由一系列操作动作组成的。
9、游戏: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是儿童最主要,最基
本的活动形式。
5.学前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 篇五
进入学前期以后,儿童逐渐产生了各种道德感,如同情、互助、尊敬、羡慕、义务感、羞愧感、自豪感、友谊感等等。
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随着儿童交往的发展,成人不断对儿童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他们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逐渐发展起来。
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感很肤浅、易变,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学前中期儿童已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会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中班儿童常向老师“告状”,就是由道德感而激发的;学前晚期儿童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行为的对与错,有了比较稳定的认识。
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一种替代性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设身处地地体会别人的情感。学前儿童已具有较强的移情能力,会由他人的情绪状态而引起自己与之相一致的情绪反应。可以置身于他人处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接受他人的.情绪情感。
在道德判断方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只要成人说是好的,或自己觉得有兴趣的,就认为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同时,他们在判断行为时,还不能把行为的动机和结果结合起来,常常只看到行为的结果,而注意行为的动机,仅根据结果来判断行为;学前晚期儿童,开始注重行为的动机、意图。比如,小朋友A把玩具乱扔打碎了一个盘子,小朋友B帮妈妈刷碗打碎了一打盘子。让儿童来评价哪个小朋友好一些时,学前早期的儿童会说A好,因为他只打碎了1个盘子;而学龄晚期的儿童会说B好,因为他是在帮妈妈干活。
成人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符合儿童的道德意识水平。比如,告诉儿童不要玩某个玩具,对一组儿童说:“这个玩具很娇气,拿了很容易打破。”对另一组儿童则说比较抽象的道理,比如:“这个玩具是别的小朋友的。”对3岁的儿童第一种(具体道理)比较有效,而对5岁儿童第二种(强调所有权)比较有效。
由于学前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可以对他们进行有系统的道德品质教育。但是,由于他们的道德意识还是很初步的,一定要注意结合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避免空洞说教才会有效果。
6.华师学前儿童发展评价作业总汇 篇六
36.与家长谈话的方法中,法,即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一个问题对对方回答。标准答案: 直接
37.是学前儿童理智最基本的体现。标准答案:好奇
38.自我认识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标准答案:自我意识
39.自由式谈话的特点是比较,在谈话的顺序、时间、发问等方面没有严格的预先规定。标准答案: 自由和随便
40.建构主义儿童的生态观认为儿童应通过多渠道的与一个充满安全感、归属感、多层次、多刺激的相互作用完成的。标准答案: 自然生态环境
41.对幼儿发展而言,一日生活的各环节都是其的途径。标准答案: 成长
42.性的幼儿发展评价过程是调整课程的依据。标准答案: 即时
43.建构主义理论发展的最典型的幼儿发展评价方法是。标准答案: 成长记录袋评价法
44.观察法又可以区分为随机的观察和两种。标准答案: 有设计的观察
45.幼儿发展评价的过程是教师的重要途径。标准答案: 自我成长
47.情感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的体验。标准答案:主观态度
48.学前儿童的 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形成。标准答案:自信心
49.非标准化测验又称。标准答案:教师自制测验
50.思维的,是指思维进程的速度和可变化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应快”。标准答案:敏捷性和灵活性
36.是指个体倘若对某个对象、某种活动产生某种态度,此态度能保持较长的时间。标准答案:情感的稳定性
37.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评价范畴包括、交往系统和道德系统标准答案:自我系统
40.图示法是根据所获得的资料,用点线描绘成形象化的,借以把幼儿个体某方面的发展状况显示出来的方法。标准答案: 图式
41.教师倾听幼儿的声音,应让幼儿首先对自己的行为与结果做出分析和判断,进行。标准答案:自我评价
42.幼儿发展评价的核心是标准答案: 发展
46.学前儿童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对他们社会交往的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标准答案:质量
4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标准答案:个体差异
