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2025-01-09

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精选8篇)

1.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篇一

滕州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

实 施 方 案

为促进全市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保障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鲁教财字〔2011〕9号)和枣庄市教育局等十部门《关于印发<枣庄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2011-2015年)的通知>精神,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鲁教基字〔2008〕1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滕州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一、实施意义

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幸福和谐滕州的需要;是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缩小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二、总体目标

按照枣庄市制订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任务目标,我市需于2014年全面完成普通中小学办学标准化工程建设。从2011年始,我市启动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到2013年,城区市直中小学、荆河、龙泉、北辛、善南、西岗、级索、洪绪、木石、柴胡店、南沙河基本完成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2014年,农村市直中小学、滨湖、姜屯、大坞、官桥、界河、龙阳、鲍沟、张汪、东郭、羊庄、东沙河、民办学校基本完成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

三、工作原则

(一)统一标准、全面提高。《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办学条件标准”)是全市普通中小学校应当具备的基本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在实施过程中要面向全市长期保留的每一所中小学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凡布局调整后定点的中小学校,都要确保其在办学条件主要项目的种类、数量、质量上达到标准。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学校适度超前发展。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镇街为单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认真制定本区域内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总体规划,确定分实施目标,统筹利用教育资源,分类推进,分步实施。

(三)统筹安排、总体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要与中小学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校舍安全工程、“211工程”、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更新工程等紧密结合,统筹安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城镇薄弱学校建设,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实施。

(四)实事求是,注重效益。学校标准化建设要坚持实用、管用、够用的原则,以保障基本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的实施为前提,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投资的使用效益。既要注重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等办学条件改善,又要注重教师队伍、管理水平、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建设。

(五)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由市政府负责统筹、协调,制定总体规划;市直中小学由市教育局负责实施,镇街学校由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具体实施;教育、财政、发改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市财政要优化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增设专项建设资金;各镇街应当积极筹措资金,对本行政区域的义务教育给予支持,确保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四、任务要求

“办学条件标准”是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制定的全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具体标准,是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中的执行标准和评估验收依据。通过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基础教育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结构更加优化、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任务目标。

(一)科学布局规划。科学规划中小学布局是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前提和基础。各镇街要结合城区规划、新农村建设,综合考虑生源变化、交通、环境等因素,坚持方便就学的原则,立足长远,合理调整学校布点和办学规模,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原则上5万人口以下镇街设1所初中、5万人口以上镇街可设1-2所初中(在校生规模在1500人以上);3万人口以下镇街设2-3所小学,3万人口以上镇街每1万人设1所小学为宜。山区、交通不便镇街在执行上述设学标准前提下,可暂设1-3个教学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置九年一贯制学校。

对当地办学条件低于“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要明确完成时限和具体措施,集中力量加快薄弱学校改造进程,适当调整和撤销一批校址存在安全隐患、办学条件差、生源不足、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对于原有超大规模、大班额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生源分流,加强控制和引导,使其办学规模和班额逐步符合“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

(二)加强学校基本建设,实现学校用地与校舍建设标准化。根据学校布局规划,结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11工程”实施,大力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使所有布局调整保留学校的建设用地、校舍建筑等方面,均达到“办学条件标准”要求。

学校的建设用地,应根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按照节约和集约用地以及资源共享的原则合理进行规划配置。用地规模按《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鲁政办发〔2005〕27号)执行。以建设面积达标、数量足够、符合标准的各类体育运动场地为重点,着力解决学校无田径场或场地过小、篮排球及乒乓球场地不足等问题。布局调整中定点学校的确定,以及新建学校校址的选定,应充分考虑学校占地面积和运动场地建设需要。

在保证校舍安全的前提下,以教学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大班额、功能教室严重不足问题,满足寄宿生食宿的基本需求。普通教室数量应按照学校规模和标准班额确定,功能教室数量、种类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规定进行设置;应依据学校寄宿生数量,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人均面积定额,合理确定学生宿舍、食堂餐厅的面积;农村中小学需要建设教师周转用房的,一并纳入学校校舍建设规划。

(三)充实内部设施配备,实现学校装备条件标准化。在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的基础上, 开展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创建工作,有步骤的充实完善实验教学仪器、图书音像资料、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音体美卫设备及办公生活设施设备,提高教育教学装备水平。同时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好实验室教师培训,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做好仪器上架管理,开展实验教学理论研究和实验教学优质课评选等工作,促进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对布局调整中撤并学校的资产管理,统筹调配,防止教育资源流失。

实验教学仪器配备。按照“办学条件标准”和教育部新颁布的《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规定,配备高中教学仪器,完善初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对保留的农村教学点可依据满足所设年级教学需要,配备必需的教学仪器。

图书资料配备。要加强中小学图书室管理,按照规定对现有图书进行全面清理,剔除可读性差及应报废的图书,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要求配齐图书资料。

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强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和校园网建设,建设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把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等统筹安排,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实现多媒体“班班通”教学。同时加强教育网络建设,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建设重点是按照“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进行计算机室和校园网建设及专任教师用计算机配备和教室内多媒体“班班通”教学设备配备。

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和综合实践活动室建设。探究实验室和通用技术实验室是普通高中实施课程改革后新增的教学设施,应按《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要求配备。有条件的和省级规范化初中可参照省初中探究实验室示范工程标准配备探究实验室。初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室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要求配备。

体育卫生艺术设施设备等建设。配置体育、艺术与健康教学专用设备,本着规范、安全、耐用的原则合理配备,并及时补充。具体配置要求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进行配备。

其他办公及生活设备的配置,也要按照“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及时配备与更新。

(四)完善学校运行机制,实现师资配备与公用经费标准化。按照国家和省编制标准、教师资格制度和职业(执业)资格制度规定及学校岗位设置方案,为学校配备合格专任教师、实验人员、管理及工勤人员;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促进教师学科、年龄、职称等结构更加合理。加强和完善中小学编制、人员管理,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和使用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适当向农村偏远地区倾斜。实现城乡中小学教职工执行统一编制标准。市教育局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根据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调配区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有关规定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保证基层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力量配备。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切实满足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公用经费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按照中央、省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投入力度,按时限要求达到基本办学条件的标准,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全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超前部署,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要将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为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发改、教育、财政、人社、编办、住建、规划、国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部署全市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各镇街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

(二)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发改局要将学校标准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教育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工程规划,加强组织协调,负责工程实施、监管和督促检查;财政局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积极筹措工程建设所需资金,按照实施进度及时足额拨付;住建、规划部门要加强对工程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严把工程建设规划;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工程建设用地指标予以优先安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编办要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相关规定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加强和完善中小学编制,及时调整学校的岗位设置,解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审计部门对工程建设的经费使用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三)积极筹措资金,加强资金管理。按照省、枣庄市要求,学校标准化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中央、省市将对工程建设给予奖补,各镇街也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并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防止学校出现新的债务。积极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学校标准化建设。民办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资金,由投资方或主办单位负责,当地政府给予指导、支持和实施监管。

要切实加强对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资金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实行“阳光采购”和国库直接支付结算办法,确保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资金现象的发生。

(四)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对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管理和监督,市政府将对实施情况组织督查与评估,确保工程进度和实施质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将列入对镇街政府教育工作的综合督导,作为考核党政的重要内容。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情况定期通报制度、报告制度和评估验收制度,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各镇街、学校要抢抓机遇,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按时完成任务,积极创建枣庄、滕州市级“合格学校”。

2.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篇二

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 目前在我国的青少年中, 有一定鉴赏能力的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和欠发达地区这种状态更是不容乐观。说得直白一些, 大多数的国内青少年只接触流行音乐, 根本不喜欢不接触经典音乐, 充斥着浮躁情绪和偏执观念。教学资源的缺乏, 教学方向的不正确, 缺乏正确专业的引导, 为应试教育独尊不重视艺术教育等现实问题困扰着现如今的我国音乐教育。即使有些青少年接受过一段时间的音乐教育, 但结果依然差强人意, 很多孩子的兴趣和技能并没有培养起来。

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 有最高端的科技, 有最多的财富, 有最前沿的时尚流行文化, 几乎在任何一个二战后兴起的领域美国都走在了前列。同时我们更要看到美国人高端、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带有强烈自由主义个人色彩的文化背景, 并没有让他们对青少年的音乐教育表现出不屑。恰恰是通过这种发达的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和财力支持很好的保留了音乐的传统和对青少年进行正规专业的音乐教育。3000多所的大专院校几乎都有音乐系。几乎每一所美国的小学、初中、高中都会有自己的合唱团、交响乐团、室内乐团等各色表演团体, 有定期的比赛和汇演甚至成绩的好坏还要作为一个学校存亡的重要标准, 等等诸如此类。参与人数之多, 专业性之强, 不禁要引发很多的思考。起初也只是简单的认为美国人有钱可以去接受最高端最正规最专业的音乐教育, 直到有幸读了《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以下均称《标准》) 突然觉得这一切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此时不仅要想起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现状, 似乎总是有那么点遗憾, 略感单薄, 有感无奈。更多的是一种期许。

