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计划(共14篇)(共14篇)
1.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一
导语: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体育课外活动计划,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体育课外活动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学校教育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以发展个人爱好,开展各种身体练习为主,以一小部分带动一大部份人,使多数学生养成自觉、主动的锻炼身体,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以学习、比赛为进行训练,通过这些活动内容,强化学生健身的意识,培养学生对体育认识和理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
二、活动目标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目标是在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结合我校实际,尽可能开展内容较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来使学生达到健身和活跃学生生活的目的,也同时为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为较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形成公平、公开竞争的意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自我完善。
三、活动措施
1、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
2、做好宣传工作,使学生明确意义,积极参与;
3、定期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4、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负责学生安全;
5、做好总结,不断改进。
四、活动时间: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
注:雨天可作临时调整。
体育课外活动计划二
一、活动目的:
通过体育兴趣小组的活动,进一步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及运动技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活动要求:
1、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后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操场集中。
2、体育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在体育室不准大声喧哗,在操场不准做与体育学习无关的事,应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保证体育过程中的安全。
3、爱护体育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4、努力学习,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三、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体育常识知识,(体育项目、体育设施、基本的使用方法、尝试各种田径运动项目。)。
2、以集体训练为主,以个人练习为辅,以培养技能为主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4、进行体育游戏,培养体育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5、进行体育竞赛,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采取的措施:
1、体育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体育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身体素质较高、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组织两次,要坚持课余活动的原则。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体育活动。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检验学生的训练成果。
体育课外活动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结合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充分利用本校资源,积极推广努力提高,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掀起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促进我校体育运动的全面发展。
二、口号
“阳光体育,健康你我他。”
三、实施理念
1、抓本质:首先做到体育教学课程、教学计划达到国家课程安排和要求,发挥体育课教学特点,强调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来提高改善,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终身体育意识。保证高中体育课开好开足,不被其他学科挤占,确保学生有充足的体育运动时间,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保证青少年身体健康必要的措施。
2、定目标:两方面的足量,可以理解为体育运动时间的足量,也可以理解为体育运动技能或项目的足量,充分体现出我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与支持,把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安排进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把体育课所授的体育内容引深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并且形成制度,大课间体育活动每次不少于20分钟,课外体育活动每次不少于40分钟,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没有体育课的当天,把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适当增加10分钟,力争做到体育运动时间上、内容上得到有效使用。
3、立特色:充分认识体育课与大课间、课外活动之间的联系,在内容上科学的、合理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安排。同时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某些项目学习需求,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强调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合理性以及教育的积极性。根据我校实际的情况,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开发或改编并推广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增强学生自觉参与锻炼的意识。
因地制宜、分类分组、学练竞技相结合,把体育课融入到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形成我校的体育特色,即提高体育课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提高课外体育运动的技能水平。
4、长发展: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大力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努力加强我校专职体育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鼓励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在能力上积极参加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教学经验交流,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科研活动。
四、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员健身、人人锻炼”的思想意识; 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养成科学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营造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校园风气,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大课间,优化大课间的时间、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通过大课间和课外活动,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以点带面,以面带广,以“武”带“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原则
1、安全性的原则: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无小事,从根本上杜绝任何硬件方面的危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预案和防范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中,注重培养运动中学生自我安全意识的保护与防范。
2、内容的多样性原则:在进行各项教学和活动的开展中,内容上要体现出教育性、健身性、趣味性,方法上要体现出科学性、合理性、独特性,结合实际开展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和竞赛。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地设置和开展各项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3、全面性与个体性原则:着重全面性发展,同时也关注个体的差异性,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真正的实现人人锻炼、全员参与,推动整体素质教育。
4、教学方法选择原则:科学合理引导与积极主动参与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发挥体育教师的教学特点,安排好大课间、课外活动的课程计划活动内容,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发展,确实保证“阳光体育运动”有效的实施。
五、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
大课间09:10—09:40,下午16:40——17:20任何老师不得挤占阳光体育活动时间。
2、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组长:汪根林
副组长:张长德、方国华、詹锦泉、方晓萍
组员:吴智俊、吴毅、邓华、程淦生、李彬、葛其斌、朱拥军、戴红霞、汪洋、胡根花、各年级主任和各班班主任。
体育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和组织全校“阳光锻炼一小时”各项活动安排。
年级主任和班主任:负责按活动计划实施,督促本班学生进行阳光体育活动。
3、统一思想,加强组织与领导,提高活动认识。
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将“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放到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方案,建立领导组织、管理机构和工作规程。通过家长会及学校广播站、班级墙报等形式,加强对师生和社会的宣传工作。认识体育与健康精髓,贯彻新课程理念为主旨,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把阳光体育活动推广发扬下去。
4、全员参与,强化过程管理
坚持学生全员参与,学校领导紧密配合,教职工全员协作,建立领导区域推磨巡查、体育教师指导、班主任组织实施、年级部检查评比等机制。以保证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2.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二
1.1 烟台市农村中小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现状
在对烟台市农村中小学校课外体育开展情况调查了解中发现,学生的活动时间、课间休息都是受制约的,规定课间不允许嬉笑打闹,不建议进行剧烈活动,学生课间休息只是上厕所、喝水、聊天,甚至没有活动,直接做下节课准备,有的会进行一些扔沙包、跳绳之类的简单活动。
1.2 烟台市农村中小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必要性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意志坚强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综合实力。但是,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还存有很多的问题,与现代化建设、时代发展步伐还不相适应,人才培养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该文以烟台市农村11所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主要以烟台市牟平区武宁镇官庄学区小学、烟台市牟平区武宁镇初级中学、回里中心完小、东关小学等为例。
