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统计总结(精选8篇)
1.能源统计总结 篇一
能源统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引导语:工作总结前要充分占有材料,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工作总结频道为各位朋友编辑了能源统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正是大家写统计工作总结的首选。2008年以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科室、中心、队的大力支持下,工交科全体同志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密切关注和牢牢把握全国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能源统计工作总结。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科室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积极参加局党组组织的各项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了解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增强政治敏锐性。积极开展学先进、找差距、促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不断转变学习作风、工作作风,增强适应工作的能力。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针对市县人员调整、能源统计制度不断完善等新特点,有重点、有步骤地对有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在认真参加全省培训的同时,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积极促进区县及企业基层统计人员更新专业知识。
三是快速适应工业、能源统计改革需要,严格按照《2007年山东省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鲁统办字[2007]10号)、《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与速度的调整系数及其计算方法》、《国家统计局关于修订能源和工业统计报表制度等事项的通知》(国统字〔2007〕47号)、《季度能源消费总量核算方案》等一系列改革要求做好工作。
二、加强工业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
一是将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有关工业、能源统计的最新工作部署、改革内容及时传达到区县统计部门和重点企业统计人员,并提出市统计局的落实意见,让基层统计人员在最短时间了解本系统最新动态,保持上下一致。
二是针对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省统计局要求,下发了《关于做好规模以下工业有关数据报送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认真贯彻各级统计部门的文件精神,规范基层工作,提高数据质量。
三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先后五次深入区县、基层企业,就镇域经济考核、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情况、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节能降耗、经济普查等工作进行调研,并配合法规科开展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执法检查,对基层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
三、争取各方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一是做好汇报说明,争取领导的理解支持。在全市工业化加速发展过程中,让市领导及时了解工业统计的调整变化和困难问题对于做好工业统计工作非常必要。在工业、能源统计过程中,我们先后上报了《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关于日照市能耗情况的说明》、《关于节能降耗有关指标的汇报》等20篇材料。这些上报材料均得到了市领导的关注,多篇被批示,为工作赢得了主动。
二是搞好部门、省市县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业、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等工作涉及多个部门,许多数据需要部门提供。我们主动加强与市经贸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供电公司等部门的联系沟通。特别是在能源统计工作中,与市经贸委多次在一起研究协调,调度检查基层企业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注意与省统计局工业处搞好联系,及时请示汇报;坚持对各区县进行经常调度,做好督促检查,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四、不断提高服务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
一是不断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坚持统计数据质量分级负责制,严格执行数据质量评估制度,对主要统计数据实行事前部门会商分析、事中审核把关、事后质量评估,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坚持月度、季度分析,并了解掌握全国、全省及周边市工业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以及节能降耗情况,确保统计数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坚持既对综合性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又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数据进行审核研究,保证数据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二是充分发挥统计的咨询、建议职能。紧密结合国家宏观调控形势,跟踪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撰写有一定深度的统计调研分析精品。今年以来,共有3篇调研分析与情况汇报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
三是不断扩大统计信息的服务范围。每月度、季度完成数据汇总后,及时撰写分析说明,并整理出重点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上报有关领导,确保领导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领导指导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四是认真做好申报中国、山东省名牌和免检产品等有关统计数据的核定工作。本着对消费者、对企业、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推进我市名牌战略的实施,严格审核相关统计数据,确保其客观真实。全年共审核国家名牌申报企业1家,山东省名牌申报企业14家,免检产品申报企业7家。
五是做好乡镇主要经济数据的审核认定工作。按照市局《乡镇主要经济数据审核认定办法》要求,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按季度对外公布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主要经济指标。按照全局统一要求,从基层报表的上报、审核到汇总,严格质量要求,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审核认定乡镇相关工业统计数据。
同时,还圆满完成了工业、能源等专业宏观数据库建设,认真开展了服务业调研工作,年初对科室网站进行了改版并及时更新维护,积极做好经济普查各项工作。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省局工业处的指导下,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工交、能源统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全局课题评比中,工交科撰写的《对发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几点思考》获得一等奖,《一季度工业经济形势分析》获市委书记杨军的批示。在全省工交统计分析评比中,有一篇获得一等奖,多项专业统计工作被评为特等奖和一等奖。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工交能源统计工作与局党组的要求、与形势发展以及与先进科室相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科室全体同志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增强工作主动性,把握国家宏观调控形势,认真做好工业统计、能源统计、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以及联网直报等工作,以提高统计调研分析水平为突破口,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认真做好近期的成本费用调查、交通运输行业能源调查和能源平衡表的编制工作。
二是认真完成2008年年报和2009年的各项定期报表任务。今年工交专业的多数年报是以经济普查代替年报,而这次普查的数据是以后五年数据的一个基础,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年报工作。
三是集中精力做好经济普查的各项工作。根据全局统一部署,做好数据录入期间对区县的培训、指导工作,按照工作流程,加强对区县的督导检查和数据审核、评估,确保经济普查。
四是做好工业统计、能源统计和高新产业统计等日常性工作任务。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同时,做好数据评估、分析,认真撰写统计分析,为领导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编后语:以上就是由为您提供的能源统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愿您能写出优秀的论文。
编后语:以上这份“能源统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的工作总结内容就是这样子,希望对您写工作总结有所帮助!
