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

2024-06-18

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共12篇)

1.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 篇一

标准化管理工作评价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验证标准化管理工作质量,调动各单位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确保扎实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本着有奖有罚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单位。

第二章 评价条件

第三条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机构,并设有专门科室及人员负责主抓标准化管理工作,并能够按既定数量岗位名称编写标准化程序,其操作程序要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

第四条 为确保标准化管理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实施,各单位每一季度要有阶段性标准化管理工作计划或工作安排。

第五条 为扎实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各单位要有切实可行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定期检查岗位标准化操作程序的贯彻执行情况。

第六条 各单位在组织运行过程中要组织培训、检查、考试与考核,确保岗位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本岗位标准化操作程序。

第七条 公司对各单位岗位标准化落实情况,以现场询问、检查及抽查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价,综合评定合格率达到90%以上。

第八条 能够充分利用标准化管理手段解决生产经营管理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创新性手段和方法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

第九条 评价期间,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能耗指标及产量、成本、费用等指标水平,在完成公司下达目标的基础上,持续稳步提升或降低。

第三章 评价方式与奖励

第十条 公司标准化管理工作推进办公室(由办公室专业人员组成)每季对各单位、部门标准化管理工作情况,按照上述评价条件进行评价打分,具体详见《标准化管理工作评价打分标准》,并将评价结果报推进领导小组审议。

第十一条 在评价期间,对于表现突出、效益良好,且未出现重大安全、环保、工艺、设备、质量等事故的单位,公司授予“标准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给予奖励。

第四章 日常考核

第十二条 推进标准化工作积极性不高,领导重视程度或支撑力度不够的,考核专业5分。

第十三条 标准化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能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工段、班组的,考核专业3分。

第十四条 未能按既定数量岗位名称编写标准化程序,或编写的岗位标准化程序可操作性、实用性较差,考核专业3分。

第十五条 岗位标准化程序等相关标准不能有效贯彻执行的,或综合评定未达到85%以上的,考核专业5分。

第十六条 岗位标准化执行过程中,岗位标准化操作程序未张贴上墙,考核专业2分;标准化工作相关资料缺失、管理不规范的,考核专业3分。

第十七条 未按公司要求报送有关资料,每次考核专业2分。第十八条 未及时制定阶段性标准化管理工作计划或工作安排的,考核专业5分。

第十九条 未建立标准化管理监督检查考核机制的,考核专业5分;未按检查考核办法组织实施的,考核专业3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以上考核扣分按行政事务专业分进行兑现。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2.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 篇二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具有社会公益性的技术基础性工作。多年的实践证明,标准化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急管理工作的突发性、复杂性和公共性以及跨领域、跨学科、跨行政区域等特点,使得应急管理工作具备运用标准化基本原理、实施标准化并发挥技术支撑作用的基础条件和工作背景。运用标准化理念和技术手段将有助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有利于维护公众权益和社会利益。

1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语境中的标准化

1.1 概念解析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是一种中止或瓦解社会正常关系和秩序的事件,并不断增加危险,迫使相关的系统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和抉择,采取更多的控制或调节行动,以维持社会系统正常的秩序。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部门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过程,主要任务是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应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预防潜在风险的发生和对已经发生的风险提供科学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的危害性,防止风险升级,最大限度避免公众利益损害,促进社会稳定。建立完备的社会风险应急管理机制,既可以把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也可以以极小的代价迅速平息突发的社会灾害。这一目的为标准化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存在的价值。

因此,结合标准化的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即可称为应急管理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相关标准的过程。

1.2 标准化在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依据标准化活动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经验,标准化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对于有效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实现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1.2.1 有利于实现应急管理的超前预防

标准化的对象不仅可以在依存标准化的实际问题中选取,而且更应从其潜在的问题中选取,以避免该对象非标准化发展后造成的损失。对潜在问题实施超前标准化,会有效预防其不必要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突发公共事件的爆发时间非常短,传播速度非常快,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突发公共事件在一定阶段内、一定范围内是可能处于失控状态的。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启动紧急的应对措施,以使公共利益得到及时的、最大限度的保护(亦包括公共利益被侵害时的有效抑制、制止和恢复)。突发公共事件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必然要求应急工作尽可能地做到超前预防。另一方面,很多突发公共事件的产生也与现行体制中的诸多弊病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方针是“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结合”。实施标准化可以完善超前预防机制,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频率,一旦发生也可以做到处事不乱,有效应对。

1.2.2 有利于实现应急管理的系统优化

现代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系统之中,只有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即把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运用系统的方法、程序,才能使其从系统总体上达到最优效率的目标。应急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其中“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就是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定的应对计划和方案。“三制”是指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标准化即是优先考虑其对象所依存的主体系统能否获得最大效益的问题。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就是将应急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标准体系和保障体系两个层面保证应急管理的优化,达到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大化。

1.2.3 有利于实现应急管理的协调统一

标准化活动的成果(即标准)只有让公众接受和理解才能得以执行,这就必须在标准起草和编制过程中,让与标准相关的各个方面充分协商一致,取得共识。这样既可以使标准制定得科学合理,具有广泛的基础,又可以为标准顺利、有效实施创造前提条件。而且,这种协商一致后的“统一”是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对标准化对象的特性和特征作出统一规定,以实现标准化的目的。这与应急管理工作的非常态性相符合,比如:突发公共事件既具有一定威胁性,又具有公共性的特点,即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与社会公众个体的利益相比,公共利益更为重要,处于优先保护的地位,处于个体的个人利益不能违背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标准化有助于在常态时期制定最优化的方案,在应急管理具体的非常态的工作中合理协调相关利益主体,实现应急管理的目标,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2.4 有利于实现应急管理的持续改进

标准化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监督或检查标准实施情况,并作相应处理的过程。应用到应急管理工作中,根据应急管理对象、客观环境、主观意识、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促进标准化活动过程反复循环的进行,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标准化活动,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标准化模式,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此外,标准虽然可以适时修订,但是要按规定程序,要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否则任意变动势必造成混乱。所以,标准化可以保持应急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发达国家应急管理工作的借鉴意义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应急系统,应急管理工作较为完善。从标准化的角度来看,以下几点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2.1 建立应急管理工作模式

发达国家多数都成立了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设置有完整的应急管理机构体系,工作模式明确。如:美国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加拿大的公共安全和应急部、俄罗斯的紧急事务部、日本的全国危机管理中心、澳大利亚的应急管理中心等。这些管理机构集中了原先分散于各部门的灾难和紧急事件的应对功能。同时,其各级政府也相应建立了不同层次的管理机构,如:应急管理办公室、防灾中心等,承担不同的应急职责。

另外,大多数发达国家在法律上制定有专门针对自然灾害和其他紧急事件的法律法规,建立了完善的应急法律体系,采取立法、政策等方式来强化应急管理能力。比如美国,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发展有着坚实的法律基础,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美国在重大事故应急方面,已经形成了以联邦法、联邦条例、行政命令、规程和标准为主体的法律体系。美国制定的联邦法包括《国土安全法》、《斯坦福灾难救济与紧急援助法》、《公共卫生安全与生物恐怖主义应急准备法》和《综合环境应急、赔偿和责任法案》等。此外,美国已制定《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要求所有联邦部门与机构采用,并依此开展事故管理和应急预防、准备、响应与恢复计划及活动。

