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现状分析

2024-07-22

框架结构现状分析(精选11篇)

1.框架结构现状分析 篇一

某多层框架结构火灾损害事故分析和修复处理

摘要: 通过某工程实例的测试和 分析,研夯了多层框架结构火灾后的受损特性,并为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修复加固设计提供了一个可行 方法。

关键词: 修复 加固 框架 结构 碳化 1我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建设高潮。在此期间,全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1 637亿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总额为39 263亿元,占固定资产总额的63.7%。建成各类建设项目24万个,其中大中型项目845个,新建城乡住宅45亿时。城市的高层建筑、大型公用工程拔地而起,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外形之复杂,设计施工之新颖,标志着我国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又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已累计建成高层建筑超过 1.班时,国有 企业 每年竣工的建筑面积中,高层已占20%。如北京建成的北京西站工程,群体建筑面积70万耐,其中主站房就有50万心,铺轨lookm,并设有预埋地铁,总投资63亿元,而工期仅36个月。该工程部分结构采用劲性钢筋、C印混凝土,主站房门楼采用45m跨的预应力钢屋架,用整体提升方法安装就位,施工难度极

大。上海杨浦大桥,桥面采用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结构,跨度印Zm,一跨过江,创造了世界斜拉桥跨度之最。该桥主塔高220m,施工垂直度偏差仅为l/l slx;全桥100万个精制高强螺栓,全部一次合格;桥面在 自然 状态下合拢只用了卯而n。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总高肠sm,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施工中采用300m竖向预应力张拉工艺,高强混凝土一次泵送高度达350m,380t天线桅杆高空安装就位,都创造了施工安装的新记录。深圳地王大厦是一幢80层、高384m的钢和钢筋混凝土的超高层建筑,建筑总面积26.7万时,地下3层采用半逆作法施工,上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采用大吨位、大行程千斤顶整体爬模,平均每一标准层只用时2.75d,又一次开创了高速施工的新记录。上述工程不仅规模大,技术复杂,而且施工难度也极大,由于施工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有些技术达到或接近当代国际先进水平,才使这些工程能按预定工期保质保量地建成,同时也反映了 目前 我国施工技术的总体水平。2我国施工技术简要回顾 2.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地基基础的工程造价和工期,一般要占整个建筑物的 20%一30%。我国在 研究 合理利用天然地基的基础上,已掌握了软土地基加固的成套技术。目前我国基础最大埋深已达一26.8m,桩基仍然是高层和重载结构支承的主要方式。地下工程和深基坑支护技术 发展 也较快。2.1.1地基加固技术。从当地的土质、加

固材料和工艺条件出发,各地研究开发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多种复合地基加固技术,如石灰、粉煤灰、碎石桩,渣土夯填桩,水泥碎石桩,水泥搅拌桩等。强夯法、排水固结法、预压加固法仍然是开山填谷、围海造地、滩涂洼地大面积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好方法。强夯法的夯击能量可达12以kN·m,并可用块石、钢渣等作置换材料,大面积用于围海造地或处理软弱土层,各地都已有广泛 应用。2.1.2桩基仍然是当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基础形式。现浇灌注桩承载力大,施工对环境的 影响 较小,应用比重日益增加,且桩径最大已超过3m,桩长可达1以m,承载力达10以X)kN以上。预制混凝土方桩已部分为预应力管桩所取代。长桩基础施工设备除少数采用有套筒护壁外,大多仍为泥浆护壁,水下浇灌混凝土。为克服桩底虚土和缩颈的缺陷,推广应用了桩底、桩侧后注浆技术,并与超声检测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超长灌注桩施工成套技术。为检验桩基承载力,动测检测技术发展很快。结合 计算 机应用,桩基动测技术已基本成熟。2.1.3地下工程和深基坑支护技术发展迅速。我国地下工程起步较晚,初期主要用于隧道、人防等工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现已广泛用于地铁、地下车库、仓库等工程。地下工程的施工采用了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沉管法和冻结法等施工方法。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及折返线等工程,都是按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实现了在繁

华地区不中断地面 交通 的情况下进行施工作业。北京还在长安街过街地道施工中,成功地创造了“平顶直墙超浅埋暗挖工法”。在覆盖层仅厚lm,不中断地面交通的情况下,采用将管棚超前支护和搁棚喷浆等技术进行施工。盖挖法是先向地层深处做好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再做楼层盖板,在支承结构和围护墙的保护下,自上而下进行土方开挖,现已广泛应用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地铁车站和地下结构的施工。上海地铁1号线的18.skm隧道和n个车站,都建在高流变、高压缩的软土地层中,车站大多采用多道锚杆的地下连续墙作深基坑边坡支护,而隧道采用土压平衡式盾构进行顶进施工。在深基础施工中采用逆作法和半逆作法技术,由于造价太高,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采用,多数是要求做好深基坑开挖时的临时支挡,这已成为当前建筑施工中的热点和难点,各地都有不少经验,也有一些教训。基坑设计既要考虑坑壁土压力、降水隔水技术和开挖时环境的影响,同时,又要计算支挡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基坑深度不超过 7m时,一般采用灌注桩做成的悬臂挡土壁;当基坑深度超过7m时,应采用复合式支挡结构;基坑深度再增加,上述方法难以奏效,则应设置单支点或多支点的拉锚结构。沿海地区深2一3层的地下室基坑施工,有不少是采用环梁护壁(或中心岛)内支撑作为深基坑支挡。单支点或多支点拉锚的地下连续墙支护方法,在更深、更复杂的基础施工中,仍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土钉墙是我国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中浅层基坑支护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广东、北京等地。土钉一般是通过钻孔、插筋和注浆来设置的,还可将插筋直接打人形成土钉。土钉杆体通常用山 4一犯的螺纹钢筋或打人式钢管,钻孔直径约loolnzn,面板为配网的喷射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抹面,厚50一looIYun。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后的杂填土、普通粘性土和非松散砂土层,以及N值为5以上的砂质土和N值为3以上的粘性土。由于土钉技术简单,操作方便,不占用现场的空间,且施工期短,费用较其他方法低ro%一30%,因此深受欢迎。2.2混凝土技术发展步伐加快混凝土仍然是我国工程结构最重要的材料。混凝土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材性的改善、平均强度等级和 工业 化程度的提高上。2.2.1用于工程结构的混凝土,不仅应具有足够的龄期强度,而且对其早强、缓凝、抗冻、抗渗、体积变化以及泵送性能等还会有不同的要求。预应力混凝土要求具有高强度、低收缩徐变的性能,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应具有低发热量、可泵性好等特点。由于水泥混凝土和高性能外加剂技术的进步,已有可能按工程使用和施工需要,设计和配制特定性能的混凝土,以满足超高层、大跨度、大体积以及各种特殊性能的要求。2.2.2混凝土平均强度稳步提高。我国混凝土结构的平均强度等级已达到C25,Cso以上的混凝土已普遍应用。C50、C印高强混凝土在一些高层和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已日趋广泛。C80

混凝土已用于预应力管桩构件中。由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使结构截面和自重减小,密实度和耐久性也相应提高。2.2.3 1995年,全国已有so座城市建成预拌混凝土搅拌站616座,设计能力6(XX)万耐。实际产量2以万时,1996年又有了新的提高。其中,上海、大连、常州等城市的预拌混凝土产量已分别占现浇混凝土总量的印%以上,接近工业发达国家水平。搅拌站采用机械上料,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并较普遍地使用了外加剂和掺合料。采用搅拌运输车输送,现场大多用泵(固定泵或泵车)输送人模。目前,混凝土的最大泵送高度已达368m,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灌量已达24仪X)耐。我国的碾压混凝土已在大坝和公路工程中应用。2.2.4为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各地都重视现浇模板的研究与开发,并要求企业做好模板的配板设计。大模、爬模、滑模、台模、筒子模等支模工艺都有新的改进和提高。为加速模板周转,楼板模板已较普遍应用了快拆脱模体系,有的还推广了小流水段施工。组合钢模板已部分为中型块体的钢框竹(木)胶合板模板所取代。钢框竹(木)胶合板模板面积大,重量轻,表面平整,可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和作业效率,使用量逐年提高,已占模板总量的10%。密肋楼盖与曲面构件的模板已较多应用了塑料或玻璃钢模壳。碗扣式、门式支架在支模和作业脚手架上的使用比重日渐提高。2.3粗钢筋连接和高效预应力技术 应用 日趋扩大 2.3.1

