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精选11篇)
1.企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 篇一
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及能力要求调研报告
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加强对《毛泽东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学习,我于暑假期间在辽宁省xx市就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对其专业及能力要求情况展开了调研。调研以xx市人才交流中心和劳动力市场为基点,多次对xx市人才市场及劳动力市场中的多个招聘单位进行了调查、走访,现在就调研结果进行具体报告。报告涉及当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xx经济发展及人才招聘情况、用人单位对大学应届)负责做好公司员工劳动纪律管理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公司劳动纪律执行情况,及时考核,负责办理考勤、奖惩、差假、调动等管理工作。
负责制定公司人事管理制度,起草有关人事工作管理的初步意见,设计人事管理工作程序,研究、分析并提出改进工作意见和建议 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熟练运用行政管理常用的基本方法,并能有针对性地做好与行政管理有关的事务性工作。
(2)具有一定程度的参与制定行政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的能力。
(3)具有一定程度的英语听说写能力,基本达到行政管理工作岗位对英语的使用要求。
(4)基本掌握行政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并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能力。
(5)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能参与到行政管理的网格管理中。掌握了行政法并能与具体事例相联系
能够用专业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学会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且能够进行反思,将其运用到部门工作当中
2013年继续对新招聘员工进行强化公司的企业文化培训、法律法规、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培训。每项培训年不得低于8个学时;通过实行师傅带徒弟,对新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基层各单位、分公司的新员工合同签订率必须达到100%。试用期结合绩效考核评定成绩,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辞退,考核优秀者给于一定的表彰奖励。
2、转岗职工培训
要继续对全厂人员进行企业文化、法律法规、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团队精神、择业观念、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形象、项目进展等方面的培训、每项不得低于8个学时。同时随着公司的扩建,内部就业渠道的增加,及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天。
讲一段屁话大概说什么我们身边适合本专业就业岗位的除了机关单位就是企业了什么什么的。。也就是选择到企业就业也是毕业生的一大选择,可以用网上的数据。
企业包括:国企、非国有企业(再跟上面机关一样解释一下是什么东西)国企和非国有企业的招考特点,比如应试的,包括笔试和面试,我们需要准备哪些才敢去参加企业的招聘考试,这些招考的要求太泛了,然后你自己列一
些比较有意义的,不太需要阔得很开去写,就一小点写两三句话就好了。
大型企业的选拔方式丰富一些,除了常规的笔试、面试,还较多地运用了心理测验、背景调查、评价中心等方法面试在企业招聘过程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是最常用的测评技术之一。通过让应聘者与主试面对面交流,可以将履历、申请表、笔试和推荐信等提供的信息整合起来,并观察应聘者的应对和表现,从而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应聘者。但是有效面试也不是自然发生的,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并遵照一定的流程,才能对应聘者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外企.个人的素质
总体来说,外企会在对你的面试和笔试中来测试你的水平,一般来说通过面试,会通过你的谈吐,反应,逻辑表达,口才来个综合考虑,灵活,自信,显得有经验都能大大提高考官的印象分。很多时候,在前面那些硬件条件过关后,真正决胜负的就是这个环节,这个个人素质没有捷径可走,这都得靠自己前期的修炼和平时对自己能力和人品的培养。
5.外语水平
英语水平其实最大的用处是在于面试的时候,一旦进入外资企业,除了有些邮件来往和文件,场合要用到英文外,其实真正用得上机会并不是太多,说得就更少了,毕竟是中国地方,绝大部分情况下,会中文就能畅通无阻了。但作为面试,一口流利和标准的英语,却能大大加大考官的印象分,我很多时候成功过关,也跟本人的口语水平不错有关。所以平时在口语方面加强,比起纯靠四六级证书要有用的多,毕竟中国的学生哑巴英语太多了,你说得好就是一个竞争优势了。
中小企业
工作经验
专业资格
学历背景
2.企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 篇二
会计英语属于ESP(专业英语)课程,ESP课程的目的就是把英语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来学习,以便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或者是把英语作为手段和工具来学习以便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需求分析是ESP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也是ESP课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Hutchinson&Waters认为“需求分析”有两成意思:一层是目标需求(target needs),即学习者学习为在目标情景中能顺利运用所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另一层是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即学习者为了学会这些知识和技能而必须做的一切。
为了能够使会计英语的课程设置更加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首先应该更新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既使学生感兴趣,又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要求。为了了解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会计人才的英语能力与企业用工需求的对接状况,为会计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依据,笔者进行了以“企业对会计人员英语应用能力要求”为题的问卷调查。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目的
本次调查于2009年6月在80家企业进行,调查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包括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会计英语听说能力的具体要求,包括会计工作的日常对话等;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会计英语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包括看懂英文的会计单据、凭证等;
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会计英语写作能力的具体要求,包括填写英文的会计单据、凭证;
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会计英语翻译能力的要求,包括翻译英文的单据和凭证;
6)用人单位对会计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包括企业认为高职高专会计英语课程设置重要性的建议。
1.2 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方式进行,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会计英语技能要求的调查;第二个部分是:用人单位对会计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调查。问卷采用重要性评价尺度,评分得分范围为1~5(5为最重要,4为重要,3为不能确定,2为不重要,1为最不重要)。
1.3 统计工具
本次调查使用的统计工具是SPSS13.0软件。统计中笔者针对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的态度和要求进行了频数分析(每个调查项的平均值、标准差、各个区间的频数和百分比)。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80家用人单位),回收问卷73份,回收率为91%,有效率为91%。
2 调查结果
1)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英语五项技能中,阅读技能要求最高,认为毕业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重要的单位占49.3%;其次认为英语听力能力重要,占41.1%。
(注:5=最重要,4=重要,3=不能确定,2=不重要,1=最不重要,百分比的数据显示在条形图中,以下各表和图均是如此。)
2)从表2和图2中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单位中,大部分(54.8%)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掌握会计工作中的日常对话“重要”,只有34.2%的单位认为毕业生应掌握就所有会计工作内容的英文对话。
3)表3和图3显示,50.7%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阅读技能中首先应能够看懂英文的会计单据、凭证,其次应该能够看懂经济合同和财务报表,均占48.3%。
4)从表4和图4中可了解,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写作技能中,最基本的填写英文会计单据和凭证仍然是最重要的,占43.5%,用人单位还认为毕业生能够编制会计分录也很重要,占41.1%。
5)表5和图5中显示,有49.3%的单位认为毕业生能够翻译英文的会计单据和凭证很重要,46.6%的单位认为毕业生还应该能够翻译资产负债表,41.1%的单位认为毕业生能够翻译财务报表也很“重要”。
6)表6和图6显示,多数用人单位认为会计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应该放在会计英语专业词汇的教学中,占58.9%,认为毕业生掌握这些专业词汇对于实际的会计工作很重要。
3 结束语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对财会人员专业英语技能的要求:在五项基本技能中,最重要的是阅读能力,而在专业英语的阅读技能中,又认为能够看懂英文的单据、凭证是最重要的。对其他四项基本技能的具体要求是:听说技能要求能够听懂日常的工作对话;写作技能的要求是能够填写英文的单据和凭证;翻译的基本技能中,会计单据、凭证的中英文互译最重要。了解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会计人员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之后,我们应该在以后的会计英语课程的内容设置当中充分体现以上要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多元化的考核标准,使得会计英语课程的设置能够适应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充分体现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市场所需人才,从而使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扩大就业范围和门路,使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工作更具有实际意义。
摘要:目前,为了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专业开设了会计英语课程。但是笔者在进行了四年的会计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发现了一些会计英语课程设置的问题。会计英语属于ESP课程,基于ESP课程的需求分析理论,笔者就企业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的要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期望此次调查的结果能够给高职高专会计英语课程的设置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关键词:会计英语,ESP,用人单位,需求分析,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Tom Hutchinson,Alan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谭荣波,杨晓仁.统计分析实用教材[M].科学出版社,2008.
[3]白静,赵萱,郑仰成.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外语,2009(2).