2.能源统计总结 篇二
一、我国经济发展同能源统计之间的关系
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转入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中, 为了更好的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 科学合理的能源统计方式已经不得不提上日程, 需要我们对统计方法进行创新;收集相关的能源信息和指标, 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目前, 全球经济发展都在倡导“低碳经济”, 因为气候问题已经是关系到人类未来发展的问题, 所以, 在我国低碳经济也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方向之一。而该经济发展模式的中心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 从而减少经济发展中含碳气体的排放, 进而摆脱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能源的状态, 那么, 如何提供有效的能源信息, 为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就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而合理的能源统计方法就是对节能减排进行监督的有效方式之一。
二、我国能源统计现状探析
近些年来, 在我国能源统计工作中, 值得继续发展的是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逐步被认识到, 对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视度在不断提升;相关的统计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和建立;能源消耗的主要产业和单位正在被纳入到监测范围之内。但是, 在统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
1、经济发展模式同能源统计方法之间存在矛盾
当前, 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同的, 在发展前沿的城市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产业结构转变, 在转变过程中, 原有的化工、机械、冶金等产业已经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因此, 在对能源进行统计时, 总会出现总公司和分公司的能源使用量重复叠加的状况, 这样就导致了能源统计结果失真。同时, 我国的能源统计工作中认为影响因素过大, 很多情况下, 能源统计结果都不是经过细致的分析的出来的, 而是通过估算方式的出来的, 不同地区估算的方式也不统一, 所以, 总的来看, 并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能源统计方法在实施, 大部分都是不规范的统计方法。
2、能源统计工作的实效性不足
统计工作实效性不足主要指的是能源统计报表上报的时间同工业报表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这种状况的存在就不利于工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 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首先, 体制不顺。体制不顺主要指的是能源统计同工业统计之间的体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导致了两种统计工作不能同步完成。其次, 统计技术相对落后。统计技术的落后就会导致能源信息部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被收集, 也就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及时的信息。
3、能源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虽然能源统计工作正在逐步得到重视, 但是相关的配套工作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改善, 比如说统计人员素质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 尤其是一些基层的统计者, 流动性比较大, 再加上专业素质较差, 这就导致了整个统计队伍的素质都有待提高。同时, 很多统计工作人员并非专业出身, 所以, 业务能力不强, 由于长期以来相关专业培训的欠缺, 就导致了统计人员工作中总是出现错误, 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
三、开展有效能源统计工作的策略
针对能源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对能源统计工作进行改善, 寻找有效的能源统计策略。
1、完善能源统计方法
能源统计方法的完善要从俩个方面着手, 第一, 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扩统计范围。当前, 我国交通运输业、农业以及生活产业都在快速的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也造成了一定的能源消耗, 所以, 能源统计范围也应该把这些产业包括进来, 从而改变以“规模以上工业产业”为主要统计对象的状况。第二, 改变能源统计中的能源结构。该内容主要指的是在能源统计工作中, 要重新对能源消耗量进行界定, 并统一界定标准。也就是说, 在能源消耗结构中要把新型能源的消耗也囊括进去, 比如太阳能、热能、风能的消耗, 改变原有的以石化能源为统计对象的状态。
2、建立独立统计体系
统计体系的建立需要同工业体制联系着进行, 这样才能够保证统计工作的同步进行, 同时还可以发挥能源统计工作的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还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统计机构来对能源的消耗量、生产量、转换量等进行统计, 同时, 针对能源统计比较薄弱的县级地区, 要根据当地经济产业发展状况设置一定的统计机构, 专门从事能源统计工作, 从而推动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 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3、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 第一, 组织专业培训。能源统计工作是一个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工作, 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 所以, 在工作中要组织专业化的培训, 一方面专业培训可以由本单位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组织进行, 通过经验的学习, 了解紧急事件的处理方法。另一方面, 聘请专业老师组织系统化的培训。第二, 聘请高素质青年。能源统计部门可以对外聘请专业化的青年人才, 青年人才掌握着先进的统计技术和方法, 同时还具有创新精神, 因此, 其可以推动我国能源统计工作的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3.能源统计总结 篇三
