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教案-比的意义

2024-10-02

其他教案-比的意义(精选10篇)

1.其他教案-比的意义 篇一

(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呈现例2)

1、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

2、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

3、明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

4、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

(二)理解比的意义

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细观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觉得比与什么有关?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呢?(板书:两个数的比 两个数相除)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再引导:例1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时间,不管是例1、例2还是练习中的比都表示两个数相除。所以两个数的比到底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板书:一种相除关系)

设计意图:

例2通过教学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对比的认识。一方面通过题中的填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速度是路程与时间比较的结果,再通过用比表示这一关系重点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在描述比的意义时重点强调了比与除法的关系,在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互说,共同领悟中使学生对比的意义有一个本质的理解。

(三)认识“比值”、及与“比”的区别:

1、在900∶15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几?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几?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算算900∶15这个比的比值是几?

2、想一想,900∶20这个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两个比值60、45也就表示什么?

3、你能说出例1中的各个比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吗?

4、讨论: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设计意图:

比与比值是互相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在学生初步认识比值后就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既有利于学生对两个概念的的理解和掌握,又为后继教学区分两种容易混淆的题型“化简比”和“求比值”奠定了基础。

2.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篇二

1、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知识的迁移,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推导化简比的方法正确化简比。

教法:引导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要把两个量进行比较。举例说明,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2、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按学习指南自学。

学习指南:根据题意可以怎样表示长和宽的关系?

2、汇报自学情况

3、教师指导:

长是宽的3/2倍,我们又可以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宽是长的2/3,我们又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2比3。

4、苹果有4个,梨有5个。

提问:苹果和梨的关系可以怎样说?

尽量找学困生回答。

5、教师总结:刚刚我们比较了两个同类的量,不仅两个同类的量可以用比表示,而且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6、学生举例。

请学生举出一个可以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例子,尽可能让学生多举例子。

学生互相讨论后,再指名回答。

7、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后,说说比的含义。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3比2 3:2

2比3 2:3

100比2 100:2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比的各部分名称

15 : 10=15÷10=3/2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教师重点指导:

(1)关于“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你怎样理解?

(2)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0?

比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三.课堂检测:

完成教材第4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的第1——3题。

四.小结:

3.其他教案-比的意义 篇三

比 的 意 义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 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难点:理解比和 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老师这有“神舟”五号发射后的一段视频,请同学们看一看吧。(放视频,定格在杨利伟出示联合国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处)

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14圈之后,在中国举国欢腾和举世瞩目中圆满返回。杨利伟和他背后千万宇航大军创造的这个历史功勋,实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飞天梦想,使中国继美国、苏俄之后登上航天大国的高峰,为走向强国之路迈进了历史性的一大步。师:航天员杨利伟叔叔手里拿着什么?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

师:当时杨利伟叔叔手里拿的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请看大屏幕。

这面国旗的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比较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关系,可以怎样提问题? 学生一: 长比宽多多少厘米?

15-10=5(厘米)学生二: 宽比长少多少厘米?

15-10=5(厘米)学生三: 长是宽的几倍?

15÷10=3/2 学生四: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0÷15=2/3 师:大家说得好,从同学们对国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知比较数量的意义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比 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或少多少属比差问题用什么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师:另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属比倍关系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除法计算。

师:关于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

----比(师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师: 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板书)

师:

请同学想一想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怎么说呢? 生: 我们又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同时教师板书)

师: 通过求国旗的长和宽的倍比关系可知道谁是 谁的几倍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例如;长是宽的3/2倍,我们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但要注意的是: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师:如:15比10是谁和谁的比? 生:长和宽的比。

师;那10比15又是谁和谁的比呢? 生:宽和长的比。师:同学们说的真棒。

2.师: 据新闻报道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它的速度是多少呢? 师:要求运行速度应该怎样计算? 师:题中42252㎞是行驶的什么? 生:路程 师:90分钟 生:时间

师:要求速度应该怎样求呢? 生:

路程÷时间=速度

千米/分钟

师:速度就可以用它所运行的路程除以它所用的时间,这里的路程和时间是什么关系,生:相除关系。

师: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也还有一种形式,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来表示。师:谁能来说一说神舟五号运行的路程和运行时间的比 师:路程和时间是不是同类的量? 生:不是

师:因而可知不同类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通过这么多的例子,大家现在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比?