[3]高涓.高职会计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之教材建设[J].经营管理者,2009(4).
[4]秦赤军.高职会计英语课程教学的探究[J].商场现代化,2008(16).
[5]梁水源.论会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向[J].会计之友,2006(9).
[6]马慧敏.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问题及建议[J].交通高教研究,2000(4).
[7]朱超.谈提高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质量[J].中国成人教,2004(1).
3.企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 篇三
摘 要:高校毕业生所具备的就业能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调查访谈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差异,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缩小其与企业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促进毕业生的体面就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能力 用人要求
课 题:本文为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项目成果,项目编号L2014A028;2014年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课题项目。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正逐渐加深,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高校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其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影响高质量就业的深层原因。高校毕业生所具备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一、调查情况介绍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由三部分人员组成。第一部分为浙江工业大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大学、绍兴文理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学院6所高校的毕业生。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初测调查和正式调查两次进行。第二部分人员为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浙江省人才市场、杭州市人才市场、杭州市就业服务局等主管部门的专家以及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主要采用一对一现场或电话专家访谈调查的方式进行。第三部分调查对象为参加学校招聘会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
2.调查样本分布
初始问卷调查共向6所高校的毕业生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6份,有效样本率88%。初步确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标构成后,进行的正式问卷调查同样是6所高校的毕业生,共发放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9份,有效样本率96.33%。专家访谈调查为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3人,浙江省人才市场2人,杭州市人才市场2人,杭州市就业服务局2人,绍兴市人才市场1人、金华市人才市场1人以及浙江工业大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16人。另外,向用人单位的招聘主管发放问卷178份,回收有效问卷135份,有效样本率75.84%。
3. 数据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各指标项采用4级评分法对各指标要素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测量。通过SPSS19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借助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维度,通过因素负荷、共同度和相关矩阵的分析来筛选就业能力的指标项,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出公共因子,并求得因素负荷矩阵,建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结构模型。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标结构模型的构建
1.初建就业能力模型指标
通过数据分析整理,在清晰界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初步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标的结构模型。初建模型由基础知识和技能、工作态度、职业发展、心理调试4类要素24个指标构成。
2.初建就业能力模型指标的调整
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过程中,为了使得模型的结构效度更加科学和明晰,主要通过因素负荷、共同度和相关矩阵的分析来筛选指标构成项。根据一般标准,删除因子负荷小于 0.4、共同度小于 0.40 的指标项。共删除3个指标。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标的结构模型由4类要素21项指标组成。其中基础知识和技能要素包括专业知识、实践操作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3项指标;工作态度要素包含职业道德、执行力、礼仪修养3项指标;职业发展要素包含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变通能力、职业规划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倾听和理解能力、危机应对能力10项指标;心理调适要素包括情绪管理能力、抗压能力、自我反省能力、积极上进、乐观外向5项指标。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差异的分析
关于高校毕业生所具备的就业能力与企业的用人要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的调查中,用人单位的招聘主管普遍认为工作积极性方面、薪酬待遇要求方面、就业方向方面、实际工作能力方面比较突出,另外,专业知识不足、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和判断过高、心理素质调适能力差、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欠缺、团结协作意识薄弱等方面的问题也是招聘主管提到频率非常高的几个方面(如下面图所示)。
另外,根据构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标项,对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及毕业生自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高校毕业生已经具有就业能力状况的满意度。对调查结果采用“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五级评分法。“非常满意”为2分、“满意”为1分、“比较满意”为0分、“不太满意”为-1分、“非常不满意”为-2分。统计结果见下表。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企业的招聘主管普遍对高校毕业生的执行力、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满意度比较高的,分别有1.11分、1.09分、1.04分、1.14分。但是对于毕业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抗压能力、乐观外向、职业规划能力的满意度比较低,分别只有0.48分、0.43分、0.42分,还没有到0.5分。说明企业认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工作实践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几个方面。因此,高校的就业能力培养中,要特别加强这几个方面能力的锻炼。
四、缩小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差距的对策
1.紧贴企业需求,来搭建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体系
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大学生毕业后最终都要走向工作岗位。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高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高校要紧密围绕企业的需求,按照零距离就业的高要求高标准来构建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体系,在保证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的基础上,应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变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危机应对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也要重视吃苦耐劳、职业道德等的职业素质的培养。
2.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强化实践工作能力
深化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广度和力度,强化毕业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差异的最有效的途径。一方面,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把行业标准、企业技术标准、新技术、新工艺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提高学校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学校的课程设计中,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要更加大胆地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拓宽思路,探索“学校建车间,企业设课堂”,“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践模式,广泛开展合作教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
3.通过提高就业指导课程实效,增强职业规划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要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增强职业规划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指导学生成功就业的主渠道。要让课程教学贯穿整个大学期间,通过全程化的教学、新颖的教学模式、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实效,增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结合专业,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诸多职业中的状况,了解专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了解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程度,促使学生结合自身特点,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确立自己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职业位置。
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要将学生从“要我学”引导到“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传授加灌输”模式转变到“形式多样的互动式教学”的模式中来,突出实践性、趣味性、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要加强和重视企业的全程参与,把课程建设为校企合作课程,让企业参与到课程的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开发、教学大纲的制定等各个方面。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与企业的接轨度。
参考文献:
[1]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
[2]洪波.交通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现况与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1(7).
