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中学教师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

2025-01-14

贫困地区中学教师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精选8篇)

1.贫困地区中学教师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 篇一

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分析 市场营销101 罗娜

1013600021

由“我爸是李刚”事件后,大学生再一次被推向了舆论的顶端。“大学生究竟怎么了?”成了众人心中的疑惑。究竟是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还是的躲避不及的就业压力,抑或是……?

由此,我们以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为切入点,对大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力求寻找出合理的答案。

(一)、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简单的来说,它就是指一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相应的选择。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多元化的,他们是盲目轻狂的.面对丰富多彩的纷繁世界,五花八门的关系人际脉络,大学生身在其中,却不知该如何生活了.赤裸裸的功利追逐将大学校园也熏染成刻薄的角斗场,人与人之间的淡漠,令大学生追求知识的目的也发生了改变,更多的带上名利色彩,金钱成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因素.是现实还是无奈,社会在一天一天进步,人的追求却一天一天走向庸俗.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1、轻重倒置,忽视学习。

第一表现为对参加学生活动过分热忱.高校教育者极力主张在校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生工作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中锻炼自己,培养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在他们的推崇下,广大学子渐渐形成了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的思想观念.而对于刚刚走进大学的新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面对种种新鲜事物,他们很难做出判断,所以多数学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从而忽视了学习。第二表现为从事各种兼职,耽误学业.大学生从事兼职已经被学校和社会广泛认同,无论是从事过兼职的同学还是没有从事过兼职的同学普遍都认为,从事兼职明显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毕业寻找工作增加砝码。由此可见,大学生从事兼职是值得推崇的。但是,他们在对大学本身都还没有失去新鲜感时就开始从事兼职,并错误地认为在大学学习是次要的,抓紧时间培养自己以后工作需要的能力势在必行。他们迟到早退,旷课,夜不归寝,忙于应酬,但是他们浑然不觉这其中的错误,因为他们自认为有相当合理的理由。

2、标新立异,追求“个性”。

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现在的大学生,学习可以不好,做事可以没效率,但是一定要有“个性”.这里的所谓“个性”可不是现代心理学中的个性.比如说,敢在课堂上和老师顶嘴,敢逃严厉老师的课,敢穿希奇古怪的服装,敢到处乱发脾气......这些都已经成为病态的个性倾向,却在大学生中形成一股潮流.另外,还有不少被人们称作“怪才”的大学生。这个“怪才”可不是那种在某些领域有独到见解的人,而是那些总喜欢标新立异,大放厥词的人。他们并不是大脑方面有什么缺陷或异同,而是误解或者曲解了言论自由的思想。他们认为自己说出与众不同的言语,就是领会了大学中言论自由的思想,实际上,他们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有一种被人关注的优越感。

3、忙于考证书,拿资格。

为了顺利地找到工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课余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培训。据尚德机构寒假前的调查显示:105名北京在校大学生受访者中,寒假期间准备和正在参加英语、计算机等培训的占70%。几位大一新生说,刚入校就有老生告诉他们,大学四年,除了上课还要考证。在当代大学校园中已经掀起一股势力强劲的“考证热”,注册会计师证、律师资格证、证券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等,毕业后准备从事IT行业,还需要考取微软的各种认证,此外,还有秘书资格证、程序员、计算机操作员、甚至包括驾驶证。

大多数同学认为,基本的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已经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拥有各种综合能力,阅历越深,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几率就越大。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选择误区,这种误区给社会投机者无偿送去大量钱财的同时,浪费了大学生宝贵的青春。证书最多只是一个“敲门砖”,关键还要看实际工作能力。

这些大学生独特的价值取向,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它的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大学期望太高,入学后落差太大,导致心理失衡。

大学一直是学生所向往的自由的殿堂,以前不能做的,到大学都可以做了,以前得不到的,在大学都能得到。而现实中的大学并非如此,当他们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的内心开始对大学产生不满,严重的心理落差,生发出消极的情绪

2、独立人格不健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当代大学大多已经完全融入了社会的大环境中,身处社会化的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社会上的各种思想。互联网、电视、电台和学校分布的广告张贴栏等等都是学生获得外界信息的渠道,除此之外,还有同学间互相的思想交流。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中,当代大学生很难做到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大学生人生追求积极极端化,很大程度上是由当代大学生没有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导致的。他们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在面临自己人生追求的选择时,不假思索地接受已有的各种思想,而懒于结合自身实际和对形势的分析。

3、自以为是,自欺欺人。

当代大学生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大都没有自我思考的习惯,所以尽管选择了错误的价值定位,但是他们依然会在无知中走下去,直至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代价.当代大学生中有成千上万的阿Q,他们运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塑造了自己的形象。他们不会静下来审视自己,更不会改进自己。他们在平庸中自得其乐,自我安慰,自欺欺人。他们轻视别人的进步,认为别人能做的自己也能做,只是自己不愿意去做别人那种“没有意义的”事情。

4、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产生悲观主义。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后,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这些问题常常给 学生带来不适感和压抑感。

在出现不适感、压抑感,甚至焦虑感时,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本身就承受力很差的心理就会滋生出悲观的人生态度。一旦产生悲观的人生态度,学生自己不仅不会主动寻找心理医生治疗,还会想要极力逃避自己,更不用说对自己的言行做深刻的反思了,这样就会导致他们对生活失去兴趣,轻则消极避世,重则走上轻生的不归路。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的价值取向

1、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也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古学者都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后半句则显示了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当代大学生在面对价值观的偏离时,要加强自身修养,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提高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不被外界的浮华所迷惑。要树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在生活中主宰自己,对生活充满自信。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正视挫折,冷静客观地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积极寻求战胜困难的恰当方式。

2、奉献精神

这里所说的奉献并不是要求大学生舍己为人,而是在不影响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为他人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为社会增加一些人情味,也为自己的生活添上几笔绚丽的色彩.另外,教育对端正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有针对性地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他们进行积极调适,克服自卑心理,培养健全人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点。要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庸俗化问题,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激活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使外部的支持帮助与他们自身的人

生追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定位人生追求,是克服其价值取向庸俗化前提。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最主要的场所,校园的环境氛围将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我们认为,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首先,要营造强烈的求学氛围。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高校要把大学生的关注热点引导到学习的竞争上来,强化比学习,淡化比消费,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能够和其他同学“一决高低”的学习竞赛这统一平台上来,以成绩论英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人为本,给予积极的人文关怀。教师在与当代大学生相处时,要以人为本,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关怀。当代大学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重视对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一要重视。从学校领导、任课教师、辅导员到班主任,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使这一工作常抓不懈。二要引导。应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工作,教育他们学会自我观察、自我剖析、自我调节,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优劣得失,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并给他们介绍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如升华法、转移法、分离法、利用法、解脱法等,以增强心理防御机制。三要培养。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包括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使命感、自制力在内的健全人格,使他们真正融入学校和社会,辅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是一个长久的系统工程,学生自身的作用是关键,但是学校的引导和教育也不容忽视。