2.2 加强灾害的预防管理及应急教育

多数发达国家建立有完备的灾害预防系统,并且高度重视防灾宣传教育工作。美国凭借其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雄厚的物质基础,建立了完善的预警系统和科学全面的应急预案,如果预测到有可能发生灾害即刻采用各种信息手段将灾害信息传达给每位市民,每年都要对灾害应急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对公众进行防灾宣传教育。日本在很多区域建有防灾基地,这些基地平日里是公众场所,而在发生灾害时即成了避难所、应急管理指挥中心、物质调配中心和医疗保障中心。通过学校教育、防灾管理活动以广泛而深入的灾害应急演练进行防灾知识宣传教育,强化公众的防灾意识和防灾救急能力。在加拿大每年都有“紧急事件准备宣传周”,由各级政府、非政府民间组织、志愿者以及教师共同参与,向公众宣传应急救灾知识,以此强化公众应急救灾的能力。

2.3 大力发展应急产业

应急产业一般指为预防、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活动的集合。按类别划分,一是救援处置装备与技术,二是监测预警诊断设备与技术,三是预防防护产品与技术,四是应急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等。美国的应急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电子商务业,还有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如提供相关咨询、派遣救援队携带装备进行现场紧急救援等)。此外,由于美国的保险业很成熟,因此,产业链一直延伸到灾后服务。

英国的应急产业主要关注应急装备的提供,主要集中在救灾阶段,且品种齐全。英国有大量生产应急装备的企业,包括医药急救箱、个人防护用品、切割工具,到体积较大的急救车辆、救生筏、临时居住房屋等应急装备。产品也符合水陆空各个层次的紧急救援需求。

日本的搜救犬及其培训业务是应急产业中最有特色的一项,不仅有专门将宠物培训成搜救犬的公司,还有搜救犬的展销会。此外,日本的应急产品具有专业性、融合高新技术、系统性、多样性的特点,将先进的技术充分利用到灾害救助中,注重专利发明。围绕灾害救援产生的企业还编有大量的灾害情报类杂志。

2.4 全社会积极参与应急管理

从应急工作的阶段来看,无论是在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还是在监测与预警阶段,无论是在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还是在事后恢复与重建阶段,应对自然灾害及其他紧急事件仅仅依靠政府还远远不够,包括政府在内的任何一个公共组织的力量无法单独满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所有需求,应充分利用民间资源,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社会参与。

多数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民防机制,建立了很多有针对性的非政府应急组织。美国鼓励全民参与,并建有许多非盈利性慈善机构,如:红十字会、教会、募捐机构、志愿者组织等,在灾害或紧急事件发生时及时提供医疗、避难所、人力、物资等。德国的民防专业队除了约6万人专门从事民防工作外,还有约150万消防救护和医疗救护、技术救援志愿人员。在日本,公众有很强的防灾救灾意识,一旦灾害发生,地方居民会立刻采取行动,日本也建立很多地方灾害管理的志愿者组织,这些组织备有应急物资,定期进行灾害应急管理演练。

3 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

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应对了多次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结构不完整、功能不齐全、技术不完备、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全方位的系统完善,本文主要从构建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的角度,探索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路径。

3.1 基本原则

根据《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指南》,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应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协调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

(1)统筹规划。统筹应急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和布局,补充空白标准,修订落后标准,实现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总体布局的全面、科学和平衡。

(2)重点突出。紧紧围绕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按轻重缓急,分批、分阶段研制标准,特别是关键技术标准和涉及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的技术标准。

(3)协调推进。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技术机构、行业协会、重点企业以及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中的职责和作用,加强协调合作,确保有效推进。

(4)注重实效。通过完善和强化标准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应急标准实施监督和信息反馈机制,形成标准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修订的良性运行系统,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3.2 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内容

根据《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指南》,结合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主要包括标准体系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如图1所示)。应急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包括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体系表的构建、重点领域及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包括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标准实施监督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国际标准推进机制。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是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的主体,应急管理保障体系是确保标准体系的建设和有效运转、发挥效能的前提和保证。二者互为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应急管理标准化的科学发展。

3.3 应急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图

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主要是遵循全面配套、结构合理、科学先进、实用有效的原则,将应急管理的相关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对于应急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图的设想如图2所示。

应急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关系为上下层之间的“层次”关系,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通用基础标准,适用于整个应急管理领域。第二层次作为第一层次的下位类,根据标准实际指导作用和适用范围,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门类。第三层次作为第二层次的下位类,按照应急管理工作的各专业特点和运行机制划分为预测与预警、应急准备、应急处置、恢复与重建等门类。第四层次作为第三层次的下位类,按照标准的类别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需求划分为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产品标准等标准类型。根据应急管理工作及其标准体系的研究进展和实际经验的总结,第二、三、四层都设有可扩展项,以及时补充、完善和修订标准体系的内容,使其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摘要:基于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语境中标准化的分析,阐释标准化有利于实现应急管理的超前预防、系统优化、协调统一和持续改进,借鉴发达国家应急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探索建设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应急管理,标准化,标准体

参考文献

[1]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年1月8日颁布

[2]戚学森.民政应急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3]洪生伟.标准化工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4]张朝华,郭泽潮.发达国家农业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01):37-40.

[5]佘廉,许晶.应急产业发展趋势[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1(03):68-71.

[6]关于实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09]40号

3.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 篇三

关键词:消防标准化工作机制标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198-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维护我国社会的安全稳定,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考验。就目前全国的火灾形势来看,情况并不乐观,重特大火灾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这就说明我国消防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消防标准化作为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经过数年的建设,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消防标准化工作逐步显现出了一些问题。

1 目前消防标准化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在分析目前消防管理的现状时,可以看到消防标准化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是消防标准化工作跟不上消防工作发展的步伐。比如说在社会消防预警、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和识别重要火灾隐患等方面的工作机制的制定步伐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方面的缺乏。其二是消防标准与国家规范的冲突。这主要是由于建筑技术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不同于消防标准的制定,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独立性,往往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和总结的一些经验,而又无法一时形成标准,从而制约了一些工作的开展。其三是消防产品的更新速度远远大于消防标准化的制定速度,这也与消防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市场规律有关,间接导致了消防产品的质量各有差异。其四是人们缺乏对国家最新标准的关注和学习导致新标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最后是相关的消防专业研究人员和消防专业机构较少,也是阻碍消防标准化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推行消防标准化工作机制创新的思路

针对上述分析的消防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应该着力研究新的方法来应对这一挑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方向,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改革创新消防标准化管理工作,努力使消防工作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道路,真正将消防标准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下面就从推行消防标准化工作机制创新的角度来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出本人的几点思路以供参考。

2.1 研究消防标准化工作体制,科学的地进行规划

消防工作要创新改革就要认真仔细地研究消防标准化工作机制,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认真有条理的解决消防标准与规范制修订体制不吻合的情况,从而达到消防标准与国家规范的制、修订制度的和谐统一。应该整合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信息方面的资源来进一步完善消防管理机构的体制。要认真思考消防工作的实际性,不管修订的步伐怎样,都要结合消防标准的实际需要来进行重大消防工作的安排。根据国家标准部门的相关规定,积极沿用和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消防管理工作。同时也可以做好一个时期消防管理标准和修订标准的规划工作,这也是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从而真正做到消防标准化工作机制的创新。

