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学专业)

2024-07-31

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学专业)(共15篇)

1.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学专业) 篇一

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要求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不得少于3000字)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要求:(1)前言

说面写作的目的,简要介绍所设计建筑的基本功能类型、拟采用的建筑形式及结构类型。介绍所查阅文献的主要范围以及主要的结论。(2)论述

与毕业设计题目中的建筑功能类型相应或面临类似问题的国内外典型建筑案例(可结合图例)的论述:

①关于建筑功能的布局论述(按不同文献中的论述罗列)②关于建筑形式的论述(按不同文献中的论述罗列)

③关于解决设计中的场地、气候、节能、结构、文化等建筑设计问题处理思路相关的各类内容的分项、分类论述。(3)评价

通过对所选题目相关的上述国内外现状的分析,给出自己的评价,指出可以借鉴或不足之处,在设计方案中可以借鉴或提高国内外现状中的内容。(4)结论

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就建筑设计方案相关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5)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2本,其中英文2本)。

二、调研报告内容要求

1、调研的时间与地点;

2、调研对象(至少5个建筑)简介:

(1)简要介绍建筑物的设计时间和设计理念,建筑师或设计单位;

(2)建筑物的功能、形式和环境特征(结合照片);(3)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及选型等。

3、建筑描述:

(1)建筑场地总平面设计,包括交通、景观、活动场地与人、车的动态和静态交通组织;

(2)建筑物的功能分区及布局特点(附手绘平面图)(3)建筑空间与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附照片)(4)建筑设计特色或独到之处;

(5)建筑结构、构造、材料等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的处理方式。

4、感悟、评价与借鉴:

旁征博引,运用所学的建筑设计理论对调研对象进行评价,提出可借鉴的经验和设计手法。

调研报告:不少于3000字(文字部分),并附较丰富的手绘、建筑物照片等加以说明,总篇幅不少于12页(A4)。

三、外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1、外文翻译的原文尽可能与所做课题紧密联系,避免翻译资料选取的随意性。

2、由于外文学术论文通常篇幅较大,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截取论文的部分核心内容进行翻译,要求翻译的原文内容大于15,000字符,翻译后的中文不少于3000字。如1篇外文文献不能达到字数要求的,可选择翻译多篇文献。

3、外文原文要求以原始形式递交,原则上不得自行重新编辑。

4、外文翻译明显语句不通,态度存在问题的同学,不得参加答辩。

四、设计说明要求

1、从场地和项目的特点及要求出发结合任务书,从建筑和城市环境契合,建筑地域、文化背景,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层面提出的创新性建筑设计理念;

2、场地规划、总平面设计、建设方案设计、建筑技术设计等方面的设计亮点和突出特点的简要介绍。

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

(1)连续出版物(期刊)

[序号] 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等).文献题名 [J].刊名,出版年,卷(期)号: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示例

[1] 欧阳平凯,朱华杰.矩形截面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非牛顿流体的气含率与传质系数的研究.[J].化工学报, 1992,(10): 627~632.

[2] Ouyang P K,Chisti M Y, Moo-Young M.Heat Transfer in Airlift Reactors [J].Chem Eng Res Des.1989,(9):451~456.(2)专著类

[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

[1] 竺可桢.物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3)译著类

[序号] 作者[国藉].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4)论文集类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5)学位论文类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D].(英文用[Dissertation]).所在城市:单位,年份.(6)专利

[序号] 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7)技术标准

[序号] 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S].(8)技术报告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责任单位,年份.(9)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0)电子公告/在线文献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EB/OL].http://…,日期.(11)数据库/光盘文献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DB/C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12)其他文献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外文翻译格式

英文部分:

标题:字体:Times New Roman

字体大小:三号加粗 正文:字体:Times New Roman 字体大小:小四号

行间距:固定值,18磅(右键,选段落——行距——固定值——18磅)每段首行空四格;

请删除不属于正文内容的字符、数字等,调整好段落。

中文部分:

标题:字体:黑体

字体大小:三号 正文:字体:宋体

字体大小:小四号

行间距:固定值,22磅(右键,选段落——行距——固定值——22磅)每段首行空两个汉字。

文献综述和调研报告的格式请参照外文翻译中的中文部分的格式

2.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学专业) 篇二

一、课程建构

通过对行业各工种、职业岗位的分析, 课程的定位取决于课程在专业中的位置及最终专业的培养目标。中职《建筑装饰》专业在专业标准规定下的专业培养目标必须结合地域行业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具体化, 针对性更强, 才能培养市场需要的各级合格人才, 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

随着新疆经济快速增长, 基础建设突飞猛进, 相应建筑业市场活跃, 从民用到公用、商用, 家装到公装, 发展迅猛。这一行业涉及自然科学、信息技术、人文、艺术、生态等领域, 专业性极强同时又综合并且宽泛, 既有技术的严格规范和标准, 还有艺术的灵活表现和创造及思想理念的形成支撑等, 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通过分析找到这一行业中适合中职毕业学生从事的岗位, 这是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的出发点。

目前建筑装饰专业涉及的方向及岗位有:建筑施工 (油漆工、泥瓦工、木工等) 、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加工及销售) 、室内设计 (制图、效果图) 、建筑预算 (预算员、造价员) 等。在行业共性要求的基础上每一个岗位都有更具体的要求, 必须对岗位能力进行分析, 如下:

在对岗位的知识、技能、素质分析的基础上, 再结合国家规定的中职公共基础课, 中职建筑装饰专业室内设计方向课程设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德育、信息技术、素描基础、色彩基础、构成基础、建筑制图基础、室内设计基础、CAD操作、PS操作、3D操作。

中职阶段的学生文化水平的基础较弱, 学习行为习惯不够, 生活阅历少, 思想思维发展程度不够, 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弱, 对行业领域了解甚少, 开设的课程确定后结合学生实际, 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课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选择。通常是通过选择教材来体现课程教授内容, 但在实际过程中, 很难找到一本十分适用的教材, 因此必须在以一定教材为主的基础上, 删减或增加相应的更适用、实用的内容, 做到课程内容的正确和准确。

二、课程实施

所开设的课程确定后, 对课程的先后及学习时长做进一步安排, 要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基础, 要适合如何吸引学生爱学专业、能学得会;如何让他们有信心学会;如何让他们会干活;如何让他们可持续发展;如何让他们具备职业道德;是建构了课程后, 如何实施的关键。

按照中职课程体系的结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还有选修课等, 在校学习共计4个学期, 72周, 72周*28节/周=2016节课。专业课部分安排如下:

素描、色彩、cad、PS都连续开设两个学期, 即学习一年, 适合中职生的学习状况, 也有助于促使学生熟练技能、避免遗忘。

三、实施保障

1. 实训条件

根据课程的实训项目, 必须具备的实训室有:

(1) 美术实训室, 应配有基本的石膏几何体, 画具、灯等, 且空间足够大能容下40人左右同时作画。

(2) 多媒体教室及多媒体机房 (45工位左右) (组网) , 配置要到位, 软件安装齐全, 最好是正版, 投影灯设备必须具备, 如能配有一台打印机实时打印出课堂的作业, 看到效果更好。

(3) 有不同层次及业务的企业与学校合作, 可以提供参观, 现场教学。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 只有干“真”活, 才能练出“真”功夫!

2. 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队伍应该由计算机软件类教师、美术教师、建筑学领域老师三部分组成。

3. 教学资源

3.计算机模拟建筑抗震模块设计 篇三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技术 抗震设防系数 DirectDraw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普及,国内外在计算机建筑设计包括模拟计算、图纸绘制和资料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有了较大进展。由于社会发展对建筑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近十年来逐渐提出集成化建筑设计系统(IBDS)的概念。各种高性能计算机正以其强大的运算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其中对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和自然规律进行仿真是主要应用之一。

建筑施工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就包括水波对建筑物的影响。所以对水波在计算机中进行事先的模拟技术十分重要,它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安全设计的效率。笔者希望通过对真实水波的产生、扩散、衰减以及多个水波的交迭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为例,介绍此类程序的设计思路与解决方法。在程序的实现过程中,为了使仿真的效果更加逼真、处理数据显示的速度更快,使用了DirectX中的DirectDraw技术利用硬件加速器对数据的显示进行加速。通过对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研究,以及对防振建筑物基本原理和设计过程的研究,从而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模拟建筑物的构造过程。所制作的计算机模拟仿真环境,要实现根据建筑物所提供的数据来构造建筑物的雏形,并连接相关的工程造价软件,对所设计的建筑物进行预算评价,從中计算出合理的预算价格。系统通过模拟震动环境,把已经构造好的建筑物放到模仿真实地震的环境中,通过对建筑物材料、结构等多方面的数据测算,来实现检查所设计的建筑物是否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在计算机模拟所应具备如下几个模块:

首先,光折射模拟,虽然模拟了对波的传播过程,但如不考虑起伏的水波对光的折射也是不逼真的。根据光学有关知识,将水下的景物存在的偏移程度同水波的斜率、水的折射率和水的深度进行精确的模拟,做线性的近似处理。我们可以近似地用水面上某点的前后、左右两点的波幅之差来代表所看到的水底景物的偏移量:通过循环来计算每次产生数据的偏移量

xoff = buf1[k-1]-buf1[k+1];

yoff = buf1[k-BACKWIDTH]-buf1[k+BACKWIDTH];

int pos1, pos2; pos1=ddsd1.

lPitch*(i+yoff)+ depth*(j+xoff);

pos2=ddsd2.lPitch*i+ depth*j;

其次,生成波源,在无外力影响的情况下,水平面是不会自发产生水波的,必须对水平面施加某种波源才能引起震动波的扩散。扩散的速度与范围同波源的能量大小与受力范围有关。通过在程序中修改振幅缓冲区buf,来模拟外力的加入。在着力点产生一个负的“尖脉冲”,即让buf[x,y]=-n。当系数n的取值范围在32至128之间对建筑物的影响较小。受力半径是以着力点为圆心,圆里所有的点产生一个负的“尖脉冲”。

利用if ((x+stonesize)>BACKWIDTH ||y+stonesize)>BACKHEIGHT||(x-stonesiz

e)<0||(y-stonesize)<0)语句判断着力点的方位以做出不同波源对建筑物所产生的作用,从而对所设计的建筑物以及构筑物等做出相应的修改。

第三,震动波模拟,这种用数据缓冲区对图像进行处理的方法其最大的好处就是:程序运算和显示的速度与水波的复杂程度无关,用类似的方法完全可以对其他一些物理和自然现象。

第四,结构模块单元开裂处理模拟设计,判断开裂的出现通常有两个准则:最大拉应力准则,认为当最大拉应力超过某一极限时裂缝出现:最大拉应变准则,认为当最大拉应变超过某一极限时出现裂缝。Kupfer等人的实验表明,最大拉应力准则比较接近实验结果,因此一般的工程计算中,可采用最大拉应力准则。