空格号

2.贫困地区中学教师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 篇二

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本项目调查对象是吉林大学农学部植物科学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和军需学院等三个农学类学科的在校研究生, 共发问卷360份, 全部收回, 有效问卷330份, 回收有效率为91.6%。一年级研究生采用课堂发放问卷当堂收回的方式, 二、三年级研究生采用发放问卷到实验室, 定期收回的方式。问卷共设计了四个维度:人生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职业价值取向, 每个维度下面又设计了多个子维度, 实际调查样本构成情况见表1。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全部数据利用百分数的方法统计, 对三个学院的研究生的4种价值取向进行数据调查和分析。

1. 人生价值取向。

人生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对人身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根本观点和看法。[2,3] (1) 价值目标上偏重个人利益。研究生学习的动力是其奋斗的一种追求, 可以反映出研究生所关心的紧迫问题。通过研究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目的, 我们可以大体判断出其基本的价值取向。此次调查中为提高社会地位而读研的人数占48.48%, 为科研献身和振兴国家的分别占27.88%和20.3%, 而随大流或为自己的其他方面的仅占6.67%。分析结果表明, 我学部研究生的价值目标偏重于个人利益, 淡化了国家价值目标。 (2) 对待人生命运的问题态度较为积极。有41.21%的研究生将受到重大挫折的原因归因于自身没有尽到最大努力, 选择能力不够的占38.48%, 怨天尤人的占19%。虽然农学类研究生的专业思想不尽稳定, 但他们大多数拥有积极、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4) 注重学习与学习赚钱兼得的比例相当。现实社会中, 对金钱的欲望是研究生在学业与赚钱之间产生了价值选择的矛盾。农学类研究生家庭比较困难, 大多数学生都希望靠自己业余时间打工或兼职来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学农的研究生相比计算机等热门专业学生的就业单位工资水平和就业机会较少, 有近50%的研究生了解这种专业差异, 明白了选择集中精力学习深造, 才能更好的就业并实现自身价值。 (4)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 先集体后个人的占49.7%, 一心为集体着想占34.24%, 而先个人后集体和只要有利于个人即可、根本不考虑集体的占14.24和1.82。统计结果表明, 大多数的研究生还是为集体这个大家庭考虑的, 仅有少数人自私自利。

2. 政治价值取向。

农学专业的研究生大多对入党抱有积极和比较积极的态度, 把信仰共产主义和做为自己的资历作为自己的入党动机。从以下几点就能分析出, 当代研究生有较强的政治接受力, 敏锐的政治意识, 强烈的政治参与热情和政治需要。 (1) 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能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在国家危难之时, 能够尽我所能给予帮助的比例最高占52.12%, 选择可以为国家献出自己一切的占45.7%, 于己无关的占2.73%。在是否积极参加政治活动题目中比较积极的比重最大, 不过问和不积极的共占13%, 可见, 我学部研究生有较强的爱国意识, 也有较积极的政治活动参与性。 (2) 政治价值取向的非功利性表现突出且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有70.91%的学生表示在国家公务员岗位上能够克己奉公, 为民服务, 以谋取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占6.97%。在对“政府官员腐败现象的看法”上, 相当严重占68.48%, 情况还不是很严重占29.1%, 没关系, 对国家发展影响不大和其他分别占3.03%和2.73%。这充分说明, 我学部研究生非功利性表现突出且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 研究生非功利性表现突出的结果与唐明军[4]等的调查结果相反。

3. 道德价值取向。

道德价值观是人们处理社会、家庭、职业与自身深层利益关系的价值准则, 因而在人的整个价值观系统中具有最根本的意义和依据。在我们这个道德传统很深的国度里, 人们尤其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境界, 通常把个人道德修养的高低作为评价行为美丑、善恶、正邪的重要依据。[5] (1) 对日常行为中的道德表现为积极认可。日常道德行为表中有71.52%的研究生在捡到别人丢失的财物后会想办法联系失主, 并且有72.73%的人认为诚信是不分时间、地点的, 要时刻讲究诚信。 (2) 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术剽窃的不满。在此次对“学术剽窃行为的看法”一项调查中, 43.33%的被调查者对学术造假行为持坚决否定态度, 26.36%的认为自己从来没做过, 16.06%的被调查者认为是不得已而为之, 8.48%的认为无所谓。结果显示, 在此次调查的研究生群体中除很小一部分人认为学术剽窃行为无所谓外, 多数人认为学术造假行为是可恨的, 或者是形势所迫, 并且有30%的人认为目前学术造假现象比较严重。

4. 职业价值取向。

(1) 就业主体意识自我化, 突出个人价值, 淡化社会价值。当前, 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日渐增强, 强调自我需要和兴趣的满足、专长的发挥, 普遍倾向于关心个人利益、实现个人价值, 主张通过自身的实力去参与竞争, 更加注重自我, 就业行为的出发点直接指向“自我”, 对其行为结果的预期也更多地与自身需要相联系。比如, 毕业后月工资收入期望值上, 4000元以上的占了57.88%, 3000~4000元占37.27%, 低于3000元的仅占了4.85%。而选择愿意应征入伍的占43.64%, 非常愿意的占了27.27%, 无法确定和不愿意的仅仅分别占了18.48%和10.91%。虽然有35.15%的研究生选择“地点不限工资高就行”和30.91%的研究生选择“沿海开放城市”、24.85%的研究生选择的到内地, 京、沪仅占9.39%。研究生的以上选择, 除了进一步验证其就业时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外, 又兼顾经济利益。 (2) 就业观趋于相对成熟, 择业态度主动自信, 注重自身职业能力锻炼。稳定的工作成为研究生的择业追求。调查结果显示, 工作单位期望去国企、大型集体企业的占32.73%, 期望行政事业单位 (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 占40.61%, 期望私企的占11.21%, 合资企业的仅占5.76%。在校期间的主要经济来源, 73.03%是依靠家里, 15.76%助学贷款, 打工挣钱的仅为9.39%。研究生基本都没有经济基础, 想快速减轻家里压力和快速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这也是影响目前研究生就业观的一个方面。

三、结论

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揭示了我学部农学类研究生的价值取向, 初步了解目前农学类研究生的思想状态, 为今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及指导研究生就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孟东方.现状·特征·对策——高校研究生政治价值观调查与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56 (4) :21—23.

[2]何毅, 何雯婷.延安大学研究生人生价值观现状调查和思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2 (4) :33—36.