高《标准》, 高关注度, 重实践

《标准》中涉及四类艺术教育, 以下我只谈音乐部分, 希望能够在这个有着历史意义的《标准》中窥见这个发达国家的文化继承, 更重要的是能够给我们自己音乐事业的发展寻找未来的食粮, 进而学习和借鉴。

在读过这样一个有关教育标准的书籍之后, 并不是怀着“崇洋媚外”的心理去看待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现状。在《标准》的译者说明部分指出“标准的研制体现出三点基本要求1) 具备国际竞争力。2) 反映出最高水准的教育科学理论。3) 具备广泛的基础和公开程序”。这样的高起点就已经预示着高标准、高水准的结果。这个《标准》是美国全国性的四门艺术教育 (音乐、舞蹈、戏剧、视觉艺术) 组织研制的。1997年在我国出版。并且为教育科学国家八五项目子课题, 时至今日在我国以有15年的历史。

《标准》中将艺术教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儿园至四年级;第二阶段五年级至八年级;第三阶段九年级至十二年级 (熟练水平) 第四阶段九年级至十二年级 (高级水平) 。在每个阶段中都分成四个艺术门类。每个艺术门类又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有具体的分科要求也就是内容标准 (Content Standard) 。在音乐部分, 每一个阶段又分为:歌唱;器乐演奏;音乐创作 (即兴、变奏、伴奏) ;作曲和改编;读写乐谱;音乐的听赏分析和描述;评价音乐;理解音乐与其他艺术和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理解音乐与文化和历史的关系。在每个阶段的每个内容标准中又明确的细化了成就标准 (Achievement Standard) 此时我们不难看出在整个的标准中, 完全是把学生作为主体, 以实践为主要教育方式。从中反映出这个标准的专业性, 严格性和高标准性。例如在幼儿园至四年级阶段中规定:在歌唱方面要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演唱一套各类曲目。同时在成就标准中明确的要求:学生在独唱和大型集体演唱中, 做到在他们的音域内准确地歌唱, 以及良好的呼吸控制;演唱一套各类声乐文献的曲目, 要求有表情、技术准确;演唱代表各种体裁和文化的音乐, 演唱的表情与作品要求相适宜, 并且要能够演唱二声部和三声部作品。对于还是少年阶段的学习者来说, 这完全已经涵盖了专业声乐学习中的各个标准要求, 包括演唱形式, 作品风格, 技术要求, 实践表演, 以及作品的数量。这样的话又不免让人觉得在普通的学校教育中规定如此专业的音乐教育标准是否显的过分苛刻, 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良好的学习音乐的潜质, 并且也不能够表现出相同的在音乐方面的才华。那么《标准》中又有相关的说明:“由于音乐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 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有权进入平衡、综合、有序的学习方案。”同时又看到比如五至八年级的标准中提到:“下列标准是对八年级全体学生应该积累的技能和知识的描述, 五到七年级的学生应该参与和他们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经验, 为达到八年级的标准做好准备。这些标准的前提是, 学生已经达到幼儿园至四年级的标准;学生应该表现出比标准中的要求更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能够处理趋于复杂的艺术作品, 能够对艺术作品做出更为深刻的反应。”那么也就是说由于音乐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接受正规, 完整, 系统的音乐教育的。这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权利。这也就定下了全民音乐教育的大方向。兼顾到学生的个人特点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擅长的方向, 同时也要用学到的技能去参与实践。在升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之前一定要有严格的考核来认证学生是否有这样的资质来进行学习, 对有一定技能和潜质的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教育理念, 直接拉高了国民整体的音乐水准。

参与这本标准编撰的理事会成员及编写组成员分别来自四大艺术组织以及各个州的教育主管、大学教授、剧院演员、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艺术家、艺术商业机构等等一切几乎所有与艺术有关的机构及个人。这其中也就不难明白这个《标准》为什么如此的专业。有美国政府的组织领导保证了明确的方向性;有专业演员艺术家的参与保证了相关知识技能要求的专业性, 有教育专家的指导保证了《标准》的科学性, 有一线教师的加盟保证了可操作性, 有艺术商业机构的关注保证了资金运作的持续性。集社会各界群策群力保证了《标准》在适合美国国情下的合理性。如此多方面、全方位的组织和工作, 确保了《标准》在世界艺术教育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无愧于世界第一强国的称谓。

纵观这个《标准》, 不难看出这是一本以高度重视实践为音乐教育方式的教育大纲。这种以实践为主要方式的音乐教育,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单一从听觉入手, 只是单纯以鉴赏为目的。音乐教育模式的被动性所带来的弊端和不足, 真正的是重在参与实践出真知。实际上, 音乐欣赏的过程是声音通过人耳进入大脑皮层再作用于心理和身体, 产生相应的身心体验。同时人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对这个音乐的接受程度, 也就是说人会根据自己的身心喜好主动的去选择听什么音乐怎么听。那么以听觉鉴

浅谈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赵大海 (辽宁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辽宁鞍山114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审美教育成为艺术体系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艺术专业技能。这就意味着声乐教学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欣赏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能力。尤其, 近些年,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 其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结合学科特点、学生个性特征来有意识的渗透审美教育, 借以来提升学生的美育方面的综合技能。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渗透;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一定的欣赏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能力。而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子系统、一门具体的专业, 更应以将审美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来开展教学活动。然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大部分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声乐技巧、音乐表演等知识、技能的培养方面, 而忽略了审美教育的渗透, 使得学生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因缺乏美育而不能够完全将声乐作品的魅力凸显出来。因此, 作为新时期的声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 声乐教学的特点等来有意识地渗透审美教育, 借以让学生更好地展示声乐的魅力, 并真正成为一个“美”的宣传者和创造者。在此, 笔者就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谈一下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通声音技巧教学活动诱发审美意识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 无论是哪方面的专业内容都离不开声音技巧的教学内容。在高校教育阶段, 对于声音技巧方面的内容专门设立了声乐集体课, 即: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发音技巧、吐字技巧、如何运用气息等等音乐的基础技能。我们知道, 声音是音乐的核心“材料”, 音乐的魅力也主要是通过声音来表达出来的。因此, 想要渗透审美教育, 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学会鉴别声音, 认识到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发音是正确的, 最能够体现其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等, 可以说诱发学生声音审美意识是培养审美教育的基础。作为教师应结合不同的声音表现特征、规律等来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笔者在教学中常采用多种唱法相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感受, 进而总结其不同之处, 诱发学生产生审美意识。如:在教学中, 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 让学生分别听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 之后, 让他们分析两种唱法的差别, 感受两种声音给人们带来的那种“味道”, 亲身体验, 因声音唱法不同其作品的韵味也将会有大的差异。从而形成一定的鉴赏能力, 对“美”也会有一定的认识, 有助于为审美教育的渗透奠定基础。

二、在多元化的乐器认识过程中提升审美观念

在声乐教学中, 除了声音、歌唱的一些技能之外, 涉及最多的且与审美有着密切关系的当属乐器。乐器是配合声乐表演的必备工具, 在演唱过程中有着美化声音、显示专业水平、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作用和价值。翻阅音乐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声乐艺术的发展要早于乐器艺术发展很多年, 也可以说乐器艺术源于声乐艺术, 也正因此, 才使得乐器具有了一定的“歌唱”能力。在音乐界人们还流传一种说法, 即:掌握声乐的演唱技巧对于音乐作

赏为主要的教育方式, 在这个角度上说就显得很被动。听者不能够真正的参与教学, 教学的效果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让听者理解音乐, 也就无从谈起兴趣的培养和音乐修养的提高。不免让我想到了在学习游泳的时候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将学习者直接丢到水中, 在所谓的“危险”下激发他们内在的求生欲望也就是主观能品来说属于是二次创作, 具有很强的审美内涵, 属于创造美, 这种“美”是与器乐的配合离不开的。尤其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中西方音乐、民族音乐的相融合, 使得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乐器是各种各样, 对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乐器认知过程中提升其审美能力。如:钢琴作为声乐表演乐器之一, 在体现音乐美的过程中, 需要声音与琴声的想合一, 单纯的钢琴演奏、单一的歌唱都不能充分凸显其魅力, 只有琴声合一, 才能完全展示其艺术美。因此, 作为高校的声乐教师, 应重视声乐所涉及的每一项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学生的个性喜好, 将多元化的乐器与声乐教学融入仪器, 开展实践教学, 让学生不断的磨合乐器与歌唱技巧, 有针对性的对乐器进行指导、深入探究, 深一层次的为学生展示声乐的艺术实践水平以及审美能力, 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开展音乐表演活动, 升华审美教育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是通过表演来赢得观众的好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音乐是以表演的形式存在的、生存的。而音乐表演作为一个学术用语是在21世纪才开始在我国各个高校出现。对于任何的表演艺术来说, 技巧、实践是其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其实践能力如何、技巧掌握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审美教育的渗透、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等等。因此, 作为教师, 必须和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 有意识地进行指导, 促使学生表演的完美性, 升华其审美教育。如:笔者在声乐教学中, 为了升华其审美教育, 在开展音乐表演活动之前, 首先引导学生掌握音乐表演作品的相关信息, 如:作曲者信息、创作背景、作者的性格等等, 全方位的对声乐作品相关的内容进行把握、整理, 进而, 在实践过程中亲身体验声乐作品的创作目标、手法特征、表现内容等等, 最后, 将这些信息相融合, 完整地表演出来, 淋漓尽致地将作品内涵、情感体现出来, 这样一来, 不仅仅是表演者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也有助于提升欣赏者、观众的鉴赏能力。而这一切的实现, 需要教师开展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 不将声乐目标仅仅局限于对声乐技巧或者某一个具体音乐作品的掌握, 而是应深层次的引导学生对声乐作品进行了解, 而这个了解和认知过程也正是欣赏美的过程, 可以说, 为渗透审美教育搭建了平台, 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了由感受美到传播美的完整转化。

总之,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声乐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审美教育也是其教学目标之一, 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审美教育, 借以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开阔学生的视野, 进而更好地让学生传播美, 创造美。

参考文献:

[1]王次昭主编.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卓菲娅·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3]王丽娜.郝宝珠.高师声乐教学中关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互借鉴与融合之探究[J].人民音乐, 2010年第9期.