近几年粗钢筋连接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并在高层、大型和公用工程中普遍应用。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始于80年代,现已成为粗钢筋连接的主要 方法。水平钢筋窄间隙电弧焊和气压焊也是粗钢筋连接的可靠方法。套筒挤压连接和锥螺纹连接属机械连接,应用也较普遍。机械连接具有不受钢筋化学成分、可焊性或气候等条件的 影响,接头强度稳定,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等特点。目前,焊接和机械连接已占钢筋接头总数的70%。2.3.2从so年代中期引进的冷轧带肋螺纹钢筋,现已初步得到推广。550N/mil子级主要用于现浇混凝土楼盖,取代工级钢筋,可节约钢材30%;sooN/n价了级用于预应力混凝土中小构件,代替冷拔低碳钢丝,可节省钢材15%,并极大地改善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性能;650N/mll尹级既可用于预应力混凝土中小构件,也可用于现浇非预应力混凝土板的配筋,已先后推广使用。用中强度钢丝在工厂制造的焊接钢筋网片,已在部分桥梁、道路和楼盖中使用。2.3.3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应用日益扩大。近几年来,高强钢丝、钢绞线 发展 较快,年产量已达20万t,预应力工艺和锚夹具等专用设备已日臻完善。高耸、大跨、贮罐等工程结构物已普遍使用了预应力混凝土。近期发展起来的无粘结预应力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已广泛应用于建筑楼盖结构,使用量已达5(X)万时,如珠海机场9万扩候机楼,12mxlZm柱网,楼盖全部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不仅

改善了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也加快了施工速度,降低了工程成本。2.4化学建材和玻璃、陶瓷、石材的应用,使装饰、装修大放异彩化学建材一般是指建筑塑料管道、塑料门窗、新型防水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建筑涂料、外加剂、粘结剂等,是继钢材、木材和水泥之后当代新兴的第四大建筑材料。化学建材性能优异,在建筑领域中用途十分广泛。我国化学建材从生产到应用是近十几年的事。如聚氯乙烯水管已在2亿多时建筑上使用;东北、内蒙古等一些寒冷地区的城镇,在新建住宅中使用塑料窗的己达30%;使用塑料电线穿线管的建筑累计已超过1亿时;建筑涂料与化学粘结剂不仅品种多,而且在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聚氯乙烯块材和卷材地板、化纤地毯等,不仅大面积应用于公共建筑,而且已成为家庭居室不可缺少的装饰材料。装饰混凝土、涂料、陶瓷、石材、壁纸和墙布、玻璃及金属饰面应用日益广泛。陶瓷饰面已成为外墙饰面的主体,同时也是家庭装饰的重要材料。各种彩色釉面砖、陶瓷锦砖、高级地板砖备受宠爱。由于开发应用了胶粘剂,在镶贴技术和工程质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在大型公共建筑中,采用大理石、花岗石等天然石材作饰面的已为数不少,施工中的挂贴安装工艺,如薄型石材的树脂胶粘贴工艺、干挂石材柔性连接工艺等,使施工技术和质量都有显著的提高。玻璃和金属制品的装饰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环境效果,成为当今时髦的装饰材料。2.5防水

工程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防水工程质量有所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其在防水工程中应用,把建筑防水技术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建筑防水材料品种已达80多种,可分为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片材、防水涂料和胶结密封材料4大类。沥青油毡占全部防水材料的so%,年产量8亿耐。主要防水材料厂家生产的改性氧化沥青油毡质量比较稳定,胎体除纸胎外,还有玻纤胎、玻布胎、化纤胎、聚醋纤维无纺布等,同时引进了22条新型防水材料生产线,生产如SBS、App等类改性沥青油毡,年生产能力达1亿时。高分子片材年生产能力20以)多万时,主要产品有聚氯乙烯片材、氯化聚乙烯片材、三元乙丙橡胶、氯磺化聚乙烯等。目前,除使用纸胎沥青毡外,全国使用新型防水材料的面积已占建筑防水总面积的20%。依据新型防水材料的特点,我国还开发了一些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有的已形成工法。如热熔工法、冷粘贴工法、高频热焊工法,以及松铺、点粘、条粘、机械固定等新的施工方法。过去仅在南方少数屋面上使用的刚性防水,也因其材料、工艺的改进,使防水性能进一步提高。在混凝土中加人 8%一12%UEA微膨胀剂制成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不仅可用于屋面的刚性防水,也可作为地下室防水。在混凝土中掺人钢纤维、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做成的纤维混凝土,也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在混凝土或砂浆中掺入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聚合混凝土和聚合砂浆,可用于防水、隔水。新近开

发的倒置式屋面,正在进一步扩大试点。涂膜防水及防水堵漏技术和设备,也有新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使我国的防水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改善。2.6掌握了一批“高、大、精、尖、新”的设备安装和调试技术 我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 60万kw发电机组安装、45万t乙烯装置改造、4350耐高炉壳体焊接、300t氧气顶吹转炉安装、2030冷轧钢板连轧机安装以及卫星发射和大型核电站的建设。同时,在施工安装中也掌握了超大件设备吊运、超高压大型压缩机组的安装与调试、药芯焊丝自保护焊、10侧叉)耐球罐的制作安装和热处理、长距离管道敷设与胀插连接等技术,有些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近期发展起来的由 计算 机控制的集群千斤顶同步提升技术,已成功地将长120m、重380t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天线整体提升安装到350m高的塔座上。采用类似整体提升技术的还有:北京西站门楼45m跨度的预应力钢析架,跨度150m的波音747维修车间钢网架屋盖,以及重达5以X)t的上海歌剧院屋盖等。2.7改革 企业 管理制度,逐步提高 现代 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在工程建设中,有些企业已运用系统工程、网络 计划、目标管理等现代管理技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统筹安排施工技术方案和计划进度。施工中较普遍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贯彻GB/T19仪x)-巧09《月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建立并完善 科学、规范、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和质量保证

体系,使工程质量处于全面受控状态,适应国际质量管理惯例和市场客观需要,增强了企业竞争实力。在施工技术政策中,对企业的管理现代化与计算机应用要根据企业性质、资质等级与管理的实际水平,贯彻分类指导、分层次推进的方针。一级建筑企业在工程招投标、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和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都果普遍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并达到微机联网,利用系统集成管理软件进行企业或项目的综合管理。二级及其以下建筑企业,应利用已有的软件成果,对 50%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专项应用管理,有条件的企业应达到微机联网。企业要以工程项目为对象大力开发计算机应用软件,逐步实现建筑工程投标报价、施工预算及管理、计划与统计、劳动力管理、工程质量管理、钢筋翻样及优化下料、模板配板的优化设计、文档与资料管理等通用软件,达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国民 经济 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施工技术确实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有些单项施工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施工技术的总体水平、技术装备水平、原材料质量、工人的技术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建设周期长、工程质量差、劳动生产率低等顽症,长期困扰着建筑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 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并没有真正落实,企业的技术力量在削弱,工程技术人员大量流失;管理粗放,工程质量、管理质