【关键词】能源统计;能源管理;节约资源
能源统计工作是提高企业能源管理的重要方法,可以对企业中的能源利用率以科学的方式计算,能够直观反映企业能源的消耗状况,企业可以依据这些问题制定解决策略。
一、企业能源管理工作和统计方法
1.能源统计的基本任务
能源统计的主要工作是节能管理。开展该工作的具体内容是:首先,在企业能源管理工作中,主要工作内容是能源的统计指标建立、统计报表的计算管理。其次,企业能源统计任务的开展也是企业能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能源统计工作可以为国家制定能源政策法规提供参考,并可以为国家能源编制计划以及保证能源供需提供依据。另外,企业能源统计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管理环境,提高能源利用率。
2.企业能源统计的方法
企业中部门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各个部门的能源使用是以混合形式存在的,能源可以在部门间交叉使用,企业能源的审计可以把各个部门联系到一起,要了解各个部门间能源利用流程,这样可以方便能源统计,从统计学角度看,可将能源的使用分为如下几个环节:能源最终利用率、能源配送、能源转换、能源存放。此外,了解能源的统计边界也是很重要的,可以依据企业能源系统来确定。统计人员要随时记录能源统计中的各项数据,并要对这些数据仔细核对、整理最后编排存档,每个月底可以对这些统计资料进行汇总,从而使能源统计变得高效化和规范化,借助电子网络化的管理能够使统计效率提高。
(1)原始记录的统计。能源统计的原始记录是能源统计中最为常见的统计方法。原始记录的统计是借助能源单据、各种统计表格,对能源的各项统计做好原始记载。首先记录能源在购买时的信息,在记录完成后要记录能源的入库及使用信息,比如,能源在企业中存放的时间记录、能源的结算记录等。
(2)记录能源的统计台账。能源的统计台账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统计方法,是一种记录能源管理办法、能源使用、能源各项报表、能源核算材料汇总单的账册。一般来说,能源台账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台账、专项能源指标台账和能源管理台账三种。首先,统计报表台账是一种过渡台账,能够将原始的台账转变为能源统计报表,功能是可以对报表的属性进行汇总;能源管理台账主要负责记录能源的核算结果、会计审核、生产中能源消耗量等;能源专项台账是指对某一个特定能源使用状况进行记录,比如,企业中煤炭资源使用状况的单项能源损耗台账。
二、能源统计对企业能源管理的意义
能源统计人员在统计能源时首先要了解企业各项生产环节,掌握和研究每一类产品能源消耗量,在了解了这些内容以后就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研究。统计学中应用的曲线图、折线图以及饼形图等都能直观反映企业能源的损耗状况。通过建立上述图表可以对能源使用期间发生的波动状况以及能源变动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做出分析。通过分析可以找到能源消耗的原因,并依据这些原因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可见,能源统计在企业能源管理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可以找到能源消耗的关键因素,企业便可以及时制止这种消耗,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减少了资金和能源的浪费,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得以增加。
三、提高能源统计管理的具体措施
1.构建健全的能源管理体系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一般分为以下几个内容:企业能源在买进以后存放量的计算和分析、能源具体分配到各个部门中的数量、能源在各项生产中的消耗量、剩余能源的回收利用率等。此外,在制定能源管理体系时一定要结合企业具体生产状况和各项生产需求,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的统计计划可以就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办法,避免了盲目统计。此外,企业为满足统计需求可以适当增加或者减少统计项目,保证能源统计符合企业发展要求。比如,可以建立企业中单一产品的能源消耗量,还可以建立企业内部能源消耗的考核体系,从而可以及时对能源的消耗状况进行反馈,可以增加企业能源的使用效率、可以为企业能源管理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2.加强基础管理
首先要建立企业能源的原始记录与台账。企业要对各种原始能源统计记录进行完善,提高能源统计的质量。之后,可以对各项原始记录整理和分级,并制作成能源统计的最终台账;其次要不断完善计量管理,使能源统计的数值更加精准,统计质量得以保证,这就要对管理制度健全和加强,对各种仪器设备、技术、工艺手段有效配置,计量统计可以依据具体的生产工艺来确定;在对计量体系检测以后,仪器要定期进行检修,并对计量实施校验。
3.不断提升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统计人员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在能源统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使统计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就要重视人才的配备,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统计人员除了做好日常统计工作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職业素养,各项统计工作的开展都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四、结语
本文主要对企业能源统计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方法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企业能源统计工作对企业能源管理的重要作用,最后对如何加强企业能源统计管理的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徐红利.浅析能源统计在企业能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经济视野,2014(3).