[3]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唐明军, 张艳霞, 尤晓东.当代研究生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贫困地区中学教师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 篇三

那么,当前梅州市各中学实施的教师评价采用何种方式?哪种方式的教师评价是科学合理的?有无具体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心目中的理想评价体系是怎样的?这些疑问代表了一线教师对教师评价的思考和教育管理者对教师主体的关注,亟待解答。基于此背景,本问卷调查主要以梅州市各中学教师为调查研究对象,立足现实,旨在掌握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的现状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

问卷以选择题的形式从个人基本信息、学校工作环境、工作压力情况、教师评价的基本情况、教师对评价制度的意见、期望和职业认同度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有来自16间中学的部分教师参与调查,另外有部分教师通过网络参与了调查,最终获取有效问卷数目为971份。虽然本调查的样本绝对数量并不很大,但是已经能够照顾到梅州市中学教师的各个层面,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应该可以客观反映梅州市中学教师评价的现状。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见表1(下页)。

二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教师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多数教师比较关注现有的教师评价活动,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较高,但普遍感觉工作强度繁重,工作有较大压力,职业认同感不高。

表2、表3(见下页)显示超过七成的教师觉得教学工作环境还是不错的,但有47.48%的教师感觉工作比较繁重,近二成的教师感觉工作非常繁重。对工作压力的调查数据显示,有73%的教师觉得有压力,其中有约两成的教师觉得非常有压力,54.79%的教师觉得压力来源于工作量,近五成的教师觉得个人财务状况带来压力,二成多的教师觉得学校制度和身体状况带来压力。

(二)评价目的仍然以奖惩性为主,评价结果用于奖惩。

从表4、表5(见下页)发现本地区现行的评价方式主要是奖惩性评价,评价周期多为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学期或学年结束后作总结性评价,评价的结果主要用于教师的奖惩。具体就是将教师分成不同等级,根据评价的结果分别进行奖励、降级等处理,并以此作为提干、评职评优的依据。

(三)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片面量化。

从表6(见下页)数据可以看出,本地区现行的教师评价的主要形式是打分制,即量化评价表。写书面总结说明教师的自我评价是存在的。但是从很少人选择开座谈会和个别面谈来看,本地区的教师评价不注重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交流,不了解被评价者的感受,这样就无法反馈评价开展的情况。

从表7(见下页)数据看,本地区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校规定的评价量化指标、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量化能够用数字说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简单明了。不可否认量化的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教师。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忽视了教师的大量隐性工作。另外,过分重视学生成绩,这样就会造成教师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品德等方面的教育,重新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

(四)评价主体单一,不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

从表8、表9(见下页)调查情况看,目前,本地区教师评价中,评价主体主要是领导及学生,教师的自评结果不被重视,评价人员与被评教师很少会共同商讨评价结果,说明评价者对被评价者自身的认知并不重视。作为被调查对象的教师们,希望自己的自我评价能够得到评价者足够的重视,通过交流评价结果,才能对自身的优缺点有更深的认识。如果在评价时能给教师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其实是对教师的尊重,也是民主管理的表现,同时也是对不公正的评价标准的挑战。教师们只有在沟通交流中才能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才能切实的改正问题。

(五)教师心目中理想的教师评价。

从表10、表11、表12(见下页)统计的数据看,教师对当前教师评价的标准、方案和方法的认同度均不超过五成,说明现行教师评价的现状并不能使人满意。超过九成的教师赞同将教学进步加入到评价中去,说明教师们内心还是渴望教学进步和提高学科教学水平的。分别有超过八成的教师认为优秀教师应该具有突出的教学教育能力,接近五成的教师认为优秀教师应该具有突出的教研能力,这说明本地区的教师是重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的。

调查表明,教师们心目中理想的教师评价满足以下要求:能体现教师的个体、学科和地域差异;不以奖惩为唯一目的,能关注教学进步和专业发展以及专业素养的提高;不以学生成绩论英雄;能以人为本,被评者能参与评价过程。总之,教师评价不应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而要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尤其是有利于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三 、实施教师评价的对策思考

针对当前梅州地区中学教师评价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如何改进教师评价,提出以下思考和改进意见。

(一)正确处理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关系

本地区现行的评价标准是奖惩性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就是通过对教师表现(效绩)进行评价,得出结果,然后依据这一结果作出加薪、增加津贴、解聘、晋级和降级等决定。这种评价方法的弊端在于其“终结性”和方式上的自上而下,很难调动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并且也极容易挫伤部分教师的感情。教师们希望能够进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则是以促进未来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形成性评价制度。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但发展性教师评价在具体实施时需要一定的经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需要接受一定的专门培训。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本地区全面实施会有比较大的困难。那么有没有一个折衷的办法呢?我们认为,在实施教师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扬长避短,一方面发挥奖惩性评价的优势进行长期有效的绩效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另一方面发挥发展性评价的优势,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利用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具体操作中,可以参考丹尼尔森给出的如下建议:第一,区分性的评价体系;第二,教学评价中创造专业学习的氛围;第三,精心设计评价活动。

(二)提高教师在教师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

目前,本地区的教师评价主要由领导和少数人执行,一线教师很少参与其中,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往往流于形式。但是,教师是教师评价中的被评价者,他们的工作有很多是没法看到的隐性工作,只有教师本人才能更具体的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可见,教师应该是评价中最有发言权的人。突出教师主体地位的有效手段是提倡和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具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利于教师角色的内化。即通过自我评价的实践,加深对教师职责、任务的认识和理解,并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教学行为。二是有利于激励教师的内在动机。自我评价通过自我教育机制,在个体和集体的动态发展中,在自我评价得出的差距和由此产生的思变力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力量。三是有利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增强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气氛。自我评价可以拓宽评价信息的搜集渠道,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以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准。

(三)选择多样性的评价方式和发展性的评价内容

为避免教师评价出现片面性,可在听课、检查、考核、分析、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采用教师自我评价、同行相互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和领导小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的周期不应是简单的一学期或一学年一次,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让评价伴随教学过程的始终。进行评价时,往往需要将数据信息、评价结果量化处理,便于对评价结论量化比较。但教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劳动,在重视定量评价的同时,更要注重定性评价。教基[2002]26 号中强调,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社会团体、民间学术机构组织的教学评比结果不得作为教师晋升、提级、评优的依据。因此,评价教师的内容要多从教师的发展性考虑,即考虑教师的素质、表现、成就、终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四)重视评价的反馈作用

在教师评价中,对教师进行评价后的反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有助于评价双方的沟通,促进教师对评价的理解和参与。评价反馈能为评价双方提供一个沟通与交流的理想平台,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对评价的理解与激发教师积极参与评价的主动性。如果评价者能以平等的倾听者和对话者的身份出现 ,这样就能从心理上为评价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易于创设的和谐氛围。在这样相互尊重信任的建康的心理环境中,教师才可能改变原有的对评价意义的误解以及评价者的心理成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价中。其次,教师评价的反馈有利于评价功能的真正实现。作为管理者,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评价的反馈,通过评价的反馈能够提高管理者的评价水平。管理者在每次评价后,及时与教师沟通,让他们了解自身在这一时期存在的不足,及时作出改进。管理者还要认真听取教师们的建议,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教师们在教学背后的工作,要照顾好被评价者的情绪,和他们坦诚交流。总之,应该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的理念,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空间与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斌华. 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2。

