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材课标知识

2024-09-20

初中音乐教材课标知识(精选9篇)

1.初中音乐教材课标知识 篇一

一、本标准的制定,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二、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二)审美性: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实践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

三、课程基本理念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

(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三)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一)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

(二)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三)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

(四)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操程内容

(五)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培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

五、音乐课程总目标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船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上述课程目标以下列三个维度表述。

(一)情感一态度一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2.模仿3.探究4.合作5.综合(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常见结构、体裁形式、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学习演唱、演奏、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3.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

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联系,扩展音乐文化视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六、学段目标(7、9年级)

∮增进对音乐的兴趣。

∮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积极参与演奏及创造活动,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七、课程内容:教学领域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

1、感受与欣赏: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一)音乐表现要素【7~9】年级

∮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不同方式模仿不同的声音。

∮加深对人声、乐器声的了解和体验。能够说出各类人声和常见乐器的音色特点。

∮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感知音乐的结构,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7~9年级】

∮能够有意识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

∮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7~9年级】

∮聆听大合唱、组歌、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歌剧、音乐剧、舞剧音乐及其他体裁的歌曲和乐曲,能够随着乐声哼唱音乐主题,并能运用适当的形式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通过欣赏音乐分辨不同的体裁与形式。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和作者。

∮结合所听音乐,了解音乐体裁与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7~9年级】

∮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简单描述其不同的地域特点或民族风格,能够说出戏曲、曲艺的主要种类和代表人物。

∮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能够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描述。

∮聆听世界不同国家的优秀音乐作品,能够说出主要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

2、表现

(一)演唱【7~9年级】

∮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请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学习基本的指挥图示,能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做出正确的反应。

∮学习变声期噪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噪音保护的方法。

∮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与意境。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2~4首(其中中国民歌1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1段。

(二)演奏【7~9年级】

∮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能够选择某种乐器,运用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力求用优美的音色进行演奏。

∮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奏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三)综合性艺术表演【7~9年级】

∮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能够结合所学的歌曲、乐曲创设简单的表演情境或做形体动作。

∮学习表演简单的歌剧、音乐剧、京剧或其他戏曲、曲艺片段,并能对自己与他人表演做出评价。

(四)识读乐潜【7~9年级】

∮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

∮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3、创造

(一)探索音响与音乐【7~9年级】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一定的情境。

∮能够对自己或他人的声音探索活动作出评价。

(二)即兴编创【7~9年级】

∮能够即兴编唱生活短语或诗词短句。

∮能够依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编创表演活动。

(三)创作实践【7~9年级】

∮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绾创4~8小节的旋律短句或短曲,并能用乐谱记录下来。

4、音乐与相关文化

(一)音乐与社会生活【7~9年级】

∮养成关注音乐的习惯,能够用实例说明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喜欢并能够从传播媒体或现场演出中聆听音乐,能够搜集和积累音乐信息,愿与同学交换所搜集到的音乐材料,交流音乐感受。

∮乐于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并能作出自己的评价。

(二)音乐与姊妹艺术【7~9年级】

∮通过艺术作品,能够简单比较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在表现材料和表现特点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表述对某些背景音乐或主题音乐的认识。

∮能够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与他人合作进行班级文艺活动的创意与设计。

(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7~9年级】

∮能够简单表述音乐对于情绪的影响,并能运用合适的音乐进行自我调节。

∮理解声音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关系,能够恰当地选用音乐,烘托诗词、散文的意境。

∮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说出中国和世界部分国家的代表性歌曲或乐曲及相关的风土人情。

八、教学实施建议

为保证本标准的实施,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三个维度的整合及有机联系,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意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体现,同时应明确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3.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4.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5.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6.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7.因地制宜地实施本标准

九、评价建议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评价内容

对学生的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方面,应以本标准中各教学领域的课程内容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查课程内容所涉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如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学习的方法与成效,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能力,音乐的表现与编创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认识、理解,审美情趣的形成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水平等。

(二)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性述评与定量涮评相结合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十、教材编写原则

1.学生为本原则 2.教育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 5.综合性原则 6.开放性原则

十一、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式:以情感人 以美育人

2.初中音乐教材课标知识 篇二

一、教材内容体现的是生活化的数学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在七年级第一章就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打开课本, 都是学生生活中看得见, 时刻学生都能从教材中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一点正是中学数学学习所必须的, 对学生很有吸引力。

二、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教师要求新、求活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以想一想, 做一做, 议一议等形式让学生在带有启发法和趣味的活动中体验和学习, 从中去获取数学知识要点。对此, 我的具体做法是:

注重情境创设, 精编问题。让他们在活动中深入领会知识的内涵, 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信其教的效果。因此, 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实践, 注重数学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 使学生们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互动互爱, 设计合理的板书, 针对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发掘他们的内在潜能, 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 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 还自行制作一些教具。请学生做我的助手, 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 安排大量的实践性内容, 希望能通过多种形式达到“亲其师”的效果, 从而轻松、愉快地体验和学习数学。

三、教材内容, 体现的是问题化的数学, 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通过创设情境, 促进问题的解决。学会倾听, 教师以一个交流者、倾听者、建议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化解矛盾, 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 巧妙地提出问题, 让他们充分地进行思考、讨论、质疑、交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困难时, 课堂教学是一种“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给我存”的填鸭式教学。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开放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用猜想、探索、尝试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 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处于教师的监控下, 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现在的新教材更注重在教学中诱发学生大胆思维,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和控制者, 听不懂时, 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从中还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合作的课堂教学;真正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通过组织协作学习, 本身只作为一个知识建构的参与者;这样, 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 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 不断产生新的想法, 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尊重他人, 做总结性发言。能根据他人的观点, 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 学生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学会质疑, 对别人的发言给出评价, 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四、教材体现双向性的数学, 教师做好指导者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套教材留给教师自主的空间大, 针对这点, 使学生学活知识, 把学生的议论和练习与教师的引导和讲评融为一体, 希望有不同看法的老师互相交流, 平时在课堂上对学生多提一些具有启发性。侧重地对学生进行了阅读习惯、讨论习惯、观察习惯和阶段性小结等良好学习行为的指导, 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还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掌握基本学习技能, 其宗旨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在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中, 如不等式 (组) 、方程式 (组) 与函数, 三角形与四边形, 整式与分式, 数与式之间有着许多纵向联系, 形成一张知识的网络。其中许多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定理、性质就如“节点”, 联系彼此.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 可以实施探究教学, 使探究数学更好地完成提高学生一般能力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任务。

新课程充分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初中数学内容分为四个大的板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初中数学课程新设置的数学学习领域, 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明志.数学教学中的兴趣激发[J].丹东师专学报, 1999年04期.