4.能源统计制度 篇四
第一章总则
1.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能源统计工作,保证能源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发挥能源统计工作在节能减排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2.能源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3、根据各车间和工序能源统计工作的需要以及统计业务的繁简程度,配备专职或兼职能源统计员.能源统计人员应保持相对的稳定。
第二章能源统计报表的管理
1.凡需要上交政府职能部门的能源报表,由节能委员会负责编制报送。
2.节能委员会及时对能源进行月度、季度、(半)消耗情况的统计工作,做到统计资料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3.每月进行一次能源统计分析,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资料。
4.每年建立健全各项能源统计资料、台帐,并及时归档管理。
5.对车间和工序上报能源消耗情况,为确保能源统计报表数字的正确可靠,由统计人员现场核查后签字后上报节能小组。.6.健全能源统计工作评比考核制度,对各车间各工序的能源统计工作定期进行考核评比
第三章能源统计资料的提供、积累和保管
1.公司各项主要能源统计资料,由节能委员会能源统计员掌管, 各车间和工序的各项主要统计资料,由本单位统计人员掌管.2.各车间和工序应将本单位的能源统计资料,采用台帐形式,按月、季、年进行整理分类,以便使用.3.各车间和工序编制的能源统计台帐和加工整理后的统计资料,必须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对已经超过一年以上的统计资料,如认为确无保管价值,应呈请本单位主管领导核准,方可销毁.第四章能源统计工作的交接
1.统计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认真办妥交接手续,在未办妥以前,原任统计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更不得因工作调动而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2.统计人员调离工作时,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将经办工作的情况全面地向接替人员交待清楚;
(2).培训接替人员的业务,使其能独立工作;
(3).所有统计资料(包括原始凭证、统计手册、台帐、报表、文件、历史资料等)与统计用具(如计算机、绘图仪、书刊等),应一一造出清单移交。
第五章文字说明与分析报告
1.文字说明与分析报告是统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份,编制统计报表要做到:月报有文字说明,季报、年报有分析报告。
2.文字说明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形式,必须根据统计报表中各项主要指标反映问题,说明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其后果。
5.项目和能源统计管理考核 篇五
权属单位:
考核时间:
序号
考核指标
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基本分
本项得分组织建设、管理体系建立健全(20 分)
按规定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配备了专职能源统计专职工作人员,人员变更做了报备,得 15 分。否则酌情扣 5-10 分。
100管理制度健全情况(15 分)
能耗计量和统计制度完善,能耗原始数据和基础资料有台账,能够按照公司要求及时报送能耗统计季度报表和低碳交通信息半年报和年报,数据准确、合理;内容系统全面得 15 分,否则酌情扣 5-10 分。能源目标考核情况(15 分)
权属单位每年年底对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形成检查结果总结材料或自查报告,内容具体、详实,可行性强的得 15 分,否则酌情扣 5-10 分。BT 项目基础考核(25 分)
根据进度、成本、质量、合同考核指标进行考核;按上述四项考核实际得分合计*25%资金回收考核(25 分)
回购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资金/应该到位资金)达到 80%得满分,超出一个百分点加 0。5 分,低一个百分点减 1 分。奖分项
项目受业主现金奖励合计(万元)
6.加强能源计量与统计工作 篇六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十一五”行动计划的通知》(鄂政发 „2008‟013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全省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确保实现我省“十一五”节能目标,现加强能源计量与统计工作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做好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和统计数据,是政府依法实施节能监管,开展能源审计、考核,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确保计量器具配置合理,统计数据真实、完整。
二、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全省年综合能源消耗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全部通过计量合格确认,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达到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列入湖北省“百家企业节能工程”企业名单的企业应按照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管理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建立健全测量管理体系;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起稳定的能源计量和统计队伍;各类社会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齐全,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各单位和企业务必围绕这一目标任务推进各项基础工作,充分发挥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重点工作
用能单位应当按照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和有关统计法规要求,不断提高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水平,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列入湖北省“百家企业节能工程”企业名单的企业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应达到GB17167—2006中4.3.5条的要求;能源计量器具计量准确度等级应达到4.3.8条的要求。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等行业有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要求的企业,应根据限额标准中规定的统计范围及计算方法,配备满足测量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
(二)强化能源计量器具管理。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编制检定(校准)计划,实行周期检定(校准)。凡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送当地质监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强制检定。其它计量器具也要加强内部管理,定期自检或送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校准)。检定(校准)不合格或超过检定(校准)周期的计量器具一律不准使用。
(三)健全能源计量与统计管理制度。列入湖北省“百家企业节能工程”企业名单的企业要组织实施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管理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其他年综合能源消耗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应通过计量合格确认。