[2]王一喜,严桦. 试论我国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师教育研究,2006.4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2012YQJK239)《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教师评价现状调查研究》研究成果。

4.贫困地区中学教师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 篇四

一、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

我国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2004年12月25日, 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 (以下简称《标准》) 。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 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 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标准》对我国的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学人员, 也就是我们广大的学科教师具体的能力标准如图1所示:[1]

为了对目前中学的任课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情况以及当前学校的教学设施配备状况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我们在2007年4月对陕西省的关中地区的8所中学 (含中专) 的教学任课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材料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由于受资金和能力的限制, 我们选取了咸阳和宝鸡两个地区进行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咸阳和宝鸡两地8所学校的中学任课教师, 具体包括咸阳地区1所普通中学, 2所重点中学;宝鸡地区4所普通中学和1所职业中专。以发放问卷、当面填写和收回的方式展开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的调查材料是调查问卷, 并根据现在中学的学科科目具体设置情况, 将调查问卷分为《中学学科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调查表》和《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调查表》, 其中《中学学科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调查表》发放问卷176份, 回收123份, 回收率70%, 其中有效问卷117份, 问卷的有效率为66%。由于我国的中学普遍存在着重语、数、外等所谓的“主课”, 轻视信息技术课程等所谓的“辅课”的现象。而且信息技术课程与学校的升学比例联系较少, 更加导致了极大部分中学普遍对该学科的不重视, 信息技术教师甚至成为学校的教辅人员。通常一所中学就有1~2名的信息技术教师, 数量很少,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调查表》问卷发出50份, 回收21份, 回收率为42%。

本次调查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其进行处理。

三、调查数据分析

1. 调查学校的校园网建设情况

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学科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先决条件, 而且学校的硬件设施状况是校园网的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为广大的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8所学校中, 所有的学校都有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和各类实验器材 (尤其是理科) , 条件好的学校还拥有摄像机。而且, 校园网的建设可以尽快的发布学校的行政和教学教务信息, 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 可以说, 校园网的建设可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从调查的8所学校来看, 已经有7所学校已经建有校园网, 其中1所 (宝鸡金台中学) 还成为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基地。

2. 学校的学科教师最后学历状况

关于调查问卷设置的这个问题, 将教师的学历层次分为了5个等级, 大中专、本科、硕士、博士、其他, 但是从各个学校师资的实际情况来说, 当今我国的中学没有学历为博士和其他。所以, 在结果分析时, 将这个问题的只考虑它的前3个选项。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当前中学任课教师的最高学历大部分是大学本科。占到了所调查数量的87.2%, 这说明教师的学历状况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这为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 学科教师计算机水平和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的频率

上表是对中学学科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的调查, 随着通讯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发展, 计算机已经步入到了各个行业, 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计算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调查中显示, 只有2.6%的教师对计算机没有接触, 只占了中学学科教师队伍极少的一部分, 而且他们都是教龄在20年以上的老教师。52.1%教师是通过自学和各种培训系统的学习过计算机的一些技能, 并且40%的教师已经能够初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技能, 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到, 只有11.1%的学科教师对计算机能够应用自如。所以,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见图2) 。

随着学校中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完善, 学科教师可以更加轻松、形象直观地将课堂内容呈现给学生。尽管有些知识点的讲授和呈现不必要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 许多知识还是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媒体使传统的课堂气氛活跃、生动起来的。有近20%的学科教师从不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60%的学科教师偶尔使用, 只有12%的学科教师经常使用。所以, 我们广大的学科教师一定要根据知识的实际需要充分的利用设施, 当然首先要找出这些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原因。

4. 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

为了全面的描述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 关于调查问卷这个问题, 我们设置了12个选项, 这些不是独立的原因, 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允许对多个选项进行选择。这些被调查的学科教师所回答的情况见下表: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 学科教师认为影响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学资源的匮乏, 接下来就是他们对课件的制作水平、教师缺乏培训和缺乏技术上的支持。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反映出我们首先应该在学校的这些设施上投入更多的资金, 接着对广大的教师进行培训。

5. 没有利用信息技术的原因

从上面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和使用的频率来看, 教师没有在课堂的知识传授中运用信息技术。关于这方面的原因, 在问卷中这个问题列出了6项内容, 具体选项内容及其回答情况见下表: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 学校的学科教师不用信息技术的原因不是认为利用信息技术没有效果。而是因为学校领导不重视, 缺乏使用信息技术的条件。这说明还是因为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不完善。

四、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的调查和对调查问卷数据结果的分析, 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当前中学的教师的学历状况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这为学科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计算机知识提供了基础。但是, 如何提高中学学科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笔者认为需要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

1.增强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意识, 让广大的中学教师, 不仅掌握教育技术, 还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涵义, 真正将他们的具体学科知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展现给学生。广大的学科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在心理上降低对信息技术使用的焦虑, 增强自我效能感;加强学习提高信息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信息技术教学的有关知识, 提高信息意识。

(2) 以平常心对待学校的行政管理, 把信息技能的提高看成是自己专业水平的发展, 淡化学校的激励措施。

(3) 要在平时日常生活中, 尽量多采用信息技术工作和学习, 有意识加大使用信息技术工作的范围和时间。[2]

2. 改变当前的教师培训方式和内容, 大力开展校本培训

在上面的对“在教学中没有利用信息技术的原因”调查中, 有41%的学科教师认为他们想用信息技术, 但是经常碰到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而且, 在对“你认为影响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因素”的调查中, 有44.4%的学科教师认为是课件制作水平, 由此可见教师也有迫切提高自身水平的渴望和要求。目前, 师范院校都将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判断师范生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现在广大教师所掌握的也就是对基于计算机使用的一些简单能力。我国教师的培训分为三个层次: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接着是初级的应用, 主要集中在演示型课件制作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3]。

对中学教师来说, 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不仅要包括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各种设备的操作能力的掌握, 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力。所以, 无论是师范院校, 还是教师的在职培训机构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的目的都要包括现代教育思想, 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并能熟练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实践中去。这就需要我们按照21世纪对中学教师的要求, 努力培养教师和师范学生的教育素质和能力, 特别是运用教育技术理论和知识的实践能力[4]。

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模式新模式, 它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 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元, 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素质为主要目标, 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它是一种经常、灵活和经济的培训方式[5]。在此, 笔者认为它是适合我国中学教师培训的一种最佳模式。

3. 当地政府和学校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 不仅要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 还要更加关注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曾经表示:“加强经费投入,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希望各地切实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 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坚持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 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设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专项经费。”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的确通过努力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教师备课专用机房, 但这些设备的使用率并不高。在这次调查中, 大多数的教师认为教学资源的匮乏是影响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效果的因素。这里的教学资源应是教学软件资源。笔者就初中数学“认识圆”这个知识点, 搜集相关的知识点, 只在网络上找到了有关的习题, 至于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环境的创设等等都没有找到。教学软件开发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阻碍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应用的“瓶颈”, 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学科教师掌握现代教育能力的积极性, 而且还造成了硬件设施和经费的巨大浪费。

4. 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 并在管理上要制订适当的激励机制来增强广大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积极性

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学校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当前, 大部分的学校领导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学生方面,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并千方百计的提高学生的升学率, 而不重视教师办公设备和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 没有意识到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所以学校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 制订教师培训规划的同时, 完善相应的考评措施, 将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核的成绩和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水平的指标, 通过这些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五、结语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关系到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我们一定要及时解决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应用有效的措施, 提高广大中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 尽快实现我国的教育信息化。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5, 6.