(引导学生观察前面例子中除法算式和比的对照。)生:只要是两个数相除,都可以写成比的形式。

师:大家说得已经很接近了,实际上,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生:那也就是只要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就可以用比的形式来表示。师:那么什么叫作比呢

生: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板书并把课题补充完整)

3.师: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关系的 生:相除关系。师在相除下点点读一边。

师:观察上面两个例子的解法你会有什么发现。有(相同点和不同点)。生: 相同点:都用除法,又都能说成几比几

生: 不同点:第一个例子中的比 是同类量的比,而第二个例子中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得到的是一种新的量,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的是速度。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你能说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关于比的例子吗? 师;总价与数量的比得出的是什么量? 生:单价。

(三)自学内容。

师:关于比,还有许多的知识,这些都在教材第44页,下面请

大家自学这一部分知识,弄懂以下几点,并把你认为的重点用

线画下来。

自学提纲:(课件出示)

1.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写

成分数形式但仍读作几

比几)

2.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怎样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

4.比值可以怎样表示?(通常用最简分数表示,能除尽时也可以用小数表示,能整除时就用整数表示)

5.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读完以后带学生整理。

师:小精灵听说我们六年三班的同学非常聪明想让大家帮助它解决一个问题,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它呀?

师:那我们看看是什么问题吧,看课件:比和除法、分数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小组合作完成小卷。汇报: 联

系(相当于)

区别

除法 被除数

÷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前项 :

((比号)后项

比值

一种关系

用字母表示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是:a:b=a÷b=a/b这里的b 能等于0吗为什么? 生:b相当于除法当中的除数,因为除数不能 为0所以(b≠0)师:那也就是说比的后项不能为0.同学们学习这么长时间了,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看看老师这有一张篮球比赛的图片,看一看这里面的数学问题。(放课件)

从而引出比的后项出现了0的问题。

(南钢队与奥神队篮球比赛得分情况是12:0)从而讲解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中所学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师总结: 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比、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下面老师想检验大家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情况,同学们愿意接受检验吗?

(三)、训练反馈

请看题:1.想一想,填一填。

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买同样的练习本。小敏买了6本,共花了1.8元。小亮买了8本共花了2.4元。小敏和小亮买的练习本数之比是():(),比值是();花的钱数之比是():(),比值是()。.下面的说法对吗?要说明理由。

(1)小强的身高是1米,爸爸的身高是178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78.(2)5÷4又可以说成5比4又可以说成5/4

(3)星期一六(3)班到校人数是49人,缺席3人。缺席人数

与全班人数的比是3:49。

师强调两个量之间的比要统一单位。

你知道吗:(课件出示)

(四)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的比。

练习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比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着重说明两点:(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是用整数表示。(2)比的后项不能是0。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几点改进:

(1)要善于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2)对所设计的教学问题和有关知识点没有深入地思考和预设,有时显得空间过大,使学生的思考失去针对性、方向性;有时又因为没有提得很到位或明确,使得学生在思维的影响下,回答和思考的问题背离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4.比的意义课堂评价 篇四

创设情景,建构意义: 情景引入:

生1:老师比同学大几岁?(同学比老师小几岁?)25-14=11(岁)生2:老师比同学的年龄大百分之几?(25-14)÷14 师:(引导)可以。不过对于“百分之几”“几分之几”,我们还可以进行什么样的简单提问? 生3:同学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几分之几? 14÷25 生4:还可以反过来提问,老师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 25÷14 师: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常常把两个量进行比较,用除法对两个量进行比较时,还有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比。

【评析】就地取材,教师巧妙地创设了“同学老师比年龄”这么一个学生熟悉的知识情境引入教学,引出两个量之间的两种比较关系,不仅使数学课堂顿时鲜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2.建构意义:

师:那我们就可以说“同学的年龄与老师年龄的比是 14比25”。生:老师的年龄是同学年龄的比是 25比14。

教师小结:看来,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评析】此例为同类量的比较。教师以“14比25”“25比14”引导学生顺利地从已知此岸“除法”过渡到未知彼岸“比”。而对两个比的比较及教师小结为学生理解比的具体意义和比各部分名称的教学做了铺垫。

师:磁悬浮列车。它是一种无需用轮子,2小时可行驶860千米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生:路程与时间的比是860比2.【评析】“磁悬浮列车”一例为两个不同类量的比较,以“速度”来自然地引出路程与时间的比,使学生更易接受这一类比,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了这个“比”的实际意义。

所以我们把两个数相除也叫做两个数的比。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意义”。(板书:的意义)1.我们的教室长度是5米,黑板长度是3米。2.学校补买了2张课桌,共花去180元钱。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自学发现: 2.汇报讲解:

(1)比的读写法,介绍“比号”,比的组成。(2)比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注意读法。

(3)什么是比值,求比值的方法,比值可以是什么数。比与比值的区别。(4)比、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5)后项不能为0,及其原因。【评析】除了“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等”也是本课的知识重点,内容虽简单,却较为繁杂,如果单纯由教师来讲解这些概念性的知识,学生定会感觉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学,自主探究和同伴互助,然后全班汇报交流来达成学习目标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策略。

3.区分体育比赛中的“比”与数学中的“比”: 教师小结:(课件出示)4 : 0 不是数学中的“比”。因为它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不表示两数的相除关系。体育比赛中的比,只是借用了数学中“比”的表示形式,其本质意义是表示双方的得分多少,所以它的前后两个数都可以是0。体育中的“比”与数学中的“比”意义不同。

【评析】在学生对比的进一步认识后,顺势又抛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的体育比赛中的“比”与数学中的“比的后项不能为0”产生矛盾,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引导学生发现体育比赛中“比”与数学“比”的本质区别,也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巩固练习,深化延伸:

总体评价:

一、本课的亮点

1、教师对例题的合理改造,自然地引出比,又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两个实例,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让学生用比来说一说,让学生加深了对比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意义,从而让学生把比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教师恰当运用自学、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体现在教师能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具体可以分四个层次:首先用教师讲练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比的意义。其次通过学生自学探究的方法学习比各部分的名称、读写法、求比值和比值的不同表示。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第三采用讨论与交流的方式对比、除法和分数进行对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回忆、讨论等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的基础上,找出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最后通过辩论的方法体会体育比赛中的比和数学上的比有本质区别。

3、整节课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结构清晰,环节层层相扣,练习有梯度,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

二、值得思考的地方

1、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对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特别是不同类量的比如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强调的还不够,其实就是路程除以时间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前后项不能交换的道理。

5.《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五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课始,教师以学生非常熟悉的东西――不同型号的国旗说起,引出教室黑板上的国旗的大小和升旗时的国旗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出国旗的大小虽然不同,但是它们的长与宽的比确实有密切联系的,引出比的初步认识,接着又联系了生活实际,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比的关系,让学生充分发言,从而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例如:我在介绍了比的意义后,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 1、比的读写方法2、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3、什么是比值?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4、比值可以怎样表示 ?5、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在处理比与除法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这一教学难点时,用分组讨论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与此同时,也使学生感悟到了事物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四、新课失误的一点是没有掌握好教学时间。最后一个环节虽然自己设计了,但在课堂中没有完成。也就是当学生认识比的后项不能是零这一知识点后,已经没有时间指出体育比赛中的“比”与这节课所学生的“比”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没有讲明体育比赛中的“比”只是记录得分的一种形式,所以可以是以“几比零”的形式出现。 只能在下节课中涉及。

6.《比的意义》评课稿 篇六

一、 开门见山式地揭示课题显得简洁明确。

本节课老师一开始便交代我们这节课要学习比的知识。问学生,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通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相关议论,引导学生产生了解比、认识比的心理需求,为本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