量一时很难提高;施工中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大量存在,工业 化程度近期不会有大的改变。我国施工技术上取得的成绩,是在建设任务推动下,用高投人的方法取得的,也就是说,用交高额学费的办法换来点滴经验。因此只有走深化改革之路,用利益机制杠杆去调整政策,解决 社会、企业之间深层次的 问题,才能使企业或行业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的良性轨道上来。3施工技术的发展形势和展望 根据“九五”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每年将以8%一9%的速度递增。国民经济对建筑业需求旺盛,并将以高于整个国民经济2%一3%的速度增长,建筑业仍然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巨大的建设任务,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把握技术发展的方向,摸清工程技术上的热点和难点,选准重点,组织科研攻关,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今后巧年内,重点工程项目和大型工程仍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城市建设中,规模宏大、技术复杂的高层、超高层和大型公用设施仍将兴建,地下空间的利用将更加迫切。大型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项目不仅规模大,而且工艺技术都相当先进。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数量相当可观。“九五”期间,仅新建城镇住宅一项就超过10亿耐。3.1建筑施工技术 发展 重点(l)发展地下工程与深基础施工,特别是深基坑的边坡支护和信息化施工,同时还应发展特种地基(包括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技术。(2)总结 高层建筑施工经

验,发展成套施工技术。要重视超高层钢结构、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的 应用 技术。(3)重视高性能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的 研究、开发与应用。发展预应力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4)开发轻钢结构,扩大应用于 工业 厂房、仓库和部分公用建筑工程。发展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与膜结构。(5)改进与提高多层建筑功能质量,发展小型混凝土砌块建筑和框架轻墙建筑体系。(6)开发建筑节能产品,发展节能建筑技术。(7)开发既有建筑的检测、加固、纠偏及改造技术。(8)提高化学建材在建筑中的应用。(9)开发智能建筑,研究解决施工安装与调试中的 问题。(10)发展桅杆式起重机的整体吊装技术和 计算 机控制的集群千斤顶同步提升技术。(11)金属焊接与检测技术。(12)建筑 企业 的 现代 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3.2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3.2.1强化 科技 意识,牢固树立“ 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都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方针。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培养尊重知识、尊重人材的良好风气。切实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广大职工对开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大力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要提倡用 经济 对科技的大投人换取经济的大发展,使行业和企业逐步走上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行业企业素质的振兴之路。3.2.2强化科技管理,建立健全科技管理新机制。贯彻执行 1992年建设部与国家科委联合颁布的施工企业总工程师职责规定,建立总工程师岗位职责,确立总工程师在企业技术指挥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强化企业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作用。要指导施工企业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重视基础管理和职工培训,办好继续 教育,提高管理者和操作者的素质,还要重视技术开发和技术积累,建立本企业特有的工法与工艺管理制度。采用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并抓好新技术工程应用试点和多种新技术综合应用的示范工程,也可开创科技先导型企业或科技效益型的工程。3.2.3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建筑科技整体水平为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增强企业活力,必须重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的推广工作。当前仍应继续抓好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的ro项新技术。在此基础上,各单位还可根据各自的情况,增加新技术推广的 内容,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为使技术推广工作落到实处,应分阶段、分层次地抓好一批新技术示范工程项目,以发挥其典型示范和先导、辐射的作用。企业要真正认识到技术进步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增强加快技术进步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和推动技术进步的主体。3.2.4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培育和发展机

械设备的租赁和调剂市场当前建筑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老旧机械比重大,性能和安全性都比较差,难以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实现建筑工业化。为此,必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多种资金渠道,加速机械设备的更新改造。逐步用先进机械取代约占总数1/3的性能差、能耗高、安全性欠佳的老旧机械,积极发展手持动力机具。机械设备应按专业或工种配套,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要调整企业的装备结构,逐步减小自有机械的比重,发展 社会 化租赁。对暂时不用的机械设备,及时组织转让,使有限的装备资源得到较为合理的配置。建筑施工中的繁重体力劳动、危险作业和非用机械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工序和工种,应实现机械化、自动化。3.2.5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综合概念,其内涵是要求建筑业从传统手工作业的生产方式中解脱出来,并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过渡。通过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工业化要以科技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专业化,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的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适用的系列化的建筑构配件和制品;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 方法 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住宅产业基础,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扶植专业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采取上述政策措施,相信经过若干年努力,将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或地区率先建立起专业门类齐全、技术装备精良、组织结构优化、供应渠道畅通的大生产格局,一个强大的建筑业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2.框架结构现状分析 篇二

关键词:框架结构,节点,受力机理,承载力

0 引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其空间布置灵活, 自重轻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由于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受力复杂得到了高度重视, 为了明确节点的受力情况, 国内外专家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1955年日本专家坪井善滕开展了有关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试验研究工作, 打开了结构节点研究的大门。研究初期对节点传力模型只有“桁架机构”模型和“约束模型”两种提法, 随着各国专家学者的加入, 对节点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理论越来越成熟。而这其中中国专家学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就近几十年来我国在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

1 框架结构节点传力机理

节点处在梁柱交接处, 贯穿着梁柱纵筋、柱的箍筋, 钢筋密集, 受力复杂。为了合理解释不同条件下节点抗震性能的差异, 几十年来做了大量研究, 对节点区传力机理及受力规律提出了逐渐成熟的理论。

1983年在美国、日本、苏联、新西兰等国家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 但所提节点抗震设计方法差别甚大背景下, 我国框架节点专题研究组[1]针对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抗剪强度展开了研究。考虑轴压比、剪压比、配筋率、节点锚固滑移等影响核心区抗剪强度的因素进行比对试验, 分析得出柱端轴力 (N) 、弯矩 (Mc) 、剪力 (Vc) 与梁端弯矩 (Mb) 和剪力 (Vb) 共同作用于节点核心区内;在这些力的组合作用下, 节点剪力传递方式分为斜压柱机制、桁架机制和组合块体机制三种机制;节点区破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先是受力与变形正比的弹性阶段, 接着进入通裂阶段, 裂缝超过极限进入破裂阶段直至最后破坏;总结分析试验数据提出了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抗剪强度计算公式。

重庆大学在节点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傅剑平[2]教授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利用不同剪压比的8组共16个中间层中节点试件, 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精确测量不同轴压比下节点钢筋的应变和纵筋的滑移, 对节点的传力机理做了明确合理的解释。试验结果表明中间层节点中存在斜压杆机构、桁架机构和约束机构三种传力机构。依据试验数据分析:斜压杆机构即节点核心区内由梁端和柱端传来的压力合成沿对角线方向的斜向压力, 出现在梁筋未大范围退化之前, 随着退化斜压杆机构的作用加强;桁架机构的机理就是核心区周边的剪力通过贯穿节点的上、下梁筋和左、右柱筋的粘结作用传入节点内, 由于力是靠钢筋粘结传递的, 随着钢筋的退化作用越来越小;约束机构的作用则由节点水平箍筋、梁、柱纵筋以及梁、柱端部共同提供。核心区混凝土将承受斜压杆机构和桁架机构传来的斜向压应力;垂直受力方向的箍肢则只承受约束机制提供的约束拉力;平行受力方向箍肢则要承担桁架机构引起的拉力以及约束机制的约束拉力。钢筋的粘结退化程度对节点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钢筋的退化使节点核心区受力由梁柱筋传力的桁架机构和斜压杆机构共同作用变为主要由斜压杆机构作用, 这使得核心区混凝土受压, 延性降低。所以钢筋退化越早, 混凝土越早压碎, 延性越差, 抗震性能更差。刘晓[3]通过对贯穿节点的钢筋粘结退化的研究, 发现钢筋贯穿段越长, 节点混凝土性能越好, 损伤越轻, 则钢筋的滑移量越小, 退化越慢, 刚度退化幅度也越小。