混凝土的裂缝模式主要有:离散裂缝模式(Discrete cracking model)和分布裂缝模式(Smeared cracking model)。裂缝模式的选择应根据分析研究的目的来确定,如果只需要了解结构构件总的荷载一位移性能时,选择分布裂缝模式比较好,如果要了解构件实际的裂缝形态和详细的局部性能,则采用离散裂缝模式比较好。

最后,加速显示模块设计,由于动画对处理速度要求比较严格,所以要竭尽所能来提高数据的处理速度。采用DirectX中的DirectDraw技术来对图形进行加速处理,它在提供直接访问显示设备的同时,与GDI相兼容,提供了一种与设备无关的途径,以访问特定的显示设备的某些高级特性。

通过实验得出的仿真结果可以得知,当材料采用低强度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建筑结构体系的抗震系数就会很低,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还有当结构支撑节点所受到外部荷载很大时,结构的安全系数也会随之降低或减弱。所以应在关键部位做特殊处理,如选用高强度的抗震材料,或提高结构应力受力面积等,从而减少其节点偏心位移,提前验证并修改所设计的建筑构筑物中存在的不安全节点,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及降低有效成本。

参考文献

[1] 郭九苓.模拟仿真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9).

[2] 陈华.建筑抗震系统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2006.

4.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学专业) 篇四

暑假实习报告

这次暑假实习是在浙江中和设计院参加的,实习时间从7月7号开始到8月19号共40几天。虽然实习时间很短,但是期间学到的点滴都是对我有很大帮助的。

我们几个人搬到实习的设计院附近住宿,这样也方便就进实习。第一天主要是简单搬到那里,然后整理一下行李,打扫卫生。然后下午去设计院里熟悉了一下。设计院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是在三楼,那里靠近天目山,环境还是相当不错的。设计院里简单地分为入口大厅,工作大厅,几间办公室和会议室,打印室等。我们几个被安排在工作大厅里,每人都配备一台电脑及独立的工作台面。工作环境是比较独立的,但有什么问题也可以请教周围的工作人员。这样既方便自己独立构思,在不懂的时候也能及时询问前辈。

2010暑假实习报告

总之是开始做方案了。

大概经过几天,方案在我们讨论下及李老师的修改下终于确定,然后我们又分工做各自所选的户型。我负责的是多层的,这次方案中包括高层,小高层,多层,排屋及别墅。多层首先要确定户型,然后是Sketchup建模,然后要vary渲染,最后再PS出效果图。这整一个过程做下来,就相当于我们之前设计课做一个设计作业一样,但这次却又有所不同。第一是时间上肯定是没有设计课那么久的,第二是需要更加频繁地与老师交流修改设计方案。

户型的修改主要是通过CAD,设计院用的CAD是天正的,那个软件更加适合建筑画图,一开始是不太熟悉,渐渐也就发现它比Auto的要更加方便。

Sketchup建模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以前学校里就是用这个软件建模,但是这次在设计院里我们又了解到另外一种建模方式。设计院里讲究快速高效,所以一个模型通常在一个下午就要求建出来,而且需要不停地修改,改过之后再建,反复多次。当然到最后看到一个不错的设计方案也是能让人欣慰的,觉得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Vary渲染这一块一直不是我的特长,在设计院高手如云,其实学校里高手也是很多的,只是大家平时都忙着自己的设计,可能交流也就不那么多。在这里,你就可以随时请教渲染高手,也可以节省自己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就比如调节参数,你就不必一个一个自己去调整,可以问下高手们是怎么调出那些不错的参数,然后可以借鉴过来,这能省下一大笔时间。实习的同学中有些也是比较厉害的,大家也能相互之间交流,互相帮助。

PS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有段时间一直着迷于PS,以致李老师后来说让我做几张效果图出来,尽管感兴趣,但很多方面还不是很懂。有次学长们从效果图公司拿回效果图,看过简直没法比,果然是效果图公司的,实力比较强悍。像Vary渲出来的和3D渲出来的毕竟还是有差距的,再说效果图公司的PS素材也比较健全,像我们这种PS的效果图可以在与甲方交流的时候拿出来,真到作文本的时候就需要效果图公司的那种正式的图了。

完成任务后就是整理了,需要拿出能给甲方看的图文,为和甲方更好地交流我们也做了动画及很多效果图。

实习40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却也是人生中重要的一笔。

总之这次设计院实习收获很大,包括对天正ACD,sketchup,vray,PS等软件的更深一步掌握与应用;还有就是从书上见识到更多种的设计理念及方案;团队合作及人际交流也得到了锻炼。记得一个学长对我说:大学最重要的就只有两件事:一是学好专业知识,二就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其实想想也是,大学似乎也就只需要做好这两件事,但这两件事中却包含了很多,感谢这次实习中帮助我的人,这不仅仅对我的学业有帮助,对我今后的人生也是推波助澜的。

XXX

XXX

5.建筑设计专业学什么 篇五

建筑设计专业培养能在设计机构、科研单位与专业院校从事建筑设计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与设计研究,具有人文精神、艺术自觉的创新型建筑专业人才,以美术的艺术氛围和艺术学科的.综合教学资源为依托,强调以实践的精神展开对建筑现象的深度思考与设计创新实践。

专业基础课:设计初步、建筑制图与模型基础、形态与空间、建筑典例分析与解读、建筑技术基础。

专业课:当代建筑历史与理论、设计策划、营建与构造、经验与空间、地域性建筑研究、建筑经济与法规、概念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建筑更新与改造、设计实践、毕业设计与论文。

6.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专业就业前景 篇六

课程介绍

专业核心能力:高级CAD/CAM软件的使用,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机械CAD软件的二次开发.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制图、机械工程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CAD及二次开发、CAM软件的应用、数控加工技术、现代工业美术造型、工业企业管理、机械CAD实训、CAM实训、机加工实训、数控加工实训、CAD/CAM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机械类基础知识,有较强的使用软件进行零件三维造型设计和数控编程及加工能力,掌握零件加工工艺设计与机床夹具设计等应用能力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CAD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及设计单位、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从事机械设计及CAD软件的二次开发、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应用、办公自动化及工程数据管理工作;CAM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供职于各行业的产品加工企业.各方向都可在与本专业相关部门的相关岗位从事生产现场控制、工艺等技术支持工作.为企业承接加工任务,进行二次设计.可在工贸一体化的公司从事技术服务及技术支持等工作.

市场需求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辅助制造等工作.其主要工作范围是:从事计算机图形处理、产品的三维造型设计、零件的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从事生产一线的质量控制、技术管理等工作.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80%以上,括电工、钳工、数控车工、绘图员证书.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从事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编程、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机械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产品质量检验、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岗位.

7.论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 篇七

“意识”决定“能力”, 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是建筑学教育的一个个至关重要的内容。

培养学生设计意识, 提高设计能力。为了解析清楚, 我们分别从“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整体尺度”、“开放吸收”和“综合感知”等五个方面来理解“设计意识”。

1 注重实践能力

作为设计者, 最为基本的意识便是“做”———在行动中学习。因此, 设计类专业几乎都采用“工作室”制度作为其教学的基础部分。例如包豪斯, 正是采用了以“实践”为基本出发点, 创造性地以功能、实践为特征建立了设计教学体系。这不但使学生从技术上掌握各种生产技术, 而且使教学的成果直接以产品的方式展现, 同时产生经济效益, 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学校的角度, “实践”则意味着新的教学体系的再建立——从课堂转型为工作室。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实践”的涵义在于勤于动手动脑, 深入到具体的设计问题中去, 深入到设计调研现场中去, 深入到每一块材料中去。除了“动手”、“实践”的涵义之外, 在思想上, “做”设计有两层意思:一是始终坚持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结构;二是从现实生活世界的问题中引发对建筑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并为具体设计提供容易忽视的新视点和新答案。这两种方式都可使建筑反过来影响生活世界, 最终实现建筑学的意义。

我们在建筑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就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参与实际工作, 以实战促学习。

2 增强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要有不断自我否定的气量, 更要重视原创性思维的培养。历史上, 文艺复兴、新建筑运动、现代主义……每一次的观念突破都是建立在对“经典”置疑之上。创新基本上不可教, 但创新能力却可以激发。设计中, 创新精神首要的前提就是要有灵活多变的设计态度。

美国著名建筑师格雷夫斯 (Michael Graves) 曾经谈到, “如果问我在学生阶段, 什么东西帮助最大, 我想恐怕是咖啡。我并不否认勤奋的工作———它的确有所帮助。……当时我总是觉得自己每一个设计都困难重重, 但是总似乎又有另辟蹊径的机会。于是我在设计中不断地尝试各种可能性。这样的实验对我后来的职业生涯是有益的, 因为在最后, 我总是能够在每一个任务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的学生在做设计的时候, 往往都拘泥于课本, 在早已过时的方案前裹足不前。偶尔有一些突发奇想也被一些老师给无情的批判, 扼杀掉。这样就使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创造性思维, 不敢去创新, 不敢去突破。因此, 我们要积极支持学生的想法, 鼓励他们敢想敢干, 鼓励他们创新。

3 提高整体尺度感

整体系统的意识是指设计者把与设计有关的诸要素结合起来, 以系统的观点加以考量。任何一件设计的各个要素都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 顾此失彼难以设计出成功的作品。优秀的设计者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局限于设计产品本身。因为一个好的设计肯定不会是一堆局部解决方法的堆砌———必将以一种整体的姿态出现。其中, 单个设计要素的失误甚至会导致整体失败。因此, 设计既是多种解决方式也是多种思维模式的综合结果。建筑学专业的学生, 只能算是刚入门。他们对建筑整体系统的感知, 对于尺度的认知, 是缺乏经验的、不准确的。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没有一个尺度上的概念, 学生可能就会游离设计的主题和方向, 走入误区。所以, 提高学生的建筑整体尺度也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4 拓展开放吸收能力

开放吸收意味着能够敏锐地接受来自其它领域的营养。这种吸收方式可以是纵向的, 来自历史的养料;也可以是横向的, 来自其它相关领域的营养。

首先看纵向的问题。面对历史最需要的就是开放的心态。无论人们怎么谈“面向未来”, 但始终有一个“背后的”问题, 实际上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我们站在现在。而“现在”, 就是明天的历史。