49.质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幼儿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标准答案:解释性的理解
50.非数量化评价指不采用数学方法进行的评价,也叫。标准答案: 定性评价
36.《幼儿园工程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促进幼儿 ”。标准答案:身心和谐发展
38.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评价范畴包括、交往系统和道德系统标准答案:自我系统
41.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得到发展。标准答案:认知结构
43.是学前儿童理智最基本的体现。标准答案:好奇
44.自我认识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标准答案:自我意识
45.我国于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规程》中特别强调的发展。标准答案:每一个幼儿
46.布鲁纳认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是通过类别化的 ,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标准答案:信息加工活动
47.维果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标准答案:社会建构
48.多元智能理论支持的幼儿发展评价目的从侧鉴定走向侧。标准答案:发展
49.思维是最初水平的思维方式。标准答案:直觉行动
36.幼儿的同伴关系的评价标准要是为在交往活动由被同伴、关注或忽视的状况。标准答案:接受或拒绝
37.口头语言活动的四大要素是语音、词汇、、表达能力。标准答案:语法结构
41.建构主义儿童主体是观认为儿童是一个“”。标准答案:独立的变量
42.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对当前幼教改革的意义之一,在于从着眼于整体到着眼于。标准答案:个体
44.从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幼儿自身的可塑性和幼儿时期的奠基性决定了幼儿期的 将直接影响终身。标准答案:情感教育
49.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得到发展。标准答案:认知结构
36.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应在真实的、的活动情境中进行。标准答案:有意义
40.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标准答案:行为主义
42.建立个别化的评价体系,应打破传统评价中的单维度评价标准。标准答案:一刀切、整齐划一
41.教育部于2001年9月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鲜明地体现了“ ”的理念。标准答案: 以幼儿发展为本
45.教师与家长的谈话,应根据不同家长的实际情况,根据季节、气候等条件选择。标准答案: 最佳时间
48.我国1982年颁布的《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 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
50.《幼儿园工程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促进幼儿 ”。标准答案:身心和谐发展
50.思维的,是指思维进程的速度和可变化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应快”。标准答案:敏捷性和灵活性
37.教师与家长的谈话,应根据不同家长的实际情况,根据季节、气候等条件选择。最佳时间
42.观察法又可以区分为随机的观察和两种。标准答案: 有设计的观察
46.实证化评价方法的典型表现就是,视量化的评价方法为的方法。标准答案: 唯一科学、有效单选
1.我们可以通过玩色子、数数、分析事物优缺点来促进孩子(C.逻辑数学)智能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中的(D.内省)智能是指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反思的。
3.(D.自制力)的强弱主要区别于忍受身心困扰的能力。
4.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对象强调(B.个体)。
5.提问“您的孩子在家里是不是都和成人在一块?他常常找谁玩?玩得是否开心、愉快?”这是属于发问方法中的(C.迂回法)。
6.对幼儿进行个体意志水平测验时,正确的引导行为是(C.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7.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B.加德纳)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
8. 一般来说,儿童身高、体重数值在中位数(B.±2)个标准差范围以内均为正常。
9.建构主义的提出者,最早可以追溯到瑞士的(D.皮亚杰)。
10. 团队谈话是与若干名幼儿同时进行谈话,收集信息的方法,其缺点是(D.谈话真实性受到影响)。
1.美国研究者(B.达维)选择幼儿争执行为事件为观察目标,在幼儿自由活动时间内观察自发的争执事件。
2.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个人对待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稳定的心理特征。C.性格
4.用于判断儿童个体生长发育水平的Kaup指数在15-13之间可以判定为(C.消瘦)。