[2]李树臣.新一代社会公民的数学素养与培养[J].数学教师, 1997年03期.

[3]王方汉.中国古代数学的瑰宝——杨辉三角[J].数学通讯, 2000年12期.

3.初中音乐教材课标知识 篇三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数学 教育理念 教材优势

新课标旨在促使教师将“教教材”转变为“教材教”,传统教育观念中,教材往往对编写知识特别注重,导致知识环环相扣,高度抽象概括及逻辑严密性会使得学生产生抗拒和恐惧感。而且教师的教学过程较死板,将知识原封不动地强加给学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一旦考试不合格,又会大大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极其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新课标观念下的教材重视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一、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教学不仅需要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更要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实际出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每一章的时候均引入典型的例子,从而生动地体现出每一章的核心内容,当然,每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插入生活中例子。例如:在进行直角坐标系教学过程中,可以插入电影院的场景,提出怎样通过电影票找到特定位置。此刻学生会踊跃发言,说明自己的意见。有的同学说需要先看排数再看座位数,有的同学说还需要先看是几楼第几个放映厅(因为电影院普遍不是一层的),电影院的场景是每个同学所熟悉的,即便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不陌生,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当然,如果教师能够酌情加以鼓励,则效果更佳,从而引出新的数学知识:“3排6号”和“6排3号”之间的区别,并加以延伸。比如将“4排6号”记作(4,6),那么(4,6)有什么含义?这样从实际触发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容易产生混淆,也免去了教师苦口劳心地详细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仅需要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又比如,在旋转知识教学中,通过车的方向盘及钟盘等例子,对其转动过程中的位置、大小及形状是否存在变化,从而适时将旋转概念引出,将抽象的难题变为直观,教师举出的例子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方便学生理解,从而消除其对于陌生知识的恐惧感。

二、引入“想一想”、“做一做”及“议一议”内容

教师在讲课前需要适当安排教材的具体内容,拓展学生对于陌生知识的探索、创新、发现的空间,从而改变以往教师一讲到底及包办代替的传统教学方式。

教师根据新课标教材编排,充分注重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并且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平行线之间距离相等的教学中,引入“想一想”,让学生思考两根铁轨的枕木长度是否相等,教師不必直接下定论,而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部分学生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很难控制这个长度,但是很多同学认为是一样长的,因为火车铁轮距离固定的,所以铁轨宽度也是固定,枕木长度必定固定,如若不然将会发生交通事故。通过这样的讨论将课堂转变为学生的辩论场,教师只需加以适当引导,指明仅仅是处于直线铁轨上,并非转弯,此时学生开心地笑了,纷纷说:“我就知道!”“我没说错吧!”在笑声过后再次进行课堂教学就方便得多了,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

又比如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议一议”,从而证实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确实是处处相等的。教师组织学生开始讨论,让学生进行分组交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提高其创造性。与此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实例,还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生活常识。

三、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降低学习难度

传统教学中,即便是成绩好的学生依旧不免有这样的疑问:“这么深奥的数学我们学之何用?”新课标教材中能够通过很多实例使得学生明白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免去了教师的大量“口水”,例如初三数学教材中——《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这一节的内容,通过物高的知识及三角函数知识将本就枯燥乏味而且难度极大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变现出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美丽的配图,将学生的“感官细胞”调动起来,从而化难为易、深入浅出,方便学生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生对陌生事物的恐惧感,还可以促使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百利而无一害。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材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时代需求,必须通过引入新课标教材,减轻学生对教材的抗拒感及恐惧感,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思维,但是新课标教材并非毫无缺点,仍然需要当前教研人员不断发现探索,不断完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改英.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程教材的认识[J].神州旬刊,2012:238-238.

[2]冷红伟.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教学[J].祖国:教育版,2013,(5):164-164.

4.初中音乐教材课标知识 篇四

灵宝市五中

张剑茹

本次有幸参加生物培训,经过老师们几天的新课程培训及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结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重新学习和认真总结,本人感触颇深,具体心得总结如下:

一、对于新课标的认识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

新课标和新教材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例如“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通过分组做发豆芽的实验,再分组讲出由学生自己归纳的关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水分、空气、温度。在做发豆芽的实验的同时,请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发的豆子有多少发了芽,又有多少不发芽,同时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通过探究实验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培养了操作技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和新教材强调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分析,把握知识系统内部的关联和转化,促进知识、技能、思维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生物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互动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的精神。

3、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例如:《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一节进行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时,一名学生问到:“老师,我认为种子的萌发一定要土壤,因为我见过农民种小麦、玉米、黄豆等种子时,都是把种子埋入土壤里,种子才能萌发出来? ”我认为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土壤,因为我妈妈生黄豆菜时,是把种子捂在被子下的潮湿的脸盆里。“另一名学生紧接着辩解到。需要探究的问题在学生的疑问中产生了。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解决了有争议的问题。在新课程课堂上象上述这种针锋相对的提问情况经常出现,老师趁机发动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这样开始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激烈的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求把实验到落到实处

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也是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

5、重视课堂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

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至用吗,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比如:在播种种子之前为什么要浇地、翻地?为什么每个品种都有它固定的播种季节?为什么在小麦的”扬花期"遇到阴雨天会减产?移栽树苗时为什么要多带些土坨?为什么在小麦即将成熟时下一场雨也会造成减产?贮藏粮食时,为什么要晒干?为什么新疆的哈蜜瓜格外香甜等等问题,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在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溢于言表。

二、对于新教材的认识

新教材的内容与时俱进,图文并茂,精选了一些反映生命科学最新进展并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等息息相关的内容,尽可能精简课堂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1、内容上的变化

把一些与现在的学生关系不大的、内容较难的、学生理解起来吃力的部分内容删去。如:七年级上册就删去了《计划生育》、《人粪尿的处理》、《空气质量与健康》等三节的内容;较难理解的原子知识也删去了;而与遗传有关的基因、染色体、DNA等移到了八年级上册;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合并为一节内容;某些章节的题目也发生了改变,重点突出了对概念的理解;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整合,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学生容易接受,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形式上的变化