再看横向的问题。“开放吸收”也意味着对其它相关领域的敏锐感知和学习的能力。建筑设计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 它有自身个性, 同时也有作为设计学科一员的共性。

5 培养综合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是我们与周边世界联系的纽带。由于“视觉”在建筑感知类型上的首要性, 我们不妨将知觉类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视觉感知, 另一类是非视觉感知。视觉感知不再赘述。非视觉感知类的特征是不易察觉的, 常被忽略的。

建筑学的社会性特征, 决定了它的学习与实践历程不是实验室或者书房式的。全面的感知能力是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应必备的。设计的意识, 很大程度存在于这样的点滴感受间。

6 结语

建筑学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是一个艰巨而又重大的事情, 关系到建筑学专业的发展成长, 关系到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对于学生的设计能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 实践意识, 创新意识, 整体尺度意识, 开放吸收意识, 综合感知意识都是缺一不可的, 也是必须加强提高的。学生通过接受建筑教育, 从意识迈向能力, 使知识转化为价值, 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建筑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8.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学专业) 篇八

关键词: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改革、课程构架、实践单元

中图分类号:TU201-4

《建筑设计原理》是高校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核心课程。课程开设于建筑学专业本科二年级第一学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与规律,掌握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基本准则,了解建筑设计中外部环境与规划、空间的功能与形式以及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经济等多方面综合知识。本课程教学课时数虽然不多,但却是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理论总则,也是建筑设计入门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

伴随建筑设计领域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及相关建筑技术领域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世界顶尖建筑学院及我国各传统建筑名校纷纷展开对《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的基础实践改革。如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出版了教材《探索:建筑学教育的试验》(Inchoate. An Experiment i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提出了“一种更富实践性的学习建筑学的方法”。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褚冬竹教授在《开始设计》一书中阐述了建筑学教育的“创造性过程”,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起点,试图探讨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设计理论基础之间的逻辑联系。传统的《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仍旧还在沿用有着数十年历史的旧教材,无论是设计理论与手法,还是引用的资料、数据与案例,都已经与时代脱轨,跟不上建筑设计领域发展的速度与潮流。

2.教学手段与考核方式

目前该课程常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图解分析、课外资料收集与抄绘等教学环节。考核方式通常以论文方式为主,结合平时成绩综合评定。由此可见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还停留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阶段,虽然可在课件制作、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与改进,并增设了课堂讨论、资料分享、课外抄绘等教学环节,但是并未改善理论课沉闷冗长、不易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的常态。

二、课程改革基本思路

通常,建筑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满足功能需求,如何研究场地环境,如何符合技术经济要求等基本技能。通过这些基本设计技能的训练解决大量的技术性问题,这些都是他们在本科阶段学习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但对于一名优秀的建筑师来说,还必须具有能力将定位精准的概念、控制自如的灵感以及丰富多彩的想象力注入到每一个设计之中。为了完成一个优秀且富有意义的建筑设计,建筑师必须挖掘出项目中的想象力。否则,建筑就会流于平庸,仅仅是可以接受,或者是达到了平均水平而已。概念、灵感与想象,这是一个具有更高要求的设计进程,它意味着建筑师必须持久地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我们对该课程展开课程改革的目的正是在于,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考核方式的调整与完善,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方法与构思能力,寻求创作的灵感与思路。

在《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试图通过解决普遍性矛盾的哲学方法,来解决专业性的问题,即通过“分析事物本质的共性——运用一般性原则——解决普遍性矛盾”这一过程。对应到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则反映为“研究建筑的本质——掌握一般性的设计手法——获得新的创作思路”的过程。(图1)设计的过程本身是难以言传身教,但建筑教育则本能地要求我们将设计过程描述并传达出来。这也是高校建筑教育亟待解决的普遍矛盾。

相当多的建筑学专业学生会在进入大学阶段后受到思维方式上强烈的冲击,他们将要身处一个完全截然不同的新世界,整个五年的学习过程中要经历两次重要的转化:首先是由传统教育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向以视觉思考为核心的领域转化;紧接着,又要从纯视觉思考(构成、造型训练)转向对功能、技术、经济等要素的综合权衡(含有功能要求的设计)。本课程开设于建筑学专业本科二年级第一学期,此时学生刚刚完成《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对绘图基础与表现技法的基本训练,处于为期四年的《建筑设计》实践课程训练的伊始,即上述两个转化阶段的衔接处,迫切需要打下坚持的设计理论基础,帮助他们培养专业的思维方法及构思能力。本课程的的教学目的正是衔接这两个重要的转化阶段,解决这个突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帮助学生完成由普通学生向专业人士的转变。

三、课程教学设计改革模式探析

通过《建筑设计原理》课程学习,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学习要点包括:建筑学基本问题,包括建筑的角色、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的分类、建筑的发展概况;建筑设计的基本问题,包括建筑设计的内容、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设计的依据、建筑设计的程序、建筑设计的深度;建筑外部空间及群体组合设计,建筑的功能与空间,建筑内部空间组合设计,建筑造型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原则;建筑结构与建筑设计,材料构造与建筑设计,建筑设备与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中的经济问题,建筑节能设计,绿色建筑理念;建筑设计总体构思与设计手法,包括建筑创作与构思的特征、建筑创作与构思的过程、建筑设计深化流程与方法、建筑设计方案的获得及成果表达。

通过整理、分析、比较与归纳上述的学习要点,我们将其划分为四个部分:概论篇、设计篇、技术经济篇和构思创作篇。四个部分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共同构建起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图2)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不要带领学生从外部来认识这门学科,而是经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的学生可以从自己已经熟悉的、已经掌握的内在的东西开始,开始他们的设计之旅。因此老师的角色是挖掘这些东西,然后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背景,根据已经获得的经验,设计出特定的过程。这些过程的逻辑是合理的、可控的,其结果是不可估量的。

以此教学内容为基础结构的框架下,我们还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与之相适应。本课程32课时分16次课进行讲授,将每次课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展开实践。每个单元又由大小两个单元组成,大单元即是我们的课堂讲授部分,小单元是内容与形式均不相同的16个小练习。这些小练习可以是一次与当次大单元主题相关的激烈的课堂辩论,也可以是一次课后的案例收集、抄绘与图解,还可以是一次实地调研或者一次模型制作。所有的小练习以两条路线铺开:一个是关于“如何”的问题,另一个则是“为什么”的问题。两条路线同时进行,最初并不相互介入,它们维持着各自的独立性,但并不意味着两者完全相反。第一条路线侧重于建筑设计中会用到的过程、工具、技能和方法。它可以是一个图表、一张设计图、一种模型制作的技能、一个组织战略,或是一个空间布局的方法。第二条路线每个练习都提供了一个用以讨论明确的观点、概念或理论的平台,根据大单元中由讲授内容引发的对话,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建立起批判性的框架。我们的教学提倡讨论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参与关于方法的辩论。这样我们的学生将获得双重的能力: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

四、结语

对于《建筑设计原理》的教学目标,传统的理解是,提供一个庇护场所把业已存在的学科规范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传统的方法主要侧重于通过传统的授课与练习来发展空间形式和正规的思维模式,然后结果背道而驰。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学习这些技术之后运用它们,而是要理解它们之后进行创作。因为我们强调一个通过研究和讨论,在掌握和运用这些规范的基础是进行设计的过程。形式不是预先给定的,而是被允许通过实践进行创造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要依据作者自己设立的标准而进行评估。因此,评估与考核的重点在于创新性而不是简单地学习运用。

改革后的《建筑设计原理》课程,将由一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理论课改头换面成为一门以鼓励创造性过程为主以实践性练习为手段的课程。贯通整个课程的16个实践性练习是整个课程的灵魂主线,每个练习完成的设计或者作品将成为本课程最后评价与考核的依据。我们将以作品展、公开评图、建筑年会等方式,邀请兄弟建筑院校专家、相关专业师生、设计院执业建筑师等广大师生人士作为评审、指导,并在每次评审结束后展开总结、讨论与交流,给我们的学生提供更多思考、修正与提高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褚冬竹.開始设计[M].第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9.建筑专业考研快题设计 篇九

Architecture Sketch Design

辛塞波 等 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 概述

1.1建筑专业快题设计的概念

1.2建筑专业快题考试的特点

1.2.1 时间的要求 1.2.2 知识的积累 1.2.3 考试的性质 1.2.4 试题的特征

1.2建筑专业快题考试的试题类型 第二章 建筑专业快题设计知识要点解析 2.1元素归类及基本尺度 2.2常见问题及对策

2.2.1 功能分区问题 2.2.2 房间朝向问题 2.2.3 交通组织问题 2.2.4 一些细节问题

2.3基本规范问题

2.3.1 不同建筑类型规范举例 2.3.2 常用疏散规范

2.4网格结构处理

2.4.1 开间尺寸的决定因素 2.4.2 跨度选择 2.4.3 基本方法 2.4.4 注意问题 2.4.5 具体操作

2.5剖面设计的相关问题 2.5.1 呈现问题 2.5.2 刨面要求 2.5.3 解决办法

第三章 建筑专业快题设计的表现技法 3.1材料与工具 3.2线条表现

3.3马克笔及彩铅表现

3.3.1 马克笔、彩铅表现的技法运用

3.3.2 马克笔、彩铅表现的应用技巧 3.3.3 马克笔、彩铅的表现步骤 3.3.4 马克笔、彩铅对材质的表现

3.4其他表现

3.5建筑速写在快题设计表现中的作用

3.5.1 建筑速写的价值

3.5.2 建筑速写学习的方式方法

3.5.3 建筑速写的基本步骤

3.5.4 快递设计对建筑速写的亮点基本要求

第四章 建筑专业快题设计的图纸内容 4.1总平面图 4.2各层平面图 4.3立面与刨面 4.4效果图 4.5分析图 4.6文字说明

第五章 建筑专业快题设计的程序 5.1考前准备 5.2时间分配

5.2.1 考试时间的安排 5.2.1 考试时间的把控

5.3审题分析

5.3.1 任务书的大致分析 5.3.2 场地分析

5.3.3 任务书的细节分析

5.4方案构思

5.4.1 设计思维分析

5.4.1 快题设计的推演过程

5.5正式图表达

5.5.1 排版构图

5.5.2 手绘表达 5.5.3 深化细节 5.5.4 完善事项

第六章 建筑专业快题考试的实力分析 6.1建筑专业快题设计的常见类型

6.1.1 办公楼建筑

6.1.2 教学楼建筑

6.1.3 纪念款、博物馆建筑 6.1.4 疗养建筑 6.1.5 文化类建筑 6.1.6 旅馆建筑 6.1.7 餐饮类建筑

6.2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集实例分析

6.2.1 试卷一

6.2.2 试卷二 6.2.3 试卷三 6.2.4 试卷四 6.2.5 试卷五 6.2.6 试卷六 6.2.7 试卷七 6.2.8 试卷八 6.2.9 试卷九 6.2.10 试卷十 6.2.11 试卷十一 6.2.12 试卷十二 6.2.13 试卷十三 6.2.14 试卷十四 6.2.15试卷十五 6.2.16 试卷十六 6.2.17 试卷十七

