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

2024-09-10

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精选14篇)

1.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 篇一

《调查报告的结构》指导意见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论。

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4.结论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般来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2.取舍材料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3.比较、鉴别、精选材料。

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4.布局和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5.起草社会实践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论);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6.修改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2.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 篇二

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过程教学法的实施,教学思路

过程写作法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掌握写作技巧, 提高写作能力, 注重交际和交际能力的配制以及评议的交互过程。它以新的目光看待语言学习中学习者的外部关系, 将学生视为写作主体, 强调让学生体验写作的全过程, 多采用课堂交互活动使学生在循环往复的交互过程中挖掘和创造主题意义。

一、研究提出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近年来, 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已深入我国语言教学界, 但书面表达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英语教师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前草草宣读有关“写作”练习标题, 布置为homework而带过, 不进行展开点评。七八年级英语教师为赶进度, 跳过写作环节。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学生写作结果, 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关注, 导致学生的书面表达出现词汇、句子、语法和语篇联系等问题。“英语难, 英语书面表达更难”是每位中学生发出的感慨,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摆在了广大中学英语教师的面前。

过程教学法 (Process Approach) 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上, 强调在课堂上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把读、听、说、写有机结合起来。因为阅读和写作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英国学者Britton指出:“学生口语中的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写作的基础”。通过生与生之间、师生之间讨论可以降低学生英语写作的难度。它的立足点是将来, 不是短期的急功近利。在国外, 过程教学法已很受欢迎, 在国内基础英语教学中, 还少有人做过程写作的尝试。写作教学实践证明:过程写作教学法不仅培养学生掌握根本的写作法, 而且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合作精神, 符合新《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传统的结果教学法把重点放在写作成品上, 由教师提供范文, 进行分析、讲解, 然后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 最后由教师批改、打分。学生整个写作过程在教师的完全支配下完成, 这个过程枯燥乏味。教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批改, 而学生只关心分数的高低, 对教师的评语和修改的部分往往不认真阅读。这种教学方法违背了“以人为本, 发挥学生能动性”的教学理念, 远不适应当前的英语写作教学。针对这种不足, 语言学家提出了过程写作教学法, 他们将写作过程视为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和语言交流过程。美国大学教授Wallace Douglas指出:“写作是一个过程, 写作课教授的应该是构成写作过程的一步步的操作方法”。美国的Raimes和Zamel将过程写作应用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 他们证实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并大力推广过程写作法。Zamel强调“写作的重点应放在写作表达和创造的过程中”;Raimes也表明“倘若我们仅仅对写作成品而不对写作过程产生兴趣, 则学生写作将不会受益”。这种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 (interactionist theory) , 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 而不是作者的单独行为。这种教学法克服了结果教学法的种种弊端, 受到外语学界的一致赞同。

三、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 研究目标

1. 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 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

2.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会构建写作提纲;

3. 学会收集资料, 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 研究内容

1. 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 平时加强阅读, 保证一定量的英语阅读, 在吸收各方面知识的同时, 加强对英语文章的感性认识; (2) 勤于思考, 学会构思, 心中有谱;经常做“头脑风暴”。 (3) 做日常生活的有心人, 勤于思考, 善于观察, 养成记随笔的习惯。 (4) 将平时所见所闻中有感触的东西以随笔的方式简单记录下来。

2. 有效的学习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2.教育观察法。3.调查法。

五、研究过程

我们首先在濮阳市七年级的部分学生中, 做了一份有关英语写作学情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不喜欢英语写作的人占74.4%, 一个月写一次的占10.3%, 不写的占46.9%, 不写初稿的占90.9%, 篇章结构、词汇有障碍的占48.6%、50.9%。我们从全年级中选出45名学生组成一个作文班, 把全班学生每5个人划分“写作小组”, 由小组成员推选小组长。新教材一个突出特点是每话题都配有一篇与单元话题相近的范文, 并设计了相应的写作任务,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范文过渡到写作, 对学生进行真正的语言表述形式的积累性输入后, 水到渠成, 辅助学生个体完成输出任务。课题组老师按《英语课程标准》要求, 对作文班学生进行各种体裁的“过程写作法”的辅导, 每周二、五下午各训练一节课。我们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话题和语篇, 开展导学式和开放性写作练习, 把写作融入到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仅仅依靠考试前的临阵磨枪, 要从英语教学伊始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 从书写抓起, 从语言知识的学习抓起, 从拓展学生的思维抓起, 结合听、读、说能力的培养,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六、取得的教学研究成果

(一) 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了。

主动性, 积极性增强, 在英语知识技能、语言综合运用等方面的能力提高, 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锻炼, 教学的主体突现出来了。

(二) 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普遍提高。

(三) 更新教育理念,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教学

效果, 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同时培养一批优秀的英语教师。

(四) 与家长的沟通联系, 提高了家长的素质, 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也使家长与子女易于沟通、理解, 为学校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英语写作是“熟”能生“巧”的过程。农村中学英语的写作教学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话题, 要把中小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真正提升到较高档次, 英语教育者还需要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 对大量具体的实际操作更需要教育者的创新性思维及勇于实践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森.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的新举措:过程教学法[J].外语界, 2000, (1) .

[4]吴锦, 张在新.英语写作教学法新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3) .

[5]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6]贺艳丽.过程教学法与高中英语写作教程[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3.

3.小学语文写作指导策略研究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指导;循序渐进

现在的小学生对于写作都带有或多或少的畏惧,而且写出的作品往往乏善可陈。但是无论是为了应试的需要还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运用灵活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注重第一堂课,把好心理关

“作文”在很多的学生心中是一个难题,仿佛学生天生就对作文有着畏惧的心理。但是作文究竟难在哪,学生恐怕从未弄清楚。对于学生普遍认为作文难的情况,教师在第一节课上需要对学生阐述作文的本质,即“以我手写我心”,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抒之情。学生弄清楚了作文是什么,揭去了这层神秘的面纱,学生的畏惧自然要少很多。课文《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就是表达对教师的崇敬和赞美,在上完第一节课之后不妨布置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人,用文章来表达想对他说的话,趁热打铁,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二、注重积累

学生觉得作文没有什么可写的,一是因为学生自身的经历太少,接触的素材少,写作文时自然觉得困难。再者学生对优美词句的积累也不够,因而描述事物时往往显得很干涩。第七册课本中的《桂林山水》对于风景的描述就很有画面感,而且很优美,不妨引导学生积累这篇课文中描写风景的优美词句,用词句的积累来促进写作的质变。

三、利用多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第七册课本的课文《马》中提到了多种关于马的意象,因此,不妨借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课文中的乌骓、赤兔、白龙马、八骏图等意象。相较于板书,图画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对于意象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这些意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再进行写作时就能够对看到的实物进行描写,不至于写出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作文。

总之,写作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良好的写作能力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将有巨大的益处。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注重平时的词汇和句子的积累,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相信定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晶.放飞孩子想象,畅写孩子所想: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的新思路[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9):18-19.

[2]葛丽娟.论小学语文低段写作教学措施[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8):27.

