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方法论文

2024-07-28

写作方法论文(精选13篇)

1.写作方法论文 篇一

工作中

我们要写周报、写方案、写总结,给领导的朋友圈写评论(点赞之交毫无意义)

生活中

我们要聊微信、晒朋友圈、发微博,在豆瓣上写影评(发几句牢骚只能被称为灌水)

1、写作需要能力,但更需要行动力。

那些没有成为作家或大v作者的人,对写作最大的误解,就以为这是一个灵感性的工作。

要知道,灵感不是随时想有就能有的,唯一能解决的办法就是写作累积——不断练习写下去。因为你不知道灵感会在哪一刻突然到来。

天才如马尔克斯,写小说的时候也规定自己不能出家门,有时候因为写不出来气得把门卸了,然后再装回去。反正决不能允许自己离开家。

就连村上春树也提到过,写作能力的决定因素有3个:才华,集中力,耐力。可见只有才华,而没有持久的练习写作,也终将一事无成。

练习写作究竟有多重要?

彭小六,从一名三线城市的程序员,跨界成为知识付费网红,成为2本畅销书的作家,花了3年的时间练习写作;

剽悍一只猫,因为《普通人快速崛起的十大狠招》,短短两年百万粉丝自媒体矩阵变现,爆文的背后是1年的辛苦写作练习。

我们有一个粉丝叫雪舞梅,作为一个零基础的小白,从学习写作到赚够1000元,用了3个月的时间。

如果没有练习写完那100篇,你就没有机会写出爆发吸睛的那一篇。

雪舞梅学习的写作课程,是豆瓣时间的《一个故事的诞生——22堂创意思维写作课》,主讲人是第74届雨果奖得主,前段时间刷屏的《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一名80后。

郝景芳说,练习写作,其实是在练习基本的套路。

一篇文章大概分为选题,逻辑结构,素材,语言风格和开头这五大块。除了素材需要积累外,其余的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快速进步。

▶比如作者的洞察力,如果我们写下自己身上的秘密,将把我们推入更容易受伤的那一部分自我,它就会成为洞察力的源泉,甚至是启示。

▶比如任何一个故事都可以浓缩为九句话,将这九句话扩展为更多的句子,每个句子最终描述了故事中的一幕场景,这九句话实际上就是整个故事的大纲。

她的写作课程里,就是在帮我们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

虽然我们生来不是天才,但后天的努力可以让我们成为人才。

2、写作迈不出第一步,是因为缺乏训练;动笔了,却没有完成最后一步,是因为缺乏集体训练。

这些天,《偶像练习生》很火,《创造101》也非常燃,曾经感到不解,为什么这些不是一个团的练习生还要集训呢?

集训说白了,就是借别人的光,点燃希望。

“站在阳光里,就会慢慢驱走黑暗”,从一个人自闭的环境里,和行动力强的人在一起,汲取正能量,当你心中的灯塔点亮,就像别人拖着你前行一样。

是的,写作也需要一场集训。

只有集训,才能使一群文案工作者里,爆发出一个个大V自媒体写手。

只有集训,在一批文字爱好者里,才可能蜕变一个个畅销网络小说作者。

2.写作方法论文 篇二

从抓学生身边的事入手, 说写结合, 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解决无话可写的局面。从三年级开始, 每天抽出20~30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完整地说出一件事, 然后让他们加上标题写出来, 不讲究套路, 主要解决无话可写的问题。再对学生写好的文章进行讨论。评讲的要求是你所写的事物, 大家是否能看明白, 是否有始有终, 感情的体现如何, 用词是否恰当, 语句是否通顺。

二、发展学生的智力潜能。

学生初步有了写作兴趣, 教师要放手让他们去练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有了“内驱力”, 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就得心应手。教师应因势利导, 发展他们的兴趣, 不局限套路, 放手让他们去写, 不拘一格地让他们去写, 作文题目让他们自己定。总之, 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三、讲究科学训练方法。

教师要强化训练要求, 利用学生的写作兴趣, 加强阅读训练和指导, 提高他们向写作的深层次发展。学生写作兴趣的建立, 有赖于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变受惩罚为找乐趣。儿童的求知欲是浓的, 好奇心是普遍的, 自尊心是强的。在他们兴趣正浓的时刻, 教师把他们放在主体和平等的位置上, 每个学生都想努力写出更好的文章。这时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最佳进程期, 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要求与指导, 是培养他们写作深层次技能的关键。

3.指导写作方法 激发写作兴趣 篇三

一、说写结合,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时常常带有浓厚的兴趣色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产生求知欲,努力地去学。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兴趣的强制学习,是单调无聊,没有任何效果的,这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知的欲望。”而写作兴趣是学生积极写作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学生习作素质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兴趣是动力的源泉,有兴趣就有习作的动力。

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课外活动,寓习作教学于巧妙有趣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二册《口语交际、习作五——科技的利大弊大》,课前我要求学生先去收集资料,如:可以向长辈调查,他们以前没有高科技的生活是怎样的情景?可以观看新闻或查阅资料,也可以观看有关视频。通过各种途径调查高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与对环境的影响。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非常有兴趣,收集的資料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我抓住机会开展了一次《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辩论会,学生因为事先准备充分,结果在辩论会上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据理力争,不仅做到有话可讲,并能引经据典,学生的热情大大出乎意料,直至下课大家还意犹未尽。这一场辩论会活动,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到习作时,所要写的看图有感(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学生就能把这些素材和观点应用上。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学生收集素材,运用素材,激发写作兴趣有很大作用。

二、读写结合,教给写作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写作与阅读属于两种表象各异而本质相连的心理活动过程。写作是个体的内在的思想对外表达的心理过程,这两种活动方向互逆的心理密不可分。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事物转化为内在认识之后,再引导学生把这些认识按思想感情的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转化为书面语言。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本身就是很好的习作范文,除能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更是写作方法的示范,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就一定要充分利用我们阅读课的教学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如我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时,引导学生发现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要观点。课文第一部分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第二部分运用了具体的三个事例:洗澡水的漩涡的原因、紫罗兰的变色发明石蕊试纸、睡觉时眼珠的转动的原因,来论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我在教学这三个事例时有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这种用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的写法,让学生尝试口头表达,并及时进行点评。并在授课后布置了这样一道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在实际写作中。由于与授课的知识紧密相连,所以选择的写作素材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学生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小练笔的任务,而且积累了一种写作方法。

三、贴近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前不久,我参加了六年级的习作阅卷,发现一叠考卷出现了“雷同卷”,加上双引号是因为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雷同卷,只是开头、结尾、例子都是统一的套路,例子假大空,没有真情实感。这种现象绝非偶然,它已经暴露了一个问题——我们的习作教学存在着为应试教育而教学的现象。这种现象虽然让一些学生在短时间内有话可写,但这样产生的后果是学生不写真事,不说真话,套话连篇。那样就失去了我们写作训练的意义,对于学生的伤害不言自明。只有贴近生活,写真事,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写作能力的发展,写作水平的提高才有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小学生习作大部分要求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这就要求学生要写真人真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利用学生情感最为丰富的时机让学生书面表达。如在六年级下学期,由于学生的身高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所以有的学生向我提出了调整座位的建议,我采纳了学生的建议,调整了学生的座位。当我调整完座位时,我发现了个别女同学眼圈红红的、男女同桌的同学两人把桌子离得远远的,保持距离。我猜测可能会有一些同学内心对调整座位有不同的看法。于是我趁机布置了一篇习作,临近毕业,可能有些学生心中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对老师说,平时又没有什么机会,你们就写一封信给老师吧。第二天早上,我收到了许多学生写来的信。信件中有许多学生说出了一些关于调整座位的看法,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同学倾诉了许多心里话。这样学生不仅能写出生活中的真事,能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更好地拉近了我们师生的距离,一举两得。这样的事例证明,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一些事,积累一些写作素材。只要学生写到了自己熟悉的事,印象深刻的事,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不仅能把事情写具体详细,也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所以,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写真事,表达真感情。学生的习作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消除了害怕写作的心理。

