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精选9篇)
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 篇一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古丈县草潭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周群英、周文星、黄信勇、姚语善
调查地点:古丈县草潭完小
调查对象:古丈县草潭完小参加活动的32名小学生
调查时间:2011年7月10日——2011年7月12日
调查内容:草潭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一、调查目的: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怎样看待校学生课外阅读,引导校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这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教育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农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农村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文化也不够发达,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制约,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低下,严重影响语文教学工作,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通过思考,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也受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制约。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次调查研究。
二、调查情况分析
1.草潭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草潭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1)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过的课外书很少。
(2)学生阅读能力低下。通过访谈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3)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有阅读的兴趣却没有书可看。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们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来源匮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到学校图书室借书阅读,向学生开放借书的时间也太短,学生想读书却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书阅读.学校没有及时增添新书,其次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各级各班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机会,一味地应付抽考、会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习上,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对付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想读书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同时,许多家长也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习,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一旦发现,轻则没
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书也不敢看。
(3)社会、家庭环境的文化氛围淡薄,学生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受经济大潮的影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忙于生活,操心挣钱,懒于学习,无暇读书,图书馆里借书的、看书的寥寥无几,书店里买书的大多是中学生,而且买的都是课业辅导书.全社会没有形成爱书、读书的良好氛围.同时,大多数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农村学生家长生活压力大,生
活大多艰辛,闲余时间较少,没有时间也不习惯读书看报,一有空闲,多数人看电视,休息,少数人甚至打牌下棋影响孩子的学习。孩子耳濡目染的不是学习读书,而是无所事事,自然
而然地上行下效,有其家长必有其子女,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无从谈起。
(4)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观态度积极。调查结果反映出真正不爱读课外书的学生并不多,不
到百分之十。100%的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这对我们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必须从小抓起。
(5)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厚,主动性不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调查表明,农村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缺乏,表现在年龄差异上,越到高年级,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越少。
另外,遇到困难,有相当部分学生采取的是放弃与逃避,不能正视。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因为越到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越大;二是家长与教师对课外阅读的片面认识与要求导致学生丧失阅读兴趣,三是充满神奇、幻想的影视特别是动画片的巨大影
响。我们还发现,尽管地处农村,网吧对学生的影响虽然还不是很明显,这尤其表现在中高
年级,是我们需要引起重视的。
(6)学生课外阅读意志品质不强,阅读量小。调查发现,相当部分学生缺乏课外阅读专注
性品质即注意力,不爱读课外书,且有愈来愈烈之势。直接导致课外阅读总量小,无论哪个
班级,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很少很少。而且,相当多学生现有的课外阅读量距离新
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这说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意
志品质的锻炼,提高其自控能力。
(7)学生课外阅读畏难情绪较大,能力较低,方法不多。调查发现,尽管不少学生能够用
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但是思考程度不高,能够综合运用的很少,即使是高年级,相当多的学生也不愿采用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语言内化与思考程度要求较高的读书方法。家长们反
映,很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理解能力差,不认真,怕吃苦,持续时间短,懒于动脑思考,缺
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8)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单一,种类少。在内容选择上,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是学习辅导(其
中主要是作文)类、童话故事类和漫画卡通类课外书籍。对于其它书籍,比如《百科知识大
全》、《十万个为什么》、经典名著以及其它史地、人文等方面的书籍,即使适合他们阅读,他们也不会主动选择来读。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受家长只关注孩子成绩,忽视孩子全面发展的急功近利思想影响,二是受自身对一些直观性强的、能调动各方面感觉器官的事物比较感
兴趣的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
(9)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片面。相当大部分家长急功近利,希望课外阅读能
立竿见影,迅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或是作文水平。而不少学生受家长影响,对课外阅读同样
带有很大的功利性,他们就是冲着能提高学习成绩、作文水平而读的。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绝大多数家长并不支持孩子阅读卡通漫画类纯视觉读物。
(10)学生课外阅读文化氛围差,无书可读。离孩子最近的人,往往给予他们的影响最大。
由于自身素质的局限,家长普遍缺乏阅读习惯,亲子阅读经历极少,不能给学生树立身边的读书榜样。同时,由于农村生活习惯与经济限制,大多数家长也没有为孩子创造一个比较良
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因此,学生普遍缺乏来自家庭的文化熏陶。另外,家长们对现代信息技
术带来的网络阅读比较陌生,也不利于孩子阅读视野的拓展。而更严重的是,学生无书可读。
几乎所有被调查的班上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图书角(挂上三五本或是几张报纸,那不叫图书
角),学生个人藏书严重不足(不少学生把家里所有课堂以外的书都算上了,数量也很低)。
(11)学校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学校图书室利用率低,课外阅读活动贫乏。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校不够重视,图书室没有专人负责,没有做到向学生全面开放;二是学校现有图书内
容陈旧,数量有限,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严重不足;三是任课教师迫于教学压力,很少要求
学生课外阅读各种书籍。所以,几乎所有被调查学校都很少或是根本没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尽管学校都配备了大量的图书,但实际借阅率并不高。这是导致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丧失、阅
读积累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四、建议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能改变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
农村中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阅览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
(2)各级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
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习毕竟是
有限的。
(3)科任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其次要进行阅读
指导。一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