[2]何智.中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DB/OL]http://lsg.cnki.net/grid20/detail.aspx?QueryID=40&CurRec=12007-09-04.

[3]刘志波, 郑良栋.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主要误区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8

[4]王铟, 朱京曦, 刘莉, 等.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02, 3

5.贫困地区中学教师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 篇五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8-000-02

摘要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我国高校武术教育教学中“竞技表演”、“健身娱乐”的价值取向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竞技表演”“健身娱乐”的价值取向在教学内容上基本把武术作为一种纯技术性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教学与推广,而非真正把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的技术性武术教学价值取向早已无法满足学习者对武术教学的需求,从而导致武术教学的诸多问题。为此,众多专家学者也不断研究尝试改变目前武术教育教学中的“单纯技术性”的现状。但当前我国高校武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实施现状到底如何,各高校是否有计划根据时代需要进行相关教学改革。为此,笔者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当前高校武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情况进行研究,以准确把握当前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为相关研究与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高校 武术人文教育 价值取向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高校武术教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与价值取向。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论文的选题与实施中通过互联网和检索期刊索引的方式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专著、期刊以及其他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全面了解当前武术教育教学人文价值取向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向全国26所普通高校发放调查问卷,以调查当前我国高校武术教育教学中人文教育开展情况及价值取向。所调查的高校分布面广,具有代表性。调查选取了辽宁省高校3所、黑龙江省3所、吉林省3所、云南省1所、广东省3所,河北省2所、湖南省1所、河南2所、四川省1所、湖北省1所、浙江省2所、江西省2所。

3.数理统计法

将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

4.逻辑分析法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逻辑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武术教育教学中人文教育开展情况与分析

通过对我国26所普通高校的调查问卷可知(表1),在所调查的26所高校中仅有7所高校在武术教学中开展了人文教育,占全部高校的73.1%。而未在武术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高校则有19所,占全部高校的73.1%。由此可见,虽然武术教育教学中应该进行人文价值的教育已经成为为众多学者的共识,但当前我国高校武术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施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大部分高校的武术教师仍然将武术作为一种技术性项目进行教学。从而降低了武术教学的层次,也导致武术项目教学的可替代性,即武术会被认为是简单缺乏时代气息的花架表演,抑或是过时的古代格斗术。武术失去了文化的高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认为可以选取跆拳道、防身术等时髦的课程来满足表演与防身自卫的需要。武术则成为可有可无的可替代项目。因此,高校武术教学要想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项目,武术的人文教育的内涵则是不可或缺的。

表1高校武术教育教学中人文教育开展情况

开展人文教育院校未开展人文教育院校 合计

数量7 19 26

%26.973.1 100

另外,调查显示,武术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7所高校中,有6所高校的教师认为武术课中开展人文教育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二)高校武术教育教学中开展的人文教育价值取向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在武术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高校中共有5个方向的人文价值取向,7所高校在武术教学中均选取其中部分方向进行教学(见表2)。其中,有6所高校选取了武术与中国古典哲学方向作为人文教育的内容;有4所高校选取了武术与兵法谋略作为人文教育的内容;有3所高校选取了武术与美学作为人文教育的内容;有2所高校选取了武术与宗教作为人文教育的内容;有4所高校选取了武术与人体科学作为人文教育的内容。

表2高校武术教育教学中开展的人文教育价值取向

选取的人文教育价值取向选取院校数量

(1)武术与中国古典哲学

(2)武术与兵法谋略学

(3)武术与美学

(4)武术与宗教

(5)武术与人体科学 6

4

3

2

4

在五个人文教育价值取向中,武术与中国古代哲学价值取向被最广泛地作为开展人文教育的素材,这与武术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有密切关系,学生在学习太极拳,欣赏到八卦掌、形意拳等武术拳种时自然会怀有好奇心,會向老师询问上述拳种的名称起源。由此展开的对武术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内涵的讲解就自然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第一课。排在第二位的被选择的人文价值取向是武术与兵法谋略以及武术与人体科学,武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技击内涵,当教师将武术的攻防涵义讲解给学生时,学生必然会问,“一个技术组合中这么多的防守方法,最后才有一个进攻技术,难道武术要靠防守取胜吗?”这时,我们就可以讲解武术与兵法谋略的联系了,这可称为“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谋略原则。武术与人体科学的关系密切,如中医的经络理论在太极拳中广泛使用;而武术太极拳练习的运动量如何满足健身需要等问题都与人体科学密切相关。另外,武术演练体现了独特的中国美学特色,注意“气、韵、形神”的把握,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姿势美、劲力美、节奏美与结构美。武术与宗教关系密切,如太极、五行、八卦等武术中应用的中国传统哲学理论是来自道教。武术本是搏杀技能,而练武中又讲究以武养生保健,其也是受道家爱身贵生的思想所影响。由此可见,在武术教学中通过对武术与宗教的关系的讲解可以使学生较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拓展了学生的眼界,达到了通过武术教学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高校未来武术教育教学中人文教育取向的目标与设置计划分析

调查表明,当前开展武术人文教育的高校中主要为结合技术教学内容适时讲解,并未严格的写入教学计划当中,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解也带有随意性。各高校也并未将人文素质的培养列入教学目标。而各高校对未来武术教学中是否有计划将武术课中的人文教育取向写入计划目前还未得到肯定的回答。笔者通过访谈方式了解到,目前还并未有与武术实践教学配套的武术人文教育教材,而只能由教师通过自己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摸索来确定讲课内容。其对教师的个人理论及实践素养要求较高,因而要在武术教学中全面实施人文教育,教师本身的素养提高则成为关键。

三、小结

武术教学中实施不同价值取向的人文教育能够较好地改变目前武术教育教学中的“单纯技术性”的教学现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提高武术教学效果。同时,包涵技术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武术教学也提升了武术课的层次。但当前我国仅有26.9%高校在武术教学中实施不同价值取向的人文素质教育,而开展的武术人文教育并未严格的写入教学计划当中,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解带有随意性。而对于未来武术教学中能否设置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计划,各高校也未能给予肯定的回答。

参考文献:

[1] 徐香梅.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现代化走向[J].武术科学.2005.7.