5.团队谈话是与若干名幼儿同时进行谈话,收集信息的方法,其缺点是(D.谈话真实性受到影响)。
6.一天当中人的身高会发生变化,我们一般选择在(B.上午10点)左右测量身高。
7.多元智能理论中的(D.内省)智能是指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反思的。
8.绝对评价需要在被评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C.客观)标准。
9.判断学前儿童记忆的精确性,记忆正确率达70%,为(B.B级)。
1.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个人对待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稳定的心理特征。C.性格
5.幼儿思维的特点是(A.具体)。
6.采用指数法测量学前儿童的“智力年龄”,智力年龄的英文简称是(D.IQ)。
8.“让我们激活差异并且为差异正名吧!”是()的名言,强调教育中个体之间的差异应受到重视。A.利奥塔
9.一般来说,4-5岁的学前儿童能坚持注意(B.15-20)分钟。
1.()法也可以称为活动产品分析法。B.作品分析
4.儿童群体生长发育状况评价方法中的Z评分法即()。C.标准差评分法
6.对学前儿童进行相对评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源于标准的()。B.相对性
8.()的强弱主要区别于忍受身心困扰的能力。D.自制力
2.情感智力商数的英文简称是(B.EQ)。
6.对学前儿童进行相对评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源于标准的(B.相对性)。
7.采用中位数百分比法对儿童群体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价,IIo营养不良是指(B.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的60%-75%)。
8.多元智能理论中的(D.内省)智能是指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反思的。
9.儿童群体生长发育状况评价方法中的Z评分法即(C.标准差评分法)。
10.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其中前运算阶段一般为(C.2-7)岁。
3.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BMI超重和肥胖标准认为14岁女孩BMI在(D.26.3)以上属于肥胖。
7.学前儿童在注意分配时,能将注意同时指向3-4种对象上,可判定为(A.A级)。
6.()法也可以称为活动产品分析法。B.作品分析
7.()思维是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D.具体形象
8.()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基础原则。A.以人为本
1.对幼儿进行个体意志水平测验时,正确的引导行为是()。C.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9.对儿5岁以下儿童群体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价,多采用()。D.Z评分法
8.强的人有强烈的上进心和好胜心,能检点自己的言行。C.自尊心
多选
11.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状况的评价可从以下()等几个方面进行。
B.生长发育水平C.营养状况D.外界生活条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12.以下属于差异性评价要求的是()。
B.个体化的评价标准C.尽量建立个别化的评价体系D.突出纵向评价
13.在改革实践中以下属于被确认为符合新的教育理念下的教育策略的是:B.分层教育D.生成教育
14.以下()做法属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幼儿主体性评价。
B.强化发展性的评价观D.注重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15.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高级情感包括()等内容。A.同情心B.责任感C.理智感D.美感
16.学前儿童的特殊能力包括()。B.音乐能力D.游戏能力
17.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交往系统包括()等。A.同伴关系C.交往态度
18.以下属于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和推崇的是()。
A.多元B.批判C.平等D.创造
19.以下属于观察法的是()。A.日记描述B.轶事记录C.行为检核D.事件抽样
20.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兴起的一种(A.哲学)与(C.文化)思潮。
21.主体评价模式的特征包括()。A.教育性B.多元性C.开放性D.民主性
22.对幼儿情感发展的情感色彩进行评价,应包括()方面。A.表达与控制D.稳定性
23.学前儿童记忆力的评价标准包括()。A.有意性B.持久性C.精确性
24.幼儿良好性格的标志体现在()。A.待人方面B.待己方面C.待事方面D.待物方面
25.自然观察法从观察时间来分,可以分为()。C.长期观察D.定期观察
11.以下属于学前儿童生理发展评价范畴的是()。A.生长发育B.体质C.动作D.自护力
13.问卷常用题型包括()。A.评分式B.自由简答式C.选择式D.是非式
15.想象的()是体现一个人想象水平的重要方面。B.目的性C.丰富性D.创造性
16.学前儿童期是口头言语的迅速发展期,口头言语的水平主要通过()来表现。A.语音B.词汇C.记法结构D.表达能力
17.以下哪些属于幼儿教育过程的要素?A.产出B.目标C.投入D.过程