们多读好书;三要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习惯;四要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定期举
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4)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
文化气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
反馈孩子的阅读现状,同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教师也应经常有目的、有重点地进
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应该
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 篇二
一、转变学生观念, 营造浓郁阅读氛围
在学校里, 为了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进行课外阅读, 我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 我在班级里设立了一个“隐形图书馆”, 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 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隐行图书馆”设在教室一角, 课间课余随时借还, 十分方便。为了介绍图书, 我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 把要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 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同时, 我又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 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 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 放上一首优雅舒缓的钢琴曲, 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 以平和的心境尽情地读书, 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
同时, 我利用我校开展的“书香班级”评比活动的宝贵契机, 在我们班开展“快乐大阅读, 书香伴童年”全员读书活动。鼓励全班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 让浓浓书香伴学生们的美好童年, 让快乐阅读成为学生们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巧用家校联系卡,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 对于一些特别的学生, 我们不能用大众化的手法对待他们, 应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 找准切入口, 深入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于是, 我们试着设计了较为个性化的家校阅读联系卡。
每个学生的家校阅读联系卡是自己设计的, 在栏目的四周配上自己喜欢的画, 富有个性。里边的栏目包括:学生本周阅读书目、真情流淌、得意之作、希望之语、家教乐园、真心对白和诚挚回音。学生本周阅读书目:主要是罗列学生一星期内所看的书目。真情流淌:可以写一周下来的阅读感受, 可以摘录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内容。得意之作:以折叠形式摆放学生在这段时间中写的最有代表性的作文。希望之语:老师针对学生的某些弱点用委婉的语言说出, 提出希望和要求。家教乐园: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 我从网上寻找各种家教资料, 附在卡中供学生家长阅读、借鉴。真心对白与诚挚回音是根据学生近期表现存在继续改进的地方, 老师以充满善意的真挚语言告诉家长, 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途径。虽然做起来, 老师和家长都会很辛苦, 但是为了学生的将来, 再辛苦也值得。通过老师与家长的诚挚交流, 努力营造一个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良好氛围, 为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搭建一个平台。
三、设计亲子作业, 促进阅读习惯养成
新课程的实施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学习范围的延伸使得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的课堂, 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学生的父母配合完成的。我们进行亲子作业的探讨实验, 就是要力图通过各种形式的亲子作业, 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让家长的热情带动学生的热情, 促进学生阅读习惯养成。
1. 家长做好榜样, 孩子“监督”。
给学生树立良好阅读习惯的榜样, 这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最有效途径。古语也云:其身正, 不令而从,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作为老师和家长, 我们应该以身作则, 做一个热爱阅读的人, 为学生树立阅读榜样。对于家长, 我通过给家长的信、开家长会等渠道, 让他们明白给孩子树立良好阅读习惯榜样的重要性, 让他们在家里少看会电视, 尽量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学生看看书。孩子对其看书情况进行“监督”。对于小孩子来说, 监督父母看书这种事他们非常乐意做, 当然, 他们在监督的同时, 自己也会随之沉浸在书的海洋中, 不知不觉中对阅读产生热爱, 开启阅读大门。
2. 举办“家庭阅读日”。
在家里, 每隔一个月应该举办一次“家庭阅读日”, 在那一天组织一家人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 这种活动将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如在“家庭阅读日”开展“古诗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表演”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 也可以家长和学生共写阅读体会, 并对此开展PK赛, 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家庭阅读氛围将越来越浓厚。
以上是我在平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几点尝试。通过努力, 我们班形成了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良好的读书习惯已经形成, 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了。“阅读, 让民族精神起来!”愿我们的孩子从小热爱阅读, 乐于在书海中遨游, 为终身学习打下重要基石, 使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摘要:阅读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通过大量阅读, 学生能从整体上增强语文素养, 促进发展。目前, 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我试着转变学生观念, 巧用家校联系卡, 设计亲子作业, 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大量阅读,阅读习惯,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靳光勇.关于指导农村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几点尝试.2007-11-22
[2]冯汉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简析与对策探求.2006-10-19
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篇三
关键词 阅读策略 质量提升 有效指导 氛围创造
据统计,在小学阶段课本阅读量仅300篇,字数在15万左右,远不及一部80万字的《三国演义》。显然,仅靠课内阅读是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孩子成为终身阅读者是我们教师最大的责任。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条件、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课外阅读量很少且有效性不高,这自然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业质量的提升。那么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该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阅读的氛围,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数农村学生不会自觉读书。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长期以来孩子们大多懒散成性,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对此,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效果明显。
首先,教师以身作则,作出表率。作为语文老师,我带头读书,在情感和行为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实践证明,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除了以身作则,我还进行好书的推荐工作。我从一年级起带一个班至六年级近六年,从他们学会汉语拼音起,我就针对学生的年龄段有选择地指导他们读书,低年级时让他们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古诗和民间故事,进入中高年级后,向他们介绍传记、小说、美文等名篇名著。坚持实行每天推荐一句格言,每周推荐一首古诗,每月推荐一本好书的制度。
其次,定期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积极筹建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与同学交换共享。并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周边的书店、学校的局域网,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书香气息。扎实开展好图书漂流活动,让全校学生图书资源共享。