4.写作指导:高中写作指导之审题 篇四

1.话题作文与题意作文的区别

(1)话题作文有话料,题意作文有材料,话料和材料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二者一致。所不同的是,话题作文的话料已提炼为话题,题意作文的材料没有提炼为明确的话题,还须自己从中提炼。

(2)话题作文出示有明确的话题,范围边界明显,不可越雷池半步;题意作文没有出示明确话题,范围的边界模糊。

(3)题意作文常是由事(材料)入理的升华(契合),话题作文是由一(话题)到多的发散(相关)。

(4)题意作文以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为特征,让审题不是从“题目”(话题或标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调动学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

2.题意作文的一些特征

通过转换比较,可以看出这种题意作文的一些特征:

(1)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写作范围对象是与材料的内容或其某个方面的含意有关的,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不失之宽泛,较之纯话题作文,其写作对象范围相对窄了许多。

(2)给定的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确定话题提供蓝本、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里考生可以不管材料的过“宽”的弊端。

(3)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话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通过揭示材料内容某一方面的含义来拓宽写作范围,搭建写作的思维平台,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考生提炼出话题的能力。

考生在难以界定题意作文的写作对象范围时,不必着急,因为从思维起点上看,可写的对象范围还是比较宽泛的,不像过去的纯材料作文一定要正对材料主旨(即原材料实际上间接地规定了文章主旨)而不能就材料的某个角度或某个侧面去写,现在的题意作文,只要涉及对所给材料的感悟、体验的,是都可以写的。

如北京卷作文题: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此题大致可以从这几点立意:

1.学无止境;2.变与不变;3.过程与结果、方法与结果;4.思维的魅力、思维灵活性;5.相对空间与绝对空间等等。

自己选取一个好的切合题目的立意,可以写一篇思辨议论文,也可以写成优美的散文。

3.题意作文的审题关键

题意作文的审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中各意象即发散性思维的起点,思维起点是多样化的,材料如同“庐山”,只有一个,而侧面或角度则“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便决定着思维的多样化,从各角度观察分析各意象,从多个点触发多样化思维,也能较大地拓展命题的立意范围,但始终只能是对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从某个侧面或角度的感想。

要写好这篇“材料作文”,已难以撇开材料中的事例。完全可以说,材料“限制”了作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离不开对材料的分析,这样也就不能写成我们以往的可以置材料不顾的“话题作文”。

正确地审读与立意是关键,因为题目中所供“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余闻《20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其方法,总的来说,材料往往是个别的、具体的,立意的主旨是一般的、抽象的,因此都离不开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归纳与转化。当然,具体行文时又可以逆向地由特殊到一般、由抽象到具体,而写个别的、具体的。

具体的方法,有如下几个可供借鉴:

(1)关键词语法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对“前排”的理解不要狭隘)、“成功”,所以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会有如下立意:

①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

②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

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

5.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 篇五

以上谈各类命题的审题,主要是在“切题”的准确上、在“范围”的限制上,即从消极方向审核;而审题还有一个更值得提倡的积极方向,那就是在保证能“切题”、合“范围”前提下,进而开拓出广阔的可写视野,了望到辽阔的驰骋空间。这两个方向的审题是相辅相成的,而要写出有创新意思的作文,这后一个方向的审题往往要花较多的时间和心力。

如何从积极的方向去开拓可写空间呢?下面提示几种方法以资借鉴。

1.虚实选取法

有的作文命题很实,实者则虚之:如“肩膀”,从实在的人体部位的肩膀角度就难写,那么由肩膀联想到“依靠”“担子”“责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肩负其历史使命”“个人的肩膀”“民族的肩膀”等,可写的空间就大大地拓宽了。

有的作文命题很虚,虚者则实之:如“感悟大自然”,“大自然”是个范围很大的抽象概念,只想到对整个大自然的感悟,就虚而难写,倘“万中取一”,尝其一“脔”,或只写水,感其千变万化;或只写山,悟其奇崛险怪;或只写树,感其万种风情;或只写云,悟其千姿百态;也可写夜望星空,慨叹宇宙之广阔深邃,感悟“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也可写流星,想到“不要追求短暂的闪光,而要追求永恒的光辉”;也可写静听虫鸣,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的无穷力量;哪怕只写蝉鸣,也会感悟“四年的黑暗劳作,才有短短一个月的欢唱”;哪怕只写小草,也会感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无不合“感悟大自然”这个大话题。

2.多义联想法。题目的词语常有多种意义,对“多义”的玩味与选择,最是表现审题的智慧。

如“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中的“息”,既指身体的休息,还指奋斗的停辍或中止,因而可写的范围大大加宽:懒惰者念着“生有所息”,一生碌碌无为;勤奋者懂得“生无所息”,取得辉煌成就;蒋筑英、罗健夫等知识分子坚信“生无所息”却过度劳累而英年早逝;人生该“有所息”还是“无所息”?高速奔跑的时代战车令人想“息”也“息”不下来;不同时代的“有所息”、“无所息”是进步还是退步……对生命的这些思考与探讨,都是源于对“息”这个多义词的理解。

如“雕琢心中的天使”中的“雕琢”与“天使”,都具有多义性。“雕琢”可以理解为“促成”“实现”“树立”“培养”“塑造”“发掘”“实践”……;“天使”可以理解为“美好的愿望”“远大的理想”“完美的目标”“善良的心地”“优雅的气质”“高尚的境界”……

且随着对这些具有多义指向的词语的理解,可写的内容对象便不胜枚举了,凡是用心创造美的,均可成为话题写作的范围,这样看来,本话题的开放空间实际是很大的。如:

请以《水的联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虽然是标题作文,却有话题作文般广阔的空间。可从以下角度构思立意:

1、从水的形态展开联想,水有晶莹的水滴,也有汩汩的清泉,也有潺潺的小溪,还有辽阔的海洋。联想到人有各种各样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组成了人类社会。

2、由滴水穿石,联想到学贵有恒,学贵有专。

3、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联想到善于接纳别人、虚怀若谷才能壮大自己。

4、由水流不断向前,奔腾不息,联想到人生应积极进取,人生应不断追求。

5、由波涛动荡,起伏不定联想到人生有起有落,要正确对待成败得失。

6、由海浪拍打岩石联想到为人不可太刚,刚者易折,以柔克刚,刚柔相济。

7、由湖泊、沼泽、池塘安于平静而逐渐干枯联想到人生不能只追求安稳。

8、由瀑布从峭壁上一跃而下联想到人生不应在平坦中徜徉,越是遭受挫折,越要放声高歌。纵然碰上一百次崖壁,拐上一千道弯,跌上一万个跟头,目标不变,信念永恒。

9、从水的形成过程看,由高山上的雪,融化成水,蒸腾成水汽,变幻成不同形态的云,最后又变成雨落到地面。一滴水的形成要经过多方面的酝酿,一个人的一生也必须经历种种艰难曲折的过程才会成熟。

10、从水的作用看,能滋润万物,那么人也要像水一样,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11、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明智的人要善于以小见大,以所见知所不见。

12、水晶莹清澈,好人一生平安,心灵纯洁、晶莹剔透的人,最终能有七彩的人生。

13、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投身于社会才能拥有自我。

14、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作为领导者,要取信于民,依靠民众。

15、水往低处流,人类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否则会自食恶果。

16、水能冲破堤岸,泛滥成灾,人类如果不加约束,只想得到彻底的自由,一定会害己害人害社会。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18、从水的性质联想,水装进什么容器就呈现什么形状,为人处事应随和,富于变化。但是,从反面来看,也可以看作是见风使舵,这种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又是大多数人所鄙视的。