18.用于评价儿童个体发育的指标主要有()。A.体质指数C.Kaup指数
19.以下属于异质教育观的观点是:()。A.尊重差异B.尊重个性C.自由教育
23.()适宜于对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技能进行观察。A.自选活动时B.来园和离园时C.自由活动时
D.有客人来访时
25.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把测验法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下属于测验法类型的是()。
A.标准化测验和非标准化测验D.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11.学前儿童观察力的评价标准包括()。A.有意性B.顺序性C.细致性D.理解性
12.以下属于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类型的是: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
13.幼儿健康发展的评价方法包括()。A.测量法B.观察法C.问卷调查法D.访谈法
14.整理幼儿发展信息的简易方法包括()。A.图示法B.清单法D.档案袋法
16.人的个性主要包括()等方面。B.个性倾向性C.个性积极性D.个性个别性
17.()属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A.评价多元化B.评价情境化C.评价差异性
21.幼儿兴趣水平的评价内容包括()等几方面。A.广泛性C.稳定性D.指向性
24.()的对话是构成后现代课程的关键A.开放的C.互动的D.共同的25.以下属于师幼关系的新观念的是:B.尊重儿童C.师幼互动D.幼儿主体
24.建构主义的儿童观可以分为和。C.主体观D.生态观
25.获取幼儿发展信息的基本手段包括()。A.观察法B.测验法D.调查法
11.记录学前儿童发展信息的简易方法包括()。B.断定记录法C.代号记录法D.次数记录法
25.以下属于儿童群体生长发育状况评价主要方法的有()。A.标准差法B.Z评分法C.百分位数法
D.中位数百分比法
12.以下属于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类型的是: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
14.记录学前儿童发展信息的简易方法包括()。B.断定记录法C.代号记录法D.次数记录法
22.学前儿童同情心的水平差异主要表现在()等方面。C.移情D.共感
25.以下属于建构主义观照下的幼儿发展评价方法的是()。A.情景观察法B.谈话法D.自然观察法
20.()和()既是后现代主义的精髓和核心,也是任何一门学科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
泉。B.反思C.批判意识
判断
26.让孩子朗诵儿歌可以测验幼儿言语能力的词汇情况。标准答案:0
27.学前儿童发展性评价,应尽量由教师来完成评价任务,从而保证评价工作能顺利完成。标准答案:0
28.学前儿童发展性评价,每次只能对幼儿发展领域的一个方面进行测评,以免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标准答案:0
29.幼儿的自信心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调查是了解幼儿自信心的首选方面。标准答案:0
30.通常来说,由于标准化测验由专家制作,具有高效度,我们应该更多地采用标准化测验对幼儿进行发展评价。标准答案:0
31.向幼儿本身调查其兴趣水平不能做为评价的依据。标准答案:0
32.学前儿童记忆力的评价主要通过各种背诵测验来完成。标准答案:0
33.学前儿童的情感稳定性越好,其发展水平也越高。标准答案:0
34.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方法中,数量化评价优于非数量化评价。标准答案:0
35.无论是同质教育观还是异质教育观,都是后现代理论中重要的教育观念。标准答案:0
26.在同质教育观的支配下,幼儿发展评价在观念上习惯于强调统一性,忽视个体性、差异性,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对所有的幼儿都从一个视点去观察、评价。标准答案:1
27.孩子“吃不吃硬”是自尊心强的一种表现。标准答案:1
28.对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状况的评价应尽量多采用量化的方法,以确保评价的科学性。标准答案:0
31.评价学前儿童性发展情况,我们可以测试孩子是否知道家庭住址,电话,幼儿园的名称、地址、班级。标准答案:0
32.向幼儿本身调查其兴趣水平不能做为评价的依据。标准答案:0
34.幼儿小肌肉动作又叫躯干动作。标准答案:0
35.断定纪录法要求教师当场对幼儿发展信息进行断定,时间仓促、容易判断不准确。所以我们应尽量少用这种方法记录幼儿发信息。标准答案:0
31.自尊心强的学前儿童对那些能表现自己的机会往往不会轻易放弃而是跃跃欲试。标准答案:1
32.传统的幼儿发展评价是至上而下的。标准答案:1
33.质的研究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不以知识获得的多少为标准。标准答案:0
34.图示法中的长条图是用上下限的矩形面积,显示个体的发展状况标准答案:0
28.学前儿童发展性评价在尽量真实的环境下进行,以收集孩子真实的数据和情况。标准答案:1
32.相对评价是在被评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相比较进行价值判断。标准答案:0
33.学前儿童观察的有意性是指个体在观察时对不同的观察对象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程度。标准答案:0
27.团体测验和个别测验各有优缺点,因视情况的不同,采用合适的方法。标准答案:1
29.异质的平等追求应一同一的标准、要求,评价多样性的对象。标准答案:0
31.采用比较异同的方法对学前儿童的观察力进行测验,可以掌握孩子观察的精确性、细致性和概括性等。标准答案:1