翻开小学语文课文的习作训练,几乎都要求学生抒发真实情感。这是对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即使是写想象习作也要求表达真实的情感。如果习作失去了表达情感的这种功能,文章也就没有价值了。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只有抒发了真实情感,才能打动别人。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特别是引导学生展开细节描写。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文本,掌握这些表达方法,再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如,我在教学完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卡罗纳》一课后,我布置了一篇写关于你和你的母亲之间的一件难忘的事的习作。由于我们这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亲都外出打工,只有过年时才能与父母团聚,这些孩子们一年中只有几天享受爸爸妈妈的疼爱。所以,孩子们特别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学生的情感丰富、真实。一位女同学写了在妈妈上车前的几分钟,妈妈帮她梳辫子,边梳头边叮咛要注意安全,要照顾好自己……这个女孩在习作中展开了细节描写,表达了母亲在帮她梳头时心中的温暖及对妈妈的不舍,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这是一种多么难忘的感觉。当我在读这篇习作时,也被她这种细腻的情感感动了。只要老师能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去观察,处处细留心,习作时就能做到我手写我心,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作为一线的老师应当多方开拓习作指导途径,抓住写作指导的最佳切入点,清除学生“畏惧”习作的心理障碍。让学生乐于写作,掌握方法,易于动笔,大胆表达真情实感,真正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中对习作教学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4.学术论文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 篇四

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应以简明、准确的词语反映文章特定内容,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题名(Title,Topic)----找一个好的主题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对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如:“土地利用强度的研究”过于笼统,若改为针对研究的具体对象来命题。效果会好得多,例如“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强度的研究”,这样的题名就要贴切得多。我们要求题目必须落到实际,不能空对空,尺度以县乡为主,不能写什么“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之类。

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与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如:区域土地利用强度研究--(副标题)以快速城市化地区为例“。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

作者姓名署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注于首页页脚或文末,作者署名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及邮编,工作单位和邮编之间空一个字。摘要

摘要应该与整篇论文具有同等的主要信息量,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其中,研究的结果和作者的结论为摘要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提供全文重点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且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在300字左右。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

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具有对应关系,但也不是完全一一对应。尽量使用简单语句和常用语,语法要正确。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也使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一般现在时 通过科学实验取得的研究结果、结论,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一般过去时 在一定范围内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的规律性认识,这种认识也许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完成时 表明过程的延续性,虽某事件(或过程)发生在过去,但强调对现实所产生的影响,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也使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目前,英文摘要仍以被动语态具多。关键词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每篇论文选择关键词3~5个,可从题名、摘要中选出,也可以把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产品及重要数据名称作为关键词标出。绪论

绪论又称前言或引言,绪论的序号可以不写,也可以写为“0”,不写序号时“绪论”二字可以省略。绪论应少而精,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应写明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理论与与实践依据,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不要与摘要雷同和成为摘要的注释,切勿用“众所周知“、”大家知道“之类的开场白,也不要写什么“才疏学浅”、“不吝赐教”等客套话。------此部分应与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对应。到中国期刊网或者谷歌学术搜索,查阅最新的参考文献,读懂文献,找准切入点,解决必要性和先进性问题。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系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应按 GB 7713--87的规定格式编写。这一部分的形式主要是根据作者意图和文章内容而定。

实验为研究手段的论文或技术报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原材料及制备方法。主要描述研究材料的可靠性、均衡性及随机性的情况。

(2)实验所用设备、装置和仪器。通用设备应注明规格、型号,如果是自己特制的装置,应提供示意图,并附测试、计量所用仪器的精度,使读者得知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程度。

(3)实验方法和过程。方法包括测量仪器、测定方法、标本处理、计算方法等,过程如何进行,操作应注意事项。若有技术上的经济性,要正确处理好学术交流与技术保密的关系。

(4)实验结果。结果部分是示出处理后的实验效应,包括各项指标的数据和图像。对结果进行分析,把实验所得的数据和现象加以解释,阐明自己的新发现或新见解。图表的数量应择其要者。

若针对土地或者地理信息系统来说:

可分为:

研究区情况:介绍研究区与研究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背景材料。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方法:说明数据来源、处理步骤,重点说明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结果

写该部分时要注意:首先是选取数据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其次是描述现象要分清主次,抓住本质,图表设计要精心,使其一目了然;最后是分析问题必须以理论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结尾

结尾是以结果和讨论为前提,评价分析结果的误差,也是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同时,提出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解决问题的展望。结论要有条理,应准确、简明、完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参考文献著录

凡引用前人的研究方法、论点、重要数据等,均要列出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a.出版物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b.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C].见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c.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d.报告 序号 报告人.题名[R].会议名称,会址,年份。

e.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P].国别 专利号,发布日期。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1题

层次标题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标题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号,如“1”,“2.1”,“3.1.2”等;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后空1个字距接排标题。

9.2 图表处理

在进行各种研究和和试验过程中,会涉及诸多数据和图表。数据获取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既要精确又要准确,还应具有代表性。图表要精心设计,大小适中,线条均匀,尽可能找出规律,图表中的度量单位、符号、术语、单位、文字及插图表达要一致,使其一目了然。表中所有单位相同,应将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写“单位”二字,表中不能出现“同上”、“同左”、“下同”来代替相关内容。图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序和简明的图题(如“图1”、“图2”„„)。图序和图题间空1个字距,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下方。

表一般随文排,先见文字后见表,表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如仅有1个表,表序可定名为“表1”)和简明的表题。表序和表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放在表的上方。

9.3 数学式、反应式及数字、字母

文章提及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占一行,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序号加圆括号,顶格排。一行表达一完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涉及的各符号要紧靠,最好用一些比较关键的符号断开。各类式子应遵守有关规定,并注意应严格区别容易混淆的各种字母、符号。凡使用阿拉伯数字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请参照 GB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

用法的规定。世纪、年代、日期和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8年不能写成98年。日期和时刻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2003年3月8日写成2003-03-08或20030308;时刻如16时15分30秒写成16:15:30.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采用阿拉伯数字。多位阿拉伯数不能拆开换行。百分数范围如20%~30%不能写成20~30%,(85±2)%不能成85±2%;偏差范围如(25±1)℃不能写成25±1℃.应特别注意外文字母的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标的表示,注意手稿中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直接用电脑写作时应注意字符的全角半角之分。数字、字母、符号后面句号用圆点“.”代替。

9.4 量和单位

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符号上附加角标。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单位符号与数值间要留适当间隙,不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93 规定的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

其他要求:

1、格式参考李剑老师发的格式

2、字数要符合要求

3、关键要自己写:不能抄袭,抄袭的判断标准,连续100个字就算抄袭。

4、工作量要求:至少3张图,5个表。

5、排版要美观。

6、逻辑清楚,能自圆其说。

齐伟8246212

5.写作方法论文 篇五

1.论文题目

题目即论文的题名,它是论文的窗口,也称论文的眼睛。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论文通过题目传神韵、显精神、见水平。拟定 论文题目的具体要求是:

(1)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使读者看到了论文题目,就立即知道 论文的特定内容是什么。

(2)力求简括、高度浓缩。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若较长,可加副标题。

(3)书写要规范。论文题目写在页首,通栏居中横写,上下各空一行。要注意:论文题目中间可加标点(或以一空格代标点),题目末尾不加标点,题目较长转行时,不要把一个完整的词分割开,力求整体美,和谐美、对称美。

2.论文作者

作者单位、姓名写在论文题目下方,最好在单位后面写上邮政编码。

3.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但绝大多数报刊不作要求。

4.论文正文

正文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1)引论就是论文的开头话,或叫起始段。引论的内容是交代背景、提出论点或论题。开头话不太好写,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论文亦如此。引论要写得简洁明了、独具风格、引人入胜,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引论不宜过长,通常不超过两百字。