5.初中音乐教材课标知识 篇五

因绝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未通关小学数学课标教材,针对六年级总复习教学需要,现组织实验小学部分数学教师对十二册教材进行了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梳理,供未通关教材的教师学习参考,供六年级总复习教学参考使用。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遗漏之处或错误之处,请老师们校正后使用,请六年级数学教师结合“小学数学总复习知识结构”使用。

夷陵区研训中心赵永新

撰稿人:文姝娟(一至五单元)、谭静(六至九单元)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数一数 数一数 数数、读数。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二、比一比 比多少 1、“同样多”和“多”“少”的含义。

2、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多少。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比长短、高矮 1、“长短”、“高矮”的含义。

2、比较两个事物的长短、高矮。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及书写

1、认、读、数、写1--5各数。

2、能按规律读、写出1--5各数。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比大小 1、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运用符号“>”“<”“=”填空。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第几 1、基数、序数的含义。

2、区分基数和序数。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几和几 4和5的组成。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加法 1、加法的意义。

2、读、算5以内的加法算式。

3、看图列式。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减法 1、减法的含义。

2、读、算5以内的减法算式。

3、看图列式。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知道减法的含义。

0的认识 1、揭示0的含义。

2、书写0。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2、能够辩认和区别这些图形,知道他们的名称。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用这些图形拼简单的图形。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平面图形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

2、辩认和区别这些图形,知道他们的名称。

3、用这些图形拼简单的图形。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五、分类 分类(单一标准) 1、分类的意义。

2、体验分类。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分类(不同的标准) 不同标准分类。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4、让学生体裁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及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2、知道6、7的组成,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3、利用一图二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3、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及列式计算。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8和9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8和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及用有关8、9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1、正确读写8和9

2、掌握8和9的组成

3、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1、10的数的概念及组成,比大小

2、用有关10的加减法计算解决用数学的内容。

3、填未知加数 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2.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1、正确读写10

2、掌握10的组成

3、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算式

4、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理解计算顺序,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理解掌握计算顺序

数学乐园 数学乐园活动 巩固知识 1.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通过走迷宫,使学生经历多角度、多途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做游戏,感受与人合作探索的愉快 复习所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七、11-20各数的认识 数数,读数 1、数数

2、数的读法

3、数序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写数 数的写法 1、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正确书写11到20各数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正确书写11---20各数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理解20以内的数,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1、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口算,明白一图四式的关系,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名称。

2、培养分析操作能力 熟练地口10加几,十几加几和响应的减法

八、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认识钟面、整时、半时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辨析能力。 重点:会看整时、半时。

难点:确定几时半。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加几

1、口算方法

2、用数学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4、能运用9加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正确计算9加几

难点:理解“凑十法”

8、7、6加几 口算方法数学 1、学习8、7、6加几的题,正确计算,理解“凑十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操作能力。

3、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重点:正确计算8、7、6加几。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4、3、2加几 口算方法及用数学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6.初中音乐教材分析理解 篇六

一、关于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的目的就是理清整册教材的教学思路,也就是弄清楚本册教材编排的意图是什么,教材的重难是什么,教学目标要求是什么。根据学生实际,你认为教材要如何取舍,课时要如何安排,要选择何种教学方法适合学生才能来达成教学目标要求。

教材分析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要求(课标)、本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各章节教材的重难点、各章节教材的处理及其理由,教法的选择及其理由,学法指导的重点等。

教材分析稿就相当于说课稿,只不过内容不是一个课时而是整册教材,教材分析稿的撰写要有理有据,要通俗易懂,要切合学生实际,语言要精炼准确。反对不动脑筋的网上下载来应付,这样做的结果收获不大,养成了不好习惯。

开展教材分析考核活动的目的是考核教师是否通读教材,是否理清教学思路,是否制定好教学措施与策略。

二、教材的重要性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物理能力的源泉。教材并不等于教师的讲稿。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教

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而教材编写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规律、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编书人的个人看法(新理念)。在分析教材过程中,教师经常要仔细琢磨教什么、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及蕴涵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所以说,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强调“人本位”的课程观,对人的关注,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是《标准》的基本精神之一。如《标准》在“课程性质”定位上所表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因而,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标准》所阐述的10个基本理念,更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在不同的侧面上,均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终生享受音乐———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是每一个学生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音乐中受益———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注重个性发展;

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重视音乐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想象力———鼓励音乐创造;

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倡学科综合;

增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族音乐;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多元文化;

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善评价机制。

因此,可以认为:新课程带给音乐教学最根本的变化将是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变化。这一点,也正是音乐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要是学这样的目标,音乐教材呈现方式和音乐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必须,而且至关重要。

三、教学特点:

在正确理解每单元的教学主题,首先要了解教学的特点,根据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育编辑室编印的《实验通讯》第一期介绍的教材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充分重视各年段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要求,切实体现“课本是学生读本”的原则,可读,可学,可看,可听四为一体。

2、教材内容主要从学生生活和实际出发所血案音乐作品在注重艺术性、代性、趣味性的同时,特别重视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音乐密切结合,努力贴近学生的实际,并力求动听、好唱、易记。如小学的《拉勾勾》、《捉迷藏》、《动物说话》,中学的《东方之珠》、《青春舞曲》、《我心永恒》等。

3、新教材一改传统音乐教材单一,乐谱加文字的版本,力求形式活泼新颖。小学低年级以图为主,图谱并茂,图以卡通式手法绘制,谱以字母及图形谱为主,音的唱名与汉字拼音结合,音的长短以图形表示,学生一看就明白,形象生动,活泼新颖。

4、音乐风格多样,内容形式多元。教材体系是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各单元的作品多样,除音乐本体为主外,还融合其他姊妹艺术,如舞蹈、美术、戏剧等,使学生更有新鲜感,更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5、新教材强调人本与音响密切结合,强调学生的实践与创造活动相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相结合,以利于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索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四、教材分析

人音版音乐教材每册由若干单元构成:中学每单元由“歌唱”一首,“欣赏”二至三首及“实践与创造”构成,每册各有5——6单元。此外,每册教材除单元内容外,还设有《音乐宫》、《万花筒》、《音乐瞬间》、《音乐小网站》、《我们心爱的歌》、《我们喜欢的器乐曲》等相关音乐知识项目,供学生拓展、选择、自学、自评自测用,以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现就第13册音乐教材进行举例:本册有六个单元,其中“歌曲”六首,“欣赏”20首,“演奏”2首,每单元都有“实践与创造”另外还设有《音乐是我的好朋友》、《音乐小网站》、《我们心爱的歌》(四首)、《我们喜欢的器乐曲》(2首)以及《音乐瞬间》等栏目。

如果说要把教材内的所有内容都让学生学完,就课程设置每周一节课而言,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完成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梳理整合,根据每单元的主题,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在教学设计中要做到轻、重合理,要抓住主要的内容作为重点教学,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或作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必面面俱到都是重点教学。

怎样对教材进行梳理整合?