2.2 调查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到图书馆查阅关于中小学课外体育开展的信息资料百余篇,中国期刊网、教育网等各种期刊文献300余篇,并对相关资料加以分析利用。
2.2.2 问卷调查法
向我市农村中小学校负责领导、体育老师、主要班主任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回收率为78%。向我市农村中小学生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2份,有效回收率为89.2%。
2.2.3 专家访谈法
对我市教育专家、教育局负责领导、中小学校领导、学校体育专家教授、体育教研员进行细致访谈,对影响我市农村中小学校课外体育开展的因素做了详细访问记录,并对访谈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运用。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结果
3.1.1 学校场馆配备
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场地设施配备是重要的基础条件,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少有学校达到国家规定的配备标准。有两所学校甚至连田径场都不能保证。还有学校普遍存在场地面积小、环境差等情况,有些学校存在体育设施报废、场地闲置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外体育活动的良好开展。
3.1.2 体育器材配备
被调查的11所学校中,有4所学校体育老师认为体育器材能满足学生日常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基本满足的有6所学校,不能满足的有1所。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器材配备上基本能保证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在调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就是利用率低,存在荒废情况,甚至有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一些器材只作为摆设。
3.1.3 体育教师配备
根据国家规定,初中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在所调查的11所学校中了解到,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但存在有些体育老师是非体育专业,导致体育课不专业不系统,还容易误导学生学习错误动作,不利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3.2 分析
3.2.1 面对机遇和挑战需要积极开拓思路
根据调查状况,目前中小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面临重大挑战,同时,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又有新的机遇。
从面临的机遇来看,新时期党和政府在重要会议上部署了农村中小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这对农村中小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从挑战来说,目前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过程中也正遭遇着一系列问题。从客观条件来说,农村中小学校体育资源缺乏是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6]
3.2.2 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影响农村中小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主要是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家长因素、学生因素。
学校因素主要在于高考中考的升学压力。现在人才选拔的规则并没有体育方面课程的压力,主科成绩好才会有上名牌大学的机会,这也造成学校的不重视,不愿意在体育活动上花太多时间。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意识影响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教师因素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和待遇上。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所引起的课外体育活动备受关注的形势,无疑加大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加重了其工作负担。但多数体育教师的收入比主科教师少,体育与其他学科比较有其特殊性,在体育课上一旦出现学生安全事故,又会影响体育教师的很多方面,比如奖金、评定职称等。这样的现状降低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4 建议
4.1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
课外体育活动从组织到实施,需要经过计划、指导、检查、督促、总结等环节,需要各方面环环相扣,仅仅靠体育教师是很难有效开展的,所以,必须建立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从校领导到相关负责部门再到各班班主任,各方都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体系,共同管理,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组织。
4.2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条件保障
根据实际情况保证对体育器材、场馆设施、师资队伍的正常投入。
体育器材设施是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保障,认真履行学校职责,设立并完善体育器材的日常管理维修保护制度,并认真落实执行。
场馆设施虽然不是直接导致中小学校课外体育活动难以开展的直接原因,但是课外体育活动开展需要有物质保证和基础条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专职专员,保证场馆的有效利用。
师资队伍的精良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效果的基本保证。不断加强学校教师的思想教育,开拓教师思路,积极利用周边设施,不断与时俱进,学习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杜绝为了片面升学率盲目占课、霸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宋尽贤,廖文科.中国学校体育30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0-40.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5-50.
[3]李贺普.访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N].人民日报,2003-12-01.
[4]沈国盛.新中国农村体育政策论述[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5.
[5]陈雁飞,胡峰光,代浩然.中小学生的体育态度、行为与家长体育素养的调查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2):92-95.
[6]张迎修.当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校医,2004(10):20.
[7]胡卫,平杰.青少年体育:一项关乎民族未来的事业[M].上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7:20.
[8]霍军,董翠香.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对策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2):81-83.
3.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三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
体育课外活动是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重要途径。展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体能,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从而形成锻炼的好习惯,保持学生体质健康。长期以来,学生对体育课外活动的认识只限于到器材保管室领取体育器材自由活动,或者是在体育教师要求下进行锻炼,还有部分学生在教室内从事文化学科的学习。这些都是典型的“被动体育”。所以,变革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使每个学生在每天都有宝贵的时间和空间投入,不仅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和提高素质教育的基础。我个人认为,开展体育课外活动要重视以下方面:
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根据活动类课程是以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这一特点,在活动形式设计上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动安排要有较强的弹性和灵活性,既可以个别活动,也可以分组、分班活动。一次课外活动既可以安排一个项目的练习,也可以安排两个或更多项目的练习。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生理机能变化的特点,安排一些具有竞争性、游戏性的活动。这些活动应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运动基本技能、战术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体育课外活动
在以往的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大都充当管理者,主要任务在于管理学生活动秩序、安全等。研究表明,这一局面必须改观,教师应当合理组织学生、认真启发学生、积极鼓励学生,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与学生在活动中融为一体。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活动、集思广益,自主、自觉地开发课外体育活动的新内容、新形式。学生参与研究的全过程不仅是课外体育活动改革的关键,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素质教育的手段。
另外,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由于不是作为正式课程出现,没有指令性的教学大纲和指导书,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不到保证,被视为“第二课堂”“第二渠道”,甚至是“课余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在“重智轻体”、“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校的体育活动名存实亡。为了抓升学率,一些学校擅自占用或停止课外体育活动。这些都是影响和制约体育活动的不正常现象。因此,要使课外体育活动改革具有实效性,教师首先必须端正师生对活动的态度。只有重视才会研讨,有了研讨才会改革提高。
三、合理安排体育课外活动课
体育组配合教导处安排好体育活动课。体育活动课严格做到时间、场地、班级、项目等由专人负责。如果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学生活动的项目。为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各班需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体育活动课。体育组事先做好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项目的统计工作,根据参加的人数、场地、器材等的数量合理安排,提高场地、器材等的使用效率,由一些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协助,明确职责,使学生有条不紊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四、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要多种多样
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如健身操、武术、习舞、跳绳、踢毽、游戏以及其他各种小型体育活动皆可。基于以上活动内容,教师就需要有一套好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做到“乐中练”“练中乐”。除传统的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形式外,教师还应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现更新、更有趣的活动内容和方式,采取高年级带低年级、熟练带不熟练的形式,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帮助、交流、提高。這样不但使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更强化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学习、比赛等手段,这样可以在学生中树立竞争意识,同时避免练习的枯燥性、单一性。