(2)本论是论文的主干部分。写好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即以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论证引论中所提出的论点。理论论据要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科学性永远占主导地位。事实论据要可靠,要有说服力。论证中要特别详细阐明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求新、求异、求实是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以理论论据为主,论文的理论性就较强,可称为理论型论文,如果以事实论据为主,论文的经验性就较强,可称为经验性论文。篇幅较短的论文,其本论部分可以一气呵成,若篇幅较长,则可设大小标题。

(3)结论部分必须概括论点,突出主旨,或者提出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文字不宜过长,要特别精炼,要画龙点睛,而不可画蛇添足。

5.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如果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论点或有关资料,就要在最后的参考文献中注明被引用的书刊名称、期号、题名及作者姓名。这有三个作用:其一,说明有可靠的依据,增强自己所写论文的说服力;其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第三,避免有剽窃之嫌。

6.写作方法中的修辞方法 篇六

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及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性的表达效果的规律。

常用的修辞方法:

1、借代:主要有特征代整体,部分代整体,专门代泛称,结果代原因,具体带抽象,作者带作品。

例1:“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此句用银元上的袁世凯头像代替银元。

例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个李公朴站起来!此句中第二个“李公朴”指主张民主正义的人士。

2、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1)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

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喻词“像”,本体是“雪浪”,喻体是“棉花田”)

(2)暗喻从表面看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它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由“好像,仿佛”变成了“是、成为”。

例: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的变成了大熊掌。(喻词“变成”,本体是“手指头”,喻体是“大熊掌”。)

(3)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例: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树木”和“森林”比喻局部和整体)

3、比拟是根据想象把物拟作人,把人拟作物或把甲事物拟作乙事物的修辞格。比拟可以分为两类:拟人和拟物。

拟人:比拟的一种,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例如: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此句是把人写作物,“长在水里”是用来形容游击队员掩蔽的非常好,与荷花已经完全融为一体。

运用比拟应注意拟体和被拟体应具备产生联想的客观基础,二者必须在某一特征上有相拟之处,例如把儿童比拟为小鸟是合适的,但是把老人比拟成小鸟就是不合适的。

4、夸张:是为了更突出,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而有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格。

(1)按意义分类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①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大、多、快、长、强……处说。

例如:“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一抖。”

②缩写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小、少、慢、短、弱……处说。

例如:“不行!满喜你也请回去歇歇吧!活儿我不做了!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

③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是先出现或是同时出现的。

例如:“嗬!行家嘛!你什么时候学会抽烟的?”“在娘肚子里我就会抽两口了!”

(2)按形式可以分为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两类。

①直接夸张:不借助其他修辞格直接进行夸张。

例如:“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地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②间接夸张:通过其他修辞格进行夸张。

例如:“侍者上了鸡,碟子里一块像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的肉,鲍小姐用刀割不动。”

5、双关:

(1)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

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飘上重霄九。此句中的“杨柳”表面上指杨花柳絮,实际上指杨开慧和柳直旬二烈士。

(2)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

例如: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句子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蕴含双重含义,表面上离开故乡,坐船走水路,同时也指“我”正在人生道路上走自己的路。

6、通感:叙事状物时运通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辞格叫通感,也叫“移觉”。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7、对比:对比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相同事物中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修辞格。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8、对偶: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就是对偶。

(1)正对:由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心血操碎,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2)反对。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3)串对。也叫流水对,由意义上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9、反问:反问是通过疑问的句式激发人们思考,使人们得出自己的答案。反问是只问不答的,实际上反问的答案已经暗含在问话之中了。

例如:如果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浪费和摧残人才不是更大的犯罪吗?

10、设问:设问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首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再回答问题。

例如:什么事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11、顶真:是前后的几个语句之间,由相同的语言成分衔接上下两句,上递下接,使得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的一种修辞手法。顶针大部分是后一句的开头承接前一句的末尾的语言成分。

(1)单联顶真。是指只有前后两句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2)串联顶真: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这真是座火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12、互文:指古代诗文上下文说用的词语交错省略而又互相补充,交互见义并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单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和“汉”是互文,此句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和“客人”互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登上了船。

(2)复合互文:指在相邻的句子中出现的互文。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此句“将军”和“战士”形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很战士身经百战,大多流血牺牲了,只有少部分人征战多年才胜利归来”。

13、反复: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抒发某种感情的辞格。

(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生命——伱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2)间隔反复:重复运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

例如: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伱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

此外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可以交错使用。

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4、排比:是用几个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1)句子成分的排比:

例如: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此句是定语的排比。

(2)句子或分句的排比:

例如:第一个月来,咱们娘娘有说有笑;第二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苟言笑;第三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言不笑。这是三个分句的排比。

15、谐音: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

例如:邢大舅就喝了一杯,说道:“……那土地道:‘这墙砌的不结实。’众神将道:‘你瞧去。’土地一看,果然是一堵好墙,怎么还有失事?把手摸了一摸,道:‘我打量是真墙,那里知道是个“假墙”!’”众人听了,大笑起来。贾蔷也忍不住的笑,说道:“傻大舅!你好!我没有骂你,你为什么骂我?快拿来罚一大杯!”(曹雪芹《红楼梦》)——“假墙”与“贾蔷”谐音。

16、引用: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7.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篇七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 与动物实验等科研论文不同。科研论文是作者亲自对某一具体课题进行研究后所做的总结。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内某一学科, 某一专业或技术的研究成果、发展水平以及科技动态等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选择、提炼, 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实用文体。

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 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 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 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 而一篇综述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 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 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大得多。第三, 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 不涉及文献内容, 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 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 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入的了解, 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 对于读者具有较好的引导功能, 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2 文献综述的特点及作用

2.1 文献综述的特点

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 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 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 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 进行横向比较。只有如此, 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 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 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更有逻辑性, 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②评述性:是指专门、全面、深入、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 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 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 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 否则就不成为综述, 而是手册或讲座了。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 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 获取最新内容, 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 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 做出评价, 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 应当是既有观点, 又有事实, 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 不同于原始论文 (一次文献) , 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 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有些学者认为科技文献综述应述而少评、述而不评, 重点在“综”。只是浓缩性地介绍己经获得科技成果的信息, 在文章中不加上编写者的见解和评论, 但这不等于作者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作者的立场、观点、学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对原始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上, 即用别人的资料和观点来表明白己的想法。也就是说, 要将自己的见解寓意其中, 贯穿于内。如果文章中加上编写者的观点就变成了述评。述评的特点是“评”, 即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为读者献计献策。述评也可以看作综述的一种。

2.2 文献综述的作用

①在科研伊始阶段, 综述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课题的历史现状、当前争论的焦点及发展趋势的情报资料, 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全面了解本领域的情况, 从而选定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课题。②综述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进行知识更新。综述能让我们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对某种专题的内容、意义、历史, 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个较完整、系统、明确的认识。③在检索中的作用:综述, 尤其是重磅级的综述 (该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所写) 文后所附的参考书目、文赋, 是一种独特的“情报检索系统”。利用参考书目采用回溯检索和循环检索的方法, 可获得成千上万篇文献资料, 并可满足在检索工具缺乏情况下的族性检索。④写作综述不仅是积累科研资料的重要方法, 也是了解有关专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培养、锻炼组织材料, 正确表达思想的有效途径。

3 文献综述的结构

文献综述主要由前言 (引言) 、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四大部分组成。

前言 (引言) :简要介绍所综述的课题, 研究目的及意义。说明有关概念, 规定综述范围, 介绍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景和争论焦点等, 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正文:是综述的主体部分, 对某专业、学科在某阶段的发展历史和当前实际工作水平、成就, 以及有关情况都应作较详细叙述, 还要把同行的不同看法、观点也写进去, 进行分析比较研究。