第一章 概念

1.1建筑专业快题设计的概念 1.2建筑专业快题考试的特点

1.3建筑专业快题考试的试题类型

快题设计已经成为攻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等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注册建筑师考试以及设计单位招聘员工考试的标准考试类型,收到建筑院系师生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共同关注。

1.1建筑专业快题设计的概念

快题设计又称快图设计,是指在限定的较短时间内完成方案构思、表达的过程及成果,是建筑设计过程中方案设计的一种特殊形式,或指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把建筑设计从文字的表述转换成图形的表达(见图1—1)。在方案设计的初级阶段,快题设计的工作方法无论是在灵感捕捉上,还是在多方案比较上,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快题设计可以培养考生在较短时间内综合分析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以及图纸表达能力。快递设计考试相对公平,能够短时间内看出应试者的设计能力、图面表达功底以及培养潜力等综合素质。

1.2建筑专业快题考试的特点 1.2.1时间的要求

建筑快题设计具有科学合理的设计周期,从建筑任务书的制定,完善到方案设计,再到成果表达,各个环节都要求有一定的时间以确保方案的质量,这个过程需要设计者付出大量的劳动。而快题设计则是把合理的设计周期压缩在较短的时间内,但设计任务和方法并没有随时间的缩短而产生实质性的改变,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建筑方案设计。快题设计对设计者实际上是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速度要快,效率要高,设计强度也是较大的。快题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浓缩形式,气过程是建筑师业务知识、思维及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

快题设计要在几个小时内完成一个设计方案,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进入深入研究的分析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凭借平日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逻辑性思考,并借助图式思维的构思方式提炼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运用快速手绘使其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快题设计简化。

浓缩了通常方案设计中的构思、推敲和表达过程,是建筑设计的特殊且高效的工作形式。

1.2.2知识的积累

建筑方案设计是一个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综合解决立意、环境、功能、空间、形态、结构等各方面问题的复杂过程。

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要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形成建筑方案的构思、推敲方案设计以至最终完成方案的表达几乎是可能的。基本功既包括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也包括运用基础知识和理论进行构思、设计和表达的能力、比如,有的考试任务书没有没有给出诸如报告厅,多功能厅的面积,而是指明要求满足100人或150人的设计要求,就是在考察房间面积与容量关系的问题;还有的只给出餐厅的整体面积,这要求我们对餐厅面积比以及配套房间的比例关系有一定的认知。

1.2.3考试的性质

(1)基本功的体现

研究生入学考试时的快题设计重点考察的是基本功,不是想法和创新,快题立面尽量要少做想法,因为想法要牺牲一部分功能,做起来也比较浪费时间,而是否满足功能要求是评价快题优劣的重要标准,反常规的方案对研究生入学考试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供我们参考的书目有东南大学黎志涛老师编撰的《快速设计100例》,清华大学送哗皓老师编撰的《快速设计40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荆子洋老师编撰的《快速设计80例》等。

创造力的体现

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鼓励出彩,这要体现设计主题和建筑空间特征,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例如,在空间组织上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即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层层推进的“叙事情节”,有了主题和相应的逻辑关系的设计要比仅是功能分区清楚的设计更高明一些。国内建设部院作品集以及《建筑学报》《建筑创作》等主流杂志中体量较小、较为有趣的建筑方案是我们获得启示的来源,在把握建筑设计趋势,寻求立面突破上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也有些高校的考试出题人的思路立足于考察考生的创造性思维

与表达能力,或是考察考生对某一题型的应对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作为考生来讲,有必要了解不同院校的应试风格,包括考试要求、考试性质以及考察的重点等,如中央美术建筑学院某年考题要求改造天安门广场,以为考生没有画图,而是以文字的形式表达了天安门广场不用在改造的理由,表现处理独立的思考能力。

1.2.4试题的特征

以考试形式表现出的建筑快题设计题目的设置往往便于考察设计者的专业素质、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研究生入学考试快题设计大致具有以下特点:

(1)建筑类型比较普通、常见,如图书馆、名人纪念馆、社区活动中心等;

(2)场地比较宽松,有发挥的余地,如场地面积较大、周边环境好、技术指标要求不太苛刻等,便于考生有所发挥;

(3)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如强调建筑与地形条件、周边环境、城市文脉的结合等;

(4)空间富于一定变化,一般设计任务书里对功能空间大小及性质等有不同的要求,有小空间的行政办公、标准客房等,大空间的会议室、餐厅、活动室等。

1.3建筑专业快题考试的试题类型

快题设计考试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设计方案与表现,因此很少出现复杂、建筑面积大或者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如医院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等。常见的类型是中小型民用建筑,因此应熟悉公共建筑原理,熟悉设计方案的深度要求和制图规范的有关规定,掌握常见建筑类型的功能要求和基本的规范数据。

此外,从时间限定上来看,考试快题设计有两种基本形式。(1)3小时的快题设计

这类快题一般要求在短促的时间内完成一个面积有限、功能简单的建筑单体设计,常见的建筑类型有小区售楼服务部、游船码头、报刊亭设计、大门及传达室设计等。此外,此类快题也可能要求完成一个建筑方案设计的部分任务,比如总平面布局及个平面设计、平面或

剖面设计或是教主效果图的绘制。如图1-2(2)6-8小时的快题设计

这类快题设计一般在一日内完成,时间大概从8、9点钟开始到下午3、4点钟结束,要求绘制建筑的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透视图,写出必要的设计说明和技术指标等,在设计过程中不得与他人讨论,更不得翻阅设计资料,要求独立思考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全套图纸,常见的建筑类型有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楼盘展示中心设计、培训中心设计、俱乐部设计、科技球馆设计等,见图1-3.此类快题在规定时间内一般能够表达出设计者的答题构思和方案的整体关系,因此这类快题设计考试能比较准确地放映出设计者的基本功和综合表达能力,所以常被用来作为设计考试的基本形式,如设计所招聘员工考试、注册建筑师方案考试以及高等院校研究生考试等。

第二章 建筑专业快题设计知识要点解析 2.1元素归类及基本尺度 2.2常见问题及对策 2.3基本规范问题 2.4网格结构处理

2.5剖面设计的相关问题

建筑设计基本要求大体上那个是一致的,一般是功能合理、空间有序、形态良好等,能够满足设计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才有可能产生更好的设计,就快题设计而言,首先应该满足基本要求。快题设计的基本功是平日学习过程中的课程设计为基础的,课程设计长期积累的问题往往也会习惯的集中反映在快题设计当中。我们应当认识到,任何建筑设计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是,避免和减少不该出现的错误是建筑设计基本素养的体现,在以考查基本功为主的快题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

2.1元素归类及基本尺度

很多不同的建筑元素或构建(也称为建筑语汇)存在建筑之中,这些元素和构建具有共通性,几乎所有建筑都不可能离开它们而存

在,在建筑设计时,我们反复使用这些基本元素来实现建筑的功用和塑造建筑的形体。这些基本元素还是活泼建筑造型、丰富空间特征的有效媒介。只有平时加强建筑语汇的积累,考试时的方案设计才会变得饱满和生动。另外,在快题设计时,某些日常建筑设计中的环节无法展开,如查阅规范、调查研究、踏勘地形等,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快题设计时,为了游刃有余地调用、选择这些基本元素,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这些元素加以整理并归类,心脑并记。

(1)入口 基本特征

入口是进入建筑物的前导空间,其引导性和可识别性通过踏步、坡道和进入方向等强调出来。

形态与尺度

入口的形态以主、次入口为依据,以大小不同的入口空间形成对人流的引导。一般对门的基本尺寸要求为:单扇门宽0.7-1m之间,公共建筑的门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按多股人流来确定门的宽度,可开双扇门、四扇或以上的门,是最大层人数计算总宽。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门宽度不应小于1.4m,且必须向疏散方向开启,旋转门、电动门和大型门的临近应另设普通门。其入口设置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坡道应成直线型、直角形或折返形,不宜成弧形,期最大坡度1:12,最小宽度大于等于1.2m。需要注意的是,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m,踏步不宜大于0.15m,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1m时,宜有护栏设施,见图2-1,2-2

平面或空间实例(2)门厅

门厅是专供人流集散和交通联系使用的空间,其可以把各主要使用空间连接成一体。门厅是设计的重点部位,丰富的空间效果可以由门厅展示出来。

形态与尺度

门厅的尺度在设计任务中没有直接给定,需要按照空间形态和建

筑面积自行估算,估算原则是方便前台接待,满足人流出入、短暂停顿、休息等功能要求,见图2-3(3)雨棚

基本特征

雨棚一般以支撑、吊拉、构架、特殊造型等形态出现,其尺度视入口空间而定。当代建筑中常见用首层平面推进的手法形成虚空间,起到雨棚的作用。见图2-

4(4)阳台

基本特征

阳台用来塑造光影效果、增强虚实变化、丰富里面层次。

形态与尺度

阳台的尺度根据房间性质和面积而定,常用伸出、凹进以不同的形态、角度构成,见图2-

5(5)外窗

基本特征

外窗的形状,大小、位置、材料、颜色等造型手段非常丰富,其具有较强的可塑造性和表现力。

形态与尺度

窗该怎么开,开创面积有多大。这要根据房间的使用要求来定,不同民用建筑采光面积比不尽形同,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以伸出、凹进等不同形式和不同的材料构造形成。见图2-6

(6)楼梯间

基本特征

楼梯作为竖向交通联系的孔道,是建筑物的交通枢纽,因此它必须选择在适中的位置,从而顺畅地分散到各个房间。楼梯是非常重要的造型和活跃空间的元素,具备很好的可塑造性、具有丰富的形态类型和极强的表现力。