第三,重视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为引领学生走进书山,使读书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生活需要,让每一个孩子能时刻浸润在书香当中,在校园里享受到美丽的书香人生。我高度重视书香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力争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焕发出文化的韵味。名人读书格言、学生优秀作品、学生作品园地里好书推荐、我的读书故事、每周一诗、读后感言等时时散发着墨香,关于读书的黑板报,让人耳目一新。学生走进班级,在无形中便沉浸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之中。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阅读兴趣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推荐时首先要迎合学生兴趣。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去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首先,推荐的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的人物等。根据孩子的这些特殊心理,我向孩子推荐了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钟爱的《海底两万里》《 吹牛大王历险记》,誉满全球的《哈利波特》,畅销全国的《淘气包马小跳》,以调动起他们读书的热情。
其次,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精化学生的精神世界。阅读名家名篇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名家名篇的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学生沉浸在阅读名家名篇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就会感受到名家名篇对学生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第三,以课文为例,适时点引,拓展阅读。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阅读练习向纵深发展的过程,更可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在课堂中只要教师时时以课文为例,适时点、引,学生会寻着路子去如饥似渴地读书,以满足求知的欲望。譬如,在教完《长城和运河》《庐山的云雾》等写景课文后,在学生还沉浸于祖国山水的美妙情境之中时,用充满激情的话语告诉学生我国的名山大川、风景优美之地不计其数,描绘赞美他们的文章更是多不胜数,顺势推荐《五彩池》《桂林山水》《镜泊湖奇观》等富有奇趣的文章,并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一些写景的文章阅读,学生就会因大量地感受到优美词句、物、景的美丽而陶醉于祖国的山山水水之中,并会为祖国拥有这么多奇妙之地而深感自豪。若再来个“带我游”,让学生做导游,将自己读到的美景介绍给同学,学生读书兴趣就会大增。
三、培养阅读的习惯,增强阅读的自觉性和持续性
4.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探析 篇四
灵城镇十里小学 谭雪梅
内容摘要 :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也根本没有读课外书的习惯,要求读课外书时,学生拿出的也仅仅是几本《同步作文》,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课外书。并依据调查情况进行了培养农村孩子课外阅读习惯的初步探究。
关键词:课外阅读 创设环境 激发兴趣 正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明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
是养成阅读习惯,仅靠四十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一旦形成,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思想所带来了效应远远不是我们单纯的语文教学所能达到的。不但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和提高口头、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而且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还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审美情趣得到陶冶。
对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的有效思考与对策
一、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原因是指阅读材料的内容和阅读内容的表现方式,根据阅读内容的类型,可以把阅读材料分为童话类和科普类等。阅读内容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纯图画的、绘本形式的、拼音的和纯文字的表现情况。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材料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每个岁数阶段都有着本身的合适的阅读材料。在小学低段应尽量为孩子选择绘本和带拼音的材料,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可以采用以下对策:
1.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相当多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了本身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了解和带领,不宜过多地干涉。美国图书馆学老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假设您想要孩子完全遵照你的筹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所以,在为孩子挑选图书时,一定要选择他们本身喜欢的,这样才气慢慢培养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针对不一样个体选择合适的材料。针对不一样个体选择不一样书本,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有七种智能,每个人都有本身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同样,在阅读方面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点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喜欢看部分科普类的书本,如《大科学系列》;有部分孩子喜欢看部分漫画类的书本,绝相当多小学低段的孩子都是喜欢看童话类或故事类的书本的。所以,家长帮助孩子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要针对其个体的爱好选择阅读的材料。当然,有的家长会担心所以而造成阅读的片面性。同样地,加德纳教授认为在孩子的发展整个过程中要应用孩子的优势智能带动其劣势智能的发展,即在阅读上,家长要应用孩子的阅读长处,带领他们在阅读喜欢材料的基础上阅读其他书本,在这个带领整个过程中必要家长的智慧和方法。
3.增强带领,选择经典材料。小学低段的孩子比力适合读童话(故事)类有拼音标注的书本。家长可以选择部分经典名著,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叶圣陶童话》、《伊索寓言》等;也可以选择部分充满童趣的书本,如《宝葫芦的秘密》、《小熊维尼》、《绿野仙踪》等。一年级的孩子更多地需要选择绘本,优秀的文学作品有教诲、有批判、有鞭笞、有唾弃、有颂扬、有歌唱,让心灵一片空白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这样的文化营养里。所以,尽管《三字经》、《论语》等古代经典著作比力难以理解,但也应成为孩子们阅读的对象。为了扩大孩子的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面,3
激发勉励孩子多看些科普类的书本,如《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等。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虽然近年来教育界呼吁要建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但传统的思想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难以一时转变。因此,我在所在的农村学校在加强小学生阅读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1、“有效指导”课堂阅读。
专门设立设置阅读指导课,任何教师不允许以任何理由占用阅读指导课。在阅读指导课上,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保障。我们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以下方法:一是阅读方式多样化,如默读、朗读、诵读、精读、略读等。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阅读方法;二是边读边思;三是合作中阅读,阅读后要与别人交流讨论;四是有选择地阅读,要自觉抵制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对身心健康不利的读物;五是在实践中阅读,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如在作文、学校黑板报、文艺活动等,不断提高阅读质量。六是网上阅读,教师根据课内阅读链接,引导学生进行读电子书目。如学习《冬阳 童年 骆驼队》以后,组织引导学生网上阅读《城南旧事》。
2、“好书推介”家长陪读。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首先我们按学生年龄特点、年级差异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介课外阅读
书籍。本学期,我们向一二年级推荐的是绘本阅读,如《文字的奥秘》《恐龙的温馨故事》《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我在这儿”成长阅读丛书系列》《比得兔的世界》《聪明豆》等;三四年级推荐了《父与子全集》《草原上的小木屋》《新版神奇校车》《安徒生童话》《I SPY 视觉大发现系列》《三毛流浪记全集》《沈石溪激情动物档案系列》《时代广场的蟋蟀》《窗边的小豆豆》等; 五六年级推荐了《夏洛的网》《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草房子》《第三军团》《昆虫记》《列那狐的故事》《莎士比亚悲剧集》《长袜子皮皮》等。其次转变家长的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教师利用开家长会和家访的机会,向家长宣传读课外书的重要性,让家长根据子女的需要,经常为孩子多买一些课外书籍,并督促子女在家多读一些课外书,少看一点电视,必要时,家长可以陪读,营造一定的家庭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校讯通让家长知道本学期阅读的书目和每月重点阅读的书目,提倡亲子共读、家长陪读并定期召开“亲子读书交流会”
3、“沐浴阳光”师生共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所以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每天早上、中午安排一定的读书时间,不允许任何教师和学生占用,倡导教师陪读。在校园、班级营造一定的读书氛围,让书香飘进每个角落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也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与清晨共舞——经典晨诵,让灵感的花朵迎着初升的太阳悄然绽放
每天上午预备铃响后十分钟作为师生诵读经典时间。晨诵时,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让教师、学生、经典三者交织在一起。每个早晨,在琅琅的诵读声中,学校、老师、孩子一起共同穿越经典,享受生命,开启一个个新的黎明。师生于清晨极静之时,听着鸟鸣,诵着经典,让灵感的花朵自由绽放。与阳光共浴——午后读书,让心灵沐浴着午后阳光美丽绽放