1、理解每单元的主题

每单元都有标题,我们要理解每个标题的主题是什么。如第一单元《七子之歌》,可以理解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单元内容以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对台湾同胞的期盼,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欣赏《东方之珠》、《1997天地人交响曲》、《鼓浪屿之波》三首组成,分别代表了香港、澳门、台湾三地同胞对祖国的热爱和回归的向往,因此将主题定位爱国主义教育。

2、围绕主题队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整合 明确了单元主题,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如何对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这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根据所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欣赏曲选择,学生对《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较熟悉,也容易理解,但对《1997天地人交响曲》的理解可能就困难多了,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欣赏《东方之珠》或《鼓浪屿之波》为重点,《1997天地人交响曲》的欣赏教学只要根据《实践与创造》第三题的要求,让学生能听出编钟、童声合唱、大提琴独奏及乐队合奏出现的顺序即可,不必作过多的要求。

3、其他单元主题简析

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主题可定位在新疆音乐的介绍,第三单元《欧洲风情》主题可定位在欧洲音乐介绍,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主题可定位在进行曲介绍,第五单元《金色乐章》可定位在中外优秀弦乐作品介绍,第六单元《荧屏乐声》主题可定位在影视音乐介绍。

五、教学设计

确定了单元主题后,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体现学生为主的“人本论”理念,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方法运用正确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马马虎虎,应付了事,而应多思考,思考的范围要大,不要受教材内容的限制,而且要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并及时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标理念,安排是否合理有所了解,教学水平也能较快地得到提高,否则将永远原地踏步,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在教学能力方面将落后于其他教师。实际上本次课改每一位教师,无论是新教师或是老教师都是公平的,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关键就看谁对课标的理念理解深,谁能更快的进入角色,谁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那么应该如何做到教学设计合理,符合课标的理念,我们以13册第五单元为例来设计:

本单元有歌曲《夜曲》,欣赏《二泉映月》、《G大调弦乐小夜曲》、《如歌的行板》,演奏《如歌的行板》。本单元主题定位“中外优秀弦乐作品欣赏”,从提供的内容来看,基本都是弦乐类,有弦乐合奏《二泉映月》、《G大调弦乐小夜曲》,有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知识有“小夜曲”、“室内乐”、“鱼咬尾”等。再看“实践与创造”栏目,共四个内容,基本也都围绕知识开展实践或创作的,如“做鱼咬尾创作练习”、“用象声词唱《G大调弦乐小夜曲》主题等。因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

一、能够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聆听《二泉映月》、《G大调弦乐小夜曲》及《如歌的行板》,能感受、体验三首乐曲不同的音乐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能够在聆听音乐中,掌握“弦乐合奏”、“弦乐四重奏”、“室内乐”、“小夜曲”、“鱼咬尾”等音乐知识。

三、能用忧伤、思念故乡的情绪演唱《夜曲》。

四、能够创造地参与鱼咬尾创作、自制拨弦乐器等音乐实践活动。

本单元可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如歌的行板》、(弦乐四重奏),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掌握学习“弦乐四重奏”、“室内乐”及“鱼咬尾”音乐知识。

2、能用忧伤、思念故乡的情绪演唱歌曲《夜曲》,并能为《夜曲》设计适当的演唱形式。

3、参与“鱼咬尾”的创作练习。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夜曲》,欣赏《如歌的行板》,实践创作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音乐知识“弦乐四重奏“、室内乐”、“鱼咬尾”。

教学重点:歌曲《夜曲》的学唱。

教学难点:歌曲《夜曲》的情绪表现及4/4拍、4/5混合拍子的变化。

教学设计:

可以从欣赏《如歌的行板》导入,让学生探索音乐知识“弦乐四重奏”、“室内乐”、“鱼咬尾”,并进行“鱼咬尾”的创作练习。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探究及创作练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的音乐知识,这样让学生再学唱《夜曲》就较容易了。当然在歌曲学唱时就应注意演唱技能的教学,特别是在情感表现上如何能正确的表现出忧伤、思念的情绪,这就必须要教师把演唱技能教给学生,也便于学生能设计适当的演唱形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欣赏《二泉映月》、《G大调弦乐小夜曲》,感受、体验乐曲不同的音乐情绪,掌握“弦乐合奏”、“小夜曲”音乐知识。

二、了解《G大调弦乐小夜曲》主题音乐,并能用象声词演唱,三、能自制拨弦乐器为《G大调弦乐小夜曲》片段伴奏。

教学内容:

欣赏《二泉映月》、《G大调弦乐小夜曲》,实践创作2题,音乐知识“弦乐合奏”、“小夜曲”。

教学重点:二首欣赏曲的不同音乐情绪探究。

教学难点:能用象声词有感情的学唱《G大调弦乐小夜曲》主题音乐(特别是二声部)。

教学设计:可以从上节课的欣赏《如歌的行板》片段导入,复习“弦乐四重奏”、“室内乐”,引出本节课的音乐知识“弦乐合奏”,欣赏《二泉映月》,《G大调弦乐小夜曲》,思考乐曲的不同音乐情绪,介绍“小夜曲”,探究找出《G大调弦乐小夜曲》主题音乐,并试着用相声词演唱,用自制的拨弦乐器为《G大调弦乐小夜曲》片段伴奏(自制乐器可在上节课布置课外完成)。

六、注意问题:

一、教学设计前必须对教材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探索,寻找确定单元的主题及教学内容。

二、教学设计每单元必须要有总的单元教学目标,各课时必须要有课时教学目标,不能把《教师用书》中的教学目标作为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三、每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必须明确,重点和难点不能合为一体。

四、教学设计可围绕“实践与创造”栏目的内容进行教学内容选择和目标确定。

五、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个小栏目,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各个栏目(如音乐小网站等)中找寻答案,了解知识,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讲解。

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少讲空话,讲课和提问要切入主题、简要明确,尽量多留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活动、探究问题。