实际工程中由于结构使用目的不同, 会使结构同一标准层出现不同层高, 就形成了梁高不在同一位置的节点错层现象, 重庆大学田必云[4], 陈曦[5]从试验和数值分析方面对错层节点受力机理做了详细研究。按照普通节点的规范要求设计的错层节点, 并将错层节点实验结果与普通节点对比, 得出错层节点梁纵筋的粘结滑移量更小, 位移延性系数稍差, 错层高度越大耗能能力越差。由于错层节点锚固良好, 在加载后期梁抗剪能力不足。其他抗震性能两者基本差不多。此外, 分析了错层节点在不同的加载方向时, 在节点的不同部位产生斜压杆, 并在节点中部形成水平集中主拉应力。

为缩短工期, 节约建筑材料, 越来越多的工程采用工厂预制构件, 现场吊装的方式施工。结构设计要求“强节点弱杆件”, 预制装配式结构对节点的承载力设计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合肥工业大学柳炳康教授等[6]对于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梁端截面应变分布、破坏机理和极限承载能力等展开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梁根部仍是钢筋先屈服混凝土再被压碎,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可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计算, 但反向加载时会出现掀起效应, 应对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进行折减;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 梁端剪力依赖牛腿与梁端部的压力摩擦传递。分析还得出, 构件在一定的损坏情况下还具有很好的耗能能力。

施工中, 梁板柱是一次浇筑的, 所以很多研究中只分析梁柱对节点的作用, 分析节点的性能是不全面的。寇文飞[7]针对这一现象, 对节点考虑板—梁—柱的影响, 利用四个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在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展开试验研究。结论显示现浇楼板加大了剪力传入节点, 并能显著提高负弯矩承载力, 节点破坏形式由梁端弯曲破坏转向核心区剪切破坏, 现浇板参与梁受拉, 一定程度增大了梁的抗弯承载力, 梁的屈服转角减小大大减缓了塑性铰的发展。

2 提高框架结构节点承载力措施

节点受力机理在研究的过程中, 研究者也就节点受力薄弱方面提出了加强措施, 以求提高节点的承载力, 也获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

我国框架节点专题研究组[1]通过改变节点核心区的配筋, 将梁端抗弯强度设计为梁塑性铰抗弯强度的1.25倍以上。试验发现梁端塑性铰由仅在与柱面交接位置产生扩展到离开柱面一定距离处形成, 即梁端塑性铰产生的范围更广。这种梁塑性铰转移的设计使节点核心区承载能力得到优化, 改善节点抗震性能, 有效的减少梁筋在节点核心区滑移量。傅剑平教授根据核心区受力初期应变的分布情况, 并且伴随梁柱纵筋粘结退化应力场的改变和梁筋锚固方式对节点区受力性能的影响, 提出带90°弯折锚固端的构造规定建议, 提出了防止核心区混凝土斜向剪压破坏和负弯矩筋90°弯折内侧混凝土防局部受压破坏的控制条件, 给出了所推荐的负弯矩筋搭接方案的有关构造规定。此外, 还可以通过钢管来增强节点承载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钢管优越的力学性能, 提高节点塑性变形和承载能力。高春彦[8]对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研究证实了钢管混凝土的耗能能力和抗震能力远远优于普通钢筋混凝土。

3 结语

1) 混凝土框架节点受力机理根据节点核心区应力的传递情况可归纳为三种:斜压杆机构、桁架机构和约束机构。节点的破坏就是由于核心区混凝土压碎钢筋屈服, 当材料达不到强度时产生变形以致结构损坏, 所以要按照设计目的明确材料的配制标准, 确保结构在达到预期荷载时破坏。2) 由于混凝土框架节点受力机理而针对性采取加强措施, 有效提高节点的承载力, 优化抗震性能, 对实际工程设计有着显著的价值。推迟钢筋的粘结滑移, 保持桁架机构对节点核心区的传力作用, 保证节点区混凝土不过早的压碎, 提高节点的延性和承载力。

参考文献

[1]框架节点专题研究组.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 1983 (6) :108.

[2]傅剑平.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2.

[3]刘晓.抗震框架中间层中节点梁筋粘结退化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6.

[4]田必云.钢筋混凝土框架错层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2.

[5]陈曦.钢筋混凝土框架全错开节点拟静力试验与错层节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 2002.

[6]柳炳康, 张瑜中, 晋哲锋, 等.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接合部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 2005, 26 (2) :60-65.

[7]寇文飞.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板边节点破坏机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14.

3.浅谈英语语句的框架结构分析 篇三

关键词:简单句;复合句;多重复合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098-02

懂得英语的人都知道,分析清楚英语的句子结构对于学习英语的外国学生来说很重要。在英语的实际运用过程中,我们常常有这种体会:对于一句英语,如果我们不知道它的结构,不清楚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将它译成确切的汉语是很难的。那么怎样分析英语句子的结构呢?分析句子结构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从事英语教学十几年,不断地探索积累,现就这两个问题分别作如下阐述:

一、怎样分析英语句子的框架结构

1.简单句。简单句就是只有一个主谓语结构的句子。如果把简单句比作一棵树的话,那么,句子的各种成分就相当于树的主干、枝、叶。其中,主语、谓语和宾语好比是树的主干;定语和状语好比是树的枝和叶。因此,分析简单句就要先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再找出定语和状语。否则就会造成本末倒置。主语通常相当于句子的话题,它指明了该句讲的是谁或什么。这类词语通常是名词词组或相当于名词词组的语法结构。如:The boys and the girls are planning a dance.这个句子有两个主语一个谓语,很明显这就是一个简单句。在现代英语中,谓语是动词性的词,它通常以一定的动词词组作为中心成分,也正是这种动词词组及其后补成分才使得句子结构总带有一些描述性。如:Leah jumped on her bike and rode around the block.这里有两个谓语描述了两个动作,但只有一个主语,因此还是个简单句。

2.复合句。简单句和复合句的区别在于:在复合句中,主句的某个成分是由一个句子(从句)来担当的,而在简单句中,句子的某个成分是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来担当的。因此,简单地说,从句只是主句的一部分。我们在分析复合句时,首先要找出这个从句,这样,句子的主从关系眉目就清楚了。然后再按照简单句的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判断从句主要是根据句子的意义。因此,分析这样的从句,我认为要先从形式上着手,再从意义上来判断。从形式上着手,就是看是否有引起从句的特征词,然后再看这个从句是修饰或说明什么,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分析就比较明确了。如:A man who doesn’t try to learn from others can’t hope to achieve much.个who,它很可能是关系代词,引导一个定语从句。确认这一点,主要得从意义上来鉴定。形式上判断只是参考,意义上的鉴定才是依据。如果把形式上的判断当作是主要的依据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譬如,同样是一个who,在上个例子中是关系代词,用来引导一个定语从句,而在“It is not yet decided who is to be the chairman.”这句中,则是个连接代词,用来引导一个主语从句。

3.多重复合句。多重复合句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从关系的复合句。这种复合句的主句或从句本身又是复合句,有时,主句和从句同时含有主从关系,这样,就有了两个层次。如此分析下去,还有可能三个、四个或再多的层次。这种复合句虽然复杂,但只要层层解剖,也不难弄清它的结构。分析多重复合句必须抓住两点:一是观全局、逐层解剖;二是抓住引导各种从句的特征词。如连词if可引起条件状语从句,连词because可引起原因状语从句。

二、分析句子结构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分析句子结构时,不能局限于形式,而是应该取决于内容。如判断一个句子是简单句还是复合句,就不能单纯以句子的长短和字数的多少为依据。有的句子虽短,但含有两个以上互相依从的主谓结构,是复合句。而有的句子虽长,但只有一个主谓结构,是简单句。简单句之所以长,是因为修饰语(定语和状语)多的缘故。

第二,分析句子成分时,除了紧紧扣住定义外,还须弄清各种成分所指的对象是什么词。即使同样的一个介词短语,在不同句中的功能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如作定语,所指对象应是名词,作状语,所指对象是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第三,有些从句插在复合句中间,不易辨认,分析时,不注意会出差错,不是把从句的某个部分漏掉,就是把主句的某个部分也划进从句。为做到恰到好处,我总结了一个问答方法,效果较好。举个例子:The man whose speech we heard in the radio broadcast in the great hall last night is a veteran dader.这里有一个以关系代词whose引起的定语从句。究竟这个从句应该划到哪里呢?根据定语的对象是名词,是回答“什么样”“怎么样”的问题这一点,可以这样提问:“什么样的人是一位老干部?”凡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部分都在定语从句之列,这个完全的回答应该是:“昨晚我们在大厅里从无线电广播里听到他讲话的那个人。”因此,这个定语从句应该从关系词“whose”一直划到“night”为止。

在学习英语句子的过程中,我认为就像盖一所房子,单词就是每一个砖块,句子的结构就是房子的框架,如果框架的基础打好了,砖块码得再漂亮些,还愁盖不好房子吗?也就是说如果句子结构掌握得够深入够透彻,那么学好英语也就不是件难事了。

参考文献:

[1]赵德鑫.英语句子结构和分析[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张迪.英语语法疑点与难点手册[M].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4]吴燮元.21世纪大学英语语法[M].复旦大学出版.