读书养浩气。基于此,我们着力推进 “午后阳光”之“师生共读”工程。每天下午2:00——2:20为师生共读时间。这样为师生营造了教学相长的氛围,师生通过读书,获得精神意义上的洗礼,完善个体精神生活,提升人文素养的内涵,让心灵沐浴着午后的阳光美丽绽放。
三、搭建多样的交流平台,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我充分利用自己“一人双岗”工作的优势,为学生搭建多样的读书交流平台,以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漂流日记”激发读书热情。
为避免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因读书笔记的书写,造成学生厌读,应付了事,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
5.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篇五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我校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过的课外书很少,其中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占27%,读过2―5本的占68。3%,读过10本的占4。7%。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能力低下。通过调查发现,喜欢课外阅读的占23%,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能够“查字典或问别人弄清意思”的占10%,“作读书笔记”的占5%。
3、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乏。调查发现,部分有阅读的兴趣的同学家中藏书5本以上的占10%,2本以上占53%,没有藏书的占37%。有44%的同学父母认为课外阅读用处不大。
(二)出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一直以来,“课外书”被认为是“闲书”,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多大作用,没有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漠然视之,读也是放任自流,使得学生不会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渐渐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匮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其次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再加上有好多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
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各级学校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机会,一味地应付抽考、会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习上,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对付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想读书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同时,许多家长也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习,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一旦发现,轻则没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书也不敢看。
四、调查总结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能改变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1、培养兴趣:不同的学生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深自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图书时才能游刃有余。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那我们,要使学生的阅读成为“悦读”,该怎么做呢?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家长读书、看报、上网无疑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更爱看书,写作能力也强。如果家庭中缺乏读书的氛围,怎么指望孩子喜欢看书呢?这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家长自己放弃学习的情形目前在我校一些家庭中并不鲜见。
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中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阅览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
3、各级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习毕竟是有限的。
4、科任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其次要进行阅读指导。一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三要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习惯;四要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5、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现状,同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教师也应经常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6.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 篇六
发布时间:2009/3/5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东丽区小学语文课题组 执笔人:朱家军 杨惠茹
一、概况:
我们先来欣赏几个镜头:
镜头一:在东丽区一所偏远的学校,孩子们随着早自习的铃声走进教室。坐定之后,古韵悠悠的音乐又在教室里弥漫开来,这时朗朗的读书声响起: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首接一首,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孩子们在韵味十足的诵读中调整着自己的心态,开始新的一天的学习。
镜头二:午饭过后,孩子们整理了餐具,在校园里轻松活动了一会儿,和往常一样,他们安静地走进了教室,开始了“快乐午点----博士堂”的自主读书活动。学生在阅读中摘抄精彩语句、交流,写批注等,把读书视为品尝可口的精神午点一样那样快乐充实。每到周五12:30——1:00以四人为单位组织进行“我爱读书”的一周内容交流、欣赏活动。周周如此,从不间断。
镜头三:这是一次课外阅读的延伸汇报。同学们正在惟妙惟肖地表演“课本剧汇演”——《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风趣幽默的对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头戴草帽,粘着白胡须,一边做摇船的姿势上场,一边说“老汉今年六十八,专靠打鱼来养家,今天风平浪又静,多打一些鱼和虾。” 虽然学生的台词像打油诗,但是我们却可以看出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与课外阅读的积淀是分不开的。小学生还进行了“演讲比赛”,让学生将阅读的内容在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构思,结合自己生活、学习实际,自拟题目(或教师事先出题目)进行演讲;“读物插图设计赛”,对文章的内容、故事的情节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设计插图或封面,并举行展览进行评比,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还有“红领巾读书读报新闻集”活动,它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自豪感,又可为校园文明建设作贡献。
镜头四:一位教师在组织一年级的小同学第一次上阅览课,她先带学生参观阅览室整齐的布局,介绍丰富的藏书和各类书籍的摆放位置,并且讲述了悬挂于墙上的古今中外科学家的事迹。告诉孩子们,这些名人、伟人都是在小时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最后才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的。孩子们忽闪着充满求知欲望的大眼睛,惊奇地欣赏着这些种类繁多的书籍,听了老师的话后纷纷表达了自己要多读书的愿望。经过老师的巧妙引导,孩子们的读书兴趣调动起来了……
这所边远的小学校通过阅览课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积累、搜集资料的能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这些镜头就是东丽区教研室课题组自05年10月以来进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研究的花絮。从05年12月起,我们正式启动了这项课题的研究。经过天津市教研室的审定,同意该课题立项研究,课题批准号为KG2005121。
(一)专题提出的背景:
1、本区的阅读现状:我们东丽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全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影响了一些农村学校的发展。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现状不容乐观。课外阅读积累的薄弱使多数学生思想滞后、思维迟钝。一些学校、教师、家长教育观念的落后以及应试教育的压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虽然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也深深地认识到课外阅读积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十分清楚这是新课程标准当中的要求。但由于经费的限制、学校图书馆藏书量的不足、阅览室的形同虚设,使大多数教师对课外阅读积累的重视只有“心动”而没有行动。少数正在“行动”的教师也很难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积累的途径。
2、《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明确提出了小学生阅读的要求:低段——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性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理论依据:
(1)根据人的发展关键期理论,十三岁以前,也就是小学阶段是人的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遵循关键期理论,让学生多读多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词汇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作准备。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教学的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得多。我想大概占三七开吧。”