形态与尺度

楼梯要考虑防火安全疏散、日常交通人流通过、搬用物件等通行的需要,要有防火跌、防坠落措施。快题设计对楼梯间面积没有明确要求,但我们必须掌握楼梯间基本尺寸规范:楼梯的长度取决于层高,休息平台宽度不得小于梯段宽度,连续步数不应超过18级,平台上下过道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处净高不应小于2.2;梯段净宽按每股人流0.55+(0-0.15)m计算,并不应少于2股人流的宽度,楼梯按每层人数计算总宽,一般情况下主楼梯4m开间,次楼梯3.6m开间,出于需要可自行增减。电梯厅候梯深度大于等于1.5倍轿厢深度等,见图2-7(7)卫生间

基本特征

卫生间是建筑当中必不可缺的的元素,但它常常被忽略,而且会私密性问题困扰设计。设计好卫生间除了满足卫生器具所必需的空间尺度外,基本要点首先是位置,一般卫生间总是与楼梯间相伴,其次是设计好卫生间的前区空间。

形态与尺度

快题设计对卫生间面积没有明确要求,要根据任务要求判断建筑应当具有多少侧位满足使用要求,从而定出卫生间个数。2000平米以下的建筑除特殊要求外,卫生间不多于3个,每个功能区宜各设置卫生间,供各自使用,其位置用于公共区有联系,不应设在使用区内。一般男卫比女卫略大,并配有公共盥洗室。隔间外开0.9m X 1.2m,内开0.9m X 1.4m,单侧隔间至对面的净距及双侧隔间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m;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小便池之净距:但风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m,见图2-8 2.2常见问题及对策

2.2.1 功能分区问题

在建筑设计中,功能分区一般以动静、主次、公私等关系进行,具体而言,可以水平分区,也可以垂直分区,基本原则是避免或减少个功能区的相互干扰,功能分区的问题常常体现在分区缺少依据,如图2-9所示,首层平面教室与活动中心应与设备体块进行位置互换,二层应将行政办公与研究、陈列房间置换,以便符合合理有效的行为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报告厅、多功能厅、餐厅等大空间至于首层时应考虑入口、人流、交通等制约关系,格外注意其对整体功能和空间

形态的影响。另外,按照规范要求,公共厕所、盥洗室、浴室等用房的直接上层,在功能配置的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2.2.2 房间朝向问题

对于经常使用、停用使用时间较长的空间,如教室(美术教室外,应北向采光或利用天窗)、客房、办公等一般面朝向或主要的景观方向。如图2-9所示,首层平面可将报告厅、阅览室、教室与展厅置换,二层平面工作室、研究室、办公等房间可与库房置换以便争取更好的朝向。此外,对于对功能厅、餐厅等主要空间不应放于偏僻处,应当为其争取良好的朝向形象。

除了经常停留时间很短、很少见使用的空间或要求避光的房间(如储藏室)之外,楼梯间、卫生间也不应完全封闭,宜有天然采光和不向临室对流的直接自然通风,但这些辅助空间尽量辅助空间尽量不要占据好的朝向,顺便一提的是,楼梯间与卫生间合并设置时位于建筑入口或端部,置于入口时应位于既方便寻找,能方便快捷地服务人流,又相对隐蔽的地方,并尽量不使用卫生间合楼梯间正对大厅和入口(传统对称式建筑除外);分开设置时常位于主题功能之间,形体上可做凹进处理。

厨房、锅炉房等可能造成污染的空间布置在下风向,风向和地域,季节有密切关系,这就需要了解任务书关于城市地理环境的规定,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以我国北方为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夏两季虽风向不同,但以北方为主导风向,故有可能将厨房布置在建筑南向,然而,南向又是光照条件最好的方向,厨房并非对朝向有很高要求,这需要我们在各种矛盾中抓主要矛盾综合解决问题。

2.2.3 交通组织问题

关于交通组织问题,基本原则是流线顺畅、方便快捷。快题设计中常见问题是交通空间尺度失调,尤其是在建筑主次入口、特殊空间主入口、流线交叉转折等节点部位放大空间尺度形成门厅或过厅。见图2-10所示,主入口门厅不仅是人流集散的场所,在解决垂直交通问题的同时,还要成为多功能厅的入口,面积就显得过于局促。

2.2.4 一些细节问题

通常情况下,室内外,干湿空间之间应有高差,高差之间的踏步在们开启范围内应有足够的缓冲平台。

对于建筑内部空间而言,诸如餐厅,会堂、展厅等特殊功能的房间,需要明确净高要求。

在平面尺度上开间与进深比多大会破坏空间形态,对于小空间而言,比例超过1:2时易造成采光通风不良。

2部电梯不应再转角处紧邻布置,电梯出入口应布局放大形成缓冲空间——电梯厅。

内走廊等条状空间应在端头设采光通风外窗,这样才会使空间显得明亮、透气。

一般情况下,建筑入口要设置残疾人坡道。

2.3基本规范问题

在快题设计中为保证我们设计的建筑符合试用、安全等基本要求,我们需要具备一些规范方面的知识。规范无非是我们再设计、使用建筑时恩能够达到或不能达到的最大或最小限度的规定,是生活尝试在建筑设计上的反映。最基本最常用的规范是《民用建筑设计通例》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3.1 不同建筑类型规范举例

(1)图书馆建筑

图书馆个空间柱网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适用性和使用的灵活性,藏、阅空间合一着,宜采用统一柱网尺寸,统一层高和统一荷载。基本书库的结构形式和柱网尺寸应适合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和所选书架的排列要求,框架结构的柱网宜采用1.2m或1.5m的整体数倍莫属。

书库、阅览室藏书区采用积层书架的书库结构梁或管线底面之净高不得小于4.7m。

报告厅应满足幻灯、录像、电影、投影和扩声等使用功能的要求: 300座位以上规模的报告厅应与阅览区隔离,独立设置,并应独立设置安全出口,且不得少于两个,应该设专用的休息处、接待处及厕所。

300座位以下规模的报告厅,厅展使用面积没座位不应小于0.80平米,放映室的进深和面积应根据采用的机型而定。

使用频繁,开放时间长得阅览室宜临近门厅布置。阅览区不得被

过往人流穿行,独立使用的阅览区不得设于套间内。

阅览区应光线充足、照度均匀,防止阳光直晒、东西开窗时,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阅览空间每座战使用面积设计计算指标为1.8-2.3平米/每座。

图书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时,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电梯。图书馆内书库、非书资料库的数算楼梯,应设计为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

图书馆卫生间成人男厕按每60人设大便器一具,每30人设小便斗一具;成人女厕按每30人设大便器一具。

(2)博物馆建筑

新建博物馆建筑的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大、中型馆内2层或2层以上的陈列室宜设置货客两用电梯,2层或2层以上的藏书库房应设置载货电梯。

藏品库房净高应为2.4-3m,若有梁或管道等突出物,其底面净高不应低于2.2m,藏品的运输通道应防止出现台阶,楼地面高差处可设置不大于1:12的坡道。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内不应敷设给水管道,在其直接上层不应设置饮水点、厕所等有可能积水的用房。

陈列室的面积、分间应符合灵活布置展品的要求。

陈列室净高除工艺、空间、视距等有特殊要求外,应为3.5-5m等。

普通陈列室应根据展品的特征和陈列设计的要求确定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合理分布和组合。

陈列室单跨时的跨度不宜小于8m,多跨时的柱距不宜小于7m,室内考虑在布置陈列装具时有灵活组合和调整互换的可能性。

(3)饮食建筑

40座及40座以下为小餐厅,40座以上为大餐厅。

餐馆的餐厨比宜为1:1.1。

食堂的餐厨比宜为1:1。

饮食建筑的基础出入口应按人流、货流分别设置。

在总面积布置上,应防止厨房(或餐饮制作间)的油烟、气味、噪声及废弃物等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

就餐者专用的洗手设施和厕所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二级餐馆及一级饮食店应设洗手间和厕所,三级餐馆应设专用厕所,厕所及废弃物等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一、二级食堂餐厅捏应设洗手池和洗碗池。

厨房与饮食制作间按原料处理、主食加工、副食加工、备餐、食具洗存流程合理布置,严格做到原料与成品分开,生食与熟食分隔加工和存放。

辅助部分主要有各类库房、办公用房、工作人员更衣室、厕所及淋浴室等组成,应根据不同等级饮食建筑的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2.3.2 常用疏散规范

(1)疏散距离要求

对疏散距离的要求为双向疏散时幼儿园25m,医疗、学校35m,其他建筑40m,袋形走道时幼儿园、医疗20m,学校及其他22m。开敞外廊时增加5m,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距离可按规定增加25%,非封闭楼梯间双向疏散减5m,袋形走道减2m。

任何情况下,房间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袋形走道时的规定最大疏散距离。

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内由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4m,且人数不超过80人时,也可设一个向外开启的门,但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m;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要超过60平米,且人数不超过50人,可设一个门。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其中建筑面积不大于50m平米时,可设置一个疏散出口,其疏散出口总宽度应使其通过人数不少于每一百人1m,此类建筑如超过地上3层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一般面积在2500平米左右的防火分区至少应有两部疏散楼梯,当然,多设楼梯虽然有利于疏散和方便交通,但梯均服务面积的降低却表明设计不够合理。楼梯底层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对外出口布置早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2)疏散方向要求

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特别注意封闭楼梯间各层防火门和首层防火开启方向不一样,人数不超过60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时,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疏散用的门不应采用侧拉门,严禁采用转门。

不难看出,只要我们能切身体会其规范的合理性就会在设计过程

中不自觉地加以考虑。

2.4网格结构处理

关于格网结构处理,在快题设计中也是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2.4.1 开间尺寸的决定因素

对于各类建筑而言,由于各自功能要求、尺度比例、造型特征等方面的不同,开间尺寸也有不同,影响开间尺寸的因素,见表2-

1、2-2 表2-1 开间尺寸影响因素分析

表2-2 开间尺寸内部因素分析(设备、家具、车辆等)分析举例 2.4.2 跨度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建筑跨度可以是等跨也可以是不等跨,这需要之前的方案雏形大致形状来定。例如,分开为20平米和16平米的来那个累房间南北布置与一个大空间,开间定位4m,所以20平米的房间进深为5m,16平米的房间进深为4m,考虑到中间有走道,可另加2m跨度,为了减少柱子数量,4m和2m两个小跨度合并为6m跨度。这样,大空间进深进深为两跨5m和6m(见图2-11)。将建筑总进深尺寸的要求,还可在大跨之中再划分若干合适的小跨度尺寸,直到每跨度尺寸都确定下来为止。