4.框架结构现状分析 篇四

关键词:门式刚架;多层框架钢结构;错层

一、引言

随着钢结构在国内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种顶层为轻型屋面的刚架,以下楼层为多层钢框架结构的房屋形式使用越来越多。根据《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以下简称《门刚规程》)中1.0.2条的条文说明,“当多层建筑的顶层为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时,其设计、制作和安装可按本规程执行”【1】,即顶层的门式刚架可按照《门刚规程》设计,其下的多层钢框架结构设计应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2】执行。它们之间的作用关系须充分考虑,故应整体建模来进行分析和计算。

在这种结构形式中,下层钢框架常出现夹层楼面开洞和局部楼面错层的情况。夹层楼面有大面积开洞时,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3】(以下简称《抗震规范》)3.4.3条进行建筑结构不规则特征判定,并依据其不规则特征进行相应结构设计。而错层结构则较为复杂,根据文献【4】,“所谓错层,就是楼板标高大于600mm以上,且超过梁高”,“错层的面积必须大于等于整个楼层面积的30%”,错层结构属于平面不规则,竖向也不规则的结构。错层结构不利因素有两方面:首先楼板相互错置,楼板协调结构整体受力的能力被大大削弱,楼板的相对错位会在构件中产生很大的变形内力;其次,一些部位由于楼板错层形成竖向短构件,其可能在同向受力中由于错层构件刚度大,而产生内力集中,不利抗震。【3】现以某多层钢结构厂房为例,进行分析。

二、工程概述及结构方案

本工程钢结构厂房区域长93.5m(8轴~19轴),宽55 m,柱距11.5 m +8.5 m X8+7 m X2,跨度18.5 m +18 m +18.5 m,柱顶标高16.4m,其中8轴~15轴区域夹层标高11.5m,15轴~19轴区域夹层标高8m,屋面墙面围护结构采用钢结构檩条外铺压型钢板。基本风压为0.60 kN/m2,地面粗糙度是 B 类,雪荷载为0.8 kN/m2,抗震设防烈度是7度,设计地震分组是第3组,设计基本加速度值是0.10g,建筑场地类别III类,抗震设防类别是丙类,根据《抗震规范》8.1.3条,抗震等级为四级。

5.框架结构设计技术 篇五

摘要: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如楼板、楼梯等,写此文的用意是帮助设计者在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参见本文可减少漏项、减少差错等,与上篇内容相同的读者可略过。

具体内容如下:

一.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二.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

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

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

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

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

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

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T。

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 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3).关于过梁布置及轻隔墙。

现在框架填充墙一般为轻墙,过梁一般不采用预制混凝土过梁,而是现浇梁带。应注明采用的轻墙的做法及图集,如北京地区的京94SJ19,并注明过梁的补充筋。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时,柱应甩筋,过梁现浇。不建议采用加气混凝土做围护墙,装修难做并不能用在厕所处。

(4).雨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详图。

注意:雨棚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高度<900,最小板厚100;高度>900时,最小板厚120。阳台的竖板应尽量现浇,预制挡板的相交处极易裂缝。雨棚和阳台上有斜的装饰板时,板的钢筋放斜板的上面,并通过水平挑板的下部锚入墙体圈梁(即挑板双层布筋)。两侧的封板可采用泰柏板封堵,钢筋与泰柏板的钢丝焊接,不必采用混凝土结构。挑板挑出长度大于2米时宜配置板下

构造筋,较长外露挑板(包括竖板)宜配温度筋。挑板内跨板上筋长度应大于等于挑板出挑长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载时。

内挑板端部宜加小竖沿,防止清扫时灰尘落下。当顶层阳台的雨搭为无组织排水时,雨搭出挑长度应大于其下阳台出挑长度100,顶层阳台必须设雨搭。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大间距钢筋,给工人以下脚的地方,防止踩弯。挑板内跨板跨度较小,跨中可能出现负弯距,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挑板端部板上筋通常兜一圈向上,但当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2时是难以施工的,应另加筋。

(5).楼梯布置。采用X型斜线表示楼梯间,并注明楼梯间另详。尽量用板式楼梯,方便设计及施工,也较美观。

(6).板顶标高。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

(7).梁布置及其编号,应按层编号,如L-1-XX,1指1层,XX为梁的编号。柱布置及编号。

(8).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未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板适当加厚, 洞边加暗梁。

(9).屋面上人孔、通气孔位置及详图。

(10).在平面图上不能表达清楚的细节要加剖面,可在建筑墙体剖面做法的基础上,对应画结构详图。

三.基础平面图及详图:

(1).在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时,可做一大厚板将其跨过。

(3).混凝土基础下应做垫层。当有防水层时,应考虑防水层厚度。

(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尤其是在周围有建筑时有用),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

有相同的埋深。可在筏板区格中间挖空垫聚苯来调整高低层的不均匀沉降。

(5).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差的1.5至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

(8).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条基。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心和基础底版的形心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

(9).采用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面积不大的独立基础宜采用锥型基础,方便施工。

(10).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11).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12).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13).基础平面图上应加指北针。

(14).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

(15).可用JCCAD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布置和基础详图。生成的基础平面图名为JCPM.T,生成的基础详图名为JCXT?.T。

(16).基础底面积不应因地震附加力而过分加大,否则地震下安全了而常规情况下反而沉降差异较大,本末倒置。

请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和各地方的地基基础规程。

四.暖沟图及基础留洞图:

(1).沟盖板在遇到电线管时下降(500),室外暖沟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

(2).注明暖沟两侧墙体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沟较深时应验算强度。

(3).洞口大于400时应加过梁,暖沟应加通气孔。

(4).基础埋深较浅时暖沟入口底及基础留洞有可能比基础还低,此时基础应局部降低。

(5).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暖沟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区。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的特殊要求设计。

(6).暖沟一般做成1200宽,1000的在维修时偏小。

五.楼梯详图:

(1).应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够,以免碰头,尤其是建筑入口处。

(2).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于20,以免易摔跤

(3).两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长度约等于600。幼儿园楼梯踏步宜120高。

(4).楼梯折板、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折梁还应加附加箍筋

(5).楼梯的建筑做法一般与楼面做法不同,注意楼梯板标高与楼面板的衔接。

(6).楼梯梯段板计算方法: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于4米时,应采用1/10的计算系数,并上下配筋相同;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约6米左右时,应采用1/8的计算系数,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并且不得过大。此两种计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任何时候休息平台与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应拉通,并应与梯段板的配筋相应。梯段板板厚一般取1/25~1/30跨度。

(7).注意当板式楼梯跨度大于5米时,挠度不容易满足。应注明加大反拱或增大配筋。

(8).当休息平台板为悬挑板时,其内部的楼梯梯段板负筋应大于休息平台板的板上筋,长度也应大于平台板筋。

(9).楼层处的休息平台板的配筋应与楼层板统一考虑配筋,主要是板的负筋。

六.梁详图:

(1).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梁上小柱和水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加附加筋。可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一节点,有次梁处两侧各加三根主梁箍筋,荷载较大处详施工图。

(2).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齐平。梁也可偏出柱边

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

(3).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

(4).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此条是从弹性计算角度出发)。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5).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部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

(6).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7).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大于300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La。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对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小挠度。挑梁配筋应留有余地。

(10).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11).梁净高大于500时,宜加腰筋,间距200,否则易出现垂直裂缝。

(12).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或按深梁构造配筋。

(13).尽量避免长高比小于4的短梁,采用时箍筋应全梁加密,梁上筋通长,梁纵筋不宜过大。

(14).扁梁宽度不必过大,只要钢筋能正常摆下及受剪满足即可。因为在挠度计算时,梁宽对刚度影响不大,加宽一倍,挠度减小20%左右。相对来讲,增大钢筋更经济,钢筋加大一倍,挠度减小60%左右,同时梁的上筋应大部分通长布置,以减小混凝土徐变对挠度的增大,如果上筋不小于下筋,挠度减小20%。

(15).框架梁高取1/10~1/15跨度,扁梁宽可取到柱宽的两倍。扁梁的箍筋应延伸至另一方向的梁边。

(16).当一宽框架梁托两排间距较小的柱时,可加一刚性挑梁,两个柱支承在刚性挑梁的端头。

(17).梁宽大于350时,应采用四肢箍。

七.柱详图:

(1).地上为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方便施工。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应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角柱、楼梯间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幼儿园不宜用方柱。

(2).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

(3).柱内埋管,由于梁的纵筋锚入柱内,一般情况下仅在柱的四角才有条件埋设较粗的管。管截面面积占柱截面4%以下时,可不必验算。柱内不得穿暖气管。

(4).柱断面不宜小于450X450,混凝土不宜小于C25,否则梁纵筋锚入柱内的水平段不容易满足0.45La的要求,不满足时应加横筋。异型柱结构,梁纵筋一排根数不宜过多,柱端部纵筋不宜过密,否则节点混凝土浇筑困难。当有部分矩形柱部分异型柱时,应注意异型柱的刚度要和矩形柱相接近,不要相差太大。

(5).柱应尽量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来满足轴压比的限制,减小断面尺寸。

(6).尽量避免短柱,短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短柱纵筋不宜过大。

(7).考虑到竖向地震作用,柱子的轴压比及配筋宜留有余地。

(8).独立柱上或柱的中部(半层处)有挑梁时,挑梁长度应有限制。

在用PKPM软件计算梁柱时,应尽量采用TAT或SATWE三维软件。相对平面框架PK来讲,第一,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受力状态,如地震力或风力是按抗侧移刚度分配,而不是按框架的楼面从属面积,还如从框架柱出挑的梁和从次梁出挑的梁,因次梁的支座(框架梁)发生下沉变形,内力重分布,从框架柱出挑的挑梁配筋将较大。

第二,快速方便,三维软件整体计算,不必生成单榀框架,再人工归并,可整楼归并。

第三,TAT或SATWE还可以进行井式梁的计算,由于PKPM软件计算梁时仅按矩形计算,而井式梁的断面较小,有可能超筋,此时可取出弯距再按T型梁补充计算,不必直接加大梁高。在绘制施工图时,较大直径的钢筋连接宜用机械连接取代焊接,造价相差不大,但机械连接可靠并易于检查。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可任意,但一次截断的钢筋不大于50%,接头位置应错开70d。

八.重点注意或设计原则:

(1).抗震验算时不同的楼盖及布置(整体性)决定了采用刚性、刚柔、柔性理论计算。抗震验算时应特别注意场地土类别。8度超过5层有条件时,尽量加剪力墙,可大大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接体系,但也允许部分的框架梁搭在另一框架梁上。应加强垂直地震作用的设计,从震害分析,规范给出的垂直地震作用明显不足。

(2).雨蓬不得从填充墙内出挑。大跨度雨蓬、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一半。

(3).框架梁、柱的混凝土等级宜相差一级。

(4).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应验算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5).出屋面的楼电梯间不得采用砖混结构。

(6).框架结构中的电梯井壁宜采用粘土砖砌筑,但不能采用砖墙承重。应采用每层的梁承托每层的墙体重量。梯井四角加构造柱,层高较高时宜在门洞上方位置加圈梁。因楼电梯间位置较偏,梯井采用混凝土墙时刚度很大,其它地方不加剪力墙,对梯井和整体结构都十分不利。

(7).建筑长度宜满足伸缩缝要求,否则应采取措施。如:增大配筋率,通长配筋,改善保温,铺设架空层,加后浇带等。

(8).柱子轴压比宜满足规范要求。

(9).当采用井字梁时,梁的自重大于板自重,梁自重不可忽略不计。周边一般加大截面的边梁。

(10).过街楼处的梁上筋应通长,按偏拉构件设计。

(11).电线管集中穿板处,板应验算抗剪强度或开洞形成管井。电线管竖向穿梁处应验算梁的抗剪强度。

(12).构件不得向电梯井内伸出, 否则应验算是否能装下。电梯井处柱可外移或做成L型柱。

(13).验算水箱下、电梯机房及设备下结构强度。水箱不得与主体结构做在一起。

(14).当地下水位很高时,暖沟应做防水。一般可做U型混凝土暖沟,暖气管通过防水套管进入室内暖沟。有地下室时,混凝土应抗渗,等级S6或S8,混凝土等级应大于等于C25,混凝土内应掺入膨胀剂。混凝土外墙应注明水平施工缝做法,一般加金属止水片,较薄的混凝土墙做企口较难。

(15).采用扁梁时,应注意验算变形。

(16).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的柱为梁托柱时应向下延伸一层,不宜直接锚入顶层梁内,并且托梁上铁应适当拉通。错层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女儿墙内加构造柱,顶部加压顶。出入口处的女儿墙不管多高,均加构造柱,并应加密。错层处可加一大截面梁,上下层板均锚入此梁。

(17).等基底附加压力时基础沉降并不同。

(18).应避免将大梁穿过较大房间,在住宅中严禁梁穿房间。

(19).当建筑布局很不规则时,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做出合理的结构布置,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如建筑方案为两端较大体量的建筑中间用很小的结构相连时(哑铃状),此时中间很小的结构的板应按偏拉和偏压考虑。板厚应加厚,并双层配筋。

6.记叙文的结构框架 篇六

1.说明文的基本结构Descriptive writingDefinition(Introduction)Description(Explanation)ExamplesComparisonClassificationConclusion

3.记叙文的基本结构Narrative writingsStorypresentationTime cluesInverted time cluessurprisingEndinghumorous

7.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技术分析 篇七

1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和重点

1)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对于房屋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房屋的稳定性, 以防止地震或者是狂风暴雨的袭击, 对于框架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验算, 根据不同的建筑和楼盖的整体性从而决定采用刚性、柔性或者是刚柔性理论来进行计算, 同时抗震验算还要根据土地的类别实施不同的框架结构, 针对新疆地区风沙较大多是黄土。在建筑过程中应设计成为双向梁柱刚接体系, 更好稳住房屋建筑的基础性。对于雨蓬和阳台的的建设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抗扭这个因素, 它一般应该是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矩乘以跨度的一半得出的结果。

2)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重点, 应该重点考虑到建筑的布局不规则时, 结构设计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布局做出合理调整。在计算梁柱的过程中, 一定要使用TAT或SATWE三维软件。三维立体框架比平面框架更能够接受实际承受力的状态。在新疆地区对于房屋建设的稳定性摆在首位, 所以针对地震力和风力所采用的抗侧移刚度分配, TAT或SATWE的计算能够做到更加的精确,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快速方便, 三维软件计算可以省去单榀框架的过程, 可以将整栋楼进行归并。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可以将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得到最大的保证。