(2)、新基础教育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而且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的民族,善于阅读的民族。”
(3)、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他还认为:搞好课外阅读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二)专题研究的意义及目标: 意义:
1、从小学生个体发展来看,未来高素质人才必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以求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而课外阅读量的积累、阅读质的提高,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汲取更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进行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2、课外阅读有益于扩大视野,训练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课外阅读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能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有关阅读知识,正需要到课外去演练,而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学生主动求知和发展的广阔天地。
目标:
立足大语文观,以人为本,探索如何培养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水平,创设农村小学生从小爱读书,会读书的好氛围,开拓出小学生自能读书的途径;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发展,积淀学生的文化修养,改变目前被动接受型读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使小学生初步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学会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2.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欣赏式阅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会摘抄好词佳句。能书写读书心得,随感。
3.在课外阅读中通过古诗词,培养语感,增强文化底蕴。实践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如何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选择健康的书籍(学生课外阅读资料选择的研究)。
4、学校如何管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课外阅读形成性评价的研究)。
5、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学生课外阅读培养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三)专题组成员:
课题组组长: 杨惠茹 朱家军
课题组副组长: 张志欣 韩宝国 姜炳卫 刘玲玲 刘连华 石凤津 赵宝玲
实验学校: 北程林 丰年 津门 实验 振华里 东羽 刘台 赤土 钢小 务本 课题组主要成员及骨干教师: 张晖 刘金宏 马春霞 尚俊歆 张伟 苑树萍 储艳红 邢晓军 魏以芬 张会芳 肖立荣 邹秋燕 孙加芹
(四)主要研究的步骤、过程、时间:
1、准备阶段(2005年5月---2005年10月):完成课题设计,确定课题组成员,申报课题,启动研究。
根据区情、校情,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精心进行课题设计,确定了实验组长、实验校、实验骨干教师,并组织实验校的课题负责人和实验教师召开了课题开题会,现场组织研讨:针对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学校校情的子课题。两周之后,各实验校负责人将经过深思熟虑的子课题进行了交流,我们深感各校课题确定得准、适合课程改革的大气候,于是确定了第二步的研讨内容:在各校的子课题之下的专题活动 的研究。
2、实施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按照方案实施研究,撰写阶段报告。为了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我们对一所实验校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大部分学生家中没有藏书,课余时间就是看电视、玩游戏;学生阅读能力测验的成绩不容乐观。因此各校按照实施计划开始各种读书活动的实验与研究。经过反复实践,他们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读书方案,达到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实验目的。更为可喜的是,为了长效激励学生阅读,实验学校建立了阅读能力的评价方案,督促和评价学生的阅读结果。一年来,成绩显著,在区、市各种大型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材料、活动记录集等相继展出。06年7月,课题组又进行了阶段交流、总结,并撰写了阶段报告,参加了市教委举行的中期阶段成果评比,获得了一等奖。
3、总结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成果展示。
这段时间已进入课题研究的最后一年,我们对各项材料进行整理、归档,汇编教师论文集、学生各种读书活动的成果集。撰写研究报告,并与实验校积极筹划课外阅读展示活动。
二、方法:
(一)指导思想:
根据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理论依据,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各种促进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发展的活动方案与评价体系,从而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从小受到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其受益终身。
(二)研究策略: 做到四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课上学习与课下练习相结合;行政支持与班级活动相结合;自主活动与评价激励相结合。
1、调查法:采用调查法的原因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因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研制课外阅读问卷,根据实验校的分布情况进行调研,获得最具代表性数据和事实。还通过座谈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及对课外阅读评价的建议。
2、实验法:为了便于研究,同时也采用实验法。在申报此课题之前,我们已经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有了初步的研究,前期的实验研究成果是我们深入研究此课题的有力保证。以班级为单位,组成读书小组,开展读书活动。
3、个案研究法:课题组根据我区城镇校和边远的农村校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和不同地区的学校进行研究,更利于课题组成员准确掌握我区中心地带和边远地带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不同情况,进而制定出符合各实验校的研究策略。任意选定几位学生、班级、学校,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训练。记录过程,随时调整和改进实验方法。
另外,除了运用以上常用的方法外,我们还根据我区小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堂教学,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悬念法:结合教材,向学生推荐文学名著,或其他故事书、名人传记等,教师把故事或人物介绍到精彩处故意“刹车”,让学生带着“求知欲”自主地去阅读积累,即通过这样方法,将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有机的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将这样的阅读变成小学生个人的自觉行为。
3、笔录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将阅读过程中感到的好词好句、偶然迸发的思想火花或心得体会、或故事人物进行分类记录。
4、交流法:教师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把平时积累的故事、或人物、或心得体会进行小组交流,或编辑成手抄报供大家浏览、品评。
5、读写结合法:在学生内化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大胆设想、畅所欲言,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观点对一些文学名著进行扩写,缩写、续写。
(三)具体研究方法:
1、学校为学生提供阅读“源水”
(1)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校园图书馆的投入,购进各类积极健康的图书、电子图书,确保为学生提供好书源,并较好地发挥学校资源服务于教育教学与拓展学生能力的双重功能。各校图书馆均收藏两万余册图书,除供教师借阅外,学校组织学生每周上阅览课,进行阅读积累;有的学校利用托管课时间定期组织学生借阅,并要求随班教师一起阅读。
(2)推进班集图书架建设,开展读书活动。为了拓展学生读书的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各校建立了班级图书架制度。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段不同,各班情况又不同,因此,我们先开展读书兴趣调查活动,然后各班再根据学生的调查问卷,归纳感兴趣的读书内容,然后由学生自发搜集相关图书,建立班级图书架。要求每班图书架藏书要达到100本以上,每学期更换一次。并建立相应的图书借阅制度,培训了专门的小小图书管理员,教给他们如何开展图书借阅工作,这样各班定时、定人、定岗,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同学们可以利用每天中午或阅读课时间借阅图书,引导学生们边读书边做读书笔记。
2、开设课外阅读课,指导读书方法
各实验校把课外阅读课纳入校本课程的管理,在各年级各班开设了课外阅读课,重点探讨有效的读书指导策略。以年级为单位,对于课外阅读课的时间和内容,统一安排、统一进行。课外阅读课分为四种类型,即:(1)读书指导课(2)好书推荐课(3)美文欣赏课(4)读书汇报课。开设读书指导课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读书,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开设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开拓学生读书的空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开设阅读欣赏课是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的品味;开设读书汇报课是为了让学生畅谈读书感受,享受读书乐趣。这四种课型利用每周专设的课外阅读课循序进行,如第一周上阅读指导课,第二周上读物推荐课,第三周上阅读欣赏课,第四周上读书汇报课。目前,各年级老师正发挥集体的智慧,探索行之有效的读书指导策略。