7.初中音乐教材课标知识 篇七

一、 内容欠妥当

1.知识错误

众所周知,星期日是每一个周的开始,而不是每一个周的结束,然而,《教材·七年级上册》§2·7《水位的变化》(p72页)中却把星期日作为周末,建议更正。

2.标点错误

《教材·八年级上册》第4页把勾股定理叙述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在“a”和“b”之间应该使用顿号,然而却使用了逗号。此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20页习题1.4中的第1题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建议一并改为顿号。

3.用词不当

(1)《教材·八年级上册》第24页习题1.5第2小题中护城河的量词“条”和梯子的量词“架”都写成了“个”。(2)《教材·八年级上册》第74页习题3.2第4小题将“一滴墨汁”写成“一团墨汁”。(3)建议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8页例1中的“爬虫”改为“壁虎”、“蜥蜴”或者“娃娃鱼”,更形象直观些。(4)整套《教材》“空间与图形”部分都把“连结两点上的线段”的连结”全部写成“连接”是不恰当的。“连接”的含义是:①事物相互衔接,如山岭连接:②使……连接,如连接线路;而“连结”的含义是:画一条直线把两点连结起来。可见“连接两点上的线段”的“连接”改为“连结”更恰当些。(5)建议将《教材·七年级下册》P239页“读一读”中的“其实,镜子是画家进行创作时的素材”的语句中的“素材”二字改为“工具”二字。

4.产生歧义

(1)《教材·八年级上册》P217页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定义为“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教学时,就有学生向我提出:

2x+3y=153a+2b=9

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因此,建议在“个”和“未”两个字之间加上“相同”二字,以免再让学生产生相同的歧义;(2)我们知道,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是我们在解分式方程去分母时,在分式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了一个使分母为零的整式。可是,《教材·八年级下册》P90页却说:“产生增根的原因是,我们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了一个可能使分母为零的整式”,多了“可能”二字,容易让学生产生“除了两边同时乘以了一个使分母为零的整式外,还有产生增根的其他原因”的歧义。因此,建议将“可能”二字删掉。

二、 删减欠妥当

《教材·七年级上册》将§2·7《代数式》中的代数式的书写规则删去是不妥当的。没有代数式的书写规则作为约束、指导,学生在作业中书写代数式时胡乱书写,该省略的不省略,不该省略的乱省略,一会儿字母在前,一会儿字母在后,总之乱七八糟之处,难以一一列举。因此,建议在该节之中增加代数式书写规则的内容;

《教材·八年级上册》§2·2《平方根》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中将介绍根指数“2”省略的说明删去,给后面将要学习的立方根以及高中阶段学习分数根指数带来极大的不便,建议将该说明恢复;

《教材·八年级上册》§2·6《实数》删减了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然而例题和习题中却大量出现了同类二次根式的计算,由于缺少基本概念的指导,教师教起来和学生学起来都非常困难,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效果还相当得差。看来,在《教材》中增加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是有益而无弊的。

《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分解因式》中删减了“十字相乘法”的内容,给学生的继续学习增加了困难,因为在九年级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因式分解法特别是“十字相乘法”应该是首选方法,因为“十字相乘法”的计算过程非常简单易懂,学生学习时很容易理解接受,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学校的初中数学教师都补充了“十字相乘法”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议在《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分解因式》中增加 “十字相乘法”的内容。

《教材·八年级下册》§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删减了样本容量及其相关内容。我们知道,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样本的代表性就越大。因此,离开了样本容量只谈样本是毫无意义的,学生在学习时也感觉到很迷茫。所以,建议在这一节中增加样本容量及其相关内容。

《教材·九年级下册》P70页在“议一议”中讲解利用二次函数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时,用图2-24中的三幅图表示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情况:有两个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和没有实数根,并且在问题(2)中提出“一元二次方程x2+2x=0,X2-2x+1=0。有几个根?解方程验证一下:方程-2x+1=0。有根吗?”,由于《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删减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其相关内容,因此学生在学习此处知识时无法理解。所以,教师不得不给学生补充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内容。况且,《标准》只是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作为弱化的内容,并没有作为删减的内容。因而,建议在《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中恢复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其相关内容。

三、 内容重复累赘

《教材》在以下几处出现了重复的内容,既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增加了教材的内容,显的重复累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建议将重复的内容删除。

《教材·七年级上册》P45页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的内容和同册P49页内容重复,建议在学生学习了绝对值的知识后在统一安排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

《教材·八年级上册》§4.6和《教材·七年级上册》51.5的多边形的内容重复。

《教材·七年级上册》P30页弧的定义和《教材·九年级下册》P96页的圆弧的定义重复,被绳子栓着的狗围绕着桩旋转的图重复。

《教材·九年级上册》P19页“读一读”——勾股定理的证明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的内容重复。

《教材·九年级上册》P110~120页《视图》和《教材·七年级上册》P20~27页《从不同的方向看》内容重复。

《教材·八年级上册》P106页“做一做”“在图49中,AC=BD=16,AB=CD=EF=15,CE=DF=9.图中有哪些互相平行的线段?”中没有“16”、 “13”和“9”等三个数字,并不影响问题的求解,属于多余的条件,建议删除。

四、 叙述欠妥当

数学中的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的叙述,要力求顺口,顺口了,读起来易于上口,也易于理解和记忆。然而《教材》中的许多运算法则和运算公式的叙述较为咬口,建议本着顺口易读的原则加以修改。现笔者略举几例说明问题。

《教材·七年级上册》P75页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零”,如果在“绝对值”之前加上“并把”两个字,读起来就顺口多了,语气也强烈多了。

《教材·七年级下册》P35页把平方差公式叙述为“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如果加以改变叙述为“两数的和乘以两数的差,等于它们的平方差”,既押韵,又通俗易懂,读起来既琅琅上口,又便于记忆。

《教材·八年级下册》P127页把相似三角形叙述为“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如在“三”和“角”、“三”和“边”之间分别加上“个”和“条”两个字,既利于学生理解,读起来也顺口多了。

五、 关于章节问题

由于初一的学生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弱,学习立体图形和图形三视图的知识非常困难。因此,把《丰富的图形世界》作为学生进入初中数学的入门内容,使学生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如前所叙,该章内容和后面章节的内容有重复之处。所以,建议将该章删除,将所含内容放入后面的相关章节学习,另选一章内容较简单的章节作为入门章节。

《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计算》中的运算律和公式使用了大量的字母,但用字母表示数却在第三章才学习,而有理数的计算是整个初中数学计算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有理数的计算,建议把第三章的内容放在第二章内容之前学习。