2 建筑框架中柱、梁、板的构造处理

1) 建筑框架中边柱节点构造, 对于框架结构的多层建筑中的水平荷载对结构内部产生的内部压力随着房屋的高度逐渐增加。对于高层建筑的边柱建设是建设的难点, 尤其是对于框架项层的风荷载人, 柱子顶端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偏离中心的问题, 也就是建筑顶层边节点的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出现距离人只有0.5倍的柱截面高度。这种情况要根据钢筋混凝土的内部构造, 对于顶层框架的梁柱数量不少于2根, 在现实的应用情况中一般柱宽比梁宽要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把边柱柱角的主钢筋弯入到房梁内部, 还要充分的考虑到新疆地区建筑的实际情况, 再进行实际的操作。

2) 建筑框架结构中多根梁在同一柱汇交节点, 对于建筑来说, 在结构平面设计和布置时, 经常会碰到多根梁汇交在同一控处的情况, 对于这种问题应该充分的重视到梁钢筋的锚固定的问题以及房梁的有效高度, 能够充分的满足框架梁纵向钢筋在柱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 由于房屋上面是多根梁交叉在一起。为了保证梁的箍筋高度设计值和实际的应用值差距减小, 在建设过程中至少有一根梁的上部钢筋能够处在其他两根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的下面, 这样才能不断的使梁的交节点处于稳定状态。

3) 建筑框架中板柱节点的构造, 由于板柱节点处楼板的抗冲击能力比较弱, 在柱子的周边的板子里面没有设定抗冲击的钢筋或者本身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 导致节点处不平衡的弯矩对楼板造成了一些附加的剪应力。所以对于板柱节点的构造应该适宜的采用托板的板柱节点。由于托板的根部厚度能够达到柱纵筋的直径的16倍为佳, 这样对于新疆地区的风沙或者是可能出现的地震等都有很强的抵御作用。同时可以在柱上板中设置暗梁, 也可以保证板柱节点的稳定性。

3 建筑框架结构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对于新疆地区来说, 本身所具备的环境因素是我们需要考虑到的重要的外部因素, 对于框架结构来说是不允许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并存的, 由于框架结构是一种比较柔性的结构体系, 所以在建筑的楼、电梯、屋顶等地方都不能采用砖墙来承受重力还有对于建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短柱问题, 为了节省开支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短柱由于本身的刚度较大, 吸收地震的作用从而使其受剪, 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的抗剪能力, 导致建筑材料形成交叉裂缝从而破坏建筑的质量。所以要减少短柱的出现以及对楼层的约束作用。

2) 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 需要不断的替身科技人员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例如对于嵌固端的设置问题, 由于现在的建筑都设置的有地下室和人防, 所以对于嵌固端的设置有可能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在人防顶板这个方位。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 由于技术人员的粗心而导致嵌固端楼板的设计、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的限制以及结构抗震缝设置与嵌固端位置的相互协调等等问题, 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 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给后期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所以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引进, 以及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新技术的不断引进, 工作人员也需要根据人民的实际需求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

4 总结

对于框架结构的设计和实施是建筑的基础, 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人们对于房屋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但是房屋建设出现的事故也逐渐的增多, 框架结构设计技术的不断创新关系到国家建设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本文从新疆地区的建筑为例, 讲述了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重点、框架结构内部构造以及需要注重的问题出发, 阐述了框架结构的重要意义。积极的引进新型的建筑框架设计技术, 和国际化的技术相接轨, 建筑的安全性关系到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步发展, 所以针对建筑框架结构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准确的监测和把握, 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杨波.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传力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6.

[2]蔡雪峰, 建筑施工组织[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3]王文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鉴定实例及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4]汪黎明.华东工程质量监督理论与实践[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

[5]周戒.房屋建筑工程专业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

8.框架结构现状分析 篇八

关键词:框架机构;加固设计;施工研究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房屋的建设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而房屋建设中的质量安全控制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采用框架结构的加固设计并对施工技术进行相应研究,能有效的提高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加强面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现有的建筑建设之中,能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设计,框架结构的加固设计是较为流行的一种应用方法,并且有非常大的应用范围,各类建筑都可以通过对框架结构的加固设计进行运用,从而加强建筑结构稳定性。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框架结构加固设计的认知能力,充分理解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并对其建筑框架结构的加固原则加以运用,全面的考虑加固设计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对建筑框架结构加固设计途径的深入思考,最终结合建筑框架机构加固设计的施工研究,从而加强房屋建设过程中,对框架结构的加固设计进行合理运用,并提升房屋的坚固程度,保障房屋建设的质量安全控制,从而达到房屋建筑结构稳定性的提高。

一、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房屋建设在开工建造之初的主要依据,并作为整个工程的设计模板。因此在进行建筑康佳结构设计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房屋所处的环境因素,并对房屋的地理位置进行考察,比如是否频发地震,是否防潮、防风。通过对当地环境因素的了解,进行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重点因素,比如雨水较多的地区,需要重点防范雨水渗漏。并且在对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过程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的主要用途,并选择相应的材料进行建设,根据国家规定对于房屋建设的标准程度,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从而为房屋的实际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六种:1.房屋在建造过程中构造的合理采用,以及设计的整体性;2.房屋设计的高度限制,以及房屋所能承受的重量;3.对于混凝土和钢筋的相关要求,以及建筑物的坚固耐用程度;4.房屋的耐火性、耐水性和抗压性;5.开工建造的具体实施,以及材料的选用和工队的配合。6.设计过程中对突发情况留有余地。

二、 建筑框架结构的加固设计原则

2.1建筑框架结构的加固设计途径

在建筑框架结构的加固设计中,有许多种加固设计方法可以应用,比如对房屋的砌体结构进行加固改造,或对其所用的高辽进行加固以及对混凝土进行加工等方法。而钢架结构进行加固是目前在建筑框架结构的加固设计中较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其途径主要包括先将钢料进行加固处理,从而在设计的过程中,起到加固房屋的目的,虽然在某些建造部分对钢料的实用,使得整栋建筑在建造过程中钢料预算成本的增加,但可以将建筑设计的某些部分用钢料代替其他材料,如将铰链连接变成钢连接,通过对原有材料宽度、长度和受力面的改变,从而加强房屋的承载能力和承载水平。

除了对材料方面进行加固,在建筑框架结构的加固设计之中,还可以通过对建筑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的运用,从而加大建筑的物理载面,从而加强建筑的坚固程度。并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在可利用的范围之内,充分考虑到材料的性能方面,通过对材料的焊接或其他加工处理,加大材料的受力面积,从而避免材料在建筑过程之中出现变形情况。建筑框架结构的加固设计具有很多途径,而能否对这些途径进行合理运用,是影响建筑框架结构加固设计优劣的重要因素。

2.2建筑框架结构在加固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建筑框架结构加固设计作为整个工程的设计末班,并且是开工建造之初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其设计的过程之中,需要对许多因素进行考虑,对这些因素的充分满足,能放房屋建设更加符合现代人的使用标准,并通过对地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充分考虑,能够有效的提升房屋的使用程度以及房屋的耐壓耐水耐火性。而建筑框架够在加固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

(1)对建筑物的支撑方面进行加固

支撑物作为整个建筑物的框架根本,对其的加固能够保住房屋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是对施工进行的有效保障。可以通过对选用材料的市场调查和分析,进行不同材料的对比,从而加强材料之间的配合利用程度,并通过外包角钢加固等方法,提高支撑物的坚固程度。

(2)对板面进行加固

在对板面加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使用程度,将板面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密度较高、较为厚实的混凝土板,或采用双层的钢筋混凝土板对板面进行有效加固。

(3)细节设计进行加固

在建筑框架结构的加固设计中应对房屋缝隙处或阳台处更为注意,应充分选用合理材料,从而避免缝隙处或阳台处受到施重力后产生扭曲变形等现象。并且在对地下室的设计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防潮因素,从而对混凝土板进行防水设计,加强建筑的使用程度。

三、 施工技术方面

在对建筑框架的加固设计进行充分准备之后,在正规的实施阶段也需要掌握许多技术要点和施工方法,从而加强房屋的坚固程度。例如对原有旧钢结构进行考察、取样、实验、评定,或对原旧钢结构进行喷砂除锈等,充分保障材料的使用程度,并且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时应尽量减少对原有结构的破坏,充分利用原有结构的承载能力,并在改造过程中加强对加固连接技术的使用。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的施工期,需要进行认真的检测、调查并对工程设计的相应细节进行合理分析,并与施工单位加以沟通,从而设计出更加安全合理的设计方案,并且应加强对工程的监督检查,加强执行力度,从而确保建筑的结构稳定性,促进中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牛鸣非; 张颖. 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及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 科技创业家, 2014(03):48.