企业应明确能源计量与统计管理部门和人员职责,建立人员培训、能耗定额管理、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处理和汇总以及能源统计报表等制度。建立并完善统计资料台账体系,完整、及时、全面地反映企业能源购销存及消费情况。进(出)用能单位的能源应以强检计量器具测量数据为准,凡能够通过计量手段采集到的数据,必须通过计量检测获得,不得估算。能源统计数据必须有可靠的来源,要能追溯到原始计量测试记录。省统计局、质监局将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和统计数据质量制定具体核查要求。
(四)加快能源计量管理信息化步伐,充分利用好计量数据。用能单位应不断对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更新改造,优先采用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能源计量器具,满足生产、管理过程中对能源计量准确性的需求。要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能源计量数据的网络化管理。要通过对能源计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发现工艺缺陷、管理漏洞、技术潜力等问题,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平衡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对工艺过程进行优化控制,对用能设备与系统进行优化管理,不断提升用能单位能源计量与节能管理水平。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目标考核。各市州发改委、质监局、统计局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对区域内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状况、耗能状况以及节能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出每一个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和统计工作量化目标及阶段指标,建立包括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能源计量数据应用与管理、数据统计、工艺监控、节能效果等内容的考核办法;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分步组织实施。要将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和用能单位的节能目标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定期组织监督检查,确保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加强机构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各市州发改委、质监局要进一步提高计量技术机构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关技术机构要对现有能源计量产品性能进行改进和提高,保证能源计量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满足生产工艺控制要求;指导帮助用能企业使用高性能、高质量的能源计量器具,为节能工作提供技术保障;要加大在线检测及新型能源计量器具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研究新型检定校准装置,建立计量标准,积极为企业提供能源计量技术服务。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统计人员配备等统计基础工业的检查和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统计台帐,不断提高企业的统计工作水平。
(三)依据法规要求,加强监督管理。各市州发改委、质监局、统计局要依据国家《节约能源法》、《计量法》、《统计法》等法律规定,监督指导用能单位实施GB17167—2006强制性国家标准,定期检定强检计量器具,落实能源统计制度,建立健全能源统计台帐等工作。认真审查用能单位计量数据,确保数据来源真实可靠。严格控制节能减排相关计量器具批准、生产许可证发放,实施周期性监督检查,确保投放市场的节能减排相关性计量器具符合规定要求。开展对计量器具检定(校准)试验室合格认可的检查验收,开展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授权机构专项执法检查,确保量值溯源和量值传递规范化。
(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能源计量、统计的各项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定期开展能源计量、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总结推广用能单位在能源计量、统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省营造准确计量、真实计量,合理用能、高效用能的良好氛围。
7.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指标研究 篇七
交通运输消耗了大量的优质石油资源, 但从国家宏观角度看, 交通运输属于服务于公共交通的第三产业, 是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的领域, 据有关部门估算, 公共交通的能源利用效率是私人交通的11倍, 可见大力发展营业性交通运输, 提升服务水平, 吸引更多的人采用公共交通出行, 可以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这一举措本身就是节能的。尽管如此, 在能源紧缺, 国家提倡合理用能, 节约能源, 减少浪费的现在, 交通运输行业也同样肩负着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社会责任, 不仅必须要做, 而且必须做好。
能源消耗统计是节能的基础工作。能源消耗统计的总体功能是提供信息、咨询和监督, 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能源消耗的统计资料, 如实反映行业能源消耗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 为宏观决策和管理, 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及依据。具体有以下几项任务:
(1) 对行业能源消耗状况和节能方针、政策、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检查和监督。
(2) 为加强能源科学管理挖掘节能潜力,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服务。
(3) 为企业生产、加强能源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能源消耗服务。
(4) 为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方针、政策、编制节能计划提供可靠资料。
(5) 对行业能源需求进行统计预测。
1 各类能源消耗统计指标定义
能源消耗统计具有一般统计的共性, 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包含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的阶段。在研究统计方案时, 首先要确定的就是统计指标体系, 即解决“统计什么?”的问题。我国现有的能源消耗统计指标有:
(1) 综合能耗
是规定的耗能体系在一段时间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为一次能源后的总和。
综合能耗分为六种, 即:企业综合能耗、企业单位产值 (净产值) 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品直接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间接综合能耗和产品可比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2) 单位产品产量能源消耗量
该指标是综合反映各工业行业、各工业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状况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节能计划完成情况的主要指标, 是制定和修改能耗定额、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该指标主要有下列三种:
①单位产品产量综合能源消耗量, 是指生产某种产品平均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数量, 即能源消耗量与相应的产品产量之比。