19、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做人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这样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种种不平、不公,化解怨愤。

20、从水的经历看,高山的雪水,穿越悬崖峭壁,经过层沙积土,有巉岩阻挡,有暴风雷霆,但也有芳草斜阳,夹岸桃花。我们的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快乐中要感谢生命,痛苦时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让人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

3.变换表述法。有的作文命题,或借助形象、或利用比喻,如浙江作文命题曾有“一枝一叶一世界”,江苏作文命题曾有“风头·猪肚·豹尾”。这类命题越形象,考生理解却越含糊,往往成为考生之最怕。命题本义不明说,让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考生需要合理转换表述,即“剥壳”一番,“翻译”一下,使其意义变得赤裸,使其面孔变得亲近,审“透”而生出一些实质性的意义之后,就不难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写作的内容。

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话题,“出人意料”指某种情形没料到,或某个结果非同寻常,“情理之中”即事出有因,符合常情;整个的转换表述成赤裸意义,可以是“偶然性中有其必然性”,可以是“不平凡(或没料到的)的成就(或恶果),有其内在的原因”。

如话题“跑的体验”,见仁见智,可写的也是很多的:可有感于“发展”,可有感于“自由”,可有感于“方向”,可有感于“极限”,可有感于“局限”,可有感于“超越”,可有感于“险阻”……

如话题“曲径通幽”,“曲径”,是弯弯曲曲的小路,可理解转述为常人少走的路,不同寻常的途径,超乎寻常的手段,婉转的方式,巧妙的方法,别具一格的手法……;“通幽”可以理解转述为:达到理想的目标,达成满意的效果,创造美妙的境界……这样分解着,“剥壳”着,“翻译”着,“赤裸”意义就出来了——选择不平凡的途径,或用超乎寻常的手段,或采用别具一格的手法……而实现理想的目标,取得满意的效果,达到美妙的境界……它可以写为人处事的策略,可以写理想的做法,可以写文学艺术中的技巧……当然不排除可以写实景而去记叙一处自然的或人文的景观。

高中写作指导:题意作文审题

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出开放性,又加强限制性,成为高考作文命题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全国高考试题的甲、乙卷,在作文命题方面有了悄然的变化: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种材料作文,它一般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能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有人把它叫做“新材料作文”、“后话题作文”或“题意作文”,即必须与材料内容意义的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有联系。这里姑且叫它“题意作文”。

1.话题作文与题意作文的区别

(1)话题作文有话料,题意作文有材料,话料和材料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二者一致。所不同的是,话题作文的话料已提炼为话题,题意作文的材料没有提炼为明确的话题,还须自己从中提炼。

(2)话题作文出示有明确的话题,范围边界明显,不可越雷池半步;题意作文没有出示明确话题,范围的边界模糊。

(3)题意作文常是由事(材料)入理的升华(契合),话题作文是由一(话题)到多的发散(相关)。

(4)题意作文以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为特征,让审题不是从“题目”(话题或标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调动学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

2.题意作文的一些特征

通过转换比较,可以看出这种题意作文的一些特征:

(1)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写作范围对象是与材料的内容或其某个方面的含意有关的,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不失之宽泛,较之纯话题作文,其写作对象范围相对窄了许多。

(2)给定的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确定话题提供蓝本、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里考生可以不管材料的过“宽”的弊端。

(3)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话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通过揭示材料内容某一方面的含义来拓宽写作范围,搭建写作的思维平台,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考生提炼出话题的能力。

考生在难以界定题意作文的写作对象范围时,不必着急,因为从思维起点上看,可写的对象范围还是比较宽泛的,不像过去的纯材料作文一定要正对材料主旨(即原材料实际上间接地规定了文章主旨)而不能就材料的某个角度或某个侧面去写,现在的题意作文,只要涉及对所给材料的感悟、体验的,是都可以写的。

如北京卷作文题: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此题大致可以从这几点立意:

1.学无止境;2.变与不变;3.过程与结果、方法与结果;4.思维的魅力、思维灵活性;5.相对空间与绝对空间等等。

自己选取一个好的切合题目的立意,可以写一篇思辨议论文,也可以写成优美的散文。

3.题意作文的审题关键

题意作文的审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中各意象即发散性思维的起点,思维起点是多样化的,材料如同“庐山”,只有一个,而侧面或角度则“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便决定着思维的多样化,从各角度观察分析各意象,从多个点触发多样化思维,也能较大地拓展命题的立意范围,但始终只能是对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从某个侧面或角度的感想。

高中写作指导:话题作文审题

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审题同样是第一关,不得不审,一定要绷紧心弦,要懂得,命题中给出的文字都是必要条件,必须符合这些条件去行文,千万不能马虎!认真揣摩命题的四个方面,各有各的用处。

1.审材料

(1)材料帮助理解话题的。

如“和而不同”有人就不理解,这就需要材料和提示语。

如广东高考作文“纪念”话题: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这些材料或提示语“是什么……”“不同于……”“真正的……”在帮助你、告诉你对话题意思的理解,对话题近义词的分辩……

(2)材料是可用可不用的。

常规的话题作文命题里的材料只是举一些例子,作一点提示,给一点启发……考生行文时是可用可不用的,最好不用。如:

苏格拉底让一群寻找快乐的年轻人造一条大木船,从工作中感受到了快乐。其中有苏格拉底一句话:“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到。”请以“寻找快乐”为话题……

考生如果用这则材料,无论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立意,或是将材料作为议论论据,构思行文都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材料中苏格拉底所言,只是一种为我们少见而难以论述的寻找快乐的方式,而寻找快乐是有很多常见而又易于论述的方式的。

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可以说,在弄准了话题之后,材料和提示语的任务基本完成。

2.审提示

这几年话题作文,常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用处是对话题构思行文思路的开拓,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作文提示的方向,指引的范围,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3.审话题

(1)话题才是核心。

原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在《谈话题作文》中说:“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仅仅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目的在于帮助考生理解话题。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作者完全可以只根据话题的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

6.写作指导:如何开拓写作思路 篇六

写谁(作文对象):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

写什么(作文目的):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怎样写: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说明作文的目的。

写法:叙述事件,还可以在事件中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

注意事项:作文过程中,必须坚持始终要与所写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相联系。

一、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六要素。一件事总离不开这六要素,把这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要围绕作文的中心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做为材料,生活中有不少新鲜有趣和激动人心的事。因此,我们平日要多观察,多想生活中遇到的事。选材要新颖,在别人的作文中常出现的事要少写或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吸引力,有新鲜感。

三、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写具体。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在事件中要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生动。要突出中心,详略得当,与主题无关的事不写。

写家里事的作文类型

1.写家里的日常生活,表现家庭生活中有意思或有意义的内容;

2.写参加家里的劳动或跟家里人学习家务;

3.写发生在家庭中的一件事,反映出家庭成员的个性素质或思想品质;

4.写我与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事情,说明自己从中受到的教育和启发;

7.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 篇七

《文心雕龙》作为我国古代一部系统的写作学理论著作, 放在今天, 从其对现代写作教学的指导价值上看, 无疑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皆在创作实际, 它集大家之所成, 吸收了此前丰富的中国写作思想资源, 实事求是地反映了中国独有的写作理念, 勾勒出了“道学术”三位一体的写作之道。“道”即是基本原理, “学”即是基础理论, “术”即是操作理论。《文心雕龙》作为刘勰精神产品的载体存在, 则是“道”中有“学”, “学”中有“道”, “道”中有“术”, “术”中有“道”的层递循环状态。《文心雕龙》的写作之道对于现代写作诸多方面的建设, 仍具有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文心雕龙》写作之道对现代写作教学的指导及运用价值研究背景意义