26.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归宿是“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标准答案:1
28.我们应用符号记录法记录学前儿童发展信息时,可以由自己确定符号。标准答案:1
34.评价幼儿认知和语言能力发展状况,我们只需要收集孩子是否能正确翻书、看书,初步理解情节简单的图书内容等方面的信息即可。标准答案:0
名词解释
51.自我认识标准答案: 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将自己作为反映的客体的认识活动,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
52.评价的真实性标准答案: 评价的真实性指的是评价背景与生活背景的接近程度,即对幼儿的评价或者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或者在模拟真实生活的情境中进行。
53.情感的情景性标准答案: 情感的情景性是指情感容易受周围情景的影响而发生变动。
54.多元智能标准答案: 多元智能指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包含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内省智能在内的八种智能。
55.个体积极性标准答案: 个体积极性的内涵是:能不依靠外部力量的推动,自觉地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内部力量以追求最好的活动效果。
51.事件抽样观察法标准答案: 事件抽样观察法是抽样观察并记录某种或某类特定的事件的方法。
53.内差异评价标准答案: 在被评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几个对象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
与基准相比较进行价值判断。
54.有设计的观察标准答案: 所谓有设计的观察,指的是教师根据评价的需要,预先进行一番设计,对观察的情景、时间顺序、过程、对象、工具、记录方法等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51.成长记录袋评价标准答案: 成长记录袋评价属于质性评价范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和民主化教育思想为理论依据,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进步状况予以展示和评定的评价方式。
53.异质平等标准答案: 异质平等观是后现代主义所推崇的教育观念,它强调每个儿童之间的差异,摈弃一切歧视,反对追求共识和统一的标准,而是要通过宽松的争论去发现悖论和错误,追求一种异质。
55.社会性标准答案: 一个人进行社会奖惩,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
51.累积分数法标准答案: 把评价内容分解为若干个项目,对于每个项目确定最高分,评价者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分,然后把各项所得的分数相加得出被评价者的总分,根据总分被评价者作出价值判断。
53.绩效测验标准答案: 绩效测验指受试者以操作的形式来完成测验项目,以操作的过程和成果来体现他们的反应和成绩。
51.学前儿童发展评价标准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评价是教育者以促使每一个学前儿童的发展为目的,依据一定的发展指标,对单个的、具体的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评判的活动。
简答
56.当前我国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标准答案: 当前我国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发展的趋势有以下四点:
1、加强理论研究,强化教师培训;
2、彻底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为学生主动性和教师指导作用发挥提供条件;
3、注重校际之间师生交流和专家指导;
4、通过多渠道引导家长积极参与。
57.幼儿生理发展评价范畴包括哪些方面?
标准答案: 幼儿的生理发展包括如下4个方面:幼儿的生理发展首先体现在他们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和生长发育的功能指标上。常用的形态指标是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常用的功能指标有脉搏、血压、握力、肺活量等。
幼儿的食欲、睡眠状况以及抵抗力耐力等体质状况也影响着幼儿生理发展并体现出幼儿生理发展的状况。
活动是机体生理发展的必要要素,幼儿动作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活动也影响着生理发展,幼儿的动作的发展也是机体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个体本身的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常识和技能也是个体生理发展过程中必要的条件。
58.按照评价的内容来区分,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标准答案: 按照评价的内容来区分,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可以分为分析评价和综合评价。分析评价指预先凭借一定的理论依据或根据评价的目的,把评价内容分解成几个项目分别进行评价。综合评价指对评价内容的整体进行评价。
59.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常用类型有哪些?