五、以小型体育竞赛引导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绝大部分学生参与,集健身、娱乐、培养兴趣等为一体的具有终身锻炼特性的淡淡的活动,会把学生过多的空闲时间引入其中。而以班级为单位的年级、校际等小型体育赛事只是扮演着促使目标积极顺利实现的角色。学校计划的体育竞赛活动内容,在学期初公布于班级学生,时间性和目的性均要明确。班级和学生对此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责任,主动地参与其中,积极训练,并以此带领其他学生加入其中,达到引导的目标。
六、充分发挥体育小组长的作用
体育干部和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得力助手,又是各班组织各项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他们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班级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中要善于观察和培养体育积极分子,让他们成为体育骨干,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助手,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我校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学生到指定地点集合,由体育小组长领器材,活动结束后也由他们送还。这样既能帮助器材管理员迅速分发器材,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活动,又能在活动结束后保证器材的归还。
七、巩固教学,拓展技能
课外活动与体育课堂教学是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的。课堂教学能促进课外活动的开展,课外活动又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它们都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巩固和运用。例如,在篮球的教学中,各种运球、传球、掩护、上篮等技术和战术的配合,学生们虽可以在课堂中基本掌握,但真正地理解和运用,只有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消化吸收。活动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篮球项目单人练习或多人配合练习,经常性地开展三人制球赛等,将更好地掌握该项目的各种技术、技能,从而达到课外活动课促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4.初中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四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初中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开展切实有效的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及充满活力的校园。
二、实施对象
全体学生
三、活动时间安排
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时间由早操、大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活动时间组成。
四、工作目标
1、保证学生在校锻炼时间1小时。
2、强化体育大课间和眼保健操的管理。
3、丰富实践活动课的教育内容。
4、重视加强学生体能的训练,强健学生体魄。
5、加快社团建设,形成规模。
五、工作重点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学校红领巾广播、宣传橱窗、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课外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对在课外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班级给予加分,以唤起全体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课外体育运动的开展。
2、各班把课外体育运动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室外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
3、体育教师加强学生课外体育运动的宣传教育和引导,通过体育课和各类体育比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4、丰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体育活动形式,开展如:跳绳,丢沙包,踢键子,跳皮筋,羽毛球,乒乓球等各项活动,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项目的竞赛活动,不断丰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六、具体要求:
1、早操:学校应组织学生开展15至20分钟的早操活动;
2、大课间:学校应在每天上午第二、第三节课之间安排25分钟的1次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即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
3、体育课:初中1—2年级每周为4节体育课,初中3年级和初中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
4、课外体育活动:各学校应组织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1课时的体育活动。
七、保障措施
1、学校增加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购买体育活动器材和健身器材,制作宣传标语等。
2、按规定给各班通过体育比赛等形式奖励班级体育活动器材,确保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5.第一学期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五
大百尺中心小学 张佳妮
一、指导思想
以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目的意义
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一)活动时间
每周一、二、三、四、五下午第四节课
(二)活动内容
根据我校特色建设情况,结合我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拟开设两个层面的活动:
1.周三,周五开展踢毽活动, 采用踢毽子的方式吸引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在阳光下,让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他们能够从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得到快乐。
2.周一、二、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享受读书的快乐,为孩子一生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活动成果
1、进行“读书之星”、“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
2、进行优秀读书笔记的评选活动。
3、学生知道踢、拐毽子的术语和踢毽子的动作要点。
4、学会踢毽子的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并有连续踢毽的能力。
6.感恩教育课外实践活动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也会得到滋润。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快乐的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二、活动主题
常存感恩的心,人生将无限美好
三、具体活动计划
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明确什么是感恩,何为感恩。
2、以“感恩”为主题创建手抄报。
7.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七
一、采取各种形式, 丰富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校正常开展的体育运动, 在作息时间的规定下, 遵守一定要求的课余体育锻炼, 如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学校组织的活动等。这一类课余体育运动的特征是自愿性与规定性的统一;自主性与指导性的统一;教育性与娱乐性的统一。尽管这种有组织并有一定要求的课余体育运动在时间、出勤率、组织形式、练习内容及强度安排上具有规定性, 但这种规定性和指导性并不像上体育课那样具有严格的强制性, 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自愿和自主, 所以一般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采用这种形式。另一类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利用课间、课外活动、双休日等课余时间, 或独立或结伴在校内外进行自发性的体育锻炼, 或参加某一俱乐部和单项体育协会;这些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是自由性的, 由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由聘任指导教师或外聘教练, 参加的学生都是凭兴趣和爱好聚到一起的, 有很大的随意性, 且其目的是休闲运动、锻炼身体, 没有任何教学任务。
二、突出主体地位,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在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中, 教师是管理者角色, 主要任务在于管理学生活动秩序、安全等。教学实践表明, 这种局面必须改变。教师应当合理组织学生、认真启发学生、积极鼓励学生, 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与学生在活动中融为一体。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活动、集思广益, 自主、自觉地开发课外体育活动的新内容、新形式。学生参与研究的全过程不仅是课外体育活动改革的关键, 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素质教育的手段。另外, 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由于不是作为正式课程出现, 没有指令性的教学大纲和指导书, 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所以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不到保证, 被视为“第二课堂”, 甚至是“课余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在“重智轻体”“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很多学校的体育活动名存实亡。这些都是影响和制约体育课外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的错误行为。因此, 要使课外体育活动的改革具有实效性, 教师首先必须端正师生对课外活动的态度。只有重视才会探索, 有了这方面的探索才会不断加强与提高。
三、开展情趣活动, 适应学生心理需求
体育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外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做好课外活动的基础。好的体育活动项目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在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项目中挑选出符合中学生身体条件和心理需求的课外活动项目。而在选择活动内容时, 教师还要考虑活动内容的可实施性、激趣性及活动内容本身的实际意义。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不妨选择一些具有激趣性的活动项目;为了使活动内容与教学内容相互促进,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精神,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团队活动内容;为了锻炼学生运动的协调性、塑造优美形体, 可以选择练习一些适合学生终身锻炼的活动内容, 如韵律操、太极拳等;为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可以选择运动量大的活动内容, 如1500米跑、蛙跳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热情, 保障了活动质量, 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开展社团活动, 发挥学生群体效应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课外体育活动既要面向学生全体, 又要满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体育活动有时候很难满足学生的兴趣, 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开展其他形式的课外活动。所以, 不妨开展一些社团活动, 就是把班级或年级的界限打破, 让兴趣相同的学生自由组合, 利用学生的群体效应, 在互动中开展课外活动。学校要做好对于社团的管理工作, 如给社团提供足够的场地与器材;培训一批体育骨干学生, 提升他们对社团活动的组织能力。定期进行评优以及评先活动, 根据社团的活动开展情况, 有组织地对社团进行调整。通过这种途径, 为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专长, 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养成课外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8.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八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课外活动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30多年的不断探索,近十几年来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各大高校在近十几年内基本完成了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工作。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一般负责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学生心理课程教学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中,心理咨询较多是面向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在学生中可以较为广泛地开展,但由于局限于课堂,形式较为单一,限制了其成效。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可以针对所有在校学生开展,其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有力的补充。