[3]罗峥,方平,付俊杰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初探[J].心理学探新,2010(1).
[4]徐军.提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作者单位:徐军,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4.毕业设计(论文)对学生要求 篇四
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是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训练学生学习、钻研、探索的科学方法,提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完成工作的机会。
2、毕业设计(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受到解决工作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学生应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全面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各项工作。
3、学生在接到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在领会课题的基础上,了解任务的范围及涉及的素材,查阅、收集、整理、归纳技术文献和科技情报资料,结合课题进行必要的外文资料阅读并翻译外文资料。
4、向指导教师提交开题报告或工作计划。在开题报告或工作计划中,要拟定完成课题所采取的方案、步骤、技术路线、预期成果等。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方可实施。
5、学生应主动接受教师的检查和指导,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度,听取教师对工作的意见和指导。
6、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工作能力的训练,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独立完成任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禁抄袭他人的设计(论文)成果,或请人代替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7、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结束后,必须交回毕业设计(论文)的所有资料,对工作中的有关技术资料,学生负有保密责任,未经许可不能擅自对外交流和转让。
8、学生应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总结。在提交的成果中总结业务上的收获、思想品德方面的提高,感受到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应具有的科学精神和品质。
9、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要遵守学校、学院的规章制度。
二、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
1、开题报告撰写内容与要求:(1)工程技术研究型、软件型的课题本科学生必须完成开题报告。
(2)开题报告一般应包括: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技术发展概况及国内需求,国内现有工作的基础和条件、研究进展,最终成果形式及应用方向,研究方案及技术途径,协作配套措施及协作单位,所需研究试验条件及落实措施,经费概算等内容。
2、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的撰写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包括:标题、摘要、目录、前言、正文、结论、总结与体会、谢辞、参考文献、附录等。
(1)标题: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分为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写得简明,将细节放在副标题中。
(2)摘要:摘要应高度概括课题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应反映出整个内容的精华。中文摘要在300字以内为宜,并要求写出中文的关键词。要求:a、用精炼、概括的语言表达,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和说明;b、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c、成果和结论性字句是摘要的重点,论述上要多些,以加深读者的印象;d、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部份雷同;e.既要简短扼要,又要表达清晰,结构合理。
(3)目录
(4)前言:a、设计说明书的前言应说明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B、毕业论文的前言应说明选题的缘由,国内外对本课题已有的研究情况的评述,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手段及方法,成果和意义的概述。
摘要和前言,虽然所写的内容大体相同,但仍有很大区别,区别主要在于:摘要写得高度概括、简略、某些内容可作笼统的表述,不写选题的缘由;而前言则要写得稍微具体些,内容必须明确表达,应写明选题的缘由,在文字量上要比摘要多一些。
(5)正文:a、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正文内容应包括:设计方案论证、计算部分、设备及产品选型、结构设计、安装布置设计、样机或试件测试、方案的校验等(根据题目的性质,一般情况下,正文可能仅包含上述的一部分内容)。b、毕业论文的正文内容应包括:课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根据题目的性质,一般情况下,正文可能仅包含上述的一部分内容)。
(6)结论: 毕业设计说明书应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特别是对设计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要重点指出并加以研究。
毕业论文的结论应包括: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它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课题的见解和主张。
a、结论要简单、明确,措辞应严密,且又容易被人领会; b、结论应反映个人的研究工作,属于他人已有的结论要少提;
c、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切忌言过其实,在无充分把握时应留有余地。(7)总结与体会
学生要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新知识的学习、解决工程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所受到的基本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感受;对自己精神和品质方面的锻练与提高;对工程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关系的认识与提高;等等。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对走向工作岗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8)谢辞
应以简短的文字对课题与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如指导教师、答辩及评阅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同学等)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
(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向读者提供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学生查阅的文献至少15篇。
科技论文中注明引用文献的通常方式是“文末注”方式。
文末注:行文中在引用的地方标号(一般以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编号以方括号括起,放在右上角,如[1],[3-5]),然后在全文末单设“参考文献”一节,按标号顺序——说明文献出处。
文献出处的书写格式为:a.科技书籍和专著:主要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引用内容所在页码等。如:陈日耀.金属切削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33-36。b.科技论文:主要作者.论文篇名.刊物名[J],年,卷(期):论文在刊物中的页码。如:庞思勤,刘成伟.激光加工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工艺与机理研究.兵工学报[J],1992(4):84-91。C.对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宜引用。确需引用时应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未发表”、“档案资料”、“已投稿”等字样。对于学位论文也应注明“学位论文”及授予学位单位。
(10)附录
对于一些有参考价值、但不宜放在正文中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如:公式推演、编写的算法程序等。如果文章中引用的符号较多时,为节约篇幅、便于读者查阅,可在附录中编写符号说明。
3、本科毕业论文字数不得少于10000字,专科毕业论文字数不得少于7000字。
三、学生提交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的要求
1、论文打印及装订
1.1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书写、打印要用学院下发的设计(论文)说明书用电脑单面打印。1.2封面标题用1号宋体,副标题用2号宋体,封面下方部分用3号宋体与3号楷体,一级标题用 3号黑体,上下各空一行,二级标题用小3号黑体,前空12磅,后空12磅,三级标题用4号黑体,前空6磅,四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前空6磅,后空6磅。正文用小4号宋体,每版正文35字/行,32行/页。