《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的内容主要是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但第一节《确定位置》却用了9页的篇幅讲述了在生活中怎样去确定一个事物的位置,既浪费了学生学习时间,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建议将第一节《确定位置》的内容缩减为一个问题情境,作为第二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探索案例,而将第二节编排为第一节。

六、 其他问题

《教材》使用彩色的插图比较直观、形象和生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广大农村由于使用的是黑白版的《教材》,如果插图使用相近的颜色,在黑白版里就很难分辨出来了。那么,插图不但起不到直观、形象、生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反而会给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如黑白版的《教材·八年级上册》P85页插图3~19中的红色部分,笔者就没有分辨出来,因而也无法进行教学。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教科书都是由国家财政免费提供的,国家还不富裕,还无力给农村中小学免费提供彩色版的教材。因此,建议在《教材》中尽量少使用相近的颜色,以免产生混淆,难以分辨,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教材》特别注重让学生通过探索来获取知识,因此,创设大量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探索,但有部分问题情境却要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才能完成探索任务。由于广大农村中学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因而无法利用这些问题情境,使得这些问题情境形同虚设。如《教材·八年级上册》§5.3《变化的鱼》,如果不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而用手来作图,那么短短的45分钟的时间还不够画图,更不要说上课了。因此,建议尽量地不要创设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才能派上用场的问题情境。

《教材》使用“阅读材料”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整套《教材》六册书共使用了78篇“阅读材料”,其中就有25篇“阅读材料”和操作计算机有关,偏离了编排“阅读材料”的目的,因此,建议作必要的修改。

初中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而且,《标准》强调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但是,《教材》在八年级下册证明(一)之前都采用段落式的“说明”来代替因果式的“证明”,目的是降低学习证明的难度,在写说明步骤时,不要求说出每一步的理由,使得学生在学习《证明》时,很难适应“证明”严密的逻辑关系,反而增加了学习《证明》的难度。而且,《教材》把在《证明》(一)前所学过的定理都重新放在《证明》(一)(二)(三)中证明一遍,由于都是以前所学过的,笔者第一轮使用《教材》教学时,就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既浪费了时间,教学效果又很差,学生学习时总是无精打采的。而且,学生所做的证明题逻辑非常不严密。因此,笔者在第二轮使用《教材》教学时,吸取了第一轮的经验教训,在学生刚一接触《几何》知识,就要求学生用证明的解题方式,用较长的学习时间来降低学生学习“证明”的难度,既节省大量的学习时间,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建议《教材》也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编排上的处理。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题眼或内容总结,具有指导读者阅读文章内容的作用。《教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很多如“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等问题情景的题目来作为章节的题目。但笔者认为,章节的题目还是用能概括小结的内容的语句较好,因为这样的标题更加能指引学生去阅读章节的内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况且,物极必反,数学毕竟不是语文,偶尔使用问题情境的题目作为章节的题目,可能会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如果大量使用,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参考文献

[1] 马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李宜红.使用湘版初中新教材的若干感受.中小学教学:2008(12):79.

8.初中生物教材中易错知识点的 篇八

1. 能够不断生长的东西就是生物。

2.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是单细胞生物,有的是多细胞生物。()

3. 所有的生物都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同时,把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4. 植物落叶的过程,也是排出废物的过程。()

5.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选择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这样的调查方法称为抽样调查。()

6.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

7. 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放在黑暗处的一组为对照组。()

8. 一片森林可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9.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羊”不是一条食物链。“草→羊→狼”才是一条食物链。其中的“→”表示食物或能量的流动方向。()

10.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1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因为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

12.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很少,因此,海洋植物所制造的氧气远远不及陆地上植物制造的氧气多。()

9.初中音乐知识 篇九

常见的演唱形式:独唱、齐唱、轮唱、合唱、领唱合唱。

节奏:音乐中的(长短)和(强弱)关系。节拍:音乐中(强拍)和(弱拍)周期性的有规律的重复。

C自然大调音阶:1 2 3 1 A自然小调音阶:6 7 1 2 3 4 5 6

变音记号:升号#

降号b

还原记号

圆舞曲:又译为(华尔兹)。

(三)拍子,曲调流畅,速度可快可慢。18世纪后期流行于欧洲,既在舞会中作伴舞用,也在音乐会上演奏。

溜冰圆舞曲作者法国作曲家艾米尔-瓦尔德退费尔。

雷鸣电闪波尔卡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小)圆舞曲之王。代表作品: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波尔卡 :19世纪产生于波西米亚的一种速度较快的二拍子舞曲。

蓝色的探戈:美国

安德森曲。探戈:起源于阿根廷的一种社交舞曲,二拍子或四拍子。后流行于欧洲各国。有拉丁美洲风格和欧洲风格。

琵琶:我国传统拨弦乐器,四根琴弦。常用于独奏、合奏及伴奏。

银杯:蒙古族民歌(短调)

牧歌蒙古族民歌(长调)。民歌: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的集体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长调: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牧区。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短调: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多为叙事性歌曲。近代一些宴歌,婚礼歌等也属于短调体裁。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农业地区。

一段体又称一部曲式,由一个乐段构成,一般只有一个音乐形象。一种音乐意境。

无伴奏合唱:不使用乐器伴奏的人声合唱成为无伴奏合唱。音色:不同的人声器官、乐器及各种生源所发出的各具特色的声音称为音色。

翟喜贤:作曲家,无伴奏合唱《牧歌》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飞来的花瓣》 变换拍子:在乐曲中,各种拍子的交替出现称为变换拍子。马头琴:蒙古族特有的一种拉弦乐器,两根琴弦。共鸣箱呈梯形,琴身顶端刻有马头做装饰。二段体:又称单二部曲式,由两个既对比又统一的乐段或段落构成。通常第一部分为呈示,第二部分为对比展开。

船歌:最初是指威尼斯船工所唱的抒情歌曲,现也指模仿此类风格的歌曲或小型器乐曲。船歌多采用中速的八三拍,八六拍或八十二拍,具有均匀晃动的节奏和轻舟荡漾的感觉。桑塔露琪亚:意大利民歌。友谊地久天长:苏格兰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俄罗斯民歌。排箫:吹管乐器。由长短不一的,具有固定音高的竹管并排联结构成。中国是排箫的发源地,甲骨文写为龠。

木吉他:起源于欧洲的一种拨弦乐器,六根琴弦。常用于独奏以及布鲁斯、爵士乐的伴奏。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可大致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多种类型。劳动号子:产生并运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在劳动号子中,最常见的歌唱方式是一领众和,领唱者往往就是劳动者。