现代写作教学作为培养各色人才写作能力甚至文学素养的综合训练的主要途径之一, 不得不说, 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上有着突出的贡献。然而, 现代写作教学在实际操作中, 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尤其在现代语文教学中, 写作教学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鉴于此, 为了更好地弥补现代写作教学存在的不足, 我们首要的任务应当是从我国古代文论宝库中汲取养分, 借鉴传统的理论成果。尤其对《文心雕龙》中的写作之道, 古为今用, 不失为可取之道。这样, 我们就要分析古今皆为传颂的《文心雕龙》写作之道对于现代写作教学指导研究的背景意义。

1. 现代写作以各种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对各种不同事物进行不同的表达和交流,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一个思维过程, 是表达内心思想的一种直观的精神活动。然而, 现代写作教学一直面临着尴尬的生存困境:一方面高呼现代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现代写作教学缺乏必要的学术基础。这样的结果导致学生写作缺乏应有的根基, 缺少学科性的理论支撑,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就会丧失根本的写作原理。从客观上说, 现代写作得以推广, 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它作为实用之“术”的性质, 但从基础与应用的关系来看, 先有基础后有应用, 即“学”是“术”的基础, “学”是写作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

2. 对于现代写作教学而言, 写作课既不是纯学科, 又不是纯术科, 它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相当紧密的边缘学科, 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我们不应该偏激、孤立地认为学科就是理论的, 术科就是实践的。因此, 要强调的是:“术”是技术及艺术的操作技能和技巧。“术科”是在“学”理和“道”理的基础上所构建的将演绎技能和技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 写作学界根本就不应该存在所谓纯学科、纯术科之说, 这便是自然科学也好、社会科学也好, “科学”都为“学术”存在的终极意义。

三、《文心雕龙》对现代写作教学的指导及运用价值研究

在《文心雕龙》写作之道中, “道”就是规律, 首先意味着现代写作教学必须遵守“道”所具备的生存法则。其次意味着必须以“道”为出发点, 在“道”的基础上,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展现现代写作教学特有的创造力。现代写作学作为一项“工程建设”, 我们必须把“写作”这一行为过程中的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体视为一个整体, 从宏观上给其定“性”定。无论是从写作主体还是从写作客体上来看, 现代写作教学本身都应该具备一种独特的写作原理, 也就是所谓的“道”应遵循的准则。

总的来说, 《文心雕龙》对现代写作教学的指导及价值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现代写作教学以学生为本, 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

这是从写作人自身修养的角度探讨写作教学的人文意义的。现代写作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应该是一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而不是纯粹的写作格式与文体的训练和运用。现代写作教学应该由传统的“以文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即由传统的重书本、文体知识的传播转向重理解、实践、学生能力。尤其要注重对学生写作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的培养。现代写作教学是一种素质教育, 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 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按照刘勰提出的“积学以储宝, 酌理以富才, 研阅以穷照, 驯致以绎辞”等四方面要求, 全面提高自己的写作素养。

2. 写作教学以培养学生独特的创作构思为主要基点。

这是从写作思维的培养角度探讨现代写作教学效果的主渠道。在写作教学中, 写作的艺术构思对学生写作的完成的效率具有重大的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 一个独特的写作艺术构思决定了一篇写作所花费的时间及写作的质量。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育者要做一个引路人, 引导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创作构思, 从而大胆发挥想象力, 拓展思维空间, 不但为培养写作能力做良好的铺垫, 更是形成良好的写作观的主要途径。因此, 创作构思就成了写作者在经历生活感受和创作激情后, 进入创作过程的关键阶段。孕育艺术形象, 明确文章的主题, 开掘文章的题材, 规划文章的蓝图, 选择恰当的艺术表现方法等, 都是这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创作的效果, 往往在这个阶段中显现了出来, 创作构思的影响力也凸显了出来。凡“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就能“思接千载”“视通千里”“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说的正是在现代写作中应该从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汲取各种不同的新鲜养分, 不断寻找新的内容与物质, 集大家之所成, 广泛收集不同寻常的事物, 激发不同层面的灵感, 为创作构思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而为写作注入新血液、新生命。

3. 写作教学重在加强学生写作语言的训练。

这是从最基本的交流工具的角度分析现代写作教学对大众影响的表现力的。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 是人类表达思想的手段, 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刘勰认为:“文字乃言语之体, 而文章乃宅宇也。”这是说语言文字是文章的基本因素, 不论多么深刻的主题、精当的材料、巧妙的结构, 最终都要通过语言体现出来、表达出来。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育者应注重学生的语言素养的训练。首先, 教育者应让学生懂得文章真情的抒发可以通过用词、造句、语气等修辞手段表达出来, 并且懂得, 抒发真情感是创作本身应具备的特质。其次, 教育者应要求学生下苦工夫博学、博见, 积累语言, 克服词汇贫乏的缺点。

综上所述, 《文心雕龙》对现代写作教学的指导及运用价值研究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无论是从理论上, 还是在实践中, 《文心雕龙》的创作理论及其“道、学、术”三位一体的写作之道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子翱, 黄安祯.刘勰论写作之道[M].北京:长征出版社, 1984.

[2]张少康.文心雕龙研究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3]朱伯石主编.现代写作学.人民日报出版社, 1986.

[4]诸孝正, 高天星, 潘述羊主编.现代写作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1987.

[5]崔宝国.《文心雕龙》与应用写作.宁夏教育学院学报, 1989, (3) .

[6]林杉.文心雕龙性质问题述评.内蒙古师大学报, 1991, (1) .

8.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 篇八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教学模式

引言: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提出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了是英语教学的目标。随着教育体制的发展,高中英语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培养。但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使得在实现这个目标变得艰难起来,它严重忽视了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导致高中英语教学出现偏差。因此,对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模式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是从西方传来的教育心理学上的教学理论,是由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之后又其他的教育心理学家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的完整的建构主义理论。这种理论重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主体,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教材上的知识,而是在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经验的前提和基础上建构并逐渐深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了学生学习知识不是教师向学生传输,学生被动接受,而是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動性,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学习是主动,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对接受的信息进行重新加工,实现观念的转变和知识结构的重组。

建构主义教学要种是以下几点,一是重视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做到综合、全面和贴近现实生活,这样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体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二是重视教学情境的重要作用,教学内容建立在真实可靠的情境之上,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使用价值,并且能很好的在现实中灵活运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供条件。三是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学习中的知识进行探讨,有利于学生开阔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完善知识结构有重要的作用。四是重视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模式应用研究

1.需要目标指引和创设情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要在一定的情境之下并具备学习目标的指引。这种目标指引说的是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对英语吧教学的目的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学习的主要内容,为英语课程教学起到指引的作用。创设情境,这种情景指的是利用英语语言方式来进行听说读写和信息交流的社会环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都可以在情境中得以实现。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力求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结合,并重视情境创设,将它作为意义建构的前提。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载体,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合理利用,教会学生英语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例如缩写、仿写、改写、扩写和续写等技巧。英语速写就是阅读课文和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用自己理解的意思表达出来,形成一片新的文章。仿写是英语写作中模仿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进行写作训练。改写就是理解文章基本情况后,按照要求对课文的把内容进行改变,形成自己的新的文章。扩写的写作方法是将阅读教学和英语写作教学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完成英语写作。续写就是在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的范围内,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以上英语写作方法可以有效的深化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是英语写作教学叨叨良好的效果。