2.2 考虑建设消防标准化工作的专业性队伍

在建设消防标准化工作专业性队伍的同时,首先不仅要注重专业的标准化队伍的培养,还不能忽视基层消防队伍的标准化建设,必须让标准化工作深入到每个消防部门。其次不能忽视标准化研究单位对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这不仅要求社会单位的积极配合,还要求包括一些消防科技学院、消防科研单位以及等其他相关企业单位的参与。还有,成立这样的专业性队伍就要成立专门的消防科研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研究标准化工作的操作实施。最后是能够培养一批消防专业素质的人才,他们要有能够符合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条件,并且有能够洞悉全球消防科技发展方向的眼光。他们的工作任务一是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组织提出对本专业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政策和技术措施的建议。二是按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要求,组织提出消防专业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试验验证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建议。三是受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托,审查消防专业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送审稿,提出审查意见。四是调查了解消防专业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分析标准实施后的技术经济效果,及时向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有关情况的报告和改进工作的措施建议。五是组织消防专业标准化的宣传普及、经验交流和学术活动,开展消防专业标准的技术咨询工作,协助主管部门做好有关标准化技术培训工作。六是组织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口的ISO/TC92/SC1、SC2、SC3和SC4的国际标准翻译、验证、分析研究和表态文件的投票等技术工作,提出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关活动的建议。七是负责指导、协调消防专业各项标准制、修订工作及技术归口工作。

2.3 消防标准化工作机制的改革创新要不断加强

当今社会形势瞬息万变,所以必须要不断加快改革的步伐,才能使消防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这也对国家标准部门提出了较高要求,必须大力研究能够与形势变化相符合的机制,为消防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做好准备。各单位作为社会的主体更要积极投入标准化消防工作机制,根据自主创新成果的要求去尽到相应的职责。消防协会也应该承担起消防标准化工作的推行任務,着力探究适合消防管理模式的道路。社会中介组织在消防产品评定、消防设施检测工作中与对消防标准化工作机制的改革创新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消防标准的实施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推进消防标准化工作机制的过程中要实行长期的监督并做好后期的信息反馈和收集整理工作。

3 结语

消防管理工作对确保我国社会的火灾形势的稳定,确保社会经济建设飞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不仅要抓住新的机遇,在我国实施“十二五”发展战略的伊始之年,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推进消防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创新消防标准化工作机制来提高消防标准化管理水平,这也是我国消防工作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参考文献

[1]石保权.关于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思考[J].中国标准化,2000(3).

[2]陈军,莫攀焕,雷蕾.对消防标准中一些问题的探讨[A].中国消防协会年会面向新世纪消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

[3]胡晔.关于消防标准化工作的思考[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5(10).

[4]韩伟平,姚松经,马恒.我国消防标准体系建设浅议[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6(6).

4.标准化管理工作总结 篇四

XXX公司紧紧抓住开展标准化管理这一有利契机,加强领导,注重协调,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以标准化管理活动为平台,认真查漏补缺,寻找差距,全面提升事业部工作整体上水平。

一、标准化管理工作情况

1、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加强标准化管理工作。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等管理工作困难加大。就其原因主要是公司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标准化的管理。2012年工程局提出项目标准化管理。于是,事业部借机把深化和发展标准化管理工作作为重要举措,以此强化管理、规范工作、提高效能。

为此,XXX公司设立了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公司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坚持推进项目管理标准化考核实施办法。

2、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大力推进事业部标准化。

标准化管理强调的是工作程序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定和严格执行标准是标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确保标准化管理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为此,事业部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标准化管理”推进工作:一是明确目标,制定推进计划。为更好的推进公司标准化管理,实现企业管理质量持续提升,计划详细的明确了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措施方案,组织保障。二是增强意识完善制度,培训学习文件,制定标准化手册。三是对标查改,突显标准化实效。根据制定的标准化管理推进计划,事业部积极组织对标自查整改活动,根据自查结果,不断改进。

3、项目标准化检查考核中存在的不足。

(1)、项目管理部在本次局领导组织的项目标准化检查考核中,我公司三全华北基地项目在质量、组织、策划、劳务、物资设备、安全等管理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如:各项管理制度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劳务分包合同未备案,农民工工资表未经本人签字确认等。

5.物资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体会 篇五

我局标准化建设工作以来,期间参加了多次的培训、指导学习,逐步从陌生走向认识、了解,渐渐认识到了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下面是本人对物资管理标准化建设的一点肤浅的认识;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物资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物资进行有效管理,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进而促进企业盈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物资管理的标准化不仅仅是指所采购材料的技术标准,它同时还应该包括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和业务管理标准在内;尤其工作标准化和业务管理标准化的实施,可以把物资流动和其他业务活动内容紧密、有序的连接起来,能够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知道自己的工作程序,各自承担责任。简单的说,就是知道自己所从事的岗位都有哪些工作要做。

建立适合的采购管理系统,杜绝有分工无协作的采购行为,并采购行为透明化,确定采购规范和原则,让采购工作有内容、有标准、能约束,能激励,评价绩效定量化,实现采购行为的合理化。

仓库盘点其目的在于清点库存物资的实际数量,做到帐、物、卡三方面的数字都相符;并查明超期保管、积压物资的实际品种、规格和数量,以便处理;以及检查库存物资盈亏数量和原因,改进仓库管理工作。我们的定期盘点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提供数据,那么盘点前的准备工作尤其重要。至少应做到如下步骤:1,确定盘点人员构成,统一认识和统一方法,避免人为差错。2,制订盘点工作程序。3,对物资名称、品种、规格统一认识,避免因技术概念原因而导致盘点结果不准确。4,制订盘点用表,统一管理物资盘点情况。

6.工序管理标准化工作情况汇报 篇六

自从开展工序管理标准化以来,丰沛项目部严格落实上海铁路局徐州枢纽建设指挥部有关工序管理的各项要求,强化工序管理标准化的领导,制定了工序管理标准化的规章制度,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发动活动,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工序管理的各项具体标准,注重工序管理标准化的检查和考核,及时纠正工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保证了工序管理标准化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工序管理标准化的组织领导,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工序管理小组。并指定项目部工程部为工序管理的主责部门,安质部、试验室、综合办公室为相关部门,工地主管工程师为工序管理的现场负责人,工序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工程部、安质部、综合办公室编制了《项目部工序管理标准化制度》。并发文至项目所属各单位,宣传发动贯彻落实。

二、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日常学习,深入贯彻落实

项目部采取集中学习、专项培训、现场指导、黑板报、宣传牌、宣传条幅、播放幻灯片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宣传工序管理的重要性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大家认识到,工序管理是工程产品的细胞,工序质量对工程质量、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确保铁路工程质量,是铁路发展给我们施工企业提出的根本要求,是党和人民的重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勇挑重担!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的工序管理业务学习,使各级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工序管理的知识和要求,并把这些知识和要求结合在施工现场的实践中。在实践中收到实效并发扬光大。

三、积极开展工序管理标准化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工序管理标准化全面展开

为了确保工序管理标准化的高起点、不走样,项目部坚持试点先行、循序渐进、持续改进的思路和工作方法,项目部首先集中精力搞好工序管理标准化的试点工作。项目部选择了丰沙路立交桥作为工序管理的试点工地,在该工程施工中,项目部落实了工序管理的具体负责人,规定了每个具体负责人的职责,并以定期、不定期检查的方式来考察工序管理的落实情况、每个负责人的履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书面提出整改的意见和建议,限期完成整改工作,并通过闭环验收。通过在丰沙路立交桥开展工序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提高了工程的实体质量和外观质量,确保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下一步丰沛铁路一旦全面复工,我们将在全线全面推开工序管理标准化工作,为丰沛铁路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四、踏实推进工序管理标准化工作,不走过场