标准答案: 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常用类型有过程性成长记录袋、展示型成长记录袋和评估型成长记录袋。
60.对学前儿童健康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时,应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
标准答案: 对学前儿童健康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时,可以搜集以下这些方面有资料:
1、反映幼儿活动结果和活动过程的信息;
2、幼儿现阶段和过去的各种信息;
3、来自教师、家长、同伴、幼儿自身的信息;
4、幼儿园记录保存系统的各种信息。
58.自然观察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准答案: 自然观察法的优点是自然观察法较方便易行,所得结果较真实;缺点是自然观察法是描述性的,不能让人们做出各因素间关系的推论;提供资料不太充足,重现性差;没有被严格维持在描述水平上,经常出现对观察结果的解释。
59.科学、完整的主体性评价模式四要素是什么?标准答案: 科学、完整的主体性评价模式四要素分别是: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 价值目标是促进学习者的主体性发展; 程序要求是按主体性要求对评价活动 的程序进行设计; 操作规程是对评价活动的具体操作实施必要的说明。
60.学前儿童情感稳定性具体的表现包括哪些方面?
标准答案: 学前儿童情感稳定性具体的表现包括以下两方面:
1、情感是否具有突发性;
2、情感是否具有情景性。
56.为了提高获取学前儿童发展信息方法的运用效能,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标准答案: 为了提高获取学前儿童发展信息方法的运用效能,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2、尊重幼儿的原则;
3、教育性的原则;
4、科学性的原则。
57.对学前儿童自信心水平进行评价的标准有哪些?标准答案: 对学前儿童自信心水平进行评价,有两个明显的指标。第一,是否有授受挑战的胆略和行为;第二,是否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行为。
58.某幼儿园开展学前儿童成长档记录袋的评价方法,为方便教师们能快速完成记录袋归整工作,幼儿园特地为教师们准备了一份评价表格,采用优、良、中、差几个等级要求教师对幼儿的发展做出评价。这种做法正确吗?其说出你的理由,并给出适当的建议。
标准答案: 做法不正确。理由和建议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59.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走向是什么?
标准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走向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从侧重鉴定到侧重发展;
二、从片面、静态走向全面、动态;
三、从一元、单向走向多元、互动;
四、从量化评价走向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
五、着眼于真实自然的情境;
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60.指数法是对学前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常用方法,我们在指定和应用指数评价标准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标准答案: 我们在指定和应用指数评价标准时需注意以下这些问题:①不能忽视身高因素。同性别、年龄而身高不同的儿童,身材高大而粗壮者和身材矮小而瘦弱者可同样被评价为“体型匀称”.克服方法是利用年龄别身高标准,先筛出那些生长发育迟滞者。②充分注意指数(尤其源自体格指标者)鲜明的种族、地区差异。③大多数指数呈非正态分布。因此,最好依据百分位数法先将指数分若干等级,确定其等级含义。
56.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数量化评价法包括哪几种方法?
标准答案: 数量化评价就是指采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的评价,包括指数法、数量统计法和累积分数法三种。
57.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哪些原则?
标准答案: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有:
1、力图展示幼儿的能力结构;
2、发现幼儿的能力倾向和潜能;
3、突出幼儿的关键能力指标;
4、淡化幼儿的知识技能指标;
5、促进幼儿的自我学习和发展。
58.你怎样理解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强调的多维度评价?
标准答案: 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学习类型,让学生以多种变通的方式展现特定的学习内容,即通过自己的强项智能展现其所知所学;并通过让学生发挥所长,寻找知识以外的技能和能力。您的答案:
56.请谈谈我们应怎样运用学前儿童发展信息?
标准答案: 我们对于学前儿童发展信息的运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有意识地试图对幼儿发展信息赋予某种抽象的意义,即力求对此作出某种解析;
2、恰当地选择评价标准,对幼儿该方面的发展状况作出价值判断;
3、分析原因,进行教育设计,创造适宜于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
57.怎样理解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标准答案: 幼儿发展评价要多视角看问题,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如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绝对和相对评价相结合,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体现出评价的个性、差异性和异质性。
59.学前儿童注意力的评价标准包括哪些方面?