②单位产品产量单项能源消耗量, 是指生产某种产品平均实际消耗的某一种能源数量。该指标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投入某种能源与产出的产品之间的数量关系。其能源消耗量可按实物量计算, 也可以折为标准煤计算。
③单位可比产品能源消耗量, 是指同类产品在假定生产条件相同情况下按标准工序或标准产品产量计算的单位产品综合能源消耗量。标准工序是指某一行业所确定的基本工序, 凡一个企业的实际工序少于标准工序的, 其缺少工序应按有关单位的这部分工序的实际能耗予以补足, 相反, 多于工序应予以剔除。
(3) 能源经济效益
能源经济效益是指在生产和消费领域中, 投入最少的能源, 相对产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以最少的能源投入, 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果。
能源经济效益指标按其反映的范围可分为宏观经济效益指标和微观经济效益指标。前者是反映全社会效益和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指标;后者是反映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的指标。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观经济效益, 如反映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经济效益指标。很多指标既适用于反映宏观经济效益, 也适用于反映微观经济效益, 如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品能耗、节能率等。
(4) 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指标
①能源消耗总量, 是指完成交通运输所耗费的能源总量。
②公路汽车每百车公里或百吨 (千人) 公里燃料消耗量, 公路汽车每百车公里百吨 (千人) 公里燃料消耗量是指营运汽车行驶一定里程或完成一定的运输量平均消耗的燃料量。公路汽车消耗燃料总量包括营运行驶消耗的燃料数量。不包括保养、修理作业和试车以及非营运车燃料消耗量。
2 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指标的需求分析
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指标主要包括两大类指标, 即能源消耗总量指标和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其中能源消耗总量指标可以是分类运输工具的能源消耗总量指标, 也可以是分能源品种的能源消耗总量指标;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则包含了能源效率指标 (如百车公里油耗) 和能源强度指标 (如单位产量能耗和单位产值能耗等) , 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如图1。
2.1 国家、行业及社会大众的需求分析
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提出, 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我国石油资源紧缺的当今, 要保证公共交通运输的最低能源需求是国家考量石油资源储备的重要关注指标, 因此国家关注的是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总量指标。
当前, 为深入贯彻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的基本国策, 交通行业正在深入挖潜, 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因此, 交通主管部门密切关注的是本行业的用能方式是否合理, 完成单位产量所消耗的能源, 即“能源利用效率”指标能否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社会大众最为敏感的是运输成本。随着我国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 燃油成本已占到交通运输总成本的30%~40%。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今天, 燃料成本的提高无异于减少了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关注的是单位产值能耗指标, 即创造每一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指标, 以及百车公里燃料消耗量等能效指标, 运输企业对公营车辆进行能源消耗考核的指标就是百车公里油耗。
2.2 统计过程的需求分析
制定统计方案时, 应充分考虑满足统计过程各环节的需求, 才能确定科学的统计指标, 提高统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分析统计过程涉及的相关部门有:组织部门、实施部门以及调查对象。如果一项统计活动没有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 就很难保证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统计结果。
能耗统计工作对于组织部门来说是工作的需要, 也是自身工作的内容, 因此只要领导重视能耗统计, 就能积极从事这项工作;站在实施部门的角度看, 尽管这项工作同样是实施部门的本职工作, 但是在实际统计工作中不仅要领导重视, 还离不开充足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否则就会使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力不从心, 难以保证统计结果的质量;调查对象是提供统计数据的基础, 如果基础数据不可靠, 那么再科学的推算方法也得不出准确的统计结果。公路运输能耗统计的调查对象大都是淳朴百姓, 如果让他们为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目的费力提供准确的能耗信息, 很难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但如果他们提供的信息最终可以直接为他们服务, 对他们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他们就很乐意配合。
通过需求分析可见, 国家、行业和社会公众对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的关注点和关注角度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 公路运输能源消耗指标体系的制定必需兼顾满足国家、行业和社会公众的不同需求。
3 国外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指标分析
3.1 统计指标分析
部分发达国家公路运输及能耗统计指标见表1, 可以看出, 美、英、日三国公路运输能耗统计指标中的调查指标基本一致, 即车辆数、车英里 (车公里) 、燃料消耗量、人-英里 (人-公里) 和吨英里 (人-公里) 。其中美国的推算指标相对较多, 如平均每车行驶英里、平均每加仑行驶英里、平均每车燃料消耗量和能源强度 (Btu/人-英里) 等。我国现有公路运输能耗统计指标中, 有的能与发达国家指标进行换算, 如“平均每加仑行驶英里”就可以换算成我国的“百车公里燃料消耗量”;但有的指标存在一定差异, 如能源强度 (Btu/人-英里) 指标中的“人-英里”是通过调查得到的平均载客人数乘以车-英里推算出的, 而我国统计的旅客周转量是指车辆实际运送的每位旅客与其相应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单位为人-公里, 可见同样是“人-公里”指标, 由于计算方法不同, 导致计算结果也不同, 因此两个指标的可比性也会受到影响;此外我国现有统计指标还存在明显缺憾, 即缺少反映车辆运行状况的关键指标“车辆行驶里程” (即“车-英里”) 。
3.2 车型分类分析
(1) 美国
美国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指标的车型分类见表2。其突出特点是各统计指标的车型分类方式基本一致, 可以通过调查指标推算出一系列的均值指标, 用以分析能耗变化的趋势。
(2) 英国
英国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指标的车型分类见表3。由于数据来源不同, 使英国统计指标的车型分类方式不尽相同。如客车的“平均每加仑行驶英里”是按车龄进行分类, 而货车则是按车辆形式分类;“燃料消耗量”则是在“车-英里”的基础上细分了燃料类型等。各类统计指标的车型分类不一致, 直接影响了指标之间的相互利用和推算。
(3) 日本
日本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指标的车型分类见表4。日本的车型分类较粗, 车辆类别较少, 统计指标的车型分类基本一致, 除客车的“人-公里”指标外, 其余指标基本可以实现相互利用和推算。
4 我国现有能源消耗统计指标的适应性分析