在推行工序管理标准化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对照验收标准和工序管理的要求进行现场检查,坚持验收通过后现场签字,工序统计及时准确,材料记录准确、真实、完整,坚决不允许降低标准或代检查代签字,坚决杜绝闭门造车的现象。

五、抓好关键工序的标准化管理

关键工序是指对主要质量特性形成和工程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在丰沙路立交桥施工中钢筋的绑扎和制作是关键工序,首先我们要求参加这一工序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机械设备必须具有合格证书,并要定期检查,如有损坏,及时修复,工程部技术人员下发了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并开展了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和安全质量培训。物资部、安质部严把钢筋、焊条等物资材料的进场关。在试焊过程中,我们除对试件进行力学检测外,还对试件的外观质量和对焊钢筋的同心度进行了对标评比,对钢筋的弯曲角度和尺寸也对照施工图纸进行检查,力争使误差减小到最小,确保了钢筋制作、焊接、绑扎的质量。

六、坚持齐抓共管综合协调

工序标准化管理牵扯到许多部门、许多责任人。我们在推进工序标准化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齐抓共管、综和协调。工地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职能人员落实各自职责,确保不缺岗、不缺位,确保履职到位,项目部工序管理标准化领导小组负责工序管理标准化的检查和指导,确保全过程、全方位覆盖,没有遗漏,工程部、安质部负责对口接受甲方和监理部门对工序管理的监督检查和指导。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落实,我们加大了工序管理标准化的力度和密度,确保了工序管理标准化行之有效。

七、引进约束激励制度,坚持高标准严考核

为了提高广大管理人员推进工序管理标准化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项目部制定了《项目部工序管理标准化考核办法》,并坚持定期、不定期检查,月底进行综合评定考核,对于综合考评90分以上的同志给予2000元人民币奖励,并在项目部范围内提出表扬;对于综合考评80分以上的同志给予1000元人民币奖励,并在项目部范围内提出表扬;对于综合考评70分以下的同志给予1000元人民币罚款并提出批评;对于综合考评60分以下的同志给予2000元人民币罚款并调离原岗位,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同志们推进工序管理标准化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有了极大提高,大家积极参加工序管理标准化的学习,现场管理的积极性和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工序管理也收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尽管我们在工序管理标准化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1.对劳务工人的培训效果有时不好,个别劳务工对工序管理的要求尚未熟悉和掌握;

2.新分配过来的大中专毕业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与实际结合不足;

3.个别老同志对理论学习不足,往往犯经验主义。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一定加强学习、加强领导、加强现场管理,加大对上级文件的落实力度,努力克服以上缺点和不足,使我们的工序管理标准化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7.以标准化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篇七

标准化是一项综合的技术基础工作, 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手段, 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标准的制定、修订和组织实施, 可以有效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说, 改善创新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轮子, 那么, 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 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 是企业持续改善与创新的有力保障。没有标准化, 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2 标准化管理

2.1 标准化

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 达到统一, 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2.2 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指符合外部标准 (法律、法规或其它相关规则) 和内部标准 (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 为基础的管理体系。

3 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职能

它主要是对制定、修订和贯彻实施标准等整个标准化活动进行计划、组织, 指挥、协调和监督, 以保证标准化任务的完成。这5个职能相互联系和制约, 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计划, 确定标准化活动的目标;通过组织, 建立实现目标的手段;通过指挥, 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通过监督, 检查计划实施的情况, 纠正偏差;通过协调, 使各方面工作和谐地发展。

3.1 标准化管理的指挥职能

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职能之—。主要是对标准化系统内部各级和各类人员的领导或指导, 其目的是保证国家和各级的标准化活动按照国家统—计划的要求, 相互配合、步调—致, 和谐地向前发展。

3.2 标准化管理的组织职能

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职能之二。主要是对人们的标准化活动进行科学地分工和协调, 合理地分配与使用国家的标准化投资, 正确处理标准化部门、标准化人员的相互关系, 其目的是将标准化活动的各要素、各部门、各环节合理地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建立起标准化工作的正常秩序。

3.3 标准化管理的计划职能

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职能之三。主要是对标准化事业的发展进行全面考虑, 综合平衡和统筹安排, 其目的是把宏观标准化工作和微观标准化工作结合起来, 正确地把握未来, 使标准化事业能在变化的环境中持续稳定地发展, 动员全体标准化人员及有关人员为实现标准化的发展目标而努力。

3.4 标准化管理的监督职能

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职能之四。主要是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标准, 对标准化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偏差, 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目的是保证标准化工作按计划顺利进行, 最终达到预期目标。使其成果同预期的目标相—致, 使标准化的计划任务和目标转化为现实。

3.5 标准化管理的协调职能

标准化管理的工作职能之五。主要是协调标准化系统内部各单位、各环节的工作和各项标准化活动, 使它们之间建立起良好的配合关系, 有效地实现国家标准化的计划与目标。

4 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4.1 标准化具有技术储备的作用

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 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 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 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

通过标准化工作企业就可达到:个人知道多少, 组织就知道多少, 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 (财富) 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 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 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如果没有标准化, 老员工离职时, 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 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 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 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 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 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4.2 标准化能提高各部门的素质

学习标准、贯彻标准、严格执行标准, 是掌握技术和管理的捷径;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依据;是领导组织指挥生产的依靠;是管理人员和工人工作与操作的准则。所以, 必须建立标准化教育制度, 对干部、工人进行标准化教育, 使人人増强标准化意识, 主动掌握标准化, 进而起到提高各部门素质的作用。

4.3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需要, 也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基础手段和基础工作。现代企业的生产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严格分工和广泛协作基础上的, 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标准化, 不论是企业新产品开发, 还是工艺创新, 从研制到鉴定都需要标准把关, 只有符合标准才能在生产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 才能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4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联系各部门的纽带

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之间关系错综复杂, 而它们之间又存在内在的联系, 只有通过各种标准来约束彼此, 才能使整个生产过程按照科学的规律运行。避免仅是依领导指令行事, 而不是依章行事, 也可以防止人浮于事, 责任不清的现象发生。

4.5 标准化是企业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产品的质量管理离不开标准, 没有先进的标准, 就谈不上有高质量的产品, 产品标准是否先进、合理以及能否在生产实践中正确地贯彻, 都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全面质量管理所强调的是全部门、全员、全过程的管理, 而它们都是以标准化为基础。企业通过贯彻标准还能揭示出产品质量的差距, 使企业及时采取措施, 消除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促进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4.6 企业通过标准化对某些零部件合理归纳和简化, 控制了多样化和复杂化

如果对产品品种规格合理简化, 就能为企业高效率利用工装设备和专业化生产创造条件, 达到提高效益、降低消耗、降低成本的目的, 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5 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现状

1) 有的企业的第一管理者或领导层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习惯性于定制度和发号施令来管理企业。这是导致企业管理长期处于经验管理水平, 难以上升到现代化管理水平, 更谈不上科学管理水平的根源。具体表现如下。

(1) 管理层对标准化工作重视不够, 一提起标准化工作就认为有制度就行了, 却不知:定制度是在垒墙, 而标准化是在修路;

(2) 企业管理层和标准化人员的思想仍然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标准化观念影响, 认为企业标准化工作就是执行标准、完成上级要求的表报或总结材料。没有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去重新认识标准化的作用;