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当中,会经历人际交往、学业、自我认知、恋爱、就业、社会适应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心理健康。对于绝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可能遇到一些成长性困惑,但这些成长性困惑并非一定需要通过心理咨询才能够解决,朋友与同学是他们共同面对并解决问题最好也是最大的资源,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的开展就是让他们发挥朋辈心理互助的作用,促进学生成长性问题的解决。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的情况,梳理目前高校课外活动开展的模式,本研究就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相关内容,对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进行访谈,了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开展的状况以及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以借鉴其他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的经验,寻求突破途径,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的成效。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现状
以上海高校为例,目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基本由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基本有如下几个层面:
心理咨询中心层面:大部分上海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归学生处管理。咨询中心通常会定期举办一些直接面对全校学生的活动。同时咨询中心每年针对大一新生选拔各系心理委员,开展培训活动,指导心理委员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活动工作,建立心理健康三级网络机制。
学生社团层面:学生心理社一般挂靠团委,由心理咨询中心指导。作为一个学生自主运作的团体,能够更加贴近学生心理需要,更有主动性。
班级层面:班级是学生归属的基本单位,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班级凝聚力,创建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二、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的优势
1.课外活动有助于形成有促进心理健康的团体,获得人际支持
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一部分是以团体的形式开展。团体不仅能够协助人们达成目标,而且可以满足人的多种心理需要,如获得安全感、归属感、满足自尊、增强自信和力量感等。团体活动不仅具有教育与发展的作用,也有预防与治疗的功能。运用团体活动的理论与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有心理困扰的人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协助希望不断成长的人开发心理潜能,优化心理素质。团体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减轻症状,改善适应,增进健康,同时有助于深化对自己的认识,学习社交技巧,提高生活质量,更有效地在现实环境中寻求最佳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2.指导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的师资队伍专业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基本是心理学专业出身,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具有较为丰富的课外活动经验。有抽样数据显示,上海所有高校心理咨询师全部持证上岗,不少咨询师持有“双证”,即同时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上海学校中级心理咨询师”专业资质证书。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业资质证书者占69.6%,持有“学校中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占77.5%。博士研究生学历占14.7%,硕士研究生占72.5%。
3.大学生自主性得以发挥
进入大学后,学生自主的时间增加,除了学业,能够有更多时间关注于自身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时,学校在成绩之外,也更加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学业压力下降后,能够有更多的经历投入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三、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存在的困境
1.教师时间精力的限制
虽然上海市教委10年前就规定专职咨询师与大学生的比例为1∶3000,然而达到这一比例的高校仍然寥寥无几。根据数据统计,上海66所高校60余万大学生,专职心理教师只有127人。
教师队伍分布情况未能达到良性的结构,目前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是全国领先水平,但高校心理咨询师的队伍的现状需要发展。2014-2015年度《上海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调查研究》课题结果显示:目前高校心理咨询师队伍以年轻人为主体、以女性为主、职称偏低,从业时间偏短。
2.教师角色冲突
心理教师常常承担多项工作内容,如学生心理咨询、心理相关课程的授课、学生课外活动等,特别是心理咨询有其伦理规范,如果有学生同时是咨询的学生又参加教师领导的课外活动的话,对教师来说,需要同学生建立多重关系,对教师心理咨询伦理规范的要求就会比较高。
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在于心理问题学生,对大多数健康学生的发展关注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发展,压力增加,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点,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对象主要是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对于健康的学生的发展性关注的还是比较少的。工作主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工作开展较少,难以满足大部分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
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展望
1.保障经费到位,提升硬件设施
目前上海各大高校基本按照生均10元的比例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经费,用于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目前上海高校中,基本都配备有团体活动室、沙盘、宣泄人、心理剧道具、放松椅、团体活动器材箱等活动设备与器材。场地与设备的配备,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的基本保障。
2.重视师资软件
师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资源,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果。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师招聘的要求基本都达到硕士以上,心理相关专业,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等专业硬性要求。
但心理咨询中心事务繁杂,很多心理老师反馈需要除了需要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心理咨询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任务之外,还承担着许多行政方面的工作,在时间和精力上,都不够充分。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的师资投入方面还有待提高。
3.重视新媒体的作用
借助于新媒体的平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也成为许多高校开展心理工作的方法。许多高校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微信公众平台,学生关注微信平台,即可收到心理咨询中心的推送的相关信息。通过新媒体方式,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4.加强校际间合作
目前高校之间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大多处于独立运行的状态,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比较少。数个大学聚集的大学城相对有优势,师资、教学资源、学生资源等方面能够互通有无,促进资源的利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以松江大学城心理健康教育为例,高校能资源共享,不定期举办心理活动,如咨询案例督导、教师培训、学生心理活动以及医教结合活动。给其他高校之间的合作互动提供了参考。
5.发挥教委等组织机构的作用
教委等组织机构在学校之上更高的一个层面进行管理和协调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目前上海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是作为教委下属机构,负责管理上海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统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曾堂.上海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师基本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
9.丰利小学校外辅导站辅导活动计划 篇九
(2008——2009学)
一、辅导活动宗旨:
遵循胡锦涛总书记“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指示精神,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辅导重点,坚持“寓教于乐,育德导行”的辅导原则,做到提高道德认知与养成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贴近学生,大处着眼,小事着手,切实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五个学会”小事工程为载体,强化讲文明,重礼仪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站、家、校结合,整体联动的有效途径。发挥好校外辅导站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试验田”、“种子站”作用。
二、辅导活动安排:
九月份:加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争做合格小公民。
1、了解校外辅导站,引发兴趣,明确要求。讨论怎样“学做人”。
2、学习“规范”内容,说说各人对“规范”内容的理解。
3、开展速记比赛,熟记“规范”内容。说说同学中做得好的事例。
4、游戏:《拍手歌》,“公民道德要牢记”。
十月份: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以热爱祖国为荣。
1、学习《八荣八耻》,记住内容,念儿歌,“八荣八耻新标杆”
2、理解:“以热爱祖国为荣”,大家谈:“我对祖国知多少?”
3、汇报会:孝亲敬老,敬老节我做了些什么?
