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食堂意见和建议

2024-09-05

员工食堂意见和建议(精选15篇)

1.员工食堂意见和建议 篇一

食堂工作意见和建议征询表汇总

一食堂一楼:

一、就餐环境: 1.苍蝇多。

2.就餐厅空调少,风扇风力小,就餐炎热。3.桌面垃圾未及时清理。

4.餐具回收处残渣处理不及时,比较臭。

二、菜肴品种 1.菜品单一。2.请求添加清淡菜品。3半荤菜品肉类少。5.包子小而贵且品种少。6.饭菜给的份量少。

三、饭菜价格 1.饭太硬,不易于消。2.相同的菜品价格不一致。3.饺子贵,肉类少。4.粥和螺蛳粉价格贵。5白粥价格贵且量少 6.大众餐品种少,价格贵。

四、餐具卫生

1.餐具水多,未经过高温消毒。2.餐具有异味。

五、服务态度

1.少部分员工服务态度差

2.售卖饭菜,男女饭菜相同价格售卖量不一样。

备注:希望饭菜保持温度;剩菜多;卖粉窗口粉里有虫子。一食堂二楼:

一、就餐环境:

1.餐具回收处残渣处理不及时,比较臭。2.空调未及时打开,就餐厅炎热。

二、菜肴品种 1.菜品单一。2.请求添加清淡菜品。3.荤菜品肉类少。4.包子小而贵且品种少。

三、饭菜价格 1.菜品价格高。2.饭太硬。

3.相同的菜品价格不一致。4.特色菜品价格偏贵。5烤肉饭量少、菜品贵。

四、餐具卫生 1.餐具清洁不彻底。

五、服务态度

1.少部分员工服务态度差。2.炒面服务态度差。

3.售卖饭菜,男女饭菜相同价格售卖量不一样。

备注:希望饭菜保持温度;剩菜多;卖粉窗口粉里有虫子。二食堂一楼:

一、就餐环境: 1.桌面油渍多。2.就餐厅苍蝇多。

二、菜肴品种

1.菜肴希望晚上添加热粥品种。2.菜品单一。3.请求添加清淡菜品。4.半荤菜品肉类少。5.包子小而贵且品种少。

三、饭菜价格

1.相同的菜品价格不一致。

四、餐具卫生 1.餐具上有污垢。

五、服务态度

1.少部分员工服务态度差。2.售卖饭菜,男女饭菜相同价格售卖量不一样。

备注:希望饭菜保持温度;剩菜多;卖粉窗口粉里有虫子;饭菜量少。二食堂二楼:

一、就餐环境:

1.就餐大厅空气不流通,比较闷。2.餐具回收地面油渍多,地面滑。

二、菜肴品种

1.菜肴希望晚上添加热粥品种。2.菜品单一。3.请求添加清淡菜品。4.半荤菜品肉类少。5.包子小而贵且品种少。

三、饭菜价格 1.饭菜价格偏高。

四、餐具卫生 1.餐具上有污垢。2.餐具托盘有异味。

五、服务态度

1.少部分员工服务态度差。

2.售卖饭菜,男女饭菜相同价格售卖量不一样。

备注:希望饭菜保持温度;剩菜多;卖粉窗口粉里有虫子;饭菜量少。

2.员工食堂意见和建议 篇二

作为能源型企业, 煤炭企业极易受到工业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经济环境发生变化, 对于煤炭企业的影响很大。目前煤炭企业正受到工业经济发展放缓影响, 煤炭需求量正随着经济的放缓持续减弱, 煤炭产能过剩的弊病暴露无遗。同时, 煤炭下游用煤行业如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目前下行的趋势仍在加剧。虽然短期内政府刺激投资的经济政策对提振市场信心产生了一定的正面效应, 但到发生实质性的影响尚需时日。此外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 产业政策对环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 这意味着煤炭企业必须在环境保护工作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总体而言, 煤炭企业在过剩压力态势下, 同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煤炭的市场需求难以短期内恢复、煤炭需求仍将呈现低位盘整, 煤炭价格大幅下滑, 煤炭企业利润率下降、部分煤炭企业甚至亏损经营, 这是未来一定时期内煤炭企业要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二、脱困措施

(一) 精细化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的一号工程, 没有安全就谈不上发展。安全管理系统流程精细化和细节管理精细化是精细化安全管理的核心。具体实施时应重点抓好安全“双基”建设和质量标准化建设。

一要推进“双基”建设, 夯实本质安全根基。“双基”指安全基层建设、安全基础建设。抓好双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一是全矿抓好“双基”制度建设, 开展好安全计划总结, 职工安全培训, 责任追究倒查, 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等重点工作, 确保基础管理到位。二是系统部室做好技术资料, 作业规程审核, 技术措施把关, 现场检查指导等日常管理, 确保基层管理到位。三是基层区队做好隐患整改闭合, 杜绝“三违”, 防止零敲碎打事故, 规范职工现场操作, 安全站位管理, 保证工程质量等日常工作, 确保现场管理到位。四是严格“双基”考核, 通过成立领导小组, 定期有分管领导检查考核部室, 部室检查考核区队。系统部室考核项目主要依据安全责任制落实是否到位, 技术资料管理情况, 安全重点工作进展, 安全管理效果及本专业日常检查有无重大隐患等。基层区队考核项目主要依据区队现场管理是否到位, 规程措施执行情况, 质量标准化建设是否达标, 隐患整改闭合, 有无“三违”等。做到考核组织到位、考核项目到位、考核奖罚到位。

二要狠抓质量标准化建设, 筑牢安全管理防线。通过实施“四零”管理法, 推进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一是技术设计服务“零距离”。在施工措施的设计上, 无论是管路尺寸的大小、管路离地面的高度, 都详细的设计体现在施工措施里, 实现“零距离”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 施工时技术服务到一线。如掘进架棚时, 技术人员亲临一线“零距离”指导架棚施工, 确保柱窝的深度、柱腿的斜度等都在标准范围内。二是工程组织施工“零缺陷”。施工时要求各区队无论是巷道成型还是各地点的电缆吊挂、风水管路布置, 铺轨道、打地坪、做台阶等各项工作都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要求“上尺上线”, “零缺陷”施工保证质量。三是工程竣工验收“零误差”。验收时由“五大部室”严格对照标准, 对每一个头、每一个面进行“零误差”验收。即使一段电缆吊挂不齐, 一块地坪打得规格不高都要返工重做, 直到达标为止。四是施工现场管理“零盲区”。井下各地点实行区域管理, 每个地点都落实责任单位、具体到人。各单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对负责管辖区域的文明施工、物料码放、机电设备、牌板填写、管线吊挂进行“零盲区”的管理, 不漏死角, 抓好细节。只有确保精细化安全管理, 才会使企业经营管理稳步发展。

(二) 精细化生产组织

生产任务的有效组织是确保实现经营效果的基础, 即便每个煤矿在生产环境、生产方式、装备水平组织结构、工作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特殊性和差异性, 但是精细化生产组织上也有共同的特点, 组织管理上也有共性的方式方法。

强化生产组织, 目的就是为了确保生产任务完成。具体途径有6条:一是挖掘生产潜力, 发挥矿领导生产协调指挥作用, 强化系统部室生产服务意识, 激励区队生产组织自主管理, 确保正规循环。二是严格对影响生产的事件进行追查分析和责任追究, 减少瓦斯治理不到位、生产物资不及时等因素对生产的影响。三是强化工作面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 有效减少设备故障率, 确保机电设备性能的可靠性;提高开机时间, 确保机电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四是加强现场管理。建立健全各个工种的岗位责任制, 严格要求职工现场操作做到“干标准活, 上标准岗, 做安全事”精细标准, 确保工序到位、工效饱满、质量达标。五是及时消除生产现场的安全隐患, 严格按照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定标准、定措施的“五定”原则组织消除隐患。具体指: (1) 定整改及验收人员:由谁去整改、谁来验收; (2) 定整改及验收时间:整改多长时间, 何时来验收; (3) 定责任及责任人:谁负责整改谁负责, 谁验收谁负责; (4) 定整改标准:整改达到怎样的标准、要求; (5) 定整改措施:怎样来整改, 经验收达不到要求对责任人 (单位) 怎样进行处罚;形成严密的细致的管理流程, 确保现场管理隐患闭合到位。六是提升装备机械化水平, 通过不断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煤炭机械装备, 并形成规模, 推动生产机械化管理上水平, 上台阶。进一步通过机械化减少工人劳动强度, 提升安全生产系数, 提升单产单进水平, 带来经济效益。