[4]李可燕.民族地区高校声乐特色教育探究[J].艺术探索.2010年第3期.[5]侯延爽.论高校声乐的多维教学元素[J].艺术评论, 2011 (10) :94-97.

3.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篇三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2-0011-08

自201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以来,各地陆续建立健全了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制度,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推进了素质教育。但与此同时,中小学校督导评估还存在许多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在对河北省11个县级学校教育督导评估方案调研基础上,初步建立中小学校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尝试从评估理念、内容、技术与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期对县域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内容引领和方法指导。

一、县级学校教育督导评估方案研究

(一)评估基本要素分析

评估方案包括评估目标、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原则、评估方法、评估内容、评估周期、对评估结果的使用等内容,使用EXCEL进行了基本统计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各地督导评估的目标共识;县级教育督导部门为实施主体;每年对中小学、幼儿园实施评估;通过听汇报、查资料、实地观察、听课、座谈访谈等常用的方法,再辅以问卷调查法进行现场评估;大多数评估方案确立了三级评估指标体系,给出了评估要点,对各级各类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并赋分;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估结果均作为学校评优、奖励的依据,半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二)各级评估指标内容分析

对一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从指标数量和出现频次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一级指标数量最多为8个,最少为3个,平均数为5.7个。通过对一级指标的分析与合并,最终整理出5个一级指标,按频次顺序排列为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育质量、队伍建设、其他。学校管理是大部分学校督导评估方案关注的重点,一些地方不惜将其中部分内容单列出来进行强调。

三级指标数量最多的为68个,最少的为23个,平均数量为41.3个。将内容相近的指标归纳合并,得出91个指标,频次在4以上的共有40个。

(三)评估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分析发现,各地评价方案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多以外部评价为主,忽视学校自评的作用;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发展性评价功能较弱;注重对学校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轻视对学校发展的指导;重视对学校管理的监督,忽视对学生、教师发展的考察;重视对硬件配备的考核,轻视对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关注;重视评估者的经验与主观感受,忽视评估技术手段的使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不够科学。

二、普通中小学校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确定指标体系框架

首先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初步确定A、B、C三级指标和评估要点的评估框架,基本确定了各级指标数量、内容、评价方法。

一级指标:学生发展、领导与管理、教育教学、教师队伍、机动指标共5个。三级指标:对各方案三级指标频次统计显示,91个三级指标中前40个指标内容多属于“领导与管理”范畴,故扩大范围,在全部三级指标中进行确定,将内容合理的仍然纳入,初步形成60个三级指标。二级指标:将一级指标与三级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借鉴已有的表述,通过合并内容、调整级别,初步确定21个二级指标。

其次,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向县级督导部门、学校征求意见建议,进行修改,修改后基本确定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59个三级指标。

(二)评估指标体系

(三)指标体系设计说明

本方案确定“4+1”个一级指标,其中四个基础指标是每一所学校都要必须达到的,是共性的要求;“机动指标”由地方教育督导部门根据本地实际设定,为地方操作留足空间,也便于对学校特色的评估,满足灵活性需求。本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有四个特点。

1.把学生发展放在首位

“学生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目标,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将“学生发展”作为指标体系的首要位置,有利于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目标意识及学生发展本位取向。① 近几年,教育部出台的系列文件中都明确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发展”已成为学界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识。学生作为教育的“产品”,从其具备的各项“性能”与“质量”上去衡量,从学生在各方面达到的水平和具备的能力的角度,对学校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比“教育质量”更准确。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品行表现、身心发展、生活能力、人际交往、学习态度与感受、健康生活意识及习惯等方面的发展。②

2. 重视评估的诊断与发展功能

将评估指标作为“镜子”而不是“尺子”,不对各级指标赋分,根据评价过程中收集的事实和数据信息,用语言描述各指标达成情况。发挥评价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保证基础性与规范性指标的基础上,注重考察学校育人理念、发展规划实施,培养学校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校办出特色。评估结果以评估报告的形式呈现,评估报告更像“体检报告”,通过对现状的全面描述、反思原因、提出建议,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3.强调学校资源的管理与使用

对学校办学条件的考量,重在关注其使用效率与效益,关注其对教育教学以及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影响程度,从而实现学校督导评估的从重数量到重质量、从重硬件到重效益的转变,最终将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绩效集中于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4.剔除督政性指标、明确督学内容

随着我国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综合督导制度的建立,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资金投入等成为对政府督导的重要内容。厘清学校的职责,明确督学的内容,对学校的评估,应该从学校自身管理运行、办学特色、文化建设、资源使用、师生发展、教育教学等方面及学校办学自主权范畴开展督导评估。③

注 释:

①董 奇,辛 涛.如何开展中小学校督导评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0.

②张林静.县域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方案调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23):5~9.

③张林静.县域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方案调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23):5~9.

参考文献:

[1]马晓强.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J].教育研究,2010,(5):34~39.

[2]卢立涛.试论发展性学校评价的内涵与特点[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4):12~16.

[3]苏建庭,李彦花.促进课程发展的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1):29~33.

4.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篇四

“马鞍山市学科带头人”是我市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教师而设立的一种具有先进性、专业性和学术引领性的称号。马鞍山市学科带头人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教研的专家,并在全市教育系统有较大影响和较高威望。

一、参评资格

(一)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二)具备市骨干教师称号;

(三)具备相应系列的高级教师职务,且被聘任;

(四)身心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二、思想政治方面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人民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政策。

(二)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品德言行堪称师表。不从事有偿家教或未经允许在社会培训机构兼职。

(三)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在所带班级不以考试分数排名。

(四)热爱本职工作,勤奋努力,勇挑重担,开拓进取,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五)坚持原则,作风正派,热爱集体,团结同志,在教师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三、教育教学方面

(一)教育教学实绩 【教师】

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有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和实绩,任高级职称以来具备下列两条(农村教师一条)。

1.所培养的学生在参加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科竞赛、科技评奖或汇演、汇展、体育比赛等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获国家级二等奖1人次或省级一等奖1人次或省级二等奖2人次(农村教师1人次)或市级一等奖4人次(农村教师2人次)。

2.因教育教学工作突出,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省政府表彰的“先进工作者” 等荣誉称号 ;或享受“省政府以上特殊津贴”;或获得省级教坛新星称号。

3.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大奖赛或优质课评比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以上1次或省级二等奖以上1次或市级一等奖2次(农村教师1次)或县级一等奖2次(农村教师)。市教研部门评出的“精品课”,视为市级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4.担任班主任、团的工作或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做出突出成绩,被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优秀班主任、优秀团干、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或被市教育行政部门授予市模范班主任称号;或所带班级被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称号。

学校中层以上领导,任职前能达到上述要求;任职以来,仍兼本学科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符合规定要求,并取得一定成绩。

【教研员】

教研员须熟悉本地区课程改革的情况,对解决本学科教学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在课程改革中勇于创新,教学研究成绩卓著。总结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本地区得到推广,对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

教育教学特色明显,在全市教育系统有较大影响。

1.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专业知识,并提交1篇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意义的行动报告或教育叙事。

2.能正确领会所教学科课程标准精神,准确把握教材,在教育教

学中勇于创新,熟悉教育对象,精心备课,教学设计水平高。参选者须提交上一学年由学校验证的原始备课笔记,同时提交2课时最能反映本人水平和特色的教学设计,须附设计思路、教学反思。

3.能建立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独具一格,能熟练使用相关教具,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近5年来,在全市范围内(农村教师在县域范围内)上示范课(观摩课)1次以上,须附示范课(观摩课)开课通知、教学设计及评价意见。

【教研员】

具有系统坚实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基础,有较深厚的现代教育理论功底,掌握本学科现代科学前沿知识及改革趋势;有自己的实验点、实验校。主持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1项,已结题,须附结题报告或成果证书等。参评者须提交上一学年原始听课记录、教学质量评估材料,同时提交反映本学科前沿动态的综述报告1篇,以及近5年以来开展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主要工作情况总结1篇(包括工作任务、起止时间、目标与成果、担任角色)。积极组织并参与课改实验,注意发现、培养优秀教师,总结推广先进教学经验(需提供计划、总结或本地课改评选材料)。有很强的组织、指导、管理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能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教研活动(需提供教研计划、活动总结等。)