4、主题活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联系自己谈打算。
十一月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了解我家及家乡的变化。
1、访问了解:“我家30年来的变化”。问问变化的原因。
2、访问情况交流,说说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指导写访问日记。
3、评点“优秀访问日记”。小组交流,大家评议。
4、开展“说说我家30年”的宣讲活动。将访问日记改编成小品,进行表演。
十二月份;以“诚实守信,”教育为重点,开展“五个学会”活动。
1、学习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交流各人收集的内容。
2、开展“诚信故事大家讲”活动。
3、大家谈:“诚信在我身边”。初评“诚信之星”。
4、讨论:“五个学会”有必要学吗?明确意义及要求。
二00九年一月份:以“学会吃饭”、“学会说话”为重点开展活动。
1、唱唱演演:“新年话进步”。表演命题小品“学会说话”。
2、1分钟演讲比赛:“我学会了吃饭”。布置并指导写好诚信日记。二、三月份:配合学校搞好“文明新风月”活动。
1、重温《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交流诚信日记。
2、人人献一计:“三八妇女节”为妈妈奶奶做些什么?学会感恩。
3、争做环保小卫士,学会环保。植树、种花,净化、美化环境。
4、听交警叔叔讲交通规则,学会文明走路。
四月份:重点进行“敬先烈,学英雄”革命传统教育。
1、开展“访、记、写、画、说”祭扫烈士墓系列活动。
2、说雷锋事迹,学雷锋榜样。
3、大家评:在“五个学会”活动中谁的进步最快?二评“明礼诚信”之星。
4、汇报交流:听听家长对“五个学会”活动的反映。
五月份:开展“文明学生从小事做起”星级评比活动。
1、交流“五个学会”的好日记,有重点地进行评析。
2、“我在‘五个学会’活动中长大了”,对照要求,自我测评。
3、小组评议“五星级”明礼诚信学生。
4、发放家校联系卡,请家长参与评议。
六月份:巩固活动成果,深化道德教育。
1、结合庆“六一”,同夸明礼诚信好人好事。
2、评选好日记,奖励好学生。
3、搞好第二次家校联系。
4、总结参加辅导站活动的收获。
三、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1、校外辅导站领导组
组长:李松林
副组长:狄锦山、於十贵
成员:韩爱明、朱明山、张小询、徐培培。
2、辅导教师:狄锦山
3、协管教师:徐培培
4、值日生:中队委员
四、明确职责,各司其事
1、领导组职责:
(1)负责组建辅导站,切实加强领导;(2)安排落实辅导人员、协管人员,检查督促活动情况;(3)制订辅导活动计划,确保计划的实施;(4)组织研讨,总结辅导工作,进一步搞好辅导活动。
2、辅导教师职责:
(1)认真选择辅导内容,贴近学生,为学生喜闻乐见,能引起学生兴趣,有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2)做好辅导前的准备工作,安排好内容,考虑好形式,准备好必要的教具、课件,不打无准备之;(3)辅导力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行合一,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创造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4)关心弱势学生,因人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给予重点帮助;(5)办实事,讲实效,搞好情况记载,抓好信息反馈,研究改进,提高活动质量。
3、协管教师职责;
(1)做好学生的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确保辅导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2)督促学生带全活动所需的文具,资料及其他用品;(3)了解学生参加活动的情况,及时向辅导教师返馈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意见,以助辅导教师改进工作。
4、值日学生职责:
10.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十
2014—2015学下学期
本学期,校外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校外实践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贯彻素质教育,通过校外实践活动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了较强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1、组织带领学生深入裴德镇卫生院、裴德镇派出所、裴德镇人民法庭等社会实践基地。在卫生院,董丹副院长带领同学们参观了病房、处置室、药房等,同学们还观看了卫生院内的宣传画和宣传册。在派出所,学生们在边防官兵带领下,近距离参观了派出所日常工作,边防官兵的武器装备、警务室、体能训练室、模拟作战室、官兵宿舍等工作生活场所,接着,边防官兵还教学生们叠“豆腐块”被子、讲解建军节的由来。在镇法庭,法官向同学们介绍了审理案件的程序。庭长在会议室亲自接待了同学们,并给同学们就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上了一堂法律知识教育课。通过参观,同学们深受教育,树立了正确的卫生意识、健康意识,提高了法律意识,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2、结合“学雷锋月”“劳动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本学期,三至五年级在中队辅导员的带领下,彻底清理路边白色垃圾,真正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在劳动中增强实践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意识。3、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活动,有些同学应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于是,教育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利用节假日带他们到实践基地进行卫生大扫除,增加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保护环境的种子。少先队大队部组织队员,定期活跃在社区的角角落落,全方位地开展活动,充分挖掘德育教育资源。通过实地实践、义务劳动等活动,培养了队员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的思想感情。
4、对于纪律差的学生,则在义务劳动之外,更注重带领他们进行参观,感受家乡的变化,培养了良好的劳动、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提高了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各中队能深入到社区(镇卫生院、镇派出所、法庭)进行卫生清理,帮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充分地展现了裴德镇中心学校学子们团结向上、乐于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
11.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十一
《体育科学》杂志2005年载文提出,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至今在我国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实验的力度和范围,加大交流、汇总、总结提高。
深圳的学校与全国其他各地的学校一样,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学校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及课外体育活动都是以“强身健体”为主,也就是所谓的“体质观、技能观”,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逐步形成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教学理念。而香港在回归祖国之前作为一个殖民地,接受了很多西方国家的教育文化思想,有很多基督教学校,学校教育相应地要为他们的社会体制、社会需求服务而不断变革。但是回归之后在学校体育的教学目的方面仍然与深圳的学校有很多共同点:如“体育是透过身体活动进行教育,旨在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及使他们获得活动及安全知识,以进行活动,从而建立活跃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见,追求“体育与健康”的和谐是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的一种需求和任务,也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香港与深圳相毗连,地理位置、气候、温度都大致相同,两地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经济文化链接频繁,教育文化沟通广泛,人种条件、生活习俗、语言也相同相通,尤其是深圳作为全国的经济改革开放的窗口已走过二十多年,在经济体制、城市发达程度上比国内其它城市更有优势。比较香港与深圳的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及课外体育活动,开拓深圳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视野,寻求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径,可以不断丰富与增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内涵。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对深圳和香港的部分小学进行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编排及学校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比较,并提出相关的结论与建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课程编排的比较
香港方面以崇真小学(教会学校)的体育课程(全年)编排为例(表1)为例进行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香港崇真小学的体育课全年有100节,其中高、中、低年段的侧重点不同。深圳在实行《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之后,各地各校因地适宜地开展体育课的课程设置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规定了教学基本内容的同时还鼓励各校开发校本课程,其中“十一五”课题还有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课题,但基本的内容都是由田径、大球类(篮、排、足)、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体操(健身韵律操)、武术、各类游戏、传统项目和自选项目等组成。以全学年两个学期,每学期进行18周的教学,每周以3次体育课计算,深圳的学校全学年体育课为108节左右,与香港学校的100节差不多。