(三) 精细化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的核心就是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就是要实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目的。挣钱是企业生存的硬道理, 降本增效是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关键, 如何做到在市场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不赔或少赔, 在市场形势好转时能迅速扭转局面?这需要企业家们对成本控制进行综合考虑。

第一、要保生产稳定、提产品品质、块煤率等, 提升竞争实力。稳中求利, 稳中求胜是煤炭行业的制胜法宝。同时, 经济指标要不断优化。市场竞争是残酷的, 行业竞争力都在稳步提升, 科技新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第二、努力降低成本, 尤其是降低生产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煤炭价格难有大的提高, 是煤炭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 短期内难以改观。煤炭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 一方面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提高产品附加值, 增加企业的创收能力;另一方面, 要大力降低成本, 目前看潜力较大的还是生产投入成本, 尤其是降低生产、人力资源等方面成本。第三、大力压缩库存。由于产量增加较快、需求增长相对较弱, 企业的煤炭库存明显增加。随着丰水期的到来水电对煤电的冲击, 导致火电厂对于煤炭需求的降低。煤炭企业的库存也处于逐月上升的态势。库存的挤压导致企业的现金流的不畅, 在企业资金异常紧张的情况下, 这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 相应也增加了财务成本。煤炭企业应大力压缩库存, 减少资金占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防范资金风险。第四、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这一点对于要走出困境的煤炭企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科学合理定岗定员配置, 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建立起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制度, 同时强化工资分配的考核监督, 做到分配“公平、公正、公开”, 以此调动职工积极性, 不断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 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3.煤炭企业脱困政策意见和建议探讨 篇三

【关键字】煤炭企业;现状;原因;脱困;意见和建议

一、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1.煤价下跌,销量减少,亏损严重

自2012年以来煤炭开始下滑,至2014年年底行情持续低迷,煤炭价格持续下跌,销售困难,库存增大,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煤炭企业亏损面达70%,煤炭龙头企业神华企业连续五次降价,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据Wind数据统计,43家煤炭上市公司已经有41家发布2014年年报或业绩预告,其中9家公司亏损,超七成企业净利润下滑,煤炭生产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煤炭企业亏损严重,保生存已成为煤炭企业当前发展目标。

2.货款回笼困难,企业资金压力巨大

面对当前低迷的市场行情,为了抢占市场保持市场占有率,煤炭企业放宽市场销售政策,以赊销手段取得市场份额。电力、钢铁、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为主要的耗煤行业,但全国宏观经济不景气,这四大行业也都发展疲软,特别是钢铁、化工和建材行业市场销售同样呈现萎靡态势,企业资金链异常紧张,货款回笼十分困难。据中煤协统计,2014年11月末,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应收账款3872万元,同比增长12.8%,多数企业回款中承兑汇票占比超过50%,至使煤炭企业资金链异常紧张,现金流短缺,欠发职工工资问题严重,企业资金压力巨大。

二、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原因分析

1.宏观经济不景气导致煤炭市场需要不旺

据相关学者研究,GDP总量与煤炭消费量两者总体呈线性正相关性,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GDP增长缓慢,中国GDP增速下降至7%至8%,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必然导致煤炭需要的乏力。在中国,电力、钢铁、化工和建材这4个为主要耗煤行业,宏观经济不景气,这4个行业发展速度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特别是2013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房地产市场开始下滑,对建材,钢铁行业造成极大影响,从而直接影响煤炭消费量。总体来说,宏观经济不景气是导致煤炭市场需要不旺,引起煤炭消费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2.产能过剩,市场供给增加,供需不平衡

在煤炭“黄金十年发展期”,市场行情较好,在各种因素推动下煤炭投资迅猛增加,通过战略重组小煤矿后进行技改扩建,煤炭产能不断提高。前期投资产能释放,宏观经济不景气,短期内煤炭刚性需求难以增加,导致煤炭产能过剩,虽然近两年国家出台了限产政策,但企业为保持利润,产量减少比重极小,煤炭供给的增加、需要减少使市场供需关系的失调,煤炭市场由卖方市场转移为买方市场,依据经济学中的供需法则,当供给增加,需要减少时,均衡价格就会下降。企业经济效益是由企业收入、成本决定的,成本短期内保持不变的话,收入就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收入是由煤炭销售价格和煤炭销量形成,价格的不断下降,使煤企经济效益一路下滑,煤企亏损严重,2015年一至四月份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企亏损面进一步扩大。

3.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环保要求提高

近年来全国各地受雾霾天气影响,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力度。2013年环保市场整体腾飞, “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近期“水十条”,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等相关环保政策的密集出台,都对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信圈柴静《穹顶之下》纪录片剑指煤炭行业,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煤炭行业能源革命的思考,国家加大能源结构调整,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将逐渐替代污染能源成为主要消费结构。

4.进口煤炭冲击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煤炭进口国,自2009年以来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煤炭进口量连续5年增长,2009年进口量为12583万吨,2013年达到顶峰3.27亿吨,2014年煤炭进口总量2.91亿吨。虽然2014年煤炭进口量有所减少,但总体来说进口煤炭增加了煤炭市场的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国内煤炭销售市场的份额,而且进口煤炭价格较低,对国内煤炭价格起直杠杆化作用,影响煤炭销售价格。因些进口煤炭不仅冲击国内煤炭销量,还影响煤炭销售价格,对中国煤炭生产产生较大冲击。

5.税费负担较重

在煤炭发展的黄金周期,煤炭销售价格较高,各种税费派摊到煤炭企业,使煤炭行业税费负担较重,加之煤炭行业对生态及环境影响较大,环境治理成本较高。面对煤炭持续低迷的行情,2014年12月实现了资源税改革,由以往的从量计征改革为从价计征,同时清理了相关收费基金,减轻了煤炭企业税费负担,但煤炭企业税费负担仍然较重。以新疆伊犁地区煤炭企业为例,2015年一季度5000大卡煤炭销售均价135元/吨,增值税17%,资源税6%两种税种26.54元/吨,一吨煤税后收入108.46元。企业还需承担企业所得税、各种附加税种,企业税费负担较重。

三、煤炭企业脱困的意见和建议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所以煤炭企业走出困境,不仅要从煤炭企业自身着手,其次需要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共同助力煤炭企业走出寒冬。

1.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面对煤炭产能过剩,行情持续下滑,煤炭企业面对这一行势,需要通过企业内部改革,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管理,通过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提高煤炭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煤炭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所以煤炭企业要不断提高煤炭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是提高煤企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2015年1月新颁布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对煤炭产品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对煤炭本身包含的污染成份含量进行了限制,这也给煤炭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建立煤炭产能防控体系,平衡供需是煤炭脱困的关键

煤炭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以及前期投资过量导致的产能释放持续时间较长,企业并未真正缩减其生产规模,现如今已形成产能过剩的局面,产能过剩下煤炭价格难以止跌。煤炭的销售量和价格完全取决于市场中供给和需要的关系,要改变煤炭企业现状,通过降低煤价薄利多销是不能够使企业持续发展下去的。建立煤炭产能防控体系,平衡煤炭供需,推动煤炭价格理性回归是煤炭企业的脱困的关键。

4.加快税收改革,降低煤炭增值税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大体上经歷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这个经济周期,煤炭企业迅速发展的繁荣周期阶段,2009年1月煤炭增值税重新恢复为17%,之前煤炭企业适用13%的低税率。煤炭行业繁荣发展阶段,煤炭价格较高,煤企利润可观,使用17%的增值税在一定程度上虽加重煤企负担,但不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如今,煤炭企业已开始步入了3年以上的衰退期,煤炭市场不景气,煤炭市场连续三年连续下挫,煤企陷入全面亏损,再适用17%的税收,加重煤炭企业负担,煤企无利润可言。因些应尽快恢复煤炭企业13%的增值税,减少煤炭企业税负,这是救助煤炭企业脱困最为有效的方法。

5.限制煤炭进口,保护中国煤炭企业。

大量进口煤炭已成为影响中国煤炭市场和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有效地把控进口煤量,已成为处理好中国煤炭供需关系的关键。各耗煤企业为了提高企业利润,谁价格低就买谁的,其杠杆作用不容忽视。国家应限制劣质煤进口,合理把控优质煤进口量,提高进口煤关税,保护中国煤炭企业。

参考文献:

[1]管馨;李文臣;我国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的原因分析[A];煤炭工程;2015;47(1):136-138.