参评者必须参加由市教研部门专门组织的典型课例教学。

四、教研科研方面

教科研能力强,近5年来能具备下列1条(教研员具备2条):

(一)在省级以上CN刊号学术刊物(不含增刊、论文集,下同)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教研员2篇且必备),或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篇(农村教师1篇),或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篇(农村教师2篇)。

(二)公开出版学术专著(合著)1部。凡合著,每部中由本人撰写字数不少于3万字。

(三)参加市级及以上教研部门或电教部门组织的论文、课件、教学设计、教育叙事等作品评比中,获省级一等奖1次或省级二等奖2次(农村教师1次)或市级一等奖3次(农村教师2次)。

(四)应邀在全市教学研究活动中作专题研究报告2次(农村教师1次),需提供通知、讲稿等附件。

(五)主持的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研究,并已结题,须附结题报告或成果证书等。

(六)受聘参加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并经中小学教材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写2次。

(七)从事艺术、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人在教育、体育、文化等部门主办的全省性汇演、会展或比赛中获二等奖及以上奖项2次(农村教师在全市汇演、会展或比赛中获市一等奖2次)。

五、培养指导青年教师

(一)具有指导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能采取个别辅导、上示范课、开设专题讲座和组织教改教研活动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指导与培训。近5年来,所辅导的教师在市(县、区)教研部门举办的教学大赛中获奖(附获奖证书),或参加市(县、区)教研部门组织的公开教学课获较好的效果(附开课通知、教学设计和教研室的评价意见)。

(二)具有组织、带动本学科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能力。有学科教科研课题,并能和本学科教师一起研究。需提交能反映具体研究情况的进展材料。

六、破格申报条件

不具备市学科带头人参评资格第2条和第3条的规定,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可破格申报。破格申报市学科带头人,除应具备相应的正常评选条件外,还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获得省教坛新星称号;或近5年来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大赛,获国家级二等奖以上或省级一等奖。

附件2: 马鞍山市普通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标准

“马鞍山市骨干教师”是我市为了表彰优秀教师而设立的一种具有先进性、专业性和工作表率性的称号。马鞍山市骨干教师应师德高尚、业务过硬、成绩突出,并在全市教育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一、参评资格

(一)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二)具备校级骨干教师称号;

(三)具备相应系列的中级及以上教师职务,且被聘任;

(四)身心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二、思想政治方面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人民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政策。

(二)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品德言行堪称师表。不从事有偿家教或未经允许在社会培训机构兼职。

(三)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在所带班级不以考试分数排名。

(四)热爱本职工作,勤奋努力,勇挑重担,开拓进取,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五)坚持原则,作风正派,热爱集体,团结同志,在教师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六)近5年来,学考核结果有1次优秀等次或受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市级以上主管部门)的表彰(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模范班主任、优秀团干、优秀辅导员、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教工等)。

三、教育教学方面

(一)教育教学实绩 【教师】

有较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和实绩,近5年来能具备下列2条(农村教师1条)。

1.所培养的学生在参加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科竞赛、科技评奖及汇演、汇展、体育比赛等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获一等奖2人次(农村教师1人次)或二等奖3人次(农村教师2人次)。

2.因教育教学工作突出,获市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或市级教坛新星、教学能手称号。

3.近5年来,担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做出突出成绩,被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或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或所带班级被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称号。

4.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大奖赛或优质课评比中获奖:省级三等奖1次或市级一等奖1次或市级二等奖2次或县(区)级一等奖1次(农村教师)。市教研部门评出的“精品课”,视同市级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5.关心爱护残疾学生,能针对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并有独到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使残疾学生在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应变技能和缺陷矫正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受到市级以上主管部门的表彰。

学校中层以上领导,任职前能达到上述要求;任职以来,仍兼本学科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符合规定要求,并取得一定成绩。

【教研员】

教研员须熟悉本地区课程改革的情况,对解决本学科教学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见解;在课程改革中勇于创新,教学研究成绩显著。总结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本地区得到推广,对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

有较明显的教育教学特色,在全市教育系统有一定的影响。1.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专业知识,能提供1篇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意义的教育叙事。

2.能正确领会所教学科课程标准,全面准确把握教材,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创新,熟悉教育对象,精心备课,教学设计水平较高。参选者须提交上一学年由学校验证的原始备课笔记,同时提交2课时最能反映本人水平和特色的教学设计,须附设计思路、教学反思。

3.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能熟练使用相关教具,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近5年来,在全市(县、区)范围内上过1节示范课或观摩课,每学年能在学校上1节公开课(须提供开课通知、教学设计及评价意见)。

【教研员】

具有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基础,有良好的现代教育理论功底,掌握本学科现代科学前沿知识及改革趋势;主持县级及以上教育部门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一项,已结题,须附结题报告或阶段性成果报告等。

参评者须提交上一学年原始听课记录、教学质量评估材料,同时提交1篇3000字以上反映本学科前沿动态的综述报告,以及近5年来开展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主要工作情况总结1篇(包括工作任务、起止时间、目标与成果、担任角色)。

参评者必须参加由市、县(区)教研部门专门组织的典型课例教学。

四、教研科研方面

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近5年来具备下列1条(教研员具备2条):

(一)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不含增刊、论文集,下同)上发表教学论文1篇(教研员2篇且必备)或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篇(农村教师)。

(二)参加市级教研部门或电教部门组织的论文、课件、教学设计、教育叙事等作品评比(交流)中,获一等奖2次或二等奖3次。

(三)应邀在市(县、区)的教学研究活动中作专题研究报告1次。

(四)受聘参加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写1次。

(五)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人在教育、体育、文化等部门主办的汇演、会展或比赛中,获省三等奖或市一等奖1次(农村教师二等奖1次)。

(六)近5年来主持县(区)级教科研课题研究,已结题,须附结题报告和成果获奖证书等。或是市级教科研课题研究的骨干成员。

五、培养指导青年教师

能采取个别辅导、上示范课等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近5年来,所辅导的教师在县、区或学校举办的教学大赛中获奖(附获奖证书),或参加县、区、学校组织的公开教学课获较好的效果(附开课通知、教学设计和评课人的评价意见)。

六、破格申报条件

不具备市骨干教师参评资格第2条和第3条的规定,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可破格申报。破格申报市骨干教师,除应具备相应的正常评选条件外,还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获得市教坛新星称号;或近5年来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大赛,获国家级三等奖以上或省级二等奖以上。

附件3:

马鞍山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科带头人评选标准

“马鞍山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科带头人”是我市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而设立的一种具有先进性、专业性和学术引领性的称号。马鞍山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科带头人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和教研的专家,并在全市教育系统有较大影响和较高威望。

一、参评资格

(一)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二)具备市骨干教师称号;

(三)具备相应系列的高级教师职务,且被聘任;

(四)身心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二、思想政治方面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人民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政策。

(二)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品德言行堪称师表。不从事有偿家教或未经允许在社会培训机构兼职。

(三)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在所带班级不以考试分数排名。

(四)热爱本职工作,勤奋努力,勇挑重担,开拓进取,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五)坚持原则,作风正派,热爱集体,团结同志,在教师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三、教育教学方面

(一)教育教学实绩 【教师】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显著。近5年来,具备下列2条(农村教师1条)。

1.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中,所任班级中级工合格率在85%以上;或取得相应专业高级技师或被授予市首席技师。

2.所培养的学生在参加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科竞赛或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省级一等奖1人次或二等奖2人次或团体二等奖以上;市级一等奖(农村教师二等奖)2人次或团体一等奖(农村教师二等奖)。

3.因教育教学工作突出,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省政府表彰的“先进工作者” 等荣誉称号 ;或享受“省政府以上特殊津贴”;或获得省级教坛新星称号。

4.本人在参加省、市教研部门组织的业务比赛或专业技能竞赛中,获省级二等奖或市级一等奖(农村教师二等奖);或承担全省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命题一次以上(需附省厅相关部门证明和命题试卷)。

5.本人担任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该课程已被省级评审通过立项。

6.受聘担任市级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考评员,并承担高级工鉴定工作2次以上(须提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验印的考评员证书和文件证明)。

学校中层以上领导,任职前能达到上述要求;任职以来,仍兼本学科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符合规定要求,并取得一定成绩。

【教研员】

教研员须熟悉本地区课程改革的情况,对解决本学科教学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在课程改革中勇于创新,教学研究成绩卓著。总结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本地区得到推广,对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

教育教学特色明显,在全市教育系统内有较大影响。

1.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专业知识。须提交1篇对本学科教学有独到见解的论文。

2.能正确领会所教学科教学大纲,全面准确把握教材,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创新,熟悉教育对象,精心备课,教学设计水平高。参选者须提交上一学年由学校验证的原始备课笔记,同时提交2课时最能反映本人水平和特色的教学设计(须附设计思路、教学反思)。