目前, 在国家高度重视节能的大环境下,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交通运输的能耗水平, 制定出切合交通行业发展实际的行业节能政策措施, 必须重新评估原有统计指标、统计方法与新形势的适应性, 研究出适合当今交通运输模式的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方法, 对现有能耗统计指标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十分必要。
4.1 公路运输能耗统计指标的适应性分析
目前, 交通行业现行《交通运输综合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营业性汽车燃料消耗统计指标见表5, 相应车辆数统计的车型分类见表6。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现有营运车辆数统计的车辆类型是按照不同载重能力进行分类的, 这种分类方式与能耗统计对车型的分类原则基本一致, 存在的问题是, 车辆数的统计按照车辆载重能力分类后, 没有进一步细分燃料类型, 这一点就不能满足能耗统计的需求。此外, 原有能耗统计指标过于宏观, 虽然能够满足国家及行业的需求, 但这样的统计数据对社会大众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 因此在调查这些统计数据时, 社会大众会将此视为一种多余的负担, 而不认为是自己的责任。上述两个问题需在本文中加以解决。
5 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指标的确定
5.1 车型分类
本着利用相关统计数据最大化的原则, 借鉴国外经验, 尽可能使能耗统计的车型分类与公路运输相关统计分类 (如车辆数的统计) 保持一致, 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统计数据进行推算, 以减少能耗统计的工作量。通过对《交通运输综合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车型分类方法与部分新生产汽车的油耗进行相关性分析 (表7) , 可以看出, 车辆的百车公里燃料消耗量随总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说明按照车辆载重能力进行车型分类, 是符合能耗统计需求的;对于以同一种燃料为动力的车辆, 不同类别车辆的百车公里燃料消耗量差别较大, 而同一类别车辆的百车公里燃料消耗量差别较小, 说明将车辆拥有量统计的车型分类方法, 用于能耗统计是科学合理。
可见, 在现有车辆拥有量统计的车型分类基础上, 再对车用燃料进行细分, 就可以满足能耗统计的车型分类要求 (见表8) 。需要说明的是, 现有车辆拥有量统计对于载客汽车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种是按照车长分类, 该方法虽然比较适合能耗统计, 但自2006年才开始有统计数据, 相当一部分省市的这个分类数据库尚未健全;另一种是按标记客位分类, 长期以来公路运输统计都是按此方法进行分类的, 数据库较为健全, 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按燃料类型进行细分车辆数的工作, 但这种分类的科学性对于能耗统计来说比前一种稍差。为了能够尽快开展公路运输能耗统计工作, 考虑先以第二种分类方式为主, 待按车长分类的车辆数据库完善后, 客车的能耗统计就可以改为按车长进行分类了。
5.2 能耗统计指标体系
深入分析美、英、日等国公布的能耗指标不难发现, 美、英两国是以公布分类统计指标为主, 政府需要的宏观指标完全可以通过这些分类指标推算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分类指标对于汽车使用者判断自己的能耗水平有着指导意义, 因此在进行这些指标的调查时, 被调查者愿意积极配合为政府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 美国政府发放统计调查信的回收率在76.9%以上足以证明这一点。
通过分析, 制定了分类指标与宏观指标相结合的能耗统计指标体系 (见表9) , 使其既能够服务于宏观管理, 又对运输者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企业关注这些指标、需要这些指标, 就会愿意为政府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 行业主管部门才能够根据真实的统计数据制定出适合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5.3 调查指标
能耗统计指标体系中包括两类指标, 一类是调查指标, 这类指标需要通过实地调查得到的;另一类是推算指标, 这类指标可以通过调查指标和公路运输相关统计指标 (如车辆数、运输周转量等) 推算出来的。不同的调查方案确定的调查指标也不尽相同。由于我国营运车辆上缺少功能类似里程表的油耗累计记录表, 因此报告期内的燃料消耗总量是推算出来的。
利用调查指标推算燃料消耗总量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利用公式 (1) , 以百吨公里燃料消耗量为调查指标, 利用已有的公路运输周转量指标推算燃料消耗总量。
式中, Q为燃料消耗总量, 升;q为百吨公里燃料消耗量, 升/吨公里;P为运输周转量, 吨公里。
方法二:利用公式 (2) , 以百车公里燃料消耗量和车辆年行驶里程为调查指标, 利用已有的公路运输车辆数指标推算出燃料消耗量。
式中, Q为燃料消耗总量, 升;M为百车公里燃料消耗量, 升/吨公里;L为车辆平均年行驶里程, km/辆;N为车辆数, 辆。
研究发现, 方法一存在两个关键性障碍:第一, 现行的公路运输周转量统计, 只有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两个指标, 缺少各类车型的分类周转量指标, 满足不了能耗统计的需求, 若在能耗统计时一并调查各类车型周转量, 势必造成重复统计;第二, 车辆的百吨公里燃料消耗量指标与运输的组织化程度相关性极高, 同一类别不同企业的车辆百吨公里燃料消耗量指标离散度较大, 若以该指标为调查指标, 需要的抽样调查最低样本量大, 且样本车势必要覆盖面包括个体户在内的各类运输业户的车辆, 这样就会大大影响能耗统计调查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相比之下, 方法二虽然需要调查两项指标, 但车辆“行驶里程”是可以通过里程表累计的, “百车公里燃料消耗量”是车辆的技术性能指标, 对运输车辆所属企业性质相对敏感, 若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行业管理手段实施统计调查, 可大幅降低调查成本, 减少调查工作量。因此, 研究确定的调查指标为车辆行驶里程和百车公里燃料消耗量。
5.4 推算指标
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调查采用车辆年行驶里程全面调查和单车油耗抽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车辆年行驶里程调查可利用交通行业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 对进站检测车辆进行调查。单车油耗指标可采用按地区、分车型典型调查的方法, 先将营运车辆按表8分成16个子层, 再将各子层样本量按比例分配到各个地市, 由地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在当地选择愿意配合调查的企业车辆作为样本车, 由调查员进行访户调查。
8.能源统计总结 篇八
众所周知,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节能降耗是否会付出经济增长的成本,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存在由经济增长向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则节能降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小;如果存在能源消费向经济发展的单向因果关系或者双向的因果关系,则节能降耗将会付出经济增长成本,使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本文将对经济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利用协整理论来分析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之间是否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分析长期与短期的影响程度,同时对能源消费总量与GDP、各产业能源消费与增加值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其次利用主成分回归法来分析经济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出两者关系的量化结构。
一、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协整性分析
(一)分析方法、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运用目前在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计量经济方法——协整理论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研究这一问题。之所以采用协整理论,是因为时间序列都很有可能是非平稳性的序列,非平稳的序列不能用平稳时间序列的统计方法,否则分析时会出现伪回归(Spurious Regression)现象,以此做出的结论很可能是错误的。