2.体育课程设置的比较
首先比较一下学校的全周课程安排:以香港崇真小学的课程设置为例(见表2);以深圳某小学的课程设置为例(见表3)。
分析:
1)需要说明的是香港学校的每一节课是30分钟,而深圳的小学校每一节课为40分钟,有少部分学校有课程设置的改革,实行下午每节30~35分钟,在下午第三节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或进行第二课堂和综合实践活动,以使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2)在体育课组织教学方面两地有很大的区别:以深圳为代表的内地学校的体育教学课一般都是由一名体育教师进行组织教学,班级的学生通常是45名至55名,有的学校班级人数还要多;而香港的学校通常都是小班教学,各班人数由25名至35名,而且还大都由两名教师进行组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班级的体育教学课),可以说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而且还有足够的条件进行广泛的课堂讨论,香港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都十分注重课堂讨论,任何人有疑问,老师都鼓励提出来并进行讨论,课堂上形成良好的的教学互动。
3.体育课教材的比较
以香港崇真小学的体育课教材为例(表4)。分析:
香港各学校的体育教材不是固定与相同的,是由教统局制定了教学大纲,各学校选择适用教材进行教学,与深圳的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材选用相仿,由于资料尚在整理中,这一点需在进一步调查研究之后再详述。
4.课外活动(包括校运动队的训练)的比较
以香港崇真小学的校队和深圳小学为例(表5)。分析:
1)可以看出在小学校,深港两地的田径和篮球这类基础体育运动开展还是同为重视和普及的。
2)内地有的学校还开展一些有特色的,或具有本校体育教师专业的和学校有场馆条件的运动项目的校代表队,如武术队、毽球队、乒乓球队等,还有的学校是校外聘请教练或与某区、市体校联合办队。
3)深圳的学校运动队的数量远不如香港的学校校队多。这是因为深圳(包括内地许多学校)的校运动的设立仅仅是为了参与校外和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一些体育竞赛,这与国家制定的奥运目标是有关系的。在我国奥运项目、全运会项目在各省市都是抓得如火如荼,而非奥运项目的开展从经费到人员配备都是艰难的。在香港,学校的校队不仅仅是为了参加比赛的,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校队训练的方式来对有一定运动能力和基础的学生进行高一层次的体育教学,平常的体育课只是基础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校队可以去参赛但更注重参与或进行表演,还是自身运动能力的一种展示,所以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比较注重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的校队训练。
5.在课改新动态方面的比较
分析:香港的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经常性开展一些教师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教研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使教学更科学化、人性化,更能使学生乐意接受获得健康的手段、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等。深圳的学校也同样在不断开展学校体育的教学教研活动,推动“课改”的发展,有许多特色和亮点:如开展“体育双语教学”、对早操进行改革的“体育大课间”等,并通过全省、全国的教学现场会,受到各方面专家的认可与好评。
四、结论
1)两地的学校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这个理念,其中“健康”的概念是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教学领域中还着重提出“适应群体、适应社会”才更能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另外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方面两地的教学目标也是相同的,如香港学校提出的“培养一技化”和深圳提出的“培养学生掌握一项喜爱或擅长的体育项目”的观点是相同的。
2)比较香港学校和以深圳为代表的内地学校,深圳的教育比较踏实,香港的教育比较务实;香港的教育具有多元型、人本化和世界性的特点,深圳的教育具有双基实、发展快和创意新的特点。如深圳学校注重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体育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而香港教师则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地去积极参与、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3)从课程设置及体育课外活动比较可以看出,香港的学校比较渴望了解具有中国传统的体育特色项目,而且他们本身也注重培养学生对“国粹”的欣赏和继承,如许多香港的体育教师对武术、舞狮等方面颇有研究。
4)香港的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多鼓励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以及他们提出的要求,而且与学生的家长沟通较多,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的程度比较高;以深圳为代表的内地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更强调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统一性,甚至可以用上其它课的时间用来进行队列、广播操的操练,以便评上区或市的早操标兵学校。
五、建议
1)以深圳为代表的“内地”学校在体育与健康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体育健康教育课方面的教学改革,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问题(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大如何在小学的各项课程中渗透健康教育的研究,而不是仅仅在课表上列一项健康课程而已。另外,学校教育应真正把“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把重智轻体真正落实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体育及健康教育相结合上来。
2)针对近些年来深圳及内地的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下降,建议在提高学校运动队水平的同时,加大学校体育教学与课程设置对培养大多数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为主的教学探究。
参考文献:
1.邵桂华.对我国的体育教学目的论疏理与评判[J].体育科学,2005.7
12.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十二
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课与课外体育相结合是实现学校体育终极目标的前提条件,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越来越显示出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 终身体育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体育工作者所接受, 对于义务教育处于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的地位也基本取得共识。
1“课外体育活动”的产生及发展
1 9 5 1年7月, 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中规定:“学生每日体育、娱乐活动或生产劳动时间, 除体育课及晨操或课间活动外, 以1 h~1.5 h为原则。”1 9 5 4年颁布实施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进一步促进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1982年开始, 教育部先后颁布多种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及体育合格标准, 对课余体育活动做了明确的指示和规定。2001年开始实施的“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和2007年开始实施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从不同的角度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 也极大地促进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
2 对“课程”的新理念
自启动课程改革, 尤其是实施“体育新课标”以来, “健康第一”的观念、“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及“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观念逐渐成为了学校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时, 对“课程”的研究也使得“课程”重新回到了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目前, 教育学界对“课程”持有几种观点:“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教学活动计划”、“课程即社会经验”等。对于“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课程”, 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理解。如“狭义的体育课程”即学校体育课程, 学生在学校所收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 包括课程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虽然没有给体育课程是什么做出一个让所有人认可的定义, 但有一点是可以取得共识的, 那就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课程”已经突破了传统学校体育中两节体育课所代表的范畴。