1.3 目次页编排示例及字体、字号:
目录(3号黑体)
摘要(小4号黑体)„„„„„„„„„„„„„„„„„„„„„„„„„„„„Ⅰ 前言(小4号黑体)(必要时)„„„„„„„„„„„„„„„„„„„„„„„Ⅱ 第一章 绪言(4号黑体)
1.1 ××××(4号宋体)„„„„„„„„„„„„„„„„„„„„„„„(1)1.2 ×××ׄ„„„„„„„„„„„„„„„„„„„„„„„„„„„„(2)1.3 ×××ׄ„„„„„„„„„„„„„„„„„„„„„„„„„„„„(3)第二章 ×××ׄ„„„„„„„„„„„„„„„„„„„„„„„„„„„„„(3)
2.1 ×××ׄ„„„„„„„„„„„„„„„„„„„„„„„„„„„„(6)2.2 ×××ׄ„„„„„„„„„„„„„„„„„„„„„„„„„„„„(8)2.3 ×××ׄ„„„„„„„„„„„„„„„„„„„„„„„„„„„„(10)第三章 ×××ׄ„„„„„„„„„„„„„„„„„„„„„„„„„„„„„(10)3.1 ×××ׄ„„„„„„„„„„„„„„„„„„„„„„„„„„„„„(6)3.2 ×××ׄ„„„„„„„„„„„„„„„„„„„„„„„„„„„„„(8)3.3 ×××ׄ„„„„„„„„„„„„„„„„„„„„„„„„„„„„„(10)„„
致谢„„„„„„„„„„„„„„„„„„„„„„„„„„„„„„„„„„„(32)参考文献„„„„„„„„„„„„„„„„„„„„„„„„„„„„„„„„„(33)附录„„„„„„„„„„„„„„„„„„„„„„„„„„„„„„„„„„„(37)
2、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按下列顺序整理、装订成册,在装订时在纸张的左边。
(1)封面;(2)任务书;(3)题目;(4)目录;(5)中文摘要及中文关键词;(6)前言;(7)正文;(8)结论;(9)总结与体会;(10)谢辞;(11)参考文献;(12)附录。
3、资料装袋的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的成果要装在学院特制的资料袋中,成果包括:装订成册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毕业设计计算书、图纸、开题报告、软盘等。
5.对亲子园教师的能力要求 篇五
如果说蒙氏教师比普通教师要求高,那亲子园教师就比蒙氏教师要求还高。所以,适合做亲子园的教师,要求很高。
一、基本能力
1、爱——感受爱、传递爱的能力 亲子园的核心使命是传递爱。
一方面,教师必须心中有爱,内心阳光,享受生活。
所以,要求亲子园教师像只快乐的小鸟。那些心灵受过创伤、活得很辛苦、愁眉不展的人不适合。
同时,教师还要具有传递爱的能力,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每天至少三次拥抱宝宝。所以,要求教师活泼、外向,勇于表现自我。那些内向的、严谨的教师不适合。对亲子园教师的能力要求
2、跪坐
亲子园教师每天上课时间都要跪坐,这样便于和宝宝交流。长期跪坐,相当于练习瑜伽,会让整个人气质变得非常好。
对那些年龄比较大,腿、腰椎关节不好的教师,显然不合适。对亲子园教师的能力要求
3、肢体语言
亲子园的宝宝是动作思维,亲子园的教育是动作教育。教师的教具操作演示、手指谣、操节、按摩操等教学活动,都需要靠教师的肢体语言来诠释。一节课下来,运动量是很大的。
那些年龄比较大、体力不好的教师,显然不合适。
4、语言能力
亲子园的宝宝,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提供标准规范的语言环境,是我们的任务。亲子园教师要口齿清晰,声音响亮,语言有节奏感;同时还要注意目光和宝宝交流,让宝宝看到自己的口型,观察宝宝的反应,及时重复重复,保持互动。
5、音乐素养
音乐是亲子园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必须能够选择合适的音乐,来为教学服务。
所以,教师必须要听大量的音乐,节奏感强,熟悉各种音乐风格,熟悉0-3岁及幼儿园使用的主要音乐,了解奥尔夫、妙事多等音乐教育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亲子园的音乐,大多时候都是清唱,不放伴奏,不弹琴,这样便于随时调整音乐的节奏,和宝宝互动。
所以,教师的唱歌能力,主要体现在清唱方面。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增强音乐节奏感。
6、学习能力
一方面,亲子园发展历史很短,相关资源信息少,缺乏系统的学习体系; 另一方面,亲子园处于点状发展,同行交流少。所以,亲子园做起来很累。
亲子园教师必须注意搜集一切能搜集到资料,加强研究,而不能自我满足;同时要加强和同行的交流,互通有无,不断提升。
亲子园内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拟定一个园本课题研究的方向,一个个解决问题。比如“如何做好唱名环节”、“如何做好家长接待”等,让我们踏着一个一个的小台阶,不断进步。
7、科学儿童观
科学儿童观是我们从事亲子园工作的出发点和必备素质。
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的幼儿园教育,科学儿童观的贯彻落实还存在许多问题。亲子园,因为有家长的参与,对我们的儿童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敬畏儿童生命,相信儿童具有生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个生命系统,并且优先关注儿童的精神生命,是我们亲子园教师必须坚守的基本立场和信仰。
教师必须拥有一颗童心,拥有“仰望星空”的激情与追求,无限接近宝宝的生命状态; 正如山东师大丁海东教授指出的那样:宝宝成长的特殊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必然需要我们对儿童生命和成长满怀万分的虔诚与敬重”。“在教育中敬畏儿童的生命,是现代学前教育的一种专业精神和信念”。
对亲子园教师的能力要求
二、管理能力
1、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头发、衣着、言行、时间。要求亲子园教师拥有较强的内省力、自制力与秩序感。
2、管理家长——管理家长的情绪、衣着、教育行为,支援到家长。比如天气刚变冷,许多家长迫不及待地给宝宝穿上厚厚的棉衣,我们可以指导家长照顾孩子穿衣的要点:裤子少穿,上衣必穿背心、马甲保护腹部,便于活动,还不易着凉。
比如每次活动结束的时候,要布置作业,将亲子园的学习内容延伸到家庭里,管理家长在家的教育环境、教育行为。„„
这就要求亲子园教师具有很强的语言交流能力、育儿知识和亲子教育理论素养。
3、管理环境
亲子园教师每天都要精心准备环境,成为家长活动宝宝学习环境的提供者。对环境的卫生水平、教育要素、秩序、美感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亲子园教师的秩序感、美术素养要高,眼里有活,反应灵敏。
4、管理课程
每天都要精心准备课程,教具演示、手指谣、游戏、操节等,每天要上的课都要提前演练好,两名教师相互分工配合。
每次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小结,探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管理课程的能力。
三、综合素养
1、母性的光辉
要求亲子园教师具有母亲般天然的对宝宝的信心和爱,对宝宝的各种反应很敏感,关注宝宝的表现。
要求培训的时候就增强爱心,让宝宝能时时感受到我们的爱,产生安全感,喜欢我们。
2、教师的专业
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在理性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方法
3、医师的洞察
对宝宝的体格发育、饮食、衣着、生理变化非常敏感,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家长关注、照顾好宝宝。
4、心理的把握
及时把握宝宝及家长的心理现象,了解宝宝情绪情感变化的规律,及时干预引导,促进心理健康。
5、营养的搭配
对宝宝及家长卫生保健饮食提出合理化建议。
6、社会的阅历
6.企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 篇六
『关键词』:文秘 能力 要求 调查
『前言』:近年来,文秘成为社会一热门职业,但社会对于其能力要求也日趋提高,为加深对文秘专业知识的了解,特对企业、党政机关等单位开展了调研,探讨社会对文秘能力的要求并形成调研报告。
『正文』:能力,是人们从事一定活动的技能和本领。不同的职业对人们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文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兴起的一种社会职业,以投资经营者和商务管理者为服务对象,主要从事行政办公事务性工作和决策辅助性工作。现社会对其要求也日益提高,特别是文秘的各种能力。我们调研小组走访了具有代表性的用人单位,针对“文秘人员应具备的能力”、“文秘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文秘人员应把握的技能”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好的文秘人员最好具备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装备操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合作能力:懂得本行业的专业知识背景、办公室事务管理知识、应变能力、商务知识、法律知识。此次调查中,认为文秘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凭,形象气质好,具备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文笔好,语言表达能力强,能纯熟运用电脑及各种办公装备。同时各单位还希望文秘人员具备业务背景,如消费部秘书职位要求化工或理工科背景;涉外秘书职位要求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或高级口译证书优先。公关部门秘书职位要求具备公共关系管理的基础知识和肯定的实践经验等。有些单位注意“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及“运用和维护现代化办公装备”的能力。值得关注的是毕业生所表现出的实际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存差距,有的差距还不小。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在新形势下,文秘人员的关键能力应更全面,从业能力应更细致,关键能力和从业能力所共同表现出的综合职业能力应更强。文秘专业的从业能力可分为“从业基础能力”、“从业业务能力”和“从业相关能力”三部分。“从业基础能力”主要包括:“执行能力”、“公关礼仪”、“时间
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运用和维护现代化办公装备”的能力等。从业业务能力主要包括:“文书拟写与处理”、“会议组织(论文空间网提供经济论文发表)”、“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协调工作”、“文件档案管理”、“接待工作’和“信息工作”等能力。“从业相关能力”主要包括:“法律与法规”、“商务知识”、“速记速录”、“英语应用”、“财务管理”等能力。这些能力可进一步分解为专项技能,详细情况如下:
一、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有两种:一是文字表达能力,二是口头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即运用文字书面形式反映客观情况、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能力。商务秘书常常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制定措施、编制计划,撰写各种报告,供企业决策时参考,因此书面表达能力是商务秘书必备条件和基本功。商务秘书要有深厚的文字修养,因为他的工作不仅对材料要进行综合分析,更主要的是对领导者的工作思路要进行演绎或归纳,将领导确定的原则具体化,将零散的思维条理化,将未成型的意图清晰化。所有这些都要靠规范、准确、精练的文字予以表达。
口头表达能力,就是运用口头语言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能力。它较书面表达使用频率更高,使用范围更广。秘书的口才,直接影响着他参谋和助手效能的发挥。“说”的过程,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另一方面也能跟领导、群众沟通。能说会道的商务秘书总是受人欢迎的,说实在的,能说不只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才能的显露。
二、学习阅读能力
学习阅读能力,就是指感知书面信息知识的能力。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今天的领导和管理者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迅速地获得有用的信息,以应付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环境。阅读文件,翻阅资料及业务书刊,是文秘收集信息的主要手段。对于文秘来说,阅读要求迅速、准确,准确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意思及准确地判断信息是否有用,日本经营学专家,日本系统研究中心总经理片方善治说:“在跨人信息革命的今天,能否及早获得较多的信息,已成为事业成败的关键。而利用信息的关键不在于收集,而在于选择。”这就对商务秘书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社交能力
主要指与社会正常交往的能力。美国实业家,石油大王D·洛克菲勒“会付更多的薪水给擅长待人,而非擅长处理事务的人。”因为他与曾经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观点不谋而合:“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商务秘书应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懂得多种场合的礼仪、程序,善于待人接物,善于运用交际手段和艺术,妥善处理交际中的矛盾和冲突。商务秘书具有广泛的社交能力,以优秀的品质影响他人,做到既轻松愉快地完成工作,又能与外界保持良好的关系,是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美国麦凯信封公司董事长麦凯告诉我们:“走出办公室,广结善缘,尽量推销自己,做一个消息灵通人士……都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好方法。在工作世界里,人际关系经常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四、判断能力
皮贝克(美国人才代征聘专家)说:“最重要的才能莫过于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而这种特殊才能将是电脑永远无法取代的。”为了实现领导的指示,商务秘书必须正确领会领导意图。不论是日常的还是突然而来的工作,商务秘书必须从各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尽快地作出判断,准确无误地应付,或者当机立断地去做,不致出现失误或漏洞。艾科卡(美国企业界的传奇人物,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说过:“如果你已经有了95%的资料,但想再取得其余的5%,却还得花费六个月。到了那时,市场行情已经变了,你的资料也过时了。生活的全部要点就是:选择时机。”可见在如今的“商战”中,商务秘书成熟敏捷的判断力更为重要。
五、掌握外语的能力
随着市场国际化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要到国外进行投资、经济管理或进行国际贸易交际、商务谈判,签订合同等,这就要求商务秘书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现在即使是没有涉外经济业务的企业,也要求商务秘书人员掌握1一2门外语,能够利用外语阅读或查阅资料,并熟练掌握外语会话、写作的能力。
六、计算机操作能力
美国在线公司总裁史蒂夫,凯斯说:“当多数人上网时,这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让人掌握主动权。他们随时都能获得有关他们关心问题的信息,这会在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为他们提供比较完善的信息。”商务秘书需要阅读、收集大量信息,或进行日常事务处理,或进行复杂的计算,都离不开
计算机。利用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快捷地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节约人力和时间。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对商务秘书而言是大势所趋。
七、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也是21世纪检验各类人才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商务秘书的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性地贯彻领导意图,为领导工作提供最佳服务的能力。商务秘书参谋作用发挥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能力的强弱。美国学者、管理专家加里·哈梅尔曾说:“崭新的思想是为公司也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唯一途径。”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创新的思维,没有创新的胆略,是不可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谋建议的。
八、运用WTO规则的能力
WTO的核心是一整套进行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游戏规则体系,是一种崇尚公平、开放、规范竞争的规则网络。中国加入WTO后,如何适应新的游戏规则下的竞争,并运用这些规则参与竞争,是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国企业在这一方面的能力还很薄弱,龙永图曾对此感慨地说:“入世后我们最大的风险不是开放,而是不熟悉规则”。作为商务秘书,应清晰地了解加入WTO对本企业到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甚至游刃有余地运用规则。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高自身熟悉规则、运用规则的能力是使自己在竞争中获胜的法宝之一。
『结束语』:经过调研,我加深了对文秘的认识,同时也涉猎了许多未接触过的专业知识,拓宽了今后学习文秘的知识面,磨刀不误砍柴工,相信通过了解社会对文秘能力需求和现代文秘具体应具备的能力,并逐渐掌握,将会对毕业后的就业、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杜勍妹.力求进行科学的写作教学──谈对秘书专业的应用写作授课体会[J];前沿;1995年10期
[2]刘智勇.秘书专业教育应充分适应人才市场发展的需要[J];秘书之友;2001年01期
[3]钱庆灿;职场呼唤 秘书培训[N];福建日报;2002年
[4]沈建红.文秘专业人才就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24期
[5]杨群欢.吴新化.新时期秘书职业能力调查与高职文秘人才培养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
[6]兆爪.霜期.秘书应该职业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致谢』:此次调研获益良多,在此我要感谢羊芙威教授的耐心指导,感
谢一起参与调查的同学在调研过程中的帮助。『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7.企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 篇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要把提高质量,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作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2010-2012) 中也指出,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 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 贴近岗位实际, 对接职业标准, 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 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由此可见中等职业学生职业能力价值取向是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
一、当前企业应用型人才需求趋势分析
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 全球经济陷入到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衰退。现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基本消除, 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复苏非同寻常, 中国企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竞争, 也表现出对应用型人才需求。