[2]钞玉科;煤炭脱困应尽快出台实质性政策利好;中国煤炭网;煤炭观察家;2015.04.09.

[3]王永杰;平衡供需稳定价格是煤炭脱困关键;中国煤炭网;煤炭观察家;2015.03.31.

4.新入行员工感言、意见和建议 篇四

时光如梭,转眼间到理塘县支行工作已经一个月时间了,在短短的这一个月时间,我学会了很多,坚强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更让我欣慰的是在行领导和同事的热情关心与支持下,我在不断地成长。还记得刚到农行上班的时候我被安排到信贷部门学习,正逢农行C3系统演练的时期,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高度重视这次难得的机会。随后的一周,我被正式安排到了运营管理岗工作,虽然与我所学的法学专业关系不是很大,但我却一点不畏惧,因为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开始慢慢地接触一些财会上的东西,我的指导老师不厌其烦的给我教,真的很感谢她。

就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我仅从自身的亲身感受出发,对支行今后能更好的发展提出自己一点点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希望领导能够考虑为盼。

一、加强员工的培训,可以考虑多请一些专家级的或者权威人士给我们授课,从而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

二、尽可能多的开展一些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让员工紧张又疲惫的心灵得到片刻的放松。

三、加强支行员工之间的工作经验的交流与互相学习,这样能更好的达到互补效果,从而更好的提高农行的市场竞争力。

5.在填写学校食堂建议或意见的要求 篇五

1、本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

2、所提建议应合理,食堂能够做到。

3、提出符合多数人的、有意义的建议。

4、尽量实名提建议,一旦采纳好给予表扬。

5、书写应该端正,字迹应该清楚。

6、不得乱涂、乱划、辱骂、漫骂,语言应文明,文字应规范。

7、本意见可以对食堂管理及工作人员中存在问题提出批评或举报,但必须事实清楚。

8、任何人不得将本意见本作为发泄情绪的工具。

6.员工意见及建议管理制度 篇六

为了进一步调动员工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酒店的凝聚力,特制定本制度:

1.凡对酒店各方面建设有利的建议及意见均在可提范围。

2.建议及意见可用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

3.酒店在明显位置安装合理化建议箱,每周开箱一次。

4.酒店领导审阅建议后,及时将建议或意见的处理结果回复提议人并归档。

5.对有效建议根据实用价值由行政人事部提请有关领导在处理函中批示奖励意见。

7.谈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建议和意见 篇七

1.1 高压设备安装

包括交换设备、控制设套设备。一次设备基础调整后, 进行安装调整试验和设备连线, 然后进行主变压器及辅助设备安装调整试验。

1.2 低压设备安装

在低压设备安装时, 先进行户内高压开关柜安装调试试验, 再安装户外母线桥。安装电力补偿装置时, 先要进行电抗器和并联电容器安装调整试验, 然后配置连接硬母线并进行高压电缆头安装试验, 最后安装围杆网门。

1.3 设备安装和继电保护调试

二次设备包括功率表、电压表和保护继电器等, 先安装二次盘、柜, 再进行电缆敷设, 最后进行二次配线。在继电保护调试时, 先进行保护元件调试, 然后查线对线, 最后进行整组模拟试验。

1.4 高压设备试验

高压设备试验包括了变压器、互感器、断路器、隔离开关、避雷器等设备试验。这几个设备都是变电站电气设备中的非常重要的高压设备, 其运行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变电站的功能和安全性, 因此在整个变电站前面的工序都完成后, 需要对几个高压设备进行试验。

2 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中常见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国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装中, 常见的问题有几个方面, 构支架和导线连接方面的问题、电缆敷设和二次连接的问题、专业间交界面的遗漏的问题, 还有断路器控制箱中的继电器未及时整定, 同时也存在个别设备安装调整中使用了过量垫片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变电站的质量, 也给变电站的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安全上的隐患。

造成此类质量问题的原因是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和基础工程把关小够严格。特别是设备构支架和零星设备如端子箱的验收需要提高细度;设计深度小够, 变更过多, 设计图纸提交滞后。如二次设计图纸的错误, 造成电缆敷设返工和部分二次接线调整;设计图纸滞后使电缆敷设被迫分多次进行, 增加了电缆整理的难度, 也影响了二次接线的美观性;程工期过紧, 阶段性的抢工期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小良影响;部分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小强, 且新进施工人员较多, 对规程规范和图纸的熟悉程度小够;监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目前变电工程监理工作尚处于小断完善中, 监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和质量管理意识还有待提高。要提高变电站安装的质量, 就要在源头上做起, 严把质量关, 提高设备安装的质量, 同时注意设备安装的技术要点和实施工艺, 满足变电站安装建设的各方面的要求。

3 变电站电气设备按安装的技术要点

3.1 主变电器安装技术要点和实施工艺

主变压器作为变电站的主要设备, 对投运后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其安装过程的复杂性和在整个电气设备中作用的重要性, 故对变压器安装技术要求非常高。安装前, 必须对电力变压器各个部件的绝缘强度、密封性等内容进行仔细检查。安装过程中, 现场专业的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规范、变压器产品技术说明书以及施工工序进行安装。安装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应及时处理, 并做好应对措施, 以防安全隐患发生。施工前, 施工图纸以及施工技术资料要准备齐全, 根据现场情况, 作好现场监督以确保土建图纸和电气安装图纸一致。安装过程中, 要确定变压器的安装工序和调试内容, 并要做好安装前绝缘性能检查。具体而言, 应注意三个问题: (1) 变压器基础轨道应水平, 轨道与轨距应配合; (2) 变压器就位后应将变压器固定装置与底座焊接牢固, 并将变压器本体可靠接地; (3) 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顶盖沿气体继电器方向要有1%~1.5%的升高坡度。

3.2 断路器安装技术要点和实施工艺

断路器安装前, 应确保断路器和操作机构按组装指示组装正确, 所有螺栓按组装指示所要求的扭矩拧紧, 并使所有单元都处于开断状态。断路器控制回路断线正确的接线方式是由合闸位置继电器和跳闸位置继电器常闭接点串联形成断路器控制回路断线信号。另外, 为了防止两路跳闸时回路均拒动, 还应将断路器机构箱跳闸的闭接点接到不同电源回路上。

3.3 隔离开关安装技术要点和实施工艺

在电缆和架空线的连接处、断路器的电源侧、分支线T接处位置、架空引下线和跌落式开关之间的位置以及架空线T和用户电源电缆的接触点, 这些地方都要安装高压隔离开关。在隔离开关的安装过程中, 要注意用力适当, 以免造成内部齿轮不吻合, 导致三相电流不同期情况发生。安装调整触点时, 要特别注意动静触头接触问题, 使得插入深度恰当、触头完全接触、防止发热现象发生;另外, 要注意接地刀的同期调整和给动静触头抹润滑油。对于触头, 应注意及时进行清洁, 对触头表面磨损情况要打磨, 使其平整, 保证接触良好。

4 电缆线路安装技术要点和实施工艺

8.员工食堂意见和建议 篇八

关键词:目标管理;考核;意见;建议

前言

目标管理是50年代美国管理大师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人类管理领域里的一大杰出贡献,迄今为止,大量事实证明了目标管理的科学性,目标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目标管理的精髓就是自我管理,即员工站在主管的角度安排自己的工作。

2007年3月,我矿研究出台了《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及配套考核标准,目标管理作为我矿的基本管理模式在全矿全面推行,全矿各项工作都纳入了目标管理。

存在问题

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为“目标设立—过程管理—成果评价”。其核心内容是目标分解落实。通过6年多的运行,认真总结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好的做法和经验,使目标管理日趋完善。有效激励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的工作热情,提升了矿井的综合管理效果和经济效益,保障了全矿总体工作目标顺利实现。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標准,是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而在这个过程中,却未将创新摆到突出重要的位置。使许多新想法、新观点、新技术未能有一个有效的途径反映并及时得到采纳。但是,在目标管理推行和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目标管理考核的效能,以下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