3 围绕“课外体育活动”的几个问题
3.1 关于“课外体育活动”的范畴
3.1.1“课外体育活动”与“两操”
建国初期,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 是重中之重, 社会体育被职工体育、军人体育等所代替, 并与学校体育没有过多交叉, 所以“课外体育活动”这一称谓所包含的是学校体育之内体育课之外的那一部分内容。现在, 随着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的兴起以及学校体育与其他体育活动的交叉融合, 学生在学校之外从事体育活动的机会大大上升。正因为如此, 有的学者将家庭体育、课余训练竞赛, 两操, 校外体育等诸多内容均包含在“课外体育活动”之中。这些新兴的活动形式已经远远地超出了“课外体育活动”原来所指的学校范围之内体育课之外的范畴。“课外体育活动”不仅仅受到“课外”这一条件的约束, 同时也受到“课”这一名词的约束, “课”或者“课程”是被限定于学校范围之内的。
“眼保健操和课间操”, 有的资料将这两者归于学校体育的范畴而不包含在“课外体育活动”, 有的学者将两者归于“课外体育活动”之内。随着国家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视, 健康和卫生保健等问题越来越被重视, 各级学校也大都配备了医务室和校医, 并开设了健康教育课程, 继续将眼保健操归于“课外体育活动”已经不是很妥当。课间操:学校体育活动形式之一。在中小学学生上课间隙所坐的徒手体操等活动, 有助于消除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疲劳, 防止身体畸形。课间操的意义在于缓解师生长时间进行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身体疲劳, 并不是为了增强师生的体质健康, 提高运动技能等, 这和国家开设“校外体育活动”的出发点是不完全一致的, 同时, 在实施目的和组织方法上等方面, 也和“体育课”没有互动关系, 所以, “保健操课间操”更应该属于学校卫生保健的范畴。
3.1.2 课外体育活动与课余训练竞赛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普通大中学校学生体育竞赛暂行规定》等条例都要求学校体育要做好课余训练与竞赛工作, 同时要处理好课余训练竞赛与课余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可见, 课余训练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竞技运动的重要内容, 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课余体育训练竞赛是少数具有突出运动能力的学生所从事的活动, 在活动的目标、参与群体、活动方式上, 同“课外体育活动”有着显著的区别, 所以, 两者同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彼此不能互相包含。
3.2“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的关系
“延伸”:“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第二课堂”:“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第二课堂;“一体化”——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堂实践模式;“终身体育的两个车轮”——课外体育和体育教学共同组成终身体育的两个车轮。
上述几种观点分别从组织形式、内容和目的等方面阐述了两者的关系, 其中有一个共同点是比较清晰地划分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者“课内”和“课外”的关系。但是, 文献仅仅是论述了两者的关系, 但是却没有给“体育课”是什么给出明确的说明。以前的几次课程改革仅仅是局限于教学层面, 也可以说是教学改革, 并没有真正的触及到课程是什么以及课程建设的问题。而从“新课标”实验稿颁布以来, 围绕着课程建设的研究广泛而深入的开展起来, 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也可以说“体育课”代表了全部体育课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 “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处于何种地位, 应该给予重新的认识。
不论是“延伸论”还是“第二课堂论”, 都将“体育课”的主要功能定义在知识的传授上, 却又将增强体质和技能形成作为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 这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体育运动因其自有的实践性和生活性, 使得体育知识具有多种多样的存在形态, 学生有组织的或自由的活动也恰恰是体育知识传播和学习的途径之一, 课外体育活动也正是学生进行体育自我学习和实践的重要形式, 同时也是健身娱乐的重要过程, 对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有着体育课所无法取代的作用。
3.3 现代教育思想对学校体育的意义
现代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合格的受教育者能够独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校体育而言, 也应该培养学生现在以及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和素质教育以及终身体育的思想相符合的。由于体育独特的运动实践性, 也决定了体育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具有多种多样的存在形式, 学生也具有多种获得体育相关知识技术的方式, 体育课堂教学只是其中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 课堂教学在传授体育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时, 不能远离学生的运动实践, 要主动解决学生在运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 还包含组织、管理、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体育活动特有的实践性和生活型, 使得体育课程不能仅仅按照教学的规律、运动的规律来安排教学内容、设定教学模式, 还要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和运动实践。“课外体育活动”无疑是学生进行运动实践的最好的场所, 而体育课堂教学应该主动解决学生在运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这不仅仅是“一体化”或者“延伸”的问题, 而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
3.4 从学校体育理论建设看“课外体育活动”
在学校体育理论方面, 一直持有相当大的争议, 学校体育是什么, 学校体育的本质任务是什么, 学校体育的目的等问题一直持有相当打的争议。不论是“体质论”还是“三基论”, 都把争议的主战场放在了体育课堂教学方面, 在潜移默化中, 将体育课代替了体育课程, 也是在这场争议中, 将“课外体育活动”放在了从属的地位上。根据体育原理研究的成果, 体育已经不仅仅是增进健康的手段, 更是生活的目的;而教育学理论的发展, 是学校体育的目的有增进健康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终身体育能力的人。体育原理以及教育理论的发展使“课外体育活动”这一处于从属地位的课外活动将承担更多的学校体育的任务。“课外体育活动”原本所蕴含的教育性、健身性以及娱乐性等将得到更深入的发掘。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认识的进一步深入, 社会上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 学生在校内校外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区等的体育交流活动也日趋频繁, 因此, “课外体育活动”也被加入了更多的内容。这就使得在认识“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功能等问题时, 面临着过多的主要的次要的区分和辩论, 事实上, 许多的功能与目的是学校体育的目的, 而不是“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在处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关系等问题上, “体育课”要面对着“课外体育活动”所包含的诸多内容, 不论在实践操作上还是在理论建设上都存在许多矛盾。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和新的课程理念下, 经过了几十年发展的“课外体育活动”已经显得过于庞杂, “课外体育活动”也必将在以后的学校体育教育活动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 围绕“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些问题应该得到重新的认识, 比如, 随着卫生保健在学校体育过程中重要性的提高, 是否还应该包含在“课外体育活动”之中;如何界定“课外体育活动”与“校外体育活动”的区别, 这也是影响学校体育理论建设、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交流发展的一个课题。
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新认识, 也有助于将其从诸多的次要目标中解脱出来, 充分与“体育课”相融合, 共同完成学校体育所承担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奠定终身体育的良好基础的任务。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的深入, “课外体育活动”将在学校体育中占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理清其与“体育课”及其他学校体育内容的关系, 有助于学校体育自身的发展, 也有助于学校体育理论建设, 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
关键词:学校体育,“课外体育活动”,认识
参考文献
[1]陶景飏, 李晋裕.学校体育大词典[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507.
[2]毛振明.学校课外体育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18.
[3]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264.
[4]吕中凡.学校体育“双中心”体系的构建[J].山东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7:12.
[5]王沂.体育课程的界定[J].山东体育科技, 2004:44-45.
[6]胡孝安.对学校体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的再认识[J].体育学刊, 2002:3.