2) 从事标准化工作的岗位没有任职标准;配备的人员达不到任职标准;不达标的人员也不及时培训。平时的工作只限于开开会, 查查资料, 不再追求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工作方式的改善, 有些企业没有专职的标准化从业人员, 就根本谈不上去学习业务, 提高业务水平, 导致从业人员水平有限, 标准化工作难以具体实施;

3) 有的企业忽视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形同虚设。只知赢得市场的重要性, 却不知靠什么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管理层一心想通过产品销售、产品开发、生产进度来提高工作质量和经营成果;

4) 企业的产品标准制定得过低, 仅满足于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等上级标准;或不制定企业产品的内控标准, 直接以上级标准代替企业标准。然而, 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是企业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 由于涉及面广, 兼顾的范围大, 因此标准制定得相对较低。按执行效力排序:国家标准大于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大于企业标准。而按标准的高低排序却正好相反:企业标准不能低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不能低于国家标准。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力适当高定自己的内控标准,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同时实现以高标准严要求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6 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6.1 建立完善标准化体系, 健全组织结构

企业的标准化体系要根据企业内部结构, 按照企业的管理目标与发展要求, 有机地组织、协调, 使之有序, 有效地正常运转, 使企业全体员工的标准化观念和意识得以加强, 使标准化综合效应充分发挥。成立有管理层参与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小组, 提出和企业方针、目标相适应的标准化任务, 制定有效的标准管理制度, 并设立专职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标准化工作队伍, 负责企业标准化的全面工作。

6.2 转变观念, 提高素质, 调动标准化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标准化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不断补充标准化相关知识, 特别是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 熟悉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状况, 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 同时要有较强自学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善于利用最新知识和技术。

6.3 加强标准化管理的宣传

只有使全体员工认识到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 才能促使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按标准去规范行为, 保证标准化工作持之以恒的动态优化和完善。对全体员工能进行有关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 运用培训班、讲座、操作比赛、智力测验的形式进行轮训。要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标准化是企业的灵魂”的观念深入人心。

6.4 协调好企业标准化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

标准化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面广, 涵盖了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及之外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领域, 标准化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相互联系, 互为补充, 彼此促进, 不仅不可替代, 而且是其他管理体系的基础。

7 结语

管理是企业之基, 加强企业标准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在企业中地位和作用, 就不可能把标准化放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高度, 一个缺失标准化管理手段的企业不可能是一个精品高效的企业, 同样实现一个经营目标, 需要耗费更多的资源,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无从谈起。

摘要:企业管理, 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 标准化工作可运用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标准化管理是非常有效地提升和保持管理水平的手段。通过研究标准化管理的职能和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论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对目前企业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有效地改进措施, 以期提升管理水平,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使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8.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 篇八

【关键词】 MIS系统;消防设施;管理;应用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pplication in the building facility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work of fire control

Zheng Hong-bin

(Nanjing city fire brigade Nanjing Jiangsu 210000)

【Abstract】MIS system, is one from the compositions such as person, computer and other peripheral equipments can carry out information collect and transmit , the system of inventory, processing, maintenance and use. It is the science with burgeoning one, its major task is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high limit that strengthens enterprise using modern computer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is know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for the resources such as manpower, material resources, financial resources,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that enterprise possesses , the data of correct establishment, process handling and draw up various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offer in time to administrator, in order to carry out correct decision, raise economic benefits and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continuously. This paper excessive analyse bottleneck problem and the existent difficulty in the building facility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of fire controll, pursue the MIS information systematic actual application in the building facility management of fire control, in order to more good develop the building facility of fire control the role in fire, reduce fire harm , reduce fire loss.

【Key words】MIS system; The facility of fire control; Manage; Apply

1. 建筑消防设施的作用及管理要求

建筑消防设施是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有效扑救初期火灾、保障人员疏散和灭火人员实施内功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多起典型火灾证明,建筑消防设施能否及时发挥作用已经成为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火灾事故发生的关键。在认真总结火灾事故经验教训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各级公安消防部门纷纷通过出台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规范性文件等方式加强设施的管理,对消防设施管理职责、管理制度、操作程序、标识设置、检查维护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规定,为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规体系支撑。

2. 开展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消防设施管理及维护保养制度容易制定,但制度的执行和人员的执行质量难以监控。通过巡视检查来掌握消防设施运行状况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现设施、设备缺陷和消防安全隐患,提出具体的检修内容,以便及时消除缺陷,预防事故发生,或将故障限制在最小范围,保障设施的安全和消防系统稳定,达到消防系统“安全、经济”的目标,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以下问题:

2.1 消防部门和单位难以监控每日或每周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巡查的到位情况。

2.2 巡检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在现场仅仅凭经验判断,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现场参照。消防设施面广量大,巡检人员责任心有好有差,巡检人员是否到位、隐患定级是否准确、隐患描述如何量化等问题无法进行核实。

2.3 根据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的相关规定,单位须填寫的各类表格有消防设施设备登记表、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消防设施巡查记录表、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表、消防设施故障维修记录表、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计划表、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记录表等七种之多,消防设施设备登记表等一次性静态信息填表内容700余项,消防设施巡查记录表等周期性动态信息填表内容600余项。如此繁杂和庞大的信息靠人工填写和手工纸张记录,不仅效率低、成本高、容易填错,而且数据统计分析几乎无法实现,造假应付的现象不可避免。

2.4 消防部门对各单位执行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的情况难以监控,监管成本高、效率低。

3. 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MIS信息系统系统原理

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MIS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设施、消火栓、应急灯、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设备上安装一系列代表不同设备、不同地点、存储不同信息的二维条码或RFID条码(在没有照明灯光的位置可安装具有夜光功能的条码),该条码经过特殊处理,可长期经受风雨日晒,低温酷热等恶劣环境。

巡检维保人员用手持PDA条码采集器(插入SIM卡,具有拨打电话、收发短信、GPRS上网、蓝牙传输等功能),把条码信息和读码时间记录下来,存储在手持式掌上电脑里,同时对该点的各种参数和工作状态现场采集输入和修改。巡检维保完成后采集器通过数据线或GPRS无线上网把数据传给计算机数据中心,可同时并配合系统的软件处理,就可通过本地计算机或互联网对巡检维保工作进行记录、检查、考核和监督,并对巡检维保的消防设施、设备状况进行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

4. 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中MIS系统的功能建立

4.1 建立多用户WEB版消防设施标准化MIS管理模块。消防部门和用户单位均可通过建立的消防标准化管理网站登陆用户管理界面,按分级权限,随时查阅和监控单位执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的情况,实现网上消防监督检查和隐患整改。

4.2 建立消防安全信息管理模块。通过文字、图表、图片、影音文件等方式实现单位消防安全基本信息和动态管理信息(防火档案)的数据库管理。

4.3 建立消防安全巡查模块。通过信息采集器、条码识别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来规范、量化每日防火巡查工作的频次、部位、内容,保证防火巡查工作更加真实有效的进行。巡查人员按时到达巡查点位,对所需巡查的设备进行正常的检查,完成周期内的巡检计划,无需再相互监督,既可以做到按时完成,又可以加强工作的责任心,减少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每日防火巡查工作中的人员投入。

4.4 建立火灾隐患整改模块。对于存在火灾隐患的部门,安全巡查人员及时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并限期改正,直到完成销案,计算机将同步数据录入存档。