1、目标管理精神理解不透彻,影响目标管理的落实

目标管理在我矿运行两年多,一些基层管理干部和职工人员仍然对目标管理理念、目标管理运行方式理解不全面、不透彻,所以队组在落实矿目标管理考核精神时,无从下手,不能制定符合本队组实际情况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矿目标管理考核不能真正水流到头,不能得到较好落实。造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每个阶段的目标管理精神宣传、贯彻落实不够彻底,不能同基层队干有效沟通,对基层队组目标管理考核情况检查督促力度不够。

2、基层单位目标管理制度制定、目标分解落实不到位

中、基层管理干部是目标管理的有力推动者,目标管理的全面深入贯彻,离不开中层管理干部的高度重视,但是基层单位目标管理制度制定、目标分解落实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目标管理在基层运行中仍然存在与日常工作脱节、突击应付检查的情况。其次,各区(科)内部各队组目标管理仍未全部实行千分制,考核形式多样、标准不一,不便于队组之间、区干之间横向比较。第三,区(科)队组存在制度制定与考核落实两张皮的现象。例如:个别队组制度不完善、考核内容覆盖面不全;有的队组制定出了目标管理制度,但是考核内容和标准可行性差,与实际脱节。制度不能得到真正落实,总体上削弱了目标管理考核效果。

3、日常跟踪考核、过程控制力度不够

目标管理在全球应用甚广,但实施过程中却有很多企业走形变样,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工作追踪差。目标管理施行月考核兑现、季度排名奖惩的考核方式,但月中日常跟踪考核是必要的。往往考核单位对期初、期尾两头非常重视,而忽视期中的跟踪工作。我矿目标管理考核采取“集中行动、分开检查、综合评价”的方式,避免了重复检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确保了检查效果。但是这种检查也存在缺陷,即很难对其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在考核评价上,往往忽视期初、期中的考核,而注重期末考核,缺乏考核连续性,缺乏监管,减弱了考核力度。形成只重结果,忽略过程的现象,还会造成积压。因为过程才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容易造成期末为应付检查而集中处置甚至造假的情况。从而走了过程,失去目标管理的根本意义

4、未将创新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可以采取巩固既有,再引进、消化、吸收、开拓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创新成果是否顺利转化到现实的生产活动中去,则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创新应用能力的重要标志。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等最终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建议和措施

针对目标管理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上问题拟采取以下建议和措施:

1、加强基础工作,增强基层干部职工对目标管理的认知

虽然我矿目标管理推行得到了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是基层基础工作仍然不到位,这样势必影响到目标管理推行的效果。因此,各区(科)级领导应该向队级干部、队级干部应该向各班组、各班组应该向广大干部职工详细解释目标管理考核精神,灌输目标管理理念,让广大干部职工了解什么是目标管理,如何执行目标管理;了解其优点和精髓,了解目标管理的运作方式,以此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对目标管理的认同感,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自我管理意识,及目标管理执行力。以保证政策信息传递到位,保障目标管理实施效果。

2、进一步规范目标管理制度制定和分解落实

针对目前各区(科)内部各队组目标管理考核方式不统一,形式多样的问题,应该以区(科)为单位,召集所辖各队组讨论、研究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联系实际,制定统一的规范,增强目标管理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真正把目标管理考核落到实处。这样也便于各队组进行横向比较,找准自己的位置,不断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同时,中、基层管理干部需对本单位目标的分解落实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搞好内部自查自检,主动跟踪目标管理基层落实过程。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3、加强日常追踪考核,及时组织调研,对目标管理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目标设定后,需要不断对目标执行工作进行跟踪,以便及时发现偏差、及时修正。考核单位要在目标管理过程中搞好调研、跟踪了解各单位目标管理实施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改变月底大面积考核、把档案资料作为主要认定依据的做法。

我矿目标管理采取季度综合排名的方式进行考核,对一个单位一个阶段(季度)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价。为保持考核的连续性,需将前期、中期的工作考核情况也汇入期末考核,如:在综合管理考评时,将季度前两个月所扣分数汇入季度考核,这样就对被考核单位实行了更全面更综合的考评,避免了考核的片面性,加大了考核力度。

4、鼓励创新,把科技创新作为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创新是一个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各单位在技术上、管理上、制度上推陈出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共同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例如:将各种创新(具有可行性,被采纳或推广)成果作为目标管理考核加分项目,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中,实现对创新的有效激励。同时,建立创新转化机制,加快技术、管理、制度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充分发挥创新对推动企业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结论

目标管理,重在分解,贵在落实。目标管理虽然在我矿已经运行了近三年的时间,考核管理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了日常化、制度化。但是仍然存在以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下一步工作重点应在目标管理卡分解、跟踪考核落实、开拓创新上下工夫,提高目标管理运行的实用性、有效性。进一步充分发挥目标管理对提升我矿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作用。

9.员工合理化建议及意见管理制度 篇九

合理化建议是指有关改进和完善公司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办法和措施的建议。

3机构

公司成立由工会主席任主任,人事行政部经理任副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任委员的合理化建议评审委员会(以下称评委会)。

4职责

4.1人事行政部负责公司合理化建议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征集、登记、整理、传递、利用、反馈、存档等)。

4.2合理化建议评审委员会职责:

4.2.1制定或修订公司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政策方针、制订评审标准;

4.2.2批准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经费预算;

4.2.3审议合理化建议案和奖金事项;

4.2.4审查和监督重大合理化建议的实施;

4.2.5总结、评估每年的合理化建议活动。

5合理化建议范围

5.1经营管理思路和方法的改进;

5.2生产技术(包括工艺、设备、安全等)的改进与革新;

5.3营销、市场开拓的建议;

5.4产品品质的改进、新产品的开发;

5.5物料、设备等保管和维护;

5.6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增收节支,减少浪费的方法;

5.7人力行政管理建议;

5.8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的改善;

5.9对工作程序、流程的改进;

5.10其他任何有利于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的改进提升事项。

6以下内容不列入合理化建议管理范围

6.1无实质内容和措施的或无新创意的;

6.2公认的事实或正在正常工作中运用的;

6.3已有的重复建议;

6.4针对个人薪资、人事问题及私生活的;

6.5申诉或攻击性的议题;

6.6与专利法抵触的建议。

7合理化建议的要求

7.1分层次要求

7.1.1经理级以上人员需每半提交1份以上合理化建议;

7.1.2 主任和班长及公司职员需半年提交1份以上的合理化建议;

7.1.3生产线(车间)基层员工需每年提交1份合理化建议。

7.1.4若到规定期限未提交(特殊情况除外)的,按下列规定扣罚:

7.1.4.1 经理级以上人员每少提交一条合理化建议扣罚50元;

7.1.4.2主任和班长及公司职员每少提交一条合理化建议扣罚30元;

7.1.4.3生产线(车间)基层员工每少提交一条合理化建议扣罚10元;

8合理化建议的征集

8.1合理化建议评委会可应有关部门要求,公布若干经营管理问题或难题向全公司员工征招建议。

8.2提建议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联名,且应署名。

8.3提交建议可直接送给总经理,或直接送交人事行政部。

8.4合理化建议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8.4.1 标题:言简意赅地写出合理化建议对象的名称及建议事项。

8.4.2建议事由:简要说明建议改进的具体事项及原因。

8.4.3原有缺失:详细说明在建议案未提出前,原有情形之未尽妥善处以及应予改革意见。

8.4.4改进意见或办法:详细说明改进的具体内容、办法,包括程序及步骤等。

8.4.5预期效果:详细说明该建议案经采纳后,可能收获的成效,包括提高效率、简化作业、增加销售、创造利润或节省开支等。

9合理化建议评审、处理程序

9.1人事行政部收到提案后进行初审,对是否属合理化建议范畴进行界定,是者进行登记、编号,并填写“合理化建议项目登记表”(见附录A),并在2个工作日内整理好

9.2。合理化建议提交的时间原则:即同一内容以先提者为准,同一日提案视为联名,若有雷同的,以先交的为有效,后交的不予参评。人事行政部根据这一时间原则,对各部门提交的合理化建议提案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整理、复核,符合评审条件的,及时提请评委会评审。

9.3若合理化建议涉及到数据评估、核算的,必须由提报部门提供。

9.4评委会原则上每半度组织一次合理化建议评审会,由各委员参与评审,必要时可外聘专家学者参与评审,特殊情况下可组织突击评审,年终再组织一次总结表彰。

9.5评审采取会议讨论、评议、最终表决的方式进行。

9.6对重大建议应书面通知建议人参加陈述及解答有关问题。

9.7经评委会认定尚有待研究的,可暂予保留延长其审查期间。

9.8每项建议评定结束后应填写“合理化建议评定表”(见附录B),奖金应报总经理批准。

9.9对不可行或保留的提案,应及时回复建议人。建议人不服评委会表决的,可在评委会将评审结果通知其本人的一周内,向总经理申诉,总经理可召集有关业务部门及评委会有关人员进行再审,由总经理最后作出仲裁。