[2] 单静怡,梅杭强,单锡文.透过传统武术的现代价值功能谈传统武术的发展[J].武术科学.2006.1.

[3] 王岗,郭海洲.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5.

6.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篇六

语文素质教育, 应以人为本, 顺应学科特点, 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层层面面, 明确各环节价值取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刻考虑做什么, 怎么做, 做多少, 才能取得最大价值。

思想素质是学好语文的源动力, 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应加强爱国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明确正确的学习目的, 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解放课堂教学。新课程确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定位的教育价值观, 要求每位教师在实现新课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成为“智慧型、创新开拓型”的道德教师。努力强化我们教师本身素质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教师应在平时工作中从多渠道获取新信息, 教育新理念以保证教学改革的成效。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每节课中首先确定这节课的价值取向, 这节课的内容是什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做什么?怎么做最有价值, 从教学目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 从教法的确定到教学过程的实施, 都要从价值上来衡量, 做到高质量教学, 使学生达到最大收益。

在语文教学中, 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质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新课讲授时, 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注重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 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 教师在上课开始时, 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的写出来, 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 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或多媒体等直观教具, 刺激学生的大脑, 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 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恰当的教法是实现教学价值的保证,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精讲多练, 腾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 教师要精选例题的难度, 结构特征, 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 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 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 可以由教师完整写出, 也可部分写出, 或者请学生写出, 关键是讲解课文的时候, 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 而不是由教师一人承包, 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时间让学生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练习的选择要精巧, 不搞题海战术。

重视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方法教学, 深化思维能力训练, 强化逻辑推理能力, 在学生的基本功,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上下功夫, 以适应新时代对学生语文素质的需要。适时渗透发散思维方法的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实施电化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学目标的实施提供保证, 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 课堂教学容量扩大了, 既增强了直观性, 又有利于整堂课所学内容的回顾和小结。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北京市二十二中特级教师孙维纲老师已给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他在教学过程中, 实施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进行开放式教学, 所带试验班55%的同学考上清华、北大, 取得了学生素质一流, 高考成绩一流的骄人成绩, 自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7.贫困地区中学教师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 篇七

一、对象与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为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 他们主要来自连云港地区的赣榆县、灌云县、灌南县、东海县这四个贫困县的138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 其中女教师95名, 男教师43名, 这138名学员都是来自于农村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定量研究的调查工具是“在职教师培训调查问卷”, 该问卷由15个题项组成, 内容涉及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和培训评估。题项采用5分制 (1-5分) , 如:1=非常赞同;5=非常反对。问卷调查于2010年7月培训结束后发放, 收回130份, 有效问卷126份, 占收回问卷的97%。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 (SPSS11.0) 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定性研究是选取一些本期和往届的参训教师进行培训各方面的访谈, 所搜集的材料用来验证调查的结果。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

1. 调查结果分析

(1) 数字1-5分别表示:1.非常赞同;2.赞同;3.既不赞同也不反对;4.反对;5.非常反对。 (2) 1-5下的数字代表百分比。 (3) 问题的编号为原始问卷编号。

培训方法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与教师参与程度, 是新课程培训能否高质量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结果表明 (见表1) , 参训教师对培训中授课方式的认可程度依次为示范观摩和研讨课 (70.7%) 、实践操作课 (42.5%) 、课堂案例分析课 (34.0%) 、角色扮演和游戏课 (24.5%) 和讲授课 (11.3%) 。各选项数据反映出学员希望各种培训方法都能运用于所接受的培训中, 但实际培训却以培训者讲授为主, 其他方法很少兼及。在与部分学员的访谈中, 大部分人也表明有些培训者的方式过于单一, 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沉闷, 而那些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培训者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训教师对其授课满意度较高。

培训内容是教师培训的精华所在, 是新课程培训能否达到培训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 (见表2) , 66.8%的参训教师对有关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的课程最感兴趣, 他们最需要的培训依次是语音语调、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因为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学生模仿的主要样本之一, 而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并非科班出身, 多为转岗教师或兼职教师, 加上农村的学习条件有限, 学生们很难接触到标准、地道的发音。对各种教学法和科研方法的培训内容也受到参训教师的欢迎 (57.7%和44.9%) , 同时将新课程标准知识和教研能力相结合的培训主题也是参训教师迫切需要了解的。参训教师在短暂有限的培训时段内, 最需要学习的是能解决他们教学中实际难题的方法。访谈表明, 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仅仅做一个“教书匠”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掌握科学的教研方法, 学会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已成为众多参训教师的共识。

考核评价是教师培训的重要环节, 是检验评定教师培训质量的必要手段, 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结果显示 (见表3) , 42.5%和34.0%的参培教师认为培训与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以及培训对自身的工作帮助不明显, 28.1%的认为培训更新了自身的教育理念, 提升了教学技能。而对于培训单位深入学校跟踪评价、收集培训反馈信息的工作则反映冷漠, 仅有9.4%的教师会积极配合。据往届的参训教师反馈, 所谓的后续跟踪评估服务并无任何客观的评价体系, 只是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教师培训忽视了培训效果评估与反思等环节, 且培训结果评价方式单一, 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2. 完善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的建议

(1) 培训前———深入调研, 了解教师的内在需求, 组建培训者团队, 使培训内容和方式最大化地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和教育机构在实施培训时要有全局意识和超前意识[1]。培训前培训负责团队应通过问卷调查或和当地一线教师进行交流座谈等形式, 了解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熟悉农村中学教学的基本状况, 了解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亟待解决的问题、英语师资的缺额情况和教师培训的内在需要。在此基础上, 成立学科专家组研制开发培训课程, 优化课程结构, 做到有的放矢, 从而增强培训课程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和精品性。

组建一支专家型和经验型相结合的培训者团队是培训前各培训机构需要高度重视的工作, 它是教师培训工作高质高效进行的必要保障。本次培训中所呈现的培训者团队模式, 即知名专家+展示专家+示范专家模式, 受到了广大参训教师的欢迎。知名专家是来自于高等学校的英语学科教学专家, 主要是介绍中学英语的教研动态, 总结英语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提升参训教师的理论素养;展示专家是来自于各市、区、县级教研室的教研员, 他们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 起着桥梁纽带作用, 将教育理论融于教学实践, 指导参训教师的教学;示范专家是来自于教学一线, 有较高教学实践能力并获得国家级或省、市级中学英语优质课比赛奖项的优秀教师, 参训教师通过现场观摩具体课堂教学的实例, 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改进自身的教学水平。调查结果证明, 参训教师对这种梯队式的培训者团队模式评价颇高, 满意率高达90%。“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共同携手,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 进行共建, 统整教师利益、学校利益、社会利益的一致,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一致, 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一致, 将教育培训各要素的协调发展的需要, 内化为教师追求的目标, 将教师的价值取向与培训的环境融为一体”[2]。