3.能建立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独具一格。能熟练使用相关教具,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近5年来,在全市范围内(农村教师在县域范围内)上优质课、示范课或观摩课1次,须附优质课、示范课或观摩课开课通知、教学设计及评价意见。

4.熟悉所任学科(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内容、岗位职业知识、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综合素质要求。参评者须提供1篇4000字以上本专业教育教学分析报告或骨干专业建设分析报告。

【教研员】

具有系统坚实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基础,有较深厚的现代教育理论功底,掌握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改革趋势;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的研究有自己的实验点、实验校,主持市级及以上教育部门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1项,已结题,须附结题报告或成果证书等。

参评者须提交上一学年原始听课记录、教学质量评估材料,同时提交反映本学科前沿动态的综述报告1篇以及近5年来开展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主要工作情况总结1篇(包括工作任务、起止时间、目标与成果、担任角色)。

参评者必须参加由市职教教研部门专门组织的典型课例教学。

四、教研科研方面

教科研能力强,近5年来具备下列1条(教研员2条):

(一)在省级以上CN刊号学术刊物(不含增刊、论文集,下同)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教研员2篇且必备),或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篇(农村教师1篇),或在市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篇(农村教师2篇)。

(二)公开出版学术专著(合著)1部。凡合著,每部中由本人撰写字数不少于3万字。

(三)参加市级及以上教研部门或电教部门组织的论文、课件、教学设计、教育叙事等作品评比中,获省级一等奖1次或省级二等奖2次(农村教师1次)或市级一等奖3次(农村教师2次)。

(四)应邀在市级教学研究活动中作专题报告2次(农村教师1次)。

(五)受聘参加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并经中小学教材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写2次。

(六)主持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研究,已结题,须附结题报告或成果证书等;或主持市级以上教改实验项目,并取得阶段性成果(须附文件通知和成果资料)。

(七)在本专业或相关领域内进行新产品研发推广,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五、培养指导青年教师

(一)具有指导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能采取个别辅导、上示范课、开设专题讲座和组织教改教研活动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指导与培训。近5年来,所辅导的教师在市(县)教研部门举办的教学大赛中获奖(附获奖证书),或参加市(县)教研部门组织的公开教学课获较好的效果(附开课通知、教学设计和教研室的评价意见),或参加市(县)级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奖(附获奖证书)。

(二)具有组织、带动本学科(专业)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能力。有学科(专业)教科研课题,并能和本学科(专业)教师一起进行研究,需提交能反映具体研究情况的进展材料。

附件4:

马鞍山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评选标准

“马鞍山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是我市为表彰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教师而设立的一种具有先进性、专业性和工作表率性的称号。马鞍山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应师德高尚、业务过硬、成绩突出,并在全市教育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一、参评资格

(一)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二)具备校级骨干教师称号;

(三)具备相应系列的中级及以上教师职务,且被聘任;

(四)身心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二、思想政治方面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人民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政策。

(二)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品德言行堪称师表。不从事有偿家教或未经允许在社会培训机构兼职。

(三)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在所带班级不以考试分数排名。

(四)热爱本职工作,勤奋努力,勇挑重担,开拓进取,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五)坚持原则,作风正派,热爱集体,团结同志,在教师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六)近5年来,学考核结果有1次优秀等次或受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市级以上主管部门)的表彰(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模范班主

任、优秀团干、优秀辅导员、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教工等)。

三、教育教学方面

(一)教育教学实绩 【教师】

有较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和实绩,近5年来能具备下列2条(农村教师1条):

1.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中,所任班级中级工合格率在85%以上;或取得相应专业高级工证书或其他系列中级以上职称。

2.所培养的学生在参加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科竞赛或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1人次或二等奖2人次或团体二等奖。

3.本人担任市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并已通过评审立项。4.本人在参加市教研部门组织的业务比赛评选或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市级二等奖以上。

5.因教育教学工作突出,获市级教坛新星、教学能手称号;或所带班级被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称号。

6.受聘担任市级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工考评员,并承担中级工鉴定工作2次以上(须提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验印的考评员证书和文件证明)。

学校中层以上领导,任职前能达到上述要求;任职以来,仍兼本学科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符合规定要求,并取得一定成绩。

【教研员】

教研员须熟悉本地区课程改革的情况,对解决本学科教学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见解;在课程改革中勇于创新,教学研究成绩明显。总结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本地区得到推广,对课程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

有较明显的教育教学特色,在全市教育系统有一定的影响。1.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专业知识,须提供1篇对本学科有一定见解的论文。

2.能正确领会所教学科课程标准,全面准确把握教材,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创新,熟悉教育对象,精心备课,教学设计水平较高。参评者须提交上一学年由学校验证的原始备课笔记,同时提交2课时最能反映本人水平和特色的教学设计(须附设计思路、教学反思)。

3.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能熟练使用相关教具,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熟悉所任学科(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内容、岗位职业知识、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综合素质要求。提供1篇3000字以上本专业教育教学分析报告或骨干专业建设分析报告。

【教研员】

具有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基础,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功底,掌握职业教育特征;主持市级及以上教育部门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1项,已结题(须附结题报告或阶段性成果报告等)。

参评者须提交上一学年原始听课记录、教学质量评估材料;提交1篇反映本学科前沿动态的综述报告以及近5年来开展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主要工作情况总结1篇(包括工作任务、起止时间、目标与成果、担任角色)。

参评者必须参加由市职教教研部门专门组织的典型课例教学。

四、教研科研方面

有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近5年来能具备下列1条(教研员2条):

(一)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不含增刊、论文集,下同)上发表教学论文1篇;或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篇(农村教师2篇)。

(二)参加市级教研部门或电教部门组织的论文、课件、教学设计、教育叙事等作品评比(交流)中,获一等奖2次或二等奖3次。

(三)应邀在市级教学研究活动中作专题报告1次。

(四)受聘参加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写1次。

(五)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人在教育、体育、文化等部门主办的汇演、会展或比赛中,获省三等奖或市一等奖1次(农村教师二等奖1次)。

(六)近5年来主持县(区)级教科研课题研究或参与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研究,已结题,须附结题报告和成果获奖证书等。

五、培养指导青年教师

5.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篇五

发文单位:国家教委 人事部

文号:[85]教职字008号

发布日期:1985-9-12

执行日期:1985-9-12

为了加强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中等专业学校”)的建设,切实保证教学和各项工作的需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人才,根据中央有关精简机构,紧缩编制,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人员的指示精神,必须加强中等专业学校人员编制管理。为此,特制定本标准(试行)。

一、中等专业学校人员编制标准如下页表。

说明:

(一)“学校规模”(在校学生人数)系指按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教育事业计划统一招生的学生人数计算,不包括其它学生人数。

(二)凡学校规模为640人、960人、1280人、1600人的,按表列编制比例计算。规模不到640人的,仍按640人规模的比例计算。规模超过1600人的,仍按1600人规模的比例计算。其它规模的学校,按直线插入法计算。其公式为:

────┬────────┬──────────┬───────────

│学校规模│教职工合计 │专任老师

科类 │├──────┬───┼──────┬────

│(在校学生人数)│ 与学生比 │人 数│ 与学生比 │人 数────┼────────┼──────┼───┼──────┼────

工、│640│1:4│160│1:8│ 80农林、│960│1:4.25│226│1:8.5 │113医药│ 1280│1:4.5 │284│1:9│142│ 1600│1:4.8 │333│1:9.5 │168────┼────────┼──────┼───┼──────┼────

│640│1:4.5 │142│1:9│ 71财经│960│1:4.8 │200│1:9.5 │101│ 1280│1:5.2 │246│1:10│128│ 1600│1:5.5 │291│1:10.5│152────┴────────┴──────┴───┴──────┴────

(1)R:应有编制人数;K:学校规模。

K上、K下:分别指K在编制标准表中所列规模区间两端的标准规模。

R上、R下:分别指R在编制标准表中所列编制区间两端的标准编制人数。

例:某医药类学校规模为800人,则教职工人数为:R=R

R=160+〔(800-640)÷(960-640)〕×(226-160)=193人

(三)财经类学校设有工科类专业的,该专业的人员编制,可按工科类编制标准确定。

(四)“教职工”包括下列各类人员:(1)专任教师。系指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包括以从事教学工作为主兼作党、政工作的人员);(2)实验技术人员和图书资料人员;(3)行政人员。系指党、政、工、团专职工作人员及在各职能机构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4)工勤人员。系指从事后勤工作的技术工人、炊事员和勤杂工等。

二、学校在具体安排人员时,在不超过编制总额的前提下,对专任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图书资料人员应根据需要和规定的比例予以保证。对行政人员和工勤人员应严格掌握,两类人员之和不得超过教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

三、中等专业学校各级领导班子的人数,可根据学校规模分别确定:校长、副校长二至三人,包括党委(总支部)正、副书记在内共三至五人;每个科、室的科长、主任一人,特殊情况可配备副职一人。

四、列为全国重点的中等专业学校以及专业设置在六个以上的中等专业学校,可另外增加编制百分之十左右。所增人员中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用于充实专任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图书资料人员。