把建筑总进深划分成几个大跨一般一下有两种方法:

(1)在两个功能分区应有一条跨度的轴线;

(2)在水平交通线一侧应有一条跨度的轴线。

2.4.3 基本方法

建筑快题设计一般多要求为框架结构形式,而且格网宜简单。对于方格网和矩形格网的采用要看方案的基本平面和多数房间的面积以及使用要求来定。如果总平面为板状,则框架结构格网多为矩形格网,如果总平面长宽总尺寸相当,多为方格网,也可抽掉室内扩大空间中的几排柱子使布局成为矩形格网。

格网尺寸的设定首先要确定平面总尺寸。对于平面比较规整的方案来讲,根据功能布局所获得的一层平面范围,大体上可获得平面的外轮廓长宽总尺寸;对于平面布局富于变化的方案来讲,可按比例估计长宽总尺寸,然后进一步确定开间和跨度的尺寸与数量,并与有总尺寸的平面进行互调,保证总平面符合面积要求的同时纳入结构总框架之内。

2.4.4 注意问题

结构体系基本建立起来后,接下来要将各层平面功能配置关系有秩序地纳入架构格网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1)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按部就班落实房间的安排;

(2)不能因为房间具体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打乱已确定的房间功能配置关系。

2.4.5 具体操作

(1)将大的功能分区在整体格网中分成几部分,并估算个功能区所需占有的格网面积或格网数。

(2)在格网系统中,建筑公共空间的尺度与面积,如走道宽度或门厅面积等,需要以方案构思过程中确定的交通流线或节点为依据进行转换。

(3)每个房间定位时需要注意一下三点 考虑房间比例关系;

房间面积不可过大或过小;

必须结合架构尺寸的规律,不应该完全按房间面积分格格网。(4)按房间面积配置格网大小

采取数格子的方法可以避免在格网中安排房间时遇到的矛盾,我们可以先计算每个格子的面积是多少,如8m X 8m的方格网,一个各自的面积为64平米。

一个250平米的大房间需要4个格子;

一个30平米的小房间需要半个格子;

一个60平米的房间一个格子即可,少4平米在允许范围内;

一个200平米的房间,3个格子虽然面积合理,但格子并排会导致房间形态失常,恰当的办法就是开间给两个格子16m,进深给一个格子半12m。在保证房间形态合理的前提下,剩下那半个格子可以作为走廊还是其他用途,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见图2-12 矩形格网如6m X 8m,一个格子的面积为48平米。

如果一个大房间为200平米,则需要4个格子;

如果一个小房间为54平米,则半个格子即可;

如果一个房间为150平米,给它3个格子,虽然面积合理,但格子并排会导致房间比例多余狭长,或房间形状呈L形,恰当的办法就是开间给2个格子,进深给一格半9m 见图2-13(5)功能配置关系的悠闲保证

时常会有个别房间纳入格网内的情况出现,那么,保证功能关

系的合理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可让房间大一点或小一点,牺牲面积因素来实现合理的功能配置关系,也就是说房间的位置重要与它的面积。类似这种在结构格网中纳入所有房间出现的矛盾应该是比较普遍的,常常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但只要能综合各种因素,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总能平衡得失。

2.5剖面设计的相关问题

2.5.1 呈现问题

剖面设计是平面与造型的一种表达和推敲,但很多考生的这种表达式没有概念的或是空间、结构概念不强。表现在剖面图上的问题有:没剖到但能看见的梁没有表示,剖到的梁也没有表达出来,尤其是构造概念单薄,比如梁板柱,挑檐、女儿墙等的节点以及应对立面变化的节点都交代不清。作为影响快速建筑设计方案质量的因素,结构和构造的要求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这些问题多了就会影响考官对方案的整体考评,另一方面这些问题也能反映出设计者方案设计能力的欠缺。

2.5.2 刨面要求

(1)根据平面设计的尺寸反映出剖面位置的柱网关系,并根据设计要求在剖面上确定室内外高差和各层层高,以及正确表达梁、板、柱三者的结构关系,吊顶隐藏内容可不显示。

(2)根据立面设计的要求,研究屋顶剖面形式。如果是平屋面,考虑是出檐还是女儿墙,以及它们的结构、构造概念的表达;若为坡顶,考虑坡顶及檐口屋面形式。此外还要考虑各层外墙与外框架柱的进出关系,表达外墙洞口标高,反映立面设计要求并为立面设计创造依据。

(3)通过剖面设计考虑特殊房间如何满足特殊功能的要求。如影视空间规模超过300座时,必须满足各项工艺要求,遵循放映、还音本身规律,着重解决好观众厅的视、听条件与地面坡度,以及疏散各项高差;剧场空间还要进行实现设计,作为实现升起曲线作为剖面设计的依据。

(4)通过剖面设计,思考对坡地的利用。坡地建筑设计的一个原则是依山就势,依据地形剖面坡度采取相应对策,常见错半层或骑砍形式布局平面。2.5.3 解决办法

结构、构造基本知识掌握不牢的考生,需要在考前进行补习,其

实剖面设计并不复杂,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

(1)剖面设计应反映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内补空间的组合关系、房间的剖面形状、个房间的竖向高度、建筑层数、结构布局及形式、梁柱关系、室内外空间处理等。

(2)剖面位置要恰当,需抓住一两个最典型的剖面说明建筑外部体量和内部空间形态,剖面位置应在可表达内外空间变化的内院,表达内部空间流通的中庭等地方。由于考试时间有限,也可剖在画图工作量少的地方。

(3)剖面中的所有结构,构造概念一定要清楚。梁柱断面关系要清晰,女儿墙、檐口要到位,采光顶要滑边梁、泛水,室内外高差必须明确等。这些不但反映出基本知识掌握得是否牢靠,也会影响到立面设计与表达的正确与否。

第三章 建筑专业快题设计的表现技法 3.1材料与工具 3.2线条表现

3.3马克笔及彩铅表现 3.4其他表现

3.5建筑速写在快题设计表现中的作

10.建筑设计专业英文自我介绍 篇十

good evening, members and guests, tonight its my first speech here. the topic is self introduction. sometimes i need to break the ice, when i start a meeting, have an interview, or my first blind dating with a charming girl. i introduce and it works. but tonight quite hard, for its all in english and later should be evaluated by some of u.

usually i began like that:

my name is chenwengang, 29 years old, grown up in hubei province.

i entered wuhan university in 1998 for bachelor degree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8 years later i graduated from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2006 with master degree. then i came to shenzhen, worked for huayi design company until now. i worked here first as an assistant, then an architect, and right now a project-in-charge.

during my 3 years here, i practiced a lot. i assist my supervisor to discuss with teammates and handle some general paper works, sending emails and faxes. as a project architect, i handle residential projects over 200,000 sqm, i need to discuss with clients and make presentations during meeting. after meetings, i report to my vice principle directly.

i learned a lot not only from my job but also my family. i was born in a big family with two elder sisters. one is a doctor, another is a trading manager. when we were children, we played and fight, for the last apple. as a child, i learned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 i learned how to negotiate in a very tough situation. they really taught me a lot. i kept patient when they shopping, i performed gentleman when they dinner. i am so lucky to have two such sisters in a big family, i need to thank them.

we 3 guys all have one in common that we all like english. as a busy working man, i never imagine that i would come to english corner one day. in my university, english corner is not a place for english, but have a very bad reputation for hunting girls, i never go there so i have a no chance to speak. when i worked, everything changed, i need to report to my boss everyday. that’s why i want to make some changes this year.

11.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学专业) 篇十一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BIM技术;应用

21世纪的今天,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对于人们生活现状有着积极改善作用。同时,现代化建筑行业的综合发展,更是将建筑业的发展全面推动。伴随着现阶段人们需求的不断提升,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更加强调智能化和优化性的综合设计。BIM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建筑师的工作方式,实现了绘图精度和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因此,本文对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1 BIM技术的应用流程

1.1 原理

BIM技术作为建筑设计结合的一种CAD技术,在建筑借助于数字性的表达中,仅仅结合一个电子模型,将全部的建筑信息保存,实现建筑界发展的一种技术创新。通过对目标的CAD结合,在建筑材料转化中,实现数字化的一种根本表达,并在实践性的应用中,将众多的BIM应用体系逐渐生成。这种BIM软件将简单的几何应用格局全面摆脱,而实际的范围使用中,应用平面图形的基本格局,做好计算机点线之间的修改,这种平面构成一种立体建筑物整体,如图1所示。

BIM体系的应用中,建筑物主要是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对象,而数字编码的应用中,更加注重整个建筑物整体性表达。

1.2 工作概念

对于BIM技术而言,在将虚拟建筑和建筑虚拟功能实现时,不仅仅有着建筑视图和图形表现过程,同时也存在工程量清单的具体过程,结合一种3D模型实现的根本分析。在工作概念的结合中,不仅仅有单一的文件,同时也存在建筑工程三维数据模型。BIM技术创建了虚拟建筑模型的一种信息共享(如图2所示)。

这种单一的文件,不仅仅结合建筑项目模型和全部文档,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是运用虚拟建筑文件实现的一种过程。在建筑模型和文档之间的联系中,往往存在一定的相互性,而应用自动化文件的分析中,不仅仅要做好工作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同时也要做好信息库和建筑构件之间的一种联系,将渲染以及清单全面实现,做好数量计算的基本过程。

1.3 分类

现阶段的BIM技术,不仅仅存在设计类的一种软件,同时也存在一种施工类的软件,通过制定建筑方案和设计建筑施工图,并做好建筑运作的根本分析,有着较为广泛性的应用。

2 BIM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2.1 实现了虚拟建筑中的设计

现代化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BIM软件的结合,建筑师可以依据BIM软件对建筑模型进行制作。这一虚拟模型的构造中,结合实际的设计模拟效果进行查看,在基于全方位的角度对模型的旋转效果观看中,对建筑建成后的空间效果进行查看。而模型内部建筑中的空间感受体验中,注重建筑空间人的感受中的基础性细化过程,在空间的利用中,注重建筑内空间元素的基础考察,做好设计思路的根本验证和分析。思考材料的选择中,结合颜色对最理想的效果创造,在设计的随心所欲进行中,借助于屏幕对设计的变化进行显示。

2.2 实现了图纸文档的自动生成

传统工作过程中,图纸有着一定的独立性,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单独的一种拼接和展现,并实现平面立面以及剖面的过程,项目实际的开展中,同时也要及时修改图纸。这一过程的完成,不仅仅有着加多的实践占用,同时也使得人力资源处于一种浪费的状态。BIM技术的应用,结合虚拟模型的相关设计,并实现一种自动生成过程(如图3所示)。