1.企业用人观念更趋实际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企业用人观念逐步成熟, 用工要求日趋理。从目前企业对应用型人才招聘的情况看, 从一味追求学历和年龄, 逐步转变为注重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体现出务实的用人观, 这是当前企业选用人才的新趋势。
2.企业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诉求凸显
企业青睐的应用型人才, 应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 也包括能融洽地处理人际关系;应具有现实的职业追求和职业意识, 能初步了解职位领域的最新热点和发展动态, 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具备更加全面的综合职业能力。现代职业活动也表明, 非专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更为企业所看重, 这充分显示出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性。
企业用人观念的转变, 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参照点。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实现和发展的关键。
二、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构成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 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它不是单一的一种能力, 也不是一个个毫不相干的孤立能力的机械相加,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是各种能力的“综合”。适应企业需求和职业活动的针对性和迁移性, 综合职业能力从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
1.职业一般能力
职业一般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是所有职业共通的、必需的、基本的要求, 是从事职业生涯的必备条件, 也是职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对中职学生而言, 职业一般能力主要应定位于较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调研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评价时, 用人单位更看重中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一定的观察能力、基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基本的交流沟通能力、基本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基本的控制自我行为的能力及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2.职业群集能力
职业群集能力是指在相关的职业领域中所具有的共同性知识以及基本技能。以外贸专业为例, 根据企业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分析, 当前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群集能力时, 不能局限在只具有良好的外贸专业知识上, 而是应具备相应的职业群技能, 能从事电子商务、营销、文秘、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工作, 成为不同岗位的人才。
3.职业岗位专项能力
职业岗位专项能力是在群集职业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 直接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 它是一种见效快的能力。作为中职教育, 在构建职业岗位专项能力教学体系时, 应按照企业生产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以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 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 充分考虑社会发展需要、行业背景、学生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准, 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完全是岗位技能训练所必需的知识。
三、中等职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1.确立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岗位的流动性, 要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中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 (群) 能力, 强调综合性、实用性, 实践能力较强, 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构建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中职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不是按学科要求来安排, 而是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来确定。基础课按专业要求以必须和够用为度, 围绕综合职业技能设置课程内容, 强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综合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中设置职业一般能力课程、职业集群能力课程和职业岗位专项能力课程。
3.建立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
在学生层面,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意识观念;在教师层面,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此需转换中职课程设置的适应性, 把课程分解为三大模块。
(1) 文化素质能力模块。
旨在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一般能力, 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为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基础。张扬“人”的全面发展, 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可行的做法是根据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学习能力和文化知识水平的需求来确定中职学校文化素质能力模块, 这是推进中职文化课改革的重要依据。
(2) 群集职业能力模块。
培养中职学生适应将来晋升、转岗和自由选择岗位的需要, 培养中职学生的群集职业能力。具体做法是课程根据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设置,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结合课程内容或教学模块, 对内容相互关联而又有交叉的课程进行适当综合。
(3) 岗位专项能力模块。
旨在培养学生岗位专项能力, 此模块应凸显专业实践性教学, 为此应强化课内实训, 采取多种模拟仿真手段, 加大实训力度, 熟悉相关岗位 (群) 的操作流程与技能。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打造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 形成学生就业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提高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岗位专项能力, 笔者所在学校进行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三阶段的训练。课程实训主要采取理论回顾和业务操练相结合, 以业务操作为主要形式, 通过国际商务实训基地实训软件进行模拟实训。综合实训采用实际操作网上贸易业务流程和具体引导项目 (实例) , 分步骤开展项目化实训。顶岗实习采用实战训练, 以职业人身份开展工作。为培养适合外贸企业需要的综合人才, 笔者所在学校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 构建“校企一体”三级平台, 即商贸类专业校内“经营化”实训基地、商贸类专业校外“顶岗实战”实训基地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技术研发中心, 真正实现专业技能实训与岗位能力培养的充分对接, 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提高办学质量。
4.探究中等职业教育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中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该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什么, 让学生既学会认知更学会做事与做人。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及适应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认为, 有效的教学方法有行动导向教学法 (包括张贴板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 和工作岗位培训法 (包括分散式培训、工学整合式学习、户外培训等) 。这些方法在中职课堂中的运用可以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从而实现教师有效地教和学生有效地学。