2.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写作的过程是语言知识转化应用的过程。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提供更多的写作练习的机会,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鼓励和提倡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思维想象提供充足的空间。

3.重视小组协作的重要性。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应该重视合作的重要性,在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团结协作对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主要指的是以小组方式进行的学习,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学习目标。学生以小组为单元,对写作内容进行讨论,不仅使得写作教学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还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另外还起到了深化学生写作技巧,创造写作情境的目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要对他人尊重,并且善于倾听他人观点,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思维上的碰撞,可以实现在英语写作中的创新。

4.重视自身反思和他人评价。在英语写作中,重视自身反思、他人的评价和意见反馈的作用,可以很好的纠正自己的错误,改善自身写作的不足。在完成英语写作训练后,进行文章主题、结构、技巧和语句上的反思,纠正写作中的缺点,认识写作的不足之处。而小组合作中,同学是好的聆听对象,可以发现写作的不足,弥补缺点,提出改进意见,进而提高写作的水平。

总之,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背景下,强化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建构主义理论纷繁复杂,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要结合多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运用,有效的促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华.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4.

9.写人作文写作指导、写作素材 篇九

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

1。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人。用人物的外貌服饰姿态和神情刻画人物,可以是静态的,可以是动态的。

2。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人。人物的语言要个性化。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可以选择具体的,典型的富有特征的行动的来显示人物的性格个心理活动。

4。通过人物的心里活动来写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怨恨,惊恐,嫉妒等。

5通过人物活动的环境来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写好人物生活的环境对写好人物很重要。

6。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写人,学会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通过相关人物的评价,反应,间接的从侧面烘托主要任务,可以起到睹影见竿的作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结合使用。

写作素材:

写人就离不开写事,事情让你感动,此事一定会让你留下深刻印象,那怎样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要写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可以从三点讲开来:

(一)、抓住特征写外貌

写人物的长相和身材,都要抓住特征和神态,做到写像,使读者如见其人。外貌绝不只是面容和身段,衣着打扮也很重要,一个人年龄,性别职业甚至学历爱好等都能从衣服上分辨出来,甚至能显示出性格来。例如:同是写老人的片段就各不相同,还有写老师,清洁工的片段等。

(二)典型事例写人品

什是典型事例?就是有代表性、有意义的事。人品就是人物的思想品质,也就是通过一件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中国有句俗语“什人做什事”,在写这件事的过程中,人物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也就是通过他的.行动和语言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谈到写事,这是有必要讲,写人的文章所事与写事的文章中的事不一样。记事文的事要交待六要素,把事件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写人的记叙文是根据人品、性格的特点来写事,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或者只写一件事的片断。总之,这些事是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进行取舍的。例如:有一个故事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物的性格特点。可以说带有典型的特点。“贝利是世界足球之王,是世界上“脚功”的人。因此贝利一记漂亮的勾球动作:顺手拿起,轻轻一勾,正好头一顶,落到原处,丝毫不差,就是的身份证明(他就是足球之王)。”

(三)深层展示写心理

我们说内心世界更能展示文章中人物的思想动态和性格。文中的心理活动分两种:一种是文中的人物的心理描写,沉思、默想、联想都能表现其思想和品格;另一种是作者的心理描写。最明显的就是“我想”直接表物心理活动。这是作者的思想表现,合理想象也是作者的一种心理活动,第三点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要写好稍稍难一些,可不必要。例如:我气恼,我愤恨――怎一生下来就是裂唇。就是作者是直接表达心理活动。

写作素材:

写我自己的参考词句

白净/苹果脸/瓜子脸/酒窝/黑发/黑亮黑亮的/水灵灵/水汪汪/明亮的眼睛/粗粗的眉毛/修长/鼻尖/挺直/沉默不语/专心致志/不急不躁/拐弯抹角/大方整洁/光滑细嫩/粗糙/宽大有力

1.我,圆圆的脸,稍稍有些发黄的头发自然地卷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中间有一颗小红痣,这叫“双龙戏珠”。

2.我的鼻子比较大,好像衬得脸小了许多。

3.我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很惹人喜爱,就是有一点美中不足:鼻子有点塌。

4.李阿姨给我起名叫“白雪公主”,因为我一降生,全身的皮肤就白嫩嫩的。

5.我光着洁白的脚丫跟在后面拾草,细嫩的脚板被麦尖刺得钻心地疼。

6.我故意装作很惊讶的样子,然后微微一笑,把“马”用力往棋纸上一放,而后挺得意地看着父亲。

7.我越读声音越小,到了最后,几乎都听不见了,我这时也已经满头大汗。

8.我非常害怕,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想画画。”

9.我拿起一支粉笔刚用力一写,粉笔折断了,我就又换了一支,但怎么样也画不像,急得我都要哭了。

10.写作技巧:运动会作文写作指导 篇十

一、写这类文章,离不开的就是场面描写,大家可以先写运动会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景。比如:

星期五上午,全校师生怀着激动地的心情,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来到了赛场,整个操场变成了红色的海洋,真可谓是人山人海啊。当校长宣布秋季运动会开幕时,全场顿时鸦雀无声,在停顿不到十秒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二、如果只有面的描写,文章就会不够具体、生动,重点也不会突出。因此要把面和点结合起来。什么是点呢?运动会中你参加的运动项目、最令你激动的比赛、最打动你的人或事,就是你这篇文章中精彩的点。比如:

(一)跑步:预备,砰!”只听发令员一枪令下,运动员立刻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出去。刚开始,五

(三)班的刘靖宁和刘炼同学一路领先,而我班同学却被别人拉下一大截。我一见,急了,飞也似冲了上去。后面的同学也不甘示弱,玩命地跑,一下子超过了我。只剩下100米了,大家都已筋疲力尽了,我的腿、脚都像灌满了铅似的,十分沉重,汗水浸湿了我的衣服,可我没有放弃,仍然努力的奔跑着。这时,看台上的同学们都在为本班同学加油。我的耳边只听到“尤优加油,尤优快跑!”是啊!无论如何我也要夺得名次,决不能输啊!“百年校庆,一百年了,不管怎样都要为班级争光,为校庆增彩啊!”班主任章莉老师鼓励的话语,体育老师选拔运动员忙碌的身影,同学们相约夺魁的握手镜头„„想到这里,我倍受鼓舞,力气大增。一个,两个,三个,我不断地超越其他人。还剩10米了,刘靖宁和刘炼已跑到终点,我想,就算得不到第一、第二名,好歹也得第三名呀!于是,我使出浑身的劲,飞奔出去。我怀着必胜的信念,在最后5米,连超四人,终于夺得了第三名。“我成功啦!”尽管我刚到终点,就倒在了地上,但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豪。

(二)跳长绳:雷雨林像燕子似的“飞”了过去,接着魏瑄蜻蜓点水一般,灵巧、敏捷地跳了过去,魏瑄还没跑出去,严梓淇又紧跟了上来,她的右脚一抬,左脚又忙抬了上去„„几个完美的跳跃动作,让围观的人赞叹不已。突然,在周书涵跳的时候,一不小心把绳带到了,后面的同学吴雨谦跳的时候,绳“死”了。我开始担心起来:我是个新手,初生牛犊,以前又从来没有参加过比赛,何况前面的同学又„„我此时真想打个地洞,逃脱这次“战争”呀!我前面的聚优1对1

400-8900-599 2

同学龚众跑错了位置,把我给带了,绳又“死”了。此刻我更加担心了,比赛才刚刚开始,我们班就“死”了很多次绳,后面会变成什么样子?