(2) 培训中———改进培训方法, 完善培训模式, 强化培训管理, 保证培训内容和目标的顺利实施。

目前, 教师培训方法单一、陈旧是制约培训质量提升的瓶颈。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 以专家讲、学员听的单向信息传输方式为主的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必将导致整个培训工作缺乏活力, 效果堪忧。与之相反的是, 学员参与度高的培训方式则深受好评。师资培训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 比如以专家讲座为主的理论指导课+以听课、评课为主的观摩学习课+学员讲课为主的教学实践课+以讨论、交流与反思为主的研讨课, 这几种培训模式互补长短, 使得培训方式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

本次培训成功的管理模式也为今后的中学教师培训提供了借鉴和经验。本次培训由江苏教育学院的外语系主任和教务处处长共同负责, 落实培训方案, 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为协调和解决参训教师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培训班配备两名班主任。学习班主任要跟班听课, 主要负责日常的考勤、成为学员和培训老师之间的沟通桥梁;生活班主任主要负责解决学员饮食、住宿等生活中出现的难题。同时, 班级设立班长一名, 组长四名, 协助班主任工作, 及时反映学员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班级建立了网络平台, 印制了通讯录, 不定期开展学员座谈会, 使得班主任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正是这种人性化的学习和生活管理模式使得培训效果显著, 本次培训在江苏省教育厅的最终测评中取得了93分的优异成绩。

(3) 培训后———建立健全发展性评价制度, 通过多种形式对培训进行全方位评价。

长期以来, 全国各地的师资培训都侧重于培训期间的工作落实, 随着培训结束, 培训机构对参训学员的指导等后续评估管理工作就销声匿迹。为了避免培训的盲目性, 建立一套有效的、操作性强的、具有权威性的中学英语教师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就十分必要。要建立这种机制, 就应当由培训者与受训者以及他们之外的第三方来共同分担培训主控权, 相互制衡, 把教师培训纳入法制化轨道, 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督导评价机制[3]。

对教师培训进行评估的内容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参训教师, 在培训结束后应进行跟踪调查, 可采用面谈、电话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者素质、学习效果意见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培训教师的评估, 主要对教师的责任心、教学热情、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以及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对培训机构的评估, 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定期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工作, 并把评估结果与受评单位的资质许可相挂钩, 对培训效果差的培训机构, 应责令其限期整改, 甚至取消其资质, 从而激励培训机构严抓培训质量, 优化培训结构, 提高培训效果。

三、结语

短期集中培训虽然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但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 农村英语教师的复杂构成使得农村中学英语师资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没有一个固定的师资培训模式能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多层次、多角度不断更新师资培训的模式[4], 比如寒暑假区域性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培训。只有不断更新师资培训的理念和方式方法, 才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能力, 从而确保农村英语教师培训的优质高效, 为实现基础教育的振兴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曲中林.整体性教师培训的构想[J].教育评论, 2008, (3) :30-31.

[3]李冰.后续管理:提升教师培训实效性的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8, (11) :8-9.

8.贫困地区中学教师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 篇八

本研究关注欠发达地区中学校长的心理健康。2010年12月, 采用专业量表从职业应激、工作价值、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等方面对欠发达地区校长进行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职业应激方面, 任职十年以上的校长来自工作质量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任职三年以下的校长;来自初中乡镇、工作16年以上的正校长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不同地方校长的不同心理需求不一样。职业应激由工作或与工作有关的因素所致, 是工作者的能力与工作环境、工作负荷等不相匹配的结果。长期处于职业应激中, 会给人体带来一系列的不良作为反应, 对人体的健康十分不利。职业应激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 一直以来颇受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重视。状态焦虑 (state anxiety) 是指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如紧张、恐惧、忧虑和神经质, 伴有自主 (植物) 神经功能的亢进, 一般为短暂性的。特质焦虑 (trait anxiety) 则是用来描述相对稳定的、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具有个体差异的焦虑倾向。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来自宜宾市九县一区的97名中学校长, 其中正校长28人, 副校长68人, 校长助理1人。受教育程度:大专16人, 占总人数的16.5%;大学本科80人, 占总人数的82.5%;研究生1人, 占总人数的1%;男性94名, 女性3名。

2.采用工具

(1) 职业应激量表 (Occupational Stress Scale) 。

本量表由豪斯等人 (House , McMicheal, Wells, Kaplan & Landerman, 1979) 编制, 测量的是员工受到应激性事件干扰的频率。量表分为五个分量表, 评估的内容分别是工作责任感、工作质量、角色冲突、工作与非工作的冲突以及工作负荷引起的职业应激。效度:职业应激与工作中的社会支持、内在控制点、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 与角色混淆、角色冲突以及人际歧视呈正相关 (Holder & Vaux, 1998) 。应激维度 (工作责任感、工作质量、角色冲突、工作与非工作的冲突以及工作负荷) 相互之间呈正相关。这五个维度都与工作满意度以及外在的工作报酬呈负相关, 与员工的A型性格呈正相关。工作负荷、工作质量、工作与非工作的冲突都与外在的工作报酬呈负相关 (House et al, 1997) 。

(2) 工作价值调查表 (Work Values inventory) 。

由曼哈特 (Manhardt, 1972) 编制的这一量表评估了25种工作特征。曼哈特发现, 其中21种工作特征分属于三个维度, 它们分别是舒适和安全、能力和成长、地位和独立。舒适和安全包括工作特征中诸如拥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工作的保险性和规律的日常安排这样的方面。地位和独立则主要包括工作特征中诸如取得更高薪酬的机会、管理其他的员工、从事与组织休戚相关的工作这样的方面 (Manhardt, 1972) 。该测量也可经修改后用于评估在多大程度上这些工作特征出现于目前的工作中 (Irving & Allen, 1998) 。效度:舒适和安全的价值与地位和独立的价值观及在一个组织中工作了6-12月以后的连续承诺成正相关。能力和成长的价值观与地位和独立的价值观, 在一个组织中工作了6个月以后的规范承诺和在一个组织中工作12月以后的情感承诺正相关 (Meyer等, 1998) 。

(3)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

该量表由Charles D.Spielbergei等人于1970年编制, 旨在为临床医学家和行为学家提供一种工具, 以区别评定短暂的焦虑情绪状态和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 为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临床实践服务。曾经过2000项研究, 涉及医学、教育、心理学及其他科学等方面。1988年译成中文。共有40个项目, 第1至第20项为状态焦虑量表 (S-AI) , 主要用于评定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或情景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或感受, 可用来评价应激情况下的状态焦虑;第21至第40项为特质焦虑量表 (T-AI) , 用于评定人们经常的情绪体验。该量表特别适用于焦虑症者, 它是一种自我评定的量表, 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结果