9.10评委会在每次评审公布成果的同时,公布相对应的奖金,并做到每次直接兑现;若当年所提合理化建议经评审预计将给公司年节约或创造经济效益金额较大的,当年可预先给予适当奖励,待次实际核算结果出来后再按规定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9.11对已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由评委会书面通知指定的执行单位和主办人,执行单位和主办人接到通知后,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实施计划进入正常工作程序。对工程大或牵涉面广的,应与有关部门协调,做好项目规划。

9.12正常情况下,被采纳后的合理化建议由人事行政部负责跟踪落实,特殊情况下由评委会直接指定部门或人员跟踪实施情况,同时对改进效果测算评价。实施成果的最后确认由评委会负责。

9.13人事行政部负责每半年公布一次合理化建议的评审情况和落实结果,并对未被采纳的所谓“合理化建议”者给予及时反馈,讲明未被采纳的原由,请其理解并鼓励其继续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0评审标准

10.1合理化建议评审必须综合考虑建议案的调查、评估、思考程度、价值程度、适用程度、需用经费、性质范围等。

10.2合理化建议评审项目和分值(满分100分)。

10.2.1动机:10%10分

10.2.2努力度:15%15分

10.2.3创意性:15%15分

10.2.4可行性:15%15分

10.2.5经济性:30%30分

10.2.6应用范围:15%15分

10.3评审细则

10.3.1动机分为:主动发觉实施的(计8-10分):对原有缺陷激发实施的(计5-8分);上级指导或旁人建议的(计1-5分)。

10.3.2努力度:综合考查付出时间、需参与策划人员、工作量等因素,评价分为:多(计10-15分);较多(计5-10分);一般(计1-5分)。

10.3.3创意性:完全属独创、开发性(计12-15分);参考科技资料加以研究修正改良(计8-12分);由类似科技资料联想并比照实施(计5-8分);经他人暗示或学习其它公司的(计1-5分)。

10.3.4可行性:经可行性认证认为可行的计15分,不可行的不得分。

10.3.5经济性:综合考查投资额、资金回收期、资金回报率、成本控制和节约程度等情况。

10.3.6应用范围:可申请专利(计15分)、适用于全公司(计12-15分)、适用于某部门(计8-12分)、只适用特定班组单位或岗位(计5-8分)。

11奖励规定

11.1根据建议案的最终得分,将建议案分为十个等级进行一次性奖励,各等级分值范围及奖励金额如下:

档次

A

B 分值范围95分以上 90-95分 奖金额(元)1000-2000元以上 500-1000元

C

D

E

F

G

H

85-90分 80-85分 75-80分 70-75分 60-70分 60分以下 300-500元 200-300元 100-200元 50-100元 30-50元 纪念品

11.2对年节约或创造经济效益金额较大者除按“11.1”奖励外再按以下标准进行奖励: 11.3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按1%计算;

11.4经济效益51万元以上至100万元(含)以下,按1.5%计算;

11.5经济效益10万元以上至50万元(含)以下,按2%计算;

11.6经济效益10万元(含)以下,按2.5%计算。

11.7有下列各情形之一者,不得申请核发奖金:

11.8.1由主管指定为业务、管理的改进或工作方法、程序、报表的改善或简化等作业,而获得通过的改进建议者;

11.8.2同一建议事项经他人提出并已获得奖金者。

11.9建议案经评委会公平、公正审定后,对照奖励标准给予核定。奖金呈总经理审批。11.10建议案如系由二人以上共同提出者,其所得的奖金,按人数平均发给。

11.11提案改进结果所产生的专利、专有技术和成果,其知识产权属公司所有。提案改进结果使公司所拥有专利、专有技术和成果,可给建议人一次性特别奖金,特别奖金按专利管理规定。

11.12建议实施后其评价如超过原先预期之效果时,由评委会审查提出再追补建议人奖金,报总经理批准。

12其它规定

12.1在岗位责任制范围内由其本人提出的建议,具有改进、革新因素并能取得较明显经济效益的,可视同合理化建议,参与评审。

12.2评委会委员在评审中以权谋私,营私舞弊者,取消其委员资格并给予相应行政处分。

12.3对一年内未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的,年终不得参评公司先进,但表现特别突出者除外。

12.4对各部门的合理化建议上报数和被采纳数以及所产生的效益等将作为考核部门负责人的依据之一。

13附则

13.1本规定解释权归公司人事行政部。

13.2本规定自二0一三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14附录

10.意见和建议 篇十

(1)领导班子整体政治素质高,在职工中树立了较好的形象。

(2)领导班子有较强的团队精神,班子成员分工明确,相互沟通协调较好,在重大问题决策问题上,严格执行了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制度。充分体现了集体的力量,班子的团结统一。

(3)领导班子敬业心、责任心强,并且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有关要求,不断加强自身作风建设,为全局上下作出好的表率,领导班子经常无休息日,尽心尽职为局机关发展作贡献,不计个人得失。我们今天的不断发展,跟领导班子的努力密不可分。

(4)多组织基层科室交心、谈心活动。及时掌握一线职工的工作动态,加强与一线职工的沟通交流,增强一线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对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及建议

主管领导,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强,善于把握大局,驾驭全局,在政治上、思想上、觉悟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丝不苟地贯彻省公司的决策部署,对待下属员工平易近人,不摆架子。

书记思想水平高,知识面宽广,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作风优秀,成绩显著。

同志理想信念坚定,政治觉悟高, 运用领导智慧和才能,团结带领班子成员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知人善任,协调发挥班子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和探索文体系统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考虑问题着眼长远,关心干部职工。

11.员工食堂意见和建议 篇十一

1 当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环境检测技术的发展还有待完善, 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欠缺的地方, 这是环境监管部门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些欠缺都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环境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并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从而为环境管理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1.1 环境监测技术硬件条件相对不足

硬件条件的充足与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程度以及创新的能力, 可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硬件条件却无法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

1.2 监测设备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环境监测技术的充分发挥需要依托于精良的监测设备, 监测设备的完善与否也直接决定了我国监测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提升的空间。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设备的管理体系在很多方面还相对较为欠缺, 这就造成一些先进的、大型的环境监测设备无法有效投入到日常的监测工作中去, 尤为突出的是设备闲置情况和资源浪费现象, 同时, 我国的环境监测设备管理还缺少一些计划性, 使得一些环境监测的常规仪器储备不足, 造成一些监测工作难以顺利完成, 缺乏对环境监测设备的日常维护的意识, 在日常工作中, 没有及时的对设备进行维护和零部件的更换, 导致许多的监测设备出现了设备老化、故障率高的问题。

1.3 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升

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着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目前环境监测技术飞速发展, 一些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出现了素质相对较低、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 究其根本, 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较低、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不乏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目前我国在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过程中, 相对于更重视工作的成果, 忽略了强化工作人员的进一步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环境监测技术方面也欠缺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 缺少为一些技术型人才创造学习和交流经验的机会, 使不同层次的人才没有行之有效的交流机制, 这就造成一些一线的环境监测人员没有更新自身技术的机会, 从而造成监测技术的发展无法得到理论方面的满足, 单纯依靠经验, 这都会严重影响到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也需要一些有关部门给予更多的重视并解决首要问题。

2 提升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方面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当前我国在环境监测的发展方面还有许多不足, 我们要客观的、全面的看待这些问题, 从本质入手, 切实有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

2.1 构建相对健全的环境监测管理系统

在环境监测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 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的指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涵盖规范化的使用和合理的配置计划等多方面。首先, 需要强化环境监测技术的管理, 在环境监测设备投入使用前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检验同时要定期的对测量分析的仪器进行准确性的校对, 从而使环境监测设备能够发挥其科学准确性, 规避一些错误数据的出现。其次, 在进行日常的环境监测工作中, 要将实事求是贯穿于整个工作, 采用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分析方式, 提高日常监测的能力, 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有效、准确。

2.2 加强环境监测设备的管理

一些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应该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工作, 强化设备的规划性、科学性、规范性、效率性, 使环境监测的设备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达到合理配置、优化使用, 规避浪费、闲置的情况, 加强对日常的维护的重视, 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为环境监测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强化环境监测人员的培养