3、拓展读书空间,延伸读书活动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开展读书活动还要充分调动家庭的教育力量,将阅读活动延伸到家庭。为此,我们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政府推动、专家引领、社会支持、家庭参与”的读书机制,在部分年级中开展了“亲子阅读”活动。亲子共读的主要书籍有少年版经典名著、《精彩阅读丛书》等。为了促进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学校要求实验教师利用家长会,以及课余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并致家长一封信来倡导家长在家里给孩子开辟读书天地,建立家庭图书角,让孩子有自己的小书架,书桌,书柜。实验校还对家长提出以下建议:1每天抽出三十分钟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使之成为习惯。2孩子不能阅读的书,可朗读给孩子听。3给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4把图书做为礼物送给孩子。围绕此项活动,实验校还开展了系列活动,如给画配诗,给诗配画。做书签,亲子阅读竞赛等等。还精心设计了阅读记录卡和阅读评价反思卡,要求家长根据孩子家庭读书情况辅导孩子进行填写,反馈孩子家庭读书情况,最后,评比班级家庭读书小博士,这一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热情。
4、以特色化方式促进学生坚持读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进行长期的、大量的阅读实践,人的文化素质品位才能不断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逐渐形成。就小学生阅读而言,只通过学校规范化管理促使学生读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将读书行为“内化”,促使学生自主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据此,实验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特色化阅读实践。一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小,独立阅读能力差,所以在每次阅读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摘录阅读中发现的好词佳句,再引导学生配上优美的图案进行装饰,制成精美的采蜜集。二年级师生定期举办了手抄报评比活动,期期精美的手抄报尽显师生同读书的成果。三年级的读书成长册、四年级的读书成长袋,记录了读书时间、地点、读物名称、文字数量和阅读感受。学生们天天读,天天记,教师随时评。良好的读书习惯已初步养成。五年级学生在阅读基础上有所感、有所思,他们能及时在阅读的基础上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
5、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享受无尽的读书乐趣,长期以来,课题组指导实验校先后开展了以下活动:
(1)常规性读书活动 ①、古诗文吟诵活动
古诗词作为我国灿烂的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了让学生禀承传统的文化根基,领略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积累丰厚的底蕴,几所实验校编选了低、中、高三套古诗文教材,作为校本教材并利用每周一、三、五晨检和午检的时间,伴随着悠扬的古筝乐,全校进行古诗文吟诵活动。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吟诵,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的古诗文,钟情于古诗词吟诵的热情十分高涨。
②、自主“两分钟”活动
在每节语文课前的两分钟,学生以多种形式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进行读书汇报,每天有一名学生汇报,全班同学轮回。最后教师与学生给以适当的评价。定期评比最佳小主持人、最佳创意人等。所以每个学生都精心准备,力争获奖。
(2)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 各年级还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开展了读书汇报会、朗读比赛、采蜜集评比、“好书伴我成长”主题的读书演讲、故事大王比赛,古诗词诵读、名家名篇的朗读、书签制作、手抄报评比、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等活动。
(四)推广手段:
1.特色展示: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发现有些活动的确能给同学和老师乃至家长启发和触动,有利于推动课题进一步发展。我们举办了学校的特色展示、课题组的特色展示、全区的特色展示。实验小学举办了亲子活动展示;刘台小学开展了“快乐午点”的展示;钢管小学开展了“书香溢满校园”读书周活动,在活动中为“阅读之星”颁奖进行鼓励;津门小学开展了成语接龙等活动。
2.评价激励: 阅读课题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阅读活动方案的建立上是不够的,更应该侧重对学生读书活动的监督与评价,尤其是通过评价的结果评选出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并予以表彰,这是点燃学生读书热情、激励学生自主读书的动力,因此在开展读书活动的实践研究中,课题组研制了农村小学生读书活动的评价方案,这是保证读书活动稳步落实的助力剂。以下是部分学校的评价方案。
(1)用考级制度进行定量评价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是多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进行评价等。但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通过观察发现乐器的考级制度可以激发学生为了达到最高级十级而不断努力练习,这正是因为学生有了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够做到不断努力。所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可以采用考级的制度。比如钢小制定了《钢小学生课外阅读考级制度》。
(2)用表格反馈进行定性评价
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浏览许多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为了激发学生在读书时积极动脑思考,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我们设计了这样一张表格,让学生阅读了一本课外书以后,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记录下自己的感想。根据学生上交的反馈表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分,并将学生分数的动态表在班级网页或者班级墙报中公布,以此激发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见下表:
年 班学生读书卡 阅读书目 阅读后小体会
学生姓名: 家长签名: 阅读时间:()到()(3)用课堂练习进行能力评价 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我们注重在学生学习课文或者读完一篇文章后适当做一些迁移性练习,把课外知识引用到课内,从而对学生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做一定的评价。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空城计》一课之前,先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情节和特定人物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时,为检查学生阅读的质量和他们运用的能力。让学生来说说诸葛亮为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设计空城计?学生就将三国中的故事说了出来。这课学完后,又进行了一个三国故事会,让学生来讲讲三国中其他故事。并且对学生们在课上表现进行打分,这样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提高阅读实效。
(4)用读书交流会进行总结评价
课外阅读一段时间也需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实验校采用在读书交流会或者专题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在读书交流会中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科普类、动画类、文学类……,进行介绍书籍或谈自己阅读感受的交流活动。在评价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评价时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又让学生互相了解了很多新书,为以后读书指明了方向,真可谓一举两得。在专题活动中,有的教师设计古诗文擂台赛、赛诗会、故事会、亲子阅读知识竞赛等。
(5)宣传活动促进书香校园建设,影响社区文化氛围
2007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钢管公司小学开展了“书香溢满校园”钢小读书周系列活动。本次活动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展示了阅读评价课题实验班的阅读成果,并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共读好书,创建“书香校园”。以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各实验校读书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书香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浓浓的校园书香氛围,达到了推广的目的。
当然,以上的这些方法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正确评价的目的,希望通过我们以上的一些评价方法能够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利用各种量表、测评工具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结果:
(一)研究的主要成果
1、学生发展成果:
实验前家长喜欢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仅占25%。目前喜欢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占56%。实验前主动阅读课外书籍的只有26.25%,偶尔阅读的占65%,8.75%的学生从不阅读,41.75%的学生家里没有藏书。经过两年多的实验研究,这各种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实验校主动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达到了80%,喜欢阅读的学生达65%,有97%的学生认为阅读课外书籍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现在实验校学生家庭藏书量从过去的1——5本,发展到20——30本,钢管公司小学已从过去的64本发展到现在的84本。五年级孩子的阅读量也从过去的60.5万字提升到98.5万字。
学生的作品已经集结成册。(请看资料)2.教师发展成果:
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及教学目标,正确处理教材,科学设计,加强阅读课上学法的指导;实验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了极大地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有了明显提高。