建筑师在模型的分析中,对不同的视角加以引用,做好建筑模型的自动化,形成较大的数据库。

2.3 实现了分析能力的高级性

对于2D状态下的CAD而言,图像处于静止的状态,数据的分析难以实现,同时数据也难以进行根本上的模拟。在BIM技术的应用中,实现虚拟建筑模型的根本建立,在大量数据信息提供中,在模拟软件中做好信息的输入,并结合建筑物的基础结构情况,在相关性能的分析中,做好建筑物空间效果的根本模擬和实现过程。而计算机数据的分析中,不仅仅将大量的人力节省,同时也有着较为准确的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

3 BIM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优势(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特点较为明显,在广泛的应用中,有着简单的画图工具功能,更新设计理念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注重建筑设计的综合性实现,这种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更要做好科学规范化的应用。

3.1 分析建筑场地

BIM技术的应用中,就要合理的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在建筑场地的规模化发展中,体现出建筑物空间数据的根本建模,在建筑项目规划发展中,结合场地的实际使用条件,做好场地特点的有效性评估。而建筑项目的场地规划中,结合建筑布局的基本条件,实现建筑场地的综合科学性分析。

3.2 科学设计建筑规划

BIM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的引用过程中,建筑项目相关的设计人员,就要在实际的规划中,结合空间对复杂的空间进行分析,将工作的时间有效节省,并注重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工作价值的全面提升。

3.3 科学论证建筑方案

建筑设计空间有效性的评估中,应用BIM技术,在互动效应的结合中,使用者可以做好相关信息的积极反馈,在BIM工作平台的综合性应用,注重建筑项目相关问题的一种全面体现,并实现决策时间的有效缩短,将工作效率显著性的提高。

3.4 设计三维可视化建筑

建筑设计人员的一种BIM技术应用,注重三维可视化设计工具的有效性结合,在所见即所得的效果体现中,结合三维模型将建筑设计工作综合实现。而建筑用户的综合分析,就要做好业主实际情况的分析,在建筑内容的直观展现中,对自己实际的投资情况和收获情况随时的加以了解。

3.5 协同设计

现代化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结合BIM技术,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应用发展,注重建筑规范化的设计和施工,并在建筑实际的运营中也积极参与,有着较大的应用意义,实现了建筑行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

3.6 分析建筑性能

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在虚拟建筑模型的设计时,将其在相关性的性能分析软件中导入,并结合相关的一种分析结果,将建筑设计工作效率全面提高,并注重服务质量的综合性提升。

因此,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不仅仅要做好场地的分析和建筑规划的科学分析,同时也要对建筑方案进行科学的论证,对三维可视化建筑设计,在协同设计加强中,实现建筑性能的科学分析。

4 结语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胡互联网信息技术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样也推动了建筑行业的智能化规模化发展。对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而言,难以满足现代化建筑行业的高性能要求,而BIM技术的出现,将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推向新的舞台,实现了建筑行业的积极有效发展。以上本文研究分析BIM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时,分析了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优势,最后探讨总结了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BIM技术应用的具体过程,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谭洁,汪梦林,王建华.参数化设计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清代官式建筑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03).

[2] 王广斌,向乃姗.多学科设计优化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2).

12.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教学中的盲区 篇十二

随着设计软件的不断完善升级和建筑行业的分工逐渐细化, 建筑类计算机设计软件慢慢分化为四类:

1、施工图设计软件。

2、效果图设计软件。

3、后期动画制作软件。

4、综合配套软件外挂。

施工图设计软件的主流软件是CAD类的设计软件, 这类软件运行要求硬件设备配置不高。软件版本更新已经很多次趋于完善, 内部模块分布合理。尤其是这类软件大部分具有网格捕捉和点对点的捕捉设计辅助选项, 制作精确的图纸游刃有余。但是这类软件也有一定的局限, 在材质编辑覆盖和三维模型处理上属于弱项。而且和有些高端三维制图软件的无缝接口共享做的还不够完美, 经常出现错误, 其中以法线方向错误最为常见。

效果图设计软件在国内现在一般是运用3DMAX和3DVIZ。这类三维软件的特点是可以用多视图实时显示模型概况, 便于修改。同时, 基本都可以达到运用现实实物照片为材质进行光影材质编辑。灯光模块也趋于完善, 可以运用漫反射和全剧照明现实灯光模拟器。渲染模块可以达到照片及效果, 真实地反映设计者的意图, 达到良好的视觉传达。但是, 这些软件, 普遍的缺点是图纸的精确程度难以控制。由于模拟照相机的广角和焦距的局限性, 有时候甚至要移动建筑的局部构件, 追求视觉效果而丧失了图纸的真实性。

后期动画制作软件基本是为三维软件配套服务的, 主流为photoshop和premier。这类软件对于建筑设计的精准建模和三维构架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它们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后期的美化处理。众所周知, photoshop软件是平面魔术大师, 可以处理图片的色彩、分辨率、饱和度, 同时可以将多个图片中的不同元素进行合成。Premier软件主要是用于动画的后期剪裁、配音合成和动画特效的完成部分。这类软件, 在建筑设计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设计领域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综合配套软件外挂一类的软件都是附属于一个大型的设计软件内核, 使其功能更加强大。例如基于CAD软件的圆方和中望系统。这类软件可以实现傻瓜操作, 把建筑设计中的每个阶段都用简明的菜单罗列出来, 软件达到了一条龙服务的水平, 但是这类软件一般都价格昂贵。

2当今建筑设计软件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建筑设计软件教学宏观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筑设计专科类学校的课堂教学。另一类是培训机构的建筑类设计软件培训。

建筑类专科学校的教学中, 由于高校教学大纲的局限, 有些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课时少得可怜, 实用课程不受学校领导重视。同时, 授课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 教课过程中的案例不能贴近实际设计。由于, 少量的课时导致了大量的软件功能不能全部介绍, 学生实际的上机操作联系相当少。因此, 在高校专科课堂教学中能够掌握建筑设计软件基本属于天方夜谭。正是因为这样, 社会上一些专门对建筑软件进行培训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软件培训机构由于没有腐朽的教学大纲的限制, 所以教学模式比较灵活和实际制图工作联系比较紧密。同时, 授课教师基本都是有时间经验的设计师, 有些培训老师已经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所以教学效果较好。毫无疑问, 培训机构在师资力量上要比高校强, 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学员可能认为高校的教学水平会高一些, 那就大错特错了。大家可以从计算机普及的年限来测算一下高校教师的水平。计算机普及是在1995年前后, 由于windows95操作系统的出现, 微型计算机才走入了寻常百姓家。高校教师也是和大部分普通人一样在这个时期接触计算机的, 所以不要太迷信他们。而高校的教师大都是进入学校后就开始熬年限评职称, 熬成教授的老师不一定是有真才实学的, 就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教学有些教师也是初学者。但是由于有了某某学校教授这一头衔, 讲课就有了皇帝的新衣。高校的学生也因为以拿到毕业证为目的而不敢得罪老师, 所以在某些学校中就形成了一些误人子弟的专家教授的生存土壤。

软件培训机构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服务行业。由于市场竞争, 所以不得不在各方面提高教学水平, 随时适应市场需要更改教学大纲。授课老师也不像高校教师那样是铁饭碗, 所以每一位在培训机构讲课的老师都具有相当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也就促成了他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所以他们对计算机软件这种不断升级的领域是相当适应的, 这对于学员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情。但是, 培训机构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病, 教授课程的教师大多注重软件的使用讲解, 而忽视了建筑设计的教学。学员如果没有从事过建筑设计行业一般在培训机构出来只能做制图员做不了设计师。也就是说培训机构的教学是单纯的软件技术使用而不是设计师内在修养的训练。这一点需要学员自学或者在不断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去养成。

3建筑设计软件教学的展望

当今的建筑设计软件教学需要的是设计理念和软件技术的结合。对课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采用实际项目教学法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有助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软件教学过程中, 力求贴近实际应用。在目前主流软件的运行环境状态下, 实现这一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目前主流的建筑设计软件分工较细, 这无疑是对于单项的设计工作是有利的。但是, 由于借口的通用和软件文件格式还不完善, 所以不同软件进行设计不同阶段交接的时候容易出现微小的bug。而且, 软件永远只是工具, 再完善的软件也仅仅是比画笔操作速度快而已, 真正的设计者是必须不断训练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设计理念。这一点是软件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

参考文献

[1]李季.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5 (17) .

[2]郭承志.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和分析[J].青海师专学报, 2005 (S3) .

13.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学专业) 篇十三

月至207月在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专业: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与制造;

专业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CAD/CAM设计制造软件、机械设计工艺基础、塑料模、公差、电子电工、液压传动等;

获得证书:毕业证书、CAD绘图中级证书、英语二级证书、office办公软件中级证、数控机床操作中级证书;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悉AutoCAD、Pro/Engineer等设计软件,office办公软件;会MasterCAM制造软件;略懂CorelDARW设计软件;有一定的.机械工艺设计能力及模具设计的基础;熟悉钣金件机械加工工艺;

详细个人自传

本人容易接受新知识、动手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希望能成为贵公司一员,为贵公司出一分绵力!