二、 教学过程清晰流畅并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1、 教学例1时,老师首先呈现例1挂图: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利用旧知进行比较: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在用除法对两个数进行比较时,还有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引出比;继而教学比的读写 ;最后, 对两题都是对果汁和牛奶的杯数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是2比3,一个是3比2呢?得出一定要说清楚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在比,不可颠倒顺序 。

整个例1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抓住了两个方面:首先根据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学生自己总结出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可以用分数或除法来表示。今天,我们可以用另一种关系来表示倍数关系,从而过渡出了比。这样可使教学建立在一个清晰地前提条件下。其次又重点引导学生去认识比,使学生知道比是表示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另一种数学方法。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后,给出三组比让学生迅速说出比的前项、后项各是什么,又通过对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能不能说成是2比3的讨论,巧妙帮助学生明确比是一个有序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层次清晰。条理有序。

2、 例1后面的试一试教学是老师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洗洁液与水的体积之间关系的表示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解答的。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比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对后面要教学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有利,对加深学生对比的意义的认识也很有利。

3、 教学例2时,呈现例2后,让学生先 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继而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接着谈话: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最后问学生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让学生 经历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路程与时间比较的结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速度,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比的知识来表示。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完善对比的认识。在概括比的意义时,特别强调了比表示的只是一种相除的关系,使学生对比的意义的本质有所了解。

4、 在教学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时,老师设计了一张能完全体现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表格,让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让学生能更清晰地明确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了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使学生沉浸在认识比、理解比的意义的过程中,内驱力被极大地发掘使每个学生都经过自己的数学思考获得了数学知识。

5、 练习设计层次清楚,形式活泼。本节课教师设计了练习有填空题、判断题还有需要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做题时,有独立完成的,也有讨论完成的精美的课件让人赏心悦目。这个过程中教师将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既加深了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又是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数学思考能力。

6、 本节课以一个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结束。让学生用比说出剪刀、石头、布比赛的结果。对于比赛中出现的4比0与本节课所说的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矛盾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所说的这种比与本节课所学的比是有区别的。既让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所没有学到的知识,解答了学生的疑惑,也是这节课充满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节课给我的总体印象是:

1. 教师能联系生活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学生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师都将比的知识放在具体的、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中进行教学,这样不但降低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的难度,而且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时不时地提出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相互讨论。教师适时指导、讲解,完善了知识体系,把书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7.比的意义的基本性质 篇七

一、填空

1、比的前项扩大8倍,后项扩大2倍,这时的比值是原来比值的()。

2、把5克糖溶化在100克水中。糖和糖水的比是(),比值是()。

3、一个比的前项是,后项是前项的倒数,这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4、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一个锐角是60°,它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从大到小依次是()。

5、两个正方体棱长的比是3∶10,它们棱长总和的比是(),表面积的比是(),体积的比是()。

6、走同一段路,甲用6分钟,乙用8分钟,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比是(),正方体棱长与棱长总和的比是()。

8、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底相等,它们面积的比是1∶2,它们高的比是()。

9、在3∶7中,如果后项加上2,要使比值不变,前项要加上()。10、6∶8=3∶4=12∶()=()∶12=

11、甲乙两数比是5∶8,则甲数比乙数少,乙数比甲数多。

12、从甲堆煤倒出给乙堆,这时两堆煤的重量相等,那么甲乙两堆煤的重量比为()∶()。

二、选择

1、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3倍,比值()

A、不变 B、扩大6倍 C、扩大5倍 D、扩大1.5倍 E、缩小1.5倍

2、比的前项扩大4倍,要想使比值不变,后项应()A、扩大4倍 B、增加3倍 C、缩小4倍 D、增加4倍

3、比的前项和后项是(),这个比一定是最简整数比。A、互质数 B、两个不同的质数 C、只有公因数1 D、合数

三、化简比或连比

1、A比B多,B∶C=5∶6,则A∶B∶C=()。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2,乙数与丙数的比是5∶6,则甲乙丙三数的比是()。

3、甲的等于乙的,则甲∶乙=()。

4、男生人数的

5、甲班的相当于女生的,则男生∶女生=()

等于乙班的,又是丙班的。则甲班∶乙班∶丙班=()

6、一班人数比二班人数多,二班人数比三班人数少

7、苹果重量是梨的,又是橘子的,求苹果、梨、橘子重量的比。,求三个班人数的比。

8、甲乙两个三角形底的比是4∶3,高的比是5∶8,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9、甲乙两种货物,总价比是3∶2,数量比是4∶5,单价比是几比几?