五、中等专业学校承担职工中专、干部中专班和其它教学、科研任务,属于长期任务的,应由下达任务的部门会同编制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另批编制。

六、中等专业学校的附属机构(如校办实习工厂、农场、林场、药厂、医院等)人员,应单独计算编制。一般以不超过学生总数的3-5%为宜。如同时承担生产任务,需要另外增加人员时,人数单独计算,自负盈亏,其工资应从生产收入中开支。

七、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因长期患病,短期(一年以内)难以恢复健康参加工作,但又不具备退职、退休条件的,可以列为编外。

八、本编制标准是根据多数学校的情况制定的。凡各方面条件较好或走读(包括设有走读班)学校,应本着精简的原则,力争做到低于这个标准,尽量减少人员。凡情况特殊,如学校地处远郊区,远离生活物品供应点,或地处高寒地区,可适当增加编制,一般不超过编制总额的百分之十。使用两种语言教学和管理的少数民族学校,其编制由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会同编制主管部门研究确定。

6.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篇六

学校汇报材料

即墨市龙山街道办事处南开小学

2013.10

关于创建青岛市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汇报材料

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字【2012】37号)的要求,对照《青岛市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评估方案》,我校全体师生积极开展创建青岛市现代化学校活动,并以创建活动为契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和美校园。我们通过认真自查,不断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现将我校创建青岛市现代化学校创建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南开小学位于龙山街道办事处下开河村,占地19500平方米,房屋54间,建筑面积1234平方米。

学校始建于1999年,招生范围包括下开河村、上开河村、东南贡村、西南贡村、南南贡村、拖车夼村、水场村七个自然村。学校有科学教室、科学仪器室、音乐教室、美术(书法)教室、音美器材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器材室、保健室、科技活动室等各种专用教室,有2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学校现有教学仪器均达省标准化要求。学校现有六个教学班,在校生210人,现有教师15人,其中一级职称5人,二级职称10人。有11人获即墨市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即墨市教学能手称号,1人获青岛市青年教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3人获即墨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特长。南开小学有着优良的教书育人传统,学校教风学风日益醇正,教育教学质量年年上升,各项工作成绩斐然。2005年达到即墨市规范化学校,2012年达到青岛市标准化学校。

新课改以来,学校坚持以校本教研为依托,全面推动课堂改革的创新。以“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共同成长”为教研目标,探讨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法,取得了可喜成绩。学校重视安全、德育工作,充分调动学校内外办学资源,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良性运转。

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办学思想与办学行为

在传承学校文化积淀的基础上,今年3月我们对学校文化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规划,以“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引领成长,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为引领,以建设“师生留恋、家长信赖、小而精致、特色鲜明的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校园”为办学目标,将南开小学传统精神与时代发展紧密融合,形成“爱生、乐教、严谨、博学”的教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校、高素质、高水平、相对稳定的新型教师队伍。在学生中形成“精思、善问、勤勉、自信”的学风,着力培养知礼诚信,懂得感恩,精思善问、自信向上的阳光学生。

学校一直坚持依法治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办学行为规范。我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并均衡编班,没有各种变相违规行为,无违规教辅材料等行为。学校办学规模适度。我校办学规模与办学条件相适应,实行标准班额办学,班额均不超过45人。

(二)硬件设施与条件保障

学校现有现有6个教学班,最大班额为44人,达到标准班级要求。个专用教室配备按省级一类标准配备。学校绿化面积为4049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为19.28平方米。学校图书室藏书6603册,生均31.44册。学校对校园文化进行合理规划,力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校园彩绘了“古典文化墙”、“好习惯墙”“名言警句墙”,安装了校园橱窗、宣传栏。每个班级内有图书角、黑板报、个性宣传栏等,名言警句、学生书法、绘画作品等精彩纷呈,学校新添樱花树、玉兰树、龙爪槐等树木,使学校绿树葱茏,优化育人环境,发挥了环境的隐形教育功能。

完成光纤入校的线路布置,实现局域网与互联网连接,教师建立个人微博、个人局域网账号,努力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增强老师们对网络教研平台使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电子备课。

(三)学校班子与队伍建设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进取,班子成员符合任职资格条件,办学思想端正,思路清晰,法律意识强。学校领导成员年龄、专业等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政策、管理和业务水平。学校领导班子作风民主、凝聚力强,中层干部精干健全,在教职工中具有较高威信。

学校现有教师15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中青年教师比例高,教职工平均年龄41岁,素质优良,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学历超标率为93.3%0,每学年新上岗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有11人获即墨市优秀教师称号,3人获即墨市教学能手称号,1人获青岛市青年教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人获即墨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深化师德师能建设。学校始终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组织开展师德培训,塑造教师良好形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扎根教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观念。学校没有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强化以爱生敬业,务实创新为主题的教师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和骨干教师高端培训常态机制,为每位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搭建学习与发展平台。进一步完善教师自我发展性评价体系。加强交流协作,促进教师成长。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种培训活动。

加强班主任培训,构建德育管理网络。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并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建立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利用飞信访、电话、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齐心育人的局面。

(四)课程建设与素质培养

我校全面落实国家、省、市课程方案,开齐上足课程。学校坚持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共同成长”为教研目标,探讨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法。为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全校师生深入开展读书实践活动、“亲子共读”活动、“做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活动,校外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学校以“自主研修、校本培训及外出学习培训”为有效手段,积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给学生创造了浓郁的学习成长氛围,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组织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手抄报比赛、朗读比赛、踢毽子比赛、跳绳比赛、合唱比赛、演讲比赛、口算比赛等,并定期通过橱窗展示学生的优秀书画、手抄报作品,学校的各项活动都鼓励学生和班级全员参与,每次都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围绕着“快乐成长”这一学校教育特色,构建了特色学校课程体系。学校现已编写校本课程《成长的翅膀—文明礼仪教育》和《快乐二胡》。为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积极探索学生适合学生的评价方式,采取学业成绩与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有个性的《阳光成长档案》,记录成长的点点滴滴。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了《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见证了教师的成长轨迹。

(五)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

完善制度文化,健全组织,促进现代化建设。学校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善了《南开小学班主任管理细则》、《南开小学学生一日常规》、《任课教师职责》等涉及学校方方面面的规章制度。实现了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的转变。建立健全了学校的各种组织机构,教代会、家长委员会、少先队等组织使党员、教师、学生、社会、对学校决策、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优化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研职能,每位教师都参加“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共同成长”研讨活动,上课教师做好教后反思,听课后及时与教师探讨,切实提高教学能力。积极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认真钻研教材,广泛开展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抓工作检查,平时注重随堂听课,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对教师加以指导。教导处定期不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期中、期末定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组织中层以上干部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参加教研、集体备课活动、教学研讨会,及时了解一线实情,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策略。

规范后勤管理,保障校园安全。我校高度重视环境卫生管理,建立了卫生包干和检查评比制度,全天候落实保洁制度。我校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定期检查校园安全。定期举行安全教育专项活动好人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培养师生高度的安全责任感。

(六)学校特色方面

1、打造以“成长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师生的共同发展尽可能创造条件,实现每个人成长进步。为此学校现已编写校本教材《成长的翅膀—文明礼仪教育》,最终将形成系列“成长教育”校本教材系列。

2、彰显音乐教育特色,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已编写校本教材《快乐二胡》。让音乐浸润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全面发展。

3、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师生共享读书之乐。用书香浸润师生的心灵,陶冶师生的情操。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

1、学校特色不够鲜明,进一步提升办学特色,使特色教育成果更充实。

2、学校科研成效不显著,缺少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师资不够均衡。在队伍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培养。学校将通过校本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做好教师合作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进一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坚持校本发展的原则,从挖掘学校自身和周边环境、社区教育资源出发,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学校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发校本教材。

4、把握机会、合理安排,提高干部、教师国外培训、交流比例。

5、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努力方向:

1、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资源利用率。

2、继续加强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并深化奉献意识。

7.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篇七

2004年新一届党政班子组建以来, 我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站在振兴林区必须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高度, 坚持“领导重校、硬件建校、队伍兴校、管理强校、质量亮校”的办学方针, 全面开展了学校规范化建设, 并从2008年8月份开始, 正式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 领导重校, 精心营造“标准化”的重教氛围

多年来, 我局教育在定位上, 优先发展;在资源上, 合理配置;在氛围上, 精心营造。为新一轮义务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形成了重教共识。自从《意见》和《标准》下发以来, 为把加快发展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局党委、林业局成立了由主管教育局长为组长, 教育局局长为副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局先后制发了《关于转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意见>的通知》和《东京城林业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等文件, 建立健全了齐抓共管的标准化建设的机制, 在全局形成了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强大合力。