8.初中作文的写作方法 篇八

一、作文批改应有要求意识

我们常常让学生注意作文的要求。但是,我们的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却不太注意这一点,往往难以符合要求。而且,我们在批改作文的时候,也忽视了这个问题,几句不着边际、不击要害的评语,让学生不知何意,也不知以后怎样改正,更无从说从作文批改中得到提高。因此,批改应注意这一点。作文批改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形式方面的,包括书写、标点、错别字、语句通顺等方面。这些学生最容易做到也是最难做到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从小就养成了这种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在作文时用要求来规范他。所以,形式方面字体最好以楷书、行书为主,最好不要写草书,这样既美观,又使批改者能看清楚;卷面应整洁,不得随意增删涂划;标点应准确,不能一号到底,或干脆全文没一个标点;应让学生尽可能不写错别字,使语句通顺。作文批改注意这些方面,帮学生养成这种习惯,就可以避免在以后的作文中无谓的丢分。另一方面是内容,我们每次作文,都有一个训练要求,比如“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等,我们批改就必须从这一方面入手,指出哪些方面不符合要求。这样,就有了针对性,学生也就知道怎样改正了。

二、作文批改应有学生主体意识

我们教学常常讲应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我觉得作文批改也应如此。只有这样,老师才能从繁重的批改中解脱出来,学生也能从批改中学到一些老师传授的东西。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学生作文互阅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学生在批改作文时,有一点吹毛求疵的味道,想找一些人家的缺点,来显示自己的水平。正由于此,他就必须把文章写好,这样,才能更好的评人家的作文。同时,在互阅过程中,还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教给学生批改的要求和方法,最好还应有示范文章。这样,学生能从中受益,老师也能从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教学上。

三、作文批改应“因人而异”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说“因材施教”,作文批改也应如此。学生作文差异较大,如果采用同一评价,势必收不到好的效果。写得好的同学的评语总是一些好话,因而无法再进一步地提高。而写得差的同学得到的是一些批评的话语,使他们丧失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我们必须因人而异,对于写得好的同学,多委婉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而对于写作水平较低的同学,则多用鼓励的话语,尽可能找出他们作文中的优点,以培养他们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四、作文批改应有“无我”意识

常常在集体阅卷时,听老师们说,这篇文章一看就知道是哪个老师教的学生写的。如果真象老师们所说的那样,那就是可怕的作文模式化现象,学生作文没有了任何个性,更不用说创新了。所以,老师批改作文时应尽可能做到“无我”:即不以自己的喜好为尺度去批改作文,而是在考虑作文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和自我表现。尽可能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风格,培养他们可贵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学生写作的风格才能得以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才可能激发,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长处,无拘无束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

“学无定法”,作文批改也是如此。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才能使我们从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写作方法论文 篇九

有文友希望我谈谈小小说,我个人觉得,从小小说的角度去研习小说创作,或单纯解读小小说创作,不太好讲。因为从事小小说创作和小小说编辑很多年,对小小说现状有个大体的了解。从文学创作的思路上讲,我对小小说的发展前景不是很看好,先大致有个介绍。

网上有专门论述小小说创作的文章,讲如何开头,如何收尾,可以找来看看。学习之初,一定要多看多学多想,创作时,则需有意避开那些教科书式的写法,跟在别人后面,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不是重复就是模仿。小小说速成,容易混脸熟,可以快速融入圈子,有不断的小满足,因为越短越难写好,所以不大容易出成就。

小小说大量产生的原因是网络时代,阅读变成了“碎片化时间阅读”,小小说为适合这种国民阅读新习惯而产生。它不是新的文体,它和后来的闪小说一直存在于现当代文学之中,以“短、新、奇、精”为特点。也可追溯到先秦的神话传说与寓言故事。《世说新语》、《笑林广记》、《搜神记》、《容斋随笔》、《阅微草堂笔记》甚至《史记》中都有其影子。它们既是文学的、具有小说的特质,又是大众的,具有信息时代多渠道传播的特色。

小小说首先是小说,1800字以下的小说,它具备小说特质,适应时代特色。当下很多小小说剥离了小说的部分本质,但还是叫小说。关于小说的本质很多教科书中都有。说一件事物的本质特征,最简单的办法是比较,比如小说和散文及故事的比较。这种小说故事混搭的现象,在小小说圈子内如今已经约定俗成,没法解构或拆分,势成洪流,惯性使然,如今的小小说只好——或者就该是这样子。

这些年继小小说之后又兴起了闪小说,字数限定在600字内,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文学形式,也就是小小说的微缩版,骨子里仍然应该是小说,(闪小说不是段子,不是所有的段子都是闪小说。)它和小小说一样,依然是市场文学的产物,这不妨碍它成为小说家族的一种样式。

我觉得,不管是小小说还是闪小说,都具有小说的基本特征,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说,在写作上追求“微型、新颖、巧妙、精粹”。(微型,指篇幅超短;新颖,指立意别出心裁;巧妙,指构思精巧;精粹,指言简义丰。)汪曾祺说:“小小说只能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但要让人想象出生活的全盘。写小小说要留出大量空白。能不说的,尽量删去。”

老舍先生也倡导过小小说创作,他说,小小说是最短的短篇小说,作品好坏不决定于字数的多少,写的多不易字字玑珠,写的少易于精益求精。写这种小说,作者需要极其深入地了解问题和人物,并能够及其概括地叙述事实,用三言两语刻画出人物。这是很高的本领,作者学会这个本领将终生享受不尽。

小小说和闪小说的悲剧是数量太多,铺天盖地,成为互联网文学的霾。小小说的初学者甚至老作者都在精心研究“抖包袱”,闪小说作者的认识大都从“闪”入“闪”,以“闪”定位,偏离了小说的艺术本质。这样往往作品偏重新奇,在艺术结构上,在逻辑和哲理上漂浮不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固定思维一旦形成,就注定我们在文学道路上,很难走远。

我这里想说的是小说写作,也同样是小小说和闪小说等各种形式的小说写作。

一、先谈小说写作的路子

在这里用路子,是个很傻的词,其实也可以说套路,网上流行有“城里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的话,其实这句话就有小说的意义。我个人觉得,小说写作需要经历几个过程,大致是:爱小说、读小说、懂小说、写小说。

1.爱小说

就是从骨子里喜欢小说,就觉得小说比其他文体更适合自己阅读。没有理由,就是喜欢,闲下来就想,睡觉做梦也想,十几年如一日地喜欢,离了它就没劲,有了它就兴奋。也可以说,小说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不管做什么,无论是打球、钓鱼、摄影,死心塌地的喜欢是最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进一步做好。

爱小说不是简单的爱,要对小说写作心存敬意,甚至顶礼膜拜。在中国,唯有写作这个行业没有传承,没有纯粹的师从,没有清晰的谱系,但我们的文脉依然生机勃勃。这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就是为小说而生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经历了多少转身,跨越了多少沟壑,最终他依然会回归到小说中来,一生不离不弃。

只要不是叶公好龙,只要是发自内心,只要是不以此为手段实现某种目的,只要是在其中能深切感受自我存在的价值,有“先挣一个亿”的小目标的想法,这样就成了,欢迎来到小说世界。

2.读小说

读小说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只要爱小说就自然会大量阅读小说。爱小说的人其实可以分作两种,一种是享受阅读小说的过程,一种是为创作小说做准备。我们是第二种。

第一种阅读,可以算作是文化消费,他们就是喜欢小说,喜欢通过阅读获取人生经验,获取领悟和觉悟,获取超脱现实、甚至击溃现实的快感。

第二种阅读,是写作者走向专业写作的通道,我们在保留第一种阅读经验的同时,需要做更多的事,必须进行有效阅读。

完全实现有效阅读,阅读就成了一个训练的过程。

我的一个朋友为了更好地学习视频编辑,手工剪辑了一部BBC纪录片和《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就是把几千个镜头都分割开,体验它们剪辑拼接之前和之后的效果,进而去体会拍摄前从无到有的过程,完成脚本构思、技术拍摄及后期制作的训练。