10、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是长的,求长方形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比。

11、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周长的比是4∶3,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5∶3,求这个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比。

比的应用1

1.被减数是648,减数与差的比是2∶1,减数和差各是多少?

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比是3∶2,则这个三角形最小角是多少度?

3.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顶角与底角底数比是5∶2,那么顶角和底角各多少度?

4.甲乙两数相差0.4,甲的5.甲乙两数的比是9∶8,如果乙增加34,这里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是多少?,甲数

等于乙的,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6.等腰三角形周长是36厘米,腰与底边长的比是4∶1,这个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厘米?

7.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是72厘米,长、宽、高的比是4∶3∶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8.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是19,甲与乙的比是3∶2,乙与丙的比是3∶2,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9.学校购进480本图书上,把其中的分给低年级,余下的按5∶3分给高年级和中年级,高年级比中年级多分多少本?

10、甲、乙、丙三人同乘一辆出租车,大家商定,出租车费一定要合理分摊,在全程的处甲下车,全程的

8.《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八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三、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比”的知识。(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比”有什么用?数学上的“比”与生活中的“比”一样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对,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式的揭示课题显的简洁明确,导入通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相关议论,引导学生产生了解比、认识比的心理需求,为本课的学习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

二、讲授新知

1.建立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出现的是长3分米、宽2分米的一面红旗。如果想知道这面红旗的长和宽的关系,可以怎样提出问题,并会用以前学过的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生1:比差关系;用减法3-2=l(分米)。生2:比倍关系;用除法3÷2或2÷3。

师:从同学们对红旗长和宽的比较可以知道,比较数量的意义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比差关系),用减法;另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比倍关系),用除法。师:3÷2是红旗的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生:长和宽比较。

师:用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求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长和宽的比是3比2。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仿上例(3÷2),那么2÷3又可以怎么说呢? 生:宽和长的比是2比3。

师:从求红旗的长和宽的倍比关系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应注意的是,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如3比2是长和宽的比,2比3是宽和长的比。

2、联系生活实际练习

师:在日常生活中,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例子很多,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

师:你们刚才举的是同类量比较的例子,这儿有不同类量比较的例子,我们一起看一看。

师:谁来读一读?

生:“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

师:谁能表示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生:100除以2等于50

师:50是速度。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要比较两个数的关系,除了可以把两个数相初,还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那么什么叫做比呢?你能不能试着说一说?

生:两个数相除就是两个数的比。

师:你说得基本正确。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看来比是建立在除法基础上的,只要两个数量具有相除的关系,我们都可以用比来表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自学发现:

师:好,同学们学得真快。我们刚才学到了比的意义,其实有关比,还有很多丰富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44页,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纲做学习的主人。

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汇报以下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开始吧!2.汇报讲解:

(1)我知道一个比中间的两点叫比号,读做‘比’。我还知道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教师在100:2下面相应的位置板书:前项、比号、后项。)

(2)我知道比的前项初以后项得到的商叫比值。例如:2:3等于2初以3,商是2⁄3,2⁄3就是2:3的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有时也写成小数或整数的形式。)

(3)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生成下表: 师:你们还了解了那些知识? 生:我还知道比地后项不能为0。师:为什么?