环境监测人员的能力与环境监测行业的发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 就要定期进行一些培训和开展交流, 是环境监测人员能够更好地掌握设备的应用方法, 使一些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能够在一起互通有无, 从而解决一些日常工作中不懂不会的问题, 并且对一些新型的设备, 还应该配备一些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 以确保日常的使用, 通过这样一些多措并举的方式, 切实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 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

3 结束语

环境监测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这就需要我国的环境监管部门给予更多的重视和资源的投入, 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能力, 不断发挥环境监测的巨大作用, 提高我国的环境质量, 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2.教学意见和建议 篇十二

1、部分老师上课只对着课件读,与学生的互动很少,或者说没有。如,嵌入式系统课程,微波技术课程。

建议:采取多样形式和学生互动(提问,分组讨论等),这样能督促学生积极学习,相信效果比较好。

2、部分老师认为很多知识我们都已经学过,故而略去不讲,殊不知,我们急需老师给我们提点,带我们会回忆。

13.培训建议和意见 篇十三

各位校长们能在百忙中抽时间进行学习、思考,难能可贵。但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现在与大家沟通。

一、学员提问题前要确定有没有仔细看视频资料。

二、学员提出的问题主题范围不能过大,因为复杂问题短时间难以说清楚。

三、学员写的体会(作业)、评论、不要过于简单,像小学生的答题,缺乏深入的思考,要出精品。

四、全班学员要及时查阅班级各项公告、辅导留言等,要浏览每个学员的作业等,班内进行评议发帖,或对主题跟帖,增加点击率,严禁发表牢骚和反动观点。

五、几点建议:

1、学习中,先看“ 主编寄语”,思考这一模块的内容、特点,主导认识和学习要求。

2、学习中,认真观看视频资料,边听边想。

3、学习中,认真看文字材料,特别是“综合评析”。

4、联系实际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尽可能多从理性角度思考,避免简单化。

5、提问题,注意模块的针对性。而且要特别注意学员之间的交流,有的问题,学员就能解决。

一、加强组织,拓宽特殊学校教师培训的形式、途径和覆盖面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加强全省特殊学校教师职后培训的统一组织、规划,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对特殊学校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扩大培训教师的覆盖面。短期非学历培训、长期函授学历培训、校本培训、特殊学校与大学的合作培训、网络培训等是当今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训的主导形式。各个国家各种机构如大学、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特殊学校以及一些民间特殊教育专业团体纷纷采用短期非学历培训形式对特教师资进行培训,如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这种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我国华东师范大学于开始试行长期函授学历培训模式,为上海市培训专升本的在职特教师资,解决了上海市特殊学校教师的职后培训和学历提升的问题。

二、加强管理,提高特殊学校教师培训类型、时间的合理性和培训机会的均等性

要提高对特殊学校教师职后培训的质量,必须加强管理,而建立完善的特殊学校教师的职后培训制度是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根本保证。政府应在研究和审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一系列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后培训的法律和法规来配合教师职后培训工程的实施和发展。目前国际上,如瑞士、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都通过这一方式来保障特教教师职后培训的顺利开展。如建立盛市、县三级特教教师职后培训基地,制定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意见,完善盛市以及特殊学校的培训网络。

积极调研,提高特教教师培训类型、培训时间的合理性,解决培训机会均等性的问题。根据特殊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以教师为本,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进行多元化的培训。根据培训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教师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决定培训的时间。根据教师的需求决定培训的对象和要求。

三、加强研究,加大特殊学校教师培训内容的前瞻性、针对性、实用性

对于特殊学校教师的职后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要加强研究。根据确定的培训对象,精选培训内容,提高前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或者,确定培训的专题内容后,选择符合接受培训条件的特校教师进行有目的地培训。培训内容的选择主要来自于特殊教育学校实际存在的问题、实际的需要。同时,在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时,更应强调临床性、实践性,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对特殊教育教师进行培训的宗旨是使教师在接受培训后,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进行有效的操作运用。针对特教专业毕业的教师或接受过特教专业系统培训的教师,英国采用短期培训的形式进行职后培训,其主要培训课程目标是提高技能和拓展专业知识。澳大利亚对特教师资的培训也多是重视加强实践培训。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标准规定:特殊教育教师每年最少要参加25小时的与专业领域有关的继续教育,以对知识进行周期性的更新。针对非特教专业毕业的教师或特教专业毕业学历层次较低的教师,则可采取长期函授学历培训。日本非常强调这一点,规定在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从教5年以上且有3年以上特殊教育经验者,参加长期专业进修后可以获得专任教师任职资格,通过这种培训来提升非特教专业毕业教师和低学历特教教师的理论知识,改变其教学理念,提高其研究、应用能力。

四、加强监督,狠抓特殊学校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14.员工食堂意见和建议 篇十四

1 前言

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技术规范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并颁布的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及其相应规定, 主要用于规范和指导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和技术审评工作, 由医疗器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三个层级组成。它们既是注册审评部门在对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价时的重要技术依据, 也是注册申报企业所需遵从的技术准则。因此, 如何有效开展我国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技术规范的制修订工作, 形成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即产品覆盖面广、重点高风险产品有技术保障、符合注册审评需要的技术规范体系, 对于提高我国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工作质量与效率、统一审评尺度、规范和指导企业注册申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注册审评技术规范的制修订要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符的思路, 本文尝试通过产品分类编码, 对各层级技术规范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国药监械[2002]302号) [1]中各大类产品的覆盖情况进行分析来研究我国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技术规范体系现状, 同时结合当前我国医疗器械注册产品中各大类医疗器械专业分布情况, 提出技术规范制定的思路和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2 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技术规范体系现状

2.1 组成及特点

截至2011年年底, 医疗器械国家标准187项, 行业标准为864项[2]。当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医疗器械指导原则共计64项[3]。因此, 我国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技术规范组成中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指导原则三个层级之间的比例大体为3:14:1, 行业标准占所有技术规范的77%。虽然三个层级的技术规范同属注册审评技术规范体系范畴, 但其制修订主体、使用主体、主要规范内容的侧重点以及执行要求均有所不同, 笔者以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疗器械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系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统一组织全国22个医疗器械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制修订[4,5], 并分别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 而指导原则则是由各省级或国家级注册审评部门组织起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后实施。二是标准的使用主体范围较指导原则更广, 它是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和监管的重要技术基础和依据[6,7], 而指导原则的使用主体则主要限于各省级和国家级医疗器械注册审评部门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企业。三是标准主要规范的内容侧重于产品的安全、性能指标要求、检测方法和检验规则, 或是产品的基础通用要求如医用电气安全和生物相容性要求等, 指导原则的规范内容更多是针对具体产品的结构组成、适用标准、预期用途、主要技术指标、检测和临床要求、说明书、标签、包装和标识等方面的规定, 主要适用于注册申报[8]。四是医疗器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依据其强制性或推荐性的不同标准属性, 在执行中亦分为强制贯彻执行和推荐使用两种情形[9], 指导原则则不作为强制性要求执行[8]。

2.2 产品覆盖情况分析

2.2.1 各层级技术规范产品覆盖情况

医疗器械分类编码系国家根据医疗器械产品种类特点编制的以“68”为前二位数字的医疗器械系列产品编码, 2002年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采用了“68”系列的编码, 并将医疗器械产品分为43大类和260小类[10]。笔者依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各医疗器械产品分类及其编码情况, 对上述1100余项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技术规范进行了产品专业分类即产品覆盖面的分析。结果显示, 除了如GB/T 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YY/T 0467-2003《医疗器械保障医疗器械安全和性能公认基本原则的标准选用指南》等少量基础性通用技术规范无法划归至某一大类医疗器械之外, 其他共计1 074项技术规范 (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指导原则) 均可归类至医疗器械某一大类如6846 (外科植入物) 大类或某一小类如一次性输液器具产品的技术规范可归类至6866 (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大类中的输液、输血器具及管路产品。

在上述1074项可归类至医疗器械各“68”系列分类编码的技术规范中, 其组成中的第一层级即165项国家标准中, 可归类至编码为6846 (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 、6831 (医用X射线附属设备及部件) 、6857 (消毒和灭菌设备及器具) 、6822 (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 、6833 (医用核素设备) 的标准数量占据了前五位, 系所有医疗器械国家标准数量的51%。43大类医疗器械产品中, 约44%目前尚无国家标准覆盖。