军民大生产:陇东民歌。杵歌:台湾高山族民歌。哈腰挂:黑龙江民歌,催咚催:湖北民歌。光荣灯东北民歌。

黄梅戏 :流行于(安徽)和(江西)湖北部分地区的戏曲剧种。唱腔源于(湖北黄梅县)的采茶调。传入安徽后与当地的民间歌舞、曲艺音乐结合,同时吸收京剧的表演和音乐,逐步形成独特的风格。用安徽安庆地区的语音演唱,曲调优美,亲切易懂。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流行于(河南全省及邻近部分地区)。由陕西梆子、蒲州梆子和河南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历史较长,清代乾隆年间已经相当盛行。有豫东调和豫西调等,豫东调高亢激越,豫西调曲调婉转深沉。传统剧目有600多部。

二人转:流传在东北的一种曲艺。至今200多年的历史。二人转音乐丰富,曲牌就有三百多首。唢呐:吹奏乐器。又名喇叭。大的称唢呐,小的称海笛。除了合奏、独奏也用于戏曲歌舞的伴奏。民间常用语喜庆节日吹打乐队中。

昆曲:又名昆腔、昆山腔。元代初期有昆山腔的名称,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昆曲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对许多剧种发展都产生影响。雁儿落 得胜令 沽美酒 太平令都是昆曲曲牌。

中国戏曲 戏曲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是一种包含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因素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我国有360多种地方剧种。除京剧以外,主要的剧种有昆曲、越剧、豫剧、川剧、粤剧越剧《红楼梦》 昆曲《十五贯》

曲艺音乐 又称说唱音乐。除少数剧种如 相声 快板 快书 外 大多以说和唱结合运用为特点。唱居主要地位。曲艺是中国有久远历史的民间艺术。它表演形式简便,演唱人员不多,不需要用很多乐器伴奏,是有说有唱的叙事性音乐形式。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徽汉合流 道光

换头合尾:民间音乐创作手法。旋律重复时,乐句的(开头部分做局部变化),将乐句结尾部重现。

鱼咬尾:民间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前段尾音和下段的首音旋律各种各样的(重叠)。

进行曲: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去或乐曲)。常用于(队列行进中)。结构严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富有强烈的(号召性)。

交响曲: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多乐章的音乐)作品,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1(快板)、2慢板、3(小步舞曲或谐谑曲)、4急板或快板。器乐体裁的一种。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

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源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交响诗名称是(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的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因此他把标题音乐和诗联系起来。

民族乐派: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俄罗斯)、东欧、北欧。代表人物(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格里格)(格林卡)(鲍罗丁)(柴可夫斯基)。

强力集团:又称五人团,由俄罗斯五位音乐家组成的集团。他们提倡以民间音乐为基础的民间音乐风格,重视俄罗斯音乐的民族化问题,并在他们的作品中不同程度的实践了他们的主张。分别是:(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轻音乐:供人(娱乐)(消遣)用的音乐。如:(社交性舞曲)通俗歌曲、轻歌剧、爵士乐、摇滚乐等。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故名。

古典主义音乐流派:从(18世纪下半叶起),以(维也纳)为中心,形成的音乐流派。代表人物(亨德尔)(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海顿)。

浪漫主义音乐流派:形成于(19)世纪的欧洲。代表人物(韦伯)舒伯特柏辽兹(肖邦)(李斯特)(瓦格纳)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印象派通称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音乐流派。印象派音乐是在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下产生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与感受,作曲上重视(和声、织体与配器)的色彩效果,表现一种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音乐的结构形式叫做曲式。

一段体 由一个乐段组成的曲式。两段体有两个乐段组成的曲式。

复三部曲式:在三段体的各段中超过单乐段的规模(如:其中含两段体或三段体),称作“复三部曲式”。

变奏曲式 :用主题变化重复所形成的曲式叫作变奏曲式。变奏方法有:变化节奏、变化音区、变化和声„„我国传统的有:加花变奏、自由变奏„„

回旋曲式:同一个主题出现三次以上,在各次出现之间插入对比性的其他内容,这种结构形式叫作回旋曲式。

循环体:相同段落与不同段落交替出现两次以上结构形式。

联曲体 :以曲牌作基本结构单位,将若干个不同曲牌连缀成套的结构形式。奏鸣曲式分为呈示部(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展开部、再现部(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尾声。

力度:音乐中(个别音或音乐片段)的(强弱)程度。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程度。

和声:多声部音乐同时发出的整体音响。它对音乐的色彩、情绪、形象刻画有重要作用。

旋律:旋律也称曲调,由高低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的组织起来,进行方式有上行,下行,平行。

《波莱罗》法国 拉威尔。印象主义作曲家。主要作品:《西班牙舞曲》《鹅妈妈组曲》。舞曲《波莱罗》芭蕾舞剧《达夫妮斯与克洛埃》。

响板:西班牙民间乐器,用于个无伴奏。

管弦乐《蓝色多瑙河》奥地利 约翰施特劳斯

圆舞曲之王。共创做圆舞曲400多首。轻歌剧16部。《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皇帝圆舞曲》轻歌剧《蝙蝠》

《森林之声》波兰民歌。

玛祖卡舞曲:(波兰)民间的(3拍子舞曲)。速度或缓慢,或快速。突出特点是在小节中,(重音落在第二拍或第三拍上)。

《 我的家乡多么美》和《乌苏里船歌》赫哲族民歌。《阿里郎》朝鲜族民歌《迎春谣》伽倻琴。

瞿希贤: 中国女作曲家。电影音乐:青春之歌、红旗谱,歌曲 《飞来的花瓣》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杨荫浏:中国音乐史家、民族音乐学家。江苏人。《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词 杨荫浏译谱。

《流水》古琴独奏。古曲。《阳关三叠》埙独奏。古曲。最早流传于唐代。王维 诗。

我爱你中国 女高音独唱 瞿琮词 征求枫曲。啊 中国的土地 独唱 孙中明词 陶思耀曲。

沃尔塔瓦河选自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捷克 斯美塔那 曲 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新捷克音乐之父、捷克的格林卡。

爱我中华 乔羽 词 徐沛东曲

黄河水手歌(船夫曲)陕北民歌。三丹丹开花红艳艳 陕甘民歌

上去高山望平川

青海民歌 花儿

蓝花花

陕北民歌。汪立三 改编。三十里铺 陕北民歌。

蝶恋花 答李淑一

毛泽东词 赵开生编曲(弹词)