小说也是这样,小说的段落比较直观,更容易分割,我们可以找一篇好作品,细心体会段落之间的衔接、次序,这样整篇的布局思路也同时清晰了。同样,我们还可以对一个自然段进行分割,体会每句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训练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对段落、句子进行取舍,甚至可以这样去判定:某一段或某一句,如果去掉对整篇没有影响,那它就是多余的,可以删去。反之,它就是重要的、必须的。

越是好作品,多余的段落和句子就越少,这也是衡量作品好坏的一个鲜明的标准。有时候我们觉得有的作品啰嗦,有的作品干净利落,原因基本在这里。懂得这些,我们写的时候,就知道去主动规避。

有效阅读必须要做读书笔记,否则你的阅读就会变成第一种阅读甚至无效阅读。阅读带来的感悟要及时记写下来,因为我们的记忆能力有限,感悟大都是灵光一现,最容易消逝,不记下来,就白读了,做了无用功。

文学阅读始终是我的短板,所以有深切的感慨感叹,文学阅读决定我们起点的高下,是生命与文字融合的枢纽所在,做到有效阅读,汲取前人足够的养分,才能孕育出好作品,大作品。

3.懂小说

所谓懂小说,不是指要懂得小说的基本的语言、细节、结构等基本技法,而是指要懂得小说产生的由来(前世今生)、脉象(功力的深厚)、疗效(推动力和创造力),由此很快判断出小说的优劣、价值和地位。

有段时间,我非常喜欢余秀华的一些诗,诗人铁骨(奔腾的诗群中大家叫他铁队)表示不屑,说你之所以喜欢,是因为你现在正停留在读那些诗的水平上。真是“一句话惊醒梦中人”,现在我仍然喜欢余秀华的诗,我更清楚地记着铁骨的那些话。

假设有人说:我就喜欢老宗的小说,看不进去《红楼梦》,那就说明我们的阅读鉴赏能力还不够,我们对写作的认知还落在后面。说实话,我过去就是那种想法,现在,尤其是听了台湾学者蒋勋对《红楼梦》的解读,才清晰地感受到那部巨著的伟大之处,清晰地看到自己文学素质的落后。

通俗点说,懂小说的人,就是有强大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的人。阅读和鉴赏,就是对我们个人文学素质的考验。为了使自己真正地懂,我们得在提高文学素质,提高自身整体修养上,不遗余力地往前挤、往前进。

小说需要寻求读者认同,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成为一个好作者的前提是,你必须首先是一个懂小说的好读者,一个品位极高,鉴赏水平极高的一流读者。好的小说作者必需要做到善读,由善读而真正懂。袁枚说“善读者长精神,不善读者生痴瘤”,一旦不善读,就偏离了轨道,走上歧路。明明错了,因为自己认知水平不够,还以为很对,这样就越走越偏,越偏越远。

4.写小说

基本的技法,各种关于写作的书中都有,早期硬着头皮看《文学概论》,看不懂,没人解读。现在看,看懂了,甚至有不同意见,但说不明白,因为我们在这方面不是专业人士,没经过系统训练,很多地方只能意会,没能力解释的很到位。所以说,我们写作者都不是文人,离文化人就更远了。我们只是喜欢,想在这方面干点啥,如此而已,这里之分享个人感悟。

临摹说

学习书法时有个词叫做临摹,写小说也是先要临摹。临摹是必须的过程,但不是一两篇就能做到的,经典的好小说很多,得多研习它们手法上的奥妙之处。比方那些被文学界认定经典的小说,可以试着去按照它们的文本结构、语言风格、细节描写进行一段时间的模仿。

结合前面读小说提到的有效阅读的方法,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个过程可长可短,可有可无,不用太多纠结。我想说的是,踏实的训练总是好的,训练的越多就得到的越多,视野就越开阔。

学习写小说和练习书法基本一致,书法求形似,进而求神似,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梅兰芳有句话叫: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写作也是这样,只能神似,不能形似,形似即有抄袭之嫌。鲁院老师推荐阅读和自己创作气质相近的作家的作品,因为心灵的无障碍,会轻松跨过形似的影响。

其实临摹,就像是咱小时候,用压井抽水前,倒进去的那瓢水,有了那瓢水,井水才能被抽出来。一个人的个人阅历十分有限,比方说我们写小偷,总不能去偷点东西体验一下,再比方我们写杀人犯,更不能杀个人体验一下,但还想写到位,怎么办?就得寻找其他办法,听故事和阅读是首选。阅读时产生的灵光一现,临摹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就是激发小说创作本能所需要的那瓢水。我把它叫“一瓢水”理论。

背景说

若涉猎摄影这个行业,会知道一幅照片有前景、中景(要表现的主题)、背景之分,一切以中景为主,换成小说也是这样。文本的背景若大出了中景(主题),就比较失败了。前景是点缀,使照片(文本)上档次,背景是烘托,使照片(文本)更接地气。中景(主题)可以虚构,比方一个人、一匹马、一群羊,但背景是真实不变的。真实的背景,这恰好是小说的命脉所在,一篇小说,背景虚假了,小说也就立刻死掉了。

细节说

小说要有合理的细节。打个比方,还说写小偷:最初的体验和惯犯肯定是两码事,偶然起意的心态、干过一两次的新手的心态、惯犯的心态都有相当复杂的不同,大家当然知道,我们不能简单地写“他是第一次偷”、“他是老手”,怎么办?那就需要通过场景、肢体语言进行描写,新手的慌乱、东张西望、下手时什么样、逃走时什么样;或者有小偷潜质的新手的心态、出入意料地镇定;还有善良的小偷、坏透腔的小偷、险恶凶狠的小偷等等,这些都要根据你小说的需要来写,精彩的写,或惜墨如金、或泼墨如雨,虽然它只是你小说中的一段细节,正是这些细节,汇聚起来,决定了你小说的高下。

描述说

小说是描述,并一直以此为主。很多作者的作品中虽然也注意描述,但大都是过多的讲述(不是不能有讲述,能不用尽量不用)。另,人物和作者本人是合二为一的整体,你写一个坏人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坏人,写一个恶人的时候就是一个恶人(还要知道坏人和恶人的区别,其他同理,如好人和善人),这又涉及到一个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的哲学问题。

范围、火候不好界定的时候,跟着通篇的调子走。文似看山不喜平,小说美学中也有音乐美。调子是作品的音律,音律杂乱,细节再好也受影响。我们常提及的正、插、倒、补等叙述方式在小说结构中纷繁复杂。成功的结构,曲折不失流畅,平淡不失恢弘,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旋律,整体又化作一部完美的乐章。

人物说

说到“有文学高地无文学高峰的话题”时,评论家们也常提到小说人物,他们认为新时期的小说很少有鲜活的可以立得住的小说人物出现。按照文学既是人学的说法,人物才是小说魂魄所在,故事列为第二,因人物塑造也是需要靠故事支撑,人物塑造的成功,故事也就有了丰满的基石。很多小说家不擅长写故事,故事家写小说没头绪,这都是由于理念上的惯性和诟病在作祟。

语言说

小说语言是一个整体的构成,自然不是随便一句两句就能判定是还是不是。小说语言不单纯是文字的组合方式,是文字组合后构成的视角、感知和自觉,它使读者欣然进入阅读的角色,体验小说艺术的与众不同。

小说追求艺术性,艺术性这个概念放在文学理论中太抽象,没法具体。怎么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一看就明白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小说的语言问题。小说语言有魔法杖的功效,我认为好小说正是通过这个魔法杖,对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还原和再现。