生: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 生;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仍读作比 师: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例如黑板上的2:3就可以写成2⁄3的形式,但不读作2⁄3,仍读作2比3。师:黑板上还有两个比,也请大家写成分数形式,并读一读。

师:比改写成分数形式,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将比的前项写在分子的位置,比的后项写在分母的位置。

3、比的后项不能为0,可是前些天我在电视中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在本次足 球赛中,甲队以4﹕0战胜乙队”。这地方怎么是“0”呢?难道是报道有误吗?(课件出示)(请多名学生说说)

生:我觉得比赛中的几比几是一种计分方式,与今天学的比是两回事。

生:我也觉得是不一样的。体育比赛中的几比几表示的是两个队各进了几个球,或者是各得了多少分,而我们今天学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评析:让学生自己设疑解疑,既深化了比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师小结:(课件出示)4 : 0 不是数学中的“比”。因为它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不表示两数的相除关系。体育比赛中的比,只是借用了数学中“比”的表示形式,其本质意义是表示双方的得分多少,所以它的前后两个数都可以是0。体育中的“比”与数学中的“比”意义不同。

三、训练反馈。消化巩固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一定又学到了不少知识。下面,我们来做练习(课本第53页“练一练”的第1、第2和第3题)。

1.小华家养了12只鸡和9只鸭。

(1)鸡和鸭只数的比是————,比值是——。

(2)鸭和鸡只数的比是————,比值是——。

2.买3千克苹果用了7.5元,买苹果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比值是——。

(评讲时指出:比值用分数表示时,应该是一个最简分数)

师:第2题的比值2.5,在除法中表示什么意义?

生:表示苹果的单价。

3.判断题。(1)苹果有30千克,梨有20千克,梨和苹果重量的比是30:20。

()

(2)小明身高1米,爸爸身高170厘米,小明与爸爸身高的比是1:170。

()

(3)2和1的比是2。

()

(4)10:3可以写成10/3,读作10比3。

()

生:第(1)题是错的。应该把梨的重量放在前面,苹果的重量放在后面,即梨和苹果重量的比是2:3。

生:第(2)题是错的。因为小明和爸爸身高的单位名称不一样,可以先把1米改成100厘米,所以小明与爸爸身高的比是10:17(100:170)。

生:第(3)题也是错的。2和1的比是2:1,比值是2。

生:第(4)题是对的。比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仍照比的读法读。

[评析:反馈学习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师紧紧抓住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知识点及容易混淆的内容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激疑释疑。深化探讨

师:现在,你们对本课所学的知i只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刚刚我们学习的是两个数的比,那有没有三个数的比?比如“小华家养了12只鸡和9只鸭”,能否再在后面添上“鹅有10只”,然后说成鸡、鸭、鹅只数的比是12:9:107

师:你的想法非常好!生活中,三个数的比还真不少。例如建造房屋用的混凝土就是由水泥、黄沙和石子按照一定的比混合而成的,这样建造的房屋才坚固。

五、扩大资源,联系生活

师:关于比,还有许多奇妙的事,其中比较著名的是“黄金分割”。例如我们人体也有许多有趣的比(课件出示):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人的身高与双臂平伸后的长度比大约是1:1,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体重与血液重量的比大约是13:1。课后,大家可以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解。

9.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九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启发,揭示课题

师:今天很高兴能在这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们班的同学都到齐了,看看男生有几人呢?(29人),女生有几人?(25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现在你能不能根据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提出数学问题,并会用以前学过的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提问题,解答后教师板书。

比差关系:用减法29-25=4(人)

比倍关系:用除法29÷25=

25÷29=

师:从男生和女生的比较中可以知道,比较数量的意义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比差关系)用减法,另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比倍关系)用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2、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二、新知探究

l.教学比的意义。

师问:29÷25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比较)

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又可以说成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9比25。(板书: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9比25)

扶放启发:请同学们想一想,仿上例(指29÷25),那么25÷29又可以怎么说呢?

(生说后师板书: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25比29)

小结:从求我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倍比关系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应注意的是: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如29比25是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25比29是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学会了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对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人数进行了比较,请同学们再看下面一个例子。

(投影出示)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投影出示)

(1)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应怎样计算?