4.5 建立每日每月汇总表打印管理模块。系统通过对每日及每月的单位防火情况进行汇总,以便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准确的了解单位消防工作情况。

4.6 建立部门自查客户端模块。单位内部各部门自查情况通过网络应用实现网络化的信息交流,单位领导也可进行网络签发,彻底做到无纸化办公。

5. 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中MIS系统的特点

5.1 实现单位基本信息和动态管理信息的数据库管理, 使火灾隐患整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5.2 保证防火巡查的频次、部位、内容到位,减少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每日防火巡查工作中的人员投入。

5.3 自定义监督抽查结果比较查询,具有隐患整改到时警告功能,设施维护定时提醒功能。

5.4 表格、图表、文书的汇总、生成、打印;照片、图象、影音文件兼容;系统设置方式灵活多样。

5.5 应用网络技术,实现了消防部门和单位对消防设施进行标准化管理的网上办公功能。

随着我国信息事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将MIS系统引入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必将对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意识,提升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建筑消防设施完好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推进社会化消防工作科学、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 篇九

xxxx年以来,我局全面推行城市管理标准化,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增强城管服务能力,探索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城市管理标准化、精细化、长效化。

一、组织领导健全

为确保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广泛发动、深入推进,我局成立了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标准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对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细化分工,确保了城管业务标准化全覆盖。

二、学习培训经常

为深化理解和掌握城管标准化建设的内容,注重狠抓标准化业务培训,组织开展了不同业务、不同层次的培训班,认真学习相关标准化文件资料,进一步明确责任、找准差距、提升素质,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做到了全员动员、全员学习、全力推进。

三、标准修订及时

根据新修订的《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考核办法》,结合我市实际,修订完善了《x市数字化城管中心考评办法》,建立了协同规范机制。x月初,我市召开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市数字城管中心从x月份开始,每月将数字城管工作开展情况以简报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并下发相关部门,有力保证了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四、标准贯彻到位

探索建立标准化管理考核体系,针对管理和作业人员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进一步强化日巡查、周汇总、月总结制度。通过城管工作标准化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做到用标准化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长效化,建立“执法者有标准、监督者有尺度、考核者有依据”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xxxx年,我局将始终坚持“大城市、细管理,城市管理天天归零”理念,持续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工作,探索采取以下五项激励措施,努力建立健全适合x市城乡管理工作实际的工作标准。

一是探索把标准化的执行情况纳入日常考核并与奖惩相挂钩。

二是探索实行持证上岗,如:保洁员通过标准化的培训达到必要的水平予以发证上岗。

三是探索实行星级评定制,根据标准化作业水平评定星级保洁员。

四是探索制定具有本区特色的标准项,不断优化完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让标准更加科学规范,便于记忆,符合实际。

10.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 篇十

今年以来,市委政法委按照市委要求,开始统筹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先后深入全市XX个县(市)区开展调研摸底,与市直相关部门,部分街道、社区代表和网格员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点对点沟通协商等方式探索我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建设路径。结合全省加强网格化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现场会主要精神,现将我市网格化建设情况和下步意见汇报如下。

一、前期全市网格建设概况和存在问题

自20XX年以来,按照省市委部署要求,市委政法委以民政网格为基础,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建设工作,经过XX年努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全部成立,但作用发挥不到位,工作效果不明显。20XX年以来,因市综治办撤销,加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展开,市县两级政法委对网格化推进力度减弱,综治网格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期间,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等部门就网格建设做了许多有益工作。20XX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方案》,明确增强社区治理合力,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与同级综治中心一体化运行;20XX年,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深化“吹哨报到”工作的通知》,建立起基层组织和群众吹哨发起,职能部门和党员干部报到响应的问题发现、解决机制,并对网格建设提出要求;我市街道整合执法力量和“强乡扩权”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社区(村)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对网格设置、网格力量、网格机制、网格职能等均作出相应规定。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也大胆实践,在网格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初步经验。市委政法委组织推动铁锋区社区警务与网格深度融合的经验,在全省加强网格化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现场会上交流推广。

虽然,我市基层网格在疫情防控、人口普查等工作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暴露出许多短板和弱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网格划分不均衡。国家《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提出了城乡社区每300—500户或1000人左右为单位划分网格的标准。目前,我市总网格数XX个,各县(市)区网格划分差异较大。此外,商圈、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等专属网格没有建立,网格化建设存在盲点。二是网格化服务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市直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触角均不同程度延伸至网格,但无人牵头统筹,多头管理、各自为战的碎片化状况客观存在,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不强,在网格规范化管理中未能形成合力。三是工作运行机制不完善。我市“吹哨报到”机制在社区到政府职能部门这一自下而上的政务服务体系方面作出积极探索,12345平台在被动受理群众需求后的自上而下交办处理机制方面取得较好效果,但作为社会治理基础力量的网格却没有成熟的工作运行机制。网格职能界限不清,上级指派任务网格照单全收,网格员不堪重负;网格员队伍流动性大,年龄偏大、文化不高,中青年网格员极少,队伍管理松弛;数据采集上报、事件处置流转、事项报结反馈等环节不规范、不系统、不通畅。四是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低。虽有一些县区依托“智慧城市”平台或自主研发的政务平台支持网格智能化服务,但群众知晓率、使用率不高,平台作用未充分发挥。除此之外,大多数县(市)区仍停留在初始阶段,即使已有的热线或平台,在信息获取、处置、共享上无法实现,网格内智能化水平明显滞后。五是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动力不足。目前,根据我市XX个区常住人口户数及社工人数统计,XX个区社区工作者已达到省文件规定的配备标准(每300—400户常住人口配备一名社工)。但调研中,各社区普遍反映人手不足,每名社工对应各行政部门的条线工作已经应接不暇,无法再抽出精力抓网格工作。我市现有网格员均为兼职,多由退休人员、热心群众等兼任,属于义务参与社区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只是辅助角色,职业认同感不强。

二、关于下一步工作的基本意见

结合中央、省市委加强社会治理能力中关于网格化建设的工作部署,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思路,将网格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和前沿,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提档升级,努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新亮点,促进公共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促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初步谋划建议从健全网格化组织体系、完善网格设置、健全配套制度、提升网格智能化水平、改善网格员待遇保障五方面从实从细做好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

(一)建立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组织。

总网格长由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一级网格长由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担任,二级网格长由街道(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三级网格长由社区(村)书记担任。我们认为这个做法的行政色彩太浓,而应突出社区(村)的自治属性,应由市、县、乡三级党政领导组织推进,立足社区(村)自治和服务功能。不建议采用佳木斯市的做法。一是明确市、县、乡三级组织领导体系。由市、县、乡三级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领导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将其作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深改工程、民生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由市委平安办(市委政法委)具体负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成员单位职责,并组织推动落实。二是健全四级工作机构。推动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加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牌子,实现“两中心”一体化运行,健全以市级中心为统领、县级中心为中枢、乡级中心为主体,社区(村)便民服务站具体实施的四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三是明确各方工作责任。主要有:党委组织部门负责加强网格内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委政法委和乡镇(街道)政法委员要发挥好牵头主抓的职能作用;市委督考办负责对各县(市)区网格化建设工作的考评推进;民政部门加强对社区居民自治、社会组织培育等工作的指导;财政部门加强对经费及待遇保障等支持;乡镇(街道)党委负责网格员选任、管理、培训、考核等具体管理工作,社区(村)党组织领导本社区(村)网格化的日常工作。四是制定网格化服务清单。明确网格化服务管理具体事项,实行清单式管理,工作事项包括党的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居(村)民自治、信访维稳、劳动就业服务、防灾减灾和消防安全、疫情防控等7个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网格能力的日益增强,在严格执行事项准入制度的基础上,可适时增加网格服务事项,纳入清单统一管理。