一圈跳完了,第二圈又开始了。这一次我注意力集中,猛地跑到绳子里左脚一抬,右脚也紧跟上去。啊!我跳过去了!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后来的每一圈,同学们都跳得连贯,几乎没有断过。最终我们以372这个数字,荣获第一名。我们胜利了!

(三)跳高:操场一角沙坑上,一根竹竿静静的恒在两个木架子上。距竹竿七八米的西南角,一个运动员深邃的眼光注视着竹竿,右脚轻轻地往后一蹬,开始助跑,渐渐地速度在加快,在离竹竿约两步的地方,他左脚用力一蹬,随即右脚向上一抬,继而整个人越过竹竿,轻松着地,竹竿依然静静的躺在木架子上,他成功了!

(四)接力赛:运动会上人头攒动,像一面迎风飘动的彩旗,像随风逐波的麦浪。“加油!加油!”会场上传出一声高过一声的加油声,只见运动员咬着牙,脸憋得通红,手紧握接力棒,眼睛紧盯着终点处的红布条。糟糕,一名运动员手中的接力棒掉到了地上,他迅速转身,将手飞似的掠过去,便握在手里了。他继续向前跑。树上的麻雀在枝头上蹦来蹦去,急得直跺脚。终于冠军冲向了红线,全场一片欢呼,人们簇拥而上„„

(五)跳远:她身轻如燕地如箭弦一般地冲过去,右脚在踏板上轻巧地一点,膝盖弯曲,稳稳地落在了沙坑中。

三、运动会结束了,除了那些精彩的镜头,更重要的是让你思考,给你启示吧。如果你将这些穿插其中或者写个这样的结尾段,那样你的文章就具有深度了!例如:

1、经过这次运动会,我懂得了“众人同心、其力断金”的道理。

2、未来的路还很长,目标将更高,我们将把体育运动场延伸拓展,在人生的运动场上做一名名副其实的运动健将,发扬逸仙精神,挥洒汗水和辛劳,奋斗拼搏,跟随时代的节奏奔跑,把未来创造„„

聚优1对1

400-8900-599 3

四、在此基础上,加一个精彩的开头,你的文章一定很棒!比如:

1、在这秋高气爽的九月里,我们迎着秋日的阳光,伴随着收获的季节,迎来了欢快精彩的校运动会。

2、在晴空万里、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学校要举行秋季运动会了,听到这个让人兴奋的消息,我们全班同学高兴得沸腾了起来。

五、好题文一半,以下题目可以借鉴:

《精彩的秋季运动会》

《赛场——我不服输》

《为荣誉而战》

《运动会的精彩瞬间》

《她跑得真快!》

《在赛场上》

聚优1对1

11.书面表达写作指导 篇十一

比喻是语言艺术的升华,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英语中常见的比喻有三类:明喻、隐喻和转喻。

明喻(the simile)。 明喻通常是把被比喻的“本体”和用以比喻的“喻体”同时说出,说明本体事物象喻体事物,用介词like,连词as,as if,as…so,动词seem等以及句型A…to B as C…to D等等表示“好像”意思的比喻说法就叫明喻。例如:1)It was as plain as day that the young woman had prepared well for the interview.“很明显,这位年轻妇女为面试做了充分的准备。”2)There now exists a kind of glass so sensitive to light that, like photographic film, it will record pictures and designs.“现在有一种对光十分敏感的玻璃,它像胶卷一样能记录图像和图案。”英语中除上述的用介词、连词或句型等的明喻表达方式外,还有许许多多常用的明喻习语。例如:as long as it′s broad半斤八两;结果一样as clear as crystal清如水晶这类利用双声增强美感的明喻习语简洁明快,短小精悍,语言形象,比喻恰切,令人回味无穷,在书面表达中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达到表达生动、形象的效果。

隐喻(the metaphor) 它是根据两个事物间的某些共同的特征,用一事物去暗示另一事物的比喻方式。本体和喻体之间不用比喻词,只是在暗中打比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Argument is war.实际上argument和war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前者是口语谈论,后者是武装冲突。但argument和war都可能十分激烈,因此该句用战争 (war) 来暗指辨论 (argument) 激烈的程度。再如:1) He has a heart of stone.他铁石心肠。2) To me, the pageant of seasons is a thrilling and unending drama. 在我看来,一年四季的绚丽景色犹如一出无尽的动人的戏剧。

英语中有许多数词习语和俚语,主要用作隐喻 (也有个别用作明喻)。许多数词习语和俚语本身所代表的数字意思,在某种情况下往往失去具体的含义,引申演变为与某一事物相关或具有某一事物特征的含义。例如:1) A hundred to one it will be a failure.这件事极可能失败。2) He has one over the eight.他酩酊大醉。英语中还有许多隐喻成语。例如:to teach fish to swim班门弄斧to plough the sand白费力气这些隐喻成语的最大特色就是通过具体的、妇孺皆知的形象来表情达意。请看: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一边是魔鬼,另一边是大海,叫人走投无路,十分传神地表达出“进退两难”的境界。

(3) 转喻 (the metonymy) 转喻是比隐喻更进一步的比喻,它根本不说出本体事物,直接用比喻事物代替本体事物。例如:1) The buses in America are on strike now.美国的公共汽车司机正在罢工(这里buses喻指司机drivers)。2)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文人胜于武士 (以pen,sword喻指使用这物的人)。英语中一些鸟兽鱼虫的名字,除本义外,常可转借喻人,形象生动,意味隽永。例如:1) Mrs. Smith is nice but her husband is such a bear that nobody likes him.史密斯夫人和蔼可亲,但她丈夫为人粗鲁,脾气暴躁,谁都不喜欢他 (以兽喻人)。2) She is a social butterfly. 她是一个交际花 (以虫喻人)。比喻是英语中最为常见的,用得十分广泛的一种修辞格。论证问题,说明道理以及描绘人物、事物、景物等等,都用得着。它的基本作用是把事物或事理说得具体、生动、形象,使人可见可感可悟,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巩固练习:

请将下列书面表达中比喻句译成汉语:

1. This is a white lie.

2. He’s as sly as a fox. He’s foxy. You’ve got to watch him

3. He doesn’t have an idea of his own. He just parrots what other people say.

4. Paul was in a blue mood。

5. He was the first European head of state to visit their country, and they rolled out the red carpet for him.

6. Since he was made manager, the company has been running in he black.

Keys:

1.这是一个不怀恶意的谎言。

2.他滑得像个狐狸。他很狡猾。对他你可要当心点儿。

3.他没有自己的观点,只会鹦鹉学舌。

4.保尔情绪低落。

5.他是第一个访问该国的欧洲首脑,他们用隆重的礼仪来欢迎他。

12.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之时评写作 篇十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形式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需要首先了解出题人的意图,方能迎刃而解地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以时评写作为例,这类作文形式的出题意图一般是考查学生对时事的了解程度。高中时期作为高考冲刺的最后准备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被调动到极点。文可出口成章,理可计算实验,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是恰恰就是由于学生过于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对于时事的了解。殊不知高考作文出题人恰好抓住学生这一方面的漏洞,使得学生在正式写作时很难下手。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在学生高考冲刺阶段提醒学生注重时事政治,从而应对考试中作文出现的突发情况。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坚持收听或者观看半个小时的新闻联播节目,并对其中感兴趣的部分做记录,从而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库,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他们自己的应试作文能力。

二、高考中如何写好时写作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督促学生认真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为了提高他们的时评写作能力,教师还需要要求他们每天获取足量的时评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应试写作素材库。教师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时评写作能力,可以在课上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以下几点讲解内容作为抛砖引玉,可供教师进行教学参考:

(一)立意明确,符合新时代的价值观

时评写作,顾名思义就是文章题目或者提示信息具有较强的实时性且一般都是真人真事。教师在教导学生如何写好这类作文的时候,首先需要教授他们如何准确获取题目知识并确立正确的立意。同时时评写作立意是否明确还关系到整篇文章的价值观。要知道只有符合新时代并且健康向上的作文价值观才会得到评卷教师的青睐。一篇时评写作拥有明确立意且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心中有一个大方向,从而不至于出现“跑题”的现象。同时在另一方面文章价值观积极向上也是这篇时评写作的加分之处,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最终取得一个不错的高考作文成绩。时评写作立意明确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锻炼出来的。例如教师可以从高中语文教材课文内容出发,通过阅读高中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篇课文,并要求他们自行写出一篇读后感,文中需要添加时评类素材。教师通过这种平时的时评写作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时评写作文章的立意准确性。

(二)文章结构紧凑,体现时评写作文章的美感

在高考作文阅卷的过程中,时评写作的紧凑结构同样是作文出彩的地方。教师在教导学生如何写好时评写作文章时也需要着重向他们强调这一点。一篇时评写作如果拥有紧凑的结构,无论是在时事的叙述方面还是在对于事件的议论方面都充满了美感。为了提高学生时评写作文章结构的紧凑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从阅读做起。例如教师在课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寻找一些结构紧凑的时评写作的满分作文供他们的阅读。学生在阅读这些满分作文的过程中需要留意它们的文章结构,无论是“总分总”结构,或者是“开门见山”等形式都应该熟记于心,并且在下次写作的过程中运用到,从而使得自己所写的时评写作文章也具有同样的紧凑结构。

三、课余生活的点滴记录与积累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时评写作能力,不仅需要教授他们相关的时评写作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注意在课余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与积累。这是因为时评写作之所以难度较大,就是由于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常见时事经历太少造成的。督促学生注意课余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与积累,一方面可以有效丰富学生脑海中的时评写作素材资料,从而使得他们在之后的写作中做到“有料可叙”。同时在另一方面这种做法还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于生活中时事的感悟,从而使得他们在正式写作中真情流露,从而避免时评类写作“无病呻吟”现象的出现。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养成每日写日记的好习惯,学生在日记中可以记录今天看到的或者听到的有趣故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时评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时评写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增加课堂上写作技巧的谆谆教诲,同时还需要向学生强调课下的点滴记录,从而多角度地提高学生的时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2]杨艳丽.自出机杼成佳作——浅谈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之有创新[J].课外语文,2015(22).

[8]武国屏.千锤百炼久久为功——谈高考作文的写作[J].山西教育(招考),2015(Z2).

13.作文指导: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十三

“人美在眼睛,文美在题目。”亮丽的题目,准确、简明、醒目、新颖,能引人注目,发人深省,并给人以深深的启迪。亮丽的题目,就像文章的眼睛。与这样一双眼睛对视,一瞥之间,顿生好感。在考场作文中,若能从“人人心中有”的意识中,挖掘出“人人笔下无”的标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

一、拟题的方式记叙文拟题

1、要素式: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拟题或综合拟题。

2、顺序式:以时间的推移式空间的转换拟题。

3、线索式:以全文的线索作为文章的标题。

4、点题式:文章的标题直接点明或暗示文章主题。

二、拟题的原则

1、追求简明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简明就是用语少而精,也就是我们说的“言简意赅”。简明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简和明。简即简要、简洁,这是量的要求:明是明白、清晰,这是效果的要求。

2、追求醒目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勾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只有摄人魂魄让人过目不忘的题目,才能勾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

3、追求新颖人们常把写成的文章比做婴儿,我们给婴儿起名时讲究叫起来与众不同、新颖、响亮、有意义,作文这个婴儿也是如此。新颖的题目,富有情趣,能先声夺人,像磁石一样吸引读者,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影响作者的思路和内容结构。

三、拟题的方法

1、引用诗文名句、歌词广告。

直接引用古诗文做标题,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如记某人坎坷成功经历可用“梅花香自苦寒来”;突出人物先进事迹,可用“一枝红杏出墙来”。劝人向善的,可用“勿发善小而不为”。引用歌词、广告,可以使文章富有时代感,表情达意生动传神如:“我的未来不是梦”、“常回家看看”、“说句心里话”、“一切尽在不言中”、“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等。

2、化用诗句警句、歌词广告。

现成的名言警句,如原封不动拿来做标题,可能与中心有出入,可巧加改造,增删或变换个别词语,翻出新意,以达到耐人寻味的效果。如以“诚实”为话题,化用裴多菲的名句“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拟题为“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以“感受生活”为话题,化用苏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拟题为“生活不相信眼泪”;还有可怜天下父母心——“可畏天下父母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东风一夜花千树”。化用歌词拟题,也能光彩夺目,如写学生对分数的反感和苦恼——“都是分数惹的祸”;写父母的爱——“背起爱的行囊”。

3、违反常理,造成悬念。

这种拟题目方法指跳出常规的定向思维模式,反向思维,得出相反的命题,吸引读者。如“感谢你的敌人”,敌人本来令人憎恨,怎么还要感谢?原来,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人类社会也是如此,真正促使你成功的往往是你的敌人。再如“胖的感觉真好”,“往事并不如烟”,“我看宋江非好汉”、“真想做差生”,“名师未必出高徒”、“为‘攘鸡者’喝彩”等等。

4、巧用数字、公式和标点。

数字、公式、标点这些原素出现在标题中,一改文题的古板单调,使之变化多样,精彩纷呈,魅力无穷。如论述成功是由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三者堆起来的坚强堡垒,标题是“W=X+Y+Z”别具一格。还有一篇介绍学习方法与体育锻炼关系的文章标题是“7+1>8”,还有“我的”、“?和0”、“选A?选B?”、“现在?现在!”等等。

5、巧用修辞。

修辞的巧妙使用能使文章题目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使用修辞拟题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1)比喻有的用明喻,如“爸爸的爱像白开水”、“火枪手——献给老师”;有的用暗喻,如“有一匹靠自己的黑马”;有的用借喻,如“糖醋排骨有点酸”、“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

(2)拟人如“我叫‘把握’”、“地球就诊记”、“一条海豚的幸福感受”。

(3)拟物如“写满爱的社会”、“即使碎了,我片片都是真诚”、“成长的路上沾满启迪”。

(4)设问如“生活的真谛是什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5)反问如“这不也是一道考题吗?”、“成才全靠父母吗?”。