14.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学专业) 篇十四

实验一

SolidWorks草图绘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solidworks软件的界面,掌握用SolidWorks软件绘制草图、标注尺寸和几何关系等参数化设计技术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1.SolidWorks软件界面与草图绘图工具的使用; 2.应用参数化的设计思想进行草图设计; 3.基准面和其他参考几何体的创建;

4.草图绘制、标注、修改、命名和链结尺寸、标注几何关系的具体操作; 5.三维草图的绘制。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PC机、Windows2000操作系统、SolidWorks、3dsmax、AutoCAD等应用软件

四、实验原理

Solidworks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Solidworks软件草图绘制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1.启动solidworks软件,认识solidworks工作界面,练习:  solidworks文件窗口、特征管理器、属性管理器等的操作;  工具栏、文件和系统属性等工作界面定制的方法。2.打开solidworks范例文件,练习:  图形元素的选择;  控标的使用;

 模型显示方式的转换;  视图的定向和控制。

3.新建solidworks文件,练习各种基准面的创建方法;

4.新建solidworks文件,练习各种草图绘制工具的使用方法; 5.新建solidworks文件,练习三维草图的绘制方法;

6.任选一给定的solidworks零件,完成其草图轮廓的绘制并按照要求标注尺寸或几何关系。

六、实验报告主要内容及要求

每单元上机训练均要求按照指定内容,完成上机作业,提交电子版文件

七、实验注意事项

1.上机前认真阅读solidworks软件教程;

2.注意通过尺寸标注和几何关系的给定实现草图的完全定义; 3.注意草图绘制出现过定义等问题时的处理方法。

实验二

SolidWorks特征建模实验

一、实验目的

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solidworks软件的使用,掌握SolidWorks软件的基于特征造型的零件建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1.熟悉SolidWorks实体造型思想;

2.Solidworks主特征的创建和编辑:包括拉伸特征、旋转特征、扫描特征和放样特征; 3.Solidworks应用特征的创建和编辑:包括圆角、抽壳、圆顶、组合、阵列等;

4.Solidworks曲线的创建和编辑:包括投影曲线、分割线、组合曲线,空间样条曲线、螺旋线等;

5.Solidworks曲面特征的创建和编辑:包括拉伸曲面、旋转曲面、扫描曲面、放样曲面、等距曲面、延伸曲面、缝合曲面、填充曲面等;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PC机、Windows2000操作系统、SolidWorks、3dsmax、AutoCAD等应用软件

四、实验原理

Solidworks实体建模工具、Solidworks曲面建模工具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1.新建solidworks文件,绘制草图,练习拉伸特征和拉伸薄壁特征的操作;

2.新建solidworks文件,绘制草图,练习旋转特征和旋转薄壁特征的操作;

3.新建solidworks文件,绘制轮廓草图、路径和(或)引导线,练习简单扫描特征和带有引导线的扫描特征的操作;

4.新建solidworks文件,绘制轮廓草图、中心线或引导线,练习简单放样特征、带有中心线的放样特征、带有引导线的放样特征的操作;

5.任选一给定的solidworks零件,综合应用拉伸、旋转、扫描和放样特征建立零件模型;

6.打开solidworks范例文件,练习圆角、抽壳、组合、阵列等应用特征的操作;

7.打开solidworks范例文件,练习投影曲线、分割线、组合曲线、空间样条曲线、螺旋线等曲线的创建方法;

7.打开solidworks范例文件,练习拉伸曲面、旋转曲面、扫描曲面、放样曲面、等距曲面、延伸曲面、缝合曲面、填充曲面等曲面的创建方法;

8.任选一给定的曲面造型,综合应用曲面造型工具完成其曲面造型。

六、实验报告主要内容及要求

每单元上机训练均要求按照指定内容,完成上机作业,提交电子版文件

七、实验注意事项

1.上机前认真阅读solidworks软件教程;

2.注意利用引导线建立扫描特征时的建模顺序以及穿透几何关系的指定; 3.注意利用引导线建立放样特征时的建模顺序以及穿透几何关系的指定; 4.注意投影曲线和分割线的区别;

5.注意利用拉伸、旋转、扫描、放样生成曲面和实体时的异同。

实验三

Solidworks装配造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 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SolidWorks软件中生成装配体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1.理解和掌握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种装配设计方法; 2.SolidWorks装配造型的基本方法; 3.装配体爆炸视图的创建。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PC机、Windows2000操作系统、SolidWorks、3dsmax、AutoCAD等应用软件

四、实验原理

Solidworks装配工具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1.打开solidworks范例文件,练习:  装配体工具栏的使用;  装配体中零件的空间定位;  装配配合关系的指定;

 装配体中子装配体的创建和编辑;  装配体中零件的创建和编辑;  装配特征的创建。

2.打开solidworks范例文件,练习装配体爆炸视图的创建和编辑; 3.任选一给定的solidworks装配模型(要求零件数目不少于5个),完成下列任务:(1)建立各零件的模型

(2)通过指定配合关系完成子装配体和(或)装配体的造型。

六、实验报告主要内容及要求

每单元上机训练均要求按照指定内容,完成上机作业,提交电子版文件

七、实验注意事项

1.上机前认真阅读solidworks软件教程; 2.注意装配配合元素的选择技巧。

实验四

Solidworks工程图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SolidWorks软件中生成各种类型的工程图纸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1.熟悉工程制图规范;

2.SolidWorks中工程图纸格式的设定;

3.常用工程图纸的创建方法,包括:标准工程视图、投影视图、辅助视图、局部视图、剖视图等;

4.工程图纸中的尺寸标注和修改。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PC机、Windows2000操作系统、SolidWorks、3dsmax、AutoCAD等应用软件

四、实验原理

Solidworks工程图生成工具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1.打开solidworks范例文件,新建工程图纸,练习:

    工程图纸格式的设定; 工程图工具栏的使用;

标准三视图和投影视图的创建; 视图比例等属性的编辑;  工程图的尺寸标注。

2.打开solidworks范例文件,新建工程图纸,练习使用辅助视图工具建立斜视图、局部视图;

3.打开solidworks范例文件,新建工程图纸,练习使用剖视图工具建立全剖和半剖视图;

4.打开solidworks范例文件,新建工程图纸,练习使用剖视图工具建立旋转剖视视图 5.打开solidworks范例文件,新建工程图纸,练习使用剖视图工具建立阶梯剖视视图 6.任选一给定的solidworks装配模型,完成其零部件和装配体工程图纸的创建。

六、实验报告主要内容及要求

每单元上机训练均要求按照指定内容,完成上机作业,提交电子版文件

七、实验注意事项

1.上机前认真阅读solidworks软件教程;

2.注意工程图纸的生成应符合基本的制图规范; 3.注意工程图纸中尺寸位置的调整。

实验五

Solidworks综合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solidworks基本操作,零件建模、装配体建模和工程图设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三维CAD软件创建完整的产品数字化模型的综合能力。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结合SolidWorks和其他造型和渲染软件,完成指定课题的三维零件建模、装配造型、工程图纸和渲染效果图的设计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PC机、Windows2000操作系统、SolidWorks、3dsmax、AutoCAD等应用软件

四、实验原理

Solidworks零件建模,装配体和工程图工具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1.自行选定一种工业产品;

2.对产品形态建模分析(整体造型,零部件构成,装配关系等),构思建模方案; 3.建立产品的零部件模型; 4.建立产品的装配造型;

5.生成产品的工程图纸;

6.完成产品的渲染效果。

六、实验报告主要内容及要求

综合设计要求利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相关产品的建模,提交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1.产品零部件模型文件(电子版文件);

2.产品装配体文件(电子版文件);

3.产品零部件及装配体的工程图纸(A4幅面);

4.产品设计效果图(A3幅面,渲染效果,版面设计,文字说明)

七、实验注意事项

15.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学专业) 篇十五

就本人从事艺术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多年来的经验, 来谈下目前高等艺术设计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现状的几点问题和不合理性。

第一、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飞速发展, 也为了满足社会需求, 许多院校在自身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盲从的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 往往会导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与培养目标的不明确。许多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过分强调计算机的功能, 有些学生在大一上学期刚上完基础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后就进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 导致的结果是, 学生学习盲目, 学习了计算机技术但是对设计理论和设计审美全然无知, 所做出来的东西不是抄袭就是自我臆造, 无法体现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同时也无法有效地结合自身的专业设计需要发挥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的作用。

我认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应该是在学生掌握一定设计理论及设计思维方法的基础上, 帮助更好的完善表达设计思维和表现形式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学生应该首先在修完基础设计理论课程, 掌握一定的设计原理及方法, 在没有计算机辅助的前提下能够动手设计表达自己的创意, 才能开始软件课程的教学。就好像我们现在经常用电脑打字了而不去用笔写字, 不能因有电脑的关系而将所有的设计都依靠电脑来完成。课程安排的不合理, 造成很多学生的错误认识及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是艺术设计主要学习内容。同时也给教师在教学中带来很大的困惑。

第二、设备陈旧落后的不适应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 所有的高等艺术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 比如以平面设计为专业的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 室内专业的3DMAX, VRA渲染等软件课程。这些课程对于计算机的要求相对其他专业来说很高, 这就要求高校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计算机硬件建设中去。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的状况是计算机设备的陈旧落后, 无法跟上计算机软件的发展, 导致的后果是学生无法用到最新的软件系统,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硬件跟不上, 有时候一节课就能讲完的内容由于计算机的原因无法按时按质完成。

第三、教学师资专业性选择。

由于艺术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师的资源缺失, 不少高等院校把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拉过来担任艺术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 但我们需要知道高校艺术专业电脑辅助设计的任课教师有其特殊性。让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来担任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会导致在教学中偏重于计算机本身的操作技能, 最终培养出来的仅仅是计算机操作能手。事实上高校艺术专业电脑辅助设计的任课教师应有其特殊的要求。艺术设计计算机辅助的老师应该来源于专业的艺术学校, 有着良好的艺术素养和设计功底, 同时又能擅长于利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设计创作, 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要结合案例教学, 互动教学等方面向学生展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功能和使用方式, 不仅仅是软件的操作功能, 通过从设计需要出发, 针对不同的设计创作需要进行案例讲解, 达到设计的目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同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 课程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服务于艺术创作设计的实现和表现手段, 它既不是纯计算机技术的教学, 也不是纯艺术理论和观念的培养。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如何在技术与艺术、软件功能与设计需要之间把握平衡。

如何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正确处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在我看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 理性看待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随着软件的不断更新和硬件能力的提升, 计算机虚拟现实功能的凸显使得计算机技术在老师和学生中越来越受到推崇。但是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 熟练掌握软件操作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做好设计, 计算机是人创造的, 并不能代替人脑思维, 计算机技术也不是万能的, 在设计的前提一定是要在有一定的艺术理论知识和手上功夫才能进行创作, 如今网络资源的开发也大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原创态度, 许多高校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过多的运用网络资源, 导致自我设计意识的淡泊。对于网络资源的多度依赖正在蚕食着学生们的设计思维。要让学生意识到真正的设计是要融入自己的思想和创意的。

第二, 创新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创新一直是近年来所提倡的教学方式, 创新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何来提高创新方式方法也是大多数学者所讨论的内容。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其本身身应该具备较强的艺术素养及设计能力, 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优势发挥学生设计创作的潜能和兴趣。另外要做到的是, 应该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例如, 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基本技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计算机对其本身设计的帮助, 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去参与。同时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设计大赛, 或者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学校平时活动的展板海报等等。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软件与创意的发挥, 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软件知识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相互结合起来, 既提高了技术又锻炼了能力。

上一篇:发包工程安全协议书下一篇:优秀咨询具体事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