(二)完善网格基本要素设置。

一是规范网格划分。按照“全域覆盖、分类划分、规模适度、动态调整”原则,综合考虑行政区划、地域特征、人口密度、业态分布等因素,在全市划分“综合网格”和“专属网格”。坚决不搞“一刀切”,各地可结合实际进行合理安排。之前我市“专属网格”建设处于空白,在今年年底前要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学校医院、公园景区、宗教活动场所等区域将专属网格建立起来。全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分别绘制网格地图,统一网格名称和网格编号,形成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二是优化网格配置。推行全科网格即“1+7+N”网格员队伍模式,“1”为网格长,即专职网格员,从专职社工、各类协理人员、公益岗位人员中选任,定岗定责;“7”(变量,可增加)为专业网格员,围绕目前网格化工作清单涉及的七大领域,发动相关职能部门将执法、服务力量下沉网格,进一步推动网格资源汇聚;“N”(变量)为若干名兼职网格员,各县(市)区可结合原有网格基础,组织楼栋(门)长、党员中心户、热心群众、机关在职党员、居民党员中心户、“两新组织”人员、退休人员、各类志愿者等群体组建成兼职网格员队伍,编入网格。结合市、县两级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实行双重管理工作,将机关下沉党员干部全部编入网格,作为兼职网格员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建议由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推动此项工作落实。三是社区(村)警务和其他政法干警先行,推进各职能部门力量下沉。网格划分突出与公安派出所辖区管片情况相结合,推广铁锋区经验,可对派出所或社区做出调整,实现派出所与街道(乡镇)一一对应、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政法队伍在社会治理中的先锋部队作用,以社区(村)警务和其他政法干警进网格为先行先试,社区(村)民(辅)警与其他政法干警带头编入专业网格员队伍,组建“四警一律”“三调联动”等多种网格服务团队,有力强化基层网格力量。民政、人社、城管、应急、消防、信访、住建、卫健、市场监督、司法等职能部门根据自身队伍情况推动力量下沉,力量不足的要包街道(乡镇)进网格,力量充足的要包社区(村)进网格,切实把专业人员合理配备到位。

(三)建立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配套制度。

一是建立事务准入制度。凡进入网格的行政管理事项和信息采集事项,须向同级综治中心递交申请,由县级以上党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审批,并明确纳入标准和程序。业务纳入网格的职能部门,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确保权责对等、事财匹配。与网格员能力不相匹配的事项,不得下放到网格。二是建立网格员队伍管理办法。完善网格员选任、培训、考核等制度,并打通网格长晋升通道,把考核优秀的网格长纳入社区(村)后备干部培养。三是建立完善其他配套制度。年底前,建立完善上岗公示、工作例会、巡查走访、分级处置等基本工作制度及其他配套制度,确保网格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

11.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 篇十一

关键词:标准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探究

推动建设以和谐社会为背景的和谐企业,这也就对企业的劳动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积极的推动厂务公开管理工作又是这种构建的一个基本因素。因为这样才是调动保持员工积极性、合理处理各方利益关切的一个基本途径。如今,我国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时期,如何解决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这样也就对于进行相关的厂务公开管理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要求,深入的落实企业职工的监督权、知情权,建立以稳定和谐的劳资关系,在保证企业效益的基础上还能够切实有效的对职工权利进行维护,这些问题解决的关键就是进一步将厂务公开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规范化。

一、煤炭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现状

从总体的发展趋势看,在煤炭企业中,领导对于厂务公开比较重视,在制度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需要在制度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进一步的规范化。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还是比较的突出,在上级单位与本级的执行来看,从职工的诉求与单位的公开力度来看之间依然存在厂务公开制度在落实上的问题,虽然很多的单位在厂务公开方面制定了很多的具体执行方案,但是总结来看,很多基层的单位制定的方案都是比较模糊的,在具体性方面来看是不够的,在具体操作上是没有一定的规范性,也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在一些涉及资金利益上的操作存在隐蔽性,随意性比较大,操作不规范。

二、展开厂务工作的一些认识

针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以及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需要,必须加大以标准化提高厂务公开管理操作,正视所面临的问题,逐步加快标准化建设,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提高对于标准化建设厂务公开的认识

对于厂务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正确认识这项工作的意义以及重要性的认识。很多企业对于进行的以标准化推行厂务公开的认识不足,要在他们之中形成一个共识就是进行这项工作是建设现代企业的重要步骤,是凝聚内部力量加大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这也就是要求企业领导干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对新形势,以更加严格的要求促进廉洁自律,进一步的搞好对于党风廉政建设重要举措,在基层更应该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的建设,从之前的“被迫公开”向“主动公开”转变;对于进行标准化厂务公开的作用以及意义在广大职工中应该进行广泛的宣传,促使更多的职工参与进来;纪检监察部门也应该克服一些困难积极响应,协同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对积极地进行参与。

(二)推行厂务公开的一些基本原则

在进行厂务公开工作的推行以及实施阶段,应该坚持公开民主的管理原则,对于厂务公开来讲不仅要让员工对厂务公开的内容以及工作有了解,而是应该积极的促进一般员工参与进来,只有广大的员工参与进来才能有效的对厂务公开的工作有了最为根本的保证,员工的参与对于厂务公开工作的展开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在进行厂务公开工作时还应该坚持真实可信的原则,进行公开的信息必须真实可信,只有保证了有关的公开信息是真实的,才能保证民主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如果不能够保证有关的公开信息是真实可信的,那么厂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工作就是一句空话。

三、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运用标准化进行厂务公开

(一)将公开形式与公开内容结合起来

应该主动地采取各种形式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员工薪酬以及一些设计员工贴身利益的问题进行重点公示。结合企业发展需要以及职工的关心方向对一些内容不应该回避,不断地对公示内容进行丰富,注意运用多种形式,并且还需要进行对这种公开制度进行规范化,形成制度性的约束,提升标准化的程度[3]。

(二)充分发挥职工大会作用,提升标准化程度

对于企业来讲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进行企业公开民主的重要形式,这种制度对于厂务公开的民主化管理来讲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对于提升厂务公开是一种有效促进方式。逐步推进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落实。推进相关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加大力度完善相关的规定,严格遵照制定的规则逐步的推进厂务公开的逐步展开。

1.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

有关的部门应该建立厂务公开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对关于厂务公开的一些指导性、规范性的文件,通过这样的形式对厂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工作进行规范,还可以对有关的工作的职工满意度进行一些相关的测评,这样也就可以有效的发现现阶段工作的薄弱点,及时的对这些出现的薄弱点和问题进行解决,提高工作的效率。还应该充分的运用法治思维,在有关的工作开展中应该坚持以法律为准绳,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逐步推进厂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程度。

2.客观的对工作进行考核

在一些具有指导性、规范性的文件中,应该对有关的考核工作的形式、内容、方法等进行合理的规定,紧紧抓住围绕标准化工作的展开,将有关的检查标准进行统一,并且进行有关的评定工作,展开相关的分级工作,并且还应该广泛的引进职工满意度这一重要指标,并且适时的引进第三方的组织机构进行相关的测评工作,对以往的内循环测评模式进行改变,使有关的考核、测评工作具有更高的客观性,用标准化的操作来对有关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管理与推进。

总而言之,厂务公开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是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相关人员应该转变态度,积极的应对常务公开工作。对于这项工作来讲,最为重要的依然是进行制度化的建设,发挥标准化在进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以标准化提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质量[J].中国工运,2014,12:25-26.