(6)双关如“苦咖啡”,“苦”既指咖啡,又指生活,叙述对咖啡的苦与甜的味觉感受,正是为了表现辨证的苦乐观。又如“选A?选B?”,既指让人苦恼的选择题,又指生活中难以抉择的难题,标题言浅意深,令人回味。

6、以一组新颖独特的小标题取胜。

片断组合作文很受学生的青睐,它的特点是眉目清晰,一目了然。内容具体,利于集中笔墨,多侧面,多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主题。糨是文章特殊的凝练概括形式,在拟题目时必须提纲挈领,抓住内容要素,还要争取醒目、新颖。

如《我在初三》为展现竞争、好胜、欢乐的“我”,运用了一组小标题“明争”、“暗斗”、“同乐”。

又如《我深深感受到了环境的呼唤》,描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个片断,分别写了“还老树一片美丽的葱绿”、“还小河一片澄清”、“还老马一片乐土”,这些醒目的小标题洋溢着对自然的呼唤,对绿的神往,传达出对环保的呼唤这一深远的主题。

还有一些极具个性的题目,如“狂生日记”、“我是差生我怕谁”、“那角落,那学生”、“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这只狗,我喜欢”等,或幽默或冷峻,或朴实或艳丽的标题,都具有针对性强、个性鲜明的特点,这样的标题同样能获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吸引读者的视线。

14.写作方法指导 篇十四

一、读后感写法指导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了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首诗……而后将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写下来形成文字,就是读后感。读后感,顾名思义,要先有“读”,而后才有“感”可言,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读后感的结构模式

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观点、看法,“读”与“感”之间,还要有“感点”前后勾联。因此,读后感的一般结构模式可以如下图所示:

述读(前提)

发感(论证)

感点(桥梁)

结感(升华)

在这个结构模式中,“感点”是关键,没有了感点,读后感也就失去了灵魂,也就无所谓“读后感”。在整篇文章中,感点在“述读”与“发感”之间起着桥梁的 作用,是结构全文的纽带。“感点”承接“述读”。读后感的写作,必须是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感”是 “读”的延伸或结果。“感点”也领起“发感”,它是发感的依据。发感必须围绕感点展开论述,对感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议论为主,突出一个“感”字。“结感”收束全篇,升华感点,是“感”的归宿。

三、读后感的写作步骤

这种结构模式,与一般议论文“引——议——联——结”的作文模式的一脉相承的。所以,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分为下面连贯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述读——引

在通常情况下,读后感的第一部分一般会是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根源,“感”是“引”的目的。所谓 “引”就是指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在述读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容,假如要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开头就用三五万字来叙述《红楼 梦》的故事情节,那么又应该用多少的篇幅来论证感点呢?所以,对于原文的述读,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篇幅较长的,只能够是简述与感点有直接关系的部 分,而与感点无关紧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爱了。“述读”材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写作的一个规则。第二步:感点——议

紧承“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所读材料。如果没有述读的这部分材料,感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所以,不管述读在感点 之前,还是在感点之后,首先要有述读的存在,其后才能有感点的成立。很多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读完文章后,没有述读,只抓住感点进行说理论证。这样的文 章,并不能够算是完整意义上的“读后感”。

第三步:发感——联

“发感”就是对“感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感点的正确性,或正面论、反面 证证明感点的合理性。需要强调的是,所摆的事实、所讲的道理都要围绕感点来展开,而不能游离于感点之外。否则,就会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发感还要联系实际,深入论证。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有时候还可以是 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能泛泛而谈,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第四步:结感——结

结感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但不管这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出世;也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案例评析: 我以为,读后感是属于那一类文章:好写但不易写好的,看完一篇文章总会有感受,或多或少都想说两句,但是关键在于抓住中心,谈出自己体会最深的那一点,不要“无病呻吟”,更不要“泛泛而谈”。

“把理想化作现实天空中的七彩图画”是每个人的梦想,“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动听的旋律还在耳边萦绕,请看这篇《读<登山人>有感》和老师的精彩评析,会有收获的!小荷作文网

1.写作训练题:小 荷 作文网

《_______读后感》

2.写作要求:

A.认真理解原文,把握要领,抽出中心,引出自己的见解。(即文章的论点)

B.抓住要点,谈自己最深的感受。切记不要面面俱到,才不至于中心模糊,泛泛而谈。

C.联系实际,努力开掘。不要把联系实际理解为自我检讨,或者在文章末尾加一段表态的话,可结合生活经历中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东西谈。

3.范文读《登山人》有感

①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登山人》。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两 个登山迷一起去登山,半途中忽然下起了雨,其中一人半途退下山来。第二天,两人又见了面,头天上山的人奇怪地问下山的人为何只登了一半,下山人自作聪明地 答道:“我的愿望是饱览群山美景,我一生中登了无数名山,昨天,有风雨阻挠,少登一座也无所谓。”而登上山的人却笑着说:“我喜欢风雨。”

②读完之后,我不禁为那下山的人而惋惜,他可能很难实现自己的夙愿了。风雨里的美,是晴天登山所难以想象的。晴天的美,美在“清明”,但由于清明,失去了想象的变幻;风雨中的美,美在缥缈,它可以令人进入想象的空间,虚幻的时空,是登不上山顶的人所品味不到的。

③世上有人喜欢晴空万里,丽日当空;有人喜欢阴风怒号,大雨滂沱。但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风雨,风仍会刮,雨仍会下。讨厌风雨的人此时会烦闷、退缩甚至躲避;而喜欢风雨的人,此时会与“晴明”时一样快乐,并且懂得面对与承担。

④生活中的挫折与打击,仿佛就是风雨。如果我们畏惧、躲避,那么我们就很难“饱览群山美景”,更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者。但如果懂得而且勇于承担与面对,挫折与打击就可以让我们更富于自信,在失败中找到转机,在成功中奠定基石,在逆境与顺境中同样保持着奋斗的姿态!每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无数“风雨”,有 的人百折不挠,最终登上知识的巅峰;有的人畏缩不前,最终失败,落入深深的谷底。有的人把理想变成现实,有的人把理想带进坟墓。

⑤“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当登上山顶,俯视风雨中的雾气迷朦的城市、乡村;仰望着乌云流动的墨蓝色的天空时,当克服了困难走向成功时,才能

真正体会到执着的“登山人”成功的喜悦!

4.范文评析:

A.文章层次分明,中心突出

① 段用简炼的语言引出所读文章《登山人》;②段抓住原文要点,晴天的美,美在清明,风雨中的美,美在缥缈。因为害怕风雨而退下山的人,并为自己找到理由:登 过许多名山,雨中登不登无所谓。③段接着提出: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自然界的“风雨”不止——人生道路上挫折失败总会出现。⑤段提出自己的观点,要勇于面对 与承担挫折与困难。在失败时要寻找转机,在成功时奠定基石,这才是人生的正确态度。文章最后以成功的登山人高瞻远瞩风雨中缥缈美景作结,鼓励人们勇于登 山,并直上峰顶,把理想变成现实,不要象下山人惧怕风雨,把理想带进坟墓!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喻证法,观点鲜明论理透彻。

上一篇:山东旅游营销方案下一篇:动力检修分厂“五小”宣传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