由此推及到结构,结构的千变万化是小说艺术的具体体现。结构的齿轮带动这些个场景若即若离,围绕主题运转,这也是小说和散文的共同之处,只不过散文是感性的,小说是理性的。小说的理性使小说背后的东西,幽灵般围绕读者徘徊,使读者能够切实感受到小说的伟大。

故事说

小说踏步前行时,每一步都有故事,也是形散而神不散,围绕主题,或细腻婉转,或大步跨越。或紧紧拥抱主题,或游离远去,但始终在视线之内,做到这些即是掌握了小说艺术。

诺奖获得者门罗接受采访时说“我永远都在编故事”。没有故事就没有写作,一个好故事可以成就一篇好小说,但一篇好小说却不一定依赖一个好故事,其唯一的区别在于大作家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平庸的作家讲了一个拙劣的故事。卡夫卡可以编一个一流的故事,莎士比亚可以用一个二流故事写出伟大的悲剧。把故事作为文学的起点和终点,把故事和情节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推到淡化的缘化,都不正确。

纳博科夫说:文学是现实生活的“棱镜”,文学是创造,小说是虚构(撒谎);经过文学“棱镜”的照射与过滤,世界焕然一新,艺术宣告诞生;这个时候的作家不仅是“讲故事的人”,更是魔法师和发明家。

故事总是产生在事实的阴影里,就像是苔藓总长在阴湿的墙根,无论故事多么真实,那也只是文学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生活远比小说精彩。

标签说

10.写作方法论文 篇十

,克里斯·巴蒂创办了“第一届全国小说写作月活动”,共有21人参加,6个人完成了5万(英文字数)字的小说写作目标,其他人的字数则在500到49 000字之间。虽然很多人没有达到字数要求,但是每一个人都有了一次宝贵的经历,并且都深受其影响。此后,每一年,巴蒂都会组织全国小说写作月活动。, 140个人参加活动,29人完成了写作目标。全国小说写作月活动开始引起更多的关注。这一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到第三年举办的时候已经有5 000人参加。巴蒂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参加者,负责发电子邮件鼓励大家参与活动,监督活动网站的运作以及与世界各地的小说写作月活动分会进行沟通。到11月,全国小说写作月活动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共有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20万参与者一起庆祝。

一、用写作时间来帮你挤时间

制定有效的写作时间表对于小说写作来说十分重要,这就如同救生员对于交通事故处理现场的重要性一样。但是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

救生员的目的是通过扩大空间把人从受压变形的汽车中救出来,把珍贵的东西从已经没有空间的地方拉出来;而写作时间表的目的是尽可能挤压日程,以便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完成重要的事情。

我们常常会问:“我到底从哪儿才能抽出那么多时间写小说?”制定有效的写作时间表就是最好的办法。

你需要几张纸,一支钢笔和红、蓝、绿色的黃光笔(或者彩色铅笔)。你还要连着7个晚上,每晚抽出5分钟来制定写作时间表。不要着急,不要抱怨,要知道,这样做对你大有裨益。

接下来你要做的是:

在每晚睡觉之前,用笔和纸记下一整天干的所有事情,以半个小时为最小单位,从起床开始一直到你睡觉前,认真记录这之间的所有活动。

以下是我这个自由作家昨天的活动列表:

8:30—9:00 做早餐、吃早餐

9:00—9:30 洗澡、刷牙、穿衣服,躺回床上,挣扎着又起来

9:30—10:30 给朋友们发邮件

10:30—1:30 工作

1:30—2:30 边吃午餐边给朋友们发邮件和上网

2:30—5:00 工作

5:00—5:30 开车去邮局,回来

5:30—6:00 看《洋葱报》和无聊的音乐视频

6:00—6:30 查收邮件

6:30—7:00 打电话,考虑是否要打扫房间

7:00—7:30 散步

7:30—8:30 和女朋友去吃晚饭

8:30—9:00 开始打扫房间,洗碗洗盘子,打电话给爸妈

9:00—9:30 匆忙准备我本应两个星期之前寄给妈妈的生日礼物

9:30—10:00 付账单

10:00—11:00 工作

11:00—12:00 浏览报纸、看小说

12:00—12:30 记得应该发邮件给一位编辑,写邮件、发邮件

12:30 开始安排写作时间表

完成每天的记录工作之后,奖励一下自己,去吃一顿美味大餐, 然后睡觉。(顺便说一下,睡觉不需要记录在列表中,随心所欲的睡眠是不管身处何处的业余作家们都应该享有的权利。)

这样记录了7天之后,拿出荧光笔和彩色铅笔,开始制定你自己的写作时间表吧。首先,浏览整个列表之后,把那些必须要做的事情用红笔圈起来,或者用下划线标记。这些事情都是你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否则你会面临失业、被驱逐、被开除或者精神崩潰。这类事情应该包括基本的个人卫生、上班、上学、工作(或者与工作有关的事情)、吃饭、陪朋友和家人、买生活必需品和付账单。

然后,浏览整个列表,用蓝色的笔标记你特别想干的事情。这类事情应该包括那些如果一个月不做应该勉强可以,但是会很难或者有很大压力的事情。这类活动是:运动、回复电话和邮件、参加 朋友的生日聚会、参加工作或者宗教信仰集会。

最后,用绿色的笔标记一个月内不做也不会带来灾难的事情。这类事情包括:网上冲浪、网聊、网购、看电视、艺术品制作、不必要的房间装修、基于个人爱好的敲敲打打,以及纯属娱乐的阅读。

二、制定写作时间表

现在,我们就可以开始制定高效的写作时间表了。 浏览一下你的活动记录列表,看看你每天花在那些本可以不做的事情上的时间加起来平均有多少小时。从我的列表中可以看到,我每天都有差不多三个小时在做本来可以不做的事情。30天里不做这些事情对我的生活并没有特别大的不良影响,我可以节省下这些时间用来写作。

如果你和我一样,每天有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用在本来可以不做的事情上,其实已经很难得了。但是,下个月,一旦开始写作,你就要把这些时间节省下来写作。你也不必因为这一个月不能再做那些事情而难过,因为30天之后你就可以接着做。

我开始写小说之后就彻底不再上网了,还减少了闲暇阅读的时间,周末夜晚和朋友们(不是一起写作的朋友)出去的时间也更少了。其他的作家们也正好借这个写作的机会,不用和亲友们攀谈,不用在后院劳作了。其实,选择权在你自己的手中,你只需要放弃一些可以不去做的事情,每天就能抽出一个半小时用来写作。

如果你放弃这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之后还是抽不出时间写作,那么你就要从别的方面下手了, 比如放弃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对你来说很重要,所以最好的办法倒不是彻底放弃,而是要降低做这些事情的频率。早订计划,有些约会和朋友的生日聚会就别去了。

如果你需要从那些非做不可的事情中抽出时间用来写作,那么要恭喜你了,你是一个大忙人,只有百分之五的人才如此之忙。值得庆幸的是,这么忙碌的生活你都能够应付,你得有多高的效率呀。而且,你正好可以把卓越的时间安排技巧用在写小说上。如果之前的忙碌都没有让你的身体垮掉,那么接下来的一个月的小说写作应该也不会给你造成什么困扰。

假设你像大多数人一样,可以通过限制自己的休闲时间每周抽出10~14小时,不说别的,小说写作可能会成为你改变生活方式的一个契机。当然,现在还不是如此雄心勃勃的时候。

其实,对你自己、你的小说草稿和你身边的人来说,你最好尽量保持原来的生活节奏和习惯。适时、适当地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可以让你的头脑清醒,对写作也有好处,而且不至于让你的家人和朋友们有不满情绪。