(1)进行课例研究几十节,有14位教师在天津市首届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4位教师在全国优质课说课大赛中获二等奖;10位教师的录像课,在全国、天津市实验工作总结活动中分获一、二等奖。近百名教师在全国教师语言基本功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2)实验教师撰写了百余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其中数十篇在全国及市区教学论文、设计、案例、反思、叙事等比赛中获奖,有的发表在各级刊物上。
(3)十几位教师分别获得了国家级、市级、区级学科带头人、课改优秀教师称号。3.理论成果
(1)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理论成果。编辑了教师论文集锦。(2)形成了课外阅读的基本策略。充实资源,确保阅读总量: ①学校添置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②校园内好书展卖;③建立家庭书柜、增加家庭藏书量;④学校、家庭有专用的读书时间。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①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要掌握阅读方法;②课外阅读中主动运用习得的方法,使之形成能力;③教师提供时间,学生交流读书之法。活动为载体,提升阅读质量:①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班级故事会、古诗擂台赛、演讲比赛、手抄报展示等;②开展亲子阅读展示活动;③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④鼓励学生读写结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比赛。
(二)研究成果的特点 1.活动性
课题的实施,促成师生间的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例如:创设一种阅读活动情境、营造一种阅读活动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促进学生阅读,让教师与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生成、不断进步,共同成长。
2.发展性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使孩子们逐渐建立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在教师的引领下,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构建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使每一位学生由热爱读书,迁移到热爱生活、关心他人,享受这种读书的生活。
3.多样性
因为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学段的阅读要求不同,孩子们阅读的书籍的种类不同,所以,我们建立的学生读书的方案就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这样有利地提高了读书的兴趣,实现课标中阅读量的要求。
另外,我们对调查中学生喜欢的书目进行归纳,分低、中、高段列出六年中课外阅读的书目,并加以分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不同的年龄段有所侧重,让学生早有准备。
科普科幻类:提供适合儿童特点的科幻小故事,及揭示生活、自然常识的科普读物。各年级段书目举例如下:
低年级:《十万个为什么》、《聪明屋》、《知识童话》等。中年级:《科学百科》、《动物秘闻》、《中外科幻故事》等。
高年级:《少年百科丛书》系列、《世界科幻小说精品丛书》、《上下五千年》、《流光铁甲》等。
文学作品类:选择儿童喜爱的儿歌、谜语、古诗、寓言、童话、小说、剧本、相声小段等,供学生阅读。选择名家名篇指导学生品味、赏析、学习。各年级段书目举例如下:
低年级:《看图学成语》、《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儿童学古诗》等。中年级:《木偶奇遇记》、《一千零一夜》、《中外历史故事》、《红领巾小相声》、《西游记》、《唐诗三百首》、《名人名言》等。
高年级:《中国寓言》、《中外名人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大名著》系列、《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等。
四、评价:
1、因为种种原因,一些实验校的研究中途停滞,我们如何让这些掉队的实验校重整旗鼓,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
2、怎样进一步深化课题的研究,使此课题研究的成果能在我区推广、实践,力争全面推开,整体提高。让全区每个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都能基本上达到课标要求的阅读总量。
3、课题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做到了时间落实、指导落实、活动落实,但是,有个别学校没能做到检查落实。今后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进展,检查、督促、交流、评价。进一步探索研究出评价农村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案。
08年3月 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版权所有 1997-2009 津ICP备 05010531-4 津教备0507号
7.农村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篇七
一、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 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 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 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 工作之余, 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 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 就是一个乖孩子。其次, 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 早自修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 浪费时间, 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
二、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 一听说要买课外书, 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集。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三、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多是囫囵吞枣, 粗粗浏览一遍。很少做读书笔记, 即使做了笔记, 也无非是几句好句, 几个好词。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大量阅读, 学生能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 增强语言积累, 提高读书能力, 从整体上增强语文素养。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改变农村学生的阅读现状, 笔者进行了一下尝试, 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正确引导, 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
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怎么去读书, 而不是教会学生读懂一本书或几本书。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 区别对待, 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 轻骑剽悍, 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 略读, 浏览。像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 童话故事之类可用略读, 一些有益的报纸或有用的信息资料浏览即可。
现在的农村学生能够主动地阅读极少, 多数学生只在课堂上泛泛地读一下课文, 有的学生甚至学完一课之后, 不知道生字新词在什么地方, 怎样读, 是什么意思, 更不要说对文章语言的感知和对文章情味的体悟了。因此,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如果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 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成了无米之炊。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增加课文中要求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数量, 培养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的词语的习惯。除此以外, 还要求学生养成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是阅读积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长期做好这个工作, 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常抓不懈,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看报的习惯, 要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读好语文课本, 因为语文课本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能力的主要载体, 所以学生要天天认真读, 但阅读教学仅以课本为单一的教学内容还是不够的。为了丰富学生的读书内容, 要指导学生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读物是课堂阅读训练非常必要的延伸和补充, 还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读成语、名言、警句等, 坚持每天读, 持之以恒, 既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又能提高自身修养。还有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如每周通过组织讨论, 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 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的能力, 开阔视野。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做到:一是定书, 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 就一定要读完, 千万不可浅尝辄止, 半途而废, 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 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 选择读书的时间, 不能想读就读, 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 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 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而是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和态度, 这些习惯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 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三、培养兴趣, 保持旺盛的课外阅读欲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在农村小学很多学生对语文本身就缺乏应有的兴趣。所以,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讲述书中的精彩故事, 让优秀生介绍阅读的经验等, 去激发学生想去阅读的兴趣。语文老师还要让阅读教学同生活联系起来。语文教学只有放在这个广阔的社会大课堂里才能焕发生机。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倡导学生直接接触更多的语文材料,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其实, 生活处处有语文, 课堂、校园、家庭、社区都是学习语文的空间, 比如, 广告词, 产品的说明书, 报纸, 杂志, 电视, 标语等等, 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信息和阅读上永不枯竭的源泉。