[2]俞才祖. 多层框架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研究[J]. 城市建筑, 2012(15):16-20.

9.框架结构的特点有哪些? 篇九

框架结构的特点有哪些?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主梁、柱和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联系梁连接起来而形成框架体系。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建筑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

这种结构形式虽然出现较早,但直到钢和钢筋混凝土出现后才得以迅速发展。根据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及纵横双向布置三种。横向布置是主梁沿建筑的横向布置,楼板和联系梁沿纵向布置,具有结构横向刚度好的优点,实际采用较多。纵向布置同横向布置相反,横向刚度较差,应用较少。纵横双向布置是建筑的纵横向都布置承重框架,建筑的整体刚度好,是地震设防区采用的主要方案之一。

10.主持人演讲词(结构框架) 篇十

主持人:诸位领导,各位来宾以及所有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本次比赛的主持人**。首先,在这里,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身来参加我们的象棋大赛。…………

接下来请允许我以主持人的身份介绍今天到场嘉宾。

**学院社团联合会会长

**学院校团委宣传部部长

**学院校团委宣传部副部长

现在请**学院社团联合会会长讲话……非常感谢社团联合会会长给我们带来的讲话。

接下来请**学院中国象棋协会会长**讲话………非常感谢我们**会长的讲话.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我相信有不少人懂得这句诗的含义。那么接下来,就是惊心动魄的时刻了。下面请欣赏由笛箫协会某某为我们带来的《》………

听了一首如此优雅的笛箫曲子,下面有请**同学将带来一首《》………

现在我们已经欣赏了优美的笛声和动人的歌曲。

接下来有请欣赏**给我们带来的《象棋颂》……\

相信大家听了《象棋颂》后,对我们象棋协会有了很大的了解。接下来请裁判员代表宣誓………

11.框架结构现状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裂缝;框架结构;预防;修补

1. 概述

框架结构作为一种主要的混凝土结构体系,现已广泛应用到高层建筑中。框架结构中的梁、板和填充墙等构件会出现裂缝。众所周知,安全性是任何建筑物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裂缝的产生会降低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会引起钢筋的锈蚀,降低建筑物的耐久性,影响使用功能,产生安全隐患,严重的会造成安全事故。因此,需要认真研究框架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2. 框架主体结构裂缝及产生原因

框架主体结构指的是建筑物的梁、板和柱,其裂缝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基础的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当基础上部荷载过大或者地基变形时,在框架结构的梁和板中就会产生裂缝[1]。

(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热胀冷缩,形成裂缝,这类裂缝主要在建筑物的楼板上。

(3)混凝土变形引起的裂缝: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水泥水化放出较多的热量,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散热慢,因此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这将使内部混凝土体积产生较大膨胀,形成裂缝。而且混凝土具有徐变的性能,这也会导致混凝土构件裂缝的产生[2]。

(4)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裂缝成因,结构问题、构造问题、施工问题等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3. 填充墙裂缝及产生原因

如今,诸如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粒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珍珠岩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已经被广泛用作填充墙材料。在框架结构中,填充墙主要起到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分割空间等作用,它虽然不是主要的受力构件,但是一旦产生裂缝,就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性、整体性以及耐久性。填充墙裂缝的产生主要因为砌块抗剪能力较差或砌筑质量不好,裂缝主要有三种:

(1)斜裂缝:一般出现在墙体开口处、转角处和纵向外墙的两端。裂缝一般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且窗口处裂缝较宽,向两边逐渐缩小,在纵墙上呈现八字形或对角“X”形。

(2)竖向裂缝:一般出现在窗台墙下,这种裂缝在施工后不久就会出现,随着时间而发展,需要持续数年才能趋于稳定。

(3)水平裂缝:一般出现在填充墙与梁、板的交接处,而且经常伴随斜裂缝一起出现。

4. 框架主体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4.1 裂缝预防措施。

(1)结构设计时,重视基础的选型;在建筑根部设置散水坡;合理设置变形缝、沉降缝和抗震缝,减少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以及温度变化和地震作用产生的裂缝;在北方地区,设置保温层来防止裂缝产生;优化框架结构,既要使构件具有足够的刚度,又不能造成交接处的刚度突变;合理配比混凝土,尽量减少水泥用量,掺入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变性能。

(2)施工时,设置后浇带,分批浇筑混凝土。对于梁、板构件来说,后浇带应选择设置在跨内荷载作用下内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一般在跨度的1/3处或者跨中。后浇带处的混凝土施工质量也十分重要,在施工前要认真将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凿毛,清洗后浇带内部,再均匀涂刷一层水泥砂浆以利于粘结,在潮湿环境下养护至少15天,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混凝土浇筑后,要在保证结构能够承受设计荷载的前提下拆除模板,防止坍塌[3]。

4.2 裂缝处理措施。

4.2.1 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用各种防水材料(如水泥砂浆)、合成树脂(如环氧胶泥)等刷于裂缝表面,使其恢复防水性能以及耐久性。适用于宽度小于0.2mm的细微裂缝修补。

4.2.2 内部修补法。

(1)压力注浆法:将高强度、低粘度的裂缝修补液在一定压力下注入到裂缝内部,适合于宽度在0.1mm~1.5mm的独立裂缝、贯穿性裂缝以及蜂窝状裂缝的修补。

(2)内部填充法:沿着裂缝的走向凿出槽深和槽宽分别不小于20mm和15mm的U形沟槽,然后用合成树脂(如改性环氧树脂)或弹性填缝材料填充,适用于宽度大于0.5mm的裂缝修补。

5. 填充墙裂缝防治措施

5.1 裂缝预防措施。

(1)在选材方面,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U5.0,加气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U2.5,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5。

(2)在设计方面,填充墙与框架之间应设置拉结筋,拉结筋深入墙内的长度按规范确定[4]:结合框架抗震等级设置,一、二级宜沿全长;三、四级不少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在荷载方面,填充墙不仅要满足稳定和自重要求,还要能够承受水平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另外,构造柱的设置也能预防裂缝的产生[5]。

5.2 裂缝处理措施。

针对因膨胀引起的开裂,应选择高温季节修复,使修复后的构件中不再受膨胀影响而产生过大的拉应力;针对因收缩产生的裂缝,一般应选择低温季节进行修复,可减小修复后再次产生收缩裂缝的可能性。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弹性材料修补法、无纺布修补法、粉刷石膏修补法和石膏板覆盖法等[6]。

6. 结束语

在框架结构中,裂缝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来进行预防和修补。在设计和施工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进行预防,有效地控制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对已经出现的裂缝,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修补,从而消除结构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赵明华. 徐学燕. 基础工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2.

[2] 湖南大学. 天津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土木工程材料[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2.

[3] 应惠清. 土木工程施工[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8.1.

[4] GB50203-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5] 唐岱新. 砌体结构[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2.

[6] 孙小鸾. 框架填充墙裂缝形成机理以及防治对策研究[J]. 南京工业大学. 2006.6.

上一篇:安全生产工作调研汇报材料下一篇:感受河南省中学语文优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