5.构建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的标准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 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教育目标分为三级评价指标, 即专业基础课考核评价标准、专业核心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专门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每一级指标又分为若干个子指标, 采用过程考核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从学生的思想道德、知识能力、身心素质、社会实践以及学生的特殊表现这五个方面来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6.多渠道开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资源
笔者认为学生社团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渠道。笔者所在学校已创办了14个社团, 涉及多学科、多领域, 有心理协会、文学社、书画社、日语社、排球协会等, 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搭建了成长平台。同时, 针对不同专业开发不同的教学资源, 如对国际商务专业, 学校开发了“英语口语交际”的教学资源:成立空中英语社团、排演英语情景剧等;建立小商品工作室;成立网上贸易公司等。通过多种学习资源及平台的创设,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情感、专业技能水平、交际能力、团队精神, 基本满足了新形势下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 赢得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2]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2010-2012) .
[3]焦彩丽, 周燕, 赵建伟.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研究[J].课程教学, 2011, (5) .
[4]甄凯玉, 贾丽丽, 陈志学.综合职业能力探索与培养[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9) .
[5]李俊彬, 王敏军.浅析职场新形势下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高职教育研究, 2008, (12) .
[6]李鹏.校企双方关键能力关注差异的分析研究[J].文教资料, 2010, (7) .
[7]刘奇, 陈长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价值取向及培养措施刍议[J].科技信息, 2012, (2) .
8.企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 篇八
关键词道桥;施工企业;毕业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21-0212-01
1调研目的
为推动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建立独特的、具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教学体系,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探索适合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技术专业实际情况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材内容,使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密切结合,使高职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缩短与企业实际需要人才的差距,减少或消除毕业生所具知识和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不协调和矛盾,我们进行了企业对毕业生能力需求调查工作。
2调研内容
2010年9月至11月,我们进行了五家道桥施工企业对毕业生能力需求调查工作,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三大项:思想素质、知识结构、职业能力;十二小项: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
3调研结果
本次问卷共调查了5家道桥施工单位,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00份,问卷回收率为83%。调研统计结果如下:
4调研分析
一是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企业所需能力的主要方面。根据受访企业有效问卷数据表明,企业对毕业生能力最注重的两个能力: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重要程度分别为92%和90%。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和声誉,是指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提高企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挚爱基础上的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其本质就是奉献的精神。具体地说,敬业精神就是在职业活动领域,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是一个民族腾飞的希望,在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每一个企业的领导都希望自己的员工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好处可以列出许多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它出效益、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重要程度分别为86%和84% 。从调查数据来看, 80%以上的人们认为在毕业生能力选取上,更希望得到的是既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主要包括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企业无一例外地重视毕业生实践能力,不仅包括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也包括解决相邻、相关非专业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可以说是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由于主客观原因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教育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为迎合社会需求,一些在校生只好利用学习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或兼职,以求积累工作经验。他们觉得,即使是短暂的工作经历,也会为自己将来的求职简历增添精彩的一笔。实践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所以高职院校要注重课程设置的调整。通过以上调研,我感受到不少学校的服装专业都已在进行教学改革,大多将学生培养成实用型人才作为指导方针。但在企业看来最好是尽可能地缩短应届毕业生进入工作的磨合期,“拿来就能用”是比较被看中的,当然,我们不能指责这样的做法,毕竟这是企业最实际的考虑。随着这种呼声升级,学校也有责任作出一些课程上的调整。
三是适应能力和协作能力,重要程度分别为75%和76%。适应能力和协作能力是毕业生走向成功和成才之路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当代大学生应注重这两种主体能力素质的培养。
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已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反映,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重要程度分别为66%和58%。企业需要那种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创新是企业赢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创新能力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该培养的素质。管理能力是把工作岗位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要素科学地组织起来并有效地完成所担负的任务,这种能力不仅领导干部应具备,毕业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也应具备,这是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必备的能力素质。
9.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篇九
①会处理人际关系;
②有语言才能;
③会电脑操作;
④有团队精神;
⑤以项目和目标导向提高自己;
⑥富于创造性、善于解决问题;
⑦有集体荣誉感,对集体对组织忠心耿耿;
⑧能发现并抓住机会、市场和未来趋势;
⑨态度良好、正直、忠于企业;
⑩有良好的社会道德与职业道德。
第二块标题:企业优秀员工具备的品格
不只是为了薪水而工作的人,才是可靠的人。
有头脑、有能力、有热情的人;
严于律已,组织性强、目的明确,善于把握时间的人; 工作出色的人;
守时、每天按时或提前上班的人
下班后自然续继工作甚至在办工室干到很久的人;
有培养前途、热爱学习的人;
灵活、善于应对各种局面,对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适应力强的人;
有商机判断和决断能力的人;
与人有共事的能力的人;
愿意帮助他人的人;
工作责任心强的人;
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
第三块标题:正确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1.你想在哪里干?