8.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 篇八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更新;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59-01
语文教学重在语言运用,而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阅读教学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效果;同时可以提高听说读写和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结合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每周开展一次阅读分享课,让学生交流阅读中的收获;平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开展实践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或班级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如“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创造条件,使学生实现阅读
1、建立班级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为了介绍图书,我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选择图书提供了方便,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做好读物推荐,扩大阅读范围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较差,可如今的课外书却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依照读物的教育性、益智性和趣味性原则,积极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可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大闹天宫》,可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等。其次,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必须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书籍目录。
三、加强指导,使学生有效阅读
1、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这些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有选择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把听说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2、指导学生掌握形式多样的读书方法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精读法,就是对书上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9.浅谈在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课外阅读 篇九
喀喇沁旗小牛群初中陆建伟
内容提要:
一、寻找鲜活阅读源头;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关键词:开展 课外阅读
置身于书声琅琅、书香徐徐的校园,你会觉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就如朱熹在《观书有感》所写:“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智慧的源头活水就是一本本好书,理想的书籍就是开启智慧的钥匙。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除了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之外,我还有责任引领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并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引领他们好读书,读好书,一生读书。在农村学校条件艰苦,书籍很少的情况下,要想让一群农村孩子爱上读书,并养成习惯这谈何容易。我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把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寻找鲜活阅读源头。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心理需求,引起学生共鸣,课外阅读要能纯净孩子的精神,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我们的立足点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在第一次教学《孤独之旅》以后,得知此文节选自《草房子》,我就断定这一定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课文里的主人公年龄与我的学生相仿,课文里的故事就发生在校园里,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就去书店买了一本,虽然是盗版,但不影响我读的兴致和学生听的兴趣。记得给上一届学生读了一少部分,还没等读完,好多学生都自己买来读完了,说是等老师读等得太久,一节课才听十几页,不如自己一气读了痛快。每个学生都在书中找寻着自己的影子,桑桑,秃鹤,纸月,杜小康„„一个个鲜活的面影,演绎着少年人生的忧伤和成长的话题。选一本好书,激发阅读兴趣,把学生领上一条书香之路。这之后,曹文轩写的小说,如《细米》,《根鸟》,《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黑瓦》,《野风车》《青铜葵花》这些纯美系列的长短篇小说,我的学生都陆续买了来,互相交换着读。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记得一位教育作家写过这样的话:“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聊,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像我之前说的读《草房子》一书,慢点读,读到高潮处,情节留有悬念的地方停一停,学生就着急了,他就想方设法去借或买这本书来读了。
读书贵有恒,最怕一日曝十日寒,所以等学生有了兴趣还要趁热打铁,巩固成果。我们利用每周三第五节设立专门的读书课,开展行之有效的班级读书活动。再就是我们农村学校住宿生有晚自习,我值班看自习时,都安排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题可以不做,书不可以不读。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习惯的形成可以有两种基本的途径:
一是坚持,我们教师指导学生上好每天的读书课。在语文课上,我坚持每节课前五分钟为孩子们朗读优秀课外美文,朗读有一定厚度和深度的文学作品,朗读精彩片段„„,使每次的朗读欣赏成为学生最向往的时刻。读完后挑两个好句子摘记在读书笔记上,日积月累,学生的运用语言的水平也就随之有了提高。
二是潜移默化的熏陶,我在班级里提倡一分钟读书活动,即珍惜边角料的时间,随时随地的阅读。班级的墙壁上贴有标语,正墙上是“好读书读好书”,侧面墙上贴有“今天你读书了吗”,让中国式打招呼“你吃饭了吗”变成“你读书了吗”,让学生感觉读书同吃饭一样重要,习以为常并持之以恒。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为了更加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们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读书兴趣活动:
1、在学生中开展讲故事、写读后感、征文演讲等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比赛促进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2、读书笔记展览: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笔记展览评比活动。学生读书定期做好读书笔记,摘录书中妙词,佳句,锦段,以及自己的点滴心得,使读书成为孩子学习的加油站,补充他们的知识,让他
们在读书中学习,在读书中体验,在读书中成长。
3、“好书换着读”活动:农村孩子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买书困难,藏书不多,这成了阅读的一大障碍。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我从家里把几年来的藏书,及订阅的《读者》,《意林》等刊物拿到班级借给同学看。还鼓励同学们互相换书读。在换书读的过程中,学会了分享,增进了友谊。我们拥有多少同学,就拥有多少本期待的好书,书的来路越来越广,智慧的小溪汇聚成河成海,无比广阔。
农村学校也可以成为书香弥漫的校园,只要我们去寻找更好的方法,我希望用阅读去点燃学生的智慧,用好书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让书香浸润每一个同学成长的脚印,踏花归去马蹄香,读书点亮你梦想。
参考文献:
张仁贤《课堂教学那些事儿》2011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阅读: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随笔08-27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06-19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11-07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08-20
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10-05
浅谈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11-29
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策略11-10
农村小学阅读存在问题10-18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