标准答案: 学前儿童注意力的评价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注意的有意性,指个体将心理活动指向某种活动或对象的自觉性、随意性的程度。
注意的稳定性,指个体心理活动指向某种活动或对象保持时间的长短。
注意的转移,指个体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换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
注意的分配,指个体在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时能否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
57.评价幼儿在社会性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标准答案: 评价幼儿在社会性发展的意义有三点:
1、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儿童的社会性及其交往能力的发展对于独生子女更具有现实性与迫切性;
2、社会性的发展能促使儿童较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生活。
57.我们应用问卷法收集学前儿童信息,在编制问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标准答案:
1、问卷必须注明家长或幼儿姓名;
2、问卷中的命题要适合评价的需要,问题要切合主题、针对主题。
3、每一个问题要力求简单明了、具体扼要。
7.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篇七
本书共六章, 第一章介绍了高宽课程早期数学教学法。作者开宗明义, 指出“高宽课程不采用单独的数学课程 (模式) , 而是将数学内容与高宽课程的其他组成部分整合在一起。”数学是对物质世界的逻辑抽象, 数、量、形、时间、空间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都有其真实的存在, 儿童天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探索世界, 其中就包括对数学概念的探索。作为成人, 高宽课程提出“我们的角色就是为儿童提供适宜的词汇和实践经验来培养他们的兴趣, 增进他们的理解。”后面五章是对高宽课程模式的五大数学关键经验的介绍。每一章都提供了以下信息:1.时间;2.材料;3.开始;4.如何在活动中扩展儿童对数学概念的探索;5.其他可选材料/活动;6.孩子们的话;7.结束;8.延伸;9.关键经验;10.学前儿童观察记录量表 (COR) 中的数学项目;11.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标准 (NCTM) 。
第二章是分类, 介绍了高宽课程有关分类的七种关键经验:1.探索并描述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和属性;2.区分并描述形状;3.分类与配对;4.以多种方式使用并描述事物;5.同时掌握一种以上特征;6.区分“部分”和整体;7.描述某事物不具备的特征或不属于哪种类别。本章还介绍了10个分类活动, 围绕着幼儿的生活经验, 让幼儿学会根据物体的大小、颜色、材质等外部特征分类。
第三章是排序。排序是指根据事物的不同点进行排列, 或根据一个重复的序列或模式进行排列。高宽课程中排序的关键经验包括:1.比较属性 (长/短, 大/小) ;2.将若干事物按某种序列或模式依次排列, 并能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大/更大/最大, 红/蓝/红/蓝) ;3.经过摸索, 将一组有序的物体与另一组有序的物体一一配对 (小杯子和小茶托/中杯子和中茶托/大杯子和大茶托) 。本章举了10个排序活动的案例, 这些案例与艺术活动紧密联系, 可以让幼儿在艺术创作中体验排序的内涵。
第四章数。数概念的获得伴随着其他数学概念, 如分类、排序、一一对应等的产生。高宽课程中的数经验包括:1.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 决定哪个“更多”, 哪个“更少”或者“数量相同”;2.将两组物体一一对应地排列;3.点数物体。本章有10个活动案例, 帮助幼儿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发展幼儿的数感, 引导他们理解测量、分类、排列、空间方位、时间顺序等数学关键经验。
第五章空间。空间是幼儿对身边的物理世界的一种感受能力。高宽课程中的空间经验包括:1.填充和清空;2.组装和拆分;3.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排列 (包裹、弯曲、拉伸、堆叠和围绕) ;4.从不同的空间视角观察人、位置和物体;5.体验和描述游戏场地, 建筑物中和附近区域中的位置、方向和距离;6.解释绘画、图片和照片中的空间关系。本章提供了10个活动, 展示教师如何提供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帮助幼儿通过各种游戏获得空间感。
第六章时间。时间虽然是一个抽象概念, 但却可以用具体、形象的方式来感知。高宽课程中的时间经验包括:1.当信号出现时, 开始或停止一个动作;2.体验和描述一个运动速率;3.体验和描述时间间隔;4.预期、记忆和描述事件的顺序。本章包括10个活动案例, 教师通过具体的游戏, 帮助幼儿通过感官、各种材料感知时间的多种变化。
8.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篇八
【关键词】学前儿童 语言 发展 环境
语言是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之一,幼儿语言的发展不仅体现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而且体现着幼儿的智力发展特征。下面笔者结合案例就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方法谈一下各种方法的有效性。
一、为孩子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自己
要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
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丹尼斯购物活动就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孩子看到的、听到的,都变成了孩子关心的话题,回到幼儿园,大家纷纷炫耀自己的成果。顿时,孩子的表达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在每个人的嘴巴里,出现了不同的名词和表达心情的词。所以,集体活动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二、通过一些文学素材来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语言兴趣