正确评价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勤奋程度;
正确评价自己所具有的特长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正确考虑一下自己到底能干什么?
2、你想干什么?
一旦确定在哪里干后,必须选择干什么? 你最熟悉、最能发挥专长的工作是什么? 你最喜欢干的事情是什么?
你最能干出成绩的工作是什么?
使你成为一名优秀员工最佳途径是什么?
第四块标题:正确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3、你想干怎样干?
全心身投入,拼搏!
干出自己的特色,无人代替!
在干中能创新。
在创新中能坚持、持久。
技能、技巧的不断提升、推广、培训他人。
4、你想到什么水平?
(1)理想是什么?
(2)你最崇拜的人是谁?能否超过他?
(3)阶段水平的控制,整体水平的掌握。
(4)职业经理人离你多远?
(5)CEO在招手吗?敢想吗?
10.企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 篇十
以新课标为标志,我国新一轮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顶期的教学效果,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不同版本多样化的教材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与过去《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现形式方面有显有隐。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代数方面,“统计与概率”一章,华东师大版本数学教材从7年级就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即“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统计图等。新增了概率的内容。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及估算与近似计算能力,删去繁杂的计算。淡化笔算,重视计算器的运用,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几何方面也增加了三视图、展开图,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了。
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藉此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华东师大出版社的版本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实际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讨论的形式编写。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的运用教材。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选用教材、资料,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的体现。
三、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课题学习”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的课题学习里“面积与代数恒等式”,是让学生通过长方形、正方形拼成面积来推出公式:(a十b)2=a2十2ab+b2,一改过去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得到结论的方法,接着利用长方形纸片再由特殊推出一般性(a十2b)(2a一b)=2a2十3ab-2b2。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技能。能够设计实施最佳数学活动方案。对所要探究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状况做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综观近年来各省的中考试题,探索性试题占了一定比例,最后一道大题基本都是综合性的探索类型的试题,也不乏类比、归纳等探索性的小试题,这类问题常有思维多向和结论不唯一的特征,对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要求均较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实现新课标的必然要求,是怎样教、怎么学的一种导向。
在数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因材施教,及时给予指导。从创新层面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像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实践告诉我们,初中阶段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好。换言之,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规律。数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学生能够完成的例题尽量要让学生自己做,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虽然探究式学习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有规律可循。因为数学从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系统性的演绎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探究性即体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又体现在数学实验方面,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最好的教学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上要注意掌握好难易尺度。就目前来讲,教师处在教法的转型期,大部分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模式,要实现新课标教学行为的重大转变尚需一个过程。方向已经明确,教师既要抓好“双基”,同时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程构建上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这是教师带领学生必过的一道难关。
四、体察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
11.企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 篇十一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教师 能力 要求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3-031-01
一、知识的更新能力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仅是一项事业,更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学校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单凭职前的文凭是不够的,“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也要有一桶水”这强调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储备,而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新的科技效果不断涌现,这就更强调知识更新的能力。如:具有现代教育理论、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的体育理论知识、及取得运动员等级证书、裁判员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等的相关的体育技能知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技术知识,有多种综合知识又有专业技术知识。
二、教师的创新能力
新体育课程标准十分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的意识被视为新课程的生长点。因为只有教师不断地创新,学生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体育老师应该积极不断革新、力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改变单一考试法、改变传统陈旧的教法。教师应是一名决策者、创新者,而不是实施者、依赖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性精神和能力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爱好,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敢于发表意见。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创造性发展能力、创造性动手能力是十分重要。故首先要求体育教师要大胆实践,敢于创新,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只有教师首先成为创新者才能使学生大胆探索,敢于怀疑、敢于创新,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创意。
三、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
现代技术教育是信息时代的教育,现代信息教育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开阔,提高学习效果,拓展教学的空间,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多媒体教学将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及多媒体设备,更要掌握现代化技术渗透到体育教学、体育管理、体育科研中去。如:优秀运动员的图片动作技术分析、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运动心率测试的运用等,有利于诱导学生形成学习先进技术意识的方法。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的设备大胆改革,提高课堂质量。这既是革新教育手段的前提,又是我们培养学生“有理想”的需要,更是教师在21世纪生活必备的知识素养。
四、具备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改变学习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的曾经被我们忽略了的东西凸显出来,变成学生的自觉追求,主动学习,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探究学习、交流学习与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与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运用新课程的标准要求,选择有价值有吸引力的题材让学生探究、分析。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探究,但应对学生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在探究性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律性,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收到预期效果。
五、具备学生的科学评价能力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取得新的进步。在评价时要中注意以下几方面:(1)要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2)恰当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评价;(3)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各项练习,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作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人力资源的开发,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老师以外还应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校医等人力资源,发挥体育特长生的作用,如请他们作示范,当体育委员等。
(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如:垫子可以用来跳高也可以做前后滚翻等;栏架可以跨栏也可以做足球门。根据学校情况废旧器材的利用如:用铁圈,木桩作篮球架;用旧足球、沙子、制成实心球等。
(3)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春季可以开展春游,夏季可以开展游泳,秋季可以开展爬山,秋游,冬季可以开展滑冰、滑雪等活动。体育老师要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潜在的功能。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进一步更新知识,改变教学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确定体现时代精神的新课程价值观,除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企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推荐阅读:
对企业中层干部的要求07-11
企业对大学生素质能力要求的调查分析09-14
导师对毕业生业务能力和外语水平介绍06-18
试论市场经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09-08
物流专业毕业生到企业实习注意事项09-14
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求职自荐信09-04
孵化企业毕业协议书10-06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毕业论文10-25
企业管理自学考试毕业论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