在技术规范的第二层级即847项行业标准中, 可归类至编码为6846 (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 、6863 (口腔科材料) 、6840 (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及体外诊断产品) 、6822 (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 、6866 (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的标准数量占据了前五位, 系所有医疗器械行业标准数量的44%。相对于国家标准和指导原则, 行业标准的产品覆盖面较广, 43大类医疗器械产品中仅7%无行业标准覆盖。

在技术规范的第三层级即62项产品指导原则中, 可归类至编码为6840 (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及体外诊断产品) 、6866 (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6846 (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 、6823 (医用超声仪器及有关设备) 、6822 (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 的指导原则数量占据了前五位, 系所有医疗器械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数量的58%。43大类医疗器械产品中, 约有53%目前尚无指导原则覆盖。从指导原则制定的数量和产品覆盖情况来看, 指导原则制修订工作相比较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尚处于起步阶段, 数量较少, 且产品覆盖面较为狭窄。

从上述数据可看出, 各层级技术规范的产品专业分布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 其排名前五位的技术规范数量基本占了各层级技术规范的1/2。虽然各层级技术规范具备了一定的产品覆盖面, 但不同专业的技术规范制修订发展仍不平衡。

各层级技术规范的产品覆盖情况排名及具体专业分布情况见图1。

2.2.2 技术规范产品分类编码总体覆盖情况

从总体上来看, 1 074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审评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指导原则) 中, 归类至编码为6846 (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 、6840 (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及体外诊断产品) 、6863 (口腔科材料) 、6822 (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 、6866 (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6857 (消毒和灭菌设备及器具) 的技术规范数量占据了前六位, 为所有技术规范总量的49%。43大类医疗器械产品中, 除了6802 (显微外科手术器械) 、6803 (神经外科手术器械) 、6816 (烧伤 (整形) 科手术器械) 目前尚无技术规范覆盖外, 其他各大类医疗器械或大类中的小类医疗器械, 均有相应的技术规范覆盖, 可以说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技术规范已基本覆盖了分类目录中的各大类医疗器械。

3 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技术规范制修订思路探讨

3.1 以注册审评实际需求为导向来开展技术规范的制修订工作

无论是医疗器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亦或是指导原则, 尽管其使用主体范围不尽一致, 但注册审评部门以及注册申报企业作为技术规范的主要使用和执行者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 建议建立以产品上市和注册审评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技术规范制修订工作机制, 进一步梳理和细化当前医疗器械注册产品各专业种类分布, 明确重点高风险以及量大面广亟需规范的产品种类, 结合注册审评技术规范体系现状, 加快开展此类产品技术规范的制修订工作。

以2012年我国批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为例 (通过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医疗器械注册数据库[11]查询后进行统计) , 注册数量占据前六位的产品大类依次为6840 (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及体外诊断产品) 、6 864 (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 、6866 (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6826 (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 、6863 (口腔科材料) 和6846 (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 , 为2012年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总量的60%。因此, 笔者以为, 加强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技术规范制修订工作, 首先要解决技术规范的产品覆盖面即广度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产品注册数量较多产品 (例如上述统计结果排名前六位的产品) 的技术规范制定工作, 尤其是6840 (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及体外诊断产品) 占了2012年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总量的1/4之多, 而其技术规范数量虽然在所有规范中排名第2, 但仅为97项, 与体外诊断产品实际注册需求相差甚远。第二, 需重点加强对于一些技术规范自身数量稀少或缺失, 而注册审评中又亟需规范、新近发展迅速的产品技术规范制定的研究工作, 如6870 (软件) 在注册审评中目前仅有1项行业标准 (YY/T 0664-2008《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可以依据。第三, 应注意尽量避免一些产品注册数量不多, 但其技术规范数量又相对过剩现象的发生, 统筹安排好技术规范制修订的有限力量和资源。

具体注册审评技术规范产品覆盖与注册产品种类分布及排名情况见图2、图3。

3.2 加快基于产品注册的医疗器械技术规范体系研究

医疗器械技术规范体系可以《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包括独立于分类目录自成一大类的体外诊断试剂产品) 的分类情况为基本框架展开研究, 结合产品注册申报和审批情况, 编制切合注册监管实际、科学、合理的技术规范体系。另外, 由于医疗器械产品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根据笔者统计, 仅2002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60小类内列举的产品种类就将近1 500项, 且尚有很多类产品包括占注册总量1/4之多的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目录亦未在分类目录之列, 针对单一产品种类制定技术规范在当前尚无可能, 因此, 在体系研究中尤其需注意通用技术规范 (如基础、安全、方法等方面的要求) 与产品技术规范的关系和制定的比例要求。

3.3 加大指导原则的制修订力度

从各层级的技术规范数量和产品覆盖情况来看, 第三层级即指导原则的数量和产品覆盖最少 (与指导原则的编制起步较晚有关)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统一各类产品的审评尺度, 有效规范和指导企业的产品注册申报工作, 注册审评部门有必要结合产品注册申报情况, 加大指导原则制修订的力度, 提高指导原则编制数量, 扩大产品覆盖范围和专业领域。

3.4 有效利用注册产品标准信息内容

注册产品标准是由生产企业制定的用于保障产品安全有效、并经相应药监管理部门复核通过的产品标准[12]。按一个注册产品对应一项注册产品标准计, 依据当前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情况[11], 每年将同时产生近两万项的注册产品标准。如何充分、有效利用上述大量的产品标准信息, 对其中涉及的产品技术要求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 为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重要的技术信息[6], 笔者以为, 也可是技术规范制修订管理部门下一步考虑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之一。

4 结语

本文仅从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技术规范产品覆盖面以及当前注册产品类别分布情况来探析技术规范制修订的现状和实际需求。鉴于医疗器械学科专业跨度较大, 其中对技术规范产品专业覆盖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可能不甚准确, 但大体上可以说明当前各层级技术规范的产品覆盖现状。笔者以为, 建立基于产品注册的医疗器械技术规范统一的体系, 对于有目标性、针对性和计划性地开展好我国各层级技术规范的制修订工作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和意义, 但由于涉及多个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 面临着大量的前期基础性研究工作的投入, 技术规范体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通知 (国药监械[2002]302号) .[EB/OL].http://www.sfda.gov.cn/WS01/CL0844/9891.html

[2]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年鉴[Z].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143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指导原则.[EB/OL].http://www.sfda.gov.cn/WS01/CL1421/

[4] 杜然然, 欧阳昭连, 郭柯磊, 等.我国医疗器械标准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J].医学研究杂志, 2012;41 (11) :201~204

[5] 张青青, 王越, 郑佳, 等.我国医疗器械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现状及建议[J].中国药事, 2010;24 (9) :864~266

[6] 许伟, 蓝翁驰.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探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0;16 (4) :52~55

[7] 杨晓芳, 王春仁, 杨昭鹏, 等.从医疗器械注册检验角度看待医疗器械标准体系的问题与发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3;30 (3) :546~551

[8]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指导原则制修订管理办法[EB/OL].http://www.cmde.org.cn/CL0025/1028.html

[9] 李军.我国医疗器械标准现况调研[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9;33 (5) :362~368

[10] 岳伟.正确区分医疗器械编码与U D I间的不同概念[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2;36 (4) :288~292

[1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注册数据库[EB/OL].http://app1.sfda.gov.cn/datasearch/face3/dir.html

15.员工食堂意见和建议 篇十五

对策建议

摘要:高度重视并加强机关食堂的管理工作,改进机关食堂管理和运行机制,是政府行政体制深化改造改革的一项内容,它直接关系到机关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安全和正常工作和生活,关系到政府机关的运转稳定。

当前,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政府体制改革首当其冲,机关事务管理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央、省、市一系列党政机关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的重要举措,再加公务接待改革不断深化,推行公务餐制度和公务接待进食堂作为重要改革举措,机关食堂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机关食堂集约化管理已成为机关事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重要课题,也是打造绿化、节约、服务政府的关键举措。基于近年来笔者对全区部门机关食堂了解,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就下步XX机关食堂保障模式的探索和具体的考量,尤其在适应新常态下,转变机关食堂管理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当前XX区机关食堂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XX区机关食堂始建成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2012年在食堂旧址上同实行机关干部联建,三楼以上作为机关干部联建房,一、二楼作为机关食堂。由于受食堂场地限制,硬件设施不完善,再加上承担全区性重要公务接待的需要,导致食堂就餐人数拥挤不堪,基本处于超负荷运 转。据调查,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共XX家,有食堂XXX家,占XXX%,除全X家委托社会服务外,仅占社会化服务XXX%,其余均由单位内部自行管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重复建设。