京韵大鼓 重整河山待后生。骆玉笙。

第五命运交响曲

(德国)贝多芬 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月光 悲怆

田园 奏鸣曲。

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捷克 德沃夏克

《念故乡》

《月光》法国 德彪西 钢琴独奏。德彪西:法国作曲家。印象派音乐的倡导者。管弦乐《牧神午后》钢琴曲《月光》《意向》《水中倒影》等十分著名。

刘天华: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他是民族音乐的革新者,为二胡从(民间)走向(专业化)奠定了基础。主要作品:《病中吟》《光明行》《月夜》《良宵》《空山鸟语》琵琶曲《歌舞引》。刘天华为中华民族音乐的振兴和发展刻苦求索,顽强奋斗,他的作品表现了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塔塔尔族民歌。《克拉玛依之歌》吕远。《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牡丹之歌》乔羽词,唐诃、吕远曲。Largo 广板 Adagio柔板

Andante 行板 Allgetto小快板 Allegro快板

孔子 儒家音乐思想

<诗经》

屈原 《九歌》 荀况 《成相篇》 李延年汉代乐府机构。京房

律学家。桓谭 新论29篇。蔡邕 琴家《琴赋》一篇《琴操》2卷。阮籍琴家《酒狂》

嵇康 琴家著有《声乐哀乐论》。沈括《乐论》《乐律》

李叔同音乐家《春游》《送别》 华

彦钧 民间音乐家著有《二泉映月》听松,昭君出塞。黄自:《旗正飘飘》清唱剧:长恨歌。聂耳:作曲家 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毕业歌、金蛇狂舞。李焕之:作曲家。社会主义好,青年颂、春节组曲。

芬兰颂: 芬兰 西贝柳斯。

七子之歌——闻一多词里海鹰曲七子: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大连旅顺。1999-12-20

东方之珠——罗大佑。1997。天地人交响曲谭盾。鼓浪屿之波 钟立民曲张藜、红曙词。位于厦门。喀什的春天--维吾尔族民歌

热瓦甫:塔吉克族、毋孜别克族、维吾尔族弹拨乐器。胡西塔尔——拉弦乐器。新疆之春:马耀先 李中汉曲。褐色的鹅 哈萨克族民歌。

冬不拉:哈萨克族弹拨乐器。伦敦德里小调爱尔兰民歌。奥 克莱斯勒编曲。

吉他——欧洲一种拨弦乐器。独奏、伴奏,也用于布鲁斯及摇滚乐。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公木词 郑律成曲。中国籍的朝鲜作曲家。延安颂。绿色的祖国。歌剧:望夫云。

婚礼进行曲:瓦格纳。德国作曲家,作家。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尼伯龙根的指环》

葬礼进行曲: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9世纪浪漫派作曲家,钢琴诗人。

二泉映月:华彦钧民间音乐家(阿炳)《听松》

吴祖强:作曲家《钢琴变奏曲》交响音画〈在祖国的大地上〉〈红色娘子军〉〈草原小姐妹〉

小夜曲:18世纪中叶盛行于欧洲的一种声乐、器乐体裁。

室内乐:室内演奏的小型重奏曲。电影音乐:为电影创作编配的歌曲、乐曲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特点:以影片题材、内容、样式、风格为依据;音乐结构自由,可以完整,也可以一乐句、一动机、一和弦一打击乐音。音乐需要处理。

组歌:组歌是由若干首内容情节或音乐材料有关联的歌曲组成声乐套曲。

冼星海:作曲家《黄河大合唱》8乐章

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

4、《黄水谣》、5《河边对口曲》、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

《十面埋伏》大型琵琶曲,1)“列营”2)“吹打”。(3)“点将”(4)“排阵”。5)“走队”6)埋伏(7)鸡鸣山小战8)九里山大战(9)项王败阵。(10)乌江自刎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肖华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曲。共十部分。《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

《鳟鱼》钢琴五重奏。奥地利、舒伯特(歌曲之王)浪漫主义、D大调第一交响曲。《踏雪寻梅》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红色娘子军 》 吴祖强、杜鸣心。

雨打芭蕉是(广东民间)音乐。《八骏马》是(福建民间)音乐。

五指山歌是(黎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是(高山族)民歌。

《嘎达梅林》(蒙古族)辛沪光曲。图画展览会是(俄罗斯)穆索尔斯基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俄罗斯)(鲍罗丁)曲。歌唱祖国(王莘)词曲。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让世界充满爱(郭峰)词曲。我们同属于一个世界:(美)国的(迈克尔 杰克孙)手拉手(美)国(莫罗伯)。

祭献之舞选自(春之祭),(美)籍(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曲。《唱脸谱》(阎肃)词,(姚明)曲。我不挂帅谁挂帅是(京)剧。

美丽的村庄是(意大利)的民歌。日出《大峡谷组曲》格罗菲。瀑布与溪流《九寨沟音画》李宝树。

红色娘子军连歌(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陈钢)。

《猎人合唱》选自(自由射手)(德)国(韦伯)创作。饮酒歌(茶花女)(意大利)(威尔第)。

卡门序曲(法国)(比才)。婚礼进行曲(德国)(瓦格纳)。葬礼进行曲(波兰)(肖邦)拉德茨基进行曲(奥地利)(老约翰斯特劳斯)。G大调弦乐小夜曲(奥地利)(莫扎特)。

雪绒花(理查德、罗杰斯)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奥地利)*(海顿)蓝色的探戈(美国)(安德森)曲。难忘今宵,乔羽词王酩曲。《黄河》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刘庄。

Largo(广板)Adagio(柔板)Moderato(行板)Allegretto(小快板)Allegro(快板)rit(渐慢)atempo(原速)

嫂子颂:电视剧赵尚志插曲。李文岐词,张千一曲。《松花江上》张寒晖词曲。作于解放前。《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张枚同词谷建芬曲。《再过二十年„„》甲丁、张枚铜词,谷建芬曲。祝你平安刘青词曲。

《友谊地久天长》 苏格兰民歌。豫剧《花木兰》黄梅戏《天仙配》昆曲《林冲夜奔》

七声调式:

雅乐:变徵 变宫 清音:清角4变宫7燕乐:4 降7 4(清角)7(变宫)#4(变徵)降7(闰)

上一篇:老照片的作文100字下一篇:观《少年英雄》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