[2]积极推行综合标准化建设提高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质量和水平[J].中国工运,2013,12:28-29.

12.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 篇十二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在加强电力企业病毒防治管理[1,2,3,4,5]的工作过程中秉持“强化流程、严格监控、规范考核、重视教育”的理念,以病毒防控为主线,坚持以制度管理为前提,以防控流程标准为基础,以技术措施为关键,以安全督查及教育为保障,持续提升病毒防控管理水平。

1病毒防治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病毒防治管理的范围包括滨海供电分公司1 600余台信息设备、公司内外网网络环境的安全防护,公司各级员工的信息行为的病毒防范与安全监控以及病毒防范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2)病毒防治管理的目标。通过对病毒防控业务流程、标准加强管控以及对病毒防范工作加强安全监控,进一步规范病毒防控管理工作,使之不仅有迹可循、有章可依,而且能切实适应公司“三集五大”改革后面临的信息安全新形势。通过严格实施一系列考核机制及管理方案,确保病毒防治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2病毒防控管理的指标

通过病毒防控管理工作力争不发生重大病毒侵染事故,首先要保证病毒防控管理指标的逐项达标。 病毒防控管理指标如表1所示。

3病毒防控管理工作标准化流程

滨海供电分公司运检部从国家电网公司病毒防控管理体系的病毒防控安全监控管理、病毒防控安全教育管理及病毒管控考核管理这条主线入手,制订了严格的病毒防控管理工作标准化流程(见图1)。

3.1标准化流程说明及工作亮点

3.1.1流程说明

病毒防控管理工作标准化流程的关键节点包括:

1)关键节点1 :公司各业务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各类业务需求。

2)关键节点3 :业务部门信息员将申请表提交至运检部信息专责处,信息专责根据业务部门实际工作需要给出专业建议并向业务部门强调病毒防控原则,签字确认后,提交至运检部领导进行审批,领导同意后需签字确认。

3)关键节点7 :将配置分发的设备或变动设备纳入病毒日常监控工作。

4)关键节点8 :结合日常监控工作,开展病毒防控安全教育管理活动。

5)关键节点9、关键节点10 :在日常监控工作中如发现或发生病毒侵染及不规范使用U盘等违规情况,信通运维班将采取应急处理措施进行处理。

6)关键节点11和12 :信通运维班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运检部,并与其信息专责沟通,协调处理方案,同时向问题发生部门下发《信息安全整改通知书》。

7)关键节点15 :信通运维人员对发生的病毒侵染问题进行认真总结,并将总结纳入日后的病毒防控教育活动中。

3.1.2工作亮点

1)制订了桌面计算机入网新装、重装作业指导卡。针对计算机在系统重装工作中较易出现病毒侵染、原来封过的USB口易解封等重大问题,公司运检部编制了桌面计算机入网新装、重装作业指导卡, 防止出现病毒感染等问题。

2)完善了病毒防控日常安全监控管理机制。 1建立病毒防控处理机制。滨海供电分公司信通运维班利用信息运维综合监管系统及统一的桌面终端管理系统,每天对注册率、杀毒软件安装率等桌面终端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控制安全风险、封存相关证据以备事后问题的调查解决,同时立即通知问题发生部门进行整改落实, 并将问题现象及处理情况及时上报运检部,以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公司要求。2 U盘接口封闭与安全U盘使用情况的监控。在日常工作中对病毒隐患较高的安全U盘的使用与管理进行重点监管,严格施行“除部门业务需开通外,其余计算机U盘接口全部封闭”的限制策略,明确业务部门U盘使用责任人负责制,对U盘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考核明确、落实到人,有的放矢。对U盘的开通、使用、报废均实行业务部门、信通运维班组、运检部信息专责三级审核制。 一系列监管措施的施行有效防范了病毒侵染问题的频繁发生。3加强对防病毒软件安装及病毒库升级的有效监控。在平时工作中对新入网设备和在运设备的防病毒软件安装率及病毒库升级情况加强重点监管。在新入网设备初装系统时及在运设备系统维修期间严格监控防病毒软件的远程安装情况,如远程自动安装失败则立即执行人工安装,务必保证防病毒软件安装率达到100%。同时,对病毒库远程自动升级情况进行严格监控,若升级不成功则立即人工执行防病毒软件的版本更新,确保病毒库版本为最新版本。

3)将病毒防控安全学习融入班组,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将信息安全培训与班组活动结合,增强全员病毒防控意识。在安监部的协助下,运检部将信息安全尤其是病毒防控培训内容纳入班组安全学习中,使病毒防控学习成为安全学习的一部分,并融入班组建设中,解决信息安全学习落实到基层班组的问题,使病毒防控意识覆盖到每一位员工。

4)加强桌面管控考核管理。为有效解决检查中发现的各项问题,运检部联合安监部借鉴电力生产过程中安全检查的经验,着重强调《信息安全整改通知书》在病毒防控安全工作中的突出作用,以此向各部门传达病毒防控安全工作的严峻性与紧迫性,促使相关部门加大对信息系统病毒防控和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促进病毒侵染问题整改落实。

3.2标准化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完善的组织机构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为了方便信息化工作在各部门有效开展,更好地服务病毒防控管理工作,滨海供电分公司在各部门设立了由各部门信息技术较好的正式员工担任的“信息员”,“信息员”全面负责本部门信息工作的管理并对本部门病毒侵染情况进行监控管理。

3.3标准化流程正常开展的绩效管理和控制

为了确保病毒防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滨海供电分公司严格依据《滨海公司同业对标指标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将病毒侵染相关的各项专业指标纳入公司同业对标考核体系中。

为了加强全员的安全防病毒意识,规范各级人员的管理职责,滨海供电分公司把病毒防控管理当作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全面纳入《滨海供电公司全员绩效管理实施细则》并严格施行。

4结语

病毒防治管理是需要持续改进提升的一项工作,通过改进管理制度、严格管控关键节点流程、监督考核机制,滨海供电分公司病毒防控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病毒暴发现象大幅减少。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全面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主要表现在日常监控手段比较单一,信息运维综合监管系统挖掘深度不够,部分标准仍需进一步细化改进, 部分员工特别是公司协勤人员的病毒防范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认真制订改善方向, 一是吸收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广的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提升病毒防治管理能力;二是改进管理体系与机制,细化各项工作的标准和流程,利用机制辅助并促进病毒管控工作的开展;三是加强对协勤工等非正式员工病毒防范安全意识的培养与教育。

摘要:随着信息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天津滨海供电分公司各类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也日益增大,其中病毒问题因发展速度快、易大规模暴发等危害性尤为突出。该公司运检部信通专业将“强化流程、严格监控、规范考核、重视教育”的理念融入信息安全工作中,针对病毒侵染问题建立了标准化的病毒防控流程,并以此为依托全面开展了病毒防治工作。通过强化流程和标准化管理、提升监控水平、优化考核管理方式、加强安全教育等手段提高了病毒防控的管理水平。病毒侵染多发情况得到遏制,病毒暴发数量大幅降低,病毒防控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

上一篇:2011-2012年小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以环保为话题的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