1.中学校长焦虑情况分析

(1) 焦虑的总体情况。

特质焦虑的最大值是71, 最小值是20, 平均值是44.1358, 标准差是9.55609;状态焦虑的最大值是59, 最小值是20, 平均值是41.3026, 标准差是9.49810。

(2) 焦虑的性别差异。

男性的特质焦虑的平均值是44.2308, 标准差是9.65230;女性的特质焦虑的平均值是41.6667, 标准差是7.50555;男性的状态焦虑的平均值是41.3699, 标准差是9.59384;女性的状态焦虑的平均值是39.6667, 标准差是8.08290;男性与女性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均数差异性检验均不显著。以高于常模两个标准差作为判别高焦虑标准, 那么状态焦虑, 男性高于57.49、女性高于55.87为高焦虑, 据此检出女性高状态焦虑者有0人, 男性高状态焦虑者有3人, 占男性总数的4.1%。特质焦虑, 男性高于56.69、女性高于56.19为高焦虑, 据此未检出女性高特质焦虑者。检出男性高特质焦虑者6人, 占男性总人数的7.7%。

(3) 焦虑的工作年限差异。

此次被调查的中学校长中, 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1人, 6-10年的1人, 11-15年的26人, 16年以上的48人, 8人未填工作年限。不同工作年限的中学校长的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平均数差异性检验均不显著, 说明中学校长的焦虑状况与其工作年限无关。

(4) 焦虑的任职年限差异。

此次被调查的中学校长中, 任校长一职在3年以下的42人, 4-6年的16人, 7-9年的9人, 10年以上的14人, 3人未填工作年限。调查结果显示, 任职4-6年和任职7-9年的中学校长的状态焦虑显著高于任职3年以下和任职10年以上的校长, 任职10年以上与任职3年以下的校长在状态焦虑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任职年限的校长在特质焦虑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 中学校长的状态焦虑与任职年限有关, 而特质焦虑与任职年限无关。

(5) 焦虑的文化程度差异。

此次被调查的中学校长中, 大专学历的13人, 本科学历68人, 研究生学历1人, 2人未填文化程度。调查结果显示, 中学校长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状况不存在文化程度差异。

(6) 焦虑的职务差异。

此次被调查的中学校长中, 高中正校长2人, 副校长11人, 初中正校长21人, 副校长47人, 3人未填职务。调查结果显示, 中学校长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状况不存在职务差异。

(7) 焦虑的婚姻状况差异。

此次被调查的中学校长中, 已婚83人, 离异1人。检出的高状态焦虑与高特质焦虑者均为已婚人士。

(8) 焦虑的学校所在地差异。

此次被调查的中学校长中, 所在学校在市区的2人, 在县城的15人, 在乡镇的62人, 在村上的2人, 3人未填学校所在地。调查结果显示, 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不存在学校所在地差异。

2.职业应激情况分析

(1) 中学校长在职业应激各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工作年限差异、文化程度差异、学校所在地差异。

(2) 职业应激在个别维度存在一定的任职年限差异。任职10年以上的校长与任职3年以下的校长在工作质量方面的应激存在显著差异, 任职10年以上的校长来自工作质量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任职3年以下的校长。任职10年以上的校长与任职7-9年的校长在工作与非工作冲突方面的应激存在显著差异, 任职10年以上的校长来自工作与非工作冲突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任职7-9年的校长。

(3) 不同婚姻状况的人在职业应激各维度存在显著差异。

(4) 职业应激在责任压力维度存在职务差异。高中正校长的责任压力显著高于高中副校长, 也显著高于初中副校长, 但与初中正校长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初中正副校长在责任压力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3.工作价值观情况分析

(1) 工作价值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工作年限差异、任职年限差异、文化差异、婚姻状况差异。

(2) 工作价值观的学校所在地存在一定的差异。来自乡镇的校长与来自县城的校长, 在舒适和安全这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来自乡镇的校长比来自县城的校长更看重舒适和安全。

(3) 工作价值观的职务差异。工作价值观在舒适和安全及能力和成长两个方面存在一定的职务差异。在舒适和安全方面, 高中正校长与初中正副校长间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 高中正副校长间差异不显著, 初中正副校长间差异也极为显著。初中正校长最为看重工作中的舒适和安全程度, 其次是初中副校长, 再次是高中副校长和高中正校长。在能力和成长方面, 高中正校长和初中正校长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 其他不存在差异。初中正校长比高中正校长更看重工作中的能力和成长。

三、讨论

1.关注任职10年以上的校长的工作与非工作冲突方面的压力, 多种形式减少他们的压力

在职业应激方面, 任职10年以上的校长来自工作质量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任职3年以下的校长。任职10年以上的校长来自工作与非工作冲突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任职7-9年的校长。可见任职10年以上的校长面临的压力更大。应对他们适当减压, 或者对他们开展提高工作质量和平衡工作与非工作冲突等方面能力的培训。

2.关注来自乡镇初中的工作16年以上正校长的心理健康问题, 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

中学校长中检出高状态焦虑者3人, 高特质焦虑者6人, 均为男性。其中有3人既是高状态焦虑者, 又是高特质焦虑者。此3人工作年限均在16年以上, 任校长年限均在4-6年, 都是来自乡镇的初中正校长。另外3位高特质焦虑者也来自乡镇初中, 工作年限均在16年以上, 任校长一职在4-6年或7-9年。由上可见, 与其他人群相比, 中学校长焦虑问题不严重, 但是工作年限在16年以上, 任校长一职在4-6年的来自乡镇的初中正校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3.关注来自不同地方校长的不同心理需求, 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培训

在工作价值观方面, 来自乡镇的校长比来自县城的校长更看重工作的舒适和安全程度;初中正、校长最为看重工作中的舒适和安全程度, 其次是初中副校长, 再次是高中副校长和高中正校长。因此, 我们应该着力改善来自乡镇的中学校长和初中正副校长的工作环境, 使其工作时间和地点更有规律, 提供其工作保险性。另外, 初中正校长比高中正校长更看重工作中的能力和成长。因此, 在给初高中正校长分派任务时要区别对待, 对于初中正校长要多给予有挑战性的、能够促进其技能持续发展的并让其体验到成就感的工作。

相关研究表明, 教师认为人格魅力是专家型校长应具备的关键素质之一。校长的智慧、情感、心理健康与人格修练是非常重要的个人品质,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领导者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决定着学校的文化品位与声望。教育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应该重视对校长心理状况的调查和研究, 并据此设计校长继续教育的课程和方式, 提升校长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汪小琴.中学校长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6) :564.

[2]郑红渠.重庆三峡库区中学校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 :181.

[3]王力娟.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

[4]汪向东, 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205-209.

上一篇:急救急诊接诊制度下一篇:烈火英雄影片五年级学生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