[用除法计算:100÷2=50(千米/小时)]

(2)题中的100千米是汽车行驶的什么?2小时呢?(路程、时间)

(3)汽车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意义:

师启发: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比较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用除法)又可以用什么方法?(比的方法)那么表示两个数的相除关系又可以怎样说呢?板书: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完善板书:比的意义)

接着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比的意义(提出如下问题启发):

(l)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相除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相除”两字下面点上着重号,然后让学生齐读两遍。

(2)上面两例,它们的解法有什么共同点?(都用除法,又可以说成几比几)

(3)两个例中的各个比有什么不同点?(第一个例子中的比是同类量的比,第二个例子中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比,得到的是一种新的量,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的意义是速度。)

2.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求比值的方法及比同除法的关系。

(一)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比的读、写法2、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3、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4、比值可以怎样表示??5、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二)各小组根据提纲自学。

教师巡回查看,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以便有目的的开展教学。

(三)逐步汇报并举例。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3、15比10记作15∶1010比15记作10∶15

4、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3∶2=3÷2=

引导学生根据比值的定义,弄清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10.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十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着重说明两点:

(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是用整数表示。

(2)比的后项不能是0。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本节课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教学技巧之所在。”学生已经对数学的转化有了初步的感知,这也是一个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这说明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探索,构建比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善于帮助学生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在学生心中制造条件,使新知识成为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学生是在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2、经历过程,发展思维,精心引导,亲历探究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的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主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维的灵感得到迸发,使每个学生得到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课本的方式,因为自学课本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出示自学提纲,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讲授,让学生借助教材、板书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习。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像这样相比的两个量是相同的都属于同类量的比。例如,在教学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把比的意义进行了扩充,也正是这节课的难点和重点。为什么说这是对比的意义的扩充呢?除了同类量可以相比以外,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不同类量也可以相比。比如路程和时间的比等。当然,不同类量的比,必须有关联才行,这样,比值就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另一个量。比如:工作总量和时间的比就是效率,总价和单价的比就是数量。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应该再提供一些数量让学生用比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来充实这个知识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会用比描述两个数量之间关系具有简洁性。

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比如:

1、对于问题的设计,是否给予学生合理的思考空间,优化学生的有序思维,课堂中有些问题还提得欠妥。

2、改进教材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学生熟悉、鲜活的生活内容,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优势,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发服务。这里,我认为教材教学的最终目标并非是回归教材,而应该是回归学生、回归生活。就此而言教材既非教学出发点,更非教学的终点,而仅仅是教学的媒介。本节课可以加一些有趣的教学内容,如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比,由于时间关系而只是展示了一下。

3、时间安排欠妥。比的意义用时较长,直接占用了当堂检测的时间,作业量不大,95%的同学能当堂完成,但设计求比值的作业较少,估计正确率不高。

通过这次“课内比较学”上课活动,我感觉到自己需要挖掘课本的知识还很多。作为数学老师,我们不仅仅要认真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还要在这个“好”字上下下功夫,怎样才能给学生上出真实有效学生又喜欢的数学课 ?要多琢磨,要多学习,这样才能欣赏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绚丽景色。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2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重点得到有效落实,本节课主要预设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来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入新课。

2、教学比的意义

通过除法与比之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中一种新的对两个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表示方法,初步理解比的意义。然后再从同类量的比延伸到不同类量的比,注重了比的概念的完整意义的教学。这样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发展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当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后,学生必然对这种新的概念“比”,产生进一步认识的需要,通过同学们自学,学会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理解比值的概念,并从比值的意义中发现求比值的方法,然后升华到讨论比和比值的联系与区别。

4、讨论并总结比、除法、分数的联系区别

通过设计表格形式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序整理,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共同思考,总结等还可以不断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

5、练习的设计

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让学生在一种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巩固新知,理解新知,并能运用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数学自信心,从中感受到学数学和做数学的乐趣。

不足之处:

1、通过演示举世瞩目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从同类量的比延伸到不同类量的比,注重了比的概念的完整意义的教学。这样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发展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

3、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顽强的学习毅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4、通过讨论比赛中的比和数学中的比的不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上一篇:煤气站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书记在夏季卫生整治动员会讲话范文