协整关系(Co-integration)基本思想在于,尽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序列为非平稳序列,但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可能呈现稳定性,则这两个变量之间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如果两个变量都是单整变量,只有当它们的单整阶数相同时才可能协整。协整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满足协整的经济变量之间不能相互分离太远,一次冲击只能使它们短时内偏离均衡位置,在长期中会自动恢复到均衡位置。
根据格兰杰(Granger)定理,如果若干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这些变量必然有误差修正模型(ECM)表达式存在,反之也成立。对变量进行单整性检验来检验序列平稳性后,然后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性关系,如果存在协整关系的话,则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将长期关系与短期动态特征结合在一个模型中,利用该模型来分析能源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协整关系。关于协整理论的检验和估计有许多方法,如E-G两步法、Johansen极大似然法、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法等,本文采用E-G两步法。
选取1980-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GDP的数据,同时为了进一步分析各产业与其能源消费的关系,选取1980-2008年的各产业的增加值与所消费的能源数据来进行分析。
(二)分析结果及启示
通过协整性分析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到以下分析结果:
1、能源消费和GDP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GDP每增长1%,能源消费增长0.5571%,能源消费弹性相对比较高。
2、尽管在短期内,我国能源消费与GDP之间存在波动关系,但是从长期来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进而发现,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当能源消费短期偏离均衡状态时,误差修正项将能源消费向长期均衡状态收敛。
3、通过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是能源消费变化的原因。
4、从三次产业来看,三次产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也有所不同,第一产业增加值是第一产业能源消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是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从上述分析中得到如下启示:
1、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因而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是建立节能型工业、节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关键所在。
2、从能源消费对各产业的影响来看,第一、二产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而第三产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不存在因果关系,这说明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使产业发展政策向第三产业倾斜。
二、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主成分回归分析
(一)分析方法、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一部分分析表明,能源消费与经济总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未能明确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数量关系,即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由于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所以各因变量之间存在比较高的相关关系,建立普通回归模型就会出现多重共线性,造成模型的失真,不能很好分析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间的影响程度,所以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主成分回归法来进行分析。
选取1980-2008年各产业增加值与各能源品种消费量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由于部分数据无法获得,我们利用插补的方法进行补齐。
(二)分析结果
从分析结果可知,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结构存在着强相关性,并且各个结构对各自总量影响也比较大,其影响结构图如下:
从图1-1可以看出,经济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相关程度达到0.987,经济结构与标准化能源消费总量相关程度达到0.988,同时标准化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结构相关程度达到0.993。各产业增加值对我国能源消费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这说明经济结构对能源消费有比较大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影响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增加值与标准化的能源消费总量相关程度达到0.985,其次是第二产业,相关程度达到0.983,最小的是第一产业,相关程度达到0.973。各类能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依赖性比较强,特别是对清洁能源消费的依赖性最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为未来经济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从上述分析中得到如下启示:
1、从整体来看,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有比较大的相关性,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但是目前我国是能源消费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分析表明能源消费结构是经济结构的单向因果关系,要实现节能降耗,将会付出经济增长成本,使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应该逐渐改变这种高能源消费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源消费高产出的产业,使我国能源消费的产出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2、从经济结构对能源消费影响来看,经济结构对能源消费有着比较大影响,其影响程度更加趋向于合理化,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第三产业与能源消费关系最紧密,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而这也符合节能降耗的要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提高能源消费的利用效率。
【能源统计总结】推荐阅读:
能源使用统计数据06-13
能源统计工作计划08-31
企业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在节能工作中的作用12-01
加强能源计量与统计工作09-01
能源处工作总结06-18
能源管理工作总结10-17
节约能源从我做起活动总结10-01
煤矿物资能源公司党支部宣传工作总结08-10
统计局统计调查法制工作总结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