调整布局, 整合资源, 夯实了教育基础。2004年以前, 我局原有中小学29所, 其中山上林场所小学24所, 局址学校5所, 学校分散、校舍陈旧、教学设施简单, 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教育发展整体上相对滞后。为迅速改变这一现状, 2005年局党委、林业局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 果断决策, 利用三年时间将山上学校撤并到山下集中办学。至2007年7月, 全局29所学校整合为4所, 为我局标准化学校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治关心, 生活关爱, 营造了重教氛围。几年来, 林业局坚持举行隆重的庆祝教师节活动, 表彰奖励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局电视台开设专栏对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 大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坚持重奖高考有功学校领导和教师。2005年专门为全局教师上调了一次工资;局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局图书馆、阅览室、职工文化宫定期分批免费向学生开放;两年来, 局党委组织全局党员干部捐款3.6万元, 补助贫困学生近百人;为强化校园周边治安秩序, 公安局专门在三中设立警务室;为保证师生健康, 职工医院每年定期免费为全局教师和学生进行一次体检。全局上下已形成了浓厚的尊师重教的氛围。

二、完善设施, 硬件建校, 精心营造“标准化”的办学环境

为了不断地改善办学条件, 让林区孩子享受到良好的就学环境, 2004年以来, 林业局累计投资3 200多万元, 用于四所学校的硬件建设。

倾斜投资, 着力改善学校校舍。2004年林业局招商引资, 出台政策, 为第二小学新建一栋2 7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 2005投资280万元, 改造装修了平房教室和一栋教学楼;当年又投资360万元, 为第一小学重新选择了校址, 改造装修两栋教学楼, 增添了部分设施;2006年、2007年投资640万元, 为第三中学新建了1 000平方米学生食堂, 改造了两栋教学楼和两栋学生宿舍楼;修建一小、二小、三中水泥操场、运动场, 铺设了标准化的环形跑道;2008年投资 1 300多万元, 为第一中学新建5 000平方米的四层综合教学楼, 新建了标准化的操场, 改造装修了两栋旧教学楼。改建后的四所学校布局合理, 建筑规范, 整齐和谐, 美观大方, 面貌一新, 每个校园都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气息。

倾斜投资, 着力完善设备设施。近几年特别是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以来, 局加大投资力度, 分别为四所学校安装了多媒体网络系统、校园监控系统;更换了学生桌椅、教师办公桌椅, 添置了各类教学仪器, 购买了大量的图书及教学软件;四所学校同时开通“校校通”网络资源, 校校、班班都设有现代化网络教育平台, 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已成为现实。

可以说, 目前在我局, 最优质的工程是教学楼, 最优美的环境是校园环境, 最现代化的装备是教育装备。

三、提升素质, 队伍兴校, 精心营造“标准化”的教师队伍

办好学校, 过硬的学校班子和教师队伍是关键。

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几年来, 我局着力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坚持配齐配强党政一把手, 将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业务能力强、敬业奉献、教师拥护的骨干教师选聘为学校班子成员。2007年8月, 结合教育改革, 通过竞争上岗, 重新组建了各学校的领导班子。目前, 四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18人, 平均年龄41.5岁, 其中10人具有本科学历, 7人具有中学高级职称。1人为特级教师, 6人为省级骨干教师, 2人为省级骨干校长。班子配备达到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标准。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采取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完善知识结构、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名师建设、实施科学评价等措施, 有效提升了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 建立了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素质高、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为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近几年, 林业局出台政策, 第三中学先后面向社会公开高薪招聘了8名优秀的高中教师。为解决师资不足问题, 今年2月, 依据公开竞争、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 我局新聘用了64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充实到两所中学, 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 全局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中级以上职称占61%, 县区级以上骨干教师56名。

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 我局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局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出台了《校本研修计划》和《教师培训计划》, 保证了教学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发展。各学校以校本教研为先导, 开设教师论坛、开展教改专题实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等, 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几年来, 各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 省级课题15项, 总局级课题12项, 教师发表论文247篇, 有161人次教师参加省、总局、管理局组织的各类教学竞赛, 其中获一等奖的30人次, 获二等奖的32人次, 37人获教学能手奖。

四、标准施教, 管理强校, 精心营造“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管理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模式, 是提高办学效能的重要途径。

探索了科学施教体系。在学校管理中, 对具体事物、工作环节、构成要素等方面明确提出定量化和定性化的实施标准。一是探索等级评估标准。对不同学校进行包括基本标准和分等标准在内的综合评估。二是探索了基础设施效用标准。规定学校教学、实验、实习、科研等设施的拥有数量、技术等级、质量标准和先进、配套程度。三是探索了管理价值标准。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人才结构、行政效能、后勤服务、校容校貌等方面的评价参数。四是制定角色职位标准。明确不同岗位和职位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准则、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等。在实施中依据标准化要求, 从严治校、科学管理, 规范办学行为, 初步建立了标准化施教运作机制。

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为规范学校管理, 我局制发了《东京城林业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校管理的若干规定》, 坚持实行校长负责制, 确定了校长的主导地位。实行了教学计划管理。加强了教师培训, 局每年都要选派一批勤奋好学的年轻骨干教师到省、总局学习培训。加强了学校财务、设备设施、安全和档案管理, 确保了教育经费合理使用, 账物相符, 师生安全, 做到了各类资料齐全。

强化了标准化督导检查。为确保各项制度付诸实施, 我局出台了《东京城林业局教育督导暂行规定》, 主管局长、教育局有关人员经常深入学校督促检查。建立了全员、全面、全程参与的督导评估机制。通过督导检查、跟踪问效,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五、德智兼融, 质量亮校, 精心营造“标准化”的教育基地

我们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建设栋梁之才, 就是把学校打造成一流的教书育人芳草地。

重视品德培养, 创新德育工作。坚持既重教书又重育人的办学理念, 把养成教育、品德培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八荣八耻”教育为重点, 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各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寓思想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各学校利用周会、主题班会、团队活动, 利用重要纪念日、读书报告会、征文比赛、法制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遵纪守法教育, 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 做好学生心理的调适, 第三中学2005年被省确定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研基地;我局十分重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每学期都要召开两次家长讲座会, 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四川汶川大地震后, 各学校组织师生共捐款6.7万元, 奉献了爱心。第一中学的王隶加同学荣获省级道德楷模光荣称号。

注重常规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宏观上, 我局在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执行上, 按规定开齐开足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做到了科学合理;微观上, 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进度的掌握、学生考试考查、教学工作的评价等, 都按标准化要求去组织实施, 各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提高了现代化的教学水平。连续几年, 我局小学六年保留率达到100%, 初中入学率达到99%, 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 学生入学巩固率保持在98%。初中毕业生合格率均超过局前几年水平。三中高考综合进线率稳居全森工系统第三、四名。2008年高考一、二表本科进线99人, 三表以上本科录取175人, 各大专院校录取401人。高考、会考、中考成绩连年攀升, 均已进入森工系统前列。学校的办学质量越来越高, 办学声誉越来越好, 办学生源越来越多, 林区的教育事业越来越红火。

8.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篇八

关键词 青少年阅读 台湾地区 江苏省 中小学图书馆 建设标准

分类号 G258.69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8.003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School Librar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Yang Naiyi, Gao Junkuan

Abstract School library is the important institution for protecting the adolescent reading,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adolescent reading. By using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conducts a detailed comparison on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school librar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form collection development, staffing to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use of education, offers rationalized proposals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 libraries, hoping to create a good reading environment for the reading promotion of minors.

Keywords Adolescent reading. Taiwan. Jiangsu Province. School library. Construction standards.

随着全民阅读的广受重视,阅读推广已经成为图书馆界提供的主流服务[1]。中小学图书馆应是保障青少年阅读的重要机构。201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关于书香城市(县级)、书香社区标准指标体系的通知》[2],其中提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目标及具体任务。本文拟通过对比台湾地区中小学图书馆营运标准与江苏省图书馆装备标准,以期从政策保障角度促进中小学图书馆建设。

1 海峡两岸中小学图书馆法律政策体系概述

台湾地区与江苏省地区分别依照其所在区域的区域背景与法律体系,制定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标准。台湾地区有关职能部门于2002年10月正式颁布台湾小学图书馆营运标准(以下简称台小)、台湾中学图书馆营运标准(以下简称台中)及高中图书馆营运标准(以下简称台高)。江苏省教育厅于2011年正式出台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以下简称江小)、初中图书馆装备标准(以下简称江中)及高中图书馆装备标准(以下简称江高)。

1.1 台湾地区中小学图书馆法律政策体系

台湾图书馆学会(以下简称台图学会)于2001年颁布图书馆法,其中规定:中小学图书馆是由高级中等学校以下各级学有育之图书馆[3]。中小学图书馆应依据有关规定为基本原则制定相关细则。台图学会于2002年颁布《台湾图书馆事业发展白皮书》,规定中小学图书馆主要发展目标为:配合教学需求,成为学习资源中心;建立并健全中小学法定组织地位,发挥其应有功能;实施图书馆教育,以奠定学生自学之基础,培养利用图书资源的能力;配合终身学习政策,服务社区民众;以及运用信息网络结合馆外资源,支援教学活动[4]。1988年,台湾教育职能部门推进实施《改进高级中学教育计划》和《发挥图书馆功能计划》,并于1989年设立《高级中学法》支持学校图书馆发展,召开高级中学图书馆业务研讨会,积极探查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情况,推动图书馆发展。