三、安排你的写作时间

现在我们要考虑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合理分配这些挤出来的时间。保持写作固然重要,但是以什么样的节奏写作?每天都写?隔天写?只在周末写?是不是如果心情不好,就可以不参加安排好的写作讨论会?要是得了胰腺炎总可以不去参加吧? 不幸的是,这些问题并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身体确实不适,可以免写—天除外)。即使专业的作家,对于什么时候写作、每一次写作讨论会持续多久也各持己见。

面对这种情况,要想制定有效的小说写作时间表,最佳的策略是先尝试不同的时间安排,通过自己的试验确定哪种最好,适合自己,之后就要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

我个人的安排是:

周一到周五有三到四个晚上用来写作,每晚写作两个小时。周末延续同样的节奏,每晚写作三个小时,周六或周日参加两个小时的写作讨论会。

我为什么能够坚持下来?习惯使然。而且这种安排很有效。这让我每周工作日期间有一个或者两个晚上、周末整整一个白天都可以休息,或者和朋友出去玩。这样我就不会觉得特别烦躁,而且在写作截止日期之前也能够完成5万字的写作目标。

在你准备好之后,要放松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因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写作中,你会不可避免你地遇到很多紧急情况,可能是工作上的问题,也可能是家里的急事,这些都会干扰你。也许这个月,你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危机;也许在你正要完成写作字数的那天晚上,你最喜欢的乐队来开演唱会;也许在过去的五年里从来没有出问题的电脑突然黑屏、短路和崩溃。

11.“音响”作文的写作方法 篇十一

有这样一道作文题目:请以“叮咚、扑通、哗啦、哧溜”四个音响为线索,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中除了给出的几个孤立的音响词语外,其他什么信息也没有提供,全靠联想、想象以及语言储备来完成。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极有好处。

“音响”作文的一般写法是:

理解“音响”

理解是前提。首先要借助联想,弄清每个音响词语可能是哪些东西发出的声音。如“叮咚”,也许是泉水声,也许是滴水声,也许是石子儿落水声……“哗啦”可能是划水时发出的声音,可能是打碎玻璃时发出的声音,也可能是拉开窗帘时发出的声音……

连接“音响”

连接是关键。要凭借想象与思考,将这些无联系的音响词语有机地连接起来。首先要围绕一个中心想象故事情节,选择音响,再合情合理地连接音响。这样,作文的思路就清晰了。比如,有个小学生以家乡的小河为线索,写出了春天冰雪融化,小河发出“叮咚”声,夏天“扑通”跳入小河游泳,秋天在小河里划船发出“哗啦”声,冬天在小河上“哧溜”地滑冰。生动地表现了小河的四季给童年带来的无限欢乐,线索连接清楚,音响连接巧妙。

连接成文

按照既定思路,扩充具体内容,展開情节,起草成文。

12.中学生写作方法指导 篇十二

中国读书人历来主张“文无定法”。诚然, 文章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但“文无定法, 文成而法立”。中学生的习作, 尤其是需要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写出的考场作文, 还是应该有一些可以借鉴的“法”。以下, 我就几种作文方法谈谈中学写作的技巧。

一、古诗新唱法

古诗新唱想象作文, 就是在吟咏鉴赏古代诗歌的基础上, 穿越时空, 运用联想与想象, 将特定的人物、事情和景物等融入诗歌, 再现原诗意境或创造出崭新的内涵。古诗新唱古已有之。元代马致远以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为题, 演绎了白居易与裴幸奴的爱情故事;元杂剧《梧桐雨》最后一折, 根据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落叶时”的诗意, 着力刻画了唐明皇追忆往日繁华欢乐生活的愁苦心情。现当代, 古诗新唱成佳作也不乏其例。郭沫若根据屈原的《橘颂》及相关作品, 创作了历史剧《屈原》相关章节。《不朽的失眠》, 是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根据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敷衍而成的, 文章借助原诗中的“月”“乌啼”“霜”“江”“枫”“渔火“钟声”等意象, 扩展开来, 细致描绘了一幅萧瑟凄绝的画面, 同时给诗人张继设定了具体的情节情境———他落榜了, 于是凄凉的深秋夜景和痛楚的内心愁绪造就了一首千古绝唱。我班有位同学写了一篇《断肠人在天涯》, 就把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唐朝温庭筠的《梦江南》和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机地融为一体, 巧妙地构思出一篇让人拍案叫绝的美文。

二、故事新编法

所谓故事新编, 是指作者充分利用名著、名篇佳作, 或课文, 并对它进行改编, 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原作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 用原作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来反观现实生活, 从而揭示主旨的一种创新作文方式。“老瓶装新酒”, 在相似与不似之间, 它有嘲讽的意味, 也有借鉴的意义, 还有发振聋聩的作用。它是对命题的关键词作别解变异。从现实生活出发, 借的是传统原材料, 书写的是当代人的喜怒哀乐, 启发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反思。例如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在题目中就有所设计, 让学生能旁征博引有所发挥写出新意。有同学在构思《诚信》时, 请来了葛朗台、阿Q和马蒂尔德, 一个见利忘义贪婪攫取, 一个金钱障眼混混沌沌, 一个虽债台高筑仍能自力更生, 在一场金钱官司中他们各显其性, 栩栩如生。《刘备不愿三顾茅庐》写诸葛亮得学会毛遂自荐。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知识更新, 人才层出不穷, 等在家里孤芳自赏就不可能有出息。《守株待兔国家公园》写那个守株待兔者, 以成语为金字招牌, 以大树为中心景点, 以烧烤兔肉为公园主打快餐。挂的是羊头, 卖的是狗肉, 肥的是守株待兔者, 等来的是游客这群发了昏的交费“兔子”。《一个也不能少》写取经路上八戒总闹着分家伙回高老庄。悟空烦了, 便让唐僧准许八戒回去, 唐僧答应了。于是悟空既要探路, 又要化斋, 有时还得帮沙僧照看行李, 忙得团团转。再加上唐僧严肃、沙僧木讷, 悟空觉得很是无趣, 不由得想念八戒的贫嘴饶舌。最后只好又叫回八戒, 八戒也因总呆在家里憋闷, 非常高兴能再回来。于是师徒四人又继续西行。《忘恩负义的金翠莲》让英雄鲁智深流血之后再流泪……这种构思法学生容易发挥、乐于想象、有话可说, 作文就不难写了, 而且用求异的构思写出的作品不落窠臼, 陈言尽去, 自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诗词连缀法

诗词连缀法是将若干个题材一致, 内容紧密关联而角度不同的诗词名句放在不同的生活或情感片断中, 使之连缀成文。文章由此而显得古典高雅, 富有文学气息。这类文章比较适合写景抒情散文和小说, 例如, 我曾给学生出过《听雪》、《看风》、《触摸树叶》等作文题, 有意识地让学生搜集古代诗词中这类相关名句, 然后根据文章内容需要分别镶嵌在各自片段中, 成为每个片段的华彩章。比如写到在紫金山脚下听松涛阵阵时, 高潮部分可以将《风赋》和《雷电颂》等作品中的名句, 分别摘句连成抒情段。读了这样的文章后, 读者既被文章本身内容所吸引, 又被作者的“读书量”厚积而薄发所吸引。作者毕竟是中学生, 多读点书稍稍卖弄一下知识也是学生写文章时的骄傲, 能博得读者会心一笑就是初中学生的成功。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第一, 不能引用过多, 作文如果是一盘“菜”, 它只能是“盐”, 不能代替“菜肴”本身, 否则这盘“菜”就不能吃了;第二, 引用要恰到好处, 不能游离于文章内容和主题之外, 生搬硬套。可有可无的引用一定不能保留, 必须是点睛之笔。