13.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计划 篇十三
动方案
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学生健康地学习和生活,积极贯彻“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 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同时也为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锤炼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培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
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
我阳光 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
三、组织机构:
1、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向xx
组员:校委会成员 体育教师 各班主任
实施督察小组:值周教师
四、活动要求:
人人有参与项目,班班有团队,学校有比赛。
五、活动地点:
学校操场、内院及各乒乓球台
六、活动实施时间:
活动实施时间主要为两阶段:
1、上午大课间时分,时长30分钟。
2、下午4:15到4:35进行30分钟体育锻炼。
七、活动目标:
1、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全校师
生能深刻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并把这种观念深入到生活中去。了解学生发展之需,使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
2、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团结、合作、献身和友爱精神,锤炼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3、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八、活动实施主要内容:
1、根据学校的场地条件特将转呼啦圈、滚铁环、跳长绳、打乒乓球、踢足球,打篮球作为阳光运动的主内容。
2、坚持并有效地发展学校竞技团
队项目:田径运动水平,足球运动能力,乒乓球技能。
3、在每天的活动中穿插如学校的特色教育,如校园集体舞等活动。
九、活动实施方法:
1、加强学校的体育业余训练,搞好学校田径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的日常训练,做到持之以恒,讲究方式方法,灵活多变,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竞赛。
2、每学期举办一次全校性的大型体育运动活动。每学期末评比“阳光班级”和“阳光少年”,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展示活动,把阳光体育活动真真正正的搞下去。
十、活动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保证时间,形成制度
以将快乐体艺、趣味体艺引入体育活动为主旨,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并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评价上形成有效管理,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体艺课程资源,不断
丰富和发展活动的内涵,不断提升活动水平。
2、合理安排,有效利用
按规定配足配齐体育器材,完善体育设施。坚持公益性原则,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提高使用效率,确保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
3、全员参与,注重评价,强化激励
坚持学生全员参与,学校领导紧密配合,突出活动的评价作用,对阳光班级的班主任和在阳光体育运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物质励,并将活动成果作为学期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班级、学生系列考评中,以保证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14.学校体育活动总结 篇十四
体育工作总结
一、为了将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主管校长任组长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和督促检查和指导,切实把阳光体育运动当做学校的大事来抓,把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与教学、科研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确保了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保障经费投入,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加大了对体育活动经费的投入。配备了体育设施和器材,扩大了篮球、乒乓球场地,对体育场地(馆)做了较大规模维修,保障了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1、狠抓学生体育活动,落实每周出勤五次早操、参加三次课外活动、每天保证一小时的锻炼时间,每个学生掌握两种以上健身手段。我校把“两操一活动”纳入到日常教学计划,做到五定: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场地、定负责人,及时检查统计结果,形成了一种制度,彰显了学校的体育特色。
2、加强管理,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严格按照体育教学计划实施体育课教学。全校各年级学生每周开设两课时,高中年级学生开设多种体育选修课,并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考核和评价学生体育成绩。体育教师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育学生重视体育锻炼,认真完成体育课的学习任务。
3、抓好业余体育锻炼。根据我校条件和学生运动基础,常年坚持田径、健美操、足球、乒乓球、武术等优势项目的训练,配备教练进行辅导训练。
4、开展各种群体性竞赛活动。
为了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学校与各院系都制定出了具体的竞赛活动计划,满足了不同特长、不同层次、不同爱好学生的需求。
四、不足之处和努力的方向
一年来,学校体育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创新方面不够,缺乏远期目标。由于受学校场地、设施等方面条件限制,一些体育活动受到影响和制约,许多有计划的工作任务无法实施、完成,达不到预期目标和要求,有“等”和“靠”的思想,竞赛型的活动抓得较紧,群体活动相对薄弱,重视程度不够。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今后的工作一定要发扬成绩,纠正不足,努力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河北肥乡第二中学
2012年1月
河北肥乡第二中学
体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全民健身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设和管理,在改善体育基础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并协调各部门组织开展好学校的各项体育常规工作,使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以竞赛活动为抓手,增强全校师生强身健体的锻炼意识,进一步发扬我校传统体育项目特色。
2、体育学科要继续加强学习、研究,规范体育课堂教学。
3、抓好校级运动队的训练,培养特长生和特长选手。
4、面对场地缺乏情况,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规范体锻课活动,加强课间游戏设计开发,控制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体育教研活动,规范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学校体育教研组要再次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及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好各年级教学计划,按体育教学常规的要求,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2、本学期在学校场地有限的情况下,每位体育老师要依据学科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切忌放羊式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思维,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研究现有场地的体育课活动设计,确保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3、加强科研意识,在学科教学中继续渗透学生好习惯践行课题研究的内容。每位老师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
4、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为切入口,建立检查评估制度,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为目标力争使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稳步上升。
5、加强学科的常规检查,本学期体育老师在室内上课的时间增多了如何上好室内课,课前要充分设计好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要利用现有的场地互相协调好,确保正常的教学,同时还要加强师生课堂安全意识,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二)、加强学科建设,争创品牌亮点
1、加强体育学科组的建设,目标要明确,措施要到位。如何争创学科的亮点、创建优势项目是本学期学科工作的一个重点。
2、体育组现有的资源要合理有效的重组整合,争取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三)、抓好群体工作,丰富学校文体生活
1、加强课间操的日常管理。继续抓好课间操的进出场(快、静、齐)及做操质量,护导老师、班主任、广播操检查评分员,体育老师都要准时到岗,并在学生精神面貌、出勤人数、动作质量等方面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2、组织开展好学生的体锻活动,任课老师要与体育老师密切配合,按体锻活动表有组织的进行课外活动,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
3、组织开展好每月小型体育竞赛活动(因场地原因,本学期组织竞赛的方式会做相应的调整,具体见体育组的通知)学校坚持以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保证学生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出发点,在开足体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的原则,按季节气候的不同,每月安排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活动要常搞常新,让学生有新鲜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力争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活跃学校文体生活,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锻炼氛围。
4、抓好日常业余训练,体育组要组织安排好校队训练工作,学期初,认真制订好训练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体育老师要协调好各部门工作,经常、积极、主动和班主任、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并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使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得到保证。训练时要根据学校场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确保运动能力稳步提高。
5、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学校工会要认真组织好教工的文体活动,抓好每天教师早操的质量,体育组要协助工会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以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教职工的体质。
(四)做好场地器材管理,体育资料整理工作
1、体育器材室配备专人负责管理,负责协调好器材的使用、保管及器材室的卫生工作,每天出借的体育器材要执行登记归还制度。
2、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做好体育竞赛活动资料的搜集,以及在12月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输入上传工作。
(五)、开展大课间活动。开展好体育大课间活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完成学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河北肥乡第二中学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推荐阅读:
学校体育活动总结08-29
学校阳光体育节活动总结11-13
杨岗中学体育课外活动计划11-10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安排10-26
2023年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09-12
4月学校教职工趣味体育活动方案07-25
学校体育培优补差工作计划09-04
自贡二十六中学校体育工作计划06-0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10-18
职业学校体育课论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