1.2 大陆地区中小学图书馆法律政策体系

大陆地区目前并未设立图书馆法,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隶属于教育管理部门。2003年教育部修订《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5]。2007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省政府)倡导《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07-2010-2020年)》[6],明确中学图书馆建设指标。2011年教育部与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配备和管理工作的通知》[7]。2013年,省政府推出《关于加快推进书香江苏建设的意见》[7]。2015年5月教育部、文化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8]。上述通知结合全民阅读发展形势,对加强对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促进青少年阅读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标准内容分析

台湾地区营运标准细则由正文、注释及修正补充等文字组成。标准正文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具体条目略有不一。江苏省各类装备标准条文组织与台湾地区类似,主体由三大类构成(具体内容见表1)。两地区建设标准内容框架均涉及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服务和利用教育等重大问题。标准的条款确认了中小学图书馆的职能、主体建设的地位以及图书馆利用教育与服务的原则。台湾地区中小学图书馆营运标准与江苏省标准相比,关于推广与利用教育以及图书馆建设方面的内容较为提纲挈领。

nlc202309091012

由于环境及现实的不同,两地区在小学、初中及高中的建设标准设置各有其特色。下文将分别从馆藏建设、馆舍建设、人员设置、业务管理、利用教育等五个方面进行对比。

2.1 馆藏建设要求

从表2、表3可以看出,江苏省地区在馆藏建设方面注重具体数值要求,忽略馆藏建设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此外,江苏省标准以学校营运的轨数确定藏书量,不利于构建合理的馆藏发展体系。从两地本身纵向相比,台湾地区的要求呈现递进式,高中图书馆在建设方面逐步与高校图书馆接轨。同时,在各级图书馆的建设中明确与其他基层图书馆合作计划如社区图书馆以及其他儿童图书馆等,优化服务结构与服务质量。

对于馆藏资料的采访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其应侧重于为青少年选择适合其阅读的阅读素材,难度适中,易于理解,贴近中小学生的生活。与此同时,图书、期刊等素材的选取需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

2.2 馆舍建设

江苏省标准忽视对不同年龄层次青少年对图书馆设施的具体要求,且馆舍的制定标准缺乏相关专家代表的监管与规划的建议。台湾地区在馆舍标准中体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以满足青少年的信息需求。同时,科学合理地规划馆舍建设(具体内容见表4)。

中小学图书馆环境的建设可与专门的儿童图书馆合作与交流,以期满足中小学生营的心理需求。在此环境中,可以提高青少年对中小学图书馆实体的信任感,提高其对图书馆的利用效率,便于培养其阅读兴趣。

2.3 人员设置

两地区图书馆建设标准就人员方面结合了本地发展的需要以及发展情况,有不同的设置标准,共同强调馆员自身的素质、职业生涯发展及图书馆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重视人事建设。在人员队伍建设中共同提到校长的重要作用,台湾地区提倡校长主导图书馆委员会的建设,就图书馆业务等进行监督与建议;江苏省规定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江苏省标准中缺少对馆员定期培训的标准要求,从而会造成中小学图书馆馆员业务技能发展及服务意识的滞后,不利于现代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具体内容见表5)。

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建设区别于其它类型图书馆的重要标准即为:图书馆不仅服务于中小学图书馆自身的建设,其本身还需具备培养青少年阅读兴趣的意识,以及可对中小学生提供阅读指导与服务的素养与能力。

2.4 业务管理

台湾地区标准于此方面最大特色为融合社区、社教机构,结合图书馆推广利用教育,促进儿童多元发展。此外,图书馆应提供各项服务与订定阅读等相关规定。重视学生阅读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开设阅读辅导课程。江苏省关于图书馆的日常业务的规定,小学至高中的装备标准要求完全一致。注重规范性与一致性。两地区就业务管理的差异性较大。台湾地区各级标准要求随学生层次要求而不断深化,强调与其他图书馆的合作。江苏省标准要求较为刻板,图书馆管理较为封闭(具体内容见表6)。

2.5 利用教育

两地标准对图书馆利用教育方面有不同的重点,台湾地区强调信息素养的培养,而江苏省强调对阅读的宣传与辅导。台湾地区的培养目标分三步:首先培养兴趣,其次充实信息素养,最后奠定终身学习能力。而江苏省地区在此方面形式上较为完整,但缺乏教育的主题与目标,且此方面各级标准的内容完全一致,忽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性。与此同时,忽略对青少年阅读辅导分级(具体内容见表7)。

2.6 评估

台湾中小学营运标准中规定需对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进行评鉴。台湾地区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一套评估体系,评估的人员由上级领导、图书馆领域的专家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师生代表及各级各类的辅导团体。其中,在营运标准的附则中就明确规定营运标准的设立可以作为辅导团体对于图书馆评鉴的依据。而在此方面,江苏省标准尚未提及中小学图书馆评估与改进的条文,此种现象不利于中小学图书馆的内部与外部建设。

3 海峡两岸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标准实施效果

台湾地区中小学图书馆自2002年颁布中小学图书馆标准,现将实施前(1997年)和实施后(2005年)的数据相比,中小学图书馆整体数量增加了6.29%,藏书量、阅览席位及借阅册数都有了显著提高(具体内容见表8)。

台湾地区小学、中学及高中的营运标准中,强调与其他涉及青少年阅读服务的图书馆、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加强对台湾地区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馆际合作有利于满足青少年对阅读素材的多样化需求,一定程度缓解了馆藏建设的压力。

江苏省中小学图书馆在装备标准中未涉及馆际合作的相关事项,发展过程中缺少对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致使此方面无法进行有效对照。

4 结语

从标准对比中可以看出:江苏省标准未能从宏观角度将中小学图书馆进行定位,在微观层面上就馆舍建设、利用教育等方面三份标准表述一致,忽视了青少年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标准指标的确定缺少实际数据参考,具有一定盲目性。其次,当前图书馆在发展中只注重外部条件的建设,忽视自身软实力的建设,未能以青少年读者为中心,且尚未构建整体服务框架,缺乏个性订制化服务意识。此外,江苏省标准反映出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是单打独斗式的,缺乏对基础数据的收集与利用,发展进程中缺少评鉴标准,不利于图书馆的良性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大陆中小学图书馆今后在制定软硬件标准方面,细分量化指标时应考虑到青少年生理特点,以及其形成的阅读兴趣,结合教学主题开展探究式阅读服务,着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奠定其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 1 ] 范并思.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5, 40(213):4-5.

[ 2 ] 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书香城市(县级)、书香社区标准指标体系的通知[EB/OL].(2015-05-05)[2015-10-01].http://www.lsc.org.cn/c/cn/news/2015-05/05/news_7973.html.

nlc202309091012

[ 3 ] 台湾图书馆法[EB/OL].(2001-01-14)[2015-07-1].http://www.lac.org.tw/law/liblaw.

[ 4 ] 图书馆事业发展白皮书[EB/OL].(2000-04-01)[2015-07-15].http://www.lac.org.tw//law/documents/10/15.htm.

[ 5 ]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EB/OL].(2003-03-25)[2015-

07-15].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16/201006/88596.html.

[ 6 ]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07-2010-2020年)[EB/OL].(2007-10-24)[2015-07-15].http://www.js.gov.cn/jsgov/tj/bgt/201311/t20131106406376.html?keywords=中小学图书馆.

[ 7 ] 关于加快推进书香江苏建设的意见[EB/OL].(2013-11-12)[2015-07-15].http://www.js.gov.cn/jszfxxgk/sylm/sjbmgzdt/201311/t20131127410422.html.

[ 8 ] 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意见[EB/OL].(2015-05-20)[2015-07-15].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601/c172318-27086822.html.

[ 9 ] 国民小学图书馆设立及营运标准[EB/OL].(2002-11-01)[2015-07-03].http://www.lac.org.tw/law/documents/01/711281113571.pdf.

[10] 国民中学图书馆设立及营运标准[EB/OL].(2002-11-01)[2015-07-10].http://www.lac.org.tw/law/documents/01/7112811121571.pdf.

[11] 高级中学图书馆设立及营运标准[EB/OL].(2003-01-24)[2015-07-13].http://www.lac.org.tw/law/documents/01/7112811103771.pdf.

[12] 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EB/OL].(2011-06-30)[2015-07-03].http://www.ceiea.com/html/201106/201106301350594lc.shtml.

[13] 江苏省初级中学图书馆装备标准[EB/OL].(2011-06-30)[2015-07-05].http://www.ceiea.com/html/201106/20110630135203g5ll.shtml.

[14] 江苏省高级中学图书馆装备标准[EB/OL].(2011-06-30)[2015-07-05].http://www.zjgedu.com.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64.

[15] 中华民国94年图书馆年鉴[EB/OL].(2005-11-01)[2015-10-04].http://nclfile.ncl.edu.tw/nclhistory/upload/P0941220001/cats/08%EF%BC%9A%E5%B0%88%E9%A1%8C05.pdf.

杨乃一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图书馆学本科生。江苏苏州,215123。

高俊宽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讲师。江苏苏州,215123。

(收稿日期:2016-02-25 编校:刘明)

上一篇:大一团支书竞选演讲稿下一篇:小学语文大瀑布的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