四、时空颠倒法

这是一种特殊的构思方法, 它最大的特点是荒诞。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却在生活中发生;看似荒诞的构思, 巧妙地揭示主题。例如我给学生的作文命题《邂逅》, 学生将文章写成“我”和“我”的灵魂邂逅了。现实中的“我”必须端着架子做人, 说着违心的假话, 做着违心的事情。“我”的灵魂对“我”质问:为什么要把自己变成套中人?为什么不能让生活充满了光明和爱心?这种荒诞的写法, 将本来很不好写的“做人要光明正大”这类主题的文章变得生动活泼。又如, 有的学生将题意处理成他来到长江采石矶旁, 吟诵着“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边暗自发问:这诗人到底是在岸上还是在舟中?在舟中才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情景, 在岸上才会看到远帆一叶扁舟向自己驶来的情景。在这种情况下与李白本人邂逅, 由诗人和作者一番长谈, 理解文学的浪漫性。这种文章跳跃了时空, 拉近了现代人与古人的距离, 对于表现文章的主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再如, 有位同学将文章处理成来到成都杜甫草堂做客, 从主人客厅中的字画写起, 写到主人最近读的书籍, 接着与主人一起进餐, 到农家去饮酒。巧妙地将诗人不同时期的名篇佳句缀在与他一天的交往中, 切身体会到诗人的生活状态与情感。这种《邂逅》文章让读者读后也心生羡慕, 恨不能也与小作者一起走近诗人那博大的胸襟, 了解唐朝政治的风风雨雨, 诗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时空颠倒法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 容易让读者与作者共同神游八极。

五、剑走偏锋———反弹琵琶法

这种文章的写作往往是逆流而上, 作者要有独立的思想与见解, 以小见大。这样才能独辟蹊径、别有洞天。学生议论文中使用这种方法非常容易使文章有创意。如《班门弄斧就是好》, 班门弄斧传统解释是贬义, 是自不量力的表现。反其意用之强调的是班门可以弄斧, 后生可畏、初生牛犊不怕虎, 向权威挑战。事事谨小慎为、循规蹈矩, 必然使自己思想僵化落伍。再比如, 《酒好也怕巷子深》传统意义是只要质量好, 不需要宣传,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而创新观点是只有质量没有宣传, 好产品也会被埋没, 由此联想到现代传媒的作用。《亡羊补牢来不及》传统意义是犯错误不要紧, 只要及时改正就能减少损失。创新观点是亡羊补牢已经来不及, 羊全丢光了已经破产, 补牢已经没有意义, 机会只有一次, 失去了只有死路一条。现代社会对人类的要求极为苛刻, 许多机会上帝是不会给第二次的。挑战者号爆炸, 7名牺牲者只能永远留在记忆中。太湖污染了, 死了的鱼虾是不会活过来的。长江、黄河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唯一没有第二, 人类的破坏是没有“补牢”的机会的, 人类要有忧患。小作者写出了人与自然共处的法则与规律,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文章的观点本质是辩证的, 正反两方面都有一定的道理, 学生必须注意角度新才能立意高。既要将自身的观点阐述正确, 又不能偏激, 更不能以偏概全, 需要兼顾反方的道理, 这样才能以理服人。其实学生的文章也只是借题发挥, 但不能发挥得无边无际。

六、镜头剪接法

镜头剪接法, 也就是所谓的“蒙太奇手法”。写作上的蒙太奇, 是把本来没有直接联系的生活片断, 依照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的需要, 巧妙地加以连接, 来表现作品主题的技法。恰当地运用蒙太奇的手法, 可以增强作品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这种构思法, 像广角镜一样把人物身后广阔的现实生活和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呈现在读者面前。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 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 然后将它们组合起来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常见的方法有直接用“一、二、三”等形式将文章分为三到五个部分;也可用“第X幕”的方式来表示, 一般可分为三到四幕;还可以给各部分加上一个简单醒目的小标题, 概括各段内容。常见小标题:化用诗句, 如用“小桥、流水、人家”来描写景物;用“酸甜苦辣”、“赤橙黄绿”等讲述故事或感受;用“晨曲、午唱、暮歌”, “春、夏、秋、冬”来讲述故事的进展;用三四篇日记来记述心情变化;用“山、海、风”来表现不同性格侧面等等。如有个同学在写《流年匆匆, 母爱相随》一文时, 就别出心裁地用了以下三个片段:

小时候, 母亲是那温馨的小屋———后来啊, 母爱是那双拭泪的手———而现在, 母爱是那幸福的叮咛———像电影镜头一样, 作者为我们截取了三幅简单小巧、温情弥漫的画面, 并用富有诗意的句子作为引领, 把平常的生活片段串接起来, 洋溢着浓浓的幸福和感激。如有个同学在写《爱心语录》一文时, 用了三个小标题: (1) 爱心·雨露; (2) 爱心·小路; (3) 爱心·余韵。文章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角度, 选择有代表性的片段, 共同演绎“爱”的主题。三个片段各有侧重点, 立体地共同体现出文章的主旨。每个镜头由两部分构成, 前面叙事描写, 后面展开议论。

指导学生作文, 教师可以作的研究还有很多。在教学时徜徉其中, 寻求作文真谛, 其乐无穷。如能让学生掌握几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让他们产生“我会写, 我也能写出好作文”的自信, 就能为作文教学奏响和谐的主题曲。

摘要:学生作文写作技巧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如何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需要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 老师必须深入研究, 掌握规律, 总结方法, 这样学生才容易学得得法, 写得顺手。

13.论文写作方法 篇十三

一些作者在写作论文时,小到一个词的运用,大到文章的逻辑性,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使作者更高效的写作,淘淘论文网给您提供一些写建议。(资料来源:淘淘论文网:)

1.文章的逻辑性。很多作者在写作文章时,常常犯一些逻辑上的错误,这是论文写作的大忌,其具体表现为:(1)文不对题,前文提出了论点,后文进行阐述时,却发现阐述的和论点不能一致,讲的是两回事。整体上看,文章题目和正文发生了错位;(2)文章的论点不足以进行大篇幅论述。作者前文提出了一个论点,下文进行了论述。然而,这个论点却只是一个现象,作者并没有把这种现象提炼成一种论点,因此作者就会把文章变成一种现象的罗列,而这种罗列却只是 表层的,不足以作为一个论点。

2.文章的客观性。文章的整体口吻,作者在写作时候,应尽量该时时以一个客观的口吻来阐述,切忌频繁使用第一人称,比如“我”“我觉得”、“我认为”等等。完全可以用 “笔者”,“笔者认为”。

3.文章的层次。一些作者在写作文章时,几千字的文章,从头至尾通篇看下来,没有分任何的条目。这样给人的感觉是文章层次不够清晰,混乱。作者在写作文章时,务必分条目阐述,开篇简短阐述,后文1,2,3分条目阐述。这样看上去一目了然。具体文章格式如下文:

大学××方法刍议

邮编 单位 姓名

【摘要】英语词汇是语言的内核和基础,也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运用有效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词汇,准确恰当地使用词汇,是值得我们不断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词汇 词汇记忆 学习方法

词汇是语言的内核和基础,也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发展。然而大学英语词汇学习和使用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最为困扰的难关之一。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摆脱枯燥、乏味的词汇学习并能准确恰当地掌握和使用词汇,是值得我们进行反思和研究的。

一、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各个高校使用的英语教材都不尽相同,题材也较为广泛,包含有社会科学、人物传记、童话故事、奇闻轶事等等,因此词汇量较为庞大。学生在词汇学习时,很难从整体上系统地进行分析和归纳,又不能将词汇进行有效的串联,从而导致了“见词就读、逐词就背”现象的发生。(下文省略)

二、探索词汇学习方法,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省略)

三、结束语

词汇学习的方法数不胜数,而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策略,激发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学习词汇的能力,定期复习,广泛阅读,让学生找到适自己的记忆方法,更快、更好的扩大词汇量。只有科学地记忆词汇,使其不再是学生的“苦”差而是“乐”事,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并在语言交际中恰当地使用词汇。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给教师实习生评语下一篇:二年级开学了日记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