3、经营状况:XX区机关食堂一直秉承“保本经营,略有盈余”的经营理念,除正式编制人员由财政拨款,其余劳务派遣员工由机关食堂收取搭伙费解决劳务薪酬问题。目前,区机关食堂整个经营情况,以2014年区机关食堂收支为例,全年机关食堂主要收入XXX万元,其中:食堂菜品收入XX万元,财政补助收入XX万元,食堂年收取搭伙费XX万元,全年机关食堂支出XX万元,其中:食堂劳务用工工资XX万元,购置食材、辅助材料XX万元,其他办公费用XX万元,年结余资金XX万元。据调查,全区其他机关事业单位食堂经营管理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特别因物资采购、保管不善,所占比例较高,致使个别单位食堂管理问题层出不穷。

二、当前我区机关食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调查,从全区各单位机关食堂实际分布、食品安全、经营管理、资源浪费等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资源利用程度低。多数机关单位设有内部食堂,距离机关食堂较远单位设置食堂情有可原,但个别单位如区民政局、社保中心等单位离现机关食堂不足百米,仍另设内部食堂,造成财政资金不必要的浪费,资源利用程度较低。据 财政统计数据看:近年来,全区各单位用于食堂方面资金达到XXX万元,食堂资源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亟待解决。

二是饮食安全系数低。据了解,各单位食堂在菜品购置上除个别单位委托单位配送外,大多由食堂员工从农贸市场采购为主,采购时往往过于注重价格因素,不注重膳食营养搭配,特别是XX饮食以鱼类为主,鱼类保鲜难度大,再加上商贩谋取私利,变相增加海产品保鲜价值,以及蔬菜品的农药监测,为食堂物资采购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据市场监督管理系统提供渔农产品监测统计来看,食品中毒现象在XX发生的概率还是较高的。

三是经营管理成本高。食堂成本涉及劳务用工薪酬、一次损耗品等支出,除区财政规定用于干部伙食费补助外,其余支出均由各单位自行解决为主,再加上XX海鲜价格偏高,菜品采购不够规范,管理上存在漏洞,餐饮服务质量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导致单位贴补食堂费用比例相对较高,有些单位经费有限,往往以直接转嫁给机关干部负担,难以满足机关干部就餐消费心理期望。

四是浪费现象较严重。“舌尖上的消费”触目惊心,消费现象并非一朝一夕的形成。从笔者调查走访来看,机关食堂消费现象不容忽视,其主要由于食材加工边角料、食材储存保管造成腐烂变质和机关干部就餐多取少吃,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消费。但是,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个别单位为规 僻公务接待报销往往选择食堂变相吃喝,也会造成新的不必 要的浪费。

三、机关食堂社会化服务管理的主要模式

当前,机关食堂服务社会化管理是社会市场发展必然趋势,实现行政管理和行政服务相脱离,从而减轻行政压力和行政成本。笔者调查来看,机关食堂社会化管理逐渐形成全托式和半托式、承包式以及自主经营式等管理模式,各有利弊。但是,在机关食堂社会化管理发展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机关食堂一味追求对外承包招标,不得随意进行承包经营,以包代包,一包了之。那么对于承包商首先是考虑到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往往侵害就餐者的根本利益,忽视了就餐者的根本利益,同样也忽视了对机关食堂硬软件投入。笔者就机关食堂半托式和全托式两种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1、半托式—劳务服务包干、自行经营的食堂管理模式。目前,Y区选择该种模式。其主要以实行由劳务服务承包、单位自主经营相结合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其中:酒店负责食堂员工招聘、工资福利、每日用餐所需菜谱的配制,食品及原材料、调料的清点验收、保管、存储、制作加工、配售、管理等所有食堂后勤服务工作;食堂主管部门委派管理人员负责食堂日常的食品、原材料、调料采购以及菜品销售定价等工作,并负责对承包酒店日常监督考核工作。其目的是委托酒店劳务承包管理有益于提高食堂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避免承包酒店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保证干部职工餐饮质量。但是,问题在于承包酒店配合主动性不高,积极性难以调动,仍需投入大量精力负责食堂日常采购以及做好双方协调合作。

2、全托式—委托酒店经营、利润控制的食堂管理模式。目前,M市选择该模式。其主要以实行由酒店负责食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发包单位负责对酒店利润控制、日常考核监督的管理模式。其中:酒店负责食堂员工招聘、工资福利、每日用餐所需菜谱的配制,食品及原材料、调料采购、保管、存储、制作加工、配售、管理等所有食堂后勤服务工作;食堂管理部门负责酒店利润控制,其中:食堂餐饮利润控制在XX以内,接待餐饮控制在XX%以内;食堂日常监督由管理局牵头,每季会同入驻单位对承包食堂满意度测评和年终考核。其目的是委托酒店承包管理有益于提高食堂服务质量水平,减轻管理局工作压力,由“具体抓”服务向“统筹抓”服务转型。但是,问题在于承包酒店追求利润最大化,再加上对酒店限定利润控制难,往往会导致餐饮服务质量下降。

四、机关食堂集约化管理的对策

从上述分析来看,机关食堂社会化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明显缺陷,机关食堂主要功能是为机关干部提供餐饮服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但是,随着《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出台实施以及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思维,机关食堂集约化管理必然成为今后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改革的主攻方向,也是集中拓展机关事务管理的工作职能,引领全社会勤俭节约蔚然成风。同时,要结合XX实际,坚持以服务机关干部为中心,按照“三满意”原则,积极探索推进机关食堂集约化管理模式。

(一)合理布局—统一配置管理模式。就XX区而言,针对行政事业机构分散且干部相对少的特点,合理调整机关食堂布局,全权由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全区食堂后勤资源管理,整合机关食堂重组方案,对不同地域的行政单位实行统一就餐管理,对设置不合理单位食堂要予以调整合并,推行单位食堂先审批后使用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机关食堂后勤资源共享机制,坚决制止擅自建设食堂,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打造一流绿色、健康、满意、安全的机关食堂,切实解决机关干部就餐的后顾之忧,推动机关后勤服务事业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二)设置门槛—统一建立评估机制。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建立机关食堂经营准入机制,对机关食堂的经营要严格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全面审核投标方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资质能力、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并择优选定,与中标方要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方式,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质量要求和处罚办法。特别是对外发包招标时,各有关方面均应有代表参加招标工作,禁止暗箱操作及其他不正之风,切实维护机关干部的切身利益。

(三)精细服务—统一设置服务标准。解决机关干部就餐问题一直以来是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餐饮服务直接关系机关事务工作的满意程度。为此,结合XX地方饮食习惯和季节变化,按照“强化早餐、丰富午餐、调剂晚餐”的总要求,做到一日三餐不重样,做好荤素的科学搭配和调整控制,提高烹饪技能和菜肴口味,增设水果点心、面食等特色餐饮,特别是从食堂服务餐饮细节、微小的方面改起做起,把机关干部的三餐品种、花样、质量做到位。

(四)健全监管—统一完善监管体制。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妥善处理好承包双方关系,切实承担起应负的责任,认真把好经营食堂的单位和人员的资质关以及合同关,要成立监督委员会,邀请各方人士参加,集思广益,共同监督管理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严禁腐败滋生,坚决反对浪费行为,经营食堂单位要依法依约规范经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实现制度规范化、工作程序化、服务标准化。

(五)厉行节约—统一形成节约风尚。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在餐厅显著位置摆放提示牌、张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形成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舆论氛围,促使机关干部自觉摒弃餐桌浪费的陋习,养成文明用餐的良好习惯,坚决杜绝浪费行为,积极推行简餐和标准化饮食,方便用餐人员适量选取,按需取餐,对用餐人 员实行登记制度实施动态管理,按用餐人数采购、制作、配餐。加强主副食品、辅助材料的采购、运输、贮存、加工等环节管理,有效避免浪费。同时,后勤管理部门定期对机关食堂就餐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发现就餐人员有剩饭剩菜的,将曝光通报,对好经验好做法积极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上一篇:2024常州市卫生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252名优秀人才公告下一篇:祝福朋友结婚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