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等文学作品的语言简练、生动而富于情感。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行为、动作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儿童文学作品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孩子最喜欢听的是故事,绘本、儿童诗歌等儿童文学素材对孩子来说更是有着无法抵抗的诱惑力。每天,老师讲故事的环节是小朋友最安静、最期待的时刻,几十双眼睛盯着老师,充分体现了文学素材对孩子的吸引力。
三、在日常生化中,激发孩子分享自己的小秘密
成人的平等介入,对孩子分享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师经常参与幼儿间的平等对话,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的关爱以及关注,增强老师与幼儿相互间的感情联系,激发和强化幼儿说的愿望。
教师在参与中应是一位沟通者,并将这种沟通建立在幼儿的生活上,使幼儿对谈话内容有胜任感与控制感。同时,教师还应是一位倾听者,在倾听中了解幼儿,适时地给予积极的回应与适当的指导,因为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最后,教师在参与中应注意与幼儿的互动,使幼儿愿意分享,学会围绕话题交谈,积累相互对话的经验,提高语言能力。
四、语言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巧妙的引领艺术
幼儿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关注的焦点可能也是围绕自己。幼儿教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应营造出一种生活化的语言情境,让孩子参与其中,把自己当成主角。活动中,师幼之间可采用闲聊等方式让孩子有亲切感。这样的语言情境孩子感到很熟悉和放松,在不经意间接下老师的话题,为幼儿用连贯语言清楚地表达生活中熟悉的事情提供了平台。老师扮演的角色是引领者,而不是话题的控制者。老师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技巧,来帮助孩子更好地说话。例如,孩子通常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老师在谈话的过程中可以时不时地更换话题,以吸引孩子谈话的兴趣。
五、家园共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巩固孩子在语言方面取得的成果。早期阅读教育兴趣的培养需要家庭环境中进行。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层次地选择一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讲给幼儿听,不仅密切了亲子关系,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第二,孩子故事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慢慢地就有了自编故事的欲望。这时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讲述他的小故事,而且也别忘了对他进步的肯定;家长讲完一个故事后,也可同孩子交流一下读后感,家长要注意倾听,及时帮助孩子引导话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家长应以游戏方式、玩具性质引导幼儿自由地去阅读书籍,并适当地进行复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背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等手段来帮助幼儿获得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兴趣。
家庭环境和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要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定时定内容地去阅读幼儿图书。另外,在家里也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读书的空间,让孩子随手可以拿到自己喜爱的书,使每个幼儿的阅读能力在自身的水平上获得进一步提高。
一个特殊的学龄前孩子蒋某,先天性失聪。因而错过了最佳的语言学习期。他吐字不清晰,反应也略微有点慢。但是正是由于这样,孩子的肢体语言发展比较好,会使用它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特别关注,经常和老师交流。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家园共育的效果很明显,孩子越来越愿意与其他幼儿玩耍和老师说话。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最先听到的声音,是幼儿日后成长为一个社会人所要依靠的一个阶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任重而道远。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问题是需要幼儿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郭咏梅.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J].学前教育,2002(03).
[3]许丽萍.让语言去更受孩子们的喜爱[J].学前教育,2003(0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推荐阅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08-06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10-27
关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研究论文09-0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作业答案09-23
学前儿童优秀文学作品10-17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考查办法08-11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笔记整理)08-22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考核说明10-29
教师读书笔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07-28
学前儿童游戏选择题(答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